小学思品课心得体会解读

2024-05-31

小学思品课心得体会解读(精选8篇)

篇1:小学思品课心得体会解读

新课程为思想品德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目前小学思想品德 教学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师生都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稳中求新,从容应 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 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 “ 学习者 ”。

二、要主动学习他人之长不断反思,提高自身素质。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 中离不开不断地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这需要教师自身具备一种知识背景, 在平时的读书中积累自己,积淀一种文化底蕴,教师具备了丰富的知识,又建 立起独特的风格,这样就会具有你自己的个人魅力。有个人魅力的教师,在这 样的教师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一定很活跃,心情一定很舒畅,给教师的教学 带来了愉悦,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高效的课堂。

总之,作为当代教育事业中的一员,我们要掌握新课程的教材教法,实现 实质性的转变,此外,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还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 信息技能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增强对课程的综合能力和具备课程开发 的能力,尽快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以适应时代的需要,推动新一轮课程改革 的顺利进行和全面推广,做一名合格的新时代教师。

篇2:小学思品课心得体会解读

摘要:所谓“开放式教学”,指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冲破“闭合式”教学的怪圈,冲破课堂约束,参与社会实践,打破课 程局限,做到各科相互渗透,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全方位育人网络。笔者认为只有从做开放型的现代教师,学开放型的教学内容,建开放型的教学模式等方面入手,才能提高思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

关键词:思品教学 开放式 实践 体会

综观当前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生硬灌输的多,学生主动求索的少,学生盲目接受书本的观点多,自己独立思考形成结论的少,尤其是部分教师唯书至上,不顾学生思想实际,照本宣科,脱离实际,强迫学生接受一些生硬的道德观点,形成一些唯心的道德认识,致使学生违背道德良知,说些假话,大话、空话,严重影响了学生人格发展,大大降低了思想品德的实效性。基于以上认识,我们从改革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着手,实行了适应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小学思品课开放式教学。

所谓“开放式教学”,指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冲破“闭合式”教学的怪圈,冲破课堂约束,参与社会实践,打破课 程局限,做到各科相互渗透,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全方位育人网络。以思想品德课的内容确立教育的中心主题,围绕这个主题,开展系列活动教育,各科配 合,突出主题思想,通过课内活动和社会实践实现知行统一,使思想品德课教学实现思想性、知识性、趣味 性、实践性的有机统一。同时根据思品课内容确定教育主题,引入观点,拉开序幕,提出目标,并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 过程中。纵向沟通,就是围绕教育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分解、内化,加深理解,体验情感。横向沟通,小学 各学科协调配合拓展主题教育思想,深挖内涵,深化主题。发展沟通,通过以上各条教育途径相互联系,通过 课内活动和社会实践,指导学生品行并及时得到反馈,进而强化主题教育,促进学生品行深入发展。 思品课只有实行开放,与其它学科、与家庭、社会、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才能成为一池活水,才能得到有序发展。几年来,经过我对小学思品开放式教学的探索和实践,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更新教育观念,做开放型的现代教师。

现代媒体往往把师生关系的比喻为“一桶水和一杯水”或“一条小溪与一杯水”,都只强调教师对于学生的单向给予,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因此我更欣赏“灯芯和煤油”的比喻,从某种程度上教师更依赖于学生。正如我的学生所设想的师生关系体是由教师的经验与学生的好奇和热情组成股份公司。现代解释学也认为,人们的思维和行为的模式正由“主客模式”向“互主体模式”转变,教学相长,学生也是老师,“向学生学习”是一种时代的新理念。打破教师万能、唯我独尊的观念,容纳不同意见,尊重并强调学生的个性。教学过程中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包括发现探索在内的获得知识的全过程,教师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应该扮演好欣赏者、主持人、学习者……去为学生服务。

1、扮演欣赏者的角色。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参与教学活动的能力也不断增强。为了充分调动学生自学、自励的积极性,我逐渐扩大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特别是到了五、六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较高的认知基础和道德修养,对于每一篇课文,经过教师的指导与自己的努力,能够有一个较全面的理解、较准确的把握。为了最大限度地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我选择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以及学生易于把握的课文,辅导学生学习课文、领会要点、上台讲课,而自己作为欣赏者,则由前台转到了幕后。如教学《敬礼!五星红旗》一课时,上课前,我向一学生明确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要点,让他查看、搜集有关资料,听取家长和同学的意见,然后给同学上课。该同学在讲课中,结合课文内容和相关资料,用学生的语言、情感,解释了祖国尊严的表现和重要意义,学生听了倍感亲切,很受鼓舞。学生的参与意识很强,发言热烈,提出的观点、讲述的内容大都符合课文要求。最后,教师总结升华,画龙点睛,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

2、扮演主持人的角色。

《实话实说》、《人生A、B剧》等之类的电视节目,不知大家看没看过?这些节目有相当高的收视率,同样也深受广大的高年级学生欢迎,由此,我想到:我们的思品课堂上是不是可以多一些这样的创意,开放我们的课堂,转换我们的脑筋,把课堂变成展示学生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舞台,老师只不过是一个主持人--课堂教学的主持人,组织引导学生在课堂这个在舞台上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思想,展示自己的情感世界,展示自己的道德行为,并让他们在主动参与、充分展示的过程中,在心灵上有那么一点触动,在情绪上有那么一点感染,在情感上有那么一点体验。例九册《参加正当有益的课余活动》一课时,我以主持人的角色参加,让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想说的说出来,并让学生展开讨论、分析哪些是正当有益的课余活动?最后老师总结学生的发言,提出要求。

3、扮演学习者的角色。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的速度在不断加快,获取信息的渠道在不断拓展。学校和教师显然已经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各种超文本的知识信息通过各种媒体充斥着社会各个社会化场所,新的交往形式,例如通过网络与外界的交流,大大地拓宽了一代人的学习和交往空间。在这样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中,一个教师如果不学习,那么他过去所拥有的知识或许就不能成为今天“传道、授业、解惑”的资本。确实,有些现代信息,我们的学生比我们老师知道得多,看问题也现实得多。他们提出的有些问题相当敏锐,凭我们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很难令学生满意的接受,把自己当作是一个学习者,在与学生的合作、交流中,共同学习,共同受教育,共同陶冶情操。因为只有当我们把自己看作是与学生共同受教育的学习者,在能够想学生所想,感学生所感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我们的教育也才能真正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如教学十册《科学技术神通广大》一课,我以学习者的角色,让学生把搜集到的基因工程、电子网络、“神舟号”飞船……向大家介绍,学生早有准备,热情很高,充分激发了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二、沟通课本内外,学开放型的教学内容。

时代在变,学生在变,教法在变,教学内容岂能不变?因此,我们在使用手中的课本时,就应该特别注意创造性地使用,既善于利用课本,又敢于跳出课本。其实课本只是一个蓝本,特别是思品课,三分得于课内,七分得于课外。我们的课堂应既包括课本内容,又充满生活内容、现实内容和时代内容。因此,对现有部分教材内 容必须灵活变换。

1、教材内容由大变小。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实践能力的情况,对于他们的品德教育尚处在学会最起码的做人道理、养成最初步的道德行为阶段,因此教育内容要由大变小。如十二册《让世界充满爱》一课,培养学生的国际主义精神,对小学生来说,白求恩、罗盛教这些英雄人物离他们生活实际太远,因而目标太大。为贴近学生实际,可补充现实材料,使学生对重大国际事件关注了解;对世界各国小朋友生活状况能关心;热爱世界和平等,让学生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

2、教材内容由繁变简。从认知、思维、记忆的角度来说,只有研究对象越具体,人的认识才会越深刻。如九册《神州巨变》一课,课文从1949年-1990年我国钢、原煤、发电量、原油产量各增长了几倍等这些方面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繁多,学生印象不深。在教学中,可重点选其中学生较熟悉的一项--体育,从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到奥运会金牌名列第四,亚运会第一位等相关内容作生动具体的描述。这种介绍更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教育的作用。

3、教材内容由虚变实。教学内容运用故事、寓言等的目的是:将抽象的道理通过浅显通俗的形式使之更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但有时其内容与学生实际相脱节。如《古人刻苦学习的故事》一课,是用古人陈正之、苏秦、孙敬……刻苦学习故事作为教材内容的,与我们现代的生活实际已经有较远距离。这可补充班内优秀生介绍是怎样合理利用时间刻苦学习的内容。

三、创新课堂结构,建开放型的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关键是教学观念的更新。教育即是自由,“呼唤人的主体精神是当代时代精神的最核心的内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必须在自主、和谐的.气氛下才能进行,因此,构建开放型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1、体验领悟模式。所谓体验领悟式学习,是一种建立在体验的基础上的,而不是通过书本或者别人的传授而获得知识的方式。体验领悟式学习需要学习者更多地发挥主动精神,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通过自主性的活动,以“发现者”的身份,浸润在对人类间接经验和知识再度发现的体验中。体验领悟式学习强调主体的亲身体验,这和任何体验一样,是内在的,是学生的一种自主活动:即自主选择、自主判断、自主内化的活动。这种体验的积聚,生成为一种自我意识,进而转化为一种主体的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能力。比如讲尊重残疾人,不如让学生坐上轮椅驱车爬坡;讲拾金不昧,不妨让学生换位体验,体验失主的心情,这样更能增进对残疾人、失主的理解和同情。

2、解决问题模式。波利亚认为,“对你自己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当你有目的地向自己提出问题时,它就变作你的问题。”而“假使你能适当地应用这些(怎样解题表)问句和提示来问你自己,它们可以帮助你解决你的问题。假使你能适当地应用这些同样的问句和提示来问你的学生,你就可以帮助他解决他的问题。”我们认为,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提供了“解决问题”策略的理论依据。例十二册《信科学 不迷信》一课教学时,学生就提出问题:既然封建迷信是骗人的东西,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相信它呢?这问题提得好,真正达到了“投石冲破水底天”的境界。这下学生的思维活跃了,他们结合自己的感受,谈了自己的想法。“搞封建迷信活动的人往往缺乏科学知识,信以为真”“一般搞封建迷信活动的人都是生活上、事业上遇到一番周折的,而封建迷信的东西往往都去迎合人们的心理,把人弄得神魂颠倒。”……通过讨论,学生们揭下了封建迷信的假面具,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

3、实况再现模式。美国学者巴特勒认为:“教学过程只有让学生参与连续的反应才是有效的。”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所学的道德知识必须在日常生活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体验,才能得到巩固、深化,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因此,教师还要使教学向学生的生活领域拓展、延伸,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特定环境中进行探索,自主地运用所学的道德知识推理、判断,选择道德行为,独立地解决自己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从而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和道德实践能力,使教育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创新性。如教学《当老师不在的时候》一课时,我特意离开教室一会儿,让大家自习。上课了,学生有做作业的、画画的、看书的、讲笑话的、做游戏的……然后我走进教室让学生自我评判:当老师不在的时候,我在干什么?对不对?谁在干什么,值得我们学习?谁还需要改正?学生对自己的实际行为进行剖析,非常乐于参与。教育也落到了实处。

综上所述,开放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较,它更注重学生在知识形成中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教师不仅充分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也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生认识形成中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课堂教学不再沉闷、呆板,随着多项信息渠道的打通,不同层次水平的同学都能展示自我,各尽其能,相互启迪,各有所获。因此,我认为只有实行开放式教学,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思想教育并受到健康情感的陶冶。

参考文献:

《儿童之世纪》 魏肇基译 版

《创新教育》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课题组编 版

《德育应贴近生活世界》 缪兴秀著 出版第12期

《中国教育实验与改革》新疆人民出版社 20出版

《小学德育》 华南师范大学出版 21、23、25期

《浙江教学研究》 20第3期

篇3:小学思品课必须以“德”为中心

一、加强课堂教学, 课必有德

“教学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根据小学生年龄及心理特点结合小学思品课教材的特点, 笔者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 首先创设平等民主课堂教学氛围,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以人为本,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激发、唤醒学生内心情感, 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1. 明确目标, 有的放矢, 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师要充分利用每一堂课让学生做到一课一得。因而教师在教学前必须认真钻研教材, 根据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 教学过程中创设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传授给学生课本知识, 在学生头脑中对课文内容最初形成感性知识。由于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差, 更需要凭借具体事物或其表象进行思维。因而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让学生自主探索并在和谐快乐的环境中有所收获, 尊重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 通过民主平等的交流, 由浅人深、由此及彼, 得出的结论学生就会欣然接受。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规范。只有这样,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才能目标明确, 有的放矢, 克服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使学生做到每一节课都能有所收获。

2. 要导行, 必以情

学生的道德形成需要在一定情感状态的陶冶下逐步形成, 因此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保持饱满振奋的情绪状态, 从而以情施教, 而不是空洞的说教, 只有在教师自身情感不断投入的前提下, 学生才能受到感染, 学有所得, 德有所养。在课堂上,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学生带入故事情节中, 这不但可以渲染气氛, 也使学生开始带着一种激情投入学习。最后又进一步将情感引向深人, 总结激励, 情感内化至道德层面,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充分把握住情感培育的目标。组织非常精湛的语言让学生动情, 然后用生动的故事让学生明理, 最后又以丰富的充满激情的结束语让学生的情感得到提升, 以给学生导行。

3. 学生自己扮演故事角色, 尝试体验人物内心情感

我借助在思想品德课中那些典型的、贴近学生实际的课文, 在课堂上自编自演小品或情景剧, 让学生自己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 注意体会角色的情感状况, 表演出整个故事情节。通过一台有血有肉、情节生动的课本剧, 学生如身临其境, 增强了社会中的角色意识, 唤起责任感。学生从中就会领悟到思想内涵。这样, 就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了不同内容的思想教育。

二、重视主动体验, 课必悟德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体验”。学习主体要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对具体事物的感知、感悟和体验, 来领悟道德知识, 从而认同道德观念。我们必须让学生把课堂上所传授的道理和所激发出的情感转变为自身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 形成道德信念, 让内心产生履行道德准则的自觉性, 形成道德需求, 实现道德的内化。当学生运用初步形成的或已经掌握的道德认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行为举止时, 就会产生一种自觉的、概括的、稳定的情感体验。经过多次证明, 这种体验、认识是正确的, 才能将其内化为观念或形成态度, 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 提高道德素质。笔者觉得, 主动体验大致有以下几种形式:

1. 实现学生角色换位。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采取换位体验方式, 以促成有如亲身感受的体验, 增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 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内化为道德认识。比如在课堂教学中, 当讲述到最能产生同情心、或者最需要帮助时, 提出问题:你遇上这样的情况怎么办?

2. 正确与错误的观点明显对峙, 主动对比体验。

这可以通过课前备课设计图片、多媒体、视频等进行判断和体验, 直观形象, 效果良好。

3. 自己能够参与并能通过行动完成的体验。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 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 组织学生主动地、愉快地进行实践活动, 有利于知行统一, 形成道德评价的能力,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这可以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和热爱劳动的思想品德。

三、积极投身实践, 素质融德

篇4:如何上好小学思品课

【关键词】小学思品课;引;听;说;评;做

一、引

引顾名思义就是引导: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出学生的兴趣。比如:我上《与邻居和睦相处》一课时,我是这样引入的: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对联,老师这儿也要贴对联,说着出示上联,“远水难救近火”,下联呢?指名学生回答,(远亲不如近邻),接着再请同学们想想横联应贴什么?(与邻居和睦相处)。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课题,不仅提高了学生继续学习下去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对这堂课所学的内容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有的放矢,给了学生一个思想准备。

二、听

听就是要认真听讲,听这节课所讲的内容,听一些这方面的小故事。从而使学生通过听,能够认真的思考问题,从一些小故事中汲取教训经验,从而纠正自己的思想。我教《与邻居和睦相处》是这样做的,首先我出示了湘江居委会6户居民和睦相处的幻灯画面,并播放录音。让学生一边听,一边看画面,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明白与邻居和睦相处应做到“敬”、“助”、“让”又具体是指什么,应怎么去做,这样理论与实际结合,学生更容易理解,而不是一味的说教,思想政治课,不会使学生困乏、烦躁,反之这样效果很好,在鲜活的例子,具体的事实面前,对学生更有主服力,感触更深。

三、说

听完别人的故事之后,就要说说自己。这时已形成理性认识,对凡事都有一些感受,对自己身边的事,也都有一个说法。于是,此时应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和看法。这时,很多同学都举起了小手,有的说:与邻居和睦相处很重要。有的说:与邻居和睦相处有很多好处,可以为我们幸福的家庭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还有的感触深切地说:以前,我总是以为与邻居相处的好不好,没什么关系,不重要,只要自己过得好就行,所以总是为了一些小事与邻居斤斤计较,闹得很不愉快,大家见了面也不打招呼,都像见了仇人似的。现在学了这篇课文之后,我首先得从自己做起,而后要求爸爸、妈妈与邻居和睦相处,不要再像以前那样了……小小年纪,通过学习之后,竟能懂得这么多,说出这样大的道理来,可真不简单,但这些可不是通过简单的说教行的通的。接着我重点让学生举例说说自己经历过的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事来,大家一起来议一议。很多同学都大胆地说起来,毫不顾忌。通过这些自己所经历过的事,自己身边所发生的事,让学生更能从中受到教育,使学生更清楚自己在平时应该怎样去做,用自己所学的东西去指导自己的行为,约束自己的行动。

四、评

为了更加巩固加深学生的知识,接着就要让学生评。评一评。看哪些是对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是非观。首先,老师可举出一些有关的例子。

如:邻居在家里来了很多客人,谈笑声影响了小强做作业,小强就在楼道上大喊大叫。然后可让学生把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拿出来评一评。通过评论,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更深一层,思想程度更加深一层,使学生有事理,更加懂道理,从而把理论已应证于实际。而不只是浮在空洞说理上,而能把学生的思想,与行为紧密结合联系在一起了,思想上有了一个明确高度的认识,那么行动上也就更为“有理”了。

五、做

一节课下来,“做”才是最终目的,开始的“引”、“听”、“说”、“评”都是为最后的“做”服务的,“引”、“听”、“说”、“评”是在思想上下功夫,”做”是在行动上下功夫,但”良好的行动”是在”良好的思想意识”上产生的,只有有了一个良好的”思想意识”才能有一个正确的行动。在前面四步的奠定下,此时,学生的思想意识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概念,基本的框架,现在就是要怎样把这个意识概念拿出来,用于实际之中,这时我先是让学生查查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哪些做得好,继续发扬,哪些做得不够,立即改正。今后又打算怎么去做,接着老师举出一些例子,让大家说说,你遇到这些事会怎么办,如:见邻居家小宝跌倒了,你连忙过去扶他,可小宝哭着不肯起来,小宝妈妈跑出来一看,说你怎么欺负小宝呢?”让学生讨论发言。这样使学生的思想、行动都更进一步,从而很好的达到这堂课的教学目的,圆满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真正做到了为人师而育人的目的。

篇5:小学思品课教案

教育目标:

1、让学生从小懂得动植物和人一样都是生命的。

2、初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动植物,知道它们有感觉,会交流。

3、感受体验动植物的生命的美丽。教学重点

初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动植物,知道它们有感觉,会交流。教学难点

感受体验动植物的生命的美丽。

教学关键点:增强学生珍惜生命的意识,培养学生从小保护动植物生命的习惯。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小动物、小奖品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昨天,老师见了你们班的小朋友,知道了你们班是个温暖的家,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大自然也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都有哪些成员呢?(生答)想看看它们吗?跟我来!(课件展示)动植物的画面。认识他就大声的说出来。

(二)、体会动植物和人类一样,都有生命。

1、看了这个***,你会说些什么呢?(生交流)它们是多么可爱呀,生长在大自然中,充满了活力,让我们大自然变得更加美丽!你看,小蝴蝶花正在给我们做鬼脸呢?我们给他打个招呼吧!(生给蝴蝶花打招呼)你看它,长得多好呀。再看一看我们小朋友,身体长得多棒呀!

2、植物在生长,动物在生长,小朋友也在生长。在生长过程中会发生哪些变化呢?想知道吗?走,跟我再去看看吧!(展示课件:小草生长、花儿开放、小鸡、青蛙成长画面。师相机解说:如,小蝌蚪长成青蛙了,我们祝贺他。

3、问:小草会生长,大树会生长,还有什么会生长?

鸡妈妈会生宝宝,马妈妈会生宝宝,还有什么会生宝宝?(学生交流)

4、对,(课件展示):植物会生长,动物会生长,我们都会生长。凡是会生长的都有生命!)板书:生命

5、许许多多的生命让我们的大自然更美丽,让我们的地球更美丽。瞧,我从这个男孩眨巴眨巴的大眼睛看到生命的活力,他真可爱;今天,我在一

(四)班教室门口,从梧桐树的嫩芽中看到了大树的生命。你看到了哪些动物、植物的生命?(学生交流自己在生活的实践和体会。)

(三)、体验、感悟生命的美丽。

1、过渡:我们感受到动物、植物不仅有生命,而且生命是美丽的。(板书:美丽的)

2、(师出示一盆鲜艳、美丽的花),李老师也养了两盆花,你看到它美丽的生命了吗?(生回答)

我精心的照顾她,它就用鲜艳的颜色、各种的姿态来展示出它们生命的美丽,给我带来了快乐!

3、师出示一盆植物(芦荟),我还养了一盆芦荟,你能发现它的生命吗?(生答)芦荟虽然没有美丽的外衣,但它也给我带来了快乐。你能猜猜为什么吗?(学生讨论交流)小结:像芦荟这样的植物、动物还有很多,很多,它们却可以帮助我们人类做很多的事情,给人们带来很大的方便。正是由于它们的存在,我们的校园才像花园一样,我们的地球才多姿多彩,才充满了活力。

4、你像认识一样照顾过植物、动物吗?(相机问:你的心情怎样?)

(学生交流自己的生活实践体验)那它们知道你在关心爱护它们吗?(交流)

5、对呀,动植物是有感情的。就像小朋友说的那样,所有的生命只要在我们的关爱下, 它们就会生长得越来越美丽,活得越来越快乐。

6、(课件展示):动植物不仅有感情,还和我们小朋友一样,白天争开眼睛,看看美丽的世界。晚上,小朋友们睡觉了,牵牛花也睡觉了。(让学生体会动植物的感觉)

7、、课件展示:你看,有的动物还很聪明,能用独特的方式保护自己。(师做简单讲解)。

过渡:每一种动植物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都用独特的方式把自己生命的美丽展现出来;而且它们还和我们人类一样,也会交流。

我们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你知道小动物怎样说话吗?(课件展示动物间充满的亲情的画面)。瞧:小猪、小鸟它们可能会说什么呢?(想像、交流)

小猪、小鸟是有生命的,它们也会说话,也会用它们自己的语言进行交流。所有的动物、植物和人一样,有美丽的生命。(课件展示)

8、今天,李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好多小客人,我先请出小白兔,想和他说说话吗?(展示各种小动物)把小动物分到各组去,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和它们亲密接触。

(四)、拓展。

过渡:看着一个个的生命在我们的关怀下生活得那么快乐,想想都好开心;看着一个个的生命在我们的关怀下生长得那么美丽,想想都好幸福。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我们来种下一颗种子,让它和我们一起成长。

1、发花盆、种子让学生自己动手种花。师示范种花过程。--学生种花(放音乐《种太阳》)。

2、我们要天天照顾自己种下的花,比一比,谁的花最先发芽,最早开花。老师请你做好观察记录。(讲解)

(五)、总结:

李老师希望小朋友们播下的种子,在你们的关心、爱护下早点生根、发芽,早日开出艳丽的花朵,接出果实,展现出它美丽的生命。

(六)板书设计

篇6:小学思品课教学感悟

小学生有强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有着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对周围的环境好奇、敏感、喜欢模仿,但真伪判断能力差,对某事的判断容易出现偏差,甚至出现一些盲目模仿的现象。做好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显的尤为重要。根据本人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谈几点看法及感受。

一、要注意情感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情感渗透,小学生也因“亲其师而信其道”,从一些小故事中明白其中的道理,从感情上不自觉的受到感染,能使小学生有感而发,从而对小学生起到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根据课本中的内容联系中外、古今的名人、名事做感情方面的渗透,让小学生们从中体会出世界万物的联系,感悟人世间的真情。让正直、诚实、勇敢、善良、艰苦朴素、珍惜时间等一些优良品质,在头恼中自然而然的形成,然后慢慢的去指导自己在**常学习中的行动,以后逐渐变成行动的指南。从一些非常感人的家庭故事中,逐渐体会家庭生活的温暖。例如,通过学习第一单元“父母对我的希望”,理解父母对子女的关心爱护之情,知道父母之爱是是人世间最纯结、最无私的感情。当父母的希望给自己带来苦恼时,要学会与父母沟通,体会沟通之后的快乐!从而在小学生的心中形成一些感恩之心、手足之情的思想。让学生们实实在在的感觉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世界里,要让他们有一颗纯洁美好的心灵。这样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困难、搓折

时、甚至做某事失败后,不会做出一些让人易想不到的事,甚至是过激行为,造成一些自己不能负责的行为,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二、在生活中受到教育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教师若有意无意的把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对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有更好的效果。那么,就要注意挖掘学生们在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从**常生活中的小事感悟生活,从中受到教育。比如,在学习现代通信方式的种类及方式时,孩子们一下子就想到了网络,,大多数学生认为上网就是打游戏,知道上网成瘾者会给学习生活带来的危害,但不可能明白上网能给学习带来的方便或者上网的乐趣。这时我就正确引导学生在信息时代网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上网, 网络即有利也有弊,讨论上网时该注意哪些问题?该不该玩游戏?孩子们七嘴八舌,争得面红赤耳,有的说不能玩的时间太长,有的说不能迷恋游戏,也有的说不能浏览不健康的网站,还有的说应该遵守网络规则,这是我就介绍一些有利于孩子们身心发展和学习需要的健康网站给学生,同时强调上网不仅是玩游戏,更重要的是在网络中寻找我们所需要的知识,提高我们的思维视野。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啊!并能正确对待上网。

三、在游戏中受到教育,学到知识。

在教育方式上,更要体现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作为终极目标。摆正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思想品德课的综和知识和小学生的亲身体验为载体,不断地诱发小学生主动探索的动机,例如在学习了“做个小小的发明家”一课后,很多学生都想摇

摇欲试,为此,我就鼓励孩子们大胆去设想,去动手,孩子们按兴趣分成几个小组,第一个组想在自己骑的自行车上设计安装一个小小的打气筒,即轻巧还方便:第二个组想在自己书写的钢笔上装一个微型的魔笔,当自己把字写错时便于清除:第三个组想把教室里开的花的花期延长一些,好让同学们在这一学期都能看到鲜花;;同学们的想像很不错,有了初步的方案,就要动手实施,说做就做,同学们按组去行动,尽管还没有靠谱,但我鼓励学生只要去摸索,去思考,去观察,持之以恒,最终有一天会成功,到那时,你自己就是一个发明家了。这样既可以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又培养了优秀的思想品德,使学生在生活中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从生活中受到思想感染。

篇7:怎样上好小学思品课[最终版]

作者: 邓红梅(小学思品

四川广元小学品德与社会一班)评论数/浏览数: 1 / 3061 发表日期: 2011-01-17 20:06:30

谈谈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

要让小学生将来成为诚实和富有责任心的人,重在加强学生健康、向上的品德的培养。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必须重视小学生品德教育。学生进入学校主要目的是受教育和学习知识,作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都要借助文本给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我们上这一科目的老师该如何做呢?要让小学生将来成为诚实和富有责任心的人,重在加强学生健康、向上的品德的培养。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必须重视小学生品德教育。下面就我个人的一些尝试和耳濡目染,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精彩导入,真正走进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现实生活

品社课应该主要解决学生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并不需要一味讲大道理,教师必须实际走入学生的生活当中,去了解他们的需要。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课前调查,无论是问卷还是谈话,都应该在课前有所了解,课上才能有的放矢。让学生自由结组调查、讨论自己关注的某一方面问题,把了解到的、收集到的汇合起来,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到讲台上汇报等等。课堂上的热烈交流,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也体现了合作的乐趣。

二、留心生活,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品社课应该主要解决学生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并不需要一味讲大道理,教师必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借助身边的事例,走入学生的生活当中,去了解他们的需要。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课前调查,无论是问卷还是谈话,都应该在课前有所了解,课上才能有的放矢。让学生自由结组调查、讨论自己关注的某一方面问题,把了解到的、收集到的汇合起来,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到讲台上汇报等等。课堂上的热烈交流,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也体现了合作的乐趣。

三、注重体验,获得真实感受

体验产生理解,体验产生情感。体验是对具体的社会事物或情境的亲身经历,它不仅仅发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还会作为活动的结果而存在,并且作为活动追求的结果。体验学习活动是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活动的模拟活动,它可以分为直接体验和模拟体验。通过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对于实际的真实感受,这种内心体验是形成认识,转化行为能力的原动力。教学这一课题时,我让学生进行模拟残疾人的活动,体验一下残疾人的生活。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分别进行不同的模拟活动,可以是单手穿上外衣,也可以是用拐杖走路,但腿不能用力,或是把腿绑在一起行走,体验肢残人生活的困难;蒙上眼睛走路,体会盲人走路的困难;用手势向别人表达一件事,比如把那本书递给我,体验聋哑人生活的困难。课堂上,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每个小组模拟一项活动,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体验的机会。然后,我让学生在小组里、在全班交流自己在模拟活动中的切身感受,从而让学生的内心油然而生对残疾人要尊重、友爱的情感,并能从真实感受中产生帮助残疾人的意愿。促使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自觉为残疾人让座,让道;在公共场所设置残疾人窗口,这难道不正体现出品德教育的成功吗?

四、注重探究,获得科学精神、态度

现代社会本身及人们对于社会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探讨和把握获得科学结果的方法和途径,往往比学习和记忆知识结论更有价值。他们在向未知和疑问的探讨研究过程中,经常是需要经历和体验失败的。但是,重要的是学生在这种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了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篇8:小学思品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刍议

一、淡化思品课的说教功能

为了提升思品教师的心理教育素养,教育相关部门要积极组织相关心理培训会,召开研讨会交流学习心得以及执教的做法,提升思品教师的心育能力。在课堂上,思品教师可以通过巧妙设计“我从哪里来”, 使文本中原本静止不动的画面变得鲜活起来,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来之不易,懂得父母养育自己不容易; 再如,通过展示几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体育事件,引导学生懂得它们“改变了什么?”让学生领会“体育强国”的真正意义、中国成为体育强国的艰辛过程和今后努力方向,让学生体验运动带给自己的切实体验, 懂得运动对于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教学活动淡化了思品课的说教功能,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懂得:思品课是个体的,也是集体的;是历史的,也是现代的;是文本的,更是生活的。

二、深入挖掘思品课的心育元素

毋容置疑,在思品教研活动中要做好“集备”工作。日常的思品教学活动,或做公开课、观摩课,大家要坐在一起集体备课,深入挖掘心理教育元素。例如,执教六年级《中国爱和平》这一课时,师生需共同挖掘心育元素,体会和平的来之不易,深刻体会健康的价值,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执教六年级下学期 《成长如此美丽》也是深入挖掘心育元素的最佳时机: 通过回顾学习经历,让学生感受自己心灵的成长,鼓励学生正视成长中遇到的烦恼和困惑并努力跨越。通过深入挖掘思品课堂的心育元素,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领略到自信者的风采和自卑给人带来哪些影响,从而学会告别自卑,走向自信,塑造良好性格。

三、积极创设思品课的心育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出鲜活的心育情景。 如,执教《信息技术促进交流》这一课时,以“网络伴我游”为牵引,教师可以设计“网络走进我生活” 的课前调查,创设出品德课堂上的心育情景;通过 “我为网络支一招儿”的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形式, 为学生远离网瘾奠定思想基础;执教《走出山洞》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人类起源“茹毛饮血”的画面,引导学生:在这种情境下,人类会遇到哪些困难?人类将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将学生带到了“智慧产生于实践”“文明来自创造”的思考氛围当中;组织《我是谁》思品课教学活动时,通过“指纹印”小游戏,设计“填写个人小档案”等活动,让学生全面地认识自我,学会自我肯定,增强自信。无论是什么主题的思品课,只要教师积极创设心育情景,定会收到一定的心育效果。

四、引进思品课的心育体验活动

在思品课堂上,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就当前学生关心的敏感问题、热点问题、疑点问题开展广泛讨论和系列体验活动。如在《保护绿色地球》这一课的 “心育”体验中,教师可以设计出如下辩论问题:绿色体验时,你遇到什么困难,家长不支持怎么办?社会上的人不理解怎么办?“惬意享受”与“绿色出行”你赞同哪一种做法?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操作进行交流,将思品教学渗透心育做到极致;教师执教环保主题的思品课时,可以巧妙扮演“笤帚考官”的角色,自然将学生引入到心育体验活动中来,对学生环保行为进行考核,引领低年级亲身体验得出:环保不是停留在口头上,重要的是要落实在行动中,达成品德教育渗透心育“回归生活”的目标。

五、开发思品课的心育校本教材

开发校本教材是思品教师深化“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依据学校办学特点、实施幸福教育课程的重要途径。如采取思品教师、班主任及家庭成员联合阅读写作的方式,以校报为文字载体,创编出校本教材《把幸福写进童年里》。教材分为“学生幸福写作篇”“教师幸福写作篇”“家长幸福写作篇” 三个篇章。在每个篇章中,分别展示师生和家长原创感悟代表习作,各类习作具有差异性、趣味性、多样化、体验性等特点。该教材的使用者深深领悟出:幸福其实很简单,它藏匿于学习生活的点滴之中。只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细心观察,用心感悟,勤于写作,日积月累之后,幸福就会轻松地走进日常生活中,并无限放大。学生在阅读写作过程中学会观赏, 学会赞叹,学会感慨,把零散的记忆整合成精致的图画,使充满生气的字码汇成一曲生命的赞歌。

六、把握思品课的心育生成

依据“把学生带到哪里”“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 “如何确信把学生已经带到了那里”的心育三维目标, 思品教师可以依据教材,并凌驾于文本之上,通过个性化设计,达成思品课的心育生成。如,发现学生出现与家长交流的障碍问题时,思品教师可以采用现场心理短剧的形式,通过角色扮演,帮助学生“理解父母,了解父母”;通过编排课本剧《我想试一试》等, 向学生传递“自信”的树立最重要的角色是自己;执教“生活超市”主题思品课时,可以灵活渗透“交易成功”“自我幸福”的诸多心育理念,让思品课心育走进学生的生活。思品课的主题虽然可以固定,但课堂上的学生是富有灵性的感性生命,情感变换未定, 因此思品教师要努力捕捉课堂上稍纵即逝的心育时机,让“思品教育入学生的心,拨学生的魂。”

七、拓展思品课的心育实践

思品教学要秉承先进的教育理念,结合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创设富有特色的教学情境,将教学目标的落脚点定在“实践”二字上。相关部门和学校要为思品教师提供强有力的人力物力支持,为思品教师提供相应机会,组织或参与创设“小制作展览”“书香家庭知识竞赛”“家庭诵读展示”“读书百家论坛” “向污染宣战”“我爱运动”“护绿小组在行动”“文明之星”等课外拓展活动。在活动中采取情境设计、 角色扮演、游戏等多种方法,把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融入到各种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提高心理素质,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和技能;另外,思品教师的身影要出现在家长培训会、座谈会等诸多场合中,与师生家长进行零距离心理交流,实施网络家校调查问卷、心理咨询以及家长心理辅导等,进一步拓宽思品实践的心育渠道,丰富“思品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成果。

上一篇:严格就是大爱观后感下一篇:有效的课堂提问也是一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