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态度转变

2024-06-21

工作态度转变(共14篇)

篇1:工作态度转变

端正服务态度 转变工作作风

政府是党和人民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钮带。政府干部的工作作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辖区居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老沙湾镇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贯彻县委、县党工委会议精神,坚持“五要”转变工作作风,端正服务为民态度,赢得的辖区村民的好评。

政府“两委”带头转变工作作风。政府“两委”班子的言行,对下属起着示范和表率作用。言行一致,身教胜于言教是个硬道理。政府 “两委”从自身做起,时时、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行,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率先树立起自身的良好的形象,用自身形象影响和带动身边工作人员和辖区居民群众。

纪律严明。一是严明政治纪律:从大的方面讲,就是要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从小的方面讲,就是要和镇党工委、村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地执行县委及镇党工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做到令行禁止。二是严明组织纪律:进一步增强组织纪律观念,绝不允许个人向组织讨价还价、拒不执行组织的决定。个人要无条件地服从组织、服从大局,自觉维护组织的权威。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政府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一是要靠政府工作人员遵守规章制度的自觉性,二是要靠规章制度的约束力。当有个别同志缺乏自觉性的时候,就必须要用严格的教育和严格的规章制度去加以规范。因此,要健全、完善、学习街道、社区的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印象,自觉用规章制度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

要抓优良作风的培养。一是要培养扎实工作、极端负责的工作作风;二是培养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三是要培养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用扎实的工作、一流的工作业绩赢得辖区单位和辖区村民的信任和支持,并依靠辖区单位和村民群众抓好社区各项工作的落实。

要增强团结协作意识。政府要积极营造和谐共处的工作环境。每个人都要有团结互助的精神,做到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要树立一盘棋的思想,齐心协力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进一步强化事业心、责任感,关心辖区居民的疾苦,积极为辖区居民群众排忧解难。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维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当好村民的贴心人。

篇2:工作态度转变

从联合国的厕所开始

Saddy27岁留学生

在小公司干了两年,我觉得没前途想出国留学,没想到一个师姐的经历却改变了我的想法。师姐当年在联合国里打工做清洁工、打扫厕所,后来,其他工作人员偶跟她交谈时,发现她原来是个在读研究生,于是有些整理文件的杂活,别人会问她愿不愿做,师姐二话没说接了下来。她做得好,别人给她的任务越来越多,越来越信任她。等到师姐毕业,便成了联合国的正式员工。

之前觉得小公司发展没有机遇,但是说不定这家小公司就是我事业生涯中的“联合国的厕所”。受到师姐和王越故事的启发,我调低了自己出国读书的期望,放平心态,什么样的工作都可以尝试一下,好的前景是做出来的,不能光靠脑子想。

学的就是一种态度

山姆26岁应届毕业生

我今年也面临研究生毕业,我学的电子,跟王越同学的旅游相差很多,因为术业有专攻,我们的发展规划肯定不太一样。我认识的读酒店管理的同学,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在豪华酒店最苦最累的岗位上实习,许多跨国公司招收的管理培训生,遵循的也是你要学管理先学会被人管理的原则,把综合素质高的学生派到最基础的岗位实习一年。我自己也不介意从工厂的工人做起,可以熟悉制作的工艺,但这样做是为了有更好的发展而打地基,如果长期在这个岗位上干活,我是不太能够接受的。我想王越同学也应该是一样的想法。

我觉得王越最可贵的是他肯干、谦虚的态度。我现在签约的工作,虽然是研究性质的,但公司也要求我们有入厂培训。这几个月到一年的工人生涯,会很苦,已经有人开始抱怨公司这样做是否有必要,很明显大家对待工作的态度,在这里便拉开差距了。工人的工作不难做,但是有人一脸埋怨地做,有人睁大了眼睛认真地做,做的时间越长两者的差距会越大。王越的成功,简单地看是干体力活干出来的,我看还是他谦虚学习的态度决定了一切。我们有很多“刷马桶”的机会,但如果我们的态度不改变,恐怕刷不出我们的职业未来。确定了就认真干

AngelaCao

篇3:工作态度转变

关键词:态度转变理论,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共青团组织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发展, 大学生在轻而易举获取信息的同时, 一些消极的甚至错误的观念也可能影响着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 在新形势下, 如何帮助大学生转变消极的、错误的观念, 进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已成为高校共青团急需解决的问题。社会心理学中的态度转变理论以人的态度及其改变的规律为研究对象, 将其运用于高校共青团工作中, 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一态度转变理论的概述

态度转变指的是个体形成一定态度后, 由于接受新的信息或意见而发生变化的过程。态度转变就是说服的过程。

1.霍夫兰德态度转变模型

美国学者霍夫兰德认为态度转变要涉及四个方面的要素: (1) 传递者, 是指试图以一定的方式引导人们发生态度转变的劝导者。 (2) 接受者, 是指态度转变的主体。 (3) 沟通信息, 是指引导接受者转变态度的外在信息。 (4) 情境因素, 是指影响态度转变的情境。其中传递者、沟通信息和情境构成了态度改变的外部刺激因素。

态度转变的过程就是信息交流的过程, 即传递者通过与接受者进行信息交流, 引导接受者的态度趋向于自己预定的方向。而此过程可能出现两种结果:态度转变和态度未转变。

2.影响态度转变的因素

(1) 传递者的威信和吸引力。传递者的威信越高、吸引力越大, 说服的效果越好。 (2) 传递者的意图。如果接受者认为传递者有操纵自己的意图, 会形成心理上的阻抗, 不易转变态度。 (3) 信息的倾向性。研究表明, 对于接受者, 尤其是文化水平较高的接受者, 向其提供正反两方面的沟通信息, 说服的效果更好。 (4) 接受者的人格因素。依赖性较强的接受者比较容易接受说服, 自尊水平高、自我评价较高的接受者不易转变态度。 (5) 接受者的心理倾向。接受者在面临转变态度的压力时, 逆反心理、保留面子等心理倾向会减少信息对自己的影响, 如用贬损语言、歪曲信息、辩驳论点等方式来干扰态度的转变。 (6) 沟通信息的重复。沟通信息重复的频率与态度转变结果呈倒U形曲线关系, 中等频率的重复效果较好。

二态度转变理论的启示

1.加强队伍建设

态度转变理论中指出, 传递者的威信和吸引力对于接受者是否愿意转变态度有明显的影响。同样, 共青团干部如果能得到广大学生的认同, 既能使大学生自愿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也能将大学生紧密团结在团组织周围。然而, 由于部分高校共青团干部的队伍建设存在一些问题, 导致共青团干部在大学生中的威信和吸引力减弱。如共青团干部受年龄、选拔渠道和来源等限制, 大多以年轻团干为主, 年轻干部在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方面相对较薄弱, 加上这些团干部超过限制年龄就要转岗, 流动性较大, 很难进行系统的培训, 导致上岗后很多人都是靠自己在实际工作中慢慢摸索经验, 这会造成部分团干部工作系统性不强、工作重点不突出、工作方式不得当, 较难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部分高校对团干部的待遇和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不够重视, 团干部工作较多、工作强度较大, 但工资待遇却和普通工作人员一样;有的高校转岗输出制度不太规范, 转岗输送渠道不通畅。以上原因容易导致团干部追求事业成功的内在动力逐渐减弱, 甚至丧失工作责任心, 对工作只求“过得去”。这样的团干部根本无法把广大青年吸引到团组织中来。

因此, 高校应注重加强高校共青团干部的队伍建设。 (1) 完善团干部的选拔和管理机制。如在干部选拔时, 要有规范、合理的选拔标准和机制, 选拔工作能力强且工作有热情、有奉献精神、能吃苦耐劳的青年作为团干部;在干部上岗后, 要有完善的考核制度和监督体系, 杜绝团干部工作不认真、不负责、在岗不做事的情况发生。 (2) 完善团干部的激励机制。如帮助团干部做好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制订相关政策解决好团干部的转岗输送问题、适当提高团干部的工资待遇和政治待遇等, 以解决团干部的后顾之忧, 让其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3) 完善团干部的培养和教育机制。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核心问题, 就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可加强团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定期邀请共青团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团干开展培训、多提供外出学习和调研的机会、进行竞争上岗等, 为团干部的成长创造条件, 让团干部尽快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2.提高服务意识

态度转变理论中指出, 接受者认为传递者有操纵自己的意图时, 会形成心理上的阻抗, 不易转变态度。同样, 如果大学生在接受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时, 感受到的是共青团干部“高高在上”的态度, 意图操控自己的思想, 则教育效果将大打折扣。目前一些高校共青团组织缺乏服务意识, 认为团组织与团员之间的关系仅仅是引导与被引导、教育与被教育、号召与被号召的关系。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 常使用自上而下的教育方式, 进行“填鸭式”的理论灌输, 只管形式上落实教育任务, 不顾学生的主观感受和教育效果;在开展工作时, 不注重贴近学生实际, 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不满足学生的内在需要, 常使用命令的形式下达任务。这样不仅不利于思政教育的开展, 还会使大学生对团组织和共青团工作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

因此, 高校共青团应不断提高服务意识, 或为学生的服务者而不是领导者, 了解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在坚持正确价值观引导的前提下, 想学生之所想, 思学生之所思, 贴近学生实际, 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满足大学生成长需求的服务之中, 把落实教育目标和满足学生需求结合起来, 做到在引导中服务、在服务中教育。如加强对经济特困学生、心理障碍学生、就业困难学生等弱势群体的服务, 促进不同大学生群体的共同健康成长;通过开展调研、问卷调查、信箱及媒体征集意见等形式, 广泛听取大学生的心声, 在拓宽学生利益表达渠道的同时, 积极联合、协调各职能部门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等。共青团干部只有改变“高高在上”的态度和企图通过行政命令来操纵学生的思想, 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 切实为学生谋福利、做贡献, 才能获得广大学生的认同, 提高共青团组织的凝聚力。

3.改进工作方式

态度转变理论中, 针对不同文化水平、不同人格因素、不同心理倾向的接受者, 转变态度的方式有所不同。同样, 大学生来自不同地区、成长于不同的家庭环境, 性格、兴趣爱好、心理倾向等都有所不同, 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度也不一样。对于思想政治工作, 邓小平同志指出:“要做得有针对性、细致深入和为群众所乐于接受。”新形势下, 面对更具个性、价值取向多元化的“90 后”大学生, 如何让其乐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呢?

根据态度转变理论, 要解决以上问题, 需改进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式。 (1) 提供正反两方面的信息。大学生属文化水平较高的接受者, 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 尽量提供正反两方面的沟通信息, 这样既能使教育的效果更好, 也能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2) 因材施教。高校共青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多采用集体教育的形式, 但由于个体差异, 每个人的接受度不同, 这种方式有时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如能将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针对不同性格、不同自尊水平、不同心理倾向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 因材施教, 教育效果能得到提高。 (3) 把握信息的重复度。态度转变理论中指出, 沟通信息重复的频率与态度转变结果呈倒U形曲线关系。也就是说, 并不是一直重复不断地进行理论宣传, 就能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在共青团进行理论教育的过程中, 应把握好信息的重复度。重复度太低, 则无法引起大学生的重视, 而重复度太高, 会使大学生产生厌恶情绪, 从而影响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苏振芳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

篇4:期指态度发生转变

本周(11月26日至11月30日)现货指数1涨4跌,累计跌幅为2.42%。

上周一创下股指期货上市后的最低点,6个交易日后,本周三到周五再连续创新低。

日K线在60日均线以下,季均线斜率向下,仍然是标准的偏空格局。

空方开始登场

本周四,笔者插播了一篇报告,《空方开始登场》,主要描述了周二和周三持仓量大幅增加。由于篇幅有限,没有详细解释,再次将情况说的更清楚。

以10月29日笔者开始提出《持仓量不增加是好消息》,一直到本周一,下跌持仓量不增加是主基调。这段时间,下跌14天,只有4天(4个合约的)持仓量增加。其中两天只增加450手和114手,所以,真正的下跌持仓量增加只有2天。

以下是14个下跌的交易日,跌幅与持仓量变化:

10月26日,-1.89%,-2679手

11月8日,-1.84%,+450手

11月13日,-1.75%,-1365手

11月15日,-1.33%,-2335手

11月22日,-0.79%,-1218手

11月26日,-0.78%,+114手

11月16日,-0.75%,-2011手

10月29日,-0.54%,-1069手

11月20日,-0.46%,-143手

11月6日,-0.41%,+2885手

11月5日,-0.22%,-1972手

11月7日,-0.21%,+1702手

11月9日,-0.20%,-1342手

11月19日,-0.10%,-896手

这22个交易日,4个合约的总持仓量减少9949手。根据从价格优势方看持仓量的方法,应该解释为空方不加码。这中间也有成功的例子,例如10月29日到11月2日,一周上涨2.62%。不过总体而言,这一个月下跌5.05%。

本周二开始,情况发生变化,下跌持仓量增加。以下是最近4个交易日跌幅与持仓量变化:

11月27日,-1.15%,+5039手

11月28日,-1.00%,+5315手

11月29日,-0.63%,+2929手

11月30日,+1.13%,-4418手

前面22天减少的量,只需要周二和周三两个交易日就补回来。扣除周五,下跌3天,持仓量增加3天,前面的格局明显发生变化。

IF1212持仓量创新高

4个合约的持仓量在周四创历史记录,并且首度突破10万手。

IF1212也不遑多让,周三就创下单一合约持仓量历史记录。除此之外,从5分钟图看,周二和周三是典型的空方加仓,下跌的过程中鲜少看到持仓量增加。周四,虽然盘中持仓量的峰值不如周三,但是收盘持仓量还是增加,说明空方的力量留下来了。

总计本周多方亏损2.02亿元。

期指态度发生转变

篇5:转变员工消极工作态度的方法

员工的消极工作态度有时是因为管理者未能把工作的目标与员工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即要把工作目标和员工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从而使之成为自己的主观需要进而形成积极的态度。②、榜样示范法

在企业中树立一些有血有肉的爱岗敬业的先进榜样对员工消极工作态度的转变很有帮助。通过各种渠道使员工了解先进人物的对工作的思想、情感、行为,使员工心灵的深处受到触动。③、参与实践法

通过员工参与工作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地认识了解工作,从工作中得到启发和教育进而转变员工消极的工作态度。在管理中,我们可以通过员工参与管理、工作丰富化、提合理化建议等途径来转变员工的消极工作态度。

④、信息沟通法

转变员工消极工作态度的效果与信息沟通的效果相关,而在转变员工消极工作态度过程中,影响信息沟通效果的因素有沟通者、沟通内容、沟通对象、因此在使用这种方法时应对它们进行研究。

⑤、强化法

当员工产生消极行为时,我们可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负强化或惩罚,进而转变他们的工作态度。如,批评、罚款、停职、降级等。反之要及时地给与正强化。如,奖金、晋升、表扬、认同等。⑥、恳谈法

通过恳谈的方法逐渐向具有消极工作态度的员工提出转变的要求,有助于员工态度的转变。对员工消极工作态度的转变,我们不能操之太急。

⑦、宣传教育法

企业应重视利用企业文化来教育员工,陶冶员工的情操。这样可帮助员工对企业形成正确的认识,改变对工作的错误看法,有助于转变员工消极工作态度。

篇6:转变态度迈向成功励志文章

良好的思维方式可以让你拥有正确的处世态度,而这种态度正是个人事业成功的关键。

态度其实是一切,它是你每天对生活所作的回应。管理,态度令人们成功。每个人都会经历各种艰难,然而乐天的积极态度让他们重新崛起。态度决定一切。

每个人每天产生5万个想法,其中每一个都会影响你的所有细胞,这也是态度会影响你的原因。如果你带着积极的.期望,那么你就会表现的慷慨乐助,决断英明且富有创造性;如果是消极的,在处理问题时,你就会表现的乏力,软弱,缺少突破,因为这时你的情感非常脆弱切缺乏安全敢。

因此必须学会正确处理头脑中的想法,学会用一种有益而不是有碍你生活的方式思维。下面介绍几种培养正确态度的方法:

选择你自己的态度。你应该确定什么态度是你所希望拥有的。尽管态度决定一个人发挥其潜势的程度。但只有将态度付诸行动以后才会实现。确定目标是变化的必要因素。我们要首先确定目标:分析自己目前的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选择了一种特定的态度,也就是建立了你自己未来的位置。因此你必须知道你现在的位置,明确自己有那些思想及情感上的问题。然后选定合适的目标来改变自己已定的态度。

篇7:掌握学习方法 转变学习态度

读完《课堂密码》这本书后,我认为最吸引我、引起我共鸣的内容是第三辑《塑造“有序课堂”》中第四个方面的内容——《是学生“态度不好”,还是教师“方法不对”》。

在这一内容中,周教授提到“决定学生能否学好的因素有很多,但决定学生是否开始学习的因素只有一个,那就是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

周教授把学生的学习态度归纳为两种:一种是在没有进入学习过程之前,他们对待学习活动的态度,即原初学习态度;另一种是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待学习活动的态度,即学习过程态度。

周教授认为学生的原初学习态度一般都是积极的,几乎没有一个学生从上学伊始就想着肯定学不好,就不想好好学。但学习过程态度并不是恒定不变的,它受什么影响呢?周教授认为学习过程态度受学习方法及由此形成的学习能力的影响。

对此我深有感触。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我特别不愿意写论文,因为我对论文的格式及写作要求都不了解,写出的文章水平低,自认为获不了奖,也就没有兴趣。1999年,中央教科所组织征文活动,学校负责教科研工作的老师就鼓励我参赛,还热心地帮我修改论文,使我的文章获得三等奖。这次经历对我十分重要,因为通过参赛,我掌握了撰写论文的基本方法,了解了注意事项,并且通过获奖增强了自信心。从此我对写论文这件事的态度发生了改变,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不但写的论文篇数增多了,而且获得的奖项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高。

通过我的真实案例,印证了周教授的观点,当我回过头来观察学生时,发现也确实产生了同样的表现。

一直以来,语文老师们都普遍认为作文课难上,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我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没有掌握写作的方法,而一旦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起他们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

大约在2001年时,我参加了北京市教育学院武芳辉教授组织的写作课题组,当时研究的专题是“运用上位图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这一课题主要针对的是低年级学生,因为我们认为学生入学后,教师就要注重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进一步提高学生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为中高年级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而这一工作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学生既感觉轻松愉快,效果又好呢?武教授引领我们把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育理论引入到写作教学中。布鲁纳在他的教育论著中提到:我们不论教授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掌握了基本结构,才能举一反三,有助于理解其他类似的事物。具体到语言训练上,就是指儿童在掌握了一句话、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的结构后,就能很快地学会说出或写出其他类似的内容。

记得当时我做了一节公开课,武教授和参加实验的老师们都来听课。作课前我先讲了《乌鸦喝水》这篇课文,并为学生抽象出文章的结构,即文章是先说谁做什么,然后说它遇到什么困难,接着说它想了什么办法,最后说结果。此后我把这种结构当作学生写作的“上位图式”,又为学生找到了相关的看图写话素材,图中画的是小白兔搬运大南瓜,走着走着,感觉累了,搬不动了,题中要求学生讨论小白兔用什么办法可以把南瓜运回家。细想一下,这一内容正好符合我们刚才分析的结构。当时我教的班是一年级,我们作课的时间是第二学期。课上我带领学生认真观察图,重点讨论小白兔想的办法,接着就鼓励学生按照《乌鸦喝水》的文章结构,把小白兔搬运南瓜的过程自编成一个小故事写下来。学生对这一练习非常感兴趣,他们编的一个个小故事也让我和听课的老师们感觉意外。汇报时我们发现学生的想象特别丰富,他们有的设想小白兔把南瓜立起来滚回家;有的设想小白兔请熊猫推着自行车把南瓜驮回家;有的设想小白兔借来平板车把南瓜推回家„„,后来我们把学生的文章收上来统计了一下,发现学生共想出十几种方法,写的内容都非常有趣。

篇8:论方苞政治态度之转变

方苞的出生距清朝1644年建立政权已24年, 清政权的统治已经趋向稳定与繁荣。方苞一生颇具戏剧性, 46岁前漂泊辗转, 《南山集》案入狱, 因康熙欣赏其学识文采, 免罪入旗重用, 编校御制乐律, 算法诸书, 仕途通达, 身居高位, 对待清政权的态度变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关于方苞恋明

方苞出生于仕宦家庭, 青年时耕牧与枞阳黄华, 因其性格豪放, 多感而又好客, “所结交友人多为明朝遗老, 杜濬、钱秉镫是在清兵侵江南时弃笔从戎, 拿起锄头梭镖”闹革命, 早年“所交, 多楚、越遗民, 重文藻, 喜事功”。他又与清朝搞“不合作运动”的李恕、万斯同常相往来, 耳濡目染, 受这类硬骨诗文家所表现出来的反清恋明情绪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修复双峰书院记》中论晚明以及五代之士风曰:“夫晚明之事, 犹不足异也。当靖难兵起, 国乃新造耳, 而一时朝士及闾阎之布衣, 舍生取义, 与日月争光者, 不可胜数也。尝叹五季缙绅之士, 视亡国易君, 若邻之丧其鸡犬, 漠然无动于中。及观其上之所以遇下, 而后知无怪其然也。彼于将相大臣, 所以明之兴也, 高皇帝之驭吏也严, 而侍士也忠。其养之也厚, 其礼之也重, 其任之也专。有不用命而自背所学者, 虽以峻法加焉, 而不害于士气之伸也。故能以数年之间, 肇修人纪, 而使之勃兴于礼义如此。”

方苞又比较前明与有清士风之不同道:“士大夫敦尚气节, 东汉以后, 惟前明为盛。居官而致富厚, 则朝士避之若浼, 乡里皆以为羞。至论大事, 击权奸, 则大臣多以去就争;台谏之官, 朝受廷杖, 谏疏夕具, 连名继进。可见方苞恋明之态度, 是有“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的。

二.方苞履历与清政权

方苞自幼聪颖过人, 笃学修内行, 攻读古文, 专心好学, 还是诸生时就以闻名于时了。被认为是“当与韩、欧争等列, 北宋后无此人也”的文学家, 学问家, 号称“学者”。在清代, 他一直被儒林宗奉为桐城派之始祖。四五岁能对对子、诵章句。七岁读《史记》, 十岁开始读经书古文, 皆能背诵, 是一位才思擢发, 出语惊人, 隽逸磊落, 闻名于世的文豪, 少负奇气, 不可一世, 文章学行, 争与古人相后先.

方苞26岁时作《与王坤绳书》:“饥驱宣、歙间, 人泾河路, 见左右高峰刺天, 水清冷见底, 崖岩参差万叠, 风云往还, 古木、奇藤、修篁郁盘有生气, 聚落居人, 貌甚闲暇。因念古者庄周、陶潜之徒, 逍遥纵脱, 岩居而川观, 无一事系其心, 天地日月山川之精, 浸灌胸臆, 以郁其奇, 故其文章皆肖以出。使苞于此间, 得一亩之宫, 数顷之田, 耕且养, 穷经而著书, 胸中豁然, 不为外物侵乱, 其所成就未必遂后于古人。乃终岁仆仆, 向人索衣食;或山行水宿, 颠顿怵迫;或胥易技系, 束缚于尘事, 不能一日宽闲其身心。君子固穷, 不畏其身辛苦憔悴, 诚恐神智滑昏, 学殖荒落, 抱无穷之志而卒事不成。方苞之生二十六年矣, 使蹉跎昏忽, 常如既往, 则由此而四十五十, 岂有难哉!无所得于身, 无所得于后, 是将与众人同其蔑蔑也。每念兹事, 如沉疴之附其身, 中夜起立, 绕屋彷徨, 仆夫童奴怪诧不知所谓。苞之心事, 谁可告语哉!”抒发自己的愤懑, 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 方苞其人颇有抱负。

戴名世作于康熙三十八年 (1699年) 《方灵皋稿序》叙及与方氏兄弟的文墨交谊时云:“始与居乡年少, 冥心独往, 好为妙远不测之文, 一时无知者, 而乡人颇用是为姗笑。居久之, 方君灵皋与其兄百川起金陵, 与余遥相应和, 盖灵皋兄弟亦余乡人而家于金陵者也。始灵皋少时, 才思横逸, 其奇杰卓荦之气, 发扬蹈厉, 纵横驰骋, 莫可涯涘。已而自谓弗善也, 于是收敛其才气, 浚发其心思, 一以阐明义理为主, 而旁及于人情物态, 雕刻炉锤, 穷极幽渺, 一时作者未之或及也。盖灵皋自与余往复讨论, 面相质正者且十年。每一篇成, 辄举以示余, 余为之点定评论, 其稍有不惬于余心, 灵皋即自毁其稿。而灵皋尤爱慕余文, 时时循环讽诵, 常举余之所谓妙远不测者, 仿佛想象其意境, 而灵皋之孤行测出者, 故自成其为灵皋一家之文也。灵皋于《易》、《春秋》训诂不依傍前人, 辄时有独得;而余平居好言史法。以故余移家金陵, 与灵皋互相师资, 荒江墟市, 寂寞相对。而余多幽忧之疾, 颓然自放, 论古人成败得失, 往往悲涕不能自已。盖用是无意于科举, 而唾弃制义更甚。乃灵皋叹时俗之波靡, 伤文章之萎荼, 颇思有所维挽救正于其间。”戴名世与方苞私交甚密, 对方的为人性情理想定有深刻了解, 从戴名世记载方氏的文中, 也可以印证, 方苞心存维挽救正之志, 因此, 当后来方苞有机会进入仕途, 他会向清政权妥协, 和他本身的理想追求也有相当的关系。

三.《南山集》案及后仕途显达对方苞的影响

康熙四十一年 (1702年) , 方苞为戴氏《南山集》作序。云:“余自有知识, 所见闻当世之士, 学成而并于古人者, 无有也。其才之可扳以进于古者, 仅得数人, 而莫先于褐夫。始相见京师, 语余曰:‘吾非役役于是而求以有得于时也。吾胸中有书数百卷, 其出也自忖将有异于人人, 非屏居深山, 足衣食, 使身无所累而一其志于斯, 未能诱而出之也。’褐夫之文, 盖至今藏其胸中而未得一出焉。”康熙五十年 (1711) , 《南山集》案子一发, 方苞自然逃不掉, 他也被解往北京刑狱, 经“最高院”审理, 决定“拟斩”。当把审判结果呈报最高领导康熙审定的时候, 康熙有根神经被触动了, 他力排众议, 刀下留人:“戴名世案内方苞, 学问天下莫不闻, 下武英殿总管和素。”康熙就这样成了方苞的救命恩人, 不但救了其命, 而且将其“连升三级”, 把方苞放在身边当自己的秘书, 谓为南书房行走。因其年老, 奔趋佝偻, 康熙对他还高看一眼, 厚爱一层, 特许他“直立行走”, “扶杖而行”, 可以在殿内殿外拄拐杖走路, 直把方苞感动得热泪横流。

康熙统战成功, 从此, 方苞也就摇身一变, 从康熙的敌人变成了康熙的同志。方苞也不把康熙当敌人以笔相伐, 而是当救星以歌相颂了。康熙把他纳到身边不几日, 就命其作《湖南洞苗归化碑》。方苞适应能力超强, 一下子“转变了身份与角色”, 本来是做负面文章做惯了的, 一天两天就做起了正面文章, 而且一挥而就, 文采斐然, 甚得康熙赞许。康熙六十一年 (1721) , 充武英殿修书总裁。雍正元年 (1723) 赦还原藉。九年, 授左右允, 次年迁待讲学士, 十一年, 迁内阁学士、礼部待郎, 充《一统志》总裁。对于康熙不杀、雍正赦许归籍之恩, 方苞有《两朝圣恩恭纪》、《圣训恭纪》记载之。对两朝恩典, 方苞表示“欲效涓埃之报”。

方苞出狱后所作《游潭柘记》:“余生山水之乡, 昔之日, 谁为羁绁者?乃自牵于俗, 以桎梏其身心, 而负此时物, 悔岂可追耶?夫古之达人, 岩居川观, 陆沉而不悔者, 彼诚有见于功在天壤, 名施罔极, 终不以易吾性命之情也。况敝精神于蹇浅, 而蹙蹙以终世乎?余老矣, 自顾数奇, 岂敢复妄意于此?”作此文时方苞51岁, 年岁的增长, 岁月的磨砺, 《南山集》案的打击, 方苞此时的性格已明显脱离青少年时的锋芒毕露, 而转为深沉痛楚。

方苞政治态度之转变, 对清政权由反对到最终的臣服, 不但有其思想基础和阶级基础, 而且也受人生履历之影响。

摘要:被誉为桐城派鼻祖的方苞其政治态度之转变, 过程是漫长而痛苦的。他的身世、经历及《南山集》案是对清政权心向转变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政治态度,方苞,心向转变

参考文献

[1]、佐藤一郎《中国文章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6月第一版1996年6月第一次印刷.

[2]、罗仁忠《清代方苞铭文端砚》内江县文化馆书画鉴赏.

[3]、翟国璋《方苞“进士”辩》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4年3月第20卷第2期.

[4]、关爱和《<南山集>案与清代士人的心路历程——以戴名世、方苞为例》史学月刊2003年第12期.

[5]、王建农王成军《清代传记文学论——以顾炎武、方苞、曾国藩、沈复为个案》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5年3月第21卷第2期.

篇9:当我的态度转变时……

——我对他说“妈妈是爱孩子的,你说是不是?妈妈已经30多岁了,经历过很多事,大人走过的桥比孩子走过的路还多,大人吃过的盐比孩子吃过的米还多,孩子就要听大人的话,你以后不要犟嘴了。”儿子似听非听,不置可否。

——饭后散步的时候,我也不忘记教育他:“妈妈每次训斥你,尽管方式不同,可妈妈的出发点都是好的,因为爱孩子呀,恨铁不成钢嘛!你要体谅妈妈的心情!”儿子的反应仍然不明显。

——周末一块郊游的时候,我和他站在修剪花木的工人身边,告诉他:“孩子就像一棵小树,生长过程中,会发出一些小枝丫,为了小树的成长还必须这样做。妈妈就是挥动剪刀的人,剪去孩子的坏习惯,让他快快长成一棵茁壮的参天大树。”儿子还是久久不作声。

——一天,我忽然转变了态度改变了居高临下的谈话语气和内容,我真诚地对儿子说:“妈妈也是凡人,凡人都会有喜怒哀乐,有时恰好妈妈心情不好,一时冲动,对你大发雷霆,妈妈其实也有错,不该那么急躁,应该给你讲清道理,咱们都互相加油努力,好吗?”儿子怔住了,好半天没有说话,像是看着一个陌生人。

一天晚上十点了,早过了我给儿子规定的睡觉的时间,儿子仍在翻弄白天刚买过的遥控车,我多次督促他去洗漱,他置若罔闻。我的怒火一下子被点燃了,我把遥控车狠狠地摔到地上,一声炸响,遥控车四分五裂,碎片乱飞。儿子大颗的泪珠滑下来,说实话,摔的时候恼怒,摔完后,我也很后悔。看着他,我不知该怎么做……

仿佛过了好长时间,必须让他睡觉了,否则明天上学该迟到了。我正要去叫他,这时门开了,儿子一脸严肃地说:“我想和您谈谈,今天的事,我有错,可您也有错。”我吃惊地看着儿子,他继续说:“我今天不该玩那么长时间,没有按时间睡觉,这是我不对,可是你不该摔我的东西,那是我最心爱的……”话没说完,大颗大颗的泪珠又从儿子的脸上流下来。

我趁势把他拉过来,搂到怀里……我真诚地向儿子做了检讨。

儿子迈出的这一步让我惊喜,是我的真诚与平等的态度打动了儿子吗?我称赞他做得好,像个男子汉。我们约定:今后,我要理智,不唠叨,做一个平等待人的妈妈;儿子不蛮横,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篇10:工作态度转变

心得体会

高文攀

公安交巡警肩负着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道路交通安全有序畅通,服务群众和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使命。是与人民群众打交道最多的一个警种,具有非常广泛的社会性和群众性。交巡警在日常交通管理工作中坚持文明执法,不仅是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对民警最基本的要求,积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要从端正思想态度、转变工作作风入手,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确定位个人角色,妥善处理好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和维护党和国家及公安机关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

结合日常交通管理工作中实践,我个人认为交巡警在执法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要加强学习,深刻剖析思想根源,解开思想疙瘩。作为一名基层交巡警,要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理念植根自己的思想深处,从上到下将抓转变服务态度变成自觉行动,克服人少事务繁杂的因素,解决出工不出力的问题,提升中队整体工作水平。

第二、要端正服务态度,细化工作措施。出勤认真执勤,好好说话,认真工作,珍惜一起共事的机会,拓宽评议方式,自觉接受群众及同事的监督。

第三,要严明纪律要求。做到人人示范带头,人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出勤和日常巡检中,做到精神饱满、态度可亲,举止端庄,言行文明,用语规范。

第四、要采取人性化工作态度,把人民的权力交给人民。常言道:“警力有限,民力无穷”,走群众路线是公安工作始终不渝要遵循的。从群众满意的地方作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要保持良好的警风警纪,深入到群众中去,亲民、护民、爱民、为民,满足于人民的需要、实现人民愿望、维护人民的利益,敢于赢得群众信任和支持。要把以人为本,换位思考转换成一种思维定式渗透到我们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我们在行政执法活动时,要设身处地为行政相对人着想,想得更妥贴、更周全。

第五、要摆正自己和民众的位置。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意识,做到情为民所系,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要紧紧围绕执法为民这一根本,查找思想上、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换位思考,深刻反思作为一名执法者心中是不是装着群众,设身处地为弱势群体考虑,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服务。要进一步端正执法思想,牢固树立“权为民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事为民所办”的观念。不断增强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忧患意识、群众意识和法治意识,为新世纪新阶段的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篇11:学习态度转变的演讲稿5分钟

早上好!

我是__,高三学生。今天我很荣幸被推到这里发表演讲。谢谢你给我这样的机会。今天我想在那里演讲,正确的学习态度可以带来更好的结果。

我现在是高三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我有了这种经验。让我给你举个例子。当我还是高中一年级的时候,我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我每天鬼混,根本不把学习当回事。每一天都像一年。我不知道如何学习。我刚刚混过高中第一学期,第二学期,我换了一个同桌。我非常钦佩他。他的成绩不好,甚至比我差,但有一件事我很钦佩,那就是他认为学习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他对学习的态度是正确的。即使我不喜欢学习,我的成绩也会比他高。我鄙视他当时的行为。

但正是因为我低估了他。虽然他的成绩比我差得多,但他每天都很认真。他试着问别人他不能问的问题。在会议之前,老师布置的练习将被认真完成,并在老师解释时做笔记。半个学期后,这让我很惊讶。半学期后,是期中考试。我还是那样,但他改变了很多。期中考试结束后,结果一出来,全班同学都很惊讶,更不用说我了。他的成绩直接从中下部上升到中上部,排名也上升了近20位。天啊,我很震惊。当时我真的不相信,但当我看到他的整个试卷时,我不得不相信,因为他在试卷上注释了每个问题,这是因为他通常认真记笔记,这样他就能准确地找到问题的焦点,并且很容易解决问题。

经过他的经历,我相信只要态度正确,即使我的学习成绩很差,随着时间的推移,良好的学习态度总有一天会有好的结果。他不是那种人。他在高一是这样的,所以我很佩服他。从那以后,在他的影响下,我开始正视自己,努力学习,不再懒惰。所以我是一名高中三年级学生,我的成绩仍然保持在一个好的位置,从不下降。因此,作为高三的一名大四学生,我希望你能纠正你的学习态度,这样你就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不辜负三年的高中学业。

篇12:工作态度转变

教师是学生心中的楷模,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校园生活的陪伴者,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师生实际并不平等,教师的言行在学生心目中又具有象征或符号意义。那么,学生们当然会“在乎”教师的态度,教师的态度也必然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

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各种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待学生的态度(如语言、口气、眼神、手势、面部表情等)是否有同情心、正直、诚实、有礼貌,还是生硬、虚伪、粗暴等,都对学生的心理活动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其作用直接反应在实际教学效果中。学生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体察到教师的态度。

当过教师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一脸阳光地走进教室时,学生们的心情就会很舒畅、很轻松;当我们一脸怒气地走近他们时,学生们则噤若寒蝉,生怕自己撞到老师怨气的枪口上。我们在课堂上以热情的语气肯定学生,以赞赏的眼光激励学生,他们的心里会充满幸福与喜悦,表现得很兴奋;我们指责、挖苦、嘲讽学生,则无疑是给他们心灵的天空蒙上一片沉重的乌云。

学生对好老师与坏老师的评价主要是以教师的态度为参照标准的。教师对学生的不良态度被认为是对学生的“心灵施暴”或“心理虐待”。施暴和虐待有的是有形的,有的则是无形的。有形的是指教师直接用语言、手势、强烈的脸部表情等,来嘲笑、侮辱学生,使之受到伤害。而无形的则更可怕、更隐蔽,国外有心理学家称之为“看不见的灾难”。

作为教师要清醒认识到学生只是暂时的社会角色,其人格.是平等的。他们是受教育者,是发展中的人,存在问题是正常的,有赖于教师的教育。

篇13:浅谈老舍早期的政治态度及转变

关键词:老舍,政治态度,文学创作,转变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是二十世纪中国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在思想上、艺术上都展露了他的创作才华和对于人民生活的关注。后期老舍的政治态度有所转变,他早年接受的教育和他的政治认识有也是导致他晚年的悲剧的重要原因。

一、早年与政治的错过

老舍出生在北京一个平民家庭,父亲“虽是个旗兵,可是已经失去了二百年前的叱咤风云的气势。”早年命途坎坷, 一代文坛大师,竟然是到了十岁那年,“偶然遇见”刘大叔才得以上私塾。这位刘大叔在老舍的《宗月大师》一文中似乎就是宗月大师的原型,当时是个富人,后来皈依佛门,对于老舍一生多元的宗教思想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老舍于1913年考入北京西城祖家街市立第三中学读书, 但是,困于经济原因,好学的老舍偷偷报考了北京师范学校。 在此期间,老舍对于中国古典的著作进行精细地阅读,并且开始尝试写作。“我的中学是师范学院。师范学校的功课虽与中学差不多,可是多少偏重教育与国文。我对几何代数和英文好像天生有仇。别人演题或记单词的时节,我总是读古文。我也读诗,而且学着作诗,甚至于做赋。”不论是鲁迅、 胡适还是傅斯年,“五四”的先锋们都是在吸收传统文化的教育中成长起来的,无论在这场运动中怎样的批判“旧思想”,他们都是有着深厚的国文积淀的,深入内里的文化传统并不是想要丢弃就能够丢弃的。老舍无疑这一代成长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的文人,这也就使他对于北京生活的理解多了几分民族性,对于中国白话语言的拿捏更加精准。

想要批判国民性或者说展示民族性,首先必须对于自己民族的向来传统深入了解,但却不至于浸透骨髓而不能自拔,这就需要作家对于传统有相当的理性视角和一种距离感的保持。从师范学校毕业,老舍凭借他出色的成绩成为方家胡同市立小学校长。经济上的很大改善使得老舍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也走过一段弯路。在这期间,中国发生了 “五四”运动。

对于这个事件,老舍自己的说法前后有不一致的地方。 在1957年的《“五四”给了我什么》中老舍这样写道 :“并不是说,作家比小学校校长的地位更高,任务更重 ;一定不是! 我是说,没有‘五四’,我不可能变成个作家。‘五四’给我创造了当作家的条件。”他还细致地讲述了自己在“五四”时期对于白话文的渴望,曾经不断地尝试写新的东西。

但是在1935年的《我怎样写 < 老张的哲学 >》中却写道 :“除了在学校里练习作文作诗,直到我发表《老张的哲学》以前,我没写过什么预备去发表的东西,也没有那份儿愿望。不错,我在南开中学教书的时候曾在校刊上发表过一篇小说 ;可是那不过是为充个数 ;连‘国文教员当然会写一气’的骄傲也没有。”在1918年至1924年他去英国教书期间, 中国“五四”运动轰轰烈烈,可是我们却看不见老舍的身影, 并非他的文章写得不好不足以发表,而是因为当时他的政治热情并没有那么高涨。

1935年的老舍说 :“前面我已经说过,‘五四’运动时我是个旁观者 ;在写《二马》的时节,正赶上革命军北伐, 我又远远地立在一旁,没机会参加。这两个大运动我都在外面,实在没有资格去描写比我小十岁的青年。”对于政治老舍似乎是并不关心,“五四”和“大革命”对于他来说是不够熟悉的东西,他只是小学任职的人员而已,自认为是没有资格去描写、去评判的,所以他就干脆避开不谈,就像萧红一样,只落笔在自己最熟悉的事物上。

从老舍后来的文章来看,他揭露国民性就是写中国最普通的民众,最平常的家庭,最熟悉的场所。老舍的批判性是独树一帜的,站在“民”的角度看得更多,并不是为了契合当时的政治,只是单纯地出于一颗爱国的赤子之心。

二、《猫城记》与抗战——国家至上

老舍于1924年赴英国伦敦大学教书,在英国,他的英语水平得到提升,并且阅读了不少外国小说家的作品。“我是读了些英国的文艺之后,才决定来试试自己的笔,狄更斯是我在那时候最爱读的。”也就是在阅读之后,老舍开始将自己多年来的对于中国的经验记忆翻找出来,不断地进行加工再造。老舍就是这样,在一成不变的平淡日子里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内里有着如此深厚的文学记忆,需要通过一种文化上的比对,才能激发出来。通过在英国的文学熏陶,老舍的文学才华得以发挥。他的语言承袭了鲁迅的犀利,但同时也不失英伦的幽默。在英国,老舍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就在这期间诞生。

归国之后,1932年,他在青岛写下一部重要的作品《猫城记》,这是以他在英国的直接经验写成的一部科幻的讽刺小说。这部小说里老舍极尽讽刺之所能,将自己对于中国的现实每一点真实的感受一一记录,通过对于猫星人王国的描写揭露中国的黑暗现实。

但是老舍自己对作平不甚满意。在1935年的《我怎样写 < 猫城记 >》里他写道 :“我呢,既不能有积极的领导, 又不能精到地搜出病根,所以只有讽刺的弱点,而没有得到它的正当效用。……眼前的坏现象是我最关切的 ;为什么有这种恶劣的现象呢?我回答不出。”这也体现了老舍对于政治的不够关心,只是肩负起传达的作用,却没有一个足够支撑的立场,为国家寻得一条出路。老舍比起政治立场更加热衷于拯救国家,对于国家的爱高于一切。所以他鞭挞了国民党当局腐化的丑恶,也用“哄党”、“马祖大仙”等词汇讽刺了共产党当时的不够成熟。

但在建国后,老舍反思道 :“我的作品,在思想上,和在由思想而发生的行动上,便缺乏了积极性,与文艺应有的煽动力。……最糟的,是我,因对当时政治的黑暗而失望, 写了《猫城记》,在其中,我不仅讽刺了当时的军阀,政客与统治者,也讽刺了前进的人物,说他们只讲空话而不办真事。这只因为我未能参加革命,所以只觉得某些革命者未免偏激空洞,而不明白他们的热诚与理想。”这种带有认错性质的口气和他在1935年的反思相差甚大。那时的他“对国事的失望,军事与外交的种种失败,使一个有些情感而没有多大见解的人,容易由愤恨而失望。”但是“失望之后,这样的人想规劝,而规劝总是妇人之仁的。一个完全没有思想的人,能在粪堆上找到食物 ;一个真有思想的人根本不将就这堆粪。”老舍单纯从文学角度在反思自己文学上思想性的缺乏不适于写对于国家的政治作出评判的文章。作为一个作家而言,他是不会将就的,他是勇于直面自己创作不足的人。而他后期的话语是从内容到形式上彻底否定了自己《猫城记》的创作。

老舍是一个对于政治极其不敏感、不关心,但是却关心国家安危存亡的人。在1938年,老舍说道 :“爱你的国家与民族不是押宝……而应是最坚定的信仰。文艺者今日最大的使命便是以自己的这信仰去坚定别人的这信仰。”老舍就始终践行着这样的原则从事文艺创作。在抗战中,老舍真正接触到了政治,积极参与中华全国抗战文艺抗敌协会的工作, 努力做一个“文艺界尽责的小卒”。

篇14:清末绅商政治态度的转变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开始转型。在这个过程中,绅商由不关心政治,到不得不关心政治;从支持清王朝改革、立宪而反对革命,到最后背弃清王朝而支持激进的革命。这个阶层的“心路历程”,引人深思。

“富商大贾视官宦如帝天”

“抑商”是中国传统。鸦片战争使中国面临现代性挑战,创办大机器生产的现代企业是现代化的主要内容。然而,现代企业在清末的发展却困难重重,使中国的现代化转型步履蹒跚,极不顺利。对面临外患与内乱频仍的晚清朝统治者来说,无论是反对列强欺凌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还是对内镇压农民起义,从巩固自身统治来说,都应迅速创办现代化企业。

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国内农民战争的冲击,使统治阶级内部的少数开明派开始认识到洋枪洋炮的厉害,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取得一定权力的汉族地方官员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而不是满族中央“朝廷”,成为“洋务运动”的主要动力,这些封疆大吏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开始兴办现代企业,即以大机器生产新式武器的军工厂。

兴办生产新式武器的现代军工企业对镇压农民起义、反对外患至为重要,可以说关乎清王朝的生死存亡,但遇到的阻力之大超乎想象。对中国要不要引进大机器生产,这些“理论家”们坚决反对。他们提出只要“读孔孟之书,学尧舜之道”便可“明体达用”,“何必令其习为机巧,专明制造轮船、洋枪之理乎?”强调“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他们根据“论语”,认为“民劳则善心生”,科学技术被说成是使人懒堕狡诈、贪财噬利、人心变坏、破坏儒家伦理道德,的“奇技淫巧”,只有儒学纲常是“立国之本”,所以引进科技自然便是破坏“国本”。

由于政府本就禁商人兴办新式企业,再加上社会上反对新式机器生产的保守力量十分强大,所以中国商人还根本不可能兴办新式工商企业。为解决此问题,李鸿章想出了“官督商办”的方法。即“由官总其大纲,查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冀为中土开此风气,渐收利权。”简单说,就是从法律上说是“官办”企业,但股本与实际经营,主要靠商人。

在新式大机器生产和民间资本面国内的重重阻力和外面的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官督商办”这种由商人出资认股、政府委派官员经营管理的模式在对当时对新式民用企业的建立、对民间工商资本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此后开办了开平矿务局、电报局、上海纺织织布局等一系列大型企业,因为此时若无官方的保护和扶持,大型新式企业如轮船、采矿、电报、纺织等根本建立不起来。由于有政府的保护、支持并取得相当垄断权,官督商办企业获利丰厚,并在一些方面开始与外资竞争。洋务运动从“军工”转向“民用”、从“求强”深化为“求富”、由“官办”转向“官督商办”,意义非同寻常。

“官督商办”主要是靠颇为现代的发行股票募集商股方式兴办,刚开始商人大都对此持观望态度,但随着几个企业的经营成功,商人对“官督商办”企业的信心大增,社会视听为之一变,人们争先恐后抢购股票,许多买办纷纷从洋行撤资,入股利润更加丰厚的中国“官督商办”企业。19世纪80年代初,中国社会出现了第一次投资新式企业的热潮。以官督商办的方式经营现代企业,促使了中国第一批资本主义民用企业后来脱颖而出,中国最早的资本家,便是由这些投资者(主要是商人、买办、地主、官僚)转化而来。因此,“官督商办”功不可没。

然而,如何对待“商”,清政府内部一直有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曾任驻英公使的郭嵩焘在1875年上了一道奏折,强调西方富强之本在于政府保护工商、“惟其以保护商贾为心”,中国应“先欲通商贾之气,以立循用西法之基”。这种观点,遭到强烈批判。批判者认为如果发展工商业,人民财富过多,就会破坏中国“政令统于一尊,财富归诸一人,尊卑贵贱体制殊严”的传统社会结构,所以朝廷必须“闭言利之门”、“不尚理财之说”,中国必须依然实行传统的重农抑商、重官抑商政策:“中国制治必须朝廷操利权。”如此才能“使富商大贾视官宦如帝天,偶一盼睐便以为至荣极宠,斯匍匐以献其财力而惟恐不纳矣”。

商人无论多富都要视官员要如“帝天”,官员偶一“盼睐”商人就要引以为最大的光荣、恩宠,商人要匍匐官家之前敬献自己的财产而惟恐官家不要,这是千百年来中国官对商的基本态度、原则。因此,官督商办企业“官”给了官督商办企业种种好处,但这些企业说到底要受“官”管辖,由官府委任的督、总、会办管理。这样,许多人都是亦官亦商,具有“官”、“商”双重身份。如果管理者按商场规则经营,则企业发展顺利;如果以官场逻辑行事,企业很快衰败。在早期多以“商”为主,这些企业“商”大于“官”,所以发展很快。随着这些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官”见有大利可图,于是更加加强了对企业的“管理”或曰干预,将这些企业视同“官产”。官场的任人唯亲、贪污腐败在这些企业迅速蔓延,安排的许多“总”“皆不在其事,但挂名分肥而已”。而且,清政府从上到下都将这些官督商办企业视为己产,予取予夺,经常无偿征索。最大的问题是“所有制”问题,即“产权不明”,这些企业究竟是官府所有,还是商人所有?官方认为本就是官办企业,当然归官所有。商人认为虽然名为官办,但主要是商人投资、经营发展起来,当然归商所有。一开始就官商矛盾不断,而后争斗越来越激烈,结果总是官胜商败。

“实业之发达,必持有完备之法律”

甲午战争中国惨败于君主立宪的日本,维新失败,庚子之乱,日本战败君主专制的俄国……这十年的风云剧变与个人体验,使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商人,开始认识到中国实行宪政的必要。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由于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失败后被迫在《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从而使外国在华投资设厂取得合法地位,既然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也就没有理由禁止本国人民投资建厂,所以清政府不得不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兴起了一次民间投资实业的热潮。据不完全统计,1895~1900年这5年间,全国新设立的创办时资金总额在万元以上的私人企业有127家,资本总额为2027万银元,相当于鸦片战争后到《马关条约》签订前50年间资本总额的一倍。商人的力量空前壮大,具备了“争立宪”的客观力量。

然而,是由下而上经暴力革命实现宪政还是由上而下经有序改革实现宪政,这是中国面临的两条道路选择,商人也面临着这样的历史选择。

湖南商人禹之谟,选择了革命。禹曾留学日本,1902年春回国先后在安徽安庆和湖南湘潭创办现代机器织布厂,而“湖南之有机织,自之谟始”。但是,事业发达的禹却主张革命。1904年初,黄兴在长沙创立革命组织华兴会,禹之谟即首批加入。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日本成立,不久禹之谟就在湖南组建同盟会湖南分会,并被推为首任会长。由于积极参加革命活动,他于1906年秋被捕,备受酷刑后,于1907年初被清政府处以绞刑。

上一篇:三峡金属结构防腐蚀措施研究论文下一篇:班主任的三心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