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心得体会精选1000字

2024-06-27

弟子规心得体会精选1000字(共13篇)

篇1:弟子规心得体会精选1000字

虽然在这个世界上才活了22年,但是不得不承认做人的确是一门学问。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尤其是想做一个受人肯定的人就更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本书分为八个部分,我不一一作出介绍,只选择其中几个个人觉得很有参考意义的部分进行简单阐述。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孝顺长辈是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素养。“入则孝”告诉我们在家中要听从父母,爱亲人。亲人有病,要耐心细致地照顾他们,不与父母争吵,

这让我们在家中与父母之间更加和睦、温馨。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出则悌”告诉我们出行在外要有良好的修养,为人谦虚,见长辈要让道,这使我们在外出时有“风度”、“彬彬有礼”。在日常生活中,虽然不必做到见长辈让道那么正式,但是尊老爱幼却应时时刻刻体现在我们的周围。“信”告诉我们要时时讲诚信。中国自古就有“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可见讲诚信对于人而言是如此之重要。当别人对你的信发生质疑,那也就意味着别人在和你相处的时候,在心里已经无形中设置了一道屏障,对于你的言行,他们会谨而慎之。

随手翻开这本书,起初我还觉得它是枯燥、呆板、晦涩难懂的教条,就像面对其他的传统书籍一样,并没有想去逐字逐句地推敲,但不知不觉中,我就被书中描述的为人之道和大爱无疆所吸引,更为如何做人、做一个有价值人的深奥哲理所折服。它诠释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小家和大家的爱;它阐明了做人之本、为人之道,成人之路,如何才能拥有一颗平常而包容的.爱心、如何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它诉说着一个永远不会过时的和谐主题和人性之爱的主线……

篇2:弟子规心得体会精选1000字

篇一:弟子规1000字读书心得

我今天读了我们的国学经典《弟子规》,从这本书中我受到了许多启发,《弟子规》共有八个部分,这八个部分分别是:总序、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

总序部分概括地介绍弟子规的主要内容: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其次要做事要严谨,还要诚实、博爱,在做好以上这些事情的基础上,还要去学习文化知识。

入则孝这部分内容主要讲的是在家要孝顺父母的道理。要虚心听从父母的教诲,了解父母的好恶,力争为父母生活的更好创造条件。在这些方面,我感觉自己做的还可以,为什么说只是还可以而不是非常好呢,这是因为在大多数时间我做的是好的,但有些时候在有些细节上还不够注意,比如,有时父母教育我时,我嫌他们唠叨,没有做到“父母教,须敬听”。

出则悌的主要内容是:在外边要尊敬师长,懂得长幼有序,并要学礼、懂礼等等。我在尊敬师长方面做的很好,对于老师和长辈我都能做到见面主动问好,从内心去尊敬他们,但是有些时候和同学相处的不太好,离“兄弟睦”的要求有点差距,我会努力做的更好。

谨和信的内容主要有:为人处事首先要做到品行端正,诚实守信,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衣着要端正,说话要文明,懂得反省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我感觉自己在品行端正方面做的比较好,能够以诚待人。但是在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做的不够,有时东西摆放比较乱,而不经常收拾。另外,我在经常反省自己这方面做的不够好,不擅于和不愿意做自我批评,这是以后需要改正的,因为只有经常反省自己找到自己的缺点,才能改掉缺点,从而使自己进步。

泛爱众、亲仁的主要意思是:人在世上要有一颗博爱的心,要爱天地万物,爱万物生灵,要提高自己的品行修养,更要亲近有仁德之人,不诽谤别人,不强人所难等等。

今天,我就读到了亲仁这一部分,以后我会把剩下的部分全部读完的,从我读的弟子规当中,我看到了自己的优点,我发现了自己的不少缺点,我一定会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按《弟子规》的要求去做,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篇二:弟子规1000字读书心得

《弟子规》那本金色的小书,短小而精悍。传承着中华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凝聚着一辈辈人。

那一个笑声与泪水交织的夏天,别了母校,刚摘下红领巾,满带稚气的我考上了华泰。刚开学,学校就发了一本小小的书——《弟子规》,还要全文背诵。刚开始,我只是应付着读着。一天早上,家中停了电,出于无聊,我随手拿起那本小书看了起来。渐渐才发现它——《弟子规》的内容如此精彩。

我读它、品它,学会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弟子规》中的《入则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读了弟子规中的的《入则孝》后,让我感到十分惭愧。原以为为父母做几件家务事就是“孝”了,现在才发现其实什么是“孝”我一点都不懂。反而,父母对我百依百顺,照顾到家,我想要的东西想方设法的满足我,还反倒觉得父母为自己做的是理所当然,甚至有时候他们对自己过于担心还觉得他们很烦,讨厌他们。我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记得有一次,吃饭的时间到了,妈妈喊我吃饭,而不听话的我却始终沉迷于精彩的电视节目中不肯离去,妈妈一遍一遍的叫我,我都只是嗯嗯啊啊的应付,等到爸爸妈妈都吃完了,我也没有去。等到节目结束了,我有感觉肚子饿了,走出房间一看,桌上已没有饭菜了。我气愤极了大喊:“妈妈,我要吃饭,怎么没有了呢?”妈妈急急忙忙的从房间走出来:“没有了!你要吃饭?我给你去做。”于是妈妈急匆匆的为我去做饭......。而我还在埋怨着...。现在回想起来我真是太不应该了

父母为我们做得太多太多,当我们蹒跚学步时,是他们用他们温暖的大手紧握你的小手;当我们生病时,是他们将我们拥入他们暖和的怀抱;当我们学习遇到困难时,是他们为我们耐心的讲解。一切的一切都是他们对我们无私的付出。你们发现过吗?他们头上已悄悄爬上岁月的痕迹——因我们而生——那一丝丝银发......感恩父母,他们只需要你以后过得好就好,他们只需要你在他们工作劳累时在他们耳边轻轻说的那一声:我爱你们。

品读《弟子规》,品读《入则孝》,实践《弟子规》实践《入则孝》。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做人基本准则——《弟子规》吧!

篇三:弟子规1000字读书心得

《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像画画,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己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接受,他的人生不会快乐。我也没有接受过正规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真心希望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算起来,真正意义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其实,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因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的一位语文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

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们现在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篇3:开展《弟子规》教育的体会

《弟子规》真的那么“神”吗?里面都是什么呢?《弟子规》里有360句、1080个字, 写了113件事, 它是用古圣先贤的话来提醒我们, 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事。它的核心就是孝。如果一个孩子能体谅父母的辛苦, 怀着报答父母恩的心, 他能不听话, 好好学习, 好好做人吗?所以, 《弟子规》学好了, 真的能带来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 更能改变一个学生的精神面貌, 甚至让他的人生变得光明而幸福。

从一年级开始, 我就送给每个孩子一本《弟子规》, 先朗读熟读, 理解每一句的意思, 再完整地背下来。开展《弟子规》默写和诵读、讲故事比赛, 利用班会时间, 举行《弟子规伴我成长》的班会, 通过《弟子规力行表》, 写日记或口头汇报, 让学生对照检查, 落实到位。尤其是要求向父母、老师、同学行“鞠躬礼”。一开始, 学生问“老师好”可头低下了, 腰却是直的, 有的同学眼睛并不看着你, 我知道了, 这样行礼是虚情假意, 在那作秀, 这个礼没什么用。然后我就带头做, 身体力行, 当我也真心地给学生还礼的时候, 大家就知道怎样做了。身教胜于言教。同学们慢慢克服了傲慢心, 有了恭敬心、爱心、孝心、真心, “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 同学之间互相尊重, 关系更加融洽, 感受到来自集体的快乐。

学《弟子规》是有次第的。它分为三个层次, 先从爱父母开始, 即“入则孝”。教导我们在生活中如何对待父母, 这里有最具体的教诲。班级有个孩子学了《弟子规》以后在日记里写道:“……这么爱我的父母却是我最讨厌的人, 这么爱我的父母却是我最不理想的人, 我回报他们的是粗暴、不耐烦、这么不懂事, 竟伤害着他们这么多年。”孩子懂得了体谅、感恩父母, 从而变得孝顺听话。第二个层次是“出则悌”:爱兄弟姐妹、同学朋友。孩子进入了高年级, 打架事件是屡见不鲜。而我们班去却少出现。记得又一次李××和梁××打架了, 了解情况后, 我没直接批评处理, 先让学生对照《弟子规》针对这件事进行讨论, 他们找到了“言语忍, 忿自泯”, 还有个同学说“兄弟睦, 孝在中”, 我及时称赞了他:把班级的同学当作兄弟, 而又把老师当作父母。最后经过提示, 同学们说出了“凡是人, 皆须爱”, 自从那次, 班级的打架事件就越来越少了。这也是达到第三个层次“泛爱众”。后来, 我们班的唐××不幸得了白血病, 孩子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一次性捐款达3568元, 孩子们自发叠了许多的千纸鹤, 送去了祝福, 从这件事中, 孩子懂得爱是存在的, 爱是有力量的, 生活在爱里的人也是幸福的。

学了《弟子规》之后, 我给学生过一个不一样的生日。我送生日礼物给他们, 表示老师的一份关爱, 还要告诉他:生日是母亲的受难日, 启发他在过生日时应该为父母做点什么, 可以给父母洗脚或做家务事, 有时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去想、去说、去做。有很多同学回家给父母磕头, 感恩父母养育恩, 父母都流泪了。其实学《弟子规》最有效的方法, 就是从改过开始的, 所谓“德日进, 过日少”。所以, 生日要有“重生”的感觉, 让自己的好朋友提意见, 孩子也乐于接受改正缺点。既感受到班级大家庭的温暖, 又体会到同学的情谊, 还改掉了自己的毛病, 鼓励孩子们向上、向善。

班级还设立了“烦恼箱”, 当孩子遇到学习上或生活中的问题有了烦恼, 可以写成小纸条投放到“烦恼箱”里, 我每天更是忙得不亦乐乎, 有时事太多了, 就用笔记在本上:今天找曹×谈话、周×调座、姜××过生日……有时候感到很忙碌, 但一想到自己的只言片语可能让孩子不走错方向, 豁然开朗, 就浑身充满了力量。班里有个同学非常爱背后说别人, 她的朋友越来越少, 没有人和愿意她玩, 她就把烦恼投进“烦恼箱”里, 我就告诉她, 你到《弟子规》里找找, 有没有答案?后来她找的“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凡出言, 信为先”, 我又补充道:“话说多, 不如少”, 少说话认真做事情, 说话要算数, 还要说真话、说实话、说利益人的话。在以后的日子里, 她变了, 和同学之间关系融洽了, 重新找回了快乐和自信。像梁×同学个问题困扰她:好朋友总是学着她买一样的东西, 穿衣服也是, 这在我们大人这算什么烦恼啊?可她心里不高兴, 就过不去了, 我就对她说:你知道吗?她一定是你的“粉丝”, 你是她的偶像, 你应该高兴啊!”她一听小脸笑得和花似的, 又开开心心的了, 而且和朋友更要好了。

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 孩子就爱谁, 只有爱孩子的人, 他才可以教育孩子。”这样, 我也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 把他们当作朋友, 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既关心他们的生活, 又关心他们的健康, 还关心他们的学习方法, 更关心他们怎样做人。遇到问题, 学生乐于接受我的教育、引导。现在, 我们班孩子知书达理, 越来越乐观团结向上, 孩子们在作文里写道:“我在这个集体中生活得很快乐!”在这学期第三篇作文“写一封信”中, 让我竟想不到的是有95%的学生都是写给我的, 文笔流畅、感情真挚, 让我几度落泪, 有许多事我都不记得了, 但在他们幼小的心里却扎了根, 让我知道这一路走来, 是《弟子规》让孩子们知道了感恩, 也让我再次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的光荣,

篇4:弟子规读后感1000字

弟子规读后感(一)

最近我每天早上花15分钟专门用来阅读《弟子规》,我记得第一次接触《弟子规》是在公司的总经理JIMMY推荐给我们,他自己通过学习《弟子规》提升了很多,整个人的境界都提升了不少。所以他也推荐我们去学习,并且经常请国学老师给我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他一直强调做人品德最重要,不能将技巧超过自己的品德,在他的强烈推荐之下我开始阅读《弟子规》,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自己也在《弟子规》里面感悟很多,因为里面很直接很通俗易懂的给我们介绍到我们应该从哪方面开始修炼自己,并且跟我们讲到有什么途径可以修炼自己。在此我分享其中的几个段落,期待对大家有启发。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注解: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事,父母责备教诫的时候,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生气伤心。

天下可怜父母心,所有的父母都是为了孩子的成长。但是我们很多人在父母教导我们的时候却埋怨父母啰嗦唠叨,不仅没有体会父母的用心同时更是深深地伤害了父母的心。或许父母真的有那么的一些啰嗦,但是父母的用心是无可否认的。我们不能因此而不理解父母,更不能因此倒过来强词夺理,伤害父母。我们应该做的就是虚心的听从父母的教导,按照父母的教导好好的度过自己的学习生涯。我自己以前也经常埋怨父母唠叨,但是当我学习到《弟子规》的时候,我才开始去感受父母的用心。世界上只有两种人希望我们成长,一种是老师另外一种就是父母。所以我们必须谦虚的接受父母的教导,好好体会父母的用心。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篇5:《弟子规》读后感-1000字

欲治国先齐家,欲齐家先修身,欲修身先正心。

《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先师孔子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特别要讲信用;然后要有一颗慈悲的爱心,对一切事物都平等博爱,善待天地万物,自觉保护生态环境;更要主动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最后在利用剩余的时间和精力,来好好地学习其他有益的学问。

我们90年代的小孩,似乎每个人都呈现出不同于别人的个性。有的时候,我们爱去哪就去哪,根本不会跟父母说;有些时候,我们回到家里,就一头栽进房间里,根本也不会跟父母说。其实,在背后的父母都隐含着无比的担心。孩子在外边的时候,担心他是否迷路了,被拐了。我们根本不会想象到他们的焦虑,只会自己玩,不会想到别人的.感受。我们爱我们的父母就该“出必告,反必面”,即出去的时候告诉父母知道你们去哪里,回来的时候,要当面告诉父母我们回来了,让他们放心。

曾经,我跟我的哥哥姐姐们相处,或许是因为我们玩得太熟了,所以我总爱直称呼他们的名字。也许是因为习惯了吧,我叫他们名字时候,他们也不见怪,哥哥姐姐们也没跟我说过什麽怨言。但其实,他们自己背后可能有些怨言,但却不会跟我说任何,或许怕我难为。我爱哥哥姐姐们就该“称尊长,勿呼名”,即称呼长辈的时候,不要直称呼他们的名字,要称号“哥哥,姐姐,叔叔,阿姨”等称呼,尊重他们,因为他们是长辈。

我最喜欢不分大小的跟长辈说话。有的时候,遇到我跟他们意见不同时,我总爱大声反驳,不分尊卑。他们有时候也会教训一下我,但我总是这样子左耳入右耳出,不太理会。其实,他们内心也很不满,但也不会狠狠地骂我,而我也不会想到这一点。我们爱长辈就该“尊长前,声要低”,即与长辈说话的时候呢,声音要柔和适中,不要大大声音地驳回,虽然他们比不会很严厉地教训,但其实他们内心也不好受的。

我们常常喜欢自出自入,“敲门”这个动作,我们根本大多数都不会用到。其实,别人的房间并不是可以让你随便进出的,有些人或许无所谓,但有些人却很在意别人进入他的放假的。然而进别人房间前,不敲门是一种坏习惯。我们尊重别人就该“将入门,问孰存”,即在入门之前,应该先敲门问一下:“有人在吗,我可以进来吗?”不要贸贸然就跑进去。

……

篇6:《弟子规》读后感作文1000字

老师评语:孩子有进步,家长很欣慰,希望坚持下去。

王乐煊家长:鞠躬礼在家中已能成为习惯,但在外面仍羞于力行,还是限于主动问好,主要问题在学习上。“此未终,彼勿起”“几案洁,笔砚正”“读看毕,还原处”均做的不到位,需要提醒。

老师评语:王乐煊做的很不错了,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期的力行,相信在家长的带领下王乐煊会做的更好。)

第三节课程因为的去寺庙体验静心训练和过堂,我们发给大家的作业是弟子规评量表中20件事,让孩子们在这周去力行,例如按摩,捶背,收拾房间等19件日常小事再加上每天诵读弟子规一共20条。

俞可涵家长:对这次静心活动的感想是:活动挺好的,如果组织一套完整的静心训练,请带上我们父子。

孩子的感想:这19件事真让我感觉累,原来父母也不怎么好当,家务不怎么好做,孝顺不怎么容易。

孙昀杰家长:对这次静心活动的感想是:静心训练主要是练习如何集中思想关注于某一事物,以此训练学生在学习时增强专注力,是一项非常好的训练。

孩子的感想:只要静下心来做所有的事都可以成功。

张沛雨家长:对这次静心活动的感想是:一次初体验,一直以来总以为自己是个能随时静下心来的人,其实不然,很有意思的静心训练。

孩子的感想:静心对我帮助很大。

王乐煊家长:对这次静心活动的感想是:(已经写了一份家长感悟。)

孩子的感想:我觉得本次静心活动很发,可以锻炼身心。

文博扬家长:静心训练让我们感受到了宁静,如果能将静心训练融入到每次的活动中就更好。

孩子的感想:静心训练要集中注意力,不错。

万方仪家长:第一次接触这种训练,感觉要真的静下心来,不急躁,才能专心。

老师评语:因为本次课程请假的家长比较多,能来的基本上交上了作业,从作业的完成质量来看,不是太满意。对于20件日常小事俞可涵做了13件,万方仪做了 10件,文博扬做了10件,王乐煊做了5件,孙昀杰做了2件,张沛雨作业上没有打勾。有此同学完成的比较好,还有一些同学完成的不够。希望家长能够重视每次的回家作业,学习了就要去力行,不然就是弟子规上所说的“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已见,昧理真”,学习和力行一定要结合起来,才能事半功倍。

篇7:弟子规的读后感1000字

我每天认真阅读《弟子规》慢慢地,我发现在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上还存在许多缺点。

《弟子规》中说:“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可是我呢?房间里乱七八糟,床上一个文具盒,地上一支铅笔,一年级和二年级的书被胡乱堆在一起,墙壁也成了一幅五花八门的展览图。

《弟子规》中说:“列典籍 ,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可我偏偏和书作对,我的书桌成了“旧书摊”,要想找一本急用的书,简直比登天还难,一本新书在我手里用不了几天就会变成“烂渣书”。现在想来我得好好整理一下,保持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弟子规》中说:“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唉,说到这一点我很惭愧,我只要一生气,往往会大发雷霆,任凭谁怎么开导,我都不理睬,最后免不了爸爸举起“雷”想我挥来。

读完<弟子规》,我认识到了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上的缺点,也找到了改正缺点的信心,因为“圣与贤,可驯致”!

篇8:弟子规心得体会精选文章

刻章介绍信范文【精】

日期

公章

(带**同志身份证)

篇9:读《弟子规》有感800字精选

记得有一次,吃饭时,妈妈把饭端出来了之后,我没等长辈们坐下,就自顾自地吃起来,完全没有想到其他尊长和刚刚劳累过的妈妈。学了《弟子规》的“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之后,每次吃饭时,我都会等父母坐下来之后,自己才坐下,还会在动筷前说一声:“妈妈,辛苦了!”

还有一次,快深夜十点钟了,我还在房间里看电视,爸爸看到了,催我早点睡觉,催了一遍又一遍,我听得有点不耐烦了,就对爸爸大声呵斥道:“知道了,别说了,烦不烦!”现在读了《弟子规》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之后,我感到惭愧不己,真想对爸爸说一声:“爸爸,对不起!”

平时,我总是直呼哥哥的名字,从来不用尊称。因为我一直觉得他没比我大几天,凭什么叫他哥哥!要是父母给他买了什么好东西,我就不依不饶,争吵不休。读了《弟子规》中的“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之后,我忽然意识到自己对兄长是多么的不恭不敬。现在我有事没事就叫一句“哥哥”,也向哥哥诚挚地道了声:“哥哥,我错了!”

篇10:读《弟子规》有感800字精选

一代名臣曾国藩有一个五字真言:诚,敬,静,谨,恒。〈弟子规〉都做到了。

诚:凡出言,信为先,作与妄,奚可焉。

敬:凡是人,皆顺爱,天同覆,地同载。

静: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谨:朝起早,夜眠迟,老易主,惜此时。

恒:居有常,业无变。

〈弟子规〉最注重的就是对学子品德方面的培养:“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只学文不注重道德修养会使一个人变得浮夸,只注重道德修养而不学文会使人视线狭窄又固执己见,一切的前提都是在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下进行的“有余力,则学文。”,这些都体现了一种朴素的辩证主意思想。

对于学习,〈弟子规〉中讲读书要在不疑处有疑,〈弟子规〉很崇拜:“有疑”“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有确义!”当学习有了疑问时,一定要记在本子上,问老师答案,万万不可自己稀里糊涂的也不问老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成为有道德有原则的谦谦君子,怎样成为一名君子呢?“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次才是传授知识,答疑解惑。“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这说的是朱熹的读书三法:“心到,眼到,口到。”只有三管齐下,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良效。

另外,〈弟子规〉中也有一定的改良主义思想,如:“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告诉人们要善待奴仆,做到“慈而宽”。“衣贵洁,不贵华”说的是衣冠要整洁朴素,而不是奢华无度。“勿自暴,勿自弃”告诉我们面对困难面对挑战要勇敢,要坚强。永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说得多么掷地有声。

篇11:弟子规心得体会精选1000字

其中,出则弟中的“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让我印象最深。这句话的含义是:良好的生活教育,要从小开始培养,不论是在用餐,就坐还是行走,都应该谦虚礼让,长幼有序,让长辈、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常会遇到这样一些事情。比如在公交车上有的年轻人不顾那些老年人、残疾人,一屁股坐下去就像牢牢地粘在了座位上似的;在上车时,我们何时把老人放在眼里,总是一窝蜂涌上车,把老人推到一边;还有在过马路时,开车的人为了能够早一点到达目的地,把车开得飞快,因此,就常常发生了行人过斑马线的交通事故……

看了《弟子规》这本书,使我想起了一件事:暑假,我们一家去上海观世博,再回来的途中,我们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来到地铁站,上了车后,我靠在铁杆子上,目光不停地在座位上“扫荡”,希望能找到一个位置坐坐。果然,有一个位置空了出来,好像专门就是为我留的,我跌跌撞撞地冲过去,一屁股坐在椅子上,“真舒服!”我感叹道。我刚坐下还没多长时间,一个老奶奶拄着拐杖,一摇一摆地走到我们这节车厢来了,她在车厢内来回走动,望了望我们,失望地叹了口气,便靠着壁站着。有的大人向老人瞟了一眼,一声不吭,一动也不动,丝毫没有让座的意思;有的年轻人连看都不看一眼,反而还往座椅的靠背挪了挪;还有的人索性把视线转移到其他地方,理也不理老奶奶。我看不下去了,好想对奶奶说:“奶奶,您坐我的位置吧!”可我又想了想,到终点站还很远,于是,便把块说出口的话咽了下去,“这样不好吧!”我想,“老师常常教导我们应该尊老爱幼,要给老人让座,这是最起码的礼仪了!”“可我自己也很累,需要座位休息一下啊!”正当我犹豫不决时,一位阿姨站起身来,搀着奶奶坐下。每想到这一情景,我感到很惭愧,很内疚。

篇12:弟子规孝读后感400字(精选)

《弟子规》首先教导我们要做一个有孝心的人,要孝敬父母。例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以下是弟子规孝篇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弟子规孝篇原文: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弟子规孝篇读后感400字一:

人们常说:“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如果能够孝顺父母,那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慈心,才是人们行善业的开始。

《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其意是说:入是在家,孝是善事父母。做儿女的若在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就要赶快去做,不要拖拉或延误时间,更不应该懒得不去做。父母教我们做儿女的学好、教传我们做人之道的道理时,必须恭敬而听,并且要将话听记到心里。如果我们做儿女的做错了事或犯了错时,父母责备、训导我们时,我们应当顺从父母的责备、倾听父母们的训导,并且承担做错了的事所造成的损失,且不可悖逆父母,让他们伤心不满。

学习圣贤教诲之前,我觉得自己以前很孝顺父母,很知道疼爱父母,从不做让他们担心受怕的事情。学习弟子规后我反省到,看似很容易遵守的孝道,但我却做的不够完好,我时常问自己,现在我的父母虽然不在了,但回想起来还有许多地方做的不够,不够孝顺。有时候对父母的问话不够精心倾听,有时侯还常以不耐烦的口气和父母说话,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后悔寞机。父母不和儿女计较长短,但做儿女的做的不够孝道时真是太不应该了。

弟子规孝篇读后感400字二: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学文等思想都在《弟子规》中有明确的行为规范。那么,这些行为规范对于现代人会有什么作用呢?我是带着疑问、好奇的心去拜读的这本书。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泽。晨则省,昏则定。

当父母呼唤我们的时候,应当立即答应,不能迟缓,执行父母命令时应当立即行动起来,不能拖延偷懒。

当我读到“父母呼,应勿缓”时,我检讨了自己,发现我们不一样了,玩电脑、打游戏……很忙,父母喊好几声我根本就不听,边打游戏还边说:“你烦不烦,叫一声好了,还连续叫五声,真讨厌!!”大人过来拍我肩膀,我很恼火地说:“你好烦人哦,你看你看,我这一关没过去,又被别人打死了,就是你。”

父母有时安排我到超市买东西,比如买酱油,我就明显的有抵触情绪,会很不耐烦地说:要买你自己买。”大人说:“如果没电脑,咋办?”我就顶嘴:“时代不同了,你们out了。”但如果听说要到超市去,我就像飞奔的野马一样,骑着自己心爱的自行车撒欢儿而去。在路上就盘算着买这买那。到了超市两眼放绿光,我推着购物车穿梭在人群间,心里还盘算着哪种东西最好吃。父母为我大包小包的买,还问我够不够,我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我从来没为爸爸妈妈买过东西。

弟子规孝篇读后感400字三: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从这句话中我知道了: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的听明白。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的接受。

三年级上学期学校要注射甲型H1N1流感疫苗,我因为嫌麻烦就没打针。晚上,爸爸问我打疫苗没?我说打了。爸爸在我两个胳膊上找了好久,没看到针眼就问我:“你到底打针了没有?”我仍在撒谎,于是爸爸就狠狠地把我揍了一顿。挨打时我还在想:不就是没打针吗,有什么了不起的。事后,爸爸耐心给我举实例、讲道理。现在,想起这件事来,我还挺后悔的。

父母呼,父母命,父母教,父母责是所有人生命过程中都会出现的事情。这个父母句4次重复父母,说明了父母的重要性。父母把我带到了这个世界上,给了我生命、给了我体肤、给了我智慧、给了我力量,他(她)们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我的良师益友。那么,我应该怎样孝顺自己的父母呢?

孝顺孝顺,首先要从孝顺自己的父母开始。

“孝”的结构是上老下子,是强调血缘延续的重要性。今天的长辈是昨天的小辈,今天的小辈是将来的长辈。小辈不孝敬长辈,你又凭什么,又怎么能够指望当你成为长辈后,你的小辈会孝顺你呢?

孝是没有条件的。

弟子规孝篇读后感400字四:

《弟子规》开篇第一章就讲到孝,可见孝的重要性,学习了《入则孝》,孝的观念更深入我心。

“大孝尊亲,其次不辱”。我知道了从现在开始热爱生活的涵义,最爱的不是自己,而是父母,然后才是自己,而这种爱才应该是理性而又深稳的爱,与其说父母赋予了生命这样高洁的赞美,不如说是肉体与生智的延续,我想体会在心,付之行动,方算得上吸收了精髓。做人的最根本是从一个孝字开始的,懂得了父母对我们的恩情,才会知道回馈和报答。也会对所有付出的人,对这个社会有所感知,有所理解,进而我们也会有所付出,才会之恩图报。

结合自已的家庭情况,合理处理和父母之间的问题。供养父母是基本,与父母多沟通交流,更能体现孝的真谛。知恩图报、满怀感恩的心,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心态,有了这个心,我们才会知道感恩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感恩社会。

建设和谐的小康社会,每一人都应该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弟子规孝篇读后感400字五:

《弟子规》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自己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接受,他的人生不会快乐。

我在学习了弟子规后,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真心希望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一位语文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的感受越来越深。

篇13:弟子规读书心得650字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做人的一些规范和道理。令我感触最深的是“事勿忙,忙错多,勿畏难,勿轻略。”这一句。意思是:做事不能匆匆忙忙,否则容易出错,不要怕困难,也不能随便敷衍了事。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简简单单的二十四个字概括了整篇弟子规的内容。第一句话就点明了弟子规是圣人们对我们的教导。后面十八个字把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都概括了,弟子规本身就讲的是做弟子,做学生,做儿女的规矩,于是我们便带着这样的想法,开始读弟子规。

初读弟子规,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感受,等读了五、六遍,六、七遍以后,才琢磨出点意思来,我反复读,感受越来越深,这时我才真正明白了什么叫“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讲的是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讲的是和大众相处时要相互爱护,并且亲近有德行的人,多向他学习,这些都是非常重要不做不行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可以好好的学习对自己有帮助的知识了。整篇文章都在讲应该怎么做儿女,应该怎么做学生,应该怎么做人。

上一篇:三下《赶海》西岗祝陈小学下一篇:重庆装修贷款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