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心得作文

2024-05-12

弟子规心得作文(精选12篇)

篇1:弟子规心得作文

昨天下午我们学校举行了践行弟子规活动启动仪式。听了学校领导的发言讲话,我真是受益匪浅啊!

我是一名六年级的学生,自从进了小学大门到现在,我经常受到老师的夸奖,同学们的称赞。父母也经常在大人面前说我懂事。我心里听到这些话,甜滋滋的。贾校长说:“好习惯是每个人走向成功的大门。”我想:是呀,我的学习成绩优秀,同学们都乐意和我交朋友,老师大人们都喜欢我,我所取得的进步都是离不开那些好习惯啊!

学生代表张岩松说:“坏习惯就好像田地里的杂草,好习惯就好象田地里的庄稼,如果不给田里种上庄稼,就会杂草丛生;如果不养成好习惯,坏习惯就会阻碍我们健康茁壮的成长。

可是有时我发现在课间休息时间,有的同学在走廊里追打吵闹,这影响到了其他同学休息,是一种很不文明的现象。而我们学校的值日干部在平时的检查中也经常发现,在早晨开校门的时候,很多同学都拥挤在门口你推我挤,还有一部分同学进校时奔跑,如果万一有同学摔倒,结果是不堪设想的,所以我们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学校的“日常行为规范”中也有规定:上下楼梯靠右走,切不可蜂拥而下、互相推挤;上学进校门和放学出校门要有秩序,出了校门马上疏散,不得在校门外停留;下课时不能在走廊、公共场地上互相追逐。这些坏习惯给我们带来的后果不堪设想。要时刻牢记“勿以恶小而为之”呀!

弟子规中的结束语“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总和了弟子规全文的内容的精华,所谓“圣与贤”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要你自己做好了,你也就是真正的圣贤之者了。你就会感到自己的朋友越来越多,品德越来越高尚。

只要能够做到弟子规中所说的一言一行,我们的品行就会变得高尚,就会受到大家的欢迎,这就为我们走向社会铺好了奠基石!

我想,我们小学生们应该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一言一行做起,逐步养成文明礼貌,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好品德,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有益于社会的人。让弟子规伴随我们长大成人,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让良好的习惯伴随我们走向成功之路吧!

篇2:弟子规心得作文

通过学习《弟子规》让我受益匪浅,它不知不觉地影响了我的一言一行。

《弟子规》“信”里面有这样一句:“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这句话的意思是:话只要说得有理有据,不在于多;不切实际的花言巧语,反而令人讨厌。尖刻挖苦和下流肮脏的话都不要讲;粗俗的小市民习气,都要坚决戒除。

我曾经也有过这样的事情,话说的很多,一点依据也没有,让我的同学很讨厌,当别的同学和我吵架时,我也曾经说过很多脏话,不但没解决我们之间的矛盾,还在其他同学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学完弟子规后,我严格按照弟子规的规范做事,不再像以前那样遇事不冷静,而是尽量想办法和同学沟通交流,及时解决矛盾,同学们之间更加团结互助和睦相处了,也真正做到了“兄道友,弟道恭”“事诸兄,如事兄”。

篇3:弟子规心得作文

现实让我不得不思考和寻找有效的班级工作的切入点和方法。我忽然想起曾经有一位学生家长送给过我一本《弟子规》和几张相关的光盘, 平日工作太忙, 我还没顾得上认真看。利用周末时间, 我把书和光盘都找出来, 进行了认真的研读。这一读让我觉得眼前一亮, 《弟子规》中既有为人子女的礼仪, 还有为人弟子的规矩;不但有做人的道理, 而且有求学的方法。这些不正是老师所需要教给孩子们的吗?这不正是学生应该遵从的行为规范吗?我决定在班里开展学习、诵读《弟子规》的活动。

熟读只是第一步, 更重要的是理解。学生手中的《弟子规》小册子里面对每一句的内容都做了详尽的解释, 我想, 如果让学生自己去看, 那么学习《弟子规》就有可能是走走过场, 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我决定在读报时间举办“班级讲坛”, 让同学们仿照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形式来解读《弟子规》。但是由谁来讲, 如何讲得让同学们既爱听又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呢?和班委们一商量, 孩子们一致同意由同学们“轮流坐庄”, 这正合我意。同学们轮流讲不但能使他们和大家一起分享对《弟子规》的理解, 而且能锻炼他们的组织、表达能力, 一举多得, 何乐而不为呢?

首先, 班里的学习委员和宣传委员把《弟子规》按照内容进行了划分, 安排好每天要讲的语句。然后, 进行“招标”, 也就是让学生们自己预定将要解读的内容。说实话, 一开始我是有一些担心的, 因为毕竟初二的学生有自己的想法, 平时上课举手回答问题的人都寥寥无几, 会有人来“投标”吗?然而, 出乎我的意料的是, “招标”工作非常顺利, 很快每天要讲的内容都有人“中标”了。但是毕竟《弟子规》的篇幅有限, 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走上讲台。于是, 我们安排没有“中标”的同学负责搜集资料等辅助工作。

如何在短短的十几分钟里把自己负责的《弟子规》的内容讲好、讲透、讲出自己的风格?经过一番讨论, 我和同学们商定了“班级讲坛”的“规定内容”和“自选内容”。“规定内容”有:提前在黑板的左侧书写出自己要讲语句;带领全班同学诵读;讲解语句含义;讲述自己的理解。“自选内容”包括:引经据典、播放视频等。

篇4:《弟子规》“总叙”赏析

原文: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译文:

《弟子规》这本书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是依据孔子的教诲编成的。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并且与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其次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讲求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还有余力,更应努力地学习礼、乐、射、御、书、数这六艺。

赏析:

《弟子规》是儒家经典学说的具体引申。“圣人训”所指的圣人是至圣先师孔老夫子,孔夫子教育我们,做人应该从家庭、从自身做起。

做人最重要的是要“孝”。我们的身体来自父母,应该知恩感恩。孝,是“老”字的上半部,再加一个“子”字,也就是指儿子背负着父母。我们能孝顺父母,才能禀承父母的志节、父母的志向。父母对我们的期望,我们也应该好好去落实。竖心旁的“悌”由一个“心”,再加一个弟弟的“弟”组成,意思是做哥哥的心里有弟弟的存在,懂得照顾好弟弟,做弟弟的也要友爱哥哥,尊敬哥哥。在家庭里头,父母之外,就是兄弟姊妹最亲。圣人告诉我们,人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就是要行孝,要行悌。

如果这两样你做到了,接下来要学习如何修身养性。修身就是要修正自己的行为,修正自己不对的言行举止。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态度、我们的行为、我们的言语,所有这一切都要谨慎,要遵循礼节。如果谁都不服谁,就会造成家庭不和,家里的成员往往没有办法和睦共处。可见,懂得约束自己,懂得礼貌,懂得对一切都要有恭敬心是多么重要!《三字经》开篇就讲“人之初,性本善”。人,刚出生时都有善良的本性。懂得克制自己的言行举止之后,我们还要更进一步去帮助、去爱别人。我们有能力的时候,不要吝啬自己的才华,也不要吝啬自己的财物,要及时行善。能行善的人是最有福的人,不但自己得到快乐,同时还让更多人得到快乐。

有这样开阔的胸襟之后,我们还要再接再厉,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有道德有修养之人,他的言语、行为都足以成为后人的典范。所以当我们碰到良师益友,一定要好好珍惜,向他们学习。在当今,我们如果找不到良师益友,圣贤的典籍可以说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了!“学文”有多种含义,学艺文也是学文的一种。生活的品质提升了,人生才过得更有意义,更幸福,更美满。如果有多余的时间,不是放在学习上面,而是放在玩具上,或者看无益的电视节目,只会浪费我们宝贵的时间。这样,我们就很难获得古圣先贤所遗留下来的一些宝贵的经验,或者宝贵的智慧。人应当活到老学到老,能学习的人,是最快乐的。

篇5:践行弟子规心得作文

《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虽然历史的车轮已进入新的世纪,人们的思想和思维也随着时代在进步和改变,由于如今的经济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已不可同日而语,但在精神方面却有了缺失,不少人过于崇拜金钱和地位,盲目追求物质利益,而忽视了精神追求,甚至抛弃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但翻开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确实是维系家庭社会稳定和谐的强大力量,《弟子规》以概括凝练,通俗易懂的语言方式,把中国传统的圣贤教育概括得淋漓尽致,新华学校又概括践行细则,通过朗朗上口的韵律走进了校园,走进了家庭,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弟子规》核心是“孝”“敬”“礼” ,从中深深体会,它不仅是教育三岁孩童,甚至到我们成年人,都可在字里行间找到需要践行的诸如孝敬父母、关爱兄弟姐妹、为人处世、读书求学的生活基础规范。因此,新华学校开展的《弟子规》亲子教育,家长与孩子同学习活动非常有意义。

我们家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制定日常诵读要求,并与孩子一起学习领会践行细则的具体要求,家长也同样规范自己,做好榜样和监督,力争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改正不符合要求的问题和习惯,实践证明,通过前一段时间的践行《弟子规》的活动,从孩子身上真有了令人欣喜的变化。以往我们叫她时,她总是千呼万唤不答应,但通过一段时间的“父母呼,应勿缓”教育,现在基本随叫随到;以前当我们吩咐她做事时,她总是三催四请不动弹,现在只要说一句“父母命,行勿懒”,她便立刻行动起来;“朝起早,夜眠迟”促使她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时间,不赖床,不熬夜;还有自己的房间自己整理,帮助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做一些简单饭菜、洗碗、洗衣服等等;现在出门时,我们发现她经常自觉跟我们的朋友或邻居打招呼,以前可不这样,也不知是因为害羞还是什么总不搭理别人,现在会大大方方地叫一声“叔叔”,“阿姨”,对待客人也彬彬有礼,热情周到;在学习中,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回家后主动完成家庭作业,经常阅读一些有益于学习,陶冶道德情操的课外读物;在《弟子规》的学习中,孩子变得越来越有爱心、有礼貌、有责任感。

作为家长,在践行《弟子规》的活动中,我们也受益匪浅。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改变了以往教育中的一些粗暴的做法。在家中尽量不高声大语,不呵斥孩子,与孩子谈心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不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如果自己有做错的地方,孩子指出来,也要勇于承认错误。“其身正,其令则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 任老师,孩子的眼光是雪亮的,在生活中,要以身作则,孝敬父母,关爱兄弟,团结同事,为人诚信;工作上,要认真负责,踏实努力,这样才能给孩子做好模范作用。 “凡出言,信为先”,对于孩子的要求,没有能力办到的事情,决不随便答应;答应要办的事情,就一定要办到,因此我们应该谨言慎行,从自身做起,正确对待和处理事业及家庭中遇到的各种事情,成为孩子可以信任、可以依赖、可以学习的榜样。

篇6:初中作文弟子规心得体会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纵观历史,它虽是封建时期的产物,也许有些难免会过时,与当今会产生碰撞,但只要我们赋予新的内涵,注入新的活力,《弟子规》不但在那时行的通,当今照样走的通。

所谓“弟子”就是学生,活到老,学到老,做圣人的学生。“规”是什么意思?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尽的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每一次学习《弟子规》,都会得到一次全新的洗礼,被传统圣贤文化影响,被书苑式的学习环境影响,被例子中的人、事、物影响……每一次学习《弟子规》,像从一个混沌的尘世间步入了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不再有尘世间的烦杂,清新而又美好。在学习《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弟子规》开篇就是首孝悌,可见孝在传统文化中所占有的份量。在晋武帝时期,蜀汉亡,晋武帝任李密为太子洗马,而李密为行孝,躬亲抚养祖母,特冒生命危险上书《陈情表》,“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乌鸟私情,愿乞终养”,可见古人对孝的重视。但现今的我们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却不曾注重细小,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小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这也许是仁爱的最高境界。因为爱自己,所以爱父母,因为被人爱,所以爱人,因为爱生命,所以感恩爱。我们生命有限,但爱是无限的,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同样,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在汶川、玉树地震中,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与灾区人民心连心,心相映,共同为灾区人民重建美好家园,奉献微薄之力,与灾区人民共度难关。在中华大地上谱写了“大爱”之歌,在大爱之下,再大的困难都已微不足道,因为爱,我们有了团结度过难关的勇气;因为爱,我们不再畏惧黑夜,我们坚信,黑夜之后总会迎来全新的黎明;因为爱,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篇7:弟子规读书心得

——向老祖宗学习礼仪修养(读《弟子规》有感)

今年学院教代会召开期间,杨院长在解读2015年学院工作要点时指出,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也要开展纪律教育、守礼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法制教育、爱心教育,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

本学期笔者承担公共基础部《实用礼仪》课程授课任务,也在思考如何在教授学生现代通用礼仪规范的同时,着重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渗透其中,让学生受到熏陶,有所感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为人处事当中展现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循着这个思维,笔者重新拿出《弟子规》阅读,顿然感觉眼前一亮、欣喜万分。因为它相当契合我要教授的礼仪知识,活脱儿一本青少年学习礼仪规范的教科书。

《弟子规》内容来源于《论语》中的‚学而篇‛,列述弟子(现代来讲就是青年学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改名为《弟子规》。全篇分为‚总叙、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八个部分。全部内容均三字一句,朗朗上口,浅显易懂。一字一句,犹如警钟常鸣,一念一诵,顿觉醍醐灌顶。

如‚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这些礼仪规范虽然无需死板地照搬,但与我们现在倡导的仪表礼仪的TPO原则和现代职场穿着禁忌有异曲同工之妙。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当中的四‚勿‛就是对错误的‚行、站、坐‛姿的形象比喻,让读者忍俊不禁,并自觉引以为戒,从而有意识地培养优雅从容的仪态。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近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这既是问候礼仪的基本规范,也是尊重长辈的具体表现,这样的原则和态度一直沿用至今而不过时。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这些劝导不仅符合交谈礼仪的基本原则,更是诚信做人的基本要求,是与人相处的黄金法则。

当然,不可否认,由于受封建思想影响,有一些观点和做法已然为糟粕应该予以摒弃;还有一些日常行为规范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时代的变迁也已经明显过时;但绝大部分关于待人接物、为人处事的思想和规范依然闪着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思想光芒。尤其在当前,国家各项改革正在进入深水区的社会转型期,物质文明高度发达、整个社会思想趋向多元、人们的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观以及社会整个诚信体系正在经受巨大冲击和考验的时候,我们拿起《弟子规》来阅读、学习、体悟、践行,其中的观点和规范依然历久弥新,真有一种涤荡心灵、溯本正源的特殊效用。李克强最近会见中央文史馆馆员并在座谈会上说道,‚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积累,虽然其中也有糟粕、更遭受过破坏,但其主体和精华仍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本。‛我觉得这句话用在学习传承 《弟子规》的精髓也是恰如其分的。

我们号称‚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但一百多年来受西方思潮冲击,我们的传统理念也在逐渐解体,民族文化被继承下来的越来越少,代表一个民族社会秩序和文明程度的礼仪问题越发突显出来。在校园里,诸如带早餐、穿拖鞋进教室;在听课过程中睡大觉、玩手机;在图书馆霸座位、大声喧哗;在公共场所不雅的恋爱行为等等,已让我们屡见不鲜。社会上更有人将脸丢到了国外,比如在埃及古迹上涂鸦留名、在泰国机场候机座椅上晒内衣、在飞行的机舱内大打出手、出境游不尊重当地民俗礼仪、因衣装暴露出境时被遣返等等,林林总总这些行为,令作为这个‚千年礼仪之邦‛后代的我们颜面尽失、愧疚难当。当泰国旅游部门专为入境中国游客印制发放《礼仪手册》时,我不禁对孔孟先师说一声:‚不孝子孙给您老人家丢脸了!‛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如果我们在学生乃至教师及全社会的同胞当中早一点普及《弟子规》教育,多一些接受《弟子规》的教诲,也许那些令人尴尬的场景就不会发生了。

篇8:践行《弟子规》

【关键词】 弟子规 传统文化 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9-068-010

我校从2011年起组织全校师生开始学习《弟子规》,申请了国家级课题,首先是通过道德讲堂组织老师学习,然后学生通过一个月的早读课诵读、老师讲解、知识竞赛、组织辩论会、闭卷考试等多种活动,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班主任的大力配合下,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课题顺利结题,使我校师生行为规范和言行举止都得到很大的改观。此次活动得了州教育的高度赞赏和兄弟学校的好评,成为我州各学校学习的榜样。同时也使我懂得了很多做人、处事的道理,让我增长了智慧:“做人要知恩图报、待人待物要具有恭敬心、为人要谦虚谨慎、工作要兢兢业业”等,对自身也有很大的鞭策作用,我把自己浅薄的体会在这里与大家共勉。

《弟子规》中的“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系统,言简意赅的概括了我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其核心是为人处世的“道”和“德”,就是通常说的“道德”。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弟子规》让我感触较深的首先是“首孝悌”。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女的本分,很多时间我们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以为赚钱给父母并能照顾好兄弟姐妹就是大孝,以为会赚钱就是有能力,就可以居高临下说教其他人,就可以得到他人的尊重。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不仅是赚钱给父母,必须从细小入手,身有伤,贻亲忧,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是设身处地站在父母亲的角度体察到老人家的需要。多一个电话,多一句问候,少一点烦躁,少一点责备,对工作在外地的我来说,不管多忙要应该利用寒暑假“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有条件的话带他们出去转转,让他们舒心、开心、安心、放心。俗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父母之恩是我们做子女难以用金钱去报答的,只有在点滴上用心去做。《弟子规》让我更明白了“感恩”:感恩天地给予阳光空气和水,感恩国家培养护佑,感恩父母给予的生命、感恩领导的教导,感恩同事的关心帮助,感恩亲友批评指正。

其次《谨》篇中“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是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做事情不要慌张,忙乱就容易出错,不要害怕困难,应该知难而进,也不要马虎草率,要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在家里如果他们做错了事不要对家人孩子大声呵斥,对待犯错误的同学要耐心的教诲,不要以开除了就省事的心态来管理学生。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点《信》篇中“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我理解为在工作中看到了别的老师优秀之处,就要想到自己也应该努力去做到,即使差距很远,只要肯努力付出,认真去做,渐渐就会赶上的;要是看到别人的错误,就要立刻反省自己,看自己在工作中存不存在这个问题,做到“有则改之,无责加冕”,时刻鞭策自己,那我们与同事才能和谐相处,各民族才能大团结,我们的教育事业才会蒸蒸日上。

第四点《爱》篇中的“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不论是什么人,我们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尊敬,因为我们共同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块土地上,要讲平等博爱。作为教师,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教育是播种,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让学生在人生路上少走弯路。三十多年的人生经历让我深深体会到“任何成功都不能弥补教育孩子的失败,人生的价值不仅仅是创造物质财富,更重要的是精神财富”,因为“留钱给子孙未必能守,留书未必会读,不如行善积德影响下代”。人生三大教育:一是家庭教育;二是学校教育;三是社会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导师,我们改变不了社会,更难改变别人,唯一能改变的只有自己,为了孩子,为了家庭,为了学生,也是为了自己,从弟子规做起,以身作则,修正自己,用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感染自己的孩子,感染自己的学生。

我曾看过一位作者说过:“年轻人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而承担责任是一个人成长的开始”。在这里,我想对我和我的学生说,我们都为人子女,以后还会为人夫,为人妻,为人父母,我们将以什么样的德行来孝养自己的父母,扶助和爱护自己的丈夫或妻子,教育自己的子女?进而让我们生命中的每个人都因为我们的存在而得到安乐?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圣贤的教诲吧,从尽人伦之本分做起,做一个好儿女,一个好丈夫,一个好妻子,一个好父亲,一个好母亲,一个好员工,一个大家心目中的好朋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为社会的和谐与安宁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9:弟子规读书心得

最近学校开展了“诵读经典古文”的活动,我们班自然也不能落后,这不,人手一本《弟子规》读得津津有味、摇头晃脑,还真有些书生模样。

不过,还真是“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原来我们中国在古代就有这样源远流长的经典文化,真是不可小视啊!有许多教诲都是我们现代人应该注意的,所以说中国文化“永不过期”真是至理名言。

《弟子规》这本书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是依据圣人孔子的教诲编成的,每一段语句都是三个字,既押韵、好背、琅琅上口,又不乏童趣。

在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就是:“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这句话的意思是:凡是说话,最要紧的是诚实讲信用;说谎话,讲胡话,那怎么可以呢?是啊,“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做人最重要的也是诚实讲信用,如果自己觉得无所谓,一笔带过,说话不负责,那怎么可以呢?

《弟子规》里面虽然都是一些“小道理”,但是却是受益终身的。如果我们平时能注意书中的“孝义”、“信义”„„为人处世的道理,相信我们就此生无忧了,起码也可以活得坦坦荡荡、问心无愧啊

古人的道理是永远也不会“过期”的,只要我们心存善念,不违背原则,不伤害他人,世界就会没有战争,世界就会充满和平,就像那句:“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在„„”

我们在茫茫人海、滚滚红尘中摸爬滚打着、追求着,常常患得患失„„我们一直以为自己在寻找着真诚地带,在追求完美人生„„总是以为事事完美就是幸福,却不知道蓦然回首中,忙、盲、茫的路途已经走过了将近半生,忙到看不见亲人的需要,忙到自己迷失了自己,忙到心中没有了主宰,自己却没有感觉到半点幸福。

我们每个人都想营造属于自己幸福的人生,可是为什么半生走过,自己的幸福还没有找到?

回首来时的路,原来寻找真诚时,其实自己并没有付给这个世界多少真诚,只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真诚;追求完美时,只是要求身边的人、事、物样样完美。以一颗有求的心,一直在向外攀求。却忽略了一个这样的事实,其实,最不完美的是自己,最应该完美是自己的那颗心。

我们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怀,得到别人的尊重,却不知道却主动关怀别人,常常忘记去尊重别人,幸福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

我们为什么常常觉得自己不幸福,那是因为我们要求的太多,付出的太少,我们总是想拥有许多东西,当我们得不到的时候就会觉得不幸福,甚至很悲伤,比如,有的人喜欢漂亮的衣服,如果由于各种原因自己这种愿望得不到满足就会

觉得不幸福;有的人喜欢地位、荣誉或金钱,当他的愿望得不到满足就会觉得不幸福,这常常不幸福的原因都是由于自己的过多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造成的。在感觉不幸福的时候,我们却没有想一想自己付出了多少,自己为别人付出了多少,如果我们常常这样反省一下自己,那么也许我们会觉得幸福其实就在身边,只要我们付出了,努力了,做到问心无愧,那么许多情况不如人意的时候,我们也应该觉得心中坦然,没有必要觉得不幸福。

今年新接手的一年级,由于后进生人数多,成绩很不理想,我也曾经苦恼,觉得自己很不幸福。为了提高学生成绩,我每天中午用放学后的时间给后进生进行辅导,加强了和家长的联系,学生每天的家庭作业都认真批改,并指导改错,在课堂教学上也紧跟课改的步伐,为了提高学生的做题能力,每学完一课都出一张训练题,并认真批改,所有应该做的我都做了,所有应该努力的我也都努力了,学生的成绩明显提高了许多,虽然比另外两个班还是有一段差距,但是我觉得自己付出了,努力了,问心无愧了,看到孩子们一点一滴的进步,我还是感到了幸福,他们每一次对我的问候,他们的每一张笑脸都让我感到自己做为教师是幸福的。

最近除了阅读《细讲<弟子规>》,我们都还在读、背《弟子规》,前面学习了“入则孝”,我觉得这一部分是告诉了我们怎么样做人,也就是说告诉了我们做人的根本就是“孝”,我觉得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就是“入则孝”讲得是“为人”,现在看了“出则悌”,它告诉我们怎样和兄弟姐妹相处,由此延伸出去,就是在单位上,在社会上,怎么样和同事,和朋友相处,不论是在什么情况下,在什么单位里,只要做到“财物轻”和“言语忍”和别人的关系就会很融洽,再就是“长者先幼者后”,这个也是无论在哪里都应该遵守的,我认为“出则悌”就是告诉我们怎么样和别人相处,讲得就是“处世哲学”,如果我们都能够按照“出则悌”里面说得去做的话,那我们无论是什么单位或团体,都会量个十分和谐温暖的家庭。

后面的“谨”讲了一个人知道了为人和处世的方法后,还应该注意自己的形象,它从很细微的方面给我们做出了明确的指示,如“冠必正,纽必结”等就生活中最细小的方面告诉我们应该怎么来提高自己在别人面前的修养,这一则我觉得用“修身”这个词来概括应该可以体现其中的意思,“谨”就是告诉我怎么样注重自己的形象,怎么样做一个比较完美的人。后面的“信”、“泛爱从”、“亲仁”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就是“养性”,“余力学文”就是提高升自己,让自己在以上的基础上升华,让自己更加完美,如果我们能把《弟子规》中的要求都真真切切地落实到自己身,那我们离完美就很近了,虽然说,世上没有完美的人,只要是人就不可能是完美的,但我觉得,如果一个人能真正做到这一切,那他一定不是一个平凡的人,那应该就是完美的人,虽然我们不可能完全做到那么好,但我们可以一点一点进步,一点一点做,努力让自己离完美越来越近,那么我们离幸福的人生也就越来越近。

《弟子规》中有几句话是这样写的“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已;已不欲,即速已。”我觉得这一句话也告诉了我们追求幸福人生的真谛,我们有时觉得自己不幸福,就是因为自己“取”得多,“与”得少,自己总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别人,所以自己才会觉得不幸福,如果我们能像《弟子规》中这几句话讲得那样,做到“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已;已不欲,即速已。”那么,我们的幸福人生其实就在自己的手中。

我们做为教师,如果能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学习这样圣贤教诲,让他们从小

开始去向着完美的方向进步,那我们不仅成就了自己的幸福人生,还成就了无数学生的幸福人生,就让我们谨记圣贤的教诲,成就我们自己的幸福人生,并为学生将来的幸福人生做好奠基工作吧!

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使我受益非浅。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因为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三点体会: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通过这次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以前和自己的老公总是爱闹别扭,委屈了还常常去找自己地父母诉说,想想自己多不该啊,不担没有关心父母,相反却总是带给他们烦恼。通过学习《弟子规》我发愿:无论爸妈还是公婆我都要全心地尽一份孝心,让他们的晚年更加快乐!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反而常常争强好胜,骄傲自满。想一想骄傲自满的确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损伤,也让自己落后于别人一大截。在单位里与领导和同事共事总是很难相处,关系不和睦,总是在抱怨不公平,通过学习《弟子规》让我认识到恭敬和谦虚的重要性,人不可有傲慢之心,工作成绩再突出,对领导不够尊重,我行我素还是得不到领导的认可,如果我早点接受这样的教育,相信在自己能够很好的协调好上下级的关系,以及做人的道理。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我的人生目标是好好教育孩子,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比前的学习只是明白道理而没有真正去力行“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不学文,但力行,任已见,昧理真。”曾经的我便是那样的人生。现在我要好好学习和落实《弟子规》,同时也要教育我的孩子,让他从小接受传统文化,“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好下一代是我们做父母最大的责任。“至要莫如教子”,相信一份耕耘一份利益,十份耕耘十份利益。懂得反省自己,时刻反省自己地言行,做一个真正无愧于心的人!

这段时间,我好好学习了《弟子规》。《弟子规》里教我们许多良好的习惯、品质,对我们与人、亲友、社会交往,培养良好的品质有着很大的帮助。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是:“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当我读到只一句时,对这句中的“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

终,彼勿起。”不怎么明白,于是便好奇地翻开这句的解释:读书的方法要注意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都要实实在在地做到。读书是正在读这一段就不要想到别的一段。这段还未读完,不要应为没有兴趣,失去了好奇心,就跳到别的一段,而东翻西阅,比坑定写信来,按部就班地读完。读书是要有规范,读一本书或一门功课,要有比较宽裕的期限,但是不能因为时间多余,等期限快到了才开始用功,一急之下反而耽误事情,所以一规划好就要开始赶紧用功。原来是这意思。看来,《弟子规》中的文言文字虽少,但表达的意思却很深奥,值得我们去学习,探究里面丰富多彩的人生哲理。“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篇10:弟子规读书心得

一、真诚待人,改变自己

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个这样的事实,其实,最不完美的是自己,最应该完美是自己的那颗心。这正如《弟子规》中“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在”所说的那样,只有自己真诚待人,主动关心他人,才会得到别人的真心相待,进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

我们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怀,得到别人的尊重,却不知道却主动关怀别人,常常忘记去尊重别人,幸福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

我们为什么常常觉得自己不幸福,那是因为我们要求的太多,付出的太少,我们总是想拥有许多东西,当我们得不到的时候就会觉得不幸福,甚至很悲伤,比如,有的人喜欢漂亮的衣服,如果由于各种原因自己这种愿望得不到满足就会觉得不幸福;有的人喜欢地位、荣誉或金钱,当他的愿望得不到满足就会觉得不幸福,这常常不幸福的原因都是由于自己的过多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造成的。在感觉不幸福的时候,我们却没有想一想自己付出了多少,自己为别人付出了多少,如果我们常常这样反省一下自己,那么也许我们会觉得幸福其实就在身边,只要我们付出了,努力了,做到问心无愧,那么许多情况不如人意的时候,我们也应该觉得心中坦然,没有必要觉得不幸福。

篇11:《弟子规》读书心得

我觉得这本书提倡的做法跟我们现在的学校做法有所不同:首先是“学文”,需“有余力”,才学“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而现在我们根本没有“余力”,光“学文”已经把我和同学们的双休日都给“侵略”走了。看来教育部门也应该是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最近才会颁布“减负六条”。

古人还认为,在“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品质中最重要的是“孝悌”。“孝悌”的意思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姐妹友好相处。现在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暂且不提与兄弟姐妹友好相处这一点,就说说孝敬父母的礼仪吧!原本我觉得自己还是个“孝顺孩子”,大人们之前也老夸我孝顺,学了《弟子规》,我就觉得比起古人的孝,我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我老在做作业或看电视的时候,扯着嗓子叫:“妈妈,给我倒杯水!”按照《弟子规》的礼仪,应该更有礼貌一点,更应该做到:为人子女者应为父母服务。

篇12:践行《弟子规》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释义]

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君子闻过则喜,小人闻过则怒。)

新闻背景:2005年7月5日,“高薪诚聘集团公司副总经理1名,45岁以下,本科以上或相当于本科学历的自学成才者。品行端正,孝敬父母……”一则由一家民营企业发布的招聘广告在甘肃某媒体刊发后,引发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该公司负责此次招聘的陆世泰先生解释说,“如果一个人连对父母的孝心都不能尽到,家庭关系都不能处理好,他怎么能管好企业,处理好与客户的关系呢?”

《弟子规》之名源于《论语》,《论语》中孔子所说的弟子并非与老师相对,换言之,弟子并不意味着学生或徒弟,而是指年轻的子弟、青少年;因此,弟子规的字面意思就是年轻的子弟所应遵守的伦理规范。

名人语录

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日本谚语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孝于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

——(宋)林逋《省心录》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清)《增广贤文》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战国)孟轲《孟子·离娄上》

人生哲理

有人能终身牢记父母的教诲,有人却不曾忆起丝毫训勉。前者在面对危险和困危时,往往能悬崖勒马,知所进退,不敢愧对父母,让父母操心蒙羞。而后者却经常惹是生非,得过且过,令父母伤心。

人生首要之事——莫过于尽孝,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故行孝当及时,错过机会,将是终生的遗憾。

大学生之孝

每天傍晚,浙江林学院艺术学院艺术设计1052班学生刘霆上完课,就赶回在校外的租住房,整理家务和清洗衣服。做好这一切后,他又回到学校食堂里打扫卫生,这可以让他获得每月50元的工资,附带免费的每日三餐。

吃饭时,他总要拨一半饭菜到随身带来的盒子里——他要把这一半饭带回家给妈妈吃。饭后,他立刻匆忙赶到教室,这时离学校规定的晚自习时间没有几分钟了。做完作业,温习了一天的功课,下课铃声响起,他又匆匆赶回租住房。在这里,身患尿毒症、失去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母亲,正等着他敷药、打针。

原本也有一个幸福的家。但在刘霆13岁那年,妈妈患上了尿毒症,巨额的医疗费不但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欠了一大笔债。为了节省费用,刘霆学会了测量血压和使用电疗设备、打针等,自己在家给母亲治疗。在照顾妈妈的同时,刘霆还以优异成绩考上浙江林学院,并毅然决定背着妈妈上大学。刘霆将母亲安顿在学校对面的出租房,照顾她的饮食起居。在学校的帮助下,刘霆找到了一份勤工俭学的工作,一个月可以有50元的收入。学校还为他办理了最高6000元的国家助学贷款。减轻了他生活上的压力。

刘霆靠着在学校勤工俭学的补贴,用孝心守护着妈妈,以顽强的毅力坦然面对生活。他的事迹传出后,在全社会的关爱下,刘霆的母亲接受了换肾手术,身体也逐渐康复。刘霆始终随身带着一个本子,上面密密麻麻记着帮助过他的人,他说:“我要用心记住这些好心人。以便时时督促自己多做有益的事,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上一篇: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规范货物贸易外汇收支电子单证审核的通知汇发下一篇:冀教版数学《容积和容积的计算》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