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数学游戏

2024-06-26

大班教案数学游戏(共14篇)

篇1:大班教案数学游戏

? 大班教案数学游戏《添上数字几是几》

活动目标:

1、以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积极地参与活动,提高幼儿对数的兴趣。

2、引导感知1~2/2~3/3~4/4~5之间的数差关系,培养幼儿良好的动手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

3、掌握并认识数字1~5,理解掌握添上1是几的数差概念。

活动准备:

红、黄、蓝学具棒若干;毛毛虫卡若干。

活动过程:

1、讲故事,激发幼儿活动的的兴趣,引人活动主题。

(1)老师边讲故事边用教学卡在黑板上演示。

(2)幼儿观察黑板,提问引导幼儿感知1~2之间的数差关系,明白1和2之间相差了一个“1”

2、幼儿自己探索2~3/3~4/4~5之间的数差关系。

3、教师小结,让幼儿掌握“一个数字添上1会变成几”。

小结:“1和2之间相差了一个“1”,那么1添上一个1就会变成2,那么3和2之间也相差个“1”,因此2添上一个1就会变成3。依次类推。

4、游戏“我问你答”,巩固“添上1变成几”。

小班教案《学小动物走路》 活动目标:

1、学习自己所熟悉的一些小动物走路的动作,感受走路时的快乐。

2、练习四散跑,初步体验活动的规则,感受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活动场地

活动过程:

1、引入(一天,太阳公公爬得高高的,小动物们都出来晒太阳了),幼儿围成圆圈。

2、老师一边念儿歌一边带领幼儿做动作。

小兔子走路,跳跳跳 小鸭子走路,摇摇摇 小乌龟走路,爬爬爬 小猫走路,静悄悄

唔----------(老师学大灰狼叫)“大灰狼来了小动物们快快回家啊!:”指定圈上就是他们的家。(或者是下雨了快快找个地方避一避)

中班体育游戏活动教案《跳圈》 活动目的 :

1、巩固立定跳和侧跳动作,发展踝关节的灵活性。

2、幼儿在活动中体验游戏的快乐,培养幼儿对缎炼的兴趣及活泼 开朗的性格,培养团队精神。

活动准备:

材料与环境创设 场地及器材如右图。在地面上一队放有5个圈。活动流程:

做准备运动,活动身体师:小朋友们,等下我们就要进行一个比赛,现在大家跟着我活动一下身体,等下才能表现的更好。(带领幼儿抖抖手脚,练习立定跳,在原地跳跃)

介绍游戏规则师:老师要介绍游戏规则了,小朋友要认真听。我们今天游戏的名字叫跳圈比赛。一听名字大家就知道了,我们今天比赛跳圈。四组同时进行,老师要提游戏规则了。跳圈要双脚同时落地。(教师示范)大家听老师的口令,第一个小朋友跳过去后就跑回来,第二个小朋友就接上去。老师要看那组的小朋友最厉害,最后一个小朋友到了终点就把手举起来。老师要要求你们,不能大喊大叫,要保护嗓子。而且不要推来推去,注意安全,学会保护自己。

游戏过程让幼儿比赛一次,老师进行观察,对能力较差的幼儿进行帮助1 老师对幼儿的比赛进行评价。师:有些小朋友没有遵守老师的游戏规则,比如****,我们再来一次,大家要双脚同时落地,最重要要注意安全。变换游戏规则,立定跳改为侧跳。

游戏结束放松身体。师:到底是哪组的小朋友最厉害呢?小朋友为他们鼓鼓掌。大家都有点累了是吧?和老师做做放松运动。(做一些舒展的运动)等下就要回教室,大家记得下楼梯要注意安全,不准推来推去的。

大班教案《蚂蚁运粮>

【活动前评析】

春天到了,花儿开了,许多藏在地下的小动物也回到了地面。我在带领幼儿进行户外活动的时候,发现了许多小蚂蚁。孩子们对这些小小的昆虫非常感兴趣:小蚂蚁匆匆忙忙去干什麽?它们为甚麽要排着长长的队伍?......结合本学期的游戏活动,本着寓教于乐的教学原则,我设计了这次活动方案,让孩子在有趣的活动中增长知识,强健身体。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特点。

2:学唱《蚂蚁搬豆》小歌曲。

3:教幼儿练习单臂匍匐向前爬,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4:培养幼儿勇敢、顽强、团结合作的精神。

【活动准备】

1:几只装有蚂蚁的玻璃瓶、蚂蚁图片。

2:《蚂蚁搬豆》flash动画。

3:蚂蚁头饰每人一个,垫子两组,平衡木两条,拱形门两个。

4:“粮食”背袋大、中、小若干,布置场地。

【活动过程实录】

一:导入活动

师:孩子们,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麽好东西?

出示玻璃瓶引起幼儿兴趣,并分组让幼儿观察瓶内蚂蚁。

二:借助课件,认识小蚂蚁。

师:孩子们,谁能告诉老师你们观察到的小蚂蚁是什麽样子的?

幼儿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小小的、黑黑的、腿细细的、有细细的触角......师:小朋友观察地真仔细。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小蚂蚁好吗?

1:展示课件,引导幼儿认识蚂蚁外形特征。

蚂蚁外形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六条腿,头上有两条触角。常见的蚂蚁颜色有黑、褐、黄、红色等。

2:认识蚂蚁大家庭。

师:我们每个人的家中都有爸爸、妈妈和孩子。蚂蚁家庭中有哪些成员?它们是怎样分工的?

幼儿简单了解蚂蚁蚁型:

(1):蚁后:也称母蚁,负责产卵,繁殖后代,统管蚂蚁大家庭。

(2):雄蚁:也称父蚁,与蚁后交配。

(3):工蚁:建造巢穴、采集食物、伺养幼蚁和蚁后。

(4):兵蚁:负责保卫家园。

3:利用课件进一步探索蚂蚁的生活习性。

《一》:引导幼儿讨论:

(1):蚂蚁生活在哪里?

(2):喜欢吃什麽?

(3):蚂蚁之间怎样交流?

《二》:师、幼探索总结:

(1):蚂蚁是社会性群体生活的昆虫,多在地下做窝,成群居住。

(2):蚂蚁喜欢吃香甜的食物,如:蜂蜜、糖、水果核等。

(3):蚂蚁靠它们的 触角相互接触来传递信息,靠味觉寻找道路和自己的家。

(4):蚂蚁是一种力气很大的昆虫,能搬起比自身重400倍的物体,是名副其实的大力士。

4:引导幼儿观看《蚂蚁搬豆》flash动画,学唱歌曲。

三:做游戏《蚂蚁运粮》

教师戴头饰扮“蚂蚁国王”,幼儿戴头饰扮“蚂蚁兵”,听国王口令做热身运动: 国王:小小蚂蚁兵,行动听指挥,触角碰一下。(两幼儿轻轻碰一下触角)

国王:小小蚂蚁兵,行动听指挥,触角碰两下。(两幼儿轻轻碰两下触角)

国王:小小蚂蚁兵,行动听指挥,触角碰三下。(两幼儿轻轻碰三下触角)

游戏开始:

国王:小小蚂蚁兵!

蚂蚁兵:到!

国王:蚂蚁兵们,春天来了,我们要趁着春暖花开的好天气,出去收集充足的食物,准备好过冬的粮食。在运粮的途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蚂蚁兵们要动脑筋,想办法,把粮食安全运回家中。

1;教师示范单臂匍匐向前爬。

2:幼儿分两队进行练习。

3:出发运粮。

(1):教师将小的粮袋四散放在场地上,“蚂蚁兵”从“家”出发,走过“独木桥”(平衡木),钻过“山洞”(拱形门),爬过“草地”(垫子),去找粮食。发现小袋“粮食”,每只“蚂蚁”各背一袋,沿原路返回家中。

(2):第二次运粮:教师将较大“粮食”放在场地上,“蚂蚁兵”发现一人搬不动,“国王”启发幼儿两两合作,将“粮食”运回家中。

(3):第三次运粮:教师将大袋粮食放在场地上。

国王派“侦察兵”出去侦察,“侦察兵”回来报告:发现大袋粮食!“国王”派两只“蚂蚁”再次出去运粮。两只蚂蚁兵搬不动粮食怎麽办?互相碰碰触角,商讨办法,回“家”请来3---4只“蚂蚁兵”,大家一同将“粮食”抬回“家”

4:欢庆:

粮食收好,蚂蚁国王带领蚂蚁兵围着粮仓,唱歌、跳舞狂欢。

四:延伸活动

引导幼儿学习蚂蚁爱劳动、爱团结的精神,协助老师一起将垫子、平衡木、拱形门、粮袋 运回活动室。

篇2:大班教案数学游戏

活动目标

1、根据“>”“<”比较形象的特点,通过儿歌和身体动作认识两个符号的开口方向。

2、会正确运用“>”“<”,初步理解不等式的特点。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小黑板5个、操作卡15张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PPT情景引入大海深处的故事。

教师:美丽的大海深处一群小鱼在快乐的游来游去,我们一起学一学吧。

二、基本部分:

1、通过课件大鳄鱼吃数量多的小鱼,初步感知大于号。

教师:啊,谁来了?大鲨鱼来吃小鱼了,大鲨鱼什么样子?请幼儿学一学大鲨鱼张大嘴巴的样子。

小鱼吓的赶快逃跑,鲨鱼会吃哪边的小鱼呢?学学大鲨鱼对着多的小鱼张大嘴边做出吃的样子。

2、聪明的小鱼隐身变成数字,猜猜它会吃哪个数字,为什么?初步理解不等式含义。

3、认识大于号:有人把大鲨鱼吃小鱼记录了下来,这个和大鲨鱼一样张大嘴巴对着前面的大数字的符号就叫“大于号”。

4、操作:从黑板前的五组数字卡片中找出运用大于号的卡片,请幼儿粘贴大于号,进一步巩固对大于号的认识。

5、认识小于号,其中一组为什么不能用大于号表示,该怎么办?出示小于号,让幼儿比较发现他们的开口方向。

6、教师小结:关于大于号小于号还有一首有趣的儿歌:大于号大于号,大嘴巴对着前面的大数笑,小于号小于号,小尾巴对着前面的小数摇摇摇。请幼儿和老师一起边说儿歌边做动作。

7、你们现在知道谁是大于号、谁是小于号了吗?幼儿两人一组数字卡,请幼儿选择合适的符号贴在中间,展示操作结果。

三、结束部分

篇3:大班数学活动:抽奖游戏

5岁~6岁的幼儿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能分析、理解事物间的相应关系, 懂得初步的推理、假设;同时他们渴望成功, 对抽奖类充满神秘感的游戏极感兴趣。我园旁边有家超市不时以各种抽奖游戏开展宣传活动, 我班大多数孩子都玩过。曾经经历过这种游戏, 却一直未能得奖或者总是不能拿到大奖的孩子, 往往都会感到奇怪、不解, 甚至沮丧, 产生挫败感。为了帮助幼儿“揭开谜底”, 我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感受概率, 正确认识生活中很难抽到大奖的现实。

2.学习推理, 会对事件的可能性做出相应判断, 并能说明理由。

3.根据自己的意愿与想法制作转盘, 并用清晰简练的语言说明设计意图。

活动准备

摸球抽奖工具 (1个摸袋、8个橙色乒乓球、1个白色乒乓球) 、转盘抽奖工具各1套, 依据2个游戏设计的统计纸和与统计纸相配对的色笔各一套, 2种糖果奖品, 已裁好的圆形卡纸人手1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好奇

教师鼓励孩子根据过去的生活经验回答问题:你们玩过抽奖游戏吗, 是怎么玩的?老师昨天也玩了3次, 为什么总是拿不到奖呢?

教师承接孩子的回答, 适时拿出魔术袋, 引出活动内容:今天我们也来玩两个抽奖游戏, 找找为什么总拿不到一等奖, 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二、游戏进入学习

游戏一:转转盘

教师出示转盘:这是转盘, 观察一下, 上面有几种颜色?想一想, 转盘停止转动后, 指针可能会指在哪里? (如果幼儿只说停在某一种颜色上, 继续追问:能肯定吗?那应该怎么说?教师再次引导孩子用“可能”推断游戏结果, 如转盘停止转动后, 指针可能会指着红色, 可能会指着黄色, 还可能会指着蓝色。)

教师:是不是真的会出现这些情况?请A组8个小朋友轮流拨动转盘试试看。每个人只转1次, 注意观察每一次转动停止后, 指针指在哪里? (教师在统计表上帮助记录。)

教师引导孩子观察统计表并讨论:转盘停止转动后, 指针曾经指过哪里?指着哪里的机会最多, 为什么?

游戏二:摸球

教师出示摸袋:这个游戏的名字叫摸球。魔术袋里有许多乒乓球, 摸出白球有奖, 摸出黄球没奖。待会儿B组8个小朋友一个一个依次上来摸球, 摸球后请在色球下面的竖线上画上相应颜色的圆圈。 (幼儿依次玩摸球游戏, 并记录游戏结果。)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统计表:让我们看看有多少人的梦想能成真。教师用油笔把统计结果写在横线上, 如果有孩子梦想成真, 则请获奖孩子原地起立接受大家的祝贺。

教师引导孩子讨论:为什么这么多人摸出黄球, 却这么少的人摸到白球? (引导孩子用“可能”一词对摸奖结果作各种各样的猜测)

教师把魔术袋中的乒乓球倒进透明的容器中, 幼儿通过观察验证自己之前的猜测。

三、制作并检验

教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 幼儿园打算在游园活动当天设置一个转转盘拿礼物的抽奖活动。游戏设3个奖项:一等奖1个文具盒, 二等奖1支铅笔, 三等奖1粒糖。你们最希望在活动中拿到什么奖?

教师承接上面的谈话继续引导幼儿思考, 为下面的制作活动做铺垫:这个转盘应该怎么设计, 转盘里应该设置几种颜色, 这些颜色分别代表哪些奖项, 应该怎样分配这些颜色的范围我们的愿望才能实现?

幼儿自由操作, 教师指导并分别了解孩子的意愿是否和设计、制作情况一致。

请幼儿介绍作品, 并说说设计思路, 其他小朋友判断作品效果与设计意愿是否相符。

四、总结揭开谜团

教师:今天玩了两个抽奖游戏, 你们自己也设计了抽奖工具, 现在都知道为什么总是抽不到大奖的原因了吧? (引导幼儿总结, 并指出这不是“运气”的问题, 而是设计的问题。)

活动延伸

把两套抽奖玩具和幼儿自制的转盘投放到区域中, 让大家继续体验, 重点指导在教学活动中未能理解知识点的幼儿。

活动反思

本活动选材与设计的价值在于, 它源于孩子身边的生活, 特别是运用数学知识为孩子解决生活中的困惑, 排解心理困扰。这也让我深刻认识到抽象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必须和孩子们的生活结合才有意义。

篇4:大班主题数学游戏案例

提到数学游戏,每位老师都会自然地联想到益智游戏,通常会让幼儿坐在指定地点动手操作或以竞赛抢答等形式进行。往往时间一长,很多孩子就坐不住了。要想把它开展得生动活泼,富有新意,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通过对幼儿的观察和实践,我设计出了一套符合大班孩子年龄特点,以超市为主题的数学游戏。

我结合日常生活情境,将数学游戏渗透到游戏活动中,真正地体现了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这一教育理念。让数学游戏这一原本安静的思维训练变得更富有生活情趣。让孩子从枯燥的数学中走出来,能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生活、体验自主、体验过程、体验创新、体验成功,从而喜欢数学,活学活用。

一、水果超市(见图一)

目标:

1.通过接力赛的形式,熟练掌握5以内分合。

2.听清游戏规则,懂得在游戏中发扬团队合作精神。

3.乐于参加数学活动,体验竞赛活动所带来的成功感与乐趣。

准备:水果超市模拟货架;自制超市推车两辆;超市购物筐若干。

玩法:每组各有一辆小推车和四个活动购物筐,将2元、3元、4元分别标在4个购物筐上。比赛开始,老师当裁判,3或4人为一组,以接力赛的形式,每人取一个标有数字的购物筐去超市的水果架上取水果,每样水果上都分别标有5元以内的价格,每次要求取两种水果,这两种水果的价格相加是5元。取回后教师当裁判,正确者将小推车传给下一位队友,再拿另一个标有价格的购物筐去取水果,依次进行。哪组将自己的购物筐先取完者为胜。

评析:此项游戏活动打破了让孩子安静地坐在教室进行动手操作的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以游戏接力赛的方式,让孩子在竞赛中掌握5以内的分合。随着孩子学习的不断深入,还可将此项游戏拓展到10以内的分合练习。在愉悦的游戏中体现了知识是合作掌握的,经验的习得是学习者、教师和其他学习者之间互动的结果。师幼之间的关系也应该是合作的,而不是权威性的命令和控制,因此游戏中让孩子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使每个孩子达到在游戏中进行思维训练的目的。

二、超市寄存处(见图二)

目标:

1.感受寄存柜层数与柜门之间的对应关系,并用数字表示。

2.运用生活中的序数经验打开超市寄存柜。

3.体验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参与数学游戏的积极性。

准备:自制超市寄存柜红蓝各一个,每个共5层,每层5扇柜门。红蓝钥匙各25把(每把钥匙上写着表示层数和柜门的序号)

玩法:1—2人参加游戏,可以两人以竞赛形式参加,也可以一个人以计时的方式进行游戏,老师事先将每组寄存柜其中一扇门的钥匙打开。例如:上面写着相应的数字401。让参加游戏的孩子凭此线索推断出其它钥匙应该开哪扇柜门,就将钥匙贴在相应的柜门上。将自己的25把钥匙都贴在相应的门上后,自己或老师将每扇柜门打开,验证是否摆放正确。

评析:由于数学的抽象逻辑性而导致了具有具体形象性思维的幼儿学习起来感到困难,从而使孩子怕数学,对数学产生畏难情绪。这一数学活动的内容具有生活性,让幼儿积极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解决实际问题。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反复摆弄,让数学活动变得富有情趣化、生活化,让每个孩子轻松愉快地走进数学世界。

三、钓鱼(见图三)

目标:

1.复习5以内的加减运算,能迅速地进行心算。

2.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敏性,培养幼儿良好的游戏秩序。

3.提高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准备:5个鱼篓内各插一个标有5元、4元、3元、2元数字的鱼竿;模拟超市鱼池,内有许多身上标有5以内加减法的小鱼。

玩法:将幼儿分成两组,教师或请一名数学口算能力较强的孩子当裁判。游戏开始,两组孩子分别用标有相应数字的鱼竿往自己的鱼篓里钓鱼,鱼池里的小鱼都钓完后,裁判检查每组幼儿钓的鱼是否正确,数一数哪组钓的多者为胜。

评析:玩是孩子的天性,在数学的学习中,把一些新授知识转化成幼儿可以玩的游戏活动,既可以适应和满足幼儿的天性,又避免了枯燥的说教。这项数学游戏具有竞赛性,适合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帮助幼儿在玩中复习了5以内加减法的口算练习,通过数学学习的深入,可将此游戏延伸到10以内的加减运算。将加减运算融入到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中去,减轻了枯燥的数学课给孩子带来的压力和负担,遵循了《纲要》中所提出的“幼儿学习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教育目标。

四、超市趣味棋(见图四—图九)

目标:

1.乐于参加数学游戏,培养超市购物时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2.在游戏中发展幼儿分析、推理能力、思维的敏捷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10以内的加减法、序数等综合数学能力的练习。

准备:自制地垫式超市趣味棋一套(由20片地垫组成);骰子一个。

玩法:游戏前,教师先教会孩子通过图片和简单的文字认识并掌握超市趣味棋的说明,20片地垫上分别用简单的文字和漫画提示走棋的方法。终点的地垫上插着一面小红旗。游戏开始时甲乙两人先将地垫按:1起点—>20终点的顺序依次排好。通过猜拳游戏决定走棋的先后顺序,然后依次掷骰子,根据骰子上的数字跳到相应的地垫上,再按照地垫上的要求进行走棋游戏。谁最先跳到终点夺得小红旗者为胜。

篇5:大班数学游戏教案

5-6岁

游戏材料

纸牌,提示卡

游戏目标

1、认识扑克牌,能根据牌的规律进行分类;

2、通过游戏,发展幼儿的思维逻辑能力以及敏捷性。

3、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协作能力。

游戏玩法

1.幼儿整理打乱的扑克牌,了解其一些规律,根据提示的要求找相应的牌

2.两两拿相同数量的`牌,从上到下取牌比较,谁大牌归谁;

3.幼儿可随意创造自己的玩法。

游戏流程

一、出示扑克牌,引导幼儿发现牌的特点及规律;

二、分类游戏:幼儿每人10张牌,进行分类;

三、玩游戏:幼儿自由探索更多玩法,并讲一讲自己是怎么玩的;

四、幼儿自由操作。

游戏建议

篇6:大班数学游戏教案

1、学习用调查统计的方法,了解班级男生和的人数,并在表格中记录。

2、初步了解统计图表的意义。

3、能积极参与调查统计方法的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教师自制男生和人数统计表(一)、(二)。

2、幼儿人手一份统计表,铅笔等。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统计单(一),请幼儿进行观察、讨论,并明确记录单的要求。

师:这是一张统计记录单,这张记录单上有什么?

师:我们可以用这张记录单做什么事情呢?

师:怎么样让别人一看就知道这张记录单统计的是第几组男生和的人数呢?

二、师幼讨论记录的策略。

师:男生和的人数记录在小表的什么位置?

师:如果第一组男生有3小朋友,在表格中怎么记录呢?(男生标记下的空格里)呢?

三、完成小组调查统计表。

师:现在就请你们用这样的方法,将你们一组上的男生、人数统计到记录单上。

1、幼儿操作时教师应注意观察并做必要的提醒。

2、同组幼儿相互交流统计结果。

3、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统计结果,然后再集体检查验证统计人数是否正确。

师:谁来像我介绍一下你的统计结果。

四、学习将小组统计的结果汇总到班级的大统计表中。

1、教师事先出示好画好的表(二)。

2、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

师:这种统计表上有什么?横排的标记表示什么意思,竖行的呢?我们可以用这种表做什么呢?

讨论:怎么样在这张统计表中记录每组男生、的人数?

师:第一组的统计结果记录在表格的什么位置?

五、师幼共读表,了解统计图的意义。

1、每组选派一名幼儿在表格中记录本组幼儿的统计结果。

2、这张表格填完了吗?还有哪些空格需要我们完成的?(合计人数)

3、每横排合计人数表示什么意思?竖排呢?

4、这张统计表告诉我们什么事?

总结:统计表能够比较快而清楚的告诉我们一些事情,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帮助,做起事情来比较方便、简洁。

活动反思

篇7:大班数学游戏活动教案《买票》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景中,尝试比较自己和同伴的身高,感知身高和买票的关系。

2、初步了解生活中有关买票的规则。

活动准备:

PPT课件、黑板两块、操作材料人手一份(身高卡、代用卷、胶棒)。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都生活在扬州,扬州有许多美丽的地方,看看这是哪儿?(播放课件:文昌阁,对了,这是文昌阁,它位于扬州市中心,是扬州标志性建筑。”

师:“看看这是什么地方呀?(播放课件:五亭桥),五亭桥又叫莲花桥,是扬州瘦西湖里的一个景点。”

师:“再看看这又是什么地方?(播放课件:茱萸湾公园),你们都认识呀,去过没有?有的小朋友去过,有的小朋友没有去过,不要紧,今天老师就要带你们去茱萸湾公园玩一玩。”

二、买票

1、了解120厘米标线。

师:“要去公园我们等坐交通工具,坐什么交通工具呢?我们来看一看,这是什么车?(播放课件:公共汽车),那公交车上这样的东西,你们见过吗?你觉得这是什么?(播放课件:扶手),那你们发现扶手上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幼儿说)那扶手上这条银色的标线有什么用呢?(幼儿说)”师小结:“原来这条标线是来测量我们的.身高的。”

师:“那为什么要测身高呀?”师:“如果坐车时身高达到了这条标记就需要买票,如果不到这条标线就不需要买票了。”

师:“那这条标线表示多少厘米呢?(幼儿说),到底是多少厘米呢?我们来看一看(播放课件:120厘米)。”

师小结:“原来坐车时身高在120厘米以上就需要买票,身高在120厘米以下就不需要买票,也就可以免费坐车了。”

2、比身高。

(1)师:“昨天你们老师已经和你们共同制作了身高卡,拿出你们的身高卡,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说你的身高是多少?在比一比?(幼儿相互讨论)谁来告诉大家你的身高是多少?”(幼儿说)师:“小朋友们都很棒,都知道自己的身高,那你觉得你需要买票吗?为什么?你呢?为什么?”(个别幼儿说)师小结:“原来他的身高在120厘米以上就需要买票,他的在120厘米以下就不需要买票了。”师:“这里有两块黑板,这块黑板是需要买票的,这块黑板是不需要买票的,看看你自己的身高卡,应该贴在那块黑板上,上来试一试。”

(2)检查作业。师:“我们来看看你们的身高卡,先看这块黑板,这块黑板上是贴需要买票的,那他的身高一定在120厘米以上?他们贴的对吗?再看看这里的身高卡都是不需要买票的,也就是身高要在120厘米以下,贴的对吗?”发现。师:“看看这个小朋友的身高正好是120厘米,那你们觉得他需要买票吗?师:”老师告诉你们,身高只要达到120厘米就需要买票了。“

3、介绍其他交通工具的买票规则。

师:”公共汽车是需要买票的,还有什么地方也需要买票呢?(播放课件:地铁),这是什么?地铁是轨道交通,它的标志是什么?(播放课件:120厘米以下免票),你们认识吗?免票是什么意思?和刚才公交车的要求一样吗?“师小结:身高在120厘米以上就需要买票,身高在120厘米以下就不需要买票,也就是免票了。”

三、游戏:买票

(1)、解读公园买票规则。

师:“下了车,我们就到公园了(播放课件:茱萸湾公园),进入公园,我们首先要干什么?(播放课件:排队买票),那到公园买票又有什么标准呢?(幼儿说)(播放课件:120厘米标线)。”师:“120厘米标线是什么意思?(幼儿说),我们来看看它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和你们说的一样吗?(播放课件:120厘米以下半票)这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半票?(幼儿说),那我们来看看全票是多少钱?(播放课件:票价:10元),再想一想,全票是10元,那半票是多少钱?(幼儿说),对不对?”师小结:“原来半票的意思就是取原来门票价钱的一半,知道了吗?那茱萸湾公园120厘米以上的游客需要买什么票?多少钱?120厘米以下的有游客需要买什么票?又多少钱呢?原来公园买票的标准和公交车买票的标准是不一样的。”

(2)、幼儿操作买票。

师:“现在老师要请你们去买票,在后面的桌上有许多5元、10元的代用卷,等一会儿请你们拿着自己的身高卡,把这个代用卷贴在身高卡的下面,你要想清楚,你要贴全票还是贴半票?听清楚了吗?好,上来拿下你的身高卡去买门票。(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并提醒要求)。”检查作业。

师:“我们来看看买全票的和买半票的对不对?先看看买半票的需要多少钱?对不对?全对了,等一会儿我们可以进去玩了。再来看看买全票的,对不对?你们发现了吗,有两种不一样的方法,为什么会有两种不一样方法?(幼儿说)”。

师(播放课件):“原来买半票需要5元钱,买全票需要10元钱,也可以用两个5元钱去买全票。”

篇8:大班数学棋类游戏的探索

【第一阶段】数学棋类游戏的设计

在这一阶段, 我园成立了数学棋类游戏设计小组。在设计过程中, 我们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渗透数概念原则。⑴认识单双数。如玩蜗牛棋:扔骰子, 单数走一格, 双数走两格, 先到终点者为胜。⑵认识数的加减。如玩登山棋:把骰子上的数字改成算式, 幼儿扔到哪一面, 必须正确计算出该面上算式的答案才能按答案向前行进, 先夺得红旗者为胜。⑶认识顺倒数。如玩孤岛探险棋:棋盘中央是一孤岛, 对角分别有四条路通向孤岛, 两条是1至20, 另两条是20至1, 幼儿自选路程, 根据骰子数字, 要边走边念路径的数字, 先到者为胜。

2.化解重难点原则。将幼儿数学学习活动中的重难点搬上棋盘, 让幼儿在不服输的较量中积极攻克难点、掌握重点。如自编应用题活动对大班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为此我园创编了“自编应用题之城堡探险棋”:在去城堡的路上要经过雪山、沼泽、草地……幼儿每到一处要根据场景编相应的应用题方能过关, 先取得宝物者为胜。

3.各领域融会贯通原则。比如, 与社会领域相结合。为了让幼儿了解和初步掌握不同标志的含义, 我园设计了“交通标志棋”:幼儿可以自选角色, 当行人或车辆, 按每人所掷骰子数决定前进几步。如是选车辆, 途中看到红灯要停2次, 看到斑马线要停一次, 看到直行通道可以一次走3格, 等等。游戏还能以此为主题生成多个玩法, 如乱扔垃圾后退5步、爱护树木前进5步等。此外, 我园还结合数学领域中的肯定标志、否定标志以及交集分类等知识设计了“四季棋”“交通线路棋”“蔬菜水果棋”……又如, 与健康领域相结合。在活动室外的地面、操场上, 我园布置了大型的游戏棋谱和骰子。在超级大棋盘中, 幼儿会把自己想象成一颗棋子, 并始终与别的“棋子”一起运动, 充分享受游戏的乐趣。

【第二阶段】数学棋类游戏的发展

1.根据幼儿已有水平, 改变棋类游戏规则。幼儿的发展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 教师要用心观察以了解幼儿的已有水平。比如, 先前玩的“超市购物棋”, 要求幼儿根据路线算出物品的价格, 先到出口者为赢。但一段时间后, 幼儿玩的兴趣消退。于是, 教师和幼儿商讨:该游戏还可以怎么玩?讨论后大家改变了游戏规则:每次游戏前先猜拳, 看看要买的是食品还是日用品, 如果买的是日用品, 那么若翻开的棋子是食品则要后退一步。这样, 游戏就多了一项分类归纳的内容, 从而挑战了幼儿的已有水平, 并使幼儿在挑战中获得发展。

2.根据幼儿兴趣点, 改变棋类游戏内容。幼儿对某一事物的兴趣不可能保持太长的时间, 教师要及时发现幼儿的兴趣所向, 适时调整游戏内容。比如, “接数棋”“登山棋”这样的棋类游戏玩过一段时间后, 幼儿渐渐地失去了兴趣。这时, 正在热播的电视剧《西游记》极大地吸引了幼儿的兴趣。于是, 我园对“接数棋”“登山棋”等进行改装, 设计了“三打白骨精棋”“孙悟空探险棋”以及“高老庄娶亲棋”等。其中的知识点还是数字接龙、顺倒数、序数, 然而由于加入了幼儿感兴趣的故事内容, 这样的棋类游戏显得生动而富有生命力, 幼儿的兴趣又一次被激发了。

【第三阶段】数学棋类游戏的创作

一段时间后, 幼儿已不满足于现有的这些棋类游戏, 产生了自己根据需要制作棋类游戏的想法。对此, 我园积极指导幼儿创作数学棋类游戏。

1.在创作前丰富幼儿的经验。幼儿创作的源泉是生活经验, 所以让幼儿创作棋类游戏, 就必须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创作一种棋类游戏可以是讲一件事、一个故事或一次比赛, 甚至是一种设想, 这就必须通过多种渠道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 为幼儿创作提供必要的依据。如在制作动物棋时, 就必须让幼儿事先知道哪些动物是胎生的、区分家禽家畜的方法以及十二生肖动物的排列顺序等。

2.在创作时依据幼儿的兴趣。棋类游戏创作活动没有固定的内容, 主要是根据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来创作。在具体创作时, 可引导幼儿结合本阶段本班的主题活动内容来进行。比如, 在《春天》主题活动中, 幼儿对各种各样的花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 我园在墙面上布置了一副“花卉棋”, 并随之延伸出一副“花语棋”。

篇9:大班数学系列游戏:修房子 

1、充分感知正方体的特征,理解形与体的不同,积累相关的数学经验。

2、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体验游戏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准备:规定一游戏区域,师幼共同收集大小不一的正方体纸盒若干,

游戏一:修房子

游戏目标:初步感知六个面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拆开的正方体纸盒若干,浆糊、抹布。

游戏过程:

1、教师告诉幼儿,大风把小动物的房子吹坏了,我们要帮助它们修房子。

2、幼儿两人一组,各选一拆开的纸盒,用浆糊将纸盒还原修好,修得又快又好的幼儿为赢家。

游戏二:粉刷墙面

游戏目标:

继续感知正方体是由六个面组成的。

游戏准备:正方体纸盒,调好的各色水粉颜料若干,每色颜料盒内放一支毛笔。

游戏过程:

1、教师:小动物的房子修好了,我们还要帮助它们粉刷墙面呢!

2、请幼儿在正方体纸盒的六个面上分别刷上不同的颜色,互相说说自己刷了哪些颜色,比一比谁刷得最均匀,色彩搭配最漂亮。

注意事项:为防止颜料沾在手上,可提醒幼儿等纸盒的一面稍干后再接着刷其他几个面。

游戏三:标号码

游戏目标:

继续感知正方体是由六个组成的。

游戏准备:

刷好颜料的正方体纸盒若干,用了幼儿写字的空白卡片、铅笔若干,浆糊、抹布。

游戏过程:

1、教师:小动物们快要搬进新房子了,现在我们要给房子的每扇门上都标上号码,请你先数数房子有几扇门,需要几张卡片。

2、幼儿数正方形的面,取空白卡片,写好上6的数字后,分别贴在纸盒的六个面上。

注意事项:用橡皮擦去卡片上的数字后,可反复游戏。

游戏四:砌围墙

游戏目标,

感知正方体图形的特征。了解其空间关系。

游戏准备:

正方体积木若干,“房子”若干。

游戏过程:

1、教师:为防止大风再把房子吹坏,我们得想办法在房子周围砌上围墙。

2、幼儿用“砖”(正方形积木)在“房子”周同拼搭、堆砌成“围墙”。

注意事项:此游戏可以两个人合作,也可以进行个人或小组比赛。

游戏五:“算成本”(数正方体)

游戏目标:

培养空间想象力,体验数与形的关系。

游戏准备:修好的“房子”、砌好的“围墙”。

游戏过程:

1、教师:房子、围墙全修好了,用了多少材料呢?我们一起来算一算。

篇10:大班教案数学游戏

【活动目标】

1、结合实物,感知总数、部分数之间的关系,学习列出减法算式。

2、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根据游戏情节分析数学问题。

【活动准备】

1、磁性黑板一块;磁性教具小猫7只。

2、7以内的算式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捉迷藏”,学习7的减法。

1、出示7只小猫,提问:7只小猫用数字几来表示?请小朋友和小猫一起玩捉迷藏游戏:小朋友闭上眼睛,老师悄悄藏起一部分小猫。然后请小朋友说说有几只小猫藏起来了?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列出减法算式,并请小朋友讨论每个数字以及减号所代表的意思。

老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种小动物,你们看看是什么?”

老师:“对了!是小猫。请问我带来了几只小猫呢?”

老师:“恩!你们真聪明!那7是怎么写的?来,我们一起用手比划一下。”

老师:“现在,小猫们要跟小朋友们一起玩变魔术!”

老师:先请小朋友把眼睛闭起来,老师要开始变魔术咯”

老师:“我们黑板上的小猫是不是少了?有几只小猫藏起来了呢?谁能告诉我?”

老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呀?”

老师:“哦,总共有7只小猫,减去黑板上的小猫就是藏起来的小猫。其他小朋友觉得对不对呀?”

2、游戏重复进行,练习7的减法。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随时调整游戏的玩法。比如:请小朋友来藏小猫,或把小猫藏到小朋友的背后等。

老师:“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来帮小猫藏起来,谁愿意?”

老师:“你打算藏几只小猫呀?偷偷告诉我,不让他们听到。”

老师:“游戏结束了。小朋友都非常厉害!”

老师:“一共7只小猫,黑板上剩下6只,我藏起了„(1只)„”在黑板上写出“7-6=1”

„„以此类推,至在黑板上写出“7-1=6”

老师:“现在我们黑板上这么多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二、游戏“按得数找朋友”,巩固7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游戏开始,教师发令:“一、二、三。”念完“三”即举起一张算式卡片,游戏者迅速算出得数。

老师:“我把黑板上的算式都变成了一张张小卡片,现在我想继续跟小朋友玩个小游戏,老师从这些卡片里面随便抽出一张,你们来告诉我卡片上的算式等于几,我要看看哪个小朋友说得又快又对。”

老师:“XX小朋友回答得很好,我要请他来给你们抽卡片!”

篇11:大班教案数学游戏

【活动背景】

扑克牌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一种游戏材料。孩子们喜欢玩扑克牌,他们在家中或幼儿园区角活动中常常玩牌。乍一看,他们玩得兴致勃勃。可仔细观察却发现:孩子们玩法单一,有的在模仿大人们玩牌的方法;有的是无规则的出牌。为了让孩子在玩牌的游戏中能更好地探索和发现扑克牌的多种玩法,特设计大班数学活动《猜猜哪张扑克牌不见了》。

【活动目标】

1、运用分类、排序的经验进行猜扑克牌的活动。

2、有初步的协作、合作、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自制扑克牌一套、现成扑克牌五套。

【活动过程】

一、观察扑克牌排列规律

1、出示扑克牌提问:“这是什么?你们玩过吗?今天老师就用扑克牌来和小朋友做一个有趣的游戏。这儿有一些放大的扑克牌,牌上的数字宝宝已被我悄悄地藏起来了。你们仔细看看,他们是怎么排队的?”

2、老师和幼儿一起小结:横着看,第一排是梅花,第二排是红心,第三排是……竖着看,第一排是3个点子的牌,第二排是4个点子的牌……每种图案的`牌有几张呢?有几种图案?最少的是几个点子?最多的又是几个点子?

二、猜扑克牌

讲解游戏规则:老师任意抽调一张扑克牌,你根据规律猜出是什么图案的、几个点子的扑克牌不见了。

1、老师拿,幼儿猜。

2、幼儿拿,另一幼儿猜。并让幼儿讲讲:你是怎么找出来的?

三、分组猜扑克牌

1、讲解游戏规则:四人为一组一起合作,人人动手,将老师藏掉的扑克牌找出来。并一起记录在老师的记录单上。

2、请客人老师藏掉两张扑克牌,幼儿找并进行比赛。要求大家一定要商量一下,怎样才会获胜。

【活动延伸】

篇12: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和9做游戏

一、引言

幼儿园数学教育是通过直观教具使幼儿从具体材料和游戏活动中进行抽象的、由外部的感知活动内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并运用语言促进思维,培养幼儿 对数学兴趣的数学活动。数学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幼儿园数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作用。因此,幼儿园开展数学活动应更多的通过真实问题的情景产 生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并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

二、活动背景

新纲要要求幼儿“应从生活中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和合作能力。”在前些阶段,本班幼儿已经学习了8以内 的数的组成和分解,对于数的组成和分解已具备一定的经验基础,幼儿学习并掌握数的组成和分解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能进一步理解数之间的关系,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因此,我设计了这一活动。在《和9做游戏》的数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数的分 解和组成的经验,同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三、教学要求

1.探索9的分合,培养幼儿科学的探究意识;

2.引导幼儿用9的分合知识,解决活动中的问题,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用适合幼儿的方式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调动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性;掌握9的分合。

五、教学过程

1.从操作中探索9 的分合

(1)师:“今天,老师准备了9个双色的圆片,并且还要和这9 个圆片来做游戏呢!大家可要看仔细了。”教师念儿歌并把9个圆片撒在盒盖上,此时,圆片撒在地面上的结果是4个红色的和5 个绿色的圆片,教师用数字在板上的记录单上记录结果。

(2)撒圆片

A.教师强调要求:把9个圆片握在手里,同时念儿歌,儿歌念到最后一句时,把圆片轻轻地撒在盒盖上,看看撒出来几个红的和几个绿的,把它记在记录单上;撒一次记一次,记录的结果和撒出的结果要一样,如果撒出一样的结果那就不需要再记录。

B.幼儿游戏,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提醒幼儿每次都要撒9个圆片,并按要求记录。

2.对照检验,相互交流

A.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结果,教师在板上的记录单上记录。

B.幼儿对照自己的记录结果,找一找,自己记录单上有没有不同的记录,看一看,一共有几种记录结果。

C.教师出示一张排列有规律的记录单,引导幼儿观察并说说和刚才记录过的记录单有什么不同。教师请个别幼儿回答。

D.整齐而又响亮的念一遍排列有规律的分合式。

3.应用

(1)笑脸娃娃捉迷藏 A.教师请出9个磁性娃娃笑脸

师:“小朋友,你们真能干,娃娃笑脸都来找我们做游戏了,它要和我们做个《捉迷藏》的游戏,你们愿意吗?”幼儿:“愿意”教师把9张笑脸展示在 黑板上说:“9张笑脸咪咪笑,一张笑脸在板上,几张笑脸藏起来?”幼儿:“8张笑脸藏起来。”师:“9可以分成1和几?几和几组成9?幼儿:“9可以分成 1和 8,1和8组成9。”

B.用同样方法可请个别孩子回答。

(2)游戏《拾花瓣》

师:“春天来了,花园里的花真美啊!你们喜欢吗?”幼儿:“喜欢”

师:“我们一起来唱一首《我的小花园》的歌吧!”师幼齐唱歌曲一遍。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让我们的教室也象小花园一样的美丽呢?”幼儿:“想”师:“你们看,草地上有那么多的花瓣,我们听音乐去拾花瓣吧!” 教师讲解拾花瓣和贴花瓣的要求:听音乐去拾花瓣,并且看看花瓣上面的分合式,其中的方框中应该是数字几,就把花瓣贴在相应的花盘里。

第一遍游戏:教师请女孩子去拾花瓣,颜色是黄色的,一次拾一个花瓣。集体检查,及时纠正。

第二遍游戏:教师请男孩子去拾花瓣,颜色是红色的,一次拾一个花瓣。集体检查,及时纠正。

第三遍游戏,教师请全体孩子一起去拾花瓣,一次拾二个花瓣,集体检查并纠正。

全体幼儿唱《我的小花园》结束。

六、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进行很顺利,孩子们参与积极性高,兴趣浓厚,能大胆尝试各种操作材料进行操作,也能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记录下结果,活动结束后,我对这次活动进行了反思,认为有几个比较成功的地方:

1.提供的材料丰富且易于操作;

2.提供很大的操作平台及思维空间,也不急于告诉孩子们答案,而是让他们在操作中通过对比、讨论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重视活动延伸的指导,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自由操作并作好记录。

篇13:大班端午游戏:网中乐

游戏目标:

1.激发幼儿对线组成的“蜘蛛网”的兴趣, 学习用不同的方式来织蜘蛛网, 能绘画出几种基本的网状图形。

2.初步了解横线、竖线交叉形成的效果, 能大胆编制自己喜欢的网, 注意线与线之间的疏密。

3.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增强互相帮助、协作完成任务的意识, 并体验成功和合作的快乐。

4.通过活动培养幼儿匍匐前进和攀爬的能力, 增强手臂、腰、腹的力量, 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

游戏准备:

1.理网 (了解人际关系) 。组织幼儿通过儿歌诵读的形式了解自己家庭的人际关系, 对“网”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附《辈份歌》:爸爸的爸爸叫什么?爸爸的爸爸叫爷爷。爸爸的妈妈叫什么?爸爸的妈妈叫奶奶。爸爸的哥哥叫什么?爸爸的哥哥叫伯伯。爸爸的弟弟叫什么?爸爸的弟弟叫叔叔。爸爸的姐妹叫什么?爸爸的姐妹叫姑姑。妈妈的爸爸叫什么?妈妈的爸爸叫外公。妈妈的妈妈叫什么?妈妈的妈妈叫外婆。妈妈的兄弟叫什么?妈妈的兄弟叫舅舅。妈妈的姐妹叫什么?妈妈的姐妹叫阿姨……)

2.画网 (展开丰富想象) 。“网”究竟是什么样的?在老师的带领下, 孩子们从蜘蛛网得到启发, 展开丰富的想象, 用手中的笔勾画出各种各样的网, 使网呈现出一个多彩的画面。

3.织网 (搭建游戏通道) 。将8根一样长度的绳子一头打结固定在一起, 再将绳子向四周放射状摊开成圆形, 拿一卷绳子 (绳子的长度取决于想编的网的大小) 从圆心附近开始依次在每一根绳上打结, 直至尾端。

游戏一:八卦阵

游戏场景:

将桌子在场地中摆放成圆形“八卦”, 桌上放10以内加减算术题, 外围一圈网上挂满“宝宝” (玩偶) , “宝宝”身上贴着相应的数字答案。宝宝与算式题的数量取决于参与游戏幼儿数。

游戏玩法:

幼儿依次进入“八卦阵”, 跨越八卦网, 在桌上提取算术题, 算出结果后寻找与题目答案相对应的被困“宝宝”, 并将它救出八卦网。游戏过程中, 幼儿可以互相帮助, 直至救出网中所有的“宝宝”。

游戏二:穿越铁索桥

游戏场景:

两排小板凳间隔一定距离背对背放置。用长绳在椅背上来回穿梭编制成低矮的网——“铁索桥”。

游戏玩法:

幼儿匍匐前进, 按顺序进入并穿越铁索桥。前进时身体不准触碰到网。

游戏三:钻越盘丝洞

游戏场景:

将织好的若干“蜘蛛网” (有些网眼较大, 可供幼儿穿越) 挂在低矮的灌木丛或其他地方, 布置好盘丝洞场景。

游戏玩法:

幼儿从四面都是网的洞中钻过。通过时, 身体不准接触到蜘蛛网。

游戏四:翻越障碍墙

游戏场景:

大型自制绳网玩具做障碍墙。

游戏玩法:

篇14:让大班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数学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地提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而新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更是强调了: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主,在游戏与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苏联著名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也说过:“游戏对于儿童是学习,是劳动,是重要的教育形式。”幼儿的生活离不开游戏,它是孩子最重要的活动,也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活动。因此,这一年来我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寄予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中,从而让幼儿摆脱枯燥抽象的数概念,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各种游戏中参与、体验、感受和学习初步的数学知识。

一、操作性数学游戏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智慧之花开在手指尖上。”可见操作活动对促进幼儿掌握初步数学知识的作用是很明显的。就“如何培养幼儿操作能力”的课题研究中,我们发现幼儿只有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借助于被操作的物体才能获得数学感性经验,整理数学表象,主动领会和构建起抽象的初步数概念。

在操作性游戏中,我首先为幼儿的操作活动创造合适的、宽松的环境和必要的条件。这是我在大班数学活动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如在大班的数学活动“5的分成中”,我为每位幼儿提供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如冰棒棍、瓶盖、纽扣、积木、回形针、废纸盒,硬币、各种塑料果子等。然后让幼儿在足够的场地里充分思考、探索、操作。在摆摆弄弄中,在分分合合中,在点数的同时学习记录,从而感知5以内的数量,同时让幼儿互相交流、讨论。如,“要把5个果子分成两份,有几种分法呢?”,幼儿就开始动手操作了,“如果一份分1个,另一份就有4个;如果一份是2个,另一份就是……”:又如,“小狗和小猫同时过生日,可是只有5个水果,有几种送法呢?”,幼儿很兴趣就操作开了“如果送小狗1个桃子,小猫就可以送4个,如果送小狗2个桃子,小猫就可以送……”,在这个环节中,幼儿可以自由走动,并把自己分的记录结果和同伴进行交流,教师要做的只是参与、讨论、帮助、小结、提升就行了。这样通过对具体的实物操作发展了幼儿初步的数概念,学习了初步的数。

二、情节性数学游戏

游戏以一个主题贯穿,通过游戏情节的安排来体现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在大班的数学“认识时钟”活动中,我设计了“制作时钟送老人”的游戏环节,教师以养老院的老奶奶、老爷爷没有时钟为题、请幼儿帮助制作时钟。从而让幼儿以助人为乐的心情完成时钟的制作,体验了制作成功的快乐,也对钟面有了了解。接着提出问题“老人不会看钟怎么办?”,有的孩子马上说:“我们可以教他们呀!”,我继续提出“你们不会看时钟怎么办?”,孩子们一口同身声说“现在就学呀?”,于是我教孩子们学习认识了整点。孩子们在这种轻松而快乐的情节中,想学、乐学、没有压力,这样既让幼儿掌握了数学初步知识,同时又促进了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也培养了幼儿敬老、尊老的良好思想品质。

三、尝试性数学游戏

我们还将有关的数学概念和知识溶入到体育游戏之中。如:大班幼儿学习6的加减时,通过“战胜大灰狼”的体育游戏中投掷沙包的活动来记录总数中不同的投掷结果(6个沙包投中3个,没有投中的有3个)这样根据对投掷的结果来归纳学习6的加减。如6-3=3,6-2=4,6-4=2。从而在游戏运动的尝试中掌握数学知识,也为幼儿口编应用题打下了基础,提高了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四、陶冶性数学游戏

在音乐熏陶中,也可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如在“三只猴子”教学中,让幼儿感爱音乐的同时,让幼儿明的音乐中有几只猴子,第一次怎么了,第二次怎么了,第三次怎么了;而猴妈妈第一次的表情怎样,第二次的表情怎样,第三次的表情怎样。

在美术陶冶中,也可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 如在“美丽的彩虹”绘画活动中,有几道彩虹、可添画几朵白云、几只小鸟、几棵小树、朵棵小草等。方方面面都可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

五、创造性活动中的数学游戏

角色游戏中也有不同程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如“小吃店”游戏中,一个店里总人数需要多少人,其中服务员要几个、厨师要几名,几张桌子,几张凳子等。通过布置小吃店,能让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复习并运用总数和部份数之间的数学知识。从而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来进行再次协调、分配。使游戏顺利开展。

表演活动中也可穿插许许多多的数学游戏。如,故事表演时需要了解故事内容:故事里共有几只小动物,谁在故事里出现了几次,每次说了几句话。要准备些什么,要多少等。这是个数学知识技能的运用过程。

而在建构活动的游戏中,孩子们在运用积木搭建各种建筑物和物体的过程中,可获得多种数学知识,包括空间、几何形体、测量等,而这些方面又与分类、排序、数和数量相联系。幼儿在选择积木、辨认形体、拼搭建筑物的过程中,会激活并运用到相关的数学知识。这样,在运动性数学游戏中既能满足幼儿好动的天性,又渗透了数学的初步概念。

六、随机性数学游戏

日常生活中充满了数、量、形知识的内容,我们及时抓住不同时机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如,上下楼梯时让幼儿一边走一边数楼梯有几个台阶;吃午饭时,让幼儿比较一下碗、筷子并让它们进行对应匹配整理玩具或积木时,请幼儿想想如何分类;玩沙玩水时,我们提供各种形状的杯子、碗等装沙和水。幼儿在反复翻倒过程中逐步感知量的守恒。

上一篇:客户服务部主管岗位职责表述下一篇:如何利用电脑网络学习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