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教育走进幼儿园

2024-05-22

法制教育走进幼儿园(精选6篇)

篇1:法制教育走进幼儿园

法制教育走进幼儿园

2011年12月4日是全国第十一个法制宣传日,根据上级有关精神,围绕崇安区教育局“加强法制教育,建设和谐校园”的活动主题,12月2日上午十时许,幼儿园请来了学前街派出所史晓东警官给全园小朋友们进行法制教育宣传活动。

史警官通过讲解和游戏生动讲解了“不闯红灯”、“不拿他人东 西”、“保护好自己”和“学会关心他人”等一些基本防护常识和社

会公德习惯,互动式上课形式使小朋友们玩得高兴,听得入脑,在轻 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了法制教育。幼儿园同时开展“小手牵大手”活 动,让幼儿把在园所学到的知识带回家,让其家庭成员之间做到相互 监督、共同守法。

通过这种带法回家的形式,使幼儿园法制教育工作向社会、家庭 延伸,起到一人带法、全家学法、社会受益的教育效果,有效构筑了 “幼儿园、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法制教育格局。

“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毒品吗?毒品有哪些种类啊?”……这是大碶司法所工作人员在凯兴幼儿园举办的一场法制宣传活动上的场景。

为配合全国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11月8日上午,大碶司法所工作人员及志愿者走进辖区凯兴幼儿园,开展了一场以“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崇尚科学、反对邪教”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活动。活动通过毒品知识讲座、摆放禁毒,反邪教宣传展板和分发禁毒宣传小册子的形式为每一位学生和老师上了一场禁毒、反邪教的法制宣传教育课。

活动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积极参与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同学和老师们的一致欢迎。

篇2:法制教育走进幼儿园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湖前幼儿园林兰香

一、问题的提出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和谐进步的基石。但目前,随着我国独生子女群体的不断壮大,感恩意识在他们的心目中却日益淡化。

案例一:去幼儿园的路上,华华爸爸一路背着他,看着别的小朋友和家长在一起走着,华华在爸爸的背上很神气。到了幼儿园门口,老师问:“华华,你为什么让爸爸背你走啊?”华华说:“爸爸喜欢背我„„”下午放学时,天空下起了大雨,华华爸爸撑着雨伞气喘吁吁地赶到幼儿园,裤脚湿漉漉的,脸颊都是汗,华华看着稍迟来的爸爸,心里很是不高兴,手指着爸爸的鼻子说:“你为什么迟来接我?你说,你说„„”

案例二:齐齐拉肚子了,家长还是坚持把他送到了幼儿园。老师一遍一遍地给他换上干净的衣服,齐齐却认为理所当然,连个“谢谢”都没有;午餐到了,老师辛辛苦苦地把可口的饭菜分给幼儿,幼儿却嘟着嘴不乐意;可可的生日到了,妈妈为可可准备了蛋糕,老师和同伴也为他准备了一份生日礼物,当生日快乐的歌声响起时,可可高兴地接受着这一切,却没有想到要感谢妈妈的养育、老师的教育和同伴的友情。

案例三:晚饭时,妈妈在给6岁的明明好吃的东西前试吃了一口,明明就大哭着叫起来:“谁让你吃的?你给我吐出来!” 晚饭后,明明躺在沙发上眼睛盯着动画片,手里拿着遥控器,朝身边的奶奶命令道:“给我洗一个桃子。”奶奶洗完桃子递到他手上,说:“动画片完了之后,让奶奶看看京剧好不好?”明明说:“电视是我的„„”

这一幕幕,使我的心情异常复杂:为什么现在的许多孩子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攀比,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责任?

二、幼儿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

1、家庭育人理念的缺陷

现在的家庭结构一般是“4+2+1”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6个人围着一个小孩转,小孩是家中的全部希望,是家里的小王子、小公主,长辈们把养育孩子当成了自我情感的满足。在生活上,他们处处给孩子创造优厚的生活条件,他们不愿意让孩子体验现实生活的艰辛,不愿意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工作压力

和艰难,对孩子所应给予长辈起码的感恩和爱心毫无要求。长此以往,孩子自然感受不到幸福生活得来的艰辛,体会不到他人付出的恩情。在对孩子的培养上,许多家长重视孩子智力发展,忽视品德教育,他们在接孩子时最关心的事是孩子今天学了些什么?儿歌会背了么?故事会讲吗?等等。如果听到老师夸孩子脑子聪明、智力好,家长就满心欢喜;如果反映的是孩子行为方面的缺点,家长往往会爱听不听的,甚至怀疑老师对孩子有成见。这些家庭育人理念上的缺陷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冷漠的一代”。

2.社会大环境的侵袭

当今,随着全球化速度的不断加快,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在无形中影响着我们身边的孩子,一些孩子盲目地追求西方的所谓“个性”,片面地理解所谓的“自由”,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想越来越浓厚,他们漠视了身边宝贵的亲情、友情和师生情,精神上表现出一定程度的 “真空”。同时,社会上的一些不良舆论(如:“我的地盘我做主”、“我是ⅹⅹⅹ我怕谁”、“成王败寇”、“谁有钱谁就是爷”、“笑贫不笑娼”等等)也不断腐蚀着孩子的心灵;另外,某些电视、卡通、新闻、电影等公共媒介,由于过分重视经济利益,忽视了对孩子的基础教育,如感恩节没有像情人节、圣诞节等其他“洋节”被商家所重视;还有发达的网络在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使一些无知的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这些在很大程度上使孩子的感恩意识日益淡化,甚至性情变得冷酷无情。3.学校教育的偏差

就学校而言,我觉得当前幼儿园课程中感恩教育的内容偏少(上海市在幼儿感恩教育方面做得较好,值得借鉴推广。在新版的《中幼儿守则》增加了“学会感恩”条款,填补了教育内容的一大空白,在幼儿园的“二期课改”中,也将“学会做人”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新教材“学习”、“生活”、“游戏”、“运动”中,都贯穿了“学做人”的要求。),学校把文化课当成了惟一,德育课成了绿叶,这使孩子们情感教育上的漏洞更大;同时,老师本人也缺乏这方面的意识,老师们已习惯了付出,不希望得到回报与感恩,这也在一定程度误导了孩子,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发展,也是道德教育中的残缺。

三、幼儿园感恩教育的有效策略

1、老师要以身作则,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

老师是孩子的第二任父母,是孩子眼中无所不知的圣人。要让幼儿学会感恩,老师首先必须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因为幼儿天性爱模仿,他们能从老师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中潜移默化地学会知恩和感恩,所以老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时刻关心幼儿,时刻起榜样作用。记得有一次,我在带幼儿参加文艺演出途经一个十字路口时,看见一位老人拄着拐杖艰难地过马路,我立刻跑过去扶着他过马路,并嘱咐他慢走。这出自内心的一个举动,幼儿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国庆节期间,我坐公交车去探亲,恰巧我班的两名幼儿舒婷和梦琪也坐同一班次,在一个公交车停站点,一位老奶奶爬上了公交车,由于座位已坐满,老奶奶只能站在通道上,舒婷和梦琪看见了,两个人争着让座给老奶奶。眼前这一幕,使我震撼,我当众表扬了舒婷和梦琪。过后,我在想:小小的舒婷和梦琪为何有如此之举?这或许就是当初自己在幼儿心中播下一颗爱心种子所带来的作用。

2、老师要善抓住幼儿一日活动中的点滴,对其实施感恩教育

我觉得老师对幼儿“感恩教育”无需太多的理论,发生在幼儿身边的小事就是很好的素材。老师通过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小事,让幼儿潜移默化地学会知恩和感恩。如:老师在为小朋友分饭时,让幼儿看看老师头上的汗,让幼儿感知他人的辛苦,从而做出互助和感激等积极行为。又如幼儿在撕书时老师就提醒幼儿:“你把书的衣服撕破了,他多难受啊!”幼儿在揪小鸟的羽毛时就说:“小鸟哭了,你在揪他,他就不和你做朋友了。”幼儿把被风吹倒的小树扶起来了,老师就及时表扬她:“你很有爱心,小树感谢你!”这些友善的提醒和毫无吝啬的表扬,我觉得总比训斥、责怪、打骂效果要好得多。

3、老师要充分利用传统和节日资源,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老师要不定期收集一些与感恩有关的传统故事(如《羊羔跪乳》、《乌鸦反哺》、《陈毅探母》、《吃水不忘挖井人》等等),在故事、社会课中对幼儿进行春风化雨般的引导,唤醒幼儿心灵深处感恩的善根,使幼儿在故事中受到熏陶,心灵得到净化。老师可以充分利用一些节日,比如三八妇女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让幼儿亲自制作一朵小红花或一张贺卡送给妈妈,回家为奶奶锤锤背;老师还可以利用老师、同伴、父辈的生日,指导幼儿亲自为自己的老师、同伴做一些生日卡片,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通过这些具体而形象的活动,让幼儿学会正确地对待他人的无私和热心的帮助,学会感恩与回报。

4、老师要加强家园联系,使感恩教育无处不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但现在的家长往往重视孩子智力发展而忽视了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甚至有的家长自己感恩意识也很不够。因此,老师要通过各种方式、方法与家长进行沟通,宣传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并向家长介绍一些感恩教育的方式、方法,使家庭成为幼儿感恩教育的沃土。如老师可以经常组织家长听家教讲座,使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得以提高,教育方法更科学。可以通过家长会让家长互相介绍相关的经验,这样既能增强家长的感恩教育意识,又能使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得以提高。也可以通过家访、电话访问、离园活动时的简短交谈、以及定期分发《幼儿发展情况评估手册》等,及时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的表现情况,使家长能更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当然老师还要有针对性地向家长提出一些意见或建议。例如对于那些比较自私的幼儿,老师建议家长把好吃的东西买回家时,要先让孩子把好吃的东西分给爷爷奶奶吃,并且告诉孩子:“爷爷奶奶很爱你,为你做了很多事情,很辛苦,我们也要爱爷爷奶奶。”也可以在孩子生日的时候,带孩子去看望一下为自己接生的医生,并送上一朵鲜花,说一句感激或祝福的话等,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从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学会感恩。

5.老师要充分利用好社会资源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社会环境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社会是感恩教育的肥沃土壤,老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一资源实施感恩教育。比如阳光明媚的春天来了,我们可以带孩子到郊外走走,呼吸呼吸新鲜空气,看看油菜花,挖挖野菜;硕果累累的的秋天到了,我们可以带孩子到野外采采菊花,帮叔叔阿姨摘摘苹果。引导孩子在玩耍中感受自然界所赋予我们的快乐,没有阳光,就没有温暖的日子;没有阳光,就没有我们这五彩斑斓的生活。我们应该感谢太阳,感谢空气,感谢大自然,感谢万物„„当我们带着孩子走在干净的马路上,我们可以将清洁工人无论严寒酷暑,天还没亮就要推着清洁车扫地的事例讲给孩子听,让孩子对清洁工人心存感激;当孩子捧着白花花的米饭时要告诉孩子农民伯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辛苦劳作,让孩子对农民心存感激„„

篇3:让数学教育走进幼儿生活

第一, 教师不同程度地利用幼儿日常生活中含有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经验, 使之为教学服务, 使幼儿能更好地理解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如: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认真注意观察, 发现幼儿一日活动中有利幼儿数学发展的因素、情景时便进行随机教育, 其结果是幼儿容易理解其中的数学概念。又如, 孩子们发现球是圆的, 楼房由长方形和正方形组成, 幼儿园的玩具形状、颜色、大小不同, 活动室里的物品有多有少, 整理玩具时可按形状、颜色分类, 散步时可说说花草的形状、颜色, 户外活动可说说自己的所处位置, 进餐时将碗、筷和勺一一对应, 上下楼梯时数一数阶梯等等。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情景中获得到了数学知识和经验, 增强了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第二, 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幼儿创设出真实、自然的生活情景, 将数学目的渗透其中, 这种情景将数学的计划性、目的性与幼儿生活融为一体, 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学习。如什么时间上幼儿园?什么时间离园?玩具怎么归类?食品怎么分发?家里谁个子最高?班里清点人数有多少同伴没上幼儿园?怎么排队?等等。在生活中让幼儿时时能捕捉到数学的影子, 幼儿对数学感知是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 幼儿的思维是感性的、具体的, 只有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教育内容才能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 了解数学的价值, 增进对数学的理解, 学会用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因此,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仅仅围绕把生活中的数学引进课堂, 构建生活化数学课堂, 让一日生活充满数学教学。

1为幼儿选好感兴趣的材料

这样不仅能让幼儿明确数学源于生活本质, 而且还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 我教幼儿分解时, 可选用幼儿平时吃的小餐, 如:苹果、桃子等一些孩子爱吃的经常吃的水果, 或者是画一些幼儿喜欢的小动物, 让孩子自己去发去分水果, 去摆放小动物, 孩子不但用最快的速度掌握, 而且, 会记忆深刻不易忘记, 在数学加减计算时, 我会让幼儿通过吃点心的数量, 班里小朋友的数量, 以及数雪糕棒等形式来完成, 这样幼儿不但理解的透, 而且, 还会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从而对数学有一种亲切感, 同时也激发了幼儿积极探索的兴趣。

2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题材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幼儿年龄偏小, 有时很难体现。因此就地取材, 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题材, 充实教材, 以增进幼儿的学习兴趣, 成为我们数学教学的工作重点。如:在学认识圆柱体及球体时, 我便充分地利用班中自然角的球星玩具, 幼儿平时爱玩的乒乓球, 玩具蓝球, 手拍球等来认识球体与于圆形的不同。圆柱体的材料就跟多了, 如幼儿平时使用的卫生纸卷、幼儿喝水用的杯子、水桶、消防灭火器、花盆等。幼儿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 他们这时也举出了好多圆柱体, 如:教师的杯子, 矿泉水瓶, 种植角的饮料瓶, 暖气管道等。很快幼儿就掌握并了解了本课内容。

3创设一些和数学教学有关的情景活动

创设情境, 解决问题, 幼儿缺乏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法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所以, 我们教师有意识的创设一些情景活动, 让幼儿解决现实生活的成功和乐趣。如:在学习认知人民币, 并简单的利用人民币买东西时, 幼儿书中有配套的人民币数量, 因此, 在实物人民币1元、2元、5元的基础上, 我让每个幼儿用剪子剪下配套教材人民币, 自己随意取需要的数量, 来买我的饮料, 你应拿出哪几张, 卖几杯, 油而一个个都很努力, 都很投入, 剪出自己所需要钱数, 让幼儿在生活空间中学习, 生活实践中感知, 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篇4:让父亲走进幼儿园教育

关键词:父亲; 幼儿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09)04-087-001

弗洛姆在《父爱的艺术》中谈到:“父亲是孩子的导师之一,他指给孩子通向世界的路。”父亲具有的勇敢、独立、果断的个性品质,在亲子活动中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良好个性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却存在着父亲角色严重缺失现象,父亲们忙于工作,孩子的家庭教育、家园共育都由母亲独自承担着。父亲们很少关注幼儿园教育,即使有父亲偶尔接送孩子也是来去匆匆,他们对于幼儿园的教育了解甚少。如何转变父亲的观念,让他们认识到父亲角色的重要性,进而走进幼儿园教育,在家园共育的过程中发挥父亲独特的影响力,促进孩子良好的发展。围绕这个话题,我们做了以下的一些探究。

一、利用网络平台,让父亲关注幼儿教育

如何让忙于工作的父亲们关注幼儿园教育,进而参与家园共育。网络具有即时性、敏捷性、互动性等特征,是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年轻的父亲们在工作中经常用到电脑,他们对于电脑的兴趣与运用技术更甚于母亲。首先在开学初,我们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公布幼儿园网站的网址,并且对我们的班级主页作了详细的介绍,以吸引家長的关注。其次在繁忙的工作中,我们抽出大量的时间加强班级主页的建设。在“家园直通车”的版块中,我们开辟了“父子对对碰”栏目,发布“父亲应重视自己的角色”,“父亲如何走进家庭教育”等文章,让父亲认识到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在“论坛”中就父亲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展开讨论,及时更新讨论话题。再次,我们选取优秀的适合父亲与孩子开展的亲子活动发布在“缤纷园地”的栏目中。为父亲与孩子在家庭中开展亲子游戏活动提供题材。网络缩短了父亲与幼儿园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关注幼儿园的教育,同时不断地吸取科学的教育理念。

二、利用节日活动,让父亲参与亲子活动

邀请父亲参与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让父亲们通过亲身体验,真正认识自己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体味亲子活动的乐趣,从而让他们主动地走进幼儿教育。在以往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中,都是以妈妈为主,爷爷、奶奶为辅,爸爸的身影难得一见。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以“三八节”为契机,精心组织了“为妈妈制作礼物”的亲子活动。

我们先在网上的论坛中发出帖子:亲子活动:“父子DIY——献给**的节日礼物”。明确活动目的:1、通过亲子共同制作,增强父子间的情感交流,表达对**的爱。2、通过亲子制作活动培养孩子的艺术创造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在帖上加重笔墨宣扬“妈妈”的无私奉献,号召每一位爸爸参与幼儿园组织的“父子DIY——献给**的节日礼物”的亲子活动。同时我们还给爸爸们发出了参与活动的文本邀请函。3月8日那天,爸爸们的热情参与,让我们喜出望外,爸爸们在活动中的表现更是可圈可点。在制作活动中,他们选择了丰富的制作材料,运用各种工具进行制作,体现了爸爸们的构思巧妙、动手制作能力强的特点。利用易拉罐制作的“一家子”憨态可掬,洋溢着家庭的温馨,利用铁丝造型的小摆设充满了现代艺术的创意,利用竹木制作的玩偶精巧而朴素……整个亲子活动大获成功,孩子们在和爸爸的制作过程中情绪高涨,极大地诱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特别是在制作过程中爸爸手把手地教他们尝试用各种材料与工具进行制作,给了孩子们一次全新的体验。

父亲节更是难得的好机会,我们利用父亲节这一节日,开展了“我的爸爸”系列的教育活动,让孩子和爸爸进行一次次对话、和情感的碰撞。访问“能干的爸爸”,让孩子了解爸爸的工作与特长,树立爸爸在孩子心目中崇高的形象,拉近孩子与父亲间的距离;绘画活动“好大的爸爸”,让孩子用绘画的方式描述心目中爸爸的高大形象;把画作为礼物送给爸爸,对爸爸说一句最想说的话,激发孩子以爸爸为荣,爱爸爸的情感。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在自然的活动进程中,让父亲们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并且在不知不觉间参与了幼儿园的教育,通过亲子间的对话和情感的交流,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父亲大胆、睿智、坚毅等特性,体味父亲博大、宽广的爱,为男孩子提供了模仿的榜样。

三、根据特长组成“父亲助教团”

48位孩子,48位爸爸,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农林专家”、“电脑专家”、“体育老师”、“警察叔叔”……他们集专业、知识、趣味、创造性于一身,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他们的特点与长处,组成“父亲助教团”,定能给孩子们带来清新的体验与感受。明明的爸爸是体育老师,对球类运动情有独钟,而且身怀绝技。我们班的男孩子组成了“小小足球队”,邀请明明的爸爸担任教练。每周的足球时刻成了男孩子最期待的时刻。他们在绿茵场上肆意奔跑、传球、射门……这份豪迈与气势,这样的快乐是在日常的课堂中无法体验的。

篇5:让幼儿教育走进家庭

让幼儿教育走进家庭

花卉幼儿园家长学校第二期开课了!

此次家长学校课程里,一共有三个内容。分别是:蒙氏教学体验;幼小衔接教学内容介绍;幼儿成长记录欣赏。

12月1日,冬季的天气虽然寒冷,花卉幼儿园的会议室里却温暖入心。蒙中班的家长与下午2:00准时来到花卉幼儿园,幼儿园的教研组长王东红以蒙氏教学的形式带领家长走进蒙特梭利教学的教育情境之中。家长们被一个个蒙氏学具的展示吸引,有的家长还认真做着记录,频频点头表示理解和认同。

一个小时后,安排家长休息的时间里,请家长们欣赏班级所做的幼儿成长记录册,当家长们翻看自己孩子的成长记录册时,都露出欣慰的笑容,“怎么没觉得,孩子就长大了”家长们不由自主的发出感叹。

接下来,王老师将幼小衔接内容再次介绍给大家,只是这一次是找出多个课例,详细地把它的教育目的.和方法以及它的独特作为重点加以介绍,这一次更能让家长们了解托幼中心研究的幼小衔接课题,也更充分地认识到在幼儿园完成幼小衔接与个体学前班的最大区别。

篇6:大班幼儿教育随笔走进孩子的心灵

老师的爱不仅是情感上的一种体现,也是一种责任感,孩子们更象一个五彩的世界,各自都有不同的颜色,不同的特点,所以每个孩子都需要用不同的钥匙来开启心灵之锁,需要我们用不同的爱来滋润孩子的心田。

肖秋涵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小女孩,平时也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总是一个人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我一直想打开她那扇心灵之门,走进她的世界。有一天孩子们在画画,郭笃娜跑过来说:“老师,肖秋涵哭了,没有人碰她,不知道她为什么哭。”我赶紧走过去说:“你怎么了?为什么哭了?”秋涵趴在桌子上一直哭,什么也不说。我一看原来是裤子湿了,我对她说:“老师知道了,不要哭好吗?”她看着我,眼睛充满了泪水点了点头。我把他带到休息室,帮她换上了干净的裤子。我问她:“肖秋涵,是不是刚才玩积木时忘了去厕所呀?”

“是的,刚才我在插建锌子,忘记去厕所了。”肖秋涵红着脸对我说。“以后可不要忘了,这是我们之间的.小秘密,老师会帮你保密的。”“我以后不会忘了。”肖秋涵笑着说。我接着对她说:“秋涵,以后有什么事要告诉老师,老师会帮助你的,我们做朋友好吗?”肖秋涵看了看我,眼里充满了信任:“好的,老师像我妈妈一样,也是我的好朋友。”我牵着肖秋涵的手说:“秋涵,我们一起去画画吧。”肖秋涵开心地答应了。

从那时起,我每天引导她和小朋友们相处,让他打开心灵那扇门,迎接快乐的每一天。慢慢地孩子们也走进了她的小世界,秋涵也变得活泼起来;每天听着她那稚嫩的童语,看着她那可爱的身影,我从心里为她感到高兴。

上一篇:教师实习生个人总结下一篇:水利厅抗旱救灾工作会议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