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统一

2024-06-08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统一(通用14篇)

篇1: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统一

深 圳 大 学 实 验 报 告

课 程 名 称:

实 验 名 称:

学院:

专业:

指 导 教 师:

报告人:学号:班级:

实 验 时 间: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

上页封面需打印,以下内容为实验报告要求的实验项目只能手写  实验目的与要求;

 实验原理及内容;

 实验方法、步骤;

 实验仪器;

 数据处理分析、结果;

 指导教师批阅意见。

篇2: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统一

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内容

三、实验仪器及原理

四、功能模块描述(程序流程图和模块电路图)

篇3:电磁力与引力的统一实验

1 物质的引力现象

将大小不一的纸片、树叶、石头等物体 (质量) 用细线悬挂起来, 然后用各种物体去接近悬挂物体, 他们之间都会产生吸引现象, 只是这些物体之间的质量和材质的不同, 引力的大小也不同。

2 电磁力现象

用用毛皮摩擦后的塑料棒 (带电) 先去接触上述各种悬挂的物体, 悬挂物体都被塑料棒吸引, 即引力。塑料棒再次接近上述各种悬挂物体, 其中的物体质量较大和较小的悬挂物被带电的塑料棒吸引, 表现为相互吸引的引力。质量在中间的悬挂物体与塑料棒显现为排斥, 即相互排斥力。当排斥力维持一定时间后, 悬挂物体又被带电的塑料棒吸引, 它们则变为相互吸引[2,3]。

用多只同毛皮摩擦后的塑料棒 (带电) , 从多个方向去接近上述悬挂物体, 悬挂物体都会被距离最近的塑料棒吸引, 而且悬挂物体会随带电的塑料棒做同步的摇摆运动。

在做上述实验的同时, 用毫伏电压表或示波仪, 测量任何物体的两点, 都有电压, 除纯金属外, 任何物体的两点都有电压和电阻, 不同时刻只是电压和电阻数值不一样。

将各种物质用细线悬挂在塑料桶内部, 悬挂物体保持自由垂直状态, 用塑料棒同毛皮摩擦后 (带电) 的塑料棒接触悬挂的物体, 悬挂物体立即被塑料棒吸引, 这样使悬挂的物体带上与塑料棒相同的电性, 之后悬挂物和塑料棒就表现为相互排斥的状态, 当塑料棒处于静止状态, 悬挂的物体也保持相对静止。此时, 将石头、香蕉、纸盒等物体在塑料桶外接近悬挂物体, 发现悬挂物体会被吸引, 产生引力现象。再将另一根与毛皮摩擦后塑料棒 (带电) , 接近塑料桶中的悬挂物, 表现为相互排斥。

3 物质的排斥现象

用上述实验装置做实验的时, 发现塑料桶外的物体与塑料桶内悬挂的带电物体之间产生的排斥力现象。将各种物质悬挂塑料桶中, 用塑料棒同毛皮摩擦后 (带电) , 塑料棒直接接触悬挂的物体, 会使悬挂的物体存在与塑料棒相同的电。由于同性相斥, 当塑料笔处于静止状态, 塑料桶中悬挂的物体受到排斥力的作用静止不动, 此时, 用小石头、纸片、玻璃杯等物体在桶外接近塑料桶中的悬挂物体, 始终表现为排斥现象。质量和电压之比与电磁力的关系, 经过多次试验, 得到的结果是相同的见图1。

4 工业生产中电磁力与引力的统一

工业锅炉中的电除尘装置和电捕装置是用来捕获烟囱气体中的尘埃物质。在高压直流阴、阳两级板上收集到的物质, 按照常规应该是不同的物质, 但经过实验证明, 它们的物质是相同的[3,4,5]。静电除尘的工作原理为, 现有的理论是这样解释静电除尘装置尾气进入正、负极之间的电场中, 颗粒物质获得电或电离, 然后颗粒向相反极板运动, 在极板上获相反的电荷中和[6]。根据上述实验得出以下几点。

1) 由于颗粒物在高温 (110℃~150℃) 是没有黏性的, 那么获电后由于重力的作用会自动掉入收集槽中, 实质上振打后各种颗粒依然黏在极板上。

2) 同一种颗粒物质在同一种电场中只能带一种电荷, 那么正负两极板上的物质各不相同, 事实人们看到的两极板上的物质是一模一样, 沒有区别的现象。

3) 在停电后, 两极板上的物质应掉到收集槽中, 再加上多天的振打, 极板上应沒有物质, 实验证明, 停止振打后, 极板上还存在像雪花一样厚厚地物质黏在极板上。

4) 发电机的中心点接地或悬空不接地, 变压器的中心点接地或不接地, 在三相负载不平衡时, 大地或空气就是传递电力的导线。

5) 现代电工技术表明, 任何物体都能导电, 都能成为导体, 只是电压等级不同。实验表明, 不同物体万有引力的大小是不等的。

5 10 k V电压会吸地面上的灰尘

对35 k V的电炉变压器进行试验时, 发现用500 V的橡胶导线接电压引入电压互感器, 导线沒有悬空, 放在有灰尘的地面上, 35 k V的变压器做耐压实验, 给导线通电 (放在地上) 时, 发现地上的各种灰尘 (碳粉、石灰粉等) 向导线聚集、移动, 而且电压的升高, 向导线移动、聚集的各种尘埃物质也越来越多。具有阴极射线管 (显像管) 的设备, 在一开机时刻, 显像面会吸引塑料、草、粉尘、细金属等任何物质。

用万用表或示波器测量任何物质两点, 都有电压、电阻和频率, 表笔短路时读数为0, 说明任何物质均带电。

6 数学证明分析

由图2可知,

从力学角度分析, 用同一根塑料棒与毛皮摩擦产生电磁力 (与其他物体摩擦产生的电磁力小, 摩擦即产生电磁力, 又产生热量) 。在同一实验装置中、同一条件下, 可以看出, 与毛皮摩擦过的塑料棒 (物体) 吸引片状物体偏离垂线的角度θ2, 见图3。

由图3可知,

只有黑洞中的电磁力等于引力F电=F引。

7 结束语

通过上述实验和数学分析证明电磁力就是引力, 引力也是电磁力, 只是大小不同, 即电磁力与引力的统一, 电磁力分为电斥力和电引力, 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摘要:文章用最简单、最常见的仪器测量物体的任何两点都存在电压、电阻、频率, 发现物体在常态下是带电的, 通过从力学角度分析、数学推导、工业锅炉中的静电除尘装置和电捕装置等大量物理实验证明了电磁力与引力的统一, 电磁力与引力是同一种力, 电磁力是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也是电磁力, 只是大小不同。

关键词:静电除尘,电磁力,万有引力

参考文献

[1]严导淦.物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2.

[2]芜湖机械学校.电机原理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79.

[3]梁灿彬.电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4]厉光烈, 阮建红.走向统一的自然力强力、弱力和电磁力的大统一 (Ⅰ) [J].现代物理知识, 2014 (2) :33-34.

[5]厉光烈, 阮建红.走向统一的自然力强力、弱力和电磁力的大统一 (Ⅲ) [J].现代物理知识, 2014 (4) :96-98.

篇4: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统一

一、调查对象和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

研究者选取了甘肃省陇南市部分农村中学(特别是农村初级中学)为调查和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理论分析为主要方法,结合访谈、座谈等辅助方法,对陇南市部分农村中学(特别是农村初级中学)的学校实验仪器和实验室的建设以及学校实验教学现状等方面进行调查。

3.调查表的设计情况

调查表从学校实验仪器及实验室和实验教学现状两个大的方面进行调查:(1)学校实验仪器及实验室:①学校有没有专用物理实验室;②学校有没有物理实验准备室;③学校有没有物理仪器室;④学校有没有物理实验员。(2)实验教学现状:①物理课中老师做演示实验时的情况;②学生分组实验教学情况;③学生实验过程中学生的表现;④老师对于学生分组实验的操作要求;⑤学生得出的有反常规的实验结果,老师的反应等。

二、调查表的统计结果和分析

1.被调查学校中有专用物理实验室的占50.1%;没有物理实验准备室的占56.7%;有55.8%的学校有物理实验仪器室;没有专职物理实验员的学校占55.6%;物理教师兼职实验员的学校占20.7%;学校的实验教学设备基本能满足的学校仅占28.6%。

2.实验教学现状调查情况:(1)77.9%的学生认为物理课中老师做演示实验时,关注实验能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56.9%的学生喜欢物理实验,并认为物理实验对提高自己的认知有很大帮助;做演示实验前,只有40.1%的老师每次都介绍观察的重点,相关的仪器、器材的名称及其用途,43.4%的老师有时介绍观察的重点,相关的仪器、器材的名称及其用途;对于课本中的演示实验,26.2%的老师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动手,54.8%自制教具或设计替代实验尽量演示给学生看。(2)学生分组实验中,40.7%的老师经常给学生示范,45.2%的老师不太关心分组实验中学生的分工协作情况。(3)17.2%的老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放任自流,43.3%的老师鼓励学生自己创造性操作,不一定按部就班。(4)有24.4%的老师只重视数据结果,19.1%的老师重视实验报告。重视实验操作过程的老师占57.1%。(5)在实验过程中如果出现较大误差时,13.1%的老师从不对结果展开讨论,51.2%的老师偶尔讨论一下。

三、对策和建议

1.加强农村中学实验教学的投资力度

(1)加大专职实验人员的投资力度

物理新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那么学生如何很好地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呢?这就要从实验开始,为农村中学配备一支业务能力强,能很好地引导、激励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的专职实验员。

(2)加强农村物理教师实验技能的培训工作

再好的实验条件和教学设施,都必须由具有良好素质和热爱物理实验教学的教师来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好多年了,但是农村物理教师实验技能的培训工作到现在还没有进行。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农村中学相当一部分老师的物理实验教学思想、意识和物理实验教学的技能还不合格。对农村物理教师适时进行物理教学技能的培训,物理实验教学才能真正在物理学上发挥特有的优势。

2.加强实验教学,改变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1)改变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在实验教学评价上,向激励学生和促进学生发展的方面转变;向重视学生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转变;向创新教学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转变。

(2)运用激励机制促進实验教学

在实验教学中,充分利用竞赛方式,进行实验知识、实验技能、实验创新、实验教具小制作、课本实验改进等竞赛,培养老师、学生积极的实验态度,切实改变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

总之,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在一定程度上还没有跟上新课改的精神理念,还不符合我国新物理课程改革对各学校教学的要求,希望有关部门对该问题加以重视,尽快想出对策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于海飞,王双雄,郝乃澜.物理实验教学与中学生辩证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物理实验,2003,23(9):26-28.

[2]靳建设.新课程物理教学目标设计.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7:46-50.

[3]张民生.中学物理教育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4]乔伊斯.教学模式[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作者简介:牛明武:男,1967年11月生,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为实验教学,就职于甘肃省成县第一中学。

陈文林:男,1969年11月生,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中学物理教学,就职于甘肃省成县第一中学。

篇5: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设计性实验)

实验报告

指导老师:王建明

姓名:张国生

学号:XX0233

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学院

班级:05信计2班

重力加速度的测定

一、实验任务

精确测定银川地区的重力加速度

二、实验要求

测量结果的相对不确定度不超过5%

三、物理模型的建立及比较

初步确定有以下六种模型方案:

方法

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量

所用仪器为:打点计时器、直尺、带钱夹的铁架台、纸带、夹子、重物、学生电源等.利用自由落体原理使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选择理想纸带,找出起始点0,数出时间为t的p点,用米尺测出op的距离为h,其中t=0.02秒×两点间隔数.由公式h=gt2/2得g=2h/t2,将所测代入即可求得g.方法

二、用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

调节水龙头阀门,使水滴按相等时间滴下,用秒表测出n个(n取50—100)水滴所用时间t,则每两水滴相隔时间为t′=t/n,用米尺测出水滴下落距离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方法

三、取半径为r的玻璃杯,内装适当的液体,固定在旋转台上.旋转台绕其对称轴以角速度ω匀速旋转,这时液体相对于玻璃杯的形状为旋转抛物面

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公式推导如下:

取液面上任一液元a,它距转轴为x,质量为m,受重力mg、弹力n.由动力学知:

ncosα-mg=0(1)

nsinα=mω2x(2)

两式相比得tgα=ω2x/g,又tgα=dy/dx,∴dy=ω2xdx/g,∴y/x=ω2x/2g.∴g=ω2x2/2y..将某点对于对称轴和垂直于对称轴最低点的直角坐标系的坐标x、y测出,将转台转速ω代入即可求得g.方法

四、光电控制计时法

调节水龙头阀门,使水滴按相等时间滴下,用秒表测出n个(n取50—100)水滴所用时间t,则每两水滴相隔时间为t′=t/n,用米尺测出水滴下落距离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方法

五、用圆锥摆测量

所用仪器为:米尺、秒表、单摆.使单摆的摆锤在水平面内作匀速圆周运动,用直尺测量出h(见图1),用秒表测出摆锥n转所用的时间t,则摆锥角速度ω=2πn/t

摆锥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f=mgtgθ,而tgθ=r/h所以mgtgθ=mω2r由以上几式得:

g=4π2n2h/t2.将所测的n、t、h代入即可求得g值.方法

六、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

在摆角很小时,摆动周期为:

通过对以上六种方法的比较,本想尝试利用光电控制计时法来测量,但因为实验室器材不全,故该方法无法进行;对其他几种方法反复比较,用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原理、方法都比较简单且最熟悉,仪器在实验室也很齐全,故利用该方法来测最为顺利,从而可以得到更为精确的值。

四、采用模型六利用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

摘要:

重力加速度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参量。地球上各个地区重力加速度的数值,随该地区的地理纬度和相对海平面的高度而稍有差异。一般说,在赤道附近重力加速度值最小,越靠近南北两极,重力加速度的值越大,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约为1/300。研究重力加速度的分布情况,在地球物理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专门仪器,仔细测绘各地区重力加速度的分布情况,还可以对地下资源进行探测。

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内观察一个圣灯的缓慢摆动,用他的脉搏跳动作为计时器计算圣灯摆动的时间,他发现连续摆动的圣灯,其每次摆动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与圣灯摆动的幅度无关,并进一步用实验证实了观察的结果,为单摆作为计时装置奠定了基础。这就是单摆的等时性原理。

应用单摆来测量重力加速度简单方便,因为单摆的振动周期是决定于振动系统本身的性质,即决定于重力加速度g和摆长l,只需要量出摆长,并测定摆动的周期,就可以算出g值。

实验器材:

单摆装置(自由落体测定仪),钢卷尺,游标卡尺、电脑通用计数器、光电门、单摆线

实验原理:

单摆是由一根不能伸长的轻质细线和悬在此线下端体积很小的重球所构成。在摆长远大于球的直径,摆锥质量远大于线的质量的条件下,将悬挂的小球自平衡位置拉至一边(很小距离,摆角小于5°),然后释放,摆锥即在平衡位置左右作周期性的往返摆动,如图2-1所示。

f=psinθ

f

θ

t=pcosθ

p=mg

l

图2-1单摆原理图

摆锥所受的力f是重力和绳子张力的合力,f指向平衡位置。当摆角很小时(θ<5°),圆弧可近似地看成直线,f也可近似地看作沿着这一直线。设摆长为l,小球位移为x,质量为m,则

sinθ=

f=psinθ=-mg=-mx(2-1)

由f=ma,可知a=-x

式中负号表示f与位移x方向相反。

单摆在摆角很小时的运动,可近似为简谐振动,比较谐振动公式:a==-ω2x

可得ω=

于是得单摆运动周期为:

t=2π/ω=2π(2-2)

t2=l(2-3)

或g=4π2(2-4)

利用单摆实验测重力加速度时,一般采用某一个固定摆长l,在多次精密地测量出单摆的周期t后,代入(2-4)式,即可求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由式(2-3)可知,t2和l之间具有线性关系,为其斜率,如对于各种不同的摆长测出各自对应的周期,则可利用t2—l图线的斜率求出重力加速度g。

试验条件及误差分析:

上述单摆测量g的方法依据的公式是(2-2)式,这个公式的成立是有条件的,否则将使测量产生如下系统误差:

1.单摆的摆动周期与摆角的关系,可通过测量θ<5°时两次不同摆角θ

1、θ2的周期值进行比较。在本实验的测量精度范围内,验证出单摆的t与θ无关。

实际上,单摆的周期t随摆角θ增加而增加。根据振动理论,周期不仅与摆长l有关,而且与摆动的角振幅有关,其公式为:

t=t0[1+()2sin2+()2sin2+……]

式中t0为θ接近于0o时的周期,即t0=2π

2.悬线质量m0应远小于摆锥的质量m,摆锥的半径r应远小于摆长l,实际上任何一个单摆都不是理想的,由理论可以证明,此时考虑上述因素的影响,其摆动周期为:

3.如果考虑空气的浮力,则周期应为:

式中t0是同一单摆在真空中的摆动周期,ρ空气是空气的密度,ρ摆锥是摆锥的密度,由上式可知单摆周期并非与摆锥材料无关,当摆锥密度很小时影响较大。

4.忽略了空气的粘滞阻力及其他因素引起的摩擦力。实际上单摆摆动时,由于存在这些摩擦阻力,使单摆不是作简谐振动而是作阻尼振动,使周期增大。

篇6: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统一

1、将实验数据以表格的形式整理到实验报告上;(0-5分酌情扣分)

2、作图必须使用坐标纸,铅笔。而且图名、坐标轴的名称及单位,坐标分度等信息应齐全;(如果不用坐标纸作图扣10分,否则0-5分酌情扣分)

3、计算应该有必要的过程,不能只给出最后结果;(0-20分酌情扣分)

4、应该有实验结论和结果分析。(0-5分酌情扣分)

篇7: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模版)

姓名学号日期

实验名称

一、实验目的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三、实验原理:(简明扼要地阐述实验的理论依据、计算公式、画出电路图或光路图)

四、实验步骤:

五、数据记录:(表格设计)

六、数据处理:(根据实验目的对测量结果进行计算或作图表示。)

七、实验结果:(扼要地写出实验结论)

八、误差分析:(当实验数据的误差达到一定程度后,要求对误差进行分析,找出产生误差的原因。)

篇8: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统一

关键词:实验室常用软件软件管理FTP站点

0 引言

目前,高校实验室面临的课程种类越来越多,大学各项课程也渐渐向实验上机教学靠拢,各个高校也在不断地建设、增加新的计算机实验室以满足各种课程的需要。高校各个实验室根据排课任务,每学期需要安装各种常用软件和专业软件,以满足上课老师和学生的课程需求。笔者作为一名普通的实验员,所在的高校,实验室一线管理面临的压力是,为应对课程调动需求,实验室各类软件堆积安装,计算机运行缓慢影响课程;各一线实验室之间缺乏有效的软件和信息共享渠道,安装新软件遭遇了许多麻烦:各实验室安装软件版本不一、新软件无处找、新软件不知道如何安装、不知道该软件是否需要注册、是否支持实验室批量发送、是否有更新的软件版本等等。

所以,实验室每学期的软件安装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每一门课程有其特定的软件要求,同一门课程每一位不同的老师上课有其特定的版本要求,实验室的还原卡、操作系统等也有其特定的软件安装版本限制,甚至软件与软件之间有版本的兼容要求。同时,在不同的实验室之间,由于不同版本软件的安装,也会导致学期内课程临时调动受阻。

因此,除了实验室管理人员在学期初与每一位任课老师做好联系协调与软件搜集之外,还需要在各实验室之间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信息、资源共享渠道,以灵活应对教学需求。

1 解决思路

基于以上种种面临的困难,如何具体利用学校实验室现有的设备和人员,以最快捷有效、经济环保的方式来实现这一方法是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所在高校的硬件状况,通过多方面调查研究,利用FTP服务器采取实验室软件分头收集,统一管理共享的方式,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系列问题。且有效的软件统一管理和安装,对今后的实验室科学化排课也有一定的帮助。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 FTP)是TCP/IP网络上两台计算机传送文件的协议,FTP是在TCP/IP网络和INTERNET上最早使用的协议之一,它属于网络协议组的应用层。FTP客户机可以给服务器发出命令来下载文件,上载文件,创建或改变服务器上的目录。

FTP可以实现以下四项目标:

①促进文件的共享(计算机程序或数据)

②鼓励间接或者隐式的使用远程计算机

③向用户屏蔽不同主机中各种文件存储系统的细节

④可靠和高效的传输数据

笔者所在的学校实验室已配有多台服务器,且部分服务器有硬盘空间冗余,经讨论研究,利用服务器建立内部FTP站点收集共享的方式进行管理,是我们目前实施软件统一管理最快捷有效且经济环保的方式。

1.1 项目实施计划

1.1.1 申请一定的服务器空间,并保证FTP服务器的稳定运行。(笔者所在高校建有网络中心,已架设多部服务器供教学使用,FTP软件可使用serverU等。)

1.1.2 根据不同的使用者,我们设置不同的权限的账号,例如我校设置了三个级别的账号,分别拥有下载、上传与下载、上传下载与删除三种权限账号。假设第一级别下载权限的账号为xx、密码为yy,Ftp://xx.xxx.xxx.xx,初期阶段可实施实验室部门内部试用;第二级别权限在实施后也可做一定程度公开,共同上传收集软件;第三级别权限归管理员使用,不建议大范围公开使用。

1.1.3 ftp上放置一目录文件,记录各个软件的特殊安装信息及上传人名字、上传时间。该信息可帮助下载人查找软件、查看安装方式及注意事项,该目录信息对实验室软件安装很有帮助,同时也可反映出参与人员的软件贡献度,对参与软件共享者也是一种激励,使得软件库能及时更新。

1.1.4 将二级账号公布给各实验室管理人员,于每学期初根据自己所管理实验室的排课情况联系任课老师,落实软件信息与版本,把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并检测可行的软件收集上传至FTP服务器,并对上传资料做好说明。后期上传软件者,需核对FTP服务器上是否已具备该软件,若有更新,可联系FTP管理员进行删减更新。

1.1.5 设置专人负责,对已上传的软件进行核对和信息统一整理,更新目录文件,并对软件贡献者做好记录(可由某位实验室管理员兼任)。

1.1.6 运行一定时间后,可于实验中心部门内部公布地址及二级账号密码,部门内部推行共同收集和使用,众人拾材火焰高。

1.1.7 此时,可以对外部门公布地址及一级账号密码,提供软件下载服务(软件信息可发布于实验部门中心网站)。

1.1.8 后期改进,通过一定时间的使用,考查使用情况,对更多软件相关信息及实验室相关信息纳入到ftp进行统一管理,为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建设提供帮助。

1.1.9 后期对于外部门,我们可以将下载资源直接链接到学院资源站,让更多的老师和同事通过网站进行直接下载。

1.2 具体建设成果如下

申请开通ftp空间100G,内网地址:Ftp://xx.xxx.xxx.xx

初期分为办公软件、程序语言、工具软件、课程专业、其它软件、驱动程序、杀毒防火、上传下载、视频音频、图形制作、系统软件、资料暂存等12大类进行分类管理。

1.3 软件上传注意事项

1.3.1 对已有相同版本软件不要重复上传。

1.3.2 所有软件上传前确认杀毒。

1.3.3 所有上传软件尽量以压缩包或单个文件的形式,并把软件说明以文本形式共同上传至同一分类目录,由管理人员将该文本信息后期汇总到目录文件内。(ⅰ文本文件必须包括的信息:上传人、上传时间、软件大小、特殊注意事项等。ⅱ各软件上传以支持实验室批量发送和免注册为先,特殊情况需注册或安装过程复杂的,上传人员须做好详细步骤说明。)

1.3.4 上传下载大型软件,建议使用flahfxp等专业工具软件。

2 小结

此方法,利用了高校现有设备,为大家创造了一个软件资源的公共服务区,更重要的是,所有的软件资源都由大家统一整理收集,版本、安全、课程匹配都经过专人检测,每一个软件在实验室安装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都由专人亲测撰写,分享经验,避免了实验室技术衔接仅凭口口相传的弊端。各实验室之间统一的软件版本和科学化的安装也为课程的运行与调动提供了稳定的保障。当然,方法的实现,离不开部门负责人的主导开展实施,更离不开的,是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合作与积极参与,无私奉献,这才是团队合作最可贵之处。有付出就有收获,相信此方法会为实验室管理和维护提供新的思路,同时希望能为教育事业进步做出微薄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陆荃.《基于资源优化管理的机房软件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华南理工大学2010.

[2]何愉.《浅谈高校机房的管理和维护》.《价值工程》.2011年第23期.

[3]彭小斌,宋式斌,欧阳荣彬,陈晨.《高校正版软件共享平台的设计与应用》.《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年第6期.

[4]孙建文.《基于Serv-U构建学校FTP信息资源库》.《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第15期.

篇9: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封面

绪论

实验一:电位差计的使用

实验二:用分光计测光波波长 实验三:静电场的描绘

实验四:模拟直流电离子透入疗法 姓名:杜雪

篇10:大学物理实验总结报告

10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班

100601151 张恒

经过一年的大学物理实验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在大学实验课即将结束的时候,在这一年以来的学习进行总结,总结这一年以来的收获与不足,在今后的学习生活更好地将在物理实验中学到的思想知识运用进去。

物理实验课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覆盖面广,具有丰富的实验思想、方法、手段,同时能提供综合性很强的基本实验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里、提高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它在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活跃的创新意识、理论联系实际和适应科技发展的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具有补课替代的作用。

大学物理实验包括普通物理实验(力学、热血、电磁学、光电实验)和近代物理实验。

这一年以来的学习我掌握了一下的知识:

1.了解测量误差与不确定度,能逐步学会用不确定度对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的结果进行评估,掌握处理实验数据的一些常用方法,包括列表法、作图法和最小二乘法等。

2.掌握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例如,长度、质量、时间、热量、温度、压强、压力、电流、电压、电阻、磁感应强度、光强度、折射率、电子电荷、普朗克常量、里德伯常量等常用物理量及物性参数的测量。

3.了解常用的物理实验方法,并逐步学会使用,例如,比较法、转换法、放大法、模拟法、补偿法、平衡法、干涉法、衍射法等。

4.掌握实验室常用仪器的性能,并能够正确使用,例如,长度测量仪器、计时仪器、测温仪器、变阻器、电表、交/直流电桥、通用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分光仪、光谱仪、电源和光源等常用仪器。

5.掌握常用的实验操作技术,例如,零位调整、水平/铅直调整、光路的共轴调整、消视差调整、逐次逼近调整、根据给定的电路图正确接线、简单的电路故障检查与排除等。

6.了解了物理实验史料和物理实验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知识。另外、我还得到了很多能力的培养,比如:

1.独立实验的能力,能够通过阅读实验教材、查询有关资料和思考问题,掌握实验原理及方法,做好实验前的准备;正确实验仪器及辅助设备,独立完成实验内容,撰写合格的实验报告;培养了我的独立实验的能力,逐步行程了自主实验的基本能力。

2.分析与研究的能力,能够融合实验原理、设计思想、实验方法相关的理论知识组队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归纳与综合。掌握通过实验进行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眼界的基本方法,具有了初步的分析与研究能力。

3.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学习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逐步提高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创新能力,能够完成符合规范要求的设计性、综合性内容的实验,进行初步的具有研究性或创意性内容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经过一年的学习,我了解到物理实验课大致分成三个部分,课前预习,进行实验,撰写实验报告。实验预习是必须的、因为实验课时间有限,所以必须预先了解实验内容,否则无法在短时间完成一个复杂的实验,在实验之前必须了解实验原理、待测实验原理、预期获得的实验结果等。预习时必须了解实验名称、实验目的、仪器设备、基本原理。进行实验时,要先熟悉一下仪器、设备的性能以及正常的操作规程,切忌盲目操作;其次要全面的想一想实验操作程序,不要急于动手,因为程序错一步或调错一次,都可能使整个实验失败。实验完成后要书写实验报告,要简明扼要地将实验结果完整而又真实地表达出来。实验报告要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仪器设备、基本原理、实验步骤、数据表格及数据处理、实验结果、问题讨论。

篇11: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样本(推荐)

班级:102班姓名:王亮学号:2012×××××实验组号:2013年3月14日指导教师:

一、实验目的:

1、用热分析法(步冷曲线法)测绘Zn-Sn二组分金属相图;

2、掌握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原理:概述、及关键点

1、简单的二组分金属相图主要有几种?

2、什么是热分析法?步冷曲线的线、点、平台各代表什么含义?

3、采用热分析法绘制相图的关键是什么?

4、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

三、实验装置图(注明图名和图标)

四、实验关键步骤:不用整段抄写,列出关键操作要点,推荐用流程图表示。

五、实验原始数据记录表格(根据具体实验内容,合理设计)

组成为w(Zn)=0.7的样品的温度-时间记录表

时间 τ/min温度 t/oC

开始测量0380

第一转折点

第二平台点

结束测量

六、数据处理(要求写出最少一组数据的详细处理过程)

七、思考题

八、对本实验的体会、意见或建议(若没有,可以不写)(完)

1.学生姓名、学号、实验组号及组内编号; 2.实验题目: 3.目的要求:(一句话简单概括)

篇12: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统一

【关键词】预设;生成;意外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包括在课堂上师生的互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生的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即关注学生是怎样“学”的,实现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学”,则要求教师不能过分拘泥于教学过程的“预设”而忽视学生知识的“生成”。如何能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合理预设并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我们可以预设教学目标,可以预设教学重点,可以预设教学过程,但是在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意外的问题,我们必须积极地应对,合理地解决这些突发的问题。

有的教师为了使教学顺畅,故意设计了一些过渡性、暗示性的问题,人为设置了一条狭隘的思维通道。在传统教学观念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关注点往往是以教师为主,主要关注教师的表现,关注教师是怎样“教”的,即使关注到学生的行为表现,也基本上被看作是对教师教的回应,或者成为教师教的点缀。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预设”教案的角色,教师是“主角”,学习好的学生是主要的“配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但教师把课讲得非常完整、完美,实际上会把学生探索的过程取代了,取代了探索的过程,无异于剥夺了学生的学习权利。长此以往,必然会使学生养成依赖心理,一旦教师不把问题细化,学生便会茫然不知所措,最终会导致学生思维的惰性。因此应留给学生一些自己思考的空间,让他们在自己探索、思考的过程中认识规律,解决心中的疑问,可能这样做他们会在课堂上提出一些“意外”的问题,但是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意外往往是学生理解知识过程中的转折点。教师如果能够认真对待,找出原因与解决办法,将有助于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效率。

以《研究平抛运动》为例,我在课前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已经考虑了教材上的几个参考案例,也准备了平抛运动演示仪、甚至从家中带来了数码照相机,就在学生热烈讨论后准备得到平抛运动规律的时候,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不作出平抛运动的轨迹,也可以得到平抛运动的规律”。此言一出,课堂上顿时议论纷纷,我也有点意外,但我还是鼓励他说下去,他说:“我看到《同步练习》上也有一个关于平抛运动的实验,我觉得用这个实验也可以很好的得到平抛运动的规律而不必做出平抛运动的轨迹。”然后,我就和学生一起对《同步练习》所涉及的这种实验方法进行探究,结果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学生对平抛运动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有的时候学生的思考方式也会出乎我们的意料,学生会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探索活动,有的学生的探索活动更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这时教师不要去直接干涉,不要强把学生的思路调整到自己的预设上来,而是根据学生已有的想法,进行引导,有时还可以主动出击,通过提问,使学生的思路更明朗化。当然这就要求教师能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学会适时的整合。这样往往会使教学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运动图像”习题课上,我设计了两个运动图形,希望通过分析讲解,帮助学生区别“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和位移——时间图像”的物理意义。然而在讲完本题后,并没有达到期望的效果,仍然有一部分同学表示不能理解。我本想用准备好的多媒体课件展示它们的区别,此时有一位同学示意他可以用走动的方法表示它们的区别,我请他说出方法,他走到讲台中间,向同学们介绍他的做法,他先按图A的图像走动(边走边讲解):向教室门口方向走去(0-t1时段),停了几秒钟(t1-t2时段),又向门口走去(t2-t3时段),再接着又转身走回开始的位置(t3-t4时段);又按图B的图像走动:先加速小跑几步(0-t1时段),接着匀速走几步(t1-t2时段),又加速跑几步(t2-t3时段),然后还是向前越来越慢的走几步((t3-t4时段),直至停下。他的这种表示方法,好多同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深受启发,立即改变原来的设计,同意让几个同学上台表演,大部分同学都能正确表示,也有几个在t3-t4时段出现错误,经过下面同学大声的指正,最后都表示能理解这两个图像的区别。效果比我用多媒体演示还要好。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不能拘泥于“预设”,要学会观察,学会倾听,随时捕捉新信息,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思维能力也有差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产生、问题的解决,往往会产生各种想法或困惑,当然也有独特的见解,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敢想、敢说、敢试,促成课堂的有效生成。

篇13: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统一

经过一学年的大学物理实验,我做过了很多实验。其中有些实验是我高中就有所了解并且一直都想做的,只是限于高中的学习条件及紧凑的学习时间,一直没有机会。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实验是我连名字都没有听过的。所以说大学物理实验课,不仅仅是圆了我的梦想,也让我接触到很多新鲜的实验,了解到物理实验的美妙,以及物理这门学科无限的魅力。大学物理实验中收录了五花八门的实验,但是对待各种实验我都有一样端正态度。做好实验前的预习工作,实验课上认真听取老师的讲解,试验中所有试验我都亲力亲为,自己动手。所以至今几乎所有的实验我都熟记于胸。当然,所有的实验中给我映像最深的还是迈克尔孙干涉仪侧波长实验。此实验,我在高中就有所耳闻,直到前一段时间才有机会做这个实验,实验中感慨颇多。

本实验的实验目的:了解迈克尔孙干涉仪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了解干涉图样的形成和分类以及时间相干性等概念;掌握迈克尔孙干涉仪的调节方法及注意事项;用迈克尔孙干涉仪测量半导体激光的波长。

实验原理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迈克尔孙干涉仪是利用分割振幅法产生干涉光,实现干涉现象的一种典型的干涉仪,它是很多近代干涉仪额原型。

来自扩展光源的光线经透射镜射向G1,一部分经经G1的薄银层反射后向M2传播,后经M2反射后再穿过G1向E处传播,另一部分则透过G1和G2向M1传播,经M1反射后再穿过G2经过G1的薄银层反射后也向E处传播。

实验时,最重要的就是调节干涉条纹。为什么说它是最重要的一部呢?因为只有清晰地干涉条纹才不会影响实验过程中的读数。两束光之间的光程差要小于光源的相干长度才能干涉。而且两束光的夹角越小,干涉条纹越宽,眼镜才能分辨。另外在调节M1,M2后面的螺丝的时候必须轻缓,严禁将螺丝拧过头,否则将会破会仪器。这些种种的实验注意事项,不仅仅在实验中给我们提示。也使我意识到在以后的工作中必须时时警记各种机械的注意事项,确保人身及仪器安全。

试验过后,针对书后的课后反思我也有积极思考,并且通过查阅资料对一下几个问题做出如下回答:

①迈克尔孙干涉仪是怎样获得两束相干光的?

答:迈克尔逊干涉仪光路图所示,点光源S发出的光射在分光镜G1,G1右表面镀有半透半反射膜,使入射光分成强度相等的两束。反射光和透射光分别垂直入射到全反射镜M1和M2,它们经反射后再回到G1的半透半反射膜处,再分别经过透射和反射后,来到观察区域E。如到达E处的两束光满足相干条件,可发生干涉现象。

②移动M1(反射镜)时,如果干涉条纹是朝中心陷进去的,两束光的光程差是增大还是减少?

答:根据等倾干涉干涉级次公式2nhcosa+λ/2=(m1+ε)可知,当入射角α最大为90度时,cosα=0干涉级次最低,cosα=0时,cosα=1,干涉级次最大,所以说中心的干涉级次最大,如果中心陷进去一个干涉级,说明陷进去后的干涉级次小了,二中心的入射角不变,所以为了使干涉级次能够减小,h必须减小,也就是光程差:2nhcosa+λ/2变小了。

综上,陷阱去的,光程差减小。

③如果用白炽灯作光源,如何调处干涉条纹?

答:将与光源对着的那个反射镜倾斜一个微小的角度,然后调节螺旋。原理就是倾斜的那个镜子的虚像和另外一个反射镜不是平行关系,而是有一定的角度,所以可以等厚干涉,从而可以看到干涉条纹。

19世纪的实验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来讲,依然有无限的吸引力,关键在于实验本身的经典。但是无论多么经典的实验只能代表过去物理科学的发展,以及前人智慧的强大。对于我们新一代的青少年来讲,物理科学在迅猛发展,我们应该积极投身其中,去发现以及改变我们的未知世界。物理将最原本的事物的本质通过实验反应出来,人类又试图通过实验去发现物质的本源。可以这么说,实验是物理发展的阶梯!

机械(2)班

孙庆熘

篇14: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统一

【实验内容】

1.基于s3c2440 开发板编写led 驱动程序。2.将编写好的led驱动加入linux内核中,修改makefile和kconfig文件,配置和编译内核。3.编写关于led 的测试程序,交叉编译后运行,控制led 灯的亮灭。

【预备知识】

1.了解ARM9处理器结构和Linux 系统结构

2.熟练掌握C语言。

【实验设备和工具】

 硬件:ARM嵌入式开发平台,PC机Pentium100 以上。

 软件:PC机Linux操作系统+MINICOM+AMRLINUX 开发环境

【实验原理】

linux设备驱动程序  驱动的模块式加载和卸载

 编译模块

 装载和卸载模块

 led 驱动的原理

在本开发板上有八个led指示灯,从下往上分别为LED0-LED7。这八个led灯都是接的芯片上的gpio口(通用功能输入输出口)。在本实验的开发板硬件设计中,当led 灯对应的gpio的电平为低时,led灯被点亮;当led灯对应的gpio的电平为高时,led灯灭。本驱动的作用就是通过设置对应gpio口的电平来控制led 的亮灭。

因为ARM 芯片内的GPIO口都是复用的,即它可以被配置为多种不同的功能,本实

验是使用它的普通的I/O口的输出功能,故需要对每个GPIO口进行配置。在内核中已经定义了对GPIO口进行配置的函数,我们只需要调用这些函数就可以完成对GPIO口的配置。

【实验步骤】实验程

序运行效果:

程序会提示:“pleaseenterthe led status”

输入与希望显示的led状态对应的ledstatus值(输入十进制值即可),观察led 的显示情况。例如:

 输入数字“3”,对应的二进制数字为00000011

故点亮LED2~LED7

 输入数字“4”,对应的二进制数字为00000100

故点亮LED0,LED1,LED3~LED7

【实验结果和程序】

C语言程序: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defineDEVICE_NAME “s3c2440-led”

static intLedMajor=231;

staticintLedMinor=0;

static charledstatus=0xff;staticstructclass*s3c2440_class;staticstructcdev *s3c2440_led_cdev;

/*

******************************************************************************* ************************

** Function name:Update_led()**Descriptions **Input :NONE **Output :NONE :update the led status

******************************************************************************* ************************

*/ staticvoid Update_led(void)

{

if(ledstatus&0x01)

s3c2410_gpio_setpin(S3C2410_GPC7,1);//LED0灭

else

s3c2410_gpio_setpin(S3C2410_GPC7,0);//LED0亮

if(ledstatus&0x02)

s3c2410_gpio_setpin(S3C2410_GPC5,1);//LED1灭

else

s3c2410_gpio_setpin(S3C2410_GPC5,0);//LED1亮

if(ledstatus&0x04)

s3c2410_gpio_setpin(S3C2410_GPH9,1);//LED2灭

else

s3c2410_gpio_setpin(S3C2410_GPH9,0);//LED2亮

if(ledstatus&0x08)

s3c2410_gpio_setpin(S3C2410_GPB4,1);//LED3灭

else

s3c2410_gpio_setpin(S3C2410_GPB4,0);//LED3亮

if(ledstatus&0x10)

s3c2410_gpio_setpin(S3C2410_GPG5,1);//LED4灭

else

s3c2410_gpio_setpin(S3C2410_GPG5,0);//LED4亮

if(ledstatus&0x20)

s3c2410_gpio_setpin(S3C2410_GPG6,1);//LED5灭

else

s3c2410_gpio_setpin(S3C2410_GPG6,0);//LED5亮

if(ledstatus&0x40)

s3c2410_gpio_setpin(S3C2410_GPG7,1);//LED6灭elses3c2410_gpio_setpin(S3C2410_GPG7,0);//LED6亮

if(ledstatus&0x80)

s3c2410_gpio_setpin(S3C2410_GPG8,1);//LED7灭

else

s3c2410_gpio_setpin(S3C2410_GPG8,0);//LED7亮

}

staticssize_ts3c2440_Led_write(structfile*file,constchar*buffer,size_tcount,loff_t*ppos){

copy_from_user(&ledstatus,buffer,sizeof(ledstatus));

Update_led();

printk(“write: led=0x%x,count=%dn”,ledstatus,count);returnsizeof(ledstatus);} staticints3c2440_Led_open(structinode*inode,struct file *filp)

{

printk(“led device openn”);

return 0;

} staticints3c2440_Led_release(structinode*inode,struct file*filp)

{

printk(“led device releasen”);

return 0;} staticstructfile_operationss3c2440_fops={.owner=THIS_MODULE,.open=s3c2440_Led_open,.write=s3c2440_Led_write,.release=s3c2440_Led_release, };

staticintinits3c2440_Led_init(void)

{

dev_ts3c2440_leds_devno;

/*configure the gpiofor leds*/

s3c2410_gpio_cfgpin(S3C2410_GPG5,S3C2410_GPIO_OUTPUT);

s3c2410_gpio_cfgpin(S3C2410_GPG6,S3C2410_GPIO_OUTPUT);

s3c2410_gpio_cfgpin(S3C2410_GPG7,S3C2410_GPIO_OUTPUT);

s3c2410_gpio_cfgpin(S3C2410_GPG8,S3C2410_GPIO_OUTPUT);

s3c2410_gpio_cfgpin(S3C2410_GPC7,S3C2410_GPIO_OUTPUT);

s3c2410_gpio_cfgpin(S3C2410_GPC5,S3C2410_GPIO_OUTPUT);

s3c2410_gpio_cfgpin(S3C2410_GPH9,S3C2410_GPIO_OUTPUT);

s3c2410_gpio_cfgpin(S3C2410_GPB4,S3C2410_GPIO_OUTPUT);

Update_led();/*registerthe devnumber*/ s3c2440_leds_devno=MKDEV(LedMajor,LedMinor);ret=register_chrdev_region(s3c2440_leds_devno, 1,DEVICE_NAME);

/*registerthe chardevice*/

s3c2440_led_cdev=cdev_alloc();if

(s3c2440_led_cdev!= NULL)

{ cdev_init(s3c2440_led_cdev, &s3c2440_fops);s3c2440_led_cdev->owner=THIS_MODULE;if(cdev_add(s3c2440_led_cdev, s3c2440_leds_devno, 1))

printk(KERN_NOTICE “Something wrong when addings3c2440_led_cdev!n”);

else

printk(“Success addings3c2440_led_cdev!n”);} /*create the device node in /dev*/ s3c2440_class =class_create(THIS_MODULE, “led_class”);class_device_create(s3c2440_class, NULL, s3c2440_leds_devno, NULL, DEVICE_NAME);

printk(DEVICE_NAME “ initializedn”);

return 0;

}

staticvoid exits3c2440_Led_exit(void)

cdev_del(s3c2440_led_cdev);class_device_destroy(s3c2440_class, MKDEV(LedMajor,LedMinor));class_destroy(s3c2440_class);printk(DEVICE_NAME “ removedn”);

}

module_init(s3c2440_Led_init);

module_exit(s3c2440_Led_exit);

【思考题】

1.设备驱动程序的功能是什么?答:设备驱动的功能就是将系统提供的调用映射到作用于实际硬件的和设备相关的操作上。

2.模块化的最大优点是什么?答:可以在系统正在运行着的时候给内核增加模块

提供的功能(也可以移除功能)。

3.如果在驱动模块中删除module_exit(s3c2440_Led_exit);后会有什么影响?

答:这个模块将不能被移除。

4.驱动代码中调用的宏MKDEV 的作用是什么?答:获取设备在设备表中的位置。输入主设备号,从设备号,返回位置号。

【实验结论】

上一篇:同桌的你作文550字下一篇:语文火烧云教学设计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