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创新

2024-06-27

早期教育创新(通用8篇)

篇1:早期教育创新

从创新教育走向教育创新

创新教育和教育创新是两个出现频率很高、联系比较密切、正在现代教育话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新概念。科学地界定两者的内涵、理清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完善我国的素质教育理论,推进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创新教育和教育创新的内涵在我国,创新教育作为一种思潮是在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公布以后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江泽民同志关于创新的重要论述给大家以极大的鼓舞和启发,“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课题组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创新教育定义不下百种,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把创新教育定义为,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力或创新人格等创新素质以及创新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另一类则把创新教育定义为,是相对于接受教育、守成教育或传统教育而言的一种新型教育。我认为对创新教育的定义,既要考虑创新教育的历史和已经形成的规约,又要考虑到创新教育已有的升华和将来的发展。我们认为,从广义上说,创新教育就是为了使人能够创新而进行的教育。凡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素质、提高人的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育都可以称之为创新教育。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创新教育是指把壮大生命提高人的创新性当作重要培养目标之一,并在全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意加强学生各种创新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和教师的创新性都得到有效提高的教育。创新教育既是一种反映时代需要的新思想新理论,也是一系列“为创新而教”的教育教学活动。教育创新这一概念,在开展创新教育和教育教学的改革中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江泽民同志在北师大100周年校庆上的讲话发表以后,全国掀起了教育创新热。从词义上分析,教育创新具有教育改革的“破旧立新”功能,相对于教育改革来说更加强调与时俱进的开拓和首创。江泽民同志把教育创新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并列,并寄予巨大希望,意味着当今时代的教育创新应当在思想理论、实践体系、内在品质等方面都取得更大更深层次的突破与进展。其实,也只有如此,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素质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才能真正地建立起来。二、开展创新教育必然导致教育创新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信仰为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注入了重守成轻创新的基因,儒家“言必称师”、“以六经为准绳”、“师道尊严”的传统又使之变成了我们的一种社会遗传。这不是孔子的错,而是封建社会的历史局限性。改革开放后,虽然我国的政治经济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处处充满了创造性,教育也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但由于教育发展固有的滞后性和久经不退的考试压力,我们的教育仍然是守成有余,而创新不足。难以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对大量创新人才的需求。开展创新教育,把创新性培养明确地提出来,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并要求在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加以培养提高,对传统教育具有巨大的冲击力和创造性。首先,创新教育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人才、教育、教学、教师、学生以及学校的新理念,冲击了陈旧的人才观、教育观、教学观和师生观,会直接引发教育观念的创新;其次,创新教育特别强调为学生的怀疑、提问、发言、创新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倡导学术面前无权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将极大地冲击师道尊严的旧传统,开创教育民主化的新时代。第三,创新教育,包括创造教育,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已经在教育管理制度、课程编制与实施、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有效的理论和措施,这些凝聚着古今中外优秀经验的科研成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能够加速我国教育在相应方面的创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由于强调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创新性学习方式,从而对旧课程和旧的教育教学方法造成了巨大冲击的现实已经说明了这一道理。特别是关于学生创新性的评价与测量方面的改革,必将引起我国考试制度与内容的重大变革。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创新教育的教育创新价值。我认为,如果说相对于应试教育倾向提出的素质教育,可以被称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教育创新,那么相对于守成教育特性提出的创新教育,则可以称之为我国改革开放后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第二次教育创新。如果说这第一次教育创新确立了中国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那么这第二次教育创新就能够使素质教育得到真正贯彻落实,并成为真正的“兴国教育”。三、推进教育创新应以开展创新教育为突破口反过来,从教育创新的角度看,我国教育,从理论到实践,从制度到方法,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从规模、质量到效益,方方面面都急需创新,怎样做才能事半功倍,并起到我们期待的创新效果呢?我认为以创新教育为突破口,把实施创新教育当作努力的方向和重要内容就是现在进行教育创新的一条成功之路。第一,这是由时代特征决定的现代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当今时代,最有创造性者得胜利,加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全世界各个国家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第二,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和“科教兴国”基本国策的客观要求。我们虽然拥有无穷的创造潜能,但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和培养,就不能变成现实。不是什么教育都能兴国的!只有保证健康、给人幸福、助人成功、使人高尚、激励人不断创新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等几方面全面发展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兴国人才”,才能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重大贡献。第三,这是创新性的本性决定的。心理学研究已经证明,人的创新性与人的知识占有量和人的智力之间不存在正比例关系。决不是受的教育越多,创新性就越强,人的创新性需要特殊的关照和培育。如果所受的教育不当,受的教育越多,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反而会越低。那种只知苦干,拼时间、拼体力、不讲效益的教育教学方式,已经过时了,现在的要求是不仅要肯干能干,还要会干,干正确的事情,以接受和守成为主要特点的我国传统教育必须改变。第四,创新素质培养为校长和教师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具体的目标和把手,能够使教师和校长摆脱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不知从何处下手的尴尬局面,从而制定出学校和班级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方案与措施。进行教育创新的根本目的就是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工作重点,从重点处突破正是务本之举。可以说,抓住了创新教育就等于抓住了中国教育改革的牛鼻子。只有搞好创新教育,教育创新才具有时代的先进性。

篇2:早期教育创新

奕阳教育

学习•创新•分享

奕阳教育创立于2002年,是专注于中国学前教育的理论研究、科研成果转化、园所课程研发、教学效果提升、管理运营咨询、公共事业支持及教育资源整合的综合性实体。以“创新早期教育,引领成长之道”为己任,致力于为中国学前教育带来新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打造中国学前教育第一品牌。奕阳教育坚持专业领先,拥有国内最高水平的学术队伍,将国际前沿理论和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体系,以优质的课程方案,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及创新实践,构建全面的学前教育解决方案,在幼教课程领域居国内领先水平和行业领导地位。其中以“分享阅读”为代表的系列课程已经成为幼教的标志性品牌,代表了国内幼教课程的最高水平。

篇3:以创新教育促进教育创新

一、教育创新的重大意义

教育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 相对于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成了第一资源;相对于人口数量、提高人的素质成了第一要务, 在人的素质中,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重点。科学技术进步, 越来越依赖于科技创新;知识经济发展, 越来越依赖于知识创新;国际竞争, “说到底, 是人才的竞争, 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无论是科技创新、知识创新, 还是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 最关键的是人才, 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 “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 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教育创新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进入新世纪, 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加入世贸组织, 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面对新形势、新问题, 最根本的是坚持体制创新, 大力推进经济、政治和文化体制改革, 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历史与现实证明,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体制创新的前提, 是理论创新和人的观念创新, 最终取决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江泽民同志说:“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 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这就是说, 时代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需要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 更需要教育创新。因为“教育创新, 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一样, 是非常重要的, 而且教育还要为各方面的创新工作提供知识和人才基础”。

教育创新也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 我国教育事业以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接近大众化水平, 高校管理体制和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提高。但是, 我国教育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 还有较大差距;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相比, 还有较大差距。我们的教育思想观念、教育体制结构、教育内容方法,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的矛盾已经和正在日益暴露出来。解决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的这些问题和矛盾, 没有什么本本可找, 也没有多少现成的经验和方法可借鉴, 根本的出路在于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改革、创新。

二、创新教育的基本内涵

首先, 要弄清什么是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一个新词。“创新”一词早在《南史·后妃传·上·宋世祖殷淑仪》中就曾提到过, 是创立或创造新的东西的意思。但我们现在更多的是引用国际上经济方面的创新理论。“创新”英文是“innovations”, 其含义, 一是指前所未有的, 即像现在说的创造发明的意思;二是指引入到新的领域产生新的效益。比尔·盖茨是公认的知识经济时代的代表人物, 但是给他带来巨大财富的, 几乎没有一个是他自己的发展创造, 都是别人发明创造的东西, 他拿过来加以变化、重新组合、进行开发, 最终使他成为全球首富。由此可见, “创新”的含义比创造发明的含义更宽。创造发明是指首创前所未有的新事物, 而创新则还包括将已有的东西予以重新组合、引入, 产生新的效益。这样理解就比较容易与本世纪初经济领域里的创新理论相吻合了。那么, 什么是创新教育呢?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着重研究与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他新是有层次的。我们所说的“创新”是指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 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 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 并具备相应的能力, 为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这里, 关键是使他们具有求新的意识和相应的能力, 而不是要他们时时处处搞发明创造。

三、创新教育与创造教育的关系

创新教育与创造教育有相同的一面但也有很多的不同。创新教育是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而提出来的。创新教育不仅是方法的改革或教育内容的增减, 而是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 是带有全局性、结构性的教育革新和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 是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发展的方向, 尽管我们研究的定位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但实际上将带来的是教育全方位的创新。我们强调, 创新教育的重点不仅是在操作层面上搞发明、制作, 或在学科教学中仅仅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而是要培育适宜创新的基本原理。环境对人的影响是特别巨大的, 尤其对青少年的影响更是巨大。所以, 我们能否接过创造教育的旗帜搞创新教育呢?不行, 时代不同了。创新教育与过去的创造教育因然有继承关系, 但决不是沿袭过去的东西, 当然两者也并不矛盾, 它们在很多方面, 尤其在基础方面是相通的。我们认为, 创新教育是创造教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和升华。

四、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 创新教育不是离开素质教育另起炉灶, 另搞一套, 而是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有人说, 创新教育把素质教育推向了一个新的台阶,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核心, 创新教育抓住了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内容, 况且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便于细化和操作, 用它可以带动素质教育的方方面面。《中国教育报》曾经报道创新教育课题会时提出: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确实如此。首先, 江总书记指出, 创新是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问题;其次, 素质教育必须在一系列问题上的创新, 包括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如果不创新, 还是沿袭旧的那一套, 素质教育就很难实施。

教育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包括诸多内容, 必须整体实施, 全面推进。而通过创新教育来推动教育改革的需要, 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倡导来看, 还是从教育追求的目标来看, 都是贯彻落实深化教育改革, 提高教育质量, 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 我们必须站在培养新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来认识创新教育, 从而更好的促进教育创新。

参考文献

[1].潘懋元.高等教育学[J].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5

[2].冯向东.对科学文化和科学教育的思考—兼谈素质教育的几个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 2003

[3].张伟江.站在大局高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 1999

[4].王义道.不能以创新教育代替素质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 2003

篇4:从创新教育走向教育创新

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信仰为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注入了重守成轻创新的基因,儒家“言必称师”、“以六经为准绳”、“师道尊严”的传统又使之变成了我们的一种社会遗传。这不是孔子的错,而是封建社会的历史局限性。改革开放后,虽然我国的政治经济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处处充满了创造性,教育也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但由于教育发展固有的滞后性和久经不退的考试压力,我们的教育仍然是守成有余,而创新不足。难以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对大量创新人才的需求。开展创新教育,把创新性培养明确地提出来,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并要求在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加以培养提高,对传统教育具有巨大的冲击力和创造性。

首先,创新教育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人才、教育、教学、教师、学生以及学校的新理念,冲击了陈旧的人才观、教育观、教学观和师生观,会直接引发教育观念的创新;其次,创新教育特别强调为学生的怀疑、提问、发言、创新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倡导学术面前无权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将极大地冲击师道尊严的旧传统,开创教育民主化的新时代。第三,创新教育,包括创造教育,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已经在教育管理制度、课程编制与实施、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有效的理论和措施,这些凝聚着古今中外优秀经验的科研成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能够加速我国教育在相应方面的创新。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由于强调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创新性学习方式,从而对旧课程和旧的教育教学方法造成了巨大冲击的现实已经说明了这一道理。特别是关于学生创新性的评价与测量方面的改革,必将引起我国考试制度与内容的重大变革。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创新教育的教育创新价值。

篇5:早期教育创新

渗透素质教育重视创新教育-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开展与实施

创新教育已成为了当今教育的主旋律,是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延伸.小学语文教师应从学生与自身双方面对创新教育进行开展与实施.小学教师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贯彻创新意识,注重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和挖掘学生的创新精神,努力使他们不但具有深厚的`语言文字的交际功底,而且具有个人独特的创新能力,真正成为对当今社会有用的创新人才.

作 者:王忆晗 作者单位:台州学院教育学院08小学教育浙江台州317000刊 名: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英文刊名:KEHAI GUSHI BOLAN(BAIKE CHUANGCXIN)年,卷(期):“”(12)分类号:G62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新教育 创新能力

篇6: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能力

一、实施教育的基本原则

1、普遍性原则。实施创新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普遍生,努力构建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创新教育模式。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改变教育内容,变革学习方式,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潜在的品质,疏导学生从小关注人类和世界,认清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2、民主生原则。在创新教育中,师生关系应和谐融洽。老师要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育气氛,使学生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学生则要以主人翁精神参与教育活动,积极进取,主到探索,力图创新。一切教育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参与的积极活动,才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精神财富,才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成长和发展。

3、探索生原则。教师要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使教育活动富有探索性。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一定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积极进取,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使之把“分数上的好胜心”转化为“学问上的好可心”。“好胜”与“好奇”,虽仅一字之差,但却体现了不同的价值取向。爱因斯坦说过:“对真理的追求比对真理的占有更为可贵。”好奇心可驱使学生主动、精细地观察事物和思考分析,有利于创新品质的形成。

4、创新性原则。老师要在教育活动中体现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良好的、民主的、和谐的环境。无论在时间上、空间上,还是在精

神上、物质上,都要满足学生的创新欲望,适应学生的创新需求,鼓励“异想天开”,提倡“出奇制胜”。老师不要怕学生冒尖,对于学生的异常思维方式和行为举动,教师要善于理解、宽容,并采取正确手段进行奖惩。

5、个别性原则。老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开展教育活动,尊重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学习。由于个体之间的创新品质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所以老师要尽可能地运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手段,把正确引导和促进不同个体创新精神和创新的发展作为一切教育活动的“着陆目标”。

6、实践性原则。“实践出真知”。实施创新教育要坚持实践第一,在各学科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并用的操作能力的培养,尽力为学生创造动手、动脑的实践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还要强化学生的课外创新实践,努力在学生的课外活动领域、活动的组织形式、指导方法和活动效果等方面寻求突破。要引导学生走出学校,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自然,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叛党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7、激励性原则。实施创新教育,要注重运用激励性的评价策略。对于学生来说,与其“数其十过”,不如“奖其一长”。学生的创新精神往往源于一定的兴趣、爱好,源于一定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这是他们要向未来,探索新知的不竭动力。如果教师善于支持、鼓励学生创新,便可达到“一荣俱荣”的效果,学生各方面素质都会得到很好地发展。

二、实施创新教育的若干措施

1、提高教师素质,转变教育观念

(1)通过“强思想、比素质、赛师能、树形象”系列活动的开展,从而树立一个良好形象(师表形象),提高两个水平(学科业务水平、使用现代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水平),增强三个素质(政治思想素质、教学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素质。

(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我们要求全体教师做到“师德高,师道尊,师纪严,师业勤,师艺精,师爱真”。组织教师学习师德规范,强化规范言行,美化教师形象,制定《师德公约》。每末,在民主评议的基础上,评选“师德之星”、“师德标兵”,树立师德典型,宣传先进事迹,做到学有榜样。

(3)在业务学习方面组织教师开展“三寻”活动,即寻找你的理想教学观,寻找你的理想教学专家,寻找你的理想教学模式。各教研组定期组织教师学习、讨论,学习优秀教学专家的教学思想,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改革自己的教法。

(4)大力开展创新教育研究,坚持“六个一”流程管理,即一份学科创新教育研究方案,一人创新教育研究周工作安排表,一本创新教育业务学习笔记,一本创新教育实验过程记录簿,一份创新教育研究阶段小结,一篇创新教育研究论文,在研究 中强化教师三种意识,即课题实践意识、理论学习意识、经验总结意识。学校根据研究进展情况,举办“创新教学汇报”和“创新论文”评奖等活动。

2、采取多种措施,营造创新氛围

(1)活泼和谐的氛围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我校要努力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时间和开放的空间,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每星期二为“小班主任日”,让学生民主竞选小班主任,提出表班级管理的想法,对班级建设提出一条创新建议。每星期

三为“无作业实践日”,教师不布置局面家庭作业,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办手抄报、收听广播、收看电视、小采集、小制作、小发明等活动,学期末学校组织“课外实践成果展”。每周四为“无批评日”,对于有问题的学生教师要从下面引导,不呵叱、不指责、不讽刺、不挖苦。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扫清创新中的心理障碍。道德是在学科教学的主渠道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各学科协调合作,发挥各自优势,体现各学科自身特色。其次,设置个别心理咨询服务。本着“尊重、同感、保密”的原则,理解、接纳、导、启发、帮助学生。学校设立“天天乐小屋”和“悄悄话信箱”,对学生排忧解难,扫清求知创新中的心理障碍。

3、丰富实践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1)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在创新活动中产生、发展和巩固起来的。开展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我校将进一步筹措资金,建成校内各种供学生实践的专业教室,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艺术、体育、文化、班队、读书读报等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进一步办好一年一度的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童话节,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在活动中创新。王阳明说:“知而不行,则是未知。”校园“四节”的设立,有利于学生在亲自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中,学会研究、学会创新。

(3)将学生的创新实践延伸向家庭,拓展他们实践活动的领域,形成“班级、年级与校级相结合,学校与社会、家庭相结合”的三结合的大课堂、大实践创新教育体系。

4、构建创新模式,深化教学改革

(1)教学模式是由教学理论转化而成的,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形式。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应由创新教育的课程设置体系、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模式和教学评价体系4部分组成。

(2)课程是实现一切教育活动的依据,是实现创新教育的主要手段。创新教育课程设置体系应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严格执行教育部分发的教学计划,开好四种课程,即学科课,活动课、隐性课、环境课。第二,坚持选修课和必修课同步进行。

(3)学校教育任务主要在课堂内完成,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只有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构建创新教学模式,才能真正落实创新教育。我校教学模式有五小:第三步,指导学生自学。第四步,引导讨论探究;第五步,师生反馈评价。

篇7:创新型人才与教育创新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徐小洲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今天我来到这个会场,和大家共同探讨什么是教育界的责任,我们肩负的使命是什么

近60年来,我们的教育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这些发展让我们沉浸在喜悦当中.确然,有很多成就值得我们去继承,但今天我要说的是,我们的未来还面临着一些挑战,我们的教育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在引入到这个话题的时候,我想到一个对大家来说都非常熟悉的人,其非常有社会责任感,对推动社会发展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就是被称为“中国导弹之父”的钱学森.媒体上曾报道过他的重要讲话,也比较系统的阐述过他的教育看法.钱学森曾说:“党和国家都很重视科技创新问题,投了不少钱搞什么”创新工程“,”创新计划“等等,这是必要的.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创新思想的人才”.他还接着说“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都是些人云亦云,一般化的,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东西,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一直是这个样子.我看,这是中国当前的一个很大问题.”这里,他说的是大学.同志们,放眼望去,我们的中小学,整个教育系统有没有这个问题 我们有没有考虑过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担当什么样的责任

下面,我围绕三个方面,来谈一下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一,时代诉求与素质教育核心

(一)国际创新竞争的时代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教育者承担的是什么责任 教育工作者应该做一些什么 这是一个国际竞争的时代,创新能力是国际核心竞争力.中华民族要走向辉煌,就必须注重人才,注重创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是创新型国家,大势所趋,中国也必须走创新型国家的道路,我们国家希望能够在201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中国和世界强国还是有差距的.国庆刚演习过,演戏上我们通过各种科技力量的展示,展现了我们的这六十年的发展成果,我们发展很快,对此也很自豪,但是我们在这些关键性的军事技术上和美国等国家存在巨大的差距.对具体有多少差距,说法不同,有人说差距15年,有人说差距30年.30年是什么

概念 你可以想像30年的差距有多久吗 简单地说,就是刚改革开放初期和现在的概念,我们甚至可以体会到30年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差距.我们很看好我们的科学技术,我们科学产量占世界的4.3%,人口占1/10.建国60年来,大家都很高兴中国的经济发展,但我们的技术大多是靠引进对外技术,依靠率达到50%,美国的对外技术依靠率只有5%.2008年,美国有一个全球综合国力的排名,中国排到第4位.大家可以看一下,中国经济总体排在第3位,而教育是排在第10位.再看一下具体的数字可以发现,中国的人均GDP是2400元,再看美国,看看日本,看看德国,我们与他们的差距很大.美国的面积和中国差不多,GDP是大陆的3.4倍,日本地域面积相当于中国的云南,但是他的人均GDP是中国的14倍.中国现在的科技实力相当于美国的20%,教育实力相当于美国12%.这就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任务,这就是教育者要去弥补这个差距的责任.60年了,我们重大的科技原创只有十几项,美国是几千项,很多技术原创几乎是零,这里有很多数据,比如,研发投入占GDP总量上,国际公认为2%,美国,日本的为2.2%,韩国为2.4%,中国仅为1.4%;在对外技术的依存度上,国际公认为20%,美日为2%,中国为5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上,发达国家为40%,中国仅为8%;SCI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率世界平均值为9.56,中国为4.6;在科技成果转化率上,发达国家为45%,中国仅为15%.所有这些都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差距非常大.在军事力量方面,中国仅为美国的5%.中国在轨卫星一共20颗,且中国官方一直声称都是民用卫星,最多也就是军民两用.美国的卫星数量超过400颗,占世界卫星总量的一半以上,军用卫星超过100颗;空军上,中国仅为美国的20%.中国空军22万人,各型作战飞机3000余架,直升机250架,600座地对空中程导弹发射装置,2000门高炮.美国空军38.26万人,配备预警机52架,战斗机2674架,战略轰炸机174架,侦察机57架,运输机846架,加油机607架,教练机1225架,直升机220架.另外,美国民用直升机在1万架以上;海军上,中国仅为美国的15%.中国海军30万人,配备74艘主战舰艇,55艘柴电潜艇,6艘核潜艇,55艘中型和重型两栖攻击舰.美国海军57万人,配备潜艇95艘,航空母舰12艘,导弹巡洋舰30艘,导弹驱逐舰57艘等.这就是我们跟美国的差距.我们都有一个耳熟能详的话“落后就会挨打”.放到现在依然是至理名言.中国的南沙群岛几十个,这么多的岛屿,归属权是属于中国的,但是,现在中国大陆占8个,台湾1个,加起来是9个,但是别的国家占的数量相当的多,越南占领了28个,菲律宾占领了7个,马来西亚占领了3个,印尼占领2个,文莱占领1个.大家可以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是因为我们还不够强大,我们的科技实力还不够威慑,而我们这个民族的责任要靠谁来承担

(二)未来创新的责任在教育

2003年的时候,有个统计,每万人中研发人员的数量.结果显示,中国研发人员是15个,法国是127个,韩国是81个,德国是122个.未来的责任在哪里 在于我们的教育.我们要把这个数据拉近,回头再看看我们的教育,我们可以自问,按照目前这种教育状况,能够给未来带来多大的竞争优势,如果我们的教育不革新,不改革,按照这个样子,大家想想看,能敢超这些发达国家吗

(三)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素质

我们讲素质教育讲了多年,大家都在讲,素质教育到底应该抓什么 我认为,重要的方向是要培养创新型人才.这里所说的创新型人才并没有说把经济都放在知识和能力上,我要说的主要是人才.人是有人性的,还要有才华,这才叫“人才”.在教育下一代的时候,我们要知道,仅仅做好人是不够的,还要做创新型人才.创新能力是多维的,创新型人才是多元化,不是让少数人上少数的重点大学.教育的使命是什么呢 有一句话说“不让一个人落后”.二,创新型人才及其基本素质

(一)创新力与创新型人才

创新力具有多维性,创新型人才不是宝塔尖.几十年以前,美国有个著名的科学家,心理学家吉尔福特(Guilford,1897-1987)早于1950年就发表了著名演说“创造力”.他基于因素分析法提出,“人人都有创造力”,只是在表现方式或创造力等级方面并不相同.也就是说创造力不仅在少数的人身上,创造是多维度的,只是每一个人的创造力等级不一样.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耶鲁大学心理系斯腾伯格(Robert J.Sternberg,1949-)教授提出创造力 “三侧面模型”.他认为,创造力由三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得侧面构成:智力,智力风格与人格特征,每个侧面又包含更多的子因素.这三种维度相互结合的过程,成分,方面以及各维度所起的作用等有所区别,呈现出创造力的复杂多样.(二)创新型人才基本素质

创新是非常复杂的,就科学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问题,在不同的系统,始终是不一样的.一个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是什么 创新型人才包括四方面基本素质:思想品德,科学知识素质,综合能力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具体可以细化到管理能力和学习能力,拓展能力,良好的体魄,健康的心理等180个因素,概括地说,就是,创新型人才因素是多维的.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知道,创新力这些因素里与知识有关的占了多少 我们的普通教育有多少跟这些有关

三,基于创新素质培养的教育创新

(一)基础教育是创新力培养的关键期

美国创新教育家,心理学家托兰斯(Torrance,1962-)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对小学一年级学生至成人开展大规模创造性思维测验.测验表明,儿童至成人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呈犬齿形曲线:小学一至三年级呈直线上升状态;四年级下跌;五年级又回升;六年级至初一第二次下降.初一到高二或高三又持续上升.高二或高三以后,青少年的创造力基本保持不变,甚至有下降趋势.后来又通过调查发现,创造型学生行为特征包括:好奇心,不断地提问;思维和行动的独创性;思维和行动的独立性,个人主义;想象力丰富,喜欢叙述;不随大流,不过分依赖集体的意志;主意多,喜欢搞试验;顽强,坚韧,喜欢虚构,富于幻想.而且通过调查,显示:基础教育是创新力培养的关键期.基于上面的认识,创新素质培养是教育创新的问题,基础教育是创新与培养的关键事情.创造性的培养不一定是学校的责任,但创造性培养的基础在教育者的身上.(二)教育创新的基本策略

我向来反对过早的教育,人的成长是有阶段性的,并不是越早越好,知识不是学得越多越好,是吸收得越多越好.有人说,中国的中小学质量是最好的,读中小学应该在中国.正确地说法应该是,中国的中小学培养学生的考试制度是最好的,但考试分数高是衡量质量的标准吗 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最后发现,美国的学生创造力非常高.到底,我们该重视什么问题呢 有很多实验表明,好奇心,独特性,独立性,不随大流,主意很多,喜欢冒险,富于想象,这些素质都是创新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作为教育者,创新教育应该怎么搞 我们需要哪些创新教育策略呢 具有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是什么 这里我有几点策略建议:

篇8:早期教育创新

关键词:教育,创新,能力

新形势下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迅速发展, 一个创新的时代展现在我们面前, 国家兴旺发达需要创新、民族的振兴需要创新。创新是民族的灵魂, 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创新需要人才, 人才要靠教育。

1 教育创新促使教育发展进步, 教育必须在

教育系统上创新, 包括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全方位的创新。教育创新是要营造一个激发社会创新和培养民族创新精神的良好环境。教育制度的转变, 教育体系的创新促使整体教育发生进步;教育的创新是最根本的, 只有教育创新才有创新教育。教育创新是教育制度、教育体系或教育模式都有新的变革, 使之更加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教育创新首先要调整目标, 坚定创新的价值取向, 把培育创新素质作为教育最重要、最根本的任务。教育创新来源于技术创新的推动, 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发展。生产发展又需要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又需要教育创新,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 实施教育创新事在必行。

2 创新教育是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教育就是

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创新教学方法, 创造人格的成长与创新思维的形成, 有赖于长期的综合性的陶养与熏染, 而民主、自由、和谐、安全的精神环境, 是创新素质成长不可或缺的条件。只有在民主的氛围当中, 才会有人格的自由与舒展, 才会有思维的活跃与激荡, 进而才有创新潜能的迸发。师生关系是教育实施的基础, 是教育环境的集中反映。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 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协同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为引导者、激发者和指导者, 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舒展天性, 生动活泼地成长发展。让教的过程成为培育科学精神和创新品质的过程。鼓励自主发现, 着力培养学生质疑提问和评论的习惯。允许多元思维并存, 标新立异、敢为人先的勇气。培育创新的素质教育要体现高度的民主, 教大家看事实, 解放头脑, 动手向前开辟;大家可以言论自由, 谈出真理来;解放空间, 让学生走出去看外面的世界, 请专业能手进来讲解实际经验课, 创新、发展的方法;走进自然、走进社会, 理论联系实际的吸取和积累最真实的、最实用的创新知识, 以实现可行的创新条件。创新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超越和突破, 它的显著特点是外向和开放。开放式的思维方式和个性品质, 是创新的基础, 是创新教育应致力培育的重要素质。教育迫切需要改革自我封闭的状态, 以开放的模式培育开放式思维和开拓性人格。教育内容要与现实应用相结合, 教育内容要简捷高效、最实用、减少不必要的教育负荷, 教育内容要注重发展、突出创新。科学与真理来自生活, 走向发展, 教育内容本身就具有发展、变化的属性。培育创新素质, 知识无法穷尽, 学习内容有取有舍, 不能追求完整。新知与日俱增, 应建立教育内容的更新机制, 面向未来, 面向实际、按需、灵活施教。

课堂应向社会延伸, 向电子网络延伸。这种空间的开放既是培育创新素质的需要, 也是现代科技发展牵动教育的必然走向。教育空间的开放有益于培养开阔的视野、纵横综合的思维。

创新教育的有效实施不孤立的单一的教学过程, 必需具备相应的条件和先进的科学的教学方法, 还要有高素质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教育人才。

2.1 教师作为创新教育、精神文明的开拓者, 在传递科学文化知识, 促进人类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作为创新教育的主导者, 首先要用现代教育理念充实的头脑, 教师要有现代教育理念, 努力钻研教法, 探究学法, 以自身的高素质, 科学、高效、快捷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素质发展与提高。

教师要有创新教育的能力, 有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 富有独创见解, 热情、乐观、自信, 乐于接受不同观点, 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参与兴趣。教师要有教艺优美, 想象着实而广范, 言精意明、敏感性强、机智善变、句句拔动学生心绪, 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善于营造公平、自由、自律、富于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环境。

2.2 科学的教学活动

2.2.1 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培

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情境, 激发创新灵感, 鼓励参与意识, 从事物的一般性到特殊性的引导显现新的发现, 培养自觉的科学的观察分析问题的思维, 根据事物的原因、发展、结果、多类的合成而形成新的事物现象来设置开放性问题, 提供探索空间。

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放思维的训练。鼓励学生善于思考、科学思维的习惯。在重视左脑的言语逻辑思维的基础上, 特别加强右脑空间思维、形象思维的训练。在频繁动笔动脑之时要特别重视观察、体验、想象、动手和动感情。加强开放性的发散思维训练。课堂的提问, 作业和考试的编制应特别重视推出开放性问题。如具有不确定性、非惟一结论的问题, 条件不很清晰、不很完备、需要搜寻和补充的问题, 现实性强、容易调动研究热情的问题, 鼓励独创、有广阔发挥空间的问题等。解决一个个开放性问题, 实质上就是一次次创新演练。

2.2.2 创新教育能力培养

提高创新能力重要的是实际操作能力和自我完成目标能力的训练,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联系实际。到有关企、事业部门实地学习考察, 经常请公司总裁、业务精英、成功人士来校讲创业创新经验课。从中体现创新的重要性。要创设模拟或真实的竞争情境, 学生以创新实现自己的目标, 以创新主导自己的命运的教学环境, 以创新能力为标准检测学生的学业成绩来激发创新动力, 形成创新的习惯, 提高创新的能力。

2.2.3 交叉学科技术创新的教学

当前世界交叉学科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大, 新科学技术应用越来越多。交叉学科的创新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创新教育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交叉学科有深入的研究和对多类综合交叉与集成科技中探索新的项目并组织实施模式的能力。学习顶尖型、创新型人才的研究经验和探索方法, 促进学生前沿科学和交叉科学的研发能力。

2.2.4 因材施教, 分层次教学。

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存在着相互适应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 吸取传统的教学精髓和现代教学优势的手段, 按照学生的智能水平、性格、特长, 因人制宜, 灵活问答。分科进行教学。师生相互促进, 鼓励独立思考, 培养自学能力。使教学相互适应, 激发学生的自觉创新能动性, 引发创新灵感。

2.2.5 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

创新过程并不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为动力。学生用创新的原则去树立正确的观点, 使自己能够健康成长。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鼓励他们大胆想象。敢于创新, 敢于挑战权威。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思维的活泼性,

2.3 新形势下利用灵活多样的创新教学方式

创新教育可以多种创新教学方式来实现, 主要还是课堂教学。选择一切有利教学的因素, 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是课堂教学的首要问题。在创新教育中, 实现教育信息网络化是高科技时代课堂教育发展的趋势。网络化教学能充分开发、组合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 拓展教育或学习空间。网络的开放性。可以使世界各地的人们在同一时间内学习、讨论, 模仿面对面的教学;网络能够迅捷的提供广阔而丰富的知识资源。形式有文字、图像、动画、声音、影像等。这种形式多样的技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 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网络实现远距离教学, 师生实现远距离信息交互, 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学习内容, 学习者、教师、专业人员之间可以平等的互相交换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丰富自己的智力资源, 培养自己的能力, 不断提高知识水平。教师通过网络互动及时了解学生、指导学生;学生通过指导及时发现问题, 明确学习目标, 使学生能够从自身的实际出发, 控制学习进度、学习内容;网络超文本、多媒体技术的信息真实随意展现事物或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 有效地揭示事物的实质, 在教育中的运用, 使得学生丰富的联想转化为现实的理解。多种的教学软件适用个别化教学, 实现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因材施教的教学效果。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当今, 社会在不断的创新中发展进步, 是创新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为此, 研究教育创新, 实施创新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上一篇:常见端午节的诗句下一篇:亲爱的汉修先生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