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力量》读后感

2024-05-27

《阅读的力量》读后感(精选18篇)

篇1:《阅读的力量》读后感

阅读是一个每个识字的人都能做到的一件事。

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语文的存在意义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分两个层次:质疑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

阅读对写作的作用:可积累写作素材,可提高语言能力,可培养想象力。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说:“阅读要达到真正理解的地步,是要经过练习的,这是一种技能。凡是技能,唯有在实践中才能练就。所已阅读的技能要在阅读各种文件或书籍报刊中练习。”

我不得不承认,想要学习写作。不会读,你是写不好的。因为阅读是输入,是积累。写作是输出,是表达。阅读能力指的是通过阅读获得独立获取知识的技能。它包括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

《阅读的力量》这本书,系统地说明了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它是获得其他能力的基础,是我们获得实践能力的重要源泉。

分享一段书里关于阅读的好句子。

阅读的过程是对语言的认知过程,阅读有助于巩固和扩大词汇、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阅读可以训练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与判断能力。

阅读不是一种孤立的语言技能,它在掌握一定量的了解词汇的基础上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语法。

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的方法有哪些?

快速阅读法。具体方法是拿到一本书,先看书的标题和副标题、作者和出版者、编者的话和关于作者的说明;然后浏览目录,阅读内容提要、前言或后记;最后,以跳读的方式大体翻阅全书,并注意出现在章节始末的小标题。这样,就能基本了解这本书的内容,然后再决定是否值得花时间去读。

精读法。具体方法可按“浏览、发问、阅读、复述、复习”五个步骤进行。首先,看下书的目录、前言和章节提要。这些内容是作者用来提纲擎领地点明主题、主旨、主要思路的。从中还可以发现作者论述、证明的纵横脉络。

其次,在正式阅读之前还可以给自己提问:为什么要读这本书?这本书哪些观点新颖?

复述法。复述绝不是逐字逐句的硬背,而是回想所看内容的提要,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读书笔记法。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以后,把体会最深刻、最有意义的部分写成心得笔记,是一种很好的读书笔记,是一种好的读书方法。

《阅读的力量》这本书其实是写给中小学的阅读工具书,不仅对他们有指导性意见,更是对我们步入社会的工作者有借鉴意义。

篇2:《阅读的力量》读后感

在我们的学习经历中,我们大多是传统阅读。不在于兴趣,而是被动不情愿的阅读,阅读内容即使苦涩难懂,也要痛苦读完。当然,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去阅读。大学时期,我经常去图书馆,我发现自己更加倾向于故事、散文、小说、历史,而对于论文、理论则丝毫读不下去,在语言表达上,我能感受到自己喜欢用感性的语言表达,写故事的能力也大有提升。这便是自由自主阅读的魅力。

阅读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培养阅读习惯,坚持便是胜利。我希望我的学生能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学习外语也是同样的道理,也可以每天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以自己目标语言编制的书籍,简单易懂,循序渐进,坚持下去也能看到自己的进步。

篇3:阅读的力量

当老师,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活在书香的浸润里,活在阅读的力量里,不断前行。

一、做好“点灯人”,让学生向往阅读

《朗读手册》里面有一句话:“阅读是消灭无知、贫穷与绝望的终极武器,我们要在它们消灭我们之前歼灭它们。”在全面开启阅读之旅之前,我一直都因自己精神的上的贫瘠与匮乏而深感羞愧。反思自我,我深切感受到了自己与名师之间的差距,并明白自己要想达到这样的精神高度,唯一的方法就是不断阅读,从书籍中获取知识,充实自己,丰富教学。我决定改变自己,改变学生,带着祖国的花朵们一起去感受书籍的魅力,感受阅读的力量。

我们语文老师,应该成为点灯的人,把一本本有趣的耐人寻味的书,带到学生面前,让他们兴致勃勃地阅读,让他们有一个非常诗意的、快乐的和富有天真浪漫情调的童年。在蒙蒙胧胧之间,为他们的成长,为他们一生的日子,打一点亮色,打一点底色。

在平时的教学生活当中,如果想让班级里的学生爱上阅读的话,自己应该是一个热爱阅读的人。当学生看到老师手里捧着书的时候,就会很新奇地凑过来看一看老师在看什么;如果看到自己的老师经常会在课间、在休息的时候,或者坐在办公室里,总是静静地捧着一本书,那么他也会非常向往成为这样的人。老师自己的一种热情,自己的一种对阅读的热爱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想让学生爱上阅读,老师必须做好点灯人。

二、树立榜样,让学生走进阅读

创设浓厚的“书香”氛围和“书林”境界,可以让学生产生一种置身于精神文明宝库的神圣氛围的感觉。比如,收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欣赏;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毛泽东、周恩来、叶圣陶、冰心、老舍等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并在平时教学中,留心观察班中喜爱读书的同学,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请他们谈谈课外阅读的收获。这样,身边的一个个能亲眼所见的榜样,让学生感受到书海之浩瀚和读书乐趣,从而激起对书的渴望,产生与书交朋友的强烈愿望。教师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鼓舞和感染学生。于是,孩子们在课余时间看课外书时,我也捧着自己喜欢的书静静地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是个爱读书的人,真正做到师生共读。我还会把我读到的好文章读给学生听,学生总是听得津津有味,课后禁不住就会围着我要我的书看。我知道,只有学生有了“读”的欲望他才愿意去借、去品,我心中暗喜。后来,读书就成了班上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同时阅读,相互影响”的做法,使班内的孩子们读书的热情渐渐地高涨起来。如今,我和孩子们每天都在享受着阅读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与学生一起阅读同一本书,是探寻阅读力量的最佳方法。每当清晨来临,我都早早赶到学校,来到书声朗朗的教室中与孩子们一起展开新一天的阅读。我们共读神话和历史,在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炎黄战争中追随着先人去探寻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与文化;我们共读童话,我们共读诗歌散文,在诗词语句中感受语言带给我们的无穷魅力。

我不仅做到自己与学生一起共同阅读,也督促学生家长们与学生一起共同阅读。家庭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有了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学生自然会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中养成阅读习惯。二年级时,在家长会上我为我班的学生和学生家长们推荐了《淘气包埃米尔》。一个星期后,我发现每个孩子手中都有一本《淘气包埃米尔》,并且家长们也都积极配合,利用晚上和午间休息的时间陪着孩子一起读书,一起学习。

共同的阅读,是能够形成教师与学生共同语言和共同精神密码的关键,共同的阅读,是培养学生读书兴趣、缔造全新阅读氛围的最佳途径。我相信在与孩子们一起的共同阅读中,越来越多的人能体验到阅读带给我们的巨大力量。

三、开展多种活动,让学生爱上阅读

1. 把读书变成游戏,让学生抢读书。

把读书变成游戏,是吸引学生的一个好方法。在班级里,我开展了一个可以升级的读书活动:读一本书,学生可以让家长写条,读完一本书升一级,读完5本书就可以成为会员,会员的权利是可以从班级的图书架上或者学生写的读书条中随意选择自己喜爱的一本书。如果读完10本书,老师可以免费赠送一本书(由学生家长赞助,谁的学生到了此级别,谁的家长就买来一本书由老师送给他的学生)。学生读书积极性特别高。家长打来电话兴奋地告诉我,孩子主动读书了,不用家长监督了。

2. 巧用激励,让学生乐读书。

为了“哄”学生爱上阅读,“哄”学生读更多的书,我每周都从图书室借来几十本书,“奖励”给爱读书的学生;每学期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我及时地给予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

四、搭建平台,展示阅读收获

我积极给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收获,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每天,我利用晨读的时间,让一个孩子或两个孩子讲讲自己喜欢的或同伴喜欢的一篇文章,这样“相互借鉴”的做法,不仅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对书本不再排斥,不再把读书当成一种负担了,而是从心里面感到喜欢读了,爱上读了。我还建立了班级博客,鼓励孩子们把阅读体会和自己的小故事,发到班级博客圈中,我定期打开网站和学生一起欣赏。为了使学生的读书不流于形式,也为了使班级的书香气息更加的浓烈,我还不定期的进行“读书演讲比赛、读书之星评比及手抄报比赛”等多种活动,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读书的快乐。

接触了读书笔记之后,我开始指导学生写,并针对读过的文章一起交流讨论。我坚信阅读不应只是一个纯粹的行为,更应当是帮助思想的火花交流碰撞,在交流讨论中大家共同进步的良好平台。如《草房子》是一本极富、打动人心的书,他讲述了孩子成长的历程,正适合五年级的孩子们阅读。一次在班级交流课上,我引导学生针对《草房子》这本书交流自己的看法。孩子们都积极参与讨论。我给学生提出一些具体的问题,比如《草房子》中的孩子都有什么特点,哪个人物身上发生的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这样一来,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有了阅读的指向性,便更能发挥想象,深入进去。班级层面的交流讨论,也一定能让孩子们更加理解书中所蕴含的深意,用书中的故事慰藉成长中的自己。

五、培养习惯,终身阅读

薛瑞萍老师说过:“诵读就是深层阅读,日不间断的记诵,就是炼心的过程,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天长日久,积累的是语言,培养的是诗性,也是定力和静气。”在推进读书的过程中,我的班级已经悄然形成自觉读书、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晨诵课上,即使我晚来一会儿,走进教室的那一刻也一定能听到学生郎朗的诵读声。每周必上的阅读课上,在其他班级的学生还在乱糟糟地嬉笑打闹时,我的班级中的学生却早已沉浸在书海之中享受学习知识的快乐。

让学生爱上阅读并非是一件易事,它不可能立竿见影,它需要老师的循循善诱、家长的大力支持。只要坚持不懈地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读书就逐渐成为自觉行为。阅读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自在的遨游,为学生撑起一片多彩的蓝天!

篇4:阅读的力量

距笔者首次接触E-Ink屏幕的电纸书整4年,亚马逊携全新Kindle而来。首次在国内首发的新Kindle严格算下来应该属于第六代机型,相比早期的Kindle,这款全新而来的Kindle拥有曾经不敢想象的技术,它融合了触摸屏、快速翻页以及超长时间待机的能力,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这款全新的Kindle究竟拥有什么样的能力。

没有沿用PaperWhite名称,亚马逊将新一代Kindle直接命名为新Kindle,作为 Kindle 电子阅读器系列的新入门级产品。其在外观上采用了全新设计,正面与前作没有太大区别,背部采用了类似 Kindle Fire HD平板的设计——边缘经过倒角处理,整机更加棱角分明。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工程塑料材质的背部没有采用肤质的喷涂工艺,相比上一代PaperWhite手感略有下降,不过整块工程塑料的设计会让机身更加的结实与耐用。

由于采用工程塑料材质,新Kindle更加的轻便,10.2mm的厚度与191g的机身重量的设计比PaperWhite要出色不少,不过没有搭载阅读灯的167ppi的触控屏在显示效果上比PaperWhite要逊色不少。屏幕无疑是关于阅读体验最重要的部分,新Kindle仍旧采用凹陷设计,面板采用强化玻璃,玻璃盖经过微蚀刻处理确保光线下无眩光并且让屏幕具有纸张的触感。

新Kindle 最大的优势之一是触摸屏很灵敏,打字的时候反应非常快速。为了强调 Kindle 的学习工具属性,新Kindle内置了《现代汉语词典》《现代英汉词典》等多本词典工具书,“生词本”和选中翻译功能也能够为学生提供便利,灵敏的触摸屏在查找英文单词时会带来不错的操作体验。在种类繁多的消费类电子设备中,Kindle很难成为iPad或是Android Pad那样拥有广大用户群体的设备,毕竟惯于E-Ink阅读的群体已经成型,使得Kindle成为这个市场上难以撼动的力量,我们在新Kindle上找到了沉浸式阅读体验。

篇5:《阅读的力量》读后感

本书在chapter1里面用正反两个方面论述了自由自主阅读的优势。正面论述了自由自主阅读能够有效了解生词,对拼写也有帮助。反面,则抨击直接教学的对于提升语文水平,是很少甚至没有帮助的。语法教学、被动教学在阅读理解、语言表达、词汇、拼写上面都是徒劳。

那我就想说我们小时候的语文就是这样教来的,没有过多的语法,只是从文章中学习词汇、背诵,小时候我可能会背一篇课文,却不理解课文的意思。而提升理解能力,则依靠日积月累的阅读以及年龄经验的累积。

将自由自主阅读引入到幼儿英语启蒙学习中,会是一个不错的idea,阅读源自兴趣,小朋友能够专注而开心的投入到自己挑选的读本中,从而达到一个满足的心理状态。久而久之,阅读理解、词汇、表达、拼写能力也会随即提升。坚持就是胜利。不仅是在学校,提供大量图书阅览,在小朋友的家中,也要储备一个丰富多彩的图书馆,小朋友的父母拿出榜样或者适当引导,陪伴孩子阅读。只有主动接触这些书本语言,不断阅读,才会让小朋友轻松驾驭文字。

篇6:《阅读的力量》读后感

我写过一篇长帖,讲述大宝从坐立开始,我就读书听给她,四年过去了,孩子在阅读习惯上产生的巨大变化,许多朋友通过这篇文章联系上我,希望我给做他们亲子阅读的引导。

当时面临的最多,也是最棘手的两个问题,来自小学生家长:

一是,许多家庭的小孩子已经错过了阅读兴趣培养的最佳时期(入小学之前培养,是最佳),上小学了,作业量上来了,但是对阅读还没有建立强烈的兴趣,这个时候该如何培养呢?

二是,孩子喜欢阅读,如何让他不害怕写作文呢?

当时的我,回答不了。

现如今,大宝马上也要上小学了,已经开始面对每天的家庭作业,我再次翻开《阅读的力量》这本书,发现它能够很好的回答小学生家长最关心的这两个问题。

篇7:《阅读的力量》读后感800字

写在前面——“无书”的童年

回顾自己的童年生活,好像书离自己是那么的遥远。小的时候除了学习用的书本,身边没有其他的书籍,后来慢慢地遇到了小人书,开始如痴如醉地阅读,有时会开心地带着书与小伙伴们一起分享。

然而毕竟身边的书籍不多,又没有购书的意识,因此所读之书较少,可谓是屈指可数的几本书。到了初中、中师生活也没有能够与书为伴。不曾走入书的世界,又如何去感受书的魅力呢?

中师毕业后的暑假,在家中着急地等待着考大学的消息,这种等待变成了一种煎熬,到底如何打发这些时间呢?后来跟着哥哥一起去工地上做工,偶然的机会遇到了两本书,一本书是《平凡的世界》,一本是《穆斯林的葬礼》,这两本书直指我的内心,让我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对大学生活充满了向往。直至今日虽然里面的内容不能一一说出,但对这本书始终念念不忘。

阅读,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有时,读着读着,我们会发现它是在写自己的故事,里面的主人公就是正在阅读的自己,这种感觉会拉着我们继续阅读;有时,当发现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出现在眼前时,那种兴奋之情无以言表。可见阅读给我们带来快乐。

在《中国教育报》上,看到了《阅读的力量》这本书,一下子引起了我的兴趣。想想为什么呢?因为它和自己最近思考的“朗读”、“阅读”有关,更重要的是它让自己的教育实践更有了理论的支撑。也使我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思维的局限性,因为自己想去实践的东西,其实在别人那早就进行了尝试与探索,自己为何不取别人所长,来逐渐提升自己呢?

阅读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阅读的力量》有答案

《阅读的力量》中的“阅读”,作者强调的是“自由自主阅读”。作者通过大量的理论分析以及数据来证明“要改善这种语文能力危机需要依靠一种许多人生活中非常缺乏的活动:阅读。 ”一方面作者极力论证阅读给予人成长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他也指出“我不会宣称 FVR 是提高语文能力唯一的解决之道。并非所有自由阅读的人都能申请进入哈佛大学的法律系就读。”但他还是通过大量的研究事实指出,阅读在对人的阅读能力、语法能力、写作风格产生重要的积极作用,“当孩子或语文能力水平较低的成人开始因乐趣而阅读时,好的事情便会接踵而来。他们的阅读理解力会增加,会发现原本难懂的、学术性的文章变得比较容易了。他们的写作风格也会改进,能够写出被学校、商界,以及科学界所接受的文章。他们的词汇量会增加,同时拼写与语法也都会改善。”

那么作者所宣称的阅读是一种怎样的阅读呢?作者指出:是“自由自主的阅读( Free Voluntary Reading ) , 简称为 FVR。FVR 指的是因为想阅读而阅读。对于学龄儿童, FVR 不需写读书报告,不必回答每个章节后的问题,也不用为每个生字查字典。 FVR 是放弃阅读一本自己不喜欢的书,再另外找一本喜欢的来读,这种阅读方式是所有具备高语文能力的人经常使用的阅读方式。 ”不难看出,这种阅读是一种能够激发兴趣的阅读,因为它没有额外的负担,有的只是与书籍的亲近,与内容的对话。然而,现实教育情境中许多阅读甚至其他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却在发生着异化:读书要写读后感、观看电影要写观后感、外出旅游要写游记……这些看似帮助学生成长的想法,其实却在扼杀学生的兴趣,有的学生在观看影片之前会问:“老师,要写观后感吗?”“当然要写了!”老师强调到。学生兴奋的表情一下子变得黯淡了许多。“不用写,用心去观看就可以了,对你会有启发的。”“耶!耶!”学生兴奋地叫道。

篇8:阅读的力量——教学手记二则

我在朋友的博客里看到他推荐的一套书———《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回家后就请女儿上网购买。女儿在几家网站上凑着买了一套书,书一到我就一口气读完了。读完了,还不过瘾,又读了两遍。读《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 那是一种相见恨晚的遗憾,那是一种醍醐灌顶的幸福。

这个学期,在一周一节的自主阅读课以外,我又增加了一节哲学课。说哲学课是有些夸张了,准确说是哲学阅读课。选择阅读思考的话题,我一般要结合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像最近学习第七单元,学习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我就同步选择了“人与动物”这个话题。

最初设想让孩子们一人一本书,可惜书太难买了,书没有买全或没有买到的孩子还不少,所以我选择了朗读。开始是孩子们轮流读,读的水平还好,可有些孩子读的声音太小,影响到听的效果。因为哲学的思考必须是连贯的,所以这种方式又得调整。另外,两位作者都是法国人,故事里的人物是一大堆外国名字,小孩子听的发懵,听着听着便会走神了。现在我暂时运用的方法是我来读,学生听,把握课堂节奏。文章中涉及的人名就替换成班里孩子的名字。一听见这个同学或那个同学在故事里开车、做面包或烤鸡翅,孩子们乐不可支。碰到一些“敏感”的关系,比如说夫妻、恋人的名字,我就换成桌子、椅子、电风扇,他们就更乐了。遇到一些精辟的观点,我就请他们复述,要求在听读过程中快速做笔记,有时候也请他们谈谈自己的思考。每读完一部分,我就组织学生讨论。

书中看人、看事、看世界都有着不一样的角度,没有拒人千里之外的哲学概念和深奥的哲学语言,所有的哲学思想都融化在一个个故事里,融化在普普通通的生活里。勇敢和胆怯,成功和失败,爱和友谊,尊重和轻蔑,言语和沉默,身体和精神,同意和反对,记忆和遗忘,都触及人生的深远之处。

我问孩子们这样的课对他们的帮助在哪里。孩子们告诉我,除了明白了一些道理外,看问题不那么肤浅了,不那么狭隘了,更深刻更宽广了。还有一些孩子说,自己有了很多的思考,和一般的认识有着不同,曾经怀疑自己做错了的事,现在才明白原来离哲学是那么近那么近。

我把书推荐给了孩子和家长,也推荐给了我很多朋友及朋友的孩子。这次亲子阅读竞赛,我看了一些孩子在阅读报告中和家长的共读感悟。看了他们的文字,我就知道这些家长是真的认认真真读过。读过没读过写出来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后来我问过我的朋友们,他们有的说读过,但我感觉得到那是出于礼貌的回答。是的,假如是什么哈佛、牛津之类的家训、宝典,那他们一定会有不小的关注度。

我和我的学生都非常喜欢这些每一个音节都代表着成功的文字。广阔的思考、独特的理解、觉醒的理性,这些没有价值的“标签”似乎看起来没有什么特别的用处,但我想,总有一些心灵渴望着智慧的太阳!

一面缘何记一生

阿累先生的《一面》,解读者多是从歌颂鲁迅先生关心进步青年,“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一面去理解的,而我从朋友的诘问中开始了另一个角度的解读。

朋友说:鲁迅先生见过一次阿累的面并送了一本书给他,阿累后来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不管受到怎样的凌辱都能咬牙挺过,因为他觉得鲁迅先生是和他在一起的。而我如果第一次与他人见面送一本书给他,他会很感谢,但决不会记我一辈子,更不会总觉得我和他在一起。

这不是戏说,这个问题里包含着很深的思考。

鲁迅先生为民族、为青年所做的一切,如果仅仅是阿累的这一件事,他的形象也是很难丰满起来的,即使有阿累的一段抒情“憎恶黑暗犹如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这位宝贵战士的健康差不多给完全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

文章里有一段文字描写先生“瘦的让人担心”,先生为什么那么瘦呢?

如果这时候联想到他弃医学文,联想到他对萧红、萧军等一批文学青年的扶持、资助,联想到他熬夜写作,联想到他被反动派迫害,联想到他那样窘迫的生活,“瘦”字才能解读好。“瘦”字解读好了,鲁迅的形象才能丰满起来。鲁迅的形象丰满起来了,他的“一面”所给予阿累的力量才不会理解成阿累的矫情,他的“一面”所给予阿累的力量才显示了一个伟大的灵魂的魅力。

讲到这里,我们依然只注意到了事件中的鲁迅。记不清是谁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一个民族有没有希望,看他的青年敬仰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品格。”

文章里描写阿累的一句:“我费力地从里衫的口袋里(公司为防止我们‘揩油’,衣衫上一只口袋都没有缝)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读这句话可以想象到阿累恶劣的生存环境以及他所遭受的非人的待遇。他不但工资微薄,而且还是个被时时提防的“揩油者”。文章读到这里,一个在贫困中挣扎,温饱都保证不了,没有地位,没有尊严,却依然无比敬仰高尚、渴望知识的青年形象跃然纸上。阿累,他的那颗心热切地向真,向善,向着光明。鲁迅的一面之所以给阿累巨大的影响、巨大的力量,一是鲁迅伟大灵魂的魅力,二是来自于阿累本身。他此后虽经受了非人的折磨,但成长为了一位革命者。后来他担任了大学的校长,这和他的人生经历,和他内心的那股巨大力量是分不开的。

篇9:阅读的力量

作为一名普通的青年女子,在区直机关一个清廉似水的部门朝九晚五。工作之余,几乎把全部精力贡献给柴米油盐,熬茶煮粥,浣衣涮池,相夫育子。个中辛苦自不待言,不知不觉韶华递减,蓦然回首,已是人近中年。

还好,自小养成的阅读习惯一直未曾放弃,这让小女子虽不敢奢谈文化,但至少做到了与时俱进。床头案尾堆放最多的当然要数专业书籍,这个不甚理想的饭碗,至少提供给我足以糊口的银两,特殊时候总要秀给领导看看咱的职业素质与敬业精神,这部分勉强算作职业阅读吧。另有张爱玲、王安忆等女性大家文集多本,偶尔解闷,并不曾沉迷,犹恐沾染太多小资习气,于尘世烟火生活不利,姑算是阅读的一部分吧。桌上唯一的休闲杂志,便是手边这份《祝你幸福》,内容清新,质朴平实,信息量颇丰,却并不流俗,为阅读的沉闷带来一丝清凉微风,很是得我青睐。

《祝你幸福》是单位妇女领导为我们少数同性争得的一份文化福利,定期有人送到办公室来,温馨我们匆促平淡的日子。不过还真要感谢这份单位买单的阅读,以我的懒惰,没有自己去书摊报亭购买杂志的习惯。老公常批评我“大处不算小处算”,精明得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多少冤枉钱都花了,区区几大毛,却偏要计较。

说起来,与《祝你幸福》倒也颇有渊源。小时候妈妈在村里担任“妇女主任”,她识字不多,却也在镇妇联的推荐下为村里订了两份《祝你幸福》,一份放在村委办公室,一份当然义不容辞地由我家代为保管。农闲时分,她便左手一本字典右手一本杂志津津有味地阅读,被爸爸讥为不务正业也不理不睬。那个时候家里的儿童读物很少,在妈妈的带动之下,我也同她争抢《祝你幸福》来读,里面的生活小常识,解开我许多青春期困惑,算是意外收获。

后来妈妈种出了村里第一个蘑菇棚,建起了第一座现代化养猪场,成为村里的第一批万元户。以充足的资金做后盾,让我们姐弟三人各自完成自己的学业。这些改变与《祝你幸福》不无关联,虽然杂志本身并没有提供多少具体的技术信息,但妈妈说那里面的创业故事以及主人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带给她不少启迪。

爸爸去世后,妈妈辞掉“妇女主任”头衔,在弟弟家里专职带孙女。前年弟弟帮她订了份《祝你幸福》,当邮递员把杂志交到她手里的时候,我们终于幸会她久违的笑容。偶尔我过去看她,她便把宝贝孙女递给我,自己捧着杂志,戴上花镜,斜倚床头,静静与老朋友交流。那一刻,总能带给我那么深刻的感动,忍不住微微泪湿眼眶。

口罗嗦了这么多,其实是想说,在今天,在这个韩剧充斥荧屏,色情泛滥网络,人心浮躁的社会,幸而仍有这么一群人坚守着我们的民族文化与传统美德,并始终坚持以是非分明、扬善弃恶的坦荡情怀营造这个阅读的平台。虽然她的信息量不是最丰富的,她的故事不是最跌宕起伏的,她的文字不是最华丽绚烂的,但她却是最能够在不经意之间给你以启迪与感动的这么一本杂志。通过与她的对话,让我们的平凡不致最终走向平庸,让我们的阅读轻松而精致。幸中之大幸,她背倚这么一个深富人文精神的群团组织,拥有一批以提高广大妇女业余文化生活为己任的高素质女性干部,用组织的影响力,用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呵护连我们自己都已经疏忽的精神需求。

妇联的影响力与我们广大一线妇女干部的工作精神不容小视,让日复一日纠缠在生活泥沼中的我们,特别是广大农村妇女,在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相对富裕的今天,如果没有各级妇联组织为她们争取到的这份来之不易的订阅,相信她们的文化生活仍会一如既往的苍白。是谁让我们在这样一种近似“强制性”的阅读氛围中不至日益流俗日渐世俗?——《祝你幸福》。所以当我们捧读这么一份充满呵护之情的杂志,怎能不由衷地心生感激。

也许单凭这本杂志的力量,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生活,也不足以影响全体妇女的人生观与价值取向,但至少她以顽强的姿态,年复一年,自信、自新、知心地坚持下来,长此以往,我相信,她必将以星星之火,燃亮我们的半边天下!

zhaozhen1996@sina.com

篇10:阅读的力量作文

我十分喜欢阅读,我爱看的书分为几类,有故事类,作文类……还有我的语文书,也是我的读物之一。

我最喜欢杨红樱写的《笑猫日记》。我经常津津有味地看着。书中的悲欢离合,常常使我牵肠挂肚。书中的笑猫,它的悲,次次让我黯然神伤;它的喜,让我开怀大笑……我已经和那本书融为一体,已完全沉浸到另一个世界里了,想拉也拉不出来。

我也比较喜欢作文书和成语故事。因为作文书里有许多好词好句,我都可以做笔记,里面的好句,都是经过明确的分析和讲解过的,所以让人更好理解一些。成语故事里每一个成语都可以在作文中合适地运用。

有一次,我的语文书给了我极大的帮助。那次,老师叫我们写自己与书的故事,我狡黠地笑了笑。啊,那天我不是背着妈妈看书看到了十点多钟吗?我可以用这件事写呀!真是机智如我!我把在语文书中学到的好词句都用上了,一下子找到了下笔如有神的感觉。老师批阅了作文后,直夸我写得好!我看了看评语:“背着妈妈去拿书时紧张的心理描写得好,赞!”啊,我开心得不得了,没想到看语文书也可以给我一股神奇的力量。

篇11:阅读的力量作文

从个人的层面来说,阅读的力量激发我们想去阅读的心情,提高我们对阅读与写作的喜爱。我就是比较喜欢阅读,我认为阅读是件神圣的事情,它可以隔着时空与另一个世界的人对话,它还可以与不同志趣的人谈天说地。我就喜欢读《红楼梦》,陪着黛玉一同葬花,哭诉人生痛苦,质问宝玉为何与宝钗结婚。我喜欢读《目送》,跟着龙应台一同领悟人生的真谛,与她一起游玩香港。我喜欢读《家》,看到巴金老师的家庭背景,为他感到心累。所以说,阅读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阅读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而且阅读的力量影响还是很大的。

在从个人层面引升到国家层面。我国有今天这般荣誉是多少国人的辛勤付出,国家的建设需要人才。人才都是由大家从小学习知识,去阅读成长的。所以说,阅读对国家培养人才极其关键,事关我们中国的未来发展。

篇12:阅读的力量作文

我们全家人都很爱看书,好浓郁的书香气氛啊!导致我这个只知道玩不知道看书的小淘气也被渲染了。

慢慢地,我开始爱读书了,已经差不多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记得有一次,我一个人在家里看书,有点儿饿了,我一边做饭一边看书,谁知道我看书太入迷,厨房已经乌烟瘴气了,再看看锅里的鸡蛋和西红柿,已经面无全非。就这样,西红柿炒鸡蛋却成了“西黑柿炒糊蛋”。唉,都是看书太痴迷惹的祸。

到现在,我读的书越来越多了!从《三国演义》中,我深深地被诸葛亮吸引了,“智慧、神机妙算、料事如神”,这些词都像为他量身打造的;从《小狗钱钱》里,作者舍费尔以故事的方式告诉了我们如何管理自己的零用钱;从《再被狐狸骗一次》中,又让我接触了狐狸这个小动物,它还是那么的狡猾、奸诈、聪明;从《细米》中,我欣赏了一部纯美的文学作品;从《窗边的小豆豆》中知道了“巴乐园”的故事,和小豆豆一起度过了最美好的时光。太多太多印象深刻的书,都让我懂得很多知识和道理。

通过阅读,我爱上了写作。现在,我的作文水平越来越好了,再也不怕写作文了,我把写作文当做是一种乐趣。在我参加的校讯通书香班级的比赛中,还获得了“阅读天使”的称号。

篇13:《阅读的力量》读后感

顿时,他明白了———“假的! 全是假的! 那全是谎言! ”平静下来后,他的泪水开始从眼眶中一滴一滴地流淌。他望着那堵光秃秃的墙发呆,竭力想象着同室病友给他编织美丽的谎言的情景。

他开始责怪自己,他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莫大的羞愧,他的病情一天天地加重,痛不欲生。可是,医生对他愈加病重的原因不得而知。白天,他总是呆呆地望着那堵墙;夜晚,他总是呆呆地望着天花板。

忽然有一天,他又产生了一个新的念头:自己一定要活下去! 病友绞尽脑汁地为自己编织出了一个个美丽的谎言, 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能够活下去, 能战胜病魔。“我不能辜负病友的期望,我一定要活下来!是我害死了病友,我恩将仇报!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我只有活下来,才能更好地照顾病友的亲人,才能对得起死去的病友。”

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总是发呆,而是开始顽强地同病魔做斗争。白天,他总是坚持看一些鼓舞精神的小说;夜晚,趁医院的工作人员下班休息了,他总是偷偷下床锻炼。他一次一次地跌倒,可是始终没有放弃。一天天过去了,他的病竟奇迹般地好转了。

家人都非常开心,他终于战胜了病魔,可以出院了。每一个医生都为他的奇迹而高兴,问他是怎么一回事。他只淡淡地回答了一句:“是谎言的力量,让我从死神的怀抱里再次获得了新生,走向了天堂。”从此,他对病友的家人就像对自己的家人一样,悉心照顾,一直到他归天。

(选自博才网,有改动)

鉴赏空间

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小说《窗》通过两个同室病人的故事揭示了谎言的伦理价值,当然,这暴露的是人性中自私的一面;而《谎言的力量》一文则让我们感受到谎言鞭策人走向道德回归的强大动力,揭示了谎言的伦理价值的另一个层面———人的精神复苏和救赎。读完两篇文章,我们的心灵可能会纠结,但更会得到洗涤。

[读有所思]

篇14:阅读的力量

马路上,车水马龙,到处是喧哗声。可是,这一切对他没有丝毫影响,他沉浸在忘我的阅读中,感受到阅读带给自己的那份幸福和快乐。

欧福礼虽然只有初中文化,却热爱阅读古典书,这一读,就是30年。艰深难懂的《史记》《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左传》等,他都烂熟于胸。他每月微薄的工资,除了购买生活的必需品外,剩下的钱基本上都用来买书了。

他说,有时心情不好,或者干活累了,只要看看书,疲劳和烦恼也就烟消云散了。阅读,是我生命中最幸福和快乐的事。

欧福礼这个普通的环卫工人,却如此热爱阅读,他阅读的照片被人发布到网上,感动了无数网友。人们从欧福礼身上,感受到了阅读带给人的一种力量和尊严。

道格拉斯是美国的一名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因为没有房子,他只能居住在华盛顿一处地下管道里。道格拉斯的生活用品非常简单:一張地铺,上面只有薄薄的垫被和盖被。但是,他枕头前竟然有几本书,还有几个装满书的大纸箱。

这些书,他一直视为珍宝。无论搬迁到哪里,道格拉斯都舍不得丢弃这几箱书籍。

每天晚上,道格拉斯就会就着地下管道里昏暗的灯光,翻看着一本本书。阅读,是道格拉斯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一天不阅读,他就会夜不能寐、食不甘味。阅读,给他带来了思考。思考,给道格拉斯带来了一种人生别样的快乐和享受。他不再浑浑噩噩地过日子,他知道应如何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权利和义务。

道格拉斯说,我正在写一部反映当今美国穷人生活状况的小说,我已和出版社洽谈过了,他们对此选题也十分感兴趣。我正抓紧时间写作,说不定,这部小说出版后,将来我还有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呢!

道格拉斯的目光里,流淌的满是自信和无畏。

二战时,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纳粹分子在对犹太人进行残酷折磨和疯狂屠杀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许多犹太人在那种极其艰难的时刻,在随时就要失去自己生命时,他们随身携带的竟是几本书。除了《圣经》,还有一些科学、自然、地理、文学方面的书。

面对黑洞洞的枪口,许多人走向刑场时,手里还紧紧地拿着一本书,连小孩子也不例外。

纳粹分子对这些犹太人的做法感到震惊,他们不禁喟然长叹,这是一个真正不可战胜的民族,他们内心强大的力量,足于抵挡住向他们射来的子弹。

据联合国最新调查显示:以色列人平均年阅读书籍85本,每400人就有一座图书馆,有6位以色列人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化学奖。在以色列人看来,文学、诗歌、音乐、艺术如同水和粮食一样重要。读书,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篇15:阅读的力量作文

桌上的那本《沉思录》,安然静谧地在我指尖滑过,里面满满的都是人生哲理。从前的我对生活与学习充满了怀疑、苦恼与困惑,压力似一只无形的大手把我束缚,令我寝食难安。

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我望向静静的放在桌上的《沉思录》,思绪的方向忽然变得豁然开朗起来。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生的伴侣,最诚挚的朋友。”是啊,阅读是我从懵懂无知到现在的懂事礼貌,阅读不但使我成长,也是我的心灵得到充实。让我从心里到信仰都像不落的太阳那样焕发光彩。

巴金说:“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确实,我们伟大的祖国风风雨雨六十年,面对荆棘林莽、重峦叠嶂、泥淖沼泽时,有无数忠贞的儿女,不怕洒尽热血,抛却头颅,尸裹马革!直到51年前那个金秋十月,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一位巨人的宣言,使一个古老民族傲然屹立,纵情欢乐!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全国人民的辛勤耕耘下,我们的祖国无论在军事,科技,政治,工农生产,体育文化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祖国,从一个被外国列强蹂躏的失败者成长为今天这个世界最具发展潜力的新中国!祖国,我为你自豪,为你骄傲!

阅读,让我感知到岁月成长带给我的美好,让我在时光的悄然流逝中,沉淀下自己那颗浮躁不安的心。而祖国,却让我拥有最初的生命、最坚定的信仰、最诚挚的希望。

在好的书里,浅尝一份快乐,蓄一份前进的力量。在书酝酿出的感情中,渐渐抚平那不安或者忧愁的心,获得一丝丝甜意任灵魂在书中漫步,这又何尝不是一场可以让心灵沉淀一壶馨香的舞曲?

篇16:阅读的力量作文

我喜欢阅读,因为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让我们能均衡地学习,让我们能灵活运用,让我们知道生活的新知。我总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在图书馆的角落看书,那边就像我们的知识宝库,让我学习到自然科学、历史故事、伟人传记等等的内容,我常常看海伦.凯勒、外星人爸爸……故事书。海伦.凯勒给我们了一个启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努力一定会有成功的一天;外星人爸爸给我们了一个启示:不要太宠小孩,不然他们会要求你做很多的事情。

喜欢读书的人,总是沉浸在阅读之中,让我们的心灵跟着活跃起来。而我常常会因为阅读而忘了写功课、睡觉,因为一看到想看的书,总是随手一拿,就看得津津有味。而不喜欢读书的人,可能刚拿起书本就拿着书睡着了,他们可能很痛苦,看到书的他们,可能会无精打采的,一点愉悦感都没有。

篇17:阅读的力量作文

有人喜欢阅读,有人不喜欢,喜欢的一看就入迷,入迷的人才有真正的收获。阅读带给我一种无比神奇的感受,我最喜欢在安静的大树下阅读,我最喜欢在大树下读爱丽丝梦游仙境,因为在阅读时,公园就像变成故事中的森林,自己就像变成爱丽丝一样,进入了不可思议的世界。

喜欢读书的人,沉浸在阅读中,就会感受到一种别人感受不到的幸福滋味,有人因为阅读而忘记吃饭或洗澡,而我就常常因为看得太入迷,忘了吃午饭,结果下午肚子就唱空城计了。在丑小鸭中,告诉我们要相信自。书带给我了许多的启发,让我的行为渐渐变好。

篇18:《阅读的力量》读后感

“在这个喧嚣, 浮躁的社会中, 儒学在人们眼中既熟悉又陌生。我们应该并且需要静下心来品读并且汲取——儒家的力量

仁义礼智信, 忠孝廉勇勤。这些儒家精要为我们勾勒了做人的基本准则。仁, 即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恕道;义, 即不苟活, 不避患的深明与英勇;礼, 即行修、言道的修养与风度;智就是和而不流, 中正不倚的节制与定力……守住了这些, 便守住了做人的底线。这便是儒家的力量”。

以上文字引自我的学生一篇随笔。我深感欣慰, 儒家思想的精华已融化为一种精神的传承融入了她们的血脉之中。构筑了他们的精神长城, 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已经在品读这些经典作品中潜移默化的形成。试想, 如果现实社会中, 当代青年们如果真能够沉潜下来, 品读儒家经典, 汲取文化精华, 用“仁义礼智信, 忠孝廉勇勤”去滋养自己的精神, 修养自己的人格, 那我们现当代青年中还会出现手足同窗投毒害人的悲剧一幕么?还会出现堂堂在校大学生上演优衣库荒唐无耻的艳照门事件么?部分当代青年人身上丧失了中华文化传统中基本道德底线!我们的中华文明教化的传承哪里去了?我们教育的缺失不可原谅。此乃思考之一。

“你把我养大, 我陪你到老”这是最近红遍微信朋友圈的一段视频, 在人们泪流满面, 感动, 忏悔, 自责之时, 80 后主持人竞感慨万端地说:我们从小只有人教我们考高分, 没有人教我们该如何去孝敬自己的父母呀!难道真的是这样么?传承了几千年的孝文化怎么会在当代断流了呢?再看我的学生的另一篇读后感吧。“孝, 在儒家思想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大孝尊亲, 其次弗辱, 其下能养, 可现实生活中许多啃老族, 不但不能养父母, 还要啃父母, 岂不是禽兽不如?延续几千年的中华民族孝文化传承到哪里去了?”是啊绵延了几千年的孝文化在我们当代教育中戛然而止。分数成了衡量学生优劣的标杆, 孝行教育变得可有可无, 孝文化悄悄的淡出了我们的视野, 难怪我们的社会目无尊长, 乖戾暴躁的青少年比比皆是。试想有几个蒙学教材还将卧冰求鲤作为经典内容?试想还有几个孩子还将孔融让梨作为自己行为标杆?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这些彰显中华民族彬彬有礼之行, 谦谦君子之风, 早已被抛至九霄云外。基本家庭伦理, 社会道德风尚仿佛全是糟粕要么被全盘否定, 要么被打入冷宫。这真是我们当今教育该反思的呀。此乃思考之二。

传统儒家经典中更不乏个人修养, 理想情怀的熏陶渐染, 请看另一位学生的读后感“《大学》被放在四书之首, 我从中感悟到了人生里程的发展顺序……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这也必将成为我的人生目标。虽然现在还不能齐家, 治国, 平天下, 但我从格物开始, 脚踏实地, 一定能很好的修身养性, 完善自我。大学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君子必慎其独也’一个人只有学会严格要求自己, 才能真正进步成长, 才能不断进行自我教育, 才能真正锤炼出美好人格, 做到慎独才是真君子;读完学生这篇读后感, 我觉得最中肯的一句评语应是:你若笃定, 社会变不浮躁。试想, 如果我们的教育若能引导孩子们手执经典, 含英咀华, 那么浮浅, 庸俗, 浮华怎能侵蚀孩子们完美的品行?当分数完成历史使命, 从他们人生舞台上褪色时, 唯有这些完善人格, 坚毅品质方能成为他们人生发展中最坚实的厚重底色。此乃思考之三。

早已忘记是哪位名人曾说过:一个民族的崛起, 在老师的讲台上就决定了。这是因为教师的讲台上传承的应是沉淀了几千年的民族文化精髓, 这应成为青少年稳定的, 主导性的人生价值罗盘, 成为鲜明的民族精神, 内化于血脉中。台湾大学历史学者吕世浩曾写过一段话“知识可以分为外学与内学。外学是一个个知识点, 而内学是别人生命中的智慧。一个用来考试, 一个拿来生活”。无独有偶, 蔡元培先生在《中国人的修养》一书中说道: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 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 小而言之, 我想, 身为语文教师, 有责任引导学生阅读我们的儒家经典, 传递给学生一些生活的智慧, 奠定孩子们健全的人格修养。大而言之, 语文教师更有责任发扬传承儒家经典中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品格。中华民族的复兴与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 儒家的力量自然不可忽视。因此, 儒家经典的阅读在当代语文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当然, 儒家经典的阅读也不能食古不化, 死搬教条。必须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要引导学生有选择的阅读, 学会去伪存真, 批评的吸收。要联系时代生活, 结合自身实际将儒家经典中体现民族精神, 塑造民族性格的精髓不断传承并发扬光大。

摘要:仁义礼智信, 忠孝廉勇勤。这些儒家精要为我们勾靳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守住了这些, 便守住了做人的底线。这便是儒家的力量

关键词:仁义礼智信,儒家力量

参考文献

[1]许泓.浅析美国道德教育及其启示[J].嘉兴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 (4) .

上一篇:冀教版7年级unit2 lesson15(冀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教案教学设计)下一篇:湖州市的中考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