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的力量》阅读(附答案)

2024-05-30

《母爱的力量》阅读(附答案)(精选15篇)

篇1:《母爱的力量》阅读(附答案)

《母爱的力量》阅读(附答案)

原文:

那年,小妹因为受伤住进了医院,我去陪护。

同病房有一个女孩,她是因为车祸住进来的。自住进来的那天起,她就一直昏迷不醒。女孩在昏迷中不时地喊着:“妈妈,妈妈!”

女孩的爸爸手足无措地坐在病床前,神色凄楚地看着女儿痛苦地挣扎,不知该如何帮助女儿,只是不停地(①)医生:“救救我女儿,救救我女儿!”

他不知道,医生该用的药都已用了,而病人,有时候也是要自救的。能不能活下,既要看她对这个世界是否充满生的(②),也要看她的造化。

一个护士问那个男人:“孩子的妈妈呢?你为什么不叫她妈妈来?”

男人埋下头,低低地说:“我们离婚很久了,我找不到她。”

护士皱了皱眉头,默默地坐下来,轻轻握住女孩凉凉的手,柔声说:“女儿乖,妈妈在,妈妈在。”

男人抬起头,吃惊地看着护士,少顷,脸上流满泪说:“谢谢,谢谢!”

女孩唤一声“妈妈”,护士答应一声,而护士与那个女孩差不多年龄,还没结婚。

女孩像落水者抓到了一根稻草般死死(③)护士的手,呼吸慢慢均匀下来。

在以后的日子里,那位护士像一位真正的妈妈那样,一有空就守在女孩病床前,握着她的手,跟她说话,讲故事,轻轻地唱歌……直到那女孩完全醒来。

医生说:“她能苏醒是个奇迹。”

女孩说:“我感觉到妈妈用一双温暖的手,一直牵着我,一直牵着我,把我从一个黑黑的冰冷冷的井里拉上来……”人们把赞扬的目光投向那位充满爱心的护士,护士的脸微微红了说:“我记得读过一句名言,母爱可拯救一切。”

1、给文中标有①②③的地方选择最恰当的词。① A、恳求 B、哀求 C、要求

② A、希望 B、期望 C、渴望

③ A、抓住 B、攥紧 C、牵着

2、这位女护士做了一件什么事呢?

3、“女孩苏醒是个奇迹”,请问是什么创造了这个奇迹?

4、歌颂母爱的名言或诗句很多,请你写一句。

5、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最想对这位女护士说些什么呢?

答案:

1、①B、哀求② A、希望③B、攥紧

2、假装母亲 将女孩从死亡之中拉回来

3、病人对这个世界本没有生的渴望 但这份”母爱”让她苏醒

4、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辉

5、护士谢谢你啦,让这女孩感受到妈妈的爱,你以后一定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好妈妈。

篇2:《母爱的力量》阅读(附答案)

他不知道,医生该用的药都已用了,而病人,有时候也是要自救的。能不能活下,既要看她对这个世界是否充满生的(②),也要看她的造化。

一个护士问那个男人:“孩子的妈妈呢?你为什么不叫她妈妈来?”

男人埋下头,低低地说:“我们离婚很久了,我找不到她。”

护士皱了皱眉头,默默地坐下来,轻轻握住女孩凉凉的手,柔声说:“女儿乖,妈妈在,妈妈在。”

男人抬起头,吃惊地看着护士,少顷,脸上流满泪说:“谢谢,谢谢!”

女孩唤一声“妈妈”,护士答应一声,而护士与那个女孩差不多年龄,还没结婚。

女孩像落水者抓到了一根稻草般死死(③)护士的手,呼吸慢慢均匀下来。

在以后的日子里,那位护士像一位真正的妈妈那样,一有空就守在女孩病床前,握着她的手,跟她说话,讲故事,轻轻地唱歌……直到那女孩完全醒来。

医生说:“她能苏醒是个奇迹。”

女孩说:“我感觉到妈妈用一双温暖的手,一直牵着我,一直牵着我,把我从一个黑黑的冰冷冷的井里拉上来……”

篇3:阅读的力量

当老师,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活在书香的浸润里,活在阅读的力量里,不断前行。

一、做好“点灯人”,让学生向往阅读

《朗读手册》里面有一句话:“阅读是消灭无知、贫穷与绝望的终极武器,我们要在它们消灭我们之前歼灭它们。”在全面开启阅读之旅之前,我一直都因自己精神的上的贫瘠与匮乏而深感羞愧。反思自我,我深切感受到了自己与名师之间的差距,并明白自己要想达到这样的精神高度,唯一的方法就是不断阅读,从书籍中获取知识,充实自己,丰富教学。我决定改变自己,改变学生,带着祖国的花朵们一起去感受书籍的魅力,感受阅读的力量。

我们语文老师,应该成为点灯的人,把一本本有趣的耐人寻味的书,带到学生面前,让他们兴致勃勃地阅读,让他们有一个非常诗意的、快乐的和富有天真浪漫情调的童年。在蒙蒙胧胧之间,为他们的成长,为他们一生的日子,打一点亮色,打一点底色。

在平时的教学生活当中,如果想让班级里的学生爱上阅读的话,自己应该是一个热爱阅读的人。当学生看到老师手里捧着书的时候,就会很新奇地凑过来看一看老师在看什么;如果看到自己的老师经常会在课间、在休息的时候,或者坐在办公室里,总是静静地捧着一本书,那么他也会非常向往成为这样的人。老师自己的一种热情,自己的一种对阅读的热爱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想让学生爱上阅读,老师必须做好点灯人。

二、树立榜样,让学生走进阅读

创设浓厚的“书香”氛围和“书林”境界,可以让学生产生一种置身于精神文明宝库的神圣氛围的感觉。比如,收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欣赏;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毛泽东、周恩来、叶圣陶、冰心、老舍等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并在平时教学中,留心观察班中喜爱读书的同学,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请他们谈谈课外阅读的收获。这样,身边的一个个能亲眼所见的榜样,让学生感受到书海之浩瀚和读书乐趣,从而激起对书的渴望,产生与书交朋友的强烈愿望。教师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鼓舞和感染学生。于是,孩子们在课余时间看课外书时,我也捧着自己喜欢的书静静地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是个爱读书的人,真正做到师生共读。我还会把我读到的好文章读给学生听,学生总是听得津津有味,课后禁不住就会围着我要我的书看。我知道,只有学生有了“读”的欲望他才愿意去借、去品,我心中暗喜。后来,读书就成了班上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同时阅读,相互影响”的做法,使班内的孩子们读书的热情渐渐地高涨起来。如今,我和孩子们每天都在享受着阅读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与学生一起阅读同一本书,是探寻阅读力量的最佳方法。每当清晨来临,我都早早赶到学校,来到书声朗朗的教室中与孩子们一起展开新一天的阅读。我们共读神话和历史,在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炎黄战争中追随着先人去探寻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与文化;我们共读童话,我们共读诗歌散文,在诗词语句中感受语言带给我们的无穷魅力。

我不仅做到自己与学生一起共同阅读,也督促学生家长们与学生一起共同阅读。家庭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有了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学生自然会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中养成阅读习惯。二年级时,在家长会上我为我班的学生和学生家长们推荐了《淘气包埃米尔》。一个星期后,我发现每个孩子手中都有一本《淘气包埃米尔》,并且家长们也都积极配合,利用晚上和午间休息的时间陪着孩子一起读书,一起学习。

共同的阅读,是能够形成教师与学生共同语言和共同精神密码的关键,共同的阅读,是培养学生读书兴趣、缔造全新阅读氛围的最佳途径。我相信在与孩子们一起的共同阅读中,越来越多的人能体验到阅读带给我们的巨大力量。

三、开展多种活动,让学生爱上阅读

1. 把读书变成游戏,让学生抢读书。

把读书变成游戏,是吸引学生的一个好方法。在班级里,我开展了一个可以升级的读书活动:读一本书,学生可以让家长写条,读完一本书升一级,读完5本书就可以成为会员,会员的权利是可以从班级的图书架上或者学生写的读书条中随意选择自己喜爱的一本书。如果读完10本书,老师可以免费赠送一本书(由学生家长赞助,谁的学生到了此级别,谁的家长就买来一本书由老师送给他的学生)。学生读书积极性特别高。家长打来电话兴奋地告诉我,孩子主动读书了,不用家长监督了。

2. 巧用激励,让学生乐读书。

为了“哄”学生爱上阅读,“哄”学生读更多的书,我每周都从图书室借来几十本书,“奖励”给爱读书的学生;每学期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我及时地给予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

四、搭建平台,展示阅读收获

我积极给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收获,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每天,我利用晨读的时间,让一个孩子或两个孩子讲讲自己喜欢的或同伴喜欢的一篇文章,这样“相互借鉴”的做法,不仅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对书本不再排斥,不再把读书当成一种负担了,而是从心里面感到喜欢读了,爱上读了。我还建立了班级博客,鼓励孩子们把阅读体会和自己的小故事,发到班级博客圈中,我定期打开网站和学生一起欣赏。为了使学生的读书不流于形式,也为了使班级的书香气息更加的浓烈,我还不定期的进行“读书演讲比赛、读书之星评比及手抄报比赛”等多种活动,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读书的快乐。

接触了读书笔记之后,我开始指导学生写,并针对读过的文章一起交流讨论。我坚信阅读不应只是一个纯粹的行为,更应当是帮助思想的火花交流碰撞,在交流讨论中大家共同进步的良好平台。如《草房子》是一本极富、打动人心的书,他讲述了孩子成长的历程,正适合五年级的孩子们阅读。一次在班级交流课上,我引导学生针对《草房子》这本书交流自己的看法。孩子们都积极参与讨论。我给学生提出一些具体的问题,比如《草房子》中的孩子都有什么特点,哪个人物身上发生的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这样一来,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有了阅读的指向性,便更能发挥想象,深入进去。班级层面的交流讨论,也一定能让孩子们更加理解书中所蕴含的深意,用书中的故事慰藉成长中的自己。

五、培养习惯,终身阅读

薛瑞萍老师说过:“诵读就是深层阅读,日不间断的记诵,就是炼心的过程,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天长日久,积累的是语言,培养的是诗性,也是定力和静气。”在推进读书的过程中,我的班级已经悄然形成自觉读书、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晨诵课上,即使我晚来一会儿,走进教室的那一刻也一定能听到学生郎朗的诵读声。每周必上的阅读课上,在其他班级的学生还在乱糟糟地嬉笑打闹时,我的班级中的学生却早已沉浸在书海之中享受学习知识的快乐。

让学生爱上阅读并非是一件易事,它不可能立竿见影,它需要老师的循循善诱、家长的大力支持。只要坚持不懈地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读书就逐渐成为自觉行为。阅读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自在的遨游,为学生撑起一片多彩的蓝天!

篇4:母爱的力量

那年冬天,雪下得格外勤。一天傍晚,父亲兴奋地跑回家说发现了黄鼬脚印。他拿起铁夹子跑出了门,我也紧紧撵了过去。在生产队的谷场边,父亲扫开了一小块积雪,下好夹子,用谷糠将夹子伪装好,外面只露出一只烧糊的麻雀做诱饵,再用细铁丝把铁夹子固定在打谷场的石磙上,做好了记号我们便回家了。

那夜的风雪特别大。北风裹着雪花拍打着发黑的窗户纸啪啪作响。我缩在被窝里兴奋得难以入睡。

看看窗纸已经透亮,我悄悄地穿衣下炕,不顾风大雪猛,连滚带爬向谷场边奔去。远远地望见昨天下夹子的地方黑乎乎的一片狼藉。等扑到跟前后我惊呆了!铁夹子上夹着一张半卷状的黄鼬皮,却不见黄鼬的踪影。我正在发呆却又发现雪地里一条暗红色的印迹向场边延伸。我顾不上多想,顺着红印向前追去,追到生产队的草料房前,听见里面发出“吱──吱”的微弱叫声,破窗进去仔细翻找,发现草窝里有四五只出生不久的小黄鼬。此刻,光腚小黄鼬围着一个脱了皮的死黄鼬乱拱乱啃。我翻动了一下早已僵硬的脱皮黄鼬,它腹下肿胀的奶子依稀可辨。惨烈的场景刺激得我心头一热直想呕吐。啊!原来是夹住了一只产后不久的母黄鼬。怪不得它求生的欲望那样强烈,怪不得它为逃生而不惜惨烈地脱皮而去,因为它是一位母亲。母亲的天职,促使它挣脱夹子时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已将扯皮裂肉的痛苦抛到脑后。被困后它只有一个信念:尽快与孩子团聚,尽快回去为孩子哺乳……博大的母爱震撼得我热血沸腾。天快大亮了,村头已有人影向这边晃来,我慌忙跑回谷场,取回那张黄鼬皮慢慢伸展平整,轻轻地套在母黄鼬僵硬的尸体上,连同那副铁夹子找了块干爽的地方深深地埋了下去……

尽管那年春节我没吃到肉,也没买到鞭炮,但那个春节让我终生难忘。

那年,我12岁。

(摘自《读者》,略有改动)

思考板

那个春节为什么让作者“终生难忘”?

篇5:热爱的力量阅读理解附答案

美国是一个酷爱篮球的国度。这个国度里有一个视篮球如生命的孩子。就是他,后来让美国人一提到篮球,就感到了荣耀和自豪!

可就是这个孩子,中学时居然没被篮球队选上。甚至爱球如痴的他要求教练准许他随从去看中学篮球联赛这样并不苛刻的要求也被回绝了。可他没就此认命,他生命中有个飞扬激越的篮球呵!那取代了他对整个生命的热爱。

穷途末路之时,他软磨硬缠迫使教练让他当了个别人不屑于干的上不了球场的球员专为球员捡球,搬动行李,整理球衣。便这样接近了他因热爱而九死不悔的目标。

这以后他率领的芝加哥公牛队连续两年高居NBA(英文缩写,美国篮球职业联赛)皇冠宝座,他个人享有空中飞人的美誉,并五次荣获最有价值运动员称号。

他便是饮誉世界篮坛的迈克尔乔丹。

能把篮球打成绝活的不只一个乔丹,但因为热爱篮球去征服苦难的`乔丹却不多。

命运纵使让我趴倒100次,但我要从101次抗争中站起来这便是热爱的力量。

练习:

1.解释下列词语。

①酷爱:

②九死不悔:

2.从文中找出与热爱篮球意思相近的词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第三自然段中球员加引号表示____________的意思,说明乔丹__________。

第四自然段中空中飞人加引号表示__________。

4.联系文章内容,说说下列句子的深刻含义。

①穷途末路之时,他软磨硬缠迫使教练让他当了个别人不屑于干的上不了球场的球员专为球员捡球,搬动行李,整理球衣。他便这样接近了他因热爱而九死不悔的目标。

②命运纵使让我趴倒100次,但我要从101次抗争中站起来这便是热爱的力量。

5.把相关事物用线连起来

迈克尔乔丹 中国 《命运交响曲》

安徒生 俄国 《本草纲目》

贝多芬 美国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李时珍 丹麦 《卖火柴的小女孩》

列宾 德国 《篮球运动员》

参考答案

1.①十分喜爱。

②多次死亡也不后悔,形容志向坚定。

2. ①酷爱篮球

②视篮球如生命

③爱球如痴

④他生命中有个飞扬激越的篮球呵!那取代了他对整个生命的热爱。

⑤他便这样接近了他因热爱而九死不悔的目标。

3. 否定 并不是真正的球员 特定的称谓

4. ①这一段话生动地再现了乔丹为了能够看篮球联赛,宁愿去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从中可以感受到他对篮球运动的发自内心的热爱。

②每一个人在成功之路上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乔丹能够成功,是因为热爱给他战胜困难的力量。每一次失败,他都因为热爱他所从事的篮球运动而坚强地站起来,这是热爱的力量,他从不后悔。

篇6:父亲的阅读附答案

①母亲的离世,让他变得沉默寡言。

②回到教室,他周围的气氛一落千丈。他再也没有了往日的欢笑,甚至,他不允许别人在他面前大吵大闹。课堂上,他除了睡觉就是打盹。老师关心地把他叫起来回答问题,他就面条一样地耷拉着头站着,不说会,也不说不会。有一次课间,因为同桌和别人大声讨论问题,他红着眼站起来要和同桌打架,理由是打扰了他趴在桌子上睡觉。

③班主任带着他,坐到香气四溢的紫藤长廊下面。两个人就那么静静地坐着,一直坐到一节课下课,彼此什么话也不说。到另一节课上到一半的时候,他再也忍不住了,趴在班主任的肩膀上,一直哭到下课。

④好多天,他的眼泪一直窝在心里。在家里,看到原本滴酒不沾的父亲每天喝得酩酊大醉,看到从不抽烟的父亲一根接一根地抽烟,好几次,他都差一点和父亲发生冲突。夜晚,他一个人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他知道,这个残缺的家,也许再也没有以前的温暖了,而他,必将从这里走出去,走出这个曾经给他无限幸福如今却又给他无尽痛苦的家园。

⑤离家的前一天,父亲拿出母亲在世时准备春天播种的那半盆花种,放到夕阳下的磨盘上散潮,然后又一个人出去找酒喝了。他气极了。在那半盆花种上做了手脚之后,他收拾收拾行李,回学校去了。

⑥两个星期以后,当班主任陪他再回到家的时候,看到的却是紧闭的家门。邻居把他父亲留下的几百元钱塞到他的手里,告诉他,父亲种下一亩多地的花种,竟没有发出一个芽,一气之下,出去打工了。

⑦接下来的几个月,在班主任的照顾下,他情绪好多了。放假前的一天,窗口的`同学告诉他有人找他,出去一看,竟是几个月不见的父亲。那一刻,他想告诉父亲所有的真相,但在父亲面前,他却说不出半句话。父亲只是用力地搂着他。

⑧寒假,他和父亲聊起外出的原因,父亲再次提到那些没有发芽的种子。他安慰道,也许那些种子太过悲伤了,要等悲伤消尽才能长出芽来。

⑨父亲“嘿嘿”地笑了一阵,说也许是吧。人也一样,你看前一阵子我不是又喝酒又抽烟嘛。

⑩春节过后,他说服父亲,不要出去打工,和邻居们一起种花,这两年花的行情看好。他再三提醒父亲,那块没有出芽的花地不要动,再给它一次机会,如果还不出芽,到秋天再从其他地里移小苗栽上。

11父亲听从了他的建议,没有出去打工,也没有动那块没有发芽的田地。

12几场春雨过后,那块空了一年的地上,竟长出一片郁郁葱葱的绿意。父亲在一个雨天,挽着裤管,披一件白色塑料雨衣,骑着一辆半旧的自行车,到学校里找到儿子,欣喜地告诉他,那块地,终于发芽了。

13他看着激动不已的父亲说,那是隔年花。

14父亲根本不知道那块地里种子隔年发芽的原因其实是……

15他在一篇作文里说,自己就是一朵隔年花。作为语文老师的班主任,为他的作文打了最高分。因为,一朵隔年花盛开,一定要经历一个严寒的冬天。

小题1:用简洁的语言说说题目中“隔年花”的含义。(2分)

小题2: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列两小题。(4分)

(1)请说出你对“父亲只是用力地搂着他。”中加点词语“搂”的理解。(2分)

(2)请你发挥想象,简要说说第(14)段中省略号所隐含的内容。(2分)

小题3:请说说文中第(10)段划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3分)

小题4: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4分)

【链接】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鲁迅《藤野先生》)

本文中的班主任老师和链接材料中的老师在作者心中都很伟大,请结合本文内容和链接材料分别说说这两位老师的伟大表现在何处?

参考答案:

小题1:①指经历严寒的冬天隔年发芽盛开的花;②指父子俩经历人生的严冬重新振作的经历;③在儿子的鼓励下,父亲走出了丧妻的阴影,儿子就是“父亲的隔年花”;④坚韧和真情使父子俩走出人生的严冬,“隔年花”指父子间的深情。(答到其中两点即可)(2分)

小题2:(1)“搂”,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与儿子久别重逢后激动的样子,表现了父亲没跟儿子告别就外出打工的冲动行为的内疚之情。(2分)(2)他在绝望的时候,把父亲准备第二天用来种的种子在锅里炒到半熟:第二年春天,又新买了一些花种,撒到那荒了一年的土地里。(2分)

小题3:①呼应上文“在那半盆花种上做了手脚”的情节;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他”看到父亲重新振作后心生悔意、于是才有买花种补种的情节做铺垫;③突出了文章的主题,表达了人遭遇挫折时要给自己以希望和信心这一中心。(3分)

小题4:链接材料中的老师帮助“我”添改讲义他的伟大之处就是教学认真,关心学生成长,体现了一个真正的教育者的胸襟——没有民族偏见。而文中的老师特意带学生到香气四溢的紫藤长廊下面,放松他的情绪,抚慰他饱受创伤的心,说明他是一个智慧的老师;文中的老师能观察学生的思想动态说明他是一个细心的老师;文中的老师用最高的作文分数来体谅学生的坚韧,赞赏他走出了低谷,说明他是一个富有教育方法的老师。(4分)

小题1:

试题分析:仔细阅读全文,感受文中的包含的情感。隔年花的含义有很多,可以(1)从字面意思理解,(2)从父亲看待孩子的方面理解,(3)从父亲重新振作的角度理解,(4)从父子之间的情谊理解。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要求学生首先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在具体语境中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其含义。(1)“搂”字体现了父子之间的情谊。父亲的内疚,儿子内疚。(2)通过合理想象,能够解释,种子在第二年发芽即可。

小题3:

试题分析: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结合语境内容具体分析即可。

小题4:

篇7:《春思》的阅读附答案

贾至在唐肃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认为贾至所写的一些绝句皆谪居楚中而作。这首诗大概也是他在贬谪期间所写。诗中表达的愁恨,看来不是一般的闲愁闲恨,而是由他当时的身份和处境产生的流人之愁、逐客之恨。可与这首诗参证的有他的另一首《西亭春望》诗:

日长风暖柳青青, 北雁归飞入窅冥。

岳阳楼上闻吹笛, 能使春心满洞庭。20xx济南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春思》李白:春思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岑参)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王维)春思(皇甫冉)春思 贾至 阅读答案《春思 贾至》阅读答案春思(李白)

这里,除明写诗人身在岳州外,柳青青的景色与草色青青柳色黄既很像,而日长风暖的景象也近似偏能惹恨长的春日与不为吹愁去的东风。至于满洞庭的春心,与这首诗题所称的春思也大致同义。春心是因春来雁去而触发的旅情归心;春思是纵然在美好的春光中仍然排遣不去的、与日俱长的愁恨。

这首诗题作《春思》,诗中也句句就春立意。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诗人是以前两句反衬后两句,使所要表达的愁恨显得加倍强烈。首句草色青青柳色黄,已经用嫩绿、鹅黄两色把这幅春草丛生、柳丝飘拂的生机盎然的画面点染得十分明媚;次句桃花历乱李花香,更用暗笔为这幅画添上嫣红、洁白两色,并以写气图貌之笔传出了花枝披离、花气氤氲的浓春景象,使画面上的春光更加艳冶,春意更加喧闹。诗人在这两句里写足了春景,其目的在从反面衬托出与这良辰美景形成强烈对照的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

后两句诗就转而写诗人的愁恨。这种愁恨深深植根于内心之中,是不可能因外界春光的美好而消除的。南唐冯延已《鹊踏枝》词中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两句,就是直接写出了这一事实。而贾至不这样直写,却别出奇思,以出人意表的构思,使诗意的表现更有深度,更为曲折。

诗的第三句东风不为吹愁去,不说自己愁重难遣,而怨东风冷漠无情,不为遣愁。这在诗思上深一层、曲一层,使诗句有避平见奇之妙。第四句春日偏能惹恨长,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奈,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却反过来说成是春日惹恨,把恨引长,其立意就更新奇,遣词就更有深意。

人们在心烦意乱、无可奈何的时候,往往会迁怒他人或迁怒于物。可是,诗人把愁恨责怪到与其毫不相干的东风、春日头上,既怪东风不解把愁吹去,又怪春日反而把恨引长,这似乎太没有道理了。但从诗歌是抒情而不是说理的语言来看,从诗人独特的感受和丰富的联想来说,又自有其理在。因为:诗人的愁,固然无形无迹,不是东风所能吹去,但东风之来,既能驱去严寒,使草木复苏,诗人就也希望它能把他心中的愁吹去,因未能吹去而失望、而抱怨,这又是合乎人情,可以理解的。诗人的恨,固然不是春日所能延长或缩短,但春季来临后,白昼一天比一天长,在诗人的感觉上,会感到日子更难打发。张华《情诗》居欢惜夜促,在戚怨宵长,李益《同崔邠登鹳雀楼》诗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知长,所写的都是同一心理状态,表达了诗人主观上的时间感。从这样的心理状态出发,诗人抱怨春日把恨引长,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篇8:母爱的力量

一位老农是捕猎高手,国家禁枪后他便改用自制的铁夹子捕猎。一天清晨,他去收夹子,见夹到了一只黄鼠狼,拿起一看却大吃一惊,手里只是一张皮。于是,他沿着血迹寻去,在不远处发现了黄鼠狼藏身的地洞。挖开一看,他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窝还未睁眼的小黄鼠狼,正趴在脱了皮的、已经半死的黄鼠狼妈妈身上吸着乳头。这位老农泪如泉涌,自此再也不下夹子捕猎了。

最近,看见报上的一幅漫画:一口烧热的油锅中弓着一条鳝鱼。漫画的配文大意是说,下油锅的鳝鱼极力弓起身体,厨师不解,拿出鳝鱼用刀剖之,才知其腹内怀有一条小鳝鱼——它是为保护腹中的小生命,才努力弓起了腹部。

我把这两个故事讲给年幼的儿子听,一向乖巧的他紧紧搂住了身旁的母亲,半晌无语。我知道,儿子的内心也一定受到了震撼。

这让我想到汶川大地震。当天崩地裂、房屋坍塌的一刹那,一个年轻的妈妈怀抱婴儿,低头弓腰,紧紧地把孩子护在身下。她在奄奄一息之际,用手机给孩子留下了一条让所有生者闻之动容的短信:孩子,如果你有幸活下来,千万记住,妈妈爱你……

还有一个故事,更是把母爱诠释到了极致。

一个小伙子无可救药地爱上了一位姑娘,愿意给她世间的一切。一天,姑娘为考验他,说,我想看看你妈妈的心。后来,小伙子的母亲听说了,就把自己的心掏了出来,交到儿子的手中。

小伙子双手捧着妈妈的心,前去向心上人表白。路上,儿子不慎跌倒,妈妈的心也滚落一旁。这时,妈妈的心说话了:孩子,疼吗?

篇9:父亲的阅读附答案

②袁隆平的父亲,是平汉铁路局的一名职员。全家人一直在北平生活,袁隆平也出生在北平协和医院。1937年“七七事变”后,一家人先后到重庆、武汉、南京。多年颠沛流离的生活,致使袁隆平的父亲非常希望自己的儿子报考铁路交通专业,然后在大城市找个稳定的工作。但袁隆平却不想在大城市上学,更不想追时髦赶潮流,报考热门专业。他立志要成为一名农业科技人员,为改变中国人民缺吃少穿的局面贡献一份力量。为此,他选择了西南农学院,作为自己人生和事业的起点。1953年,袁隆平大学毕业以后,被分配到湖南山区雪峰山麓的一所农业学校当教师。他非常热爱这项工作,一边教书,一边搞研究,终于成为“杂交水稻之父”。一个城市家庭的孩子,却立志到农村工作。正是这种常人做不到的放弃和选择,成就了袁隆平,也成就了中国人的生活。

③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的父亲,是一名蜡烛制造商,一直希望儿子能成为牧师。但由于生活所迫,12岁时,富兰克林就开始跟随父亲学习制造蜡烛。富兰克林15岁时,他哥哥筹办了一份报纸《新英格兰新闻》。富兰克林也想试一试文笔,但又不想通过哥哥来采用自己的文章。于是他用化名写了一篇小品,趁半夜没人时把稿子悄悄地放在编辑部的门口。第二天一早,他哥哥和几位编辑看到那篇稿件,一致称赞是篇好文章,并断定是出自名家的手笔。从此,富兰克林的文章经常在报上发表,但大家一直不知道真正的作者是谁。后来,为了破解这个谜,他哥哥半夜时藏在编辑部门口。做梦也没想到,这位“名家”,竟是自己的弟弟小富兰克林。

④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开始写作的时候,经常碰壁,寄出的稿子,大多被退了回来。他的父亲大仲马看到儿子这样困难,就对小仲马说:“如果你在寄稿时,随稿给编辑先生附一封短信,只要说‘我是大仲马的儿子’,或许情况就好多了。”小仲马却倔强地说:“不,我不想坐在你的肩膀上摘苹果。”小仲马没有沮丧,仍然坚持用不同的笔名投稿。他的长篇小说《茶花女》寄出后,终于以其绝妙的构思和精彩的文笔震撼了一位资深的编辑。更令这位编辑大吃一惊的是,这部伟大的作品,作者竟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仲马。他问:“您为何不在稿子上署上您的真实姓名呢?”小仲马说:“我只想拥有真实的高度。”《茶花女》出版后,法国文坛的评论家一致认为,这部作品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大仲马的代表作《基督山恩仇记》。

⑤坐在父亲的肩膀上,的确可以很快的提升自己的高度。但那种高度,不是真实和公平的高度。坐在父亲肩膀上摘下的苹果,绝没有自己爬上树去摘下的苹果更有味道。

小题1:.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章所说的一个道理。(4分)

小题2:.文章中的小仲马坚持在寄稿件时不说 “我是大仲马的儿子”,从这个行为,你可以看出小仲马怎样的品格?(4分)

小题3:.本文采用了_______________ 的论证方法,有人认为文中的第③段可以删除,你认为能否删除?它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4:.人们常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文章却说“不坐在父亲的肩膀上摘苹果”,你怎样看这两个观点?结合下面的链接,说说你的理解。(6分)

【链接】10月16日晚,河北省保定市“官二代”李启铭开车到河北大学送朋友,在河北大学新校区的生活区,将穿着轮滑鞋的两名女生陈某、张某撞伤。事故发生后,李启铭仍驾车继续行驶,在男生宿舍附近掉头原路返回至学校门口时,被保安和学生截住。事故处理民警经对李启铭采血检测,鉴定为醉酒驾驶。李启铭却口出狂言“有本事你告去,我爸是李刚。”他的爸爸李刚是保定市公安分局副局长。

参考答案:

小题1:(4分)成功要靠自己的努力,而不是依靠父亲或家人的帮助。(意对即可)

小题2:(4分)可以看出小仲马的倔强、自信、不依靠父亲。

小题3:(4分)事实论证或摆事实(1分)

第③段可以删去或不可以删去都对,只要言之有理。示例一:我认为第③段不能删去,因为第③段列举富兰克林的实例,使文章的论据更充足,更能有力地论证了论点。

示例二:我认为第③段可以删去,因为文中已经列举了比尔盖茨、袁隆平、小仲马的例子,有国内有国外,有作家有农业科技人员,富兰克林的例子显得多余。

小题4:(6分)意对即可。示例:我认为一个人的成功得靠自己的努力,不能依靠父亲的帮助,更不能像链接中那个李启铭扛着父亲的名字嚣张跋扈,甚至犯罪!这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并不矛盾,“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指自己从一些名人身上获得的启示,是一种思想上的“站”,而不是实质性的依靠。

★ 父亲的背影阅读附答案

★ 启示阅读附答案

★ 朋友阅读附答案

★ 阅读《醉翁亭记》附答案

★ 蜘蛛阅读附答案

★ 《娘亲》阅读附答案

★ 拱桥阅读附答案

★ 阅读《论语》附答案

★ 《四季》阅读附答案参考

篇10:《母爱的力量》阅读(附答案)

①经典阅读是一个沉静与沉思的过程,在这种沉静沉思中,我们不仅使书中文字活起来,充实我们,还使它因我们的理解得到延展与增值。②当然,要真正走进经典,首先须在观念上祛除功利的考校。因所具有的无与仑比的精深与博大,经典可助人涵养精神,拓展心胸,甚至成己成物,获得包括职场上的成功。但遗憾的是,这类教诲并未为人记取。因“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为己”者常能听从心的指令,譬如在儒道先哲的训教中,体认到道德的庄肃与自由的快乐,然后知道人应该过理性的生活,既服务社会,又涵养个性,在对宇宙与人生、自我与他人的观照中,保持内心的安宁。“为人”者只会想着用它做工具,邀名射利,求田问舍。上个世纪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强调的“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的道理,仍未被人了解。③在阅读过程中克服求快的心理,经典的价值可以理解为,它坚持要我们放弃通常的做法,放慢速度,沉浸其中,然后去获得原本不属于我们的宝贵经验,还有我们平凡人生所永远不能遭遇的崭新体验。公元397年,圣奥古斯丁写了《忏悔录》,在书中他详细描绘了自己精神世界的剧变,如果不静下心来,细细咀嚼,你根本无法体会其中切肤的渴求。至于《罪与罚》这样的经典,大段的心理描写,与通俗小说有一明确主题和显豁线索全然不同的“复调”写法,更需人细细寻绎才有所悟。所以,现在人们开始提倡“慢阅读”,主张不仅在时间上,更在心态上保持清静与闲适,然后走进经典。悠闲自得同时越然功利之上的人,能真正读取这个世界最杳渺的真谛,保持阅读最高上的品质。故经典必须慢读,也值得人这样慢读。

④在此过程中,不要怕读不完,阅读是一辈子的事情,经典阅读尤其如此。设定一个合理目标,如美国人费迪曼所开列的,从18岁到80岁的《一生的读书计划》,人是可以大致读完经典的核心部分的。重要的是,经由经典阅读,你学会了举一反三,见迩知远,实际上就获得了费氏所说的“超越时空”的能力。还有,不要怕读不懂,相较于人很容易毁于自己喜欢的浅近的东西,那种不能一目了然的东西反而能让人经久不忘。只有困难,才够挑战,才能精进。

篇11:中国的月亮阅读附答案

②不过月亮所交的朋友当中,也不是全都冷面无情。它运气很好,交上了一个真正爱月的民族,那就是我们这些炎黄子孙。我们中华民族在文学作品中赋予月亮不朽的生命,而且主要不是靠神话。月亮照着汉朝的宫殿,照着唐朝的长安;也照着统一饭店,照着违章建筑,从古代到现代,一直安慰着那些屋子里的人。

③我们这个民族认为,只有靠月亮,才能完成一幅文学上不朽的名画。李白描绘着“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画面,似乎唐朝夜里的长安城必须靠月光装饰才够美,最好整座都映着月光。杜甫画的则是“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那滔滔滚滚的大江,那波浪上跳动的月光!田园诗人王维画得不错,他在《桃源行》里画松树,画房子,不够,再添一个月亮就使全盘美化起来:“月明松下房拢静”。松树本身不够美,白居易的《琵琶行》里有三幅文学上的“月亮图画”杰作。第一幅是“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第二幅是“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第三幅是“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明月江水寒”。张九龄画的那大幅的壮丽的文学图画,也很使人动心,“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对中国人来说,月亮就是美的化身,月亮就是美。

④中国人喜欢跟月亮交往。李白有一次下山,月亮送他回家,“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老人家做人豪迈痛快,心情激动的时候怕人说他是疯子,所以只有找月亮喝酒去,“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亮、影子,多热闹,但又多寂寞。老人家主张“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杜甫也是“月友”,也说过“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他爱月,跟月对酌。王维弹琴的时候,月亮伴着他,“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月亮是中国人永恒的朋友,真挚的朋友。

⑤中国人相信月亮是有情的,通人性的。张泌说月亮会关怀人,是一位痴心朋友,“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正因为这样,中国人面对明月的时候,往往情绪波动,好像躺在心理治疗诊所的大皮椅上,童年,故乡,远地的亲人,自己的身世,都涌上了心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连着接下去的那两句,谁不会吟,谁不能解?这是李白的,杜甫呢?“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老杜之心,千万人之心。王昌龄想得远,“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其他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曹操),“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这些月的诗句,中国人念起来津津有味,还有卢纶,也有“万里归心对月明”的感触。

⑥我们的中秋节,又叫月亮节。这一天,我们爱月的.民族觉得自负,因为我们靠历代作家诗人的努力,已经赋予那块作太空流浪的大石头不朽的生命。中国人把月亮迎接到现代,中国的月亮没有一丝的矿石味儿。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作者在文中“中固人在面对明月的时候,好像躺上现代心理治疗诊所的大皮椅”一句表达了月亮是通人性的:月亮能关怀人,孤独的人、寂寞的人、忧伤的人,痛苦的人、而对月亮的时候,都能获得心理的慰藉。

B、历代中国文人主要是根据神话进行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而赋予月亮不朽的生命和美的形象。

C、本文引用大量的诗句,充分地反映出中国人对月亮的特殊感受、特殊情缘。文章首尾呼应,突出了中华民族爱月的主旨。

D、中国人喜爱月亮,把中秋节叫月亮节。因为“月是故乡明”,所以我们爱月的民族为中秋节而感到自负。

E、诗句“明月别枝惊鹊”(辛弃疾《西江月》)在意趣或内容上与第⑤节中曹操的《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相似。

(2)阅读第③段文字,概述作者所列举的李白、杜甫、白居易三位大诗人笔下之月的不同特点。

(3)为什么说“中国的月亮没有一丝的矿石味儿”?

(4)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你是否赞同这个说法?结合本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思考。

参考答案

(1)BD

(2)

李白:皓月当空,普照四方;

杜甫:江月涌动,充满活动;

白居易:月光如水,静谧温婉。(大意对即可)

(3)

①对中国人来说,月亮是美的化身,只有靠月亮才能完成文学上不朽的名画。

②中国人喜欢跟月亮交往,把月亮当作朋友和倾诉的对象。

③月亮通人性,月亮会关心人,通过月亮表现文人们的品行、情怀。

(4)赞同。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是一种独特的心境。譬如“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是理想落空的苦闷之中追求精神解脱的一种表现,其意境就蕴含静寒的境界。

篇12:《美丽的鲈鱼》阅读附答案

⑵有一天,刚好是鲈鱼休渔期的最后一天,傍晚时分,他和他父亲想去钓些翻鱼车来。他把诱饵挂在银钩上,然后抛入水中。诱饵沉下去了,周围漾起细细的涟漪,在夕阳的照耀下,银白的涟漪像是月亮从湖中升起。过了好些时候,他的钓竿被重重地向下拉了一下,鱼儿上钩了!他的父亲看着儿子钓鱼时那副熟练的样子,脸上露出了赞赏的微笑。小男孩很谨慎地把鱼从水中拉上来,啊,这是一条非常大的鱼,他从来没钓到过这么大的鲈鱼。

⑶男孩和他的父亲看着这条美丽的鲈鱼,它的腮在月光下一呼一吸。父亲擦了根火柴,看看他的表,晚上十点,离鲈鱼休渔期结束还有两个小时。父亲看了看鱼,然后对男孩说:“你必须把它放回去,儿子。”

⑷“爸爸!”男孩极不情愿地喊了一声。

⑸“我们会钓到别的鱼。”父亲说。

⑹“但不会有这么大的了。”男孩不甘心。

⑺男孩看了看湖周围,在月光下没有其他的渔夫和船只。男孩又看了看他父亲,虽然没有人看见他们,虽然别人也不会知道他们是什么时候捕到这鱼的,但男孩从父亲的声音里知道这命令是不可更改的。他慢慢地把鱼钩从鱼嘴里拿出,把鱼捧到水面上,让鱼游回黑暗的水里。鱼儿摇摇尾巴,游走了。

⑻这是34年前的事了。男孩已经是纽约一位成功的建筑师。他父亲的小船依然泊在湖心岛,他有时带他的儿女去那船坞钓鱼,告诉儿女鲈鱼的故事。

⑼当他考虑道德问题时,诚如他父亲所说,道德很简单,是个是非问题。但一旦付诸实践,又会变得很困难;当没有人监视我们时,我们会不会坚守道德呢?我们会不会依然做对的事情呢?如我们像男孩的父亲那样教育,把鱼放入水中,那么我们可能会一生树立一种内在道德:永远做对的事,不管有没有人在旁边看着。

⑽这是条美丽的鲈鱼,这也是个令人骄傲的故事。

9.题目“一条美丽的鲈鱼”的含义是什么?请根据文章简要回答。(3分)

10. 阅读下列句子,简析加点词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4分)

①啊,这是一条非常大的鱼,他从来没钓到过这么大的鲈鱼。

②男孩看了看湖周围,在月光下没有其他的渔夫和船只。男孩又看了看他父亲,虽然没有人看见他们,虽然别人也不会知道他们是什么时候捕到这鱼的,但男孩从父亲的声音里知道这命令是不可更改的`。

11.文中第8段写34年后的事情,其作用是什么?(4分)

12.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做简要分析。(5分)

答案解析:

9、既指男孩钓到又被父亲放生的美丽鲈鱼,又指男孩心灵中的“鲈鱼”,即父亲让他明白的“要坚守道德”的人生道理,还指男孩因此而获得成功的美丽故事。(3分,各1分)

10、①表达了男孩对鲈鱼的赞美以及因钓到鲈鱼而极度欣喜的心情②“看了看”“又看了看”表现了男孩对放生鲈鱼的不解和不舍,“不可更改”表现了男孩因父亲的坚决而不得不放的痛苦和矛盾。(4分)

11、暗示了当年的男孩因为懂得了“坚守道德”而获得成功,并将这一准则教给自己的孩子,含蓄地点明了“坚守道德是人生成功的法宝”这一主题。(4分)

篇13:《幸福的珍藏》阅读附答案

①日历翻到最后一张,心中不禁感慨,又是岁末了。

②早晨换上新的日历,将旧日历倦倦地扔在桌上,母亲拿过抹布,把桌面抹得锃亮,于是,旧日历也被她随手拿走了。那里面有她记下的亲朋好友的电话号码,也有偶尔因怕忘记某些事情而让我们给她记下的留言。我知道,母亲一定是把它收藏起来了。

③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母亲习惯性地收藏一些旧物,她的那个小小的红漆木箱里,不仅保存着我们儿时看过的小人书、小发卡、红头花之类的琐碎物品,还有一些发黄的信件,或者那就是父母年轻时候的通信,有我们几个孩子在外求学工作时写给父母的只言片语。还有那曾经为我们做鞋用的大小不等的纸样儿,母亲也把它们码齐了折在一起,夹在一本旧杂志里。因为这些旧物,记录了我们成长的一些重要过程,记录了我们生活中的经历,或者,记录了父亲母亲的爱情或者婚姻,甚至是记录了生命。

④曾经埋怨母亲,都是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攒它们做什么?母亲说:也不做什么,就是舍不得丢,看到它们,就想起过去的日子,想起你们的小时候。听了母亲的话,忽觉心里酸酸的,再看母亲的皱纹和白发,默默地将那些旧物重新撂起,郑重地放回原处。

⑤母亲年纪大了,最近的几年里,身体多病,动辄感冒发烧,本来就有气管炎的毛病,就更一次次地引发。母亲拥有一处复式的楼房,那是我们为了孝敬她盖起的。但她不喜欢住,分三家把它们租了出去,自己坚持住在老房子里,那是她和父亲半生住过的。墙上的画、小院里的花,都是父亲留下的生活痕迹,母亲说,父亲的气息仿佛还在,所以她不离开。可不知是年久失修,还是什么原因,那所房子自从父亲去世后就开始漏雨,为此我们请人重新修整过,但最终没能修好。在急风骤雨的深夜,屋里墙角处照旧雨水淋漓,母亲不愿给我们打电话,只一个人用盆钵逐个角落接着,任由屋子里的浊水汩汩泛滥。

⑥父亲的去世,致使母亲大病了一场,在经过一个时期的调整之后,母亲开始走出家门,继续到老年大学学习,看到母亲孤独的身影,我一次次潸然泪下。由于母亲有读师范时打下的绘画基础,再加上她对待学习十分认真,无论刮风下雨从不间断,因此,母亲的绘画水平提高很快。至如今,母亲已参加了二十几次老干部书画展了,得到人们不错的评价。

⑦以前,我去母亲那里是即兴的,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因为母亲的上学,我却不能来去自由了。每次去,必须先打过去一个电话和她“预约”。父亲去世后,我便成了母亲木纳的女儿,了无生趣的语言,生活里也很少有向母亲撒娇过,更不用说在电话里了,除了千篇一律的问安,永远都是波澜不兴的平和。而母亲总是接过电话,关心我的工作或生活。和父亲一样,母亲最希望听到的,是我在哪方面有了些成绩,日子过的开心不开心,快乐不快乐。

篇14:冬天记忆的阅读附答案

虽然时隔已经很久远了,但我却依然念念不忘。在那物质极度贫乏的冬天里,一块石头、一堆柴草、一根鸡绒毛很自然就成了我患难的伙伴。

我记忆里的冬天是那样的寒冷,我穿着厚厚的棉袄棉裤走在上学的路上,寒风打着呼哨扑过来,刀一样地扎疼我的脸,割疼我的耳朵,顺着袖口、脖子、胸口往棉衣裤里钻。教室里没有取暖的设备,窗户上常常没有玻璃,取而代之的是厚厚的白塑料布或纸袼褙片儿,风刮过来嘭嚓作响,顺着缝隙往教室里钻,坐在教室里,写字的手冻得拿不住笔,把两手抄进棉袖筒里或凑到嘴上哈几口气暖暖手再写。下雪的日子,冰天雪地,树木上、老墙上、屋顶上全是雪,整个世界萧杀而苍茫。消雪的日子,更是冷得厉害,房檐上垂挂着短则几寸、长则数尺的小檊杖一样粗细的冰凌柱,哩哩啦啦的滴着水。我们用一根长长的竹竿,一根根将冰柱捣下来,小手冻得象透明的红萝卜。晚上睡觉的时候是最受罪的时候,脱了衣服往被窝里钻,被窝里冰凉冰凉,冻得人浑身哆嗦,大半夜也暖不热。那时候我曾想,晚上我要能有一个温暖的被窝该有多幸福呀。

那些个冬天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寒冷。在梦一般的记忆里,我用驱寒的方式,用寻找温暖的方式,度过了一个个自由、率真、充满野趣的冬天。在学校里,下课的铃声一响,我们就跑着挤到一堵太阳光照得到的背风的墙根前,一字排开从两边往中间挤,使劲的挤,一边挤一边高声喊叫:挤挤,挤老干,挤出老干我喜欢。挤挤,挤老干,挤出老干我喜欢。如果中间的那一位被挤出来了,就迅速的跑到两端继续往中间挤,直到浑身发热,浑身出汗。我们还打皮老尖儿、迈大步、推铁环、吹鸡毛上天。

放学了,几个同学一合计,直奔老麦场的麦秸垛,在麦垛的一方掏一个洞,再到地里偷几个白萝卜,用竹批儿剥去厚厚的一层皮儿,躺在麦秸洞里吃得津津有味,辣甜绕口。有时候,我们也会跑到大河塄的格档堆上,用自制的`枪、棒做武器干中美、捉迷藏,我们常常忘记了时间,直玩得天昏地黑。麦场的小庵也是我们常去的地方,我们会在小庵的朝阳背风处挖一个坑,坑沿上垒几块土坯或砖块,然后到地里去拾些树梢干柴,点上火取暖,有时还用泥包住用弹弓打来的麻雀,放到火里烧烤,等到泥烧干了的时候,剥开泥块,麻雀的羽毛也会被烧的无影无踪,烧熟了的麻雀肉热气腾腾,再撒上些从家里偷来的盐,一边烤火一边吃,香甜而温暖。

在关于寒冷的记忆中,尤其使我难忘的是那些圆溜溜、胖乎乎的鹅卵石,不知从啥时候开始,我冬天的冷被窝里竟有了这些可爱的小伙伴。那是母亲去城河里洗衣服时捎回来的,母亲选择了这些大小适中,形状可爱的鹅卵石洗净带回家。傍晚做饭时,母亲将几块石头围在煤火口边,到了睡觉前石头已经被炕得很热,母亲又把每一块石头用一块包袱布裹住,放进我和弟弟妹妹的被窝。我钻进暖和的被窝里,脚蹬一块石头,怀抱一块石头,冬天的寒冷已躲得无影无踪。

时光已过去了几十年,如今我的女儿已将大学毕业,当我和她谈起这些往事,她听得一脸茫然,不知所云。当然我理解女儿,在这个地球逐渐变暖,北方再也找不到大雪,空调、水暖、电暖、暖水袋随处可见的年代,让女儿去理解一块石头的作用,理解人与人挤在一起用来取暖的方法,的确愚顽可笑。但我这个从贫穷年代走过来的人,怎么能够忘记了对一颗萝卜的回味,对一块石头的怀想,对一缕阳光的感恩呢?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开头对于“一块石头、一堆柴草、一根鸡绒毛”的强调,重在突出在物质生活极度贫乏的年代,曾经带给自己怎样的生活体验,也为下文的写作埋下伏笔。

B.第二段关于寒冷的描写生动形象,作者把自己对于寒冷的深切体验细致地进行描绘,目的是为与后文写女儿的生活进行对比,从而表现女儿的茫然无知。

C.一块石头,被母亲用来作为驱走严寒的工具,一方面照应了前文的冬天的记忆,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母亲对子女博大的母爱以及生存的智慧。

D.本文是一篇回忆性的叙事散文,对于冬天的寒冷记忆,不仅作者的女儿不能体悟,在读者看来,这也是一篇充满童趣的生活化气息浓厚的文章,让作者忘却痛苦。

E.文章结尾“但我这个从贫穷年代走过来的人,怎么能够忘记了对一颗萝卜的回味,对一块石头的怀想,对一缕阳光的感恩呢?”这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8.文章中多处运用细节描写,请找出两处进行赏析。(4分)

9.作者以“冬天的记忆”为题有着怎样的情怀,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7:B,D

8:文章中典型的细节描写有下课之后在背风的墙根前,一字排开从两边往中间挤,使劲的挤,直到浑身发热,浑身出汗。这一处的细节描写,刻画出在那样一个贫穷寒冷的冬季,孩子们想出多种自我取暖的方式,使自己度过了一个个自由、率真、充满野趣的冬天。其次是母亲把石块炕热,用包袱裹住放进被窝,度过寒冷。这一处的细节描写突出了母亲对孩子的关爱。

【考查点】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解析】分析作品的细节描写,需要充分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再结合语境回答。

9:(1)在寒冷的冬天渴望有一个温暖的被窝;(2)用驱寒的方式,用寻找温暖的方式,度过了一个个自由、率真、充满野趣的冬天。(3)玩得天昏地黑,拾些树梢干柴,点上火取暖,打麻雀,烧火烤,一边烤火一边吃,香甜而温暖。(4)得到母亲的照顾,钻进暖和的被窝里,脚蹬一块石头,怀抱一块石头,冬天的寒冷已躲得无影无踪。

【考查点】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

篇15:《幸福的香气》 阅读附答案

记得小时候一个人偷偷躲着喝汽水,忘记了人间的烦恼,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一直到今天我还记得那时的情景,当我重复地说“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喝汽水更幸福的事了吧”时,心里百感交集,眼泪忍不住就要落下来。

贫困的岁月里,人也能感受到某些深刻的幸福,像我常记得盛一碗热腾腾的白饭,浇一匙猪油、一匙酱油,坐在厅门的石阶前细细品味猪油拌饭的芳香,那每一粒米都充满了幸福的香气。

有时候这种幸福不是来自食物。我记得当时我们镇上住了一位卖酱菜的老人,他每天下午的时候都会推着酱菜摊子在村落间穿梭。他沿路都摇着一串铃铛,在很远的地方就可以听见清脆的铃人每次他走到我们家门前的时候,都在夕阳落下之际。我一听见他的铃声跑出来,就看见他浑身都浴在黄昏柔美的霞光中。那个画面、那串铃声,使我感到一种难言的幸福斯像把人心灵深处的美感全唤醒了。

有时幸福来自于自由自在地在田园中徜徉了一个下午。

有时候幸福来自于看到萝卜田里也留下来做种的萝卜,开出一片宝蓝色的花。

有时幸福来自于家里的大狗突然生出一窝颜色都不一样的、毛茸茸的小狗。

生命的幸福原来不在于人的环境、人的地位、人所能享受的物质,而在于人的心灵如何与生活对应。因此,幸福不是由外在事物决定的,贫困者有贫困者的幸福,富有者有富有者的幸福,位尊权责者有其幸福,身份卑微者也有其幸福。在生命里,人人都有笑有泪;在生活中,人人都有幸福与烦恼,这是人间世界真实的相貌。

从前,我在山间、城市穿梭做报道访问的时候,常常能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坐在夜市喝米酒配猪头肉的人们,他感受别的幸福往往不逊于坐在大饭店里喝XO的富豪。蹲在寺庙门口喝2O元一斤粗茶的农夫,他得到的快乐也不逊于喝几百上千元一斤的昂贵的龙井茶的人。

这个世界原来就是相对的世界,而不是绝对的世界,因此幸福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由于世界是相对的,使得到处都充满缺憾,充满了无奈与无言的时刻。但也由于世界的相对性,我们不论处在任何景况中,都还有遭遇幸福的可能,能在绝壁之处也见到缝中的阳光。

我们幸福的感受不全然是世界所给予的,而是来自我们对外在或内在的价值判断,我们幸福与否,正是由自我的价值观来决定的。

1、请概括本文的主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划线的词语“这一点”指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谈你对文章划线句子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开头叙述自己小时候喝汽水的事,好像与本文关系不大,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对幸福的感受是怎样的?请以“有时幸福来自于”为开头写两句话,表达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有时幸福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时幸福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1、幸福无处不在,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幸福。(大意对即可)

2、在生命里,人人都有笑有泪;在生活中,人人都有幸福与忧恼,这是人间世界真实的相貌。

3、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告诉读者,一个人即使在最艰难的境况中也可以拥有幸福。

4、不能删去。因为开头段是为了引出“贫困的岁月里,人也能感受到某些深刻的幸福”观点,并自然过渡到“每一粒米都充满了幸福的香气”这件事。

上一篇:教学主管下一篇:瓦斯检查员上岗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