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浅谈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2024-06-18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浅谈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通用8篇)

篇1: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浅谈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习惯的养成主题教育

引导讲话稿

先给大家讲几个故事。1987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记者问其中的一位:“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 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 “在幼儿园学到了些什么呢?”记者又问。学者答道:“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学者的话发人深省呀,因为他告诉我们,人生最重要的是从小养成好习惯。

再讲一个现实的故事小路大学毕业后被招聘到一家大型家电公司做销售工作。小伙子来自农村,有一股拼劲,而且对销售工作很热衷,所以业绩一直不错。但美中不足的是,小路和主管的关系总是有些不协调。终于有一天,因为一件也许根本就不值一提的事情,两人吵了起来,最后小路一怒之下伺老总递交了辞呈。老总对小路的印象一直是不错的,他考虑了良久,最后说:“把你手中的业务清理一下交给我,我会同意的。” 三个小时后,小路交给老总四份文件。第一份,关于自己本月内需要结算的各种业务上的经济往来;第二份,关于目前已经建立良好合作的单位名称,上面有每个负责人的地址和电话,甚至包括了各个老板的喜好;第三份,目前正在争取的客户名单,资料中列举了这些单位经理的籍贯和简历,比如谁当过兵,谁下过乡,谁离过婚;第四份,是对于还没有开展业务地区的攻关计划。面对小路时“临走交代”,老总有些吃惊。他最后的批复是:小路留下做主管,而那位主管被降职调离这个部门。当那位主管向老总讨个说法时,老总说:“像小路这样的人才,你和他处不好关系,这本身就是失职。”一个人对自身品质的坚持和良好的习惯,既可以表现在你求职时,也能表现在你辞职时,这就是所谓的人格魅力。也许大家都听到过这样一则报道:一名高中毕业生前去应聘,在应聘的队伍中,大部分都是大专生,本科生,还有硕士生,面对这些高学历的竞争者,这名青年的成功率几乎为零,然而结果却大大出乎人的意料,这名高中生竟成了唯一的一名成功者,因为只有他随手拣起了应聘现场里无人问津的一张纸屑,正是这不经意的一拣,让招聘者看到了他对待生活的态度,于是他获得了这份工作。从以上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一个良好的习惯是多么重要,有时它能决定你的一生。

好的习惯,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基础。好习惯不但对我们成功重要,而且对我们的身心健康也很重要。现代科学证明,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人类心身健康的重要保证,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卫生保健措施之一。有关材料表明,我国的死亡谱内前十位特别是前三位死因中的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其致病因素与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生活方式因素占全部死因的44.7%。美国的一项报告指出,死亡人数中,约50%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20%由于环境因素,20%由于生物因素,只有10%是医疗条件造成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将是“第二次公共卫生革命

”的核心,是“预防时代”的精髓,而生活习惯则是生活方式的集中体现。不仅如此,教育家们强调把良好习惯,包括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作为教育的重要任务;伦理学家还认为,习惯是道德关系的一种因素,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一种方式。由此可见,生活习惯对一个人的心身健康和全面发展乃至社会精神文明都具有重要作用。良好习惯的养成对我们的人生实在太重要了!国内外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我们县高大门的校训:养成好习惯,失败不容易;没有好习惯,成功不容易。为什么习惯就这样重要呢?这可以从心理学找到依据。因为习惯是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是一种稳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动力定型”。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行动。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

有人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在不断地增值,而在人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因此,许多教育家都把少年儿童的习惯养成当成教育的第一要务,不少有经验的教师也把习惯培养当成工作重点,抓住不放,直至习惯养成,因为他们体验习惯养成能起到一劳永逸的作用。

那么如何养成良好的习惯呢?

首先要打破习惯养成的神秘感。在一些人眼里,没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艰苦卓绝的努力,,是不会养成好习惯的。他们害怕吃苦,害怕受挫,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因而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久而久之,便产生出一种错觉,只有成功人士才会有良好的习惯,而一般人不配谈良好习惯的。最近笔者看过韩国人写的一篇文章,大意是其实成功并不难。文章说,成功的人在给向往成功的青少年介绍经验时,往往强调他们的成功之路如何曲折,如何艰难,使青少年望而生畏。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每天都在感受着成功,如做对了一道数学难题,想出了一个好点子。如果把这些成功感汇聚在一起,每个人都能成功,成功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难。正是这篇论文,鼓舞了韩国人追求成功的斗志,才有了韩国六七十年代的经济腾飞。我想习惯养成与追求成功具有同样的道理。只要有意识地锻炼,我们每个人都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其次,习惯的养成在于多次的重复。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过,同样的事重复72次就可形成定势。有位教师受魏书生写作文体的影响,开始每天写自命题日记,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觉得写作象吃饭穿衣一样成为一种精神需要。偶因外出没有写日记,便感到心里空落落的,抽空也要补上,还清昨日的欠帐。选准要养成什么样的行为习惯,然后坚持经常性的重复,在重复中激发兴趣,学有所得,越干越想干,最后就会到了“欲罢不能”的地步,有些人坚持一辈子记日记,完全是习惯使然。有科学研究证明,21天的坚持可以基本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可以形成稳定的习惯。

第三,良好习惯的养成越早越好。正是因为习惯具有巨大的惯性,所以良好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好。因为在不经意间,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形成一些不好的习惯,有些不良习惯无妨大碍,稍加注意即可。而有些不良习惯却是致命的,可能会影响

一些人的前程甚至一生的幸福。如有的人有爱议论别人是非的习惯,经常被人找上门来,闹得心神不定,家庭不和。坏习惯一旦养成,想矫正就变得异常艰难,它会在毫无察觉的时候表现出来,令己头疼,让人生厌。如一些同志乡音很重,尽管学着说普通话,但有时一不小心,乡音便会“溜达”出来。所以要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就应该制定良好习惯的养成规划。

同学们 只要事事用心,就能养成良好习惯。同学们请允许我用我们办公楼前的标语,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我相信聪明的你们一定会从现在开始就在心中埋下了习惯的种子,不久的将来你们一定会收获美好的人生。谢谢。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意义

学习习惯是指经过有意识的训练和潜移默化陶冶所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自动重复的学习行为、心理倾向。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以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有规律、有节奏地活动获得优质效果。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持之以恒,强化训练的结果,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整个过程充满着对意志的磨练。勤奋、自信、独立、创新、严谨、谦虚等是良好的学习性格最主要的特征。其中勤奋、独立、严谨、谦虚又是随着习惯的形成,才表现出来的。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性格的基础。另一方面学习方法只有以习惯的形式固定下来,才能真正成为方法,显现出应有的价值。一年之计在于春。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奠基时期。故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根据小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识的进行训练和培养。他规定每天这样温课200页,温习不完,决不休息。

1、制定计划的习惯,制订计划是为了坚持。大目标短时间内不能很快见效,但你可以看到自己每天在努力,基础差并不可怕,关键要坚持不懈。你可能走了一千步还没有看到成功,但不要放弃,你会发现,也许成功就在一千零一步的拐弯处。

2、主动思考的习惯,学生如果没有主动思考的习惯,好象一部静止的汽车,是由老师推着走的,只有当你形成主动思考的好习惯的时,汽车才像打着了火,就能自己跑起来了

就靠坚持,科学家研究发现一个习惯的养成一般需要21天的坚持,之后这个习惯就自然而然了,就想本能一样

良好的习惯来源于思想,有一句忠告提醒的非常好:请小心你的思想,它会影响你的行为;请小心你的行为,它会影响你的习惯;请小心你的习惯,它会影响你的性格;请小心你的性格,它会影响你的成功。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没有良好的思想,就没有良好的习惯,也就没有成功。所以说,好习惯的报酬就是成功,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钥匙。爱因斯坦有句名言:“一个人取得的成绩往往取决于性格上的伟大。”而构成我们性格的,正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个好习惯。好习惯养成得越多,个人的能力就越强。养成好的习惯,就如同为梦想插上翅膀,它将为人生的成功打下坚定的基石。

篇2: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浅谈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下面就谈谈在教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如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积极动脑的习惯

首先要着手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听讲的习惯。教学生五会:会听、会看、会问、会想、会说。

会听;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想边记忆,抓住要点。不仅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并能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首先要给学生观察权,不要以教师好心的“讲”取代学生的“看”。在观察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问题。会问;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问题后提出问题,也就是要“问”。“问”,能促进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去想:如何解决问题。会想;课堂上要学生肯动脑子想问题,除了靠教师教学的启发性外,还要靠“促”,促使他动脑子。会说;听、看、想,要通过“说”这一点来突破。课堂上抓住要学生尽量多说这一环,就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细心看。抓了会说,就能促进其它三会。

二、教学生会思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生会思考,首先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能创造条件并能激发学生思考。要让学生在对数学材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的过程中,掌握思考方法。思考的方法,单凭认真听“讲”是听不来的。思考的方法是要靠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来领悟。只有学生不断地体尝到思考的乐趣,才能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教学生会阅读,养成自己学习的习惯

课本是无声的教师,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坚持课前阅读,课内阅读,课后阅读,养成预习和复习的自学习惯。

课前阅读,就是课前预习课本。要求学生每天完成家庭作业后要翻开课本,看看第二天要学的内容。特别是每一单元,每一小节的开头新课,阅读时要标出疑问,以便在老师讲课时,带着问题有重点地听课。有时也可由教师提出能引起兴趣的题目,引导学生自己找书去读。

课内阅读,就是课内学习课本。课上在教师指导下有要求有检查地阅读数学课本,是教给学生自学方法,培养自学能力的主要途径。

课后阅读,就是课后复习课本。要指导学生养成做作业前先复习课本的习惯。要求学生每天做家庭作业前先看课本,看老师当天讲的部分书上是怎么写的,想想老师是怎么讲的,做题时要注意什么,然后再做题。

四、教学生会审题,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许多错误,往往并非是缺少必要的知识,而是缺乏必要的审题习惯和审题技能。要提高作业正确率,必须下功夫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再解题的习惯。每教一新课例题,教师都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练审题,在学新课的同时学会审题方法,养成审题习惯。

解题时要认真书写,教学生解题时要书写整洁,格式规范。算草要象正式答案一样,一律写在作业本上,做到算草不草,竖式排列有序,使学生养成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解题时还要边做边验。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会验算,养成解题时必有验算的习惯。验算首先是验算理,验方法,其次是验计算。提倡边算边查边验,一步一“回头”,争取一次做对,防止无效劳动。

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主要靠课内教学的指导和训练。家庭作业题要认真设计,数量要少,质量要好,解题的要求要高。由于题量少,学生不感到负担,就乐于开动脑筋认真完成。这样安排作业,学生负担轻,积极性高,不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形成,而且有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

五、教学生会改错题,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

能对自己的学习作出评价,是一种高水平的学习。善于从错误中学习也是一种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判断正误,自我检验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如口算的家庭作业,可由教师指定范围和数量,由学生自己选题,自己计时,自己口算,自己用笔算检查订正。指导学生对自己作业中的错题分析并登记错因,认真改错,是培养学生自我检验和自我评价能力,提高作业正确率的有效方式。每学完一个单元,学生可根据错题情况评价自己该单元学习的成绩和问题,确定自己复习的重点。要求学生做题时认真仔细,独立完成,不依赖别人,不弄虚作假,做错了也要错个明白,学会真本事。但老师批改后,找错题原因,改错时可以互相研究,这样促使同学们课下互相研究,养成求甚解和对自己工作负责任的习惯。再做题时就细心多了,错题率大大降低。

篇3:浅谈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很多同学只重视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而忽视课前预习。那么,预习有什么样好处呢?课前预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预习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效果;还能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能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增强独立性;预习可以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在预习时,要做到: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与前面已学的知识框架;找出本章或本课内容与前面已学知识的联系,找出所需的旧知识,并补习此时的知识;找出本课的难点和重点;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笔划或记入预习笔记。

2. 培养学生专心听课的习惯。

如果课前没有一个“必须当堂掌握”的决心,会直接影响到听讲的效果。如果在每节课前,学生都能自觉要求自己“必须当堂掌握”,那么上课的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

集中注意力听课是非常重要的,上课听讲一定要理清思路。要把老师在讲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理解清楚,目的是向教师学习如何科学地思考问题,以便使自己思维能力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使知识的领会进入更高级的境界。分心是注意的反面,分心不是没有注意,只是没有把注意指向和集中在当前的学习任务上。心不在焉,必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3. 培养学生及时复习的习惯。

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对刚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

“温故而知新”。这个“新”主要指的是知识达到了系统化的水平,达到了融会贯通的新水平。孤立的事物容易忘记,而联系着的事物就不容易忘记。清楚知识的系统化,要靠平时把概念和原理学好,为建造“知识大厦”备好料;要肯于坚持艰苦的思考;要学会科学地思维。

4. 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明确做作业是为了及时检查学习的效果,经过预习、上课、课后复习,知识究竟有没有领会,有没有记住,记到什么程度,知识能否应用,应用的能力有多强,这些学习效果问题,单凭自我感受是不准确的。真正懂没懂,记住没记住,会不会应用,要在做作业时通过对知识的应用才能得到及时的检验。做作业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别开来,对事物之间的关系了解得更清楚,公式的变换更灵活。做作业促进了知识的“消化”过程,使知识的掌握进入到应用的高级阶段。做作业可以提高思维能力,面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就会引起积极的思考,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使新学的知识得到了应用,而且得到了“思维的锻炼”,使思维能力在解答作业问题的过程中,迅速得到提高。做作业可以为复习积累资料,作业题一般都是经过精选的,有很强的代表性、典型性。因此对做过的习题应当定期进行分类整理,作为复习时的参考资料。

5. 培养学生练后反思的习惯。

在读书和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备考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进行过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 (1) 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 (2) 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 (3) 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 (4) 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 (5) 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

6. 培养学生积极应考的习惯。

应该如何应考呢?首先,对参加考试要有一种积极的态度,不要给自己再施加压力。临考前,不要去想考试成败将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尤其不夸大考试成败的影响,要想好万一考不好的“对策”,对自己的期望要实事求是,正确对待外来的压力。其次,考试前要休息好。临考前要减轻学习负担,要保证充分的睡眠,要适当进行文体活动,要保证身体键康。再次,在考试过程中,注意答卷顺序,按先易后难的答卷法,审题要认真,做完后要仔细检查,更正错误。

7. 培养阅读自学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学习层次越高,自学的意义越重要,对考生的自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8. 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9. 培养学生切磋琢磨的习惯。

《学记》中谈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像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蜂蜜。

1 0.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习惯。

篇4:小学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

一个良好的习惯,一次成功的教育,必将会对小学生形成健全人格、高尚品质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生活习惯,培养小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将伴随学生健康成长,影响一生。

一、注重良好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特别是在学生的起步阶段,在学习常规方面进行严格规范、细致指导、耐心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这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学习能力的基本保证,是改变学习方式的重要前提。一些基本的学习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上课时学会仔细观察,认真倾听,积极举手发言,动手操作学具;能认真审题,答题工整,及时订正错题等。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逐步培养和指导,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地抓下去,让学生在每堂课中的习惯养成上都有所收获。

1.培养学生学会主动“倾听”

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多动,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这是他们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而专心听讲是学生获得信息、吸取知识、学好数学的基本保证。如何才能使学生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呢?

首先,教师讲课要富有吸引力,让学生产生“非听不可”的感觉。

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导言:同学们,前几天小明家新建了一栋漂亮的房子,下面请你在小明新建的房子里,找一找,哪些是我们学过的图形。(学生边回答教师边用电脑抽出图中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然后,该教师拉出图中的一个角问学生:这个图形你认识吗?(生回答:不认识)。这个图形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图形——角。教师板书课题后,又告诉学生:现在老师带大家到“角的乐园”去游玩好吗?(粘贴角的乐园图)到那里游玩,我们不但可以玩得开心,还可以学到许多有关角的知识,高兴吗?一段轻松的谈话,既导入了新课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在整节课的教学中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吸引学生,学生认真倾听,踊跃发言,学习效果非常好。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爱听讲、想听讲、会听讲的好习惯。

其次,要加强听的训练。有的学生听讲,虽然眼睛睁的大大的,好一副聚精会神之态,然而听后却不知所云。因此,听需要训练。第一,先让学生听懂。课堂上不论老师讲或学生发言,我们都应适时追问一句“刚才老师讲的听懂了吗?你能把老师讲话的意思或提出的问题给大家再说说吗?”第二,要求学生倾听其他同学发言时,双目要注视对方。要常常对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请你面向大家”,“你的发言有什么新意?”或者“你和他的想法有什么相同之处?”这样学生必然用心地去听,不容易走神。第三,教师讲话不要重复。例如教师布置作业时就只要讲一遍,尽量不重复,用教师讲话不重复的好习惯去养成学生听讲专注、认真、不走神的好习惯。第四、教师要以身示范。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带头做到。教师和学生谈话,都要注视学生,认真观察他们脸上掠过的每一丝变化。即使遇到有的学生回答不着边际时,教师也要用心地听,中间不插嘴,不打断。久而久之,学生也学着教师的样子去全神贯注地倾听别人的讲话。

2.培养学生学会认真审题

小学生由于步入小学正规的学习生活,对一些数学题目缺乏应有的审题经验。加上年龄小,识字量少,他们常常因为不理解题意而造成做题时的答非所问。因此,对于低年级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首先要让学生学會读题。特别是对于刚入学的孩子,在做题目之前,教师要让学生先用手指指着题目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过去,哪怕个别字不认识,也让他们跟着读。只要手到、眼到、心到,随着识字量的积累,学生就不难养成做题之前先认真读题的习惯。其次要让学生带着疑问审题,通过观察题意,让学生明确题目中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在做题之前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再次要让学生在审题中学会抓住关键字、词、句,帮助理解题意。

例如:数学一年级下册教科书的总复习中有这样一道题目“少年宫组织两队同学参加夏令营(情境图显示两队学生人数分别为43名和47名),每队有3位老师,每辆车可坐50人。问需要几辆车,还有多少个空位置?”此题题目中的条件较多,看似较复杂。因此,在学生审题时,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让学生多读一读题目,理解题目的含义。然后,让学生分析、找出此题的重点字词,理清各数量间的关系。在对题目的初步分析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这样的两种错误:只按两队学生人数的总和来计算剩多少个空位置;按两队学生人数和一队老师人数的总和来计算剩多少个空位置。尤其是后一种方法,持这种答案的学生人数较多,纠其原因是学生对题目中的关键句“两队学生”、“每队有3位老师”没有分析透,只按字面上的“3位老师”进行计算,忽略了另一队的“3位老师”从而造成解题失误。

最后,审题要始终贯穿整个解题过程,既要看全题,又要看运算过程的顺序是否正确,还要看出现的新数字新情况,做到方法得当。如在计算“52-8+40”时,由于不认真审题,粗心大意,不少学生出现下面的错误:52-8+40,先算8+40=48,再算52-48=4。正确的审题能够保证正确、迅速的解题,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时是非常重要的。

3.培养学生学会工整“书写”

学生的作业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从一年级学生的第一次数学课堂作业开始,就要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整洁的书写习惯。低年级学生的数学作业,大都离不开100以内数字的书写(口算与笔算)。看似简单,但如果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好与不好的两份作业将会出现天壤之别。有的学生数字书写不规范、写潦草字,或偏大没写在格子里、或偏小像蚂蚁一样;有的学生没耐心,不一笔一画的写,整个字的笔划绞在一起;有的学生不注意作业整洁,乱图乱改不使用橡皮,或写错数时随便用橡皮擦一下,还留有痕迹便写上新的数……所有的这些现象原来只是少数人的,但如果教师不加以制止、引导以及严格要求,学生之间的模仿力又极强,个别的现象就会变成普遍的现象,严重影响答题的正确率。

针对上述书写的一些不良习惯,教师除了在日常作业中对学生严格要求外,自身也要起示范带头作用。从黑板上的板书到作业批改,都要认认真真,一丝不苟,不能有丝毫的随便,要给学生一个正确的榜样示范。例如在教学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时,很多教师在新课中都会要求学生写竖式时要用直尺帮助划横线,但如果只是口头说说,教师自己在板书竖式时不用尺子划线。而学生日常作业中又不加以严格要求,让学生养成随手画线习惯。大部分学生在计算时一般“懒”得拿起尺子,竖式中的横线在一些学生的笔下,变成了斜线或曲线,这样的作业也就谈不上工整。良好的作业书写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也是磨练学生意志、性格、品质的过程。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书写习惯,离不开教师的以身作则以及日常教学中的耐心指导和严格要求。只有从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从严、从实、从点滴抓起,抓住小学生写字的最佳时期,反复训练,才能收到预想的效果。

二、习惯的养成需要坚持

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反复抓、抓反复,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稍有懈怠,便会走样;经常中断,就会前功尽弃。“习惯”是养成教育的结果。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行为的最高层次,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的方式,是在重复出现而又规律的刺激下形成的,这种方式长期积累,反复强化就会形成习惯。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变成人的一种需要,成为一种不做不行的“自然”,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习惯成自然”。

培养习惯是个长期的过程,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往往需要漫长的时间。习惯的养成,很多人认为靠的是管,是约束,是限制,是循规蹈矩,是画地为牢,而实际上我们更应看重的是育,是教化,是熏陶,是春风化雨,是润物无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成功的秘诀!是成才的基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生活习惯,培养小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将伴随学生健康成长,影响一生。

参考文献:

[1]余文森、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2] 乔建中.我国有效教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J].江苏教育研究实践版,2008,(3):30-34.

[3]安恩平.阅读教学中的探究与实践[J].教师教育科研,2006(05):21

篇5: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浅谈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芳草地》2003年 第9期 总第39期

养成教育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素质教育栏目)

养成教育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一个人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对其进行长期的坚持不懈的良好教育,才能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1.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学生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物,包括自然情况及社会情况,这样才能为写作提供翔实而丰富的素材,从而也就避免了写文章时提笔不知从何下手的困惑。

2.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习惯

要培养学生经常动脑的良好习惯,教师就要为学生创造动脑的条件和机会,在课常上要多使用启发式讨论法、自学法等方法进行教学,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凡事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才能督促学生多动脑,善于动脑,灵活动脑。

3.培养学生喜爱读书的良好习惯

要提倡学生读课外书籍,为了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笔者就组织学生开展看谁读书最多的评比活动。对评出来的读书最多者进行表扬和鼓励,进而调动全体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读、说、写、记的能力。

4.培养学生善于记读书笔记的习惯

在读书的过程中,养成摘抄好的词句,积累成语、名言、警句,记读书笔记,是一个好习惯,这对于提高写作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在笔者所教的这一届学生中每个学生都有两三本读书笔记。当有的学生写作文被开头难住时,便翻开读书笔记用上几个片段或几句名言警句,文章的开头就写好了,下面的内容也就自然顺畅了。从小养成记读书笔记这一良好的习惯,可以伴随人的一生。一个人活到老就要学到老、记到老,终生学习,终生受用。

5.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良好习惯

任课教师要密切配合班主任及家长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经常教育学生不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发扬坚持不懈的精神,要有顽强的毅力,做事不能半途而废,同时还要敢于面对挫折和失败,不能灰心丧气。在阅读课教学中,笔者经常以张海迪、保尔等英雄模范人物的优秀事迹引导学生,使他们勤奋学习、奋发向上。

6.培养学生勇于竞争的良好习惯

首先,要使学生明白,只有竞争,才能有动力,才能学习更多的知识,得到更大的发展,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其次,要让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有意义的比赛活动。比赛获奖后学生的自信心、成就感得到了加强,教师要对他们进行表扬,鼓励他们不骄不躁,争取今后获得更大的胜利;对在比赛中没有获奖者,教师要帮助他们找出原因,提倡重在参与,鼓励他们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在竞争中增长才干,从而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7.培养学生善于口头表达的习惯

按照常规教学要求,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时是站在原地,为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可以打破常规,让学生站到前面,面向同学回答问题,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勇气又可以增强信心。还可利用课前一分钟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每次进行两人,通过说话训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组与组之间经常开展专题辩论会,就中学生的热门话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学生们唇枪舌战,互不示弱,既锻炼了胆量又提高了应变能力,从而大大增强了运用词语的准确性和说话的逻辑性。

--摘自《教育探索》2003年第9期 名词解释: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既包括行为习惯培养出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

要学好 勤动脑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55 更新时间:2005-11-24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一些学习勤于动脑的格言、故事。

2.知道学习是否动脑筋,具有不同的学习效果。

3.能举例说明动脑筋、讲究学习方法对学好功课的作用。情感:

敬佩学习上爱动脑筋的同学,并愿意向他们学习。行为:

1.学习时动脑筋思考。

2.对学习中或生活中不明白的东西有好奇心,能提出问题。

3.学习时注意发现和采用好的学习方法。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勤奋学习”德目中的有关要求编写的。

学会思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强调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引导他们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学习,在学习时善于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而不是死记硬背。当然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不可能通过一节品德课来实现,需要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本课的教育目的就是给学生一些要勤于思考的意识,告诉学生学习时勤于思考的好处,使学生产生愿意思考问题的愿望,平时注意培养自己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现在的独生子女一个普遍的弱点就是依赖性比较强,这不仅表现在生活方面,也表现在学习方面,有的同学习惯于家长陪读,学习时懒得思考,遇到问题总希望父母给自己解出答案,即使是一些学习较好的同学,也只是满足于老师怎么讲,就怎么做,不能对所学的知识多问几个为什么。因此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勤于动脑的教育。

本课的教学要点是:知道学习时勤于动脑有助于更深入、更牢固地学好知识和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时要多动脑筋,多提问题,注意采用好的学习方法。教法建议

1.由于学生年龄所限,对动脑筋的好处还不能从道理上完全搞懂,因此教学时要通过事例、故事,从感性材料入手,通过对事例。故事的分析让学生提高认识。

2.要注意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行为实际,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和正反事例的比较,让学生认识勤于动脑的好处和学习时不动脑筋的害处。并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给学生以适当的行为指导。教学设计示例

第七课 要学好 勤动脑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一些学习勤于动脑的格言、故事。

2.知道学习动不动脑筋,会有不同的学习效果。

3.能举例说明动脑筋、讲究学习方法对学好功课的作用。情感:

敬佩学习上爱动脑筋的同学,并愿意向他们学习。行为:

1.学习时动脑筋思考。

2.对学习中或生活中不明白的东西有好奇心,能提出问题。

3.学习时注意发现和采用好的学习方法。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学习应该动脑筋。

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动脑筋、讲究学习方法对学好功课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想一想,初步感知。

1.师:同学们,最近老师在想一个问题,你们愿意和我一起来想一想吗?

2.出示:想一想,老师布置造句作业,小芳把书上的例句抄了下来,小红模仿老师的示范句式,小兰则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造出句子。照这样学习下去,你认为谁的学习效果会更好?

(讨论、交流。)

3.师小结:是啊!小兰能独立思考,所以她的学习效果会更好。

二、读名言,揭示课题。

1.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爱因斯坦

2.读读,说说格言的含义。

师小结:思考,思考,再思考,说的就是勤动脑。爱因斯坦就是靠这个办法成了世界闻名的科学家,所以我们说要学好就要勤动脑。

板书:七 要学好 勤动脑

3.齐读课题:要学好 勤动脑

三、讲故事,明白道理。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位从小爱动脑、“快速计算法”的发明者史丰收的故事。

1.投影一:师述故事(4~6小节)。

2.听后问:

(1)读数和写数是从前往后,而运算是从后往前,这是学习数学时,大家都知道的,但为什么史丰收要对此提出问题?

(学习时,他虽然弄清了书本中和老师讲的知识,但他更能积极开动脑筋,独立思考,所以他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善于思考,善于提问,这对他的学习有什么好处?

(讨论、交流。)

(3)师小结:所以,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也要像史丰收那样,做到勤动脑,善于多想多问。

板书:多想多问最重要

师:当史丰收一时找不到满意的答案时,他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继续听故事。

3.投影二,师述故事(7、8、9节)。

4.提问:

(1)当史丰收一时找不到答案时,他有没有放弃?

板书:遇到问题不怕难

(2)他的成功之处在哪里?

师小结:在学习中,不但要勤动脑,还要注重学习方法,善于用巧妙的灵活的办法解决问题。

板书:学习方法要巧妙

5.师总结:听了史丰收的故事,我们知道了学习时勤动脑有助于更深入、更牢固地学好知识和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时要多动脑筋,多提问题,注意采用好的学习方法。正因为史丰收在学习时做到了这些,所以他才能发明“快速计算法”。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你们能不能说出几个?

四、树榜样,加深认识。

讲讲古今中外有关勤于动脑的故事。

(例:鲁班发明锯,瓦特发明蒸汽机等。)音频“戴震问师”下载

五、选一选,议一议,指导行为。

1.选一选:

遇到下面情况,你会选哪种做法?为什么?

做一道数学题时,你看了几遍,还是无从下笔,这时你会„„

(1)请父母帮忙做,然后把答案抄上。

(2)先不做,看看同学怎么做的。

(3)请教父母,按他们的解题思路,自己独立完成。

(4)开动脑筋,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解题。

(讨论、交流。)

2.议一议:

下面的说法和做法对不对?为什么?

(1)小雨说:“只要把课本和老师课堂上讲的记住了,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

(2)小波做完作业自己不检查,总喜欢找成绩好的同学对答案。一旦发现自己的答案和别人的不同,就赶快擦掉,把别人的按上。

(讨论、交流。)

(都不对。第一种是死记硬背的现象,即老师怎么讲,就怎么记,只求记住,不求搞懂。这样学的知识,很难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第二种是学习时自己不动脑筋、不独立思考,而是跟着别人跑,这样不可能真正学懂知识。)

六、树立榜样,落实行为。

1.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说说学习时勤于动脑的好处。

2.请班上学习时勤于动脑的同学谈谈学习方法。

七、完“活动”栏目教学。

师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在学习中要学好就要做到勤动脑,养成多想多问的好习惯,这就是:(齐读课题板书)。板书设计

七 要学好 勤动脑 多想多问最重要 勤学多思境界高

遇到问题不怕难 学习方法要巧妙

“做中学”经典名言集锦

作者:奔牛实验幼儿园

陈菊凤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

数:305

●听会忘记,看会记住,做会学会。●推进中国“做中学”科学教育计划。●动手动脑,让学生亲历科学发现的过程。● 教师是儿童科学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重。

● 孩子们是天生的科学家——要刺激他们的兴趣,教师也要与他们一样满怀好奇心。● 让所有学前阶段的儿童有机会亲历探究自然奥秘的过程,让他们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的过程,建构初浅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为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成为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的未来公民打下必要的基础。

● 该活动鼓励教师去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观察,发问和说理,让他们发现世界的美丽,发现自身的聪明才智。

● “做中学”一定是研究型学习,而研究型学习不一定是“做中学”。

● “做中学”是面临挑战发起的一个研究活动,大的长期的历险,是全球儿童共同经历的一个历险过程。● 学生观1:探究未知是孩子的天性。

● 学生观2:每个孩子都和科学家一样,对自然界的热情是非常高的。● 学生观3:探究就是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

● 学生观4:学生的性格、个性、特长是有差异的,把学生的差异作为资源来开发,正是教育、教学的丰富资源所在。

●教师职能1:帮助孩子培养他们掌握类似像研究人员那样的独立行动的方法。科学家是什么?长大了的儿童。儿童是什么?天生的科学家。

● 教师职能2:关注学生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 教师职能3: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他们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研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课堂观1:课堂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性舞台。

● 课堂观2:课堂不再是神圣的殿堂,而是一个类似于手工作坊式的车间,这里的产品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 课堂观3:课堂是师生生命涌动的场所,学生亲历以实验为主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活动观1:在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使学生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探究的主体。

● 活动观2:重视直接的实践活动,教育孩子用感官去捕捉世界,对于小学生来说,更应该扩大其活动范围。

篇6: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浅谈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意义

所谓习惯是指由于不断重复而形成的比较固定化的行为方式。习惯的最大特点是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行动。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英国思想家洛克说得好:“习惯的力量比理智更加有恒,更加简便。”培根则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国内外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有关,80%与非智力因素有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占有重要位置。古今中外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者,无一不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说:“我的生活过得像钟表的机器那样有规则,当我的生命告终时,我就会停在一处不动了。”达尔文所说的“规则”,便是指良好的习惯,当然,也包括学习习惯。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建立稳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动力定型”。习惯是人在较长的时间内形成的规律性的行为方式,一旦形成便难以改变。长期有规律地安排学习的人,便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通过生物钟,通过条件反射自动提醒你自觉地去做应该做的事。比如,每天晚上临睡前,自觉地整理好书包,为第二天上学做好准备;上课铃声一响自觉地进教室;放学回家,每到电视英语节目时间,就自觉地及时打开电视机。这些事情,对于一个有良好习惯的人来说几乎都是靠生物钟、靠条件反射来自动控制的。如果不是靠习惯,这许许多多看似平常的事做起来就会显得手忙脚乱,甚至丢三落四,以至于使你动辄被动,造成心烦意乱。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调动潜意识为学习服务,潜意识地特点是直接受人的情感和需要支配,受情景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学生都有这样的体验,心理已经清醒地意识到,嘴上也在说:“贪玩不利于学习,今后不再贪玩了。可是鬼使神差不能自制地又贪玩了。为什么会这样?这实际是潜意识在支配他,是他的潜意识中有一种强烈的想玩的渴望。而一个养成了良好学习习惯的人,他对学习有一种亲合心理,他从心底里把学习当成了第一需要,当成了乐趣,不学习便难受,甚至连睡眠做梦的内容也都与学习相关。其实这是潜意识在发挥作用,潜意识的作用非常大,一些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之所以在休息时,甚至在睡眠时产生灵感,都是因为他的潜意识与外界刺激,与自己不懈寻觅、孜孜以求、长期探索的问题之间保持着必要的联系。例如: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梦中看见了他日思夜想的元素周期表。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发挥下意识的作用。下意识的特点是直接受习惯的支配。一个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他的下意识会随时随地地支配他按照平时习惯了的套路做那些与学习相关的事,使之在不知不觉中,事情做得轻轻松松,有条有理。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便可终身受益。

二、应该着重培养的学习习惯

根据小学生生理和心理及年龄特点,根据儿童学习活动的基本规律及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应着力培养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习惯。

(一) 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

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是小学生必须养成的起码的学习习惯。小学语文S版教材上《小猫钓鱼》的故事,还有古代“一手画圆,一手画方”的说法,都旨在告诉人们学习时不可一心二用。

曾有人做过对比研究的实验:请来两组知识水平差不多的学生,让第一组的同学边听故事,边做简单的加法习题,而第二组也做同样的两件事,但是两项内容分开进行。同样的时间后,检查加法题的成绩,并请每个人复述听过的故事。结果是:第一组习题与复述的错误率都明显高于第二组。由此看来,一般人不可能同时高质量地做好两项或两项以上的事情。如果硬要同时做,必然使每件事的质量都有所降低。比如:你左手右手各拿一支笔,一手画圆,一手画方,双管齐下,其结果必然是圆也不圆,方也不方。古语:“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专心致志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致力于主攻方向不分神。就是在一定时期内紧紧围绕主攻方向,安排学习内容,除学校组织和提倡的健康活动外,一切与主攻方向相悖的乃至不相关的劳神费时的事情都尽量不要涉足。比如迷恋电脑游戏,过多地看电视等等。二是全神贯注不开小差。上课时要全神贯注地听讲,做作业时聚精会神地思考。对于一切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能够做到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有些学生上课时思想不集中,讲话或摆弄东西,做一些与学习毫不相干的事;课后做作业,一边听歌一边写字、算题,哪里说话就哪搭茬儿。这些做法都是与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背道而驰的,要坚决彻底地改正。

(二) 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

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有利于培养人的能力,尤其是有利于增强人的发现、发明和创造力。养成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可以通过思考不断解开疑团,激发灵感,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读书善于思考。在研究古书时,发现诸家说法不一,相互矛盾之处甚多。他决定“采其精华”。“正其谬谈”,使之“是非有归”。经过深入实际考证研究,为一千多种药物重新作出了科学结论。在《本草纲目》中还增辑了三百多种新药,八千多条新方。我国化学家温之凯,在大学一年级上无机化学课时,学到离子极化一节,老师,教材和所翻及的参考书都说这是个定性理论。这个理论可以解释大量的化学现象,但有局限性。他想,把这个理论从定性发展到定量该多好。后来,他下决心研究这个问题,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建立了一种定量模型。再如:同样是水壶,普通人烧出来的是开水,而瓦特却烧出了蒸气机;同样是手被草叶子拉破了,普通人只会想到埋怨草的无情和自己的粗心,而鲁班却想到了发明锯;同样是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果农见了只感到心疼,而牛顿却由此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造成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因为瓦特、鲁班、牛顿平时善于认真思考,所以这些自然界的微弱刺激便激起他们灵感的火花。

养成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对书本知识批判地吸收,可以防止“读死书”和“死读书”,不仅能鉴别和选择书籍,而且还能够死书活读。在读书时,不论是业务知识还是思想观点,都能批判地吸收,正确的予以肯定吸收,错误的加以否定扬弃。明代有一位医生给病人开了一服药,并关照说,在煎时加一块“锡”,一位叫戴之礼的医生听了后狐疑顿起,赶去寻问,那医生翻开书说:“书上是这样写的嘛!”戴仍疑云未消,找了很多书对照,发现“锡”乃“钖”字之误,前者为重金属,后者为糖。从而纠正了医学上的一大错误,可见,思考对于批判地吸收别人的东西是何等重要。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清代学者王夫之说:“致知之途有二,曰学,曰思。”这都是在强调养成认真思考习惯的重要性。

(三) 知难而进的学习习惯

目前的家庭独生子女多,家庭条件好,家长对孩子的任何事都想得很周到,如老师让学生课外查阅资料,布置调查或亲自考查的作业,尽管时间允许,家长还是包揽下来,帮忙到底。结果使他们养成了遇到困难绕着走的毛病,学习中每当遇到难题,他们总想依靠老师,依靠父母,缺乏钻研的精神。自然而然他们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就比那些遇困难知难而进的同学差些。长期下去,这样的学生就会被淘汰。“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我们干任何一件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学生学习也是如此,他们在实践中也会经常遇到困难,如:难题、难懂的概念等,遇困难是正常的,要树立迎难而上的精神,只有不断克服困难,逐步开拓自己的思维,才能提高破解难题的能力。学习的过程也是不断战胜困难的过程,只有不断的战胜困难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最终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由此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知难而进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四) 定时定量执行学习计划的学习习惯

一般来说,目标比较容易确定,计划也比较容易制定,难的是定时定量地完成学习计划。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知易行难”。

定时学习是完成学习的前提。定时学习,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每天必须保证必要的学习时间,二是到了该学习的时候马上学习。人脑也像机器一样,功率是一定的,不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把大量的学习内容输入到大脑里去。因此,学习需要长流水不断线,需要安排足够的时间。一个人只要一日三餐,常年不断,虽粗茶淡饭,也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如果饥一顿饱一顿,虽吃山珍海味,也难有好体格。与此相似,知识必须日积月累,才能武装出聪明的头脑,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必然事倍功半。俗话说:“不能一口吃个胖子,”“不能一锹挖个井”,讲的都是这个道理。因此说,定时学习是完成学习计划的前提。

定量学习是完成学习计划的保证。学习计划是通向学习目标的道路,定量地完成学习计划,就等于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前进,在计划的指导下,当知识的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便到达了目标。没有量的积累,便不会有质的飞跃。知识积累的总量是由每日、每时学习的份量累加起来的。

在实际学习生活中,许多学生学习缺乏应有的计划,既不定时,也不定量,从形式到内容全是被动式的,老师推一推,他就动一动。在学习的时间安排上,总是先松后紧;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喜欢搞临考突击。往往是老师留作业,就做一做,不留作业,不做要求的,就概不理睬。记忆内容欠帐,复习欠帐,导致知识的链条断档,老师讲课跟不上趟儿。这样学到的知识,不但数量少,而且质量差,往往是“水过地皮湿”,经不起严格的检验。也有的同学,在该记的没有记住、该懂的没有搞懂之前就忙于去做课外难题,题是勉强会做了,但没有掌握规律,没有抓住根本。因此,定时定量执行学习计划的学习习惯,是实现目标,获得知识的法宝。

三、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了解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和意义后,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 从小抓起,循序渐进,逐步发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学生在年龄小时,习惯既容易建立,也易于巩固,不良的学习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又不易纠正。如有的学生有上课不专心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坏习惯,即使在老师的教诲下有了改正的决心,可往往是改了又犯,犯了又改,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 ,才能彻底改掉。很多人认为小学低年级要让孩子多玩,到了高年级习惯自然就养成了是极其错误的,所以从小学一年级,甚至幼儿园起,就要开始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强化训练,从而形成稳定的自觉行为。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一朝一夕养成,也不能统统一下子养成,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如在小学低年级,要让学生养成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水平的提高,知识的不断更新,到了小学高年级乃至中学,就要在简单的学习习惯基础上逐步训练养成高级的学习习惯,如阅读习惯,独立思考习惯,勇于创新习惯等。那种不遵循习惯形成规律,幻想一朝一夕就养成某种高级学习习惯的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也是极其有害的。

(二)严格要求,偶有偏离,及时调整

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并且对学生来说,应主要放在课堂上进行。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到巩固为止。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不能只讲要求,而应结合教学实际,精心备课,细心指导,反复训练,认真检查,严格督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同时在反复实践和强化训练中尤其要注意各科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班与班之间的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否则会降低强化效果,影响良好习惯的形成。作为学生,自己也要严格监督自己,发现偶有偏离,立即作出调整。比如,发现自己的字写得不端正了,发现上课时自己精神不集中了,发现自己没有执行或没有完成学习计划了…..立即作出调整。培养习惯,就像走路一样,发现走的路线不对,及时调整到对的轨道上去,久而久之,一条小路便踩出来了。

(三)树立榜样,启发自觉,互相促进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家长、教师的要求或模仿他人情况下形成的,所以设身处地,树立榜样,不仅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就是对高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要多树立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如在班上多表扬一些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工整,遵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形成习惯。对学生的每一点良好行为,教师不仅要及时给予表扬,而且要在班上营造一种良好的议论氛围。同时家长和教师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好学生的表率,不能使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到孩子的身上。对高年级的学生则要给他们多讲一些名人持之以恒,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等方面的故事。引导他们多读一些课外书籍,从中感受良好习惯对一个人成材的重要影响,从而自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7:浅谈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摘要: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小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常会出现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作为教师有责任对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进行教育,小学生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这个年龄段是人形成终身习惯的最佳时期;是打好学习基础、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机。从小养成好学习习惯,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关键词: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养成教育 前言: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是取得优秀教育的保证,也是养成教育的目标之一,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尺度。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段名言:“播种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由此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如此的重要,学生一旦在学习中养成不良的习惯,再聪明的孩子也恐怕难以学好,或者是运用好自己所学的一切,甚至能够在此基础上创新与发现。然而在我们班级里面学生还存在着以下不良的学习习惯,例如:一边做作业,一边吃东西或是讲话,或是看电视等等一心二用的行为;没养成用记录本登记每天要做的作业习惯;家庭没有制度出严格的作息时间导致孩子的生活没有规律,没有思路,没有条理;

在学习中不认真,不专心,审题不严,书写不整洁;缺乏自己整理书桌用品和收拾书包的习惯;依赖思想严重,缺乏自己独立思考的解题能力等等。所以必须把陪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小学教育的第一重要任务。我写这篇论文是围绕“如何陪养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这个论点为中心,主要是以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培养学生仔细审题 独立思考的习惯及学生认真书写作业的习惯,这几个方面来展开讨论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正文: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最重要的功课之一,特别是在小学。在小学阶段,儿童身体的生长和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关键时期。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对提高的学习成绩起重要的作用,而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小学是启蒙基础教育,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一边玩一边学习的,可以说学生学起来不是很困难的,作为老师我认为小学阶段的学习,分数不是最主要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才是最主要的。要让小学生明白自己应该学习,把学习当作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且是很有趣的一件事,那才是最重要的。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呢?

一、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然也是学习的前提,没有了兴趣,任何人都无心学好任何东西,更别说自控能力特别弱的小学生,所以,如何激起他们学习的热忱,如何培养好他们的学习兴趣自然成了我们每一个老师首当其冲该思考的问题。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有很好的亲和力,能够让学生在感情上接受你,喜欢你;然后教师还有要自己的特色,比如说语言上的幽默,声音上的起伏等等,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要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不觉得累了,倦了,想下课了。注意避免内容的枯燥而带给学生的乏味,所以,课堂教学时要设计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来激起这节课的热点,活跃学生的思维,引起他们高度的注意集中。

二、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

课堂上获得知识的途径有很多,课堂环节紧密相连,其中听讲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课堂上学生能否专心听讲,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数学知识具有循序渐进性,一旦没有专心听好某些知识就会脱节,影响后面的学习。这样会给学生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组织好教学,使学生自始至终都能全神贯注地听讲。

上课专心听讲就是学生上课时,坐得端正,能够静心听老师讲解,听其他同学发言,而且还能主动边听边思考,这种习惯应该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培养。认真听课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需要老师不断提醒,反复练习和表扬或批评性的评判。同时在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这样一来就能建立起良好的听讲习惯。我班上就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头脑聪明的小

男孩,学习习惯不好,作业拖欠、字迹潦草,更重要的是上课不专心,结果是成绩非常不理想,如果继续下去的话,到了高年级肯定是跟不上去了,因为知识点严重脱节以至成绩都考不过半。后来通过家人和老师的不断开导及鼓励,这一学期完全变了个人,作业认真完成,不再拖拉,上课认真听讲,勤于思考问题积极举手发言,成绩有了大跨度的进步。这都主要源于上课专心听讲的结果。

三、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独立思考的习惯。

小学生因审题不准而导致的失误现象较为严重。在中低年级尤为常见,到了高年级也有不少这种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儿童识字少、理解能力有限低,思维缺乏深度等因素;另一方面与学生没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有关,平时有老师同学大家一起读题,而一到了考试没有认真严谨审题的习惯了或者是不愿审题有更直接的关系,所以就粗枝大叶,敷衍了事。如低年级计算中,学生加减误算、乘除误算的情况较多;在中年级常有学生把很简单的两步计算应用题作一步应用题解答,或者两步只作一步,漏掉一步;在高年级的解决问题中学生常把单位“1”判断错。出现这样的错误,是由于没有审题的结果。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审题习惯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解题能力同样重要。教师要从低年级起,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审题的重要性,增强审题意识。同时还要教给学生审题方法,建立解题的基本程序,如审题--列式--计算--验算--作答等。培养学生做作业时独立思考的解题能力,独立思考完成自己要做的事,我个人认为应该从小抓起,从日常活动抓起,对父母老师不依靠,学习上要遵循“授人以鱼,不如

授人以渔”的思想。学生碰到难题时,不必告诉学生答案,只启发其解题思路。因此,仔细审题与独立思考是每个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保证,具体说来应做到:认真读题,明白题意,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应有目的的做到:

1、训练学生一字一句地读题,可以由老师先范读,要求学生模仿老师读;

2、训练学生独立朗读,至少读三遍,并且要及时对学生的读书情况作出相应的评价;

3、训练学生默读题目,边读边想,弄清楚这道题到底讲了什么;长期这样坚持,可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作业的习惯。

数学的书写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数字与符号的书写应做到大小适中、高低一致、横平竖直、线

条流畅,忌讳时大时小,参差不齐,总之,数字与符号要搭配协调。

2、作业的格式要规范、排列要有序,凌乱的书写不仅会影响视觉

效果,还会导致计算上的失误。数学步骤按一定的顺序写,所以平时要注重列算式的顺序及答题完整性的培养。

3、学生在练习本上和草稿本的书写一样重要,还有练习册上及卷

面的书写要做到书写认真,布局合理,格式规范,整体效果好。提高学生的全局安排意识。

4、作图的书写:要求一定用作图工具,做到精确,量角或长度时

尽量避免误差。

做作业时除了要认真书写之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要做到心静。我曾经对我教的两个班进行观察:一班学生中午到校基本上形成习惯来做一点练习,主要是计算方面的练习,在这种练习中学生倍受感染,自做互改很快收得成效,全班计算能力都有所增强,做题氛围浓厚,学生积极性高涨;二班学生却没有养成这种静下心来做题的习惯,所以每次考试都不理想。因此,相比较来说一班的学生在基本功上面要扎实些,重要的是良好的作业习惯的养成起着重大的作用,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篇8:浅谈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在全新的学习方式中培养习惯

我们应极力倡导学生发现学习、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一方面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另一方面要根据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 采用恰当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信学习、不断反思的学习习惯。

二、明确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意义

教师要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培养这种学习习惯, 使学生明确要这样做的意义。例如:学生在计算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时, 要求必须先认真审题。这样做不但能从整体上把握好运算顺序, 寻找简便计算方法, 而且还能避免因看错抄错数据、运算符号而产生错误。这样学生就明确了审题的意义, 就会认真审题, 逐渐地养成认真审题的学习习惯。

三、在教学过程中严格要求与检查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长期而细致的过程, 必须要紧密结合教学过程来进行, 要从小事抓起, 做到常抓不懈。例如: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教师要提出具体要求。学生做作业时, 老师不仅要注意学生做得是否正确, 还要检查学生是否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来做, 是否独立完成。

四、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

课堂上或是作业中, 对于同一道题, 不同学生思路不同, 方法不同, 却“殊途同归”, 自然包含着学生各自不同的独到因素, 即创新意识。对于学生敢于另辟蹊径的做法、想法, 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甚至是不成熟的、或是错误的见解, 教师都应从不同侧面赞赏学生的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 让情感在这里交融, 知识在这里增值, 切忌抹杀学生的独到思维。另外课后练习要适当增加拓展性、创新性的题目, 引导学生勇于探索钻研, 一题多解, 以题简意深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求得新颖、独到、变通的回答, 从而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良好学习习惯。

五、教师要通过以身作则做表率

教师工整合理的板书, 会直接影响到学生, 学生也会像老师那样字迹工整地认真书写作业或记笔记。即教育无小事, 事事皆教育, 教师无小节, 节节皆楷模。因此, 教师要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言传身教, 起楷模作用。

六、要高度负责并家校合一来培养

良好的学习习惯决非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 我们每个老师都应对学生以高度负责的精神, 主动、努力地耐心培养。同时要与学生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 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 和家长一起研究、探讨、合作, 寻求最佳方法,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摘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取得较好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 是关系到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一环。从六个方面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进行阐述。

关键词: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石启奎, 徐西遵.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新课程:教师版, 2006 (8) .

[2]俞永军.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作文教学研究, 2004 (6) .

上一篇:2009开学典礼讲话下一篇:小学教师工作作风整顿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