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考数学命题趋势

2024-06-19

2005年中考数学命题趋势(精选8篇)

篇1:2005年中考数学命题趋势

2005年中考数学命题趋势

1.注重考查“双基”,着眼发展能力

“双基”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发展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基础和依托。要发展、要创新,“双基”的掌握就不能局限于机械记忆和简单复现。也就是说,中考试题考查“双基”不会只考查学生积累了多少“双基”,而是着眼于考查学生对“双基”的理解、掌握,并会运用“双基”解决具体问题。所以,2005年的中考试题仍趋向于:注重在运用中来考查“双基”;通过创设新的情境来考查“双基”;利用数学思维方法和数学语言来考查“双基”等。总之,考查“双基”不会求繁求难,也不会“出偏出怪”,而会更多地让学生思考、分析、运用。

2.突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能力

能用数学眼光认识世界,并能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处理解决周围的实际问题,不仅是学生,也是每个公民应具有的基本素养,这种素养不是靠套题型解应用题就能具备的,它是从小培养、长时间积累的潜在能力。因此,预计2005年考查应用能力的试题,将会继续结合社会热点来设计,突出运用数学知识、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也会创设一些新的情境,突出对分析问题能力的要求,但不会人为地将问题复杂化;将会有一类新的决策性的应用题出现,这类试题体现了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要求,情景会较新,问题会更活,但在技巧、方法的要求上不会过高,而把重心放在会分析上。

3.加强探索、开放,培养创新能力

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问题,这是中考命题努力把握的一个方向,并将进一步发展、完善。因此,在中考试题中适当设置一些开放型和探索型问题,是培养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它来促进教学探索性活动的开展,从而在实践中不断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预计2005年各省市的考题会从归纳型试题、方案设计型试题、猜想型试题、探索“存在”或“可能”型试题、动态型试题、开放型试题、阅读理解题、自编题、研究性学习题和数学实验题十大类型试题中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引导学生更多地通过自己的探索来体验发现、创造的过程和乐趣,增强创造的欲望,积累必要的能力,逐步提高,才是关键。

篇2:2005年中考数学命题趋势

实用方案:方向决定成败──在审题上准备,内力提升境界──在思维上训练,细节增加亮点──在描写上强化,模仿突破瓶颈──在阅读上积累,变格成就精彩──在修改上提高。

作文是中考这场盛宴的一碗“大菜”,分值高达50~70分,接近语文试卷分数的一半。所谓“得作文者得天下”,此话十分形象地突出了作文在中考语文卷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关注、分析、研究、评判中考作文题,可以发现中考作文命题的基本趋势,为我们备战2014年中考作文指引胜利的方向。

2013年中考早已落下帷幕,目之所及,江苏省13地市作文题是“不该错过的风景”,我们一起“放慢脚步”,在作文之路上“渐至佳境”,登临山顶,蓦然发现:这里“这样多美丽”!

一、2013年中考作文命题综评

1.命题作文“独步天下”,“阴阳双剑”孤独求败。

王者归来,江湖称霸。2013年江苏省13个地市中,无一类外地全采取了命题作文的形式,让命题作文在江苏地区风情尽显、百媚千转。其中,徐州市《总有一个惊喜》、盐城市《放慢脚步》、无锡市《从脚下出发》、泰州市《这样多美丽》等4家采取了纯命题作文形式,占30.77%;常州市《不该错过的风景》、淮安市《一枚书签》、宿迁市《还有一种方法》、南京市《书里有个“我”》、连云港市《成长的力量》、扬州市《渐至佳境》、南通市《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苏州市《遥远的眼神》、镇江市《那令我心动的潜台词》等9家采取了给材料命题作文形式,占69.23%。江苏地区在经历了话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等群雄逐鹿之后,开始华丽转身,归于一统,时至2013年,13地市纷纷举起命题作文的大旗,紧握这把“阴阳双剑”(纯命题作文和给材料命题作文),独步武林,独领风骚,孤独求败。

独具慧眼,食髓知味。为什么这些中考命题者都青睐命题作文呢?一从命题作文的能力要求来看。与其他命题形式相比,命题作文在避免宿构、统一评分标准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因而颇受命题者青睐。命题者多打破常规,敢于创新,综合考查学生审题、立意、选材、构思的全方面作文能力,考查学生分析现状、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这也就意味着语文教师应在教学中关注作文过程,着力提升学生的审题立意能力,注重作文思维发展,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形成规范、全面、创新的写作能力。二从命题作文的考查内容来看。命题作文的主要特点是贴近社会生活,关注社会生活,命题切合实际,联系实际生活;富于启发性;有利于判卷老师把握评分标准。命题作文的命题范围也相对集中,它们以自我为核心,往往在文题中直接出现“我”或“我们”,有些考题虽然没有出现“我”和“我们”,但也强调书写自我体验,表达真切感悟。三从命题作文的考查方向来看。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命题作文在命题形式中提出了“不设置审题障碍”的要求,命题作文在命题时从过去的直接给出题目和要求外,又设置了既有启发性的提示语或引导语,或唤起考生的写作欲望,或帮助考生迅速打开写作思路,以便给考生更广阔的写作空间。

2.命题重心“随风扶柳”,“神兵飞剑”非“我”莫属。

2013年江苏省13个地市中,中考作文都将重心放在了广大中学生的自我生活、成长人生以及鲜活生命的体验和感悟上。考题基本都是紧紧围绕中学生的自身──“我”或“我们”来作文文章,这样就使考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物可状,有景可描,有情可抒。

热点词语,频频亮相。13题中出现“我”这样高频字的,就有2题,占15.4%:南京市《书里有个“我”》,镇江市《那令我心动的潜台词》。

前台招呼,暗藏玄机。13题中在提示语中都有“我”或“我们”的高频字,就有3题,占23%:连云港市《成长的力量》“在我们成长的旅途上„„这种力量伴随我们茁壮成长。我们不断地汲取与发挥那成长的力量„„”;苏州市《遥远的眼神》“在你的生活中你曾遇到„„拨动着你的心弦?”这里的“你”就是指考生“我”;南通市《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在我们记忆深处„„那些口技我们心灵的声音„„在我们耳畔深情地响起,潮湿我们的眼眸,温暖我们的人生。”

退居幕后,不容小觑。13题中虽无“我”字,但也是要求写自身的,就有8题,占61.6%:徐州市《总有一个惊喜》,“谁”总有一个惊喜,自然有“我”;盐城市《放慢脚步》,“谁”放慢脚步,自然有“我”;无锡市《从脚下出发》,“谁”从脚下出发,自然有“我”;泰州市《这样多美丽》,“谁”这样多美丽,自然有“我”;常州市《不该错过的风景》,“谁”不该错过了风景,自然有“我”;淮安市《一枚书签》,“谁”的一枚书签,自然有“我”;宿迁市《还有一种方法》,“谁”还有一种方法,自然有“我”;扬州市《渐至佳境》,“谁”渐至佳境,自然有“我”。

3.题目结构“花开两朵”,“三重剑浪”过关斩将。

2013年江苏省13个地市中,题目本身没有一个独立词,都是短语或是句子。真可谓“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主谓剑出,舍我其谁”。13题中,题目本身是句子的(主谓短语的),有3题,占23%:南京市《书里有个“我”》,南通市《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泰州市《这样多美丽》。由于句子题本身包涵着相对完整的意思,只要细心梳理其结构,便可领会题目规定的大体要求。一般情况下,句子充当题目的现象多出现在记叙性和描述性文体中,说明性和议论性的文体中相对少些。比如写作《书里有个“我”》,关键词是写“我”与“书”的对话,写出自己的读书感受;写作《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时,先确定好所写的“一种声音”后,一定要写出它为什么会定格在“记忆深处”的真实感受。

13题中,其余题目本身都是短语的,有10题,约占77%.。其中──

“偏正剑出,绝杀争霸”。偏正短语的,有5题,占38.4%:常州市《不该错过的风景》,淮安市《一枚书签》,连云港市《成长的力量》,苏州市《遥远的眼神》,《那令我心动的潜台词》。偏正短语题由于其有一定的修饰补充成分,所以它的题旨相对比较明朗。遇到偏正短语题,先要辨别谁偏谁正,主次一定要分明。如写作《遥远的眼神》,题眼是“眼神”,但写作重点不在于眼神本身,每一个眼神都不会无缘无故的产生,它背后一定有着一个或一串隐含的故事,把这个故事娓娓道来才是重点,眼神只是谈故事的切入口或线索而已。题目中的“遥远”是一个修饰词,这个词的理解决定着文章的立意深浅和情感走向。

“动宾剑出,天下无双”。动宾短语的,有5题,38.4%:宿迁市《还有一种方法》,徐州市《总有一个惊喜》,盐城市《放慢脚步》,扬州市《渐至佳境》等。遇到动宾题,要把握这个命题中的每一个字。如写作《总有一个惊喜》,题目看似简单,但也值得玩味。“总有”表明人物在多次失利情况下的一种信念、一种坚守、一种努力;“一次”是数量的限定,表明只能写一件事情;“惊喜”是文眼,它要来之不易,它要带之有情。

4.命题主题“三阳开泰”,“围点打援”一枪破城。

从江苏省13个地市的作文题目所涉及的主题来,呈现出别样的风景:

一是“成长感悟”成为久唱不衰的主旋律。如连云港市《成长的力量》,寻找成长中人与事传递给你的“正能量”;徐州市《总有一个惊喜》,回忆成长中的人与事留给你的“七彩石”;扬州市《渐至佳境》,描绘成长中的引为自豪的“金光大道”。这类文题在内容上贴切考生的成长经历,感悟最多,体会较深,因而下笔也最容易。

二是“热爱生活”成为当下流行的七音符。如盐城市《放慢脚步》这个题目很适合当下“慢生活”理念;南京市《书里有个“我”》这个题目倡导“真”阅读、“真”写作;南通市《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这个题目要求你关注生活,品味生活。

三是“发现真善美”成为振奋人心的大长调。如苏州市《遥远的眼神》这个文题,要你透过眼神,去窥视人物的心灵世界,挖掘出人物的精神品质;无锡市《从脚下出发》这个文题,要你脚踏实地,追求梦想;镇江市《那令我心动的潜台词》这个文题,要你说真话,写“心动”,书真情,暖人心。

二、2014年中考作文命题预测

纵览江苏省13个地市2011-2013年的中考作文的发展轨迹,不难发现如下一种命题趋势:

1.“龙凤呈祥”,同为台柱──命题作文“主角”、半命题作文“配角”。

2011年,有3个市是半命题作文,它们是泰州市《

努力》或《努力 》、扬州市《忍不住

》、无锡市《我的快乐来自 》,且都是给材料半命题作文。其他10市皆为命题作文,其中,纯命题作文的有5市,分别是徐州市《有句花儿在心头》、盐城市《歌声》、南京市《也是一堂语文课》、苏州市《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南通市《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给材料命题作文有5市,分别是淮安市《面对规则》、镇江市和常州市《理解是一种慢慢的过程》、宿迁市《课堂》、连云港市《在阳光路上》。

2012年,有2市是半命题作文,它们是宿迁市《我的 主张》、镇江市《

让我与众不同》,且都是给材料半命题作文。其他11市皆为命题作文,其中,给材料命题作文的有5市,分别是南京市《带一本书去远行》、南通市《就这样慢慢长大》、无锡市《幸福就是现在》、淮安市《那条河》、连云港市《道路前面还是道路》;纯命题作文有6市,分别是苏州市《心中有支欢乐的歌》、泰州市《感谢阅读》、常州市《发现离不开用心观察》、徐州市《又是一个起点》、盐城市《眉头舒展了》、扬州市《不能没有你》。

2013年,有0个市是半命题作文,有13市是命题作文。其中纯命题有4市,给材料命题有9市。

预计,2014年,命题作文将继续挑大梁,半命题回来充当“配角”;给材料作文继续流光溢彩,或是给材料命题作文,或是给材料半命题作文,或是给材料无题作文;话题作文几乎退到历史的角落里,难见其踪迹。

2.“十三太保”,各有神通──水波云天,紫玉仙境。

南京市──“虚题”占位,渐见其多:2011年《也是一堂语文课》,2012年《带一本书去远行》,2013年《书里有个“我”》。不难看出,该市命题者喜好“虚题”,三个文题都有比喻象征类词语或虚实结合的特点,引导学生以开放的心灵、多元的视角对待语文学习,体现着“生活处处是语文”的理念。应对此类“”虚题,考生需在“虚实”上下工夫,提高“虚”中见实、化“虚”伪实、以实写“虚”的能力。虚与实,是相对而言的,具体说来:写景为实,抒情为虚;眼前为实,过去为虚;现实为实,梦境为虚;现在为实,将来为虚;己方为实,对方为虚。

常州市──“大题”占位,渐见其多:2011年《理解是一种慢慢的过程》,2012年《发现离不开用心观察》,2013年《不该错过的风景》。“理解”“发现”“风景”的写作范围都很大,需要化大为小。可见,该市命题者喜好“大题”,题目涉及的内容多宽泛、涵盖面都很广。应对“大题”,考生需具备化大为小、以小见大的能力。从审题角度看,拟题要小一些,也即切入口要小;从选材的角度看,写的对象要小一些,所选取的事、物、景都要突出“小”,努力做到“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里说人情”;从立意角度看,立意要深一些,要有感悟升华。

无锡市──“老题”占位,渐见其多:2011年《我的快乐来自

》(四选一:成功、梦想、爱心、坚持),2012年《幸福就是现在》,2013年《从脚下出发》。“快乐”“幸福”“出发”,老字眼,以新面孔出现,继续关注着考生的情感体验,继续关注着考生的精神世界。可见,该市命题者着重考察考生在这一个年龄层次的精神世界的充实和丰盈。应对“老题”,考生要推出出新,选用新素材,组织新构思,架构新框架,凸显新思想。

苏州市──“诗题”占位,渐见其多:2011年《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2012年《心中有支欢乐的歌》,2013年《遥远的眼神》。这些题目都有诗意,命题人引导考生叙写自己诗性的生活,前途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应对“诗题”,考生要选择好作文的切入点,以独到的视角去审视题目中所蕴含的另类内容,跳出陈旧的框框,不按顺向思维、习惯思维或原有的心理定式进行利益构思。

淮安市──“反省题”占位,渐见其多:2011年《面对规则》,2012年《那条河》,2013年《一枚书签》。这些文题引导考生对纷繁的社会和生活现象,发现并进行个性的思考和判断,感悟现象背后的含义和意义,进一步审视个人的生存,以及个体与群体的依存关系,最终形成准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应对这类“反省题”,要条理分明,思路清晰,文脉流畅。

宿迁市──“简单题”占位,渐见其多:2011年《课堂》,2012年《我的主张》,2013年《还有一种办法》。这些作文题有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题目简单,没有多少审题难度,便于考生直接从自己的生活中取材。这类文题,具备开放性,又具备限制性特点。选择有创意第安排文章结构和合理使用一些表达技巧,会使好的内容更受肯定。

徐州市──稳定题占位,渐见其多:2011年《有句话儿在心头》,2012年《又是一个新起点》,2013年《总有一次惊喜》。这些年题型稳定,都是句子题,题面意思很清楚,很直白,不绕弯子。这类题面如果不深入思考,就会陷入立意肤浅、取材单调、结构无法创新的死路子。建议在列提纲多比较后,再慎重选材、组材。

扬州市──“情感题”占位,渐见其多:2011年《忍不住

》,2012年《不能没有你》,2013年《渐至佳境》。这些文题呈现出鲜明的扬派特色:多采用命题、半命题形式,突出思想情感熏陶,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和倾诉性。面对此类题,要注意题目的句式和口吻,更要注意题目的情感需求,抓住情感线索,在细节下多描写。

南通市──“回眸题”占位,渐见其多:2011年《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2012年《就这样慢慢长大》,2013年《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这些文题一直坚持回眸往事、记录成长的命题导向,继续延续南通试题的人文路线和情感路线,考察考生的人文修养和道德涵养。面对这类题,要书写真情意,传达正能量,关键要“新意”,有“个性”。

连云港市──“反思题”占位,渐见其多:2011年《在阳光路上》,2012年《道路前面还是道路》,2013年《成长的力量》。命题人希望这些文题引导考生反思人生、反思人性,去表现和歌颂生活中真善美的一面。在打开思路、确定素材和立意之前,可以采用造句法和提问法,把题目引申开去,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撕开写作的切入点。

盐城市──“温暖题”占位,渐见其多:2011年《歌声》,2012年《眉头舒展了》,2013年《放慢脚步》。命题作文一直受到命题人的青睐,文题简短而新颖,妙趣而有致,具有引导考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特点,给人一种积极温暖的感受。建议考生采用补充词语,增加限制等方法来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来确定写作中心。

镇江市──“励志题”占位,渐见其多:2011年《理解是一种慢慢的过程》,2012年《

让我与众不同》,2013年《那令我心动的潜台词》。这些题目都具有很强的励志性,着力表现考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取向。面对此类题,要从小的角度选材,不要偏离考查意图,不要动摇立意角度,不要贪大求全。

泰州市──“平实题”占位,渐见其多:2011年《

努力》或《努力

》,2012年《感谢阅读》,2013年《这样多美丽》。这类文题奖自己与他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关注内心,强调自我。写作这类平实题,关键是要写出能给考生以感动、勇气以及启迪的人与事、景与物。

三、2014年备考实用方案

1.方向决定成败──在审题上准备。

中考作文“基础等级”的第一条要求是“符合题意”。这主要有如下四个维度:一是立意──标题作文要抓住题眼;新材料作文要多方挖掘材料中包蕴的意义;话题作文要直击话题的内核、“定点”自己最深的感悟。二是重心──对文题中的题眼、要义或内核,必须充分展开(一般不少于整篇的三分之二,否则可能被阅卷者视为游离中心或旁逸斜出)。三是文体──“自选文体”,可选用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写一篇××文”,只能写成指定的文体;“除××外,文体不限”,就不能选用被禁用的文体。四是题目──命题作文不能另拟题目,否则就会被硬性扣2分;新材料作文、话题作文需要自拟题目,以切合文章的主旨、内容,展示作者的才思。

2.内力提升境界──在思维上训练。

写作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在作文备考的过程中,文字功夫固然要讲究,但形成文字前的思维训练更为重要。要学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追求新的发现;积极突破思维定式,学会将直觉思维、反向思维、发散思维、聚敛思维、联想想象思维等灵活地运用于作文中,使思路活跃,文如泉涌。每周可选择同一个中考文题进行不同思维操练,不求成稿,只求提纲稿,不求最好,只求更好。

3.细节增加亮点──在描写上强化。

中考作文主要是记叙文写作为主。写好记叙文,要创造出血肉丰满的形象,离不开生动的细节。细节描写的基本要求是“真”与“精”──“真”就是符合生活实际,经得起推敲;“精”就是精选能表现出人物个性的典型细节。可根据描写的种类,选择中考文题,进行某一描写片段训练,不求成文,只求成段,每次要看到“闪光”为止,每段要找到“闪光”为准。

4.模仿突破瓶颈──在阅读上积累。

选1-2本中考优秀作文“化整为零”。每天读一篇,每次学一个成功点,每次模仿一个段落口头表达,在短、平、快中日积月累。

5.变格成就精彩──在修改上提高。

篇3:2005年中考数学命题趋势

一、对云南省及地州市近4年中考数学压轴题的分析

通过对近四年中考数学压轴题的分析, 主要是以二次函数为主线的综合题, 压轴题有以下几种常见类型。

1.函数型综合题 :给定直角坐标系和几何图形 , 先求函数解析式, 再进行图形研究, 求点的坐标或研究图形的某些性质 (其中主要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 ;用代数法 (解析法 ) 和几何法 (图形法) 求点的坐标) 。

2. 几何型综合题 : 给定几何 图形 , 根据已知 条件进行 计算, 然后由动点 (或动线段) 运动, 对应产生线段、面积等变化, 求对应的 (未知) 函数解析式, 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最后根据所求函数关系进行探索研究 (其中求未知函数解析式的关键是列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等量关系, 主要利用勾股定理、平行线截得比例线段、三角形相似、面积等方法, 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主要是寻找图形的特殊位置, 包括极端位置和根据解析式求解) 。

3.存在性问题 : 存在性问题主要考查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常见的存在性是:是否存在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三角形相似, 平行四边形等。有些题在分类讨论列方程求解后, 还要检验, 排除干扰。

4. 最值型问 题 : 这类题需 要根据条 件 , 创设函数 , 利用函数性质 (一般是二次函数) 求解。同时注意求最值时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解这类问题要注意在图形的形状或位置的变化过 程中寻找 函数与几 何的联系 , 用运动和 变化的眼光 观察和研 究问题 , 挖掘运动 、变化的全 过程 , 并特别关 注运动与变 化中的不 变量、不变 关系或特 殊关系 , 动中取静 , 静中求动。

二、展望2014年的中考压轴题命题趋势

1.二次函数题仍是 “热点”。近年来 , 对二次函数题类型与深度的挖掘, “新”与“深”受到限制, 2014年以二次函数的考题可能会出现“新”与“深”的题。从复杂的实际应用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逆向考查;与高中知识联系在一起的“三个二次”知识的考查;分段函数等试题是近几年其他省市中考的热点。

2.“新定义试题”与 “概率题”。 所谓“定义试题”是指在试题中出现新的概念, 让学生通过认识新的概念, 分析概念, 从而解决问题的试题。可以这么说, “新定义试题”与“概率试题”是压轴题命题的新方向。

3.与有关“圆”的问题。 “圆”作为初中阶段内容比例较大的部分, 因为难度较大, 曾经作为考试的重点, 但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 最近几年没出现, 2014年是否会以圆为基础设计富有新意的压轴题也未可知。

4.从分类中看2014年中考压轴 题。一份中考试卷有梯度 , 压轴题所考查的知识和难度是其他题不可替代的。纵观近四年的中考压轴题, 我们应该关注:

(1) 与高中知识接轨的部分 :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与分段函数的试题, 已逐渐向高中知识转化。

(2) 对初等数学知识的研究 :一线教育工作者只有苦心钻研, 多关注一些热点的概念, 或者通过构造一些概念设置一些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才能在解构造类的数学压轴题中取胜。

(3) 与有关“圆”的问题 :中考题把圆的问题设置为压轴题的可能性很大。

(4) 按类选题 , 分类总结 :按压轴题不同的类型组题 , 对每类题型进行比较、归纳、总结, 让学生熟悉每一种类型题命题方向和解题思路。

(5) 精选典题 , 分散练习。研究《考试说明大纲 》和近年中考试题, 有目的性地选择典型性、规律性、启发性、灵活性、综合性的习题进行分散训练, 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三、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 怎样做中考压轴题

1.让学生对自身能力定位。在心中一定要给压轴题或几个“难点”一个时间上的限制, 如果超过设置的上限, 必须停止, 回头认真检查前面的题, 尽量万无一失。

2.让压轴题分段得分。数学压轴题有“入手容易 , 深入难”的特点, 第一问较容易, 第二、三问难度逐渐加大。因此, 解答时应注意“分段得分”, 步步为营。首先拿下第一问, 确保不失分, 其次分析第一问是否为第二、三问准备了思维基础和解题条件, 力争第二问保全分, 争取第三问能抢到分。答题必须规范, 字迹要工整, 布局要合理。

3.解压轴题的一般步骤 :1启动思维 , 浏览全题 ;2分解画图, 数形结合;3从易到难, 从简至繁;4动中取静, 静中求动;5思想方法, 综合应用;6规范书写, 确保得分。

四、更新教育理念, 正确解答中考压轴题

1.中考压轴题备考工作 , 应从初一抓思想方法及意识 , 在教学中渗透中考备考意识, 每位老师都应具有前瞻性, 突出大局观念, “三年一盘棋, 十年磨一剑”。

篇4:探究中考数学命题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中考命题 数学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34-01

中学数学测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考查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并从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答问题的能力。在中考命题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大量的新题型出现在中考试卷上,这些新的题型注重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探索能力、实验能力等等,既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从而为国家的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中考命题的发展趋势

(一)强调实用性,重视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查

强调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考查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要求,也是现代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因此,中考试题必须联系实际,注重考查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题目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用文字直接叙述,有的以图画或是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或者是用图文结合来说明,这样在考查学生基础的数学知识的同时还可以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例如:山东省某市的中考卷子上有这样一道应用题:“为打造绿色城市,积极投入资金进行河道治污与园林绿化两项工程、已知2013年投资1000万元,预计2015年投资1210万元。预计这两年内平均每年投资增长的百分率相同,那么平均每年投资增长的百分率是多少?”本题主要城市绿化的设置出题,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在做这道题时,应该将其转换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正确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联系实际的特点,并且在解答这道题之前,学生必须首先理解题意,弄清数据之间的联系,间接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二)强调创造性,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考核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提倡,中考数学试题越来越注重创新,并努力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从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试卷上的得到充分的展现。例如,山东省济南市2014年数学中考试卷中有一道这样的题:某校倡议七年级学生利用双休日在各自社区参加义务劳动,为了解同学们劳动情况,学校随机调查了部分同学的劳动时间,并用得到的数据绘制不完整的统计图表,如表所示:

(1)统计表中的m=_,x=_,y=_;

(2)被调查同学劳动时间的中位数是_____时;

(3)请将频数分布直方图补充完整;

(4)求所有被调查同学的平均劳动时间。

读题可知,本题以学生的社会活动为主线出题,题型新颖,测试方式较为灵活,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要突破思维定势的障碍,挖掘它的内在联系,主要考查了学生对频数、频率等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理解图表的能力,通过补充图表的形式考核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三)强调开放性,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

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的学生,所以,中考试题也要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这种题应该是较为独特、新颖的,并具有很强的开放性,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的空间。着重测试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思考、解答问题的能力。例如:如图二,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 O y中,四边形OABC是平行四边形,A、C两点的坐标分别为(4,0),(﹣2,3),抛物线W经过O、A、C三点,D是抛物线W的顶点。

(1)求抛物线W的解析式及顶点D的坐标;(2)将抛物线W和O ABC一起先向右平移4个单位后,再向下平移m(0二、结束语

篇5:2005年中考数学命题趋势

江西省安福县城关中学 曹经富

从近几年中考数学试卷上看,试题内容更侧重于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强调“知识的形成、应用过程与问题方法的解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努力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为此,数学教学和复习应遵循的基本理念:

一、立足于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核心内容的巩固和提高。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中考命题将以新课标理念为依据,兼顾教学大纲的要求,因此教学要立足于课本,从教科书中寻找中考题的“影子”。尽管近年来中考数学有许多新题型,但所占分值比例较大的仍然是传统的基本问题。多数试题取材于教科书,试题的构成是在教科书中的例题、练习题、习题的基础上通过类比、加工改造、加强条件或减弱条件、延伸或扩展而成的。

例1:有一道题“先化简再求值:错抄成“,其中的值。”小玲做题时把“””,但她的计算结果也是正确的。请你解释这是怎么回事?

评析:代数中的化简求值问题是《数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一个基本内容,它涉及对运算的理解以及运算技能的掌握两个方面。以往我们大多以直接考查运算技能的掌握情况作为基本命题思路,但本题却以考查对运算原理的理解作为命题的重心,一改“化简求值”类型的命题方式,以学生日常学习中抄错数而计算结果正确的现象为背景来引出问题,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不仅没有削弱对运算技能的考查,还隐藏了问题的解决思路,较好地考查了学生对运算原理的理解和运用。答案:经过化简后可得:原式

二、关注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生活实际,考查学生学用结合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数学背景的现实性和“数学化”。以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为问题的背景,让学生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归纳出变化规律,并能用数学符号表示,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练习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既要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又要靠近课本,使学生有兴趣、有能力去尝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诱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社会,从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中要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这会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和亲近感,它有利于扭转“背定义、套公式、记题型、对模式”的死板僵化的学习方法,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

例2.某学校举行演讲比赛,选出了10名同学担任评委,并事先拟定从如下4个方案中选择合理的方案来确定每个演讲者的最后得分(满分为10分):

方案1 所有评委所给分的平均数.,∵,∴错抄后结果不变。

方案2 在所有评委所给分中,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再计算其余给分的平均数.

方案3 所有评委所给分的中位数.

方案4 所有评委所给分的众数.

为了探究上述方案的合理性,先对某个同学的演讲成绩进行了统计实验.下面是这个同学的得分统计图:

(1)分别按上述4个方案计算这个同学演讲的最后得分;

(2)根据(1)中的结果,请用统计的知识说明哪些方案不适合作为这个同学演讲的最后得分.

评析:本题所创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深感亲切而熟悉,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灵活运用代数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日常生活中隐含着丰富多彩的数学知识,学的是“有价值的数学”。从而要求学生时刻关注生活.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理论联系实际,多收集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并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真正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例3:一张矩形纸片沿对角线剪开,得到两张三角形纸片,再将这两张三角形纸片摆成如下右图形式,使点B、F、C、D在同一条直线上。

(1)求证AB⊥ED;

(2)若PB=BC,请找出图中与此条件有关的一对全等三角形,并给予证明。

评析:本题将几何证明融入到剪纸活动中,从学生熟悉的矩形、三角形引入,由学生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去观察,去发现,去创造。让学生在剪、拼等操作中去发现几何结论,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2)题结论开放,而且结论丰富,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探索,得到不同的结果。全等的三角形有:Rt△ABC≌Rt△DBP;Rt△APN≌Rt△DCN;Rt△DEF≌Rt△DBP;Rt△EPM≌Rt△BFM等。

三、注重对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

新课标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考试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双基”的掌握情况,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与体验;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评价的角度要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

例4:下面是数学课堂的一个学习片段, 阅读后, 请回答下面的问题。学习等腰三角形有关内容后, 张老师请同学们交流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已知等腰三角形ABC的角A等于30°, 请你求出其余两角。”同学们经片刻的思考

与交流后, 李明同学举手说::“其余两角是30°和120°”; 王华同学说::“其余两角是75°和75°。” 还有

一些同学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1)假如你也在课堂中, 你的意见如何? 为什么?

(2)通过上面数学问题的讨论, 你有什么感受?(用一句话表示)

评析:本题模拟了一个初二数学课堂教学的情境,重点是考查学生的分类思想以及严密的数学思维能力。此题应该是每位数学老师都讲过的一类题型,也是每位学生都经历过的一个数学学习过程,李明和王华的解法也是大多数学生刚刚接触此类问题常常出现的问题,再把此题作为考题出现,就是为了考查学生经历了这一学习过程后所发生的变化。(1)、他们的解法都不全面,应分两种情况来解答:当角A是顶角时,可得其余两角是75°和75°;当角A是底角时,可得其余两角是30°和120°。(2)、感受是:分类讨论;考虑问题要全面。

四、关注数学知识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操作能力。

新课标非常重视学习过程和动手操作,数学教学决不能只是学习数学的结论,而应强调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学生决不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其目的是通过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结论的来历,在操作过程中获取“解决问题的经验”,“在学习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例6:已知:如图,现有、的正方形纸片和的矩形纸片各若干块,试选用这些纸片(每种纸片至少用一次)在下面的虚线方框内拼成一个矩形(每个纸片之间既重叠,也无空隙,拼出的图中必须保留拼图的痕迹),使拼出的矩形面积为,标出此矩形的长和宽。

评析:本题学生直接去拼图可能有一定困难,需要多次尝试才能解决问题。如果将多项式式分解为,认识到拼接后的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因,矩形的长需要一条线段和两条线段组成,矩形的宽需要两条线段和一条线段组成,则问题较易解决。下图的两种拼接方法供参考。

五、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这就意味着探究性学习已列入考试评价的内容,其实这种新型的学习形式已在往年的中考中得到充分体现。探究性试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它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探索发现能力、以及合情推理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开放性考题一直是各地试卷的“压轴戏”,究其原因是开放性试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克服思维定势,避免思维僵化和单一,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对开放性试题的训练,尽可能地给学生创设适当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展开研究,使不同的学生获得层次不

同的结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7.:实验与探究(07年江西中考题)

(1)在图1,2,3中,给出平行四边形的顶点的坐标(如图所示),写出图1,2,3中的顶

点的坐标,它们分别是,;

(2)在图4中,给出平行四边形用含的顶点的坐标(如图所示),求出顶点的代数式表示);的坐标(点坐标

归纳与发现

(3)通过对图1,2,3,4的观察和顶点中哪个位置,当其顶点坐标为之间的等量关系为

;纵坐标为

(不必证明);

运用与推广 的坐标的探究,你会发现:无论平行四边形

处于直角坐标系

(如图4)时,则四个顶点的横坐标

之间的等量关系(4)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有抛物线中).问当为何值时,该抛物线上存在点,使得以

和三个点,(其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并求出

点坐标.

所有符合条件的评析:此题实是取材于初二课本122页的”观察与猜想”,高度融会了数与形的知识,但起点低,引导学生自觉运用

所学的知识进行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在教学中要求我们对有关例题,阅读材料要进行拓展,延伸和变式训练.加强学生的开放能力和学习,探究推理能力的训练.作为参加中考的学生、家长及教师,密切关注中考趋势与理念,认真研究中考试卷,明确把握命题导向,对当前的数学学习和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上一篇】炫目的情景应用中考题

2008-01-23 人教网

篇6:2005年中考数学命题趋势

(讲座提纲)

一、课标引路 吃透考纲 关注变化

各学科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规定了该学科的课程目标(简称为“三维目标”),并清楚地描述了各方面的学习内容。从应考角度来说,对知识和技能的把握是最基本的。

《考试纲要》是课标的具体化,是中考命题的依据。

要比较今年和去年《考纲》的异同点,关注细微变化。充分发挥《考纲》的指导作用。

记住:不会变的是对中考考纲内容的考查!

只要我们语文教师牢牢把握《考纲》这个“宗”,以不变应万变,就能达到“以静制动”“处变不惊”的境界——此乃语文教师的最高境界!

二、研究考题 分析答卷 了解特点

研究考纲,最终要联系到具体的试卷,研究试卷有两方面的好处: 1.熟悉考点,了解题型,展望未来命题方向; 2.缩小范围,减轻压力,努力做到有效复习。

研究2010年安徽中考语文试卷,猜想2011年的试卷特点。

(一)稳中有变,涵盖广泛。

(二)聚焦基础,突出语言运用

(三)整体阅读,凸显理解、品味

(四)贴近生活,注重个性化表达

三、掌握技巧 明晰考点 预测方向

(一)古诗文默写:

范围:《课程标准》的规定,文言文16篇,古诗词34首。

依据:我省《2011年考试纲要》第一部分:语文积累的第7条指出:“准确背诵《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50篇优秀诗文的句、段、篇。”

命题预测:除诗词外,涉及到的古文是:

2005年——《论语》《陋室铭》(2分); 2006年——《爱莲说》(1分);

2007年——《论语》《鱼我所欲也》《岳阳楼记》占3分; 2008年——《论语》《桃花源记》《陋室铭》占3分;

2009年——《曹刿论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占2分; 2010年——《论语》《陋室铭》占2分

可以说,今年的默写也会有古文中的名句。因此,复习中不能只背默34首古诗,对16篇古文中的名句、重点句子也不能放过,不能只是口熟,要句句默写,一一过关。

预测2011年古诗文默写试题形式(必定是名句)1.连接式默写。2.理解性默写。3.主题式默写。

温馨提示:背诵复习不但要强化记忆还要理解记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不但篇篇背诵,还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平时默写时经常出错的字,更要时时“温故”。师生切记:一字出错,满“盘”皆输。

(二)课外读物

范围:去年的《考纲》推荐了8部文学名著作为考试内容:《水浒》、《西游记》、《繁星·春水》、《格列佛游记》、《安徒生童话》、《名人传》、《童年》《朝花夕拾》。

内容:按前几年考情,内容应涉及作家作品、主要人物、主要情节、典型事件等。

形式:填空题型(05、09、10);简答题型(07、08、09);仿写题型;表格题型(06)。教学建议:给学生印制《水浒》《童年》以外的六部名著的基本内容及篇目表,在浏览的基础上让学生适当背诵并写准。

(三)综合性学习

●一定要了解“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到底是怎么回事。●一定要了解综合学习这种题是怎么考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课标如此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未重视,许多老师不引导,学生靠天收。当然,我不否认综合实践能力可以从平时的言行举止中积累,但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综合实践训练,一定能让学生遇题不慌。现在,综合性学习题备受到中考的关注,它以越来越灵活的方式出现在各地考卷上。

近年来“综合性学习”试题特点

1、生活性。

2、综合性。

3、实践性、探究性。

备考“综合性学习” 的策略: 重视平时的动手动脑和探究。

考前复习至关重要,“临阵磨枪,不亮也光”。

“综合性学习”中有可能涉及到语病的修改,复习时要让学生知道检查病句的方法,了解常见病句的类型。一般情况下,检查病句的方法有:

(1)审读法。(2)提取主干法。

常见的语病类型有:

(1)成分残缺(2)搭配不当(3)语序不对(4)前后不一致

(5)成分多余(6)误用虚词或关联词语(7)句式杂糅

(四)阅读类试题的复习(此与写作是重头戏)

近年考题回顾:

2006年现代文是一篇散文和一篇议论文;

2007年现代文是一篇散文和一篇科技说明文; 2008年两篇现代文阅读都是散文;

2009年现代文是一篇散文和一篇说明文; 2010年现代文是一篇散文和一篇议论文。

文言文阅读近年都是50篇优秀诗文篇目中的选文,考查内容基本稳定。

要想取得好成绩,要做到两点:

1、拓宽学生阅读面,培养学生浓浓的阅读兴趣。

2、加强阅读方法指导,给学生一个登山的手杖。

●叙述类

叙述类文章阅读三步曲:(1)阅读文章,整体感知;通读材料,思考并概括;基本内容、主旨,大致脉络层次。(2)审明题干,明确出处,再找原文相关段落:明白出题者考查的知识点及题型及答题技巧;选准段落,精读、分析、概括。

(3)整体分析,全面作答,分点表述:结合主旨,抓住关键词句,理清答题步骤,用术语分点做答。

预测2011中考叙述类考题类型可能有以下几种:

1.层次结构(考与不考都应关注,它是读文必备的能力)2.题目——题目的作用

3.概括——概括语段、事件、全文中心

4.分析——能抓住关键性语句,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5.理解探究——探求人物产生某种性格、心理及行动的原因,或结合语境填写空缺的话。6.提炼——理解并能分析文中人物(特别是小说)的思想性格及分析人物形象。

7.赏析语言——能欣赏、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优美、精彩的语言,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8.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及作用 9.常用写作手法

10.体验感悟——对文章的内容(包括主旨)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谈自己的感受或启示。

●说明文阅读

说明文阅读三步曲:

阅读材料,明确对象及特点,理清脉络,; 审明题干,确定范围,找准信息点出处;

准确摘取,综合分析,准确全面分点作答(说明文尽量用文中的话作答)。

预测2011中考说明文考题类型在以下几种之内:

1.概括——概括选文(或选文中某一段)的说明对象,或给文章拟个标题。概括全文的说明内容,或某一段的段意。

2.提炼——给某事物下定义,或概述其形成过程、原理等。

3.筛选——通过问答题的形式,考查分析摘录文中有关的重要信息能力。4.说明方法——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常用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列图表(每生所记不能少于6种)。

5.顺序——考查说明的顺序

如:文章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这样安排顺序有什么好处? 6.结构——分析文章(段)结构的特点 考察题型如:分析语段层次,分析某句、某段在结构上的作用等。

7.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8.语言——某个词语能否删去或调换,或自己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句子,并体会。

9.开放性试题——考查与选文有关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的积累;考查学生对选文阅读后的感受、启发、体会。

●议论文阅读

议论文阅读三步曲----

第一步:通读材料,明确中心论点及大致结构。第二步:读题,审明题干,确定信息点出自哪段。第三步:准确摘取,综合分析,全面做答。

预测2011中考议论文考题类型可能有以下8种--1.论点——准确摘取或概括中心论点(即把握作者的观点)。2.结构——划分议论文的结构、层次

3.论证方法——辨析论证方法,理解其作用

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记住这四种即可)。4.分析——关键词语、关键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5.指代——“这些方面”、“这种情况”“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6.仿写——仿照所给出的句子再写一两句话(有可能放到第一部分考查)

7.拓展——补写能证明文中论点的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谈自己的观点看法等。

●文言文阅读

2011年中考文言文考什么?

一般考查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实词则常常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的词语;

对句子的考查则侧重于关键句子的句式和句意(多在注释中,应要求学生背这些重要的注释);

对内容考查就与现代文基本相似。从字、词、句到内容理解至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都要拎出要点,总结规律。

附:历年中考考查的文言文篇目:

2000年——《出师表》

2001年——《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2002年——《曹刿论战》

2003年——《五柳先生传》《醉翁亭记》比较 2004年——《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韩愈

2005年——《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比较

2006年——《论语》(课改卷)【《桃花源记》 《醉翁亭记》(统一卷)】 2007年——《小石潭记》 《与朱元思书》比较 2008年——《送东阳马生序》

2009年——《鱼我所欲也》 《过零丁洋》比较 2010年——《醉翁亭记》《岳阳楼记》 比较

(五)作文(55分)作文在中考中有重要的意义。

作文分占试卷总分的40%(加卷面分),可以说是一个得分大户,占据语文考分的半壁江山。

要提高作文成绩,只有加强训练,掌握方法,熟能生巧,才能稳操胜券。

从2002-2010年中考作文的发展变化预测2011年中考作文的流行趋势,我们推测2011年安徽中考作文在内容上更富有人文性、民主性,更贴近社会、关注生活,使学生有事可写,引导学生有悟可感:感悟学习生活,感悟自然美景,感悟生活的馈赠,感悟遭遇的失败,感悟心理的变化,感悟民族的希望等等。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情感源于生活。

作文冲刺要点---

提高作文分值的“六个一”

1.一个含蓄、深刻的题目 2.一个精彩的开头

3.一个疏密有致的段落布局 4.一个优美的片段描写 5.一个完美的结尾 6.一个清爽的文面

作文“十忌”

1.忌误解话题:如“承诺”与“诚信” 2.忌主题平庸或消极 3.忌题材陈旧

4.忌文体杂糅:强化训练一种文体,比如记叙文(重在记叙文)(可加议论文)。5.忌语言平淡:要有文采,追求个性化的表达(引用点\加点修辞)。6.忌内容失真:比如编造美丽的谎言。

7.忌为新而新:如只重形式,不重内容。8.忌写成诗歌(最好不写)。

9.忌字数不够:尽量把作文格写完,给人厚重、充实的感觉(去年要求不少于500字,结果写500字的学生得分很低,一般在700--800之间)。

10.忌书写潦草,卷面不整(卷面5分重点体现在作文上)。

着重强调:加强写字训练,提高中考作文成绩!

中考语文,有条理、有层次、有针对性的复习十分关键。

篇7:2005年中考数学命题趋势

浙江省普陀中学

方世跃2006、2

我省高考数学试卷自主命题已经有二年了,分析这二年的我省高考数学试卷可以发现:命题思路清晰,命题原则坚持,试题特点鲜明.它既符合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的实际,又具有良好的评价功能和导向功能.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中学数学教学。试题总体难度适中,知识涵盖基本合理,全卷没有偏题、怪题.突出数学知识的基础性和综合性,注重数学主干知识的考查.试题层次分明,梯度合理,坚持多角度、多层次进行考查,试卷中各类题型的起点难度较低,阶梯递进,由浅入深,考能力,求创新。05年试卷在04年的基础上稳中有变、变中有新.文、理科的试卷难度差距拉大。05年与04年相比理科难度略有上升,文科难度稍有下降。由此可见,我省高考数学试卷命题改革正在稳步推进,“平稳过渡,适度创新”仍将是今年命题的基本原则。预计06年高考数学理科的数学难度仍将维持在05年的水平线上;而文科的数学难度将会介于04年与05年之间。.本人结合高三数学教学实际,对今年我省高考数学的重点和改革趋势谈一些看法,供同行参考。

一. 函数部分

函数是数学最主要的概念之一,函数概念贯穿着中学数学的始终.函数为纲的原则肯定不会改变,代数以函数为主干,方程、不等式与函数的结合、导数与函数的结合仍将是“热点”。对函数考查的主要重点内容趋势:

(1)函数的基本概念与性质如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 对称性,反函数,最值。

(2)初等函数的图象——“以图识性”,函数或曲线图象的平移变换和对称变换。(3)解函数不等式或绝对值不等式,一类恒成立问题的参数取值范围

(4)常见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如分段函数、一元二次函数、绝对值函数、分式函数(限制在一次和简单二次分式函数)、指数及对数函数。一元二次函数及抽象函数是重中之重,有东山再起之趋势。

(5)涉及函数、数列、导数和解析几何等知识的综合题,由于考查的知识全面而深刻,将是起到考能力,求创新的压轴题作用。

二、数列部分

数列考查的主要重点内容趋势:

(1)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求和、数列的极限等基本内容。

(2)文科数列要注意子数列问题及简单递推数列问题(重视简单线性递推)。

(3)理科数列题的重点仍将要注意递推数列,它的考查要求可能比上二年提高。而且常考常新,将有新的面貌,可能与抽象函数与数学归纳法或不等式放缩法等联系,有比较强的综合性。04年及05年理科均在压轴题上考查了有相当难度的递推数列。递推数列侧重于思考能力,猜想能力,论证能力,递推数列沟通函数,解几,数学归纳法,不等式证明,数列的极限,导数的应用等知识,综合性广,灵活性大,技巧性强,作为理科的压轴题确实比较理想的内容。

三、立体几何

上二年的立体几何考查是“一大两小”.除了“一小”是线面位置关系外,还着重考查几何画图、空间想像能力;大题是一题二法,着重考查线面平行与垂直的判断与证明,角 及距离、面积与体积的计算。这些基本内容及形式不会变,但由考查论证和计算为重点,将转向既考查空间观念,又考查几何论证和计算;由以公式、定理为载体,转向对观察、实验、操作、设计等,加大向量工具的应用力度;设问方式会不断改变、新颖。由于05年的立体几何难度系数为0.44(理科),今年的载体可能会更常规、简单(如三棱柱),便于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及坐标表示, 体积问题、探索性问题应关注。

四.解析几何

解几的几大重点内容的考查趋势:

(1)考查基本思想方法,注重自觉建立直角坐标系;

(2)考查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关系问题, 注重代数方法与平面几何的结合,理科试题难度将会提高,探索性问题会加强。(3)考查轨迹与参数范围题;

(4)

向量、导数与解析几何有机结合。从全国看,解析几何与向量的沟通是热点题型,向量是工具,活在形式,重在方法,本在运算。我省的数学命题两年来均考了传统的解几题.然而,解几与向量的交汇趋势已势在必行。

五、新增课程

随着数学新课程、新课标的实施,部分传统内容削弱,昔日的热点开始冷却。旧课程卷五大热点(即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数列、直线与平面、圆锥曲线)的格局已经打破,新课程卷具有下列七个新的重点、热点,即函数、不等式、平面向量、圆锥曲线、概率、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数列极限与导数(文科应删去极限)。

概率、统计是初等数学的重要基础内容,向量方法、导数方法是数学重要的基本应用工具,因此确定了它们在新课程卷中的重要地位。目前考查要求的基本趋势是控制难度,以容易题和中等题为主,分值为全卷的30%左右。

(1)概率、统计的考查仍将是背景公平,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题

型新,具有实用性,趣味性的应用题。文科侧重于古典概率, 理科侧重于分布列与期望、方差的计算及实际意义。概率题关注取胜策略或几何计数问题。

(2)导数题可能是常规的题目,考查导数的性质和几何意义,也有可能用它的单调性来证明不等式。

以上谈了我对于今年高考数学的几点想法,不妥和疏漏之处请批评指正。

复习参考题选

1.(理科)设函数f(x) ax1;其中aR.x1(Ⅰ)当a1时,求函数满足f(x)1时的x的集合;

(Ⅱ)求a的取值范围,使f(x)在区间(0,+∞)上是单调减函数.2.(理科)已知f(x)=2xa(x∈R)在区间[-1,1]上是增函数。x221x(Ⅰ)求实数a的值组成的集合A;

(Ⅱ)设关于x的方程f(x)=的两个非零实根为x1、x2.试问:是否存在实数m,使得不等式m2+tm+1≥|x1-x2|对任意a∈A及t∈[-1,1]恒成立?若存在,求m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已知定义域为[0,1]上的函数f(x)同时满足:

①对于任意x[0,1],总有f(x)0 ②f(1)=1 ③若x10,x20,x1x21,则有f(x1x2)f(x1)f(x2).(Ⅰ)试求f(0)的值.(Ⅱ)试求函数f(x)的最大值.(Ⅲ)(理科学生做,文科学生不做)

试证明:满足上述条件的函数f(x)对一切实数x,都有f(x)2x.1an1

4、(理科)设数列{an}的首项a1=a≠,且an124a1n4n为偶数,n为奇数记bna2n1,n==l,2,3,„·.(I)求a2,a3;

(II)判断数列{bn}是否为等比数列,并证明b1b2b3bn).(III)求lim(n14你的结论;

5、正三棱柱ABCA1B1C1的所有棱长均为2,P是意一点.

(Ⅰ)求证: 直线B1P不可能与平面ACC1A1垂直;

侧棱AA1上任

(II)当BC1B1P时,求二面角CB1PC1的大小.

6.(文科)已知中心在原点的双曲线C的右焦点为(2,0),右顶点为(3,0)。

(1)求双曲线C的方程;

(2)若直线l:ykx2与双曲线C恒有两个不同的交点A和B,且OAOB2(其中O为原点),求k的取值范围。

7、设F是抛物线C:y24x的焦点,过点A(-1,0)斜率为k的直线与C相交M、N两点.(I)设FM与FN的夹角为120°,求k的值;

(II)设AMAN,k[26,],求的取值范围.23

8、(理科)求证下列不等式:

(1)当x>0时,xln(1x)x 1x(2)x(0,)求证(3)nN n2 1x11ln x1xx求证 11111lnn1。23n2n从“考试大纲”谈复习建议:

今年高考数学的“考试大纲”稍有调整,提高了对向量的运用要求,对三角函数的要求提高了一个层次,比如,将过去要求的“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改为了“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理科增加了“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文科增加了“理解圆的参数方程”。

(1)、重视向量、函数,加强训练

2006年大纲将向量放在“第一”的位置,应高度重视。可着重训练平面向量关系式表征平面几何图形,即对向量的“形”的认识,可参照2005年全国高考卷二第8题、卷一第15题;将平面几何图形特征翻译为向量关系式,即对向量的“数”的认识,如2005年天津卷14题;在直线与圆锥曲线综合问题,向量融合在其中,如2005年天津卷21题、福建卷21题、湖南卷19题、全国卷一21题等。

2006年大纲将“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由“了解”提高到“理解”,考生在复习中应相应作出调整,要比较熟练地画出三角函数图像,理解诸性质如对称中心、对称轴、周期、单调、最值(极值)的相依关系;在大题中,要注意“化简三角函数式,再研究性质和图像”类题目。

同时,函数的连续也由“了解”上升为“理解”,这就要求考生在给出解析式的情况下,要判定函数的连续性,反之亦然。

(2)、“了解”不必盲目拔高

参数方程对理科学生而言,仅是“了解”层次,只需基本会用,不必盲目拔高;文科生要求“理解圆的参数方程”,要注意以下3点:会将圆的参数方程变成普通方程;会选择参数,将圆的普通方程变成参数方程;明白圆的参数方程中参数(角)的意义,并能由此展开相关的几何分析。

篇8:浅谈中考数学命题的发展趋势

中考数学测试是为了检验学生在初中阶段所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中考命题改革的深入,许多新型数学题展示在中考命题的平台上。这种题目出现在多种题型上,重点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探索能力和实验应用能力等,这有助于培养学生敢于突破、勇于创新和形成发散思维的素养。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和课改的不断深入,中考命题的改革也在同步进行:一方面要体现义务教育的基础性和全面性,另一方面要充分体现学科本身的特征及选拔的新要求,做到与时俱进。各地中考数学命题充分体现《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有关精神,试卷的考查内容、试题素材和试卷形式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了公平性,同时也为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提供了表达的机会。我们认为,中考数学命题的发展趋势大体有以下三点。

一、注重应用性,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对应用意识与能力的考查是新课程标准关注的重要内容,也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新的特色。因而联系实际,特别是学生能理解的实际,考查学生分析、建模能力等是每份中考试卷的必然选择与重要内容。其形式多种多样,可以以文字形式呈现的,或以表格或图像形式呈现的,还可以辅以情景图加以说明,并将许多信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现,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观察提取信息能力施以有效考查,同时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和处理信息和数学建模的能力。

二、注重创新性,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中考数学试题注重创新,背景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更具有教育价值,一定要涉及到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环境、交通、经济、生活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将出现一些思辨性、实验性较强的问题和考查学生直觉思维能力、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等方面能力的问题。在情境设计方式上要有大的突破,出现立意深刻、背景新颖并洋溢着时代气息的创新题、动手操作题将倍受关注。

如江西省2009年中考数学第10题:为了让江西的山更绿,水更清,2008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确保到2010年实现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3%的目标,已知2008年我省森林覆盖率为60.05%,设从2008年起我省森林覆盖率的平均增长率为x,则方程应为()。

A.60.05 (1+2x)=63%

B.60.05 (1+2x)=63

C.60.05 (1+x) 2=63%

D.60.05 (1+x) 2=63

三、注重开放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对数学综合素养的考查,既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又是甄别学生,更好地评价学生的需要。这类题目应具有独特性、新颖性、开放性等特点。重点考查学生的能力,是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能力掌握程度的了解,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例:某校学习小组在研究相似图形时,发现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判定及其性质可以拓展到扇形相似中去。如定义“圆心角相等且半径和弧长对应成比例的两个扇形叫做相似扇形”,性质是弧长比等于半径比,面积比等于半径比的平方等请协助探索。

(1)写出判定两个扇形相似的一种方法,若______则两个扇形相似。

(2)有两个圆心角相等的扇形,其中一个半径为a,弧长为L,另一个半径为2a,则它的孤长为______。

(3)如图(图略)是一个完全打开的扇形,外侧两竹条AB和AC的夹角是120°,AB为20cm。现要做一个和它形状相同,面积是它一半的纸扇,求新做纸扇的圆心角和半径。

上一篇:跳水小学语文课件下一篇:开心的日记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