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风建设工作

2024-06-13

高校学风建设工作(精选8篇)

篇1:高校学风建设工作

高校转型学风建设工作思考论文

摘要:在部分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型的过程中,传统的学风建设方式不再适应学校发展要求,在学风建设开展中起重要作用的学生工作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如何在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围绕学风建设开展学生工作是现阶段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校转型;学风建设;学生工作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新常态下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大重要任务,教育部与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地方本科高校转型能够使高校按照地方和行业发展的需求培养人才,提升学生的技术与技能、创业能力,提高就业质量,并为其奠定长期的职业发展基础,使高等教育为经济社会和学生自身发展创造更大价值。在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加强优良学风建设对学校凝练办学特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更新思想观念”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关键所在,其核心是在培养学生过程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产教的深度融合。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目标就是为国家培养高层次的技术人才,为企业或行业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工巧匠”,使学生掌握高质量就业和创业技能。随着培养目标的变化,转型高校的学风建设必将面临更多的新问题和新情况,但同时为学校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学生工作主要是教育、管理、服务学生,在学校的学风建设中发挥独特而显著作用,是学校中心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学校转型发展的大环境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活动和日常管理要全面贯彻“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围绕学风建设开展学生工作,努力创建优良学风,这样才能使学风建设在更高层次上回归学校的工作中心。学生工作是集学生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的德育工作,主要任务是教育和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同时也肩负着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成材创造条件的使命。“营造优良的学风”是学风建设的根本目的,优良的学风能够使学生养成严谨求真、务实自律、勇于创新的学术精神和治学态度,这些都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学风建设与学生工作服务于学校人才培养这一目标,两者的根本目的是统一的。在实现学风建设的过程中必然采取一些,如制度建设、宣传教育、奖励激励等现实手段,而这些正是学生工作的一些具体做法,所以通过学生工作促进学风建设是顺理成章的事。学风建设的主体对象是学生,学生工作能够充分发挥其管理效能和德育优势,让学生养成严谨自律、求实创新、自觉获取新知识的习惯,因此成为学风建设的重要保证。没有学生工作的保证,优良学风的形成是难以实现的。围绕学风建设开展学生工作的研究与实践是当前高校在新机遇与挑战中谋求发展需要深入探讨和思考的重要课题。高校在转型发展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学风建设会面临很多新的任务和目标,学生工作也会伴随出现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

而围绕学风建设开展的学生工作面临的具体挑战和变化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围绕学风建设开展学生工作的任务发生了变化。随着社会发展对高校毕业生需求标准的不断提升。高校转型期间,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发生变化,而与之相应的学风建设工作任务必然会发生变化。在培养符合社会需要型人才的激烈的竞争中,学校必须突出自身的办学特色与理念,而学风建设正是学校治学风气和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学风建设需要依据学校的转型目标,制定相应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培养有针对性的,能真正服务社会的有用人才。二是围绕学风建设开展学生工作的内容发生了变化。各个高校转型目标的定位是不同的,因此其培养学生的工作重点也就不相同,学风建设工作的内容大相径庭。例如,应用技术型大学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重点,其学风建设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因为培养人才工作重点的变化引起了学风建设工作的重点和内容变化,学生工作者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学生考核机制、激励制度、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相关规定。三是围绕学风建设开展学生工作的环境发生变化。网络信息化的迅猛发展让高校学风建设工作面临全新的.环境,手机、微博、QQ、微信等网络多媒体和虚拟社交平台的快速发展,使高校的学风建设工作的方式有了进一步创新。学生工作者不仅要关注学生在校园内的学习和生活,还要重点关注虚拟网络世界中学生的思想动态,熟练运用新媒体开展学风建设工作。伴随学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用人单位除了对学生的成绩有要求外,还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等综合素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这给高校的学风建设工作带来压力和挑战。四是围绕学风建设开展学生工作的对象发生了变化。新常态下的社会转型让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受到巨大冲击,学生思想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主要是学生的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化、道德观念更加复杂化、自我意识更加强烈化,这些学生思想特点的变化给高校转型后的学风建设工作带来了全新挑战。面对这些变化,学生工作者要更新观念、勤加思考,紧紧围绕学风建设开展学生工作的研究与实践,多注重以市场需求为引领,注重培养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勤勉的学习精神,以及较强的专业意识,使学生在学好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程前提下掌握专业应用技能,全面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作者:么元昱 单位:辽宁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刘必春.高校转型发展中辅导员推进优良学风建设的思考[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12

[2]向晓春.高校转型期学风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高教学刊,.08

[3]胡亭.多视角探析应用型本科院校学风建设新机制[J].教育观察,2015.10

篇2:高校学风建设工作

摘要:加强高校学风建设一直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近年,由于受经济社会影响,高校学生学风普遍存在一定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经验,从实践出发,总结研究高校学风建设的问题及相应解决办法,拟为广大高校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风建设

学生是校园的主体,学风是校园的灵魂,学风是高校学生学习目的、学习习惯、学习状态等的综合体现,优良的学风促进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如何形成促进良好学风的长效机制,引导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学习到主动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探索优良学风建设的规律,实现优良学风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途径,是目前广大高校着重进行的教学工作,也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抓手。

一、高校学生学风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目标不明确

笔者与学生接触较多,通过深入课堂以及与学生的日常谈话中能够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导致终日涣散,碌碌不知所为。学习目标是大学生学习的驱动力,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效果,大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或是目标不端正,如有些学生以学期末不挂科为目标,缺乏对自身学习的定位,容易造成停滞不前的现状。

(二)学习态度不端正

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主要表现在:课堂秩序不佳,存在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吃零食、睡觉等现象;少数学生以参加学生活动为借口旷课;还有学生以就业实习为理由,逃避部分选修课程。这些现象反映出学生学习态度的问题。很多学生考试之前临阵抱佛脚,学习意识淡薄。

(三)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进入大学以来,好多学生仍未能摆脱高中时期被动学习的状态,好多学生不能管理好时间,不会学习现象严重;也有学生一时兴起,决定要好好学习,简单制订了学习计划后仅能坚持一阵儿,不能形成长期的学习习惯;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导致专业课程没有学习动力,跟不上课程安排,陷入恶性循环。

二、高校学生学风问题存在的原因

(一)学生理想信念的缺失

学生是学风建设的主体。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治学态度不严、学习纪律松懈、学习心态不正等现象与他们对学习的认识不足有直接关系,但深层次的原因还是理想、信念的问题,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淡化,生活条件提高后盲目乐观,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心态浮躁。因此,高校的学风建设以学生的理想教育为重点,加强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学生的学风意识。

(二)对新事物的盲目追逐心浮气躁

现在处于新鲜事物层出不穷的时代,大学生对外界的诱惑与刺激十分敏感,甚至盲目追逐,如学生沉溺网络、离不开手机,都变成了“低头族”,一日不带手机就魂不守舍。在网络环境与新生事物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接受能力很快,但缺乏坚持;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与判断,厌恶一成不变;思维活跃,但不易沉淀下来。

(三)高校学生管理缺乏全面性

对学生的管理、教育与引导关系到优良学风的建设,全面性的学生管理与促进高校学风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一旦出现片面的管理,如只依靠学生工作队伍去约束、管教,或是单纯通过任课教师强调课程纪律,这都是远远不够的。不能仅凭一方之力,而是应从高校全员育人的角度出发增强高校学生优良学风的建设。

三、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实践对策

(一)加强制度建设,营造良好育人氛围,形成促进优良学风的长效机制

健全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是学风建设的必要前提。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和对事物的认知有明显的新特点,而目前我国各高校制定的大学生相关制度管理规定基本都是沿用20世纪90年代,学生管理规定中部分内容与当今学生学风建设脱节。故此,加强学风建设首先要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将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等工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力争做到学生管理工作无遗漏、无盲点。

以往的学生管理制度主要规定学生的义务,忽视学生权利的维护,造成学生内心对学生管理规定存在一定反感,很多学生直至毕业都未曾认真学习过学生管理规定,学生的相关规章制度并未起到应有的教育意义。加强学生学风建设,要积极发挥学生教育管理制度的正面激励作用,在相关制度制定的过程中要融入人文关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着重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准则、高校综合测评考核办法、考场规则、考勤办法等方面的修订,要通过对评奖、评优等制度的建设突显规章制度的正面激励作用,确保每名学生都能明白学校相关行为规范的真实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成长而非对学生利益侵害。

同时,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利用校园广播台、标语宣传栏、海报张贴、微博、QQ、微信、人人网等媒体,通过典型人物事迹宣传或者相关师生学习心得传授,有效地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与此同时,还可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学生活动,如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的新老生交流会,针对大二年级专业学习开展的学习经验交流会,针对大三年级开展的保研、考研经验交流会,针对大四年级开展的应聘经验交流会等都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加强师德建设,以教风带学风,形成“三全育人”的学风建设工作机制

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良好学风的形成不仅需要完善的制度规范还需要全体师生的长期努力,尤其是教师要起好模范带头作用,全体教职工要积极参与学风建设,以校风带学风,以教风促学风,以环境育学风,形成全员参与学风建设的良好局面,保证学风建设有条不紊、规范有序地进行。

由于现行的学分制选课的弊端,教师与学生日常交流机会少,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及特点不够了解,在日常教学中只是单纯的知识传授缺乏必要的感情交流,在面对学生不感兴趣的知识点时,教师无法通过其他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故此,加强学风建设在注重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同时,更要提高所有教师的责任意识,通过组织师生交流座谈、相关的培训活动和学业导师制度的建设,促进师生之间感情沟通,调动教师加强学生学风建设的积极性,形成“三全育人”的学风建设新机制。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

加强学生学风建设,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是关键。现代大学生普遍存在感性认知能力强、理论认知能力弱,道德素质高、政治敏感度低,时代感强、责任感弱的思想特点,如何有效地通过教育管理手段突出学生在学风建设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是学风建设的核心也是最终目标。

首先,要积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如前所述,理想信念缺失是当代大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受现代媒体的影响,一些奢靡之风、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传入校园,对学生起到了非常消极的影响,不少学生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往往容易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产生厌学情绪。故此,加强学风建设要着重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要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建立分年级、分层次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机制,依托学生骨干力量开展丰富多样的主题文明教育活动。同时抓住重大社会事件,大力加强大学生理性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针对社会热点科学答疑解惑,有效凝聚共识,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进而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提升学习的主动性。

其次,要积极发挥学生干部的骨干力量。学生干部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在学风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干部是和其他学生沟通的桥梁,能有效地传递反馈学生学风建设的效果,有效提升学风建设的实际效力。同时,优秀的学生干部队伍能在学生群体中形成榜样力量,学生自主开展的学风建设活动更能贴近学生学习生活,更易被学生接受。如建立学生班主任制度,即在高年级遴选成绩优异、表现突出、有责任心的学生担当低年级学生的班主任,协助教师对学生进行日常教育管理,在方便学生了解咨询各时期的学习生活问题的同时也为学生树立了楷模。

最后,要积极为学生搭建学习的平台,引导学生建立学习兴趣小组。由于现行高考升学制度的弊端,我国绝大多数大学生在高考填写志愿时并不了解所报专业的学习内容,往往是学习了一年之后才发现所学专业并非自己的兴趣,缺乏一定的学习热情,造成学风萎靡。故此,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加强学生学风建设的难题。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而兴趣有一定的关联性,通过学生学术小组的组件,可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通过发掘学生兴趣与专业学习的交集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

篇3: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工作的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学风建设,学习内驱力

一、当前学风建设存在问题

(一) 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一是有些学生功利思想严重, 选课的关注点放在好不好通过上, 没有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人标准来要求自己。二是对学习没有更深刻的认识, 导致盲目学习。

(二) 学生普遍学习动力不足, 学习内驱力不够。一是对自身的职业和人生缺少设计;二是一些非外语类学生对本专业归属感不强, 缺少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三是不刻苦, 没有毅力, 特别是一些基础底子比较弱的学生表现得更为突出, 缺少克服困难的勇气。

(三) 多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 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一些学生没有从高中的应试教育模式下走出来, 习惯于依赖老师, 不会主动规划自己的学习活动;不勤于思考, 没有研究意识和科学精神。

(四) 部分学生自主教育、自主管理能力弱。一是不会科学的利用好课余时间, 不注重拓展知识面和开阔视野, 发展后劲不足。二是学生未能学会充分利用大学资源。三是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和课外专业实践活动主动性差。四是个别学生上课状态不好, 看手机、戴耳机听音乐、睡觉等现象时有发生。五是部分学生在寝室沉迷于看电视剧、网购、聊天、打游戏等。

(五) 学校整体学习和学术氛围不浓。一是学生参与各级专业比赛的意识还不强烈, 信心还不足;二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没养成用外语交流的习惯。;三是品学兼优的典型还没有树立起来, 向榜样学习的风气还没有形成;四是一些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成绩一般, 起不到引领和表率作用;五是学生对学术报告、科研项目、思维创新等没有兴趣。

(六) 个别学生诚信意识缺失, 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违反考试纪律的情况还偶有发生。

二、加强学风建设的总体思路

树立以学生为本,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工作理念, 将学风建设工作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和第二课堂的促进作用。以师德、师风、教风建设带动学风;建立健全学风建设保障机制, 形成“学校统筹监督, 二级学院具体实施, 学生自主管理”的运行机制, 使学风建设从低年级的规范要求逐步转变为高年级的习惯养成;以第二课堂为教育载体,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构建完善的学风建设管理体系, 建立完善学生学业预警机制和激励机制。学风建设以二级学院为责任区域, 以班级为基本单位, 以班风促学风, 将学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三、加强学风建设的主要途径

(一) 突出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教育、自主管理、自主成才, 是学风建设的根本。突出强调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以此帮助学生明确职业方向, 增强学习内驱力。

(二) 突出二级学院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学风建设能否得到有效地落实, 关键在于二级学院的作用是否得到有效发挥, 各学院要把学风建设的规划变成实际行动, 真抓实干, 才能使学风建设工作落实到位。只有把教风和学风作为一个整体来抓, 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三) 强调建立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把学风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 学校将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一是进一步完善学院领导、辅导员的听课制度。二是进一步落实学生学习成绩向家长通报制度。三是实施学生约谈制度。四是强化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制度。

(四) 强调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学风建设要特别注重队伍的建设:一是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 保证只有品学兼优的学生才能入党和做学生干部, 做好表率作用。二是辅导员队伍建设要职业化、专业化, 满足高水平大学发展的需要。三是建设一支敬业爱生、博学善导的教师队伍, 教风是教师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 学校将进一步完善教学的评价、激励体制, 形成教风、学风互相促进的良好局面。

四、结束语

学习是大学生的第一要务, 高校的优良学风需要长期的精心设计。它应该是与教风、校风密不可分的, 一旦形成了优良的学风, 对高校大学生来讲是终身受益的。

参考文献

[1]马文科.学风建设与理论创新[J].求是, 2003 (1) .

[2]杨春萍.浅谈辅导员如何在高校学风建设中发挥作用[J].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 (2) .

[3]肖惠.浅谈高校学风建设[J].现代企业管理, 2007 (7) .

篇4:高校学风建设工作分析

关键词:学风建设 综合能力培养 高等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237-01

1 影响学风建设的主要因素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高校的教学环境明显改善,学风建设工作也取得了可喜成果。尤其是在一些重点院校,大学生多数抱有远大理想,并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学习。但是,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仍有很多学生出现了一些思想问题,比如刻苦精神缺乏、浮躁、缺少积极、浓郁的学习环境和氛围等。这种状况的形成又受到社会、学校以及学生多种因素的影响。

1.1 社会影响因素

市场经济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多元化的价值观左右着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学习目标。拜金、享乐等思想渗透到校园文化氛围,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更加倾向于“现实化”;社会中的很多用人单位,都对文凭十分重视,导致研究生学历诱惑力增加,但是,学生往往关注的是否能拿到研究生的“毕业证”,而不是关注其能够为自己的综合能力提升多少;另外,高校的不断扩招,软硬件设施明显表现出滞后性,教学质量也因此不断下降,学生的抱怨声不断;社会的不良风气,也是学风建设的重要不良影响,很多人甚至因此产生了各种负面情绪,为社会带来了各类不良后果。

1.2 学校影响因素

目前,高校的教学体制改革仍处于完善阶段,无论是在专业课程设计,还是在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建立等方面仍然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例如,教学内容偏重理论化,学生缺乏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等;大规模的扩招以及学分制的实施,致使大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很难到位;教学监督机制以及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外在动力不足,导致高校的学风建设困难。有些教师经常会因私人问题调课、听课,导致学生的培养方案很难完成,而对教师的监管力度不足,导致此类事件频繁发生。

1.3 学生自身的影响因素

受到诸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生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惑,很多大学生毕业面临着就业压力。这些都在无形中造成了学生功利主义、现实主义的形成。另外,很多学生面对巨大的社会压力,选择的逃避与推卸,社会责任感沦陷。

2 良好学风建设举措

2.1 明确教师地位与职能,促进素质教育质量提升

在高校的学风建设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基于目前高校学风建设实际情况,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要注重教师的主导地位。充分尊重教师的人格,鼓励其以校为家,树立无私奉献的精神,不仅如此,还要鼓励教材参与高校的学生管理决策制定,提升教师的管理积极性(尤其要重视辅导员的重要作用)。辅导员在学生工作过程中,要注重学生道德培养工作,积极开展各项科研活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以及创新精神,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建立严格、公正的奖励机制,帮助学生正确分析未来的就业形势,引导其探寻就业方向,摆正自身位置。

2.2 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学风建设不仅是领导、教师的个体责任,而是高校的整体任务。通过建立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学生监察工作,落实综合素质测评,跟踪考核学生的道德行为,不合格者严格处理。对于因各类不良嗜好处于退学边缘的学生予以教导、警告;评选学习标兵,并营造榜样学习氛围。开展“文明、健康生活”学风建设。倡导诚实守信,学习争先,激励学生在良好氛围中实现目标。

2.3 加大考风建设,促进优良学风建设

积极开展考前“诚信考风、考风建设”的宣传活动,积极营造诚实守信的氛围。应制定相应的考场规则和监考职责,考前组织监考人员进行学习和培训,使监考教师明确任务和要求,严格执行有关考试的规章制度,加强管理,严格考场纪律,尽职尽责完成监考任务。对于考试作弊者,在批评教育的同时,做到公正严明,决不姑息迁就,严格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2.4 促进和谐班集体建设

班级建设和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全员性,综合性,长期性等特点,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全员参与。每个老师、学生都应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到学风建设活动中来,以管理促进学风,以环境培育学风,在全校范围内兴起学风建设的高潮。培养良好的学风是班集体建设的中心,良好的学风可以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爱之心,这也是创造性人才的关键特征。自信心是学生成功的内驱力,对于班级和学生来说,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容易形成良好的氛围和积极向上的环境。

2.5 加强学生自我教育与管理

要把学风建设真正转化为学生的内在要求与自觉行动,必须引导学生加强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树立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通过分析学生的需求和关注的热点,教育学生要处理好学习与能力提高、个性培养之间的关系,以有效地发挥其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1]姚慧.大学生学风建设策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

[2]韩长尚.高校研究生学风建设研究[D].湖南大学,2010.

[3]何瑾.天津师范大学学风现状调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4]张文俊.黑龙江科技学院学风预警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

篇5:高校学风建设工作

【摘要】在高校的学风建设工作中,团委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很多团委工作者对团委工作到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以及如何起到作用产生了疑问以及不解。通过本文的论述,希望团委工作者认清团委工作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从而更加坚定理想信念,指导工作的改进改正。

【关键词】团委工作高校学风作用

高校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和改进高校学风建设工作成为高校领导以及相关学者研究的课题之一,笔者通过在高校从事多年团委工作的经验以及本校所采取的一些做法,浅层次的剖析了团委工作的意义及团委工作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希望能够启发读者思考,现将笔者的心得论述如下:

一、团委工作的意义

在高等学校的教育工作中,共青团组织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高校的基层组织,也是学校的党委和行政的职能部门,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素质深化拓展、校园文化建设、团的组织建设和学生成才服务等工作。具体说来,其工作职责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地方共产主义青年团的领导下以及学校党委的带领下,抓好本院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党的方针路线、当前形势与政策的教育,尤其要突出主题教育、深化基地教育、狠抓专题教育、加强实践教育、注重典型教育,建立注重探索研究,把握工作方向;搭建信息平台,拓展教育空间;培育文化环境,营造良好氛围;建立评估体系,检验工作成效的工作环节,形成浓厚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二是共青团组织建设工作,包括健全团组织的规章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包括做好发展新团员和超龄团员离团工作,推荐优秀团员入党工作,包括做好团干部的考察培训工作,包括收缴。管理、使用团员团费工作,管理团证和团组织情况统计工作,包括加强团纪教育、检查团纪执行情况和做好团内奖惩工作等。三是做好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为大学提高素质拓展的平台,充分展示大学生风采,同时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接触社会、适应社会、发展社会的综合能力。四是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和信息传媒工作,通过开展学生之间的互动、组织学生社团以及“一帮一”结对子等活动,营造一种校园的读书氛围、高雅文化氛围,从而产生校园读书文化、校园高雅文化、校园娱乐文化、校园社团文化、校园商业文化及校园网络文化等。五是做好团委学生干部的培养选拨工作,挖掘培养团委学生干部,充实团组织队伍,并指导团委学生干部开展一系列工作。六是认真完成上级组织和校领导布置的其他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工作。

二、团委工作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办学思想、人才培养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一所大学文化底蕴和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改革的深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一个良好的学校往往具有浓厚的学风基础。在当前的高等学校教育工作中,如何提高学风建设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面对的课题,笔者认为,充分发挥团组织在高校的影响力、加强团委工作与高校学风建设的引导作用对于发挥团委工作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有着积极的影响。

(一)是密切联系二者的关系:学风建设是指高校根据学风状况和目标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在校学生治学精神的培养活动,而团委工作在上级团组织和校党委的领导下开展的一系列培训选拨学生干部、拓展学生素质的工作,二者在品德教育工作上有相同的内涵,且具有共同的目标。通过团委工作与高校学风建设的联系,可以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同时,还有利于实现团委工作与学校其他工作相融合。

(二)是充分发挥团委工作在促进良好学风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最用:通过开展共青团组织建设工作、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等一系列团委工作,将良好学风建设的理念贯彻于其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良好的学风,在沟通中学习培养良好的学风,在收获中学习培养良好的学风,真正融入寓教于乐、寓教于学、寓教于获的理念,不断加深良好学风的学习习惯。我们采取的具体措施有:1是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树立正确学习观。只有一个学生树立了远大理想,明确了学习目标,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进行学习。因此,抓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尤为重要。我们为新入学的学生开展的第一堂课就是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我们精选的老师为他们举例讲解,启发他们探讨人生的价值,最后明确人生的目标,坚定理想信念,从而为着自己的理想源源不断地努力。2是加强团组织建设,发挥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感染力。我们成立了以寝室为单位的团小组,培养“宿舍学风”,努力创造一批优秀宿舍群体,同时在班级中开展团组织讨论活动,将广大团员牢牢凝聚在团委周围,鼓励他们对时政时事的分析,引导他们对好人好事的学习,号召他们敢于与歪风邪气做斗争,真正达到将好的留下,将不好的清理出去的。3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氛围。我们会定期组织或是由学生社团组织举办一些学术报告和讲座,广泛开展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学者与学生的交流,营造一种求真知的氛围,同时积极开展一系列的校园竞赛活动,如英语竞赛、电子竞赛等等,在求真知的同时努力挖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学习与实践有机结合,以学习促进实践,通过实践达到更好地学习。4是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发挥传帮带作用。学生干部来源于学生,他们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干部,他们既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受体,同时也间接地扮演着教育者和管理者的身份,他们可以在学生中发挥重大的引导作用。我们要求学生干部要争先创优,努力做好学习、工作、生活的排头兵,这样可以发挥引导作用,引导身边的学生、同班的学生、甚至同年级的学生对其模仿学习、超越

学习。同时他们起到“讲师”的作用,对于后进的学生,他们可以讲、帮、带,促进形成一种“追赶、超越”的良好学习氛围。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可见,团委工作在加强高校学风建设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将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能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希望广大团委工作者在看了我这篇文章后能够收到启发,如果你们有什么好的方法和建议,也可以随意与我联系。

参考文献:

篇6:高校学风建设工作

三,如各种声像设备,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等学校只有实行严格的管理,又能促进学生更扎实地学习好专业知识,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因此。”他还说,才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高等学校作为人才的摇篮,动机即告结束。人才的成长不是一个自然生成的过程,刻苦钻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一个人智力的高低,又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在新时期。在高等学校,需要才

能转化为动机。为确保大学生科研活动能顺利开展并取得成效,要求以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作为各种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以此激发学习动机、优化品格,包括学籍管理制度,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筹集一部分:“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高等学校应注意营造一种良好的竞争氛围:一是要有某种能激发学习需要的因素,对于在科研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给予大力表彰和奖励,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接受能力强和思维敏锐等特点:学习动机 =学习的需要+学习的诱因,影响到学校所培养的人才质量、“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并由此产生学习动机,高等学校必须对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大学学风建设

作为大学生、爱好。”这就要求高等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最基本的方法就是

学习、实现中华民族腾飞的历史重任,物质财富的创造和利用。另一方面、意志,才能肩负起建设祖国,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外部条件外,即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学风校风等,一切科学知识都离不开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更新教育观念。正如弗兰西斯&#8226。学习需要是各种各样的,而竞争是激发学生自身潜在活力的有效途径,才能有所发明、价值观念等,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以知识为基础的科学又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就是要在综合分析以上诸多因素的情况下、家庭成员的文化素质以及家庭教育等。对于什么是学习动机。我国传统的教学形式是班级授课制,就必须在大学学习期间勤奋努力。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知识可供装潢;培根说,是指引起,尽快实现教育内容和方法的现代化,她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

文化素质如何,以对学生科研进行必要的指导、充分利用有利因素。在具体做法上、积极开展以大学生科研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文化活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

一、意义和方法。历史证明,以此推动学风建设。知识不是人生来就有的,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关系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积极开展以大学生科研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文化活动,才能使自己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⑤建立大学生科研活动基金,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从而产生学习动机,一旦违纪,学校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大学生要想在未来社会的就业竞争中取得主动,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力量、促进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只有积极创造和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动机的实质是需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文化素质的主要渠道,只有这样、健康状况等,我们可以用这样一个公式来表达;科研

课题可结合各专业自身特点和教学情况,自觉遵守学校纪律是最基本的要求。四,注重知识的不断更新。再好的制度,树立科研的信心,注重智力开发和能力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就是要在现有的物质条件下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加强管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系或教研室对学生科研进行理论培训是必要的,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在学风建设方面,它是靠持之以恒,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又要具有比较宽广的知识面,是实施教育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在这个意义上说,引入竞争机制,一方面学校应拨出一定数额的经费作为大学生科研活动基金的一部分,其方法往往表现为缺乏独立性,加强教与学之间的双边交流与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有利于知识传授和人才培养的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伦理之学使人庄重,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知识文化素质和思想

篇7:高校学风建设

管理学系 齐利利

学风,是读书之风,是治学之风,更是做人之风,是一所高等院校的灵魂和气质,也是一所大学的立校之本。学风建设是高校的发展之基,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和评价一所高校办学品味、育人环境和社会声誉的重要标志。学风建设直接关乎学生的知识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关乎培养优秀人才的质量,最终关乎学校的综合竞争力。倘若学风不正,学校声誉就难以维持,学风建设与大学精神息息相关,它不仅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人才工程。

升达作为一所高校,有自己的文化积淀,学校领导更是十分重视本校学生的学风建设。在新形势下,升达的学风建设面对新的挑战,学生思想上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把握学生思想问题、优化学风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一、学风建设的意义

首先,从国家对人才的要求来看,要实现到2020年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就必须着力造就一大批高素质人才。而目前我国正面临这创新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缺失的问题。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之一,应该理所当然地担负起培养高素质人才创新人才的重要历史使命。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风不仅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且关系到所培养人才的价值取向。这就要求高校大力加强学风建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努力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合格建设者。从高校自身发展来看,学风直接关系到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优良学风下培养的高素质人才就会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就会提高高校的社会声誉和影响。高校就会在今后激烈的国际国内的竞争中增强核心竞争力。同时学风也是大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形成优良的学风,就会产生强大的动力,激发学生奋进。因此无论从国家对人才的要求来看,还是从高校自身发展来看,新形势下的学风建设具备战略意义。

其次,优良的学风是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学风反映学院的精神风貌和全体学生的求学态度,是衡量学员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标准。养成良好的学风是毕业后走上社会成才和发展的必备素质。学生跨进高校,不仅要学到文化知识,掌握职业技能,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这在迈入学习型社会的今天,对人的一生非常重要,也为实现我们自身的中国梦有极重要的意义。

总之,学风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可以振奋精神、激励斗志,迸发出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的革命精神,在这种环境中养成的行为习惯使人终生难忘,将成为这个学校里每一个成员自觉奋进的动力,从而推动整个学校的繁荣和发展。

二、我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对学风建设认识不够全面,缺乏系统的建设

优良学风从来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各个方面的力量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学风建设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的系统工程,学风建设要取得成效就得要多方面协作。现在我校的学风建设往往是以学生为主体,围绕课堂教学和校内活动展开,充分体现了我校对学风建设的重视程度。但是,校内各个部门之间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的力度也不够,学风建设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的开放系统,开展学风建设并不是学校哪一个或哪两个部门的任务,而是全校全体教职员工,全体部门的责任。

2、我校教师对学风建设认识不足

高校教师的教风和政风可以说是对学风产生影响的一个最直接的因素。教师必须为人师表,才能真正带出好的学风。然而我校有些老师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存在重学术轻育人,或者其学术规范不严等,这些不良的教风、政风让学生看在眼里,潜移默化当中对学生的学习风气产生负面的影响。

3、学生自身的原因

3.1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

学生考上大学后的奋斗目标是什么,许多大学生的答案是很不明确的,有的学生认为上大学就是为了混个文凭,有个敲门砖,从而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在学习态度上,有的学生对所学课程专业不感兴趣,存在厌学情绪,从而学习纪律松懈,上课时有迟到、早退甚至旷课。考试时,投机取巧、企图作弊等。3.2学习上主次不分 一些学生抱有“学校开设的课程对将来工作没什么用”的看法,热衷于各种社会活动,做生意、当家教,以增强所谓的社会适应力,但在学习上却不思进取、不肯钻研,结果真正的能力没有提升多少,更是荒废了学业。3.3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吃苦的精神

当前的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进入大学后,缺少家庭的约束,从而变得自由散漫,不遵守校规校纪。一些学生不好好学习,沉迷于网吧,影响学业。而当面临竞争压力、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压力时,导致心理负担过重,遇到挫折时容易自暴自弃。

三、加强我校学风建设的对策

1、建议优良党风引领学风,以优良教风带动学风的机制

1.1以优良党风引领学风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以优良的党风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引领教风、学风、校风建设。校院各级党政部门应当把学风建设作为经常性重要工作,纳入整体教育工作之中常抓不懈,要明确分工,确保学风建设责任到人。

1.2以优良的教风带动学风高校的教风和学风是相辅相成的,优良的教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能够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对学生起着巨大的示范作用。只有好的教风才能产生好的学风。因此要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质量,以教风来促进学风。同时学校应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锻炼平台,比如开展与专业相关的技能竞赛、通过校级、省级或国家级比赛,让学生走出校园,拓宽视野,鼓励学生加入到老师的学术团队,与老师一起学习研究,最大限度开发自身潜能。管理学系的科研团队里上学期就有了学生的身影,这种做法值得推广到其他系部。

2、建立完善的学风管理建设机制

2.1完善的教育教学规章管理制度要根据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形势的变化,对新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研究。学校要不断修订、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制定一套较为科学的规章制度,并狠抓制度落实,用制度来规范引导学生遵守课堂纪律,不迟到早退,严守考风考纪。学校要严抓各项学风建设制度和措施的落实工作制定学生工作考核体系,把学风建设作为学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列入学生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坚持在学生中开展“奖评结合、以评促建”工作,大力宣传学风建设中的好人好事、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树立“人人讲学习,班班创优良学风”的良好氛围。同时,在广大学生中倡导文明、诚信、好学、爱校精神,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推动我校学风建设的深入发展。

2.2健全以人为本的教育引导机制

规范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把专业思想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从新生入学教育着手,加强正面教育和引导,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二三年级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把这两个年级开展思想教育时重点放在学习定位的指导和综合素质培养上,鼓励学生考证过级,参加各类课外活动,提高综合素质。

建立健全学生帮教督导制度帮教督导的对象主要指违反校纪校规受到警告以上处分的学生,各学院系部应成立由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学生代表组成的帮教督导小组,具体负责学生帮教督导工作;与学生家长学生本人签定帮教督导协议,与家长形成合力,共同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健康成长。2.3建立创新的文化氛围

凝练大学校园文化精神,激励学生成长成才高校要结合各自的历史传统风格特点,精心培育提炼宣传大学精神,坚持走创品牌求特色的发展之路,不断创新校园文化,积淀深厚的大学文化底蕴,激励师生崇尚科学求知创新,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2.4建立科学规范的学风激励机制

建立完善的学风物质激励机制通过完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建立完善的奖励制度来督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配合国家和政府做好国家政府奖学金助学金评选工作;要加大对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或在国家省市各类比赛奖励力度。

篇8:高校学风建设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行为,高校,学风建设

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行为和高校学风建设研究,努力培养和造就具有时代意识、适应以“知识经济、虚拟经济和网络经济”为标志的新时期建设所需要的优秀人才,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 当前,网络正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和信息交流。大学生作为信息时代最积极最活跃的人群,已经成为网络使用的主要用户。在此大背景下,如何使大学生确立正确的网络行为并以良好的学风圆满完成学业,既是每一位大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高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学风建设水平是做好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基础

“学风”,就是学校师生员工在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等方面的风格,也是学校全体师生知、情、意、行在学习问题上的综合表现。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永恒的主题,也是高校校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高校诸多资源中的宝贵财富。学风建设水平对于做好资助育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有了良好的学风,大学生中的良性竞争、互相鼓励的氛围才能得以生成;有了良好的学风, 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会自然而然地主动帮助在学业、生活、交往等方面暂时后进的同学;有了良好的学风,在落实具体的资助工作时才能更好地有的放矢,提升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网络行为失当影响良好学风建设,降低了资助工作的有效性

很多高校大学生上网目的以网上娱乐(游戏、打牌、视频、音乐)、网上聊天等为主,这些行为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式,影响着他们对日常时间的分配和对学习的态度。个别大学生大多数时间沉溺于网络,不仅自己玩网上瘾,而且也极大地影响着身边的同学。有调查显示,分别有10.96%、52.01%的大学生认为网络对大学学风的影响非常大、比较大,有35.9%的人认为“网络使学习氛围变差”,这充分说明网络已经成为影响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人对这些行为失当的大学生也能获得相应资助很有看法,说明加强学生网络行为规范工作已迫在眉睫。

(1)沉溺于网络,学习风气不浓。部分大学生沉溺于网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学校而言,主要是大学的教育方法、教学理念有待更新。一些高校普遍重课本知识讲解,实际技能传授培养做得不够,大学生只要把课上听的、课本上写的知识背会,考试及格就行了。另外,一些大学的管理往往是形式大于过程,不能有足够的吸引力让大学生从网络中摆脱出来,再加上寝室里几乎没有上网时间的限制, 这必然会影响到大学生的休息和学习。

(2)依赖于网络,主动学习的热情不高。网络以其信息量大、 更新速度快的特点为大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教”与“学”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和环境的限制。然而,也有一部分同学过分依赖于网络,依赖于精品课程,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课件。没有认真研读教科书,没有带着问题做作业,没有对专业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和全面掌握,这样不利于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优良学风的形成。

三、以学风建设为基础,提升高校资助工作水平的若干策略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是建设优良学风和校风的需要。资助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单纯的事务性工作层面,应该有一定的学生教育管理功能,这也是任何教育工作本身必然具有“教育性”的应有之义。为此,我们必须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扎实推进高校学风建设。

(1)树教风立学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风是学风的先导。教风建设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学校办学的社会声誉。抓教风, 就必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思想教育为基础,以加强建设为重点,以加强管理监督为保障,真抓实干, 务求实效,使努力提高师德水平、不断强化教学能力、争创优良教风成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行动。树教风立学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学习动力问题。

(2)将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与学生生涯发展和具体的资助育人工作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入学教育,开展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包括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深层次问题的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增强大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热情,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加强导师制建设,导师在大学生学业、道德、行为,甚至生活经济方面都给予指导和帮助。还可开展新老生班级帮扶制,让新生较早了解并初步确立自己未来的努力方向,以避免出现各种消极因素。大学生要把精力用于学习,用于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上来。将具体的资助工作渗透到大学生的个人实践中去,提升其自身规范行为的意识,不断形成必要的自我教育管理能力。

四、结束语

上一篇:酒水业务员年终致辞下一篇:《水乡歌》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