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扶贫工作计划案例

2024-06-17

银行扶贫工作计划案例(通用6篇)

篇1:银行扶贫工作计划案例

邮储银行宁夏分行金融扶贫案例 案例 1 1

农户海小平家庭基本情况

海小平,蔡川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共有 7 人,其中劳动力 2 人,家庭耕地 60 亩,旱田 60 亩,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为肉牛养殖和林下经济,主要从事肉牛养殖产业,种植红梅杏 3 亩、玉米 15 亩,养殖牛 5 头。家庭年均纯收入 6 万元,人均收入 8571元,家庭负债 11 万元,主要属于邮储银行贷款。家庭有砖木结构住房 4 间,14 年建成,牛棚 2 栋。

农户海小平自 2008 开始在邮储银行贷款,由初期 1 万元贷款增长到 2016 年 5 万元贷款。养殖规模由 2008 年牛存栏 3 头到2016 年的 5 头,肉牛养殖规模增长 1.7 倍。家庭纯收入由 2008年 1.89 万元到 2016 年 6 万元,人均纯收入由 2008 年 2700 元增加到 2016 年 8571 元,人均纯收入增长 3.2 倍。家庭住房由 2008年土胚房到目前砖木结构住房,家庭生产工具由 2008 年牛拉车工具到目前机械化农用机具,购置了农用车。家庭现代化电器有电视、冰箱、洗衣机。

案例 2 2

农户海连蛟家庭基本情况

海连蛟,蔡川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共有 4 人,其中劳动力 2 人,家庭耕地 35 亩,全为旱地。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为肉牛养殖和林下经济,主要从事肉牛养殖产业,种植红梅杏 10 亩、玉米 10 亩(黄贮)、青贮玉米 15 亩,养殖牛 4 头。家庭年均纯收入 4.8 万元,人均收入 1.2 万元,家庭负债 11 万元,主要属于邮储银行贷款。家庭有砖木结构住房 3 间(危房改造),14 年建成,牛棚 1 栋。

农户海连蛟自 2011 开始在邮储银行贷款,由初期 1 万元贷款增长到 2016 年 5 万元贷款。养殖规模由 2008 年 0 存栏到 2016年的 4 头,肉牛养殖规模增长 4 倍。家庭纯收入由 2008 年 1.3万元到 2016 年 4.8 万元,人均纯收入由 2008 年 3250 元增加到2016 年 1.2 万元,人均纯收入增长 3.7 倍。家庭住房由 2008 年土胚房到目前砖木结构住房,家庭生产工具由 2008 年牛拉车工具到目前机械化农用机具,购置了摩托车代步。家庭现代化电器有电视、冰箱、洗衣机。

案例 3 3

曾记畔村金融扶贫典型案例

曾记畔是盐池县王乐井乡所辖的一个贫困村,位于县城西25 公里,王乐井乡北 8 公里,辖 6 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 728户、2058 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 196 户、588 人。年平均降雨量仅为 150-250 毫米,是一个靠天吃饭的贫困村。村里没有什么支柱产业,以种植马铃薯为主,种植玉米、荞麦为辅,闲余劳动力以务工为主,人均收入水平低,生活困难。2006 年 10 月,曾记畔村被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试点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村,2007 年 2 月实施,2006-2014 年政府总投入 96 万元吸收社员会费收入 27.64 万元,用于产业扶贫。

邮储银行在与曾记畔村委会对接中,通过村书记朱玉国了解到,村子离县城较远,农民取款、缴话费、缴养老保险等金融业务要跑到县城才能办理,且交通不便利,农民办理金融业务跑县城既耽误时间又极为不方便。该村目前有互助资金 200 多万元,农民都有致富愿望,就是缺少启动资金。邮储银行在了解到这些情况后,立即在曾记畔村增设三农金融服务站 1 处,增加一台助农取款设备,有效地方便了当地村民取款、交话费、交养老保险等要跑县城几十里路的现状。并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了整村推进信贷服务,根据贫困户的经营情况和资金需求,采取免担保、免抵押、评级授信的方式,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执行基准利率,现场受理,现场调查,现场签署相关手续,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及时发放贷款,最大限度满足农户融资需求,支持贫困户尽早脱贫致富。为该村发放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小额贷款 97 户、343 万元,后续扶贫贷款工作正在进一步推进中。

篇2:银行扶贫工作计划案例

家住莲花县六市乡山背村的陈利(男),2010年务工会乡后与妻子在家里搞起了生猪养殖,苦于没有抵押物无法融资,规模一直不能做大,2011年尝试办理邮储银行小额担保贷款,成功获得了一笔3万元的小额贷款用于购买猪仔,扩建猪舍,养猪规模迅速扩大,在4年的发展中,邮储银行不仅一直提供额度不断增多的贷款支持,还主动帮助陈利改善养猪技术,到2015年,31岁的陈利建起了6个猪舍,养猪规模扩大到了500多头,年销售额达120万元,完成了从养殖工向养猪大王的华丽蜕变。

“多亏了邮储银行对我们夫妻的雪中送炭,关键时刻提供了小额贷款,让我从养殖工成了今天的养猪状元!”笑呵呵地说着这话的,是莲花山背村养猪大户陈利夫妇。

篇3:银行扶贫工作计划案例

1.农村金融资源不足, 缺乏扶贫开发所需的金融服务

近年来, 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加强内部监控, 逐步实施在县域经济撤退的战略, 相当一部分的县及县以下的分支机构被撤销, 并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城镇。随着农业现代化趋势愈加明显, 对“三农”的金融需求也逐渐加大, 金融资源的供给不足成为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

2.农村金融机构单一, 缺乏竞争力

在对广东贫困村的600多名的村民访谈调查显示, 普遍只有农信社、邮政储蓄银行、农业银行三大金融机构类型, 农信社处于主体地位, 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这些国有大型银行以及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难见身影。而民间金融机构, 要么因为国家准入门槛的过高而被阻碍在农村门外, 要么因为资金来源匮乏、经营不善、不良资产过高而夭折。

二、建设乡镇银行在扶贫开发中的重要作用

(一) 有利于完善农村金融市场体制, 有效缓解农村金融供需的矛盾

长期以来, 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 金融供给不足, 竞争不充分, 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乡镇银行的设立, 丰富了农村金融机构类型, 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金融供求的矛盾。

(二) 为引导民间资金充实扶贫基金提供新的渠道

在我国现行金融体制不完善的情况下, 民间资本利用体制漏洞以“灰色”身份从事各种形式的地下金融活动, 难于寻求正规的发展渠道, 这不仅在一定的程度上扰乱了国家金融秩序, 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若能正确引导这些民间资本注入乡镇银行, 既能为乡镇银行充实扶贫基金, 又能减少不规范的地下金融活动的风险。

(三) 有助于解决农民发展生产的贷款需求

乡镇银行的资金主要致力于当地经济的发展, 可以满足农村扶贫项目的金融需求。乡镇银行在贷款决策上实现灵活性与原则性的融合, 降低了农民进入信贷领域的门槛。符合条件的农民能尽快从银行取得贷款发展生产, 解决燃眉之需。

三、乡镇银行建设所存在的困境

(一) 现行农村金融机构制度安排的约束

1. 现行发起设立制度安排限制了多元资本的投入

乡镇银行发起设立至少应有1家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发起人, 持股比例不得低于20%, 限定其他股东在乡镇银行的持股比例不得超过10%。这样就把有较强资金实力的自然人、企业法人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排除在外了。这样的制度安排意在让乡镇银行从设立开始就具备良好的风险控制和监管能力。但是, 目前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并不积极响应政策, 对农村金融市场也持观望的态度。

2. 配套的优惠政策支持不到位

2006年起, 国家出台《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 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年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 然而乡镇银行却未享受与农信社相同的税收优惠政策, 目前乡镇银行是按照一般商业银行要求缴纳营业税, 税额高达5.5%, 所得税达33%, 而农信社只是3.3%的营业税, 并且还免三年所得税的优惠。此外乡镇银行并未接入人民银行的支付结算系统, 不能通存通兑, 使存款业务的发展受到限制。

(二) 乡镇银行在经营层面上的困境

1. 担保方式的开拓和违约风险

银行为了防范风险就会对农户申请资格进行较严的控制, 而农民缺乏必要的符合担保条件的抵押, 土地承包权和房屋是一般农民所拥有的赖以生存的两件最有价值的抵押物。但目前我国法律明确禁止将土地承包权作为抵押, 而房屋因为抵押价值低和操作性难的原因, 也难于承担起抵押的保障。“三农”的经营成本高、季节性强、不确定性高、分散性强等原因, 也容易导致农户经营失败, 而无法还贷。

2. 农民对信贷知识的缺乏、法律意识淡薄、信用观念不强等问题

农村关于金融方面知识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在多数农民潜意识里, 贷款是不光彩的事, 遇到困难, 村民首先想到的是向亲朋好友借钱。调查数据显示 (如图1、图2) “为了发展生产, 选择筹集资金的方式”最多的是向亲人借钱, 比例达52%;“自己慢慢攒钱”达31%。对贷款的了解程度, 有52%的村民对贷款不了解。由于大部分农民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 其法律意识和信用观念也受到限制。

数据来源:由采用访谈问卷对广东贫困地区620多名农民的调查数据整理而得。

3. 作为农村新型金融机构, 乡镇银行的服务特色并不明显

乡镇银行主要的经营的主要业务与其他一般银行并无多大区别。但乡镇银行的定位是为支持农村地区发展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主要对象是农民和乡镇企业, 根据我们对农民的访谈中发现适合农民的金融服务是:购买农具、机械、种苗的生产贷款、子女教育和医疗贷款、修建房屋贷款、农机械和农业未来收入等其他方式的抵押担保、农业保险业务等金融服务。

四、促进乡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 设立乡镇银行建设和专项运营资金和担保基金

我们认为中央和地方的扶贫款下拨时应直接通过电子结算转存到每家乡镇银行账户里, 设立扶贫专项资金。这样既可以发放贷款, 解决以往单靠“输血式扶贫”, 也可以防止腐败行为的产生。中央及地方政府应逐步提高扶贫力度, 加大对专项资金的投入, 为乡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资金后盾。

从2010年开始, 每年的6月30日为广东的“扶贫济困日”, 省委省政府应号召社会各界捐款, 首届“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 募集善款高达30亿元, 可以建立长效资金保障机制, 所得捐款数额部分或全部作为乡镇银行的专项扶贫资金和担保基金, 为贫困户减轻贷款利息负担, 甚至免息, 激励他们从乡镇银行贷款发展生产。

(二) 逐步放宽对民间资本的约束, 积极引导资本流向农村

除了准许国内商业性银行发起设立外, 可以考虑将国内大型保险公司、财务公司、集团公司、国企等实力雄厚的企业纳入准许范围。逐步提高外资、大中型企业在乡镇银行股东持股比例限制。对于经营良好的乡镇企业和富裕的农民, 也可允许参与入股。对于业绩优秀的乡镇银行, 可以准许其发行农村金融债券或扶持其在中小企业板块上市, 为乡镇银行提供更宽广的融资市场。

(三) 不断完善优惠配套政策, 处理好盈利与扶贫之间的矛盾

银监会可适时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提高贷款利率。2013年7月20日, 央行下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通知》, 通知指出, 取消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2.3倍的上限, 根据商业原则来确定贷款利率。这将有利于提高发放支农贷款意愿, 使其有足够的盈利来覆盖成本和风险, 我们认为乡镇银行业也应实行相同的优惠政策, 放开利率管制, 这不仅降低乡镇企业融资的成本, 而且还营造了农村金融机构公平竞争的环境。在税收方面, 我们认为应降低乡镇银行的营业税和所得税, , 应使其享受与农信社同等的优惠。另外尽早允许乡镇银行接入央行的支付系统, 能够高效、安全地处理各银行办理的异地、同城各种支付业务及其资金清算交易, 极大方便农民和乡镇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

(四) 多渠道宣传和发展乡镇银行支农服务的特色, 提高知名度和信任度

应充分利用各种传媒和宣传方式, 加强与当地政府的联系, 尤其是村委会的联系, 利用村委会的影响来提升乡镇银行的公信力。乡镇干部和银行工作人员要积极向农民传授金融知识, 推广乡镇银行的服务项目, 通过讲解乡镇银行的发展政策、业务办理等, 让农民全方位地了解。定期召开贷款小组会议, 由专业人员一对一进行帮扶, 解决农民遇到的问题, 指导项目发展, 分享交流经验。定期开展温情慰问主题活动, 向边远山区贫困农户发放生活补贴用品, 主动回馈社会, 为农村办实事, 逐渐形成服务农民、关注农村的良好社会形象。

着重发展符合农民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根据不同的贷款对象和申请数额, 来设计符合农户需求的贷款服务。乡镇银行发放的贷款主要对象是农户和小企业, 信贷规模一般在5000元至50000元之间, 根据调查数据统计 (如表1) , 贷款金额在1万元至3万元的近1/3, 并希望能够凭借良好的信誉, 无抵押贷款。对于贫困户和普通农户而言, 他们希望拿到这笔资金进行生产或扩大养殖规模, 对资金的需求较小, 针对这部分群体, 乡镇银行结合村里对贷款户的信用评价之后, 符合条件的即准予授信, 发放无抵押贷款。

数据来源:由采用访谈问卷对广东贫困地区620多名农民的调查数据整理而得

(五) 简化担保程序和创新担保方式, 更好地为农户提供贷款

我们可以借鉴“郁南模式”中大力推进信用村建设, 收集每个村民的个人信息档案, 在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间实现信息共享, 按信用等级决定发放贷款的速度和简易程度, 提高贷款的速度。对于恶意拖欠还款的, 建立“黑名单”制度, 一旦违规, 将其公布在村务上, 接受村民监督。失信惩戒还将对其子女教育、医疗、养老保险等社会生活各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

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抵押贷款是增加农村融资渠道、突破农业融资难的有效探索。农民的宅基地、耕地、林地等是属于集体所有制, 要将其作为抵押物,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必须得到大部分村民的同意, 村民提交相关的证明文件之后, 还需过半数的村民代表签名、自有资金应不低于一半、信用良好等条件。乡镇银行对其提交的文件进行审核并对抵押物进行价值评估、公示, 报上级乡镇银行进行审核备案后, 同意乡镇银行对其发放贷款。当出现天灾时, 农产品无法正常收成, 影响还贷时, 可对贫困户给予全额免息, 贷款本金由乡镇银行担保基金代为补贴。

综上所述, 通过建设乡镇银行, 充分利用金融市场的力量, 组合政府和民间资本的力量, 借鉴国内外先进模式的经验, 充分调动帮扶对象脱贫的积极性, 使乡镇银行运作进入常态化, 使其成为金融扶贫的有效工具, 让乡镇银行真正扎根在农村, 解决贫困地区“一帮扶就脱贫, 一放松就返贫”的恶性循环问题, 实现脱贫致富。

参考文献

[1]韩凤芹.破解县域金融萎缩难题[J].中国财政, 2003 (9)

[2]李莉莉.村镇银行促农村金融发展[J].2007 (5)

[3]赵方, 王建中.政府干预村镇银行发展问题的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 2011 (2)

篇4:银行扶贫工作计划案例

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推动金融扶贫工作取得的成效

金融扶贫工作供给体系初步形成。适应金融扶贫工作要求,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传统和新型、大型和小型、线上和线下金融组织机构共同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银行、证券、保险业组织机构分业经营、相互协作的金融扶贫工作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小额贷款公司、农村合作金融、互联网金融组织等新型金融机构和组织迅速发展,在金融扶贫工作领域开展了有益探索,构建了多元化的金融扶贫工作服务体系。

金融扶贫工作覆盖面大幅提升。截至2014年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数量21.6万个,ATM等自助设备总量124.7万个,POS机等数量1593.5万个。偏远农村地区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工作持续推进,围绕“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户户有账户”的目标,农村金融服务覆盖率大幅提升。截至2014年末,全国银行网点乡镇覆盖率达96%,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点覆盖率达92%,保险服务乡镇覆盖率达93%。截至2015年末,基础金融服务已覆盖56.3万个行政村,覆盖率95%,较年初提高3个百分点。

金融扶贫工作力度不断加强。2015年以来,虽然面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形势,在中央宏观调控和有关金融政策支持下,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金融扶贫工作依然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截至2015年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26.35万亿元,比年初增加2.88万亿元,同比增长11.7%。

金融扶贫产品服务创新日趋活跃。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引入,金融业态、产品和服务模式都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众多金融组织运用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打造数字化金融平台,推出个性化和定制化的产品服务。同时,在政府的鼓励和参与下,许多地方也就如何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金融扶贫工作服务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为金融扶贫工作增添了活力、积累了经验。

金融扶贫工作环境逐步改善。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针对特殊地区、机构和业务的财政奖补政策措施,对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以及金融扶贫的机构实施税收优惠,灵活运用了差别存款准备金、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做到金融扶贫政策“精准发力、精准施策、惠农利民”,对“三农”业务实施了多项差异化监管政策,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市场机制的缺陷,提高了银行业金融机构金融扶贫工作服务主体的积极性。

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推动金融扶贫工作难点

扶贫贷款的政策性与金融机构商业性相矛盾。目前,在贷款发放上,各银行严格按照商业银行经营原则与国家扶贫贷款投向要求来操作执行,扶贫贷款主要投向绝对贫困户和能带动低收入贫困人口增加收入的种养业等行业,投资风险很大,银行吸收的储蓄存款发放扶贫贷款,承担着本应由财政承担的政策性扶贫任务,因此,既要追逐利润最大化,又要承担政策性扶贫义务,处于“两难”境地,影响了其发放扶贫贷款的积极性。

政银之间的沟通协调有待加强。金融扶贫涉及政府财政等多个部门,相关部门之间的权责、目标等不统一,银行与政府部门之间沟通协调不够密切,在提前介入扶贫开发项目建设融资方面做得不够,银行未能及时掌握扶贫项目整体情况,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状况。这种现状对金融机构参与扶贫项目开发、对真正的贫困户提供融资支持,切实做到精准扶贫造成一定的难度。

精准扶贫的管理工作机制还不够完善。金融扶贫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还有待提高。相对于其他贷款,扶贫贷款对象的经济实力、经营模式、经济效益、抗风险能力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信贷扶贫资金的安全性保障相对薄弱,信贷风险控制难度大。如何将贷款资金与“真贫者”短距离有效对接,做到精准扶贫,还需进一步探索。另外农村产业扶贫项目难选择,也影响通过扶贫贷款获得资金来发展产业的积极性。

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推进金融扶贫工作的建议

增强银行业的扶贫责任。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落实中央关于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和近日央行会同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和扶贫办联合召开全国金融推助脱贫攻坚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和精神,结合地方实情,要切实履行扶贫开发社会责任,有效发挥金融加速脱贫功能和作用,积极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支持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加强与当地政府部门的联系,建立扶贫开发项目库。银行可与各市县研究编制与当地政府帮扶项目相配套的扶贫开发系统性融资规划,制定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并根据规划明确重点支持领域,筛选一批具有良好示范效应、可操作性强的扶贫项目,逐步构建扶贫项目储备库。要单列信贷资源对接“五个一批”扶贫工程,对扶贫贷款实行单独统计、考核,保证各项服务措施落实到贫困人口、具体扶贫开发项目。

坚持产业化扶贫思路。通过银行业信贷投放培育和发展贫困县特色产业。一是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互补作用。开行、农发行要发挥主渠道作用,单设扶贫金融事业部,对扶贫开发金融服务进行单独管理、单独核算、单独调配资源,对扶贫开发金融服务领域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商业银行特别是涉农机构,要建立专项扶贫工作机制。二是准确把握信贷投向。依托其产业发展规划,积极跟进具有辐射和带动的项目、行业、领域、群体。积极支持农业产业、返乡创业、贫困助学等重点领域,解决贫困人群就业难、入学难、创业难等。三是稳步扩展授信范围。按照对基建项目、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农户并重的原则,突出机构和产品特色,不断满足其合理信贷需求。四是大力支持产业链条。变节点支持为全链条、上下游支持,巩固产业发展和脱贫致富的基础。

强化扶贫小额信贷管理。一是研发扶贫开发金融产品。银行要加大对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贫困人口安置、安居和就业创业各阶段的信贷支持。支持建立由财政资金投入的扶贫贷款担保、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加强银担、银保合作,利用各种形式的增信共同体给贫困农户授信。二是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小额信贷的发放和管理力度。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抓紧摸清建档立卡贫困户小额信贷需求情况,落实商业银行特别是涉农银行机构发放扶贫小额信贷的任务和责任,做到发放机构主体和有需求的每个贫困户无缝对接,不留空白、应贷尽贷。按照放得出、管得住、用得好、收得回的要求,加强扶贫小额信贷的管理,切实发挥小额信贷在扶贫脱贫中的作用。今年扶贫小额信贷发放的覆盖率要大幅度提高,力争2~3年内实现全覆盖。

丰富担保增信体系。一是用好政府信用资源。政府应尽快激活财政性担保公司,制定专项担保贷款承接方案,由担保企业平移所担保的贷款给财政性担保公司,以弥补担保链断裂而造成的担保方式缺失。二是用活社会信用资源。尝试推进公务人员、农村致富带头人、专业合作社及其他组织担保方式,推进规范运行。三是用足经营主体担保资源。扩大农村贷款有效担保范围,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林权和大型农用生产设备等抵押方式。

以防控风险促進可持续扶贫。一是坚持贷款管理的商业化原则。在严格执行“三查”制度的同时,科学运用微贷管理等先进技术,注重发挥风险关联体的共管作用。二是完善风险补偿机制。落实近日即将出台的银监会《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投入扶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精神,大力推广涉农保险,分担信用风险。三是不断优化贫困地区信用环境。加快诚信体系建设,开展农户及个人信用评定,推进信用村镇创建,及时惩戒失信行为,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篇5:2018银行金融扶贫工作计划

建立金融支持精准扶贫考核评估制度,明确考核目标,把日常考核和考核有机结合,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行动迟缓、工作不力、措施不当的部门进行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对落实到位、成绩突出、成效显著的部门进行表扬、表彰。单列扶贫信贷指标,作为地方政府对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评奖励的重要依据之一。以下是由聘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借鉴参考。

2018银行金融扶贫工作计划范文1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以及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全面改进和提升扶贫金融服务,增强扶贫金融服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推进农村普惠金融的健康发展,现结合我市工作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党中央、国务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深刻内涵和工作任务,精准对接金融需求,精准完善支持措施,扎实创新完善金融服务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以发展普惠金融为根基,全力推动贫困地区金融服务到村到户到人,努力让每一个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都能按需求便捷获得贷款,让每一个需要金融服务的贫困人口都能便捷享受到现代化金融服务,为实现到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有力有效的金融支撑。

1.开发式扶贫原则。坚持以产业发展为引领,通过完善金融服务,不断培育壮大地方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扩大其对扶贫对象增收和脱贫致富的引领带动作用。

2.商业可持续原则。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以政策扶持为支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引导金融资源向扶贫开发倾斜。

3.因地制宜原则。立足我市实际,根据各乡镇的产业特点、资源禀赋和农村经济发展趋势,创新开发适合当地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力争实现“一村一品”、“一乡一策”。

(一)加大金融精准扶贫力度

1.推行小额扶贫贷款。市政府以省扶贫小额信贷风险担保金为基础,通过市财政配套投入等方式,设立XX市扶贫小额信贷风险担保,市财政局、市农办(扶贫办)负责小额信贷风险担保金的监督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市政府指定XX市XX有限公司作为运作小额信贷风险担保金的专门工作机构,按照“政府搭台、多方参与、市场运作、中介服务”的原则,与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小额贷款工程,向建档立卡贫困农户中有贷款意愿、有创收增收项目、有创业就业潜质和一定还款能力的农户提供“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除担保抵押、扶贫贴息支持”的小额扶贫贷款,解决贫困户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

2.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支持。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扶贫产业,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创业,充分发挥我市38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用,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扶持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金融机构对能够带动贫困户发展的农林牧渔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在原有贷款额度的基础上,按每带动一户可申请增加5万元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50万元,并给予财政贴息,有效发挥龙头示范带头作用,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3.开展“银村共建”活动,实施精准扶贫整村推进。以我市近年来持续开展的“银村共建”活动为基础,组织辖区内金融机构对36个贫困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文化素质、劳动力、耕地资源、技术优势、扶持项目及贷款需求等情况进行调查,建立贫困村、贫困农户的信用档案。各家金融机构结合自身业务特点,以“银村共建”活动为载体,采取“因地制宜,一村一品”的措施,积极探索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新路径,努力创新信贷产品,强化金融服务,突出对当地农业特色产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和带动,精准落实小额扶贫贷款等扶贫信贷产品,通过银村共建活动创建“扶贫示范村”,以点带面,推动全市36个贫困村整村脱贫。

4.拓宽抵质押物范围,加大精准扶贫信贷投入。充分利用我市成功入选全国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市)的契机,积极稳妥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确权颁证、价值评估、流转、处置等抵押贷款的配套措施,发挥XX公司的担保增信作用,力争试点期间累计实现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融资5000万元,使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成为我市金融机构广泛接受的贷款抵押担保物,贫困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担保能够更加便利获得银行融资支持。同时,积极引导涉农金融机构探索开展农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业务,进一步拓展抵押担保物范围,为贫困户提供更广泛可融资担保范围。

5.提供贫困户建房贷款,支持易地搬迁和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市政府依托XX公司成立扶贫搬迁投融资平台,承接易地搬迁扶贫任务,为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提供长期贴息贷款服务。市农业发展银行要积极加强合作,加强信贷管理,简化贷款审批程序,合理确定贷款利率,做好与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对接。加大对自愿搬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搬迁和危房改造扶持力度,为国定标准建档立卡贫困户搬迁提供长期贴息贷款,省定标准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搬迁可在原址新建,结合造福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统筹推进,优先做好危房改造,切实保障贫困户基本住房安全。

6.对贫困户子女发放助学贷款,加大贫困生资助力度。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要在近年已开展的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的基础上,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支持力度。其中,全日制普通本专科每人每年申请贷款额度最高为8000元,全日制研究生最高为1XX元,市有关部门按相关规定给予贴息。延长助学贷款还本宽限期至2年,解决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就学资金困难。

7.积极创新金融信贷产品。除推行小额扶贫贷款外,金融部门要积极创新信贷产品,大力发展林权抵押贷款、仓单、应收账款质押和电商创业等信贷业务,通过细分贫困群体资金需求特点,量身打造扶贫专属信贷产品,精准对接扶贫人口创业和产业化扶贫项目资金需求。创新推出“担保金.扶贫贷”、“万通宝.扶贫贷”、“普惠卡.扶贫贷”以及“支农贷”、“农村重点产业小额担保贷款”、“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家庭贷”、“助商通”、“简易贷”“新农村建设贷款”等信贷产品。探索“公司+基地+贫困户+征信”、“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征信”、“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征信”、“企业+家庭农场+征信”、“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征信”等抵押担保方式,提高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的金融可获得性。

8.发挥政策性、商业性和合作性金融机构的互补优势。在原有涉农金融机构的基础上,引导辖内更多的非涉农金融机构参与扶贫开发工作,形成商业性、政策性、开发性、合作性等各类金融机构协调配合、共同参与、优势互补的工作格局。通过创新信贷管理体制、探索和改进服务方式,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将精准扶贫金融服务落到实处。

9.切实降低贫困户融资成本。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承贷机构在利率上要给予适当优惠,同时市农业局(农办)、林业局、人社局、团委、妇联等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好财政贴息资金的杠杆作用,落实好相关贴息和补助政策,切实降低扶贫贷款成本。

(二)大力推进贫困地区普惠金融发展

1.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加快推进贫困区域金融网点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设置农村金融服务网点和自助机具的布局,逐步扩展和延伸支付网络的辐射范围,扩大贫困区域金融服务覆盖面。进一步优化助农取款服务点,切实满足贫困地区农民各项支农补贴发放、小额取现、转账、余额查询等基本服务需求。支持贫困区域助农取款服务点与农村电商服务点相互依托建设,促进服务点资源高效利用。推广农村地区手机支付业务,推动“助农取款+”在贫困地区的应用,提高综合服务水平。深化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推动支付服务进村入户。

2.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信用与信贷联动。推进精准建档和信用建设有效融合,逐步提高信用评级结果的运用率,形成以信用促扶贫的良好局面。深入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信用社区”以及“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建活动,不断提高贫困地区各类经济主体的信用意识,优化农村信用环境。推动贫困户“建档、评级、授信”三同步,提高贫困地区低收入农户的申贷获得率,对贫困信用户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手续简化,体现守信价值。

3.加强金融知识普及,强化贫困地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和权益保护,严厉打击金融欺诈、非法集资、制售使用假币等非法金融活动,保障贫困地区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畅通消费者投诉的处理渠道,完善多元化纠纷调解机制,优化贫困地区金融消费者公平、公开共享现代金融服务的环境。根据贫困地区金融消费者需求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金融消费者教育活动,深入实施农村金融教育“金惠工程”,组织金融机构利用“农村金融服务站”、“流动金融服务车”等宣传平台和服务载体,深入贫困乡村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等现场宣传,提高金融消费者的金融知识素养和风险责任意识,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4.创新扶贫保险产品和服务,扩大贫困地区农业保险覆盖范围。鼓励保险机构建立健全乡、村两级保险服务体系。扩大农业保险密度和深度,通过财政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改进和推广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为贫困户融资提供增信支持。鼓励保险机构建立健全针对贫困农户的保险保障体系,全面推进贫困地区人身和财产安全保险业务,缓解贫困群众因病致贫、因灾返贫问题。

(一)建立健全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协调机制。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市人行、农办、财政局、农业局、银监办和各金融机构分管领导为成员的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开发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人行。定期或不定期召开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加强政策互动、工作联动和信息共享,整体推进我市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开发工作的开展。

(二)加强部门协调配合,找准金融支持的切入点。市人行要加强与市发展改革、扶贫、财政等部门的协调合作和信息共享,及时掌握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等规划信息。指导金融机构认真梳理精准扶贫项目金融服务需求清单,准确掌握项目安排、投资规模、资金来源、时间进度等信息,为精准支持脱贫攻坚奠定基础。各金融机构要积极对接扶贫部门确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深入了解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和金融服务需求信息,建立精准扶贫金融服务档案,实行“一户一档”。

(三)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信贷资源倾斜配置。市人行要积极争取支农再贷款规模,优先向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倾斜,增加贷款投放。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要充分利用支农再贷款资金发放小额信用贷款,对贫困户贷款比例不低于使用支农再贷款总规模的30%。使用支农再贷款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要降低贷款利率水平, 切实降低贫困地区涉农贷款融资成本,充分发挥支农再贷款和再贴现等政策的引导作用和撬动效应。

(四)加强监测考核,确保扶贫工作精准到位。市政府将金融支持扶贫开发工作纳入金融机构绩效考评,市人行要及时了解该项工作进展和存在问题,创新开展金融支持扶贫开发专项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并将考核和评估结果作为差异化监管的重要依据,促进金融政策在贫困区域得到有效贯彻落实。

(五)加强总结宣传,营造良好氛围。积极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金融机构营业网点以及村组、社区等公共宣传栏,大力开展金融扶贫服务政策宣传,增进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对精准扶贫金融服务政策的了解,增强其运用金融工具的意识和能力。及时梳理、总结精准扶贫金融服务工作中的典型经验、成功案例、工作成效,加强宣传推介和经验交流,营造有利脱贫攻坚金融服务工作的良好氛围。

2018银行金融扶贫工作计划范文2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赣南苏区同步进入小康社会为统领,全面做好贫困群体的金融服务,初步建成全方位覆盖贫困群体的普惠金融体系。

(一)金融扶贫开发体系日趋完善。完善面向“三农”的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商业性金融机构网点持续下沉,不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推进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着力消灭金融服务盲区,争取实现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乡)。

(二)信贷投入总量持续增长。通过创新金融产品,逐步加大对贫困户和扶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力度。力争每年全市涉农贷款增量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三)融资结构日益优化。通过加强对扶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上市培育,鼓励引导扶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债券市场进行融资,拓展扶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渠道,实现直接融资规模同比增长。

(四)风险保障体系逐步健全。通过创新发展小额信贷保证保险、特色农业保险、医疗、养老等保障保险,充分发挥保险行业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和地位,健全贫困群众的风险保险保障体系。

(五)金融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创新精准扶贫担保模式,破解贫困群众无抵押、无担保的瓶颈;努力推进贫困群体金融知识普及,推进诚信文化建设,使贫困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一)着力增强贫困群体“造血”功能。坚持以产业发展为引领,通过完善金融服务支撑,促进贫困群体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增强贫困群体“造血”功能。

(二)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坚持市场化和政策扶持相结合,以市场化为导向,以政策扶持为支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三)坚持统筹兼顾与因地制宜相结合。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金融精准扶贫的决策部署,立足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的实际,各县(市、区)和各金融机构根据产业特点、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按照因地制宜原则,创新扶贫开发金融服务方式。

(一)完善面向“三农”的金融服务体系。推进普惠金融,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尽快完成农信社改制为农商银行工作目标,推动涉农银行业机构开展类似于农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模式改革,引导邮储银行加快乡村营业网点布设步伐,鼓励村镇银行分支机构向乡镇延伸;纵深推进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加快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行政村全覆盖工作,切实满足偏远农村各项支农补贴发放、小额提现、转账等基本服务需求,消灭金融服务盲区,争取实现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乡)。鼓励在重点或大型乡镇设立专业支农的小额贷款公司。鼓励人保财险、中国人寿等保险机构完善乡镇营销服务部的布局,创新保险机构在乡镇行政村的服务方式。

(二)引导信贷投放向贫困群众和贫困地区倾斜。以我市油茶、脐橙、花卉苗木、养殖等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业产业等为扶持重点,鼓励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特别是农发行、农业银行、农信社(农商银行)、村镇银行、邮储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加快扶贫金融产品和业务创新,加大对有条件的贫困农户小额农贷投放力度,扩大贫困农户贷款覆盖面,大力实施产业金融扶贫;积极搭建平台,有效对接国家开发银行等扶贫开发贷款,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扶贫;针对扶贫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推出切合实际的信贷产品,重点支持“公司+合作社+贫困户”、“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等产业发展模式,切实加大对其信贷支持力度,实施就业金融扶贫;落实好现有国家济困助学信贷扶持政策,对当年被全日制大专以上院校录取的贫困家庭大学生提供生源地助学贷款支持,加大对农村校舍改造等项目贷款的支持力度,开展教育金融扶贫;支持农村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改扩建等项目贷款,开展保障金融扶贫。

加快推进农村“三权”抵押贷款的推广运用,在全市推广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适当扩大对林权、果园证抵押贷款的额度,延长贷款期限,实行优惠利率;适时探索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赣州银行、农信社每年要新增不少于3亿元的扶贫专项贷款额度。涉农金融机构要做好“财政惠农信贷通”的发放工作,各金融机构在同等条件下要优先满足扶贫对象的信贷需求,加快扶贫贷款的审批流程,充分保障扶贫对象合理续贷需求。确保涉农贷款增量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增速高于全市贷款平均水平。适当提高对扶贫贷款的风险容忍度。配合“雨露计划”、“金蓝领工程”等就业扶贫措施,加大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对贫困家庭成员的信贷支持力度,享受小额担保贷款相关贴息政策。

(三)借力资本市场推动扶贫开发。建立扶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接融资后备库,支持符合条件的扶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到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融资。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发行企业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多种债务融资工具,扩大直接融资的规模和比重。筹建覆盖四省九市的区域性农产品交易市场。对油茶、脐橙等我市优势农产品设立期货品种开展研究论证。探索筹建扶贫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扶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四)建立保险行业精准扶贫长效机制。鼓励保险行业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结合贫困户的特点创新保险产品和服务。开拓农村小额信贷保证保险产品,推动实现农民小额贷款“手续简便、无抵押、无担保”。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业保险工作,推进油茶、茶叶、花卉苗木、水稻、生猪等地方特色优势农业保险,力争加快将柑橘(脐橙)、烟叶、油茶、白莲等农业保险纳入中央、省级财政补贴范围;创新发展天气指数保险、产量保险、收入保险等新兴产品。关注特殊人群的保险保障,积极发展大病补充医疗保险;推广低保、五保、残疾人、重点优抚对象的意外保障制度;探索对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新模式。鼓励保险机构降低保险费率,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由财政出资为贫困户购买补充医疗保险等保障保险。

(五)创新精准扶贫担保方式。将贫困户和扶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列入“小微信贷通”的重点支持范围。由市县财政统筹资金,组建赣州市扶贫开发担保机构,为扶贫对象等提供贷款担保,免收担保费用;提高对扶贫开发担保机构代偿损失的容忍度,对扶贫开发担保机构的代偿损失,由市政府、各县(市、区)政府、扶贫开发担保公司、协作银行按比例共同承担。

(六)加快推动精准扶贫金融知识普及。搭建市、县、乡三级金融培训平台。充分发挥市委党校、市金融研究院以及驻市高校的平台作用,面向各金融机构开展小额信贷业务和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面向基层干部进行农村金融改革、小额信贷、农业保险、资本市场等方面的宣传培训,提高运用金融杠杆的意识和能力;借助县、乡两级平台(如,农民培训学校),对贫困群体开展专项金融教育培训,提高贫困群体的诚信意识,使农民学会用金融致富,当好诚信客户。

(一)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强化政府部门与银证保等金融机构联合,进一步完善横向协作机制。由市金融局牵头、市财政局、市扶贫办、赣州银监分局、人民银行等政府部门以及驻市各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整体联动机制。建立金融精准扶贫联席会议制度,组织相关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计划,统一具体宣传内容和口径,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和困难,有效凝聚各部门的力量和资源,形成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整体合力。

(二)健全管理制度。市农业银行、农信社(农商银行)、村镇银行、邮储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要本着利民、便民、惠民的原则,制定金融扶贫工作实施办法;各县(市、区)也要结合实际,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

篇6:银行金融扶贫工作总结

银行金融扶贫工作总结

篇一

xxxx银行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及省联社扶贫工作要求,把金融扶贫的责任扛在肩上,措施落实在行动上,以加快扶贫贷款发放为抓手,以完善服务功能为主线,鼎力支持精准扶贫,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截止20xx年xx月30日,共发放“产业扶贫信贷通”贷款32XX.X万元,其中向贫困农户发放“产业扶贫信贷通”贷款6XXX户、金额32XX.X万元,向1户贫困户带动型企业发放贷款XXX万元,完成县政府计划的xxXX.X%,占全县xx家金融机构累放总额的XX.X%,现总结如下:

一、主要成效

xx银行的精准扶贫贷款,顺应了党和政府的农村工作部署,践行了服务“三农”的经营理念,回应了广大贫困农户的热切期待,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1、推动了贫困农户的生产。xx银行扶贫贷款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农民的贷款难问题,不仅解除了他们在生产经营中缺少资金的后顾之忧,而且极大地提高了他们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积极性。

2、促进了贫困农户的增产增收。农户贫困,贫就贫在缺项目少资金,精准扶贫实施后,我们紧跟地方党政的产业安排提供贷款,实现了项目与资金的有效对接,让贫困农户走向了致富有门路、生产有资金的良性循环,有力提高了他们的增产增收能力。如家住高兴镇新圩村上厚塘村小组的钟林生,今年57岁,由于长年生病,属于因病致贫的贫困户,钟林生从xxxx银行获得了5万元政府全贴息扶贫贷款,期限3年。有了这5万元,他计划养上3头黄牛、200只鸭和200只鸡,实现自力更生。

3、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xx银行的扶贫贷款,让贫困农户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虽然我们开展的是xx银行的业务工作,但贫困农户感受到的却是党和政府的温暖,他们从心底里感到基层干部是真正为他们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党群干群关系比以前更密切更和谐了。

二、主要工作措施

1、抓重点,突出政银联动。在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政府在精准扶贫中的主导作用,全面推进政银联动。一是建立定期协商机制。与县扶贫办、金融局等部门定期召开协调会,及时交换精准扶贫的政策动态、贫困户信息和贷款发放等情况,协商解决扶贫贷款发放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二是统一开展政策宣传。组建政银扶贫宣传队,一同下乡入村对精准扶贫进行政策宣传,积极做好金融扶贫知识普及,为扶贫贷款发放营造良好氛围。三是联合开展需求调查。乡、村两级干部与xx行客户经理组成调查队,对建档立卡贫困户逐村逐户摸底调查,全面掌握致贫原因、脱贫途径、贷款意愿等信息,为加快扶贫贷款发放奠定了基础。

2、克难点,强化机制推动。针对扶贫贷款的特殊性,我们把完善服务机制作为重要抓手,有效提升了贷款发放效率。一是建立扶贫贷款绿色通道。全面推行3天限时办结制,即自收到贫困户的贷款申请起,1天调查,1天审批,1天完成发放;同时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承担主体、资信情况、信贷文本等进行了适当调整,使之更契合扶贫贷款的特点。二是制定尽职免责条例。针对部分客户经理对扶贫贷款的“惧贷”心理,我们及时出台了尽职免责细则,明确了相关流程要求及责任划分,打消员工的贷款发放顾虑,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对扶贫贷款发放实行“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考核、一年一考评”,对工作进度慢、任务完成缺口大的支行负责人进行通报批评、诫勉谈话、免职等处理,并取消年终评优评先资格。

3、促亮点,落实创新驱动。一是创新扶贫信贷产品。创新推出了金福通、扶贫光伏贷等信贷产品,丰富了扶贫产品体系,满足了不同客户的金融需求。二是实现客户分层授信。对具有一定劳动能力、劳动技术和致富能力,已自主发展产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直接授信;对无劳动技术、无致富能力、生活特别困难或文化程度底,不能自主脱贫的,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进行授信,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4、保基点,打牢风险制动。针对部分贫困户认为扶贫贷款是“白送”的钱,还有部分扶贫资金被挤占挪用的情况,我行重点从宣传和机制上入手,确保扶贫贷款的风险可控。一是加大业务宣传。通过走村串户、短信、微信等加强对信贷扶贫工作宣传,引导贫困户提高信用意识,明白扶贫贷款不是政府救济、必须偿还,确保金融扶贫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强资金监督。与乡、村两级政府的沟通协调,全面监督扶贫资金的使用;加强对贫困户的教育,要求其按要求使用扶贫资金,对于挪用扶贫资金的,及时采取增加保证人、提前收回贷款等补救措施。三是强化尽职调查。严格执行贷款“三查”,确保信贷资产质量;坚持信贷原则,选准有劳动创业技能、发展意愿、有帮扶潜力的对象,给予信贷支持。

三、存的问题

部分贫困户即缺技术又缺致富产业和资金,现在银行将贷款发放到位后,贫困户因无产业,只能将资金存入银行,建议各级政府和扶贫帮扶队员为贫困农户找到好的致富项目,带领贫困农户真正脱困,防止三年后因“贷”返贫。

四、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要让贫困农户在小康路上不掉队,金融扶贫工作任重道远。作为全县金融主力,我行将进一步改进服务,加大投入,在担当好金融支农主力的同时,继续担当好金融扶贫主力。

1、开展深度“四扫”活动。开展对贫困农户的深度“四扫”,进一步征求他们的意见建议,详细了解他们的金融服务需求,出台更具针对性、操作性和实用性的扶贫措施。

2、加快服务产品创新。在提升传统信贷品牌的同时,认真总结推广农户抵押贷款,尝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支持贫困农户大力发展果业、油茶、烟叶、茶叶、蔬菜等有市场、有效益的特色主导产业。

篇二

一、加大扶贫信贷政策支持力度

扶贫工作对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小康社会,至关重要,邮储银行与“三农”结合最密切,在扶贫惠农工作中,更应该发挥重要影响力。为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民生、服务“三农”能力,该行出台了对贫困地区的信贷投放规模原则上不予以限制等优惠政。同时,为及时发放扶贫贷款,还开辟了审批绿色通道,对贫困地区上报的各类贷款实行优先审批,针对贫困人群生产生活的贷款实行优先发放。

结合实际情况,该行还建立差异化的业务考核机制,对贫困地区在收益、资产质量、绩效等方面进行差异化考核;同时,适当提高资产质量容忍度,通过适度宽松的考核政策,提高市、县级银行对贫困地区扶贫惠农工作的积极性。

二、拓展创建新模式,扶贫服务最大化

一是服务拓展渠道多样化。为了实现扶贫工作信贷额度规模化、扶贫对象最大化,该行大力拓展合作空间,积极主动寻找各种类型的合作伙伴,先后搭建了“银政”、“银协”、“银企”、“银担”、“银保”等综合服务平台;同时,与省委农工委、省扶贫移民局、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科协等部门陆续签订合作协议。

二是创新抵押担保方式。该行结合国家以及省市政策,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林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将林权、土地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集体土地房屋产权逐步纳入抵押范围;同时,探索大型农用生产设备、水域滩涂使用权等创新担保模式,切实解决贫困居民融资难问题。

三是着力信贷模式创新,全力扶贫促双赢。为进一步整合资源,该行加强与农业龙头企业的深入合作,推广“核心龙头企业或专合社加农户”的信贷模式,以提供优质的服务为基础,通过批量开发、提前授信等方式优化贷款流程,为贫困地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良好的信贷资金支持。

该行十分重视涉农优质产业链和龙头企业的开发,挖掘涉农核心企业上下游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设计开发适合的产品,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与新希望集团、通威公司、四川驰阳农业等龙头企业合作,开发了“公司+农户”贷款模式。截至目前,与新希望集团合作贷款结余5XXX万元,与通威公司合作贷款结余XXX万,与驰阳农业合作贷款结余1XXX万元。

该行创新营销模式,通过四川省科协牵线搭桥,创新了“银会合作”模式,截至20**年5月末,通过科协、农技协渠道,全省已累计发放贷款7412笔,金额XX.X亿元,结余XX.X亿元。

三、勇于首创,扶贫小额贷款试点工作有成效

该分行与四川省扶贫移民局建立合作关系,在巴中市南江县创新开展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加大扶贫贴息贷款投放力度,得到广大农户及各级领导的高度赞誉。

在巴中,市县两级邮储银行与扶贫部门明确职责、合理分工、协调配合,共同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工作试点。自去年启动以来,邮储银行四川分行与巴中市各县扶贫移民局紧密配合,创下“五个全市第一”:与市扶贫移民局第一家签订了《扶贫惠农小额信贷业务合作框架协议》、联合出台了第一个《巴中市扶贫惠农小额贷款实施办法》、制定了第一个《贫困户评级授信标准》和《村级风险管控小组职责》、第一个“扶贫惠农”金融服务工作站成功在南江县栗园村挂牌、成功发放全市第一笔扶贫小额贷款。

针对贫困户个体特点,该行量身打造了“四最”扶贫小额信用贷款产品,即:最简的手续、最灵活的使用周期、最低的成本、最大的可获得性,为贫困户个体提供快速优质服务,为他们的脱贫加油助力。

国务院扶贫办公室主任刘永富深入到巴中,在该行“扶贫惠农”金融服务工作站视察,详细了解小额信贷产品要素、流程和运作模式后,对邮储银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敢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做法十分赞赏,高度肯定了邮储银行创新“扶贫惠农”小额信贷、开辟“银村合作”的金融扶贫新模式。

巴中市委、市政府对该行精准扶贫工作高度认可,同时,为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市政府已组织建立担保基金1XXX万元。

四、落实扶贫工作会议要求

全面高效完成目标任务

为认真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该行围绕“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五大扶贫工程”和“五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将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不断拓宽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的融资渠道,出台了“全面落实《四川省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的实施方案”。成立了“金融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同时,要求各二级分行参照省分行领导小组组织架构,成立“金融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具体方案实施以及外部机构协调沟通工作,确保XXX个贫困地区都有领导作为帮扶督办人,部门负责人作为包干责任人进行连点督导。各扶贫地区支行成立扶贫开发工作小组,支行长作为当地“扶贫开发工作”第一责任人,负责具体的金融政策执行,实行定点联系帮扶。

该实施方案明确了扶贫工作目标:到20**年,在全省设立XXX个“三农”金融工作站和扶贫工作点;到2020年,在XXX个贫困地区的信贷规模翻两番,投放“三农”、小微贷款合计1XXX亿元,力争全省“普惠金融”贷款增速、增量居省内国有银行首位,全面完成省委、省政府交办的定点扶贫工作任务。

篇三

一、加大扶贫信贷政策支持力度

扶贫工作对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小康社会,至关重要,邮储银行与“三农”结合最密切,在扶贫惠农工作中,更应该发挥重要影响力。为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民生、服务“三农”能力,该行出台了对贫困地区的信贷投放规模原则上不予以限制等优惠政。同时,为及时发放扶贫贷款,还开辟了审批绿色通道,对贫困地区上报的各类贷款实行优先审批,针对贫困人群生产生活的贷款实行优先发放。

结合实际情况,该行还建立差异化的业务考核机制,对贫困地区在收益、资产质量、绩效等方面进行差异化考核;同时,适当提高资产质量容忍度,通过适度宽松的考核政策,提高市、县级银行对贫困地区扶贫惠农工作的积极性。

二、拓展创建新模式,扶贫服务最大化

一是服务拓展渠道多样化。为了实现扶贫工作信贷额度规模化、扶贫对象最大化,该行大力拓展合作空间,积极主动寻找各种类型的合作伙伴,先后搭建了“银政”、“银协”、“银企”、“银担”、“银保”等综合服务平台;同时,与省委农工委、省扶贫移民局、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科协等部门陆续签订合作协议。

二是创新抵押担保方式。该行结合国家以及省市政策,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林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将林权、土地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集体土地房屋产权逐步纳入抵押范围;同时,探索大型农用生产设备、水域滩涂使用权等创新担保模式,切实解决贫困居民融资难问题。

三是着力信贷模式创新,全力扶贫促双赢。为进一步整合资源,该行加强与农业龙头企业的深入合作,推广“核心龙头企业或专合社加农户”的信贷模式,以提供优质的服务为基础,通过批量开发、提前授信等方式优化贷款流程,为贫困地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良好的信贷资金支持。

该行十分重视涉农优质产业链和龙头企业的开发,挖掘涉农核心企业上下游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设计开发适合的产品,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与新希望集团、通威公司、四川驰阳农业等龙头企业合作,开发了“公司+农户”贷款模式。截至目前,与新希望集团合作贷款结余5XXX万元,与通威公司合作贷款结余XXX万,与驰阳农业合作贷款结余1XXX万元。

该行创新营销模式,通过四川省科协牵线搭桥,创新了“银会合作”模式,截至20**年5月末,通过科协、农技协渠道,全省已累计发放贷款7412笔,金额XX.X亿元,结余XX.X亿元。

三、勇于首创,扶贫小额贷款试点工作有成效

该分行与四川省扶贫移民局建立合作关系,在巴中市南江县创新开展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加大扶贫贴息贷款投放力度,得到广大农户及各级领导的高度赞誉。

在巴中,市县两级邮储银行与扶贫部门明确职责、合理分工、协调配合,共同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工作试点。自去年启动以来,邮储银行四川分行与巴中市各县扶贫移民局紧密配合,创下“五个全市第一”:与市扶贫移民局第一家签订了《扶贫惠农小额信贷业务合作框架协议》、联合出台了第一个《巴中市扶贫惠农小额贷款实施办法》、制定了第一个《贫困户评级授信标准》和《村级风险管控小组职责》、第一个“扶贫惠农”金融服务工作站成功在南江县栗园村挂牌、成功发放全市第一笔扶贫小额贷款。

针对贫困户个体特点,该行量身打造了“四最”扶贫小额信用贷款产品,即:最简的手续、最灵活的使用周期、最低的成本、最大的可获得性,为贫困户个体提供快速优质服务,为他们的脱贫加油助力。

国务院扶贫办公室主任刘永富深入到巴中,在该行“扶贫惠农”金融服务工作站视察,详细了解小额信贷产品要素、流程和运作模式后,对邮储银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敢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做法十分赞赏,高度肯定了邮储银行创新“扶贫惠农”小额信贷、开辟“银村合作”的金融扶贫新模式。

巴中市委、市政府对该行精准扶贫工作高度认可,同时,为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市政府已组织建立担保基金1XXX万元。

四、落实扶贫工作会议要求

全面高效完成目标任务

为认真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该行围绕“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五大扶贫工程”和“五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将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不断拓宽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的融资渠道,出台了“全面落实《四川省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的实施方案”。成立了“金融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同时,要求各二级分行参照省分行领导小组组织架构,成立“金融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具体方案实施以及外部机构协调沟通工作,确保XXX个贫困地区都有领导作为帮扶督办人,部门负责人作为包干责任人进行连点督导。各扶贫地区支行成立扶贫开发工作小组,支行长作为当地“扶贫开发工作”第一责任人,负责具体的金融政策执行,实行定点联系帮扶。

上一篇:财务部会计调账说明下一篇:中外消费心理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