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400字作文

2024-06-19

月是故乡明400字作文(精选17篇)

篇1:月是故乡明400字作文

在我的故乡,有一种城里很难见到的风景――那就是皎洁的月光。因为城市里有许多高楼大厦,遮挡住了月光。

每年中秋节,我们一家四口会围坐在阳台上赏月,妈妈会拿出一张小桌子,桌上摆着美心月饼,虽然月饼是香甜可口的,但我的心思根本就不在月饼上,我被美丽的、明亮的大圆月深深地吸引住,月光洒在阳台上,洒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洁白纯净。中秋节的月格外的亮,格外的圆,总会让我想起李白的一句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故乡的月,不仅美在天上,也美在水中。

我的故乡有好多芦苇塘,每当夜幕降临,芦苇塘的水面上总是倒映着一个大大的月亮。小时候,我常常到芦苇塘边玩,天上的月亮明晃晃的,又大又圆,塘里的月亮虽然小,却同样很圆很圆,我常用手拨动塘里的水,水中的月亮随着水波摆动,朦朦胧胧的。我不敢发出声音,生怕打扰了它们的美。

故乡的月是优雅的、洁净的。我喜欢月,喜欢它的圆,喜欢它的明,喜欢它的亮,喜欢它高高地挂在夜空中,也喜欢它轻柔地飘在水面上!

月是故乡明。我见过别处的月,可还是比不上故乡的月,我爱故乡的月!

篇2:月是故乡明400字作文

玉兔在东方升起,洒下柔和的瀑布,舒缓白天躁动的大地。渐渐地,一切都安静了,但是那些没日没夜出来的小动物们开始动了。草地上,田野里,到处都是青蛙和蟋蟀。不知疲倦地工作的蝙蝠捕捉享受月光的昆虫。也许,他们自己也在欣赏月光。

池塘里的荷花在月光下静静地睡着,听着美妙的奏鸣曲,合拢的花瓣让她看起来更有魅力。池边的柳树长着柔软的长发,不停地抚摸着周围的桃树和柑橘。桃树和柑橘似乎有点不耐烦,微微摇头表示抗议,这让鱼睡不着觉,走出水面看看发生了什么。

风吹树叶,白天不骄不躁,轻轻吹着,好舒服,就像仙女用扇子扇风一样。嫦娥抗拒不了孤独,想偷偷下凡吗?想着,不由自主的仰望天空。哇!为什么淘气的星星还没睡?你想在月球周围做什么?是让嫦娥姐姐带他们去地上玩吗?不时有几架飞机在天上飞,闪烁的灯光就像几颗小星星,好深。

家里月色多亮啊!以她神奇的能力,安抚所有的烦躁,无论是玩月芽还是满月盘,都是那么的明亮耀眼。虽然没有太阳那么光芒四射,但也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多少学者用月亮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墨家写了多少首传世为月的诗?或许他们的初衷并不是月,但由此可以看出,月的职责和感情是如此重要!

篇3:月是故乡明400字作文

赏月, 是一种欣赏自然美的审美活动, 审美主体对客体的欣赏有着浓厚的心理特征。杜甫曾写道:

戍鼓断人行, 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月, 虽然无所不在, 但在游人的眼中, 故乡的月亮却为什么显得格外明亮?这是因为远离家乡、只身在外的人望着明月, 会情不自禁地产生丝丝想念, 不由自主地顿生缕缕乡情, 在浓厚感情色彩的作用下, 割舍不断的牵挂和挥之不去的思念就会油然而起, 他自然而然地就会感到家乡的月亮分外亲切、分外明亮。于是, 明月的审美欣赏, 由于人的情感作用, 就会在意识层面上升华为某种心理活动。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惟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蝉娟。

苏轼的这首《水调歌头》是典型的中秋咏月之词。词人运用形象描绘的手法, 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 把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 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 沉浸浓厚的哲学意味, 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谓之作。这首词作虽然通篇咏月, 但处处关合人事, 上片借明月自喻孤高。下片用圆月衬托别情, 构思奇特, 蹊径独辟, 极富浪漫主义人文色彩, 堪称传世之作。

一般来说, 赏月的审美情趣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借月景抒情, 借物言志。表露赏月者对生活的认识、态度、意趣。曾朴把涌上浪头的皓洁的圆月, 描绘成仿佛正在荡涤着世界的腥秽, 表现了作者对丑恶事物的憎恶;郭沫若通过对月蚀现象的描绘, 抨击了人间的各种黑暗势力;巴金把在一望无云的天空中运行的圆月, 描绘成好似在一碧无际的大海里航行, 展示了作者当时的孤独、徘徊的意念, 另一种是把月亮人格化, 把原没有生命的月亮看成是有生命的, 象人一样能思想, 有感情。在冯德英的笔下, 月亮是善良, 好伤心和易受感动的姑娘;在刘真的眼中, 那刚刚从东边升起的月亮, 又羞答答地钻进树林里藏起来, 好似一位新出嫁的媳妇, 所有这些, 都告诉我们:人们赏月总是要渗透自己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同月亮建立起一种审美关系。

诚然, 人对月亮发生审美心理是有条件的。它决定与来自两方面的因素, 一是月亮的某一方面的属性与人的某一项的情感契合。月亮的或明或暗, 或圆或缺, 以及它的孤独奔波的运行方式。使人会联想到人间的悲欢离合。勾起个中复杂的思想感想。南朝乐府《子夜歌》唱到:“夜长不得眠, 明月何灼灼。想闻散唤声, 虚应空中诺。”长夜难眠, 在明月的相伴下, 善良多情的姑娘仿佛听到情人那时断时续的呼唤, 而她呢, 只能空自答应。因此, 远离亲人的人, 观赏盈虚圆缺的月亮时, 最容易牵动人心。还有, 月亮出现的时间性与无处不照的空间性, 也容易使人染上情思。当夜幕降临以后, 正是人们思念家乡、亲人的时候,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思妇楼头见。征人马上霸”等诗句, 都表现明月能牵动人的离愁别绪, 也和它所出现的特定的时间分不开;“山南山北雪晴, 千里万里月明”, 同时一个月亮, 人们可以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观赏它。远离家乡的人望月, 家乡的人望月, 于是月为中间物, 把双方的情感活动连接起来。

人在月亮上产生审美心理还有一个因素, 即审美主体的心境。心境属于感情范畴, 是在某一阶段影响着一个人整个行为的一种感情状态。心境不同, 对月亮的审美感受也会不同。“暮从碧山下, 山月随人归”, 月如伴侣, 亲切可爱, 此时观月者得心情是愉悦的;“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 月知人心苦, 徘徊难遣愁, 显而易见, 此时观月者的心情是愁苦难言的, 影响观赏者心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审美主体的志趣、品味、胸襟。“越是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从宁静的月色中, 我们可以看到观月者清白品格的力量;“天上月, 遥看似一团银, 夜久更阑风渐紧, 为奴吹散月边云, 照见负心人。”皎洁的月光好似圆溜溜一团银子, 被遗弃的女子希望明月能照见出负心人的本相。从中可以看到高尚的情操对观月者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变迁, 在人类改造自然的进军中, 月亮以它更广泛的宇宙画面, 为人们提供新的形式和意趣。人们更美好的思想、品格、志趣, 为赏月者添增了新的内容。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歌曲唱到:“十五的月亮, 照在家乡, 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 你也思念, 我也思念——万家团圆是我的心愿也是你的心愿。”这里的咏月, 虽然是老主题, 然而却有了新意, 它体现了新时期人们的博大胸怀, 道出了各族人们建设祖国, 保卫祖国的共同心声。

篇4:月是故乡明

请看下面这些话会引起什么反响:

一般人只晓得美国是培养台湾留学生的温室,却没有注意到美国也是埋葬合湾人才的坟墓。(91页)

笔者不才,在美国教过多年的现代诗,敢说仅有极少的英美诗我不了解,但台湾现代诗却有不少是我看不懂的。(208页)

今天整个社会都是一个大教室,所有的会场都是讲坛。校外的知名度远比课堂里的名声要紧。第一等的名教授是不教书的;第二等的名教授呢?是在课堂中能唬住学生的,佳评自然潮涌而来。(105页)

读书据说和智慧有莫大关系,但若智慧不能蜕化为权力(试看社会上这许多可怜的教授们)的话,又有何用?(63页)

请注意,这里所说的“可怜的教授”不是中国的教授,而是美国的。傅教授长期在美国任教,他这话是意味深长的。

教不严,师之情

在《文集》中,傅先生以三重身分说话:他是英语教师,是文学研究者,又是社会评论家。

一个在中国出生并且在中国长大的人,在美国大学教英语应该不是轻松的工作。可是使得傅先生感到关切的,并不是那里的学生要求太高,而是其中有不少人英语水平太低。

对于美国多数大学生的英文程度,傅先生的评语十分干脆(并且有充分根据):“学生语文水平下降,是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177页)造成这个可悲现象的罪魁祸首是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电视的长处是速度高,覆盖面宽,可是有展示而少评介,观众得到的启迪不多,也来不及自己思索。电视看得多,书报就读得少,写作工夫更下得少。结果是“芸芸学生无不视写情书为畏途;假如非写不可的话,每写十个字就有一个拼错。”(179页)

除电视占时间太多外,对于美国的英语教学,傅先生也大摇其头。“美国一般高中不逼学生念名著及写读书报告,一般大学又没有入学考试,象这样的制度怎能维持固有的英文水准?”(180页)他主张反其道而行之:要“逼”,要严格要求。这一“逼”逼得好,可以从他在广州中山大学的教学效果看出。一九八九年下半年,傅先生趁休假之便,来中山大学讲授“现代与当代英美文学”。一九九○年四月举行民主评分,他自评93分,中国同行给他96.5分,学生给他96.77分。在六位来自国外的英语教师中,他得分最高。

人所难言,我易言之

作为老师,傅先生是严格的;作为文评家,他更一丝不苟。(当然,他的评论是个人意见,有人可能只是部分地同意。)

与一般“新派”学者不同,他在《文集》中没有鼓吹什么现代主义、结构主义;与一般“旧派”学者不同,他没有提倡什么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人们觉得,他的议论平实而合理。例如关于新诗问题,他这样说:“故作晦涩是不可原谅的,但要求新诗极端大众化也不是真知灼见。”(208页)“无论诗人如何‘高贵’,他也没有权命令读者努力爬向他所傲然挺立的千仞孤峰——至少他自己应作某种程度的努力去迎接读者。”(209页)

不难看出,关于英美文学,傅先生是有独特看法的。例如美国诗人LucyLarcum(一八二四——一八九三)的诗作《种树》,傅先生指出它“因袭浪漫主义的滥调”(84页)。他对大名鼎鼎的英国小说家RudyardKipling(一八六五——一九三六)“了无好感”(21页),美国OgdenNash(一九○二——一九七一)的滑稽诗他也认为“不够隽永”(12页)。

关于中国文学,傅先生的言论也往往不同凡响。谈到顾文昱的《白雁》诗,他的意见与沈德潜、朱彝尊相左。关于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陈其年说是“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傅先生却认为纳兰虽有些好句,可是“他的愁多半是些无谓的烦恼……或借来的忧愁……”。(54页)

近来国内有人爱谈比较文学,他们不妨看看傅先生的提示。他告诉我们,“西方诗人处置‘落日’这一意象,极少象中国诗人般流于伤感或滥情。”(23页)他惋惜中国妇女文学太讲究“怨而不怒,哀而不伤”,因而缺乏惊人的力量(29页)。谈到咏物诗,他注意到一个有趣的区别:中国诗人爱咏白雁,可是对西方诗人认为“代表智慧、孤洁和高贵”的白天鹅(swan)可没有歌颂。(73—79页)

傅先生有一点大胆得可爱:英国诗人叶慈(W.B.Yeats)的十四行诗《丽达与天鹅》(Leda and the Swan)名满天下,可是傅先生直率地说,“作为一个东方读者,我始终不能完全接受它。”(75页)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一个人虽然身居大陆,不出国门一步,可是美国的英语教学情况他仍然可以有所了解,英美文学批评家的意见他更易于知道。他最难找到的,是一个窥见留美华人心态的窗口,尤其是通往那里的文化界的窗口。《傅孝先文集》部分地满足了这个要求。

赴美的中国学生(不论是台湾的还是香港的)并不都是学者,这一点大家都明白。《文集》以嘲弄的笔调指出,这些人有不少本来志不在学,“对念书的兴趣并不比吃药高”(91页),后来自然由学文转工或转商。有的人感到无法改行,又怕回故土后无面目见亲友,这就彷徨终日,甚至发疯、自杀。最惊人的例子是,佛罗里达州大学有个香港学生,因为论文通不过,竟然买一把手枪先把教授打死,再打死自己。(161页)

傅先生已经在美国当上了教授,可是他所走的路是不平坦的。在求学期间,他是个穷学生,感到功课压力大,每天“从教室到图书馆,再到工作的地方。回家后开夜车苦读,到凌晨就寝时往往精疲力竭。”(160页)学业完成了,他到北卡罗莱纳州教书,因为要省钱,自己搬书箱,结果还扭断了一根肋骨。(37页)

但是如此苦学成才、当上了教授的人,他们是否就快活了呢?傅先生对某些人的描绘是叫人心酸的:“不是变得俗不可耐便是怪诞不堪。”前一种人不必说,后一种人包括他的两个朋友:一位把案头的《圣经》拿掉,换上佛经、《老子》、《易经》;一位认为尼采说上帝已死还不够,应该说上帝尚未产生。(149—151页)

但是关于傅先生,我们可不必过分担心。他有苦闷,可是发表了“不合时宜的杂感”;他看见有些留学生心烦意乱,就写文章劝他们“掌握自己”;他相信,“只要工作者把心灵倾注在上面,任何职业都是一件事业。”他还用高亢的音调发出呼吁,说在美国教中国文学的人要用中文写作,因为这是“国家的基本荣誉和个人的职业尊严”所需要的。(116页)

贯穿着整本《文集》的是一根红线——爱国主义。我觉得最值得玩味的是下面这两句话:

(一)除了若干科技问题外,我们还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如何恢复民族的自尊和自信。(71页)

(二)凡是对自己的文化缺乏信心和认识的人,常常过分地崇仰外邦的语文风物,结果一定感到无根的悲哀。(111页)

尽管傅先生往往会感到孤独,会感到“人生之途常常是愈走愈窄愈荒芜”(131页),可是上面所说的那种特殊的悲哀他是没有的。原因是:他关心祖国的前途,他尊重自己的民族文化。——他有根。

篇5:月是故乡明作文800字

乡下的夜空,繁星满缀,星星努力地散发着微弱的光,温柔的月倾洒下一地柔情。朦胧的云雾缠绕着月光,好似一袭飘逸的白纱,让这轮月更是渲染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可爱的夜空,自是令人沉醉。

炎热的夏天,我时常与小伙伴们借着这微弱的清光捕捉萤火虫,将它们装进一个透明的通气小罐里,做一盏明灯,来照亮我的整个童年。婆婆在青石板上搓洗着衣服,我也会淘气地探出手让清凉的水流缓缓流过,沁入心涧。爷爷抬出板凳,在月夜下点上一卷烟叶,闲适地抽起来。那时的我总爱缠着爷爷问:“爷爷,月亮到底是什么呀?”而爷爷总是笑笑,默不作答。

这更加使我疑惑了。然而这样的月空毕竟不是常有的,一年后,我带着对故乡月光的留恋与疑惑,随父母到了城里生活。

城里的夜空,清冷的月光洒向灯火通明的小镇,便也没什么察觉,天边仅孤零零地挂着几颗稀疏的星星,还好似慵懒地打着哈欠。这令我实在有些失落,后来,当我逐渐顺应了城里的生活,也学会了忍受寂寞四处蔓延的黑夜,那曾经令我留恋的温柔的月辉,也渐渐淡漠了。也曾有几次回乡探望爷爷婆婆,只是那时的月,即使再盈满,似乎也没有了昔日的脉脉深情,心中不禁有些忧伤,已逝的月光,还能祈求它重新照亮黯淡的夜吗?

时过境迁,细数着已逝的年华,那些温柔的夜确是令人着迷,追溯,好似《仲夏夜之梦》那般宁静自然的心境,童年也溢满了许多温情。

但现在的感情又有所不同了,月光依旧是凄冷的,渗入多少人儿的心,勾起久久缠绵的情愫,那一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那一句“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那一句“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不正是李后主与张先的凄凉心境吗?

篇6:月是故乡明作文500字

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1)的瑞士莱茫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那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2),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前几年,我从庐山休养回来,

一个同在庐山休养的老朋友来看我。他看到这样的风光,慨然说:“你住在这样的好地

篇7:月是故乡明作文500字

去年中秋,吃过晚饭,奶奶在桌上摆满了水果:有苹果、桃子、葡萄、哈密瓜、猕猴桃、泰国小菠萝……最显眼的还是月饼:有五仁的、枣泥的、豆沙的、蛋黄白莲蓉的,各式各样摆满了餐桌。窗台上宛若镀了银,于是我扶爷爷下楼赏月,好圆好丰满的月啊!远处还有几颗闪闪烁烁的星星,更给这月色增添了几分诗意。

沿着通往花园的小路,漫无目的地走着。整个世界仿佛沉静在银色的光海里中,充满温馨静谧的夜。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来到了花园门口,顺着园中小路转过池塘,我们坐在蘑菇亭下,整个世界在月光的洗涤下,更加情趣盎然,如画一般。我缠着爷爷给我讲嫦娥奔月故事,爷爷说这些都是他的爷爷讲给他听的,抬起头来,仰望天空,爷爷说:“你仔细看就可以看到吴刚在砍树”,但我怎么看都是像爷爷一样的笑脸。爷爷还给我讲了他小时候,每逢八月十五就会下河抓螃蟹,一晚上可以抓一麻袋的螃蟹,那时的月亮更大更明亮,爷爷的脸上满是童真……

篇8:月是故乡明

写下这个题目,心中便已是一湾清波,清波之上还荡着一轮盈盈的月亮……

几场秋雨,送来一个凉爽的秋。翻看日历,中秋节就在眼前了。

在中国人的眼里,中秋总和团圆美好连在一起,总和诗情感怀连在一起,因而,中秋节也便成为我们的一个传统节日。

往大里说,中秋,是一个盛行千年、天涯同庆的节日;是一个诗酒添香、连通血脉的节日。

一轮月、一块饼、一首诗,承载着多少不老的情;月圆、饼圆、人圆、家圆,寄寓着多少团聚的梦。中秋,以其特有的方式,丰富的内涵,展现了中华民族善良重情的美好心性,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往小里说,其实,每个人的心里都藏有一个自己的中秋节。

儿时的中秋,在我心里就是那一个不能掰开的月饼。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正好遇上“三年自然灾害”。一年中秋来临,商店凭票供应的还是一种用地瓜面做成的月饼。就是这种月饼,那时在孩子们的眼里也是上等的美食。中秋夜,我和大哥一人从母亲手中分得一个月饼。大哥疼我,便偷偷地将他的那个月饼掰开,塞给我一半。母亲看到了,立即阻止道,今天晚上的月饼不能分,一人就是一个,团圆嘛,就是要圆圆满满。当时我心里还有点埋怨母亲,哪里来的那么多讲究,半个月饼没了。因为当时的家境和限量供应,一家人才买得4个月饼,父母加上大哥和我,正好一人一个。

就在一家人吃完团圆饭,我躺倒在自己的小床时,突然发现在我的枕头旁有一个用手绢包着的月饼,我知道那是母亲偷偷地给我放在那里的。心头一热,顿时感到鼻子酸酸的……

青年时的中秋,在我心里就是那一枚圆圆的邮戳。记得那是在我新婚不久,我还在市工人文化宫工作。业务之需,我只身一人来到北京,在一家报社帮助工作,说是帮助工作,其实也就是学习。两个月后,适逢中秋。那时别说是手机了,家中就连个电话也没有,与父母和妻子的惟一联系方式就是书信。就在中秋节的前一天,我收到了妻子的来信,我一气读了数遍。

中秋夜,当我参加完报社为一些家在外地又是单身的记者们组织的一个联欢活动,回到宿舍时,我又将妻子的来信掏了出来,盯着信封上的那枚圆圆的邮戳,思乡之情油然而生,那一刻,圆圆的邮戳幻化成家乡一轮圆圆的月亮……

人到中年,就不那么容易伤感了。可中秋毕竟是一个特殊的时刻,天南海北的中国人都会在这一时刻盼望着合家团圆。

记得有一年中秋,恰逢我们去广州出差,原定是中秋节要赶回来过的。谁知阴差阳错还是留在了广州。当地的朋友怕我们思乡,特地安排了一次珠江夜游,而且亲自陪同,足见用心良苦。

泛舟江上,两岸灯火熠熠,品着香茶,吃着月饼,听着船上播放的“春江花月夜”乐曲,按说足可以让人沉醉其中,乐不思蜀了。可此时我们还是都在想着家乡的那轮明月,因为那一夜,广州是多云天气,虽说置身一江灯火,可惟独没有见到中秋的明月。只是为了不让广州的朋友失望,我们还是一直做欢愉状,以掩饰各自心中的怅然……

转眼已逾花甲,按说可以颐养天年,好好品味一下真正的天伦之乐。然而,性格使然,爱好使然,我依然在东奔西走,用手中一支并非灵巧的笔,讴歌着这个时代各行各业的精英。

又是一年的中秋,我参加了国家海洋局的一个英模事迹报告团的筹备来到北京。中秋之夜,我们一行数人晚饭后走到天安门广场。广场上游人如织,时近国庆,园林工人正在夜以继日地在此搭建迎接国庆的巨型花坛,游人们纷纷以此为背景照相留念。我们便也加入其中,兴趣盎然地拍了一张又一张。

后来,我们又信步走到金水桥上,凭栏俯看桥下,水中一轮银盘似的明月荡漾其上,抬头仰望,正皓月当空,这时才又想起,今晚是中秋节。几个人不约而同地掏出手机,走开去和家人联系起来。我想此时每个人的心中都挂着家乡的那轮明月……

中秋节,是中国最富有人情味的传统节日,也最富有诗情画意,但每个人因经历不同、情趣各异,心中也必会有各自不同的感受和意境。但是有一点我想肯定是相同的,那就是在中秋之夜这一典型时刻,对自己家乡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思念。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才会说:月是故乡明,情是故乡浓。

今年的中秋又到了——

月儿满了,我们的心圆了,

月儿满了,我们的情圆了,

中秋月圆年年相似,

你我有情岁岁相盼。

就让我们用那满天的清辉和遍地的水银,

篇9:月是故乡明作文500字

看完中央电视台的中秋晚会,妈妈让我读了杜甫的这首诗。我问妈妈,为什么月是故乡明,天上的月亮不是都一样明亮吗?妈妈说:“这是作者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因为很多人都会觉得自己家乡的一切是最好的。今年中央电视台的中秋晚会在妈妈的故乡江苏淮安举行,看着电视上那美轮美奂的场景和变化巨大的淮安市貌,妈妈也觉得为家乡自豪”。“既然妈妈的家乡是淮安市,那我的家乡是哪里呢?”,“傻孩子,你的家乡当然是江苏省苏州市啊,具体来说就是苏州市的吴中区了,吴中现在也是我的第二故乡,我一样热爱和珍惜这片土地”。妈妈笑着说。

月饼是中秋佳节的必备甜点,中国有很多人离开家乡去世界各地,或为国争光做贡献,或为家庭幸福而努力拼搏,每逢中秋节,漂泊在外的游子们,也会对着明月,吃着月饼,怀念家乡、思念亲人。中秋节的下午,妈妈带着我去学做月饼,从准备馅料、包月饼、做造型、刻字、烘烤到出炉包装,都是我亲手制作。这过程虽然辛苦,但自己做的月饼吃起来特别的香甜可口。望着天上的一轮圆月又不经禁想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篇10:月是故乡明作文500字

在满是雾霾的城市中,我时刻不思念着那颗被众星坏绕的月。尽管离乡远去之时的我尚小,但无论是在印象里,还是听家人说起,岢岚这座被山水坏绕的小城一直是我心中的白月光。

在城市走夜路,照亮你前方道路的只有路灯,头顶看不到一颗星。但岢岚不同,当你晚饭过后散步在岚漪河边,头顶这位仙女便会为你的前路洒满闪粉,水面在闪粉的作用下也显得波光粼粼。若你将心情放松些,仙女还会将这带满仙气的闪粉直撒你心。这会让你体会到另一种温柔。

我爱我的故乡,爱的并不只是这儿的月,我爱这儿的一切。这儿的人都很和蔼,一家出事,不出一会大家都会来热心帮忙。这儿的水享有“仙水”的美誉,水中含有大量矿物质,对身体是极好的,而且这水喝起来也是甘甜的。这儿的山很美,是多彩的,你可在春天见到青色的岚漪城,夏天见到垂绿的,秋天见到金橙色的,冬天便是如月光一般纯洁的白。

我生于这片月光下,生于这片土地,几十年后,无论我身在何方,心亦要葬于此地,让头顶这轮守护土地千年的月,将我也继续守护吧!

篇11:月是故乡明作文500字

那一轮洁白的明月,高高地,寂寞地挂在天空上,许多的星星点缀了它。它不像太阳那样夸浮,也不像流星那样瞬间出现,它只是默默无闻地站在天空上,照亮夜晚的大地。许多人喜欢描写月亮,古代的诗人常以月亮为诗,现代人还以月亮写文章,谱曲子。贝多芬的《月光曲》就是例子。

我到过异地他乡,看到过在那里看到的月亮,虽然都是亮亮的、圆圆的,但无论走到那里看月亮,我始终都觉得还是故乡看到的月亮很明亮。看到月亮,我仿佛看到故乡,看故乡的老友(这是身在外地时),突然有一种凄凉的感觉,不同于往常的凄凉,这种凄凉浓浓的、涩涩的、甜甜的,有种说不出的味道,在心田里流淌。看到月亮,就开始像故乡,我真想哭!我曾经拿家乡的月亮与他乡的月亮对比,但在我心中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是最亮的。

每次看到月亮,就会想起那几个传说:“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砍树”……每看到月亮,就想:“嫦娥在月亮上也很想故乡吧!”这时,又想到,还是故乡好!

篇12:月是故乡明

在广东,许多人读过江先生所写的小说《师姐》。这部作品获得广东鲁迅文学奖,还拍成电影,产生过较大影响。后来,他又出版过电影文学剧本《晚霞》,人们多以为他是专业作家。其实,江先生是很有成就的科学家,是中山大学生物系教授、博导,是我国微生物学领域著名的学者,被法国学术机构聘为外籍院士。我曾问他,《师姐》是怎样写成的。他回答说,在病床上写成。原来,江先生从小爱好文学,又当过记者,还想考读中文系。抗战军兴,他深感科学救国要紧,才决心攻读理科。他说,“文革”后,生了一场大病,入院留医,不能在实验室搞科研,只能在枕上飞驰想象力,这就有了写作《师姐》的机会。江师母在旁嘟哝:“他真不要命,一面打吊针,一面在稿纸上写。”能在病床上写成廿万字的中篇小说吗?对此,我将信将疑。不过,后来江先生又一次生病住院,我去探望他,看到他戴着心脏起搏器,正在写《晚霞》初稿,这才服了。当时,江先生病情不稳,视力模糊,稿纸上的字歪歪斜斜。我劝他保重身体,并从心底里敬佩他顽强的意志和过人的才华!

20世纪50年代,我在中大求学时,便知道江静波的名字了。但他是理科的前辈师长,我学的是文科,我们之间,没有交往。而后来一次误解,使我们成了忘年之交。

20世纪80年代中,我主持中大中文系的工作,系里创办了“中文刊授”,学员多达20万人。正忙得焦头烂额时,有人告诉我:“江先生在到处骂你呢!”我一怔,江先生是人大代表,挨他的骂,非同小可!但不知是否属实,也不知他骂我什么,无从解释,颇感惶惑。

1986年寒假前夕,校领导让系主任们向全校教工汇报工作。我在大会上比较详细地介绍了中文系的办学情况,说明刊授教育与本科教育相互促进的关系,介绍了刊授运作情况以及社会效应等等,反响还好。那年,第一届的刊授学员有2000人毕业,本科生教育也有起色,全系老师才舒了一口长气。

春节的早上,全校教师团拜,小礼堂喜气洋洋。只见江先生径直向我走来,我吓了一跳。谁知他开口便说:“天骥同志,我要到府上负荆请罪呢!”我手足无措,连声说:“不敢。”赶紧躬身向他拜年,并约好改天登门拜访他。

春节过后的一个早上,我和江先生促膝谈心。我们交换对教育的意见;我向他请教治学方法,也详尽地向他介绍中文系有关教学科研的具体做法。说着说着,他忽然站了起来,从书房里拿出一叠文件,约10多张,对我说:“这些,是我在各种场合指责你的文稿。你看,我不了解情况,便乱骂一通,多么不妥!”我说:“我们确有许多不足之处,您严格要求,是应该的。”原来,江先生听了我在大会上的汇报以后,又作了调查,便消除了对我们的误解。看到他真诚的态度,我完全明白,他的“骂”,实在是出于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出于对学校的爱,他生怕我乱搞一气,损害了学校的清誉。而一旦了解真相,他又是那样地胸怀坦荡,竟向后辈坦诚自责。我十分感动,我知道,江先生有时会有点偏执,但他的心,像水晶一样透明。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师长们爱国爱校爱事业的高尚品格。

从此,我和江先生来往多了。每年的5月7日,他必邀我同享师生们送给他的生日蛋糕。他又爱写诗,常常送给我欣赏。

有一天,他要我给他指导的博士、硕士生讲讲唐诗。长者命,少者不敢辞。我说:“您名叫江静波,我就讲《春江花月夜》吧!”这俏皮话引得他拊掌大笑。晚上,十多位理科研究生围坐在江先生的客厅里,我请来王季思老师压阵,便在长辈面前班门弄斧。江先生还特意播放名曲《春江花月夜》,客厅里流溢着悠扬的曲韵。我的讲析,并不理想,幸而王季思老师在场,随时给予补充和纠正;同学们提问、研讨,气氛活跃融洽。两个小时一下子过去,江师母又捧出红豆沙糖水请大家品尝。那一夜,江先生组织的教学方式,让师生们沉醉在温馨的氛围中,沉醉在爱心与学术交融的诗情画意里。离开江家,心旷神怡,月色如银。我想,这就是生活在高等学府中得到的最美的享受。

沟通文理,是江先生一贯的教育理想。他经常说:文科学生,长于形象思维;理科学生,长于逻辑思维。无论学文科还是学理科,都需要有想象力,这是一致的。而形象思维,对促进想象力的萌发,尤有帮助。科技的创造发明,需要想象。在他看来,提高理科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是关系到提高科研队伍素质和水平的问题。这理念,江先生自己一直身体力行。他在生物学领域能够取得杰出的成就,和他一辈子爱好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大人才辈出,像江先生这样文理兼通的学者,正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文革”期间,江先生饱受折磨。《师姐》、《晚霞》中男主人公的苦难,其实有他的身影在。他的一个女儿,不幸在“文革”期间一次沉船事故中亡去。国乱家难,使他心力交瘁,但他一直努力工作,爱国爱校爱事业之情,始终如一。记得1988年,一位中医学院教授应邀来校作报告,讲述其科研成果获得奖励的感受,一再说明他的研究得到了江教授无私的帮助。江先生说:“这不算什么。学术乃天下之公器,科技系国家之命脉。只要于国有利,不必计较你我。”正是出于科学家的爱国良知,长期以来,他对后辈学者热诚关爱,认真指点,无私地作出奉献。

江先生晚年身体很差,需要亲属照料,不得不居留美国,但他一直惦念故乡,惦挂母校。他来信说,在美感到孤寂,只有女儿在参与交响乐团演出时,才带他到剧院感受一下,得到一点安慰。他还说,等身体好一些,就要回校居住。说实在的,远托异国,昔人所悲,望风怀想,能不依依!我也多么希望有一天能再和他一起,在康乐园里,谈学术,论人生,拂清风,对明月。然而,现在切都不可能了。

月是故乡明,魂兮归来!

篇13:月是故乡明作文500字

来到山东的第一站就是造访青岛啤酒场。我们参观了啤酒的制造过程,其中最特别的是体验喝醉酒的小房间,一走进去马上让你步伐踩不稳,有如酒醉一般。爸爸还品尝了各种啤酒,他最锺爱刚出厂的淡啤酒,看着他陶醉的脸,不禁让我长叹“外国的月亮总是比较圆”啊!

行程的另一个重点就是登“五岳之首——泰山”。那天,我们搭上豋山缆车,进行简略版的泰山之旅,沿途风景秀丽,是家乡山岭所无法与之媲美的,到了半山腰,我们步下缆车,学习至圣先师孔子周游列国的敬神,开始步行,探索这个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名胜。

攻上山顶,两边尽是名人雅士所题的字,我们选在清光绪年间所题的“五岳独尊”石碑旁照了一张全家福。再往上走,我们来到玉皇庙。庙前有一方水塘,水塘中立了一块石碑,上头刻了“泰山极顶一五四三米”。水塘旁挂着密密麻麻的金锁,它们锁住了许多人的梦想,祈求希望能得以实现。

结束这趟旅程之前,我们来到济南火车站,搭上时速两百公里的和谐号动铁,它流线的外形像一颗子弹,一下子就抵达目的地。

篇14:月是故乡明作文700字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写道:“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的“月明”是在白露这一天,而我的“月明”是在中秋这一晚上,虽然时间不同,但情感一样,都是亲情,都是牵挂。

今年的月亮虽然有点朦胧,但心中仍是一轮满月。亲人的团聚,家的温暖,把平日里的辛苦劳碌一扫而光,这是真诚的爱,是浓浓的情,化不开,扯不断。

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聊着天,吃着佳肴美食,其乐融融,抬头看那一轮圆圆的明月,好温馨,好迷人,就像一盏明灯,指引了我的行程,忽然间,只觉得这明月就是我的父母亲人。

早上,是他们叫我起床,给我做饭;晚上,也是他们等我回家,陪我学习。天凉了,嘱咐我添衣裳;生病了,心急如焚,请医问药不停地忙……一年四季辛苦劳碌,就是为了儿女能过得舒适幸福,他们为了孩子不惜一切地付出,没有怨言,只有奉献。

那一次,我考试失利了,变得消极了,头发懒得理,话也不想说,书也不想看,昏昏沉沉,懒懒散散,甚至有了退学的打算。爸爸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背着我,和老师分析我出错的原因,找我学习上的差距,思考帮助我走出困境的办法……

一天晚饭后,我躺在床上望着天空的`月亮发呆,妈妈轻轻地推门进来,坐在我身旁,也和我一起看月亮。看着看着,妈妈轻轻地叹了一口气,似乎在自言自语:“今天班主任给妈打电话了,说我儿子很棒,她认真分析你的卷子了,说是没有什么大问题,告诉我,一次的失败并不代表什么,让孩子把心态放平,鼓足信心,一切都会好的。”妈妈的话触动了我内心的柔软部分,泪水不由得模糊了眼睛……第二天,我主动去找老师,老师告诉了我这几天父母和她交流的事情,我的眼睛又一次湿润。从此,我没有忧郁,不再萎靡,所有的事都变成了月儿的圆。

篇15:月是故乡明作文700字

从清朝闭关锁国到后来的崇洋媚外,一路走到21世纪,中国人变得更加理性和包容,欢欣而好奇地面对这异域的浪潮与流行。“韩风”“日系”等词语热度久久不退,一档音乐节目《中国有嘻哈》在纷杂的浪潮中突出重围,一跃成为年度爆款节目,嘻哈也随之走入了大众的视野,源于美国街头文化的嘻哈绑着脏辫,带着叛逆的气息饶舌,这似乎与国人喜闻乐见的风格有所差异,但这也恰巧反映出我们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节目高手如云,不乏外国歌手,但最后胜利的冠军之一却是那个高喊着“勒是雾都”学不来低调的重庆男孩GAI,这体现的不仅是他个人对本土文化的自信,更是无数中国观众在异域嘻哈大风中仍保存的一份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

我们渐渐地发现,在欧风美雨中,中国文化像一股清流,如同唢呐在世界之音中脱颖而出。现如今的我们不再会因为怕而关上国门,更不会在纷杂浪潮中迷失本我,我们自信地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向世界开放,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展示出“中国味”。中国更加开放了,人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但依然有人船上了汉服,捧起国学,梦想有一天“带着地球去流浪”,这才是真正的自信,不在于你有多骄傲自豪,而在于世界浪潮的冲击下你仍坚守什么,热爱生命。

中国人常言,没有比较,就没有差异,对任何事物都是一样的。我们既不盲目崇拜西方文化,但也不完全肯定本土文化,在倾听他过世界之音后,我们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立足于传统,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经过细致雕琢而焕发生机与活力的文化,才能让我们从内心深处对它保持信念。

篇16:月是故乡明

她还是那样温婉、明丽,像一位端庄娴静的古典美女从遥远的天宫款款而至,轻轻撒下一地清輝,点燃了乡村的夜晚,也点亮了村民们劳作一天之后渴望小憩的心灯。

这些年我一直蛰居街巷,钢筋水泥垒筑的厚实墙壁将大自然紧紧关在城外,连赏月也成了奢侈的事。偶尔从两幢大楼之间的一线天里望见那轮高悬的孤月,又总觉冷冰冰的,遥不可及,仿佛与夜幕下这喧嚣繁华的都市没有丝毫联系。

这样的时候,我会油然想起曾经读过的一首诗一城市里没有月光。月亮这恒久不熄的精灵只属于乡村,属于印满我儿时履痕的那一方水土。

在我的意识里,日复一日轮回于故乡山水之间的月亮,是乡村流动的生命。当我家老屋背后那座名叫上吾寨的大山刚刚隐入浓黑的暮蔼时,她便悄悄挑开四合的夜幔,透过房前屋后的树丛,毫不吝惜地将白玉似的碎银洒落下来,令人迷离乱眼。晚风吹拂,草木摇曳,月光跳跃在草尖上、花蕊上、菜叶上,山南水北,流泻着一地浪漫。

不知是谁家的孩子扯开嗓门喊了声“月亮出来啦”,原本渐渐归于沉寂的山村又开始涌动起生命的声浪。通往村外的小路上,顽童们踏月如飞,打打闹闹;月亮走,他们走,笑声叫声涨满了幽深的山谷。我生性好静,时常面对月亮,枕在奶奶的腿上,缠着她一遍又一遍地讲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的古老故事。突然,几只流萤从眼前划过,耀眼的萤火在我脸上播下一抹辉光。奶奶霎时双眸一亮,一把将我搂进她的怀里亲一口,转过头,笑眯眯地凝望着淡蓝色的夜空,仿佛天上的月亮多了一个。

月亮当顶,在村口的池塘中投下一个玉盘似的倒影。隔着清澄如镜的水面望去,晶莹剔透;缕缕波光随着晚风拂动一圈圈地扩散,瞬间织成了缤纷夺目的水底世界。此刻,周遭蛙鼓频敲,远处流萤盘旋,空气中弥散着淡淡的艾草味,池塘边的禾场上摆开了月光盛宴。两鬓飞白的老人半躺在油光发亮的竹椅上,轻轻摇动蒲扇,说起镇守边防的儿子、刚刚盖好的猪圈,还有满垄饱壮的谷穗,月色下,皱褶巴巴的脸膛笑得灿若菊花;姑娘、后生子交头接耳,叽叽喳喳,像是在分享晴耕雨作的欣喜,又像是在悄悄牵扯月下老人手中的红线;禾场边,娃娃们搂住母亲的脖子,仰头数着天上的星星:一颗、两颗、三颗……渐渐地,眼睛微闭,双唇翕动,带着他们摘星揽月的幻想融进了斑斓的梦境。

柔情似水的月夜,许是上苍格外恩赐给村民们的另一片世界,他们咀嚼着月光碎片,忘却了生活的羁绊,一任时光在竹篱茅舍间悄然飞逝。待到起身离去,早已是月影东移,夜露沾襟。

淳朴的乡邻像依恋太阳一样钟情于月亮,哪怕只是短暂的分离,也会如丢魂失魄似的空落。“天狗”吃月的时候。全村人一齐涌出家门,敲响手中的脸盆、竹筒和木桶,在咚咚嘡嘡的击打声里,沸腾着驱“狗”护月的呐喊,也激荡着对春花秋月般美好日子的呼唤。当月亮终于抖落身上的阴霾,重新回归山野的上空时,人们欢呼雀跃,点燃一挂挂鞭炮,俨然迎接久别的亲人一样迎接他们心中的光明天使。

童年远去,我带着月亮的体温走进了城市。城市里疯长着形形色色的诱惑和欲望,再也没有萤光蛙鼓,没有恬淡的月光盛宴,曾经的繁星皓月遗落在人们步履匆匆的行色里。在这样的夜晚,我眼前的城市仿佛变得异常的陌生。茫然不知所往的灵魂,久久地徘徊在它的边缘,无法找到入口,一转身,久积于心的乡恋怦然进发——

篇17:月是故乡明作文500字

今晚第一个活动自然是吃团圆饭了。大人们开怀畅饮,我和姐姐也举着果汁频频碰杯。吃完团圆饭后,我们就品尝美味的月饼了。月饼的种类可真多:有五仁的、蛋黄的、水果的等等。我把五仁月饼掰开,里面的青丝、红丝把饼馅儿点缀的五颜六色,看起来很诱人;闻起来香喷喷的;咬一口非常甜,再仔细品还有一股杏仁、芝麻的味道,真是满嘴余香。

品完月饼,自然就要赏月了。赏月是中秋节的重要习俗,我家也不例外。月亮一露头,妈妈就把椅子摆在院子里,招呼大家坐下来,观赏这神秘的月空中挂着的一轮明月。刚开始它不算太亮,好像蒙了一层面纱,像个害羞的小姑娘在偷偷地注视着人间。慢慢的,面纱褪去,她露出了面如满月的美人脸,双目含情,看着人们沐浴在皎洁的月光下如何打闹嬉戏、欢声笑语。月亮姑娘其实也不寂寞,星星把她围在中间,陪她聊天,给她讲笑话,银河中她们的生活应该也是欢乐无比的。

上一篇:描写科技想象的作文下一篇:我是如何看美国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