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实践结构的优化

2024-06-11

论实践结构的优化(共14篇)

篇1:论实践结构的优化

论实践结构的优化

在马克思的思想中,作为人类终极理想的繁荣,要依赖于人类的劳动实践与实践能力的可持续,其核心乃是实践结构的优化.然而,在推进实践结构优化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尊重人类发展权利与尊重自然价值的.矛盾关系,科技开发与自然保护的关系.如何协调这两重矛盾关系,是实现人类终极理想的关键之举.

作 者:何燕红 He Yanhong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兰州,730070刊 名: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BEI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年,卷(期):“”(6)分类号:B023关键词:实践结构 优化 两重矛盾关系 协调

篇2:论实践结构的优化

优化企业结构的思考与实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一个人机有机系统,如何优化系统要素、优化系统结构、优化系统运行机制,实现系统最佳整体功能,以求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拟结合杭州叉车有限公司整体改制、优化结构和快速发展的实际,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作 者:赵礼敏 作者单位:杭州叉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刊 名:中国机电工业英文刊名:CHINA MACHINERY & ELECTRONICS INDUSTRY年,卷(期):“”(12)分类号:F4关键词:

篇3:论实践结构的优化

1. 资本结构理论

不同的人对资本结构理论有不同的认识, 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种观点:

1.1 净收益理论

净收益理论认为随着负债比率的增加, 会带来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因为, 负债的资本成本和股权成本相对而言要低, 负债比例的增加将带来平均资本成本的降低, 企业的净收益或税后利润就越多, 企业的价值就越大。净收益理论认为当债务比例为100%时, 企业的价值最大化。

1.2 营业收益理论

营业收益理论认为, 随着负债率的增高, 必然会给股权资本带来更大的风险, 股东也必然会要求提高股权资本回报率, 最终使平均资本成本保持不变。企业价值的大小与资本结构没有必然的联系, 只取决于企业的营业收益。在营业收益理论看来, 并不存在最佳的资本结构, 筹资决策是无关紧要的, 企业无论选择何种融资方式均不会影响企业的价值。显然营业收益理论和净收益理论之间是有矛盾。

1.3 传统理论

传统理论是介于净收益理论和营业收益理论之间的理论。传统理论认为, 债务资本在一定程度上的增加不会带来权益资本成本的增加, 即会使平均资本成本降低, 从而会带来企业价值的增加。但负债比率的大规模的增长必然带来股权资本的增长, 这样不一定会带来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甚至会引起企业价值的降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下降转为上升的转折点就是传统理论认为的最佳资本结构。

1.4 权衡理论

权衡理论是“税负利益———破产成本的权衡理论”的简称, 权衡理论既考虑了负债融资的益处, 又考虑了负债融资的风险, 并将二者权衡比较来确定企业价值。权衡理论认为, 资本成本中负债比率的增加可以带来税额庇护利益, 同时也会带来破产的概率的增加, 而且负债成本也会随负债比率的增加而增大, 从而抵消税额庇护带来的利益, 但过大负债比率的增加也会带来企业破产风险的增大。随着负债比率的增加, 边际税额庇护利益大于边际破产成本时, 企业价值在增加;但负债比例过度的增长, 会使税额庇护利益的增加值大于破产成本的增加值, 这时企业的价值就会减小。权衡理论认为, 当边际税额庇护利益等于边际破产成本时企业价值最大化。

各种各样的资本结构理论为企业融资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行为决策指导。

2. 优化融资结构的影响因素

对于企业而言究竟选择什么样的资本结构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

2.1 企业发展阶段

我们把企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因四个阶段各自的特点不同, 相对应的融资结构也会不一样。

引入期阶段, 企业的销售量很小, 而且前景未卜, 虽设计新颖, 但质量有待提高。引入期阶段经营风险非常高, 新产品能否被市场接受, 多大程度上被市场接受都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引入期阶段因经营风险很高, 很少有债券人愿意投资, 即使债权人投资要求的债务资本回报率相对而言也会较高。而且引入期阶段多亏损, 不能从负债筹资中获得节税的好处, 使用负债未必能降低资本成本。所以引入期阶段更适于股权融资。

成长期, 是企业的快速发展阶段, 销售额快速增长, 同时随着市场的明朗化不确定因素有大幅的减少。相对于引入期而言, 成长期的经营风险大幅下降。但随着市场扩大, 竞争者也会增多, 开始争夺人才和资源, 会出现兼并等以外事件。企业进入成长期的标志是销售额的大幅增长。随着经营风险的降低, 企业可适当增加债券融资的比例, 而且这时企业也开始盈利, 使用负债可以带来避税的好处。

成熟期阶段, 企业进入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阶段, 竞争企业之间的产品差异不大。企业进入成熟期的标志是企业之间开始进行价格竞争。随着规模化和标准化的生产, 企业的经营风险大幅降低, 资本回报率也有所回落, 达到市场平均资本回报率。成熟期阶段企业处于盈利阶段, 利用债务融资可带来避税的好处, 企业可进一步提高债务融资的比例。

衰退阶段, 企业产品的价格和毛利都很低, 并且会下降。衰退阶段企业应设法进一步提高负债融资的比例, 以获得节税的好处。

2.2 所得税

所得税是影响企业融资结构的重要因素, 因负债利息是在税前列支具有减税功能, 所得税的高低直接影响负债的资本成本。一般而言, 公司所得税上升, 债务的税收优惠就会增加,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税率高的企业, 其债务水平高于低税率的公司。

2.3 经营风险

企业的经营风险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固有的, 和企业的资本结构无关。在企业的经营风险比较大的情况下, 更适于股权融资。在企业破产时债务资本是优先与股权资本清偿的, 具有较小的风险, 债务投资更适于风险规避者的选择。在企业的经营风险比较大的情况下, 相对而言是难于找到合适的债务资本金的。

影响企业资本结构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企业应从企业自身条件出发, 综合多方面因素寻找最佳资本结构。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8.

[2]邵学言, 陈玉.我国跨国公司融资结构与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海南金融, 2006, (3) .

篇4:论结构设计的优化应用

关键词: 建筑 结构设计 设计优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发的进一步发展,全国人民的生活都步入了小康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对物质生活要求也越来越高了,许多人都住进了高楼大厦。人口的继续增长,使得建筑物越来越多,而土地资源有限,这样导致土地价格越来越高,从而导致了建筑商的建筑成本也越来越高。降低建筑成本是建筑商首先考虑的方法,那么如何控制建筑成本呢?结构优化设计思想是目前国内外比较有价值的一套理论系统。运用该理论方法,实现人民对于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改善,提高建筑产品的质量与品味,满足小康社会人们对新生活的需求,同时降低工程建筑的造价成本,实现建筑商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这具有适用、经济、实用的价值。

1优化的结构设计方法

社会上的建筑物都很令人赏心悦目给人以美的享受,这是结构设计与建筑实施技术相互协调、密切配合,从而达到美观效果的结果

建筑结构设计我们都追求安全、适用、经济、美观、施工简单等五种目标。文中的结构设计优化,能实现建筑设计技术优化的目的,能应用于实践,它不但满足了人们对建筑美观、造型优美的要求,又能使房屋的结构设计合理、性能安全、建筑成本经济,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适用”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从建筑上来分析,它主要体现在优化设计的建筑工程结构和建筑工程结构的总体优化设计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建筑模型的优化结构设计方法。

一项大的建筑工程,先设计建筑模型,那么建筑模型的优化是十分必要的。建筑工程的结构优化设计主要包括:基础结构方案的优化

设计、围护结构方案的优化设计、屋盖系统方案的优化设计和结构细部设计的优化设计。除此之外,还需要做选型、布置、受力分析、造价分析等内容的优化设计。所有这些设计,都按照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来进行,根据工程的具体实际情况,围绕房屋建筑的综合经济效益的目标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在进行结构设计时,首先要满足设计意图后,尽量使平面布置规则,缩小刚度和质量中心的差异,这样可以避免水平荷载与建筑物中太大的扭转作用力。在竖直方向上应避开使用转换层,减少应力集中现象。

房屋结构可靠度优化设计的约束条件,包括了应力约束、裂缝宽度约束、结构强度约束、尺寸约束、从正常时的极限状态下弹性约束到终极状态的弹塑性约束、从可靠指标约束到确定性约束条件等。在设计中,我们要保证各约束条件必须符合现行规范的要求。

第二个方面:建筑模型的优化结构设计的 计算方案。

完成计算方案的设定后只需编制相应适用的运算程序即可得到我们的最终优化结果。然而,结构设计的优化涉及到多个变量、多个约束条件,这是属于一个非线性的优化问题,在设定计算方案时,需要将有约束条件转变为无约束条件来进行计算。建筑工程设计中常用

的方法有Powell算法、拉氏乘子法和符合型等方法。利用这些方法来计算建筑模型的优化结构设计方案。

2优化的结构设计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

在设计好了优化的结构设计方案后,就可以将该理论方法应用于实践之中。结构设计的优化,是目前一个比较普遍的课题,要达到利

用结构优化的方法在不改变适用性能的前提下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将结构设计优化方法应用于实践之中,这是我们建筑工程设计

人员所追求的目标。结构设计优化设计应用于项目的整体设计、前期设计,旧房改造,抗震设计等设计的各分部环节,发挥着巨大的效益。

在按照结构设计优化的方法及模型进行实践的过程中,要注意下面的三个方面的问题:参与结构设计优化的前期工作,将概念设计和细部结构设计进行优化,优化下部的地基基础结构设计。下面就这三个方面进行详细描述。

2.1参与结构设计优化的前期工作

因为前期方案的确定直接影响建筑的总投资,而现在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前期方案阶段结构设计并不进行参与,建筑师进行建筑设计时大多并不考虑结构的合理性以及它的可行性,但是建筑设计的结果却直接对结构设计造成影响,某些方案可能会增加结构设计的难度,并使得建筑的总投资提高。如果在方案的初期,结构优化设计就能参与进来,那么我们就能针对不同的建筑类别,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合理的设计方案,获得一个良好的开端。

2.2将概念设计和细部结构设计进行优化

概念设计应用于没有具体数值量化的情况,例如地震设防烈度,因为它的不确定性,计算式难免与现实有较大的差异,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就要采用概念设计的方法,把数值作为辅助和参考的依据。设计过程中需要设计人员灵活的运用结构设计优化的方法,达到最佳的效

果。

2.3优化下部的地基基础结构设计

地基基础的结构设计优化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方案,如果为桩基础,那么要根据现场地质条件选择桩基类型,尽量节省造价。桩端持力层对灌注桩桩长的选择影响很大,应多进行比较以确定最合适的方案。

3优化的结构设计实际价值

结构设计优化在建筑设计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首先使用结构优化的设计能降低建筑,其次进行优化结构的设计能提高建筑结构的经济性。这些都具有实际价值。

3.1 通过结构优化设计来降低总造价

进行结构优化设计中,多层住宅和高层住宅相比较,层数越多总建筑面积增大,单位建 筑面积占用的土地面积就越小,节约了用地成本,但建筑层数的增多,建筑总高度也会加大,楼与楼之间的间距也要加大,这时占用的土地节约量就不与建筑层数增加比例相同了。另如屋盖部分,一栋楼只有一个屋盖,并不会因为层数的增加而有所改变,它的成本下降会比较明显。对于基础部分而言,虽然也是各层共用的,但是层数增加,传给基础的荷载将会增大,我们需要增大基础,这样单位面积的造价有所降低,但是却没有屋盖的效果那样明显。

3.2 通过进行结构设计优化来提高建筑结构的经济性

建筑的层高增加,由于墙体面积和柱体积增加,结构的自重会增加,基础和柱的承载力相应增加,水卫和电气的管线会加长;相反降低层高,可节省材料,有利用抗震,同时建筑的总高度减小,两建筑之间的日照距离就会减小,间接的节约了用地。建筑面积相同,建筑使用不同的平面形状时,它的外墙周长也就会不同,这样当选择圆形或是越接近于方形时,外墙周长系数就越小,基础、外墙砌体、内外表面装修都随之减少,同时其受力性能也得到提高,增强了建筑的经济性能。

4 结论

利用结构设计优化的技术方法,能提高有限的空间、有限的资源,让其最大化的效果发挥,实现了经济化、实用性和适用性的良好目标。满足了建筑产品的品质要求不断提高的目的,实现了人们对于居住条件及生活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的需求,同时,这也实现了建筑商不断寻求新的手段来满足顾客的需求,达到降低建筑工程造价成本的目标。

5参考文献

[1]谈建筑结构的优化设计[J].建筑科学,2009

[2]张红友.优化结构设计减少建筑投资成本[J],陕西建筑,2008(1 1).

[3]马臣杰,张良平,范重.优化技术在深圳京基金融中心中的应用[J].建筑结构,2009

篇5:论国有经济的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我国传统产业技术水平低,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比重低,严重制约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增强综合国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战略合作等措施,推进国有经济的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作 者:董瑞芝 王庆菊 作者单位:董瑞芝(石油大学(华东)社会科学系,山东,东营,257001)

王庆菊(泰安师专政史系,山东,泰安,271000)

篇6:论实践结构的优化

摘要:随着大跨度的建筑结构设计形式应用越来越广泛,空间结构的设计方式在不断的实践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由于空间桁架结构在应用中具有多种优良特点,如质轻、刚性大、成本较低,更重要的是施工较为简便,因而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多项工程中都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包括航空航天、公路桥梁、水利工程、工业机械等多个领域。而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如果能够对空间桁架结构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设计,就能够更好的实现大跨度空间结构的效果,并且也可以节省施工材料和成本,实现经济节能的建筑设计方案。本文中,笔者就以基于ANSYS的拓扑优化的方式来对空间桁架结构设计的优化进行探讨。

篇7:论实践结构的优化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结构优化

分析了综合性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认为应该强化学科教学实验,加强课外实践训练,扩展实践教育环节,从而优化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能力结构,不断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作 者:曹社华 尚华萍 陈荣 作者单位:华东交通大学体育学院,江西,南昌,330013刊 名: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年,卷(期):“”(4)分类号:G642.0关键词:体育教育 实践教学 能力培养 能力结构

篇8:论实践结构的优化

新钢10#高炉 (2500m3) 于2009年11月10日投产, 在高炉投产后的生产中过程中, 10#高炉通过采用优质精料, 大风量、高风温、高顶压、高富氧、高煤比、高冶强以及计算机控制一系列等炼铁新技术, 自投产以来经济技术指标曾取得较好的成绩。但受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影响, 钢铁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提升企业竞争力, 新钢从降低吨铁成本出发, 尽可能的降低高炉原料的入炉品位。进入2010年以来, 10#高炉入炉品位基本维持在53.2%~54.7%。随着10#高炉入炉品位的下降, 10#高炉炉况的稳定性逐步变差, 对炉外的各种干扰, 10#高炉炉况波动变化表现十分敏感, 经常因压差高而被迫减风、减氧、甚至慢风作业, 同时由于10#高炉抗炉况波动性差, 导致10#高炉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大幅下降。

1 高炉优化炉料结构所采取的操作措施

针对目前的10#高炉原燃条件恶化及高炉操作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今年元月开始, 在10#高炉实行合理优化炉料结构的操作尝试。

1.1“精料”观念

1.1.1 稳步提高原燃料质量, 持续优化炉料结构, 结合新钢地理受限等先天不足条件, 不断提高自产焦炭质量, 在煤比不断提高的同时, 进一步提高焦炭在炉中“骨架”作用。

1.1.2 强化槽下对入炉原燃料的控制与管理, 主要加强对入炉原燃料输送过程各焦炭种类和矿石种类对应入仓和原燃料质量异常管理及检查, 严格控制影响入炉矿石、焦炭质量及水分等参数的跟踪。比如:筛网是否破坏, 是否有大块的矿石焦炭漏出, 筛网是否要更换, 返矿中矿焦的比例多少。

1.2 优化焦炭使用配比

目前10#高炉使用的焦炭主要有三种, 即:6m焦、4.3m焦和外购焦 (主要为新昌南焦和赵城焦) , 各焦炭具体成分如表1。10#高炉6m焦分别放在21#、23#、25#仓;4.3m焦放在22#、24#仓;26#仓位外购焦, 三种焦炭按一定比例往炉内拉料, 当其中有一种或两种以上焦炭成分及冶金性能发生变化时, 所在仓的焦炭应用量减少, 防止焦炭成分波动带来炉温及炉况的大波动。

1.3 提高原燃料质量水平及加强原燃料的管理

(1) 10#高炉为了实现精料入炉, 一铁厂加强了槽下各仓筛分工作的管理, 为减少入炉粉末量, 10#高炉采用大矿批与焦丁混装入炉, 大大改善料柱透气性性能。同时在减少入炉粉末原则上, 对各仓筛分设备进行改进。把槽下投产前使用的焦炭振动筛条梳形筛改为棒条筛。棒条筛具有筛分效率高, 筛分效果好等特点, 更换后数据测定, 烧结矿入炉粉末小于5mm的比例控制在2%以下, 下降0.3%。焦炭粒度小于25mm的比例控制在1.7%以下, 下降0.4%[1]。同时, 一铁厂还固定9#、10#高炉供料模式, 如新昌南和4.3M焦炭半月一轮转。还规定外购焦不能集中上同一座高炉, 高炉在使用湿焦时不能超30%, 超过30%高炉必须按湿焦重新计算高炉负荷;加强原燃料各仓位的管理, 实行半仓位以上模式供料, 减小原燃料在转运过程中二次粉化, 减少了粉末量。

(2) 加强原燃料检查工作。针对现有的原燃料条件必须做好槽下原燃料管理工作。为了最大程度减少其粒度波动, 力求做到薄料层、多料嘴下料, 同时对槽上料位低于3m的料仓必须停用, 联系原料进料再用。每天常日班工长必须到槽下巡检现场检查原料情况, 遇有筛网损坏积极联系更换。避免粒度小的烧结进入炉内引起风压波动。当班工长每班检查原燃料2次以上, 并作好详细记录, 及时了解烧结矿质量及焦炭水分变化的第一手资料, 有利于提前调剂。

1.4 优化矿石粒级, 减少粉末入炉比例

10#高炉通过加强了槽下筛分工作的管理, 大大减少入炉粉末比例, 采用焦丁与大矿批混装, 改善料柱透气性。同时在减少入炉粉末原则上, 对各仓筛分设备进行改进, 把槽下投产前使用的烧结矿振动筛条梳形筛改为双层梳形筛 (上层5mm, 下层3mm) 。筛分效率高, 筛分效果好[2]。并且通过调整焦丁与矿石放料时间, 10#高炉实现了焦丁与矿石混装 (目前主要混在块矿中) , 效果很好。同时, 为了改善10#高炉炉内的透气性, 我们加强了槽下筛分工作, 对10#高炉槽下振筛、上料进行调整, 严格控制8个烧结矿仓、6个焦炭仓、4个球团矿仓、2个块矿仓, 高炉原燃料的仓位管理保持半仓位上料模式, 减少二次摔碎的现象, 减少了粉末量。

1.5“时间法”布料方法

“时间法”布料对每个档位的布料重量有和好的控制, 特别是对于中心加焦量来讲, 保证中心通路开放, 布料模式根据炉体热负荷, 煤气利用率等参数有开炉初期的CO调整为适应边缘的CO, 中心与边缘煤气分布合理, 炉内料柱透气性大大改善, 炉体各段热负荷比例稳定, 煤气利用率达到46%以上, 高炉炉况抗波动性能增强。为日后10#高炉实现低硅冶炼、扩大矿批、降低燃料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0#高炉高炉在实现煤比150kg/t以后, 并根据炉身、炉腰冷却壁温度变化, 再控制鼓风动能在135-140k J/s的同时, 通过调整边缘与中心的布焦量, 达到了10#高炉合理的煤气分布, 经验在于保证中心加焦量的同时 (3500-3800kg) 扩大矿批 (66-70t) 稳定煤气流, 确保料面有一定平台宽度, 合适的边缘O/C层厚度, 一是避免炉墙附近边缘负荷过重, 造成边缘软熔带根部过低, 二是确保强劲的中心气流。保持两股气流稳定发展。 (十字测温见图1) 。

1.6 装料制度的合理选择

随着低品位矿使用后高炉稳定性变差, 为保证顺行高炉一直采用中心加焦的技术。中心加焦技术虽然有利于炉况顺行, 但难得到好的经济技术指标。为此, 通过控制布料档位角度、布料圈数、布料时间及中心焦炭质量来稳定炉况[3]。为满足中心加焦技术对焦炭的质量的要求, 高炉结合由外向里布料的规律, 将焦炭质量最好粒度大的6m干熄焦装在称量罐的上部布于中心。中心气流出现短期不足, 则采取延长布焦时间来增加中心焦炭量以改善中心料柱透气性。布料圈数和布料档位的角度的调整则主要是在当中心气流长期不足, 调整布料时间效果不理想时, 一般布料圈数在1~3间变化;中心气流宽而显弱时, 压差≤150KPa, 则适当缩短布焦时间, 随后调整布料矩阵CO→CO, 增加用矿石第四档收中心, 提高煤气利用率至46%以上, 煤气利用率维持在47.45%-49.74% (见表3) 。

1.7 加强炉内上下部的合理调节

10#高炉在调整煤气流时, 主要是在炉况稳定的基础上微调, 煤气流在炉内的总体反映趋势是中心主导气流约偏强, 边缘适当发展。

从表4的炉喉十字测温我们可以判断出:10#高炉在这种状况下是中心主导偏强, 边缘气流适当发展约偏弱, 导致10#高炉煤气利用率小于45%, 偏低, 高炉燃料比高, 各指标欠佳。同时边缘负荷过重, 边缘气流较弱, 导致炉墙易粘瘤, 特别是在原燃料大幅波动后, 导致炉温及碱度不稳定, 易造成高炉炉墙结厚, 极易破坏高炉的理想操作炉型, 给炉况的抗稳定性带来较大的影响。10#高炉在2011年7月就是因为炉墙结厚的现象导致高炉炉况出现了失常, 通过相当长的时间才处理好。

在今年, 10#高炉在处理炉内气流时以两股气流的均衡发展为模式。在保证中心主导气流强劲的条件下, 适当放轻高炉边缘负荷, 发展边缘气流。实现两股气流的均衡发展, 主要通过中心加焦的比例, 10#高炉是通过布焦时间的调整来控制两股气流的合理分布。

从表5的炉喉十字测温我们可以判断出:在采取措施后10#高炉炉喉十字测温边缘第五点温度下降至117℃, 实践操作中来观察十字测温, 来调整煤气流分布, 不仅保证了10#高炉理想的操作炉型, 而且使10#高炉炉况得到长期稳定顺行, 两股气流的合理分布大大的提高了10#高炉的煤气利用率。煤气利用率从2011年7月的44%上升到47%, 燃料比下降了30㎏/t, 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4]。

2 效果

10#高炉通过实行优化炉料结构操作后, 高炉炉况的稳定性到明显的改善, 各项经济技术指标 (见表6) 处于同类型高炉前列。

3 结论

(1) 大渣比冶炼主要影响高炉的透气性和透液性, 通过改善用焦情况, 调整好中心气流分布, 依旧能够获得较好的经济技术指标。

(2) 低品位矿冶炼生产中需要密切关注中心气流。强劲有力的中心气流是保证高炉顺行和指标良好的关键。

(3) 高炉操作即有它的共性也有各自的个性, 发展稳定的煤气流至关重要。针对操作炉型不均匀情况, 不必要求初始煤气流完全均匀, 应立足形成合理煤气, 果断调整装料制度, 确保煤气流分布合理, 创造最好的经济技术指标。

参考文献

篇9:论优化经济结构的标准与路径选择

经济结构的发展与升级具有内在的规律性。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由低效益向高效益演进。因此,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不断地对经济结构进行优化,这既是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的客观需要,更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本质要求。经济结构的优化最终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程度。

优化经济结构的主要内容

经济结构是指国民经济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内在形式和方式,即构成国民经济总体的各个部分、环节、层次之间量的比例和质的关系。经济发展既包括量的变化即经济增长,也包括质的变化即经济结构的优化。

优化经济结构是由目前国际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的,是国内经济形势的客观需要,是合理配置资源的内在要求,其主要内容是: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地区经济结构,消融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优化产品结构。

(一)优化产业结构

这是优化经济结构的中心内容。优化产业结构就是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过程。前者主要依据产业关联技术经济的客观比例关系来调整不协调的产业结构,合理配置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生产要素,促进各种生产要素有效利用,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打下基础。后者是指产业结构从较低水平状态向较高水平状态发展的动态过程,即产业结构向高技术化、高知识化、高资本密集化、高加工化和高附加值化发展的动态过程。它是以新兴产业比重提高为前提,其重要标志就是各产业的技术层次不断提高和新兴产业不断成为主导产业。

(二)优化地区经济结构

地区经济结构是国民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地区经济结构有利于地区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优化地区经济结构应与发展各具特色的地区经济、优化经济结构的整体目标、缩小地区差距结合起来。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挥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优化地区经济结构中的作用。

(三)消融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滞后于工业化进程。农业产值比重降低的同时农业劳动力比重却保持较高水平,城乡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收入差距过大,优化经济结构就是要消融这种状态。

(四)优化产品结构

产品结构是指各类产品间质的结合和量的比例关系。优化产品结构就是根据产品生命周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调整,增强产品间的配合关系。从宏观上讲,是为了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科学配置生产要素,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从微观上看,是为了使企业在技术上保持优先地位,或为了在技术上赶上或超过领先企业的战略决策,属于企业的战略转型。

优化经济结构的内在标准

优化经济结构的本质就是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经济质量。从整体上讲,主要有以下标准:经济结构是否适合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否充分利用国内外一切条件;是否合理而有效地利用人力、财力、物力和自然资源;是否能保证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协调发展;是否可以有力地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是否能促进生产的近期增长又利于生产的远期发展。具体来说,优化产业结构、地区经济结构、产品结构和消融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又有各自不同的标准。

(一)优化产业结构的标准

首先,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标准来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需求结构标准。即以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相适应的程度作为判断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标准。两者适应程度越高,则产业结构越合理。二是产业间比例是否平衡。即以产业间的劳动力比重和产值比重是否平衡作为判断产业结构合理与否的标准。上述两种判断标准从不同角度来考察产业结构是否合理,既有其科学性,又有各自的局限性。需求结构标准将供需的适应性作为唯一的判断标准,产业间比例平衡标准忽略了经济非均衡增长对产业间比例的积极影响。因此,不能将其中某一标准作为判断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绝对标准,而应全面考察,综合应用。

其次,从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标准来看,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是通过产业间优势地位的更迭来实现的。衡量产业优势地位主要有三种标准:第一,附加值高低。附加值高的产业就是占优势地位的产业。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产值比重大的产业就是优势产业。第三,产业关联效应。受原材料供应影响较大的产业如果后向关联效应大就说明它是具有优势地位的产业,受最终需求影响较大的产业如果前向关联效应大就说明它是具有优势地位的产业。

(二)优化地区经济结构的标准

衡量地区经济结构是否得到优化,主要有以下标准:地区内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优势是否得到充分发挥,是否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地区内各产业部门之间能否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是否形成以主导产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关系;地区经济结构是否有利于推动全国经济结构的整体优化;地区经济结构是否具有自我调节、更新能力,能否适应区内外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具有相对先进性。

(三)消融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标准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否消融主要有以下标准:城乡差别观念的改变,即真正从人们头脑中消除“农民”和“市民”这种城乡身份观念的差别;工农业劳动力比重和工农业产值相一致;城市和农村享受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

(四)优化产品结构的标准

优化产品结构的标准是:产品适销对路的程度,适销对路程度高,则产品结构得到优化;是否根据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及时调整产品的促销策略、研制方案。

优化经济结构的路径选择

(一)优化产业结构的路径

优化产业结构是提高经济质量的主线。产业结构的优化,不仅指各产业内部协调程度的提高、各产业部门生产量的扩张,更重要的是指通过产业结构的变革,使得社会生产能力和社会需要程度的满足达到新的水准。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都是围绕提高经济质量而展开的,是提高经济质量的主线。优化产业结构可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以带来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具体做法如下:转变优化产业结构的主导方向,把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结构水平作为优化产业结构的主导方向;通过优化消费组成结构来优化产业结构;培植和发展产业链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线,把现有的比较优势产业进一步优化升级。

nlc202309020106

(二)优化地区经济结构的路径

优化地区经济结构就是要优化地区内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实现地区内的资源和要素的合理配置,提高经济质量,从而促进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提高地区经济竞争力。特色是地区经济的竞争力、生命力,在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中,要把培育特色经济作为发展壮大地区经济的主线,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依托本地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努力培植独具特色的市场“亮点”,实现经济特色化,从而提高地区经济的竞争力。

其次,在地区内,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区。产业的集群及其质性促使企业在空间范围内的不断集聚,企业在有限的地理范围内集聚特别是同—产业类型及其相关产业的企业集聚,容易实现经济的外部性。企业之间形成的网络可产生多种效应,比如知识、信息、技术等的流动与扩散;节约企业间的交易费用;降低市场的不确定性;减少机会主义的发生等。产业的集聚有利于企业间的合作、竞争与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提升地区竞争力。

(三)消融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路径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严重不利,农民收入上不去,农村购买力上不去,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能顺利地转移,工农业劳动力比重和工农业产值不一致,提高经济质量就无从谈起。消融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可行性路径如下: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改善城乡服务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提高服务设施供给水平和服务意识,振兴服务业市场;统一城乡要素市场,包括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和土地流转市场;确定国家基本保障的对象、范围和水平,统一管理标准,建立覆盖城乡、全民共享的社会保障体系。

(四)优化产品结构的路径

优化产品结构就是不断调整不同品种、档次产品的生产,是优化产业结构的突破口。从宏观上讲,它要求国家强化产品结构的宏观调控,用国家产业政策约束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站在整个国民经济的高度,以总量平衡和结构协调为主要目标,以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规划为依据,合理调整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的产品结构,才能实现整体优化。

在微观领域里,它要求企业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建立一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决策程序和机构。优化产品结构是优化企业结构的先导,是市场竞争、经济规律的要求。这就要以市场需求为轴心,对企业现有产品进行排队、分类,围绕市场作适应性调整。这个围绕除产品本身外,还要产品价格、质量、性能、功能、服务等方面适应市场要求。优化产品结构要以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为指导,结合科学的产品开发技术来进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研究产品从诞生、成长、成熟、老化到死亡各阶段变化规律的科学。

一般而言,产品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产品生命周期反映了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变化规律。企业应根据产品生命周期,力争缩短投入期尽快进入成长期,保持和延长产品成长期,在成熟期及早转产并果断退出该产品市场。具体做法如下:延长现有产品的生命周期,开发新用途、新市场,改进外观,增加品种,改进结构,增加功能;注重产品的更新换代,这是优化产品结构的重要内容,企业应“生产一代,试制一代,研发一代,预研一代”,这种连续开发是产品生命周期动态化的结果;抓住时机进行战略性调整。一个企业不能只生产某一大类的产品,当该类产品的生命周期处于成长后期或成熟期时,应进行战略转型。考虑涉足新领域,即涉足新的行业领域。

总之,按照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地区经济结构、消融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优化产品结构的标准和路径,就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优化,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篇10:论实践结构的优化

试论依靠科技创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升级

通过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演变的内在机理和互动关系的分析,提出我国实现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目标的.根本途径在于科技创新,并采取与之相应的具体措施.

作 者:万君康 陈全国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0刊 名:经济经纬 PKU CSSCI英文刊名:ECONOMIC SURVEY年,卷(期):“”(2)分类号:F121.3关键词:科技创新 产业结构调整

篇11:论实践结构的优化

试论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实践型人才培养的知识及技能结构

随着“物流热”的持续升温,现代物流行业急需各个层次的管理人才,各高职院校竞相开设物流专业.本文将站在高职物流人才培养的.角度,对调整传统的知识及技能结构进行讨论及分析,从而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专门人才.

作 者:沈静  作者单位:广东省对外贸易职业技术学校,广东,广州,510520 刊 名:现代企业教育 英文刊名:MODERN ENTERPRISE EDUC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71 关键词:高职院校   物流管理   实践型   培养   结构  

篇12:组织结构的优化方法

第一,要以组织机构的稳定性过渡或稳定性存在为前提:稳定现时的经营生产管理活动;设置的组织机构具有一定时期的稳定性;能将旧的机构平稳过渡到新的机构;人员的岗位调整能顺利平稳过渡到新的部门和岗位[1] ;不适应的原有岗位人员能平稳的离职,不会因为个别人员的离职而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不会因为个别人的离职带走人员,导致员工对企业产生没有信心的思想变化。稳定性是否具备取决于部门优化调整时的设立是否做到了“ 三适”:

适应:是否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和管理科学的基本要求。企业的规模、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是否产生了内在的调整需求,一般的表现标志是:尽管企业规模扩大、人员增加,但企业效率提升速度不匹配,企业内部不协调、推诿的事情经常发生,内部协调工作经常需要上级领导来协调。原有部门、岗位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和生存的需求,部门经理、岗位人员明显感到工作不知为何为、不知为谁为、视而不见麻木无为、消极或积极乱为。

适时:企业是否到了不调整就不能取得更好效果的时间;是否在恰当的时机里进行调整或优化;是否在适当的提前量(相对于企业管理水准、人员心态、人员素质等)下进行;是否会因为机构调整长时间打乱企业的原来正常的经营生产秩序;是否能有助于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踏上新的起跑线;是否能促进快速提升经营业绩、管理水准;是否具有“ 退半步, 进一步或进两步”的效果等等。

适才:是否有合适的人员或机构来优化调整;是否能广泛发现能为公司所用的人才;是否能最大限度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是否发掘现有人才的潜力。是否能引进企业急需的人才等等,总之,是否能最大限度合理地使用人力资源。

第二,要分工清晰,有利考核与协调。在现有基础上改进不协调的组织关系,预防和避免今后可能存在的摩擦关系,优化的表现结果应该是部门职能清晰、权责到位,能够进行评价和考核,部门间的管理联系、工作程序协调,公司的管理制度能有效实施。

篇13:论海洋经济发展中的结构优化

海洋经济作为一个整体, 当其发展到一定程度, 本身的结构就面临着调整, 而如何优化海洋产业结构也就成为人们当前关注的重点, 所以“十二五”规划提出了“积极发展海洋油气、海洋运输、海洋渔业、滨海旅游等产业, 培育壮大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加强海洋基础性、前瞻性、关键性技术研发, 提高海洋科技水平, 增强海洋开发利用能力。深化港口岸线资源整合和优化港口布局。制订实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 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的优化方案。”

1 当前海洋经济中的产业结构分布

当前, 全球经济正由以陆地经济为主向以海洋经济为中心的发展模式转变。应该说, 随着社会的进步, 今后一段时期将是海洋经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也是实现海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攻坚期, 所以必须全面提升海洋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 把促进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不容否认, 对海洋资源的利用, 中国低层次的开发已经过度, 发展海洋经济不是“大干快上”, 也不是建造更为密集的港口、码头及缺乏规划的填海造地, 而是应以恢复海洋涵养系统为基础的保护性开发, 并对其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 因为海洋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近岸海域开发过度与远海开发不足、区域性海洋产业布局同构和重复建设突出等问题的存在已严重制约了海洋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挥。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 海洋新兴产业迅速崛起, 但我国海洋产业仍面临着发展较为粗放、科技贡献率偏低等问题, 所以必须在加快海洋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动海洋新兴产业发展上下工夫, 积极运用新的科技成果来推动海洋产业的优化和调整。客观地说,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科技水平迅速提高, 现在已基本具备了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外部条件, 如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海洋经济以两位数的年增长率快速发展, 其活动范围多方向扩展, 经济总量迅速增加, 增长速度快于国民经济增长及一直处于领跑地位的沿海发达地区经济的增长, 海洋产业发展速度快于行业整体产业的发展。

就全球范围而言, 世界海洋经济发展已步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在众多沿海国家和地区, 海洋经济也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我国作为拥有300多万平方千米海洋国土面积的国家, 高效发展海洋经济更是具备了重要的基础条件。近年来, 随着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 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迅速。但在海洋产业布局方面, 仍存在不尽合理的地方, 其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海洋中的第三产业增长弹性系数是第三产业产值增长率与所有海洋产业产值增长率的比值, 反映了海洋第三产业与总体海洋产业发展速度的相对快慢程度。就沿海省市而言, 加快海洋产业中的第三产业发展, 根据本地情况走出自己的特色是最根本的出路, 如天津在2009年, 海洋生产总值达到2050.6亿元, 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27.3%, 占滨海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53.8%。海洋产业发展加快, 海洋油气、海洋交通运输、滨海旅游等优势海洋产业发展壮大, 海洋盐业、海洋渔业等传统海洋产业得到改造, 海洋工程建筑、海洋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海洋产业迅速发展, 海水综合利用走在全国前列。北疆电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临港经济区海洋产业集群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形成。同时根据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总体发展需求, 调整了《天津市海洋功能区划》。促进海洋产业区不断完善, 南港工业区、临港经济区、海港物流区、滨海旅游区、中心渔港五大海洋产业区建设正在展开, 并初具规模。

另外, 我国海洋产业工业化发展水平较低也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 一般说来, 衡量工业化发展水平一般使用霍夫曼系数, 这是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在对工业化过程进行分析和考察时运用的一个指标, 其反映了某一地区经济工业化的发展程度, 按照惯例, 海洋产业也分为轻重工业, 其中轻工业包括盐业、海产品加工业, 重工业则包括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化工业和海洋生物医药。就我国沿海城市来看, 其海洋产业工业化发展阶段并不是同步, 而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如天津和上海的生产资料生产已超过消费资料生产, 显示出海洋工业的高度发达。

2 海洋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规则

现代经济学认为, 产业既包括物质资料生产部门, 也包括流通部门、一般服务行业和文化教育部门等。产业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海洋产业是人类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过程发展起来的生产性行业, 它是与陆地产业相对应的。海洋产业与陆地产业是将产业按活动的主要区域进行的分类, 它们均属于产业系统中的一个子类。按照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分类标准, 海洋产业可以划分为以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为主要构成的海洋第一产业, 以海盐、海洋石油、海滨砂矿等为主要构成的海洋第二产业, 以海运、滨海旅游、海洋服务等为主要构成的海洋第三产业。而产业结构优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国际经验表明, 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时, 第三产业会异军突起, 迅猛发展, 不但会推动第一、第二产业发展, 而且自身也会超过前两个产业而成为最大的产业。

与陆地产业发展一样, 海洋产业群体的扩大和发展水平的提高, 也是需求拉动和技术推动双重作用的结果。海洋产业结构的演化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起步阶段、海洋三、一产业交替演化阶段、海洋第二产业大发展阶段和海洋产业发展的高级化阶段, 海洋产业的发展和演变表现为首先从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 然后从第三产业到第二产业, 再从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为主导的动态演变性特征。尽管各海洋产业之间的联系比较松散, 但是不同海洋产业之间不同程度的经济、技术联系也使海洋产业体系具有结构性特征, 其产业结构的演化虽然与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规律存在差异, 但基本上遵循了这一规律。

自党的十五大以来, 我国海洋产业结构就开始了有意识、有计划的调整, 不但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 而且还带动了就业队伍扩大。但海洋经济结构调整需要遵循一定规则, 而且只有按照经济社会及海洋自身的发展规律, 才能使海洋经济健康运行。

首先, 在产业布局上, 必须从宏观上予以把握。因为“中国在入世后, 面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加快、科技革命迅速发展和跨国公司越来越活跃的世界经济新动向, 为了在这种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我国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的调整与优化升级的步伐必然要加快。”所以在发展过程中, 绝对要统筹安排, 不能一哄而上, 就如港口建设, 不是说只要有港口就都有收益, 因为港口经济需要腹地经济来支撑, 如果腹地经济有限, 那港口发展也有限。海陆应该一体化, 沿海地区必须站在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高度来推进海洋产业结构和布局的优化, 要遵循“立足海洋、依托大陆、陆海联动”的发展思路, 把海洋资源的优势与陆域经济在产业、市场、资金、科技、人才和机制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 把海洋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全局统筹考虑, 做到陆海统筹, 相互促进, 实现经济、社会、人口、自然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其次, 充分运用高新技术, 通过培育新兴海洋产业来完成海洋经济结构的调整。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需要一定的条件, 包括充足的海洋科技人才、良好的创业环境、发达的创业投资、明晰的知识产权制度和政府正确的引导支持等。因此, 对海洋高新技术, 必须要加强支持、增大投入, 进一步创造条件, 促进海洋高新技术自身又好又快发展。目前全球现代海洋产业总产值达1万亿美元, 占世界GDP总值的4%。世界四大海洋支柱产业已经形成, 发展前景看好, 而21世纪将是人类挑战海洋的新世纪。海洋作为人类存在与发展的资源宝库和最后空间,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如美国指出, 海洋是地球上“最后的开辟疆域”, 未来50年要从外层空间转向海洋;加拿大提出, 发展海洋产业, 提高贡献, 扩大就业, 占领国际市场;英国把发展海洋科学作为迎接跨世纪的一次革命;澳大利亚提出在今后10~15年要强化海洋基础知识普及, 加强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开发。所以将高新技术运用到海洋开发是推动一个区域乃至国家发展的重要环节。

再次, 在巩固现有海洋产业的基础上, 积极发展海洋高新产业。目前的海洋产业主要有四大支柱, 包括海洋石油工业、海洋旅游业、现代海洋渔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 而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海水养殖等还处于起步阶段, 我们应该通过已有的技术支撑, 积极发展海洋第三产业, 努力使之成为海洋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 通过培植、发展海洋新兴产业, 形成海洋产业集聚。在不同的地区中, 由于各自的海洋资源构成、产业发展基础、传统文化等方面差别, 决定了彼此产业结构演进的路径有所不同。但沿海地区在进行海洋产业布局时, 必须首先树立产业集群意识, 一方面, 在选择重点产业时, 必须要充分考虑自身是否具备相关产业集聚的条件;另一方面, 对于本地区具有发展优势和潜力的海洋产业, 在进行重点布局的同时, 也要在其周边陆地区域布局与该产业相配套的各上、下游产业, 建立起完整的产业链, 实现陆海互动, 发挥产业聚集效应, 以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总之, 对海洋经济结构进行产业化升级和调整是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根本, 在海洋资源配置方面, 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通过宏观调控和市场运行配置各项海洋资源, 使海洋各产业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 通过企业的微观经济行为自发地实现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合理布局。在确立海洋产业的发展重点时, 通过对市场状况的研究, 选择那些不仅在本地区具有优势, 而且未来具有较大市场需求的产业进行发展, 这样才能以最小的投入实现最高的经济效益。

海洋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 在海洋产业结构和布局的优化过程中, 除了要坚持市场的基础作用外, 还必须加强政府的引导和管理, 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以实现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也就是说, 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通过合理开发海洋资源, 增强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韩立民.海洋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N].中国海洋报, 2006-9-26.

篇14:论实践结构的优化

【关键词】ANSYS软件;空间桁架结构;拓扑优化;设计方案

0.引言

在当今社会,目前的建筑技术的空间桁架结构总体都是采用拓扑和增减尺寸的优化手段。本文主要论述的是拓扑优化的设计方法。拓扑优化就是形状的优化,包括离散体的优化和连续体的优化两种形式,而离散体的优化在实际过程中得到更广泛的运用。以下本文就以连续体的拓扑优化方式,通过采用ANSYS软件来对空间桁架结构的设计进行优化处理。

1.分析空间桁架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的意义

作为大跨度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结构形式的空间桁架结构,其有着质量轻、施工方便的特点,在文化宫、会议大楼、游乐场等大跨度的建筑结构中有被广泛的运用,因而提高空间桁架结构的设计水平、优化设计方案对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设计者必须加以重视。ANSYS软件是在对空间桁结构的设计进行优化的常用软件之一,通过其强大的计算能力来达到设计最优化的目的。在确保建筑结构合理安全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减少材料的使用损耗,减少工程成本,尽量达到最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达到我们所说的设计最优化。设计最优化在实现节能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代建筑的空间桁架结构中,主要是通过相关测量和调查,以掌握每个杆件之间的距离大小,然后再使用通过拓扑优化的方法来确认是否有杆件的存在。而对于连续体的方法来讲,现有的技术水平已经能够通过一定的软件技术来分析边界等基础信息,以得出最优的设计方案,这种技术的发展对于空间桁架结构的初期设计有着重大的意义。

2.建立空间桁架结构拓扑优化设计模型

ANSYS拓扑优化功能在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运算后可以求得最优结构,以便获得设计者需要的工程材料的最大、最小值。其原理是在满足结构需求的情况下,无限放大自身刚度,达到工程计算的最小误差值,同时优化自身的设计变量,实现单元密度的常态化。单元伪密度为0的材料为可以删除的部分,单元伪密度为1的材料为保留的部分。

ANSYS拓扑优化功能,模型中只能有下列单元类型:二维平面单元PLANE2和PLANE82,用于平面应力或轴对称问题;三维块单元SOUD92和SOLID95;壳单元SHELL93。

而在本文研究中的空间桁架结构总体尺寸较大,为5.8m×5.8m×25m,且作用力都集中在结构的外表面。若采用三维实体单元,尽管建模简单,但计算量大且对机器配置要求高,故采用壳单元SHELL93。

ANSYS程序只对单元类型编号等于1的单元网格进行拓扑优化,对于单元类型编号等于或大于2的单元网格部分不进行拓扑优化。所以,在划分模型网格时,必须确保拓扑优化的区域的单元类型编号为l。

优化模型根据与其连接部分结构尺寸条件建立,臂架结构顶部采用板结构焊接形式,本文将确定其为非优化区域,板厚为20mm,优化区域是由3个面组成的空间三维连续体结构,板厚为30mm。结构顶部前端垂直载荷40t,结构仰角:8l度。

3.空间桁架结构的拓扑优化及其优化结果

在建立了相应的优化模型之后,我们对臂架底部铰接的空间桁架结构设计方案,通过线性结构静力分析的手段对其开展了拓扑优化。现将拓扑优化的具体过程以及结果分析分别描述如下,以供参考。

3.1空间桁架结构的拓扑优化过程

ANSYS程序提供了1个专门用于预定义总体积的拓扑函数,即VOLUME,它既可作为目标函数,也可以用于约束条件。本文定义目标函数为MCOMP,VOLUME减少60%为约束条件,定义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的命令流如下:

TOCOMP,MCOMP,MULTIPLE,4

定义多柔度作为拓扑优化函数MCOMP

TOVAR,MCOMP,OBJ

定义柔度函数MCOMP作为拓扑优化目标

TOVAR,VOLUME,CON,60

总体积VOLUME减少60%

TODEF,0,0.00l

收敛容差为0.0001

TOPITER,20,l

最多执行20次迭代

ANSYS程序提供了优化准则法和连续凸函数寻优法两种拓扑优化的方法,优化准则法相比于连续凸函数寻优法仅仅只适用于运算体积相对较小的问题,而连续凸函数寻优法则适用于函数方法的组合解答。由于本文体积数值较小,所以选择优化准则法。

3.2空间桁架结构的拓扑优化结果

ANSYS程序提供了一个专门的拓扑函数VOLUME,它不仅可以作为目标函数,同时也可以作为约束条件。在通过使用ANSYS然间对目标进行拓扑优化中,我们必须对其进行多次的计算,在通过数据的分析比较后我们发现以下几点结论:

首先,在数据中我们发现,空间结构桁架的钢板厚度对拓扑优化法的实施不会造成影响,因此钢板厚度不再结构设计的考虑范围之类。

其次,设计中在利用ANSYS对结构进行拓扑优化的时候,不能兼顾到一些结构中的具体细节例如:杠杆的长度、粗细等等因此在其他的优化设计中要照顾到结构的美观、构件的制造工艺等等多方面的因素,同时我们可以调节一些优化后的结果,让构件的变动更能够满足需求。以期达到理想的目标数值

第三,ANSYS在进行再次求和的时候,构件的加权系数即可以运用先前的数据也可以运用取加权系数后总数的倒数,本文取4种工况加权系数均为0.25并且加大侧载,优化出能承受侧向弯矩的腹杆结构。

第四,ANSYS在进行了多种工况加权求和的时候,加权关系可以用自己预定定义的数组,也可以取加权系数均为工况总数的倒数。在拓扑优化结果的一定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利用APDL命令提取相应的坐标,得到相应的构件的节距,让满足一定强度条件下的截面在尺寸优化得以完成。

4.结束语

通过利用拓扑优化分析,在满足构件条件的基础上,确定出构件的具体尺寸,优化出构件的设计概念。我国在现代的建筑结构中运用ANSYS软件的拓扑优化方法是一个重要的进步,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现代社会中在建筑设计中完成合理数据的分析,达到规范设计流程,减少成本、提高美观度,是建筑设计的基础,所以ANSYS拓扑优化法很值得大力的发展很推进。 [科]

【参考文献】

[1]范立础.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10-25.

[2]张之铎.桥梁设计理论[J].北京:人民交通出版,1998:12-24.

上一篇:商场十周年庆流程下一篇:维保合同模板合集5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