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活动:认识时钟

2024-06-17

大班数活动:认识时钟(精选8篇)

篇1:大班数活动:认识时钟

一、活动目标1. 初步了解时间对人们生活的意义。2. 幼儿学会手拨整点和半点,辨认两个点的细微差别。二、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幼儿在区域游戏时自制时钟。2. 知识准备:幼儿在活动前已有初步整点和半点的经验。三、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欣赏钟表1. 用猜谜语形式导入活动,使幼儿了解钟表的名称,引起幼儿活动兴趣。谜面:“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谜底:时钟)2. 欣赏各类钟表,对其产生兴趣,观察钟面构造。交流:你发现了什么?3. 分组欣赏区域自制的时钟,找找时钟的数字、时针、分针。4. 小结:钟面构成及数字排列顺序,时针、分针、秒针各自的工作。(二)拨时钟1. 请幼??拨出时间。2. 请个别幼儿上来拨一拨。3. 请幼儿观察整点和半点的区别。4. 认一认不同的时间,巩固整点与半点的经验。5. 教师出示逛动物园图片,幼儿讲述故事,并学会用句式表达“在几点钟,发生了什么”。6. 教师小结。

篇2:大班数活动:认识时钟

认识半点,能正确辨认并叫出它的名称。

活动过程:

1、出示大钟面,认识半点:

教师出示大钟面,把分针、时针分别拨至8:30、9:30幼儿平时在幼儿园游戏、运动、学习等活动时间。

教师报时间,幼儿拨时针、分针。

2、学习认识半点:

“假如现在是10:00点,在钟面上怎样表示呢?”

(1)、幼儿讨论、尝试拨钟,教师告知正确的表达方法。

(2)、幼儿听教师报时间,拨出相应的半点。

(3)、请个别幼儿演示。

3、看卡片拨半点:

教师出示卡片,幼儿拨相应的半点。

4、幼儿书面练习:

篇3:大班数活动:认识时钟

一、链接生活———启发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第一个要素便是“数学的”, 即所从事的数学活动要有明确的数学目标。对于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有时需要丰富的生活经验为“支点”, 让生活经验和数学经验“有效对接”, 使日常生活经验“数学化”。因此, 我们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活动经验的过程, 使学生充分积累“数学化”的活动经验。

在本课中,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特征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即使是通过探究, 也只能得到这一模型, 对于为什么“两边之和一定会大于第三边”还可能只停留在表象的认识。为此在探究活动之前, 我们不防设计这样一个生活情境:两只蚂蚁同时从家出发, 去运粮食, 它们的速度相同, 谁会先得到食物呢?

生1:红蚂蚁先得到豆荚, 黑蚂蚁慢了一些。

师 (追问) :理由呢?

生2:红蚂蚁走的是直线段,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生3:黑蚂蚁从家先走到大树, 再到食物的地方, 走的不是直线, 构成了一个角度, 两条路程相加肯定比一条直的线段要远。

生4:我们量一量就可以知道了。

“走直线距离最短”这一生活经验, 学生人人皆知, 由这一生活经验引出“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这一数学经验, 将生活和数学进行了“有效链接”, 为后面的探究奠定了基础。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 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 贴近生活, 将纯粹的生活经验进行“数学化”的处理, 促进学生进行数学的思考, 以生成新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经历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重在“做”, 经历“做数学”的过程是学生积累活动基本活动经验的主要途径。在数学课堂中学生不缺乏“经历和体验活动的过程”, 但很多是“伪经历”和“被经历”, 或者说是学生模仿了“经历”的“形”, 未真正领略其“神”, 这种经历无法积累有价值的活动经验。要积累有价值的活动经验, 需要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组织适度开放的探究性活动, 引导学生经历探究、思考、抽象、推理、概括等活动, 积累丰富的探究经验。

在探究“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 为了能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 我引导学生独立操作探究。要求学生用准备好的小棒围三角形, 每次任意取三根, 看是否能围成三角形, 现摘录学生汇报的部分情况:

整理好学生的汇报情况后,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有怎样的关系。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得出:任意两边的长度相加的和总是比第三条边大, 就能围成三角形, 否则不能围成。对于这一特征是否正确, 我组织学生进行验证, 让学生再次任意取出符合“两边之和大于第三条边”的三根小棒进行验证, 再取出不符合这一要求的三根小棒进行验证。通过正反两次验证, 学生对三角形的特征“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有了深刻的感悟。学生经历了“做数学”的探究过程, 通过动手实践丰富了感性认识, 在“搭一搭、填一填、比一比、验一验”等数学活动中积累了操作、比较、验证、概括等丰富的活动经验。

三、反思交流———提升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属于学生自身个体的, 它有明显的学生个体特征。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活动过程所获得的个体经验往往是模糊、零散、肤浅的, 只有通过个体的外显行为 (活动后的反思或合作交流活动) 才能使其清晰化、条理化、科学化, 使其更具概括性和普遍性。

在学生通过操作比较概括出三角形边的特征以后, 探究活动并没有就此停止,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那怎样判断任意的三根小棒是否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学生对自己刚才的操作过程进行了反思, 并开展了热烈的交流。

生1:只要将任意的两条边相加, 看是否大于第三边, 并且要多选几次多加几次才能保证符合要求。 (大部分同学表示赞同, 认为这样比较全面、不会遗漏, 才能判断正确)

生2:我有不同意见, 这样很麻烦, 判断是否能围成三角形, 只要把两条较短边相加, 看看是否大于第三边就行, 不用加多次。

(大部分学生不解……)

教师将刚才研究汇总的情况按照边从小到大进行排列。

师生验证:用两条短边之和是否大于最长边, 能很快判断是否能围成三角形。理由是短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那么两条长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条短边。

(发现这一规律:学生欣喜若狂)

生3:长度相等的三条边一定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大家一起验证是正确的, 得出依据一:三边相等, 任意两边相加的和一定比第三边大;依据二:三边相等就是等边三角形)

四、综合实践———运用数学活动经验

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综合与实践活动”是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载体。“综合与实践活动”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完整地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数学实践活动需要思考和讨论的问题比较复杂, 往往会涉及到许多的社会生活问题, 所以经常需要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

在教学“三角形边的特征”后, 我留给学生以下实践问题———

1. 建造房子用的“人字梁”, 主要由三根木头组成。

现在已经有了两根分别长5米的木料, 下面的木料中, 哪几根木料能与这两根木料组成“人字梁”? (1) 12米; (2) 9米; (3) 7米; (4) 4米。选用哪一根木料组成“人字梁”建造的房子要“宽”一些?选用哪一根木料组成“人字梁”建造的房子要“高”一些?为什么?

2. 国内第一条对角人行横道线的设计原理是什么?

3. 三角形两边之差与第三边的关系。

篇4:大班主题活动:认识我自己

进入大班以来,发现一个与小班、中班完全不同的现象,就是男孩子会聚成一圈,女孩子也聚成一圈,各玩各的,甚至互不干扰。男孩、女孩的兴趣完全不同,针对这样的情况引出了关于“认识我自己”的主题活动,并预设了“我的身体”“我的形成过程”“我的成长过程”“夸夸我自己”等系列子主题。通过各种活动,让幼儿不仅感受到自己身体结构的特征,而且了解到每个人的心理角色、喜好、能力上都会有所不同,从只关注自己到会关注他人,学会互相欣赏,从而促进其社会性及情感的发展。

二、主题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耳、鼻、嘴及手的作用。

2.学习绘画不同的我,感受不同画法的乐趣。

3.学习与身体相关的歌曲,尝试用多种方式进行演唱。

4.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器官,了解简单的保护方法。

三、家长工作

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搜集相关的资料,并设计一张“我的名片”;准备一张5寸的幼儿生活照片。

四、主题网络图

五、相关环境创设工作

(一)主题墙设置

(二)区角游戏设置

六、主要活动方案和活动照片

语言:刷牙歌

活动目标:

1.了解刷牙的作用和正确刷牙的方法。

2.学念儿歌。

3.认读词语:刷牙。

活动准备:

牙齿模型1个、牙刷1把

活动过程:

一、互动交流

组织幼儿说一说应该怎样保护牙齿。

二、欣赏儿歌

1.教师朗诵儿歌。

2.提问:为什么要刷牙?什么时候要刷牙?

三、学念儿歌

1.请幼儿找出儿歌中相同、相似的句子。

2.采用分句问答的形式教幼儿念儿歌,指导幼儿发准翘舌音:齿和刷。

3.指导幼儿跟着录音带完整地朗诵儿歌。

四、学刷牙

1.教师问:“怎样刷牙才是正确的?”鼓励幼儿说出或做出动作。教师用牙齿模型示范正确刷牙的方法,幼儿模仿练习。

2.播放《刷牙歌》,幼儿跟随音乐齐刷牙。

科学:有用的五官

活动目标:

认识五官,了解五官的功能,学会保护五官的一些方法。

活动准备:

幼儿已知经验、五官图片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

1.我们人身上都有些什么?

2.有五种器官对人很重要,合称为“五官”。你们知道哪些器官被称为五官吗?

3.幼儿自由回答。

4.五官就是“眼、耳、鼻、口、眉”,你们知道五官的作用吗?

5.原来五官有看、听、说、闻等不同的功能,那它们还有一种共同的功能,就是让我们变得更漂亮。

二、交流讨论

1.五官的作用可真不小,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五官,那我们要怎样保护自己的五官呢?

2.你们都想到了很多保护五官的方法,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时时刻刻保护自己的五官,还要用好我们的五官,让五官为我们更好地服务,学更多的本领。

三、幼儿游戏

1.下面我们来玩个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指五官”。

2.教师根据幼儿的情况适当地加快速度。

3.请个别幼儿来说五官,我们来指。

社会:夸夸我自己

活动目标:

1.能够用好听的形容词来大胆地介绍自己,丰富自己的词汇量。

2.能够大胆地夸夸自己,增强自豪感。

活动准备:

弟弟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我请来了一位客人,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谁?

2.出示图片:小弟弟

3.他是谁啊?(一个小弟弟)

4.谁能用完整的话来说说,他长什么样子?

5.谁还能用好听的话来介绍他呢?

二、夸夸我自己

1.你们会不会用更多好听的话夸一夸自己呢?

2.谁能来介绍一下自己,用好听的话来夸夸自己。

4.教师认真听,并且将幼儿说的好听的话提炼出来。

三、互动游戏

我知道你们每个人都想说,那就请你们两个人一组,互相用好听的话夸夸自己。

音乐:请你和我跳个舞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歌曲,能用自然好听的声音跟唱歌曲。

2.乐意用身体的动作表现歌曲,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重点:

能用自然好听的声音跟唱歌曲。

活动难点:

乐意用身体的动作表现歌曲,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歌曲录音、PPT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交流讨论:小朋友们,你们身体的哪个部位会动?

X.X X X | X X X | X.X X X |X X X |

你 的哪里? 会动动? 我的X X 会动动。

2.请你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动一动。(音乐:请你和我跳个舞)

3.小朋友们的动作真好看!我们的身体各个部位都会动,每个部位动起来就像是在跳舞一样。

4.今天动物森林里要开舞会,想请小朋友们来参加,你们想去吗?

5.但是参加舞会的小朋友要学会一首歌才可以参加,这首歌的名字叫《请你和我跳个舞》。

nlc202309012329

二、欣赏感知歌曲

现在小动物们想请你们来听一听,这首歌是怎样唱的?

1.欣赏歌曲:

观看PPT,说说听到这首歌你感觉怎么样?你都听见了什么?

再看一次,理解歌词。你听到歌曲里唱了我们的身体哪些部位会动?是怎样动的?(将听到的用动作表现出来)

2.幼儿跟唱歌曲。

引导幼儿轻轻跟唱歌曲。

三、自由表现

1.刚才森林里的小动物告诉我,说小朋友们的歌声真好听,他们请你们参加森林舞会,我们一起来参加森林舞会,好不好?

2.幼儿跟着音乐边唱边舞蹈。

美术:我的自画像

活动目标:

1.了解五官和身体的画法,会用绘画的形式将它们表现在纸盘上。

2.能大胆作画,画出自己的主要特点。

3.体验在盘中绘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范画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我们平时都是在画纸上画画的,今天我们换个方式,换成在盘子中画画,会很有意思的哦!你们想来试试吗?

二、教师示范,幼儿观看

教师一边演示,一边分析讲解

三、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四、分享观赏作品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观赏、评价作品。

七、主题活动反思

回顾主题的开展,我们欣喜地看到孩子们成长的轨迹。孩子们通过这个主题认识了自己的身体,并知道了各个部位不同的用处。整个主题活动的内容,孩子们都非常感兴趣,有许多的问题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如孩子们都要换牙了,便提出了许多换牙的问题“摇了的牙到底拔不拔?”、“如何保护牙齿?”。孩子们在各种活动中思考着、探索着、观察着、领悟着,有了很多的收获与成功。

在本次主题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在活动中,我们注意把孩子们的学习放在主体地位,有意识地捕捉孩子的兴趣点拓展成生成活动。我们还结合安全课程开展自我保护教育,如“走失了怎么办”、“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等活动,培养孩子们自我保护意识、积累自我保护的方法。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讨论、游戏,孩子们逐渐建立了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也能积极想办法寻求自我保护的方法。

篇5: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时钟》

活动目标

1.了解钟面的构成,认识时针和分针。

2.初步感受指针的行走方向和行走关系,探索钟面上的“整点”和“半点”。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读整点和半点。

难点:认读并能拨出整点半点。

活动准备

电子白板课件,人手一份纸片钟。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滴答、滴答、滴答,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请小朋友猜一猜谜底是什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时钟吧!

二、认识钟面,初步了解分针、时针以及它们的运转方向和关系。

(一)结合课件,幼儿观察时钟,师幼交流。

1.教师:钟面上有什么?有几个数字?分别是几?

2.师幼共同手口一致点数钟面数字1~12,初步感知顺时针方向。

(二)认识时针与分针。

1.教师:钟面上除了数字还有什么?

2.教师:有几根指针?它们有什么不同?分别叫什么名字?

3.小结:又粗又短的指针叫时针,又细又长的指针叫分针。

(三)观看课件,初步了解分针、时针的运转关系

1.教师:时针、分针走得是一样快吗?谁走得快?它们是按什么方向行走的?(教师反复演示课件上的动态时钟)

2.小结:分针和时针按顺时针方向行走,分针走得快,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个数字表示1小时。

三、认读整点和半点

(一)认读整点。

1.提问:我们怎样认读时钟上的时间?

2.小结:当分针指在数字12就表示整点。时针指在数字几就表示几点。分针按顺时针方向走一圈,时针就走一格,也就是从一个数字走向下一个数字,代表已经过去一个小时。如:当分针指在数字12,时针指在数字1就表示1:00;当分针指在数字12,时针指在数字11就表示11:00 。

3.结合幼儿日常生活图片,巩固练习认读整点。

提问:图片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她是几点起床的?我们怎样用数字来表示7点整?(7:00)小朋友在干什么?是几点整?我们用什么数字来表示?(8:00)

4.教师和个别幼儿任意说整点,全体幼儿来拨。

(二)认读半点。

1.提问:当分针指在数字12就表示整点,当分针指在数字6又表示什么呢?

2.小结:当分针指在数字6,时针会指在两个数字的中间就表示半点。(出示表示半点的时钟)我们要看时针顺时针经过了哪个数字在前,就是几点半。如:当分针指在数字6,时针指在数字5和6中间,时针经过了数字5,5在前,就表示现在是5:30。当分针指在数字6,时针指在数字9和10的中间,时针经过了数字9,9在前,就表示现在是9:30。

3.幼儿结合日常生活图片,巩固练习认读半点。

提问:图片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是几点半来上幼儿园?我们怎样用数字来表示?(7:30)小朋友在干什么?几点半睡觉?用数字怎么表示?(8:30)

4.教师和个别幼儿说半点,全体幼儿来拨。

四、游戏“我拨你说,你拨我说”。

1.教师:请小朋友找一个或两个旁边的小朋友,一个小朋友来拨整点和半点,另一个或两个小朋友来说出他拨的整点和半点是多少?然后交换。

2.教师观察指导幼儿“拨”和“说”整点、半点。

五、幼儿完成操作卡。

1.全体幼儿完成操作卡连线,个别幼儿白板互动连线。

2.集体验证结果。

六、活动延伸

我们拿着操作卡和时钟回教室拨一拨我们一天的作息时间,好吗?

活动总结

对于大班下学期的孩子来说,认识时间十分重要。因此,我设计了此次数学活动认识时钟,为了解钟面的构成,认识时针和分针;初步感受指针的行走方向和行走关系,探索钟面上的“整点”和“半点”。我也制作了课件,让幼儿充分进行感知和探索。在整个数学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对于认识钟表的.兴趣浓厚。

那么在活动开始时,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我在引题的时候引用了“谜语”导入,让幼儿知道今天我们要了解的是时钟。接下来我出示了钟表,让幼儿认一认钟表的结构,并且找一找1―12这12个数字,他们所在的位置和所运转的方向,接下来通过课件演示,首先我先让幼儿了解了在钟面上时针是哪一根,分针是哪一根,并且了解了在钟面上走了一圈是什么概念,从而引出后面分针走一圈时针有什么变化,让幼儿通过自身的观察得出结论,知道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也就是一小时。

篇6: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时钟

1、感受时钟在人们生活中的用途。

2、初步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学会看整点。

3、在活动中,激发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和探索问题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时间的图片若干

2、各种各样的小钟(幼儿自带,做钟表展览用)

3、每个幼儿一只可拨动时针、分针的时钟模型4、1-12的数字头饰

5、老狼头饰及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出示好玩的时钟引发孩子对活动的兴奋情绪。

2、感受钟对人们的用处,老师:你家里有没有时钟?你还看见哪里有钟?为什么那里有钟?

小结:时钟可以告诉我们时间,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了方便。

二、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时钟,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

1、参观钟表 :刚才小朋友说在很多地方见过时钟,今天,我也给你们带来了很多的时钟!我们一起来仔细的看看它们是什么样子的?钟面上有什么?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时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3、说一说:

(1)、它们的钟面上有什么?(时钟上都有刻度、时针、分针、秒针、数字)

这些数字是怎样排列的?哪一根针是时针(分针、秒针)?

(2)、这些时钟是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的?(时钟上都有数字、刻度、时针、分针、秒针。不同的是:它们的材料不同、大小不同、形状不同)你最喜欢哪一个?

--为什么会有这些呢?如果没有会怎么样?(幼儿自由想象)

三、操作演示法,发现时针、分针运转的规律。

(1)让幼儿动手操作,发现时针、分针运转的规律。

老师:时针和分针是怎样告诉我们时间的呢?请你认真的想一想,做一做。

(2)教师操作,让幼儿了解表针的运转规律。

老师:时针和分针它们非常喜欢和我们一起做你追我赶的游戏呢,它们是怎么做的?(教师拨动时针,让幼儿仔细观察并说一说)

老师:时针走的慢还是分针走的慢?分针走一圈,时针走多少?(时针走的慢,分针走的快,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这就是一小时。)

(3)师生共同小结,让幼儿了解时针、分针运转的规律,学会看整点。

老师:长针指在12上时,短针指在几上就是几点。孩子们,你们喜欢和时钟做好朋友

老师:长针指在12上时,短针指在几上就是几点。孩子们,你们喜欢和时钟做好朋友吗?那你们把它的小秘密都记在心里了吗?能悄悄的告诉我时钟上面有什么吗?时针和分针是怎么运转的呢?(幼儿踊跃发言)

四、游戏操作练习法,引导幼儿进行拨针练习,巩固对整点的认识。

方法:老师表演老狼 孩子们表演老狼,孩子们手拿时钟模型问老狼:“老狼老狼几点了?”老狼回答几点,小羊就拨到几点,小羊拨好了钟就定住,请老狼看钟,拨错了的小羊要被老狼吃掉。

五.游戏复习

篇7:大班数活动:认识时钟

教材选自《幼儿多元能力实践课程》(江西高校出版社)大班下册

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东门幼儿园 李晓华

教学内容分析:

《认识时钟》是幼儿多元能力实践课程大班下册主题活动 “清凉一夏”科学领域中的数学活动之一,该活动主要内容是如何引导孩子初步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转关系,教会幼儿正确认读整点、半点的方法。

教学设计理念:

时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幼儿时常都能见到它。时钟能告诉人们时间,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都与之相关。幼儿学会认识时钟,能更好学会作息时间。根据《幼儿园教育纲要》的指导要求:我们的教育应该和幼儿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把幼儿现实生活中能接触到事物与现象转换为知识点传授给幼儿,从而达到我们幼儿教育的目标。为此,我选择了以时钟的相关知识和幼儿一起互动来达到教学的目的。

教学思路:

创设情境导入——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进行观察,简单认识钟面,初步了解分针、时针的运转关系——结合多媒体课件, 引导幼儿认读整点、半点——幼儿通过拨纸片钟、做游戏复习认读整点、半点

教学方法:

观察法、语言讨论法、讲解演示法、动手操作法、游戏法

教学手段:

谈话法、多媒体课件、动手操作、游戏

活动内容:认识时钟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初步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转关系。

2.通过辨一辨、读一读,拨一拨,教会幼儿正确认读整点、半点的方法。3.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活动重点:正确认读整点、半点

活动难点:掌握认读半点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时钟课件、一日生活ppt、音乐、2.幼儿人手一份硬纸片钟 3.实物钟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今天小兔的新店开张了,它邀请我们到那儿去,我们开着汽车出发吧!(放音乐,进入活动场地)

二、简单了解时钟的作用

小兔的新店到了,你们看到了什么?(时钟)原来小兔开了一家时钟店。小朋友你原来看见过时钟吗?你知道时钟有什么作用吗?(时钟能告诉我们时间,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都离不开它)。

三、简单认识钟面,初步了解分针、时针的运转关系。

1.小朋友想不想和时钟做朋友呀?那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时钟吧!我们有请小兔子来介绍(放课件)2.提问:时钟的钟面上有什么?(针和数字)请小朋友说一说这12个数字。(主要认识分针和时针)较长的针叫什么名字?(分针)最短的针叫什么名字?(时针)3.初步了解分针、时针的运转关系

(1)提问:时针、分针走得是一样快吗?谁走得快?(鼓励幼儿互相讨论)

(2)我们有请小兔子告诉我们吧(放课件)

(3)教师小结: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个数字表示1小时

[活动评价:本项活动由多媒体课件情境导入,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欲望。通过组织看多媒体课件和指导幼儿亲手拨纸片时钟,把抽象思维和直接触摸结合起来,能较好地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幼儿与教师互动对时钟的辨一辨、读一读,拨一拨,能让幼儿体验活动的乐趣]

四、认读整点和半点

那我们怎样认读时钟表示出的时间呢,我们请小兔来说一说(放课件)1.认读整点

(1)教师小结:当分针指在数字12就表示整时或者叫整点。时针指在数字几就表示几点。(老师示范讲解)当分针指在数字12,时针指在数字1就表示1:00;当分针指在数字12,时针指在数字2就表示2:00(2)幼儿结合日常生活,复习认读整点(放一日生活ppt)

提问:小朋友,我们每天几点来幼儿园?(8:00)中午几点吃中饭?(12:00)下午几点放学回家(4:00)?请你们用小兔送给你们的小时钟拨一拨吧!2.认读半点

当分针指在数字12就表示整点,当分针指在数字6又表示什么呢?我们请小兔说一说(放课件)

(1)教师小结:当分针指在数字6,时针指在两个数字的中间时就表示半点。(出示表示半点的时钟)那这面时钟表示几点半呢?那我们就要看时针经过了哪个数字或者比较时针两边数字的大小,哪个数字小,就是几点半。(教师示范讲解)3:30、7:30、9:30(2)幼儿结合日常生活,复习认读整点(放一日生活ppt)

提问:小朋友,我们每天早上几点半做早操?(8:30)中午午睡几点半起床?(2:30)请你们用小时钟拨一拨吧!

[活动评价:本环节是活动的重难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鲜艳的画面,极大地调动了幼儿观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地去思考;操作法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幼儿结合一日生活,通过自己拨时钟,在实际操作中探索和学习,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3)认识特殊的时间:12:30(出示表示12:30的时钟)小朋友,这是表示几点半呢?这个时间有些特殊,分针指在6,时针指在12和1的中间,数字1虽然比数字12小,但时钟表示的时间是12:30,小朋友们记住了吗?

五、做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复习认读整点和半点

(1)讲解游戏规则:小兔现在要和小朋友们玩个“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你们愿意玩吗?小兔扮演老狼,请小朋友来当小羊。老狼在前面问“小羊,小羊几点了?”老狼就双手拿着一个钟拨时间,请小羊来说时间。小羊如果说对了,老狼就会发奖品给小羊,如果说错了,小羊就要退出游戏,小朋友听清楚了吗?

(2)组织幼儿做游戏

[活动评价:游戏法是幼儿园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也是幼儿最喜欢的学习方法,幼儿能一边玩一边快乐地学习。游戏活动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六、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今天我们认识了时钟,时间很宝贵,希望小朋友们珍惜时间,做个守时的好孩子。时间不早了,我们该回家了,我们一起给小兔再见吧!(放音乐)篇二:教学设计方案: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时钟》

教学设计方案: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时钟》

教材选自《幼儿多元能力实践课程》(江西高校出版社)大班下册

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东门幼儿园 李晓华

教学内容分析:

《认识时钟》是幼儿多元能力实践课程大班下册主题活动 “清凉一夏”科学领域中的数学活动之一,该活动主要内容是如何引导孩子初步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转关系,教会幼儿正确认读整点、半点的方法。

教学设计理念:

时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幼儿时常都能见到它。时钟能告诉人们时间,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都与之相关。幼儿学会认识时钟,能更好学会作息时间。根据《幼儿园教育纲要》的指导要求:我们的教育应该和幼儿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把幼儿现实生活中能接触到事物与现象转换为知识点传授给幼儿,从而达到我们幼儿教育的目标。为此,我选择了以时钟的相关知识和幼儿一起互动来达到教学的目的。

教学思路:

创设情境导入——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进行观察,简单认识钟面,初步了解分针、时针的运转关系——结合多媒体课件, 引导幼儿认读整点、半点——幼儿通过拨纸片钟、做游戏复习认读整点、半点

教学方法:

观察法、语言讨论法、讲解演示法、动手操作法、游戏法

教学手段:

谈话法、多媒体课件、动手操作、游戏

活动内容:认识时钟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初步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转关系。

2.通过辨一辨、读一读,拨一拨,教会幼儿正确认读整点、半点的方法。3.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活动重点:正确认读整点、半点

活动难点:掌握认读半点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时钟课件、一日生活ppt、音乐、2.幼儿人手一份硬纸片钟 3.实物钟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今天小兔的新店开张了,它邀请我们到那儿去,我们开着汽车出发吧!(放音乐,进入活动场地)

二、简单了解时钟的作用

小兔的新店到了,你们看到了什么?(时钟)原来小兔开了一家时钟店。小朋友你原来看见过时钟吗?你知道时钟有什么作用吗?(时钟能告诉我们时间,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都离不开它)。

三、简单认识钟面,初步了解分针、时针的运转关系。

1.小朋友想不想和时钟做朋友呀?那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时钟吧!我们有请小兔子来介绍(放课件)

2.提问:时钟的钟面上有什么?(针和数字)请小朋友说一说这12个数字。(主要认识分针和时针)较长的针叫什么名字?(分针)最短的针叫什么名字?(时针)3.初步了解分针、时针的运转关系

(1)提问:时针、分针走得是一样快吗?谁走得快?(鼓励幼儿互相讨论)

(2)我们有请小兔子告诉我们吧(放课件)

(3)教师小结: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个数字表示1小时

[活动评价:本项活动由多媒体课件情境导入,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欲望。通过组织看多媒体课件和指导幼儿亲手拨纸片时钟,把抽象思维和直接触摸结合起来,能较好地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幼儿与教师互动对时钟的辨一辨、读一读,拨一拨,能让幼儿体验活动的乐趣]

四、认读整点和半点

那我们怎样认读时钟表示出的时间呢,我们请小兔来说一说(放课件)1.认读整点

(1)教师小结:当分针指在数字12就表示整时或者叫整点。时针指在数字几就表示几点。(老师示范讲解)当分针指在数字12,时针指在数字1就表示1:00;当分针指在数字12,时针指在数字2就表示2:00(2)幼儿结合日常生活,复习认读整点(放一日生活ppt)

提问:小朋友,我们每天几点来幼儿园?(8:00)中午几点吃中饭?(12:00)下午几点放学回家(4:00)?请你们用小兔送给你们的小时钟拨一拨吧!2.认读半点

当分针指在数字12就表示整点,当分针指在数字6又表示什么呢?我们请小兔说一说(放课件)

(1)教师小结:当分针指在数字6,时针指在两个数字的中间时就表示半点。(出示表示半点的时钟)那这面时钟表示几点半呢?那我们就要看时针经过了哪个数字或者比较时针两边数字的大小,哪个数字小,就是几点半。(教师示范讲解)3:30、7:30、9:30(2)幼儿结合日常生活,复习认读整点(放一日生活ppt)

提问:小朋友,我们每天早上几点半做早操?(8:30)中午午睡几点半起床?(2:30)请你们用小时钟拨一拨吧!

[活动评价:本环节是活动的重难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鲜艳的画面,极大地调动了幼儿观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地去思考;操作法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幼儿结合一日生活,通过自己拨时钟,在实际操作中探索和学习,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3)认识特殊的时间:12:30(出示表示12:30的时钟)小朋友,这是表示几点半呢?这个时间有些特殊,分针指在6,时针指在12和1的中间,数字1虽然比数字12小,但时钟表示的时间是12:30,小朋友们记住了吗?

五、做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复习认读整点和半点

(1)讲解游戏规则:小兔现在要和小朋友们玩个“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你们愿意玩吗?小兔扮演老狼,请小朋友来当小羊。老狼在前面问“小羊,小羊几点了?”老狼就双手拿着一个钟拨时间,请小羊来说时间。小羊如果说对了,老狼就会发奖品给小羊,如果说错了,小羊就要退出游戏,小朋友听清楚了吗?

(2)组织幼儿做游戏 [活动评价:游戏法是幼儿园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也是幼儿最喜欢的学习方法,幼儿能一边玩一边快乐地学习。游戏活动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六、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今天我们认识了时钟,时间很宝贵,希望小朋友们珍惜时间,做个守时的好孩子。时间不早了,我们该回家了,我们一起给小兔再见吧!(放音乐)篇三:教学设计方案: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时钟》

教学设计方案: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时钟》

教材选自《幼儿多元能力实践课程》(江西高校出版社)大班下册

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东门幼儿园 李晓华

教学内容分析:

《认识时钟》是幼儿多元能力实践课程大班下册主题活动 “清凉一夏”科学领域中的数学活动之一,该活动主要内容是如何引导孩子初步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转关系,教会幼儿正确认读整点、半点的方法。

教学设计理念:

时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幼儿时常都能见到它。时钟能告诉人们时间,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都与之相关。幼儿学会认识时钟,能更好学会作息时间。根据《幼儿园教育纲要》的指导要求:我们的教育应该和幼儿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把幼儿现实生活中能接触到事物与现象转换为知识点传授给幼儿,从而达到我们幼儿教育的目标。为此,我选择了以时钟的相关知识和幼儿一起互动来达到教学的目的。

教学思路:

创设情境导入——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进行观察,简单认识钟面,初步了解分针、时针的运转关系——结合多媒体课件, 引导幼儿认读整点、半点——幼儿通过拨纸片钟、做游戏复习认读整点、半点

教学方法:

观察法、语言讨论法、讲解演示法、动手操作法、游戏法

教学手段:

谈话法、多媒体课件、动手操作、游戏

活动内容:认识时钟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初步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转关系。

2.通过辨一辨、读一读,拨一拨,教会幼儿正确认读整点、半点的方法。3.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活动重点:正确认读整点、半点

活动难点:掌握认读半点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时钟课件、一日生活ppt、音乐、2.幼儿人手一份硬纸片钟 3.实物钟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今天小兔的新店开张了,它邀请我们到那儿去,我们开着汽车出发吧!(放音乐,进入活动场地)

二、简单了解时钟的作用 小兔的新店到了,你们看到了什么?(时钟)原来小兔开了一家时钟店。小朋友你

原来看见过时钟吗?你知道时钟有什么作用吗?(时钟能告诉我们时间,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都离不开它)。

三、简单认识钟面,初步了解分针、时针的运转关系。

1.小朋友想不想和时钟做朋友呀?那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时钟吧!我们有请小兔子来介绍(放课件)

2.提问:时钟的钟面上有什么?(针和数字)请小朋友说一说这12个数字。(主要认识分针和时针)较长的针叫什么名字?(分针)最短的针叫什么名字?(时针)3.初步了解分针、时针的运转关系

(1)提问:时针、分针走得是一样快吗?谁走得快?(鼓励幼儿互相讨论)

(2)我们有请小兔子告诉我们吧(放课件)

(3)教师小结: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个数字表示1小时

[活动评价:本项活动由多媒体课件情境导入,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欲望。通过组织看多媒体课件和指导幼儿亲手拨纸片时钟,把抽象思维和直接触摸结合起来,能较好地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幼儿与教师互动对时钟的辨一辨、读一读,拨一拨,能让幼儿体验活动的乐趣]

四、认读整点和半点

那我们怎样认读时钟表示出的时间呢,我们请小兔来说一说(放课件)1.认读整点

(1)教师小结:当分针指在数字12就表示整时或者叫整点。时针指在数字几就表示几点。(老师示范讲解)当分针指在数字12,时针指在数字1就表示1:00;当分针指

在数字12,时针指在数字2就表示2:00(2)幼儿结合日常生活,复习认读整点(放一日生活ppt)

提问:小朋友,我们每天几点来幼儿园?(8:00)中午几点吃中饭?(12:00)下午几点放学回家(4:00)?请你们用小兔送给你们的小时钟拨一拨吧!2.认读半点

当分针指在数字12就表示整点,当分针指在数字6又表示什么呢?我们请小兔说一说(放课件)

(1)教师小结:当分针指在数字6,时针指在两个数字的中间时就表示半点。(出示表示半点的时钟)那这面时钟表示几点半呢?那我们就要看时针经过了哪个数字或者比较时针两边数字的大小,哪个数字小,就是几点半。(教师示范讲解)3:30、7:30、9:30(2)幼儿结合日常生活,复习认读整点(放一日生活ppt)

提问:小朋友,我们每天早上几点半做早操?(8:30)中午午睡几点半起床?(2: 30)请你们用小时钟拨一拨吧!

[活动评价:本环节是活动的重难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鲜艳的画面,极大地调动了幼儿观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地去思考;操作法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幼儿结合一日生活,通过自己拨时钟,在实际操作中探索和学习,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3)认识特殊的时间:12:30(出示表示12:30的时钟)小朋友,这是表示几点半呢?这个时间有些特殊,分针

指在6,时针指在12和1的中间,数字1虽然比数字12小,但时钟表示的时间是12:30,小朋友们记住了吗?

五、做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复习认读整点和半点

(1)讲解游戏规则:小兔现在要和小朋友们玩个“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你们愿意玩吗?小兔扮演老狼,请小朋友来当小羊。老狼在前面问“小羊,小羊几点了?”老狼就双手拿着一个钟拨时间,请小羊来说时间。小羊如果说对了,老狼就会发奖品给小羊,如果说错了,小羊就要退出游戏,小朋友听清楚了吗?

(2)组织幼儿做游戏

[活动评价:游戏法是幼儿园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也是幼儿最喜欢的学习方法,幼儿能一边玩一边快乐地学习。游戏活动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六、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篇8:大班数活动:认识时钟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 教师希望用数学的方式学习数的概念, 但是学生还停留在自己生活经验层面的理解上, 这在教学中就呈现出了很大的冲突, 影响着概念教学。

这样的情况在小学生课堂数学概念学习中经常出现, 不由得引起我们的反思:影响学生进行数学概念学习的因素是什么?如何设计有效的数学概念学习活动?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 我们用前概念的理论来解答数学概念教学中的这两个问题。

前概念是学生在接触科学的知识前, 对现实生活现象所形成的经验型概念, 这些概念具有生活化和片面性的特点, 在正式的课堂学习中, 学生往往会不自觉地用前概念来解读正式的概念, 这正是教师进行概念教学的基础, 在数学概念教学中, 老师必须分析学生前概念的几种情况,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活动设计。

一、影响小学生数学概念学习的前概念分析

要弄清楚学生概念学习的前概念影响因素, 我们需要首先弄清楚方向, 即概念教学究竟要让学生获得什么?在此基础上弄清楚起点, 即进行前概念的情况分析。

(一) 小学生数学概念学习的意义和内容

数学概念是代表一类享有共同数学特性的人、物体、事件或观念的符号, 数学概念是整个数学的基石, 是数学思维的基本单位, 建构科学的数学概念对数学学习非常重要, 科学的数学概念有助于学生将大量的数学信息组织成有意义的单位, 从而大大简化了思维过程, 用科学的数学概念对数学信息进行处理, 从而解决数学问题, 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数学思维方式。

数学概念的学习内容包括概念的数学符号、内涵 (概念的数学意义) 、外延 (概念所代表的生活实例) 、规则 (概念所蕴含的数学关系) 。如在“数的认识”教学中, 学生就要弄清楚数的意义 (数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数的组成 (基本的计数单位) 、数的读写 (根据数位顺序表读写数) 、数的排序 (大小比较) , 为了进一步研究数, 有时还需要将数进行分类和命名。

(二) 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前概念分析

小学生在进入正规学校学习之前有通过辨别学习、积累经验而掌握的数学概念, 由于之前的学习大多呈现非数学思路的特点, 这些数学前概念如果和科学数学概念是一致的, 学生的概念学习活动就很容易进行, 如果不一致, 就会成为不良的学习影响。所以, 必须分析出学生的前概念的制约性影响, 这是进入数学概念教学的基础, 我们以“数的认识”这一学习内容对一年级学生进行访谈, 让他们说出对数的意义、数的组成、数的排序的原有认识, 发现了前概念对数学科学概念学习的几种影响:

1.数学概念内涵理解模糊、狭隘

学生对数学概念究竟是什么理解不完整, 或者不清晰。例如“1的认识”, 很多孩子知道一个人, 一个萝卜, 这样的单个物体可以用1 来表示, 但是一家人、一筐萝卜这样同类物体的一个集合能用1来表示却很困难。

2.数学概念外延的错误认识

学生对数学概念和生活的联系不了解。如;当我们在生活中寻找能用8 来表示的物体时, 有的孩子说, 葫芦也可以用8 来表示, 很明显他认为葫芦的形状像8 所以可以用8 来表示。

3.数学概念规则未能建立

很多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符号层面上, 对于内部的关系性规则不能理解。如在一年级数的认识中对计数单位不明确, 计数的位置原理缺乏模型。在认识12 这个数时, 他更多的认为是1 和2 放在一起, 1 放左边、2 放右边这个数就是12, 很难把12 具象为1 个10 和2 个1 组成的数。

二、设计有效的课堂数字学习活动

在数学概念学习活动设计中, 要将相关的影响因素考虑进来, 尽量消除负面影响。

(一) 设置概念的认知冲突情境, 暴露学生的数学前概念

课堂上我们首先要暴露学生的前概念, 才能充分了解学生有什么样的认知基础, 认知有无偏差甚至错误。使他的非正式认知外显, 发现学生共同的前概念和学习新的数学概念时的难点, 从而寻找到师生共同学习的最佳起点。这样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的教学活动才是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在数学课堂上, 教师要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创设学生独立面对学习对象的情境, 让学生有机会展现自己本来的想法。

如, 在学习一年级1~5 的认识时, 我们让学生画不同的数字实物表象, 丰富数的意义认知。在认识“1”时, 课前让学生画能用1 来表示的物体, 发现学生会画:1 个人、1 个萝卜、1 个太阳、1 本书等较小单个物体, 而1 筐萝卜、1 座山、1 条河等较大物体或是1 个集合, 学生就很少涉及, 老师就清楚地知道学生认知的起点在哪里, 课堂上教师在“1 个萝卜”和“1 筐萝卜”“1 块石头”和“1 座山”的对比中, 学生能真正理解到“1”可以表示1 个个体 (1 个萝卜) , 也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1 个集合 (1 筐萝卜) ;可以表示很大的物体 (1座山) , 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 (1 块石头) 。

(二) 建立科学的概念实践模型, 丰富学生的数学概念感性认知

在学生暴露了前概念之后, 老师需要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丰富感性认知, 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知道概念的外延和意义。

小学生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 多是借助生活中的多种原型, 积累丰富的经验从而掌握概念的, 所以在学习中老师要允许学生使用他们自己非正式的问题解决策略, 然后指导学生的数学思维向更有效的策略和更深入的理解发展, 并在活动中大致形成一种普遍持有的模型, 这可以是视觉的、语言的、情境的支持, 帮助他们把自己的经验与正式的数学词语、符号和方法联系起来。以一年级“数的认识”版块教学为例, 我们有这样一些方法:

1.猜:用猜的活动让学生对数的大小、位置有更明确的认识

2.拿:训练孩子对数量的估计能力

3.摆:培养学生对数的整体把握及对计数单位的深刻理解

例如, 在认识11~20 的时候, 教师首先让学生摆不同数位的数字符号实物, 建构数位位置意义。让他们拿出十几根小棒摆放在桌上, 并能让别人一眼就可以看出。很多孩子自然就想到把十根和单根的分开, 这时老师再指导他们用一根绳子将十根的捆上。接着再闭眼想, 在脑海里浮现11 根, 12、13、14…20 的具体图像。这个时候慢慢的他们的头脑里就建立了整捆和单根的区别, 我们再来教学计数单位和数位的认识, 学生就有了数位的基本模型。

(三) 提供比较鉴别的概念情境, 引发学生的自我反思

学生对概念有了多角度和多层面的感性认知后, 教师要提供比较、鉴别的情境, 让学生在比较鉴别中既理清自己的思路, 不断深化自己的数学理解。

以数的认识为例, 我们经常运用这样的方法提供比较情境:猜一猜我想的数, 谈一谈我的想法, 说一说我的进步。

如, 在对数的大小认识中, 我们在课堂中还有一些以同桌为单位进行猜数比赛, 甲面对黑板, 乙背对黑板, 教师在黑板上写数字, 甲猜数, 乙提示“比这个数大一些 (或大得多、小一些或小得多) ”。比一比哪一对猜出的数最多。“猜数”这一数学游戏非常有意思。游戏中通过一个同学想数, 另一个同学来猜, 两个人在用数学语言不断交流, 不断修正数的大小的过程中, 学生不仅加深了“多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等这些数学语言的理解, 更加体验到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四) 激励数学概念的表达内化, 确保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思维认知

对概念的学习学生需要由知觉水平上升到思维水平上的认识和运用, 这样才是完整的,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运用概念的机会, 让学生将概念表达内化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式。

让学生的思维看得见并摸得着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数学对话, 在数的认识中我们会提供表达的情境, 让孩子在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来进行描述, 凝练对数的认识, 有利于对数的认识更完整和深刻。

在集中认识了10 以内的数和100 以内的数后, 可采用说说“我最喜欢的数宝宝”的活动, 在叙述自己选定的数的时候, 可以从形状、组成、相邻数、数的分解组成和相关的式子等来叙述。让孩子将数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 加深对数的内涵、外延和计数原理等的认识。

在10 以内数的认识中, 有的孩子介绍9 的时候就说道:9 像气球, 倒过来就是6, 9 的相邻数是8 和10, “电话上有9”“尺子上有9”“手表上有9”“门牌上有9”“公共汽车上有9”, 9 可以表示“9 个人”, 还可以表示“第9 名”, 还可以表示号码。9 比5 大, 比10 小……中国人很喜欢9, 因为它和“天长地久”谐音。在学习了超过10 的数后, 有个孩子这样介绍12:我最喜欢的数字是12, 因为我家住在12 楼, 一说到12 我就想到一捆小棒和2 根单根的小棒。12 由1 个十和2 个一组成, 12 可以表示12 个人, 12 扇窗户, 12 的相邻数是11 和13。在学生叙述后可以请他们互相补充, 有的学生提到还可以说说和12 有关的式子。

摘要:前概念是学生在接触科学的知识前, 对现实生活现象所形成的经验型概念, 这些概念具有生活化和片面性的特点。在数学概念学习中, 学生应该从数字的符号、内涵、外延、规则几个维度进行数学化的学习。在实际教学中, 学生的前概念有数学概念内涵理解模糊、狭隘, 外延的认识错误, 规则未能建立三种情况, 在此基础上得出了设置概念的认知冲突情境, 暴露学生的数学前概念, 建立科学的概念实践模型, 丰富学生的数学概念感性认知;提供比较鉴别的概念情境, 引发学生的自我反思;激励数学概念的表达内化, 确保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思维认知几种四种教学策略。

关键词:前概念,数学概念,学习活动,数的认识

参考文献

上一篇:口腔医院试卷下一篇:欧洲东部和北亚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