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复习方法探索

2024-06-18

高三物理复习方法探索(共8篇)

篇1:高三物理复习方法探索

高三物理复习方法

物理,向来被很多人视为理综成绩的“杀手”,高中物理由于知识点多,难度大,导致很多人对物理产生了恐惧心理。那么怎么才能高考物理拿高分呢?高三是冲刺的一年,要学习新内容、复习旧知识,要兼顾各部分提高自己的物理学习能力,一年的时间显得十分的短暂而忙碌,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提高自己的物理成绩! 在高三物理复习中执行的.方针是:轻重分明,全力补弱。

1、以毒攻毒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全世界学习的物理知识都一样,学习时我们要把握它的精髓,而对于应对物理考试有一招叫做以毒攻毒,即考什么咱就学什么?考到什么程度咱就学到什么程度?怎么考就看考试大纲样题。

高考物理知识点比较固定,112个,包括力学、电学、光学、原子,北京地区不考热学,其中力学、电学是考试的重点,

北京高考物理试卷总共120分,选择共八道题,占据了48分,实验两道题占18分,计算三道题共54分。

在了解考什么怎么考之后,我们才能对症下药地进行复习。其实,单就高考来说,物理能不能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关键是对高考考点的把握,将考试大纲上的知识点掌握准确非常重要。

2、目标明确

(1)分数目标明确:理综要想得高分,物理成绩很重要,学生需要对自己的物理成绩下指标,想考高分的底线是48道选择题最多错1道题 ,两道实验题18分最多扣4分,三道计算题最少要获得44分,这样才能得到保底的100分。当然作为要冲刺名校的学生一定要追求卓越,以拿满分为目标,物理的答案非常客观,因此只要做对了拿满分的可能性很大。

(2)复习目标明确:物理学习的目标是:建学科体系,形成科学思想;掌握学科方法,增强学科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培养杰出公民;早就国家栋梁,打造领袖素质。物理考试主要是考思想方法,因此我们在备考的过程中要重点掌握学科方法,形成科学的思想,建立学科体系。

篇2:高三物理复习方法探索

一、具体措施

1.每周利用早读的时间要求学生对一轮资料上的重点考点知识进行强化记忆。

2.研究学生,将理科班学生按照实际接收水平和现有的能力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以高三15班为主体,由于这些学生基础稍好,接受能力尚可,采取重点强化,基点提升的措施,以专题建立知识网络,内化基础考点,整合考点;第二层次,除过单招各理科班参加高考的学生为主体,学生基础水平层次不齐,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低,学习接受能力欠缺,缺乏一定的自觉性,采取强化熟练基础知识,二轮复习过程中穿插一轮资料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物理模型,通过相对简单的专题知识训练,要求总结方法,强化记忆,逐步提升成绩;第三层次,以单招推免未被录取的学生为主体,由于这些学生基础很差,知识结构不完整,以一轮复习资料为抓手,再次过基础知识,强化记忆,熟悉高考试题特点,教会基本的考试方法,掌握高考最简单的知识点和基本的解题方法。

3.每周星期二为集体备课时间,讨论下周应讲授知识的重点与难点、研究其学情与教法。

4.认真分析测试结果,及时调整复习计划、训练内容和辅导的方式。

5.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和情感交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克服困难。

二、复习安排

1.第一层次复习计划(以专题训练为主)

(1)针对群体:高三15班

(2)说明:共分为六个专题,每一周一个专题,每专题6课时,每专题配有专题训练,为1-15题左右,到第十周所有专题复习结束(5月10日左右二轮复习结束)。

(3)专题分类:

第一专题:运动和力,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

第二专题:动量与功能关系在力学、电磁场中的综合应用;

第三专题:电路与电磁感应的综合应用;

第四专题: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第五专题:实验,包括力学实验、电学实验。

第六专题:热学-近代物理初步。

2.第二层次复习计划(以专题训练和一轮复习资料相结合)

(1)针对群体:各班没有参加单招直接参加高考的学生

(2)说明:共分为六个专题,每一周一个专题,每一专题8课时,其中进行专题之前,利用4课时重新复习一轮资料相关内容,4课时进行专题知识和专题训练,到第十周所有专题复习结束(5月10日左右二轮复习结束)。

(3)专题分类:

第一专题:牛顿运动定律和功能关系的综合应用(3月27-4月12日);

第二专题: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4月13日-4月20日)

第三专题:电路与电磁感应综合应用(4月21日-4月30日)

第四专题:热学-近代物理初步。(5月1日-5月5日)

总结:(5月5日-5月10日)

3.第三层次复习计划(以一轮复习资料为主)

(1)针对群体:各班没有被单招推免录取的学生

(2)说明:从4月2日-11日为第一阶段,4月17日-5月10为第二阶段,5月11日-6月1日第三阶段。

(3)复习计划

第一阶段(第六周-第七周):

将一轮复习资料重要知识点内容重新粗略过一遍,唤起学生在近阶段时间准备高考遗忘的内容,并要求学生总结识记考点知识笔记;

第二阶段:

1.(第八周、第九周)以一轮复习资料为主导,每一星期三章内容,复习重要考点,重新总结资料笔记,强化考点识记内容识记,进行简单的题型训练。

2.(第十周)专题:牛顿运动定律和功能关系的综合应用;

第三阶段:和其他同学一样,进行高考模拟训练。

三、二轮复习要求

物理第二轮复习应该做好以下三点:

(1)查漏补缺:针对第一轮复习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基本能力,进一步强化规范解题的训练。

(2)要求学生做知识点总结笔记:把所有的考点知识进行总结,对每晚自习的高考模拟训练的重要考点进行摘录、总结,并对重要方法进行归纳。

(3)建立纠错本:把每次训练、模拟考试中的错误归纳。

四、二轮复习复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构建知识网络

以回忆的方式构建知识网络,找出知识间的关联,学会对知识重组、整合、归类、总结,掌握物理思维方法,将知识结构化,将书读薄。结构化的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前提,只有经过自己的思维在大脑中重新排列的知识,理解才能深刻。一般来说,一个专题有一个核心的主体,其余的概念为这个主体做铺垫,要以点带面,即以主要知识带动基础知识。再次对知识回忆,模糊的地方要回归课本。

2.重视物理错题

错题和不会做的题,往往是考生知识的盲区、物理思想方法的盲区、解题思路的盲区。所以考生要认真应对高三复习以来的错题,问问自己为什么错了,错在哪儿,今后怎么避免这些错误。分析错题可以帮助考生提高复习效率、巩固复习成果,反思失败教训,及时在高考前发现和修补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漏洞。充分重视通过考试考生出现的知识漏洞和对过程和方法分析的重要性。大家一定要建立错题本,在大考前对错题本进行复习,这样的效果和收获是很多同学所意想不到的。

3. 突破高频考点

例如电磁感应、牛二定律、电学实验、交流电等,每年会考到,这些考点就要深层次的去挖掘并掌握。不要盲区的去大量做题,通过典型例题来掌握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重视“物理过程与方法”;重视物理思想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通过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归一,全面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定量规范、有序的训练来提高应试能力。习题练习在精而不在多,在质而不在量。习题训练,要通过一道综合题串接零散的知识点,努力做到以点带面、借题发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上联知识、下挂方法,第二轮复习要体现知识的整合、方法的总结。

物理第二轮复习计划

一、时间按排:3月中旬至205月中旬。

二、内容安排:

专题一:牛顿运动定律;

专题二:功和能;

专题三: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

专题四:电磁感应和电路分析、计算综合应用;

专题五:物理学科内的综合;

专题六:选择题的分析与解题技巧;

专题七:实验题的题型及处理方法;

专题八:论述、计算题的审题方法和技巧;

专题九:物理解题中的数学方法。

三、其它问题:

我们认为要搞好第二轮复习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应抓住主干知识及主干知识之间的综合

概括起来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有以下方面的内容:

(1)力学部分:物体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功能关系的综合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及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2)电磁学部分: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有关电路的分析和计算;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3)选修部分:机械波和机械振动、光的反射和折射及其应用、气体实验定律。

(4)实验部分:力学实验、电学实验。

在各部分的综合应用中,主要以下面几种方式的综合较多:

(1)牛顿三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综合(主要体现在力学、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电磁感应过程中导体的运动等形式)。

(2)功和能的综合应用(是解决物理问题中一个基本的观念,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也是每年必考内容之一);

(3)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为模型的电学与力学的综合,

主要有三种具体的综合形式:

一是利用牛顿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二是利用牛顿定律与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三是用能量观点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4)电磁感应现象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综合,用力学和能量观点解决导体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问题;

(5)串、并联电路规律与实验的综合,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通过粗略的计算选择实验器材和电表的量程,

二是确定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限流法、分压法)

三是确定电流表的内、外接法。

对以上知识一定要特别重视,尽可能做到每个内容都能过关,绝不能掉以轻心。

篇3:高三物理复习方法探索

关键词:高三物理,考纲分析,高考预测,复习策略

在高考复习中, 怎样才能提高物理复习的效率和质量, 为高考的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呢? 这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我根据多年的高考复习实践, 认为高考物理复习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高考考什么

1.《考试大纲》规定在新课标卷中物理的满分为110分, 分为必考和选考两类, 必考共分为4个模块, 包括必修1、必修2、必修3-1、必修3-2, 满分值为95分。必考四个模块共包括61个知识点和11个实验, 其中级要求35个, 二级要求26个。除此之外, 考生还必须从3-3、3-4、3-5三个模块中选择个模块作为自己的考试内容, 分值为15分, 其中必修3-3中知识点15个实验1个, 全部级要求。必修3-4中知识点20个实验3个, 级要求16个二级要求4个。必修3-5中知识点12个实验1个, 级要求11个二级要求1个。

2.知识模块在近年新课标卷中的分布, 具体为:

必考内容:共95分, 包括选择、实验、计算三部分。 (1) 选择题:共8道, 48分。考查频率高的有:万有引力、机械能、静电场。其次是:物理学史、相互作用物体平衡、牛顿定律、磁场、电磁感应。再次是:稳恒电流、交流电、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2) 实验题:每年两个实验都是个力学个电学, 共15分, 电路实验每年必考, 力学实验纸带问题是重点, 还有基本仪器的使用和读数。 (3) 计算题:共两道32分。个力学个电磁学。第道计算题近年中全出在力学和直线运动上。第二道计算题: 2011年是从个磁场进入另个磁场中还是圆周运动。2012年是同粒子以同样速度沿射入柱形区域电磁场问题。2013年是木块和木板相互作用的动力学问题。

选考内容:共15分。近几年均为道选择题道计算题, 选择占五六分, 计算占九十分。必修3-3计算题都出在了气态方程, 选择题2011年是气体的内能随状态变化的关系, 气体压强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必修3-4机械波和几何光学各出题。光的折射每年必考, 另题则出在振动和波上。必修3-5计算题均为动量和能量的综合。选择题出了两年光电效应, 2010年出的是原子跃迁。近年高考共涉及考点56个, 其中级考点12个, 二级考点44个, 二级考点约占80%, 可以看到二级考点占有绝对优势。

二、高考怎么考

(1) 突出主干、基本概念、规律的考查。 (2) 考查学生对知识应用能力、注重过程分析, 体现新课程理念。 (3) 以实际问题为原型, 考查建模能力。 (4) 联系学生经验和科技、生活、社会实际, 巧设问题情境。 (5) 注重实验仪器使用, 考查迁移创新能力;注重实验方法和实验数据处理的考查。 (6) 选考部分难度降低, 突出考查“Ⅱ级要求”考点。

三、为什么错

概念不清、原理模糊;知识零乱、考虑不全;思路不通、不会建模;实验不熟、方法不会;时间失控、留有空白。

四、怎么做

1.轮复习是基础能力过关: (1) 主要任务:整理知识结构、理清体系关系;建构框架, 寻找线索, 攻克重难点问题, 梳理知识点, 不要过快过深, 以知识复习为主。主要解决概念不清、知识零乱、计算不准、原理模糊等问题。 (2) 实施方法:按照体系, 按章复习。注意全面复习与突出重点相结合;课内复习与自主复习相结合;重难点放在力学、电磁场必修的几大块上和部分选学内容上面, 目的是使学生提高对力学规律的全面系统理解能力。

2.二轮复习是综合能力突破 : (1) 主要任务 :通过专题复习整合知识结构, 掌握考点;总结解题思路, 优化解题方法; 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解决思路不通, 方法不会, 综合应用能力差的问题。 (2) 实施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及新课改高考试题的特点选定专题。即要注重各部分知识间的有机整合、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归纳, 力求举反三, 以少胜多。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具体做法:是整合主干知识, 构建知识结构。二是设置专题、总结思路、优化解题方法, (4) 要点:狠抓重点即II级知识点;突破难点—实验题、计算题等关键得分点; (5) 复习环节:以讲练结合为主线、以变式训练为手段。

3.第三轮复习是应用能力提高 : (1) 主要任务 :研讨高考试题, 查漏补缺知识, 拓宽解题思路, 熟练解题方法, 规范解答试卷, 掌握应试技巧。 (2) 具体做法:是瞄准“中档题”, 精选精练, 有针对性地训练。个别尖子学生可以适当分些精力研究近年高考卷中难度较高的压轴题, 取得更好的成绩;二是适当选用、改编历年高考题进行训练, 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三是查漏补缺, 做好错题分析和总结讲解;四是重视解题的规范化;五是三轮复习时间的把握:以个月左右为宜, 过短达不到效果, 过长学生会有厌倦情绪, 这就要求老师有效掌控, 把学生的兴奋点调节到高考那两天。

篇4:高三物理复习方法探索

【关键词】高考制度;高三物理复习;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本身不再局限于通信和信息的储存,而是应用于生活当中的各个方面。教学当中引入网络信息技术,可以极大的拓宽教育的范围,帮助学生提高教学的积极性,直观的了解到物理原理,及时掌握最新的教育动态。

1.引入信息技术具体的作用

1.1实时掌握教育动态

对于考生来说,考试的实际题型直接决定了考试的成功与否,而每年的高考题型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只有实时的对高考题型进行了解,才能保证学生的考试成绩。信息技术的引入,在这一方面起来极大的作用,考生和教师都可以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对当年高考考试题型的变化及时的进行了解,便于学生的自主复习以及教师们的教学。

1.2享受网络资源

高中物理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实际性,我们在课堂当中学习到的知识可以在实际当中得到运用,而对于高中物理的学习也要结合实际来进行。网络当中,有许多上传的资料以及物理相关的图片和软件,学生只要输入关键词就可以搜索到想要的资源。这样的方式,可以减少学生寻找资料所浪费的时间和精力,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形象的模型来对物理知识进行记忆和理解。

1.3多媒体的使用

物理学习当中会遇到许多的物理实验,而要想通过学生自己来完成这些实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是不大实际的。传统的教育模式是直接利用黑板以及教师生动的讲解使学生对物理实验进行了解,这样的过程即提高了教师的教学难度,也无法保证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而引进信息技术,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课堂教学当中,可以运用多媒体将实验的具体过程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进行讲解,学生们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即具备了极高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了解到实际的实验过程及步骤。因此,多媒体的使用极大解决了教学方式过于单调,不够全面的问题,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1.4提供信息交流平台

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解决空间局限的问题,学生和老师都可以利用建立的高三物理复习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学生在课堂学习依靠老师,而课下,就缺乏相应的指导,无法保证学习的效率。网络平台的建立,使学生与学生、老师与老师、学生与老师之间可以的交流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们可以利用网络,将自己的问题提出来,由老师和其他学生来解答;而老师也可以通过解答学生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对教育的实施有极大的帮助,同时老师之间还可以进行学术交流,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还可以互相交流教学经验,为物理复习教学过程提供参考。

1.5资源共享

不同的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对于高三物理的复习有不同的见解,同时手上的资料也不同。将自己的资料共享到网络上,同时下载其它学校的复习资源,可以提高复习资料的全面性,为复习进一步的提供保障。

2.信息技术运用的优点

2.1利于构建物理学习环境

高考当中对于物理这科的考试,其主要的目的是考察学生的思维方式。学生只有具备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物理知识有了最直观的了解,在大脑当中可以模拟实际的物理过程,才能有一个优秀的成绩。但是,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大多数的学生都是死记硬背的将物理原理和知识进行记忆,自身并没有对其进行一个详细的了解所以就会造成学生无法在考试当中对知识进行合理的转换,直接影响考试成绩。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以一些生动的方式来展现物理学原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保证考生在考试当中可以灵活的应用每一个知识点。而整个信息技术在此过程当中,主要就是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便于学生对物理知识原理的理解。

2.2利于对知识的直观理解

物理过程指物理模型在物理环境中的运动变化过程,正确分析物体运动变化过程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关键。高中物理注重对物理过程的分析,学生只有了解到物理的全过程,才能快速的解决物理问题,在高考当中取得好的成绩。要对物理过程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只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无法保证的,而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平台将物理过程通过图片、视频、PPT等方式输送给学生,学生通过观看以及教师的讲解,极易对其形成直观的了解。所以,信息技术对高三物理复习课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改变的基础,保证了物理知识的传输。

2.3利于掌握物理实验

高考物理当中,实验占的比重较大,学好实验有助于考生在高考当中取得好的成绩。物理试验,包含了物理原理和过程,原理的学习可以通过书本和老师的讲解,但是物理过程比较复杂,不能只依靠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学习。所以,信息技术的使用,拓宽了教学的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对物理实验的掌握。

3.结语

高三物理复习课主要是重新对物理原理及过程进行巩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以及教师教学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汤应宇.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三物理习题教学的整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4(09)

[2]龙立勇.信息技术与高三物理复习课的整合探索[J].信息教育技术.2008(01)

[3]陈卫国,汤捷.信息技术与高三物理实验教学整合效果实践研究[J].物理通报.2013(07)

[4]刘梅.网络环境下的物理复习课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

篇5:高三物理复习方法探索

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要】高中物理知识抽象,与其它学科相比是学生最不易“接近”和“驾驭”的。高三复习作为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使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拓展思维空间,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素养。高中教师如何在高三复习中克服这些客观劣势,提升学生的竞争能力,就更加要注重复习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高三物理,物理复习,存在问题,方法措施

新课程高三物理复习,要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要处理好基础知识掌握与能力提高的关系,注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的提升,重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并且加强实验教学和基本操作的实践复习不等同于重复“昨天的故事”,而是换一个角度对学习内容重新认识,达到量与质的提高。

然而,普通高中扩招给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课堂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

1.高三物理复习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复习课的现状。

知识系统化的程度不高。在基础知识的复习过程中,往往对知识进行教材顺序上的重现,虽然在深度上能够按照高考考纲的要求,但往往缺乏对知识的宏观的横、纵向之间的概括和总结,虽然在校本复习纲要和很多参考书上有知识网络图,但未被教师和学生充分重视和很好的使用。往往在一章的开始只做介绍性的解说,一带而过。缺少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知识系统化过程,造成的结果是学生在头脑中对知识的记忆是零散的、混乱的一些“点”,并没有按照知识之间的逻辑关联形成线和网。

1.2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本身存在的问题。

现在市场上物理高考复习资料(或称复习用书)的品种数不胜数,已是百花齐放、优秀和糟粕共存时期。认真分析一些高考复习资料可以发现下列问题:①逻辑错误。全书的谋篇布局和书中的某些单元有逻辑错误。②对高考考试大纲学习研究深刻,一些高考不考的题目在复习资料中屡见不鲜。③编写体系不符合掌握知识、方法和能力提升的程序。④高考复习用书页面越来越大,页数越来越多,字体越来越小,冲淡主题,增加学生课业负担。

1.3 高三物理教师处理复习用书时存在的问题。①部分高三教师教复习资料,而不是用复习资料。从课堂教学上看,教师基本上照复习资料原样搬到黑板上。知识点的复习,照复习资料上的讲,没有一点新鲜感,没有对知识群体进行高度的归纳、概括,没有把书念薄,课后学生基本没什么印象。有些教师还把复习用书上的不妥和错误搬到课堂上。②资料多,习题作业多,导致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概括时间少,影响学生正常发展。

教师教复习资料,而不是批判地用复习资料,是教师教学水平低或事业心不强的具体反映。时间久了导致这些教师过于相信复习资料,知识点复习、习题课都是教复习资料。教内容不思考内容,做题不想题,讲题不深刻,方法少。

1.4 对物理教学的冲击。

在这样的教学下,大多数学生反映上课听了,下课做了,学起来很累,可考试的时候还是不行。每逢单元考试便遭受挫折,缺少成功的体验。长此以往,从个体上讲,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和勇气会严重下降。学习的主动性也会降低,物理作业被排在所有科目的最后才做,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在整体的层面上,两极分化的态势会愈加严重。即只有部分学生在学习物理,还有一部分在应付或是放弃。新课标提出,物理学科的教学目的是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养,而这样做无疑与新课标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2.高考物理复习中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高考物理备考复习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候,要注意把握好以下方面的问题。

2.1 要引导学生抓住知识系统的构建。

在高考备考的复习阶段中,应紧紧抓住知识系统的构建,充分注意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综合性。同时,要精心选择知识点密集、纵横联系广的典型题,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联想、类比和知识重组的方法,促使其在头脑中将有关的知识和方法形成纵横交叉、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的稳定的、丰满的知识结构,并有效地将知识转化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还要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一套注重于内容的深、广度,着重于知识能力的提高、方式方法的形成,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的类型齐全的“少”、“精”、“活”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有意识、有计划的训练,让学生在这种针对性的练习中,练出水平来。

2.2 要引导学生注重物理情境的展示。

任何物理问题都是有一定的物理情境的,所以,在复习中,要抓住一些物理情境相对来说比

较隐蔽、也比较典型,物理量间的关系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的物理问题让学生通过“议题”、“画物理情境图”、“用分析法进行规范列式求解”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在思维的相互碰撞中展开物理复习活动。在积极的联想、类比等交互作用中,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总复习教学中,抓住物理情境的展示和物理模型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解题环节,这是使学生灵活思路、提高应变能力的重要途径。

2.3 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理概念、物理规律。

任何学科,都有它自己特有的理论体系,有它自己特有的用来描述有关概念和规律的一套方法。而物理学科中这个特征体现得更加明显,只有会用物理语言来描述物理情境,懂得用物理语言来构建物理量间的数量关系的人,才有可能学好物理,学活物理。

如果能够熟练地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理情景,寻找物理量间的数量关系,就可以有效地灵活自己的物理思路,快速把握解题的方向,为迅速求得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的思维保证。

2.4 要引导学生重视物理实验的复习。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题”与“实验”是溶在一起的。用“构图”、“将实验问题转化为平常的物理题目”的策略,是完成实验题的重要途径。让学生通过“议题”的方法尽可能把实验与题目联系起来,使学生的实验思路开阔起来,也可以使他们在以后的复习中遇到这类习题时就会主动与实验联想起来,从而迅速把握求解实验问题的方向。2.5 要引导学生紧扣考试大纲。

在复习中,要依据考试大纲全面地对知识进行梳理,确实做好查漏补缺工作,解决好知识覆盖的问题。

同时,也要善于通过典型例题的剖析来解决基本方法、基本思路和基本技能的问题。使学生在知识的广度上不留死角,在深度上不存疑问,在方法思路上心明眼亮,从而使学生通过冲刺阶段一系列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和训练,真正积蓄起足够的潜力,在高考复习中取得丰硕的成果。

3.高三物理备考的策略

学生在高考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主要问题有:审题错误,书写错误,构建物理模型的能力较弱,数学处理能力较低,基本的定理、定律运用不够熟练等问题。这些都是导致学生得分低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在复习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基本功的锻炼。

3.1 正确理解《考试说明》,制定复习策略。

(1)

立足课本,着眼基础,循序渐进。全面、系统、完整地复习所有必考的知识点,重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其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等基础知识的复习,要做到重点突出、覆盖面广。

(2)钻研教材,狠抓常规教学,落实好备、教、批、辅、考、评等各个教学环节,做到精选、精练、精讲、精评。

(3)加强方法教学和规范教学,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我探究,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使之能够灵活运用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够进行实验设计,提高实验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关注高考信息,随时了解最新动态。

(5)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学生多沟通,及时进行反馈,让学生学得开心,学有所成。

3.2 把握全局,做好复习阶段划分。

第一阶段:全面复习阶段。时间:2012、7-2013.2月。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阶段。时间:2013、3-2013年4月。

第三阶段:综合模拟阶段。时间:2013、5月初-2013、6月初。

3.3 备考的具体措施。

3.3.1 重视教材、夯实基础、强化应用意识。

(1)在复习中应立足基础知识,通过透彻理解,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如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应该让学生从定义式及变形式、物理意义、单位、矢量性及相关性等方面进行讨论;对定理或定律的理解,则应引导学生从其实验基础、基本内容、公式形式、物理实质、适用条件等作全面的分析。

(2)复习时引导学生回归教材,要抓住重点,帮助学生了解知识间的纵横联系,构建高中物理基础知识网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如复习力学知识时,要了解受力分析和运动学是整个力学的基础,而运动定律则将原因(力)和效果(加速度)联系起来,为解决力学问题提供完整的方法;曲线运动和振动部分属于运动定律的应用;动量和机械能,则从空间的观念开辟了解决力学问题的另外两条途径,提供了求解系统问题、守恒问题等的更为简便的方法。从而使运动和力的关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3)以课本的习题背景、插图和阅读材料为素材,深入浅出、举一反三地加以推敲、延伸或适当变形形成典型例题,应用中、低档试题进行训练,花大力气吃透课本上那些有特色、概念性强、构思新颖和方法灵活的习题。

3.3.2 围绕考点,参透考纲,认真研究三年高考试题特点。

结合《考试说明》分析高考命题的规律,把握命题原则和发展方向,有利于准确把握高考动向,有针对性地做好复习工作;收集近三年各地的高考试题,研究试题的命题特点,试题考查的侧重点,全卷考查的热点等。

3.3.3 精心讲解,严格训练,切实提高课内课外学习效率。

(1)精心讲解,通过教师引导对示范例题的分析,讨论和解答,“以题引路――借题发挥”,引导学生发现,归纳解题步骤和思路,归纳解题中易出错、易遗漏、易忽视、易混淆、易忘记的地方,要启发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重视解题后的反思。

(2)讲练结合,多让学生思考,注意适当做一些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好题。做到讲得透、练得精。

3.3.4 渗透方法,彰显技巧,努力构建物理学习思想体系。

(1)在平日教学中,结合具体的题目和章节,有意识的、恰当的进行物理方法的渗透、学习和领会,强化物理方法的运用,突出方法教学。

(2)通过例题、习题的讲练,强化物理思想的渗透,揭示思想方法在知识互相联系、互相沟通中的作用。要让学生逐个地掌握物理思想方法的本质,做到灵活的运用和使用物理思想和方法去解决问题,突出思维抓教学。

将课外试题与课本上试题进行对照,比较方法、技巧、思想,加深理解。

3.3.5 重视实验、注重原理、强化设计能力。

物理实验是高考考查的重点、难点、热点。从近几年全国及各省市高考试题来看,对实验的考查越来越重视对基本原理及实验设计能力的考查。如电学实验是高考中最重要的设计实验。电学设计实验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①供电电路部分:供电电路可分为限流电路和分压电路;②实验电路部分:包括电流表的内外接、电流表电压表互换使用、电表的改装、电阻箱的应用、比较法与半偏法的选取等;③保护电路部分:主要是试题中定值电阻的运用。

3.3.6 联系实际、拓宽视野、提高应用能力。

近年来很多物理试题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不仅再现了现实,也突出了物理的实用性。试题要求学生的主要不是对事物的局部或某一侧面进行描述,而是注重对事物的整体的结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以及对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理解,所涉及的知识以多样性、复杂性和综合性为特点,体现了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推动了科学知识的普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加强了知识运用的考查。因此复习中应多关注社会、观察自然现象、科学实验、现代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大型强子对撞机的发明、绕月卫星的发射、载人航天的发展等等。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要善于挖掘实际问题的本质内涵,进行模型化处理,把不熟悉的问题转化成熟悉的问题,再注意知识和方法的灵活运用,问题往往能够迎刃而解。3.3.7 讲究策略、规范解题、加强应试技巧。

第一、加强应试心理的培养:很多学生平时成绩很好,但一到大考就失误频出:审错题、审半截题得答案、漏条件,甚至不画运动过程图或受力分析图而只凭经验做题,致使答对率大打折扣。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做题习惯与考试习惯,并经常单独与其谈话交流,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过度紧张的心情得到放松。

第二、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审题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阅读、理解、分析、总结、归纳等多种能力,还包括严肃认真、耐心细致的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因此审题能力不仅是考试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审题能力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1)审明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关键词语是“题眼”,如:刚好、满足、最大、最小、最终、最短、忽略不计、理想等等。关键词语往往对应临界状态或隐含条件。

(2)审明试题要求:如选择题要求选出正确的、错误的、可能的、一定的等;实验题目的要求:操作简便、尽量准确、多测几组数据、从零开始、量程限制等。

(3)要审清图形及图象的含义:很多试题的信息以图形或图象的形式给出,审题时要认真分析图形或图象,充分挖掘隐含条件。如图像中的横纵坐标、截距、斜率、交点、面积、变化率等其物理意义是什么。

(4)审清本质属性、建立物理模型:物理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领悟其中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问题往往比较复杂,但我们只要抓住问题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其本质便一目了然,从而建立起对应的物理模型,再从物理模型中分析其中的物理规律、各物理量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最后根据对应的规律建立数学方程求解。

第三、加强解题策略的培养:

(1)选择题:物理为不定项选择题,若没有十分的把握可选出可以确定的选项,从而拿到部分分。

(2)填空与试验题:要注意文字表述要清晰、数据是否有单位、有效数字到哪一位等问题,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3)计算题:指明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或运动过程分析;画出对应的受力分析图或运动图或电路图等;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列原始方程、有求解结果并进行分析讨论。

(4)得分策略:卷面干净整洁,向它要3-5分;难题运用踩点得分、步步为营,向它要3-5分;基础题、中等题细心谨慎,向它们要满分!

3.3.8 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1)把课堂还给学生,把选择权留给学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高三物理备考过程中,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成为思维的主人,让学生自己选择怎样学,学什么。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少讲,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留给学生,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才能提高复习的效率。

(2)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课堂要倡导民主、平等、开放的教学气氛。课堂上,允许讨论,允许争辩,允许实话实说;让每一个学生始终感受到自己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一个被动的受教育者。尊重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中,学生和教师共同思考,共同创造,共同分享。

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让学习不再枯燥和无味,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高了,成绩自然就好了。

(3)改变教学方式。

高三物理复习备考的过程,其实就是与习题做斗争的过程。习题教学贯穿整个高三物理教学的始终,不管是物理概念还是规律,不管是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还是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都需要通过习题的形式呈现,所以习题教学在高三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3.9 上好两种类型的课。

高三课堂教学主要有两种类型的课:①知识复习课;②试卷讲评课。

对于知识复习课:以教材为蓝本、以教案为导线夯实基础,突破重点、难点,并完成课后习题及作业,对知识进行巩固提高。

对于试卷讲评课:首先认真阅卷,其次通过抽样调查试卷、找出错题的共同点和难点,再次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最后点评试卷的知识分布、难易程度;点出难点;点出错点;点出共同的问题。

总之,高三物理复习与备考既不能脱离原有的教学思路,又不能缺少创新开拓精神,开拓创新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发展与挑战,新世纪大量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与造就必然诞生在这种能力的发展与挑战之中。

参考文献

[1] 文海山.《浅谈高考物理复习高效性策略》《当代教育教学论坛》,2008.1.[2] 石峰.《新课标下提高高三物理复习效率之我见》《中华教育论坛》,2010.6.阅读相关文档:浅谈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浅谈如何让初中生学会学习英语 与后进生谈话的语言技巧 农村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探索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改革 农村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实施 浅谈如何在高中地理新课标中实施创新教育 从数学课后复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职教语文教学之我见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 非权力影响力在幼儿园管理中的作用 浅析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方法的改革 浅谈德育工作中的思想教育工作 掌握五类基本题,轻松阅读说明文 走进文学类文本的情感世界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历史课堂充满创新气氛 浅谈物质环境的创设在聋儿康复教育生成课程中的实施 再生丝素蛋白及构象转变离

最新最全【学术论文】【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领导讲话】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分析报告】 【应用文档】 免费阅读下载

篇6:高三学生复习物理的方法

一、结合考试说明全面复习知识点

在第一轮复习中,要求仔细研究考纲,按照考试说明把每一个知识点都分析透彻,不要有遗漏,做到所有的知识点心中有数。那么,如何研究考纲和考试说明呢?北京新东方优能一对一部老师建议同学们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研究命题思想,近年来的物理学科命题思想基本上是保持一致的,突出强调联系实际、回归教材、注重基础、体现思想等特征;二、研究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包括学科知识和解题能力;三是要研究考试说明的变化,关注内容的增减和考察能力的变化情况。只有把考纲和考试说明以及高考真题研究透彻,才能定制出合理的备考计划,为迎接高考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以课本为基础,夯实各个知识点

第一轮复习的目标,就是梳理基本知识。什么是基础?当然是课本。第一轮复习要对照教材梳理每一个知识点,不留空白。对于概念不要死记硬背,而是理解记忆。从定义、定义式、物理意义等多个角度把握。对于习题,新东方一对一老师不建议采用题海战术,第一轮的复习要认真研读课本上的习题和书后题。夯实好基础,在二、三轮的复习上才能有质的飞跃。

三、总结知识结构,形成网状知识体系

课本中的物理知识点都是有相互关联的`内在联系的,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高考对能力的考核放在首位,因此高考题的编制绝非只考一个知识点,而是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在第一轮复习中一定要整合物理模型,把具体的问题抽象为模型,这对于提高解题能力和解题速度会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新东方一对一老师叮嘱同学们在复习中,既要注重物理知识的积累也要注意物理模型的总结。

四、归纳总结基础题型及变形

篇7:高三物理复习学习方法

提高审题能力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对关键词句的理解;

对隐含条件的挖掘;

对干扰因素的排除。

理清和形成知识结构

篇8:高三物理复习方法探索

我们知道, 高三物理后阶段的复习不能是单纯的知识复习, 而应把复习的重点放在方法的提炼和能力的培养上.以知识通过方法转化为能力, 这才是更有效的复习.针对高三物理后阶段复习的特点, 应通过方法领路, 着重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迁移能力和实验能力.

一、建模能力的培养

建立物理模型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 也是学生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因为在新课教学中, 教师教什么, 学生做什么, 无需建立物理模型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而很多高考试题是命题专家编制的新型题, 如果后阶段的复习不注重对新型题的建模能力的培养, 很多考生就会感到无所适从.所以, 在高三物理复习后阶段中, 应以典型问题为开导, 通过必要的过程与方法, 提高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

例1 (2009年浙江高考第24题) 某校物理兴趣小组决定举行遥控赛车比赛.比赛路径如图1所示, 赛车从起点A出发, 沿水平直线轨道运动L后, 由B点进入半径为R的光滑竖直圆轨道, 离开竖直圆轨道后继续在光滑平直轨道上运动到C点, 并能越过壕沟.已知赛车质量m=0.1kg, 通电后以额定功率P=1.5W工作, 进入竖直轨道前受到阻力恒为0.3N, 随后在运动中受到的阻力均可不计.图中L=10.00m, R=0.32m, h=1.25m, s=1.50m.问:要使赛车完成比赛, 电动机至少工作多长时间? (取g=10m/s2)

【分析】 (1) 小车在直轨道AB间运动.如果电动机一直工作, 由于功率恒定 (P=Fv) , 小车的速度不断变大, 所以牵引力不断变小, 是变力, 摩擦力是恒力.运动模型:变加速直线运动.如果小车开始阶段是变加速运动, 已经达到所需速度, 则后阶段关闭电动机, 小车做匀减速运动.运动模型:先变加速直线运动, 后匀减速运动.不论哪种情况, 由于是变力做功问题, 处理方法:动能定理.

(2) 小车在圆轨道上运动.圆轨道光滑, 小车只受重力作用.运动模型:变速圆周运动.处理方法:机械能守恒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

(3) 小车越过壕沟的运动.只受重力作用, 初速度与重力垂直.运动模型:平抛运动.处理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通过小车不同运动过程的分析与建模, 以及小车能到达圆周最高点所需的初速度、小车能越过壕沟所需初速度大小为隐含条件的对比分析, 考查学生分析、建模和综合问题的能力.

【答案】小车能到达圆周最高点所需的初速度大小为4m/s、小车能越过壕沟所需初速度大小为3m/s, 通过分析比较, 赛车要完成比赛, 在进入圆轨道前的速度最小应该是4m/s, 由动能定理可得所需时间为t=2.53s.

从上面的例题可以看出, 其建模过程可用如下框图表示:

对于新型物理试题, 只有建立了物理模型, 才能确定用什么物理规律求解.所以, 建立物理模型是求解新型试题的关键.在高三复习阶段, 要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 通过典型试题的分析, 让学生掌握建立物理模型的思路与方法, 那么对新型试题的分析与解决的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二、迁移能力的培养

到了高三后阶段, 学生做了不少习题, 拿到一些题目以后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特别是高考题, 这些似曾相识的题目往往赋予了新的物理情境, 这就涉及迁移的问题.所以, 在审题时要特别注意与原有储存在记忆中相识的习题的联系与区别, 只有这样, 才能用旧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 而不是冒然地套用.

例2 (2009年浙江高考题第17题) 如图2所示, 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 有一质量为m、电阻值为R的闭合矩形金属线框用绝缘轻质细杆悬挂在点O, 并可绕该点摆动.金属线框从右侧某一位置静止开始释放, 在摆动到左侧最高点的过程中, 细杆和金属线框平面始终处于同一平面, 且垂直纸面.则线框中感应电流的方向是 ()

C.先是d→c→b→a→d后是a→b→c→d→a

D.先是a→b→c→d→a后是d→c→b→a→d

【分析】该题与1996年全国高考第3题相似.试题如下:

一平面线圈用细杆悬于P点, 开始时细杆处于水平位置, 释放后让它在如图3所示的匀强磁场中运动.已知线圈平面始终与纸面垂直, 当线圈第一次通过位置Ⅰ和位置Ⅱ时, 顺着磁场的方向看去, 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分别为 ()

A.位置Ⅰ逆时针方向位置Ⅱ逆时针方向

B.位置Ⅰ逆时针方向位置Ⅱ顺时针方向

C.位置Ⅰ顺时针方向位置Ⅱ顺时针方向

D.位置Ⅰ顺时针方向位置Ⅱ逆时针方向

【答案】2009浙江高考试题17题选B, 1996年全国高考试题第3题选B.

两道考题虽然相似, 看似只有磁场方向由水平向右变为竖直向上以及摆动方向由左向右变为由右向左, 但是, 一经这样的迁移变化, 题目的难度增加了, 磁场由线圈的一个面进入迁移到先后从两个不同面进入, 磁通量的变化分析就难了很多.所以, 在高三复习中, 既要找出相似题目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又要在原来题目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迁移与拓展, 以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

从上例可以看出, 其迁移过程可用如下框图表示:

这里要特别比较似曾相识的题与原来储存在记忆中的题的联系与区别, 否则由于思维的定势, 反而会引入歧途, 结果造成负迁移.例如做过了2009年浙江高考第24题 (见例1) , 再做下题, 不注意两道题的联系与区别, 结果错误率反而会更高.

例3如图4所示, 一小球从A点以某一水平向右的初速度出发, 沿水平直线轨道运动到B点后, 进入半径R=10cm的光滑竖直圆形轨道, 圆形轨道间不相互重叠, 即小球离开圆形轨道后可继续向C点运动, C点右侧有一壕沟, C、D两点的竖直高度h=0.8m, 水平距离s=1.2m, 水平轨道AB长为L1=1m, BC长为L2=3m, 小球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 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 若小球恰能通过圆形轨道的最高点, 求小球在A点的初速度. (2) 若小球既能通过圆形轨道的最高点, 又不掉进壕沟, 求小球在A点的初速度的范围.

【答案】 (1) 小球在A点的初速度vA=3m/s. (2) 小球在A点的初速度的范围是:3m/s≤vA≤4m/s和vA≥5m/s.

三、实验能力的培养

实验试题来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 这种考试方法需要教师在复习中的着眼点落实到课本实验的原理与方法以及思路的迁移上来.如果对试题分类的话, 一般可分为课本实验、课本实验基础上的拓展实验和一般的设计性实验三种.

(一) 课本实验

对课本实验的要求是:理解和掌握每一个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步骤、数据记录与处理, 以及实验时应注意事项.实验数据处理是反映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思维能力, 实验操作时的注意事项是区别学生做过实验与没有做过实验的一种很好的检测方法.以下以“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为例进行说明.

1.实验思想、方法和原理

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装置如图5所示.原理如下:测量小车速度用打点计时器, 通过对纸带的分析、计算得到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小车运动的v-t图线;根据图线形状直接分析或写出图线的函数关系式, 从而探究出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6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时打下的一条纸带.

2.判断小车的运动是否为匀变速运动

根据Δx=aT2判断, 即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相邻之间的位移之差是一个常数.

3.在纸带处理中如何求某计数点的瞬时速度

用“平均速度法”求速度, 即:

4.求小车运动的加速度

方法一:逐差法.

方法二:图像法.

由“平均速度法”求出多个点的速度, 画出v-t图如图7所示, 直线的斜率即加速度.还可以利用如图8所示的纸带直方图, 求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

5.要会选择实验器材 (特别是电学实验)

例4 (据2011年浙江卷第21题改动)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时, 已提供了小车, 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纸带、带小盘的细线、刻度尺、导线.为了完成实验, 还须从图9中选取实验器材, 其名称是 (漏选或全选得零分) ;并分别写出所选器材的作用 (2) .

【答案】 (1) 学生电源、电磁打点计时器、砝码.或电火花计时器、砝码. (2) (略) .

6.灵活处理特殊纸带问题

例5学生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他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源上, 实验时得到一条纸带, 如图10所示.他在纸带上便于测量的地方选取第一个计时点, 在这点下标明A, 第六个点下标明B, 第十一个点下标明C, 第十六个点下标明D, 第二十一个点下标明E.测量时发现B点已模糊不清, 于是他测得AC长为14.56 cm, CD长为11.15cm, DE长为13.73cm, 则打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______为m/s,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______为m/s2, AB的距离应为______cm.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加速度a=2.58m/s2, AB间的距离5.99cm.

2010年重庆卷第22题第 (1) 小题也是特殊纸带的处理问题 (此处从略) .

(二) 课本实验基础上的拓展实验

对课本实验基础上的拓展实验的要求是:以重点实验为突破口, 在重点实验的原理上进行拓展和实验创新, 以提高实验的基本能力和应变能力.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的拓展:一是实验器材的拓展, 这一拓展又可分为实验器材替换的拓展 (即能否用其他器材替换实验中的相关器材而达到相同目的) 和实验器材功能的拓展 (即能否用此套器材达到其他目的) ;二是实验方案 (原理) 的拓展, 即能否用其他方法达到相同目的;三是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的拓展, 即采用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 通过数据处理的优劣比较和物理意义分析, 来拓展课本基础上的实验.

例6用如图11所示的“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 来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1) 实验时, 该同学想用钩码的重力表示滑块受到的合力, 为了减小实验误差, 你认为在实验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2) 如图12所示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 其中A、B、C、D、E、F是连续的六个计数点, 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 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已在图中标出, 测出滑块的质量为M, 钩码的总质量为m.从打B点到打E点的过程中, 为达到实验目的, 该同学应该寻找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的数值关系 (用题中和图中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

【答案】 (1) 平衡摩擦力;钩码和盘的总质量要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2) mg (Δx2+Δx3+Δx4) 和

对于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课本中还介绍了“参考案例二”:由橡皮筋提供牵引力的实验装置.此外, 还有很多用不同器材来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例7是用同一器材、不同的实验原理, 达到不同的实验目的.这类试题是高考的热点.

对于同一实验器材, 用不同的实验原理, 又可达到同一实验目的.这又是另一种课本基础上的拓展实验.这类拓展实验能拓宽学生的实验思路,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如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从不同的角度来“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如下例所示.

例7测量小车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合外力是“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实验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 实验装置如图13所示, 一端系在滑块上的细绳通过转轴光滑的轻质滑轮挂上钩码, 用垫块将长木板固定有定滑轮的一端垫起.调整长木板的倾角, 直至轻推滑块后, 滑块沿长木板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 (2) 保持长木板的倾角不变, 取下细绳和钩码, 让滑块沿长木板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滑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所打出点的分布应该是:; (2) 滑块在匀加速下滑过程中所受的合外力大小_______钩码的重力大小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

【答案】 (1) 相邻两计数点的距离相等; (2) 等于.

例7是用同一器材从不同的角度 (实验原理) 来达到同一实验目的.当然, 用不同的实验器材来达到同一实验目的就更多.如必修1课本中的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中的“参考案例一”.其优点是把加速度的测量转换为位移的测量.操作简单直观, 但需要对比实验, 由于控制上等原因, 误差也较大.又如2009年浙江高考22题Ⅱ中的第 (2) 小题就是用不同的实验器材“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测量单摆的周期用激光光源、光敏电阻与自动记录仪相连, 自动记录仪器显示出光敏电阻阻值R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 从而读出单摆的周期 (此处试题从略) .

(三) 设计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历来是实验教学与复习的难点.对实验的设计, 既要以安全、精确、操作方便为原则, 更要使学生仔细领会和掌握设计的思路和方法.需要指出的是, 设计性实验的复习, 教师一定要暴露和体现设计的过程与方法, 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实验设计的思路与方法.

一般设计性实验的设计思路如图14所示.

下面以“测定电池的电动势与内电阻”的设计性实验教学为例, 展示该实验中的过程设计思路.

例8现要求用下列所提供的器材测量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E.器材如下:

干电池 (电动势约为1.5V, 内阻未知) ;

电流表 (量程10mA, 内阻为30Ω~40Ω) ;

阻值为100Ω和150Ω的定值电阻各一个;

开关S1、S2;

导线若干.

要求:根据所给器材, 要求测量尽可能精确, 请设计一个测量一节干电池电动势的电路.写出在该实验中需要测出那些物理量?并写出用已知量和测得量表示的待测干电池的电动势表达式.

过程设计如下:

(1) 回顾课本中测定电池的电动势与内电阻实验的过程与方法.测量电池电动势一般有三种基本的测量方法, 即伏安法、电流表电阻箱法和电压表电阻箱法.

(2) 分析与讨论得出实验设计的思路.由于只有一个电流表和两个定值电阻, 所以可以考虑用电流表、电阻箱 (两个定值电阻相当于电阻箱的两次读数) 测电池的电动势.

(3) 设计电路.根据分析的思路以及电阻的连接方式, 我们可以设计出如图15所示的甲、乙两个电路.

(4) 分析讨论判别电路的合理性.进一步分析讨论, 设计出的甲、乙这两个电路原理图中, 两个电路是否都合理?我们先根据已知的物理量进行估算.如果采用乙电路, 当两个电阻R1和R2并联时, 通过电流表的电流约为15mA, 已经超出电流表的量程, 所以只有甲电路合理.

(5) 分析讨论在甲电路中, R1应选择哪一个电阻?对电路中的电流进行估算.如果R1选择阻值为100Ω的电阻, 那么, 当开关S2闭合时, 通过电流表的电流约为11mA, 已经超出电流表的量程, 所以R1选择阻值为150Ω的电阻.

(6) 写出用已知量和测得量表示的待测干电池的电动势表达式.测出闭合开关S1、S2时的电流表的读数I1和闭合开关S1、断开S2时的电流表的读数I2,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联立可得电池的电动势表达式.

以上几步的层层分析, 步步推进, 在分析讨论中寻找正确的设计途径, 充分暴露设计过程中的思维过程,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参与设计过程, 并让学生在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 在成功中分享喜悦与快乐, 在设计中复习, 在复习中设计.这样, 才能提高实验设计能力.

不同的实验复习侧重点应有所不同, 如“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 强调的就是实验电路的连接 (包括分压电路、电压电流表的量程选择、电流表的内外接问题) , 另外就是最后曲线的画出;“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 主要考查实验数据的处理, 误差的分析;“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 则考查比较全面, 有探究思路 (原理) 、操作、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

上一篇:以人为本,建设创新型安全企业下一篇:电梯维保作业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