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国旗下讲话”的育人作用

2024-06-17

发挥“国旗下讲话”的育人作用(通用13篇)

篇1:发挥“国旗下讲话”的育人作用

官亭九年制学校

充分发挥“国旗下讲话”的育人作用

升旗仪式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之一。学校每个星期一要举行升国旗仪式,对学校国旗班的成员要组织培训学习,让他们明确升旗仪式的程序,熟练掌握升旗的动作要领,力求做到标准、规范。具体要求是:当主持人一声令下“升旗仪式现在开始,全体肃立、出旗、奏乐……”,护旗手在鼓号声中要迈着坚定、整齐、有力的步伐走向旗台,升旗手在国歌声中要把鲜艳的五星红旗缓缓地升起,少先队员要行队礼,其他同学要行注目礼。每次升旗仪式结束后,还要请学生代表在“国旗下讲话”,持之以恒,形成系列。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之情。国旗下讲话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是每个学校每周的一件大事。本学期,湖西中心学校十分重视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国旗下讲话”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使其真正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

讲话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学校领导讲话、教师讲话和学生演讲等。有最新发生的与学生生活有关联的国内外大事,有校园内最近出现的典型事例或校园新闻。如利用教师节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利用中秋节、重阳节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传统美德教育,利用国庆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利用元旦进行“三节”假日安全教育等;此外,该校还结合本地的历史人物对学生进行“蓝氏三杰”精神的教育,结合“古公三王”庙对学生进行闽台“五缘”教育

篇2:发挥“国旗下讲话”的育人作用

充分发挥“国旗下讲话”的育人作用升旗仪式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是每个学校每周的一件大事。我们要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国旗下讲话”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使升旗仪式真正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国旗下讲话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含学校领导讲话、教师讲话和学生演讲等。既有最新发生的与学生生活有关联的国内外大事,也有校园内最近出现的典型事例或校园新闻。利用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紧密结合形势,如利用教师节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利用中秋节、重阳节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传统美德教育,利用国庆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利用元旦进行“三节”假日安全教育等;此外,还可以结合本地的历史人物对学生进行缅怀乡土名人,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革命传统,建设美好新河的教育。

我们要以升旗仪式为切入口,强化养成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注重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教育,积极开拓学生德育工作新途径和新领域,真正发挥国旗下讲话应有的教育作用。

篇3:发挥“国旗下讲话”的育人作用

一、本科生实行导师制的现状

我国高校在推行学分制的过程中, 将研究生教育中的导师制推行到本科教育,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 使导师与被指导的学生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形成固定的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指导关系。就国内本科生导师制看, 大多数高校的导师职责围绕在:指导学生选课、学业规划、指导学生处理好学习与生活的关系、负责对学生的专业课学习、科研立项、专业实习、毕业论文以及考研方面的点拨等。而在实际工作当中, 导师往往做不到那么全面, 大部分导师仅能关注学生的学业, 如选课、考试、学习方法等, 而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发展、心理健康及道德的关注和培养还远远不够, 还需要更高素质的导师队伍来使导师制发挥的更加完善。

二、导师制下高校教工党员发挥全方位育人作用的重要意义

高校党员教师作为导师制教师队伍中的先进分子, 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比其他导师在学业、思想、品德等各方面对学生有着更大的示范表率作用, 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格塑造、心理健康、道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各个方面能够更好更直接的引导, 并能以自身的高素质和优良品德来影响和培育学生, 可以说导师制中的教工党员可以通过其自身党员先进性的发挥, 能够在大学生的培养中, 更加地做好全方位育人的工作。

三、导师制度对教工党员发挥全方位育人作用的促进作用

高校要发挥其教育功能, 离不开全体教师及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 更离不开的是教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充分发挥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 也是优良学风建设的重要保障。在导师制普遍实施的条件下, 身为党员的本科生导师更应该发挥其优秀的模范作用, 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和培养学生。导师制下, 教工党员与被指导的学生形成了固定的指导关系, 导师的指导范围缩小了, 指导力度就会相对增大, 更容易进行精英化指导和教育, 有能力也有时间来充分发挥其育人作用。相对而言, 学生有了专一的党员导师, 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与其进行沟通, 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可以充分感受其党员魅力, 充分接受其先锋模范作用的引导, 更可以把这种引导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 而不仅仅限于课堂之上。

四、导师制下充分发挥教工党员全方位育人作用机制研究

党员导师凭借自身的丰富经验和高素质来给本科生做导师, 有着更加有效的作用, 探索其全方位育人机制也极为重要。

通过人文关怀, 党员导师可与学生进行定期的沟通和交流, 凭借自身的丰富经验和素质, 有针对性的关注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心理健康, 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通过自我提升, 不断学习先进理论知识, 将心理学、教育学中的相关理论运用到实际指导中, 凭借优秀的自身素质来不断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通过自身积极努力的态度来影响学生, 使其有明确的学习和崇拜对象, 以此来提升教育的实效性。

通过建立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 保障党员导师工作的积极性。制定考核机制, 以学年为单位进行考核, 评选出优秀导师和不合格的导师, 进行相应的奖惩。同时落实激励机制, 对优秀的导师进行鼓励和奖励, 在职称晋升和工作量上给予体现。

通过建立有效的宣传机制, 例如定期制作工作简报, 使一些党员导师优秀的工作经验和方法能够广为传播, 使导师制工作能够相互借鉴和交流, 同时树立全心育人的优秀党员导师榜样, 使导师制工作更加顺利开展。

篇4:发挥“国旗下讲话”的育人作用

答:国旗下讲话作为我国中小学德育的重要载体,对于弘扬我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培养中小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爱国情感,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怎样才能使“国旗下讲话”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不是变成流于形式、可有可无的“鸡肋”?

首先,要创新讲话内容。讲话内容要与社会实际相结合,选择确定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积极引领和教育学生遵纪守法、乐观向上,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和国家公民意识,并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德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对学生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疏导引领。

其次,要创新国旗下讲话的形式。要利用朗诵、歌唱、演讲、表演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感染、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使之成为充满活力、趣味横生、感染力丰富的教育活动。同时,还要注意根据讲话主题来确定合适的讲话人选,以确保讲话的顺利进行。

第三,要重视讲话后的教育延伸。主题班会可以继续围绕讲话精神进行讨论和交流以延伸讲话的教育时空,强化讲话的教育效果。

第四,要尊重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差异、地域差异,切合各地实际,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活动既庄严又充满趣味性。

责任编辑/李书华

篇5: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作者:马鑫亿

来源:《教育与学习》2013年第03期

要注意架起营造和谐课堂教学气氛的桥梁——精心设置悬念。悬念是指学员对所学习研究的对象感到困惑不解而产生的急切等待的心理状态。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实际上是以“要我学”为“我要学”为基础的,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与悬念的设置密不可分的。悬念的设置,主要选在以下三个时期:一是在新课引入阶段提出疑问;二是在解决问题阶段设置悬念;三是在小结阶段设置悬念。

要注意使用营造和谐课堂教学气氛的催化剂——语言精炼幽默。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是创造和谐教学气氛的催化剂。诙谐幽默的语言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启迪学员的心智,构建和谐的氛围。而教员在课堂上,教学用词的准确性,教学用语的严谨性,教学用句的逻辑性,不仅能使学员体味出教学严谨的学科特点,更能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员形成严谨的良好思维习惯。要注意抓住营造和谐课堂教学气氛的关键——引导学员练习。在课堂教学的动态过程中,教员的“教”、学员的“学”、教员指导下学员的“练”是三个必不可少的要素。要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必须要构建一个以“导练”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结构。这就要求教员在课堂上要注意引导学员进行练习,用“练”来协同“教”与“学”,以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和谐。

建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在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上创建和谐军校课堂。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由此可见,课堂教学环境对于创建和谐军校课堂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课堂教学环境主要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二个方面,要形成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就要注意改善物理环境,改造心理环境,把课堂教学环境建和谐。

一是要注意教室环境的布置,把教室环境建和谐。教室环境的布置和整洁程度,对于美化学员的心灵,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创建和谐军校课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学院要注意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努力创设“智力背景”。而整齐的桌椅,明亮的灯光,漂亮的窗帘,干净的卫生,能够创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使人产生一种愉悦的心情,从而促进和谐军校课堂的形成。

二是要建立适宜的教室规则,把教室规则定和谐。要建立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必须要建立适宜的教室规则,让学员在课堂上能够“学得舒服”。学院在能够保持正常课堂教学秩序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地开放课堂管理,制定出既能体现院校规章的要求和部队军事化的特点,又能符合创建和谐课堂需要的教室规则,使学员能够在必要的时候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而不是被教室规则缚住了手脚。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篇6:发挥“国旗下讲话”的育人作用

新生在入学之后,高校可以针对档案方面对他们进行讲解,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对档案有所了解。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学习国家对档案管理方面的有关规定,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档案对学生的重要性。

3.2最大化发挥学生档案管理的积极作用

针对学生不了解档案管理的情况,在新生入学的时候学校就应该对他们进行详细的讲解,告诉他们如何获得良好的档案资料,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生生活中积极上进,不要存在不良的行为,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比如说学生要提升自己的诚信记录,就要养成诚实守信的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

3.3对学生档案进行科学现代化的管理

高校在对学生档案进行管理时,一定要借助先进的管理方法,明确高校学生档案的收集范围,使得档案记录的内容能够全面的反映学生在学校的各方面表现情况;尽量减少格式化的档案材料,在对学生档案进行评价时不要术语化,千篇 一律,要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个性差异性,能够给予学生最真实的评价;档案管理要走向现代化,在平时档案管理中,要充分利用当前的现代化电子技术,使传统档案管理和现代化档案管理相结合,实现档案的网络化、信息化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档案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形式,是高校思想载体,在育人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的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做好档案管理的相关工作,最大化发挥档案自身所具有的作用。对高校学生档案进行合理的利用和开发,能够提升教育工作的素质,并且提升学生的自觉性,不论推动学生学习的进步,还是帮助他们更好的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曹虹.高校档案育人功能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丁冬生.高校文化育人的效应及其实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篇7:发挥“国旗下讲话”的育人作用

架起家校联动育人的“七彩桥”

书院街道中心小学家长学校校长 随立意

2008年10月11日

家庭是儿童生活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特别是对十四岁以下的儿童的教育来说,起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多年来,我校始终以德育为先,德育工作中坚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注重基础、注重常规”的工作方针,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先后被评为全国少先队金星大队、山东省教学先进单位、山东省优秀家长学校、济宁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济宁市校本研究实验学校、济宁市遵纪守法光荣学校、济宁市卫生先进单位,济宁市绿色学校、济宁市少先队规范化学校、曲阜市红旗大队、雏鹰争章示范校、古诗文诵读先进学校、手拉手活动先进单位、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以加强组织领导为重点,夯实办学基础

加强领导,统一思想,是办好家长的基础。一方面,我们在健全组织机构中加强领导。由校长、副校长、德育主任、年级班主任和社区教育委员会委员以及家长代表组成家教委员会,制定了家长委员会的章程,每年拟定家长学校工作计划,定期活动,研究指导家庭教育开展。家教委员会实行主要领导相对稳定,会员根据情况及时调整。家教委员会可直接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研究安排家教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及时进行家长学校工作总结等项工作。另一方面,在加强专题学习中统一思想认识。学校认真组织《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计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的专题学习。通过学习,我们充分认识到,家长学校是满足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需要,是满足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满足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是满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需要。

二、以规范教学程序为核心,提高办学水平

为了切实提高办学水平,我校对办学方向、组织管理、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形式、考核评比、档案建立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同时定期召开家教委员会,共同商议有关事宜,真正将家长学校的办学工作纳入学校教育常规工作。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规范了教学内容。突出德育,以传播正确的教育观念,讲授科学的育人方法为主,同时渗透素质教育的内容,交流家教先进经验。

二是规范了教学过程。每学期制定家长学校的教学计划,以市关工委编写的家长学校教材为主教材,系统地安排好课程以及相应活动,保证每学年8次以上授课和活动的时间。

三是规范了教学形式。以面授形式的讲座、咨询为主,结合座谈、交流、参观等活动形式。

四是规范了考核评比。每期家长学校教学结束后要进行书面考核,颁发结业证书。每期家长学校评选出一批“优秀教员”和“优秀家长学员”,对有突出表现的教师和家长给予表彰奖励。

五是规范了档案管理。平时注重家长学校办学资料的积累、收集工作。将每一期的办班教学计划、课程表、学员名册、校委会成员通讯录、交流材料、活动记录、活动及照片等材料分类归档。

三、以坚持分类指导为手段,丰富办学形式 在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基础上,我们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类型的家长,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种类型家长学校,以提高家长学校实效。

一是新生家长学校。每年一年级新生入学之前,举办新生家长培训班,传授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知识,明确怎样做好孩子入学准备工作,知道如何做好孩子幼小衔接工作。每学年上半学期开办一年级家长学校,主要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育要点作专题讲座,如“怎样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家庭教育与孩子的成长”等等。

二是四年级学生家长学校。每学年第二学期,举办四年级学生家长学校。随着孩子年龄逐渐增大,孩子的生理、心理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及时举办家长学校,做好家校沟通,共同做好孩子疏导、教育工作,主要进行“如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怎样引导孩子健康地走进网络世界”等专题讲座。

三是毕业生家长学校。根据六年级毕业班的特点,专门举办毕业生家长学校,重点作“怎样的毕业生才是合格的毕业生”、“临近毕业学生的心态分析和我们应注意的问题”、“如何做好小学与初中的衔接工作”等讲座。

四、以创新各类载体为抓手,激发办学活力

多年来,我们始终把“抓常规、求创新”作为办好家长学校的宗旨,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开展网上家长学校,提供家长和学校交流平台。作为信息时代的配套教育,网络教育已成为最先进、最便捷的一种教育手段,并己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便捷性、先进性、包括虚拟性非常适合突破家长和学校、孩子和老师在沟通和交流方面受到的时空条件方面的一些限制,更可以排除面对面的一些障碍甚至尴尬。我校作为全国千所现代化教育实验学校,校园网、网络平台等硬件建设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也很高。我们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对家长学校集中授课的一些局限性进行了一些必要的补充,扩大了家教的外延和空间,让家长通过互联网访问学校主页,让家长及时方便地了解学校教育的动态信息;运用互联网对家长进行远程教育,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开展学校、家长、学生的多向互动交流,及时快捷地收集家长、学生的信息反馈;邀请学校领导、有关专家、家长代表参加在线问答交流。为家庭教育经验交流,问题探讨提供了一个省时、便利的网络空间。让家长与学校又多了一个交流和对话的平台。

二是开展社区家长学校,拉近学校、社区、家庭距离。为了充分体现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我们将家长学校办进社区,将学校办学理念、家庭教育信息送到家长身边。同时,在社区开展学生才艺展示活动,举办社区优秀学生事迹展,使家长真实体会到孩子的成绩和特长,我们还充分发挥“五老”作用,开展一对一帮教活动,做了后进学生转化工作,确保教育的实效性。

三是开展教师走访家庭活动,更多了解学生家庭以及在家学习生活状况。每学期开展教师走访家庭活动,安排全体教师定期集体家访与分散家访相结合,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家访,并写好访谈录。重点上门接受咨询,宣传家教知识,指导家教方法,同时让教师更多地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学生在家学习生活状况,有效调整学校教育。

四是开展家长日活动,让师生同乐、父母子女同乐,寓教于乐。每年定期不定期邀请部分家长来校参加家长日活动,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参加有关活动和比赛。我校“六一庆祝会”、“师生素质展示”、“艺术节”、“体育节”、“优秀作业展”等活动,吸引了很多家长。家长在观看活动过程中发现孩子的优缺点,增强育人的责任感,懂得“外面世界很精彩,世界的竞争很激烈”,必须培养孩子全面素质,发展个性特长。在“庆六一”活动中,真可谓师生同乐、父母子女同乐,寓教于乐之中。

篇8:发挥“国旗下讲话”的育人作用

关键词:高校,民主党派,作用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又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集中的地方, 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中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因此, 重视并积极发挥高校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作用, 做好高校教书育人工作, 将积极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教书育人中的作用

目前, 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骨干力量, 也是教学、科研、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自身的特点, 他们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中具有诸多作用, 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参政议政的作用。

参政议政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赋予民主党派的一项重要职能, 也是民主党派的生命线和自身价值所在。大力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促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是做好高校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高校在改革发展中要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积极性, 广交朋友, 广纳善言, 广求善策;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集中了各方面的有识之士, 他们能够反映和集中他们所代表的阶层和所联系的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往往能够向学校提出中恳的、有益的意见和建议;在进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 多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 能够集思广益, 促进决策更加科学化和民主化。

2、学术水平的作用。

高校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中大多数是高级知识分子, 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 具有文化层次高、人才密度大、人才种类多等优势。他们在继承和发扬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学习吸收国外先进科技文化成果, 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民主监督的作用。

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民主监督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特别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的实行, 使民主党派和党外人士的民主监督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高校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对高校党风廉政建设以及领导干部监督方面, 敢于批评和建议。因此, 发挥他们的民主监督作用, 能更有效地促进高校的党风廉政建设。

4、思想政治工作作用。

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大多数是学有专长的高、中级知识分子, 是从事教学科研的骨干或学术带头人, 充分调动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对于高校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时应当看到, 随着高校教学、科研、人事、分配、后勤等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 不可避免地会触及一些部门和教职工的切身利益, 运作过程中难免出现新的问题和矛盾。因此, 我们应当发挥其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协调关系、沟通思想、化解矛盾的优势, 引导师生员工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加快高校发展, 维护高校稳定。

二、加强高校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作用, 大力推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1、构建平台, 是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作用, 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前提

一方面确立他们在学校应有的地位, 使他们受到普遍尊重;另一方面, 充分信任和大胆使用, 并为他们提供广泛的参政议政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机会。比如, 把那些符合干部条件, 有一定工作能力, 熟悉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 参政议政意识强, 作风正派, 热心民主党派工作, 有较强的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 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和一定的群众基础,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在政治、思想、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的优秀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发挥他们参与学校管理和教书育人的作用。

2、提高素质, 是发挥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作用, 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保证

在高校民主党派无党派成员中, 绝大多数是十一届三中会会以后加入民主党派或是新生的无党派人士。这虽给这支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 带来了勃勃生机。但也应该看到, 有些成员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历史了解的还不多, 参政议政的意识还不够浓。为使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成员更好的适应新时期形势和新任务的需要, 加强对他们进行教书育人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高校各级党组织和统战部门要针对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新老成员的不同特点, 协助他们大力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深入进行国情和民主党派同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的优良传统教育, 鼓励他们积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不断提高政治素质。

3、用其所长, 是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作用, 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关键

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学术优势, 用其所长, 有两个基本途径:一是广开言路。广开言路的最终目的是使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能够建言献策。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多为高层次人才, 具有开阔的视野、清晰的思路、勤学的精神, 思想也较为解放, 往往能够提出一些切中要害的可行性意见和建议, 有较强的借鉴和参考价值。二是立足本职。就是要创造各种条件, 调动他们在本职工作岗位上教书育人、建功立业, 使他们能够有成就感。

为了充分发挥高校民主党派在教书育人中的作用, 高校党的组织应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传承民主党派老一代的优良传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满腔热情地帮助民主党派搞好自身建设, 提高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的政治素质, 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积极推动者。同时, 积极引导他们在教学科研实践中注意改造主观世界, 发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打破框框、敢为人先, 不断提高自已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教书育人工作质量。这样才能使他们在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工作中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沈吉如:《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高校教书育人中的优势与作用》,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 (5) :32-35。

篇9:发挥“国旗下讲话”的育人作用

关键词:德育;少先队;国旗下讲话;育人实效

每周星期一或重大节日、重大活动中升国旗仪式后进行的国旗下讲话,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其有着不可替代的育人价值。实践调研中发现,目前不少学校未能建立起优化国旗下讲话的有效机制,国旗下讲话的育人实效未能充分发挥,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国旗下讲话没有专人负责组织,没有精心准备,临时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成为一般性讲话发言、小结和布置工作。各次讲话之间内容缺乏有机联系,互相脱节,而且国旗下讲话也往往与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要求脱节。国旗下讲话的精神,讲话中提出的要求等未能在平时教育教学工作中得到贯彻,讲话归讲话,工作归工作,削弱了教育效果。同时,国旗下讲话形式一成不变,缺少讲话前及讲话后的相应教育活动,难以起到有效地组织教育的引导功能。

国旗下讲话主旋律不够突出,对弘扬和培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主线不够重视。具体表现为:仓促应付式。临时拟题,匆忙准备,缺少人文性,缺乏激情;就事论事式。讲话内容局限于校内近期发生的问题,教育缺少前瞻性和预见性;照本宣科式。国旗下讲话成了照读文件和讲稿,内容成人化,未能贴近少年儿童的生活;灌输填鸭式,不注重演讲技巧,缺少典型事例,讲话过程中没有互动共鸣;指责训话式。批评斥责多,诱导激励少,少先队员处于消极的被动接受状态。

经前期充分调研,笔者以为国旗下讲话育人实效低主要是基于以下四方面原因:其一,学校对升旗仪式及国旗下讲话的认识不到位,认为这是例行公事,直接导致国旗下讲话的高耗低效;其二,国旗下讲话的德育目标被拔高,“高大全”导致了“假大空”,演讲者总是喜欢讲套话。其三,传统德育方法上的单一,说教式的灌输法一以贯之,使得国旗下讲话效能愈加低下,从而造成许多队员兴致索然。其四,传统德育评价手段的形式主义倾向,难以激发国旗下讲话组织者演讲者强烈的创作欲及表现热情。实践管理中,广大教育工作者只要把握好“一主线、两原则、三措施、四要求”的工作策略,必能有效提升国旗下讲话的育人实效。

一、贯穿以灌输培养朴素感情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主线

国旗下讲话应围绕少先队组织根本任务,努力在全体队员中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教育:(1)灌输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引导少年儿童有爱心,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增强国家意识、科学意识、劳动意识、审美意识。(2)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的教育,包括实践“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的教育。(3)全面发展教育,引导队员听党的话,争当四好少年。

根据这一原则,我们对国旗下讲话在内容上要求讲话内容健康、真实,能体现正确的人生态度和高尚情操。如:围绕“红领巾,心向党”主题,可先后安排《党是太阳,我是花》《我们是幸福的一代》《学党史,我能行》《小英雄的故事》《争做知党爱党的好少年》《红领巾永远心向党》《听爷爷讲那过去的故事》《争当四好少年》《时刻准备着》《星星火炬,代代相传》等多次讲话,以爱党爱国主义为主旋律,进行朴素的爱党爱国教育,把少先队员的报国之情落实在勤奋学习、全面发展、争当四好少年的教育上。

二、坚持及时与生动的两原则

1.及时原则

每个重大事件、重要节日和纪念日都是重要的教育时机,及时教育能提高教育的效果,能引起受教育者对某些问题的注意,加深受教育者对正确理念的理解,形成集体成员之间的情感互动。如果不重视教育的时效性,等时过境迁才进行教育,就会降低实效性。国内外(包括本地区、本校)重大事件,各种法定节日、纪念日活动等,我们都应在国旗下讲话中加以阐述,将世界风云和国家大事纳入少先队员视野,引起深层思考。

2.生动原则

讲话内容和形式都要求以生动的表现方式来贴近队员、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坚持不讲空话,做到讲话内容贴近队员生活,贴近队员心理,讲队员关心的事,用艺术时尚情感生动的元素来讲。在活动形式上,注重少先队礼仪教育,强力培训少先队国旗班同学。针对队员实际,可组织“我当一天护旗手”“我是光荣的升旗手”“今天我在国旗下发言”等主题教育活动。在内容组织上,争取形成主题系列化,注重指导队员将正确的理念和高尚的情感化为实际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三、采取三项措施,加强国旗下讲话过程管理与互动评价

1.成立领导小组,加强领导措施

根据国旗下讲话的上述性质,相关管理人要积极寻求校长室充分支持,确定国旗下讲话的领导小组。“国旗下讲话领导小组”可由学校校长任组长,成员有德育副校长、法制副校长、少先队大中队辅导员等人组成。由这一小组负责国旗下讲话的决策、组织、研究和收集评价意见。实践证明,领导小组的多元组成,有利于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校长作为学校第一负责人,可以经常性地给予国旗下讲话活动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为活动提供思路和理念引领;中队辅导员作为最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也能将队员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及倾向性苗头及时反馈,作为讲话内容的来源。

2.讲稿优化、形式活化,加强过程组织措施

要提高讲话质量,提升育人实效,首先要确保讲稿质量。学校可尝试建立以下制度:

(1)集体拟题

每学期开始,由德育副校长、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召集国旗下讲话小组全体成员会议,研究全学期讲话的计划,通过少先队工作计划的形式向全校公布。这一计划确定每学期讲话的内容安排和重点题目。每月一次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则具体确定下月的讲话题目。由于形势和情况变化而需要改变题目的,由德育副校长、少先队辅导员临时研究决定。

(2)个人拟稿,集体审稿、改稿

拟稿者一般为讲话者。同时,学校应欢迎全校师生按学校公布的讲话安排表投稿。有时为了提高质量,也可邀请水平较高的老师拟稿或指导修改。同时,为了方便师生撰写稿件,学校应为每个年段订购《辅导员》《少先队活动》《中小学德育》等期刊,供师生参阅。拟稿完毕,讲话者提前将稿件发给学校少先队,再次修改后由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定稿。

(3)适当安排试讲

学校领导和有经验的辅导员,可以独自试讲或不用试讲,少先队员代表则必须试讲多次,直到合乎要求。首先是要求脱稿演讲,需要演讲者将讲稿完全演化为自己发自内心的语言,讲话中可以根据实际和情感的发展适当离开原稿增补少量内容,但必须对文稿原意有益无损。要求发音准确、语言流畅、表情和动作处理得当,并能与听众交流,富于说服力和感染力。缺乏经验的讲话者试讲时,请由演讲水平较高的老师到场指导。

为吸引少先队员注意,达到生动的育人实效,少先队可对学校传统的升旗仪式流程、旗手选拔等均作细化及优化。结合纪念日活动,学校少先队可将国旗下讲话组织成一个队日活动,用庄严仪式塑造人;结合学校社团活动,学校少先队可组织小主持人海选活动,用海选培训锻炼人;结合旗手选拔活动,学校少先队可组织“我是光荣的护旗手”,用光荣责任培养人。同时,少先队组织应注重活动细节的打造,伴奏音乐的选择、礼仪服的添置等细节应充分论证、谨慎选择。同时积极借助学校少儿管乐团、金话筒主持团、体育队列社团,为活动增色,用少先队仪式文化熏陶感染少先队员。

3.重互动评价,建立激励措施

建立评价机制,是为了通过评议和反思不断提高全校师生对国旗下讲话的认识水平,而建立激励机制是为了鼓励支持那些积极参与这一教育载体的师生。

(1)评价程序规范,重视流程管理

先讲话者自评,把评价表发给每位讲话者,让他们自行评价;请领导小组评,由讲话当天的行政值周收集起来并作反馈;师生代表自主参评,设立书面告知和口头反馈这两条参与评价的途

径,然后再集中向演讲者反馈。

(2)激励机制可行,重视精神鼓励

少先队大队部在作出评价和收集意见后,可由德育副校长或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安排时间,与演讲者进行一次沟通,给以肯定,告知领导小组的评价和收集到的意见,与之切磋,鼓励其继续努力,不断提高水平。同时,学校应建立优秀国旗下讲话奖的评奖制度,评出学校国旗下讲话优秀讲话奖和优秀礼仪队员,在绩效考核中有所体现。

四、做到四点要求,提升国旗下讲话针对性和感染力

1.讲话者身份依主题而定

学校应改变老是由学校领导及大队辅导员、德育主任上台讲话的常规形式。除了领导讲之外,应增加由各类型辅导员(如先进教师、老教师、青年教师、中队辅导员代表、社团辅导员等)讲话,各类型队员(队员干部代表、进步生代表、毕业生代表、新生代表等)。根据不同主题还可邀请校内外不同角色的人来讲。如革命传统教育邀请老干部讲,起到励志勉行、激励一代代新人成长的教育效果。

2.讲稿表达方式多样化、有创新

首先,在讲话体裁上要更灵活。有立论,有驳论,有“答疑式”讲话,还有近似散文诗式的讲话。其次,讲话的谋篇布局更多样化。过去基本上是清一色的先总后分,开头往往是根据上级指示,先作号召后说具体要求,听多了难免乏味。在谋篇布局上,其实可出现多种形式,有先叙后议式、层层递进式、夹叙夹议式、纵横交错式等。

3.讲话过程注重情感与艺术

(1)注重感情的流露

笔者认为,国旗下讲话不同于作报告和讲课,它的任务是唤起全体师生对某一问题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正确的态度和行为。由于时间短,因此不可能作系统的知识传授,不可能做深度的理论阐述,不可能全面地详细布置工作任务。重要的是用炽热的情感调动起听众对论题的高度关注和全情投入,使他们激奋而起,闻

声而动。因此,讲话者必须富有激情,做到情理交融。

(2)注重言语演绎

早在春秋时代,孔子就指出:“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强调了文采的重要性。增强文稿的文采,可使国旗下讲话不但思想先进、观点正确而且富有美感,富有感染力。在炼章方面,我们可先声夺人,主动出击,也可或欲擒故纵,或悬念吸引,或委婉迂回,或跌宕起伏。

(3)注重论辩性和战斗性

国旗下讲话所讲说的是学校少先队德育活动中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重要话题,是因事而发,有感而发,它实际上是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中的一次重要发言,一次要在国旗下这个庄严情境中郑重作出的发言,它应该有很强的针对性而绝不应是无的放矢。在批评一些不良倾向时,辅导员也不应一味地回避,偶尔也可出现直面批评而不是隔靴搔痒。

(4)注重有声语言表达技巧

在有声语言表达方面,要通过在试讲中相互切磋和加强辅导,提高讲话的重音技巧、节奏技巧、语调技巧。特别是队员演讲时,辅导员要邀请演讲专业指导老师予以倾力指导,以帮助队员尽快掌握演讲技巧。要求演讲者讲出自己最好的状态,珍惜在国旗下讲话的机会,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

(5)提高无声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控场技巧

我们要求国旗下讲话者应做到表情与演讲内容相协调,自然、亲切、生动。眼神以前视为主,根据内容需要,适当作环视和点视,使在场中的师生有很好的聆听感觉,而在描绘故事、回忆、憧憬时,则可用虚视,引导大家进入想象,适当配些手势语、表情语、肢体语,表达效果会更强。

4.讲话前后深化教育,反馈提高

国旗下讲话具有引起注意、激发情感、弘扬倡议的功能。但不能代替其他形式的少先队德育工作,它只是少先队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学校少先队在国旗下讲话后还注重加以深化。

(1)深化教育

周一上午的国旗下讲话内容可是本周队会的主题。在队会上,各中队围绕国旗下讲话的精神进行学习、讨论和交流,延续在升旗仪式的教育活动。如:以“学雷锋、树新风”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就能激发同学们在队会上开展“助人为乐”“钉子精神”的讨论等。学校少先队有时可前期公布演讲题目,供师生讨论,起到教育前导的作用,更有益于激发现场师生的共鸣。

(2)反馈提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开展国旗下讲话,受不受师生欢迎,师生喜爱何种形式、何种主题的国旗下讲话,学校少先队可通过问卷调查,从师生反馈意见中改进国旗下讲话的质量,为下阶段的效果提升打好基础。

实践证明,实施上述改进措施,学校国旗下讲话内容将更突出主旋律教育,形式将更彰显少先队文化;师生对国旗下讲话教育功能认同度得到提升,国旗下讲话育人实效明显增强。广大德育工作者只要认真领会上级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国旗下讲话这一德育工作的创新载体,努力寻求设创新载体与少先队组织根本任务的结合点,必能进一步提升国旗下讲话的育人实效,为培育四好少年作出应有贡献。

篇10:发挥“国旗下讲话”的育人作用

如何发挥党员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史 祥 田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拥护。通过学校党支部组织的系列学习,我更进一步认识到,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工作路线。坚持群众路线,是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克敌致胜的法宝,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是党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顺应群众期盼、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举措。我们都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方式认真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四风”问题,自觉改进作风。作为教师党员,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应该进一步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树立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赢得师生的信任,为学校内涵式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提高了认识。何谓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重要法宝,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把为群众谋利益写在党的旗帜上,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工作作风,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党93年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历史。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当前学习群众路线,就是要求各级广大党政干部应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坚持不懈地做好群众工作,对于一名党员教师来说,就是要把心思放在工作上,放在教学科研上,放在关心关爱学生上。

坚持群众路线,应该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群众利益无小事”是毛泽东同志1934年在江西瑞金的一次讲话中提出的著名论断,是我们党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90多年来,时代、环境、任务都在变,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没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方针始终没变,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始终没变。当前,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建设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凸显了坚持走群众路线的重要性,更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为此,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就体现在党员教师要学会做好教学工作,做好学生工作。与学生说话要说得上去,做学生思想工作要做得下来,学生中的意见要听得进去;要学会用先进典型、成功经验推动工作,善于在身边,在基层发现先进典型、总结并宣传典型,用先进典型的崇高精神激励人、先进事迹感召人、优秀品质影响人,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众所周知,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教师面对的群众是学生,牢记立德树人的使命,以先进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以一流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有所作为,服务学生、成就自己,是教师实践党的群众路线的本质要求。作为党员教师应该在此次活动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以实际行动查摆自我,反对四风:

一、教学科研中存在的形式主义现象,具体表现在教学内容相对落后陈旧。党员教师应该拓宽学术视野,以先进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优良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不仅是教书的必要前提,而且是育人的客观要求。为了适应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新要求,体现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先进性,教师一方面应该在业余时间积极展开科研工作,并将科研的最新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另一方面要坚持学习、博览群书,不断充实自我,及时了解和掌握所在学科前沿动向,并在有限的课堂学时内及时调整教学计划,精选教学内容,突出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及时反映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着力构筑先进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以先进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

二、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官僚主义现象,具体表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自我为中心。教学理论和实践创新是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不竭动力。党员教师更要坚持与时俱进,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时常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失、所感、所惑,及时发现问题,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完善教学过程,这也是教师成就其教育事业的客观要求。另外,教师注重学生潜能开发和方法训练的教学研究与实践,着力培养学生从事科学工作的能力、作风和思路,使学生能在特定的领域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专长。一方面是改进教学方法。首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研究优秀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与教师共同研究实际问题;启发学生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分析解决本学科的具体问题,突出研究方法及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其次,以科研工作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精神为目标,以启发式教学为手段,促进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教学互动,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另外就是完善教学手段。课堂教学是一个常教常新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开展教学手段创新,以学生学习知识的规律为依据,以优化教学内容为基本原则,结合教学方法和经验,研究探索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化解难点、启发思维的教学方法,创新课程教学手段,多渠道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再次,践行群众路线,党员教师应该经常深入学生、走近学生内心,与学生交朋友,有针对性地的管理和教育学生。

三、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享乐主义现象,党员教师要注重师德建设,严格自律,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小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树德育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责任的重大,在于其以学生为工作对象;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事业,而不仅仅是职业。教师的人格魅力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职业道德、精神风范是实现现代课堂教学各项要求必需的先决条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承载着教书和育人的双重使命。所以,党员教师更应当注重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进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本职工作的具体实践;以塑造教师良好形象、培养敬业精神、提高育人水平为立足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并通过以下途径言传身教,教书育人:

首先,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无论课堂内外,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平等的对待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时时以身作则,处处为人师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好;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

其次,坚持德育教育。利用三尺讲台,党员教师要做到立场坚、业务精、素质硬。要结合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大力宣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内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成为爱国主义精神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传播者,将教书和育人有机地融合。

第三,要关心关爱学生。以诚相待、以情感人;大事着眼,小事着手,用自己的爱心、恒心、责任心感染学生。要经常深入学生,多手段与同学谈思想、谈体会,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早发现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的疑问与困惑,真心帮助他们解决成长中面对的各种困难,用真情、真心促进感情的共鸣和思想的共振,真正成为广大学生的良师益友,发挥一名教师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篇11:发挥“国旗下讲话”的育人作用

浙江大学高度重视研究生培养工作,近年来不断探索实践,积极搭建平台,增强导师育人意识、提升导师育人技能、保障导师育人资源,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的育人作用。

搭建“培训平台”,抓关键促发展。一是抓基础培训,成立“求是导师学校”,邀请国内外专家进行专题指导,加强研究生导师培训交流、观摩互动,至今已举办6期培训,专题报告29场,受益人数达3000余人。二是抓重点培训,实行集班主任、辅导员、支部书记职能于一身的研究生德育导师制度,选拔德才兼备的业务导师担任,并将研究生德育导师培训纳入党校教学计划,每年组织德育导师参训。三是抓需求培训,针对研究生导师对心理学基础和常见学生对心理问题识别技能的需求,编写《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导师手册》,并印制发放给每一位研究生导师。

搭建“激励平台”,树典型促先进。一是重点打造先进群体。为促进导学关系和谐发展,更好发挥导师团队的育人功能,启动了研究生“五好”导学团队评选活动,将导师团队和研究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评价,倡导团队“爱生如子好、尊师重道好、同学互助好、文化建设好、团队业绩好”;关注“导学”和谐,强调团队科研业绩和文化建设并重,营造团队“教学相长”学术氛围,突出典型示范作用,至今已连续评选三届,发掘出30个具有引领作用的优秀导学团队。二是持续激励先进个体。每年集中评选“优秀研究生德育导师”,鼓励支持各院级培养单位和研究生群团组织自主评选“我最喜爱的.研究生导师”、“我心目中的好导师”、“美丽导师”等。

搭建“展示平台”,开渠道促氛围。一是通过制作风采集、视频短片等方式传播正能量。充分发挥网页、校报、BBS等传统宣传阵地的影响力,借助手机报、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手段,积极宣传优秀导师和“五好”导学团队事迹。二是持续推动优秀导师队伍建设,每年专门举办“研究生导师教书育人表彰会”,增强导师育人使命感和荣誉感;授予获奖导学团队中的研究生专项集体奖学金,增强团队凝聚力和自豪感,师生合力推动团队建设。三是充分调动并借助广大研究生群体的自发能动性。组织获奖团队成员以外的研究生自主组成采访分队,深入优秀团队进行访谈和体验,以第三方视角挖掘团队中有亮点、有意思、有代表性的故事采编成册,正式出版了书籍《青蓝辉映求是路――浙江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学团队掠影》。

篇12:如何发挥好操行评语的育人作用

一、注意评价的情感化

正如列宁所说的“一个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 才能得到力量, 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思考”, 由此足见, 情感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而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也曾说过:“没有感情这个品质, 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2]可见, 爱的情感更是人类共同的需求。因此评语作为教育过程中的一种手段, 为增强育人作用, 也必须注满“爱”的情感, 使其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学生的心田。而传统的评语往往生硬、呆板、模式化, 呈现冷冰冰的说教面孔, 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为此, 在教育实践中, 我们应一改往日“该生”“该同学”式的第三人称称谓变为谈心式的第二人称称谓。老师既要像亲密的朋友与之促膝谈心, 又要像慈祥的长者谆谆教诲……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让评语走进学生的心灵, 让学生从评语中看到老师的那份情, 从而架起师生内心情感的桥梁, 继而亲其师, 信其道, 学其礼。

案例:有一位学生, 父亲因意外事故突然去世, 原本活泼好动的孩子, 一时间变得神情木然, 郁郁寡欢。我写下了这样的话语:“×××, 连日来, 你的眼肿了, 嗓子哑了, 整日以泪洗面, 看着你, 老师的心都碎了, 如果你父亲在天有灵的话, 也会为你这个样子而心疼的。请你不要这样, 振作起来吧, 化悲痛为力量, 以告慰你九泉之下的爸爸, 好吗?老师期待着再见到往日的你。”

这些字字注满真情的话语、老师关切的目光、亲切的爱抚, 终于一日日熨平了孩子心灵的创伤, 孩子又重新勇敢地面对现实, 面对生活, 走向人生的征程。事后, 孩子在日记中写道:“如果没有老师爱的情感, 我真不知道该怎样度过那段艰难的时光。”

是的, 正如马卡连柯所讲:“爱是一种伟大的情感, 它总是在创造奇迹, 创造新的人, 创造人类最伟大的珍贵的事物。”[3]

二、注意评价的个性化

我们知道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 因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差异, 学生的思想、智力、体力、爱好、才华、气质等也是千差万别。如果我们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他们, 简单地加以肯定或否定, 搞一刀切, 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因此, 我们在评语上要打破以往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雷同化评价方式,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用简洁明快的语言, 抓住学生在兴趣、爱好、习惯等方面的突出特征, 给予传神的描摹, 不求全责备, 不以偏概全, 贵在富有针对性, 富有鲜明的个性, 做到因人而言,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案例:班里有一位爱好文娱但娇气的女孩, 笔者给其做了这样的评定:“×××, 你天资聪颖, 你那如小天鹅般的舞姿, 如百灵鸟般的歌喉, 多少次陶醉了大家, 我们班级为拥有你这样一位小天使而自豪、骄傲。然而生活的道路上并不都是掌声、鲜花、笑脸, 而是会遇到意想不到的这样那样的困难, 希望你能从现在开始, 用行动搬开成功路上的两块绊脚石——‘骄、娇’二字。”

简单的几句话评到了她的点子上, 让她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在以后的日子里, 她真的变了, 变得不再那么骄傲, 不再那么娇气, 开始谦虚地接受他人的意见, 并乐于与同学们交流学习与生活中的趣事。从中可知个性化的评价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正如孔子所倡导的“因材施教”, 对于操行评价, 我们又何尝不可以如此呢?而要做到这一点, 就需要我们在平日的教育教学中, 用心去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唯有如此, 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操行评价的“因生而异”, 进而让学生从我们富有针对性的评语中, 看到自己的长处, 了解自己的不足, 从而心悦诚服地改正不足, 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最大程度的提高, 而这也不正是我们教育的目的所在吗?

三、注意评价的具体化

根据中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笼统抽象的说教难以使学生心理产生思想情感的共鸣, 而具体可感的情景, 反而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 使认识发生变化, 达到我们教育者所期望的结果。

过去下评语, 往往语言抽象概括, 什么“该生思想进步、热爱劳动、关心集体、学习努力”之类, 到底思想如何进步, 该生如何热爱劳动、关心集体、学习努力都不具体, 只是使学生产生抽象的认识。我们要在平时用心观察所得到的具体事实的基础上, 抓住关键细节, 通过操行评语再现出来, 让学生具体可感, 并受到教育。

案例:我曾经对一位热爱集体的学生做过这样的评定:“×××, 首先让我代表全班同学, 向你真诚地道一声‘谢谢!’整个冬天, 教室里暖烘烘的大火炉是你亲手燃起;教室窗帘坏了, 是你悄悄换好;同学生病呕吐的脏物, 是你抢先清扫;排桌椅、抹教桌、擦黑板……常少不了你的身影。你像小蜜蜂一样勤劳, 像太阳一样温暖了大家, 你小小心儿装满了爱。有人说, 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 老师说的这桩桩小事不也折射出你闪光的心灵吗?”

这些具体可感的内容, 强化了孩子爱集体、爱他人的意识, 而且使孩子把这视为人生最美好最崇高的品格, 继而还会在将来为社会公益事业作贡献, 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这名学生工作以后, 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创办了公益的道德讲堂, 带领周围的企业界朋友共同进步。

作为成人的我们又希望得到怎样的评价呢?是某某老师表现不错, 还是具体地指出某某老师做的哪件事不错呢?具体化的评价, 可以让我们知道怎样做可以得到学生的认可, 对于我们尚且如此, 更何况是学生呢?他们更需要一些具体的指导意见, 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去做。年龄越小, 这种具体意见就应细一些, 再细一些……在细节中明辨是非, 而这种细节就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通过评价尽可能地给其以具体化的引导, 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四、注意评价的激励化

我们知道“水不激不跃, 人不激不愤”, 现代行为科学更认为, 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 他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 能力就有可能发挥到80%—90%, 甚至更多。

因此, 我们可以借助于评语独特的书面语言魅力, 发挥其激励性的作用, 去诱发学生的动机, 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评定中, 力求对成绩赞评, 对进步肯定, 对不足采取期望与信任的态度, 激励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 抬起自尊的头颅, 挺起自豪的胸脯, 勇敢地面对自己的不足, 在老师、同伴的帮助与引导下, 在自身的努力下, 战胜它, 克服它。

案例:笔者对一位偏文轻理的学生曾写下了这样的评语:“×××, 你真了不起!小小年纪作文竟连连见诸报端。你才思敏捷, 想象丰富, 文采流溢, 让人惊羡不已。可你对文学过度偏爱, 却忽略了对数学的重视。要知道, 文理并重, 才会给你的理想插上两只腾飞的翅膀。老师相信你, 在数学的自由王国里, 也会有你这位文学小才子的一席之地。老师拭目以待。”

这则评语如同一副灵丹妙药, 激励这位学生各门功课都齐头并进。这里没有指责, 没有讽刺, 没有挖苦, 有的是一份耐心、一份期望、一份叮嘱, 也是一份信任, 更是一份激励饱含其中, 振其士气, 激其奋进。

评语的激励性让学生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了自信, 而这正是作为一个人不断成长所必需的。离开了自信, 生命就会变得没有光泽, 前行就会缺少动力。有时候, 我们确实应该说“成功是成功之母”。

五、注意评价的自省化

学生处于自我意识的朦胧期, 有自我完善的心理需求。因此我们借用评语, 运用暗示的方法, 使学生对自身思想、行为的不足及时地进行反思、评价, 并能自行调节、自我完善, 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案例:一天上午的课间, 笔者在教室批改作业, 有部分学生围在那儿观看, 当时我因有点事起身站立, 可一转身那支“小熊猫”圆珠笔不见了, 我发现是那位同学“顺手牵羊”了。当时, 如果直言相告, 会使她尴尬;若当众揭发, 会使她无地自容。为维护学生的自尊, 我写了这样的话语塞给了她:“×××, 你向来乐于助人, 今天老师也想请你帮个忙。老师的一只‘小熊猫’圆珠笔不翼而飞了, 不知掉到哪里去了, 请你协助老师询问查找一下, 好吗?谢谢!”

当天下午, 这位学生就把笔给我送过来了, 说笔是在教桌下发现的。我一语双关地说:“谢谢你!笔又失而复得。”的确, 有伤学生自尊的话语, 教师一定不要讲, 力求使学生自我反思, 自我教育。

这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促进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4]教育的实质就是一个由外力约束内化为自我行为习惯的一个过程, 而恰当地发挥评价的自省化功能就可以最大程度地促进这一由外及内的转化, 在学生的自省中, 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六、注意评价的日常化

教育是“慢”的事业, 因为学生的教育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 我们需要及时地对学生的成长施加一定的影响, 促进其身心健康地发展。而过去的操行评定一般要在学期末, 由班主任老师对学生一学期以来各方面的表现做出总结性的定性评价, 使学生、家长知道该生在本学期德、智、体诸方面优点何在, 不足何在。这样学生在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行为, 都没有给予及时的评价反馈, 以致于学生的优点不能得到及时的强化、发展, 不能得到及时的矫正, 或消灭在萌芽之中。面对上述情况, 有必要在评语方面采取日常化、随机化的方式, 即教师随时捕捉教育契机, 有感而发, 及时评定, 及时反馈, 及时强化与修正, 使学生思想行为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随机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贺卡评语

如“五四”青年节、元旦及学生的生日等, 借赠送贺卡表达祝福之机, 写上几句话, 沟通师生情感, 这是教育学生的有利契机。

案例:记得有一个调皮大王特别喜欢孙悟空, 爱手搭凉棚, 肩扛金箍棒, 趁同学不注意打人一下。对于他的贺卡寄语是这样写的:“×××, 你画的画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 特别是孙悟空腾云驾雾的形象更是跃然纸上。不过孙悟空是为民除害的呀, 你以后可别把同学们当妖怪来痛打啊!你现在是咱班的小画家, 相信你将来会成为社会的大画家!祝你生日快乐!”当这位学生接到贺卡时, 脸红了, 看得出他在自省呢!

2. 作业评语

作业评语, 主要是发现学生学习进步了, 给予赞扬;学习落后了, 给予鼓励;学习下降了, 寻其原因。总之和学科学习紧密相联, 使其成为学生进步的加油站。

案例:一位老师给一位后进生写过这样的评语:“×××, 你挺了不起的!十个生字词, 你毕竟还写对了两个, 如果你能再找找窍门, 下下工夫, 就有希望写对三个、四个, 甚至更多个。加油啊!胜利在向你招手, 曙光就在前头!”这些作业评语充满希望和鼓励, 学生看后怎能不激动万分呢!

3. 课堂评语

为加强课堂学习效果, 向40分钟要质量, 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实施课堂评估制度也颇有实效。

案例:记得上完《圆明圆的毁灭》一课后, 一位老师是这样评定的:“同学们, 这堂历史课, 老师从大家专注的神情、闪动的双眸、激动的情绪中, 感受到了一腔爱国情、民族恨。‘落后就要挨打’这一沉痛的历史教训相信大家早已铭记在心!‘努力学习, 振兴中华’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也早已在你们胸中升腾!同学们, 这节课老师给你们打100+20分!”

总之, 评价的情感化会以爱创造奇迹, 让评价走进学生的心田;评价的个性化则侧重于因生而异, 使评价更有针对性;具体化的评价则能让学生每一小步的努力都有了方向;借助于评价的激励化, 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潜力, 促进其进步;评价的自省化则是力求使学生自我反思, 自我教育;评价的日常化则将评价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达到及时引导的作用, 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教师在对学生的评价中能够注意以上几点, 就可以改善传统教育评价的弊端, 使其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增进师生间的情感, 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继而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柳斌.社会发展呼唤素质教育[N].中国教育报, 2004-9-28.

[2]张帆.从狄德罗论真、善、美谈起[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81 (4) .

[3]马卡连柯.家庭和儿童教育[M].丽娃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篇13:如何发挥音乐的育人作用

关键词:发挥;音乐育人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8-077-02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由此可见,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它对青少年智力的开发和道德情操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在二十多年来的音乐教学实践中,十分注重发挥音乐对学生的育人作用,用音乐感化学生,教育学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合格的音乐师资是发挥音乐育人作用的关键

清初学者王夫之说过:“欲明人者先自明。”要教育好学生,教师首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这是一个教师的立足之本。而当前在乡镇中小学,音乐师资奇缺的状况依然存在,大部分学校没有专职的音乐教师,兼职的教师音乐素质低下,有的不会弹琴,有的唱歌跑调,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手段单调,学生上这样的音乐课感到枯燥无味,没有兴趣,更谈不上美感了。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的音乐素养的修炼。合格的音乐教师应该具备“五讲、四美”几个方面的素养:五讲:(1)讲奉献: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甘做人梯;(2)讲思想:必须具有敏锐的思想,能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当前的社会现象,能用正确的世界观来评论音乐作品。(3)讲专业:有较强的音乐教学能力,有指导音乐课外活动能力,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有心理调节能力和应变能力。(4)讲学习:努力学好教育学、心理学和与音乐艺术有关的各门科学。(5)讲创新:敢于把先进的知识和教学方法用于教学实践中。四美:(1)心灵美:包括美好的品格、情感、情操、意志和智慧。(2)气质美:学生不仅通过音乐获得良好的陶冶,而且从音乐教师良好的修养、气质表现中吸取养料。(3)仪表美:是教师心灵、气质以及文化修养的外化,是学生直接审美的对象。(4)教态美:是教师综合性教学能力的形象表现。教师的言行举止、一举一动都直接显露在学生面前,不管自觉与否,每时每刻都对学生产生一种既是直接的感性的同时又是潜在的持久的深刻影响。鲁迅曾说过:“中国不是缺少天才,而是缺少生长天才的土壤。”由此可见,要想有高素质的学生,首先必须有高素质的教师。教师的人格在素质教育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音乐教师及时为自己充电,及时进行再教育,修师行,博师长,炼师功,铸师魂,加强教师素质道德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艺术修养,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一位合格的音乐教师,更好地为素质教育服务。

二、选好音乐教材,是发挥音乐育人作用的保障

音乐对人们道德、意志、品格、情操的影响,有如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滋润心田。多听高尚的音乐,会使人们的情趣高洁起来;多听铿锵雄壮的声音,也会使人们意志坚强起来,情绪高昂起来。在音乐教学活动中,选材很重要。只有选好音乐教材,才能发挥音乐积极育人作用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上精选的音乐,大都是经历了时代沉淀的经典,是音乐美的精品。为什么学生会对这些音乐麻木?因为学生的审美能力受制于很多因素,比如环境、经验、教育。这些不是不可改进的。音乐老师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如何提升?有很多技术,需要音乐老师在音乐、教育等方面的足够能力和经验。比如:(1)老师本人对音乐的美要敏感,能准确地捕捉住音乐最具魅力的元素,能选择最美的元素和学生分享。(2)音乐老师的沟通技术(范唱、伴奏、指挥、配器等诸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要好,能传神地把音乐之美传达给学生,引起美感共鸣。(3)能遵从音乐审美培养的规律进行教学。从具备浅显直观的美的音乐起步,逐渐迈入具备更深刻更复杂的美的音乐。在由浅入深的教学进程中,方方面面的知识教学和情感教育要及时跟进,学生才能在新的知识情感层面上去接纳和领悟更复杂高深的音乐美。这些需要老师足够的素质。(4)老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音乐经验,不要和时代脱节,和学生形成审美代沟。固步自封、知识老旧、还动不动就瞧不起学生的音乐老师,连走近学生的可能都没有,怎么去引导他们呢?(5)教师要学会从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中寻找教学材料。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选材:选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歌曲,让学生学会一首歌,还能了解一段历史或背景。如,《阳光三叠》、《校园夕歌》、《毕业歌》、《共青团员之歌》等;选具有符号意义的经典名曲或民歌,这些歌曲的旋律是学生们必须熟记的经典旋律。如,《欢乐颂》、《念故乡》、《故乡的亲人》、《雪绒花》、《茉莉花》、《樱花》等;选有真情实感、能真正打动他们的心并引起他们共鸣的歌曲。《感恩的心》、《让世界充满爱》、《同一首歌》等;选旋律优美流畅、适合初中学生年龄演唱的具有校园歌曲风格的歌曲。如《橄榄树》、《东方之珠》、《桅子花开》、《校园的早晨》、《踏浪》、《兰花草》等;选能激励他们勇往向前,在他们聚会或集体活动时可以激情齐唱的歌曲。如《真心英雄》,《阳光总在风雨后》、《海阔天空》、《我的未来不是梦》、《隐形的翅膀》、《一千零一个愿望》等;还可以选一些适合初中学生演唱的英文歌曲,学生一定会感兴趣的。总之,流行音乐本身也是一座教学材料的宝库,老师要慧眼识珠,善于从中选择最合适的音乐材料,实现自己设定的教学目标。

现编教材是有专家把关的学科知识体系结构完整的文本。但是我们要看到,教材不是圣经,它只是我们开展教学工作需要借助的一个工具。只要把握了《课程标准》,只要理解了教材内部的学科知识结构框架体系,我们完全可以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处理——增删替换。老师要根据学生情况,为学生精选好的音乐,教师还可以自编校本教材、乡土教材进行教学。

三、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音乐教学,是发挥音乐育人作用的新手段

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是“一张嘴、一架琴、一本书”,教学内容单一、手法单调、信息量少、课堂气氛沉闷,已经跟不上现代社会艺术领域日新月异的发展,与现代媒体接触日益频繁的现代中学生,个性的叛逆,心理的早熟,使他们早已不满足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出现和运用,大大更新了传统教学模式,它尽可能地让学生的听觉、视觉、乃至感

觉全部调动起来,不再拘泥于听、读的形式,而这种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模式则更好地体现在音乐课堂上。如在唱歌教学中,多媒体就能够生动直观地表现歌曲所描绘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活动场景等,具有丰富的美育因素,对深化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和美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多种功能。

1.教育功能

音乐教学中的唱歌教学和音乐欣赏教学,根据歌词等内容,虽然可以通过说教对学生进行性格情操的陶冶,思想情感的净化和道德行为的规范,但远不及运用多媒体教学所获得的效果好。如欣赏《铁蹄下的歌女》这首歌,除制作、演示《铁蹄下的歌女》的幻灯片外,还可以放映当今“舞台上的歌星”的录像画面,在画面的对比下,让学生感受到:同是歌女,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境况。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感染功能

它包括愉悦感染和悲凉感染等,指的是歌曲的内容通道多媒体再现情景后,学生的情感受到激发而产生共鸣。如教《谁不说俺家乡好》这首歌时,教师可制作幻灯片,在幻灯映出的“青山、白云、河水、梯田、果树、松柏、麦浪”背景下,播放歌曲的演出录音,把学生置身于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艺术氛围里,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美感功能

美是客观存在的。音乐除了声音的美之外,形式美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能被人的感官所接受。

如在教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的第七首《保卫黄河》时,通过放映多媒体演唱录像,使学生从形象、色彩、音乐旋律等视觉和听觉方面如身临其境,强烈地感受到乐曲磅礴的气势和中国人民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从心灵深处受到美的教育、美的熏陶,进而热爱美、追求美,也就会更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并为这种美好的生活而奋斗。而这种方式也加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一篇:室内亲子活动方案下一篇:书香伴我行-小学作文_作文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