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员考试精讲笔记

2024-06-16

人力资源管理员考试精讲笔记(精选7篇)

篇1:人力资源管理员考试精讲笔记

2012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笔记整理8 人力资源师考试网 更新:2012-5-12 编辑:普罗旺斯

薪酬福利管理

薪酬概念:是员工为企业提供劳动而得到的货币报酬与实物报酬的总和。包括:工资、奖金、津贴、提成工资、劳动分红、福利等。

薪酬管理与企业的关系:一方面,薪酬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在保障员工的基本生活的同时,充分激励、发挥员工的能力,实现企业战略发展所需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挥将促进企业发展,为薪酬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薪酬管理的原则:(1)对外具有竞争力原则——支付相当于或高于劳动力市场一般薪酬水平的薪酬;(2)对内具有公正性原则——支付相当于员工工作价值的薪酬;(3)对员工具有激励性原则——适当拉开员工之间的薪酬差距

岗位分析的方法:

方法 概述

观察法 通过对特定的对象的观察,把有关岗位的部分内容、原因、方法、程序、目的等信息记录下来,而后将取得的岗位信息归纳整理为适用的文字说明面谈法 岗位分析者与岗位任职者面对面地谈话,收集信息资料的一种方法

工作日写实法 让员工以工作日记或工作笔记的形式记录其日常工作活动而获得有关岗位信息资料的方法

典型事例法 对岗位中具有代表性的工作者的工作行为进行描述的方法

问卷调查法 通过内容相互关联的问卷来收集岗位信息的方法。常用的问卷是岗位调查表,根据岗位分析的目的、内容等编制。包括:基本资料、工作时间、工作内容、工作责任、任职者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工作劳动强度、工作环境等。

岗位评价的原则:(1)岗位评价的是岗位而不是岗位中的员工(2)让员工积极地参与到岗位评价工作中来,以便他们认同岗位评价的结果(3)岗位评价的结果应该公开岗位评价的方法:岗位排列法、岗位分类法、要素比较法、要素计点法。岗位评价方法比较表

概述 实施步骤 优点 缺点 适用企业

篇2:人力资源管理员考试精讲笔记

人员配置分析的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人与事总量配制的分析:人力过剩或人力不足两种情况,人员短缺时,首先考虑在单位内部调配,风险小,成本低,员工有机会。其次,可考虑外部补充、招聘、借调、实行任务转包等措施。人员多余时,注意妥善安置,可组织转业训练、缩短工作时间、遣散临时工、对外承包劳务、实行提前退休或下岗、辞退、不在续签合同等措施。

(二)人与事结构配置分析:应根据不同性质、特点的事,选拔有相应专长的人去完成。

(三)人与事质量配制分析:即事的难易程度与人的能力水平的关系。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现有人员素质低于现任岗位的要求;二是现有人员素质高于现任岗位的要求。前者,考虑职业培训或降职的方法。后者,提升岗位,发挥潜力。

(四)人与工作负荷是否合理状况分析:工作负荷过重应减轻工作负担或新设一个岗位来分担。负荷量不够,合并相应岗位或增加该岗位的工作内容。

(五)人员使用效果分析:在内部配置、调剂仍难满足时,就要招聘。招聘工作的核心是实现所招人员与待聘岗位的有效匹配。

招聘需求是怎样产生的?(1)组织人力资源自然减员。(2)组织业务量的变化使得现有的人员无法满足需要。(3)现有人力资源配置情况不合理。

工作说明书包含的内容:(1)工作标识(2)工作综述(3)工作活动和工作程序(4)工作条件与物理环境(5)社会环境(6)工作权限(7)工作的绩效标准(8)聘用条件(9)工作规范。

胜任能力分析:分为基础性胜任特征(知识、技能)和鉴别性胜任特征(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动机)。

人员招聘的阶段:从广义上讲:招聘准备(招聘需求分析、明确招聘工作特征和要求。、制定招聘计划和招聘策略)招聘实施(招募阶段;选择阶段;录用阶段)招聘评估(一是对数量和质量的评估,二是对对招聘工作效率进行评估)。

从狭义上讲:指招聘的实施阶段,其间主要包括招募、选择和录用三个步骤。招聘渠道挑选的步骤:(1)分析单位的招聘要求(2)分析人员特点(3)确定适合的招聘来源

(4)选择适用的招聘方法(5)选择对应的媒体发布信息(6)收集应聘者资料。

篇3:人力资源管理员考试精讲笔记

《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门系统研究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管理方法的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对科学性和现实应用性均有很高的要求。但是, 现有的课程考试形式比较单一、内容陈旧、考生功利思想比较严重等问题, 直接影响了专业培养质量, 企业也普遍反映学生的实践技能较弱。为了扭转这一局面, 有必要根据课程教学内容、性质、学习目的与要求, 对原有考试路径进行改革和优化。

一、强化专业意识教育, 为学生适应实际岗位创造条件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 由于对社会了解甚少, 无法正确判断未来就业前景, 片面地认为就业率低、收入低等。因此, 学校要通过专业意识教育, 使学生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并不是一个没有前途的专业。可以通过成功毕业生的案例讲座、企业家进校座谈、客观数据的统计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意识, 让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 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能动性, 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 学好专业知识, 为实现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二、改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使之与企业岗位需求相适应

美国学者乌尔里奇 (Ulrich, 1997) 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和角色均作了较为系统的界定。首先, 他明确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归纳为四种类型, 即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管理战略性人力资源) 、公司基础设施管理 (管理组织的机制架构) 、员工贡献管理 (管理员工的贡献程度) , 以及变革推动者 (管理转型和变化) ;其次, 他将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定位为同时还扮演四种角色, 即人事管理专家、业务伙伴、领导者及变革推动者。基于这些职能和角色的分析, 一些基本胜任特征, 如战略思考能力、团队合作、沟通辅导能力、善于激励他人、敏锐的洞察力及学习能力则是《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在学习这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时候就必须对此有深刻的认识, 并能得到教师有意识的培养, 为将来进入职场做好能力上的准备。为此,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基础课, 其课程考试作为测定和检验教学质量, 保证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改革课程考试路径, 实现应用型培养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主要教学模块包括: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工作分析、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二者兼顾, 既注重传授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理论, 又能增进对理论的感性认识和技术技能的运用, 才能达到完成课程教学的目的。

1、实施全过程考试控制, 并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首先, 考核改革的重点是将过程性考核与期末考核目标一致, 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操作方式可以将过程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 终结性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70%。过程性考核由平时考核和其中考核构成, 其中平时考核占总成绩的20%, 期中考核占总成绩的10%。期末考核则占总成绩的70%。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低于60分的, 该课程总成绩为不及格, 总成绩为期末卷面的成绩, 不累加平时成绩与期中成绩。如果期末考试卷面成绩高于60分的, 该课程总成绩按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所占比例计算累计之和;其次,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在内容和学习上表现为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难度较大, 而要掌握本课程的精髓, 必须将课程的原理教学与实践应用贯穿学习过程的始终, 在“学习全过程”上下工夫, 特别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做好“学生过程学习”的管理与考核工作。因此, 作为课程教学成功与否的考核方式, 也应体现这一教学要求, 突出其过程性控制与可接受性, 这就是考试改革要突出的重点。

2、创新考试形式, 增加综合实务技能测试环节。

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考核中可以适度增加综合案例设计内容, 将本门课程学过的知识, 特别是与本课程且已经学过的相关知识, 如“管理学”、“经济学原理”等几门课程知识综合在一起, 应用在设计中。答辩中的提问可以涉及到以上多门课程的知识, 学生必须全面回答。同时, 也可以采用综合案例测试方式。该方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践性、开放性和互动性。在综合案例设计和选择中要特别注意对实际管理情景的模拟, 要考试对象置于问题、约束和矛盾之中, 让学生在案例中的背景、材料、数据之中, 能够系统运用相关理论知识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进行管理决策。通过这种考试题型的设计和选用, 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 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工具和方法, 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搜集、整理和加工信息以及相互合作和沟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

3、做好考试改革结果评估, 注重课程考试质量分析。

从教育测量学的观点来看, 只有合乎质量指标 (一般指效度、信度、难度和区分度) 要求的考试, 才是合格考试, 才能正确评估教学质量、较如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任何一个正式的考试都要报告考试质量指标, 可按照《考试质量分析》软件的程序录入数据, 就能得出整个考试的信息, 如总平均分、总标准差、总难度、区分度、信度等;也可以得出各道试题的信息, 包括每题的平均分、标准差、难度、区分度、题分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另外, 通过考试质量分析, 还可以达到使教师逐渐树立明确的考试质量观, 改变以往不了解、也不重视考试质量的习惯。同时, 也为任课教师提供改进命题和改进教学的信息, 帮助教师掌握和提高命题的技巧。

4、采用半开放或开放考试形式, 调动学生积极性。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的课程考试仍然是一次性期末闭卷笔试占据着主导地位, 总体上没有脱离应试教育的轨道, 成为制约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瓶颈。为此, 建议根据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所属专业的不同采用半开卷考试和开卷考试形式。任何事物都有其双面性, 半开卷和开卷考试形式的优劣亦如此。但只要做好过程管理, 这种开卷或者半开卷的形式对师生还是能够发挥积极作用的。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 总结问题的能力, 还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出题质量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赵步同.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考核方法的探讨[J].科教导刊, 2010.10.

[2]赖昭胜.高校课程改革的思考[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0.2.

篇4:人力资源管理员考试精讲笔记

从第一次全国人力资源执业资格考试至今,已有几十万人参考,年龄分布跨度大。就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来说,参考人员年龄到集中在20~35岁,其通过率为70%~80%,一直比较稳定。笔者认为,要想顺利通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在复习时应把握以下准则。

一、了解题型设置及分数分配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考试采取百分制标准化闭卷测试方式,分为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考试两部分。理论知识考试又分为职业道德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知识考试,其中第一部分职业道德共25题,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个人表现部分;第二部分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知识共100道题,单项选择60道,多项选择40道。这两部分的成绩分别按照10%和90%换算为最终的理论知识考试成绩,考试时间为90分钟。技能操作部分考试题型有简答题、计算题、案例分析和方案设计,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把握不同题型的考试目的

1.职业道德部分

主要是从法律的角度考虑,要求人力资源从业人员要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准绳约束自身职业行为。特别是在个人表现题上不要随心所欲,回答要严谨。

2.选择题

这是标准化考试中最基本和最基础的题型,主要考察应考人员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1)单项选择题的命题视角主要集中在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一些相近概念的掌握上。相近概念的内涵差别不是十分明显,外延也不容易区别,往往是比较好的出题素材,如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概念。

(2)多项选择题主要是从三方面命题:一是基本概念的外延;二是包含于一个命题中的并列属项,多见于一些并列的“性质”“方法”“特点”等;三是考察解决情境性问题的多种方法的掌握和选择能力。

3.简答题

主要考察人力资源管理各项活动的具体程序、方法、步骤等,以简单、准确、完整的方式回答问题要点,避免进行长篇论述。

4.计算题

命题视角主要是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应具备的基本计算能力,以及对各种数据处理和运算水平的高低,比较集中于招聘的选拔和评估、培训的效果评估和薪酬人工成本核算上。

5.案例分析题

主要考察对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掌握和综合应用能力,采用文字描述的方式,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叙述,然后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需要考生解决的问题往往都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热、难、疑点问题。不是孤立考核问题的本身,而是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程序、方法的操作与企业实际发生的案例结合起来。

6.方案设计题

检验考生对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制度的基本内容,程序的制定、执行以及相关表格的设计等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例如,设计招聘表的六个要素是核心,而每个要素中的具体项目是次要。所以,在设计方案或者是拟定模拟制度时,一定要结合书上的原理、原则、步骤。

三、熟记相关考点的理论原理

1. 人力资源规划涉及的四方面内容

人力资源规划涉及到工作说明书、企业定员、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人力资源费用四方面内容。例如:工作说明书的编写可做方案设计题;核定用人数量的基本方法可做计算题;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审核与支出控制可做案例分析题。

2.人员招聘与配置

人员招聘与配置主要涉及员工招聘活动的实施和人力资源时间与空间配置两方面的内容。例如,在员工招聘活动的实施中应掌握招聘渠道的选择、选拔人员的方法、面试的程序、招聘活动的评估等理论知识,在这里面基本每年都有技能操作试题。

3.培训与开发

培训与开发掌握的理论原理主要是培训需求的分析、培训规划的制定、培训组织与实施、培训效果的评估及培训方法的选择与制度的制定。例如,培训需求分析可出案例分析题,培训效果评估可出计算题,整个培训与开发的内容可以作为方案设计题。

4.绩效管理

重点掌握绩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运行,特别是绩效管理程序的设计,还要掌握绩效管理考评方法及应用。这部分既可以出计算题也可以出案例分析题。

5.薪酬管理

薪酬管理里的理论原理较为复杂,特别是工作岗位设计部分难度较大,不易理解,比较容易出案例分析、计算及方案设计题。

6.劳动关系

主要涉及的是劳动法的内容,例如集体合同、工作时间、社会保险等内容,易出案例分析题。

四、提升综合分析能力

1.案例分析题的特点

案例分析题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并与所对应的理论知识或技能操作有直接的联系。案例分析题一般具有以下基本特点: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中较难解决的工作问题;工作中经常发生的需要妥善解决的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和策略,今后尽可能避免使其不再次发生的问题;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具有指导、借鉴作用,或引起人们思考、带来某些启示的问题。案例分析类试题采用文字描述的方式,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简单叙述,然后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考生需要回答的问题往往是企业管理中的“热点”“疑点”“焦点”或者是“难点”。

2.案例分析题的解答

(1)审阅案例的内容和情节。为了弄清案例发生的来龙去脉,可以采用5W2H的方法,即WHO(何人),WHEN(何时),WHERE(何地),WHAT(何事),WHICH(何物),WOW(如何做),HOW MUCH(费用)等一连串的疑问,从时间、空间、人物、过去、现在与未来等多维度、多视角提出问题,然后再认真思考。只有对提问逐一地做出正确的回答,才能真正把握案例实情,分析出案例中所蕴含的理论知识。考生应当进行中高层管理者的角色扮演,设身处地进入案例的情景之中,只有这样做,才能在掌握各种数据的基础上,透过错综复杂的案情,“一进门”就抓住事件的关键、认清事物的本质。

(2)考生应当根据正确的判断,提出具体的分析意见或者解决问题的对策。 第一,对已经解决的事件,考生应当对事件做出系统、深入的分析和评价,即需要对“从事件的发生到问题的解决的全部过程”进行剖析;对“事件解决的途径,所运用的策略、方法、工具和实际效果”进行评估;对“事件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做出理论上的总结和概括。考生应当充分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以展示自己专业的能力和水平。第二,对尚未解决的事件,考生不但要解析事件,指出事件的问题所在,还要针对事件的发展趋势做出必要的推断和预测。要求提出计划或实施方案的试题,考生应根据题意提出切实可行的计划方案;要求提出问题解决方法的试题,考生应依据所学到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知识,紧密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工作体会,阐明见解,提出对策建议。最后,阐述自己从本案例中引发了什么样的思考,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获得了什么样的教益;如何将这些经验、收获和体会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最好结合所在单位的实际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体现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撰写案例分析的答卷时,考生还应当注重分析问题的系统性和深入性,考虑问题思路的逻辑性和清晰性,文章层次结构的条理性和严谨性,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的针对性和适用性,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等等。

篇5:人力资源管理员考试精讲笔记

201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人力资源》精华笔记:绩效管理概述

绩效定义:绩效是指具有一定素质的员工在职位职责的要求下,实现的工作结果和在此过程中表现出的行为。(掌握)

绩效考核定义:绩效考核是一套正式的、结构化的制度,它用来衡量、评价、反馈并影响员工的工作特征、行为和结果。(掌握)

绩效管理定义:绩效管理是管理者与员工通过持续开放的沟通,就组织目标和目标实现方式达成共识的过程,也是促进员工做出有利于组织行为、达成组织目标、取得卓越绩效的管理实践。绩效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建立客观、简洁的绩效优化体系,实现组织与个人绩效的紧密结合。(掌握)

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联系:

(1)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绩效考核的顺利实施不仅取决于评价过程本身,更取决于评价关系相关的整个绩效管理过程。

(2)有效的绩效考核是对绩效管理的有力支撑,成功的绩效管理亦会推动绩效考核的顺利开展。(掌握)

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区别:(两点)(掌握)

第一,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而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中的一个环节; 第二,绩效管理侧重于信息的沟通和绩效的提高,绩效考核则侧重于绩效的识别、判断和评估。

(一)绩效管理的作用

1.绩效管理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掌握)

(1)有助于组织内部的沟通

(2)有助于管理成本的节约

(3)有助于促进员工的自我发展

(4)有助于建立和谐的组织文化

(5)是实现组织战略的重要手段

2.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掌握)

(1)它为其他人力资源管理环节的有效实施提供依据。

①绩效管理为薪酬的发放提供依据。

②为人员的配置和甄选提供依据。

③帮助组织更有效地实行员工开发。

(2)它可以用来评估人员招聘、员工培训等计划的执行效果。

(二)有效的绩效管理特征(五个特征)(熟悉)

(1)敏感性

(2)可靠性

(3)准确性

(4)可接受性

(5)实用性

一般地,满足前三个特征即认为有效。

(三)绩效管理有效实施的影响因素(熟悉)

(1)观念

(2)高层领导支持

(3)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尽职程度

(4)各层员工对绩效管理的态度

(5)绩效管理与组织战略的相关性

(6)绩效目标的设定

(7)绩效指标的设置

(8)绩效系统的时效性

二、战略性绩效管理

(一)适用于取得竞争优势战略的绩效管理(熟悉)

1.成本领先战略

成本领先战略是指组织在内部加强成本控制,在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领域内都力图将成本降到最低,从而成为行业的成本领先者。组织应尽量本着节约人力、物力、财力的原则实施绩效管理。组织应尽量选择以结果为导向、实施成本较低的评价方法(如目标管理法)

2.差异化战略

差异化战略指组织通过提供与众不同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的特殊需求,形成竞争优势,这种战略的核心是独特的产品与服务,而不是标准化。因此,组织在在绩效管理中应当弱化员工工作的直接结果,鼓励员工多进行创新的活动。组织应选择以行为为导向的评价方法。

(二)适用于不同竞争态势战略的绩效管理(熟悉)

1.防御者战略

防御性组织会选择一个狭窄、稳定地细分市场作为产品和服务的输出地。为了适应外部市场环境,防御者应尽量维持内部的稳定性,将更多的精力致力于组织的长期发展。因此,在绩效考核方法上,组织可选择系统化的评价方法,如平衡计分卡法;在绩效管理的各沟通环节中,侧重于调动员工潜能、发挥员工工作积极性。而绩效考核提供的丰富反馈信息则更多地运用到员工的开发、培训、职业生涯规划。

2.探索者战略

探索型组织总是不断开发新产品、挖掘新市场,寻找更广阔的市场机会,以期在新市场中迅速立足。因此,在绩效考核中,管理者选择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方法,强化员工新产品、新市场的开发成功率;而在绩效管理的各沟通环节中,侧重于将组织目标融入员工的个人发展目标,使组织与员工的利益趋于一致。而绩效考核的结果是更多应用于薪酬分配,刺激员工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

3.跟随者战略

跟随型组织靠模仿生存,通过复制探索者战略取得成功。实行这种战略的核心是学习。因此,在绩效考核方法的选择上,跟随者可以考虑选择标杆超越法,通过树立标杆组织来确定绩效指标和衡量标准;在考核主体的选择上也要尽量多元化;而在绩效管理的各沟通环节中,侧重于采用与标杆组织作对照的方式与员工分析绩效现状,并加以改进。绩效考核的结果可以更多地用于员工绩效的改进和与标杆组织的对比,为下一绩效考核周期新目标的设定奠定基础。

考题分析

(2009年)关于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效的绩效考核是对绩效管理的有力支撑

B.绩效管理是绩效考核的一个环节

C.绩效管理侧重于信息的沟通和绩效的提高

D.绩效考核侧重于信息的沟通和绩效的提高

E.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中的一个环节

『正确答案』ACE

篇6:人力资源管理员考试精讲笔记

六、药品包装的管理

1.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标准及注册

(1)必须符合药用要求和保障人体健康、安全的标准。

(2)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注册。

例:(X型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药品生产企业使用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必须(A B C)

A.符合药用要求 B.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安全的标准

C.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注册 D.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公布的品种

E.经省级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注册

2.中药饮片包装及标签

(1)应当选用与药品性质相适应的包装材料和容器;

(2)中药饮片包装标签必须注明:品名、规格、产地、生产企业、产品批号、生产日期,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还必须注明药品批准文号。

例:(A型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中药饮片的标签不须注明的内容是(D)

A.品名 B.产地 C.产品批号 D.有效期限 E.生产日期

3.药品包装、标签、说明书印制及药品商品名称

药品包装、标签、说明书印制:必须依照《药品管理法》第五十四条(主要是印制的内容)和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内容、格式)的规定印制。药品商品名称应当符合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

24小时客服电话:010-82311666 免费咨询热线:4006501888

4.医疗机构配制制剂的包装、标签、说明书

(1)医疗机构配制制剂所使用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制剂的标签和说明书应当符合《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

(2)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七、药品价格和广告管理

药品价格管理: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或者市场调节价

1.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的药品范围

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药品以及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以外具有垄断性生产、经营的药品。

例:(A型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的药品是(A)

A.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药品 B.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药品

C.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药品

D.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以外生产和经营的常用药品

E.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以外生产和经营的具有垄断性药品

2.药品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制定、调整方式

(1)依法实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药品,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依法制定和调整价格,体现对药品社会平均销售费用率、销售利润率和流通差率的控制。具体定价办法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依法制定。

24小时客服电话:010-82311666 免费咨询热线:4006501888

(2)对实行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的药品价格,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制定和调整药品价格时,应当组织药学、医学、经济学等方面专家进行评审和论证。必要时听取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公民以及其他有关单位及人员的意见。

(3)价格监测定点单位: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可以指定部分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作为价格监测定点单位;定点单位应当给予配合、支持,如实提供有关信息资料。

(4)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的药品价格公布:依法实行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制定后,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依照《价格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在指定的刊物上公布并明确该价格施行的日期。

3.发布药品广告的审批

(1)药品广告审批:应当向药品生产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送有关材料。

(2)药品广告批准文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有关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核发药品广告批准文号的决定;核发药品广告批准文号的,应当同时报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3)进口药品广告申请:向进口药品代理机构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药品广告批准文号。

(4)跨省发布药品广告:在药品生产企业所在地和进口药品代理机构所在地以外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布药品广告的,发布广告的企业应当在发布前向发布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4.应立即停止发布的广告:未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药品广告,使用伪造、冒用、失效的药品广告批准文号的广告,或者因其他广告违法活动被撤销药品广告批准文号的广告,发布广告的企业、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必须立即停止该药品广告的发布。

24小时客服电话:010-82311666 免费咨询热线:4006501888

经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决定,责令暂停生产、销售和使用的药品,在暂停期间不得发布该品种药品广告;已经发布广告的,必须立即停止。

(对违法发布药品广告,情节严重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予以公告)

八、药品监督

1.药品抽样的规定

(1)必须由两名以上监督检查人员实施,并按照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进行抽样;被抽检方应当提供抽检样品,不得拒绝。

(2)没有正当理由拒绝检查的处理:药品被抽检单位没有正当理由,拒绝抽查检验的,国务院和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宣布停止该单位拒绝抽检药品上市销售和使用。

例:(A型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药品被抽验单位没有正当理由,拒绝抽查检验,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被抽验单位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宣布(C)

A.该单位拒绝抽验的药品按假药处理 B.该单位拒绝抽验的药品按劣药处理

C.停止该单位拒绝抽验的药品上市销售和使用

D.撤销该单位拒绝抽验药品的批准文号 E.对该单位进行警告并限期整改

2.药品质量公告: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根据抽检结果定期发布药品质量公告。内容包括:品名、检品来源、生产企业、生产批号、规格、检验机构、检验依据、检验结果、不合格项目等内容。(公告不当的,发现之日起5日内,在原范围内予以更正)

例:(A型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应当定期发布药品质量公告的是(C)

24小时客服电话:010-82311666 免费咨询热线:4006501888

A.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C.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D.设区的市级药品监督管理机构

E.省级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设立的药品检验机构

3.采取查封、扣押的行政强制措施

药品监督部门依法对有证据证明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药品及其有关证据材料采取查封、扣押的行政强制措施,应当自采取行政强制措施之日起7日内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需要检验的,应当自检验报告书发出之日起15日内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

4.药品检验费用的规定

(1)抽查检验:不收费。

(2)申请复验的,应当按照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必政府有关部门的规定,向复验机构预先支付药品检验费用。复验结论与原检验结论不一致的,复验检验费用由原药品检验机构承担。

(3)可以收费的范围:依据《药品管理法》和本条例的规定核发证书、进行药品注册、药品认证和实施药品审批检验及其强制性检验,可以收取费用。

九、法律责任

1.新开办企业在规定时间内未通过GMP、GSP认证仍生产经营药品的处罚

按《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九条(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五千以上二万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处罚的情况

24小时客服电话:010-82311666 免费咨询热线:4006501888

(1)开办药品生产企业未按规定时间进行GMP认证的。

(2)药品生产企业新建车间、新增剂型的未按规定时间进行GMP认证的。

(3)开办药品经营企业未按规定时间进行GSP认证的。

(4)擅自进行临床试验的、承担药物临床试验的机构

2.违反集贸市场设点零售药品的处罚

擅自在城乡集贸市场设点销售药品或设点销售的药品超出批准经营的药品范围的:按无证经营处罚。

例:(X型题)在城乡集市贸易市场,药品零售企业设点销售的药品超出了批准经营的药品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可以给予该企业的处罚有(CDE)

A.警告,责令限期改正 B.责令停业整顿

C.依法予以取缔,没收药品和违法所得

D.处违法销售药品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E.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医疗机构擅自使用其他医疗机构配制制剂以及使用假劣药品的处罚

(1)擅自使用其他单位医院配制的制剂的,按违法购进药品处罚。

(2)医疗机构使用假药、劣药:按生产、销售假药、劣药处罚。

4.违反个体诊所有关规定的处罚:

24小时客服电话:010-82311666 免费咨询热线:4006501888

个人设置的门诊部、诊所等医疗机构向患者提供的药品超出规定的范围和品种的,依照《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进行处罚(按照无证经营,依法取缔,没收违法所得,并处销售药品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不办理许可事项变更手续的处罚

(1)给予警告,责令限期补办。

(2)逾期不补办的,宣布其《许可证》无效。

(3)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按无证经营处罚。

6.从重处罚的规定

(1)以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冒充其他药品,或者以其他药品冒充上述药品的;

(2)生产、销售以孕产妇、婴幼儿及儿童为主要使用对象的假药、劣药的;

(3)生产、销售的生物制品。血液制品属于假药、劣药的;

(4)生产、销售、使用假药、劣药,造成人员伤害后果的;

(5)生产、销售、使用假药、劣药,经处理后重犯的;

(6)拒绝、逃避监督检查,或者伪造、销毁、藏匿有关证据材料的,或者擅自动用查封、扣押物品的。

7.无过错销售、使用假劣药的处理

(1)前提:未违反《药品管理法》和本条例的有关规定,并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所销售或者使用的药品是假药、劣药的。

(2)应当没收其销售或者使用的假药、劣药和违法所得;但是,可以免除其他行政处罚。

24小时客服电话:010-82311666 免费咨询热线:4006501888

例:(B型题)

A.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B.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C.设区的市级药品监督管理机构 D.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E.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

1、批准直接接触药品包装材料和容器注册的是(A)

2、办理药品零售企业变更的是(C)

3、批准医疗机构因临床急需进口少量药品的是(A)

4、会同同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个体诊所急救药品的品种和范围的是(D)

十、附则(了解)

1.用语的含义:

新药: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处方药:是指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方可购买、调配和使用的药品。

非处方药:是指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公布的,不需要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消费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或使用的药品。

医疗机构制剂:是指医疗机构根据本单位临床需要经批准而配制、自用的固定处方制剂。

药品认证:是指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实施相应质量管理规范进行检查、评价并决定是否发给相应认证证书的全过程。

药品经营方式:是指药品批发和药品零售。

24小时客服电话:010-82311666 免费咨询热线:4006501888

药品经营范围:是指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经营药品的品种类别。

药品批发企业:是指将购进的药品销售给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的药品经营企业。

药品零售企业:是指将购进的药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的药品经营企业。

篇7:人力资源管理员考试精讲笔记

企业应该尽可能使绩效考评评价系统与报酬升降之间有比较直接的关系,即按照考评结果决定工资报酬的升降幅度,从而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在实际工作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运用考评手段:

1.在全面调整工资时,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员工的绩效进行全面的考评与评定,并结合薪资调整的政策与其他具体要求(如工龄、职务等),确定其应调整的幅度和工资量。

2.在日常工作中,定期进行考评与评定,以确定奖金的数额。

三、绩效管理系统设计P260

目前被广泛谈论和应用的绩效管理的方法体系主要有三个,即目标管理(ManagementbyObjectives,MBO)、关键绩效指标(KeyPerformanceln—dicators,KPl)与平衡计分卡(BalancedScoredCards,BSC)。

(一)目标管理

1954年,德鲁克(Peter

Drucker)在其著作《管理的实践》一书中,首先提出了“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他认为,通过目标管理就可以对管理者进行有效的管理。之后,他又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这一主张,认为“企业的目的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的各级主管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以此来达到企业的总目标。如果每个员工和主管人员都完成了自己的分目标,则整个企业的总目标就有可能达到,于是形成了目标管理的思想。

1.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

目标管理是指组织的最高领导层根据组织面临的形势和社会需要,制定出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总目标,然后层层落实,要求下属各部门主管人员以至于每个员工根据上级制定的目标,分别制定目标和保证措施,形成一个目标体系,并把目标的完成情况作为各部门或个人考评的依据。它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1)以目标为中心。目标管理强调明确的目标是有效管理的首要前提,并把重点放在目标的实现上,而不是行动的本身。

(2)强调系统管理。组织的目标的实现有赖于组织的各分目标的实现,总目标和各分目标之间以及分目标和分目标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强调目标的整体性和一致性。

(3)重视人的因素。目标管理是一种参与式的、民主的、自我控制的管理模式,也是一种把个人的需求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只有能使员工发现工作的兴趣和价值,享受工作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目标管理才能真正的成功。

2.目标管理的过程

每个组织的性质不同,目标管理的步骤也不尽相同。一般可分为以下几步:

(1)建立目标体系。实行目标管理,首先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组织的最高决策层首先要制定内组织经营活动要达到的总目标,然后经过上下协商,制定下级以及个人的分目标。组织内部上下左右各自都有具体的目标,从而形成一个目标体系。目标也可由下级部门或员工自行提出,由上级批准。

(2)组织实施。主管人员应放手把权力交给下级成员,而自己去抓重点的综合性管理。达成目标主要靠执行者的自主管理,上级的管理主要表现在指导、协助、提出问题、提供信息以及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3)考评结果。对各级目标的完成情况和取得的结果,要及时地进行检查和评价。凡按期完成目标任务、成果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表彰和奖励,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鼓舞士气,为搞好下一期的目标管理而努力。对不按期完成目标任务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必要的惩罚,甚至在职务上给予降级。

(4)新的循环。根据上一期考评结果,结合战略目标以及当下实际情况,再制定新的目标,开始新的循环。

(二)关键绩效指标

关键绩效指标的概念和关键成功因子(CSF),最初由麦肯锡的丹尼尔(D.RonaldDaniel)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但是,这些概念的应用与普及是由斯隆管理学院的罗卡特(Jack

F.Rockart)在80年代完成的,并逐渐演化成定义和衡量企业目标的一项管理技术。

KPI定义和衡量企业目标的过程,就是KPI产生的过程。任何企业都可以至少在三个层次上阐述其组织目标,即愿景、战略和战术。

1.愿景或使命是表达企业成立以及存在的最基本原因。

2.战略目标是企业面对内外环境,在今后一段时间必须应对的战略焦点,通过战略目标的实现,企业一步步达到愿景。战略目标可以运用各种管理技术(如价值链分析、SWOT分析、PEST分析等)将其识别出来。

3.战术目标是战略目标更具体化的表述。战略目标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表述,必须被切分成更为具体的战术目标,从而能够针对性地设计战术计划(如预算)、分摊责任、制定量度办法等。所以,对这些战略目标进行分析,就能找出影响成功的CSF,而KPI是可以量度的标准,用来衡量企业绩效是否达到CSF的要求。每一个CSF至少要有一个衡量指标以及预算目标。因此,根据这一理论,战术目标就是关键成功因子、关键绩效指标、预算目标三者之和。

KPI的精髓,或者说是对绩效管理的最大贡献,是指出企业业绩指标的设置必须与企业的战略挂钩,其“关键”两字的含义即是指在某一阶段一个企业战略上要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便成为该阶段对企业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所在,绩效管理体系则相应地必须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设计管理指标。

KPI的注意力是在绩效指标与企业战略的挂钩上,其弱点主要是:其一,虽然它正确地强调了战略的成功实施必须有一套与战略实施紧密相关的关键业绩指标来保证,但却没有能进一步将绩效目标分解到企业的基层管理及操作人员;其二,KPI没能提供一套完整的对操作具有具体指导意义的指标框架体系。

[能力要求]

一、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的结构设计P262

按照绩效管理进行的前后顺序,大致可以把绩效管理系统划分为三个子系统,即绩效指标体系、考评运作体系和结果反馈体系。

(一)绩效指标体系

绩效指标体系

a.按照不同的维度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按照重要性的大小,可以把绩效指标分为关键绩效指标、岗位职责指标、工作态度指标、岗位胜任特征指标等;

b.按照企业层级的分类,可以分为企业指标、部门指标、班组指标以及岗位为指标等。

c.在管理实践中,绩效指标体系主要是从以上这两个维度进行构建的。

(二)考评运作体系

考评运作体系包括考评组织的建立、考评者与被考评者的确定、考评方式方法、考评程序的确立、考评信息数据的收集与管理以及绩效管理制度的建立与运行等内容。结果反馈体系是绩效管理体系的收尾部分,同时也是人力资源管理其他子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和依据,企业应根据绩效考评的结果开展各项管理工作,具体表现在人员规划、人事调整、员工激励、培训开发、员工流动、兑现薪酬乃至劳动关系的调整等方面。

(三)结果反馈体系

二、绩效管理系统设计的具体步骤

P263

根据企业战略管理的要求和绩效管理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绩效管理系统的设计。

(一)前期准备工作

绩效管理体系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主要有: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工作分析以形成工作说明书,在工作说明书的基础上进行岗位胜任特征模型设计。这些工作主要是为设计绩效指标体系而准备的。

(二)指标体系设计

首先要根据企业战略目标的要求,设计企业层面的KPI,然后运用各种方法技术将企业关键绩效指标分解到部门、班组以及岗位;根据工作说明书的内容设计企业各部门、班组以及岗位的岗位职责指标①(Position

Respon—sibilitylndicator,PRl);根据岗位胜任特征模型设计各类岗位的岗位胜任特征指标(Position

Competency

lndicator,PCI);再根据岗位的不同,设计各类人员的工作态度指标,由此便构建完成整个企业的绩效指标体系。

(三)绩效管理运作体系设计

主要内容包括考评组织的建立、考评方式方法和相关考评工具的设计、考评流程的设计等。

(四)绩效考评结果反馈体系设计

将绩效考评结果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其他工作环节相结合,体现绩效管理系统的各种功能与作用,主要体现在绩效考评结果与培训、薪酬以及人员配置等工作的关系。

(五)制定绩效管理制度

将企业所有与绩效管理相关的工作系统化、制度化为绩效管理制度,以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绩效管理体系设计完成后,将其付诸实施,并针对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维护和完善。

注:

①也有的学者称此类指标为一般业绩指标(CommonPerformancehdicator,CPl),这种称谓中的“一般”是针对“关键业绩指标”中的“关键”而言的,在于说明此类指标所反映工作内容的日常业务属性。

第二单元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设计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EVA和绩效棱镜两种建立绩效指标的方法,了解绩效指标体系的概念;掌握关键绩效指标(KPl)、岗位职责指标(PRl)、岗位胜任特征指标(PCI)、工作态度指标(WAl)和否决指标(NNl)的概念以及设计步骤。

[知识要求]

一、基于经济增加值(EVA)的绩效指标P264

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EVA)

是美国思腾思特管理顾问公司于1993年创设的一项财务类绩效评价指标,其含义是企业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企业所占用资本的成本之后的剩余收益。

思腾思特公司认为,只有正的EVA才是企业为股东创造的真实价值,如果EVA为负,即使当期会计利润为正,企业仍然没有创造、反而在吞噬股东价值。该公司以EVA为基础建立了一套绩效管理与薪酬激励体系,这套体系被概括为“4M”,即评价指标(Measurement)、理念体系(Mind—set)、激励制度(Motivation)和管理体系(Management)。

EVA体系的核心思想是“基于均衡价值观之上谋求股东价值最大化”,它证明EVA在理论上等价于净现值(NPV),并以EVA为股东价值度量和企业绩效评价的核心指标。为确保与净现值高度相关,计算EVA时须基于国际会计准则核算的会计利润作160多项调整,实践中通常只需调整5~10个关键项目即可满足应用要求。

EVA体系的激励制度主要是基于EVA绩效管理设计的红利库计划和杠杆期权计划。EVA红利库计划实际上是一种具有延期支付性质的“分享制”薪酬方案,其主要内容是企业按期基于员工创造的EVA计提名义薪酬,上不封顶、下不保底(EVA为负时名义薪酬甚至也为负),名义薪酬划人企业为员工开设的专用薪酬账户(即红利库),员工每期的实际薪酬只是其红利库账户余额的一部分,其余部分结转下期、直到员工离职时按一定规则给付。与传统的股票期权相比,EVA杠杆期权计划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每年期权授予量由授予对象的名义薪酬决定;二是行权价随权益资本成本的调整而逐年调整,调整幅度以权益资本成本扣除红利分配的余额为基础,剔除系统风险因素的影响后确定。

二、绩效棱镜P264

(一)绩效棱镜的含义①

绩效棱镜(PerformancePrism)是由英国Cranfield大学研究人员提出的绩效管理框架,如图4—2所示,该图描述了绩效测量棱镜的五个棱面。即利益相关者满意、利益相关者贡献、战略、流程和能力。绩效棱柱三维框架模型的创建者们认为以往的企业绩效管理框架、模型和方法论都只能部分地阐明企业绩效管理这个多重层次的概念的复杂性,它们都只是提供了解决这个复杂问题某一点的有价值的方法。为了满足自己的要求,组织还必须从利益相关者那里获得一些东西,包括来自投资者的资金和信用、来自客户的忠诚和利润、来自员工的想法和技术以及来自供应商的原料和服务等。他们还需要明确要采取的战略、需要的流程,以及组织应当拥有的适当的能力。

图4—2绩效棱镜的五个因素透视

(二)绩效棱镜的原理

棱镜的特点是能够折射光线,它不仅能够展示出事物暗藏的复杂性,而且能够将其解构成最基本元素。这些特性同样适用于绩效棱镜。绩效棱镜能够告诉我们组织内部到底有多复杂。过去,当我们用单维的、传统的架构来考察组织复杂性时,这些架构法虽然提供了一个个独特的视角让我们来衡量组织绩效,但它们所提供的是单维视角,然而,组织绩效却不是单维的。所以,要对组织绩效有一个全面的、深入的了解和考察,就必须有绩效衡量棱镜所提供的相互关联的多维视角。

绩效测量棱镜理论的出发点是利益相关者,而不是企业战略。在今日商业环境之下,追逐长期成功的企业清楚地知道谁是自己的核心利益相关者,以及什么是利益相关者所想要的。这些企业制定相关战略,以确保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能够得以实现;然后采用何种流程去执行这些战略,他们同样知道贯彻战略流程所需要的能力,而且他们中的最高明者已经在认真思考什么样的组织才是利益相关者所需要的。从本质上来讲,这些企业拥有了一个明晰的商业模式,他们清楚地知道是什么力量在推动组织的优秀绩效。

(三)绩效棱镜设计

较之其他绩效管理架构,绩效棱镜的突出优点在于考虑到了组织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即投资者、顾客及中间商、员工、供应商、监管部门以及所在的社区。绩效棱镜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它首先考虑什么是利益相关者想要的和需要的,然后,它从企业的角度考虑企业想要的是什么,并能够从利益相关者身上得到什么。绩效棱柱包含相互关联的五个方面:

1.利益相关者的满意——主要的利益相关者以及他们的愿望和要求。

2.利益相关者的贡献——组织对利益相关者的要求。

3.战略——采取的战略要能满足利益相关者要求的同时,也能满足自己的要求。

4.流程——能够执行组织战略的流程。

5.能力——能够运作组织流程的能力。

这五个方面为测量企业绩效提供了一个全面的综合的框架,在此框架内,从这五个方面建立企业的绩效指标体系,可依次为开端构建企业的绩效管理系统。

[能力要求]

绩效指标体系是企业所有绩效考评指标的汇总和系统化,它是追踪企业战略实施情况和检查企业日常工作的重要工具。

一、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的设计P266

前面已经提到,关键绩效指标中的“关键”两字的含义即是指在某一阶段一个企业战略上要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因此KPI,尤其是企业层面的KPI来源于企业的战略目标或企业的重点工作计划。在企业的战略体系建立以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建立相应的绩效指标体系以追踪和检查这些战略目标的完成情况。至于怎样从目标转化为指标体系,需要用到不同的工具。下面就主要介绍如何从平衡计分卡的角度进行KPI设计和指标分解。

(一)战略地图

战略地图用来描述“企业如何创造价值”①,确切地说是描述组织如何通过达到企业战略目标而创造价值。战略地图在企业的战略与企业实际工作之间搭建了桥梁,也在企业的战略和绩效指标之间建立了联系。

图4—3②所示为一般的战略地图全貌。在图4—3中,战略地图从平衡计分卡的角度揭示了企业战略是如何逐层制定、分解并实施的。图中的箭头指向表示了支撑与价值传递的方向,比如财务层面,企业的主旨是“长期为股东创造价值”,为了这一战略主旨,企业在财务层面制定了两个子战略,即“营业收入增长战略”和“生产力提升战略”,为了达到这些战略,又在客户层面、内部流程层面和学习与成长层面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战略和工作要求,由此企业就从以上四个方面构架了自己的战略体系。

图4—3战略地图:企业如何创造价值

通过战略地图,可以建立起企业的关键绩效指标,也可以把企业的战略分解为一系列的“战略性衡量项目”,即战略地图中的内容。每个衡量项目既是战略的重要组成单元,又是被衡量对象。战略地图中的每个衡量项目被展开成为一项或数项关键绩效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测评,高层管理者就可以看出战略实施进程的全貌。

战略地图中的每个战略性衡量项目可以用一个或数个绩效指标来衡量。战略性衡量项目是战略主题的具体表达,同时又是设计、分解绩效指标的基础。通过列出一组战略性衡量项目以及相互之间的逻辑联系,战略地图可以把战略“说清楚,讲明白”。表4—1中的实例更为具体。在表4—1中,“利润”就可以通过“增加营业收入”和“飞机数减少”两个战略性衡量项目的完成来达到目标,而这两个项目又可以分解为其他的更具体的项目。同时,这些项目都有一个或多个KPI来进行衡量,比如“顾客管理”就由“重复顾客数”和“新顾客数”两个KPI进行跟踪完成和衡量。

战略地图的另一个作用就是提炼企业层面的KPI,即根据地图对战略的分解,把战略化为内的战略目标项目,再根据目标项目的实际情况,通过KPI来追踪目标的完成情况。某航空机场对利润这一战略目标的分解情况见表4—1。

(二)任务分工矩阵

战略地图完成了战略的分解以及企业KPI的制定,但是为了完成企业的战略目标,需要把企业的战略落实到各部门乃至基层。任务分工矩阵就是为了完成任务分工而设计的工具。根据企业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和业务流程,把战略地图中的战略性衡量项目落实到各部门,具体做法见表4—2。根据战略地图,可以把企业的所有战略目标分解为一系列的工作任务(比如利润增加、顾客满意等),把所有的工作任务列在矩阵第一列,在矩阵第一行,列出企业的所有部门(比如企管部、人事部等)。如果工作任务需要哪一个部门去完成,就在相应的地方画“√”,于是这样就形成了“任务一部门”关于工作划分与职责承担的矩阵。比如,“利润增加”主要由生产部、市场部、财务部和销售部完成,就在任务和部门交叉的方格内画“√”。通过这种方法,就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成为部门的工作;同样,部门还可以进一步把工作分解到班组甚至岗位。

任务分工矩阵的另一个作用是分解企业的KPI,使企业的KPI落实到部门层面来完成。其做法与任务分工相同,不同的是在分解企业KPI的同时,要注明承担部门对企业KPI的承担程度(用百分比表示承担的权重),注明哪个部门是主要承担部门,哪个部门是辅助部门,这样做的目的是在考评时根据企业KPI的考评分值来核算部门得分,以表示部门对企业KPI的贡献(见表4—3)。

表4—3任务分工矩阵分解企业KPI

(三)目标分解鱼骨图

鱼骨图是质量管理中常用的方法,最早是由日本质量管理大师石川博士首先提出的,所以也叫做“石川图”,它表示达到目的、目标的方法,因图形像鱼骨,所以叫做鱼骨图。在质量管理中,鱼骨图还可以用来分析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从管理(Management)、人(Man)、方法(Means)、物资(Materials)、机械(Machine)、环境(Environment)六个方面(被称为5M1E)查找原因。

在绩效管理中,通过运用鱼骨图进行目标分解,其主旨是将通过任务分工矩阵分解到部门的工作任务,运用鱼骨图分解为部门KPI;同样,这种方法也适用于班组和岗位KPI的设计。运用鱼骨图分解目标并提炼KPI,可以帮助企业在实际工作中抓住主要问题,解决主要矛盾。

鱼骨图分析的主要步骤如下:

1.确定部门(班组、岗位)战略性工作任务:确定哪些因素与企业战略目标有关。

2.确定业务标准:定义关键成功要素,满足业务重点所需的策略手段。

3.确定关键业绩指标。

这样,通过“企业一部门一班组一岗位”的层层分解、互为支持的方法,确定各级单位的KPI,并用定量或定性的指标值确定下来,如图4--4所示。由任务分工矩阵得到的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任务(战略性衡量项目)主要有四个,即队伍建设、制度建设、企业文化建设、人员发展,分别将这四个工作任务填写到鱼骨图的“背部”和“腹部”方框内,再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为每一项工作设计若干KPI,比如围绕“制度建设”的KPI有四个,即制度建设数量质量、制度发布时间、制度修改次数、制度投诉数量。

图4—4运用鱼骨图法提炼部门KPI

(四)确定关键绩效指标的原则

在设计关键绩效指标的时候,必须符合SMART原则,即:

明确性原则(Specific):KPI必须是明确的、具体的,以保证其明确的导向性;

可测性原则(Measurable):KPI必须是可衡量的,必须是明确的衡量指标;

可达成原则(Attainable):KPI必须是可以达到的,不能因指标的无法达成而使员工产生挫折感,但这并不否定其应具挑战性;

相关性(Relevant):KPI必须是相关的,它必须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密切联系,不然也就谈不上是关键指标;

时限性原则(Time-based):关键绩效指标必须以时间为基础,即必须有明确的时限要求。

(五)关键绩效指标的内容

一般来说,完整的KPI包括指标的编号、名称、定义、设定目的、责任人、数据来源、计算方法、计分方式、考评周期等内容。在企业所有KPI设计完毕后,可以把企业所有的KPI总在一起,组成KPI库。每年在进行战略规划部署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从KPI库中抽取相关指标对战略的实施进行实地跟踪,以考评企业各部门和岗位在各层面的工作实际情况,及时发现战略的偏差,及时纠正。

(六)关键绩效指标的分解

以上所制定的指标都属于KPI,为了更好地跟踪指标的完成情况,保证其顺利完成,有必要在时间的维度上对指标进一步分解,如图4—5所示。比如,按照考评周期的不同,把指标分解为季度指标以作为季度考评的对象与依据,还可以进一步分解到月份、周甚至工作日的层次,对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追踪。当然,为了完成各种KPI,各层级部门和人员都要制订相应的工作计划,所有工作都要围绕计划进行。绩效计划就体现了绩效指标的目标导向性,即各级绩效计划的完成就意味着绩效指标的达成。

图4—5企业KPl分解图

二、岗位职责指标的设计P271

岗位职责指标主要是根据部门和岗位的工作说明书中的“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归纳总结提炼而成的指标。因为工作说明书是通过工作岗位调查与分析而获得的有关部门及其岗位的各种相关信息,它反映了企业组织发展对该部门及其岗位的要求。如果岗位职责指标的内容与KPI指标的内容有相同、重叠的地方,则应该划为KPI的范围。

工作说明书是组织对各类岗位的性质和特征(识别信息)、工作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本岗位人员任职的资格条件等事物所作的统一规定。

由于工作说明书所说明的对象不同,可以具体区分为:岗位工作说明书(即以岗位为对象所编写的工作说明书)、部门工作说明书(即以某一部门或单位为对象编写的工作说明书)。

例如,某机场要客部接待室主任的《工作说明书》中“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部分内容,可以归纳出该岗位的PRI(见表4—4)。

根据以上的说明书,可以简单地总结出要客接待室主任的PRI包括本部门制度建设、外部关系协调、要客信息收集、本部门计划制订、员工思想管理等。

三、工作态度指标的设计P275

在企业中常常见到这样一种现象:一个人能力很强,但出工不出力;而另一个人能力不强,却兢兢业业,干得很不错。两种不同的工作态度,就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工作结果,这与能力无直接关系,主要与工作态度有关。所以,需要对员工的工作态度进行考评,即要建立工作态度指标(Work

Atti—tude

lndicator,WAl)。

工作态度是工作能力向工作业绩转换的“中介”,但是,即使态度不错,能力未必全能发挥出来,并转换为业绩。这是因为从能力向业绩转换过程中,还需要除个人努力因素之外的一些“辅助条件”,有些是企业内部条件,如分工是否合适,指令是否正确,工作场地是否良好等;这些是企业外部条件,如市场的供求关系、产品的销售状况、原材料保证程度等。

工作态度考评要剔除本人以外的因素和条件。由于工作条件好,而作出了好成绩,如果不剔除这一“运气”上的因素,就不能保证考评的公正性和公平性。相反,由于工作条件恶化,使业绩受挫,并非个人不努力,绩效管理时也必须予以充分考虑。这是态度考评与业绩考评的不同之处。

另外,态度考评与其他考评项目的区别是,不管岗位高低、能力大小,态度考评的重点是工作的认真度、责任度,工作的努力程度,是否有干劲、有热情,是否忠于职守,是否服从命令等(见表4—5)。

四、岗位胜任特征指标的设计P275

岗位胜任特征指标是针对员工成功地完成本岗位工作任务,所应当具备或者达到的核心能力素质要求而设定的考评指标,这些考评指标一般可以通过企业所构建的岗位胜任特征模型获得。

传统的绩效管理仅包括业绩的考评,可能还会有部分对工作态度的考察,但完整的绩效管理在业绩考评之外,还应该包括知识管理、工作态度、专业技能、特殊能力等综合发展的目标,并有机地与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开发与管理结合在一起。岗位胜任特征模型对员工能力的外在行为表现以及不同的度量条件、标准都作了具体而全面的描述,这些描述一方面基于企业的绩效目标,另一方面又可以评价员工与绩效目标之间的契合程度。

建立胜任特征模型的前提就是找到能够区分工作绩效优秀与一般的指标体系。基于胜任特征模型而确立的绩效考评指标,主要是着眼于员工能力素质的提高,并作为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以上提到的关键绩效指标和岗位职责指标是指和经营业绩挂钩、与岗位职责相联系的考评目标,岗位胜任特征指标是指那些胜任岗位工作、创造优异绩效的能力素质指标。如果经过科学论证将其作为绩效考评的指标,可以从另一角度衡量和测度员工的真实表现,反映并预测员工未来的工作绩效,并以此作为员工的招聘、激励、培训以及晋升等方面的依据。

需要注意的是,PCI是针对人员所设定的绩效指标,适用于对人的考评;而其他指标既适用于组织的考评,也适用于对人的考评,即使是工作态度指标(WAl),也可以用于对部门的考评,这是PCI不同于其他指标的地方。

五、否决指标P276

否决指标(No-Nolndicator,NNl)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而设定的最关键的指标,其关键之处在于如果这种指标所对应的工作没有做好,将对企业带来直接且严重的后果。比如说生产制造型企业,虽然这类企业的营业宗旨是创造利润,而不是安全问题,但是安全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将会给员工的人身安全、企业的财产安全甚至企业的外部形象带影响,有时候是致命的打击。所以,生产制造型企业就可以将安全工作作为否决指标,即如果企业或某部门在安全工作上出现问题,则直接否决其本所有工作绩效成绩,其结果是该部门领导人的考评成绩为零,本部门的绩效奖金为零。

而否决指标之所以用两个“No”来表示,主要也就是想说明此类指标对企业正常运转的重要性和特殊意义——对企业来说,这类指标是绝对不能出现异常情况的,如果哪个部门或个人在这些工作中出现了异常,则企业对其业绩的考评一定是否定的。

六、绩效指标库P277

企业的所有绩效指标制定完毕以后,有必要按照相同的格式汇总在一起组成绩效指标库。指标库的建立可以按照企业组织层级的角度建立,比如第一部分为企业层面的KPI和NNI,第二、三层面分别为各部门和班组的KPI、PRI以及NNI,第四层面为各岗位的KPI、PRI、PCI和NNI。在指标库中,每个指标都会包含编号、名称、定义、设定目的、责任人、数据来源、考评周期、计算方法、计分方法等内容。

1.编号

在建立指标库时,指标的编码就至关重要,这是为了查询检索的方便,也便于管理。编号可以结合指标种类、层次和部门进行。

2.名称

指标名称是说明衡量的绩效内容,可以让人明白指标大概的范围与性质。例如,客户满意度、质量达标率等。

3.定义

指标的定义就是对指标的性质和内容进行详细的描述。例如,客户满意度是描述客户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满意程度的指标。通过对指标进行更为明确的规定,让人理解它的内容。

4.设定目的描述“通过考评意欲达到的目的”,也即设定该指标的意义所在,在于说明“为什么要该指标,不要该指标可以吗?”的问题。例如,设定客户满意度的意义是:通过对该指标的考评,及时了解客户对企业的满意度情况,根据客户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企业的客户服务工作,提高工作水平。

5.责任人

即承担考评指标的人,明确谁应该承担该指标。一个指标的承担者可能不是一个部门或一个人,可能是几个人或者相关的部门。

6.数据来源

指标的数据一般不能是被考评者自己提供的,需要信息的提供者。如果没有合适的信息提供者,考评指标就得不到真实的数据,就不便衡量好坏差异程度。例如,重大安全事故的次数,如果该指标的承担者是制造部门,那么,信息提供者就可以是保卫部。

7.计算方法

即如何计算该指标结果。通过计算,使绩效指标数量化,便于考评。在具体的操作中,明确计算方法可以避免产生歧义。例如,客户满意度是根据《客户满意度调查表》的结果进行计算的。

8.计分方式,计分方式不同于计算方法,它是根据计算方法得出的结果,赋予被考评指标的分值。计算绩效指标得分的方法有五种,即百分率法、区间赋分法、0—1法、减分考评法和说明法。

(1)百分率法是用指标的实际完成数值除以标准值,计算出百分比,然后乘以指标的权重分数,就得到该指标的实际考评分值。这是一种非常精确的计算方法,指标实际的完成与最后分值完全对应。计算公式如下:

考评得分=实际分/标准分X权重分数

(2)区间赋分法按照区间来划分分数,不对指标值的实际完成情况进行精确的计算,只与大致区间分数对应起来(见表4—6)。

表4—6区间赋分法实例

(3)0一1法是指对绩效考评结果只做两个可供选择的认定,要么完成,要么没有完成,所以考评结果的赋分也只有两个,要么满分,要么零分。这种计分方法主要是对那些强制性指标而设定的。

(4)减分考评法是一种只对标准分进行扣减而不进行加分的考评方法,当发现指标在完成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时,就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扣分,如果没有异常就会得到满分。这主要是针对NNI所设计的考评计分方式。

(5)说明法是一种比较简单的考评方法,是无法用以上几种方法考评时使用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需要对绩效考评可能出现的多种情况进行说明,并设定各种情况对应的计分方法。

9.考评周期

▲按照时间周期的维度,可以把所有绩效指标的考评分为、半、季度、月度考评甚至是周考评和日考评。一般情况下,和半考评必不可少,因为考评涉及工作总结和奖金的发放,而半考评旨在跟踪所有工作的进度。而其他考评周期的设定要考虑企业的管理层次、管理水平、被考评指标的类型以及指标所涉及的业务性质与工作内容等因考评与半考评,部门级的考评周期为季度考评加上考评,班组和员工的考评周期为月度加上考评。这样划分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由于员工是具体工作的执行者,他们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班组部门和企业的绩效。因此加强对员工工作的监控和指导,在最短的时间周期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纠正他们可能出现的失误和偏差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确保员工工作与部门和企业工作的一致性。从另一方面讲,即使员工的工作做错了,也能在最短时间内把失误控制在最小的范围。第二,三个层面不同的工作分工决定了考评周期的不同,高管人员的工作以决策为主,非常复杂,影响面也非常大,实施过程也长;部门主管以管理协调为主,工作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影响面也是一个部门,实施过程也相对较长;而班组和员工的工作比较具体,以操作执行为主,工作比较简单,影响面也小。因此考评周期自上而下越来越短。

▲管理水平也对考评周期有影响。考评尤其是全企业范围内的考评毕竟是一件耗费时间与精力的事情,而且考评必须和收入相挂钩,否则会失去考评的直接意义。所以如果企业的管理水平不高,每一次考评都会牵扯很大精力,这样的情况就宜采用较长的考评周期。如果企业的管理水平很高,而且采用了信息化的网络考评,这样即使月度考评也不是一件难事。

▲不同类型的绩效指标,其考评周期也不同,比如项目指标,宜按照项目的完成时间为考评周期,可以将项目进行的中期作为跟踪点来把握整个项目的进度;而利润、收入等指标则宜采用、半等财务周期作为考评周期。

上一篇:我心中你最美初三作文下一篇:小学语文学法指导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