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应学院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2024-06-16

嘉应学院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共11篇)

篇1:嘉应学院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嘉应学院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美术学院083班

黄雪莹

新学年伊始,新一轮的就业战便拉开了序幕。毕业生就业情况可谓一年比一年严峻。为调查嘉应学院毕业生就业状况,我前往了也应届毕业生招聘会展开了一系列调查。该调查显示了以下现象:

文理科就业率不平衡

同以往一样,理工科毕业生就业率高于文科毕业生。文科生就业难,依旧是每一年都出现的现象。因此,导致了每年文理科毕业生就业率不平衡。

热门应聘单位招聘类型单一

今年的招聘会上,国企,事业型单位仍旧受到热捧。除此之外,私营企业和一些诸如深圳,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单位前也排起了长长的人龙。而这类单位主要招收计算机,软件,管理科目的毕业生。这使得大量化工类,艺术类,教育类,英语,文科生都望之却步。

冷门单位招聘类型没有方向性

相比热门单位,房地产,化工,机械,材料加工和一些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招聘单位显得门庭冷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三点:第一,25%的该类单位在招收类型上写着“不限”,这令毕业生在选择上没有方向性。尽管不受专业限制,但大多毕业生也不敢贸然应聘。第二,学习该类专业如化工,土木工程等毕业生数量较少,满足不了该类单位的需要。第三,一些毕业生不愿留在家乡发展,都希望毕业后前往大城市工作,导致了这类单位无人问津。

财会类,艺术类,教育类毕业生就业无保障

学习财会的学生每年都很多,但是一个单位的财务部门招收的人数都不多,使得财会类毕业生供大于求。另外,各大师范院校的招生规模没有变化,导致累计进入今年就业市场的师范生数量增多。人多职位少,师范生(尤其是艺术师范生)就业更无保障。

毕业生就业观念有偏差

与以往相比,该校2011年的毕业生在就业观念上更加理性、务实,但仍存在如定位不准、就业选择过于单一等问题,制约了他们的就业。自我定位不准。自我定位不准仍是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2011年的毕业生中有不少因为这个原因在找工作时吃了不少苦。就业选择过于单一。有些毕业生找工作前就给自己定下了一大堆的条件,像非广州、深圳不去,月薪低于三千块不去、非大公司不去等等,条件过多、过高,直接造成他就业选择单一,最后失去很多机会,甚至找不到工作。

如何缓解就业严峻形势

如今的大学生已不能算是社会的“精英分子”,而只能说是“素质较高的劳动者”,毕业生们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不要过早地把自己定位为“人才”,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要理智地分析自己的性格特点、长处弱点、职业倾向等等,才能在求职过程中选择合适自己的岗位,力争做到“人职匹配”。同时,学校也应加强对毕业生就业的指导、岗前培训、职场礼仪培训等等,让毕业生更好地应对即将到来的各种就业考验。

先就业再择业

对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很多单位是不会给出高薪的。因此,大学生找工作时不应该给自己定过多、过高的条件,而应更多地考虑发展前景。应找准定位提前热身。首要的是要正确认识社会,定位自己,先就业后择业。有些学生不愿意走出校门,对形势判断不准,定位不

准,期望值高,不轻易就业,缓签协议,造成有限资源浪费;有些学生能力太强了,脚踏多条船,影响了其他同学就业的机会。长此以往,也将影响以后学生的就业。

正确认识自己

一些在就业中处于弱势的群体,如女生、贫困生、内向的学生以及部分认为学校品牌不够亮的学生在找工过程中,往往比较自卑。其实经过了四年的学习,大家都很优秀,应该树立自己的信心,积极参与竞争。同时,要充分利用学校以及社会为毕业生就业提供的服务平台,拓宽就业渠道,如了解学校就业网站上发布的就业信息,上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等。最后,毕业生要充实自己,不仅在专业知识、生存技能等方面做好巩固提高,还要根据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中“德育为先”的用人原则,打造自己的人格品牌,自觉提高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学生观念也要与时俱进,准确定位,分析形势,调整心态,培养正确的就业观。

篇2:嘉应学院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学校发给每位应届毕业生三份《嘉应学院毕业生就业推荐表》,每份表格包括封面、封底及4页具体内容,现将有关内容的填写作如下说明:

一、《嘉应学院毕业生就业推荐表》的所有内容均须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字迹要求工整、端正,不能有涂改。(注:除第2页采用打印并加盖学院章的成绩单粘贴页和第3页采用打印的自我推荐粘贴页外)

二、封面填写说明

1、标题统一填写字样为“二〇一四”届,即封面标题为“嘉应学院二〇一四届毕业生就业推荐表”;

2、“院(系)”填写“化学与环境学学院”,“联系电话”填写本人手机号码;

3、其余项目按照实际情况填写。

三、第1页基本情况填写说明

1、“出生年月”填写按照本人实际情况,格式参照 “1989年8月”;

2、“籍贯”填写按照本人实际情况,格式参照“广东省平远县”;

3、“政治面貌” 填写按照本人实际情况,供选择项为“中共党员”、“中共预备党员”、“共青团员”和“群众”;

4、“学历” 填写按照本人实际情况,供选择项为“本科”和“大专”;

5、“身高” 填写按照本人实际情况,格式参照“175cm”;

6、“类别”统一填写为“国家任务生”;

7、“外语水平”填写按照本人实际情况,供选择项为“大学英语六级”、“大学英语四级”、“大学英语A级”和“大学英语B级”;

8、“计算机水平” 填写按照本人实际情况,供选择项为“计算机二级”和“计算机一级”;

9、“参加何种技能训练” 填写按照本人实际情况,如“学校党校培训”、“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C证课程培训”、“学校学生干部培训”等;

10、“照片”栏请粘贴好大一寸的彩色照片;

11、“有何特长” 填写按照本人实际情况,如“擅长篮球、乒乓球等运动”、“擅长音乐”、“擅长手工艺制作”等;

12、“通讯地址”填写按照本人实际情况,格式参照“广东省梅州市梅松路嘉应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091班”;

13、“邮政编码”统一填写学校的邮政编码为“514015”;

14、“联系电话” 填写为本人的宿舍电话+手机号码,格式参照“0753-2182311、***”;

15、“电子邮箱” 填写按照本人实际情况,但建议填写经常查看邮件的邮箱;

16、“个人简历”填写按照本人实际情况,从初中或高中的学习经历开始填

代表性的家庭主要社会关系的基本情况;

四、第2页在校学业成绩填写说明

化学学院学生成绩表由教务秘书处罗美云老师提供,罗老师统一把各班级学生成绩表统一打印,转交至各班负责人手中,然后由各班负责人统一直接找办公室主任黎裕新老师处盖章。

建议每位毕业生将加盖学院章的成绩单原件自己保留,将加盖学院章的成绩单缩小复印(缩小复印的规格参照推荐表第2页在校学业成绩栏的大小),并将成绩单复印件粘贴在第2页在校学业成绩栏且尽可能贴实、贴美观。

五、第3页自我推荐填写说明

“自我推荐”栏可以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填写,也可以用打印后粘贴的方式制作。(注:如填写自我推荐,字迹要求工整、端正,不能有涂改;如粘贴自我推荐,请参照第3页自我推荐栏的格子,尽可能贴实在格子内、贴美观)

六、第4页的院(系)鉴定意见说明

请每位毕业生严格按照学院学工办审核并加盖辅导员签名章的“学院鉴定意见”内容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抄写在相应栏中,字迹工整、美观且务必不能出现错别字。

注:院(系)鉴定意见栏右下方的“该生在校期间诚信评价为_______”、“盖章”及“年 月 日”栏须由学院老师填写。

七、请各班完成《嘉应学院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填表说明》以上六个项目后,以班为单位收齐每位毕业生的三份推荐表材料,统一交至学院学工办(田师115)曾兰红老师处。

八、学院收到各班的推荐表将尽快安排完善推荐表相关内容,最终完成后将会通知班级负责人来领取。

篇3:嘉应学院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本调查时间为2007年4月, 共走访了南京、苏州、上海、杭州等19个用人单位, 随机抽样调查了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日语专业专业等36名毕业生。调查企业主要包括江苏省纺织工业 (集团) 进出口有限公司、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南京夏普电子有限公司、上海斯韦5特进出口有限公司、阿里巴巴 (中国) 网络有限公司等。调查采用与用人单位及毕业生座谈的方式进行。共发出用人单位调查表19份, 收回19份, 发出毕业生调查表36份, 收回33份。

2. 对用人单位的调查结果分析

2.1 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总体评价分析

(1) 我校毕业生在国有企业工作的占20%, 在三资企业工作的占60%, 在民营企业工作的占10%, 其它单位占10%。用人单位对我校整体印象优秀的占90%, 良好的占5%, 中的占5%。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非常需要的占60%, 比较需要的占20%, 一般需要的占15%, 不太需要的占5%。

(2) 用人单位认为我校毕业生有很强的敬业精神的占60%, 有比较强的敬业精神的占35%, 敬业精神一般的占5%;95%的用人单位认为我校毕业生诚实守信;80%的毕业生有较强的创新精神, 80%毕业生有较强的实践能力;85%的毕业生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有85%的毕业生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有95%的毕业生有团队合作意识;有很强的外语水平占70%, 外语水平较强的占20%, 外语水平一般的占10%。

(3) 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使用80%是对口的。外语专业学生主要从事对外贸易中的函电、翻译及市场开发等。认为80%以上能胜任所从事的工作, 录用毕业生的渠道80%是直接到学校挑选。

(4) 95%的用人单位认为我校毕业生违约现象不太严重。90%的用人单位最为重视毕业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专业水平和动手能力。

2.2 用人单位对我校的建议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课程设置方面, 要紧跟社会需求, 加强就业指导课;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宽学生知识面, 以适应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重视毕业生指导工作, 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目前社会急需的专业人才有:日语、外贸、医药、材料、电子、机械。

3. 对我校毕业生调查结果分析

3.1 毕业生个人目前基本情况

从毕业生工作单位性质来看, 日语专业毕业生95%在外资企业工作;英语专业40%在三资企业工作, 20%在国有企业工作, 30%在民营企业工作, 其它占10%。毕业1-2年的学生的工资水平一般在2000元以上。90%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是比较对口的, 外语专业学生一般从事翻译、外贸函电、文秘等, 农学、农教、烟草等农科类毕业生主要从事农资类销售、市场开发等工作。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 85%以上学生重视个人发展空间、个人薪金福利待遇、单位发展前景等因素, 但对个人发展空间的要求放在第一位。从就业学生获得证书情况看, 日语专业学生都有日语一级证书, 英语专业一般都通过专业四、八级考试证书, 从事翻译等工作的, 对专业水平要求相对较高。毕业生认为自己能够适应工作主要靠勤奋刻苦、边工作边学习、敬业精神。

3.2 毕业生对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评价

(1) 85%的毕业生认为我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开设情况是基本合理的。70%的毕业生认为我校的教学实践安排比较好, 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实践环节, 特别是动手能力, 适应社会能力更需要加强。

(2) 95%的毕业生认为我校的学习风气很好, 自己对所学的专业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得比较好。80%的毕业生认为, 在校学习期间, 在社会活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心理素质和自学能力等素质提高对目前工作的有很大的帮助。毕业生对母校的整体评价是好的, 突出表现在老师们的敬业精神、学习风气、教学质量等, 但学校的名气还不大, 硬件设施进一步完善, 希望学校加快发展。

(3) 多数毕业生认为, 在校期间除学好专业外, 还应加强社会交往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根据自身条件和能力, 尽可能取得多个技能证书, 养成敬业、踏实的工作态度, 这些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对今后的工作是很有意义的。

4. 调查结论、存在问题及建议

通过和用人单位座谈, 感到用人单位对我校的毕业生是满意的, 表示今后还继续对我校毕业生录用, 通过和毕业生座谈, 了解到所从事的工作有能力有信心做好, 并且有的毕业生在较短时间内做出了一定成绩。

对我校今后的教学、管理、学生培养等有以下建议:

加强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应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教学课程设置方面, 适当增加实践教学课时, 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使毕业生能够尽快适应社会, 适应工作, 外语专业加大口语训练, 拓宽外贸知识面。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显得更加重要。一是校院两级走出去和更多的用人单位加强联系, 学校每年至少召开两次毕业生供需洽谈会;二是鼓励指导学生利用网上招聘, 联系就业单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在联系就业单位时非常重要。除了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外, 强调在校大学生注重社会交往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培养。

学校的名气对毕业生就业有一定的关联性。毕业生自我介绍时, 用人单位没有听说过这所大学, 不利于学生就业, 因此, 今后学校在省外宣传方面应加大力度。

参考文献

[1]王芬.高校大学生就业趋向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以河南高校 (北区) 为例[J].生产力研究, 2012, (3) :164-166.

[2]赵冬云.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路径探究——基于金融危机、欧债危机下河北省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J].河北学刊, 2013, (33) 4:151-153.

篇4:嘉应学院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关键词]丽水学院教育学院 毕业生就业状况 调研

一、丽水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就业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下降,就业问题突出。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业录取”的就业政策真正走进了高等师范院校,使得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同时更加充满机遇。为了进一步了解丽水学院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调研小组通过调查问卷及个别采访的方式,调查了近几年来教育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发现近几届毕业生整体就业状况良好,就业率均达到70%以上,见下表:

注:丽水学院20005、2006、2007三届初等教育专业共有381名毕业生,其中有36人失去联系。

就三年的趋势而言,在非教育系统就业的毕业生的比例在增高,这一方面反映了毕业生就业的多渠道化,虽然有87%的学生表示对自己专业水平、学校和社会对师范类人才的需求有了明确的了解,但是从事教育专业的学生仍然很少。大部分学生选择了社会上其它行业。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小学教师岗位的竞争激烈。

二、丽水学院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与思考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做好大学生、特别是师范类大学生的就业工作是培养祖国下一代的重要战略,更是高校谋求生存与发展的重大课题。面临着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必须做到胸中有数。现就丽水学院教育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分析原因如下:

1.小学教师岗位竞争激烈。对社会来说,小学师资队伍已经超编,初中阶段基本平编,而教育学院培养的毕业生主要是面向小学就业,很多持有面向高中教师资格证的师范本科毕业生由于就业压力选择到了中小学就业,而教育学院的毕业生都只是持大中专文凭,学历上的差距使其就业前景更加不容乐观。就教育学院2007届英语班的学生而言,其就业率虽然较高,但令人担忧的是从事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却只有61.3%,其他学生的大多去向还是一些企事业单位。

2.毕业生自身的缺陷。 对师范类院校专业设置稍微了解的人都知道,师范类专业的课程设置,有着非常明显的“专门人才培养”的倾向。其中,“泛泛”是师范类专业课程设置最明显的特点。“专门教师人才培养”的倾向,注定使师范类毕业生“博而不专、泛而不精”。如果他们从事教师职业尚好,如果从事非教师行业,就会面临“什么都懂、什么都会,但无一技之长”,知识构成和能力储备不足的现实问题,难以使他们具备和其他专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的条件。

调查小组从最终收回的96份有效问卷的统计分析中(问卷调查2004、2005届学生),发现:①有60%的学生起初并非是因为热衷本专业而作出的选择。②2004、2005届学生在大学期间从事过教育类兼职工作的不是很多,仅占33%,工作阅历尚浅。丽水的一些小学(中山、城北)的主要负责人也认为,现在的大多数学生缺乏一种上进的精神,浑浑噩噩地实习比较多,并不具备掌控课堂秩序的能力。

3.对所学专业要求认识不够。大学校园里,很多学生都一味地追求成绩而忽略了能力的培养,四年的大学生涯造就的往往是一个只会读书的学生,而不是一个会教书的教师。任学宝教授认为:“目前衡量一个好教师,不止是课堂上好的教学行为,还包括对学生认知行为和情感行为的培养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有较强的综合素质,有良好的调控能力。”从调查问卷结果的统计分析可初步认为,目前小学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素质、能力应当达到如下基本要求:热爱教师职业,紧跟时代步伐,了解学科前沿动态,具有先进的教学思想和开展教育科研的能力,有着广泛的知识面和广泛的兴趣,有着精深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创新精神,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乐观开朗,和蔼可亲。按照这样的要求,对照丽水学院教育学院近年来毕业生情况以及就业状况、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等,不难发现教育学院的毕业生最缺乏的是对当前小学教改现状的深入了解,特别是对新课程改革情况的把握,缺少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组织管理能力,缺乏先进的教学思想理念,知识面狭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欠缺,心理素质弱,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差,到了单位难以很快适应,等等。

4.和教育理论界联系不够。这种状况,与丽水学院离杭州、上海等文化学术中心较远的地理位置有关,交通不便,花费巨大,导致走出去交流的机会不多;也与学院的定位有关,作为一所“地方性、师范性、民族性” 的教学型大学,定位虽是实事求是的,但如果没有学术上的上进创新心,必然会导致本校师范生和教育理论界的日渐疏离;还与教师的观念有关。许多教师基于自己原属中等师范,学术、理论底子薄弱,不愿或难于与教育理论界联系。

三、做好丽水学院教育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对策

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问题的探讨,建立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职业指导体系和有效的职业辅导支持系统,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与心理素质,一切从实际出发。

1.培养模式的定位。高校应多方面地提高毕业生参与就业竞争的综合素质。作为减少毕业生对口就业难度的关键之点,除了抓好教育体制的转型之外,还应增强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有效合作,从而培养出与市场、社会需求相对接的应用型人才。此外,还有必要加强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重点可以落实在推行4年职业规划项目上:新生入学的第一年,就开始进行职业教育,帮助他们接触和了解就业状况;第二年,帮助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专长,进而帮助他们选择专业方向;第三年,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参加社会实践和一些招聘会,让他们直接感受就业市场的情况;第四年,辅导学生写求职信,传授求职要领和面试技巧等专门技能。这种就业指导贯穿在整个师范类大学生的大学生涯中,对其择业观的形成、择业实力的增强和求职技巧的培养都会大有帮助。一直以来,教育学院领导深感学生面临着对口就业形势严峻、毕业生难以迅速适应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巨大挑战,深切体会到顺应社会发展、重新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2.全面发展、提高自身价值。大学毕业生应理性地认清就业形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切实做出就业努力。据丽水的一些小学(中山、城北)的负责人反映,就目前形势,城镇里的小学根本不缺乏各类教师,有个别缺少的也只局限于艺术类专业。所以,在校大学生应多方面发展自己,除了要学好本专业知识外,还要多参加音体美等方面的培训,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以后就业时保持一定的优势。教育学院的第一届本科生,并没有比专科生有更多的优势。就知识本身而言,专科生已经有足够的知识来教小学生,有时反而更加注重课堂上的表达能力与课堂管理能力,以及表现课本内容的美观性、可读性,等等。所以,作为本科生,更应该合理利用好在校学习方面的优势,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更要注重三笔字、普通话等方面能力的培养。此外,从2002年起,国家教育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人事部等部委以及许多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有关政策,鼓励和帮助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根据这一政策导向,大学生还可由被动选择转为主动选择,如自主创业,进一步开拓自己的就业空间。

参考文献:

[1]汝信等.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李仁山.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范例[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3]邓曦东.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4.

[4]白天亮.中国上半年就业形势稳定 促进就业仍需要加把劲[EB/OL].http://news.163.com/2004-7-30.

篇5:嘉应学院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毕业实习计划

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主要学习市场营销、企业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市场营销、企业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市场营销、企业管理方面的基本能力,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工商、中小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本届毕业生共97人,已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按照教学计划的安排,第八学期进行毕业实习,为组织好毕业实习,特制订实习计划。

一、实习目的毕业实习是大学教育的最后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较长时间的实习,使学生走向社会,接触本专业工作,拓宽知识面,增强感性认识,培养、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可以检验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积累经验。

二、实习时间和单位

实习时间:2011年2月21日至4月22日。

实习单位:实习单位另见“经济与管理学院2011年各班毕业实习单位安排表”。

三、实习内容和实习岗位

1、实习内容:对前八个学期所学的所有专业内容,主要包括:各种工商企业管理理论与实务、市场营销与公关、进出口业务、计算机应用、经济法规、英语、财会等,进行系统的、有重点的实践,验证理论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习岗位:学生具体的实习工作岗位由实习单位安排,主要包括:企业各职能部门经理助理、厂部及各职能部门办事员、公关人员、财会人员、营销人员、电脑人员、进出口业务员等及各种与本专业相关的其他工作岗位。

四、实习的任务与要求

1.每个实习生都要按照统一的安排,深入实际,按时、按质、按量全面完成实习任务。通过实习,检验自己四年来的学习效果,做到比较了解和熟悉工商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过程、管理方法、各职能部门的管理业务及其他业务,能较好地完成各项实习任务。

2.填写实习任务书,由实习单位分配和填写实习任务,作为学生实习工作的一项重要材料。

3.实习生应围绕实习内容,根据实习中调查和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为毕业论文的写作做准备。

4.完成2000-4000字的实习工作总结,格式应符合《经济与管理学院关于毕业实习总结撰写的有关规定》的要求(提交至班主任处汇总)。

5.实习结束时,每个实习生应带回由实习单位负责同志签署意见并密封的“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毕业实习综合能力评价表”(提交至班主任处汇总),未交回鉴定表的,不予评定实习成绩,不能取得毕业实习学分。

6.实习纪律和注意事项:

(1)服从安排,一切行动听从实习单位有关人员和指导老师的安排。

(2)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注意安全和保密。

(3)严格遵守作息时间,准时上下班。

(4)严格考勤。实习期间不得无故外出,不得提前返校或去其他无关地方,有事应向实习小组长和实习单位请假,并填写请假单。

(5)尊重实习单位的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虚心向有实践经验的同志求教,在实习活动和旅途中做到文明礼貌。

(6)实习结束前,应交接好工作,结算和付清伙食等费用,如数归还所借公私财物,打扫整理办公场所和住地。

五、毕业实习成绩评定

学生的毕业实习成绩实行量化计分,毕业实习表现为20分,实习过程为50分,实习总结为20分,实习鉴定表为10分,满分为100分,其中前两项由实习单位给出初评分数,后两项由学院指导教师评分。请实习单位配合做好对实习生的实习鉴定及评定其实习表现分和实习过程分。实习成绩及格者方可取得规定的毕业实习学分。

毕业实习综合能力评价表(另见附表,供接收实习生单位填写),原件和复印件各一份,原件放入学生个人档案,复印件与实习总结学院分班装订成册保存。

六、指导教师和实习小组: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为该生毕业实习导师(名单另附)

七、毕业实习的组织领导

经济与管理学院2011年毕业实习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何日胜

常务副组长:涂德志

副组长:魏晓倩、汪信尊

成员:许少英、饶佳宁、彭玲、雷虹、谢京明

嘉应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篇6: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方式及范围:

本次活动主要采取查阅资料、网上调查等方式,针对各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毕业生的调查。

二:调查内容:

篇7: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的调查报告

在xxxxx这段时间中,我在xxxxx进行了一次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此次实践主要是关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及其原因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调查发现,尽管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果,但是还有部分毕业生尚未实现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仍然十分严峻,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愈加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高校毕业生的供给远远大于社会市场的需求。通过网络和查阅资料发现,2000年高校毕业生为107万;2003年为扩招后的第一届毕业生,人数为212万,接下来几年一路飙升,2005年为338万,2006年为413万,2007年为495万,2008年为532万,至2009年突破600万大关,达到611万,加上历年未就业的人数,需就业的毕业生人数高达700万。

(二)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挤压,要与农民工们抢饭碗。由于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等的抢占和挤压,一些低端岗位的竞争也很激烈。

(三)当前我国就业的结构性问题非常突出。主要体现在:

1.地域差异:北京、上海、广州等较为发达地区的高校,一次就业率基本上能达到85%以上;而沈阳、武汉、成都等高校密集的大城市,由于所在省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吸纳毕业生的数量有限,毕业生就业困难;对于贵州、安徽等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更加困难。

2.专业矛盾:冷热专业的存在导致了人才过剩。工科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而文秘、计算机、会计等热门专业的毕业生面临着的市场竞争更为激烈。

3.学历矛盾:由于毕业生人数,特别是硕士和博士大幅度增多,用人单位有更多的选择机会。与低学历相比,硕士和博士就业率较高,一般可保持在90%以上,但由于硕士、博士扩招速度快,社会需求量增长慢,加之硕博毕业生培养质量出现滑坡等问题,近年来,硕士博士的就业率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四)就业市场机制不完善。一些地区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对是本地生源的毕业生大开绿灯,而对一些外地毕业生加以各种条件限制。真正公平、择优、有序的就业市场尚未建立,服务保障体系还未健全,体制性障碍还未真正消除。

(五)用人单位的门槛高。一些用人单位不从实际出发,盲目提高人才标准,追求高学历,造成了人才的浪费。一些用人单位缺乏人才培养机制,希望进一个人才,就能马上发挥作用,创造价值,因此,非常看重个人的工作经验,认为应届毕业生只有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差,不太愿意接受应届毕业生,给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难度。

(六)学校教育与就业市场严重脱轨。高校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操作、重专业轻品德,办学思想和课程设置都偏重学术性,忽视创新人才的培养,导致学生的知识面狭窄、实践能力差,缺乏艰苦创业、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城信的品德,独立、自理能力差,做事缺乏条理,既不清楚自身素质与社会要求存在的差距,又不明白自身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差距,缺乏足够的内在“实力”。而且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都无法及时赶上。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高校教师评职称主要是看有没有发表章,什么级别,而不管教学成绩如何。另外,高校还缺乏一支熟悉职业生涯指导专业教师队伍,学校的投入也十分不足。

(七)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存在问题。对自己估计过高,眼高手低;对薪水、福利待遇要求过高;片面追求大城市,不愿去一些小城市发展;对单位选择过高,看重国家机关、大单位等,对一些小企业不感兴趣,致使高不成低不就。

(八)本身的综合素质问题。一些大学生在校时虚度年华,碌碌无为,不学无术,以为混张大学文凭就能找到好工作,在就业竞岗的洪流中被冲刷出来也就不足为奇。同时,有的学生成绩不错,所学专业的书面理论知识很强,但自身的动手能力差;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适应能力也强,但是学习成绩差,专业知识不过关,未能通过英语国家四级和计算机国家二级,与用人单位交之失臂。学历与就业能力不能够划等号。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

1、完善就业市场体制,采取有效措施扫除体制性障碍。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积极疏通就业渠道。

2、加强对高校办学的指导,加强对专业设置的调整,及对人才培养规模的调控,指导高校的改革,为高校和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和就业指导。

3、加强经济调控手段,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对去条件艰苦的一些重点单位和行业就业的大学生,在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上给予较大的优惠,采取措施鼓励大学生去那些地方就业。

(二)用人单位:

1、改革用人机制,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置换冗员,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2、积极与高校加强联系,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支持,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三)高校:

1、强化内部改革。根据市场需求,适时地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基础学科、应用学科的建设,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重视教学方式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毕业生;

2、建立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效机制。开设职业生涯课,给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培训就业指导中心的教师,指导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方向,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设计,根据不同的年级,开设不同内容的就业指导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

3、优化学校的教学设施。

4、改革高校教师职称评定方法。从偏重于科研成果到科研成果与教学水平并重。教师注重教学,以保障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同时,学生的评价也应该占到一定的比重。

(三)自身:

1、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在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的同时,注意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

2、更新就业观念,把目光由原来的国家机关、重点单位转向那些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就业地区由经济发展地区转向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

3、认清就业形势,主动学习和掌握就业技巧,提高择业能力,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合理地确定就业期望值。

综上所述,政府要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和控制高校扩招规模,增加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用人单位要对毕业生眼光放远,脚踏实地;高校学生要珍惜学习时间,做好职业规划,树立大众化就业的观念。只有通过政府、用人单位、高校学生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解决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三、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理性思考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没有真才实学、空凭说话是站不住脚的。如果我们在校期间不抓紧时间学习,不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不努力打好基础,今后的就业难度就会越来越大,在市场竞争中就更加难以立足。

大学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就业问题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作为先进知识与科学技术的学习者和拥有者——大学生,我们应该振奋精神、立足专业、拓展视野,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充分挖掘自己的最大潜能,找准自己生活的坐标,尽可能的在社会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最佳位置,以便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为社会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切实做好思想和能力准备,为日后踏上工作岗位积累资本,真正成为新世纪的一代骄子!

【参考文献】

[1]文东茅、岳昌君;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中国教育报》;2003/10/08

[2]郭潜深;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2006/6/12

[3]杜存臣;高职学院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需求状况问卷调查情况分析;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54-60.[4]王云峰;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压力研究;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9):224-225.[5]谢学锋;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民建中央网站;2005/12/30

[6]作者系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博士、中国人才研究会办公室副主任;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中国经济报告》;2009/09/01

篇8:嘉应学院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截至2012年10月, 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生已经离校整整一年的时间了。在这一年里, 同学们的就业状况如何, 有哪些同学选择了继续深造, 有哪些同学放弃了原先的就业岗位找寻到新的工作, 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评价如何, 同学们对我校教学和管理有哪些意见和建议?带着这些疑问, 笔者以《南京财经大学毕业生情况调查问卷》为基础, 对经济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生进行了抽样调查, 并结合日常收集的情况和数据, 完成如下调查报告。

一、资料来源和方法

(一) 调查对象:

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2011届经济学、统计学专业毕业生

(二) 调查内容:

以《南京财经大学毕业生情况调查问卷》 (毕业生本人填写) (毕业生所在单位人事主管部门填写) 为基础, 结合日常了解到的学生情况, 调查毕业生目前的工作状况、工作现状、单位的评价等。

(三) 调查方法:

主要通过调查问卷和个人访谈相结合的方式。问卷通过电子邮件发放和回收,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50份, 回收有效问卷34份;访谈主要是面谈或电话访谈在读研究生或出国深造的同学, 以及部分用人单位人事主管。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考研、出国录取人数持续增加, 学科学术型人才培养目标作用凸显

毕业一年间, 经济学、统计学专业共新增国内读研人数8人, 出国4人。其中经济学专业分别录取国内研究生4人;经济学出国3人, 统计学出国1人。由此可见, 我院“学科学术型”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们影响很大, 并在同学中继续发挥效果。

(二) 学生多就业于国有大型银行和国有企业

从目前已知的情况来看, 除部分学生考研、出国以外, 大多数学生就职于各类银行、证券等金融行业。其中在银行工作的共有96名学生, 占总人数的42.48%, 而供职于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四大国有银行的占大多数, 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供职的比重也较大。共有12名同学供职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 占总人数的5.31%。由此可见, 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是大家就业的首选, 究其原因主要有:作为知名财经类院校的毕业生, 进入银行等金融行业工作是必然选择;其次, 我校在校学生中女生居多, 女同学更倾向于选择知名度高、收入稳定的工作, 因而国有银行或国有企业是首选。

从表1中可以看到, 在被抽样调查的同学中, 在国有企业工作的有20人, 占被调查总人数的58.82%, 可能的原因是国有企业规模大、实力强, 同时工作环境较好且稳定, 毕业生在选择就业时会更钟情于国有企业。根据表中所示, 国家机关, 民营企业和其他类型的公司均有所分布,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就业大环境下择业的多元化、双向化。在民营企业和事业单位 (含村官) 就业的同学人数相对较少, 可能的原因是事业单位的竞争相对激烈, 这类单位对于毕业生的要求也比较高, 就专业而言与我校开设的课程也并不是十分对口;而民营企业因为大多规模较小、知名度较低、缺乏竞争力, 工作环境相对不稳定, 此外工作强度大而工薪待遇有限等, 都是影响毕业生选择其作为初次就业单位的客观因素。

(三) 收入与就业行业的相关性较高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收入在5-10万元的人数最多, 占据总体样本的52.94%, 这里就与上表1.1相对应, 即超过2/3的毕业生在国家机关或者大型国有银行或国有企业工作, 相对应的就是有相对较为客观的收入以及生活质量, 同时也侧面反映出此类行业的热门程度。而收入少于2万或者高于10万的毕业生分别只占5.88%, 这也让我们看到收入之间的差异, 较为客观地反映出社会现实。

(四) 用人单位更看重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敬业精神, 学生认为社会实践更重要

表3以及表4分别从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角度出发, 反映出对学生的素质能力要求和在校期间所掌握的知识对工作的影响。用人单位更加看重团队合作能力 (70.59%) 、敬业乐业精神 (64.71%) 、沟通协调能力 (70.59%) 和对于新环境的适应能力 (58.82%) ;而毕业生从自己的实际经验出发, 觉得以下几点较为重要, 分别是:社会实践能力 (70.59%) 、本专业课程 (52.94%) 、相关应用性技术技能 (52.94%) 以及社会调查及文体写作能力 (52.94%) 。这为我们培养学生在校期间的能力和素质指明了方向, 也为鼓励在校学生才、积极参加实习实践活动增加了说服力。

(五) 重视学生沟通交往能力的培养以及专业知识的学习

由表5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 用人单位更加需要综合能力较强的毕业生, 表中显示专业知识学习所占比例为47.62%, 其他知识学习所占比例为42.86%, 而且两者比例相近且超过总体的40%, 事实证明, 综合能力较强的毕业生在现代职场中更具有竞争力, 专业素养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适应力强, 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新的技术和知识, 并能够迅速运用于工作中, 可以为用人单位创造更大的价值、带来更好的效益。此外沟通交往能力所占比例为57.14%, 有效的沟通和恰当的人际交往能力几乎是各项工作开展的前提, 它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另外职业道德培养、文体训练这类素质培养同样不可小觑, 这些同样都影响着一个人的综合实力。

三、建议和对策

(一) 继续贯彻“学科学术型”人才培养目标

近几年来, 我院“学科学术型”人才培养目标效果显著, 在日常工作中向学生灌输考研、出国的思想, 鼓励学生进一步深造, 以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就业层次, 考研录取率和出国升学率持续提升。因此, 继续贯彻“学科学术型”人才培养目标, 从专业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全面的安排部署。从大一新生的入学教育开始, 就使学生们了解“学科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 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动力, 在课程设置、专业思想教育等方面鼓励学生考研、出国对于学生自身发展和学院专业形象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

(二) 课程设置紧密围绕就业方向, 以学生为本, 树立科学发展观

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模式是制约和影响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否能以学生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关系到专业建设和专业发展的兴衰成败, 是各院校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我院经济学、统计学专业建设需明确毕业生的就业方向, 分析市场对经济类本科毕业生的实际需求, 因材施教, 培养适应金融单位需求的专业人才。例如, 开设关于金融行业的实务性操作课程, 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考一个金融行业从业证书等, 并适当增加实验课程, 让学生将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验操作, 进而为将来就业做好准备。

(三) 教育学生注重专业知识学习, 提高自身综合素养

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 毕业生们都在强调大学学习的重要性。因此, 一方面要教育在校学生从现在开始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 要有较宽的知识面, 如要学好经济学专业知识、管理学基础理论、会计学财务管理相关知识、与经济相关的法律知识;要具备一定的技能, 如营销能力、管理协调能力、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人际沟通和公关能力、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基本应用技力。另外还有一些专项能力, 需要通过长期的实践及不懈的努力才能得到, 如金融市场开拓、划分、调查、分析、管理、预测能力, 金融产品设计, 客户关系管理能力, 营销决策能力。此外还要保持身体的健康和良好的心态。银行柜面工作强度大, 要求注意力长时间高度集中, 金融产品营销工作需要和很多单位、个人打交道, 工作之余还要应付各种考试, 这就要求身体素质好, 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四)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 提高实践能力

除了将实验课程加入课程设计、实习环节, (下转第62页) (上接第92页) 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 尤其是第二课堂活动中的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学科学术性活动等, 以提升学生在实践方面的素质与实践能力, 提升其就业竞争力;还要大力开放学院的各类实验室和软科学实验基地, 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通过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对基础专业的基本理论掌握与应用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基本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应变能力、交流能力、创新意识。

四、结语

高校毕业生作为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他们的就业问题是关系现代化建设、社会政治稳定和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个重大的全局性的问题, 而现今, 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是高等学校无法回避的现实。了解和分析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有利于我们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科学合理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对我院2011届毕业生的就业跟踪反馈调查将持续进行。

摘要:本文以《南京财经大学毕业生情况调查问卷》为基础, 对经济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就业状况, 了解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知识水平、工作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评价;通过分析毕业生在校期间的表现、专业知识学习和掌握程度等与实际工作表现、收入之间的关系等, 对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学生工作的开展、就业指导等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经济类,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王茹.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应对策略[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职业教育版) , 2008:8-60.

[2]胡瑞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1, (1) :36-38.

[3]秦永.江苏省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基于南京市某高校调查问卷的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 2010, (10) :76-79.

篇9:嘉应学院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1.调查目的: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职高毕业生总体数量不断增加。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是否顺利?在职业岗位上纵向发展情况及创业状况怎么样?需要职业学校进行哪些教学改革?等等。为掌据以上情况,我们开展了此次调查。

2.调查对象:长垣县2006--2013年毕业的部分中职生,共涉及8 个专业835名毕业生

3.调查时间:2014年8月至2014年11月。

4.调查方式: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

二、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过程中,我们共走访了36家民营企业和8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放了835份调查问卷(回收827份)。分析结果如下:

1.就业渠道

调查结果表明(图1),学校成功推荐就业的占到9.79%,参加企业招聘成功就业的占14.63%,经亲朋介绍就业的占73.52%,自己创业的占8.34%,其他(包括未就业)占5.80%。

2.就业工资待遇

调查表明(如图2),毕业生的工资收入情况受行业、工种、劳动强度、个人职业技能等多方面的影响。在接受调查的827名毕业生中,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占2.06%,2000--2500元的占10.16%,2500—3000元的占20.19%,3000—3500元的占43.89%,3500以上占23.70%。

3.职业生涯纵向发展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图3),职高毕业学生受学历限制,在职业生涯纵向发展方面空间有限。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他们在专业技术等级提升方面困难重重。受调查的827人中,具有为初级工证书者占42.56%,中级工32.29%,高级工9.43% ,技师0.73%,高级技师为0%,无技能证书者为5.80%。另一方面,他们的职务提升空间有限,大多止步于企业中低级管理人员,进入企业中高层的确属凤毛麟角,受调查毕业生中仅有3名毕业生进入企业高管队伍中。

4.就业方向

调查表明(如图4),农村职高毕业生就业方向以民营企业为主,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寥寥无几。统计显示,民营企业就业比例占到受调查人员的78.84%,受雇于集体企业的占7.50%, 政府机关0.48%,事业单位0.85% ,国有企业1.33%,其他(含创业)占11.00%。

5.职业满意度

在调查过程中了解到,在接受调查的毕业生中,专业对口的占38.46%,基本对口的占19.23%,毕业生对目前所从事职业满意度较低,民营企业员工流失率普遍偏高(一些企业的员工流失率在40%左右),近半数毕业生有过转岗经历。调查结果显示,愿意继续从事目前职业岗位的占40.21%,不愿意但会坚持的占21.56% ,有转岗意向的占38.23%。

6.创业情况

受调查毕业生中,有过创业经历的有86人,其中创业成功的为32人,主要集中在种植和养殖专业。他们利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家庭承包的耕地和政府提供的小额贷款进行创业,资产总额大多在50万元以下。

三、调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

1.学生就业意识差,对就业市场状况认识不足。受调查的学生普遍反映,毕业前对就业市场认识模糊,不能正确认识所面对的就业形势,步入职场后发现对理想与现实间的差距一时难以适应。

2.职前准备不够充分。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与岗位要求间存在较大差距,增加了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难度。一些农村职业学校没有很好地落实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就业前对所从事职业的能力要求、岗位规范了解不够,职业生涯规划不合理等都使得毕业生初入职场时难以适应。

3.市场监管不到位

调查中发现,一些民营企业用工不规范,主要表现如:部分经过简单培训的农民工无证上岗,充当了生产主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中职生的就业空间。另外,民营企业特别是一些小型企业中普遍采取生产车间分层承包的模式,企业只为产品负责,车间包工头成了实际的雇主,存在延长劳动时间、拖欠工资等不合理现象。同时,民营企业大都为家族式管理,对员工事业发展缺乏长远规划,在薪酬和福利待遇方面具有较大随意性。

4.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不强

职高毕业生初入社会既谨小慎微,又野心勃勃,忽视了家庭环境和本地产业优势为自己创业创造的有利条件。一些毕业生凭着激情盲目闯进一个陌生的领域。例如,一名种植专业毕业的一名女生开了一家餐馆,从选址、招聘员工到经营均无成熟的计划,开业后勉强维持半年,亏损10多万元,最后关门了之。

四、建议

1.深化校企合作,推进课程改革

此次调查表明,职业教育与就业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脱节,学校的课程设置无法适应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企业和毕业生认为学校专业课程开设缺乏针对性、理论与实践脱节。建议深化校企合作,让企业在学校专业建设、教材的确定、教学过程、专业实习计划制订等全面参与。强化实习实训,实训课程要占专业课的30%左右,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其操作能力。

2.加强职业指导,规划职业生涯

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不顾客观现实,坚持寻求与自身兴趣、性格、能力相符的工作而遭受挫折的情况,应帮助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思路,掌握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及时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调整,对自己的发展目标进行修正,使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客观实际相符合,实现职业生涯的纵向发展。

3.跟踪服务,加强就业创业指导

篇10: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去年寒假我就我们市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做了一次调查,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调查内容主要如下

(1).找到现在的工作,您总共寄出多少份求职信?

3.1%的人从未寄过求职信;

54%的人寄出的求职信在10份以内;

2成以上的人寄出的求职信在11-20份以内。

(2)找到现在的工作,您总共应聘多少次?

72.7%的人应聘次数在5次以内;

2成的人应聘次数在6-10次。

(3)您在求职上的花费?

2/3以上的人不足500元;

将近2成的人花费在500-999元之间。

(4)您在求职上花费的时间?

20%的人在1个月之内就找到了工作;

24.8%的人在1~2个月之内找到了工作;

22.9%的人在2~3个月之内找到了工作,人均费时3.13个月。

(5)对所找到的工作的满意度?

10.8%的人很满意;

52%的人比较满意;

不满意者仅占3.2%。

(6)择业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专业面太窄;

缺乏社会关系;

信息不足。

(7)为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应大力加强哪些方面的工作?

给大学生更多实践机会;

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培养学生;

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

规范就业市场,制止凭关系、走后门等不公平现象。

就业地域:从“孔雀东南飞”到“最心仪上海”

从本次调查看,大部分学生最心仪的城市是上海。除未回答者外,调查中问及“您希望在那个省市就业”时,68.2%的大学生选择了上海。这印证了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已由南下广东、深圳找工作转向到上海找工作的说法,上海已成为在沪就读的大学生最心仪的城市。

调查数据表明,除留上海者外,去苏州、无锡就业人数也较多,占7.8%。但去中部、西部工作的学生就较少,两者相加仅占3.5%。其余还有去北京、天津及东部其他省份乃至国外就业。调查表明,包括上海在内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容纳了我市的大学毕业生的92.9%,每15名毕业生中只有1人到长三角和珠三角以外的地区工作,每28名毕业生中只有1人到中西部地区工作。

大学毕业生竞相去上海,也使中西部地区人才匮乏的局面更加严峻。调查建议,除需不断改善中西部人才发展环境、不断教育大学生“志在四方”外,国家也可采取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去中西部工作。比如可以采用政府出钱买服务的方式,对那些靠贷款读完大学的学生,如果毕业后去中西部地区工作若干年,就可部分或全部减免其贷款等。

职业满意度:无关时间 匹配个性

调查表明,职业满意度并不是与求职时间和应聘次数成正比。求职时间在1至5个月之间,应聘次数在1至10次之内的职业满意度最高。这说明并非选择的时间越长就越能挑到满意的工作,相反,时间一长有可能因此挑花了眼,或因为举棋不定,好职位被他人捷足先登了。一般来说,从事的工作越适合自己的个性,工作的满意度就越高。

薪酬水平:名校性别差距小 取决于英语水平

以调查中作为衡量大学生成绩高低的统一指标的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为例。调查发现,一些全国的著名学府不仅其专业实力强,而且学生的外语水平也确实比较高。日趋开放的上海,为外语好的学生创造了更多的择业机会。以复旦大学为例,除英语专业外,95名调查对象中英语六级考试合格或优秀的达到85.5%,位居10所高校之首,而女生外语水平更高,英语六级考试合格或优秀的达到88.9%。尽管有性别歧视存在,但复旦女生就业后的薪水却与男生相差无几,并明显高于其他院校的男女生。调查中,非英语专业学生就业后薪水的高低是与其英语水平成正相关关系。六级考试优秀的学生试用期内和试用期后的月均净收入都是最高的,同样这些学生进入三资企业、国家机关的比例也最高。调查在此开始涉及到毕业生就业性别歧视问题,那么性别歧视的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呢?请看下文———

性别歧视:确实存在 程度减轻

就业中是否存在性别歧视可以从男女双方是否拥有同等的就业机会以及在获得就业机会时,是否得到与其能力相符的工作岗位与工资报酬来判断。在填写了试用期月均净收入的学生中,不含社会保险的男生月均净收入为1915元,女生为1820元;转正后月均净收入男生为2706元,女生为2441元。进一步分析发现,校际差异大于性别差异,复旦女生的收入最高,试用期与转正后月均净收入分别为3291元与3975元;而同校男生为3012元与3670元。如果我们将复旦女生中一名到国外就业、月收入高达15000元去掉后,女生月均净收入跌至2974元和3660元,低于同校男生,但仍明显高于其他9所高校的男生与女生。

目前上海的大学生就业中确实存在就业歧视,但程度已有所减轻。上海许多家庭对女儿的教育同样注入极大的热忱。许多女生也从进大学第一天起就勤奋苦学,不敢懈怠。东华大学某专业6名女生,共拥有3张英语六级合格证书、4张车工5级证书、1张钳工5级证书、1张计算机高级程序员证书、4张CAD中级证书;作为对照组的3名男生,都只通过英语四级考试,1人拥有钳工5级证书。

倾听大学生的呼吁

调查也显示,61.7%的学生在“上大学期间”和“大学毕业时”才开始有明确的职业意向。调查就此指出,高校的就业指导课应及早启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职业发展观的同时,进行有个性的“职业规划”、“职场定位”等就业指导。

另外我觉得大学生要增加就业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自我定位

有两种人会走两种极端,一种是给自己定位过高,以为自己名牌大学毕业,所学专业又热门,或是家境好,父母关系多找份工作不成问题,于是洋洋得意,自以为是;而另一种人则把自己定位过低,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不抱希望。当然,这两种心态都是我们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应当走出这两种极端,正确认识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

其次,要了解自己的想法和喜好,明白自己追求的是怎样的人生,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和方向,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第三,心理素质

毕业生就业中心理问题包括这样几类:一是完全不敢面对现实的就业压力,采取逃避态度。这种情况一方面与媒体的夸大宣传有关,另一方面也表现出青年大学毕业生缺乏自信,心理承受能力弱,缺乏社会历练。二是对就业漠不关心,全由亲友一手操办。这种“独生子女综合症”与家长的纵容娇惯有关,缺少锻炼,没有行事的主动性;三是盲目跟风,缺乏主见,到头来一团糟。

在就业后,这种现象依然存在。我们在对工作满意程度的调查中,只有10.8%的人“非常满意”却由52%的人“不满意”。

篇11:嘉应学院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如今就业问题特别是大学生就业受到我国各界的关注。同时也给我们待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一次严峻的考验。

如今就业问题特别是大学生就业受到我国各界的关注。同时也给我们待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一次严峻的考验。为积极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式,我们更要清楚的认识其严重性,采取相关的措施来应对它!因此我们开展了一次“毕业生就业调查”活动。调查情况如下:

一:调查方式及范围:

本次活动主要采取查阅资料、网上调查等方式,针对各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毕业生的调查。

二:调查内容:

1:2011年毕业生就业环境:

据统计今年,中国将有611万名研究生、大学本专科学生毕业。外加去年未找到的毕业生210万,可预计2010年的高校就业人数多达810万,而10年这一特殊的年间我们不仅遭遇到了金融危机的重创,还经历了刻苦铭心的雪灾、地震等一系列的重大事件交织发生的一年。这些重大事件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格局,并构成了当前就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在全球金融危机重压下,2010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民营企业倒闭,而在XX年年,民营企业吸纳了34.2%的大学毕业生。一方面我国就业人数明显增加,另一方面企业萎缩明显,企业校园招聘也相应畏缩。往年10月,各大企业都早早地启动了校园招聘计划,各大高校内也因此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由于遭受金融风暴的影响,就业市场整体不景气,很多大企业为了降低人工成本不得不大规模裁员,同时很多作为吸引就业主体的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劳动合同法、出口遇冷等多重因素影响,业务订单量明显减少,用工需求也明显减少。这给学生就业客观上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2:2010年就业现状:

1.就业单位性质流向

随着就业问题的日益严峻,现在就业形势开始冲击传统观念,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迫于就业压力,渐渐地“不重学历重技术”,“不选本科选专科”。从目前很多高分考生开始选高职来看,说明家长和学生的观念已经开始慢慢改变。在本科院校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高职院校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新模式,以市场为导向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市场化,更符合当前就业形势,为专科层次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但是近期特别是今年以来人们更加不注重学历的,越来越多的高中生选择了学技术,或是直接就业。

2.热门专业与需求形式:

从XX-2010年5月中旬毕业生行业就业情况来看,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五大行业是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其中,制造业是目前吸纳毕业生最多的行业,本科学历各比例分别占到29.98%、29.10%和43.29%,专科学历各比例分别占至 41.33%、43.55%和56.37%。

从调查来看:2010届大学毕业生在湖南省就业的行业大类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其中,有26%的本科毕业生和25%的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于制造业。但值得注意的是,但这一比例低于全国2010届本科生(27%)和高职高专(31%)毕业生就业于制造业的比例。民营和个体企业是湖南省2010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最多的雇主类型,雇用了37%的本科毕业生以及66%的高职高专毕业生。湖南省2010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最多的雇主规模是300人以下,其次是3001人以上;雇主规模300人以下的本科毕业生占到42%,高职高专毕业生为56%。

3: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情况: 湖南省2010届、XX年届、XX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

三:就业态度分析:

1、现在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太高,总觉得孩子找的工作薪水不能太低、不能太累,而且还要稳定,这样就给毕业生很多的压力。大部份学生把考公务员当和事业单位当作唯一选择,宁可有业不就。加之学生对自己认识过高,在调查中发现,90%以上的学生希望每月工资在1000元以上,工作时间不超过5天,还要提供住宿条件,这样就无形缩小了就业范围。

2、不愿到中小企业就业。据统计,2010年1月5日,由云南省教育厅主办,西南林学院、云南农业大学、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我院在西南林学院联合举办农林类毕业生双向选择洽谈会,共102家用人单位参加,提供就业岗位3500个左右,结果我院毕业生不足50%,签约率更是寥寥无几参。而实际上,我国就业市场反映,承受力最大、需求量最大的是中小企业,不愿到中小企业就业,无疑又缩小了自己的就业范围。

3.创业不如就业。多数大学生感到创业艰难,多方面准备不够,缺少充足的勇气和决心,只有极少数毕业生认为就业找饭碗不如创业谋发展。

4:促进就业措施:

鼓励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是增加就业的重要途径,已被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地方政府反复呼吁,多次部署,对增加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必须把增加就业与提升产业结构的双重任务结合起来加以解决,把劳动力的需求与劳动力的生产结合起来加以解决。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要大力发展专业技术教育,改变目前的教育目标。目前我国各级教育的目标是提高上一级重点学校的升学率,这是应试教育的根源。邓小平同志1983年为教育题词: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改变教育目标,就无法改变应试教育,就会不断加剧今天一方面高技能人才奇缺,一方面高学历人才失业、文凭贬值的尴尬局面。还有一个关于教育的错误口号流毒甚广,那就是扩大教育消费,拉动内需。把教育当成消费是完全错误的。教育是投资,不是消费。把教育当成消费,当然要以满足消费需求为原则,从教育需求者的角度大学招生当然是多多益善,但这样做只对学校有利,对满足学生家长的虚荣心有利,对学生成材不利,对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利。

我国目前已具备了加快结构升级的资金条件和技术条件,但就是不具备人才条件,使我国企业不得不在劳动密集型行业过度竞争,人才问题不解决,将很难从这次经济调整中走出来。必须通过政府的宣传引导、政策鼓励、资金支持,改善各类专科学校的办学条件,将他们与大学一视同仁,吸引更多的优秀学子从事技术工作。国家应在工资待遇上向高级技工倾斜,在技工职称上应有最大上升空间,最高应与教授齐。

2、大力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水平。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XX年农民工占城镇从业人员比重已高达46.7%。据全国总工会的一份调查,农民工在加工制造业就业中已占68.2%,在建筑业中占79.8%。这几个数据说明,农民工的素质已经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制造业和建筑业的水平。而目前农村教育状况却不容乐观,这是目前农民工素质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国家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专业技术教育,这对推进我国工业化、加快产业升级具有十分重要和紧迫的意义。

3、连续提高粮食价格,扩大需求,稳定就业。每逢经济调整,农村转移人口会自然减少,为城镇就业减轻不少压力。最近国家宣布从2010年新粮上市起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保护价,可使全国农民一年增收2600亿元,创造出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经济调整中部分失去工作的农民工会回到农村,粮食提价将提高他们对未来的信心,并切实帮助他们度过一段艰难的日子;这项政策也将有效改善农民的生存和发展条件,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因此,在当前形势下提高粮食最低保护价,是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的一招妙棋,具有一石多鸟之功。如果能在已经宣布的提价之外,宣布2010、2011年每年提高最低粮食收购价5%以上,有利于让农民形成收入增加的稳定预期,使扩大农民消费的效果更显著。

上一篇:运动会广播稿100米跑步下一篇:铁路电气化安全质量检查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