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是推进公民监督的有效措施

2024-06-11

政务公开是推进公民监督的有效措施(通用4篇)

篇1:政务公开是推进公民监督的有效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的职能逐渐转变,公民的民主意识与参政意识也不断提高。推行政务公开,寻求行政监察和公民监督有机结合的途径,促进政府的廉洁、高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推行政务公开是加强行政权力监督和预防腐败的重要措施。

(一)推行政务公开是实施民主监督、推

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渠道。国家民主政治的本质就是确保公民行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民主权利,通过各种形式知晓政务、参与政务、监督政务,能使公民感觉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作为欠发达地区的中心城区,以推行政务公开为突破口,通过区、镇(街)政权机关的政务公开,让全体公民对基层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事务实行有效的民主监督,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提高公民的素质,达到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目的,促进民主政治建设。

(二)推行政务公开是改进机关作风、密切政民关系、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保证。当前,影响政府和公民的关系不协调以至直接影响经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政务信息在政权机关与公民之间的不对称,权力的行使缺乏公开与透明,以至没有受到有效的制约。推行政务公开,能够有效地疏通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信息渠道,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促进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增强人民公仆的观念,切实改进工作方式、工作方法和办事作风,更好地做到施政公开、公平、公正,提高办事效率,密切政府与公民的血肉联系,以促进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三)推行政务公开,是根治腐败现象的有效措施之一。如今在一些部门仍然存在违规的问题。比如,越权审批,不走程序等等;有的审批人员权力过大,缺少有效制约,或多或少造成不良后果。我局虽然没有严重问题,但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也很多,推行政务公开,把审批的依据,程序和结果全部公开;批准要有根据,不批准也要说明理由,整个审批工作完全是透明的,都置于方方面面的监督之下,搞任何小动作或暗箱操作都会暴露无疑,使以权谋私的腐败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推行政务公开,将会对加强行政权力监督产生积极作用。一是可以提高干部廉洁自律能力,自觉依法按程序办事,逐步提高综合素质。二是政务公开要取信与民,执政为民,拓宽了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密切了党群、政群、干群关系,有利于树立政府机关的良好形象。

政务公开,也不是什么都公开。就其性质讲,涉及公共利益,涉及社会和市民的事项都要公开,而内部管理的一些事项则没有必要公开。例如“各级行政主体工作人员的考核、奖惩”,“各级行政主体发布的无密级文件”等。我认为,政务公开,概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门的基本情况,包括机构设置、权限、职责等。二是执行和实施的政策、法规、标准等作用于社会的文件。三是办事(审批)程序、依据、结果,监督、举报和投诉途径及处理情况。四是财政经费的预决算情况。五是涉及社会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和公共突发事件处理等方面的情况。

二、对我局推行政务公开工作的基本构想

(一)搞好政务公开的工作布局。一是尽快建立3个体系,即局领导挂帅,相关股室参加的组织领导体系;建立健全政务公开的监督体系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制定完善的工作方案。二是着手编制政务公开信息目录。作为人事部门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外,都应如实向社会公开。针对我局推行政务公开的主要内容我认为有一下几点:

1.涉及人事编制工作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行政执法责任落实情况、行政复议事项及结果等;

2.有关人才规划和人才开发事项、全区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计划、工资管理等方面的政策、程序;

3.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和专家管理、留学人员管理与服务、博士后管理、专家培养选拔、专家服务等方面的政策、程序或结果;

4.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职称改革、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管理等方面的政策、程序或结果;

5.公务员职位管理、考试录用、考核、职务升降、任免、轮岗交流、竞争上岗、回避、纪律、奖励、惩戒、申诉控告、辞职辞退等方面的政策、程序或结果;

6.人才流动、人才市场建设、聘用人员合同鉴证、内调干部安置、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人事争议仲裁和行政复议等方面的政策、程序或结果;

7.涉及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方面的有关政策和规定;

8.公务员培训工作和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等方面的政策、程序或结果;

9.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政策、安置程序等;

10.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以及机构编制

管理、事业单位管理等方面需要公开的政策、程序或结果等。

(二)加强相关制度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切实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完善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程序。二是加强对行政许可及权力运行的监督,界定责任、权力运行的监督,界定责任、权限及问责制度要求,完善行政许可的程序。规范行政行为,建立考评标准办法。

政务公开工作涉及面宽、工作量大,需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这项工作需要进一步拓展、创新。以上是自己的一些认识、观点和建议,不一定成熟,有的需要进一步商榷,欢迎大家指教。

2008年11月3日

篇2:政务公开是推进公民监督的有效措施

1、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

1.1 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美国政府在上个世纪9O年代提出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对全世界起了震动作用。在我国,电子政务也越来越为各级政府所重视,政府上网工程的启动也比较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实施了"三金工程",1999年1月,40多个部委联合发起"政府上网工程",标志着"中国政府上网工程"正式启动,也是中国电子政务建设进入实质性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在党的十六大上,电子政务的发展更是被提高到一个很高的位置。

1.2 信息化管理体制已基本确立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迎来了信息化发展的热潮。许多地区和部门将信息化工程列为"一号工程",实行了"一把手"负责制,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设立相应工作机构并将其列为行政编制,专门负责信息化工作。加强了电子政务规划工作,逐步建成电子政务体系的基本框架。在信息化政策法规方面,各级、各部门逐步认识到信息化政策法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根据行业、地区特点制定颁布了相应的政策法规,如我国制定并颁布了与电子政务相关的重要文件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电子签名法》等。

1.3 政府网站建设成效显著

我国从1999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政府上网工程,进入2l世纪,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首先开通了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初步形成了政府门户网站体系,使政府网站普及率显著提高,网站政务信息发布功能日益完善。2006年1月1日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正式开通,填补了我国顶级门户网站的空白,也为各级政府网站在建设模式、功能设置、内容组织和栏目设计等方面的发展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政府网站建设成效显著,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显示:2005年底,我国政府域名 (GOV.CN) 注册量为23, 752个;而2008年底,我国政府域名 (GOV.CN) 注册量已经达到45, 555个,比2005年接近翻一番。特别是一些发达地区在政府网站建设方面已经远远走在了全国前列,目前进展较快的地区有广东、上海、北京、天津等。

1.4 系统工程发展迅速

以金字头为代表的多项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国电子政务已从三金工程扩展到目前的十二金工程。十二金工程是最近《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提出的加快推进12个重点业务系统的建设,它可分成三类:一是对加强监管、提高效率和推进公共服务起到核心作用的办公业务资源系统和高层宏观政策管理系统。二是增强政府收入能力,保证公共支出合理的金税、金关、金财、金融监管、金审等工程。三是保障社会秩序,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的金盾、金农、金水、社会保障等系统。随着以"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为主要内容的电子政务建设工程的全面启动,信息安全、电子签章、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与电子政务相关的市场也将随之活跃起来。

2、推进电子政务发展的有效措施

2.1 加强基础建设,提高应用水平

加强基础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多渠道筹措资金,为减轻政府部门的预算资金压力,可大胆吸收民营资本以及非政府组织的资金投入,在确保电子政务安全的前提下,考虑通过合理方式授权企业参与筹资、建设、运营和管理,企业通过产品开发、技术咨询与服务等而获得利润,进而带动信息产业的发展。在技术上可联合有实力的IT企业共同开发相应的软硬件产品,缩短产品开发时间,以提高政府电子政务的装备水平,使电子政务建设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

2.2 强化领导责任,提高思想认识

加强对政府电子政务意义、必要性的宣传,加大对领导干部、公务人员及社会公众的培训教育力度,强化领导责任,提高思想认识,形成领导重视、公务人员积极展示自我、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政府信息化建设的良好氛围。(1)要提高部门领导的认识。电子政务工作是否顺利推广,关键在于一把手是否重视,领导干部要带头应用电子政务,全力支持电子政务建设,为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应用创造良好的环境。(2)提高公务人员对信息资源和信息网络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树立科学的电子政务发展观,充分发挥其潜能,提高其工作效率。(3)提高社会公众对电子政务的认识意识,使公众认识到电子政务的潜在利益影响,积极主动地参与政府信息化建设,以公众需求来促进政府信息化的发展。

2.3 制定统一规划和标准

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首先必须制定一个既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又适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的电子政务发展规划和标准,明确发展目标与任务,加强政府各组织、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做好政府各组织、条块之间的协调工作,变分散式管理为集中领导管理模式,统筹部署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合理规划政务应用系统的建设项目,加强电子政务建设的管理与指导工作,以推动政府电子政务的健康发展。

2.4 克服"信息孤岛"现象,促进资源整合

克服"信息孤岛"现象,加快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在操作系统之上构建一个统一的电子政务应用平台,进行各种基于操作系统平台上的数据交换和程序链接,最大限度地实现系统资源的共享和系统间的交互操作;打破条块分割和部门隔阂的"孤岛"局面,整合信息资源,设立电子政务数据中心,逐步丰富网站服务内容、完善服务框架,建立条块结合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提高业务服务水平,全面推进"一站式"和网上审批服务,实现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的政府信息共享和协作;解决各类信息系统中存在的异构接口问题,以保证电子政务系统与其他各类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防止产生新的"信息孤岛"。

2.5 健全法律法规

电子政务建设的顺利开展依赖于建立相应配套的法律法规制度。由于我国电子政务立法的滞后和不完善现象,影响和制约了电子政务的发展,因此,整体立法刻不容缓。政府电子政务立法应从政府信息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政府信息公开方面的法律法规、政府信息获取方面的法律法规、政府信息贮存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四个方面来考虑。另外为了阻止网上"黑客"和计算机犯罪,还要制定一个专门的法律--《网络刑法》,以确保政府网络的安全,为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

2.6 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电子政务的网络安全关系到国家的安全以及政府工作的正常运转,所以加强网络安全管理非常必要。要按照电子政务安全规范和技术要求,完善政府网站的安全管理。一要强化公务人员保密意识,加强规范管理,对内网、外网、专网之间要进行物理隔离,信息交换要通过信息交换池来进行,对重要信息进行备份。二要加强信息安全保密制度建设,建立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容灾备份制度、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等;完善网络信息安全保障机制,设立安全应急预案和应急协调预案,加强安全技术和手段的应用,不断提高反病毒、反黑客的水平,将网络信息破坏活动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电子政务的安全运行。

2.7 加强培训,提高公务人员的素质

电子政务建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公务人员整体素质的高低。因此,应加强以复合型人才为标准的政府公务人员的知识更新、电子计算机应用技能等方面的培训,以提高政府公务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1)必须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制定政策,采取吸引、招揽、培训信息技术人才的措施,建立和培养出一支精通电子政务系统技术、懂得系统维护和功能扩充的技术队伍。政府机关通过公开招聘、考试录用等途径,引进具有丰富经验的计算机专业人才。(2)加强政府公务人员培训工作,对公务人员进行信息、网络技术等方面的专业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开设培训课等办法,强化他们运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能力,提高办公效率,这是带动电子政务健康有序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总之,推进电子政务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它的难度和复杂度是难以估计的。因此,我们要抓住电子政务所带来的方法、手段、观念、体制等方面的创新机遇,加强基础建设、强化领导责任、健全法律法规、加强网络安全管理,积极探索网上审批模式,稳步推进电子政务的发展。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应用, 电子政务在社会信息化发展进程中对政府信息管理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文本介绍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 提出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发展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电子政务,发展现状,措施

参考文献

[1].赵骥, 谢芳.全力打造电子政务的春天.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4 (1)

[2].黄梓良, 石彩丽.加快推进政府信息化的措施.经济论坛, 2004 (1)

[3].张维迎, 刘鹤.中国地级市电子政务研究报告.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

[4].陈明亮, 马庆国.政府信息化基本理念探讨.信息化建设, 2004 (8)

[5].黄晓军, 唐哲文.电子政府建设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城市管理, 2004 (5)

篇3:政务公开是推进公民监督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公民参与;政府信息公开;关系变迁;义务;信息获取权

中图分类号: G201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一周年之际,北京大学公众参与研究与支持中心OGIPS项目组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了调研,结果发现3月31日前没有公布年度报告的国务院部门有42个,包括外交部、铁道部、文化部等部委,而地方省级政府有3个,分别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浙江省和青海省,明显没按条例的规定进行信息公开工作。并且在调研中也发现了一系列问题:比如申请公开的没有公开或部分公开或答非所问;依法应该公开的要么时间滞后,要么内容过时,要么仅是一般文件的公开。由于观念和制度上的问题以及行政机关自身利益因素的干扰,使得政府在进行信息公开时有诸多顾虑和尚待完善的地方,这有赖于加大公参与、监督、检查,真正维护信息公开条例的权威和公民权益。

1 政府与公民关系的变迁

在西方国家政府由“以等级为中心”向“以公民为中心”的改革浪潮中,不论是直接还是间接的,很多措施都致力于重建政府与公民的信任关系。这些努力虽然因为国别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是从信任、参与、绩效、公开、透明等基本方面而言,对于我国行政改革以及构筑更加良好的政府与公民间的信任关系,同样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我国政府正逐步摆脱对经济活动的直接组织和经营管理,转向为社会提供服务,政府与公民的互动性日益加强。具体到政府信息公开层面,综观世界上先进国家的经验和做法,我们发现在它们出台的相关法律中都有鼓励公民参与、维护公民知情权和信息救济权的条款,并且这些法律在与公民的碰撞中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虽然在出台全国性信息公开法律的时间上较晚,但是联系到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统治传统和封建思想,条例的出台绝对是一次历史性的事件,也必将是中华文明史中浓重的一笔。现在,公民可通过政府网站、政府出版物、大众传播媒介、政务服务中心、新闻发布会等渠道参与政府信息公开,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以达到双赢的效果。也即是说,公民从中获得政务信息,行使政治权利,实现政治愿望,增强政治资格,同时,也会促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和信息公开的健康、科学发展,有利于民主政治文化的形成和公民参与的持续健康发展。

2 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凸显

信息化、网络时代与信息社会要求政府信息资源自由流动,以促进经济增长。政府是最主要的信息生产者、占有者和控制者,当前全社会80%的信息资源掌握在政府手中,政府信息公开的程度,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每个公民、社会组织的切身利益。政府信息如同银行货币,只有加速其流动,才能创造巨大的效益。相反地,一出现问题就对相关信息左堵右塞、唯恐泄露,只会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同时也会极大地削弱政府的权威及其公信力,这样一来后期再多的解释和补救对公民来说都是苍白无力的。2003年以来的一系列突发事件都证明了这一点。

以建设“阳光政府”、保障公民知情权为宗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2008年5月1日正式实施。条例规定,行政机关对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之一的政府信息应当主动公开: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反映本行政机关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情况的;其他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此外,政府法制部门接受群众对不履行信息公开义务的有关部门的举报、投诉,对因信息不真实或弄虚作假而引起不良后果或造成社会影响的,将追究其行政或刑事责任。这从法律上规定了政府应主动公开信息的义、内容和惩罚措施,进一步凸显了政府的信息公开义务,公民参与政府信息公开成为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途径。

3 公民信息获取权的发展

“信息是人类社会重要的战略资源,在现代信息社会,信息消费成为一种重要的消费方式,信息获取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需”。知情权、了解权、得知权,所有这些表述方式尽管在最初的语源及由来上与信息获取权有所不同,但都与公民信息获取权都表达了相同或相似的意思。但是,公民信息获取权这一说法更能够表达出不受公权力干涉,要求政府机关公开有关信息,以及当公民的信息获取权遭到不当否决时,有权请求法院给予救济的基本内涵。

保障公民的信息获取权是信息社会的必然选择,首先公民信息获取权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必要条件,这是因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拥有的多寡日益成为公民财产、地位差别的重要原因;其次公民信息获取权是社会信息化的必然要求,如果公众不能掌握全面、准确、充足的信息,势必阻碍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步伐;最后,公民信息获取权是实现开放社会的重要保证,所谓开放社会是指政府信息充分公开,公民广泛参与,决策民主、透明的社会。

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日本等都先后制定了公民信息获取权方面的法律,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从这些国家的立法实践来看,公民的信息获取权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且公民所能获得的信息的范围也在逐渐扩大。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说:“任何信息的索取即能创造更深层次的民主”。公民能够获取的政府信息越多,公民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就越强。反过来说,公民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越强,也就越能促进政府的信息公开工作,增加公民对行政活动运作过程的了解,这样既能实现公民对政府的监督,又能增加公民和政府进行行政博弈的力量,帮助信息公开制度更好、更快地完善和发展。鉴于此,推进公民参与政府信息公开势在必行。 

4 结语

经过对推进公民参与政府信息公开原因的剖析,我们知道目前公民参与政府信息公开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和不可阻挡的潮流。需要注意的是,在推进公民参与信息公开建设中还要注意排除一些来自传统政治文化、相关法律制度和传统政府信息公开的体制障碍,以促进公民与政府的良好互动。

 参考文献:

李图强著.现代公共行政中的公民参与[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褚松燕著.权利发展与公民参与——我国公民资格权利发展与有序参与研究[M].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范并思.信息获取权利:政府信息公开的法理基础[J].图书情报工作,2008.6.

唐晶,秀霞.美国政府信息公开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山东档案,2008.6.

篇4:政务公开是推进公民监督的有效措施

一个人能自己监督自己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就我自己来说,除了吃饭、睡觉等对自己有利的,好像其他方面就不会监督自己。那么一个机构呢?机构是人组成的,也不会自己监督自己。按照迈克尔·道格拉斯的X-Y理论来看来看,把人的本性看做是“恶”的时候,有一套相应的管理办法,而把人看做是“善”的时候,又有另外一套管理办法。但不论是哪一种管理办法,都离不开监督,没有监督一切都是不行的。

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让我们接受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不仅可以看到别人分享的信息,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将自己知道的信息分享给别人。在这么一个背景下,我们知道得更多,这其中,跟“监督”相关的信息尤其受到大家的关注。例如上海福喜供应的鸡肉不合格,很多地区的快餐解除合约—2014年7月日本麦当劳停止使用上海福喜供应的鸡肉,2015年1月4号新华社报道“福喜所有问题食品已完成处理”,鸡肉问题现在处理了,已经转而采购泰国鸡肉的日本麦当劳会回头吗,不会。前几年的双汇、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等类似的事件还没有让我们的监管单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好像大家都是一种等待思路,这次出现问题了,这次解决,再出现再说,等着问题出现的思路,再去解决。不转换成制定相应的措施,预防类似的问题再次出现。

现在出现了一些问题,一些政府机构出了问题,就说是临时工做的,例如,2015年1月7号新浪财经报道:“朔州发改委一主任携1.8亿元潜逃,官方回应系临时工”。这是一种回避问题的态度。若是继续回避下去,将会发生什么?可能就是之前因为回避的这些问题继续发生,甚至更严重。

我国,公务员不再是自己。大家赋予公务员的含义太深,以至于我们不能接受他们犯一点错,所以自然就形成有什么事都藏着、兜着的习惯。其实,我们的政府相对社会发展的速度来看,它是不完全成熟的,是有缺陷的,就连清廉系数最高的国家丹麦都还在进行各种改革,为的就是让自己变得更好。

腐败问题,这是每一个国家都存在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这篇论文从“国际透明组织”的清廉指数出发,来看哪些国家清廉指数排名靠前,借鉴他们的监督体系建立的观念。

我们不应该害怕被监督,其实监督的目的不是为了找茬、挑不是、找问题,这些只是过程、手段而已,监督的目的是为了让一切变得有秩序、有规矩,让国家真正进步。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官替民做主的观念,古时候平民百姓把清廉的官员称为“青天大老爷”。今天,也还是这样,比如要到政府相关单位办事,大家的第一个想法都是,找找有没有熟人。我们大部分时候,想的是政府能给大家带来什么,期待政府一揽子包了。

只有转变这些观念,我们的监督体系才能建立起来。

2 清廉指数

CPI(清廉指数)采用10分制,10分为最高分,为最廉洁;0分为最腐败;8.0~10.0为比较廉洁;5.0~8.0为轻微腐败;2.5~5.0腐败比较严重;0~2.5则为极端腐败。100分制则乘以10,各区间表达的腐败程度不变。这个指数衡量的是公众对腐败的感觉程度,而不是实际的腐败程度,因大多数腐败案件并不公开。

2.1 1995年—2014年中国清廉指数得分及排名

2014年清廉指数中国仅得36分,比去年下降了4分,比2012年低了3分,排名更同比下跌了20位,在175个被统计的国家和地区中名列第100。中国1995年仅得22分,2000年得31分,至2013年达到40分.这些数据表明中国不断整顿贪腐,取得一些成绩。2014年得分36分,得分降低的原因可能是中国严厉打击贪腐,暴露出的贪腐案件比较多导致。

2.2 2014年清廉指数世界前10的国家在2012—2014年清廉指数排名情况

2014年排名前十的都是一些“老面孔”,丹麦更是连续三年高居榜首。而来自欧洲的国家占了七席,它们是北欧的丹麦、芬兰、瑞典等。而这十个国家的得分也是连续三年都超过了80,其中丹麦和新西兰更是三年都取得了90分或以上。对此,“透明国际”解释到:位居榜首的丹麦有着牢固的法治架构,又支持公民社会,对公职人员行为有明确的规定”。

2.3 2013年清廉指数世界后10的国家在2011—2013年清廉指数排名情况

世界上每个国家都存在腐败现象,只是数量多少不一样而已,对于局势不稳的索马里、阿富汗等来说,清除腐败是很难完成的。这些国家的腐败问题除了局势不稳定原因以外,都有一定的相似性,信息不公开、公民没有平等意识等。

3 2014年清廉指数排名靠前国家的监督体系折射的观念

3.1 健康的机体与完善和良好的制度

良好并且较为完善的廉政制度,就缘于其经济、政治、社会制度等的健康。其政治与行政,推崇公开和透明,这是廉政国家的主要原则之一。

3.2 申报财产和制度公开的完善

这是清廉的社会的制度设计之一。税务部门主要负责统计整个国家所有公司与个人的全部财产,并对这些主体拥有的经济价值总额作出评估,只有这样,才能对与政治相关人物的财产情况了如指掌。所有的人都必须将自己财产状况一一申报,相关部门要对相关人员进行监督,防止欺瞒现象发生。

3.3 规定严格的廉政制度都十分具体

其廉政制度的规定都十分具体,真正做到了事无巨细,哪怕是细小到与一根针归属的制度规定。制定许多规定和大量政策告诉公民什么合法,什么不合法。当中规定公务员无论什么情况不得私自挪用公款,不论额度多大;收受很小额度金额贿赂都是犯罪。

3.4 公民崇尚平等的意识很强

公民的税款支持政府的开支,所以政府官员应该接受大众和媒体的监督。

3.5 各种信息公开透明度高,并且公私分明

不论是什么级别的官员的薪资收入都是公开的,每次的加薪都会在媒介上公布,让公众知道并且接受监督。政府官员在运用政府补贴与出差用费等方面面临的监督更为严格。各个政府部门基本上无公务车辆,外出办公或者出差都是使用私车或者公共交通工具,可以报销油费和车费。

3.6 精简政府机构

通过改革管理体制,新西兰精简政府机构和人员编制的数量,中央一级的政府部分的服务功能被转换或者授权给一些民间或者半官方机构。在小政府—大社会这样的架构下,政府机关面对大部分问题时只是扮演调控与政策统筹的角色,不去牵涉具体的操作。此外,其各地方的政府也是“既小又精”的建设体制,只提供与交通、住房、供电等基本生活服务与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权限与范围都非常有限,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避开权力滥用与权钱交易。

3.7 新闻舆论在公共权力监督体系中发挥强势作用

大众媒体可以利用自身的传播渠道自主的转播、报道、调查与评论,以此来批评监督政府官员的行为操守。政府也会与媒体保持友好的关系,更不会因为媒体揭露政府出现的差错而四处躲闪。司法部门的总监可以依据媒体和舆论透出的相关情况进行立案并且实施调查。必须向大众公开经法院审理过的案件结果,有时公布的结果倍受瞩目,这些现象令媒体异常活跃,一旦发现蛛丝马迹便紧盯不放,穷追不舍,直至找到事实的真相于有关的责任人。

3.8 道德诚信的传统是全社会公民的文化共识

芬兰的文化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廉洁。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来的芬兰人形成了独有的民族特质:坚韧不拔、内向自律、善良宽容、诚信忠厚。这些特质对于芬兰来说具有重要意义,芬兰正是在此基础上去培养公民的守法意识,并且还重视道德教育,逐渐地形成一个人人自觉守法、推崇廉洁、诚实守信的芬兰。

3.9 重视规则意识与职业道德

芬兰通过规则意识的培育与职业道德的培训来强化其公民的廉洁与拒腐意识。芬兰的国民教育中的必学课程是社会学、法律常识,这样,在步入社会之前的青年人就掌握了解一些基本法律常识。芬兰国民在进入正式工作之前也必须参加职业道德底线的约束教育,以此来强化芬兰公民的廉洁意识和拒腐能力。

3.1 0 贿赂犯罪主体不只是公务员

将贿赂犯罪的主体由原来的公务员扩展到企业的职员。虽然瑞典的刑法内容只在本土适用,但是如果国外的政府官员或者企业人员在瑞典有行贿或者受贿的行为,同样依据瑞典刑法进行判处。瑞典政府除了对国内的商业贿赂说“不”,其外交部还要求全世界的瑞典大使馆必须规范瑞典公司在当地的管理和运营。

4 2014年清廉指数排名后十的国家主要问题

联合国索马里问题监察组组发表报告说,国际社会向索马里过渡政府提供了大量援助,索马里政府领导的武装力量却仍是一支松散且腐败的部队。朝鲜腐败蔓延的原因应该是国家资源枯竭后政权机关的权威主义依旧以及用以监督这些的体系也被崩溃。哈德逊研究所的作家柯克帕特克说:“朝鲜的日常生存基本收入主要依赖于你认识谁以及你可以贿赂谁”。缅甸其腐败是缅甸军政府猖獗的腐败。

5 启示与借鉴

一切方法都是有缺陷的,应当承认。我国现有的一些规定有一定缺陷,没有谁希望缺陷存在,但这是社会发展所必经历的过程,我们应当客观对待。清廉指数较高国家的监督体系折射出,事无巨细、公开透明、规则意识、国民教育必上课程、媒体话语权、贿赂主体全面化等是我们需要借鉴的。不能自己监督自己,就让“媒体”、“制度”等来监督,这是对每个公民负责,也是对国家官员负责,是我国监督体系建立必有观念。

摘要:对比清廉指数排名前十的国家和排名后十位的国家,对比他们的监督体系,我们应该怎么完善我们的监督体系。让我们国家更先进。从古自今,中国的的执政机构既扮演裁判的角色,又扮演运动员的角色,在信息闭塞的时代这是不可避免的。但在这个新闻媒介高度发达和网络信息盛行的社会,公众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信息,就是说我们有一个共同建设国家的媒介。我们应该转变观念,从害怕公众参与到政府行政监督到欢迎公众参与到政府行政监督中,这样才能缔造一个美好、和谐、长久不衰的社会。

关键词:清廉指数,监督,信息公开,透明化,媒体,公众,观念

参考文献

[1]高煜辰.关于反腐败制度的国内外研究[J].现代妇女(下旬),2013(10).

上一篇:描写白莲的作文600字下一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