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讲话稿

2024-06-18

阅读讲话稿(精选8篇)

篇1:阅读讲话稿

大家早上好!我是“三月”文学社的社长,412班的袁铭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阅读与思考》。

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是什么”到“为什么”,我们逐渐开始将对事物的感叹转化为思考,也逐渐发现了我们与世界的不同。为了更好的探索这些不同中有多少未知,在不自觉中我们开始从他人的想法里找寻一切有意义的.、认识世界的方法。阅读,就是一个通过思考探索未知的过程。所以在阅读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一、我为什么读这本书?

钱锺书先生在《谈中国诗》中写到,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读书的目的不应只在于能积累多少词句、学到多少知识。读书的意义应是不断在未知中寻求已知、将未知变成已知从而获得新知。在这个“他乡忽遇故知”的过程中,你也会发现“甜蜜的家乡因远征增添了甜蜜”,熟悉的事物在陌生的观照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二、我怎么样读这本书?

首先,阅读时遇到好的词句不一定要全部记下,重要的是你怎样思考它:这些好的词句究竟为何让人印象深刻、与其他文字有哪些联系以及我应该如何运用?

其次,阅读时要注意捕捉作者的情感。有的人性格本就和蔼轻柔,他的文体自然舒徐沉静、湛然动人;有的人思想本就辛辣干脆,他的文体也自然简练果决、精悍有力;有的人本就拥有一颗炙热的心,他的文体当然热情磅礴、激动人心!文字是一个人思想的真实反映,捕捉写作的人的情感才能更好的参透文字的内涵。

再次,阅读时要注意全方面比较。我们常说“知人论世”,读到意义深刻的文字时应注意进行横向及纵向的比较:了解作者的生平背景、对当时的社会环境进行分析,针对这位作者其他的文字或根据同时代、同领域、同思想的其他作家的文字来剖析你正在读的这段文字。

最后,阅读时要注意自己的想法。不要一味屈服于他人的思想,偏听偏信最终会让人永远没有自己的想法。读书时应对各种文字、作者、思想、现象产生仅属于自我的联想并展开思考,在思考中寻求共鸣、获得新知。

阅读不一定要有疑问但一定要有思考。我们只有在阅读中不断思考、不断吸取适合自己的想法,才能不断创造长久永存的事物,更好的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继续思考。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篇2:阅读讲话稿

这位专家把读书给他听的妈妈视为自己宝贵的财富。这是什么原因呢?

让我们先来看看我们在学校的学习,你发现了吗?学校中几乎每一科的知识都是通过阅读来学习的。我们必须先会读文字叙述的数学题,才能了解题意;如果我们不会读社会学科或科学学科的课文,就无法回答每个课后的问题;复杂的计算机,我们也必须先从老师那里读懂有关内容才能操作。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以下这个定律,听起来很简单,虽不能说放之四海而皆准,但验证起来通常都是正确的:

1.你读得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欢读,就读的越多。

2.你读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聪明。

反之,以下这个定律也成立:

1.你读得越少,知道得越少。

2.你知道的越少,越早辍学。

3.你越早辍学,越早变穷,而且穷得越久。

由此可知,阅读是消灭无知、贫穷与绝望的终极武器。一个阅读不够的孩子呆板无知,一个阅读不够的国家将见识不多。

此时,我们一定能感受这位阅读专家为何如此感激母亲的心情了。

大量研究也证实,给孩子朗读是培养阅读习惯最重要的因素。每天朗读15分钟是美国教育的秘诀。阅读已经成为今日美国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会要素。

同学们,又是11月,我们学校仍在本月开展读书活动,希望同学们热爱读书,让书香伴随人生。

篇3:阅读讲话稿

一、尊重主体, 突出个性

有效的阅读对话教学中, 教材是对话的资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烦琐分析来代替。”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 对话应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 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

师:请同学们各自轻声读读伯诺德夫人的话 (“瞧, 先生们, 这盏灯亮些。”) , 想想应该强调什么字眼。

生1:我觉得应该突出“亮”字, 因为只有强调油灯比蜡烛亮, 才有可能巧妙地把蜡烛换下来。

生2:我觉得应该强调“灯”, 因为只有突出了“灯”, 才能吹熄蜡烛。

生3:强调“瞧”字是为了吸引德国军官的注意。

生4:我觉得也可以强调“先生”, 这样做可以不使德国军官起疑心, 似乎有礼貌的样子。

师:同学们的朗读处理都很有意思, 都有各自的理由。

“应该强调什么字眼”这样的问题意味着学生个体理解的丰富的非预期性与创造性, 展示了他们各具风格的思维特征与阅读视野。因为学生经验、体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所以“对话”的结果必然也不会完全相同。这样的阅读对话, 尊重主体, 突出个性, 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那么, 尊重学生的主体体验是否就意味着可以任意解读文本?

二、注重引导, 突出共性

在尊重学生的主体体验的前提下, 教师还要进行有效引导, 突出多元解读的辩证统一性, 提升“对话”的质量。

师:虽然同学们在朗读中的侧重点不同, 但有一点其实是相同的, 想想是什么?

生:目的是相同的, 都是为了保住那半截蜡烛。

生:都是为了避免引起敌人的怀疑, 巧妙地熄灭蜡烛。

师:说得对。只要我们的朗读处理都是围绕这一点的, 那么就都是允许的。

多元解读既有个体主观性, 又带有一定的客观性。教师通过一种价值的引领让学生领悟文本对话中“主观”与“客观”的辩证统一规律。教师的适时点拨、引领, 使学生在对话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提升了对文本的理解, 获得思想的启迪, 这样的对话开启了学生的智慧, 学生的认识也就有了升华。

三、合作交流, 突出互补性

有效的“对话”是在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完成的。学生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 不仅要说明自己思考的结果, 而且往往为了说服同伴, 还伴随着想要说明自己思考的过程、方法和策略的欲望。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

师: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 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 他们一家也得救了。同学们, 是谁保住了秘密, 保住了情报站, 挽救了一家人?

生:是小女儿杰奎琳。

生:我认为杰克也有功劳。

生:还有母亲呢。

师:同学们都进行了认真的思考, 都有自己的看法, 但要说服对方, 就必须占有充分的依据。想想, 你的依据在哪里?请大家快速阅读相关部分, 寻找到需要的内容后, 再仔细琢磨。同学间也可以商量商量。

学生读书、思考、讨论。

生:我认为最后的成功应该是全家人的贡献。你想, 儿子杰克在当时的情形下, 如果不是那样“从容”, 不就会引起敌人的怀疑吗?

生:还有妈妈呢。她也是表现得那样镇定, 一开始是“轻轻”把蜡烛吹灭。

生:还有, 一开始妈妈从厨房取出了一盏油灯, 这样, 后面小女儿杰奎琳才有可能取走蜡烛。

生:我觉得还有一点不可忽视。课文最后说小女儿正当“踏上最后一级台阶时, 蜡烛熄灭了”, 多危险呀!那么是谁赢得了这一点时间呢?是妈妈。她在一开始就试图用油灯替换蜡烛, 轻轻吹熄了蜡烛。

师:大家前后联系起来思考, 非常好。我觉得我们还可以想得更远一点。

生:两个孩子都还小, 在敌人面前为什么能这样镇静呢?我想, 那是在母亲长期的影响下形成的。

生:再说, 把情报藏在蜡烛里这个绝妙的主意本来就是母亲想出来的。

师:同学们都说得非常有道理。但是, 如果没有最后杰奎琳的灵活应变, 后果不堪设想。能不能有一个恰当的说法, 既提到全家人, 又突出杰奎琳?

生:全家人都为保住情报站作出了贡献, 小女儿杰奎琳起了关键作用。

生:情报站的保住是全家人齐心协力的结果, 小女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选取了学生关注的一个对话切入点:到底是谁挽救了情报站?潜隐的探究情绪被有效激活, 引发了认知冲突, 这就促使“对话”牢牢生长于学生内心的需要。这种“对话”表现出鲜明的“多维度”、“多层次”的丰富性。学生在“说服对方”的过程中, 不断跟文本“对话”, 寻求根据。与此同时, 生生之间的碰撞、师生之间的交流, 也有力地推动着对话的不断深入。

篇4: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

要教好这一部分,我认为首先要理解本部分的作用。Read and write一般都由一段对话或一篇短文,一组答题和一个任务型活动组成,在教学中的作用为:复习巩固本部分的主要语言点,适当扩展语言,增大语言的输入量。其次要明确本部分的教学目标。阅读理解部分的教学目标为:读懂对话和短文,完成检测学生阅读理解程度的填空或问答题;能听、说、读、写粗体字句子;掌握阅读技巧和做题技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老师要想做得面面俱到恐怕难于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在教学这部分时要分清主次,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下面我将我个人的一些观点提出来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节阅读课,一般有三个大环节,即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

一、阅读前

1、做好充分的热身或复习。

阅读课和其他课一样,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巩固,又是对前面知识的进一步延伸。因此做好与本节课相关知识的复习,能促进学生对本篇短文的理解。一个很好的热身,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前进入英语学习的氛围也是非常重要的。

2、巧妙设计导出阅读材料中部分生词,短语或句子,为学生的阅读扫清障碍。比如:可以利用师生间的Free talk来把阅读材料中可能对学生阅读造成障碍的词分散处理;也可以通过复习前面所学过的知识自然引入,先进行适当得解释和演示,这样学生打开书阅读时就不会有太大的障碍了。当然老师没必要把所有的新知识都解决掉,我们既要做到扫除障碍,又要达到设置一定阅读障碍的目的。

3、设置任务,使阅读更具有目标性。在未进行阅读就设置的任务应该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吸引学生进行阅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另外还可以对所阅读的文章进行一定形式的预测,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例如今天何老师上的这节五年级下Recycle1Read and answer Seasons in Canada的阅读课就用了这种方式。即在学生阅读文章前让学生猜: Which season does Mike like best? Can you guess? 学生猜对与否没有关系,然后让学生打开书快速阅读,这样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阅读中

1、设计简单问题,初步理解文章。当短文较简单时,也可以采取听录音回答问题的方式。所设计的问题要简单,并且要在学生听完或读完全文后才能得出答案,或者问题答案就在最后一段。这样有助于保持学生阅读或听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引导他们听或通读全篇,初步理解文章。为了保证阅读速度,这一遍一般要求学生默读,不发出声音。

2、设计细节问题,深刻理解文章。所设计的问题可以多样化,比如:今天我们何老师的这节课在每段后设计的两个问题就有第一段后的回答问题,第二段后的判断正误,第三段后的单项选择,第四段后的填空。在让学生第二次细读时又设计了一个针对全文内容的表格。这些题型都是我们平时考试经常会碰到的题型。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A 空间上的层次性。即设计问题要一步一步,让学生时时尝到成功的喜悦,每读完一小部分都有收获。今天何老师的课堂就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一段一段读,每读完一段做两道题,并且是不同的题型。B 内容理解上的层次性。即要求问题的设计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需要老师多去挖掘教材。

3、引导学生质疑。通过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学生对文章内容已经基本理解。但还要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质疑。当然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先在小组内解决。这时的质疑可以是多方面的,涵盖短文内容的理解,不明白的单词,短语和句子甚至不会读的单词,短语和句子都可以这时解决。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通过以上几个环节,学生对文章已经理解了。这时应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对语言知识的巩固和强化。平时我都会指导学生在读较长的句子时注意停顿。

三、阅读后

1.学生进行综合性的任务型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全体参与任务型活动,实际运用所学的语言。老师可以另外给出一篇类似的文章给学生阅读,也可以设计成写类似的文章,今天何老师的post-reading中便设计了一个写作任务,即让学生用英语写出自己最喜欢的季节,然后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出来,然后把自己文章贴在黑板上相对应的季节图上。以此来实现运用所学语言的目的。

2、精心设计主要句型的家庭作业。A:可以是抄写粗体字句子。B:可以是仿写粗体字句子。C:也可以是给出图或语境,让学生用文章中的粗体字句型造句或编对话。

篇5:阅读活动讲话稿

大家上午好!

千花百卉争明媚,最是一年春好处。今天在华一小举行全区第三届图书漂流启动仪式暨第四届小学语文师生阅读论坛展示比赛活动,我预测今天会场内一定会是精彩连连,创意迭起,亮点纷呈。我和大家一样充满期待。

“多样阅读促成长,师生共读蕴书香”,阅读,是师生成长的奠基工程。多年来,我们坚守“用阅读守护童年,用阅读影响教育,用阅读改变生活”的目标,持续营造阅读氛围,鞭策引领师生共读,我们建立机制捍卫阅读,开展活动推动阅读,搭建平台展示阅读,榜样感染带动阅读。因为我们坚信阅读有力量!

大家一定感受到,最近央视的三档主打文化的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相继火爆荧屏,备受好评。《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火起来了,《朗读者》更是火起来了。在略显浮躁的今天,《朗读者》宛如一股清泉,浸润心灵。它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炫目的灯光,只有朗读者饱含深情地读诗、读散文、读家书,用声音,用文字,润物细无声,柔软了你的心房,让你的内心顿时沉静下来。董卿的兰心慧质,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文化气质,厚积薄发的现场表现,再次提升了她的知名度。我想这些是来自文化的魅力,这些也来自阅读的力量。这也让我想起了这句名言:“一个人的气质里,藏着她曾经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做过的事,爱过的人。”

当下,全民阅读成为国家战略,国家立法推动全民阅读,而我们教师更应当成为全民阅读的“领跑者”,我们教师更应当真正回归“文化人”和知识分子的本色。提升阅读力,应该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自觉追求!都说,教师应该像一束光,教师要成为有光的人,进而将自己的这束光点燃学生的那束光。教师的阅读力低下导致的精神贫瘠是可怕的,因为教师的幸福感来自于他自身的成长,并且这种影响将源源不断影响学生。教师开始读书了,便是一种成长的自觉,一种生命的觉醒。

而作为一支好的团队、一所好的学校要能够让师生都发展,要能够激发教师内在的梦想和能量,必须持续的、智慧的引领为师者读书、写作,努力过一种不庸常、有意义的教育生活。这是在改变一个人的心智模式,尽管很难,但也要做,因为这是根本。一个好的团队、一所好的学校不应熟视无睹地让教师的阅读热情自生自灭。这需要从管理的层面有效干预,积极引领,激发读,榜样读,领着读,逼着读,坚持用制度来保障教师都能“读”,用机制来促进教师都爱“读”,这样才能打牢我们的读书工程。所以我们不间断地开展图书漂流活动,精心挑选好书,送给老师们读,成立阅读工作坊,放大示范效应,开展师生阅读论坛展示比赛,为阅读搭台,希望通过活动,形成“人人爱阅读,阅读促成长”的读书氛围,希望通过引领,使师生养成热爱阅读、深度阅读的好习惯,进而为教育带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我们欣喜地看到,一段时间以来,我区有不少学校的管理者,在校园里着力推进大阅读,更多的是一线老师,他们和学生一起,捧起书本,不仅引导学生读书,自己也在不断学习,不断地丰富自己,我们看到老师们在读书交流会上的投入与认真,看到散发着墨香的书写教育生活的一篇篇文字,我感动于他们的执着,感动于他们的坚持与付出。希望这样的摆渡人、点灯者、花婆婆会越来越多。

淡淡书香,点点墨趣,师生共读,岁月绵长。阅读,能使教师的生命之旅变得更有价值和更有意味;阅读,能使教师的专业成长之旅乃至生命成长之旅也会更加的美丽和更加的温馨。

读书,纯粹简约,却并不简单。我们做的事还有很多很多,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因为阅读是一个没有终点的美丽旅程!

篇6:阅读主题讲话稿

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让阅读成为习惯》。

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的确,行为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

为什么要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呢?因为阅读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读书以观圣贤之意,因圣贤之意,以观自然之理。”古往今来,许多有成就的人都热爱阅读。

法国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拿破仑,一生南征北战,不知打了多少大胜仗。他非常热爱读书,连每次带兵出战的时候,都要派几辆马车拖上几千本书跟着,不打仗的时候就拿书出来看。

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一个人不读书,他会变得无知;一个民族不读书,就会变得落后。阅读可以开拓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启迪我们的智慧,点燃我们实现理想的希望之火。

书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是探索世界和触摸人生的桥梁。阅读可以让我们的思绪飘飞数千年,去聆听一代代大师的话语,知道历史的兴衰,感受人物的悲欢;阅读可以让我们的目光越过高楼,越过大山,越过海洋,看到更为广阔的世界;阅读可以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地飞翔!

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应该伴随着阅读而发展,阅读应该成为每个人生命的需要,应该让阅读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如果一个人养成了阅读的.习惯,一生受益,通过阅读能不断地提升自己,不断成长。我们要关注阅读,养成阅读习惯,为此,提出以下倡议:

1.每天坚持阅读,时间不少于1个小时,持之以恒。

2.要有选择地阅读,和好书为友,与知识同行。

3.将阅读与思考相结合,读书时边读边想,可圈点勾画。

4.勤写读书笔记、读后感,注重知识的积累。

5.爱护书籍,好书要反复阅读。

篇7:亲子阅读讲话稿

大家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做的事:跳舞、打电脑、唱歌、踢球……然而,我却只钟爱阅读。笛卡尔说得好:“读一本好书,就像在与高尚的人在谈话”,从小我就爱博览群书,只要手里一有书,我就会忘了一切,完全陶醉在书的海洋中了。

书是我的第一启蒙老师,读书是我的第一大爱好!在我小的时候,是书告诉了我什么是“真”、“善”、“美”。我也常常会为大冬天还穿着薄衣衫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而伤心:为被滥杀无辜的狼群、被毁灭的美丽草原而愤怒、为被白雪公主因巧复活而被活活气死的皇后拍手叫好:违背十指都钉上了竹签也不吭一声的江姐而感动……在阅读茫茫书茫茫书海中,我当让也会被不同的书所打动。

有一次,我买了本《老人与海》,一直在潜心钻读。吃饭了,妈妈喊我下来吃,喊破了喉咙也不见我下来,便上来亲自上来,只见我双手捧书正津津有味看着呢,顿时石化。上厕所时,我也要举着书上,细心揣摩,过了好久,也不出来,让在就等在外面的父母等急了,直敲门,过了一会我才被吵醒。

只要被人一问我看过什么书,我便会滔滔不绝:《苦儿流浪记》、《红楼梦》、《老人与海》、《家》……都是我的掌上明珠,当看到紧张时间是我的心都提起来了,当危险过后的喜悦来临盖过紧张时,我也会欢呼起来!

篇8:阅读讲话稿

我们这些书香节、读书月,在政府倡导之前,有很多个人或民间组织都在做。中国图书馆学会,在2005年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委员会,叫阅读推广委员会,推动广大民众的读书。2013年,新闻出版署起草《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可能是在物质上或者硬件方面对一些相关单位提出一些要求,应该说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在我看来,做全民阅读不是一部促进条例就可以解决问题的。我自己因为职业的缘故感觉有这几个问题,对做全民阅读推广来讲非常重要。

第一,培育阅读推广人。阅读还需要推广,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阅读应该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自觉行为,为什么还要推广呢?因为在中国,阅读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自觉行为,还有一段路要走。很多人有空闲的时间,却并没有自觉阅读的习惯。也许在这样的一个社会背景下,做阅读推广才有必要。比如说,我们有些同事,到北欧去开会,北欧人读书习惯非常好,很少搞什么阅读推广。大家注意到的是,他们大多是纸本阅读。中国虽然有很悠久的历史,但是,阅读还不是一种普遍现象,还是一种小众。因此,在这个情况下,相关的阅读机构,做阅读推广是有意义的。

做阅读推广,从推广实际出发,首先就要培养阅读推广人。就图书馆界而言,它做阅读推广是纯粹的公益性质。但是,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还欠缺经验,甚至还不知道从何入手。因此,2014年,中国图书馆学会进行了阅读推广人培训准备,今年将在全国展开。2014年,我接受中图学会的委托,主持编撰了一套阅读推广人的教材,第一揖6册,并于去年底出版。今年,我们又在进行第二辑的编写与出版,准备再推出6本,想从12个方面、角度来培育从事图书馆工作的人,提高他们的推广能力。

第二,全民阅读是通过一些宣传的方式,强调阅读的重要,让每个家庭理解阅读的重要性。全民阅读只有落实到每个家庭,才是真正的全民阅读。很多机构,特别是图书馆,尤其是公共图书馆,非常重视家庭阅读。我举个例子,深圳图书馆,他们思想比较开放,他们在协助家庭阅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也经常推荐一些馆长到深圳图书馆参观。比如,他们协助家庭来构建家庭经典书架。如果没有家庭参与,我们所谓的全民阅读,所谓的书香社会就是一句空话。阅读推广在基层,基层图书馆,比如学校图书馆、社区图书馆、乡镇图书馆,这些单位都要协助家庭来做阅读。比如在港澳台地区,他们有很多小图书馆,像幼儿园似的,非常亲切。家长带着孩子,溜达溜达,就走进去了。公园的角上,也有些小图书馆,十分精致。国外有个说法,到图书馆的步行距离,最好控制在十五分钟之内,因此,我们的阅读推广需要布点。所以,我们需要众多小图书馆来帮我们解决家庭阅读问题。

第三,鼓励志愿者协助家庭阅读。年轻的志愿者在参与到图书馆工作中时,自己也喜欢上了读书,爱上了图书馆。政府和社会应当鼓励阅读爱好者和志愿者来做这些阅读推广的事。特别是那些偏远农村,教育资源匮乏的地方,孩子想读书而没有书读,我们更需要志愿者。

第四,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孩子的阅读习惯很重要。我个人感觉,中国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家长没有阅读的习惯,那么我们就应该从孩子开始。我们的下一代有了阅读的习惯,以后就不用做全民阅读推广了,这个工作就应该画上句号了。

第五,目前,还有很多人对书香节、读书月,甚至世界读书日,持有相当不同的意见。我的妻子,她也是一位教师,她听说我参加读书月、阅读推广活动时就嘲笑我。她说读书还需要搞节日,读书还需要搞读书月,那么这个月读书,剩下的月就不用读书了?在家里读书是一很私人化的事,很个性化的事,你在家里好好看书就行了,出来搞广场活动,那能叫读书吗?她甚至认为,只有鼓励读书的人才不读书,真正读书的人从不会去鼓吹读书。这些话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上一篇:感恩会方案下一篇:2016中国南通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