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阅读与全民阅读

2024-06-12

数字阅读与全民阅读(精选十篇)

数字阅读与全民阅读 篇1

一、全民阅读背景下我国国民的阅读现状

自1999年以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几乎每年都进行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并陆续发布了有关国民阅读率抽样调查情况的年度报告。笔者以2010—2014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项目5次调查数据为依据,对国民阅读率、国民阅读量、国民阅读形式倾向分别进行比较分析。

(资料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课题组)

从表1的5组数据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近5年来我国国民阅读中数字阅读率增长最快,5年时间增长了近26个百分点,并且已经超越了纸本阅读率。图书阅读率5年时间仅增长不到6个百分点,而报纸和期刊阅读率则呈下降趋势。

(资料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课题组)

从表2的5组数据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数字环境的影响下,电子图书阅读量呈上升趋势,且变化明显。纸质图书5年来阅读量变化很小,纸质期刊和报纸则呈下降趋势,且下降明显。

(资料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课题组)

从表3的5组数据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数字化的今天,倾向于数字阅读的国民在不断上升,尤其是手机阅读增长最快。

以上3个表分别从国民阅读率、国民阅读量、国民阅读形式倾向三个方面均反映出近5年来数字阅读在持续不断增长,其中,调查显示2013年我国数字化阅读率为50.1%,首次超过纸本阅读方式。这一数据可以视为数字阅读与纸本阅读比较发展的一个拐点。数字阅读以传统阅读无法比拟的优势,迅速走入人们的生活,并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

二、构架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的相互关系

英国图书馆情报学学者麦克洛雷曾说过:“任何一种媒介与阅读方式都有优劣,没有任何一种阅读方式能够取代另一种,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来实现两者间的相互补充。”从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优势与弱势的对比来看,两者的优劣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在这种情况下,须在两者间寻求“异质互补”,更好地扬长避短,使数字阅读和传统阅读持续健康发展。

1、营造阅读环境,融合数字与传统方式

信息多元化时代,社交新媒体的发展催生了读者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势不可挡的变革。因势而谋,拓宽阅读渠道,缔造个性化阅读空间,营造书书相联、书人相联的阅读推广环境,才能促使数字阅读成为传统阅读的有效补充,反过来拉动传统阅读。首先是书书相联,如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蜗居》《裸婚时代》《士兵突击》《何以笙箫默》《步步惊心》等电视剧热播后,导致其同名纸质图书也“洛阳纸贵”。其次是书人相联,正如虚拟出版机构无法完全代替实体出版机构,数字阅读的网络交流方式也无法完全替代与作者的面对面交流,只有与作者面对面对话并且产生共鸣,充分感悟文学作品背后隐含的非显性知识,才能激发读者对传统阅读的渴望,从而实现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的无缝融合。

2、推广智慧阅读,体现书目导航功能

数字阅读时代,传统图书所发挥的览古阅今、穷理治事的作用依然毋庸置疑。编制书目导航,是系统了解学科知识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新的文献类型和传播载体,经过搜集、核查、挖掘、分类、加工,形成各种专题书目导航数据库,可使阅读更具有针对性,帮助读者以更加快捷和便利的方式购买自己心仪的图书。可利用微信平台,针对不同的读者群,以及不同的阅读需求,深入了解服务对象,定期推送个性化阅读书目。如针对教育工作者,可以按照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基础教育、幼儿教育等分类推荐经典案例图书;针对党建工作者,可以推荐机关党建、企业党建、学校党建、农村党建等专题数据库。

3、搭建阅读平台,建设知识转化孵化器

数字阅读时代,阅读方式的快餐化,促使读者之间的交流也向快餐式转变。电子邮件回复较慢,于是有了QQ交流、MSN在线交流、手机微信交流等。点对点的交流,远远不如点对群的交流,读者希望自己遇到的问题,很快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境遇相同的知音,或分享读书心得。读者之间的交流缺少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将知识转化为智慧的交流平台。适应现代管理与服务方式的转变,采用数字化与网络化方式,分类建立个性化的读者QQ交流群或微信交流群,开展网络读书分享会,邀请知名学者举办网络读书大讲堂,方便读者获取知识、分享经验,以此激发读者的创新意识,加快知识传播速度,提高将知识转化为智慧的孵化能力。

4、提升阅读品质,做理性的数字阅读者

阅读的过程本来就是一个修身养性,开启心智的过程。数字阅读时代,读者的阅读范围大大扩展,但是传统阅读和数字阅读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融合发展的。尽管数字阅读对传统阅读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冲击,但由于两者各具优缺点,在可见的将来,它们不会成为完全的相互取代关系,而将呈现分众化、分类化、线上线下结合的发展趋势。比如,手机阅读虽然便捷、便利,读者可利用碎片时间随时随地阅读海量内容,但它始终具有“浅阅读”的特点和不足,很难完全取代纸质书刊的经典深度阅读。当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人生习惯,不管是传统阅读还是数字阅读,只要读者具有持之以恒的阅读决心,必将会让这种方式和习惯成为自然和永恒的追求,从而达到提升阅读品质、将知识转变为智慧的目的。

三、寻找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之间的平衡点

数字阅读带来人类阅读史上的最深刻变革,也带来各方持续不止的争论。既然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谁都无法替代谁,那么我们能做的只有在二者中寻求能使其协调、共同发展的平衡点。其实,阅读是个可以细分的概念,通过细分,很容易就能找到二者的和平相处之道。

1、依据阅读条件选择阅读方式

数字阅读正在成为国民新的阅读趋势。进行数字阅读需要借助于一定的数字化设备,如计算机、网络在线、手机、电子阅读器、光盘、PDA/MP4/MP5等。这就决定了数字阅读需要满足一定条件才能进行,如网络阅读需要借助电脑或笔记本,但这不是随时随地都方便携带的;手机阅读受手机信号的限制,也会影响阅读质量,MP4、MP5、阅读器虽没有信号烦恼,但需要保持电量充足。相比较于数字阅读的种种限制,纸质阅读则完全没有这种烦恼,只要拥有对它的使用权,便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场所对其进行阅读。因此,具备数字阅读条件时可进行数字阅读,不具备此种条件,纸质阅读也未尝不是一种好的选择。

2、依据阅读个性选择阅读方式

阅读个性是指一个人在阅读的思想、品质、情感、态度、意志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在阅读行为中,每个人都是有个性的,个性是阅读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喜欢以悠闲的心境进行阅读,不想受外界干扰,一个人细细品味的读者,他可以选择以品味、体会、自我封闭为特征的、体现“韵味和手感”的传统阅读方式。对于喜欢张扬个性化阅读、与其他人进行互动交流的读者,他可以选择以应用便捷、成本低廉为特点的、体现“快捷与享受”的数字阅读方式。

3、依据阅读内容选择阅读方式

现代人每天要获取的和能够接触到的知识都很多。对于海量的信息,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全盘消化,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需要对阅读内容进行细分。获取新闻资讯类、娱乐生活类等阅读内容主要以数字阅读为主,而文史艺术类、专业书籍、科普等读物则是以传统阅读为主。针对服务读者的各级各类图书馆来讲,在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的分配中,可以将名家专著、专业典籍、尖端科技知识等需要“精读”的读物采用传统纸质阅读方式提供;而对于新的资讯、休闲娱乐等这些“略读”的读物,则可利用论坛、博客、网站、读者QQ群或微信群等数字化阅读的方式提供给读者。

4、依据阅读习惯选择阅读方式

阅读习惯是影响人们选择阅读方式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有些习惯了纸质阅读的人,对于数字阅读始终怀有隔阂与抵触心理。有人认为,无论网络资源多么丰富,电子阅读方式如何便捷,面对屏幕的电子阅读都只能是纸质阅读的补充,它永远不可能代替和削减那种时时洋溢着翰墨书香的纸质阅读对阅读者在学术、人品、情感和文化等方面巨大而难以言传的熏陶作用。也有人说,真正的读书人自然懂得网络阅读的不足,他们也不会因此而忽视纸质阅读的重要性。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电子书阅读量为3.26本,与2014年相比,纸质图书和电子书阅读量略有上升。由此来看,数字阅读和纸质阅读很大程度上是平行线,它们有不同的受众。因此,广大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

参考文献

[1]张立频.微阅读与传统阅读的共存与互补[J].出版发行研究,2014(6).

[2]李会丽.寻找传统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的平衡点[J].青年记者,2011(19).

[3]李杭.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异质互补”实现策略[J].图书馆学刊,2013(10).

[4]李小甘.互联网时代的全民阅读:阅读永恒,载体创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05-04.

[5]许嘉璐.纸质阅读不能被代替,电子阅读只是补充[N].光明日报,2010-12-5.

申论热点:全民阅读与书香社会 篇2

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历史性地写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标志着全民阅读已经成为党中央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2014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对进一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外,《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等,也多次对倡导和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提出明确要求。

2014年8月,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杭州“悦览树”24小时书店、深圳书城中心城24小时书吧,日前联合青岛、西安、郑州等地的8家24小时书店,发出了“打造‘深夜书房’ 力推全民阅读”的共同宣言,就开办24小时书店的宗旨、目的、经营模式等,达成了共识。

2015年伊始,备受瞩目的全民阅读立法工作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从1月1日起,我国首部地方全民阅读法规《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决定》,开始在江苏省正式实施。此外,湖北、深圳等省市全民阅读立法的工作进程也不断加快。《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已于2014年11月24日由湖北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及公布,并将自2015年3月1日起施行;深圳在系统总结连续14年开展“深圳读书月”经验的基础上,起草了《深圳经济特区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已提交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审议„„

在地方全民阅读立法工作的潮流逐渐兴起之时,国家层面的全民阅读立法工作也在稳步推进。目前,《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已经连续两年(2013年、2014)列入国务院立法工作计划。

数字阅读与全民阅读 篇3

关键词:数字出版 全民阅读 困境 应对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阅读已成为当下全民阅读的新风尚,数字出版成为全民阅读的重要推动力量,在全民阅读中的优势非常明显。但是,数字出版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一、数字出版时代全民阅读遭遇的困境

1.海量的芜杂信息带来的泛阅读困境

进入21世纪以后,国民知识储备和阅读量都在以量级的速度增长,而信息传递的成本也降低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阅读时代——阅读的定义在泛化,阅读的对象也由印刷品走向融合了多种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富媒体化形态的信息集合。

尽管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关于信息时代的描述,但当时的人们还没有意识到信息大爆炸的后果。进入21世纪,当铺天盖地的网络信息扑面而来时,人们才意识到用“满溢”形容目前的阅读现状一点儿也不为过。相反,传统阅读却变得小众化,许多人读书并非自愿,而是被迫,因为他们认为知识是社会谋生、获取成功的手段。

根据研究发现,阅读不是被动、机械地吸收文字信息,而是积极主动地获得各类信息。就数字阅读而言,海量信息和快餐文化影响了读者的阅读态度和使用意识,泛阅读成为整个社会面临的新问题。

2.碎片化带来的浅阅读困境

与传统阅读形成的深度阅读相比,数字阅读的特点就是浅阅读。碎片化的语言、拼盘式的内容破坏了读者阅读文本时得到的逻辑思维训练,并且碎片化的内容对应的是碎片化的时间,读者往往利用边角废料的时间进行数字阅读,这样读者的注意力势必会随时抽离,无法聚焦。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6年发布的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日均手机阅读时长首次超过一个小时,其中,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22.63分钟。这个数据说明:浅阅读、轻阅读是目前国民阅读的主体。这与人类千百年来形成的深度阅读模式相去甚远,也与当下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愿景相差甚远。

3.随机性阅读带来的困境

在数字阅读情境下,捧读经典、开卷有益、陶冶性情不再成为读者阅读的主要原因,由于内容的随机性、跳跃性及碎片化,读者的阅读目标和阅读兴趣不再锁定为单一事物,而是随时会变。这种情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广泛存在。如当我们打开网络平台,各种留言、广告、新闻和互动扑面而来,这意味着我们阅读目标会不断地调整、变动,人的感官和中枢系统无法聚焦内容并追求沉浸式的阅读。如当我们正在专心阅读一篇小说时,突然被闪出的一则广告打断,这意味着我们的阅读方式会经常由主动阅读变为被动阅读,阅读的主体性被消解的同时,阅读的随机性也大大增加。

二、数字出版时代全民阅读的应对策略

结合全民阅读的大环境和出版的新业态,数字出版在推广和普及全民阅读时,需要警惕数字化出版形态的浅层文化消费的负面影响,并采用各种方式推动全民阅读。

1.坚持以内容为灵魂,用户需求为第一要务

数字出版融入传统出版业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出版人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无论出版载体和传播技术如何变化,出版业是文化产业,内容始终是出版的灵魂,出版业永远要坚守内容为王的出版理念。

目前,数字出版内容偏重于在线教育、数据库建设和网络文学等方面,在贴近大众阅读需求上,数字出版企业做得还远远不够。数字出版企业要提供有别于传统出版的、更符合大众阅读习惯的人性化、差异化服务。如为儿童提供有声读物,这样的数字内容服务商将更有可能赢得更多的用户。而这种按需出版,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定制产品,不正是数字阅读产业与传统阅读产业最大的不同吗?因此,以用户为中心的阅读产业转型,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全民阅读率。

2.完善数字化阅读服务体系

完整的数字化阅读服务体系,是各种信息资源的重组与整合。首先,我们要构建互联网、手机网、电视网三网一体的数字媒体系统,为全民阅读提供网络系统保障;其次,我们要加强技术平台的公关,创新媒体形态,为全民阅读提供技术平台保障;最后,开发数字资源并加强数字资源的规范性,增加内容的真实性、可靠性,同时遏制虚假、不健康的内容传播。

随着社会数字阅读需求的发展,很多网络服务商都在向数字领域拓展服务业务。以手机阅读服务平台为例,就有中国移动的手机阅读服务平台、中国电信的天翼阅读服务平台、中国联通的沃阅读服务平台。三大阅读服务平台都有一定的用户基础和阅读资源积累,除了将内容提供商的资源供应给读者以外,各大平台也在探索如何满足用户深层次的阅读需求。

3.弘扬人文精神,重建阅读文化

2010年,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在《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加快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要以数字化带动新闻出版业现代化,研发数字出版的核心技术,切实从社会需求出发,将优质内容与数字技术紧密结合,打造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反映科学技术进步、体现时代精神、为大众喜闻乐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数字出版产品和品牌。要实现这个目标,弘扬阅读的人文精神、重建阅读文化,就必须养成积极、良好的读书习惯,必须建立在合理的阅读价值取向,构建多元的阅读方式。传统阅读与网络阅读应该互相补充,倡导慢阅读,鼓励经典阅读,推进建设学习型社会。

此外,构建良性阅读生态圈的一个关键举措就是建立有公信力的阅读评价体系。成熟的阅读文化环境,必须有可供大眾审视出版质量的阅读评价制度。如传统出版中的书评制,它可以约束作者和出版者抵制不规范的出版行为,重视出版物的质量。

总而言之,在全民阅读的浪潮中,出版业作为最重要的环节,理应担负起提升全民整体科学文化素质的重任。而作为出版业今后的转型方向和发展趋势,数字出版更应该为全民阅读的普及和全民阅读率的提升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资料:

[1]郝振省,陈威.中国阅读——全民阅读蓝皮书[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9.

[2]邬书林.养成阅读习惯是一门科学[N].光明日报,2009-06-08.

三大难题与全民阅读 篇4

一石激起千层浪,三石叠加浪千层,而且是三块巨石,这三个内涵相同、向度一致的巨大问号着实发人深省。正所谓有疾患查病因,有问题找原因,国内外许多关心中国发展的人都在进行着思索,以求获得答案。于是,就有了加州理工学院前校长让·洛·钱穆、中国近代力学、应用数学的奠基人钱伟长、菲尔兹和沃尔夫奖得主丘成桐、经济学家、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的回答。大家罗列了许多原因,涉及文化因素、民族凝聚力因素、历史进程因素、资源因素、系统复杂性因素、社会结构因素、教育体制因素、科研机制因素、科研力量因素、科学精神因素等。

显然,这是一个答难行更难的超难问题。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对这个问题人人都能说两句,但又说不透。作为一名几十年一直在读书、管书、教书、写书、研书的人,心里总有一个问题:难道这个问题与我们的阅读状态就没有关系吗?作为一名对人类的阅读历史、阅读价值、阅读特征、阅读规律有一点关注的人,心里总有一种肯定:这个问题与我们的阅读状态一定有重大关系。影响这三大难题的因素尽管有很多,但是我们的阅读状态是不可或缺的最基本因素。

第一位与我的观点相撞击的是陈品高老师。陈老师是《光明日报》社主任编辑,当时任《博览群书》杂志主编,他多次参加以“阅读”为主题的论坛和会议,为阅读推广事业做了很多工作。我长期得到《博览群书》杂志的惠赠,我也一直认真阅读它的每一期。2011年第8期是“犹太文化专号”,犹太民族被称为“有智慧的民族”,在长达30多个世纪的历史中,面对疆域缺失、民族离散的复杂环境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诺贝尔奖的“犹太现象”也引起了广泛关注。陈老师的卷首语《犹太人是个不错的老师》我已反复读了好几遍,世界上读书最多的人是犹太人,犹太人均每年读书68本;而中国人只有4.25本。迄今犹太人中已有160多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犹太人占世界人口不足3‰,获诺奖者占到20%多。当然,更容易记住的是,让人类骄傲更让犹太人自豪的一串长长的、来自同一个民族的名字:思想伟人马克思,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心理大师弗洛伊德,文学家卡夫卡,艺术家毕加索,作曲家门德尔松,电影导演斯皮尔伯格,财富精英巴菲特,政坛明星基辛格。

此外,犹太人还在全球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人说,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是美国,但美国人的钱装在犹太人的口袋里;美国控制着世界,但犹太人控制着美国。

犹太民族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当读书学习在这个民族被视为生命一样时,这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和由文化素养所决定的发现、发明、创造也就可想而知了。

第二位与我的观点相撞击的是徐雁老师。徐老师是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副主任,曾被评选为全国“四位优秀书评人”之一、年度四位“国民阅读积极推动者”之一。2012年年末,我有幸收到徐老师寄赠的由他主编的《全民阅读推广手册》(海天出版社,2011年11月版)。这是一部内容宏富的著作,徐老师在导言《“书爱众香薰”:全民阅读推广的时代使命》中说:“优良的‘阅读技能’是人类一切创新思维的源泉。

要切实求解这一系列在现实中令人困惑的问题,缓解对于未来世界的焦虑,关键还在于继续深入学习,积极探索未知,而学习和探索的坚实基础,则是努力改善人们的阅读,进一步提高思考力和创新力。

读书问题,再也不是一个可以局限在象牙之塔中自我品味、修身怡性的事了,而是成为一项关系国计民生、关系到一个民族文明程度乃至在‘地球村’里各个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在信息社会里,一个缺少阅读力的人难以有更大的贡献,一个缺少阅读力的民族难以有更好的发展。

第三位与我的观点相撞击的是石毓智老师。石老师是斯坦福大学博士、湖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终身教职,2012年6月,趁他回家乡洛阳省亲之际,我特别邀请他到中原工学院图书馆为师生做题为《钱学森之问与大学教育之使命》的学术报告。石师具有国际视野,在报告中他从诸多角度来分析主题,其中对“读书的意义是什么”、“中国人的读书兴趣为何早衰”这两个小问题的讲解使我受益匪浅。石老师认为:“与中国的先哲相比,与西方人相比,现在国人的读书兴趣过早就衰竭了,这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这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体现、对学术的创造和传承,都是非常不利的。

且不说普通大众了,中国知识界的人,读书兴趣也早早就衰竭了。这里讲的读书,是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技能、在自己的领域中有所建树的学习行为,不是手里拿本印刷品就叫读书。

读书有三重境界:一是自我完善,二是传承典籍,三是知识创新。最后,石老师戏言:“当中国人见面打招呼把‘吃了吗’变成‘今天你读书了吗’,这个时候大师就该产生了。”报告会后,石老师将新作《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大师》(科学出版社,2011年12月版)面赠与我,他的学术报告实际上就是这部著作的精简版。

“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寻找差距,弥补不足,乃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不二法则。2013年7月,印度工程师孟莎美在网上发文《不阅读的中国人》,旁观者清地指出了这种差距与不足:“在法兰克福机场候机时,我就注意到,德国乘客大部分是一杯咖啡、一份报纸、一本书,或者一部kindle、一台笔记本,安静地阅读或工作。中国乘客中也有阅读和工作的,但不太多,大部分人或者在穿梭购物,或者在大声谈笑和比较价格。中国是一个有全世界最悠久阅读传统的国家,但现在的中国人却似乎有些不耐烦坐下来安静地读一本书。一次我和一位法国朋友一起在虹桥火车站候车,这位第一次来中国的朋友突然问我:为什么中国人都在打电话或玩手机?没有人看书!”这篇文章被许多媒体转载,它刺痛了我们的心,也带给了我们深深的反思。

有人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整体精神境界,就取决于这个民族的整体阅读水平。阅读既是个人的事,也是国家的事,把全民阅读上升为国家战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倡导全民阅读”已经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全民阅读促进条例》也在快马加鞭制定中,当美丽的“书香中国”到来时,一切困扰我们的难题将都不成为难题。正是:

山外有山无尽头,万卷风光赏绿洲。

全民阅读活动总结 篇5

一、党委带头,干部示范。

局党委深切认识到: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机关是历史的必然。因此,几年来,在作风建设年、争创排头兵、解放思想大讨论和创先争优等重大学习实践活动中,在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努力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国家教育法律法规为重点,有效提高了局机关干部的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实现了我市教育跨越式发展。

为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机关,局党委会制定了《XX年xx市直教育系统读书活动实施方案》、《xx市直教育系统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明确提出学习的指导思想、内容范围、必读书目和要求,并在局机关和学校广泛开展“我读书,我快乐,我受益”为主题的读书活动。

一是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局机关定期聘请专家举办专题讲座,两年来已举办5场理论辅导报告会。我局为巩固广大干部学习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及《教育发展纲要》的成果,10月21日,局邀请了省教育厅副厅长魏xx作专题报告,进一步领会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省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教育发展纲要》制定的过程、背景、意义、基本框架、指导思想、战略目标。二是健全形式多样的学习制度。采取党委会、中心学习组、科务会、读书汇报会等多种制度,保障学习常态化。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手段组织党员、机关干部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不断创新党员和干部学习模式。三是建立健全学习教育交流制度。通过典型推动、经验介绍、成果展示、考核评比等方式,促进学习教育成果的运用和转化。

二、健全机制,落实措施。

局以党委带党员,以机关带学校,以教师带学生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机关建设,从而有效带动了“书香校园”的创建工作。

(一)规范学习行为。为使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和读书活动落到实处,局将其纳入基层党组织和科室创先争优、作风建设、年终绩效考核和教师评聘中去,确保读书活动持续健康开展,促使学习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行为。各基层党组织通过学习交流会、信息简报、读书论坛、报告会等多种载体,特别是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不断提高党员和教师的学习能力。

(二)优化读书环境。一是重视图书室(馆)建设,保障投入,为党员干部和师生创设良好的读书条件。我市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全市中小学校均设立单独的阅览室和图书室,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方便师生借阅。据统计,仅市直学校藏书(含期刊、杂志)就达56万册以上,为开展读书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充分发挥“职工书屋”的作用。结合建设“职工书屋”的要求,市教育局每年拨出专款购置一批新书,每年为干部和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免费发书。

(三)搭建读书平台。我局利用网络载体,通过在线公文平台和xx基础教育信息网设立读书交流平台、学习园点,定期向广大党员和教师推荐阅读书目,交流学习心得。各市区教育局和全市中小学也通过网络、宣传阵地,为广大师生搭建读书平台,推动读书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以反腐倡廉校园教育六大基地(xx九中、xx幼师、培英高中、xx电大、xx基础教育网、市教育局机关书画长廊)为平台,打造廉洁校园文化,进一步弘扬廉洁理念,增强反腐倡廉意识,营造崇廉尚洁的校园文化。

三、突出特色,打造品牌。

今年来,局党委以“我读书,我快乐,我受益”为主题,开展内容丰富的“书香校园”活动,并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

(一)精心组织中小学“侨乡书香节”系列活动。根据市委文化名市建设的部署,在全市中小学生深入开展“文化xx、悦读侨乡”的主题活动,活动内容包括:xx市中学生“文化xx,书香五邑”读书作文活动、xx市第七届侨乡书香节“与书结伴,与文明同行”小学生朗诵比赛、xx市第七届侨乡书香节“新华杯”百名少儿现场书法比赛、xx市第七届侨乡书香节“星星点灯”社会捐书活动。

(二)开展“少年快乐阅读”系列活动。

一是深入开展创建“书香校园”活动。通过创建活动树立一批xx学生读书活动特色学校,引导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树立品牌意识和特色意识,积极创建具有区域特色和学校品牌的校园文化建设成果。

二是争当“阅读之星”活动。通过开展争当“阅读之星”、“阅读之师”、“阅读校长”、“阅读家长”活动,加强与“书香校园”创建活动的深度融合,引导学校在加强读书活动硬件建设的同时,重视人的因素,彰显主体意识,最大限度调动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树立一批可亲、可学的读书榜样,进一步在全市中小学校形成人人争当“阅读之星”的良好氛围。

三是开展快乐阅读网络pk活动。通过活动,引导广大师生适应社会信息化、科技化发展,积极利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有效拓展读书渠道。以小伙伴网为新型载体,开展快乐阅读网络pk活动,引导中小学生建立博客展示读书成果、登录阅读论坛进行交流、参加网络阅读能力测试等,让广大师生感受新兴媒体和电子阅读带来的阅读乐趣,为全省中小学校开展学生读书活动提供网络平台。

四是开展“诵中华经典做书香少年”活动。通过开展活动,引导全市中小学生阅读中华经典,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营造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文化氛围。

五是开展“亲子共读好书”读后感征文活动。以读书征文活动为形式,倡导家长与孩子一同开展亲子阅读、假期阅读,分享亲子读书的乐趣和体会。

六是开展中小学阅读指导能力培训暨首批广东省分级阅读示范基地创建活动。以送教下乡为指导模式,组织开展中小学校校长、教师和学生家长培训,逐步建立一支阅读指导骨干队伍。在中小学校有计划地建立一批省级、市级分级阅读示范基地,免费安排知名教育专家和知名作家学者深层次提供学生阅读指导,示范引领中小学阅读指导能力的提升。

(三)举行中小学生“我阅读,我成长”读书演讲比赛。

10月29日,我局在xx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举行xx市中小学生“我阅读,我成长”读书演讲比赛,来自全市的46个选手分小学组、初中组和高中组进行了比赛。比赛进一步激发和培养了全市广大学生的读书兴趣,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阅读风尚阅习惯与全民阅读 篇6

全民阅读活动的另一显著特征是自觉性。阅读行为不是先天带来而是后天养成的。阅读者的差异主要是阅读自觉性的差异。阅读不能靠强制,不能靠灌输,而只能依托阅读者主观的自觉,以及客观的启发和诱导,使阅读者由被动到主动,由自发到自觉,由无知到热爱,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衣食住行一样,成为个人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方式。

正是千百万人对阅读的渴求和自觉养成的阅读习惯,影响和促进越来越多的人热爱阅读、自觉阅读,形成全社会的阅读风尚,全社会的阅读风尚又为一代又一代阅读者的成长提供良好的阅读氛围和环境。因此,在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中,要十分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和阅读风尚的形成。它既是全民阅读活动蓬勃发展的基础,又是检验全民阅读活动是否富有成效的试金石。

应该看到,全民阅读活动取得了很大进展,有关方面大力倡导,舆论媒体积极宣传,读书活动经常举办,阅读书目大量出版。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全民阅读活动的基础还不够扎实,阅读风尚尚未充分形成,阅读习惯尚待大力培养,阅读自觉性尚需进一步提高。据“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2009年,我国18至70周岁的国民阅读率为50.1%,这说明还有近一半的成年人没有阅读习惯。国人为何缺乏阅读习惯?识字率低是一个重要原因,提高识字率还需要做大量的艰苦工作。然而识字率与阅读习惯并不完全成正比,识字不多者仍然可以有很高的学习自觉性,识字多者却往往没有或不能保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学校教育中,读书仅仅被视为一种获取知识和技能借以谋生就业的手段,而没有同时使学生通过读书认识社会、领悟人生、提高境界、培养情操,以致学生只求“安身”,不求“立命”,有些人一旦毕业,实现愿望,读书便被置诸脑后,继续学习、终身学习也就成为空谈。成年人阅读率低近50%,说明社会中坚阶层的阅读状况不容乐观,全民阅读活动任重道远。

全民阅读活动最重要的是在成年人中努力形成阅读风尚,养成阅读习惯。阅读不是一朝一夕和人生某一阶段的事,知识常新常进.阅读必须与时俱进。阅读是生活的常态,是一辈子也是每日必需的作业。钱钟书终身爱书,与书结下不解之缘,以致把名字也改为“钟书”。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人人都能像钱钟书那样爱书读书,坚持学习,就能形成良好的阅读风尚,树立很高的文化品位和形象。深圳市就是一个有说服力的例子。从2000年起迄今十年,深圳市经常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每年举办读书月,为阅读提供各种周到的服务,如今读书已成为这座过去以淘金闻名的城市新的文化风尚,不仅全国人均GDP第一,人均收入国内大中城市第一,同时连续二十多年人均购书量全国各城市第一。是全国平均购书量的十多倍,个人藏书量以每年增加1000多万册的数量攀升,被誉为一座书香浓郁的城市(见2010年10月29日《人民日报》18版)。

每个人都有自觉的阅读习惯,每个地区、单位都有良好的阅读风尚,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就能整体提高.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就充满希望。

数字阅读与全民阅读 篇7

图书馆的首要职能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 是文献信息资源的最主要的收藏中心, 同时也是传播文献信息资源的枢纽, 是全民读书和终身学习的学校, 以其资源优势、设施优势、品牌优势和社会影响力, 是开展全民阅读教育的最佳场所, 而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工作也已成为图书馆的重要职能。

1. 全民阅读的现状[1]

2013年4月23日第18个“世界读书日”即将来临之时,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了2012年即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76.7%, 较2012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与2012年相比, 纸质图书和电子书的阅读量略有增加, 报纸和期刊的阅读量有所下降;纸质文献的阅读量减少, 网络阅读和手机阅读增加;有一半的成年人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较少, 60%的公众希望当地有关部门举办阅读活动。

调查结果显示全民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因此需要大力提倡全民阅读, 创建书香社会。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和其在阅读推广方面的优势, 决定了公共图书馆是推动全民阅读工作的主力军。

2. 公共图书馆开展全民阅读的优势

2.1 公共图书馆的设施优势

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指标。公共图书馆是一个城市文明的标志, 也是一个城市标志性的文化设施。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构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各级政府对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极为重视, 文化部于2008年制定了《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 根据服务人口数量, 规定了公共图书馆的规模、人均藏书量等指标。根据此标准, 近些年来, 各地都扩建、新建了各级公共图书馆及其总分馆。公共图书馆大多建在人口密集的地区, 同时, 为了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公益性、均等性和便利性, 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建设以市、县、区街道、社区为总分馆的总分馆服务体系, 让社会各个角落的人群都可以方便走进图书馆 (室) ;图书馆开放式的办馆理念、开架式的图书展示、自助式的借阅方式, 让市民能更自由、便利地查找、借阅所需文献资源;图书馆内舒适的桌椅、先进的电子阅读设备、冬暖夏凉的环境、无线wifi全覆盖等优良的环境, 吸引了更多的市民把图书馆作为学习、休闲、娱乐的场所。

2.2 公共图书馆的资源优势

图书馆是文献信息交流中心, 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包括各类纸质的文献资源和形式多样的数字资源, 是文化信息资源的集中收藏和传播场所, 能保证人们阅读的连续性, 满足不同人群的阅读需求。并且图书馆服务工作是一项开发、利用图书馆资源的工作, 对信息资源的有序化管理, 使信息社会浩瀚的、无序的、载体多元化的信息资源有序化, 更便于读者对所需资源的检索、查找和利用, 从而减化了查找资源的繁琐, 提高了阅读的有效时间。公共图书馆的工作性质、特有的服务方式使其在推广阅读方面具有其他机构不可替代的作用。

2.3 公共图书馆的品牌优势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 具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和开发智力资源等四大职能, 它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免费开放服务, 满足公众对阅读的需求, 是社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公共图书馆的大力支持, 广大读者对公共图书馆的信任等方面的优势, 使公共图书馆在推动全民阅读中占有得天独厚的地位, 使它可以满足公众多元化的阅读需求, 在全民阅读中发挥积极作用, 这决定了它在推动全民阅读, 建立全民阅读氛围这样的系统工程中, 始终是倡导者, 组织者和实践者。

3. 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实践及对全民阅读的意义

3.1 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实践。

以银川市为例, 在做好阵地阅读服务的同时, 银川市图书馆将阅读推广活动作为重要的工作职责, 利用各种节假日, 针对不同的人群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如每年的4月23日的“世界读书日”、每年4月份的“读书月”、每年5月份的“图书馆服务宣传周”, 是进行阅读推广的有力时机, 图书馆通过开展“馆藏精品图书展”活动、举办各种主题的公益讲座、联合银川市出版物发行行业协会及书店开展优秀图书优惠展销、设立“百部优秀图书”推荐目录及图书专架、推荐“百部优秀影片”, 并免费放映、向市民发放宣传资料等, 将图书馆的服务主动推送给市民, 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功能、引导市民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和先进的设施资源, 多读书、读好书, 营造全民阅读的社会氛围。除此之外, 银川市图书馆还根据不同的人群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如针对偏远学校的学生, 开展“共享读书乐”活动, 提供送书上门、组织集体阅览服务;针对乡村、社区、军营、监狱、警营等, 开展“百家图书流通点”送书下基层活动;针对少年儿童, 在每年“六一”儿童节, 开展适合少年儿童的阅读活动, 比如读书演讲比赛、读书知识竞赛、少儿知识小报评比、图书馆搭台, 开展换书大集, 让闲置的图书流动起来;在暑假期间开展“暑期荣誉小馆员”活动, 让孩子们在图书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图书馆, 利用图书馆, 爱上读书;针对盲人, 银川市图书馆开设了视障读者阅览室, 向盲人提供盲文图书、有声读物、读屏软件、助读器等, 帮助盲人阅读, 并通过各种盲人演讲比赛、读书会等阅读活动, 帮助和鼓励盲人读书学习。银川市委、市政府于2013年提出打造“书香银川、银川书香”, 以银川市图书馆作为阅读推广活动的主体, 开展每月一次的“银川读书日”系列活动, 开展“图书捐赠”、“图书交换”活动, 开办“书香银川、百姓讲堂”, 公益讲座周周讲;这样读书活动形成月月有活动, 周周有讲座的常规化形态, 进一步营造了广大市民喜爱阅读, 乐于阅读的浓厚氛围, 让读书学习成为银川市民自觉追求的常态化生活方式。

3.2 公共图书馆的数字阅读推广。

为了适应数字时代的发展, 满足读者对数字阅读的需求, 各类数字资源数据库也应运而生, 公共图书馆在保持传统的纸质阅读的基础上, 购置了现代化的数字阅读设备和内容丰富的数字资源, 吸引了众多的年轻读者, 甚至老年读者。比如电子书借阅机, 二维码扫描就可将图书扫进手机, 随时阅读;电子阅报机, 报纸原版的呈现方式、种类齐全、即时更新的报纸内容, 操作简单的大屏幕可调节显示, 深受老年读者欢迎;少儿有声读物、动画图书、学习资源等让小朋友们在玩乐的过程中学习、阅读, 寓教于乐, 受到家长和低幼儿的欢迎;设备先进、环境优雅、网络条件优良的电子阅览室, 是中、青年读者学习、休闲、娱乐的场所。为了让更多的市民通过互联网查阅数字资源, 在各地政府、文化部门和图书馆的大力支持下, 各小区、街道、乡镇、农村各个角落建立了公共电子阅览室, 公共图书馆把文化共享工程的资源送到各公共电子阅览室, 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 让更多的社会公众能享受到数字阅读的便利。

结束语

倡导全民阅读、开展公民素质教育是现代公共图书馆的重要职能, 是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之一, 也是公共图书馆的核心工作。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 引导读者热爱阅读、多读书、读好书, 培养公众的阅读习惯, 营造崇尚读书的良好社会风尚, 促进建设书香社会, 提升城市的文化品味, 提高国民文化素质的作用进一步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对构建和谐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星华.由2012年全民阅读调查引发的思考.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3 (13) .

[2]张柏华.图书馆在全民阅读中的作用.管理科学.

数字阅读与全民阅读 篇8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4月23日设置为“世界读书日”,我们即将迎来第20个世界读书日。越来越多的国家把促进阅读提升到法律的高度,给予足够的重视,我国也不例外。2012年我国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开展全面阅读活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第一次提出“倡导全面阅读”,表明倡导全民阅读,提高民众素质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一、全民阅读

1.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尚读书、书香传家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全民阅读关系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的发展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说“:于个人,读书益智修身;于国家,读书富国强民;于社会,读书构建秩序与和谐。” 2014年11月27日刚刚通过的《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决定》中明确规定:每年4月23日为“江苏全民阅读日”,省政府将每年举办“江苏读书节”,定期举办“江苏书展”;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建立全民阅读兼职推广员队伍,在公共阅读服务场所开展全民阅读指导和服务,培养公民阅读兴趣和习惯。这些决策表明我们国家已经开始认识到全民阅读的重要性,开始在全社会提倡全民阅读,重视阅读推广服务。 阅读推广是提升民族文化素质和推进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手段。

2.应对公众阅读危机的需要。随着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大数据时代。根据中国互联网网络中心(NCNIC)2014年发布的调查报告,截至2014年6月, 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较2013年底增加1442万人;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27亿;学生依然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占比25.1%。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阅读带来巨大的影响:公众更青睐于网络阅读、手机阅读,阅读地点多元化;普遍存在浅阅读、功利性阅读、 娱乐性阅读、随意性阅读的现象。正如中国阅读研究会会长徐雁教授所说当下大学生们的阅读现状令人担忧,存在着严重的缺失—— 缺失人文阅读、缺失纸质文本阅读、缺失结构性阅读和目标性阅读, 更缺失“苦读”和“悦读”“,深阅读”和“深思考”。阅读虽然多种多样, 但是我们还是要提倡深入的、学习型的阅读,通过阅读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而知识就是力量,穷则丰富人生,达则改造社会。而大力推广全民阅读就是改善国民阅读状况的一剂良方。

二、高校阅读推广的主要模式

目前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在时间上一般是“一日两季”既“世界读书日”和开学季、毕业季,有的大学也会加入校庆季, 如南京邮电大学,阅读推广的模式为:平台 + 学生社团 + 活动。平台就是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载体,学生社团是配合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的学生组织,活动就是为了促进阅读,提升大学生阅读兴趣而开展的一系列的活动。

1.平台:线上线下齐飞。平台,是高校阅读推广活动的载体,可以是线下的图书馆所主办的纸质刊物、报纸,也可以是线上的网络工具。以武汉大学图书馆为例,线下他们有馆办刊物《文华书潮》,线上他们开发了自己图书馆的卡通形象“武小布”,有微博、微信,让小布从事全方位的宣传推广,如新生入学教育就是一个“拯救小布”的游戏,知识性、趣味性、竞赛性相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在武大学子的口号就是“外事用百度,内事问小布”。

2.社团:合作与参与。图书馆作为一个部门,不论人员还是精力都是有限的,需要借助外在的力量才能完成凭一己之力无法完成的事情,在高校来说,最好的合作伙伴就是学生社团。有的高校图书馆自己就建有学生社团,如南京工业大学、金陵科技学院的“读者协会”等,这样一些活动就可以由自己的学生社团来承担,如金陵科技学院举办的读书沙龙,学生晨读活动就是由“读者协会”来做。更多高校图书馆还是和自己学校内的社团合作,如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学校摄影协会合作的名著阅读摄影展。

3.活动:百花齐放。(1)“读书节”品牌活动。对于国家大力倡导的读书日,高校图书馆也在“读书日”或者“读书月”期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节活动。如北京大学图书馆的读书节活动就很有特色,每年一个主题,2012年“读书读出好心情”、2013年“读书人间四月天”、2014年“书读花间人博雅”,围绕主题开展的不同的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推荐书目的借阅量大幅提高,不仅获得了校内师生的好评,在社会上也有很好的反响。(2)开学季和毕业季活动。对于大学新生来说,刚刚结束了繁重的高中课业,他们对大学生活充满了好奇与新鲜,看到图书馆那么丰富的藏书资源也很新奇,图书馆应该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开展活动来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合理利用图书馆资源,过好自己的大学生活。如武汉大学图书馆面向新生开展的“书香珞珈,成长武大”,包括展台宣传、参观图书馆、图书馆摄影比赛、移动图书馆培训等活动。东南大学的橘子时空胶囊活动,旨在为每一位读者埋下梦想种子。书信者除了可以免费邮寄给未来的自己,珍藏自己的感情外,需要写下在收到该份信件前,自己需要阅读的书的名字,以创新的方式方法来规划读者的阅读行为, 也为以学生群体为主的读者群提供了一个规划自己职业, 表达自己的孝心,抒发自己情感的情感平台。而对于毕业生来说,即将进入社会,有对未来的雄心勃勃,也有对未知的迷茫和忐忑,对他们就是要为他们多补充营养,向他们推荐一些适合他们读的书目和影片,请成功人士作一些讲座,让他们更加清晰透彻地了解社会。 (3)常态性活动。1优秀读者评选。优秀读者评选,是对喜爱图书馆, 经常利用图书馆资源的读者的一种奖励,从而营造一种氛围,吸引更多的读者进入图书馆。如北京大学的“未名读者之星”评奖,根据读者借阅的册次,前5名的同学成为图书馆的终身读者,借阅上限为30册,而且即使毕业后也可以到图书馆借阅图书,这大大激励了同学们阅读的热情。2图书漂流。图书漂流,起源于欧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如公园的长凳上,捡获这本书的人可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公共场所,再将其漂出手,让下一位爱书人阅读,这种好书共享方式,让“知识因传播而美丽”。目前高校图书馆也加入了这种“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书香之旅,不过形式更加完善、效果更加突出。南京工业大学的“经典名著专题图书漂流”和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漂流书架”活动就开展得有声有色。3真人图书馆。真人图书馆,是读者“借”一个活生生的人交谈,获得更多的见识的活动。真人图书馆区别于图书的优势在于它提供的真人书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这种服务通常你在其他地方无法得到。武汉大学真人图书馆每期请到四位有着丰富实践经验或是特殊经历的人给大家讲解他们的真实故事;南京工业大学也有“一月一约”真人图书馆活动。4“一校一书”活动。这是近两年开展得比较新的活动。 高校图书馆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在推荐书目中采用读者投票、馆长推荐、教授推荐等方式产生精读图书一种。图书馆进一步组织针对精读图书的系列活动,包括图书展销、图书宣传、读书心得、 书评、读书讨论会、有关该书或相关主题的学术演讲、作者访谈、展览、由书改编的电影放映等。如湖南省高校图工委要求高校图书馆都开展“一校一书”活动,并且要开展评比。

三、高校阅读广模式的思考

1.同质性突出。经过比较分析目前高校的阅读推广活动,我们总是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就是同质性太强。一个学校有个好的创意, 好的活动,其他学校马上跟风前进,导致大家感觉各个学校开展的活动好像都一样。就比如图书漂流,真人图书馆,目前许多学校都在开展。其实地域不一样、学校特色不一样,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定制自己的活动内容。如南阳盛产作家,目前文坛上有个“南阳作家群”,二月河、周大新等知名作家就是他们的代表,南阳师范学院就聘请南阳作家群知名作家担任读书会特邀指导老师,定期为学生作读书报告。只有这样,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才能做出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品牌。

2.缺乏长效机制。许多高校的阅读推广活动,如“读书节”、“读书月”等,都是应景、应时的节日性活动,缺少持续性和后续支持。这于高校图书馆的性质不无关系,领导一般就要求平平安安的,不要出状况,也没有多余的经费来搞活动,再加上目前高校图书馆一般都没有设立阅读推广部,很多高校图书馆没有足够的人手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甚至有些图书馆干脆就不组织阅读推广活动。

3.数字阅读推广活动不足。现在是一个网络的时代,是数字的时代。我们不能再墨守成规,认为一个图书馆纸质藏书越多就是越好。 在互联网不断普及的今天,高校图书馆应当借助网络的优势,将读者和图书信息有效地连接起来,调动读者阅读的积极性,增加高校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让读者通过各种移动终端获得图书信息资源。

全民阅读与读者服务的研究 篇9

(1.Library of Jiang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rmal University,Jiangxi Nanchang 330013;2.Library of Jiangxi

Agriculture University,Jiangxi Nanchang 330045)

Abscact:Research systematically national library subject theory system drawn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other countries libraries reading popularization and the whole people reading.Construct a new type of library initiation service and library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nd assessment system used of case investigation and library subject theory and methods,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jiangxi district library servicing people reading

1 国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全民阅读活动是一项社会文化系统工程,需要集合全社会的力量推行,当前组织全民阅读活动的主要力量来自政府机构、出版商和书店、协会和民间组织、传媒机构以及图书馆。而图书馆因其所具有的社会职能决定了图书馆是全民阅读活动的倡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是推动全民阅读的中坚力量。

美国利用图书馆促进全民阅读活动的经验对我国推广全民阅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一是长期的政策支持和专业领导。在立法支持下,国会图书馆积极

★本文系2010年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全民阅读与图书馆服务研究》(编号:10YB044);2010年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校级课题《论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及推广》(编号:KY2010SY20);江西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创新服务,提高图书馆核心竞争能力》(编号:2991)

开拓阅读推广伙伴,开发阅读推广主题和项目,制订详细行动指南以领导阅读中心成员开展活动。如“读多一点点”主题活动。二是多渠道宣传和多方合作。美国阅读推广活动在政府、图书馆和各种教育、民政、商业等公私营机构的合作下进行,宣传大使涵盖从政界、演艺界到学界的广泛层面,活动的策划和组织渠道包括了图书馆、出版商、书店、学校、电台电视和网络等,资金来源包括基金、个人和公司的免税资助及一些联邦机构的定向拨款等广泛途径。三是强化家庭和社区意识在阅读推广中的作用。其阅读推广活动照顾到各个年龄层,尤其重视对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的培养,近年来更是延伸到对婴幼儿开展阅读活动。

德国图书馆分四个级别即“四级服务”,在四级服务的基础上,雇用志愿者是其一个鲜明的特色。从基层图书馆到最高级别的图书馆,其职责各有侧重,但是其开放度都很高,独立性很强。

特点有三:一是德国四级图书馆服务体系的目标是旨在尽量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不同要求。这个服务体系划分了各类图书馆的服务目标、服务对象及服务功能,从而明确了服务对象和要求,避免了资源浪费,使不同层次的文献需求都能得到满足。

二是注重发展未成年读者的阅读与教育。每个中小基层图书馆都必须做到有一半的阅读书物是青少年读物,且与作业与课程无直接关系。基层图书馆由行业协会管理,分管各系统的图书馆。但是对基层图书馆的各项要求是统一的,其中有一项是基层图书馆的三大任务,内容是:

(1)让所有公民无限制地使用和了解信息。

(2)从文化、社会的角度为老百姓服务。

(3)与学校配合,起到对青少年进行阅读教育的作用。

三是各个州立图书馆虽然有很大的独立性,然而,各个州立图书馆在业务上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由专门的机构来协调,其中德国研究学会和德国图书馆协会是图书馆界在学术和研究方面最重要的协调机构。

不论是美国还是德国,其图书馆在促进全民阅读的过程中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以贯之,就是服务的均等化和广泛性体现得较为明显。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教育水平的人群都能够从这种公共资源中获益。这种以国家级文献信息资源网络为主导,地区级文献信息资料网络为基础的全国性文献信息共建共享网络环境是我们值得学习和借鉴的。而且在加强馆藏量和丰富度的基础上,引进国外文献和藏书是很有必要的。

2 国内研究现状及趋势

我国在全民阅读和图书馆服务研究方面学界关注的重点主要有:一是网络时代的阅读习惯和传统阅读习惯的冲突以及如何利用网络来实现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并发挥其在推广全民阅读的作用上。二是图书馆的服务职能的转变与定位上。

我国全民阅读活动虽然趋热,但是由于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在逐年下降,而与此相对应的是网络阅读所占比率逐年攀升。因此我国全民阅读在这方面面临着新的问题。

方婧学者在《论图书馆推动全民阅读》中也认为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包括国民阅读质量低,读书的功利性目的强,全民的图书馆意识弱,利用图书馆的能力低,读者阅读习惯、阅读方式发生变化,传统阅读正面临挑战。唐定海同志在《我国全民阅读现状透析》中谈到从各种调查和社会反映来看,在阅读时间、阅读能力、阅读习惯、阅读质量、阅读理念、阅读空间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影响我国全民阅读的不利因素。

王志军同志在《公共图书馆与全民阅读》中分析了国民阅读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有缺乏主动阅读的习惯、网络等新兴媒体对传统阅读造成冲击、阅读推广活动形式单一。史娟同志在《图书馆应对“阅读危机”挑战的责任与对策》中谈到国民“阅读危机”因素有:网络阅读代替传统阅读、图像阅读代替文字阅读、快餐式浏览代替品尝精读、功利式阅读代替经典阅读。曾小敏同志在《“全民阅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分析了全民阅读问题面临的严峻现实,由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传统的阅读习惯遇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尤其是未成年人已从过去的“读书时代”迅速进入到“读图时代”。

总的来说,就是阅读习惯在信息网络飞速发展的时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阅读活动形式单一、新兴媒体对传统阅读造成冲击、全民的图书馆意识弱为其主要表现。

而很大一部分学者在肯定图书馆的职能是促进阅读、传承文明到传播先进文化、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前提下,思考的视野更广阔,视角延伸到了对图书馆的创新性服务、服务均等化以及效果评估上。

在图书馆的创新性服务方面,一是建立公共阅读服务体系。洪文梅学者认为就城市情况来讲,社区图书馆是公共阅读服务的基础部分。因此建立以社区图书馆为基础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保障全民阅读的有效方式。可以通过建设以市级图书馆为中心,以社区图书馆为节点,辅以流动图书车为补充的布局合理、协调有序、规范高效的联合图书馆群体。程晓莉和曾小敏认为构建本地区小型分散、分布合理、就近服务的覆盖城乡的基层服务点,是推动全民阅读的最有效的模式。汽车流动服务模式流动图书车以其独特的“四轮驱动”的服务方式深入到各个偏远地区,通过流动借阅和定期送书上门的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图书馆服务工作中的“断层”现象。另外,曾小敏学者还提到了图书馆应关注弱势群体,把服务阳光投向“被遗忘的角落”,例如少数民族用户、残疾人、医院病人或监狱囚犯,要向其提供特殊服务和资料,努力完善图书馆的服务体系。

二是重视阅读指导,陈秀钦学者认为无论从权威性还是影响力来说,图书馆最适合,也应该承担起指导阅读的重任。孙赫男学者认为每年出版图书总数近25万种,能够进入读者视线的如沧海一粟。出版业的过量出版,互联网的过量信息都让选择的难度加大;另一方面,繁忙的生活节奏让选书、读书的时间都受到压缩。阅读引导服务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三是组织各种活动推广全民阅读。王淑敏学者认为图书馆要坚持送书下乡、送书进学校、送书到军营;经常进行图书展阅、新书推介,开展读书征文、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坚持举办读书节、宣传周、阅读月等倡导阅读的活动通过这些服务手段和活动激发人们的阅读热情,调动人们的读书兴趣,真正形成全民学习的风气。师丽娟学者在《港澳地区阅读推广活动介绍及启示》中谈到香港的公共图书馆将阅读推广活动作为其主要服务工作,推行了多元化的阅读推广计划。

摘要:借鉴国内外图书馆阅读推广与全民阅读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系统研究国家图书馆学的理论体系,运用案例调查、图书馆学的原理和方法,立足于江西省区域图书馆服务于居民阅读的实际现状,结合国家和东部地区的有益经验政策,构建一种新型的图书馆创新服务体系以及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与评估的机制。

全民阅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篇10

一、开展全民阅读的目的和意义

1. 开展全民阅读的基本目的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全民精神,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大力提倡“善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文化风尚, 为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推进文化创新, 是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 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应积极开展“读书、敬业、创新、发展”为主题的读书活动, 全面提升全民素质, 推动全民企业文化建设。

2. 开展全民阅读的深远意义

通过开展活动, 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深厚的学习氛围, 为企业发展、国家进步和个人素质提升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为全民建设提供思想源泉, 为构建和谐社会, 为企业职工综合素质提供支撑, 鼓励职工“勤奋学习, 岗位成才”, 在各行各业中掀起竞相学习、竞相成才的读书热潮。全民阅读水平是一项社会性, 群众性, 公益性活动。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二、公共图书馆在引导阅读中的作用

在创建学习型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中, 公共图书馆作为倡导全民阅读, 提供大众学习与借阅的最佳场所, 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且负有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任。

公共图书馆是大众阅读的最佳场所。著名教育学家蔡元培先生说:“教育不专在学校, 学校之外还有许多机关, 第一是图书馆。”公共图书馆负有开发民智、引领学习的使命, 具有全民教育、城市教室的功能。其一是公共图书馆的硬件所在。由各级政府依据本地国民经济发展条件以及客观实际需要投资兴建的图书馆基础设施、配置的良好设备, 为公民提供了非常适宜的阅读环境。其二是公共图书馆软件所在。政府给予的经济保障, 使公共图书馆得以日积月累的丰富资源馆藏, 为公民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类型各异的阅读文献。其三公共图书馆具有全民阅读的服务职能。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中, 图书馆员不仅是读者终身学习的倡导者, 也是终身学习的实践者。服务是图书馆永远的宗旨。要使图书馆成为学习型社会中的重要一环, 必须坚持服务第一的理念, 为社会成员提供无差别服务, 引导社会阅读的方向, 引导每一位社会成员崇尚阅读, 充分利用图书馆。因此, 图书馆是引导全民阅读的服务者。也是开展全民阅读的理想阵地。

三、全民阅读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由国家主导、由图书馆部门承担、全国人民积极参与于全民阅读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 值得赞扬和肯定, 但也存在着不足。

当前, 我国国民阅读状况不容乐观, 网上阅读冲击传统阅读, 浅表阅读冲击深会阅读现象普遍存在, 国民图书阅读率呈持续下降趋势。

全民阅读的声势不够强大, 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地区不平衡;全民阅读后的实际效果与本质工作相结合, 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全民阅读要读什么, 图书馆界要指明具体书的方向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 养生各领域的经典著作。总而言之要读圣贤书, 他们是我们的指路明灯和行动坐标。

四、公共图书馆在引导、促进全民阅读中的应对之策

著名学者刘梦溪说:“阅读是个体生命的提升, 是牵系到一个民族的文化品格的塑造。”鉴于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现象, 公共图书馆为扭转困境, 持续营造良好的“书香社会”真可谓任重而道远。

1. 广泛宣传图书馆, 全面提升“图书馆意识”

意识是指导行动的前提。在向公民广泛宣传图书馆, 利用图书馆的同时, 我们当务之急是提升全民“图书馆意识”。具体说:就是提升图书馆和图书馆活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明确个人和社会对图书馆的认识态度和价值取向, 形成互通有无的图书馆网络体系, 为公民提供便捷利用公共图书馆资源的社会环境, 这是构建文明社会、和谐社会及阅读型社会的迫切需求。当今, 不少国家与地区以立法的形式保护公民的图书馆权利, 可以说是相当明智的做法。我国图书馆的发展模式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以国民经济为基础, 以国民素质提高为前提, 建设广泛的图书馆网络。在有条件的市级图书馆按主馆、分馆体系, 实现自动化管理系统, 实现资源共享的“一卡通”借阅服务。

2. 建设图书馆网络平台, 发挥网上服务功能

随着互联网知识与技能的宣传与普及, 人们已越来越多地习惯于上网浏览信息、搜索资料、阅读作品、博客聊天、休闲消遣等等因此, 近几年公共图书馆读者量成下降趋势。为了充当好阅读倡导者角色, 公共图书馆应顺应时代潮流, 在巩固传统借阅服务内容和方式的前提下, 融入新的服务理念, 即:依托计算机技术与网络化技术, 实现远程异地网上服务, 使读者不到馆就可以享受网上办证、查询、续借、预约图书等服务;利用大型数字图书馆的系统和资源, 提供电子资源阅读;在网上开设论坛, 给读者提供网上交流的平台。

3. 每一位市民都行动起来, 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挑选自己喜爱的书籍, 每天读书一小时, 每月阅读一本书, 使读书成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让我们在读书中积累知识、增长智慧、陶冶性情、提升精神动力。

4. 让每一个家庭都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家长多带孩子去书店、图书馆, 每天和孩子共享一小时阅读好时光。家庭成员积极向亲人推荐和赠予好书, 多与亲人一起品评好书, 让书香充溢每一个家庭, 让家庭成员在读书中分享精神和愉悦和心灵的享受。

5. 积极宣传, 组织读书活动

文化、教育、工会、妇联等部门通过举办读书论坛、读书讲座、读书研讨会、读书演讲比赛、读书征文等形式, 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积极推进“农家书屋”建设, 开展阅读进企业、阅读进学校、阅读进军营、阅读进社区、阅读进农村活动。

6. 新闻媒体发挥优势

开设读书专题专栏, 及时发布机关报书信息, 大力宣传推介各类好书, 报道各地读书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 推出读书活动先进典型。积极刊播读书公益广告, 推动全社会形成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浓厚氛围, 让读书学习、追求知识成为新时尚。

7. 将“全民阅读”与素质提升结合起来

把“全民阅读”活动与“创建学习型组织, 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结合起来, 有机融合, 相互促进。充分发挥职工书屋等载体在推进职工阅读方面的作用, 让读书活动进单位, 成为职工提高素质、提升技能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企业要组织开展职工欢迎、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全民阅读征文、演讲、劳动竞赛、技术交流活动, 带动知识、技能学习, 每个企业每年应开展一次全民阅读交流读书体会。要通过“全民阅读进企业”活动推动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提高, 培育更多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

结束语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营造阅读型社会, 使阅读成为一种普及的社会风尚。不论是传统意义上的阅读还是现代化的网络阅读, 都将成为每个公民的生活追求和自愿行为。图书馆员要竭诚努力, 引导、鼓励广大公民以读书为契机、以读书为自豪、以读书成就自我、以读书造就未来!

摘要:分析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下降的现状, 针对目前全民阅读的困境与趋势, 公共图书馆要发挥阅读引导的作用, 广泛宣传图书馆, 建设图书馆网络平台, 让市民养成读书习惯, 举办读书论坛, 在媒体开设读书专栏, 促进图书阅读。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图书阅读,全民阅读,存在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邬书林.养成阅读习惯是一门科学[N].光明日报, 2009-06-08 (1) .

上一篇:阶梯教学下一篇:精细化施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