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初探数学论文

2024-06-16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初探数学论文(共11篇)

篇1: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初探数学论文

石泉中心小学 徐 明

一、理论依据:

1、现代教学观强调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力,要还给学生课堂中独立、自主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布鲁纳的发现学习以其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为基础,提出学习就是建立一种认知结构。学习就是同化(把新经验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而获得理解)和顺应(对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合理改造,从而产生新的概念,形成新的结构)的过程。这种认知结构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将产生重大的影响。有利于知识、技能的迁移,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也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3、美国心理学家杜威提出的“五步教学法”。即教学大致经历“创设情境―确定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对假设进行推理―验证”五个阶段。这种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探索精神。

4、创新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是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核心。中国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跨世纪战略性任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主阵地。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人具有创造潜能。创造力有初级创造力、中级创造力、高级创造力之分,小学生的创造力以初级创造力为主,即对本人而言是前所未有的,每个学生均有创造力。

二、目标功能:

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已获得的经验,运用创造性思维获得亲自实证的知识;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学会思维探索的技巧。

三、操作策略:

1、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和环境。自由、宽松、安全的气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充分发挥。教师要做到以下三点:一、关爱每一位学生。保护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的精神。二、帮助和培养。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三、开发和扶持。开发学生的禀负和潜能,对于学生的创造成果予以充分肯定和扶持,鼓励学生努力思考、努力探索、努力创造。

2、教师要精选教材,围绕课题准备好假设、验证用的资料、实验。尽可能地提供主动思维探索的素材,努力创设问题情境。

3、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究、独立学习的最大时空。教师要以少胜多地讲清原理,教给学生探索、思维的方法,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独立学习中逐步地形成创新能力。

4、要求学生主动探究、独立学习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使课堂成为个性化和民主化和谐发展的场所。

四、操作程序:(以《圆的周长》一课的教学加以具体说明)

1、复习旧知。从学生的认知结构中提取与新知识紧密相联的知识点作准备铺垫,同时根据教学需要创设问题情境。

(1)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单位:厘米

5

3

12

提问: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有什么关系?(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4倍)

(2)出示:一只小蚂蚁沿半径为4米的圆形水池爬行一周,求出小蚂蚁爬行所经过的路程,并说说小蚂所行路程指什么?(多媒体课件演示)

2、提出假设,大胆猜想:

在演示和组织提问的过程中,充分向学生展示教材中的对比因素,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提出假设提出各种可能

[1][2]

篇2: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初探数学论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 素质教育 品德教育

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干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四个忽视”,严重地阻碍了小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一是忽视数学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渗透;二是重结果、轻过程,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三是忽视非智力因素,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心理品质的发展不良;四是忽视“个别差异”教学,不能面向全体学生。

如何从小学数学学科的特殊性出发,提出具体、切实可行的方案,构建数学学科素质教育的体系,其中包括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实施手段等。对此,我们作了探索和初步尝试。

一、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正确的教学导向。《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提出的小学数学教学目的要求,为拟定素质教育培养目标与实现目标的途经提供了依据。只有明确培养目标,才能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促成“教育、教学、发展”三大任务的落实。由此,我们制定小学生数学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是:

1.思想品德素质

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2.心理品质素质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促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情感与探究精神,锻炼学生坚强的学习意志、学习毅力;树立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养成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结合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

3.文化知识素质

小学生应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获得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例的基础知识,常见的一些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方法。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量与计量,简单几何图形、珠算、统计的一些初步知识。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落实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双向实施 实施素质教育的根基在课堂,数学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阵地。只有更新教学思想,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识性,增强责任感,改进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方式,才能提高数学学科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性。我们以改进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方式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攻方向,对数学课堂教学作了“六项改进”的探究。

其一,加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方法的探究,充分发挥数学学科育人功能。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有机地结合数学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了解学好数学的意义,自觉地把今日的学习同将来的社会生活、祖国的四化建设联系起来,端正学生的学习目的,诱发学生学习的心理动机,形成积极对待学习的心理品质。数学学科内容充满了辩证关系。

其二,加强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思维过程的探究,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实施素质教育,要使教与学的关系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把教学的重心从“教”向“学”转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条件,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参与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其三,加强数学课堂教学中情感因素的探究,促进学生知识、情感协调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数学教学不单纯是一个认识过程,还是一种情感过程。学生的动机、兴趣、习惯、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素质发展起重要的作用。心理学家分析非智力因素中情感因素占各国素的25%。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卢姆曾指出:情感并不一定伴随认识效果自然而然地产生和发展,它需要教育者专门地评价和培养。

其四,加强学生学法的探究,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进行素质教育既要研究教师的教,又要研究学生的学。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掌握其规律、方法,逐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布鲁纳提出:“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满的结构把它联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数学的学法指导十分重要的一项就是引导学生通过知识的联系和系统的整理,使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此外,结合数学教学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

其五,加强教学信息反馈的探究,优化讲练的序、度、量,适时调控学生的认知心理。心理学实验证明,教学信息反馈的及时与否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数学课堂讲与练注重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数学作业力求解决于课内。在某项知识形成过程中,一般进行三四次的信息反馈,有基础性反愧理解性反愧应用性反愧系统性反愧前馈性反溃针对学生“个别差异”,教师要了解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状况,及时输出不同的信息,以调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的发展水平。

其六,加强数学活动课的探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数学才能。

我们针对教师对开设数学活动课的种种不足认识,引导教师明确数学活动课的实践性、趣味性、综合性等“三性”的特点,掌握数学活动课的指导方法。

篇3: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初探数学论文

每个人都有创造的潜能, 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创造, 最主要的一点是缺乏创新意识, 一个没有创新意识的人是很难有所创造的。因此, 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是让学生感到创新的作用和意义, 激发学生的创造乐趣, 乐于创新。如某工厂前5个月生产37680台机器, 相当于去年全年的产量, 照这样计算, 今年的产量将比去年增产百分之几?大部分同学都这样计算的 (37680÷5×12) ÷37680=140%, 而有的同学却这样算 (12-5) ÷5=140%, 12÷5-1=1.4=140%, 看来后面两种方法比前面简便的多, 具有创造性。这时引导大家认识到这就是一种创新, 让大家感受到创新对于解决问题所带来的简便, 激起大家对于创新的兴趣, 同时也让这位同学体会到创新给予的成功感。在教材中这样的因素很多, 只要我们善于发掘这些因素, 让学生直接体验创新的意义和作用, 激起学生的创新兴趣, 乐于创新, 长期坚持就会培养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在精心设计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范围较广, 主要有创造性想象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实践能力, 创造性想象力是指学生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 加工改造, 形成新形象的能力, 小学生想象奇特丰富, 要因势利导积极培养, 如两个大小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哪些图形。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指个人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 寻求新颖独创答案的能力, 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创造性思维的形式有:总比思维、联想思维、逆向思维、侧向思维、发散与集中思维等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就采用转化法迁移类推假设法大胆推测, 逆推法、分析综合法多角度思考来进行培养:如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推出分数的基本性质、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先复习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出来的, 进而让学生联想到圆是不是也可以转化成长方形来计算。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让学生多角度思考。如牛奶3元一瓶, 空瓶可换一元钱, 小明只有10元钱, 可以买到几瓶牛奶, 还剩多少钱?或操场上拍皮球的有12人, 跳绳的有18人———?给它添上一个合适的问题再解答。联想法如由等边三角形联想到三条边相等, 三个角也相等并且是60度。逆推法如学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后, 由面积=底×高÷2, 逆推出底=面积×2÷高, 高=面积×2÷底。假设法如两根同样长的绳子, 甲剪去1/3, 乙减去1/3米, 剩下的绳子哪一根长?就需假设甲绳比1米长或比1米短或等于1米。比较法如学校食堂第一次买来2袋大米和3袋面粉, 共275千克, 第二次买来5袋大米和4袋面粉共600千克, 求1袋大米和1袋面粉各多少千克?

创新实践能力是指将思维意识和设计转化的行为, 将精神转化为现实能力, 要创造就要有实践, 实践出真知。如学了元角分的认识后创设银行换钱的情境:由4个小组分别担任工商、农业、建设、交通4银行, 然后由同学拿1元钱去换, 可由1元换10张1角, 1元换2张5角, 1元换5张2角等, 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将思维转化为行为, 促进创新能力的转化。

三、在成功体验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行为习惯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但小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差, 意志薄弱, 如果长期失败就泯灭他们的创造希望, 降低他们的创造热情, 但如果一次次成功就会一次次点燃他们的希望之光, 因此, 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设计一些符合他们水平的富有启发性的内容, 让他们感受成功所带来的喜悦, 促进兴趣的激发和维持, 促进兴趣向习惯转化。

总之, 我们要利用一切有利因素, 去发掘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 才能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造实践的人才。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民族永不衰竭的动力。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的世纪, 是竞争的世纪, 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 其核心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因此, 培养一大批创新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生思维活跃, 想象丰富, 而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因此, 在小学数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有许多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

篇4:中学数学创新教育初探

[关键词]中学数学 创新教育 兴趣 好奇心 空间

所谓创新教育,是指在基础教育阶段,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在课堂上通过对学生施以创新教育,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原有的基础上去发现、认识有用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维、新方法,掌握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基础。

创新意识是指学习者主动发现问题,积极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的一种心理趋向。因此,数学课的教学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建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教学观,并以此为指导,从不同方向组织教学。

一、激发数学兴趣,进行数学阅读与数学作文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事物和探求知识的心理倾向,它能激发和引导人们在思想感情和意志上去探索各种事物的底蕴,直接影响一个人工作效率和智力的发挥。数学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它不仅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且还使学生在集中精力获得知识的同时,努力地去进行创造性的活动,成为创新的最大最有效的动力因素。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做好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发挥80%以上;做不感兴趣的工作,能力发挥20%,由此可见浓厚兴趣的重要性。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就成了数学创新教育的必要条件。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习惯,阅读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海洋无边无际,也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学好数学既是发展的需要,又是现实的需要,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对数学越是兴趣浓厚,就越想钻研数学,越是钻研,就越有积极思考的动力,同时又需要主动、独立地大量阅读、查找资料,在此过程中,日积月累,沉淀下来的就是良好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从中产生数学创新。阅读习惯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更多的创新做好了准备。

二、抓住学生好奇心,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能力集中体现为:一是系统性思维,以思维的综合性和整全性为评价标准;二是批判性(质疑)思维,以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为衡量标准;三是创造性思维,以成果或产品的標新立异为标志,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要通过实践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真正结合是创新教育实现的前提条件。

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才会去钻研、去创新,才有好奇心。创新就是标新立异,就是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创新的源泉就是好奇心,因此数学老师要培养、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另外,在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找一些阅读题目让学生按照老师讲解的方法进行分析,找出这道题的重点、难点和易错处,设置思考题、课外阅读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课外数学材料,促使学生再次阅读寻找答案,弥补自己先前阅读时的疏漏,进一步顺应和强化知识。

三、给学生自由的空间与数学家庭作业分层

如今的数学课不再是老师讲,学生听,听完之后练习题的格式。在教学中,应自始至终让学生有自由活动的空间,使他们处于积极创新的状态,有进行创新的欲望。课堂开始时,教师给出一些实例或具体的数学现实作为起点,让学生像历史上数学家经历的创新过程一样,观察、实验,用直觉或推理提出猜想,再加以证实,然后建立这些发现物之间的联系,形成体系,得到类似于教科书中的数学知识。整个过程中,教师不设“圈套”,没有一连串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几乎对学生的任何想法都不加阻挠。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讨论,共同启发,教师在课堂间来回走动,观察学生的活动,真正让学生享受“创新”的自由,但是不排除教师恰当的时候组织引导学生更有目的地进行创新和反思,不排除教师的总结性评述。由于中学生受年龄的限制,身体、心理发育不健全,自我控制力差,容易受外部环境影响,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对学习不重视,对自己学习的目的不明确,在学习上很茫然,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灵魂深处去触及他,让他们认识到新世纪社会需要的是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有了理想,在学习的过程中将会积极主动、自觉进取,逐渐培养自学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5:小学数学实施素质教育策略初探

教学方法与素质教育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一方面,素质教育制约着教学方法的改革;另一方面,教学方法又反作用于素质教育,影响素质教育的达成情况。所以,要在数学学科课程中实施素质教育,更新教学方法乃是既重要又迫切的课题。

一、以启发为指导,坚持知、情并重

首先让我们看一看运用谈话法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两个片段:(一)师: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怎么计算?②什么叫通分?通分的方法是怎样的?

生:(略)

师:今天我们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的分母不同,能不能直接加减?

生:不能。

顺:所以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定要先通分。

(二)

师:先请大家口算两道题:①3/6+2/6=②8/10-3/10=生:(略)师:这两道题中哪些不是最简分数,你能把它约成最简分数吗?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①3/6+2/6=1/2+1/3;②8/10-3/10=4/5-3/10)师:(用纸将等号左边的式子盖住,指着右边式子)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板书课题),现在请大家思考两个问题:①这两道题能直接加减吗?②怎样计算呢?

生:这两道题不能直接加减。

生:能讲讲你的想法吗?

生:分母不同,就是分数单位不同,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

师:有没有办法能使它们的分数单位统一起来,而原来的分数大小又不变呢?

显然,片断(一)以注入为指导思想,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记住结论。

片断(二)以启发为指导思想,注重启发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找到了新旧知识的连结点,不仅顺利地解决了新的课题,而且发展了学生智力,提高了素质。

以启发为指导,坚持知、情并重,就是要启发学生愿学、乐学、好学。为此,必须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1.启发学生热爱数学。一方面要结合教材,从学习数学的目的上去启发学生热爱数学,另一方面要从创设认知“冲突”中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启发学生群体兴趣。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在群体中进行的,群体风气和意识观念,直接制约和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动机。因此,只有形成良好的群体意识,养成优良的学习风气,让学生生活在一个求知气氛浓厚的集体氛围中,学习的自觉性才可能形成和发展。

3.启发学生学会提问。敢于提出问题,这本身就是积极思维的表现。教师要认真培养中国学习联盟胆质疑、学会提问的能力。一要创设情境,积极引导。我们要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注意创设问题的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发现疑点,提出问题。二要抓住时机,耐心引导。学生从不问到问是一个进步,但要从问到会问更是一个飞跃。教师既要热情鼓励,又要耐心指导;既要妥善处理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又要反复训练,促使学生的提问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4.启发学生分析问题。启发学生分析事物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在复杂的情况下抓关键的本领;要训练学生从感性认识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要指导学生掌握概括和归纳,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5.启发学生竞争意识。良好课堂气氛的有效手段。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从教学内容的具体实际和学生本身的知识水平出发,注意从中选取知识的引发点,运用讨论、辩论、抢答等多种教学方法,创造竞争气氛,启迪学生智慧。

二、以尊重为基础,坚持智、能并重

教学实践表明,教学方法要科学化,就必须与心理学建立密切联系。教学方法只有以心理科学为基础,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既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又要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又是知、情、意、行全面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之下,学生主动参与、充满情趣的实践活动。以尊重学生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基础,做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并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目标。我们要着重抓好以下两个环节: 1.着眼于人,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劳动,使学生产生信任感、亲近感,这样,学生的思维活动才能专注和不断深入;要真诚地为学生服务,多征求学生的意见,尽量满足学生学习心理上的需求;要着力培养学生成功的心理,自信的心理,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层次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成功。

2.着力于用,指导与学习过程联系起来。教学中,一要重视暴露思维过程。

获取知识、训练技能都要重视培养学生能够有条有理有据地进行思考,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和操作步骤。二要重视暴露学习方法。现代数学教学理论指出,数学学习有两个方面,一是数学内容的学习,二是数学方法的学习。我国小学数学教材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好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往往蕴藏在教材之中,只要我们深入钻研教材、分析教材,相应的教学方法往往会应运而生。如课本中关于怎样引入概念,如何讲解例题,以及怎样运用插图等等都有阐述或安排,这些内容既是教材,又是教法,也是学法,我们在教学中要增强意识性,明确要求,悉心指点。

三、以自主为核心,坚持教、学并重

只有外部的教育影响与学生主体的需要相一致,而且学生对外部教育影响的内容与形式有着浓厚的兴趣,表现出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与态度时,他才能积极、主动、自觉地进行智力活动,内化过程才能顺利进行。无视学生的自主活动,一 味地实施灌输,以为多多益善,只能导致学生的厌烦情绪。学生的接受系统一旦封闭,内化过程就中止了,素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也就中止了。可见,离开了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素质教育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给学生思考、发现问题的时间,使学生有足够的机会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要十分重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指导学法,我觉得应抓住四条:一是学习观念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坚强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正视学习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在多种阻力、困难和失败面前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积极进取,增强必胜信心。二是学习心理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心理,比方如何观察、思考、想象、记忆、解决问题,如何端正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控制学习情绪、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三是学习内容的指导,帮助学生在不同阶段掌握应具备的知识、技能、技巧。四是学习方法的指导,不能靠教师灌输大量的方法让学生去记、背,而是要利用一切机会给学生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和训练,养成习惯。

四、以训练为主线,坚持手、脑并重

素质教育在方法上,强调把外部的教育影响内化为学生个体素质,重视内化过程和内化机制的研究,使学生在学习活动的实践中形成各种能力。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各种媒体,多种直观手段,设计形式新颖、灵活多样的练习,采用实验、操作、游戏等办法,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协同活动。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知识,通过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算一算”,在动脑、动手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认识过程。

以训练为主线,有两点是要特别注意的。一是训练内容的设计要体现层次性和灵活性,加大课堂练习容量,科学地体现精讲多练,即精讲巧练,从而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二是要突出思维训练这个重点,把思维训练作为主线贯穿在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数学教学才能获得成功。这样,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就不再是知识的堆砌,教师进行的教学也不再是死板的教条。思维训练,要注意内容紧扣教材,切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知识水平,恰到好处。要注意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让学生能灵活运用顺、逆向思维,并在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相互转化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注意在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综合等一般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感性和创造性,发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篇6: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初探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外出打工的成年人越来越多,留守儿童也日趋增多,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也受到了一定影。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学校、家庭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许多影响未成年人成长的新情况、新问题,而我们的认识和工作又未及时跟上,使青少年更容易走上犯罪道路。因此,加强学生的法制安全教育,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小学生法制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切实增强学校法制教育的实效,我们教育作者必须有意识地把法制教育融入每个教育教学环节里,利用每个学科的特点作为法制教育的良好平台。法制安全教育就必须有机的融入我们的教育教学之中。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了下面几点尝试:

一、挖掘数学课本中法制教育内容,把法制教育渗透教材中。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将教学内容与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数学课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教学内容中蕴涵的法制教育因素。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教材内容,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分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例如:有这样一道题,12 个小朋友去野炊,有一辆限乘8人的面包车,应该怎么办?在这里就可以对学生渗透有关车辆超载所造成的危害。授课内容是对重量单位“千克、克”的认识,我一边指导学生通过用手来掂量物品感受重量,一边告诉学生:一克物品很轻,但一克毒品的危害却很大,适时对学生进行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毒品的危害。在教授统计表时,可以联系情境图和统计表,给学生讲动物保护的知识。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要注意研究法制教育的渗透方法,使法制教育与数学教学自然融合,切不可喧宾夺主,把数学课上成了法制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还是应以数学知识的传授为主,法制教育为辅,教师应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无需改变教学计划或教学大纲,也无需重新编印专门的法制教材,只是通过授课教师的巧妙安排来实现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二、利用数学教学实践活动,提升法制教育理念

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能把进行法制教育的方法、时机掌握恰当,运用灵活,对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抵制心灵污染,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这往往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来实现,使学生深有体会,增强意识,提升法制教育理念。教完“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给学生布置作业:放学回家后调查自己家里每天、每周使用垃圾袋的数量,通过计算一个家庭一个月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一步说说自己对垃圾袋及乱扔垃圾的看法。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有关的数学知识,又受到了一次良好的环保教育,同时结合如果从楼上往下乱扔垃圾或者随地乱扔垃圾影响到他人,还有可能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的事例,从中受到一次法制观念的教育。

利用数学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对法制的认知及学生的论辩能力和分析能力。开展法制讲座,让深切地感受到法律的威严。

三、数学题中融入法制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编题时,结合时事,结合法制教育,把有关法制方面的资料编入题目中,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接受法制教育。如在教学《认识百分数》时我出了这样一道题:“北安市是一个仅有42万人口的县级市,2007年审结刑事案件121件132人,其中青少年犯罪24件34人,青少年犯罪人数占全年犯罪人数的25.7%;2008年审结案件119件124人,其中青少年犯罪案件27件36人,青少年犯罪人数占全年犯罪人数的29%。从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学生会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并了解青少年犯罪人数占全年犯罪人数的比例,从而认识到学习法律知识的重要性。再如“王叔叔平均每小时能检测150个零件,他每天工作6小时,共能检测多少个零件?”

在解题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渗透《产品质量法》的有关知识。对六年级的学生讲《认识百分数》时,教师可将征收个人所得税的税率计算方法设计成作业题,融入到学生所学的知识中,从而对学生进行税法的教育。在教学《统计》时,我让学生集中收集身边需要利用法律武器解决的问题,如:父母虐待孩子;不遵守交通规则;附近非法开办的网吧;商店出售三无食品等。把这些问题编成统计资料,这样在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就渗透了法制教

四、利用数学游戏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玩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求知欲,就能主动进行学习。我们在数学教学时,结合游戏规则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教育,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守法、怎样守法、什么叫犯罪,从而懂得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律常识。在数学课堂中,结合数学游戏规则适时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的教育。例如在进行“夺红旗”时,经常会出现个别学生调皮捣蛋,有意不遵守游戏规则等现象,使游戏无法正常进行针对这一现象,我就会抓住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遵守纪律的教育,让学生意识到游戏规则就好比国家法律,如果我们都不遵守纪律,国家就不得安宁。这样,学生在积极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加强了组织和纪律观念,培养了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荣誉感。

五、渗透法制教育要找准切入点、把握好时机

教师在渗透法制教育找切入准点。各学科教材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育人因素。因此,法制教育中的渗透必须依托教材,离开了教材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大多寓于知识之中,呈隐性状态。只有充分驾驭教材,才能悟得育人真谛,探寻到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的最佳融合点,即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的切入点。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育的对象,这就要求法制教育工作必须既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又要符合思想教育的规律,只有找准切入点,思想教育才能直透心田,把握好时机。随着教学进度随机渗透,因材施教,法制教育的特点是动情晓理,“情动”而“知书达理”,不能因为渗透而置教学知识于不顾,牵强附会,强行渗透。

篇7:小学数学的创新教育解析论文

【摘要】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创新是一个民族的希望,教育是一个民族的基础,当两者结合起来,教育的创新研究就会显得至关重要.小学阶段作为求学生涯的基础阶段,对今后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因此,改革以前的教学模式,打造创新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当下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也逐渐成为一个需要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的探讨和分析,希望为广大同仁的教学实践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育

一、引言

小学数学作为整个学习阶段开始的基础性学科,在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作用,小学数学教育的好坏决定着学生今后的各个方面发展.但是现阶段,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就是小学数学教育模式的创新问题.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要实现创新,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将教学的目标、模式、方法进行革新,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激发学生主动发现新问题,教师应该积极大胆地改革创新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为此,我们首先要认识到的就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然后从教学实践出发,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改善小学数学的教学.

二、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前,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有一些教师能够很好地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但是还是存在很大一部分教师在这方面做得不是很好,依然采取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自己在课堂上讲,学生在下边被动地听,教学效果不是很好,同时这样教学目标不明确的讲授也与课程改革的初衷和目标背道而驰.

(二)教学手段针对性不强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改革的理念也在日渐深入人心,但是一些教师在消化吸收这些理念和原则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误解和偏差,并没有真正认识到教育改革的理念和真谛.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片面追求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但有些并不是真正适合学生的,改革创新的针对性欠缺.

(三)学生缺乏实践能力的锻炼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目标的落实和实施也在逐渐加强,学生的学习负担渐渐轻了,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在逐步提高.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新教材中学生实践练习的部分还是很少,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训练和强化阶段还没有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因此,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对教材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然后在课堂的教学中逐步增加实践的部分,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对策与建议

(一)创新课堂环境,培养创新能力

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首先需要是一个宽松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一个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去学习和思考,从而进一步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教师主动让学生去思考,去大胆地从多方面、多维度去思考问题和理解问题,鼓励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的看法,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充分开动脑筋,主动和独立地去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使学生不仅在实践中得到答案,也在充分思考后得出具有自己创新性的答案,这在促进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培养上有很大的作用.比如,在教师面对学生提出的一些基础或简单的问题时,教师扮演的应该是一个鼓励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去独立思考,多角度看待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到数学知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增加课堂趣味性

伴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各行各业带来了重大的影响,教育行业也没有例外.现在越来越多的课堂中都能发现多媒体教学的影子,其中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的帮助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新媒体所带来的变化多一份敏锐,多一份思考,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吸取其他的失败教训,注意整合和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资源.运用这种新型的多媒体,可以替代传统的枯燥的教育教学模式,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同时多元素的教学让学生接受起新知识来更加容易便捷,形成一种新的独立与多样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加有趣而生动.

(三)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创新意识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对小学数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也要随之创新和改革,创新的教学方法应该本着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为宗旨,为此,教师在数学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启发式和提问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讲授加减法的交换法时,可能有的学生在教师讲授完加法的交换法后,会问减法的交换法怎么去操作的问题,这时教师不应该责备学生或是马上告诉他问题的答案,而是可以采用反问的方式去提问学生,让学生有自己的思考,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教师应该去引导学生,让学生有了自己的思维过程后再去进一步讲解减法的交换法,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去思考,然后在加减法中发现数学思维本身的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不断的摸索中得出答案,同时还能使学生对该知识点有更加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整体掌握和理解.

【参考文献】

[1]吕玉霞.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9):180.

[2]李书棉.浅谈小学数学创新教育[J].学周刊,(2):159.

篇8: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初探

一、初中数学创新教育的基本特征

1.预期性.创新教育具有预期性.预期性学习就是对未来将要发生的事件做出预期性的判断与评测, 并采取有效手段进行应对.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在平时数学课堂学习过程中学习新的知识, 积累一定的经验, 更要求学生能够对新的未知领域具有一定的预估能力.

2.参与性.创新教育具有参与性.教育教学的参与性在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并引导学生的行为, 使其成为做人做事的典范, 并具有一定的社会归属感和责任感.学习的主要成果也是为了应用于实践, 参与的过程不可或缺.

3.独特性.每个学生的先天条件和后天学习能力都有所差别, 创新教育也需要关注学生的独特性, 这也是促进学生人性发展的关键所在, 更体现了新课标下素质教育的灵魂.我们需要在平等的基础上强调每个人的个性发展, 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出自己的创新性.尊重个性的过程其实也是尊重创新的过程.

二、初中数学创新教育的基本原则

1.基础性原则.基础性原则是初中数学创新教育的本质特点.数学知识是其他理工学科知识的基础, 初中数学又是整个数学教学的基础阶段.在此阶段, 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基础性创新教育, 主要有:意识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和能力创新四个方面.通过对基础教育的深入探索与逐步提升, 不断推进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教育.

2.主体性原则.在学校教学活动过程中, 教与学的主体始终是教师和学生.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主导者, 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要主动地思考问题、充分地吸收知识并将其付诸实践.所以, 创新教育要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实践性原则.无论是数学课程还是其他科目, 学习知识的过程都是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循环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同时, 还应该让学生对所学的旧知识加以回顾, 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性应用, 指导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进行思考和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并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互动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 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并不只是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 更重要的是能够互动.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通过与学生互动增强对学生的了解, 学生在听课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与教师的互动增进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实施初中数学创新教育的主要策略

1.启发学生自我创新意识.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 更具逻辑性.初中生正处于智力快速发展的时期,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 应该善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 教师应该结合数学的历史发展情况, 对成功的数学家进行简要的介绍, 增强学生创新的信心和能力;其次, 突出创新背景,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欲;再次, 鼓励学生勇于尝试, 不断创新, 不畏挫折.

2.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传授.对于每一门学科, 尤其是数学学科, 思想方法是学习新知识和新体系的基础, 也是数学学习的本质所在.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不强, 学习方法过于单一, 导致学习效率低下.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 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传授和引导,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归纳总结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使数学思想方法成为学习课程内容的灵魂.

3.培养学生的系统学习能力.初中数学知识量大, 作为数学教师, 首先要指导学生整理知识系统, 即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系统归纳、概括;其次, 在教学过程中, 应努力引导学生在已有的数学基础上, 结合自己的理解和认知, 对数学的内容体系有一个系统性的把握, 以此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4.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 评价都不仅仅要看分数的高低, 更重要的是看教师的教学过程是否有创新性, 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否具有主动性.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采用合理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分析评价.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对创新教育非常重要, 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应遵循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数学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原则, 并注重促进学生评价意识的养成.

篇9:小学数学创新教学初探

一、创设和谐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只有民主、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才能活跃课堂气氛。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互尊、互爱的关系,课堂气氛是民主、和谐、愉快的,教师的态度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才能使学生敢于参与、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完成的,积极的情感可以刺激学生的中枢神经,促进学生的强烈追求、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主体意识。知识往往是通过情感这个媒介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内化,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教师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能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可望可及的教学目标,对不同层面的学生略有指导,能给每个学生带来成功的喜悦。

二、设计教学情境,启迪学生思维

学生的学习愿望都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乐趣,设计出适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像数学家那样猜想、发现真理。这样不但使学生理解学习材料,思维能力获得较快的发展,而且能更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教师先让学生指出一些3的倍数,然后把这些数各位上的数字换位。如:123、132、213、312、32l,让学生检验数字换位后各数还是不是3的倍数。“怎么还是3的倍数?!”随着一阵惊奇,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急切探索其中的奥妙,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被激发了出来。

再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情境导入:用课件出示教室门前的长方形绿化带,假设为了美观或学生课间活动方便等问题需要改变成同底(边)平行四边形时,它的面积是否发生变化?然后,抓住学生的探究兴趣,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身边就有数学。数学不再是抽象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魅力与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

三、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创新意识

一项发明,往往不可能单凭一个人的力量就能获得成功,都需要借助他人的帮助。同时,通过众人合作发挥群体的智慧,可以加快创造发明的速度。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采用小组讨论为主的方式。开展小组合作,一方面可以发挥学生“群体”的学习作用,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与空间,互相启发,从而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敢于大胆求新,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例如:在教学“圆周长”时,为了探究圆周长到底与什么有关,有怎么样的关系,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过程:课前,学生准备好直径分别是5厘米、6厘米、7厘米的圆片;课上,小组合作测量边长,分滚动法、绕线法等小组;小组讨论:周长与什么有关,有怎样的关系;总结:周长与直径有怎样的关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互相合作,经过测量、计算、讨论,得出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四、倡导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创新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催化剂”。教学过程中教师恰当地为学生设悬念、提问题、揭矛盾、破疑团,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通过设疑把学生带入问题的情境,这是激起学生学习的好方法。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重新发现问题或再现科学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提一些发散性的问题,探究一题多解的方法。在解题计算时,要鼓励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简便的方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例如:在教学“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可以采用“割”法或“补”法,要进行比较,得出正确结论,进而找到科学的计算方法。

五、提高教师素质,为学生创新提供保障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对新形势下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增强教学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素质。

其次,改变传统的教学风格,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因材施教,尊重个性差异。

再次,改革教学方法。在培养创新思维的过程中,教师要勇于弃旧扬新,选用适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法。

总之,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发挥学生的脑、手、眼、嘴的潜能,让他们多想想、多做做、多看看、多说说,给学生提供机会和舞台,让学生在自主的氛围中学习,在具体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

篇10: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初探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学生全面发展,是德智体美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中小学生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的道理。我们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出来的学生必须德才兼备,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实现伟大中国梦振兴中华的需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更是党和国家赋予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呢?

一、营造良好德育教学氛围,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良好的德育教学氛围,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醒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的求学信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改革,特别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在营造德育教学氛围时,要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例如,在四则运算教学中,我讲一些数学家的故事,像陈景润如何攻克哥德巴赫猜想夺取数学桂冠,赢得全国人民的骄傲。在教学圆时,我则讲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推算圆周率,居世界之首。使学生懂得我国不但古老文明,我国人民也富有聪明才智。在原始落后的时代,便有如此伟大的科学家,而今科学这样高度发达,我们若不努力学习,将会愧对古人。这样不但把学生引导到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上来,而且学生的注意力也更加集中了。

二、挖掘教材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具有的与因素的内容非常多。我们教师要深入挖掘气的与因素,结合教学过程抓住德育因素有机自然、适时适量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在“认识东南西北”后,介绍一些北极星、树的年轮、指南针的相关知识,使学生知道指南针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结合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仅限于一词一句、一题一例、一图一表,也可以是一个教学环节,一个教学过程。例如,教学“质量单位”时,补充“每人节约一粒米,全国13亿人可以节约13亿粒米,重量是3218000克,合多少千克?”的习题。学生算出合3218千克的结果后,教师马上告诉学生这些米大约可以供31人吃一个月。以此教育学生要节约一粒米、一滴水,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再如,在教学“年、月、日”时,则注意引导学生在日历上找出重大纪念日,如“国庆节”、“八一建军节”、“香港回归日”等,以增加学生的社会常识,培养学生爱国意识。在应用题教学中,选用的题材要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如小朋友做好事、绿化种树,人们节约用电用水、积极锻炼,我国改革开放前后人民收入对比等事例,使学生在解题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德育教育。

四、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进行思想教育

在九年义务教材中的一些插图,不仅具有形象、直观讲解知识的作用,而且具有一定的德育教育意义。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其内在的德育教育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掌握知识,又受到必要的思想品德教育。从小养成爱科学、爱劳动、热爱和平,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五、结合历史资料学习,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你知道吗?”其中多为数学史料,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数学研究的突出贡献。例如,“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会计算土地面积”(三年级下册第87页);“我国在2000多年前用算筹记数”(四年级上册第32页);“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三年级下册第94页);“大约在2000年前,我国数学名著《九章算数》中的方田章就论述了平面图形面积的算法。”(五年级上册第85页)“约1500年前,中国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7位小数的人。”(六年级上册第63页)认真组织学生认真阅读以上内容,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六、组织参与操作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劳动技能渗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亲自参与一些数学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如摆一摆,拼一拼,折一折,量一量等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实践中培养劳动技能,并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七、联系生活实际,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小学生而言,最为有效的教育途径就是从他们身边的生活实际,普遍现象出发,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并获得最直接的品德教育。例如,在教学《统计表》一课,我让学生回家统计生活中水浪费现象,并把它灵活的运用到教学中来,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在生活的周围浪费水资源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有许多的地区因为缺水,而生存环境极其恶劣。这样的一个贴近生活的练习设计,使学生的情感发生了碰撞,有力的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

篇11:试论新时期小学数学课程创新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是教师与学生共同交流经验、交流情感、互相启迪心智共同创造的过程,更是学生参与认识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互相作用中统一发展的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学生课堂行为的引导者,教师教学水平的优劣也与教学质量的高低息息相关。笔者认为,创新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法,不断学习和充实自身的教育教学手段,是当代教师必须要做的重要工作。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前提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应从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入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真正把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落到实处,激发学生潜能。

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将是21世纪最具竞争力,最受欢迎的人才。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在数学教育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对某些定理、公式、例题的结论或其本身进行深人、延伸或推广。创新意识具有求异性、探索性、开创性。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转变,教学要创新,教学思维要创新,教师能力和教学水平要提高,要求教师基本功扎实,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具有驾御全局,随机应变的能力;具有开展数学活动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境”的能力。创新意识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具有发现新规律、新事物、新理论、新学说、新概念、新设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和主动探索精神,是一切发明和创造的源泉。

通过数学课程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注重例题的选择及变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设民主氛围,激发主体意识是关键;允许“插嘴”,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空间,动手和动脑相结合,释放学生时间,拓延学习空间等。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时下流行的新课程教学模式明确指出: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说的通俗一点,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不要低估学生的思维,给学生一个思考的广泛空间,学生会还给你一方享受教学的理想乐土。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通过不同途径问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喜悦、自信,从而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好的问题应充分体现必要性和实用性,能激发认知需求,好的问题能诱导积极探索,促进知识的深化;好的问题往往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内在联系的交叉点,更是创新思维的启动点;好的问题能促进学生展开积极的活动(包括操作性活动和思考性活动及实践性活动),从而获得主动的发现机会。

笔者认为,在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式学习习惯的时候,要注意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强化好奇心,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精神。如科学巨匠牛顿、爱因斯坦和大发明家爱迪生,不仅具有惊人的观察力,而且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数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从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新东西。这样做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强化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与辐射。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要多看学生的成绩和优点,多看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并及时予以鼓励。对爱提“怪”问题的学生,不要动辄训斥,轻易否定,而要善于发现他们思想的闪光点,要采取多种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要让学生学会寻找事物产生的原因,探求事物发展的规律。这种品质在小学阶段培养尤其重要。

3、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21世纪是名副其实的信息时代,教育在与时俱进的风口浪尖也开始借助多媒体强大的图形处理功能和动画处理功能,出色地完成着每一堂数学课。小学数学是一门集数形关系知识于一身的学科,而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可控制性、大容量性、快速灵活性,正好符合数学教学的要求。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可以在数学课的开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数学课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课直白地提问、复习、引入新课过程平淡无奇。如果能够运用多媒体的声光、色形、图象的翻滚、闪烁、定格及色彩变化、声响效果,则必将能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闸门,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轻松愉快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多媒体强大的交互性,使得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能自由调整和控制学习进程。尤其是对于重难点的巩固练习上的效果非常好,能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娱乐性的分层测验,轻松巩固已学知识,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目的。可以看到的是,多媒体辅助教学进入数学课堂的实践时间已经不短了,虽然对于传统数学来说,确实是一次深刻的变革,尚处在探索、实验和研究阶段,但是,城市里不少有条件的学校已经广泛开展了多媒体教学。作为教师,我们要借助这一现代化的工具真正丰富数学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果。

4、结论及建议

随着教育环境的发展变化,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较大变革,对我们一线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我们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和科学方法,并及时推广普及,才能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育工作者,为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服务。也可以说,只有在信息时代和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春风中探索出小学数学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的新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切实贯穿数学思想,充分展示数学美,才能真正让数学课程吸引每一位学生。

参考文献:

[1]关文信.小学数学创新性教学指导[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夏周强.小学数学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J].广东教育.综合版,2001(2):45-47

上一篇:药品包装发展趋势下一篇:你好,明天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