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观念:让孩子学会独立

2024-06-18

育儿观念:让孩子学会独立(通用14篇)

篇1:育儿观念:让孩子学会独立

育儿心得:让孩子自己学会独立思考

光阴如梭,一转眼女儿已经快5周岁了,在这5年里我一天也没离开过她,怎样样养育孩子也是从一无所知开始,一点点的摸索,一点点积累经验,学习和实践同时进行,最重要的就是让孩子能够在一个温馨的家庭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下面概括了几方面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育儿心得体会

一、饮食习惯的培养

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就从小孩的“吃”说起,孩子的吃饭就应定时定量,尽量少吃或者不吃零食,小朋友一般都很喜欢吃膨化食品,巧克力,糖以及各种碳酸饮料,一旦吃了这些食品,小孩对饭菜就会吃得很少或者就是不喜欢吃,影响了食欲,所以在饭前对这些零食不能给孩子吃,孩子平时也要养成喝白开水的习惯。给小孩的食物要多样化,要善于变化菜品的做法,让孩子持续新鲜感。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也是从女儿吃饭习惯中总结而来,吃饭要固定在餐桌旁吃,不能让她边吃边玩,要让她明白吃饭不是完成妈妈的任务,而是自己给身体的能量补充,“身体里没能量就没有力气玩了”,此刻女儿经常拿这句话来鼓励自己好好吃饭。事实证明,不挑食能够好好吃饭的小朋友身体抵抗力就比较强一些,不容易生病。但我女儿在这方面还有些欠缺,所以还需继续努力。

二、表扬与批评的结合

表扬是对孩子所做事情的肯定和鼓励,要发自内心的称赞,决不

能给她一种被敷衍的感觉,这样才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和继续前进的动力,孩子也得到了满足。但也不能光是表扬,这样孩子就会比较脆弱,在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必须要给予批评,批评不代表是打骂,而是就事论事,语气要平和,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究竟错在哪里,才会去改正。

三、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要一致

父母的言行是孩子行为的一面镜子,从孩子渐渐懂事起,我就跟孩子爸爸统一意见,对孩子的教育要一致,即使觉得对方的做法可能不对也要避开孩子沟通,不能当着孩子的面起争执,否则孩子会利用家长意见的不一致而“投机取巧”,和谐的家庭气氛能让孩子心灵健康成长。另外,父母也要尊重孩子,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她有了自己的主见,不能让她盲目服从,要善于跟孩子沟通,在沟通中会发现孩子的成长。要注重孩子独立性的培养,我们父母不能用自己的观念模式,思维方式去认定孩子该做什么,不准做什么,要让她有自己的独立想法,给孩子自己的空间,让她自己学会刷牙、洗脸,穿衣服等,不要什么事情都是我们父母包办,让孩子自己学会独立思考。

四、参与必要的亲子阅读教育

睡前给孩子讲一个故事,或者一齐陪孩子看部动画片,在生活中看起来似乎是微不足道,但这种亲子教育会增强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有时女儿会让我讲个故事给她听,听完了她再讲个故事给我听,陪在边上的亲子阅读教育,随时能利用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适时的教育孩子,能让孩子立刻明白故事的寓意,同时也增加了她的词汇量,逐渐

能让她爱上阅读。

以上就是我对孩子成长教育的一些心得,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在平时生活中要注意细节,做好孩子的榜样,也要不断的学习,向老师和其他家长多进行孩子教育问题的沟通,不断积累教育孩子的经验,让孩子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篇2:育儿观念:让孩子学会独立

现在的家庭里,父母将过多的爱给了孩子,即使是孩子的无理要求父母也会无条件的妥协。好吃的蔬菜先给孩子吃,好吃的水果先给孩子挑,时间长了,孩子就会以为自己是中心,不管在幼儿园还是家里,所有的事情都要围着我转,造成了幼儿自私、小气的心理。

当孩子出现了这些问题,家长应该和老师一起努力,抓住锲机、及时教育。

首先,一个家庭要创造分享的家庭氛围。而在学校里也要创造分享的学校氛围,让孩子学会分享。可以从一袋零食开始,开始孩子可能会哭或哀求。但是我们应该正确引导,不能让步。只要一个孩子学会分享更多的孩子就会学习。

第二,让孩子学会赠与。要想让孩子成为一个大方的宝宝就要让他学会赠与。在家里,父母可以鼓励孩子把玩具、衣物等捐出来,让他知道:自己的东西应该拿出来和与更多的人一起分享。在孩子做出好行为的时候父母应该及时肯定、赞扬。在学校里,老师可以鼓励孩子把自己的零食、玩具拿出来和小朋友一起分享。让孩子享受分享带给他的乐趣,并喜欢分享。

第三,要让孩子学会等待,不要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对于孩子的合理要求可以适当满足,对于不合理的或不能及时满足的要求,要让孩子学会等待,不能过分迁就。因此,父母和老师要有想法。培养孩子的耐心。

第四,要引导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在很多活动中,需要好朋友之间互相合作,所以。让孩子在合作后感受到做事情的成就感,体会到团结互助的快乐。这样孩子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大方、共享的心态。

篇3:让孩子拥有独立空间

一、孩子身心的成长得靠孩子自己, 大人是无法替代的

有一年春节, 我买了一盆植物回家, 每天都给它浇水, 心里对植物说:“快长大吧!”可是一星期后它居然枯萎了。我们的孩子吃饭问题可是一件伤脑筋的大事, 只要一开饭有些父母就会端着饭碗满屋子地追小孩喂他吃。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呢?第一, 对植物类型不了解, 它们到底是属于干燥型还是潮湿型呢?正如你知道孩子不吃饭, 但是不知道他为什么不吃饭。第二, 由于你的不知道所以只好瞎猜, 然后拼命地浇水、拼命地追孩子吃饭。第三, 植物的成长和孩子成长有些类似。植物自己能吸收就能长大, 不能吸收就会枯萎, 植物的成长受水、空气等外介因素影响, 其余的就靠自身一步步扎根发芽了, 养花人是无法代替它的成长。我们人类的孩子也一样, 除了需要食物、爱等外环境, 身体的健康成长全靠孩子自己, 其他人是无法取代的。为此, 家长在养育孩子时千万别包办代替孩子做孩子该自己做的事情。

二、电脑的包办代替也要不得

如果孩子过早地长时间与电脑相处, 会导致孩子对电脑产生过分的信赖和留恋, 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孩子并不知道电脑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孩子过分依赖电脑和过分依赖父母是一样的, 都不利于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形成。人的思维是一种逻辑思维方式, 是内在的交谈。人的道德观念与处世准则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和交流形成的。电脑不能告诉孩子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不善于与人交流只会与电脑相处的孩子不仅在人际关系上有缺陷而且也不利于良好道德观念的形成。现如今, 电脑将成为人记忆的替代物, 如果孩子一味地用电脑代替头脑, 那么人脑将降为智能机器。芬兰心理学家告诫我们:“不要以为孩子长时间独自遨游于电脑是有益无害的, 家长应和孩子一起用电脑, 并给予一定的帮助和交流, 这样才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电脑的包办代替是万万行不通的。

三、给孩子独立的空间

怎样让孩子拥有独立空间呢?孩子成长过程中总会经历失败, 这就需要家长给予孩子自由空间不断尝试。

第一, 尽可能地让孩子独立活动。要让孩子从小就认识到挫折是不可避免的, 更要让孩子学会凭借坚强的意志去战胜它, 让孩子从中学会自己管理自己, 并鼓励孩子自我训练、自我禁止、自我命令、自我激励锻炼意志。如在孩子遇到困难时, 鼓励孩子自己给自己加油:“再坚持一会儿就成功了”等。让孩子自己面对困难, 自己处理。同时帮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学习与他人交往, 体验友谊给他带来的快乐。当他最终达到目的时, 就会觉得成功来之不易, 但是通过自己努力而收获的成功会让自己更加喜出望外更加的满足。每当挫折来临, 他会因此而更加自信, 更有勇气和决心战胜困难。心理学上说胆怯的孩子意志力会比较脆弱, 当家长的要学会解放思想, 放手让他自己面对现实, 培养孩子拥有独立空间, 有独立克服困难的能力。而面对天性活泼、爱表现的孩子要和面对胆怯的孩子要有所不同, 要多引导多帮助, 多给他创造“挫折”多设计一些难题让孩子去解决, 从而磨炼孩子的毅力。比如, 故意让孩子一人在家, 请朋友装成陌生人敲门看孩子如何应付。还可以在一家人外出时, 故意躲起来, 创造独立空间, 让孩子找不到家长, 然后再偷偷观察孩子的反应, 看他会怎么处理。如果孩子确实有危险了再赶紧跟上保护和引导也不迟。

第二, 让孩子拥有独立空间能使孩子们的品德智力得到健康的发展。让孩子拥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当然, 要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不但要给予他们良好的教育, 每一位做家长的更要给他们做出良好的榜样。

第三, 我们还应该要注意, 不要时时刻刻跟着孩子, 时时刻刻满足孩子的要求。这样容易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来待人处事, 认为所有的人都应该听他的摆布, 如果有人不从, 就哭个没完或者歇斯底里, 直到要求满足为止。不要把孩子关在家里, 老跟着大人, 要鼓励孩子多和小伙伴在一起玩耍, 这样才会让孩子拥有良性的人际关系。我们还要注意别让孩子做太难的事情, 孩子做了太难的事, 容易失败失去信心。家长要帮助孩子解决困难, 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 要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孩子拥有独立空间别包办代替, 让我们的孩子能自信的成长健康的成长, 这才是做家长对孩子的期待。

篇4:循序渐进让孩子学会独立

但是让她独自睡觉,小桐就不愿意了。我心里明白,这是锻炼孩子独立的一个坎,若是不迈过去,她的心里总是会对我们很依赖。我和老公交换了意见。决定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孩子慢慢习惯独自睡觉。

首先我们征求了小桐的意见,问她愿不愿意独自睡一张床。她马上摇摇头,看起来很委屈。老公立刻拍拍她的头说:“乖女儿,你别怕,还是和爸爸睡在一间房子里呀,而且,你将拥有一张漂亮的小床。”小桐听到这话很高兴,就不再那么计较了。

于是我们带小桐逛商场,完全依着她的想法来买床和小被子。小桐看中了一张天蓝色的小床和同色的卡通被子,我们连连称赞她有眼光,她得意极了。到了晚上,我想关了台灯睡觉,小桐却连忙制止了,原来她怕黑暗。于是,直到她睡着了,我们才将灯关掉。

这样过了十来天,小桐渐渐习惯独自睡一张床了,我们又开始想着将小床搬到她自己的房间去。小桐却始终不愿意,直嚷着“害怕”。我只好说:“妈妈来陪你睡。”

小床从我们的卧室移到了女儿的房间,晚上我也和女儿挤在了一起。这张床只有1米宽,第二天起床,我感觉有些腰酸背痛,但是小桐却一脸的开心,我苦笑了一下,看来“苦肉计”并未成功。

这样过去了好些天,小桐说:“妈妈,我感觉现在没以前那么害怕了。”我高兴极了,看来小桐已经有了独立的意识,就连忙提出让她一个人睡。她却又苦着脸说:“可是我一个人,还是会怕的呀。”老公连忙安慰她:“不用怕,晚上爸爸陪着你,直到你睡着。”

篇5:育儿观念:让孩子学会独立

插播[教育新闻]――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明显增加,凡事喜欢说“我能”、“我要自己来”,喜欢自己去尝试、体验,对于孩子您能做到放手吗?。成人要珍视孩子的这种独立愿望,鼓励引导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回到我们的画面――很多父母都没有给予孩子们机会,去尝试做他们自己能够做的那些事情。比如对三四岁的孩子来说,父母仍然给他们穿上袜子,他们洗完澡父母帮他们把身上擦干,还帮他们铺床叠被。毕竟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已经成为父母的习惯。而且,如果让孩子们自己做事,那将又慢又乱,甚至当孩子失败的时候,小家伙没准还会大发脾气,把所有东西都弄得一团糟。然而,事实是三四岁孩子的能力已经远远超过我们父母所认为的那样,他们正在处于自我意识的发育阶段,而且已经准备好去探索整个世界了。

如果你让你的孩子自己动手做一些事情,他就能够慢慢长成一个有责任感、与人友好合作的愉快的孩子。但是,如果你坚持自己帮助孩子做每一件事情,他就会养成等着别人来做的习惯。当你的孩子渐渐长大之后,忽然有一天你让他自己把衣服穿上或者把地上扔的玩具拣起来,他就会感到你是在惩罚他。所以,你现在就要教导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告诉他他是家里的一个好帮手。

下面一些建议是告诉父母如何开始给予孩子更多的自己动手把事情做好的机会。如果父母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就能够变得有创造力,能够独立解决问题。

了解你的孩子已经懂得了什么

在你断定你的孩子不能够做什么事情之前,你应该先想一想他已经能做什么了。比如说,如果他能够从1数到5,那么他就能够帮你数一数晚餐需要多少根筷子,而且帮助你摆放整齐。如果在家里他知道怎么样有礼貌地去多要一些牛奶或者果汁,那么在外面吃饭的时候他也可以去要自己需要的东西。

为孩子能够成功地自己做好事情创造条件

如果家里的厨柜和餐桌对孩子来说有点高,茶几或低柜应该不成问题。你可以在低柜里放一些不同形状的杯子和饮料,这样孩子们很容易就能拿到。如果他们可以经常地去倒牛奶或者果汁在自己的小杯子里,那么他就能够慢慢学会怎么样灵巧地去把大桶的饮料倒入杯子里。

循序渐进

就像小宝宝在走路之前要先学会爬行一样,小孩子也要慢慢地去掌握一些技能。比如,先让你的孩子在你的旁边学习如何分门别类地把衣服放好,一个月以后再让他看着你如何叠好毛巾,等过了几个星期,然后再教他怎么样把衣服挂在柜子里。

如果你教你的孩子如何系好安全带,也许最终他不能自己系好安全带,但是他至少能够把安全带从自己的胸前拉过去放在安全带扣的旁边,幼儿教育《对于孩子您能做到放手吗?》。所以,父母一定要明白即便小孩子只学会了一件事情的一部分,那也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应该鼓励孩子说:“你成功了!你做得不错!”这样,你的孩子就会感到很自豪,他将继续努力。

给孩子做示范的时候少说话

如果你只顾说,那么你的孩子就没有看你的双手在做什么,而是看你的嘴在说什么了。也就是说,你要多做示范少说话。举个例子来说,你先把面包、装果酱的瓶子和餐刀都放在桌子上,然后确定当你舀果酱的时候你的孩子一定在认真看着呢,最后,给他示范怎么样一只手拿着面包另一只手在面包上抹酱。你示范一遍过后就可以让你的孩子尝试一下了,这时候你可以在旁边告诉他他的做法是否正确。

设定孩子安全的活动范围

对于三四岁的孩子来说,炉子和电源插销显然是非常危险的。所以,首先告诉你的孩子哪些东西是禁止他动的,哪些地方是禁区,这样你的孩子在做事的时候就感到自由一些了。如果有可能就在孩子不会受到伤害的情况下,让他帮助你做一些搅和鸡蛋或者面粉的家务活。

让孩子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如果孩子每一次小小的闯祸都使你很生气,那么你的孩子将认为他做了非常错误的事情。所以当你的孩子把东西摔坏了或者把牛奶洒了一地的时候,你应该冷静下来,语气缓和地对他说:“我帮你把这里清理干净好吗?”然后告诉孩子怎么样使用拖布把地打扫干净。毕竟让孩子自立的目的是使孩子有自信感。

帮助孩子解决困难

当你的孩子受到挫折的时候,他的情绪就会非常沮丧。但是你不必帮助他避免受挫,你应该帮助他如何去面对挫折。你可以给孩子一些语言暗示,而不要自己来帮助孩子把所有的事情做完。当孩子做迷宫游戏多次失败的时候,你可以提醒他:“这条路你尝试走到底了吗?”

放慢速度,不要急于求成

成年人通常是为了完成这项工作而做一些事情,小孩子们却不是这样,他们更倾向于过程。他们喜欢反反复复地做一个相同的动作或者一件相同的事情,这是因为做法正确使他们感觉良好。因此,当让你的孩子帮助你擦地板的时候,你要明白他很可能决定只是来回擦一小块地方,而不是把整个房间都擦干净。

知道什么时候让孩子暂时停下来

当受到挫折的时候,有一些孩子就会退缩了,另外一些就会又跺脚又扔东西。了解你孩子的性格特征这点非常重要。只有你非常了解你的孩子,你才能在他还没有到达性格极限之前介入进来。冷静地劝说你的孩子,让他先暂停下来,等过了几个星期或者几个月再建议他重新尝试一下这项工作。当他重新尝试的时候,你就可以问他:“为什么上一次你认为那么困难呢?”然后帮他看一看是否能够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果父母允许,小孩子自己能够做的3类事情

一、自理

安装玩具火车轨道;把图画书摆放整齐;准备上幼儿园要带的东西,如小手帕;玩完玩具负责收拾,放在固定的地方;没有管理好玩具,想玩时找不到时,你不要轻易替他找,可以问宝宝:“玩具玩完应该自己收的,想一想,你把这个玩具放在哪里了?”

二、简单的家务劳动

孩子虽小,也能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例如:饭前把碗筷摆放在餐桌上;清理餐桌,把用过的碗碟放在洗碗池里;擦桌椅;扫地;倒垃圾;洗自己的小手帕。购物回家时,帮妈妈拿一些比较轻的袋子;每天早上给家里养的小猫或小狗喂食。

三、自我服务

自我服务是孩子照料自己的生活、做好个人卫生等。洗手、洗脸、刷牙、洗脚、剪指甲;铺床叠被(也许有些乱糟糟的);自己吃饭;拿切蛋糕的小刀子把香蕉或者其他软的食物切成小块;每天自己选择衣服,然后穿上;穿鞋袜、系鞋带;出门玩自己背好小水壶,渴了喝,喝好盖上。

篇6:让孩子学会独立作文600字

有人说,中国孩子是被喂大的,而外国孩子是被饿大的,我同意这种观点。

中国的父母有很多是喜欢喂孩子的,有百分之六十的家长怕自己的孩子吃不饱,穿不暖。有百分之三十的父母,嫌自己的孩子吃饭又脏又烦,就一喂了之。只有剩下的百分之十,才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但是,这百分之九十的父母,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犯了多么严重的错误,因为他们剥夺了孩子的自我探索、自我成长和独立进食的乐趣。他们只顾现在喂了、穿了就没事了,可他们没有想过孩子以后的生活可怎么办,难道要一直喂下去吗?“替”孩子吃饭,“替”孩子穿衣,“替”孩子学习,“替”孩子生活,包办了一切有关孩子的事情。

直到孩子上小学了,还没有学会自己整理衣物,还没有学会自己吃东西,自己的事情还要家长来帮忙解决。

有些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快小学毕业了,还不能好好吃饭,这些都是他们自己惯出来的。家长剪掉了孩子飞翔的翅膀,却埋怨孩子不会飞!

有个别孩子问题更严重,上了大学了,竟然不知道吃煮鸡蛋是要剥鸡蛋皮的,因为他从小到大,吃的煮鸡蛋都是家长剥好了的。这是孩子的悲哀,更是家长的悲哀。

而在美国,四五岁的小朋友,就开始自己整理房间、整理书包,自己洗菜,做家务。可是,中国的小朋友,还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让一年级的小朋友整理自己的衣物是所有老师最头疼的事情,因为他们老是把东西扔那扔这的,因为他们老是把东西丢三落四的。

“学会放手”,并不代表父母不关心孩子,而是让孩子学会独立,让孩子学会自己面对生活中的问题。

文/荷木(六年级)

篇7:育儿观念:当孩子面对“冲突”

昨天下午去接孩子,孩子哭丧着脸,说受到了高年级孩子的欺负,问明情况后,即带他回家.谁知孩子一路情绪发作,又是推又是搡,气得我顿时把车往边上一放,重重的把孩子教训了一顿。因为在我看来,孩子的冲突很正常,并没有到那种非去处理不可的地步,这么点小屁孩,他知道什么是冲突?不管别人是有意还是无意,他都会解释是别人欺负他的。

可是孩子的一句话突然引起了我的注意,他说:“妈妈,我已经被他们欺负很多次了,就是因为你不肯我去跟他们计较,他们才这样放肆的!”我顿时楞住了,因为平时孩子不管跟我告什么状,我一概对他说:“你自己去处理吧,你自己反省一下自己,自己肯定也有不对的地方!”突然感觉到今天孩子的话确实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这时,我耐下心来问他:“他怎么打的?”“我们在那里打球,他们也要在那里打,因为我们先去,所以他们没有抢到位置,然后他们就愤愤不平的在那里骂骂咧咧,我本来是想离开了,可是我实在听不下去了啊!所以我就不想让他,这么不懂道理的人我凭什么要让他啊!”“后来呢?”我接着问,“后来,他看我没有走的意思,直接趁我不注意的.时候从后面把我推倒在地上,你看我手上的这块皮就是这样硬生生的被水泥地插破的,我当时都没有反应过来,想想怎么有这么残忍的同学,他们是高年级的大哥哥啊!”孩子边说边抹眼泪,一副很委屈的样子。

我顿时心揪了起来,先不去追究谁对谁错.万一孩子真的不注意,这猛的一推,后果不堪设想!我真的想马上找下学校的老师,让老师关照一下孩子,这真是个非常危险的动作。我正想掉转头去学校找老师谈下,孩子一把把我拉住:“妈妈,算了,还是别去了,到时候你去找他们老师,老师肯定要惩罚他们,老师一惩罚,这个同学肯定要找机会教训我们,以后更加要欺负我们了啊!”想想孩子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突然觉得自己对孩子的教育真的好粗鲁,每次孩子只要一告状,不是被我狠狠的教训一顿,就是让他自己去琢磨,原来孩子在经历着煎熬!而我却没能解开他的心结。

晚上吃好饭,儿子与我聊天,我问他:“现在还恨刚才的那位同学吗?”“还有点,但比刚才好多了!”“为什么?”我反问他。“毕竟我们也有错的呀!就那么一个乒乓球台,我们霸占了,他们就没得打了啊!但是我还是恨他下手太重了!”孩子就是孩子,一点都不会拐弯抹角。他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我冲儿子笑笑:“算了,原谅他们吧!毕竟你们玩的时间比他们长了很多,他们心里有点不服气也可以理解呀!”“不过,妈妈,我觉得你还是要去跟我们学校的老师反映一下,因为这个事情不是出现一次两次了,我经常看到高年级的同学欺负低年级的同学,但是我又不知道应该向谁去反映,我怕反映到老师那里,反而被老师误会我事儿多!”孩子又开始忧虑起来。“好的,我会去的,你放心吧!”为了解开他的心结,我只能这样回答他。面对孩子的成长,真是什么样的事情都会碰到,如果真的为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让我们去跟老师“汇报”,那么老师一天到晚就处理孩子们的这些所谓的纠纷都不一定忙的过来,可是这些我们大人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给孩子带来了心理阴影。

篇8:淡出, 让孩子独立成长

一、冲突引发规则

建构区中, 新积木的投放吸引了不少孩子进入建构区。“哎, 你怎么把我搭好的高楼拆走了呀?”“干嘛你, 把我的楼撞坏了! ”“那我没地方造房子。”……连日来, 建构区时常产生的冲突引起了我的关注, 孩子们一个接着一个来告状, 令我很纠结。

周日发生的一件事情给了我灵感和触动: 那天我给女儿及一位教师子女一块有六格的德芙巧克力, 让她们分着吃。不料, 两个孩子在掰的时候, 一不小心, 把其中一格掉到了地上。这下怎么分呢?我看到后, 建议道:“总有一人多一人少, 谁谦让一下吧! ”两人支支吾吾了一会儿, 添添勉强地说:“那我吃2格算了。”于是我放心地打算离开, 没想到还没转身, 就瞥见QQ将一小格巧克力放在嘴里咬了一半后递给添添, 添添像没事人似的顺手接过塞进嘴里, 完了两人还相视一笑, 心满意足。

于是我以建筑总工程师的身份进入游戏, 要求这些“建筑工人们”自己把问题解决了再开始造房。开始他们显得很懊恼:“都怪你抢我‘砖块’。”“怎么办, 我们这里吵下去, 就永远没得玩了。”……

在区角总结的时候, 孩子们一起说出了自己的困惑, 大家一致认为建构区应该有图纸设计员、专门造房的人以及搬运工等角色的分工, 这样就不会出现抢“砖块”的现象了。看到他们主动地建立起了游戏规则, 我进一步引发孩子的思考:“那如果许多人都想来建构区怎么办? 你们如何分? ”“如果人太多, 肯定不行的。我们定1个设计师、2个建筑师、2个搬运工, 这样就够了, 否则这里挤不下的。”我微笑着和孩子一起梳理经验:“你们想得很好, 首先, 你们决定在建构区进行分工搭建, 让分工更明确, 也不会出现抢‘砖块’的现象了;其次, 你们自己制定了建构区的游戏规则, 规定游戏的人数不能超过五个。这都非常好。但我还有个问题, 建构区里的车怎么办, 什么时候玩? ”“我们搭完后再玩。”孩子们齐声回答。“我们制定的规则就要共同遵守, 大家说了是会忘记的, 还是把建构区的规则记录下来提醒下次来玩的小朋友吧! ”

解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以下简称《指南》) 中要求, 幼儿应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特别是在区角活动中, 创设情境, 让孩子体会没有规则的不方便, 鼓励他们讨论制定规则并自觉遵守。

当然, 让孩子们参与规则制定的前提是“幼儿需要规则”。孩子们的冲突不失为一个机会。因为, 有了冲突, 有了亲身体验无规则游戏带来的不悦感后, 才会真正理解规则的必要, 才能懂得去协商制定规则并共同遵守。

大班的孩子目的性和自制力明显增强, 已经有了一定的规则认同感, 有了参与意识。为了能更好地达成自己的活动目的, 他们更乐意自己研究、制定班级及区角中的规则。由孩子自己制定的规则, 更有利于活动的顺利进行。今后的活动中, 孩子也会打心眼里愿意执行自己制定的规则, 让他们感到自己才是活动的主人, 自己可以解决问题。所以, 当孩子在建构区发生冲突时, 我庆幸自己没有直接干预, 也没有给予孩子更多的意见, 而是给孩子以更大的空间。事实证明, 他们面对问题, 相互倾听, 共同商量能够找出解决办法。由此可见, 我们应该多给予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

二、问题引发探究

由于游戏的需要, 孩子们一开始搭建的是房子或者立交桥马路之类的建筑。他们利用建构区原有的旺仔罐当桥墩或房子的支柱, 长条积木当桥面或房顶。搭建时, 你搬砖、我运瓦;你铺地、我造楼, 孩子们之间形成了极为默契的配合。完工后, 他们从筐里拿出汽车, “滴滴”声和孩子们的欢笑声奏出了和谐的乐章。

“轰隆隆……”可好景不长, 建构区里的房子、桥在完工后总是频繁倒塌, 那些建构师们非常烦恼。

“怎么老是倒掉呀,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完工! ”一些在建构区里经历过困难和失败的孩子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困惑。

“我们已经很小心了, 可房还是老塌, 桥还是老倒。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又该怎么办呢?”鉴于上次的经验, 这一次我把这个问题还给了孩子。

在讨论中, 孩子调动自己的原有经验发现房塌和桥倒的原因是一样的:除了人为的原因, 主要的原因是旺仔罐太轻了, 还有一个原因是柱子太细了, 细的东西就站不稳。于是, 孩子们讨论的中心就转移到了寻找比旺仔罐更粗的东西, 他们想起了装彩泥的桶, 想起了纺织用的牛皮纸筒, 甚至还想到了爸爸的茶叶罐, 可这些材料极为有限, 最后他们还是认为旺仔罐摞在一起的高度最为合适。但如何让旺仔罐做的柱子和桥墩不倒呢? 这个问题遗留了下来。

又一次活动时, 因为上次的问题没有解决, 我更关注这些孩子。这时, 我注意到心怡和心悦双胞胎每人拿了旺仔罐出了教室去了沙坑。他们去沙坑干什么呢?远远地跟着去, 他们来到沙坑, 一边往罐子里装沙子, 一边讨论着:“还是装沙子吧, 上次我看到柯岩立交桥那边的建筑工在往高铁柱子里放水泥, 爸爸告诉我这样的柱子会更牢! 今天我们也去试一试。”

解析:

《指南》中明确指出, 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作用是激发探究兴趣, 体验探究过程。成人要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 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在科学分级目标2中:5岁-6岁的孩子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 发现物体的特征及运用生活中的已有经验进行探究。柱子的轻、小, 与屋面的长、重, 无疑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材料阻碍了孩子的建构。但恰恰是这个阻碍, 给活动的细节处留白, 给了孩子尽情地展现机会, 它能持续不断地丰富孩子的游戏内容, 提高游戏水平。尝试让旺仔罐站得更稳的自主活动, 呈现了孩子们的思维过程, 他们在积极地解决柱子倒塌的问题中学会了学习, 也学会了关注生活, 在生活中成长。孩子们经历了一个个问题的解决过程, 问题成了孩子们探究的引子, 并刺激他们不断思考。

篇9:理智育儿,让孩子快乐成长

孩子到了八九岁,突然长大了,有自己的思想,敢对家长说“不”,敢与家长对着干了。这是孩子成长中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我们的家长一时没能醒悟、适应过来,还想让孩子对自己百依百顺。于是,双方便有了冲突,家长开始抱怨:这孩子怎么越大越不听话、越大越不可爱了呢?

孩子不听话,不与家长配合,学习成绩又不理想,家长就开始絮叨、责备,心情越来越坏。现在的孩子接受的批评、责备太多了,被泼的冷水太多了,就好比他的心里有一团柴火,这团柴火长年累月都被泼冷水,老是处在湿柴火的状态,当然就燃烧不起来,对任何事物都失去了热情。

家长与孩子的冲突,就是这样由不理解、不宽容引起的。其中打和骂是我们常见的两种“家庭暴力”。现在,人的文化素养提高了,家庭教育理念增强了,打骂孩子的现象比以前减少许多。但是,我们往往没有意识到,家庭中还存在第三种“家庭暴力”,那就是家长的“强词夺理”!

我经常打比方说,讲道理和揉面有相同的道理,面揉得太多了,就容易成死疙瘩。所以,当面揉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要把面放一会儿,搭上一条湿毛巾让面醒一醒,我们叫做“醒面”。而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就是光揉不醒,两只手不停地揉,没有片刻醒面的工夫,所以导致孩子成为一个毫无朝气的“死疙瘩”。因此,我们在跟孩子交流时应该照如下方式去做:

一、不要滥用语言的力量

孩子跟家长在一起的时候,孩子不会表达,不会说话,我们成年人太会表达,太会说了。大多数时候,我们过分地滥用了语言的力量,造成了孩子对我们的反感和厌倦。

很多家长“训”孩子,无非是想教育孩子,但实际上每一次说教都是起不到什么教育作用的,白白地给自己添堵,给孩子添堵。跟孩子的交流一定要设底线,这个底线就是孩子的自尊心,伤到这个底线教育就变成了非教育,甚至反教育。

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在我看来应说可怜天下孩子心才对。我们父母“训”孩子,起码我们还能够比较充分地、比较主动地表达我们的意愿,甚至当我们做得不对的时候,我们还能够强词夺理,孩子没有这个特权,孩子总是处于被批评、被责备的地位。许多孩子在家长的严厉管束下处境非常可怜:他们没有成长的自由,没有平等的权利,没有抗争的力量,没有分辩的机会,没有拒绝的余地。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受了委屈到哪儿去发泄?如果憋着肯定会出毛病,如果转移给别的孩子,这叫做黑色能量的转移,会造成孩子反社会。

所以,当我们跟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时刻都要有这方面的警觉:是不是滥用了一些天然的优势,是不是把自己的习惯、自己的行为方式强加给孩子了?我们不能欺负了孩子,还让他有苦无处诉。

二、去掉98%的批评

中国不少家长都信奉“优点不说跑不了,缺点不说改不了”的传统家教理念。我们敏锐地看着孩子身上的每一点瑕疵,随时随地都想加以批评。我认为,与赞扬、表扬相比较而言,我们的家长对孩子的批评太多了!而其中,绝大多数的批评都是没有必要的。

有差不多50%的批评属于絮叨,就是“习惯性批评”。批评孩子的话翻过来掉过去,总是那么几句车轱辘话,没什么新鲜的。家长多说一遍,孩子多一分反感。对于这样的批评我建议“压缩”成一个月、至多一个星期说一次为好。

大概30%的批评属于抱怨。就是孩子没有完全做好,但不是故意没有做好,比如考试没有得满分,钢琴比赛没有得名次,家门钥匙弄丢了等等。我们不满意,有怨气,于是就开批。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过失中往往有家长的责任,抱怨孩子是不公平的。对此,家长该做的是实际地帮助孩子,而不是一味抱怨。

大约10%的批评属于迁怒。家长工作不顺利,在单位受了点儿气,跟爱人闹了矛盾等等,就找个什么理由把孩子当作“出气筒”,用批评孩子发泄怒气。

可能还有5%的批评属于“敲打”,就是“警告性批评”。本来孩子做得不错,应该受表扬,但家长为了不使孩子骄傲自满,便“正话反说”,给孩子一番不应有的批评,也许还有3%的批评实属莫名其妙。

去掉上述98%的批评,只剩下2%的批评是合理的有教育意义的,我这样说,并非做了精确统计,而是表达一个这样的意思,在我们平时批评孩子的话里,有不少是可以免开尊口的。如果真能那样,中国孩子就幸福啦!

三、从食指变成大拇指

首先,家长应转换自己的思维模式,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孩子。孩子是一个生命体,他有自己成长发育的历程。如果你用期待和欣赏的眼光去看他,你就会发现他每天都在变化,每天都在发生奇迹。孩子的前途就在家长的眼光里。你看他是个天才,他就会成长为天水你看他是个笨蛋,他就会成长为笨蛋。

孩子都希望看到家长充满笑容的圆脸,我们就应把愁容变成笑容。很多家长都信奉“给好心,不给好脸”,或者“给好心,不给好话”的传统观念。我要说的是,孩子可没有成年人那么深沉、世故,他们很难透过家长“苦脸、坏话”的现象去理解家长“好心”的本质。家长教育孩子,好心、好脸、好话,应该是三位一体的,给孩子“好脸、好话”就是给他们成长的阳光和雨露!

再次,就是要把戳戳点点、批评责备、絮絮叨叨变成鼓励、表扬、赏识。孩子身上拥有我们无法理解的神奇色彩,他们的很多错误都是我们的误解造成的。我们看孩子的心态变了以后,对孩子的态度就会发生变化,自然而然地就会从用食指对孩子戳戳点点变成用大拇指鼓励、表扬孩子。

从食指变成大拇指,并不是要避讳孩子的缺点、问题、错误。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是很正常的。从食指变成大拇指是育儿观的一场深刻变革,批评、惩罚对孩子的教育作用固然不可低估,但这是另一个层次的问题,还有比这更高的一个层次,那就是赏识孩子、敬重孩子。有了赏识、敬重这样一个心态,批评也好,惩罚也好,孩子都会乐意接受。只有接受了,才会达到教育的目的。

最后,应改变“强势家长”的形象,让自己的姿态低一点儿、弱一点儿、“傻”一点儿,变得能让孩子感觉自己高一点儿、强一点儿、聪明一点儿。还有就是停止絮叨,减少“说理”的次数,只在孩子完全放松的情况下才与孩子做朋友式的交谈,并尽量扮演建议者,让孩子做决策者。

四、督促孩子不要操之过急

孩子对家长的好心帮助并不是立竿见影就能接受的,他们的思想转变有一个“延滞效应”,需在某种特定条件下才会显现出来。教育就如同播种子,要等待一定的季节、一定的阳光(温度)、一定的水分和一定的土壤等条件都齐备,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有的孩子似乎很“乖”,一听家长督促,没有什么延滞,马上就做出配合的反应,让家长很舒服。但是,这其实是不牢靠的:往往是孩子在讨好家长,而不是他主动地意识到了、觉悟到了什么。

家长对孩子做人做事的要求一定要坚持,但时间不必那么急。家长和孩子的意见不一致,有了冲突,暂时解决不了,可以悬置起来,暂缓一下;操之过急不仅达不到教育的效果,还会因为双方的不冷静,而引起更大的矛盾,造成更坏的影响。

对于孩子的非原则性、非品质性问题家长可记在心头,等待时机解决。短则一两天,长则三四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有些家长看到孩子的问题,一定要当时、当日解决,可是孩子一时转不过弯来,不情愿、不配合、不接受。许多家长不知道“悬置法”,一味穷追猛打,结果孩子急了,家长也急了——老问题没解决,新问题又产生了。

要知道,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有缺陷的。上帝创造的人原本就是这个样子。

孩子成长中的许多问题都是“流水问题”,即可以随着孩子年岁的增长而自然解决、自然流逝的问题。比如,有的小孩子爱动手“打人”,有的孩子不爱与人说话,有的学习粗心大意,有的吃东西爱偏食、挑食——很多都是“流水问题’,流水宜疏不宜堵,就是让它往前走,不要停滞下来。

篇10:育儿观念:孩子输很正常

暑假开始,老公就开始教好好下象棋,陆陆续续下了几天后,小家伙也基本上摸透了各个棋子的走法,也能知道如何去吃对方的棋子了。

“马跳下去将军,我的车也在将军。好好你输了。”老公走完这一步棋,给好好讲解了一下。

好好盯着棋盘看,并没有理他!

“我们重下好吗?这一局输了,没有办法了。”老公再次说到。

好好依然无语。

呜!敢情是不想认输啊!我在旁边偷笑,看看老公,无可奈何只好耐心地等待着。

“我走这个。”好好说,然后拿起象把车的路挡住了。

“不行啊!你的象虽然挡住了车的路,但是我的马还有将军啊!”老公说

又是无语,又是继续盯着棋盘看,这样看了又看,大约看了有两三分钟吧,才说:“我们重下吧!”

看着老公和好好在布棋盘,我说:“好好,你现在刚开始学下棋,输是很正常的。即使学会了,也有可能输的,没有关系,输了我们还可以继续来啊!”

好好并没有说什么,我也没有继续罗嗦,我相信,通过多次的实践,好好是会明白这个道理的。

篇11:育儿观念:给孩子一个听话的理由

思来想去,我真不是一个合格的好妈妈,因为我想不出教育安安的一套系统的理论。我都是在日常的生活中,遇到了可以教育的机会,才利用一下。

安安出门总是不喜欢被大人拉着手,喜欢自己自由自在的走,但是马路上车子那么多。有一次,我拉着他走在马路上,他想挣脱我的手,并且说:妈妈,我不要牵着手。我就问他为什么。他说:我长大了。心里小小的担忧:儿子长大了,不想被束缚了。。。突然,我想到了试着换个角度来让安安牵着我的手。我就对安安说:安安,你长大了,妈妈就老了,你要保护妈妈哦。马路上车子好多,妈妈好怕怕,你拉住妈妈的手好吗?安安想都没有想就说:好吧。然后用他的小手拉住了我的手,我就乘机牢牢的抓住他的手,暖暖的,一直暖到心窝里。从此,只要下楼过马路等我想牵住安安的手的时候,我都会对安安说:儿子,快点来拉住妈妈的手,你要保护妈妈哦。安安还是很乐意接受的。虽然有时候他也会不耐烦的说:妈妈,你不是已经长大了的嘛。哈哈。

平时都是安安的外婆接送安安,外婆照顾安安的时间最多,最辛苦。安安这个年纪是很不听话的时候,外婆也经常提到安安不听话。有一天,我听到外婆在和安安聊天,说着说着说到了安安上大学,外婆说:等安安上大学的时候,我已经老的不成样子了。和外婆很亲的安安听到后,都快哭了,大声说:我不要外婆变老,我不要外婆变老,一连说了好几遍。我就赶紧走过去,对安安说:儿子,你知道外婆为什么会变老吗?我就乘机对安安教育一番。安安,外婆照顾你很辛苦的,要做好多好多事情,好累的,如果你平时不听外婆的话,外婆就更累了,外婆累了就会变的好老好老,如果你不想外婆变老,你就要多听外婆的话。要照顾外婆,保护外婆。虽然安安还不能真正做到体谅大人,但是我相信经常给他灌输正确的思想,以他能接受的方式告诉他,慢慢的等他长大,他一定能理解的。

生活中还有很多时候需要用到我们的智慧来给孩子一个听话的理由。有时候安安吃了零食,我想让他多喝水,我就会告诉他:安安,你要多喝水哦,因为你吃的那些饼干小动物,他们也需要喝水的哦。你多喝水,他们在你的小肚子里会很开心的哦。安安就会多喝一点水。

篇12:育儿观念:儿子一句话让我悔悟

通过这件事,我很好地反省,觉得对待儿子的过错应谨慎处理,不可动粗。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不可能很好地约束自己;有时过错也是无意造成的,应加以分析。从此以后,遇到孩子做错事,我便引导他分析为什么错,错在哪儿。有时错误一出现,孩子自己也意识到了,我便引导他想法子弥补。

有一次,儿子得到了盼望已久的变形金刚,自然是爱不释手。正玩得津津有味时,”啪”一声变形金刚从手中滑到地下,一个轮子骨碌碌滚出很远。儿子从地上捡起来时已泪眼汪汪。要在过去,几十元钱刚买来的玩具,玩不到几分钟便摔坏了,我早巳一个巴掌打过去了。但这次我没有这么做。我从儿子手中接过变形金刚,用痛苦的声音问:”变形金刚,你怎么不小心出车祸了?摔掉一只脚是不是很疼呀?”我又问儿子:“出车祸了,该怎么办?”儿子说:“我是不小心摔的,咱们帮变形金刚治脚吧。”我说:“对,快去找万能胶来,赶紧治伤。”儿子跑前跑后,找到万能胶,娘俩忙了一阵,总算把摔掉的轮子粘好了。儿子长舒了一口气,我也长舒了一口气。

篇13:育儿观念:让孩子学会独立

2008年4月,林茜和相恋多年的男友陈磊在上海举行了一场温馨的婚礼。7个月后,他们的女儿出生了,初为人母的喜悦让她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她给女儿起名叫圆圆。

在林茜的朋友圈里,不少闺蜜已经先她一步成为了母亲,因此,回忆起这几年朋友们的育儿经验,林茜总结出一条省时省力的育儿理念——所谓养孩子其实就是钱的事儿,如今关于育儿的各个领域都有专家,而初为人母的年轻父母们其实都是没经验的门外汉,因此,她认为把孩子的未来交给懂行的专家才靠谱。

基于这种想法,林茜刚休完产假就第一时间回到了工作崗位,并且在工作中比以前更加积极进取。旁人觉得不理解,问林茜怎么有了孩子反而在职场更拼命了,她笑着回答:“我必须给女儿的精英教育提前打下物质基础呀!”

虽然身在职场,但林茜还是不放心把圆圆全权交给婆婆带。要知道,现在都讲究科学喂养,婆婆的那一套带娃方法早就过时了。因此,她专门每月花7000元请了一个住家的专职育婴保姆,全权负责照顾圆圆的生活起居。为此,婆婆对林茜颇有微词,但又拗不过媳妇的强势,只得作罢。

转眼圆圆已经两岁多了,林茜听说不少妈妈带孩子去早教班给孩子开发智力,立马也心动起来。多方打听之后,她选择了一家王牌早教机构,花两万元给圆圆办了卡,并嘱咐婆婆一定要每周带孩子去两次。

每天,林茜除了打电话给婆婆听她随时汇报圆圆的情况,就是在公司里忙得团团转。虽说月入三万在别人看来已经很不错了,她却总觉得钱不够用。如今小孩子要花钱的地方简直太多了,尤其是如果你还想给孩子那种被专家包围的精英教育,花费简直没有上线。每到周末,林茜就像打过仗一样疲惫得不得了,她和丈夫都没精力陪圆圆玩,只能又请了一个大学生兼职陪圆圆做游戏、聊天。

一次,林茜好不容易提早下班回到家,本想陪圆圆好好玩一玩,谁知圆圆却对她不理不睬,反而一个劲地黏着保姆不放。更让林茜感到震惊的是,她竟然无意中听到圆圆叫保姆妈妈。那一刻,林茜觉得又羞又恼,因为不好当着圆圆的面发火,所以关起房门质问婆婆:“你怎么能放任圆圆叫保姆妈妈呢?”婆婆听了没好气地回答:“圆圆天天在家里嚷着想妈妈的时候,你陪过她吗?你除了出钱让她去学这个,出钱让她去玩那个,还做过什么?”一番话噎得林茜哑口无言。

那天晚上,林茜反思了自己当妈这两年来的种种做法,发现自己的指导思想就是不断把跟孩子成长有关的事情“外包”给专家去做。孩子的衣食起居外包给专业育婴师,孩子的幼儿教育外包给早教机构,甚至连周末仅有的亲子时光也外包给了专门“陪玩”的大学生。这种只顾埋头赚钱,看上去既高大上又科学,实际上却完全没有精力参与孩子成长的教育方式真的好吗?如果因为如此,反而影响了女儿和自己之间的亲子关系,那就太得不偿失了。

亲情受阻辞职“晚教”

此后,林茜开始试着减少工作量,尽量花时间在家里多陪陪女儿,希望能够弥补之前对她亲情上的亏欠。尝试之后,林茜反而发现了圆圆身上更多的问题。

有一次,林茜和几个闺蜜约好了来一次亲子聚餐,每个妈妈都带上自己的宝宝。其间,其他宝宝都乖乖吃饭的时候,只有圆圆在座位上又叫又闹,林茜在旁边一点办法都没有。晚饭后,几个孩子凑在一起疯闹,林茜发现也是圆圆最霸道,动不动就推搡别人,或是一点不顺心就开始大哭大闹。最后,林茜不得不带着圆圆提前离开。回家的路上,林茜问圆圆刚才为什么总是哭,圆圆理直气壮地说平时跟杨姐姐(林茜请的陪玩大学生)一起玩都是她来定规则的,今天那些小朋友都不听她的,所以她就不高兴了。

从那以后,林茜隐约意识到自己对圆圆的教育出了问题,但又不知道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左思右想,她暗暗下了一个决定,在和丈夫商量过后,她最终把这个决定付诸实践——暂时辞去工作,回家亲自教育圆圆。

林茜骨子里是个要强的人,任何事她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因此,她辞退了高薪聘请的育婴保姆和陪玩大学生,并且买了许多幼儿教育方面的书回来研读,希望能够找到适合圆圆的教育方式。这时,书中提到的一则发生在美国的真实案例给了林茜不小的冲击。

1968年,美国内华达州一位叫伊迪丝的三岁小女孩告诉妈妈,她认识礼盒上“OPEN”的第一个字母“O”。这位妈妈非常吃惊,问她怎么认识的,伊迪丝说:“是薇拉小姐教的!”这位母亲表扬了女儿之后,一纸诉状把薇拉小姐所在的劳拉三世幼儿园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该幼儿园剥夺了伊迪丝的想象力,因为她的女儿在认识“O”之前,能把“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然而自从劳拉三世幼儿园教她识读了26个字母,伊迪丝便失去了这种能力。她要求该幼儿园对这种后果负责,赔偿伊迪丝精神损失费1000万美元。诉状递上之后,在内华达立刻掀起轩然大波,不少家长认为她太小题大做,但伊迪丝的母亲却坚持要把官司打下去。三个月后,此案在内华达州立法院开庭,最后的结果出人意料:劳拉三世幼儿园败诉。

林茜不由得想:如果美国在半个世纪前就已经懂得保护孩子想象力的重要性,为什么我们如今正流行的却恰好是与之相反的“早教”育儿的理念?反观自己周遭的情况,幼儿园的孩子都在上认字和拼音的课外班了,更有甚者,未满周岁的孩子,父母就在家里挂满了字卡,带着孩子一个个认,最好孩子一会讲话就能同步认字和阅读了,这是何等拔苗助长的节奏啊!

想到这里,林茜毅然给圆圆退了那家王牌早教机构的课程,并向丈夫和婆婆宣布,自己要对圆圆来一次反潮流的“晚教”育儿法。

慢成长比较快

事实上,林茜最开始从职场女强人转变为育儿达人的过程并不顺利,她不熟悉圆圆的脾气习性,碰了不少钉子。后来,因为知道圆圆喜欢听故事,便以此为切入口,尝试着用故事书中拟人化的方法跟圆圆沟通,没想到效果出奇的好。

比如,当圆圆吃饭挑食时,林茜会说:“这些蔬菜都在排队等着做你肚子里的小火车,他们都排队等了半天了,你却老是让香肠插队,蔬菜很伤心的!如果你排队坐小火车的时候老有小朋友插队,你难过么?”于是,圆圆便心甘情愿地吃起蔬菜了。有时候,圆圆生病不愿意吃药,林茜会说:“你肚子里保护你的小精灵生病了,坏蛋细菌都跑出来欺负它们,小精灵都在喊救命啊、救命啊!你想不想救它们?你把这些神奇的魔法药水喝下去,小精灵就能一下变得很强壮了,可以一脚把坏蛋细菌踩死!”圆圆听完一边呵呵笑着,一边仰头把苦苦的药水喝下去了。

母女之间沟通无碍之后,林茜便开始实践自己的“晚教”育儿理念。她给丈夫和婆婆定了一条规矩:“圆圆上小学之前,绝不准教她认字!”她可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像其他孩子那样被催着赶着成长,而是希望让圆圆在身心同步的状态下慢慢成长。

少了读书认字的任务,圆圆平时的日常生活闲散了很多。有时,林茜会带着圆圆一起在厨房做糕点,让她把和好的面粉当成橡皮泥捏出自己喜欢的形状;有时,林茜会给圆圆一只彩笔几张白纸,任她在上面涂上自己喜欢的色彩,不得不说,有时候孩子随手涂鸦的作品竟然会有十分令人惊艳的效果;更多的时候,林茜会带圆圆一起出门旅行,与其他父母带着孩子赶行程、逛景点的方式不同,林茜自创了一种迁就孩子旅行步调的“龟速旅行”。

比如,林茜曾带着圆圆去济州岛玩了17天,在很多人看来,在一个小小的济州岛玩17天简直不可思议。林茜却发现,孩子有孩子认识世界的节奏,对于成年人来说也许参观景点、尝遍美食是最重要的,但对于孩子来说,路边的一草一木或者仅仅只是咖啡馆门口的一只大懒猫,都是他们不愿意错过的美景。

在济州岛上,林茜曾带着圆圆想去看天地渊瀑布,没想到,圆圆却被路上的一座小小的假山給迷住了。她在那里把小石头搬上搬下,一会儿把石头排成火车,一会儿又在石堆上占地为王。林茜一直在旁边耐心陪着她玩,不去打扰,也绝不催促,因为她觉得这是圆圆自己认识世界的方式和节奏,她理应尊重。最后,等圆圆玩够了,林茜发现她们已经没有力气再爬上去看瀑布了,只得把这项行程推到了第二天。

这样的几次旅行玩下来,虽然大人没玩到几个景点,但孩子却受益匪浅。每一次旅行回来,林茜都对圆圆的记忆力惊讶不已,她会对旅行中每一个极小的细节念叨好几天,那种常常被大人忽略的美好,每次经由孩子口中反复提及时,总让林茜心中五味杂陈。

一转眼,如今圆圆已经5岁了。和其他同龄的孩子相比,圆圆不是认字最多的,也不是拼音最好的,但在林茜看来,圆圆却是一个拥有很多非主流能力的棒孩子。虽然完全不识字,但所有林茜给圆圆讲过的故事,圆圆都能连同那些华丽的书面语言一起一字不差的复述出来;虽然没有去学前班或是早教班进行任何训练,但多次的旅行经验让她早就学会简单的自理技巧以及与陌生人打交道的能力。

篇14:让孩子像孩子一样 育儿心得

家规是向孩子传递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责任感,提高孩子自我约束和为人处世能力的一个最直接简单的途径。我觉得制定家规这项活动非常好、非常有意义,有利于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和发展,一、我们的家规内容

1.开开心心地上学、上班、生活;2.讲文明、有礼貌、不发怒、不暴躁;3.每天阅读半小时,学点道理;4.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穿衣、洗刷、整理衣服;5.玩儿游戏的时间每次不能超过20分钟;6.合理饮食,坚持运动,做健康宝宝;7.说到一定做到,不推脱,不找借口。

二、我们制定和落实家规坚持的原则:

1.合理易懂、能做得到。我们制定家规时,是全家共同参与,根据孩子的特点,征求孩子的意见,让孩子能够清楚地理解每天家规的目标所在,并且是合理易懂的,还有一些是需要孩子努把力就可以做到的,如要求提高自理能力、注重文明礼仪,注意合理饮食和作息,这些孩子能够做到;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发怒不暴躁,坚持每天阅读啊,如果我们的家规高不可攀,孩子就没有了自豪感和成就感,就很难坚持下去。

2.全家一致、互相提醒。家规要得到落实,必须全家态度一致,互相提醒、互相监督,每一条规定都不能例外,如果在落实的过程中,有一次或者一个人表现出心软或者不忍心的话,之前坚持下来的习惯,有可能因为一次小小的例外而功亏一篑。每个孩子来到人世间,都是为了成就他的父母的。

3.持之以恒、说到做到。孩子能不能坚持下来,关键是看我们家长能不能坚持下来。我们可以心平气和地和孩子商量、引导,但是语气必须是严肃的、坚定的、不容商量的,孩子毕竟是孩子,自制力差,天真好动。

我们制定和执行家规时坚持的理念:

1.身心健康最重要。是我们制定家规时遵循的最高的准则。身心健康不仅指身体素质好,更还包括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现在有不少家长在育儿的过程中过分强调了孩子对具体知识的学习,如孩子会背多少古诗,会算多少数学题,会说多少英语单词,而往往忽视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和人格的健全,智商是孩子成功的基础,情商才是成功的关键,现在大部分孩子的智商不会有太大差距,以后决定孩子成败的应该是情商,也就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自立、自强、自信、善良、乐观、文明、阳光、宽容、勇于担当等,所以在制定家规时我们首先考虑的每天我们都要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地生活,还有就讲文明、懂礼貌、不发怒、不暴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特别注意培养楷楷的心理健康,每天放学回家,我最关心的问题是:孩子,今天在幼儿园开心不开心,快乐不快乐?有没有认识新朋友啊?有没有发生有趣的事儿?这样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他阳光的心态,他眼里的这个世界总是美好的、正面的。遇到一些小困难、小挫折我们也总是鼓励他,让他认识到问题和困难很正常,要积极地想办法克服,记得小班儿运动会那天,他因为没得到奖牌,居然伤心地哭了,这让我有点小吃惊,孩子也有有争胜心啊,我觉得这是个挫折教育的好时机,我于是引导他:楷楷,奖牌你很想要是吧,妈妈也很想要,好的东西大家都想要,是不是任何我们想要的东西都能得到呢?当然不是了,我们想要的东西,必须得通过我们的努力才能得到,以后有想要的东西,我们共同努力得到好吗?再说,虽然没有得到奖牌,爸爸妈妈一起陪孩子参加运动会,那么多老师和小朋友为我们加油鼓掌,你不是也很开心吗?在我的引导下,他终于高兴起来了,妈妈,明年的运动会,我还要参加,努力得奖牌。

这种健全人格的培养会带给我们很多惊喜:每天早晨送孩子和奶奶到广陵路口,下车后楷楷总会叮嘱我们:妈妈慢点开,爸爸慢点开,要注意安全啊!然后给我们再见!虽然只是一句简单的叮嘱,在我们大人看来再正常不过了,可是这句叮嘱每天来自于一个四岁的孩子,让我和他爸老感动了,这么小就知道操心爸妈的安危,这种惊喜和感动会让我们觉得养儿再难都值得。

2.好习惯受益终生。我们都知道性格决定命运,而构成我们性格的正是日常生活中一个个好习惯。所以在制定家规时,我们考虑到培养他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自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记得第一次开小班家长会的时候,吉园长讲过: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而一个坏习惯的养成可能只需要一瞬间,我印象特别深刻。孩子在幼儿园里很重要的一项活动就是培养好习惯。

我们作父母的要抓住机会积极引导,在特定场合进行随机教育。记得楷楷之前害怕打预防针,害怕体检时的抽血,每次去防疫站总是费尽周折,最终是同意去了,但是每次都心情低落。后来,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我知道他喜欢奥特曼和铠甲勇士,我就问他:楷楷,奥特曼和铠甲勇士很厉害,可以打怪兽,可以打败一切邪恶的东西,是不是?所以你很喜欢他们。其实,有个小秘密,妈妈一直没告诉你,你知道吗?你身体里也可以有像奥特曼和铠甲勇士这样的英雄,可以打败很多细菌和病毒,让你身体很棒很棒的!你想不想要啊?如果想要,我们就必须得打几次预防针,打针的时候是稍微有点疼,但是就疼那么一下,你的身体就可以很强壮了,于是,他欣然接受打预防针,并且每次都很勇敢,不哭,打完还鼓励其他的小朋友呢。抽血的时候,我告诉他,只要抽血看看,就知道身体里的奥特曼和铠甲勇士的力量了,他也欣然接受。其实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培养了他不怕打针的习惯,也培养了他敢于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勇气。

3.身教胜于言传。在制定家规前我们就有个共同的约定,这个不仅是孩子的行为规范,更是我们父母必须带头做到的。楷楷有时候会有点小固执,楷爸有时候会有点小偷懒,在家偶尔我会小唠叨一下,心情不好的时候,我还会有点小暴躁,大声说话,大声批评人,有一次当我忍不住发脾气时,楷楷开始教育我了:“妈妈,你老说不让我暴躁发怒,你看看你声音大的,快把我耳朵震破了,你自己都做不到,还让我做?”孩子的一句话提醒了我,我天天不要孩子这样不要孩子那样,自己说的自己都没做到,孩子怎么能信服我呢?我赶紧停下来,立刻给孩子道歉:“楷楷,对不起,妈妈错了,妈妈以后再也不乱发脾气、再也不大声说话了,你监督我好吗?”“妈妈,我们两个互相监督吧”,很不错的提议吧,于是,不发怒、不暴躁的约定就成了我们家规里很重要的内容。

楷楷爸爸喜欢看书,每天晚上睡前总会看会儿书,看到好的地方还会与我分享,有时候我们俩个还会交流一下,受他影响,我也开始在睡前看个育儿书、励志书什么的,在我们俩的带动下,楷楷也会像模像样的拿出自己的书看看,有时很认真,有时很俏皮,看到激动处,还会哈哈大笑,记得《神奇校车》海底探险那一本讲了世界上名字最长的一种鱼:胡母胡母努库努库阿普阿阿鱼,每次看到这点他都大笑,并且非常准确地记住了这种鱼的名字。记得他刚刚会表达的时候,就说:爸爸看书,妈妈看书,宝宝看书。我想对于孩子,父母的身教可能要比言传会发挥更大更重要的作用。那就请我们作父母的记住:要求孩子之前,我们自己先做到。

4.让孩子像孩子一样。让孩子像孩子一样应该是我们制定这个家规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吧。让孩子向孩子一样,这句话很清晰地印在我脑海里,也是第一次小班家长会上吉园长的结束语。孩子本来就是大自然最真实的美,他纯洁无暇、天真烂漫,可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用我们大人的权威来评判我们的孩子,或者为了满足我们大人的虚荣心过早地对孩子要求这个要求那个。

前几天放学回家,楷楷告诉我:妈妈我有个小秘密要告诉你,你不要告诉别人啊。我说好啊,我一定不会告诉别人的。然后我开始侧耳倾听他的秘密,妈妈还是不告诉你了吧。在我的再三追问下,他说,妈妈我的秘密就是我有一个小秘密,小脑瓜转得够快。当我还对他的秘密好奇时,第二天到老师告诉我,昨天上学,玩儿得太高兴了,小便到裤子啦,原来这就是他的秘密啊。我开始强烈感受到孩子的自尊心其实有多强。晚上回家我告诉他,我也有秘密,以后咱们俩就交换秘密吧,他欣然接受了。

上一篇:军训个人自我鉴定100字以上下一篇:十一国庆暖心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