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

2024-06-1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共6篇)

篇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

I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

摘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提出实施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战略。新农村建设是农村改革最重要的表现,同时也对我党基层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应对改革带来的挑战与任务,要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的能力工作能力与应对改革的能力,这样就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加强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对各种局面的能力,提高为人民谋福利的能力,加强对新农村建设贡献的能力。由于各种因素基层党组织在功能定位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研究正确的基层党组织功能定位可以有效的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所起到的作用,加快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基层党组织;

功能定位

II

目 录

摘要 ··································································································································· I 绪论 ·································································································································· 1

一、新农村建设中基层党组织面临的新课题 ······························································ 2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矛盾 ················································· 2

(二)农业产业速度发展带来的矛盾 ································································· 2

(三)农村综合改革带来的矛盾 ········································································· 2

(四)发展观念与发展步伐的矛盾 ····································································· 2

二、基层党组织存在的问题 ·························································································· 3

(一)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与发展步伐脱节 ····················································· 3

(二)基层党员干部能力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 ················································· 3

(三)市场经济能力不高 ····················································································· 3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 ·················································································· 4

(一)基本任务 ····································································································· 4

(二)基本功能 ····································································································· 5

四、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 6

(一)改变领导方式,立足村民自治 ································································· 6

(二)提高基层领导班子的素质 ········································································· 6

(三)注重转变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 ································································· 7

(四)深化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 ····················································· 7 结论 ·································································································································· 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

绪 论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提出实施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为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战略。新农村建设的提出是对我国农村的重要改革和发展,由于在长期的不协调发展中,农村在发展中处于第二梯度,工业反哺农村,城市反哺农村,这是随着改革和发展的一个趋势。

基层党组织是我党联系群众最重要的组织,基层党组织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如果基层党组织不能够有效的发挥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新农村建设就会搞不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改革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基层党组织的正确功能定位是确保新农村快速、稳定、方向正确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加强和改善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方法,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完善基层民主、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素质、争取决策的科学性与民主性、加强自身建设、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才能够在新农村建设中不断增进党群关系,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在新农村建设中取得更加丰富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更加的和谐。

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基层党组织就应该有明确的功能定位,定位的主要内容有政治领导功能;社会整合功能;服务协调功能;规范监督功能。要改善其功能定位本文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出发,从基层党组织的自身建设与协调农民自治委员会的关系,两方面着手提出基层农村党组织建设的措施。

一、新农村建设中基层党组织面临的新课题

随着改革不断地深入,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法,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许多新情况新课题。其要内容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矛盾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结构多元化、组织形式多样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性日益增强,跨地区、跨产业多种形式的生产联合或经营联合不断涌现,新的经济组织日益增多,农村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越来越频繁。这就需要基层党组织能够更加机动、灵活的适应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问题。

(二)农业产业速度发展带来的矛盾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将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普遍使用现代生产工具、全过程实现现代管理,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不断引导广大农民掌握先进的知识,加快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市场化、机械化。但是,目前一些地方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对此认识不足,不注意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和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不知道如何为农民群众发展生产提供有效的服务。

(三)农村综合改革带来的矛盾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在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基础上,实行了税费改革,现在又在大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从而使国家、集体和农民的分配关系发生了重大调整。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转变工作职能,学会用经济、政策、法律手段开展工作,服务群众。但是,目前一些地方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还没有有效的办法应对新的情况与出现的新的问题,工作能力明显跟不上发展的步伐。

(四)发展观念与发展步伐的矛盾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农村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注重资源节约与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和农民生活全面改善。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转变发展观念,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转向推动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但是,目前一些地方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 ①张杏莉:“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事求是》2006年第5期。

发展全局理解还不深,抓统筹协调发展的意识还不强,能力和水平也亟待提高。

二、基层党组织存在的问题

当前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随着农业农村工作形势的变化,与加强农村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要求还存在着不相适应的问题,集中表现在:

(一)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与发展步伐脱节

村级党组织由于受农村客观条件的限制,农村党员普遍存在年龄大、文化低、管理难、后备少的问题。加上农村党员的流动性越来越大,出现了联系难、教育难、开展活动难.近年来农村党员参加支部活动率正在逐年下降,支部大会(活动)的党员出席率一般在70%左右。每逢支部换届选举或发展、转正党员时,支部书记往往为实到党员能否达到法定人数而担忧。

(二)基层党员干部能力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新技术、新生产经营方式的不断运用,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但目前一些地方的村党组织对此认识不足,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眼界不宽,缺乏机遇意识。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老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管用”,工作放不开手脚,迈不开步子,跟不上时代。

(三)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传统

目前,农村跨地区、跨产业多种形式的生产联合或经营联合不断涌现,离土离乡、经商务工的农民包括农民党员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传统设置形式、工作方法以及党员教育管理的方式,要进行相应的转变或调整。但部分村级党组织没有创新意识,墨守成规;有的农村干部还习惯于过去那样“吹哨子”、“喊号子”,搞强迫命令、行政干预,工作方法不对路;一些地方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催粮收款等传统的工作职能没有以后,不知道“该干什么、该怎么干”了①。

(四)市场经济能力不高

有些村历来是经济薄弱村,因基础查、底子薄,想发展没有条件;有些村前几年举债办起的工业项目,因企业倒闭,为经济官司和巨额债务一筹莫展;少数村既没钱投入,①张宝军:“村级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与功能”,《执政党建设》2007年第3期。

又没厂房出租,投资投不起,招商招不进,形成恶性循环。一些先富裕起来的农村发展后劲不足,有的主要依靠对矿产资源的粗放型开发,科技含量很低,不仅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而且严重地削弱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由于发展集体经济难,集体没有积累,在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方面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甚至陷入无力支付村干部报酬的境地。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中组织和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在新农村建设这个全新而且艰巨的工作中更应该有准确的功能定位,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基本任务

1、促进生产发展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把发展本村经济和带领农民致富作为首要任务。村党支部要根据该村的优势和特点,积极开创具有当地特色的发展道路,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提高农民收入。

2、实现农民增收

生活富裕是新农村的重要表现和特征。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制定出发展本村经济、带领农民致富的好措施,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致富奔小康,努力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各项目标。

3、培育文明乡风

乡风文明是建设新农村的核心内容。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在乡村营造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培养高素质农民,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培养一批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趋势的,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思想向上、遵纪守法的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4、改善村容村貌

建设新村镇是新农村建设的硬件工程,也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承担的重要职责。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全力做好乡村美化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动员乡村各级组织和广大村民增强村容村貌管理意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和维护。循序渐进,因地制宜地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使村容村貌有大改观。

①刘沙:“浅论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支部的角色定位与功能作用”,《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1期。

5、推进管理民主

农村基层党组织应把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依法办事有机统一于农村社会主义民主实践之中,从改进领导方式入手,以村“两委”团结协作为基础,坚持以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各项机制,规范完善村级重大事项的决策程序,引导农村基层干部不断提高政策水平和依法办事的能力,为新农村建设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

(二)基本功能

1、政治领导功能

村级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功能是由其所具有的政治领导核心地位决定的一项重要功能。它主要包括: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以及本村党员大会的决议;领导和推进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负责国家政务的推行;对农村党员和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党的组织,提高党员素质,维护党的利益和威信等。

2、社会整合功能

村级党组织通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运用经济、行政、文化、法律等手段,把农村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事业中来。主要应有:组织、引导建立较完善的农村社会组织体系,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以保证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真正贯彻落实;开展以法治村,实现农村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法制化和规范化;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3、服务协调功能

在村民自治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村级党组织的服务协调功能主要有为村委会开展工作提供政策法律咨询和道义支持,争取乡镇党委政府对本村工作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引导村民依法从事生产经营、增加收入;帮助群众抗击各种自然灾害,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调解纠纷,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开展积极健康的精神文化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4、规范监督功能

党组织依据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按照多数村民的意见和要求,对村委会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农民合作组织的行为进行政治监督和法律监督,及时提出建议和意见;对农村各种非正式组织如宗族组织、宗教组织和黑恶势力的活动进行监督制约;及时向 ①中共安徽省委党校课题组:“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功能定位”,《理论视野》2007年第9期。①

国家和上级组织反映情况,确保农村社会的稳定。

四、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要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的种种问题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农村基层党组织有一个正确的功能定位。

按照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思路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乡、村领导班子建设和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更新观、强化功能、改进方法、提高能力,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生机与活力,切实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组织保证。

(一)改变领导方式,立足村民自治

紧紧围绕村民自治与依法执政这一重要关系,着力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或其它群众团体的交流沟通机制,探索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领导机制。在村民自治实践中,各地大多存在着党支部领导一元化的倾向,不同程度地弱化了村民自治的功能。如何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相互冲突与掣肘,关键在于依据法律及相关政策明确各自的权责,构建农村基层党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及其它组织团体的交流沟通机制。农村基层党组织既不是决策机构,也不是执行机构,其领导核心职能的体现必须遵循村民自治的原则,通过村民会议尤其是村民代表会议,引导民众监督、督促村委会规范管理村务,实现民众利益,将党的领导纳入村民自治体系之中。

(二)提高基层领导班子的素质

作为基层领导班子就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真正成为政治坚强、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能经得起各种考验的钢铁队伍。由于基层领导干部直接面对群众,肩负为民办事的重要职责,必须要有很高的综合素质。要适应本职工作岗位的需要,提高理论水平与工作能力,唯一的办法就是坚持学习、加强学习、改善学习、全面系统的学习。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完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领域,提高领导能力。①乐亚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几点思考”,《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7年第2期。②徐小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基层领导干部都要重视学习,不仅自己要带头学,还要加强对学习的组织领导,抓好其他干部的学习。即便工作再忙,也要挤出时间抓紧学习,确保学习时间、人员、内容和效果四落实。学习的内容很多,最根本的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时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历史、法律等方面的学习,努力做到理论与实际、学习与应用相结合,力求达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

(三)注重转变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

首先,要转变管理理念。要树立发展理念,通过选好发展路子和经营机制,实现村强民富;要树立民主理念,运用民主的、制度的方法解决农村问题;要树立服务理念,以引导、服务的方式让农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要树立和谐理念,切实提高统筹农村事务管理的能力,让农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与和谐成果。

其次,要转变领导方式。新形势下农民的需要是立体化和多样性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要不断调整,并与之相适应。要抛弃传统的命令式、经验式的领导方法,向民主管理、民主协商、民主参与、民主发动和引导的方法转变,要学会用实实在在的示范作用教育吸引群众,把群众团结到党组织的周围,同心同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处于处理矛盾和化解矛盾的前沿,要成为维护农村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和屏障。党组织要及时把握民情民意,切实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难点焦点问题。要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引导,将党的政策讲清讲透,思想工作要注意深入浅出,用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其理解接受。

(四)深化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

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是指创建以“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为主要内容的“五个好”村党组织、“五个好”乡镇党委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市)活动。进不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党在农村的中心任务,紧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不断深化“三级联创”活动。①

(五)加强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

我国农村党员队伍总体上是好的,是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同时也要看到,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也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各级党委要从保持先进性的高度,把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抓好抓实。

①贺国强:“大力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求是杂志》2006年第7期。

1、要切实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教育。

2、要进一步严格党内生活,坚持和健全党的组织活动制度,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

3、要按照十六字方针发展农村党员,做到“三个倾斜”。十六字方针,即“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三个倾斜”,即向农村生产第一线青年农民、回乡知识青年、复员退伍军人、乡镇企业骨干中的优秀分子倾斜;向党员队伍年龄才华、文化程度偏低的地方倾斜;向长期未发展赏,使得村级领导班子结构不合理、素质不高、后继无人的地方倾斜。

五、加强基层党组织功能定位的意义

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在新农村的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的成败,直接关系农民的利益,其主要意义有:

(一)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保证

党的性质、宗旨、地位和任务决定了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党的领导是各项事业顺利推进的根本保证。当前,“三农”问题是影响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现实课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重点是解决好“三农”问题。因此,党中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基层党组织的正确定位可能有效的提高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成效,提高广大农民的收入水平、生活水平、文化水平;促进农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提高农业的市场化、机械化,促进农业产业的全面升级。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基础工作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而要完成这一任务,必须有坚强有力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做后盾。因为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来贯彻落实,农民群众生活的改善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来推动,党在农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来维护,“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的实现,要靠基层党组织团结和带领群众艰苦奋斗。从某种意义上说,抓住了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就抓住了关键,就有可能取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组织实施中的主动权,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关键在于有一个正确有功能定位。

(三)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重要保障

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农村工作的领导核心。如果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党的执政基础和政权基础就不牢靠、不巩固。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其在第一线直接接触群众、联系群众,树立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影响与决定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发展农村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都要依靠农村基层党组织。正确的功能定位使基层党组织可以有效的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工作、如何来开展自己的农村工作,从而可以有效的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促进农村事业的发展。

结 论

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既现实又系统的社会工程,涵盖物质、精神、生态、政治文明各个层面。如何找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合实际的工作路径,如何创造性地把“二十个字”的总体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操作层面,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重大课题。

同时基层党组织功能的准确定位也是各种因素制约的结果,他的发展将与基层党组织的发展一起得到提升,基层党组织的也将在我国的改革发展中不断的健全,在新农村建设中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同样也将为我国基层党建起一个很好的带动作用,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快速的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需要我们不断的加强基层党建,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这一农村事业的领导核心的作用,同样也要发挥农村民主自治组织的功能,两种力量一起为我国农村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篇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

中文摘要: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是党的整体影响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里强弱,直接关系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半随农村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影响里在一些地方出现了弱化的趋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巩固党在农村的领导核心地位,必须不断地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

当前的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它向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能里建设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核心和跟本目标,它包括执政能力、引领农村经济发展、引导农村文化建设和统筹农村社会发展的能力,制约农村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的因素主要有思想认识不足、队伍建设带后、管理体制、发展现状制约的方面,对此,应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当前,村级党组织普遍面临的困境是资源短缺。实证研究发现,党支部通过村庄外部关系网络的链接、“党员承诺制”的推行、社团组织网络的构筑及“五星级评比”活动的开展,突破了领导困境,实现了领导创新。其借鉴意义是:村级党组织的领导创新要注重观念创新、把握时代趋势、借鉴乡土传统。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 影响力 新农村建设 能力建设 村级党组织 领导创新

第一章 农村基层党组织影响力

深入分析和研究新形势下农村党支部影响力弱化的根源,采取有效途径,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党政组织的影响力,整合农村政治资源,充分有效的发挥农村党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作用,已经成为目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影响力弱化

所谓农村基层党组织影响力弱化,是指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在农村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严重下降,对农村社会的动员能力、整合能力降低。这种现状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发展,使村党组织权力性影响力受到了严峻挑战,党组织的权力影响力削弱。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的经济自由得到空前解放的同时,也使农村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从一元经济结构向多元经济结构转化,经济资源从集中向分散转变。农民在经济上对村级正式组织(包括党组织)依赖程度大为减低,党组织对农民在利益方面吸引力、影响力大大减弱。

农村民主政治的发展以使村党支部领导权力的合法性面临挑战。由于现在有法律制度未能明确划分领导权和自治权的边界和范围,造成自上而下渠道产生的村党支部很容易与自下而上产生的权力结构—村委会之间产生矛盾和碰撞,两个权力主体在重在村务决策和管理上互不相让、互不配合,关系紧张。村委会与党组织的矛盾与冲突,一方面造成村里工作难以正常开展,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目前,在很多乡村基层频发的诸如弄虚作假、乡镇企业与农民负担过重、乡村内部管理中的混乱、乡镇干部中的腐败现象等,都与因权力体制缺陷而引起的权力运行失范有关。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党组织的影响力,使农村群众对党组织的权威产生怀疑和不信任。

(二)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各种民间组织发展迅速,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提高,特别是宗族势力和宗教组织的发展,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形成了很大冲击。

(三)农村党组织建设受到严重削弱,凝聚力、战斗力弱化是导致其影响力下降的内在因素。从非权力影响力的角度分析,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从根本上讲是来源于党支组织的凝聚力、干部队伍的创造力和党员队伍的战斗力。目前党支部影响力的弱化固然同权力资源的减少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党支部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是其影响力弱化的重要因素。

组织涣散,创造力、凝聚力不强,战斗堡垒作用未能有效地发挥。农村基层组织要有影响力,首先要有凝聚力。凝聚力越大,吸引力越强,影响力就越强。但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中,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受到严重削弱。在不少的村子,党支部软弱涣散,有的处于瘫痪状态,有的被宗族宗派势力所控制,有的党支部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根本无从谈起。

基层组织党内民主发展不足,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向心力降低。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使党员作为普通村民的民主权利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制度保障和满足。这对农村党员党内民主权利的行使产生了不小的冲击。与农村民主政治发展相比,基层党内民主发展的不充分,农村党员民主权利缺失,导致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下降。

农村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年龄老化、思想僵化、能力弱化,难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员的政治先进性和社会威望降低,党的形象资源流失。

二、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影响力的对策

农村党支部的影响力,直接关系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着党在农村执政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巩固。

(一)合理配置权力资源,科学区分党支部的领导权与村委会的管理权,巩固党组织在农村的领导核心地位。执政资源是政党执政的基础条件,是提升执政影响力的决定因素。在执政资源的构成要素中,权力资源、法理资源、组织资源是最基础的要件。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与其所占有的执政资源成下比。因此,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必须完善有关法律和党规,科学合理的配置农村权力资源,规范各自的职权。

(二)加强党支部建设,提高党支部的组织影响力。

农村党组织的影响力首先和主要的是组织是影响力。因此,提高党支部的影响力,必须切实加强党支部自身建设。

完善党支部的民主选举制度,把人民公认原则纳入村党支部的选举过程中,依此增强党支部的合法性基础,提升其影响力。要适应农村经济成分多样化,利益主体多样化、社会组织多样化和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民展的需要,创新农村党的基层组织设置模式,扩大基层组织的覆盖面,扩大影响力。以加强能力建设为切入点,不断改进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提高党组织的非权力影响力。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基层党组织做党员和群众工作凭借的往往是行政权力。

(三)创新党员干部教育管理机制,提高素质,优化形象,提升党员个体的影响力。

良好的素质和形象是党赢得群众支持的前提。党员的模范形象对周围群众起着巨大的影响、带动和辐射作用,通过潜移默化的榜样力量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向心力,使群众由被动服从转为自觉拥护。要拓宽领域,采取基层党组织和劳务输出中介组织合作的方式,有组织地输出部分农村青年到经济发达地区“打工”深造,作为村级后备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解决农村党员队伍活力不够的问题。要疏通出口,进一步加大不合格党员的处置力度,以净化党员队伍,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要不断完善农村党员的管理方式和模式,建立规范有序、联系紧密、以流入地为主、流入地流出地共同负责的管理格局,做到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的基层组织,有党组织的地方就有正常的组织活动。要不断健全党员监督管理体系,健全党员激励约束机制,逐步建设一支年富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素质高、能力强的党员队伍,不断提升党员在农村的个体影响力。

(四)建立利益整合工作机制,提高利益协调整合能力。农村党支部作为党在农村的领导核心,是党进行社会整合最基础、最不可或缺的组织要素和主体因素。因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分布最广、数量最多,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最密切,也最直接。

通过加强党内民主和推动民主政治建设进行整合。在目前出现农村社会组织多样化及多种整合力量并存的局面和趋势下,基层党内民主和农村民主政治的有效发展,有利于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向心力和认同感,有利于基层党组织充分获得支配、控制和领导各种基层组织的主动权,特别是通过选举、监督等民主渠道,提升农村社会对党组织及其领导人的合法性认同和支持,从面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巩固党在同级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

联合各方力量进行整合。实行有效的社会整合,单靠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力量是很不够的。农村党组织要善于利于和整合各种资源,调动各方力量,特别是要善于利用村委会及各种群众团体和农村民间社会组织力量,构建以农村基层党组织、村委会为主渠道,以各群众团体、民间组织为重要辅助渠道的社会联动整合新格局。农村基层党组织要主动提供平台,创造机会,让农村各群众团体和社会组织根据其职能特点,参与社会整合工作,并在坚持党的绝对领导的前提下,发挥出应有的利益表达作用,不断壮大党对农村社会的整合力量。

在整合内容和效能上下功夫。要找准并把握广大群众及各个利益群体的共同利益之所在,把群众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相结合,把群众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与具体利益、眼前利益相结合。通过发展生产力、加强各阶层的思想教育、建立各个利益群体之间良性互动和公平竞争的机制等手段和方式,实现农村各阶层利益的整合,为实现广大农民群众共同的利益目标奋斗,使农村党支部真正成为代表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带领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导核心。

第二章 能力建设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切实搞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坚持党管农村的重大原则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证。

一、“后发”现代化中是在传统农业社会内部展开的,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农村发展的迟滞现状成为制约现代化进程的关键环节。同时,农村还是影响国家政治秩序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30年来,我国的现代化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但在现阶段,“三农”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要继续推进现代化,就必须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和进农村的全面进步,以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更鲜明地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这就把新农村建设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纳入到中国物色社会主义体系这中。这些都意味着我国的农村现代化进入到一个全新时期。

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证。农村现代化新时期的到来也向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出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的核心则是其能力和水平的大幅度提升。

二、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能力要求 具体而言,新农村建设要求基层党组织主要提升以下四个方面的能力。

(-)农村建设新阶段中的执政能力

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现着党对农村的彻底领导。在农村现代化的新阶段,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仍应置于首位。

要更坚定地坚持和强调“党管农村”的重要原则。对村民选举活动要积极与和主动领导。积极参与,就是积极做好宣传动员,引导村民认真、正确地行使权利;也应该动员党支部成员作为候选人公平参选。主动领导,就是配合村民选举委员会做好选举组织工作,并切实覆行监督职能,保证选举公正。

坚持对村委会的领导和对村务公开的监督。由于人们对村民治的片面理解,在一些地方出现了党支部难以领导村委会的现象。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制度创新,从制度层面上增强党支部的群众基础。近年来开始普遍推广的“两票制”、“两推一选”、村两委的“一体化”、“一肩挑”等,都是值得重视的探索。

(二)引领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干部,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致富、带富能力,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大幅增收,已成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首要任务。”

要树立强烈的市场意识和现代农业理念。在西部农村中,农民的市场观念不强,缺乏现代农业经营理念,小农生产经营依然占优势。基层党组织要带领群众富奔小康,必须树立强烈的市场意识,以市场化和产业化建设现代农业,促进特色产业形成。

积极促进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形象。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其迅速准确的市场信息、较高的专业水平,通过产前、产中、产后的一体化服务,降解了分散农户的市场风险,并通过利益制把分散的农民连接成为一体,成为农村社会中一种具有多元功能的社会组织。基层党组织应该积极 促进这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形成,以其发展经济和整合农村社会的独特功能,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努力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应以一定的村级集体经济为基础,基层党组织要更新观念,努力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三)引导农村文化建设的能力

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当前,各种自私自利的、消极颓废乃至腐朽堕落的思想观念在农村沉渣泛起,喧器一时,扰乱了农村的人心,搞坏了农村社会风气。基层党组织要积极重视“乡风文明”建设,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多种文化形式,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和谐农村社会。宣传现代民主、法治理念的能力。即利用村民自治这个契机,积极宣传和引导农民群众,普及法治理念,为乡村社会增添法律文化,以法治理念促进新农村建设。重塑集体主义观念的能力。

(四)统筹农村社会发展的能力

新农村建设是推动农村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旨在全面、整体地推动农村发展。在内容上,它包含了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法治强化和文化建设;在结构上则是着力优化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建设主体、资源供给、人才供应等要素。从短期目标而言,新农村建设要促进农村经济社会进步,改变农村发展不足的现状,从长远目标而言,则是要实现农业和农村的整体现代化,彻底改变现存的城乡二元结构。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学会正确处理多方面关系,包括争取资金与挖掘内部潜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文明乡风建设、坚持领导与转变职能等。总之,要统筹经济、政治与文化均衡的发展,推动农村整体进步。

三、基层组织能力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其解决措施

(一)思想认识重在教育和规范

对于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应有的作用和能力,不少基层党组织还存在着模糊认识,缺乏思想上的重视和准备。对此,应扎实开展对基层党组织成员的的思想教育,并强调教育的规范化和设定的明确目标。

(二)队伍建设应予调整和加强

农村基层党组织整体队伍状况是制约其能力建设的一个容忽视的因素。当前基层党组织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结构不合理,“‘三偏’现象突出:在许多农村,党员队伍存在着年龄偏老、文化偏低、数量偏少的‘三偏’现象”二是党组织活动难以保证,党员队伍出现“断层”;三是党组织工作状态不佳。对这些问题应努力调整。

积极推行制度创新,选好“带头人”。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两推一选”、“双推直选”、“公开选聘”、“下派任职”等办法选好“一把手”,普遍收到实效,值得认真研究和推广。促进组织完善与素质提高。尤其要注重在青年农民、外出务工人员、专业协会负责人、致富能手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切实解决“三偏”问题。

(三)管理体制度需要认真健全和完善

通过交叉任职,理顺现行村“两委”关系。积极推行和提倡具备条件的村支书兼任村委会主任,提倡具备条件的村“两委会”其他成员依法实行“交叉任职”。建立考核奖惩制度,完善对农村基层组织的管理监督。建立完善待遇保障机制。拟逐步将村干部的补贴报酬直接列入市、县(区)财政预算;积极推行在职、退职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探索村干部“年薪制”和公职化的路子;多途径解决村干部的政治待遇问题。

(四)发掘自身潜力,寻求突破口

长期积累下来的发展滞后,不利地域条件和较为闭塞的文化环境,传统习惯对市场的天然排斥等,是西部农村面临的普通问题。因此,基层党组织必须从发掘自身潜力入手,认真寻求突破口,然后才能带动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内容丰富,目标要求甚高。当前应该围绕着提高能力这个核心来推动建设。真正体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扎实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动农村社会发展,促进小康社会实现。

第三章 领导创新

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直接领导者,农村基层党组织唯有进行领导创新,才能增强领导能力。

一、资源短缺

当前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的主要困境是领导资源的短缺。

1、经济资源的匮乏。经济资源是村级党组织开展领导活动的重要物质支撑。目前,大多楼村级党组织的经济资源极为有限。

2、政治资源的流失。根据吉登斯的观点,政治资源主要包括控制、组织、制裁等治理手段。目前,村级党组织政治资源的流失集中表现为“两个流失”。一是政治权力的流失。二是组织资源的流失。组织资源是政党开展活动所依赖的组织队伍或组织体系,它包括政党自身的组织队伍和政党的外围组织。

3、文化资源的消解。从执政资源的角度来看,文化资源包括执政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公众的社会心理。意识形态是引导、支配社会成员思想的力量,社会心理。意识形态是引导、支配社会成员思想的力量,社会心理 则是执政党的心理支持力量。

二、资源开发

1、村落外部网络的链接:经济资源的摄取。社会资本理论认为,动员人际关系网络能为资源匮乏者带来资源收益。

2、“党员承诺制”与社团组织的创建:政治资源的重构。一个政党若没有权力资源和组织资源,是断然无法影响、组织、动员民众的。

3、“五星级评比”:文化资源的整合。众所周知,多年来,村级党组织文化资源不断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育村民的方法、手段已不适应新形势下农民素质发展的需要。

“五星级评比”的具体作法是,用“遵纪守法、关心村务、团结互助、热爱科学、明理诚信”五项指标对农户家庭进行评比,农户家庭若符合一项指标就记一颗星,然后将每个家庭的总星数贴于农户家门上。如果农户家庭全部符合指标就被授予“五好家庭”的荣誉称号,村党支部还邀请乡领导发证书和奖品,而村里的秧歌队则敲锣打鼓地给“五好家庭”挂牌。“五星级评比”的主旨在于,通过引导村民遵守国法村规、关心公益、相信科学、反对迷信、健康娱乐、抵制赌博、邻里互助等,使其重塑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信仰和正确的价值观。其实践效果是,因无形中给村民以竞争的气氛,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村民自觉地调整了自己的行为,并使桩民的思想心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今,争星、看星、比星、追星已成为该村的新风尚。“五星级评比”活动创新了村庄文化资源重构的途径。

三、农村基层先进党支部领导创新的启示

1、领导创新首先要注重观念创新。观念万不失一是观念开发,就是思想革命,它是一切领导创新的前提和先导。

2、领导创新要把握时代趋势。领导创新的实质是对领导情境的时代性变化的主动应对。

3、领导创新要借鉴乡土传统。领导创新的力量在于创,领导创新的魅力在于新。

当然,领导创新还因地制宜,符合每个村庄自身的实际。中国农村幅员广大,各个村落社会的自然禀赋、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以及历史文化传统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性,因此任何一个农村基层党组织都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找准创新的突破点和路径。

参考文献

篇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 农村基层党组织在领导农村经济发展方面有待加强

随着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农民成了拥有种种自主权的生产经营主体, 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大大提高, 而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则失去了对集体经济资源的控制权, 使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分散的家庭之间的经济链条断裂, 经济关系淡化, 农村党支部可控制的经济资源大幅减少, 公共事业服务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 党组织原有功能的实现空间逐渐缩小。而在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普遍存在认识不足、准备不足、应对乏力的问题。职能转变没有及时到位, 服务群众、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动员群众的手段减少、功能弱化, 导致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方面思路不宽、办法不多, 组织农民进行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能力不强, 作用发挥不够。与农民群众加快发展、增收致富的愿望和要求产生了很大差距。

(二) 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方面还有待提高

随着村民自治组织的建立和完善广大农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主体意识、参与意识明显增强, 这给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注入了活力, 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 自治主体缺乏。由传统的“统治”方式向村民自治制度的变迁, 治理主体也由政府转向了村民, 然而, 作为村民自治制度的主体———农民, 其小农意识根深蒂固, 合作精神不足, 法律意识淡薄, 公共精神缺乏, 再加上由于日益扩大的城乡差别, 使一些较为有知识、有文化、有能力的村民流向城市, 农村出现了以“九九、六一、三八”为特征的村庄人口结构现象导致农村基层干部倾向年龄老化、知识老化、作用弱化, 农村基层党组织形不成核心, 聚不成合力, 影响生产和管理。其次, “两委”班子不协调, 有些党支部书记片面强调“一把手”的地位, 并代替村委会决策, 干预村委会自治事务。有些村委会成员又片面强调自治, 认为村委会是众多村民选出来的, 有群众的拥护, 比由上级任命或几个党员选出来的村党支部群众基础强, 所以在思想和行动上不愿服从党支部的领导, 同党支部书记形成对抗, 严重影响工作, 也使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流于形式, 使村里面的工作陷入瘫痪, 争权夺势现象非常明显, 有些村甚至出现利用宗族或金钱等的手段干预村务政务等现象, 影响了基层稳定和民主政治建设健康发展。

(三) 农村基层组织的管理方式有待创新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转型, 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 经济结构多元化、组织形式多样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性日益增强, 跨地区、跨产业多种形式的生产联合或经营联合不断涌现, 新的经济组织日益增多, 农村出现了生产大户、农业协会、经济联合体、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业, 各种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不断产生, 特别是近年来的城中村开发, 新的农村社区不断涌现, 传统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农村经济开放性和多元化的发展要求。此外, 农村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越来越频繁, 离土离乡、经商务工的农民包括农民党员越来越多, 流动性较大, 党员集体活动难以开展, 党内生活制度基本上流于形式, 使党支部与党员思想之间出现了断层, 对党员的管理和教育难以落实。目前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方式往往与党员个体特点不相适应, 导致流出地党组织很难准确掌握其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 流入地党组织也很难为其搭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平台, 使党组织的凝聚力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路径

(一) 加强教育培训, 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带领群众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

重视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建设, 组织党员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引导基层党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做到真正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要将自学、集中学习、脱产学习等形式有机结合起来, 将政治理论的学习与市场经济知识、科学技术知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对村干部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培训的教育体系, 通过各级党校、干校以及各种农村培训机构, 加强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理论业务培训、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学习, 并通过外出考察、锻炼等多种渠道, 帮助基层干部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工作水平, 提高带领群众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 掌握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

(二) 转变工作作风, 增强服务意识

农村基层党组织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要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上,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变领导为引导、变强令为示范、变要求为服务, 不断改进领导方法, 提高领导水平。不断强化服务意识, 为农村的发展谋出路、订规划、绘蓝图, 真正把促进农村发展当为己任, 努力开创为农村的富裕和农业发展的场景, 为农民的增收出主意、想办法、找出路、办实事。农村基层组织要加大农村普法力度, 加强各项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和引导, 使农民知法、懂法、守法。在教育农民过程中, 要高度重视村民自治的作用, 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民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上。对事关农户之间、农户与集体之间的相关权益和事关社会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 要组织农民讨论协商, 制定农民共同遵守的村民公约, 规范和约束农民行为。

(三) 创新用人理念, 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创新用人理念, 就是要打破传统的用人方法拓宽用人的渠道, 在坚持政治素质标准的前提下, 打破身份、籍贯等条条框框的限制, 可采取公开招考、聘任制等方式, 面向全社会选拔村干部, 真正把政治过硬、能力较强、群众公认、作风扎实的人才引进来。要加强建设后备队伍建设, 下大力气加大后备干部队伍的培养工作, 注意从具有一定文化科技知识的在乡青年、致富能手、复员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优秀经营管理者中, 选拔出经济思路清、带民致富举措多、群众满意度高的优秀年轻党员进行重点培养, 并对培养对象定期考核, 特别优秀、已具备领导干部条件的, 要不失时机地把他们推上基层领导岗位, 为他们提供施展才能的政治舞台。

(四) 创新村级领导体制, 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建设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必须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农村基层自治制度, 从体制上理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和村委会的自治之间的关系。一是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制度。建立完善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会、村民议事会或村民代表议事制度, 凡涉及村里重大事务及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 都要经过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会、村民议事会或村民代表会讨论决定。二是完善村“两委”班子协调配合的工作体制, 坚持“两个不动摇”, 即坚持村党组织对村民自治的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 坚持实行村民自治不动摇, 严格界定“两委”职责范围, 正确处理村党组织与村委会的关系。建立村“两委”班子联席会议制度, 明确在村级组织中, 村党组织处于领导核心位置, 农村党支部书记是村级班子的“一把手”, 是村里各项工作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 村委会等其他村级组织必须在党支部的领导下, 围绕自身职能, 依法照章开展工作。

(五) 创新党内组织机构设置, 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变化, 应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的精神“优化组织设置, 扩大组织覆盖, 创新活动方式”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一是村村联建党组织。将相邻的两个或几个村党组织合并归一, 建立联合支部或党总支或党委, 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和共同富裕的目标。二是村企联建党组织。即突破行业界线, 将乡镇骨干企业党组织与行政村党组织合并联建, 由企业党员厂长或党组织书记兼任村党支部 (党总支、党委) 书记, 在组织上实行村企统一领导。三是村居联建党组织。在城郊与城区接壤的地区, 将行政村和居委会党组织合并, 建立党总支或党支部, 统一领导行政村和居民区的工作。四是建立行业党组织。主要以行业协会为载体, 把分散在广大农村和城镇的党员, 按行业分工组合起来, 建立相应的党组织。五是建立流动党员支部。根据农民党员的流动态势及特点, 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经济组织或行政组织中, 设置流动党员临时支部。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和教育, 构建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 实行党员信息一网通, 实现城乡对接的党员“无缝”管理, 从而增强农村流动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 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

篇4: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用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地位和作用

党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包括党的农村基层委员会、农村党总支部委员会和农村党支部委员会。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使命,必须明确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客观分析新形势下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提出积极的对策,进一步探索激发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措施。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党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需要农村党组织向群众宣传解释,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把中央决策转化为农民的自觉行动。群众的呼声,需要农村党组织及时反映、汇报,为正确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和依据。[1]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规划者和实施者。農村区域广大,情况不一,条件各异,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展深入调查研究,按照党中央提出的总体目标要求,实事求是,准确定位,逐步制定出适合本地发展的产业规划、村庄规划等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科学确定各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全程指导和组织农民按计划、分步骤、有重点推进,才能建设好新农村。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者和示范者。要高度重视乡土拔尖人才的培养。乡土拔尖人才有文化、有威望、有特长,与周边群众有着密切的联系和感情。他们不但是农民致富的带头人,还是乡村两级解决实际问题的好帮手,是农村工作的骨干。充分发挥好他们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势必会带出一批又一批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新农民。

农村基层党组织做为基层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是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引导作用。

引导作用主要是指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政治思想上和发展方向上的正确领导和指导。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发挥思想政治优势,大力弘扬崇高精神,大力宣传先进事迹,加强对党员干部群众的理想道德教育,最大限度的激发出工作热情和创业潜能。要引导农民群众准确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为新农村建设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是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有的凝聚作用。

凝聚作用主要是指把党员干部群众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和谐充满活力的整体。一是农村基层领导干部绝大部分都有扎实的作风、较高的工作水平和较好的工作业绩,在群众中有较强的感召力和信服力。二是广大基层党员在工作生活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群众钦佩他们,愿意团结在他们的周围。

(三)是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疏导作用。

疏导作用是指采用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做好疏导工作,把矛盾和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个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干部应当认真做好协商、调解、教育等疏导工作,强化法治观念,规范办事行为,理顺群众情绪,化解内在矛盾,凝聚基层人心。

(四)是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桥梁作用。

桥梁作用主要是指在党和人民群众之间,架设理解支持、互通有无的纽带和桥梁,增进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血肉联系。

二、影响和制约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因素分析

通过广泛调研,课题组发现当前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如下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

(一)部分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

还存在“一年看,二年干,三年算”思想,观念陈旧,缺少长远打算,创新意识不强,对新农村建设存有“等、靠、要”思想,缺乏锐意进取的内在动力和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

(二)党员干部的素质能力不强

受务工潮流的影响,大部分有胆识,办法多的青年农民外出务工,在家创业的部分党员干部,在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农村和谐社会上思路不宽、办法不多,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本领不强。

(三)党组织的设置模式和活动方式过于单一,

沿袭原来在单纯村委和村民小组设置党小组的方法,其设置模式、活动内容、活动方式等均与当前农村经济市场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四)基础设施较为薄弱

由于大部分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缺乏区位、资源优势,村级增加集体收入的途径难于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导致村级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缺乏服务群众的物质基础,影响了党组织的吸引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三.、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措施和途径

农村基层党组织应坚持与时俱进,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通过以下途径使其充分发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

(一)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巩固基层基础

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夯实党在农村执政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巩固和发展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局面,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途径。

一是要健全组织。要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大力整顿软弱涣散的党组织,创新党建活动载体和内容,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要建立有效可行的激励机制和淘汰机制,激发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内在动力与活力。

二是要搞好领导班子建设。从致富带头人、回乡知识青年、退伍军人、企业骨干、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等群体的党员中,培养选拔政治素质高、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能人,充实到农村基层党组织中来。

三是要加强培训。要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刻理解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意义,提高他们执行政策、加快发展、服务群众和化解矛盾的能力,增强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

四是要健全机制。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努力方向。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形成的经验和方法,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通过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规范党员教育管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来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

(二)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带领群众致富

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致富、带富能力,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大幅增收,已成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首要任务。农村基层组织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积极探索抓党建促发展的有效形式和载体,要抓住加

强农村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这个根本,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目标,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努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致富的本领,党员不仅在发展经济上要发挥带头作用,而且要在维护社会稳定、建设文明祥和的新农村中发挥表率作用。

(三)努力推进民主管理,构建和谐农村

建设文明乡风,努力形成农民群众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构建和谐农村,实行民主管理是基础,维护社会稳定是关键,加强精神文明建設是重要途径。

一要提高民主管理能力,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农村基层自治制度。凡属村里的重大事项以及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都应先召集党员大会讨论,再分别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坚决防止不顾群众意愿而由几个干部自行其是的做法

二要努力提高处理、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着力维护农村稳定。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农村工作的前沿阵地,应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主动担负起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重要职责,不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处理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着力维护农村稳定。要善于引导群众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前进中的困难,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依据政策法律、按照法定程序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三要努力提高宣传、教育群众的能力,着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充分利用各种节日,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营造健康向上的生活氛围。要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创建文明新风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党员队伍建设成为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生力军。(四)大力培育新型农民,提供人才支持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要提高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能力,通过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为增产增收和改变乡容村貌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一是要高度重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新农民素质培训要结合各地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灵活多样、不同形式的专业技术培训,使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学了能用,用能致富,真正把各村的发展转入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二是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要针对群众法制观念淡薄的状况,帮助群众增强法制观念;要针对农民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的状况,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要针对部分农村党员干部素质偏低的状况,继续深入开展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从而奠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旭辉,刘文安.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J].温州职工技术学院学报,2007,(1).

篇5: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

——浅谈加强基层党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涉及到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和谐社会建设,加强新农村建设,必然包含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这一重要内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加强是提高农村发展经济能力的基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就是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把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作为工作中心,把强村富民作为第一职责,因地制宜,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在过去,村民思想单纯,接触新事物机会少,没有大的利益冲突,村级经济不发达,体制单一,村干部只要每天“敲钟”都过得去。而现在,不仅各项政策要求较高,而且农民的认识能力大大提高;同时,村级事务复杂,各种专业性的东西越来越多,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对村干部要求也随之提高;特别是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全面取消农业税,农村党支部的功能主要转向“服务”,即为村民和农业发展服务。这就要求村党支部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如猇亭区金岭村党支部多方联系,引进客商建起柑桔交易市场后,又引资近二百万元,购买先进的果品分级、打蜡设备,提高了柑桔市场竞争力。如蔡家畈居委会党支部面对辖区内失地农民及下岗工人多、就业压力大的实情,班子成员不等不靠,多方联系,积极寻找门路,做好“劳动力输出”这篇事关农民增收的大文章,努力向外拓展就业岗位,今年已成功向点军区、珠海、深圳等地累计输出劳动力120多人。如红港村党支部以农为本,认真谋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案,一是加强农业技术科技信息服务工作,明确了三年办班培训1000人的目标,二是围绕千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农业“龙头”全盛食品公司、龙王湖渔鸭配套立体养殖基地良性、规模发展抓农业。如双桥及古老背居委会党支部围绕“搞好社区服务”,通过在1760多个社区居民户中开展卫生状况的评比活动,大大提升了居民的讲卫生、维护环境的意识。如桐岭居委会党支部围绕“扶持养殖大户”发展,今年已有20多户牲猪出栏超过50头以上,大大超过去年同期的6户。这一系列成绩的取得,与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的增强是分不开的。基层党组织的加强是提高民主管理能力的保证。管理民主,就是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建立农民合理有序地参与村务决策、村务监督的机制。如当阳市在农村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在村党组织换届选举中,通过推行“两推一选”制、“交叉任职”制,建立议事恳谈会,构筑了干群交流平台。同时,还出台了《当阳市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实施办法》,在全市村级党组织中普遍建立了村务公开、民主决策及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加强是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的前提。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就是要求在农村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尚,努力破除陈规陋习、移风易俗,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农村。有一个好的党组织,才能确保本居(村)的各项事业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上级党委政府的根本要求保持一致;才能在利益多元化时代处理好少数人与多数人、长远与眼前、局部与整体、正当与非正当的利益关系,维护和发展好全体居(村)民的利益;才能带领群众一起想,一起干,走上一条良性的发展道路,全面建设小康,实现共同富裕;才能尽可能地处理好各种关系,把大家拧成一股绳,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发展。如当阳在农村大力培育文化科技中心户、治调中心户,先后培养宜昌、当阳两级命名的文化科技中心户462户,文化科技中心户郑琦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报道。如河南南阳市在这方面走在了前面,他们积极组织农民自己演自己。如方城县清河乡双河村专门组建了文艺宣传队,结合本村好媳妇、好公婆、科技大户、致富能手的典型事迹,编演节目,宣传身边的好人好事,弘扬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的道德风尚。如南召马良村每年在村文化广场唱大戏三天,编演村里的好人好事,表彰评选出来的文明家庭、新型农民,披红戴花。同时,各村利用街巷、屋墙刷写标语,营造新村建设氛围。文明新村基本达到了“三无”:无邻里纠纷,无打架斗殴,无上访闹事,呈现出一派诚实守信、邻里互助、团结友爱、健康文明的新风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党的组织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给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带来了新机遇。加强农村治理,构建和谐农村,村党支部的作用不可或缺,因而,怎样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通过调研,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总结,得出以下几方面结论。

首先,要适应新需要,选准配强党组织“一把手”。从我国的政治体制来看,行政村处于最基层的位置;从我们党的组织体系来看,居(村)党支部处于最基层的位置,可以说居(村)党支部书记这个“官”是中国最小的“官”。但是,在居(村)民的心里、在居(村)“两委会”班子成员的眼中,书记是很大的“官”。因为《党章》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党组织是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领导核心,而在实际工作中,村党支部书记是整个班子的班长,是农民奔小康的领头人,是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主要推动者,处于关键的地位,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要理顺农村工作领导体制。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后,乡镇政府职能、领导体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了较大变化,但也还存在很多不够完善、不适应的问题,尤其是“下改上不改”、上下领导体制不顺、不够配套的矛盾日益凸现,必须结合即将进行的市、县、乡领导班子集中换届,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加以解决。

第三,要着力研究解决乡镇干部来源单

一、渠道不畅、活力不足的问题。突破体制、机制、身份等瓶颈,把有威信、有凝聚力、有号召力,可以安心农村工作的干部充实进乡镇领导班子。选配能够担当新农村建设重任的乡村领导班子,群众最有眼光,群众最有发言权。实践证明,必须进一步扩大民主,完善机制,依靠群众把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选拔上来。

第四,要及时调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路和重心,利用现有教育培训资源,大力开展居(村)干部服务技能、实用技术、“三农”政策、市场营销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培训,大力提高他们的服务本领。如,组织居(村)干部参加培训和学习;通过抓示范、搞推广、兴庭院、建基地、办企业等途径,培养新农村建设的行家里手和生力军;及时引导其转变角色,提高本领,使其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人才领头军”。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为导向,研究制定县、乡、村三级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实绩考评体系,从而引导干部脚踏实地地抓好新农村建设。

第五,要构建居(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居(村)民自治运行机制。搭建议事平台,完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新机制。居(村)党组织要依法行使核心领导权,确保居(村)内各项工作有序运转。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居(村)民代表会议行使权利的有效方式。居(村)委会要按照党组织的工作部署和群众代表会议的决定,创造性地组织实施居(村)务活动,积极帮助组织解决居(村)级困难和问题。

第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实施党员“素质工程”,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要坚持两手抓,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非党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不断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要通过实施党员“素质工程”,采取培训、培养、评处三措并举,使现有党员致富能力明显增强,纳新党员中致富能手比例大幅提升,不合格党员受到严肃处置,改善党员队伍结构,激发党员队伍活力,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要实施党员“安家工程”,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外出流动党员大多年富力强、具有一技之长,是新农村建设不可多得的人力资源。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发挥他们的作用,是各级党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实施党员“先锋工程”,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农村党员的先进性,要落实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要根据每个党员的特长,为他们“量身打造”,搭建起发挥作用的广阔舞台。

篇6: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乡村党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促进农村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各种组织和

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农村的根本保证,是推动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解决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农村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保持农村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2、近年来,市委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采取一系列措施,深入推进“三级联创”活动,积极培育高素质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党群共建富民行动,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明显提升,[那一世范文网-http://找文章,到那一世范文网]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进一步增强,为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但也要看到,农村基层党组织特别是村级党组织的现状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目标任务还存在一些不适

应、不符合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农村党组织重视经济工作、忽视党的建设,“一手硬、一手软”;有的乡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服务功能弱化,缺乏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能力;党员队伍年龄老化、文化偏低、活力不足,难以发挥应有作用;少数干部科技文化素质、作风不民主,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势必影响农村发展稳定的好局面,削弱党在农村的领导核心地位和执政基础,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切实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好,才能妥善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和市委一届十八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来进行。坚持新导向,把为加快发展服务、为稳定

大局服务、为群众利益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落到实处;建立新体系,健全网络完善、覆盖全面的基层党组织,扩大党在农村的工作覆盖面;拓宽新途径,以开放为标志、创新为动力、放活为手段,不断创新党员发挥作用的特色载体;构建新格局,建立党群互动、上下联动、社会推动的工作运行机制,形成体现时代特征、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作格局。

二、进一步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能作用

4、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围绕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进一步明晰发展思路,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千方百计壮大集体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5、促进社会事业进步。围绕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加大村镇基础建

设投入,加快乡村道路建设,发展广播电视电话“村村通”,逐步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和安全问题;认真抓好九年制义务教育,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户创建活动,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6、领导农村各种组织。围绕实现民主管理,健全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理顺“两委”关系,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加强对共青团、妇女、民兵组织的领导,支持他们从各自的特点出发开展活动;加快发展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性服务组织,引导和帮助农民更有成效地进入市场,为新农村建设建功立业。

7、教育培训新型农民。进一步加强动员宣传,组织、引导和带领农民全面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育农民知法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农民培训体系,提高农民科学致富能力和

市场竞争能力,造就一大批有较高科技素质的新型农民。

三、大力推进创业型乡村班子和致富带头人群体建设

8、科学调整乡村班子。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探索新时期用人标准,改进选人方式,建立科学规范、充满活力、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任机制,着力打造创业型乡村班子。结合实际,大力推行“两推一选”、“双推双投”等办法,把素质好、能力强、群众拥护的优秀人才选拔为村党组织书记。鼓励村党组织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提倡“两委”成员通过选举交叉任职,三年内“一肩挑”的比例要达到80%以上。认真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和“一村一能人”计划,确保每个村班子中至少有1名大学生和一名致富带头人。

9、健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从先进性建设、精神文明、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村务规范管理、公益事业、农村稳定、群

众满意程度等方面细化量化指标,制定创业型乡村班子实绩考核评价体系,每年进行一次全面考核。根据实绩考核情况,建立创业排行榜,完善奖惩措施,树立正确导向,激励乡村班子想事干事、推动发展。

10、深入实施“四培养”工程。加快党员干部素质升级步伐,努力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干部,把村干部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深入开展“学习付华廷、当好带头人,学习兴

十四、建设新农村”活动,每个县区都要培养树立3至5名“付华廷、佘树德式”的村党组织书记;积极推行开放式选学,加强新理论、新政策、新知识、新技能培训,培养造就小康领路人、产业带头人、科技明白人、市场经纪人、群众贴心人“五型”党员干部。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经费要纳入市、县财政预算,党费给予适当补贴。

11、充分发挥农村“技能型”人才作用。以乡镇为单位,以农村基层党员干

部、各类能人为主体,分类建立人才库,研究制定管理办法。积极引导农村各类技术人员、乡土人才充分发挥作用,面向农民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和科技信息服务,提高农民的组织化、职业化程度。进一步强化人才共享观念,建立人才聘用制度,借助“外脑”推动农村发展。

四、不断创新示范群众、服务群众、致富群众的有效载体

12、大力开展“样板村”创建活动。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扎实开展新农村“样板村”创建活动。认真研究推进“样板村”建设的具体意见,细化创建标准,整合社会资源,制定优先发展政策,加强重点指导,着力培养一批示范作用强、有牵动力的样板村,牵动新农村建设步伐。每个县区培养树立“样板村”不少于10个,一定五年不变,充分发挥示范引带功能。

13、规模推进党群共建“四个工作模式”。进一步扩大发展规模,探索建立政策扶持、资金援助、规范管理、跟踪

服务一体化的发展机制,推行取消坐班制、鼓励支持乡村干部领办创办新经济组织的有效办法,强化在农村新经济组织中培养干部、选拔人才的具体措施,使乡村干部、党员和各类能人充分发挥带领群众致富的作用。每个县区建立“四个工作模式”示范点不少于10个,每个乡镇新组建产业示范服务基地2个以上,农民股份公司2个以上,专业合作社3个以上,每个村新组建党员服务区经济联合体1个以上。

14、积极组建乡镇干部助农服务队。着眼于解决乡村党组织服务功能不强、党员干部服务作用不突出的问题,以乡镇干部为主体组建助农服务队,面向群众公开职责任务、个人特长、联系方式,开展政策宣传服务、法律咨询服务、技术推广服务、信息提供服务、劳务输出服务、技能培训服务、贫困救助服务,并健全完善管理、考核、奖惩机制,把乡镇干部推向引领群众致富的主战场。

15、深入开展党员服务区活动。结合农村先进性教育,对农民党员服务区进行全面整合,重新划分服务对象,明确服务重点,落实以方针政策讲一讲、致富经验传一传、科学技术带一带、邻里纠纷劝一劝、贫困农户帮一帮、天灾病热访一访、计划生育抓一抓、迷信赌博管一管为内容的“八个一”服务措施,并健全管理、考核、奖惩制度。积极推动党员服务区由基础服务型向合作经济型和现代企业型发展,进一步扩大党员服务区的影响力。每名有活动能力的党员都要建立服务区。

五、健全完善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16、健全党组织工作运行机制。按照开放活跃、规范高效、服务有力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形成保持农村基层党组织先进性的长效机制。重点建立健全乡村党组织《重大事项议事决策规则》、《党务公开制度》、《任期目标责任制度》、《后进党组织集中整顿

制度》、《基层干部培养选拔制度》等,规范乡村党组织的工作和行为,提高服务水平。

17、健全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大力推进农村民主议事恳谈会制度和“一事一议”制度,逐步完善和规范重大事项决策程序、村民代表议事程序,推进决策民主化。健全乡镇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制度,建立以村民代表议事会、村民代表监督会、民主理财小组为重点的“两会一组”等群众性组织,推进监督民主化。健全协作制度,进一步理顺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的关系,推进管理民主化。

18、健全服务联系群众机制。建立健全农村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制度,经常深入基层、指导工作、解决问题。完善农村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制度,密切联系群众的渠道。建立农村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经常到点工作,体察民情。建立定期通报制度,确保群众及时监督。建立联系群众责任制,及时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

上一篇:平面设计简历200字的自我评价下一篇:语文教学的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