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新课标全国卷

2024-06-19

2015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精选8篇)

篇1:2015高考新课标全国卷

2015年高考全国卷II(新课标)英语听力试题

1.What time is it now?

A.9:10

B.9:50

C.10:00 2.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the weather?

A.It’s nice

B.It’s warm

C.It’s cold 3.What will the man do?

A.Attend a meeting

B.Give a lecture

C.Leave his office 4.What is the woman’s opinion about the course?

A.Too hard

B.Worth taking

C.Very easy 5.What does the woman want the man to do ?

A.Speak louder.B.Apologize to her.C.Turn off the radio.第二节

(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How long did Michael stay in China?

A.Five days.B.One week.C.Two weeks.7.Where did Michael go last year?

A.Russia.B.Norway.C.India.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9题

8.Whet food does Sally like?

A.Cook dinner.B.Fish.C.Eggs.9.What are the speakers going to do? A.Cook dinner.B.Go shopping.C.Order dishes.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0至12题.10.Where are the speakers?

A.In a hospital.B.In the office.C.At home.11.When is the report due ?

A.Thursday.B.Friday.C.Next Monday.12.What does George suggest Stephanie do with the report?

A.Improve it.B.Hand it in later.C.Leave it with him.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3至16题。

13.What i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A.Salesperson and customer.B.Homeowner and cleaner.C.Husband and wife.14.What kind of apartment do the speakers prefer?

A.One with two bedrooms.B.One without furniture.C.One near a market.15.How much rent should one pay for the one-bedroom apartment?

A.$350

B.$400

C.$415 16.Where is the apartment the speakers would like to see?

A.On Lake Street

B.On Market

C.On South Street.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7至20题。

17.What percentage of the world’s tea exports go to Britain?

A.Almost 15%

B.About 30%

C.Over 40% 18.Why do tea taster taste tea with miik?

A.Most British people drink tea that way.B.Tea tastes much better with milk.C.Tea with milk is healthy.19.Who suggests a price for each tea?

A.Tea tasters.B.Tea esporters.C.Tea companies.20.What is the speaker talking about?

A.The life of tea tasters.B.Afternoon tea in Britain.Centre

C.The London Tea Trade

篇2:2015高考新课标全国卷

第一节

Dialog 1: W: What time is your train leaving? M: It leaves at 10.I’ve got 50 minutes left.W: You’d better hurry, or you won’t be able to catch it.Dialog 2: M: Nice weather we’re having!Don’t you think? W: No, it is too cold.M: I think it is just right.W: I’d prefer a few degrees warmer.Dialog 3 M: Now, let’s stop talking and get going.I need to be in my office in 15 minutes.Or I’ll be late for a meeting.W: OK.Bye!

Dialog 4 M: This course is really difficult.W: I don’t think it’s all that bad.And we’ll benefit a lot from it.M:So you’re taking it, too.W: That’s true.Dialog 5 W: Could you turn that off? I can’t hear myself think!M: What? W: The radio.M: Oh, sorry.第二节

Dialog 6 W: Hi, Michael!I heard you just came back from a holiday? M: Yes.I stayed for a week in China and 5 days in India.W: You do travel a lot, don’t you? Last year, you went to Norway, right? M: Well, I’ve been to quite some countries, but not yet to Norway.Last summer, I toured Russia for two weeks.Dialog 7 M: Sally, do you like seafood? W: Yes, of course.M: Is there anything you especially like? W:Well, I really don’t know.I can never remember the name.M: Ok.Is there any food you don’t eat? W: Well, I don’t eat chicken, and I don’t like eggs, either.But I like all kinds of fish and vegetable.M: Then, let’s look at the menu , and see what they’ve got for us.Dialog 8 M: You look pale, Stephanie!What’s wrong? W: I don’t feel good.I have a bad headache.In fact, I haven’t got much sleep this past week, and I feel really tired.M: Why don’t you go to see a doctor? W: Yeah, I think I should.But I have a report due tomorrow.Ms.Jenkins means it for the board meeting next Monday.M: Well, it’s Wednesday today.Why don’t you talk to Ms.Jenkins and ask if you can hand it in on Friday morning? W: Maybe I should try.I guess I just need a good sleep.Thanks, Gorge.M: If you need any help for the report, just let me know.Dialog 9 W: Anything interesting in the paper today, dear? M: Well, yeah.There are a few here that might interest us.Here is one for just four hundred dollars.It only has one bedroom, but it sounds nice, near Lake Street.W: Yeah, let me see what the cheapest two-bedroom apartment is.Oh, here is one on

篇3:2015高考新课标全国卷

从整体上看, 2015年高考英语新课标全国II卷仍然延续去年的命题趋势, 突出语境和语感, 淡化语法, 考查的重点与往年相比差别不大。与2014年相比, 题型、分值和题量没有变化, 只有语法填空在题目要求上稍有变化, 由原来的每空不多于三个词, 变为未给提示词的, 每空只填一个词, 给出提示词的, 则需要按照语境写出正确的词形、时态或语态。与2014年高考英语新课标全国II卷相比, 2015年的试卷有以下特点:

1.秉承难度保持相对稳定、起伏不大的风格, 体现紧扣大纲, 稳步扎实推进课改, 与时俱进的命题原则, 在考查学生语言基础知识的同时, 结合语言交际、实用、交流的特征, 侧重考查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2.紧密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阅读材料涉及故事记叙类、科普说明类、社会文化类、广告应用类、生活服务类等多方面, 使科学和人文素养等有机结合和渗透。

3.纵观全卷, 真实地道, 体现思想性、人文性和实用性, 通俗易懂, 从考查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语用能力出发, 无偏题、怪题、难题, 学生能从容下笔应答, 使“保持稳定, 扎实推进新课改”成为命题的主旋律。

二、试题分析

1.阅读理解试题分析

阅读理解的第一部分共4篇文章, 体裁以说明文、记叙文和应用文为主。文章选材地道, 内容积极向上, 话题贴近社会生活, 反映时代特色。其中A篇为记叙文, B为说明文, C篇为新闻报道, D篇为广告。整体上看, 4篇阅读文章信息量不是很大, 语篇长度适中, 从A篇到D篇没有明显的难度变化。选材集知识性、教育性和趣味性为一体, 可读性强, 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只要考生具备一定的词汇量, 基本能够理解文章的大意。

阅读理解部分重点考查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和综合运用能力, 对考生的词汇量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试题包括细节题、推理题、词义猜测题和主旨大意题四大类, 以细节题为主。整体上设问简洁、清楚, 突出考查对全文的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从近几年的考题来看, 那些一目了然的直白的细节题已经渐渐退出了高考的舞台, 这就要求考生能够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 进一步将文章读深, 读透。透视隐藏在文章字里行间的潜台词, 正确理解文中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从而能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逻辑推理。与2014年不同的是, 今年阅读理解的细节题所占比例大幅度增加, 并新增了细节计算题, 而词义猜测题和主旨大意题一共只有两道。同时, 选项的设置非常巧妙, 往往存在一些干扰项, 容易误导学生。因此, 考生需要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 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答题策略, 才能避开题目中的种种“陷阱”, 突破阅读难关!此外, 阅读中还考查了一些表面熟悉的简单词汇的引申义, 应引起重视。例如:

25. The text is especially helpful for those who care about ____.

A.their home comforts

B.their body shape

C.house buying

D.healthy diets

解答本题需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 理解文章大意并抓住核心的线索词。浏览文章后, 便知这是一篇总分结构的说明文, 文章的第一段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因此, 应重点在第一段寻找线索。首先应抓住文章首句中的核心词:figure, 以及第一段中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末句:some ways to turn your home into part of your diet plan. diet:节食减肥。据此大致可以确定文章大意是和增减肥有关。接着进一步细读首段, 根据首段中的句子:the way you design your home could play a role in whether you pack on the pounds or keep them off. pack:包裹, pack on相当于gain, pounds表示磅, 因此, 可以确定应该选B。学生往往容易误选D。

阅读理解的“七选五”部分是一篇非提纲式的说明文, 主要介绍了参加马拉松训练需要认真地准备并采取循序渐进的策略和技巧。出题方式较单一, 从题目设置来看, 重点要求考生从宏观上把握短文的段落结构和行文条理, 与提纲式文章相比, 难度略有提升。

与2014年高考相比, 阅读理解的难度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词汇要求提升。今年的文章词汇难度较2014年有明显提升, 主要体现在阅读理解的文章内容及选项设置上。

(2) 题目设置难度增加。今年阅读理解的词义猜测题和主旨大意题各出了一道, 从题目的设置和分布来看, 与前几年的试题相比, 今年的试题中出现了多道题目来考查考生对文章中作者的态度的把握能力, 比如, 阅读理解的第24题与第31题。

备考建议:

阅读理解从文体上来看, 与前几年的出题思路基本一致。但是, 在选项设置上, 与去年相比, 难度有较大提升。因此, 2016年的高考英语备考应注意:

(1) 主旨题将成为未来高考命题的热点, 需引起重视。

(2) 高考注重考查语言的运用能力, 因此, 要突破词汇量的瓶颈。

2.完形填空试题分析

2015年高考英语新课标全国II卷中的完形填空是一篇夹叙夹议的文章, 难度和去年持平, 要求学生具备相当的词汇量和整体把握语境的能力。同时还要能够正确理解文章的主旨, 既要能读懂故事内容, 又要理解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个人感悟和人生哲理。2015年的完形填空与2014年相比, 难度有所提升。文中很多题目都需要考生在理解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进行解答, 而大多数考生都不擅于提炼文章主旨, 导致他们面对题目时, 往往会做出错误的选择。因此, 在今后的备考中, 要重点培养和训练学生正确提炼文章主旨的能力。

从语法知识角度看, 一方面, 题目注重考查一些词语的引申义以及复杂句式的断句, 学生往往觉得比较棘手。例如, 第51题, It seemed that something clicked with the 51between Saturday and Sun-day. 题中click这个单词原意为点击, 此处引申为指点。再如, 第57题, It 57 me that playing against the other team was a great58moment for all the girls on the team. It strikes sb. that...表示某人突然想到某事, 考查固定搭配。这些短语的引申义以及固定句式、固定搭配难倒了不少英语基础不扎实的考生。另一方面, 2015年的完形填空题还涉及一些词语辨析, 尤其是动词短语的辨析, 不仅要求学生熟悉短语的意思, 还要求他们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正确使用。如, 第52题和第60题, 考生非常容易选错选项。

3.语法填空试题分析

自2014年起, 高考英语新课标全国II卷取消单项选择题, 同时增设语法填空题。这一新题型要求学生在语篇中的空白处填入适当内容 (1个单词) 或括号内单词的正确形式。重点考查学生在正确理解语篇的基础上, 灵活运用词法与句法的能力, 体现了新课标对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要求。

近两年的高考语法填空都采用短文填空的形式, 长度均在150词左右, 10道题中给出提示词的占7道题。2015年的语法填空是一篇说明文, 重点介绍美国西南部印第安人所建土坯房独特的调节室温的特点。语言真实、地道, 体现出鲜明的文化特色。文章难度适中, 全面综合地考查了学生的篇章理解能力和运用语言基础知识的能力。

整篇文章共10道题, 考查词法的共3道题 (第63、65、69题) , 冠词1道题 (第62题) , 词组搭配1道题 (第67题) , 句法5道题 (第61、64、66、68、70题) 。句法题中第61、64、66题均考查非谓语动词, 第68题考查时态, 而第70题则是考查感叹句的引导词。学生在答题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基础知识不扎实。对于用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词类转化题和词义转化题, 学生往往无所适从。如, 第61题括号中的动词原形是build, 应该填build的过去分词形式, 而build的过去分词是不规则变化, 应为built。第63题括号中的词为able, 位于形容词性物主代词their后面, 所以应该填名词形式ability。

(2) 语法分析能力弱。文章第61题考查非谓语动词build的过去分词形式。The adobe dwellings (土坯房) 61 (build) by the Pueblo Indians of the American Southwest are admired by...一些学生不能放眼整个长句, 无法准确分析出句子的主谓成分, 填了一般过去时的被动语态were built这一错误形式。第70题考查感叹句的引导词, ...the Pueblo Indians figured out exactly70thick the adobe walls needed to be to make the cycle work on most days.此句较长, 学生一方面没有正确分析句子的结构, 另一方面没有真正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和思想感情, 因此与正确答案how失之交臂。

备考建议:

整体而言, 2015年语法填空题与2014年相比, 对考生词汇量的要求有所提高, 文章难度也略提高。在这一变化之下, 2016届考生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提升解题能力。

(1) 扎实基础知识, 注重细节。高考复习中, 一方面要深挖考纲中的词汇, 对一些单词的衍生词, 以及动词过去式、过去分词、现在分词等不规则变化形式要注意积累, 避免考场上不必要的失分。同时不断扩充自己的词汇量, 识记词组和固定搭配, 以便能更确切地把握文章主旨, 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和思想感情。另一方面要夯实语法知识, 正确分析句子结构, 突破英语长难句。

(2) 扩充课外阅读, 提升综合能力。语法填空文章体裁多样, 内容丰富。在课外应加强阅读训练, 广泛阅读各种体裁的文章, 丰富文化知识, 加强语篇理解能力, 提升英语语感。

4.短文改错试题分析

2015年高考英语新课标全国II卷短文改错的语篇精炼简洁, 命题符合“118原则”, 即一删, 一补, 八改, 考查重点集中在时态、冠词、介词、形容词、副词、名词的单复数、非谓语动词和固定搭配, 涉及动词过去式与过去分词不规则变化形式, 总体难度不大, 与2014年持平。具体考查点如下:

5.书面表达试题分析

2015年高考英语新课标全国II卷书面表达试题突出“强调应用, 注重交际”的命题思路, 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理念和素质教育的内涵, 测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书面表达的中心思想为“重阳节去敬老院看望老人”, 这一主题真实、自然,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既符合“以学生为本”的命题思路, 也体现了较强的人文性。邀请Lucy一起去给老人过重阳节, 不仅体现了语言的交际功能, 而且注重在语言的交流过程中, 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价值观念的传递, 强调了通过语言工具, 进行双向交流这一思想。

在写这类作文的时候, 为了将活动内容层次分明地表达出来, 考生常常生搬硬套一些固定句式或短语, 如first, second, last等, 结果往往导致文章生硬而不自然。而且, 部分学生目的性较强, 仅仅根据作文要求按部就班地一一罗列表达要点, 却忽视了在文中渗透适当的人文关怀。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考生应在文中适当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因此, 在写作训练中, 一方面要注重英语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指导学生用符合英语思维习惯和表达习惯的方式进行思考和写作, 同时扩大阅读量, 丰富词汇和积累句式, 学会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型, 流畅自然地进行表达。另一方面也要着重指导学生对题目所蕴含的人文情怀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既要了解西方文化, 也要关注中国传统文化, 了解当代时政热点。在传承中华文化的同时, 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兼顾语言的工具性和思想性。

三、教学建议

要想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效的复习至关重要。因此, 作为高中教师, 在平时教学和高考复习中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不断扩充词汇量, 让学生能够轻松自如地应对高考。

1.做好功课, 制定规划

教师要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 把握好总体方向, 对考试范围、要求、重难点有清楚的了解, 制定好高三全年的教学和复习计划, 对近五年乃至近十年的高考试卷进行分析, 找出共性, 总结规律并寻找出路。

2.步步为营, 夯实基础, 稳步提高

复习时, 教师应以课本为依据, 引导学生回归课本, 夯实基础, 把复习重点放在知识的难点以及学生常易出错或失误的内容上。考生应以高中教材为主要学习资料, 在教师的带领下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语言知识, 巩固语言基础, 对教材中反复出现的语言知识进行科学归类和巧妙整理, 找出其中的规律, 抓住线索。例如, 在复习词汇的过程中, 指导学生科学地记忆单词是重中之重, 教师要不失时机地由新翻旧, 以旧带新, 通过形近、义近、同义、反义、固定搭配等手段串联起大量有用的词汇, 让学生从纵向, 横向及各个方面扩大词汇量。

3.训练多样化, 有的放矢

在听力训练中要求同学们多接触地道的英语材料, 比如英文电影、英文的纪录片或英语视频, 不能仅仅听一听配套的英文磁带或光盘。在听的过程中注意捕捉文中所涉及的who, what, when, where, why, how, how long, how soon, how many/ how much, which等。题目设置也应多样化, 不仅仅是单选题, 还可以设置填空题、问答题等。

4.注重语篇学习, 提高阅读能力

得阅读者得天下, 阅读的重要性不可置疑。高中课本上、网络中、报刊中有很多题材的文章, 内容新颖, 知识覆盖面宽, 语言地道, 因此, 考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熟悉各类体裁和题材的文章结构, 如记叙文、夹叙夹议、议论文、说明文等, 掌握精读、跳读、略读等阅读方法及解题技巧, 学会站在作者的角度, 以作者的思维把握文章的脉络。

5.提高写作能力, 任重道远

写作是最能体现差距的一道题。在日常训练中学生要熟悉各种写作题材、题型的特点和要求, 背诵常用的词汇、句型、文章的开头、结尾和优美的段落, 多进行句子、段落的仿写、改写和修改, 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做到卷面整洁优美, 大小写和标点符号运用正确。此外, 文章出彩与否与考生能否娴熟运用各种句型有关, 要熟练掌握英语的五个基本句型, 坚持写作, 可安排每周写两篇, 既掌握英语基本句型的用法, 又可以促进自己使用英语遣词造句的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非一朝一夕能达成, 学生要重视积累和模拟, 高级词汇、关联词、名言警句、呼应、中心句等的恰当使用能提高自己作文的得分。

篇4:2015高考新课标全国卷

一、试卷整体评价

1. 知识点覆盖比较全面

三角12分,数列10分,函数与导数27分,立体几何22分,解析几何22分,统计与概率17分,集合、复数、算法、向量、线性规划、二项式定理各5分,与2013和2014两年相比,局部略有调整,总体知识主干不变,重点突出.

2. 整体难度较2013、2014两年有所下降

选择题12个,填空题4个,解答题6个(其中一个为三选一的选修题).选择填空部分难度低于2013年,与2014年基本持平.解答题部分比2013、2014两年均略简单.

二、试卷题目特点

1. 注重基础知识,贴近教材

今年高考试卷的第1~8,13,14题,这10个题目均为基础知识考查题,难度与课后习题A组类似,是教学中知识点的直接考查,而且题目背景极其贴近教材内容.

例如:8.下边程序框图的算法思路源于我国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的“更相减损术”,执行该程序框图,若输入的a、b,分别为14、18,则输出的a=( ).

A.0 B.2 C.4 D.14

本题即为必修三教材第36页的算法案例,其作用是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 整理题型,重视基本方法

试卷第9,11,12,15,16,17,20(1),21题,这8个题目体现了教师和学生对经典题型和方法的掌握情况.

例如:9.已知A,B是球O的球面上两点,∠AOB=90°,C为该球面上的动点.若三棱锥O-ABC体积的最大值为36,则球O的表面积为( ).

A. 36?仔 B. 64?仔 C.144?仔 D. 256?仔

该题是立体几何中关于多面体外接球的经典补形题型之一.对于墙角类型具有三垂直的三棱锥的补形动作为以三垂直的顶点为顶点,三条互相垂直的棱分别为长宽高构造长方体或正方体,此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对角线即为其外接球直径.

(1)证明:直线OM的斜率与l的斜率的乘积为定值;

甚至连今年的压轴题21题导数,都是对典型题型和基本方法的考查.

例如:21.设函数f (x)=emx+x2-mx.

(1)证明:f (x)在(-∞,0)单调递减,在(0,+∞)单调递增;

(2)若对于任意x1,x2∈[-1,1],都有|f (x1)-f (x2)|≤e-1,求m的取值范围.

(1)是平日练习中利用导数处理函数单调性的方法.(2)的条件即是f (x)在[-1,1]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小于等于e-1.结合(1)的结论很快就可以解决(2).

这些题目所考查的手法都应该是老师带领学生在高三复习阶段反复练习的重点,可见高考题目对经典题型和基本方法多么重视.

3.重视数学能力培养

(1)空间想象能力

自从在立体几何中引入空间直角坐标系以来,立体几何从特别注意考查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方向转变成了计算题,使得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多重视计算,空间想象力越来越弱.但今年的选择题9和解答题19(1)改变了我们以上看法.

与球有关的问题大多需要学生有良好的空间想象力,手绘直观图,并在大脑中产生球的图形,再加上点C在球面上运动的最值问题,使得选择题9更具特色.

例如:19. 如右上图,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16,BC=10,AA1=8,点E,F分别在A1B1,D1C1上,A1E=D1F=4.过点E,F的平面α与此长方体的面相交,交线围成一个正方形.

(Ⅰ)在图中画出这个正方形(不必说明画法和理由).

该题打破了以往高考试题中立体几何解答题第一问证明的模式,要求学生绘制直观图中的截面,这是新课标高考的首次尝试.

两个题目的难度虽不大,但考查学生空间想象力的目的达到了,也改变了教师带领学生复习立体几何的常规,最重要的是将立体几何学科的特点凸显出来.

(2)数据处理能力

例如:3.根据下面给出的2004年至2013年我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单位:万吨)柱形图,以下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逐年比较:2008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效果最显著

B.2007年我国治理二氧化硫排放显现成效

C.2006年以来我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显减少趋势

D.2006年以来我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与年份正相关

18.某公司为了解用户对其产品的满意度,从两地区分别随机调查了20个用户,得到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评分如下:

(Ⅰ)根据两组数据完成两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的茎叶图,并通过茎叶图比较两地区满意度评分的平均值及分散程度(不要求计算出具体值,给出结论即可).

数据处理能力体现在会收集、整理、分析数据,能从大量数据中抽取对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并做出判断.2014年的第19题也考查了对大量数据的处理和预测的内容.连续两年出现统计类的问题提示我们应该将统计中的数据处理问题和基本操作方法整理到复习的方案中.

4.突出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创新

试卷中第3,10,18,19,20(2)题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些题目使得我们重新思考学习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数学知识的作用.让我们看到了数学不仅仅是抽象的推理、论证、计算,它有很强的应用价值,它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并能很好地指导我们的生活;它富于探索,富于挑战,富于创新,使得数学具有了神秘的色彩,它吸引着一代又一代无数的天才前赴后继,为攀登数学的高峰不懈地努力着.

5.选修试题稳中求变

每年的三选一试题都是10分,是六个解答题中分值最低的一个,这也决定了它的难度应该是最低的一个,难度适中学生才不会在考场上发生心理突变.22题平面几何选讲变化不大,但23题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和24题不等式选讲确有很多新意.

例如:23.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Ⅱ)若C1与C2相交于点A,C1与C3相交于点B,求|AB|的最大值.

该题最突出的部分便是其第(2)问,学生解决这一类问题往往都选择转化成直角坐标系的定式思维,表面上感觉易于上手操作,但今年的题目在极坐标系下更为简单.可见出题人的用意是需要学生在适当的状况下选择适当的坐标系(直角坐标系或极坐标系),在同一坐标系下再选取适当的方程(直角坐标系下的普通方程或参数方程).

例如:24.不等式选讲

设a,b,c,d均为正数,且a+b=c+d,证明:

该题的亮点也是在第(2)问,考查了充要条件的双向性(充分性和必要性).学生在证明的时候必须体现以上两个方面,是以往试题只考查单向证明的一个创新.

三、准高三教学建议

1. 回归教材

在近三年的高考中,每年的题目都会出现与教材中例题、课后习题、课文背景相同的试题.这些试题构成高考试题的基础部分,是高中知识的直接考查,是每个高中生必须掌握的部分,是每个考生临场答卷心理的保障.建议新高三生在一轮复习时多翻教材,紧扣教材中的知识和方法,这是高考取得好成绩的必要条件.

2.重视通式通法

在一轮复习时,老师要带领学生整理题型,体现多题一解,典型题型运用典型方法,使得学生在操作时易于上手,确立其解决问题的信心.二轮复习时,多体现通式通法的迁移,一题多解,让学生能够随机应变.本年度的高考试题对很多经典题型、典型方法进行了考查,所以平时学习踏实认真的学生会比较容易取得高分.

3. 关注学生落实

学生的落实情况是教师教学成效的直接反馈.很多学生平时夸夸其谈,纸上谈兵,实际操作中动手能力差,一写就晕,一算就错.要求学生必须在平日里多加练习,注重笔头,在老师的帮助下多行动.教师也要及时批改作业、试卷,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答题的准确性.

E-mail:88686329@qq.com

篇5:2015年全国新课标乙卷作文

2015年辽宁省高考语文试题首次使用全国新课标乙卷。从考场作文的写作情况看,考生对此变化显然有些不适应。笔者在阅卷过程中,发现有两个问题尤其值得关注:一是多数考生对作文要求的审读不够细致,尤其是对作文要求中的“更”字把握得不够准确、深入,未能审出其隐含的“比较”;二是大部分考生在写作过程中不会“比较”。针对前述问题,笔者结合阅卷所见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作文要求内隐的“比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做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是命题的本原要求,是审题立意的重点,因为这里集中体现了命题人的命题意图。命题意图的重心聚焦于“更”字,“更”字是作文要求的灵魂,“更”字的含义规限了行文必须有“比较”。“这三人中”既承接导引材料,又明确地限定了比较对象。“谁”字,要求在比较后必须做出选择。“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限定了比较的前提、条件,不是随意比较,而是在综合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比较。“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比较过程要进行适当的论证,使做出的选择有据可依。

二、考场作文中的“比较”举隅

三位候选人之间,除了均有“风采”的一致性之外,还存在着异质性——从事行业、成长经历、精神特质等方面的差异。正是对这些差异的思考、权衡、选择,考生才能比较出三位候选人的高下、优劣。那么,在写作中如何进行“比较”呢?下面这些案例也许会给你一些启发。

(一)单比

单比就是在众多选项中,根据拟要选定的选项的特点量身定制比较标准,再根据这个标准,淘汰其他选项。单比本质上是自己跟自己比。

《各具风采 谁领风骚》

当代,随着科技事业的进步以及卓越人才的显现,我们越来越难以判断真正风采之人的特质。„„

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破解生命科学之谜,引领团队跻身学术前沿;老王,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用镜头记录人世间无与伦比的美好。这三个人在各自的领域上可称杰出,各具风采。„„

我认为作为21世纪的新人物,要具备独特的技能,三位候选人都具备这样的特点,这不容置疑。但我觉得要成为新型人才,更应具备创新能力、思辨分析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所以,在我看来,大李是当代风采人物的不二人选。

评析:

作者先列出全部选项(三位候选人),再提炼出三位候选人的共性——具备独特的技能。然后话锋一转,亮出自己的比较标准——创新能力、思辨分析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这些都是大李具备的特质。也就是说,这个标准是根据大李量身定制的。这样大李在比较中就顺理成章地占据了优势地位,最后脱颖而出已是意料之中的结果。

(二)对比

对比的实质是在两个或几个选项中,进行截然不同的相反的比较。它所产生的论证效应是非常强烈的。本题的关键是要从各自独立、相互平行的三位候选人中建构出对比关系。

《我生,是为了看太阳》

巴尔蒙特曾言,我来到这个世界,只是为了看太阳。此言固然与工业社会创价值、求发展的观念相去甚远,然而却提醒我们,发展进步固然重要,可别让雾霾染了心,“美丽乡愁”“大千世界仍需有人‘留住’‘品味’”。

当代风采人物的最终评选,已然不应当是个人的优劣得失,而是通过这风采人物身上的特质,引领一种社会的导向。那么在像大李一样的科技创新人才早已生根,中国中关村“创客”走向世界的情况下;在像老王一样技艺求精、务实努力的新型工人已在各大名企崭露头角之时,看看这名利浮躁之气充斥的社会,我们,需要什么?

自当是需要一颗懂得“品味世界”的心,也就是小刘,这位我心中的风采人物身上,关于美,关于文化,关于精神的打动人心的特质。

评析:

首先,作者设定“通过这风采人物身上的特质,引领一种社会的导向”作为比较的类同点。其次,将三名候选人拆分为两组。先把大李、老王组合为一组,他们的特质是务实的;小刘的特质是务虚的——“关于精神的打动人心的”。由此建构出虚实的对立。这样就撕裂了他们之间相互平行、独立关系的表象,建构出组合、对立关系。尤其是作者揭示出对立关系,体现其透视材料的深度。再用大李、老王作为质疑提问的背景——有了大李、老王的社会,仍充斥浮躁之气;把小刘具有的“美”“文化”“精神”的特质作为解决办法。这样错位的安排,打破他们三人原有的一维共处的时空秩序,在时空错叠中显现出比较的梯度。总之,作者解读材料的深刻性与处理材料的独特视角让我怦然心动。

(三)互比

互比就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之间,每一个选项都要与其他选项进行比较。其要点在于选项之间的比较是互逆的。这样就从多角度对选项进行全面解剖,有利于人们对选项进行更深入的优劣权衡,做到更全面的把握,为后续做出正确的筛选奠定必要的基础。就本题而言有大李、老王、小刘三个选项,互比的方法就是先把大李与老王、小刘比较,然后把老王与大李、小刘比较,再把小刘与大李、老王进行比较。应该说,这是有难度的综合性的比较。《追求意趣 名士风采》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李、老王、小刘所代表的风采分别是学术、技术、艺术上的风采,而这背后涉及的即是理论、实践与审美三者价值上的评判与判定。

理论是一切技术实践的支持,没有理论而盲目实践,盲从审美都是不可取的。大李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前沿说明理论的产生离不开群体力量,离不开岁月长久的付出。„„

实践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它的存在有其源于相似重复的枯燥性,亦有其在重复中发现新知识的创新性。“大国工匠”老王由职高生变为焊接大师,这表明实践同样需要付出时间与辛苦。„„

审美看似是一个超脱于物外的精神活动,实际上是会为理论基础与技术实践的发展提供适宜的环境的。小刘的摄影被称赞“让人品味大千世界”“留住美丽乡愁”。这是精神归宿的寄托,是灵魂休憩的场所。艺术的哲理性、个异性会对学术与技术产生指导与影响作用,因此,它的风采在于化无为有,化虚为实。

评析:

首先,比较对象的深刻性。作者透过作文材料的表象,直击本质,通过对理论、实践与审美的评判来体现对大李、老王、小刘的判定。

其次,比较思维的联系性。作者分别阐述了理论与实践、审美;实践与理论、审美;审美与理论、实践之间的联系,通过互比实现了对理论、实践、审美的深度权衡,使理论、实践、审美的差异性得到全面的展示。

作者深邃的见解,论证的逻辑力量令我感到振聋发聩。

(四)正比

正比就是选项之间优点与优点的的较量,优中选优。正比在具体的行文中具有正面衬托的意味。

《你的路是我们的风景》

晋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我独爱小刘旅行之路上的万千风景。

„„

我敬重大李。他是著名科学家,他笃学深思,矢志创新,为国家和人类做出贡献,但我心中最具风采的仍然是小刘,喜欢你有踏遍千山万水人难老的豪情,倾慕你捕捉瞬间美景的诗意心境,感动于你最贴近大众生活的情怀!大李的安邦济世的大情怀令我敬重,他仿佛天上的星辰般耀眼,令万众瞩目,但是小小的我要说,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小刘。

„„

我敬重老王。他爱岗敬业,自强不息,把技术变为艺术,成为国家级的“大国工匠”,敬佩之余,我依然坚定地追寻小刘你的步履。和你一起去感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激情,体验“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壮阔,甚至“小桥、流水、人家”的温馨,甚至“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的孤寂。„„

评析:

首先,以美衬美。作者在比较过程中先是正面肯定大李、老王的优点,再浓墨重彩地渲染小刘令其心仪之处。在大李、老王的正向衬托之下,小刘就显得“比美更美”了,这样就把作文要求中的“更”字扎扎实实地落实在行文中了,表明其具有较强的审题立意能力。

其次,倾向明显。作者在行文中对大李、老王的叙写仅仅局限于导引材料,而对小刘的赞美则不惜笔墨,灵活运用拟物联想等多种表现手法,可谓酣畅淋漓。行文的取舍充分体现了作者偏爱小刘的价值取向。

(五)反比

反比既不是选项的优点与优点之间的比拼,也不是选项的缺点与缺点的相互比对,而是用一个(组)选项的缺点和另一个(组)选项的优点进行比较。反比的关键是找到某选项的缺点或不足,顺势将其排除。再肯定另一选项的优点,进而阐明自己的态度。

《玉不琢不成器》

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做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我认为,这样的人好比黄金,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众人追捧的稀缺之物;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我认为这样的人好比钻石,一瞬间光彩夺目。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从职高生成长为“大国工匠”。我认为,他更像一块质朴的玉石,未打磨之前是尘埃,打磨之后是无价。

即便可以充当货币的黄金、价值连城的钻石,它们也有降价的时候。唯有那质朴的玉,也许它一时不会引人重视,但经过时光的雕刻、风雨的打磨,它才会越发的耀眼,它比灵魂更坚定,比时光更长久。正如中国有句老话所言:黄金有价玉无价。

评析:

首先,比较对象新奇。由于作者运用了比拟联想,将作文材料中的人的形象带入到物的世界里。因此在比较过程中,不再是人与人的比较,而转化为物与物的比较,开辟出一片陌生的思维空间,跨入行文的新天地,令文章变得质朴明快,兴味盎然。

其次,比较视角独特。作者先抓住了“黄金”和“钻石”的缺点——贬值,再秀出璞玉的优点——“增值”。在一贬一增的反差中增强了比较的张力,收到良好的论证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比拟联想的运用对丰富写作内容,深化思想认识,提升说理旨趣,增添行文色采,颇有启发意义。

篇6:2015高考新课标全国卷

高中学习阶段,你一定在班集体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收获了深厚的情谊,同窗共读,互相帮助,彼此激励,即便是一次不愉快的争执,都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伴你走向成熟。某机构就“同学关系”问题在几所学校作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60%的人表示满意,36%的人认为一般,4%的人觉得不满意。

如果同学关系紧张,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是我自我意识过强,有人认为是志趣,性格不合,也有人认为缘于竞争激烈,等等。

对于增进同学间的友好关系,营造和谐氛围,72%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他们认为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遇事多为他人着想,关系就会更加融洽。

篇7:新课标全国卷历年高考满分作文

天下高三一般忙,周六不休息,周日休半天。春节后,我再没回过家。家在百里之外的深山里,回家一趟不容易。再过几天就要高考了,学校放了两天假,让学生放松一下,以待最后一搏。同学们归心似箭,周末一放学,顿“作鸟兽散”。

我坐在长途班车上,恨不得汽车飞起来;一下车,步履匆匆地踏上一条羊肠路,走五六分钟,就可以看见半山腰上的“土坯房”了。

那土坯房,就是我的家。我家五口人一直住在那间老屋里。三十多年的风霜雨雪,把它剥蚀得满目疮痍。这些年,富起来的农民越来越多,漂亮的“小洋楼”鳞次栉比,把山村点缀得如同别墅区一般富丽堂皇。渐渐地,我家的老屋竟成了村里最后一座土坯房,丑陋无比,有碍观瞻。我家又是山村的制高点,这样就有点滑稽,成了“鸡立鹤群”。奇怪的是,父亲是挣钱的好把式,干活不惜力气,又有技术,但父亲就是迟迟不盖新房。乡亲们说父亲是个守财奴,舍不得花钱。听到这些善意的挖苦,手巧口拙的父亲付之一笑,啥话也不说。我也不理解,早几年负担重,风烛残年的爷爷奶奶常看病,现在日子好过了,父亲还是按兵不动,真不知他葫芦里装的什么药。

转过一道弯,奇迹出现了——土坯房竟然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座“小洋楼”,雪白的墙体,蓝色的屋顶,在夕阳下熠熠生辉……

我先是目瞪口呆,继而惊喜地往家跑,顾不得“窈窕淑女”的形象,像个野小子。

三月不见,家人亲热得不行,父母弟妹围上来,这个说我胖了,那个说我廋了,这个说我白了,那个说我黑了。我应付几句,赶紧屋里屋外看新房。

这是一座两层小楼。外墙贴着洁白的瓷砖,崭新如洗;室内装修简洁而美观,地板光可鉴人,天花板上悬挂着华美的灯饰,雍容典雅……母亲一边陪我参观一边说:“你爸早就想盖房了,可盖房子动静大,怕影响你学习,咱上高中图啥呢?不就是图考上大学吗?……你三个月不回家,你爸就趁这个机会动工了,他不让对你说,怕你读书不安心,老想着回家帮忙。”

是啊,家里大兴土木,谁都不得安宁。父亲口齿木讷却心细如发。我心头涌起一股暖流,弥漫到全身,不由得往父亲怀里钻,脑袋在那宽厚的胸口上贴了好久,像在聆听父亲的心跳。

夜晚,我躺在舒适的席梦思床上,浮想联翩。随着我家新楼的竣工,村里最后一座土坯房成了历史的陈迹。一滴水可以反射太阳的光辉,我家是亿万中国农民家庭的缩影。试看今日之中国,像我家这样的农民家庭不知有多少。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变,与新时期以前的农民不可同日而语……

想着,想着,我眼前出现了幻觉——

在学校举行的才艺选拔大赛上,我声情并茂地唱了两支歌后,主持人考我一个老气横秋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富强了,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我不假思索地回答:“亿万农民过上了小康生活,这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哗,台下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

20xx年新课标全国卷I高考满分作文: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辽阔苍穹中飞翔的老鹰,必是经历了母鹰无数次摔下山崖的痛苦,才锤炼出一双凌空的翅膀。

一颗璀璨无比的珍珠,必然经受过蚌的肉体无数次蠕动以及无数风浪的打磨,才能熠熠生辉。

同样,一个真正有成就的人,也肯定是在无数次的跌倒后重新站起来的,因为“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史铁生摔了一跤,没有了双腿,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沉重的打击。但他没有因此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是用自己的大脑和双手去表达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贝多芬双目失明且耳聋,但他依然写出了《英雄》《命运》等大量音乐作品,在人生的不幸中,他顽强地扼住了“命运的咽喉”。

这些都是曾经摔过跤的人,但他们却都坚强地站了起来,与命运、与不幸抗争,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所以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摔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从此对生活失去信心和勇气。

冰心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所以我们每个人面对不幸时都不能一蹶不振,因为我们都有可能在改变心态后,握住生命的任何一根链条。

就像画中那个男孩在摔跤后,面对来自老师、家长、社会各方面的询问,我们都应大胆地说:“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因为生活是我们自己的,命运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的,我们的心态、我们的选择,决定了人生的方向。

挫折是人生的一笔财富,是促使你成功的一剂良药,不经历风雨的花儿,怎么会绚烂?不经历磨难的人生,怎么会发出炫目的光彩?

就像20xx年感动中国的人物——洪战辉所说:困难,我们有责任去面对它,解决它。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我们应该明白摔跤并不可怕,就像我们总是有勇气唱起这首歌: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篇8:2015高考新课标全国卷

一、试卷难度适中, 凸显对能力的考查

延续2014年高考数学新课标全国II卷的命题思路, 全卷突出了对“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应用意识”“创新意识”七种数学能力的考查.不同知识间适当交叉与综合, 将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考查融为一体, 强调通法通性, 有力地体现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例如, 选择题第10题, 第12题, 突出考查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构建数学模型, 并加以分析、转化的能力.再如第7题, 这道题考查圆的方程和弦长问题, 无论是选择任意两点连线求弦的垂直平分线交点, 还是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圆的方程;无论是求出点M, N的坐标, 还是利用垂径定理求弦长, 充分展现了命题者的要求———学生不仅要“能算”, 具有认真、细致和及时检验的运算习惯, 还要“会算”, 即在运算中讲究一定的策略、方法与技巧.当然顺利突破这样的基础问题, 就需要在平常的复习和备考中强化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 突出通性通法, 并掌握常用方法和技巧.

二、考点分布合理, 稳中有变

对比2014年新课标全国II卷, 考点上变化最为突出的是第18题, 重点考查了统计部分的茎叶图、均值、方差等知识, 要求学生自行整理数据.而在分析数据时, 此题并不要求学生计算出具体数值, 体现了新课改后, 高考避免烦琐的大数值运算这一大亮点, 同时对学生画出茎叶图后的估算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突出考查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这是继2014年高考之后又一次在理科卷中对统计知识进行重点考查. 从近两年高考应用题不难看出, 我们应对统计的思想、线性回归、独立性检验等知识给予足够的重视, 不仅能用统计的方法思考, 还要能用规范的数学语言, 恰当的统计数据指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是第19题, 第一问从知识层面看, 表面考查画图, 实质上是对平面部分公理3的应用, 在公理3中明确指出“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 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因此, 只要学生对这条公理能够融会贯通, 解答此题易如反掌. 从能力方面看, 充分体现了对“空间想象能力”“应用意识”的考查, 强化操作, 应引起日常教学探究的重视.可见, 教师在立体几何部分的教学中, 应注意培养学生操作、观察、分析、归纳和猜想的能力.

三、题目设置合理, 体现创新性, 亮点较多

题目整体上设置合理, 稳中求新.具体来看, 2015年的试卷考查了集合、复数、三视图、球体问题、线性规划、二项式定理、平面向量等知识.与2014年相比有所改变, 主要涌现出以下一些亮点较多的题目:

1.第8题的程序框图源于课本中的“更相减损术”, 体现了高考试题源于课本, 而又高于课本的特点, 再次凸显了课本在高考备考中的核心地位.

2 . 第11 题突出考查了解决解析几何问题的通法———数形结合, 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将几何关系转化为点的坐标, 利用解析几何的核心思想———用代数的方法解决几何问题, 使用坐标法就能快速求出离心率.

3.第12题主要考查了抽象函数问题, 解决这类问题的核心在于结合函数的奇偶性和单调性, 利用数形结合思想绘制函数的草图, 再借助转化和化归思想解答.

4.第17题解三角形的考题和2013年的解三角形考题相比变化较大, 一改以往正、余弦定理与三角函数结合的求解模式, 也没有考查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题, 而是在一个几何图形中, 引入三角形内角的角平分线的性质, 纯粹利用正、余弦定理进行解答.

5.第19题立体几何问题与2014年相比有所创新, 第一问要求画图, 并没有像以往一样求证平行和垂直类问题, 可见这一部分对动手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有所提高.

6.第3、6、10题也都有一定的新意, 是难得的好题.

四、对高中数学教学的思考及高考的备考建议

高考数学旨在考查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 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年来高考数学试题更突出了能力立意, 体现了稳中求变、稳中求新的要求.具体表现为重视教材内容的考查, 加大思维量, 合理、恰当地强化运算能力要求, 降低试题的入口难度, 突出对归纳和探究能力的考查等.

从2015年的试题看, 笔者认为在高中数学教学和复习中, 尤其要重视教材.高考试题源于教材, 又高于教材.学生只有将基础知识掌握扎实, 才有能力进一步解决综合性的问题.对于综合性很强的问题, 自己首先要在头脑中储存一定量的数学模型及变式, 并在平时练习中, 不断强化如何思考, 如何切入, 如何从未知变成已知, 如何计算更省时、省力, 同时要善于总结典型题的解题方法和规律, 精选习题, 有效训练.倡导理性思维, 强化探究能力的培养.对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进行抽象和概括, 合理渗透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转化与化归、特殊与一般、或然与必然、有限与无限等思想.思想方法的渗透要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 要有明确的目的. 题目的编制与选取要具有针对性, 注意通性通法的训练, 淡化特殊技巧.应注意知识的交叉、融合和相互之间的渗透, 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梳理、总结和提升, 掌握规律, 领会本质, 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回顾近年来高考数学全国卷的试题, 体现出“稳定、创新”的特点.“稳定”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试题难度相对稳定;二是试题考查的内容和方法及题型、分值稳定, 体现在重点知识、重点方法必然要重点考查, 也就是往年重点考查的内容, 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今年同样重点考查, 永远不会回避.试卷虽然年年有新题型、新情境出现, 但总体还是稳定的, 所以复习的着眼点应放在建构完整的知识网络上, 以不变应万变.

针对2015年高考命题的特点, 我们在数学复习中, 一要合理控制难度, 以近三年新课标全国卷的试题难度为参考, 避开过偏、过难的问题, 把重心放在切合自身实际情况的, 花时间、花精力能够得分的基础题和中档题上.二要抓重点.高考复习不是高一、高二知识的简单重复, 而是应把复习的重心放在重点内容、重点问题上, 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及应用.

1.强化重点, 关注热点, 突出交汇点

“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是近几年高考命题改革反复强调的重要理念之一, 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 要打破数学章节界限, 把握好知识间的纵横联系与融合, 形成有序的网络化知识体系.

(1) 函数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主干知识, 是高考的重点.函数的考查体现在选择题、填空题上, 主要考查函数的基本性质 (单调性、周期性、奇偶性) 和图象特征 (对称性、平移、伸缩变换) .其中考查图象变换往往以三角函数 (正弦、余弦、正切函数) 为载体, 尤其注意根据含参数函数的图象变换来确定参数取值的问题.而图象的对称性应重点掌握当图象关于直线对称和点对称时, 函数解析式之间的内在关系, 从而把对称性、周期性和奇偶性有机结合起来.

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对导函数的考查, 主要以导数的几何意义和简单的极值问题为主.导数的几何意义还常常与解析几何中直线的斜率、倾斜角的变化等结合在一起, 体现了在知识的交汇点处命题这一特点, 应引起重视.

函数与求导部分的解答题是高考综合能力考查的重点问题, 通常设置成压轴题, 重点考查含参数的对数函数、指数函数以及多项式或分式构成的函数的性质, 强化函数、导数和不等式的综合应用.备考时, 可适当关注多项式函数 (如, 含两个参数的多项式函数与不等式的综合) .

(2) 数列

数列部分的选择题和填空题重点考查等差、等比数列的基本性质和基本量思想, 以及简单的递推数列的项或通项.而解答题中, 数列的核心考点是通项公式与求和.应重点突破求解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 以及一些特殊数列的求和, 适当关注递推数列的证明问题, 注意前n项和Sn与an的关系及利用放缩法和裂项相消法证明简单不等式.

(3) 三角函数、概率与统计

三角函数和解三角形部分的大题通常是解答题的第一道题.此题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其解答是否顺畅, 直接影响学生在后续考试中的心理变化和思维变化, 关乎整份试卷的得分, 应引起足够重视.对三角函数和解三角形这一部分的考查近年来已降低要求, 重点考查三角函数的图象及基本性质, 解三角形更多围绕边角关系、周长、面积设问, 重点关注正、余弦定理的应用.

概率与统计部分和社会生活联系紧密, 承载着考查实践能力的重要任务. 这部分题目难度不大, 背景更加贴近生活, 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读图识图能力, 能够熟练应用统计和概率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学以致用.由于新课标中, 统计部分的教学课时明显增加, 因此, 在高考中对统计知识的考查力度也大大增加, 尤其是统计部分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茎叶图, 抽样方法以及回归分析, 独立性检验等知识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对概率部分的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互斥事件、相互独立事件及条件概率四种模型要力求融会贯通, 并能在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中应用自如.

(4) 解析几何

解析几何的选择题和填空题主要以中档题为主, 一般具有小而巧的特性.例如, 圆锥曲线部分, 求解时首先应结合椭圆, 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定义和几何性质, 尽可能避免联立方程组求解, 避免烦琐运算.在平时的训练中, 要注意总结方法, 如, 涉及曲线上的点到两焦点的距离, 首先考虑椭圆、双曲线的第一定义. 在复习备考中, 一定要重点复习上述内容, 保证复习时间, 狠下功夫, 通过解答历年真题及经典模拟题, 认真反思解题原理、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 力求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 感悟万变不离其宗的真谛.唯有如此, 在高考场上直面此类试题, 方能游刃有余.

科学规划, 合理调节, 实现质的跨越

(1) 注重实战, 掌握应试技巧

注重实战演习, 定时间、定速度强化应试能力.挑选导向性好、难度适中的高考模拟卷定期测试.做完试卷之后, 千万不要只是简单地对一对标准答案就抛到脑后。对做错的地方应及时纠正, 深入分析, 认真反思, 找准自己在数学知识上、思想方法上的问题所在和薄弱之处, 查缺补漏, 强化训练, 这样才能保证训练的质量, 提高训练的实效, 应考时才能减少失误, 杜绝低级错误.复习可采用“看与练”相结合, 重新审视做过的套题, 关键看错题和重点题, 借助具体题目复习数学知识和方法, 一定要杜绝“只看不练”或“只练不看”的极端做法.

(2) 科学统筹, 调适心理

上一篇:作文别丢冤枉分下一篇:叙事记叙文写作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