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国新课标高考政治预测

2024-06-27

2011年全国新课标高考政治预测(通用8篇)

篇1:2011年全国新课标高考政治预测

2011年高考预测

一、考试内容

与2010年相比,2011年高考政治学科考核目标和要求均未改变。随着大多数省市进入新课程高考,命题涉及的知识既源于教村,又高于教材,对教材内容的要求更注重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和应用,所以考生在复习时,要紧紧扣住教材,夯实基础。

2011年的高考命题与2010年基本保持一至,遵循国家统一考试要求,彰显“稳、新、特”的要求,试卷的总体难度也与2010年大体保持一致。

二、命题预测

1.考查比重保持稳定

2011年高考政治试题的考查重点没有变化,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与生活与哲学所占比重与2010基本保持一至,经济与哲学的比重要在点,分别占到30%左右。

2.试题结构保持原样

选择题共有12题和2道非选择题。选择题中4选2组合型所占比重可能上升,会有7—8题以上。非选择题中探究性质的设问分值将会加大,答案具有开放型,重在考察考生的能力。

三、热点背景预测

1.热点选材将贴近学生生活,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鲜明的时代气息,有利于彰显了政治试卷命题迎着重大热点上的特点。热点题材着重来源于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国际等各方面。如广州亚运会、十二五规划、个税起征点调整等。

2.题材的呈现形式将会活泼多样,以诗词、对联、图片、表格、漫画、俗语等形式创设问题情境都可能出现。

3.重要热点聚集

(1)进一步推动我国全面改革、改革的性质、目的、途径、手段、原则;改革是全新的探索

文化体制改革之抵制“三俗”。2010年7月23日,中央政治局就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研究问题进行第22次集体学习。胡 锦 涛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经济之分配制度改革与蛋糕论。十二五规划,政府工作报告等。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胡温讲话

(2)中国外交政策、大国关系之中俄中日关系,矛盾的对立统一及矛盾的转化形式,解决方式;综合国力,国家安全。主要是中日关于钓鱼岛问题

(3)中国传统美德,道德、民族凝聚力

具体材料:新疆雪灾、西南旱情、玉树地震、南方洪灾、泥石流灾害

篇2:2011年全国新课标高考政治预测

预测1:可能考查以细胞为切入点,综合考察细胞的结构、功能、细胞的生命历

程等知识。(例如溶酶体的结构与功能、细胞的衰老、癌细胞的特点及防治等体现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依据: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生物体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基础。

预测2:可能考查遗传变异在人类健康及农业育种上应用的知识。

依据:历年高考均有对遗传变异知识的考查,并且人类遗传病、作物育种等与人的生活、生产实际联系紧密。

预测3:可能考查植物、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等知识。

依据: 植物、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综合性强,能考查学生在复

杂的情景中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的能力,是历

年高考考查的热点和重点。

预测4:可能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环境的保护等知识

依据: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环境,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人类的幸福指

数,并且低碳生活、温室效应、环境污染、生态农业、自然和人类和谐

相处的思想、新农村新能源建设也是生物与环境的相关知识的热点。

预测5: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中,一定会出现分析图形、图表、坐标曲线等试题,绘制图形试题也有可能会出现。

依据:考试说明要求“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通过这类试题来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应用能力;在简答题、实验题中有可能出现绘制图表、图形的问题,来考查考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预测6:实验有可能侧重探究性实验的考查,或对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修

改或对实验结论用图形或图表表示,即绘制图形、图表。

篇3:2011年全国新课标高考政治预测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 新课标下的全国文综试题已经形成了其特有的命制理念, 历史试题命题的特点和规律也已经成型, 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掌握要领, 对于同学们的复习备考一定大有裨益。近几年, 同学们普遍感觉到全国文综历史试题的难度太大, 从各省的抽样结果看, 难度系数在0.45左右, 即考生平均得分为45分左右 (满分100分) 。历史试题到底难在哪里呢?既然是“突出能力立意”, 又到底考查哪些方面的具体能力呢?怎样才能突破这“45分现象”呢?下面就结合高考能力要求和2011年高考全国新课标文综卷第40题, 来谈谈这些问题。

高考《考试说明》中对“高考能力”的总体要求是:“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具体的“考核目标与要求”是:“1.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理解材料, 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2.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理解历史事实, 分析历史结论;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3.描述和阐释事物:客观叙述历史事物;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并作出正确的阐释。4.论证和探讨问题: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运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对上述各项要求进行综合、归纳, 不外乎“三种能力”, 即“材料信息的释读和运用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和“解题的技能 (含审题和解题的规范性、技术性等) ”。

2011年高考全国新课标文综卷第40题: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 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 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 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汉初, 秉承法家理念, 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 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 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时, 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 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曹操执政, 强调“唯才是举”, 功、能者优先, “不官无功之臣, 不赏不战之士”。西魏北周选任官吏, 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 为其可以治民。”强调对官员的品行和政绩考核:“其志行善者, 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 则去之……凡求贤之路, 自非一途。然所以得之审者, 必由任而试之, 考而察之。”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

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 二曰清慎明著, 三曰公平可称, 四曰恪勤匪懈。”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 称作“最”。每年考核, 公示结果。考核分为九等:“一最四善为上上, 一最三善为上中, 一最二善为上下……居官饰诈, 贪浊有状, 为下下。”“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

——据《新唐书》

材料三

取士概归学堂, 固已明示天下以作新之基……且设立学堂者, 并非专为储才, 乃以开通民智为主, 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 具有普通之知能, 上知效忠于国, 下得自谋其生。其才高者, 固足以佐治理, 次者亦不失为合格之国民。

查科场试士, 但凭文字之短长, 不问人品之贤否, 是以暗中摸索, 最足为世诟讥。今学堂定章于各项科学外, 另立品行一门, 用积分法, 与各门科学一体核考, 同记分数, 共分言语、容止、行动、作事、交际、出游六项, 随处稽查, 第其等差, 至考试时, 亦以该生平日品行分数, 并合计算。

凡算学、地理、财政、兵事、交涉、铁路、矿务、警察、外国政法等事, 但有一长, 皆可保送。俟考时分别去取……其取定者, 酌量用为主事、中书、知县官。

——摘编自《袁世凯、赵尔巽、张之洞等会奏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暨上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 (1905年)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简要评述清末对“德”、“才”的新认识。

答案: (1) 变化:秦至汉武帝时, 以功勋、能力为选拔官吏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 选拔官吏越来越注重官吏的个人品行;曹操强调“唯才是举”;西魏北周时强调德行优先, 同时注重能力考察;唐代形成一套完善的德才兼顾、以德优先的考核制度。

原因:儒家思想对制度建设的影响日益深入;具体历史背景影响人才选拔的标准;建设高素质的官吏队伍。

(2) 德和才都是国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强调学校在德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德可以通过课程教育、日常考察等方法养成;在官员选拔中更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继承古代德才兼备的人才观;适应时代需要;有利于新式人才的培养。

该题是全国文综历史试题的代表性题目, 主要考查了下列“三种能力”:

1.材料信息的释读和运用能力。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 材料信息的释读和运用能力是“三种能力”考查中最主要的考查目标, 占到了全卷分数的60%以上。材料信息的释读主要体现在对信息的“阅读与理解”、“甄别与整合”、“阐释与运用”等几个层面。“阅读与理解”即能够读懂材料, 理解材料的内容和意义, 挖掘出材料的全部信息, 特别是“隐性信息”;“甄别与整合”即对材料的信息进行价值判断, 依据题目要求剔除那些无效或干扰性的信息, 并对材料信息进行分层, 予以概括、提炼, 掌握主旨和关键词;“阐释与运用”即能够结合具体的题目情境, 对整合后的信息加以理解和运用。

在第 (1) 题中, 要求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 答案全部出自所给的材料。材料一叙述的是春秋战国至西魏北周时期选官标准的变化过程, 材料二叙述的是唐朝的选官标准。材料以“纵向线索”对秦朝至唐朝不同的选官标准进行综述, 要求考生能够对这些标准进行准确的识别、提炼和归纳, 特别是“提炼和概括”能力的要求比较高, 考生作答时不能直接抄袭材料。阅读材料可知:“春秋战国时期, 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 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 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这里阐释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选官标准, 按照“能力与功绩”授官。尽管这是理解秦朝以后选官制度的基础, 但由于不符合题目要求作答的范围 (“秦至唐”) , 属于无效信息, 所以应该剔除。从秦朝到曹操时期的选官标准并不难提炼, 但对西魏北周时期选官标准的概括能力要求就比较高了, 不仅要回答出“德行优先”, 还要回答出“同时注重能力考察”。有的考生就没有回答出“同时注重能力考察”这一点, 主要是没有充分挖掘材料信息所致。据材料中的“强调对官员……政绩考核……得之审者, 必由任而试之, 考而察之”, 就可以概括出该答案要点。“唐代形成一套完善的德才兼顾、以德优先的考核制度”, 对答案中的这一点, 有些考生回答错误。从材料上看, 材料二中有三个关键词“善”、“最”、“关键”, 而“善”即是官员的“品德和任职态度”, “最”即是官员的“最佳业绩标准”, 这在材料中有明确的界定, “关键”是指“‘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 材料对此也有解释。至于其他的内容是对“善”和“最”的具体解释, “善”和“最”不仅是材料中的关键词, 也是材料信息的主旨, 需要考生进行归纳和概括, 而试题所考查的就是这种能力。

在第 (2) 题中, 要求简要评述清末对“德”、“才”的新认识, 答案也全部出自题目材料, 但考生回答得并不好, 主要还是对材料信息主旨信息的提炼和概括不到位。考生不仅要知道材料三第一段的具体内容 (学校可以“储才”、“开通民智”, 也能够育人使之忠国、能谋生、成为合格国民) , 还要在此基础上归纳、总括出“学校在德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而不是罗列和直接抄袭这些具体内容 (学校的上述功能) 。“德可以通过课程教育、日常考察等方法养成”, 更是对材料三第二段信息的概括, “另立品行一门”是指设立德育课程, “亦以该生平日品行分数”是指注重平时的考察。将材料三第三段中的“算学、地理、财政、兵事、交涉、铁路、矿务、警察、外国政法等”进行综合归纳, 即是指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式的专业化人才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第 (2) 题, 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信息主旨的提炼和高度概括的能力, 一些考生由于缺乏这方面的训练, 不能有效地进行概括, 只会抄袭具体的材料内容, 最终导致丢分。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对教材知识的学习和处理包含三个层面:“理解”、“记忆”、“运用”, “运用”是最高层次的要求。这里所谓的“运用”, 并不是简单地迁移教材中一个个具体的知识点和琐碎的知识内容解决问题, 而是要在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融会贯通式的理解和高度概括式的提炼之后, 再结合具体的题目情境灵活运用。所以, 有的学生只会死背书, 就无法得分了。

在本题中, 有两问需要调动、运用所学知识来回答。

第一, 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的“原因”。

从试题的材料情境中可知, 从秦至唐, 选官的标准由重视“才”或“德”逐渐发展为“德”“才”兼备, 并以“德”为重, 这就是儒家思想影响的结果, 因为儒家思想强调“仁政”, 主张“为政以‘德’”, 重视道德培养和教育的意义。这就是调动和运用教材中“儒家思想的主张和意义”这一个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表现。在这里, 并没有要求直接回答儒家思想的主张和影响, 也没有要求回答其具体的内容, 而是要求结合题目内容情境, 从社会主流价值观和思想导向的角度对这种选官标准的变化 (逐渐重视“以德优先”) 进行分析。同样, 这种变化也是为了提高官员的综合素质, 建设高素质的官吏队伍。

第二, 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评价清末对“德”、“才”的新认识。

从材料中得知, 清末强调学校在培养官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并在官员选拔时更加重视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核。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新认识”和“新变化”呢?联系清末的史实可知, 清末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西方科技教育思想的传入, 社会对人才和官员素质的界定也在发生变化, 各类实用学科 (自然科学) 中专业人才不断涌现并被认可。这种教育和选官背景的变化, 自然有利于新式人才的培养, 也适应了当时整个世界变化的大潮流和大形势。上述内容作为答案, 是对清末废除科举制、派遣留学生、建立新式学堂、引入西方教育思想等知识的综合运用, 对考生作答的概括能力要求非常高, 不是一一罗列这些内容, 而是结合时代变迁的背景, 从清末选官标准的变化的层面去看待其对于“新式人才培养”的意义。

总之, 上述答案内容, 不是对教材知识的简单复述和罗列, 而是结合题目的具体情境, 对相关知识进行综合提炼, 以适合题目要求的形式呈现出来。因此,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 不仅要重视对教材中具体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更要建立开放、灵活的知识结构, 并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 将知识高度概括, 抓住主干知识, 活学活用, 广泛迁移, 多角度、多层面进行理解和运用。

3.解题的技能。

这对于解题也是很重要的, 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审题, 要准确理解题目的类型和作答要求;一是在解题中具体运用的技巧问题。

第一, 审题时, 要审清题目的类型和具体要求。

如第 (2) 题是“评述”类试题, 包含“述” (叙述) 和“评” (评价) 两个方面, 要先“述”后“评”, 并且是对所“述”的内容进行“评价”, 不能跑题。在第 (1) 题中, 对于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情况, 有的同学没有认真审题, 没有将各时期选官的不同标准进行一一对应, 而是笼统地回答“从依据‘才’或‘德’到‘德’‘才’兼备”等, 这样答题是不能得分的。究其原因, 主要是没有认真分析题目要求, 死记硬背在平时学习中老师总结的答题方式, 即“变化”类试题的回答方式是“从……到……”, 结果生搬硬套答错了。“变化”类试题, 如果有两个对比项, 可以这样回答, 但如果有三个以上对比项, 就不能这样回答了, 而应该一一指明。再有, 题目中明确要求依据“德”、“才”观的变化进行回答, 这就要抓住“德”和“才”这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 回答起来也就顺畅、清晰多了, 而有的同学忽视了这一点, 结果迷失了答题方向。

第二, 解题的技巧问题。

首先, 要抓住关键词。对于此题, 可以从秦至唐、清末选官标准的“变化”中, 抓住“变化”做文章。不同的历史时期, 其选官标准也不一样, 这就说明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会催生出不同的选官标准, 选官标准的变化也都是适应了时代的需要。上述“变化”的内容在答案中出现了两次。所以, 同学们在解题的过程中, 要注意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 这里的“变化”就是关键词, 也是作答和思考的依据。其次, 在解题的过程中, 要将同一题目中的各个小问题联系起来, 综合分析。这样, 在解答其中一个小题目时, 可以从其他小题目的解答中得到启示, 甚至是答案。如第 (2) 题中的清末“继承了古代德才兼备的人才观”, 就是从第 (1) 题中得到的启示, 前面讲到了古代选官重视“德”和“才”两个方面的素质, 而清末也重视“德”和“才”, 这说明清末对古代的选官标准具有继承性。另外, 也要重视每一个小题中不同设问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提示。如第 (1) 题中有两个设问:变化是什么?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在回答第二个设问时, 要抓住第一个设问的答案进行分析, 从重视“德”、“才”, 到“德”“才”兼备, 并以“德”优先, 这种“变化”不仅强调的是官员的高素质, 也是儒家思想所反映的主流价值观在制度建设中的体现。如果能够这样思考的话, 答案就很自然地出来了。

以上三个方面的能力考查也体现在选择题中。如果同学们能够这样破解试题的话, 就会提高分数, 高考“45分现象”也就迎刃而解了。在今后的学习和训练中, 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将上述三种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释读材料和审题是基本要求, 灵活迁移所学知识和运用材料信息解决具体问题是终极要求。

篇4:2011年全国新课标高考政治预测

一、略有变化

1、主观题结构有调整,政史地学科间综合试题没有了。往年全国大纲版文综卷的第39大题是政史地三科综合,即三科共用一个大的背景材料,设置多个小问,最后的两小问一般都是政治学科的问题。今年全国新课标文综卷中政史地三学科间的综合试题没有了,各学科都是独立的大题,其中,政治学科两大题,分布在38大题和39大题,共5小问,合计52分。

2、客观题的排列顺序改变了。今年的全国新课标文综卷的选择题则将政治放在12至23题,替换了往年历史题目的位置,处于客观题题目排列的中间部分。

3、计算题不复存在了。多年来,全国大纲版文综卷的客观题中至少有一个经济类的计算题目,且有些年份的计算难度很大,而今年的全国新课标文综卷没有计算题,

4、增添了《文化生活》的试题。往年全国大纲版文综卷考查的知识涉及到经济、哲学、政治三个板块的知识。今年全国新课标文综卷增添了《文化生活》的试题,考查的知识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四个板块,全是必修内容,没有选修内容。其中,《经济生活》占34%(选择题5个共20分,主观题1问14分)、《政治生活》占20%(选择题2个共8分,主观题1问12分)、《文化生活》占16%(选择题1个4分,主观题1问12分)、《生活与哲学》占30%(选择题4个共16分,主观题2问共14分)。

5、主观题的问题指向较往年明确。今年的主观题设问方式对知识的指向有“直截了当”的感觉,考生很容易找到与问题相对应的知识点,作答起来感觉较轻松。

二、相对稳定

1、政治学科所占试卷分值没变。政治部分的总分仍然是100分,其中选择题48分,主观题52分(第38题两小问共26分,第39题的三小问共26分)。

2、“四选二”的组合式选择题依然是重点考查形式。与往年全国大纲版文综卷类似,今年全国新课标文综卷的12个选择题中有10个题组合式选择题,即除了15、17小题是四选一之外,其余全都是“四选二”的组合式选择题。

3、选择题仍然是以“一材一题”为主。今年全国新课标文综卷的政治选择题,只有13小题和14小题共用同一个背景材料,即“一材二题”,其余10个小题全部是“一材一题”。这与近几年高考全国大纲版文综卷政治试题的选择题的情况非常相似。

三、美中不足

1、第12小题的参考答案存在争议。选择题的第12小题“④纸币同样能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这一说法存在争议。在过去的《经济常识》教材中,在谈及纸币功能时,只提到了纸币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而没有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因为纸币只是“货币符号”,“自身没有价值”。然而,新课标《经济生活》教材在谈及纸币时,教材内容的相关表述暗示纸币具有流通手段的职能,而没有明确认定纸币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因此,此题的参考答案选择了含有“④”的C项,确实缺乏科学性,存在较大争议。

2、第38题的第(2)问的参考答案感觉有些粗糙。如果用对应的知识点,按层次和条理组织答案,并将教材中理论观点与问题实际结合起来作简要分析,答案就有很强说服力和认可度了。

篇5:2011年全国新课标高考政治预测

1.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其主要依据是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 ②我国除公有制经济外还存在大量非公有制经济 ③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

④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财政收入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于2013年3月5日在京召开,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应

于2013年1月选出。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应当 ①积极行使立法权,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

②积极行使提案权,为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③密切联系群众,广泛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

④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做到执政为民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2012年全国农民工总数已达2.4亿人,新生代农民工已占到了全部外出总数的近60%。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素质整体较高、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强,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单调、匮乏。要进一步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生活 A.国家就必须应立即改革户籍制度,实现户籍迁移自由 B.政府要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参政意识

C.政府应不断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完善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D.要完善就业机制建设,拓宽就业渠道

4.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日本政府无视历史事实,一再制造“购岛”等

一系列闹刷,企图侵占钓鱼岛,对此中国政府作出了强烈的反应,上述事实表明

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②领土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③利益对立是国家冲突的根源

④干涉别国内政是非正义的,错误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政府针对日本政府非法“购岛”,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公布钓鱼岛领海基线、实施维权巡航、提交东海部分海域大陆架划界案、环境监测预报、护渔维权等。中国政府的组合拳体现了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行使 A.独立权和平等权 B.平等权和自卫权 C.平等权和管辖权 D.独立权和管辖权

6.每逢遇到重大灾害,社会各界就会纷纷加入到救灾和爱心捐助活动中来,化爱心为

行动,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说明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在人们的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④爱心捐助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发挥重要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7.“无论您的五官会跳舞还是脖子会唱歌,只要您肯秀出绝活,就有机会登上《我要上春晚》的舞台。只要您身怀绝技,富有创意,拥有梦想,您就是我们要找的人!”——这则“开门办春晚”的广告内容,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强调了 A.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B.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C.文化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D.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

8.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民间艺术、民间文化伴随着我成长,我从小耳濡目染这些文化元素,当我拿起笔来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这些民间文化元素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我的小说,也影响甚至决定了我的作品的艺术风格。”这说明 A.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民间艺术元素决定了文化作品的成败

C.文化创新离不开文化继承 D.文化具有多样性

9.莫言获得2012午诺贝尔文学奖,各个媒体纷纷报道,莫言的书籍一时成为全球最 畅销的书籍,全球出现了“莫言热”。然而作家莫言却很淡定、很低调。莫言说:自己不要把这个当成一件了不起的惊天动地的大事,不要把这个看得太重“。”莫言热"与莫言的淡定反映了

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不同

②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观条件的限制

③客观对象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

3(1)结合材料,从文化创新角度,谈谈莫言的成功对我们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的启示。(6分)材料二近年来,中外文化交流深入发展,国外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不断被介绍到中国,中国的优秀文学作品也日益走向世界。莫言的《红高粱》在荣获第4届全国中篇小说奖后,已被译成近二十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

(2)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有什么重要意义?(6分)4.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1)请表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4分

材料二近日,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罗阳同志的优秀品质和可贵精神。罗阳同志是我国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30年里,他坚定献身祖国航空事业的理想信念,刻苦学习、勤于研究,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利用沈飞集团这一平台,与其他工程技术人员完成了多个重点型号研制,终于使歼—15成功起降“辽宁舰”,创造了中国的历史,也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

(2)结合材料,运用人生价值的相关知识,分析罗阳同志是如何创造与实现人生价值的?(10分)

参考答案

1.(1)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GDP世界排名大幅上升,综合国力显著提高。(4分)(2)①必须尊重价值规律;利用好计划和市场两种资源配置手段,在以市场为基础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充分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4分)②树立科学发展观;不单纯追求经济(GDP)的增长,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3分)③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3分)2.(1)充分发挥网络的正面效用,有助于加强对政府权力的制约监督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规范、透明、高效运行。(2分)

(2)公民应当依法、有序地行使自己的权力。对于通过网络散布虚假信息、谩骂、攻击、诋毁他人的违法行为,政府机构应当尊重事实,依法处理。(2分)

(3)打铁还须自身硬,从根本上治理腐败,要求政府机关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和为人民服

业和农产品生产流通环节的税收负担。结构性减税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它是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内容,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长远意义。

结合材料,利用收入与分配的有关知识,分析结构性减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8分)2.十八大报告强调,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做到信息公开化?(12分)

3.材料一 “十一五”期间我国GDP、财政收入、居民收入增长情况

材料二: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这是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报告强调,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1)描述材料一中存在的问题并说明其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7分)(2)运用劳动、生产与经营的知识谈谈如何促进居民倍增计划的落实?(8分)

4.2012年9月2日,由山东省政府主办、济南市政府承办的第四届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交易会成功闭幕。此次文博会与往届相比有以下特点:

第一、第四届文博会以“创意、融合、发展”为主题,倾力打造“创意山东,文化齐鲁”的品牌。

第二、此次展会顺应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内容涵盖了影视音像、传媒出版、娱乐演艺、动漫游戏等12个行业门类,文化产业核心层参展率达100%。本届文博会现场签约107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投资额1211.39亿元,融资额714.74亿元。

第三、文博会筹办及开幕期间,全省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直接参与群众达900多万人次。开幕4天来,展馆内外文化活动不断,充分展示了“文化的盛会、人民的节日”办会

途径。(2分)

(3)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与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产业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愈突出。此次文博会内容涵盖之广,现场签约率项目及投融资额等充分说明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6分)

篇6:2011年全国新课标高考政治预测

政治试题

第Ⅰ卷(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2.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盐业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自2017年1月1日起,国家放开食盐出厂、批发和零售价格,由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成本、食盐品质、市场供求状况等因素自主确定。全面放开食盐价格 ①旨在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过剩产能

②目的是取消食盐专营制度,促进行业充分竞争 ③会导致食盐需求量大幅增加,竞争主体多元化

④表明食盐价格受其价值、供求关系和政策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2017年初央行推动的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已测试成功,由央行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已在该平台试运行,包括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网络银行在内的多家商业银行均参与了该平台的测试运行工作。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

①是互联网和支付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和比特币一样都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 ③具有货币的本质属性和最基本的职能

④将取代我国央行纸币发行和货币政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2016年12月5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和香港交易所同时敲响开市钟和开市锣,宣告深港通正式开通。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直投通路全部打开,沪深港“共同市场”正式形成,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又迈出重要一步。下列关于开通深港通的积极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①使资本市场由“走出去”到“引进来”,由双向变单向 ②这标志着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和香港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③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投资需求,共享两地经济发展成果 ④促进内地资本市场开放和改革,学习借鉴香港发展经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国务院2016年6月印发了《关于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意见》,决定从2016年7月起,国务院各部门、各省级人民政府及所属部门均应在有关政策措施制定过程中进行公平竞争审查,并将有序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是基于

文科综合政治 第1页(共5页)

①公平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的核心

②公平竞争机制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③公平竞争机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

④保证政府行为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确保政府依法行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流动人口增多,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选举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居民参与度低、“选民”确定困难、候选人确定往往存在行政指派现象等。为此,必须尽快通过立法予以规范,从而确保选举风清气正,依法选出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能够代表、维护广大村(居)民的利益,成为沟通政府和民众的纽带。立法规范基层自治组织选举

①能确保选出维护村(居)民利益的代表

②是因为社区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 ③是村民和居民行使民主权利、自治的基础

④保证基层自治组织的政府派出机构的性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7.2017年2月,北京、山西、浙江3个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地区陆续成立省一级监察委员会。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改革,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将会改变中国现有的权力格局,形成“一府一委两院”新局面。国家监察体制改革

①根本目的就在于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 ②整合反腐败资源力量,扩大监察范围,丰富监察手段 ③将使监察委员会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 ④有利于建立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内部监督体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2016年9月4日至5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中国杭州举行。杭州峰会成为G20历史上发展中国家参与最广泛、发展特色最鲜明、发展成果最突出的一次峰会。峰会达成的29项重要成果,在G20进程中留下深刻中国印记,成为G20发展史上一座里程碑。G20杭州峰会 ①扩大了中国五大发展理念的国际影响,提升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世界意义 ②表明我国是推动完善世界经济金融治理、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③表明了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共同利益是各国对外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④引导和主持全球治理的顶层设计,引领世界经济和全球治理的前进方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今年春节期间央视开播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到2月7日的总决赛落幕连播10天引发话题无数。传统文化及其传承在当代中国的冷遇也是不争的事实,为何诗词能够火起来?其原因在于

①专家是文化创新的主体,专家的灵感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文化益智节目的形式和传统诗词的内容的结合

文科综合政治 第2页(共5页)

③现代社交营销思路的节目传播策略和手段的创新

④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016年兰州市优良天数有243天,出现“兰州蓝”,招人艳羡、好奇,惹人争议。有人说是风吹出来的;兰州市则归结为7个词:减排、压煤、抑尘、控车、投入、严管、问效。这凸显了大气污染防治的一大特点:天帮忙很重要,但人努力才是根本。“人努力”与“天帮忙”之间的关系对我们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之间辩证关系的启示是

A.尚未认识的外在自然规律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B.人类有意识的思想活动是掌握客观规律的根本前提 C.认识活动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基础 D.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21.在“互联网+”思维推动下,O2O教育平台获得快速发展。但教育O2O倒闭潮、O2O教育末路行不通等传言纷至沓来。归结原因,一方面是多家资本盲目跟进导致的O2O教育同质化严重,从形式、内容和包装上大同小异。另一方面,大部分O2O教育过多的关注线上,将课程直接搬到线上平台,完全忽略了线下的作用和价值。从唯物辩证法角度,这给商家的启示是

①重视整体作用,满足当前在线教育服务的缺口

②坚持全面观点,既要关注线上,也要关注线下 ③要从实际出发,为终端客户提供精准教育服务

④树立创新意识,避免O2O教育同质化,追求创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2016年12月22日,我国成功发射了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这颗卫星搭载了一台高光谱与高空间分辨率二氧化碳探测仪,将“看紧”全球变暖的祸首——二氧化碳,使我国获得全球二氧化碳分布图,监测碳排放量。这表明在科学领域

①实践中新工具新设备的产生决定了认识的发展

②没有被发现的真理也是客观存在的,只是有待人们去创造 ③认识应不断发展,并不断通过实践验证 ④科学实验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右侧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文科综合政治 第3页(共5页)

A.既要看到矛盾这一方,又要看到矛盾的另一方

B.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C.积极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双方向有利方向转化

D.坚持两点论、两分法,一分为二全面地看问题 38.(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品牌是企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代表着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升级方向。2016年6月10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

材料一

我国一贯重视本土品牌的发展。华为、中兴、海尔、联想等一批品牌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品牌。当然,我国制造业品牌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小觑。第一,世界品牌数量少。权威品牌机构国际品牌集团评价知名品牌中,中国仅华为、联想两家上榜。福布斯品牌百强榜单中更是连续两年没有中国品牌。第二,创新研发能力弱。此前国际创新排名中,中国仅为25位,获得50.9分。第三,投入产出效率低。第四,产品质量水平差。第五,品牌管理被忽视。总的来说,我国品牌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产品质量不高、创新能力不强、企业诚信意识淡薄等问题比较突出。

材料二

新常态下,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增强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作用,需要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因而品牌消费潜力巨大。根据国际经验,一个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时,就进入品牌消费时代。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7000美元,加之互联网普及和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消费者对品质、时尚、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品牌消费日益成为消费主流。由于品牌经济发展滞后,目前我国多数行业低端过剩、高端短缺,高品质自主品牌供给不足,难以满足消费升级需要。实施品牌战略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推进经济改革增加有效供给,扩大消费的重要举措,在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型过程中品牌建设传播起到举轻若重的作用。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谈谈政府在发展品牌经济中如何有所作为。(12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如何发挥品牌引领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中的作用。(14分)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1月,总书记强调,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文科综合政治 第4页(共5页)

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河南莫沟,一座三面环沟、一面傍水的普通北方小村落。莫沟空间层次非常明显,老村位于河边,新村位于坡上。根据村庄这一独特空间结构,设计团队对莫沟施行上、中、下三个空间层次的修复。其中上层空间仍以现有民居为主,开设茶馆、酒吧、咖啡厅和手工作坊、农村淘宝店,为产业集聚区提供配套服务。中层空间主要修复明清窑洞,发展民宿旅游等。下层空间则重点改造汶水河水系,打造生态景观,呈现岭湖相依、树水相伴的乡野风情。人们可在这里领略田园风光,感受耕读文化,寄托乡情乡愁。

文化是乡土中国的根本。莫沟村用各种形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农村思想阵地。每周六“和睦家园大讲堂”都会进行一次思想赶集,邀请知名专家讲课,或让村民们自己讲自己的故事。村民在这里学习传统文化、村规民约,分享心得认识。每月召开由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参加的会议,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如今的莫沟村,家庭和睦了,邻里纠纷也少了。除了村民自发的思想赶集外,当地党委政府在这里实施“百姓文化超市”惠民工程,开展节庆活动、自行车赛、摄影展、无人机航展等多样项目,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村里的老苗书馆是全国最大的村级窑洞图书馆。企业捐资兴建的戏楼已落成,一场场大戏将轮番上演。在莫沟,听讲课、看展览、读好书,传统文化正在回归。

(1)结合材料,运用整体和部分的知识说明设计团队是如何对莫沟村进行修复的。(12分)(2)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莫沟村传统文化的回归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启示。(10分)(3)借鉴莫沟村经验,就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4分)

篇7:2011年全国新课标高考政治预测

12.2012年,某县农民种植的土豆产量大增.但市场没有相应扩大.农民不得不低价销售收入不增反理协商会。上述做法

降。图5的①②⑤④中,能够反映这种“丰产不丰收”经济现象的是

①是政协积极创新与人民群众直接对话形式的表现 ②提供了公民直接参与国家决策和管理的有

效途径 ③保障了人民群众民主监督权利的实现 ④是提高政协委员提案质量的具体举措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M中学不惟分数论英雄,而是努力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鼓励学生勤奋学习的同时,设

置道德之星、科技之星、艺术之星、劳动之星等奖项,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从而营造了“人人有才、个个成才”的校园文化氛围。回答19~20题。

19.该校的评价实践表明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是科学评价学生的前提

A.①B.②C.③D.④ ②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科学评价是学生成长进步的根据

13.中国H公司与美国某公司签订服装出口合同。约定服装单价为2幸美元,一年后交货。H公司生③矛盾特殊性原理是学校因材施教、培养人才的重要哲学依据

产一件服装的成本是144人民币元。签订合同时汇率为1美元=6.32人民币元,交货时为1美④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学生的个性通过不同的评价来表现

元=6.27人民币元。在不考虑其他条件的情况下,H公司交货时的利润率比签约时的利润率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A.下降0.83%B.下降0.76%C.上升0.83%D.上升0.76% 20.M中学T班同学小薇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多次荣获“道德之星”光荣称号,老师和同学都对她14.2012年3月,中国某集团公司收购了4个在美国的风电场。美国政府于9月28日以安全为由签交口称赞。她因此慢慢摆脱了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自卑心理,自信心越来越强。小薇的成发行政命令禁止该项目的收购。在多次申诉无效之后,该公司根据美国法律向美国联邦法院提起长经历进一步印证

诉讼。这一案例表明 ①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着决定性作用

A.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面临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 ③优秀文化有利于培育和塑造人的健全人格 ④优秀文化是解决人的心理问题的主导力量

B.向投资国司法部门提起诉讼是投资者维护自身利益的最有效手段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C.对外直接投资取代商品出口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要形式 21.2012年,科学家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研制成第一片“人造树叶一。这片“树叶”能够释放

D.跨国并购是企业强强联合的主要表现形式 出制作燃料电池的氢,它的诞生对于人类开发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意义。“人造树叶”的成功研制15.2011年我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35.2万亿元,人均储蓄25548元,分别比2010年增佐证了

长16%和15.3%,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根据上述事实可以推断出 ①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

①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增加了人们储蓄意愿②我国居民的储蓄率随GDP的增长而增长②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井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

③我国居民投资理财的渠道比较狭窄、品种较少④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③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④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

16.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二十三次会议修改通过新的居民身份证法,规定在居民身份证登记项目中增加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指纹信息,同时加大对泄露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惩罚力度。身份证法的这些修改 22.2013年4月,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①扩大了对公民权利的保护范围②有利于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让全体人民迸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③体现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④是坚持依法行政的必要保证 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从唯物史观看,尊重劳动和劳动群众是因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①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17.2012年初,国务院下发《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明确了严格控制用水总量、②劳动贡献是衡量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程度的根本尺度

用水效率、入河湖排污总量的“三条红线”,将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主要指标纳入地③劳动群众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地创造历史

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这些规定 ④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致的①提高了政府水资源管理的决策效率②强化了地方政府水资源管理的职能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③约束了地方政府水资源的权限④强化了水资源管理的政府责任 23.物理学家格拉塞有一次喝啤酒时,将几块小鸡骨丢入啤酒杯里,啤酒的气泡显示了鸡骨沉落的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迹。受此启发,他经过不断实验,发现带电高能粒子在穿越液态氧时,同样出现一串气泡。他由

1此发明了“气泡室”,成功探测出高能粒子的运行轨迹,并因此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该事例表明①间接联系比直接联系更能激发人的创新意识

②世界并不缺乏联系,缺乏的是善于发现联系的创新意识③创新意识是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联系的前提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下形成的38.(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材料一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2011卑,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和加强与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顿导等要求.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材料二 H剧团是一家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在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方针的指引下,H剧团结合自身发展于2007年改制为演艺有限责任公司,经过6年的努力,该演艺公司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改制前后的对比如下表.

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健全领导体制机制,增强领导文化建设本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该演艺公司取得成功的经济原因。(14分)改制后,公司经营战略目标明确,市场定位准确;

权责明确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合理的组织机构保证了公司高效运转; 科学的管理、高质量的演出节目和市场化的营销,形成了公司的竞争优势; 合理的分配制度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

演出场次增加,多个节目获奖,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2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词典的正文收录了NBA、BBS、GDP、UF0等239个西文亭母开头的词语.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持。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拉丁字母出现在方块汉字中,很是惹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异类,是对汉语的污染.”“我想会不会过几十年,汉语成了汉荚混杂的话吉.”

“文化有安全的问题,再国际化,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字搞乱.”支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字母词的人认为:

“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字母词的产生有其曲然性,应善待字母词的使用,而非简单的拒斥。” “选录字母词只是对当下语言现实的承认,体现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势,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1)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10分))观点一:反对收录西文字母词。

理由: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语是中华支明的重要标志,传承中华文明需要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保持汉语的纯洁性。不反对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字母,但《词典》是规范语言文字的范本,不应收录。

观点二:支持收录文字母词

(I)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发挥领导作用的。(12分)

通过党的会议和决定,加强党的领导,确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地位和奋斗目标,确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对文化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

理由:其一,收录母词体现了中华文化化的包容性特点。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字母的使用,有利于不同民族之间交流和相互理解,是汉语言文字具有活力的表现。

其二,收录的字母词数量很少,不会使汉语成为混杂的语言而损害其民族性。

其三:字母词的使用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2)《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引起的争论深化了人们的认识。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12分)

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由此产生争论是正常现象,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难免存在一定局限性甚至错误。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通过讨论,不同看法得以交流和碰撞.有利于人们取长补短,克服认识的片面性,促进认识的发展。

(3)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论中应该怎佯坚持这一原则?(4分)

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理服人而不以势压人;尊重对方发表意见的权利; 避免语言粗暴、行为过激;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BAADCCBABCBD

篇8:2011年全国新课标高考政治预测

2011年全国高考理综新课标卷物理试题依旧体现新课程思路, 较好地反映了“立足于平稳过渡, 着眼于正确导向, 确保试题宽严适度”的命题指导思想.与往届高考题相比, 从难度的变化来看, 今年高考题更重视立足教材, 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同时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思维和知识迁移能力.

对比2011年高考新课标物理试卷与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以下简称教材) , 不难发现, 试卷中大部分试题是从教材中挖掘、改造、整合出来的, 没有偏题、怪题, 这对学生注意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对教师的教学和辅导工作及2012年高考备考也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例1. (高考题第14题) 为了解释地球的磁性, 19世纪安培假设:地球的磁场是由绕过地心的轴的环形电流I引起的.在下列四个图中, 正确表示安培假设中环形电流方向的是 ( )

解析:地磁的N极在地理南极附近, 地磁的S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地球自转形成的环形电流应垂直于地轴所在的平面, 此电流形成的地磁N极在地理南极附近, 因此用右手握住环形电流时, 拇指应指向地理南极.选项B正确.

【教材对比】选修3-1第三章磁场第1节“磁现象和磁场”图3.1-4 (P81) 及选修3-1第三章磁场第3节“几种常见的磁场”图3.3-3 (P87) .

对比评析:本高考题主要考查地磁场和安培定则, 掌握基础知识基本规律, 以这两幅图及相关介绍为基础, 本题的结果也就出来了.

例2. (高考题第16题) 一蹦极运动员身系弹性蹦极绳从水面上方的高台下落, 到最低点时距水面还有数米距离.假定空气阻力可忽略, 运动员可视为质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运动员到达最低点前重力势能始终减小

B.蹦极绳张紧后的下落过程中, 弹性力做负功, 弹性势能增加

C.蹦极过程中, 运动员、地球和蹦极绳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D.蹦极过程中, 重力势能的改变与重力势能零点的选取有关

解析:不管选哪个位置为重力势能参考平面, 运动员到达最低位置前高度总是减小的, 因此重力势能一直减小, A正确;绳张紧后, 随着运动员的下降, 绳伸长, 对运动员有向上的弹力, 此力做负功, 同时伸长量增大, 弹性势能增加, B正确;由于空气阻力可以忽略, 在蹦极过程中, 对于运动员、地球、绳组成的系统来说, 只有重力与弹力做功, 系统机械能守恒, C正确;重力势能与重力势能参考平面的选取有关, 而重力势能的变化与此无关, D错误.

【教材对比】必修2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第9节“问题与练习” (P74)

1.把质量是0.2kg的小球放在竖立的弹簧上, 并把球往下按至A的位置, 如图甲所示, 迅速松手后, 弹簧把球弹起, 球升至最高位置C (图丙) , 途中经过位置B时弹簧正好处于自由状态 (图乙) , 已知BA的高度差为0.1m, CB的高度差为0.2m, 弹簧的质量和空气的阻力均可忽略. (1) 分别说出由状态甲到状态乙、由状态乙到状态丙的能量转化情况. (2) 状态甲中弹簧的弹性势能是多少?状态乙中小球的动能是多少?

对比评析:本高考题考查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功能关系, 重在理解重力势能、重力做功、弹性势能的基本概念及对应的功能关系.本题将教材中的练习题进行了改编:把弹簧模型改编为弹性绳模型, 把物理过程作了逆向处理, 涉及的考点一致.

例3. (高考题第17题) 如图, 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2;副线圈电路中接有灯泡, 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20V, 额定功率为22W;原线圈电路中接有电压表和电流表.现闭合开关, 灯泡正常发光.若用UI分别表示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 则 ( )

A.U=110VΙ=0.2AB.U=110VΙ=0.05AC.U=1102VΙ=0.2AD.U=1102VΙ=0.22A

解析:灯泡正常发光, 说明灯泡的工作电压即变压器的副线圈电压U2=220V, 灯泡的实际功率即变压器的输出功率P2=22W.由变压器公式U1U2=n1n2可知, 原线圈的电压U1=n1n2U2=110V, 电压表示数为110V.由能量守恒, U1I1=U2I2, 据功率计算得I1=0.2A, 选项A正确.

【教材对比】选修3-2第五章交变电流第4节“问题与练习” (P44)

5.图5.4-9是街头变压器通过降压给用户供电的示意图.变压器的输入电压是市区电网的电压, 负载变化时输入电压不会有大的波动.输出电压通过输电线输给用户, 两条输电线的总电阻用R0表示, 变阻器R代表用户用电器的总电阻, 当用电器增加时, 相当于R的值减小 (滑动片向下移) .如果变压器上的能量损失可以忽略, 当用户的用电器增加时, 图中各表的读数如何变化?

对比评析:本题考查理想变压器公式、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等.分析时要掌握好变压器工作的基本原理, 而不仅仅是对变压器公式的记忆.这两道题同样用“U1U2=n1n2”和“U1I1=U2I2”即可解答.

例4. (高考题第20题) 一带负电荷的质点, 在电场力作用下沿曲线abca运动到c, 已知质点的速率是递减的.关于b点电场强度E的方向, 下列图示中可能正确的是 (虚线是曲线在b点的切线) ( )

解析:带电质点在电场力作用下做曲线运动, 质点带负电, 电场力方向与电场强度方向相反, 又要指向曲线的凹侧;又由于速率递减, 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 (轨道切线) 的夹角要大于90°, 只有D选项符合.D正确.

【教材对比】必修2第五章曲线运动第7节“问题与练习” (P23)

5.一辆汽车在水平公路上转弯, 沿曲线由MN行驶, 速度逐渐减小.图5.7-9甲、乙、丙、丁分别画出了汽车转弯时所受合力F的四种方向, 你认为正确的是哪个?

对比评析:本高考题考查曲线运动的受力、带电质点在电场中的受力、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夹角对速度的影响.高考题对教材中练习题稍作改造, 将汽车所受合力F改为电场力, 分析时需将以上各知识点整合.

例5. (高考题第35题【物理——选修3-5】)

(2) 如图, ABC三个木块的质量均为m.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 BC之间有一轻质弹簧, 弹簧的两端与木块接触可不固连, 将弹簧压紧到不能再压缩时用细线把BC紧连, 使弹簧不能伸展, 以至于BC可视为一个整体, 现A以初速v0沿BC的连线方向朝B运动, 与B相碰并粘合在一起, 以后细线突然断开, 弹簧伸展, 从而使CA, B分离, 已知C离开弹簧后的速度恰为v0, 求弹簧释放的势能.

解析:设碰后ABC的共同速度的大小为v, 由动量守恒得3mv=mv0;设C离开弹簧时, AB的速度大小为v1, 由动量守恒得3mv=2mv1+mv0;设弹簧弹性势能为EP, 从细线断开到C与弹簧分开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有12 (3m) v2+EΡ=12 (2m) v12+12mv02, 由上式得弹簧所释放的势能为EΡ=13mv02.

【教材对比】I.选修3-5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第2节图16.2-4 (P8)

例如, 静止的两辆小车用细线相连, 中间有一个压缩了的弹簧 (图16.2-4) .烧断细线后, 由于弹力的作用, 两辆小车分别向左右运动, 它们都获得了动量, 但动量的矢量和仍然为零.

Ⅱ.选修3-5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第2节例题2 (P8)

例题2.在列车编组站里, 一辆m1=1.8×104kg的货车在平直轨道上以v1=2m/s的速度运动, 碰上一辆m2=2.2×104kg的静止的货车, 它们碰后结合在一起继续运动.求货车碰撞后运动的速度.

对比评析:本题考查动量守恒与机械能守恒, 教材图16.2-4与例题2的整合痕迹明显, 分析时要特别注意本题碰撞过程动量守恒, 但机械能不守恒.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本届新课标物理高考题不少都有在教材的基础上对题目进行改造的痕迹, 或变换组合, 或变换设问, 或变换情境等, 题目改造得非常巧妙.此类试题分值累计34分, 约占总分值110分的30%.从中可以看出对新课程教学及高考复习的导向.所以在新课程教学以及高考备考中, 应立足课本, 始终抓住课本这个“纲”, 在课本教学上狠下工夫, 减少复习资料, 不搞题海战术, 既减轻学生负担又培养多种能力.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1.重视课本概念, 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2.挖掘课本隐含知识, 培养自我研究能力.

3.在课本例题教学中注重“变题”剖析, 培养学生应变能力.

4.归纳课本知识, 培养概括能力.

上一篇:升学宴父母简短贺词(65句)下一篇:以成长的脚步为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