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生物化学

2024-06-19

厦门大学生物化学(精选9篇)

篇1:厦门大学生物化学

物理化学实验

(Phys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

目的和要求

物理化学实验是化学实验科学的重要分支,它综合了化学领域中各分支所需要的基本研究工具和方法。它与物理化学课程紧密配合,但又是一门独立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和技术性很强的课程。

物理化学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掌握物理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从而能根据所学的原理设计实验、选择和使用仪器,其次是锻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正确记录和处理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培养严肃认真、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第三是巩固和加深对物理化学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物理化学知识灵活应用的创新能力。

为实现厦门大学达到国内一流、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综合性大学,应该改革旧的、不适于生产力发展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减少验证性实验,把新的科研成果和研究技术引入教学中来,让科研成果充实实验教学内容,同时也为培养科研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在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的同时,也应注重学生使用计算机处理数据、进行曲线模拟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基本内容和学时分配

本课程内容包括实验讲座、实验和考试三个部分。

实验讲座除了绪论及误差与数据处理的内容在实验前专门集中讲解外,其余部分均结合在每个实验中穿插进行,例如在“金属相图”中讲解热电偶的焊接与校正;在“饱和蒸气压测定”及“碳酸钙热分解”实验中讲解真空技术等,一般每个实验前都要讲解近一个小时,把一些相关技术进行讲解和示范。

考试对于化学系学生是笔试为主,笔试与实验成绩比例为3:7。平时实验成绩分配如下:预习15%、态度5%、卫生5%、操作35%、实验报告15%、实验结果与讨论25%。

实验讲座由绪论、误差与数据处理作为基本知识,安排在学生进入实验室前讲完,学时为4,其他讲座内容是结合各个实验内容,把知识点、仪器的使用等相关知识在每个实验前讲解,每次讲座学时为1。

一、基本知识讲座内容:

1.绪论

物理化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课程的具体安排

课程的预习、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的要求 物化实验课程的评分标准及考试、考核办法 物理化学实验室的规章制度 2.误差和数据处理

系统误差的判断和消除法

函数的算术平均误差和标准误差,曲线拟合误差的计算 有效数字的运算法规和数据的正确表达 实验仪器的合理搭配

3.数据的列表与作图规则: 数据的列表规则

直线图(作图的要求,注意事项,作图的精确度等)

曲线图(作曲线图的工具,注意事项,作图精度的表示等)作图技术在数据处理中的地位和运用

Lotus-1、2、3程序的计算机数据处理和作图方法 二.实验内容及具体要求 1.恒温槽的装置及性能测试

本实验包括温度的测量和控制技术讲座,总学时为7。作为物化的基础实验首先进行。1.1 了解恒温槽的构造及工作原理,学会装置恒温槽和又快又准地控制温度的技术

1.2 绘制恒温槽的灵敏度曲线,并能分析各种条件下所得灵敏度曲线的特征

1.3 了解水银温度调节计的控温原理及提高控温精度的相关事宜 1.4 了解电子继电器的控制原理及常见故障的分析和排除 1.5 掌握水银温度计的构造原理和安装、校正技术

2.燃烧热的测定

本实验是物化的基本量热方法,必须讲解量热方法的原理,使学生通过实验了解量热计的原理、构造和使用方法,并获得有关热化学的一般知识和基本训练。总学时为7。

2.1 熟悉量热计的构造原理 2.2 了解C卡的测定原理

2.3 掌握氧弹式卡计的实验操作技术 2.3.1 氧弹的构造及正确使用方法

2.3.2 氧气钢瓶和氧气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3.3 燃烧丝的固定技术和检验方法(用万用表检测)及点火技术 2.3.4 掌握温差测定仪的使用方法 2.4 了解雷诺图校正热传导的原理

3.差热分析和金属相图的绘制

本实验采用一台差热仪分别完成两个实验,采用密封小坩埚装填不同组分的金属样品,达到节约样品的目的。绘制CuSO4·5H2O热分解反应的差热分析图,掌握热分析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3.1 了解PCR-1差热仪的基本构造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

3.2 了解差热仪中样品板和参比板的位置,掌握参比物的选择条件 3.3 掌握差热曲线的分析和运用 3.3.1 确定相变温度 3.3.2 确定相变热的大小

3.3.3 由差热曲线分析图判断CuSO4·5H2O中五个结晶水的结构状态 3.3.4 用差热分析法绘制Pb-Sn相图

3.3.5掌握热电偶温度计的制作及校正技术 4.碳酸钙热分解

这是一个典型的多相平衡反应,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有气相产生的多相平衡体系的研究方法,同时也可以学到中温控制和测量技术、低真空系统的操作技术等,由测定CaCO3的分解压计算CaCO3在101.325 kPa压力下的分解温度及其分解温度下的热力学函数的改变量。在本实验中穿插讲解真空技术有关事宜。总学时为7。4.1 中等温度的控制与测量 4.1.1 了解PID控温与断开式控温器的区别;掌握该控温仪的使用和维护

4.2 低真空系统操作技术

4.2.1 了解机械真空泵的构造及正确的使用、维护方法 4.2.2 了解低真空系统的测量技术及检漏技术 4.2.3 掌握大气压力计的使用方法 5.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

采用静态法测定环己烷在不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求其平均摩尔汽化热及正常沸点。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测定纯液体饱和蒸气压的原理和方法,并掌握体系减压、检漏的技术,掌握机械真空泵的正确使用。总学时为7。5.1 掌握体系减压的安全事项 5.2 掌握静态等压测量原理

5.2.1 了解平衡管的构造原理、掌握装样操作 5.2.2平衡管内空气的排除方法 5.2.3 缓冲瓶的作用

5.2.4 掌握机械真空泵的使用方法 5.3 学习体系的减压操作及检漏技术 6.双液体系沸点—组成相图的绘制

采用回流冷凝法测定不同浓度下的环己烷——乙醇体系的沸点和气液两相的平衡组成,确定体系的最低恒沸点及其组成。通过实验掌握沸点—组成相图的制作及阿贝折光仪的使用和维护。总学时为7。6.1 了解分馏原理的应用

6.1.1 了解恒沸点仪的分馏效应 6.1.2 了解气液两相的平衡原理

6.1.3 防止液体的过热现象和分馏效应的方法 6.2 沸点的测定

6.2.1 玻璃水银温度计的正确安装和校正 6.2.2 正常沸点的准确测定 6.3 阿贝折光仪的正确操作

6.3.1 阿贝折光仪的构造原理及使用的注意事项 6.3.2 阿贝折光仪的校正方法及恒温操作 6.4 超级恒温槽的正确使用及注意事项

7.旋光法测定蔗糖水解转化反应的速率常数

测定酸催化蔗糖水解反应的动力学参数,掌握测定原理及旋光仪的使用方法。

7.1 掌握化学反应的动力学特征 7.1.1 掌握动力学测定的“三要素”(浓度、温度和时间的测定方法,特别是如何根据反应的特征选择测定浓度的适当方法),总学时为7。7.1.2 了解物理法测定浓度的原理 7.1.3 掌握测定动力学参数的基本方法 7.2 掌握旋光仪的使用

7.2.1 掌握旋光仪测定浓度的原理

7.2.2 掌握自动及手动两种旋光仪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7.2.3 利用旋光仪判断物质的旋光性(左旋或右旋)7.2.4 测定物质的恒温方法及效果差异的判别 8.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用电导法测定乙酸已酯皂化反应的级数、速率常数及活化能。总学时为7。

8.1 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动力学参数

8.1.1 掌握根据反应特征测定反应物浓度的几种适当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8.1.2 掌握反应物混合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8.1.3 反应体系恒温好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8.1.4 了解反应时间的测定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8.2 电导率仪的使用与维护

8.2.1 了解电导率仪的使用方法及维护 8.2.2 了解电导率仪的校正方法 8.2.3 掌握铂黑电极的作用和制备方法,并分析铂黑被沾污后对测量的影响及如何确保铂黑电极的清洁

+2-3+9.Ag催化S2O8与Cr反应的动力学 这是一个复杂反应的动力学测定方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这类反应的3+研究方法,根据反应的特征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Cr在不同时刻的浓度去探索反应的动力学规律。总学时为7。9.1 测定反应的动力学参数

2-+3+ 9.1.1 学习测定相对于S2O8、Ag、Cr的分级数的实验方法

9.1.2 了解离子强度对液相离子间反应速率的影响及如何消除离子强度不一致带来的影响

9.1.3 分析影响本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

9.2 掌握724型微机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和维护措施。10.电动势法测定化学反应的热力学量

电动势法测定化学反应的热力学量是一种精确又简便的实验方法,是物理化学实验中重要又基础的实验内容。通过实验应使学生明确如何把一个化学反应设计成为一个原电池及如何采用对消法原理去测定恒温恒压只做电功的条件下可逆电池的电动势,最后求算该反应的热力学量。总学时为7。10.1 对消法测定可逆电池电动势的原理

10.1.1 明确对消法基本线路图的原理,并按原理分析及排除实验故障 10.1.2 明确对消法操作中的调节旋钮的关键方法:由粗到细、由大到小、由不灵敏到灵敏及随按随放的操作规程

10.1.3 电位差计、标准电池及检流计的正确使用及维护 10.2化学反应设计成原电池

10.2.1 根据反应特征设计成原电池(先根据化学反应中离子的还原或氧化,分成两个半电池,按两个半电池溶液的特征考虑是否采用盐桥隔离,把反应写成电池表达式)

10.2.2 学习盐桥制备的要求及制法

10.2.3 掌握锌电极的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10.2.4 掌握铂电极清洗及活化方法

10.2.5 组装成原电池并进行恒温恒压处理 11.氢在铜电极上析出反应极化曲线的测定

用简易恒电位仪测定氢在铜电极析出的过电位,然后应用Tafel公式求算反应的动力学参数,明确在电解过程中造成氢析出过电位的原因及同时产生的几种过电位的形式,为了准确测定氢析出过电位应采取的一些措施。总学时为7。

11.1 三电极体系电解池的组成

11.1.1 了解研究电极、辅助电极和参比电极的作用及制备的注意事项 11.1.2 了解组装成电解池的方法 11.1.3 明确通入氢气的目的及方法

11.2 掌握简易恒电位/电流仪的使用方法 12.离子迁移数的测定

++ 采用界面法和希托夫法测定H、Ag离子的迁移数,通过实验掌握测定离子迁移数的原理及学会使用库仑计。

12.1 掌握离子迁移数的测定原理及方法 12.2 掌握Ag-AgCl电极的制备方法 12.3 了解库仑计的使用方法

13.电动势法测定电解质溶液的平均活度系数

采用电动势法测定HCl溶液的平均活度系数。总学时为7。13.1 掌握离子平均活度系数的测定原理 13.2 掌握氢电极与Ag-AgCl电极的制备方法 13.3 以氢电极与Ag-AgCl电极组成单液电池 13.4 测定电池电动势并求算 14.电泳法测定电势

这是一个典型的胶体化学实验,通过制备胶体溶液,测定此胶体在外电场的作用下,胶粒和分散介质反向相对位移所产生的动电现象,可以确定胶粒的性质及求算电势的数值。总学时为7。14.1 Fe(OH)3溶胶的制备和提纯 14.1.1 Fe(OH)3溶胶的制备 14.1.2 溶胶的渗析、纯化 14.2 溶胶的电泳测定

14.2.1 了解电泳测量仪的使用方法;

14.2.2 了解电泳测量管的构造及溶胶的装填;

14.2.3 测量在外电场作用下,胶体随时间移动的距离和电泳速率。15.偶极矩的测定

测定无水乙醇的偶极矩,了解偶极矩与分子电性的关系,掌握测定偶极矩的原理与方法。总学时为7。

15.1 电桥法测定稀溶液的介电常数 15.1.1 电容仪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 15.1.2 了解分布电容的影响和排除方法 15.2 用比重管测定样品的密度 15.2.1 了解比重管的使用方法

15.2.2 样品的恒温与比重管刻度的调节

15.3 用阿贝折光仪测定样品的折光率以求算折射度R 15.4 恒温槽的操作 16.磁化率的测定

采用古埃磁天平测定物质的磁化率,并估算离子的未成对电子数。总学时为7。

16.1 了解物质的磁性,物质的原子、分子、离子在外磁场作用下的磁化现象

16.2 掌握测定物质磁化率的原理 16.3 掌握磁天平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16.3.1 样品的研磨与过筛

16.3.2样品的装填方法及注意事项 16.3.3 磁天平的构造及调节方法 16.3.4 励磁电流的调节和稳流措施。16.3.5 磁场强度的测量方法

16.3.6 了解电磁铁剩磁现象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和消除方法 17.粘度法测定高聚物的摩尔质量

掌握用乌氏粘度计测定聚乙二醇摩尔质量的原理和方法。总学时为7。17.1 了解特性粘度的物理意义及特性粘度与平均摩尔质量的关系 17.2 乌氏粘度计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 17.2.1 乌氏粘度计的构造原理 17.2.2 乌氏粘度计中C管的作用 17.2.3 测量的注意事项

17.3 了解测量粘度的其他方法

18.溶液中的吸附作用和表面张力的测定——最大气泡法 用最大气泡法测定体系的表面张力及溶液表面的饱和吸附量,推算每个被溶液表面吸附的分子所占的面积。总学时为7。

18.1 最大气泡法测定表面张力的原理及实验装置

18.1.1 对毛细管的要求(毛细管的大小、长度及管口平整度的要求)18.1.2 对冒泡速度的控制

18.1.3 用U型管水柱压力计测定压差 18.2 恒温槽的操作

18.3 掌握正确制作曲线图和镜面对称作切线的方法 19.比表面的测定—BET流动吸附法 了解多孔性固体的表面吸附特性,掌握流动吸附法测定固体比表面原理及方法,掌握流动体系的操作技术:气体的净化、稳压与稳流技术、流速计的校正及泡沫流量计的正确使用。总学时为7。19.1 流动体系的操作技术 19.1.1 流动气体的净化原理

19.1.2 流动气体的稳压与稳流技术 19.1.3 流量的调节、控制及校正 19.1.4 泡沫流量计的使用方法 19.1.5 高压钢瓶的正确使用

19.2 掌握流动吸附法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19.2.1 BET基本关系式及在流动吸附法上的应用 19.2.2 吸附管及吸附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20.化学动力学曲线的模拟与计算

了解计算机技术模拟化学反应的基本研究方法,掌握最小二乘法的基本特点,用以分析和说明化学反应的一些特征。总学时为7。

20.1 利用计算机对化学反应动力学曲线的模拟 20.1.1 高级BASIC语言的基本点

20.1.2 用BASIC语言编写模拟曲线的程序 20.1.3 计算机的维护 20.2 化学动力学曲线 20.2.1 化学动力学关系式 20.2.2 进行动力学实验 20.2.3 动力学参数的求算 物理化学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

化学综合性实验要求该实验必须覆盖两个以上基础学科,物理化学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则要求尽可能在物理化学方面的综合,经过一些物理量的综合测试,能设计成为一种产品,以验证测试的正确性。21.金属的腐蚀与防腐

从微电池演示法入手让学生明确腐蚀的简单原理,然后绘制阳极极化曲线,了解活化区、钝化区的物理意义,分别在两区范围内进行恒电位腐蚀,测定各自腐蚀速度,最后添加各种缓蚀剂,研究对腐蚀速度的影响,由此可以选择各种金属的缓蚀剂。总学时为21。

21.1 了解微电池显示法测定腐蚀现象的基本原理 21.2 金属阳极极化曲线的制作 21.2.1 三电极电解池的组成和结构 21.2.2 扫描电位的确定

21.2.3 恒电位仪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1.2.4 极化曲线各区段的物理意义 21.3 测定在活化区与钝化区的腐蚀速度

21.4 缓蚀剂及缓蚀效率,以确定合适的缓蚀剂用量

21.4.1 改变缓蚀剂浓度测定缓蚀效率,以确定对给定金属较好的缓蚀剂及其用量。

22.表面活性剂的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测定

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应用很广的物质,表面张力和胶团聚集数是衡量表面活性剂表面大小的重要物理量。总学时为21。

22.1表面张力及表面吸附量的测定 22.1.1 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 22.1.2 用恒温槽控制一定温度

22.1.3 测定各种浓度下,表面张力与表面吸附量的关系,用Gibbs吸附等温方程确定吸附量

22.1.4 掌握表面张力仪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22.2 稳态荧光猝灭法测定表面活性剂胶团的聚集数 22.2.1了解表面活性剂的胶团性质

22.2.2 掌握荧光光谱仪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22.2.3 测定表面活性剂的胶团聚集数 22.3 复合表面活性剂性能测试

选择一种已知配方的清洁剂或洗发香波,对其复合表面活性剂的组成进行测试,然后改进配方,以求获得更理想的配方。

拟稿人:黄泰山、张晋芬

篇2:厦门大学生物化学

1、选择好教材和参考书

目前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生物化学教材和一些参考书,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材和参考书对于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学好本学科十分重要。我个人认为应该准备三本教材和一本学习指南与习题解析:一本是简单的版本,便于理解和自学。如南京大学郑集教授等编写的《普通生物化学》;一本是高级的版本,如南京大学杨荣武教授主编的《生物化学原理》,阅读此类教科书便于对各章内容全面和深入的掌握;第三本应该是一本英文的原版教材,如Lehninger’s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英文版教材的特点是新、印刷精美,图表多为彩图,通常还有配套的多媒体光盘,方便你自学。阅读一本好的英文生化教材,不仅对提高自己的专业英语水平,而且对理解各章节的内容,学好本学科是非常有帮助。

2、由表及里,循序渐进,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根据研究内容,本课程可分为以下几部分:①结构生物化学:着重介绍蛋白质、核酸、酶、维生素等的组成、结构与功能。重点阐述生物分子具有哪些基本的结构?哪些重要的理化性质?以及结构与功能有什么关系等问题,同时要随时将它们进行比较。这样既便于理解,也有利于记忆。②代谢生物化学:主要介绍糖代谢、脂类代谢、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核昔酸代谢、以及各种物质代谢的联系和调节规律。此部分内容是传统生物化学的核心内容。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应注重学习各种物质代谢的基本途径,特别是糖代谢途径、三羧酸循环途径、糖异生途径和酮体代谢途径;各代谢途径的关键酶及生理意义;各代谢途径的主要调节环节及相互联系;代谢异常与临床疾病的关系等问题。③分子遗传学基础:重点介绍了 DNA复制, DNA转录和翻译。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应重点学习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基本过程,并从必要条件、所需酶蛋白和特点等方面对三个过程进行比较,在理顺本课程的基本框架后,就应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并且找出共性,抓住规律。

3、懂得记忆法

学习生物化学时,学生反映最多的问题是记不住学过的内容。关于此问题我的建议是:首先分清楚那些需要记忆,那些根本就不需要记忆。如氨基酸的三字母和单字母符号是需要记的,而许多生物分子的结构式并不需要记;其次明白理解是记忆之母,因此对各章内容,必须先对有关原理理解透,然后再去记忆;第三,记忆要讲究技巧,多想想方法。如关于必需氨基酸的记忆,可以将高等动物10种必需氨基酸的首写字母拼写成一句话:Tip MTV hall(需付小费的MTV厅)。

4、学会做笔记

首先有一点必须强调,上课时学生的主要任务时是听老师讲课而不是做笔记,因此在课堂上要集中精力听讲,一些不清楚的内容和重要的内容可以笔录下来,以便课后复习和向老师求教。当然,条件好的同学可以买来录音设备,将老师的上课内容录下来,以供课后消化。另外,老师的讲稿大都做成了幻灯片,学生可从老师那里得到拷贝。

5、勤于动手,联系实际

篇3:浅谈大学生物化学教学改革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实验教学

生物化学作为生命科学领域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在科学研究及专业培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实验的教学改革也就成为了生物化学专业学习的研究重点。目前的生物化学的教学中确实存在不少的弊端, 因此改革势在必行。

一、从考试制度改革

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说课改, 就要从学生最关心的考试说起。我认为不管教学怎样改变, 只要考试制度还在, 那么考试就如同一辆车的马达。如果制度不改革, 那么我下面所要说的另外两个方面就没有改革的动力, 车子不能启动就不能到达目的地。现在大学都是学分制度, 作为生物化学这门学科来说, 考察内容遍布整本书, 我不否认能够将这些内容按照标准答案写在考卷上的同学很有能力, 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 所锻炼的恐怕最突出的就是记忆力了, 而除此之外大学更需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等其他能力则在这种考试体制下难以培养。所以, 我们的考试也可以从考察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入手, 考试题目可以只有一道问答题, 但是绝对不是那种具有标准答案的问答, 这样就使得学生必须要学在平时, 思在平时。

二、课堂改革

就目前我所感受到的大学教育来说, 我们往往喜欢所谓的“调理教学”, 即按照课本目录一章一章进行授课。但是, 有时候我们也需要无视所谓的顺序。对于大学课堂来说, 每一节课都有海量的内容, 每学期往往只有区区几十个课时, 这么短的时间要领悟一本书的知识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此使用普通方法授课其效果往往不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于一整本厚厚的书, 恐怕很少有人能够全部感兴趣, 更何况是一本其他人编著的课本, 学生又怎能在很短时间内领悟课本的内部线性关系及其整本书的精华之处呢?诚然, 每一个学科可能都有大众认为的精华之处, 但是对于一个学生个人而言, 从最初接触一门学科到课程结束, 其本身最感兴趣的章节才应该是这门学科的精华之处。学习知识就是一个由点到线, 由线到辐射状线, 最后再到面的过程。这里可以举现在常提的一个问题———滥用抗生素给现代医学造成的严重的负面影响为例, 在学习生物化学的时候, 有同学可能对抗生素这一章节很感兴趣, 想要深入了解其中奥妙。抱着解决问题的态度学习很容易让一个人着迷, 那么他在面对抗生素的作用机理的时候, 就会发现还需要学习核酸的形成、肽链的延伸、氨基酸的活化、蛋白质的形成等基本问题, 那么在解决大问题之前就要弄清楚这些基本的知识点, 此时学习就更具有实际意义。性学生更有动力, 印象就更为深刻, 理解也会更为透彻一些。所以学习知识没有必要纠结所谓的先后顺序。从兴趣点出发, 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有兴趣, 就会主动学习, 而主动学习所带来的收获才是最大化的, 这种成就感又会带给学生对这门学科的信心, 信心进一步让人更有动力去深究其因, 最后得到一个满意的结果。在这里, 我想要举一个时下很火的例子, 有关这次伦敦奥运。我经过一段时间观察, 发现只要是中国的优势体育项目, 往往就会引得全民高度关注, 而诸如自行车赛、马术赛等中国处于比较劣势的项目, 民众就没有多少热情去关注。学习也一样, 兴趣至上, 如果在某一学科有一些小成就, 就更容易激发学习的热情, 从而更有动力学习和思考。

三、实验改革

众所周知, 对于生物化学这门学科而言, 实验的重要地位是不可撼动的。一般而言, 生化实验的目的即为以下几点: (1) 掌握基本的生物化学实验技能; (2) 了解生物体内基本物质成分的分离、分析和鉴定常用方法以及物质代谢的研究方法; (3) 通过实验技术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4) 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就我所知, 目前本科生的教学实验并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因为大部分高校生化实验采取的步骤是这样的:教师向学生布置课本之中某实验, 而课本上详细阐述了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大部分学生所做的工作便是按时到达实验室, 照着课本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 最后将课本上的内容抄到实验报告上就算完成。作为在校学生, 我可以深刻的感受到, 这样做实验花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 但是没有思考的实验, 却只能让自己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 而无法达到上述所列出的四个实验目的。因此, 想要解决这些问题, 我认为有如下措施:首先, 教师在实验的选取上要尽量新颖, 最好能够使大部分同学感兴趣, 即实验题目首先要“吸睛”。比如大二第一学期, 老师选取了一个叫“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实验, 这个实验我们提前两周知道要做, 大家都很期盼, 因为大部分同学都没有见过咖啡因, 更不要说茶叶中提取出来。现在半年过去了, 我们做过许许多多关于生物的、电子的实验, 但是, 那一次生化试验我依然记忆犹新, 大家最后提取出来咖啡因之后的心情可以称得上是欣喜若狂, 那种小小的成就感会让我们一下子喜欢上这门学科, 从而思考更多的“为什么”。其次, 如果时间有限, 实验宁可精少不能滥多。大学教学往往有很多硬性要求, 比如某一门学科必须要在几节课中做多少实验, 但是我的观点是, 我们宁可一个学期只做一个实验, 但是这个实验一定要精, 要能够锻炼学生能力。而恰恰这个“精”是最难做到的。比如按照老的教学方法, 一定是拿着课本按照详细步骤“抄”一遍实验, 我们所需要的时间也无非就是实验需要的时间外加抄实验报告的时间, 对于整个实验的思考却很少;但是如果要达到“精”, 那么首先教师应该在学期初就布置实验课题。课题可以很精简, 比如上述所举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例子, 完全可以只告诉学生, 这个实验要求从茶叶中提取出来咖啡因, 然后再告诉学生实验时间安排。剩下的从实验原理、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到实验设计, 都应该交给学生自己去完成, 是学生在实验课之前应该自己搞清楚的。一旦进了实验室, 老师所做的事情就是提供给学生所需要的实验器材和药品, 剩下的都应该由学生自己完成。实验的成败并不重要, 甚至失败的实验分析原因之后能学到的东西更多, 我们所注重的应该是学生查资料、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 以及自学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如果一味照搬课本上所提供的所谓的最优设计方案, 那么学生学到的又怎能如设想当中的那么多?

篇4:厦门大学生物化学

理解中学与大学化学的区别有助于大学化学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现状,合理地安排课程内容和进度,使学生能较顺利地完成由中学到大学的过渡,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大学化学与中学化学的区别

1.1 知识体系的变化

中学化学的知识体系主要包含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基于高考大纲,现行的人教版教材主要划分为必修1-2,选修1-6,其划分的目的是为学生减负,并使不同地域的考生在选修内容上灵活选择。进入大学以后,知识的基本框架虽与高中相似,但却变得更加专业化,而且不同的专业由于培养目标不同,所学习的知识体系也不尽相同,如化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无机、有机、结构化学等,而物理相关专业则把有机与无机化学统一为普通化学。

1.2 知识深度的拓展

大学化学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较中学化学都有较大的提升。比如中学化学对概念和定义要求过死,局限性较强,过多的从字面追求严格的定义与相互关系,而没有去从实质去挖掘概念和定义的意思,知识内涵较单一,严密性较薄弱。大学化学则重视知识的内涵及外延,重在化学思想、方法的引导和运用,重在了解本质,使学生清楚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明白各种公式及结论的来由,重视并强化实验的基本技术、方法、手段的训练。

1.3 教学目标及教学方式的差异

中学化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升学率,因此培养学生如何解题、如何考试、如何拿高分成为教师灌输式教学的核心。虽然新课改把实验环节的要求提高,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仍然看多做少。加之目前课时压缩,教师在知识讲解的过程中无法将涉及的化学基本原理展开,只能简单地要求学生记住并学会使用某些特殊规律或者结论,但是其来源及推导与拓展则很少甚至不会讲授。然而,大学化学的教学是为各企业培养技术型人才或者培养教学、科研等研究型人才,因此它更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进行强化、拓展、提升,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

2 大学化学与中学化学的衔接

由于大学与中学化学相比课程知识容量、难度都大大增加,思维方式也由以往的直观、定性变为抽象、定量,学习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且多数学生对此却并未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仍然停留在高中层次,仍然用老办法来面对和解决新问题,所以刚入校的新生对大学化学课程的适应变得艰难。做好大学与中学化学的知识衔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 研究教材

教材直接关系到教师的课程设计、组织与实施,更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对教材的研究和分析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教师应当重视教材,学会分析并正确理解和把握它。新版高中化学教材在知识内容及体系上已经开始注重与大学化学知识的衔接,但其在知识的学习侧重点及完整全面性上依然相差很远,这就需要高校教师一方面对高中的化学教材有一定的了解,能够比较准确地衡量和定位高中生的化学水平,以便在讲授大学化学知识时做到较好的铺垫、引导;另一方面对大学教材加大研究力度,尽可能实现大学与中学化学的无缝对接。

2.2 改革教学内容

新课改后中学化学涉及的知识面更加宽泛,但是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与掌握却日渐不足。进入高校之后学生接触到的大学教材,其内容的编排几乎与中学一样,因此有些学生无法提起足够的兴趣,缺乏新鲜感和探索欲望。即使大学阶段学习内容在理论深度上加大不少,但这好比是蛋炒饭,无论花样再变也无法吸引人。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对大学化学的热情,高校教师应当在充分研究教材的前提下,对学生相对熟悉的知识有所拓展和突破,引导学生分析因果关系,找到问题的答案,让学生的固有知识得到升华和提高,实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过程。

2.3 优化教学方式

教学的衔接不仅仅是知识的衔接,更需要教师的教法与学生学法的衔接,我们建议教师在最初的授课过程中尽量采用贴近新生知识基础的授课方式,讲授学生能听得懂的知识语言,使用学生较容易适应的教学方法,比如板书尽量完整,重点讲解尽量仔细,推导过程尽量完整,让学生在一个相对熟悉的教学方式下逐步调整,并使其尽快进入新的学习状态,适应大学学习的要求。

2.4 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许多化学理论的获取都来源于实验。虽已占有很大比重,但中学化学实验仍然停留在教师讲学生照样做的水平上。并且中学实验重视的是对其理论上的分析,强调的是化学仪器使用的规范性,满足于课本上规定的实验,这样很难发挥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功能。因此,大学实验教学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探究能力、动手动脑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掌握和运用一些化学原理和实验手段,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学会辩证而客观地认识世界。

2.5 引导学习方法

在中学化学的灌输教学下,学生对该门课程的认识往往就是如何去做题,并简单地认为只要题做得好就掌握好了,从而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强,缺乏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课堂教学信息量大,教师对知识的讲解也并非面面俱到,仅剖析重点和难点,因此学生课前必须做好预习,课上做好笔记,课下查阅文献,并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来将课堂知识具体化。这需要我们通过导师介绍和学长交流对新生在学习方法上加以引导,使他们清楚认识到中学与大学学习的差异,帮助他们尽快地适应大学的学习节奏。

3 结束语

篇5:2014天津大学药学生物化学

1.等电点名

2.遗传重组名

3.第二遗传密码名

4.看家基因名

5.保守残基填空

6.共价修饰哪几种-------填空

7.半保留复制简答

8.流动镶嵌模型特点简答

9.重组DNA的步骤简答

10.霍乱毒素机制 论述

篇6:厦门大学生物化学

摘要:

生物化学是化学化工类学生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本文从教师应该具有的素质,课前暖身,课上讲授,课后作业方面初步探讨了如何提高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研相长;课前暖身;自主学习

《生物化学》是化学、化工、医药类大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概念多、理论性强、结构式繁多、机制复杂等特点[1]。本文初步探讨了如何在课时量有限的条件下,让学生对生物化学产生兴趣,掌握基本知识点,利用课后时间自主学习,并从中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

一、授课教师能够教研相长

一位胜任的教师不仅系统学习过所教授的课程,并且进行相关的研究,能够做到教研相长。他不能只讲述课本的死知识,而如何把生物化学讲活了呢?需要老师掌握生物化学从萌芽、发展、到最前沿的内容。由于进入教科书的知识比科学最前沿至少要滞后,因此教师心中一定得有科研前沿知识。当老师在课堂上津津有味地把科研最前沿带给学生时,会激发学生对知识以及科研的兴趣,自主学习并早日进入实验室开启科研之旅。但是目前大学在课程安排上往往存在两个问题。①重科研、轻教学,在人才引入时,主要看教师的科研成果,而在课程安排上,很少考虑这位老师是否熟悉这门课程或者做这方面的研究。这就需要授课老师再当一次“学生”,对所教课程进行二次学习,不仅要跟经验丰富的老师听课,还要广泛阅读该门课程的相关前沿知识。②将教学与科研相分离。对于科研做的很好的教师,他们不承担或只承担一些选修课程。教学主要由不做科研或科研做得不太好的老师承担。纯教学的老师哪怕不做科研,也要去看文献了解一定的前沿,这样才能给学生在讲授基本理论的同时增添梦想的翅膀。

二、适当进行课前教育与“暖身”

课前3分钟,大多数同学已经进入教室,等待老师讲课。教师如果利用好这3分钟,提前进行暖身,学生上课就很容易进入状态[2]。课前暖身每天换不同的.话题,但宗旨都是为了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能力,解决学生困惑。比如可以让大家思考一下大学与高中的区别。先让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再加以引导:大学阶段是由以前填鸭式学习,变成我要学习的阶段;是由以前只为高考,变成思考今后人生做什么的阶段。看似自由,但实际有追求的同学却很忙碌。大学里种什么样的因,毕业你就会收什么样的果。因此,希望大家能主动过一个充实忙碌的大学。也可以问问现在有多少同学想考研。就会发现有些同学比较迷茫。这时候给大家讲讲考研与工作的利与弊,考研考什么,什么时候准备,如何选择学校,选择导师等。还可以以知名科学家的生平作为每节课开始的引子。比如在讲蛋白质前,先介绍一下膜蛋白结构与功能的施一公院士。或者讲解著名期刊如《Science》《Nature》和《Cell》上刊登的最新发现,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三、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大学是学生接收系统教育的最后阶段。到了研究生或者工作单位,学生就需要运用所学知识及科研文献,对某个科研问题或者工程问题进行研究了。如果再遇到不会的问题,没有人会系统地教,需要学生知道自己短板,自主学习去解决。因此,在大学阶段,教师在系统授课的同时,一定要逐渐培养学生去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反问法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方法。对于某个想让学生自己去查阅的知识点,比如XRD可以测蛋白质的结构,问大家知道什么是XRD吗?XRD是如何测蛋白质结构的呢?留给学生几秒思考时间,再引导学生可以通过图书馆、百度、小木虫、文献等多种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下一次上课的课间,再咨询一下大家课后学习的效果。

四、必须掌握的知识点督促学生一堂课一复习

生物化学涉及到氨基酸、核苷酸、糖类等大量的化学结构式,这些结构式对理解生物大分子的性质至关重要。另外,生物化学也涉及到很多专业名词,专业名词不懂,更无法看懂复杂的物质代谢过程。因此,需要学生掌握一些最基本的化学结构及概念。为督促学生能够巩固每节课所学,要采取提问和默写等措施。对于大课堂,默写能够保证人人参与,而且老师可以给判成绩,效果更佳。

五、一对一布置学生作业,并给予学生自由选择作业的权利

生物化学的常规作业,基本上都是要求所有学生做同样的课后题,并以纸质版的形式上交。这容易导致学生抄袭,也无法锻炼学生素质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每班一学生一种作业的方式。教师公布跟学生人数相等的作业题目,并且给每类作业设置模板,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业。作业主要包括生物化学各章的相关诺贝尔奖总结、知识点总结、模拟试题、相关术语的扩展知识点学习、专业词汇对应的英文总结、二维基三维化合物分子式的绘制等,以此来培养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兴趣,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英语能力,作图能力等。所有作业都上交电子版,最终通过QQ群共享,同学可以分享所有人查阅总结的知识成果,扩大知识面。

参考文献:

[1]肖继坪,罗静波,于虹漫,陈疏影,梁艳丽,字淑慧。提高基础生物化学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46(16):234―236。

篇7:厦门大学生物化学

【吉林化学工业公司职工大学专业】吉林化学工业公司职工大学招生网站-吉林化学工业公司职工大学分

数线

吉林化学工业公司职工大学重点专业:

吉林化学工业公司职工大学全景地图:

吉林化学工业公司职工大学历年分数线:

吉林化学工业公司职工大学报考指南:

吉林化学工业公司职工大学招生计划:

吉林化学工业公司职工大学人气校友:

篇8:厦门大学生物化学

从“十一五”期间起, 学科进一步拓宽研究领域, 把糖尿病发病机制研究方向作为本学科发展的重点, 尤其在胰腺β细胞功能障碍的分子机制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学系拥有一系列先进的分子生物学及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技术和仪器设备, 具有良好的实验条件和坚实的研究基础。目前, 该系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糖尿病发病机制研究, 胰腺β细胞生长发育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 神经系统损伤修复的信号转导研究。每个方向目前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科研任务, 包括科技部973课题1项, 科技部新药重大专项1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11项,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项, 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1项, 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招标项目1, 项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2项, 江苏省卫生厅招标项目1项, 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计划自筹经费项目1项, 在研课题总经费达1000余万元。近5年来, 以第一完成单位在国际学术刊物发表SCI论文40多篇, 影响因子5以上5篇。近年还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以及中国专利一项。

学系现有教师17人, 其中高级职称8人, 讲师7人, 技术人员2人, 博士生导师2人, 硕士生导师3人。教师队伍中12人有博士学位, 3人博士在读。学科带头人韩晓教授是江苏省人类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曾获美国国际青少年糖尿病研究基金会资助 (JDRF) , 2003年元月回国定居, 被南京医科大学聘为教授、江苏省人类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学科带头人。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 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科技部973课题1项, 科技部新药创制重大研究计划1项, 以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余篇。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33”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C类资助, 国家发明专利1项。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非常重视研究生的培养, 已毕业十多位博士研究生和二十多名硕士研究生, 这些毕业生分别工作在国内外科研机构、大学、医院、政府部门和医药企业, 就业率100%。

本系每年承担本校研究生和本、专科学生的大量教学任务。本科生双语教学内容已达10%, 硕士研究生接近25%。该系教师凭借多年丰富的教学经验, 编写了供不同层次学生使用的多种专业教材。包括主编和参编高教出版社《研究生分子生物学》 (2006) , 人卫出版社《生物化学》 (第七版, 本科教材, 2006) , 东南大学出版社《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2007) , 科学出版社《医学分子生物学》 (2008) 等。曾荣获2002年省教育厅颁发的优秀研究生教学奖。

本系还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和合作, 已接受国外访问学者6名, 并分别与美国匹茨堡大学, 宾州州立大学, 希望城国家医学中心糖尿病研究所、法国医科院内分泌实验室以及法国科学研究中心胚胎发育实验室、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等建立了国际合作关系并开展国际交流合作项目。

本学科的特色是注重基础与临床的结合, 并与国际上先进的糖尿病实验室密切合作, 以保证在信息及技术上的领先优势。

篇9:厦门大学生物化学

关键词:大学基础化学中学化学知识点衔接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1(b)-0000-00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goal of talented people Changed for the 21st century , the situation ofmiddle school teaching and the high school teaching is changed too. The high school chemistry knowledge is the first specialized course for freshman .The correlation educator studies of how the freshman to adapt university study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how the middle school to transited university study .The paper analyzing the relation and difference of general chemistry and high school chemistry. exploring how to deal with the linking of two in chemistry teaching .Coming up with suggestions of reference for teaching way of high school chemistry and reforming of teaching content.

Keywords: The university's basic chemical;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knowledge spot; link up

大一基础化学教学是在中学化学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1],同时又为后续课程奠基铺路,其中的衔接问题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通过此项研究找出中学化学教学与大学教学的联系与区别,为实现学生掌握的中学化学知识平稳快捷的过渡到大学内容,达到两部分内容融会贯通的目的,同时为教师教学提供理论基础及教学参考.

1 大学化学与中学化学知识的联系与区别

总体来说,大学化学与高中化学的一个明显的区别是教学内容的“量”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高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而辅导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这对大学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由于中学化学教学内容本身的问题或中学生认知水平的原因,学生在进入大学时有些化学问题还比较模糊,这样势必影响大一化学的教学质量.因此,在大学化学教学中必须对这些概念加以澄清和重视.从新的高度和新的角度去鸟瞰和透视中学化学教材中的那些相关知识点,从而使学生能透彻理解、准确掌握这些化学知识.

2 如何做好大学化学与中学化学知识之间的衔接

中学生刚进入大学学习时,面临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知识容量大幅增加,难度增大,思维方式从直观、定性转变为抽象、定量,没有了大量的“题海”来加强已学过的知识,各个学科之间似乎较为零散,联系不强.而大多数学生对上述转变心理准备不足,学习方法和能力还停留在高中的层面上,不能适应新起点的学习.这就提示教师要注意选材,精心设计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重视并服务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的状态向主动掌握的角色转化.

2.1 大学基础化学课的切入点

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课,其结构随着所学专业的不同有所差异,但是基本上都以无机化学作先行,以无机化学作切入点,教材的编写和教学内容的处理基本能够建立在高中平台上,体系结构基本内容与中学有部分重复,知识梯度也不大,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和保持.

2.2 针对专业特色衔接好化学教育

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动机:在新生入学后,应注意利用班会、讨论课等机会,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理想前途教育,让学生将社会动机和个人动机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积极健康的学习动机[2].

②训练学生适应大学的学习特点:首先,教师应当明确指出本门课程最基本、最重要的章节,让学生对本门课程有大致的了解.在一门课程的前几节课,不妨先沿用中学“扶”的方法,重点部分尽量仔细,板书不要省略步骤,得到结果后再重复强调一次.

③注重教学互动:教学互动是中学比较缺乏的一环,具体的内容和形式可以丰富多样.可以是教师提出问题,也可以是学生提出问题,也可以通过讨论、设计解决问题.主要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经验交流和信息传递,形成一个你追我赶、互勉共进的良好学风.

3大学化学与中学化学知识衔接的重要性

可以说,80%的中学化学知识与无机化学的学习内容相关.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应以“学生发展,社会需要”为原则,注重學生去思考问题,即引导学生思考所学知识是否科学、有无局限性,并努力探讨所学知识在可能范围内的应用和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仅满足基础教育战线的需要,同时也为社会输送符合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化学专门人才和其他人才.

4结语

本论文通过对大学基础化学与中学化学相关知识点内容的分析归纳,对二者之间的联系与衔接进行研究,提出应该加强学生的基础教育,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好基础化学与后续课程的衔接,为实现学生掌握的中学化学知识平稳快捷的过渡到大学内容,达到两部分内容融会贯通的目的,为教师教学提供理论基础及教学参考.

参考文献

[1] 许锦泉.强化大一化学概念跟中学的衔接点的教学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1999,(5):12-15.

[2] 翟润瑟.研究学生学习心理特征架起衔接的有机桥梁[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1,14(2):46-47.

上一篇:科学研讨活动小结下一篇:班主任的毕业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