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支援西部计划

2024-06-19

大学生支援西部计划(共9篇)

篇1:大学生支援西部计划

关于大学生支援西部大开发的调查报告

03级建筑学二班 何兆熊050300038

这次我所进行的调查是对当代大学生支援西部大开发的认识和看法。调查的对象基本都是我身边的同学。

西部大开发是现在国内的热点之一,国家投入了相当大的力量对西部进行全面开发,该工程的实施,关系到全国发展的大局与民族团结合边疆稳定,是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是振兴中华宏伟战略目标的重要措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宁的根本保证;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是确保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胜利实现的重大举措;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快开发西部地区,对于推进全国的改革和建设,对于保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是一个新的全局发展战略。这不仅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还有着重大的政治和社会意义。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而言,我们终将成为国家的建设者,西部大开发作为一项重要的工程显然不会是短期的,因此我们将来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会直接或是间接与之打交道。这项研究就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本项调查中,首先我询问了大学生对西部的认识。绝大多数的受访者都对西部的未来非常看好,相信这是影响大学生们是否愿意支援西部的重要先决条件,即个人的发展可以做到与国家的建设保持一致,至少大家都相信我们的西部会有着光明的未来。在这次调查中有一点需要强调,就是当被问及西部大开发最需要的条件是什么的时候,大多数人都选择了人才,即大家都知道是否有优秀的建设者是西部大开发战略成败的关键所在。人才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主要有这些:关键性、全局性、基础性和紧迫性。关键性是指人才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西部建设需要的支援是多方面的,制约发展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人才最关键。全局性是指人才影响西部开发的范围。人才对于西部的作用是全局性的。基础性是指人才在西部开发的资源和影响因素中的位置。西部大开发需要各种投入,人才投入是其中最基础的。紧迫性是指人才对西部开发的重要和需求程度。西部大开发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为全国的广大青年才俊提供了一个实现自己你想与抱负的广阔舞台。或者说得直接一点,它可以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但它决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权宜之技,而是站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高度,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而实施的一个长期的西部人才工作项目。价值取向

在大学生支援西部大开发对自身的发展有何影响这个问题上,大家的答案并不十分的同意,相信这是价值取向的问题,每个人对待问题的立场和观点的不通,得出的结论显然也不会相同。当然也不排除因为本次调查的面和量毕竟因为客观条件和时间的限制并不能做到大而全,因而得到的数据未必能够完全概括反映大学生对待此问题的看法。但选择可能耽误前途的人还是很少的,这应该是个好现象吧。

大家对身边可能出现的支援西部的同学的态度大多数很平静,并不会觉得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这个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在大家的眼中去西部工作并不是如通常想象中那么特别的选择,而只是一个待选的出路,一个很正常的工作环境,选择去或者不去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这样的心态很健康,对西部大开发也会有好的影响。至少大家没有把去那儿当作是一种牺牲或者是因前途渺茫而做出的一种折衷选择。

接下来的是本次调查最早定下来的题目,相信每个和我做相同调查题目的同学也无法回避这个问题吧。那就是问受访者在毕业之后是否会投身西部建设中去。从调查结果上来看,可能这个问题在大二的时候就问同学们是太早了一些,也许并没有几个人现在就已经对自己的将来有着明确的规划,因而现在就问他们这个关系自身发展方向的问题很难得到确定的答复。接近一半的人选择了观望,也就是不确定,剩下的选择去或者不去的人各占一半左右。之前已经提到大家都认为西部缺乏的是高素质的人才,可是在身体力行去解决这个问题上大家都颇有眼高手低之感,也许这就是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吧,大家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都提供了理由,不去基本上是因为西部现在客观环境比起相对发达的沿海地区还有着不小的差距。确实西部的环境现在还不是很好,但正是这样的环境才蕴藏着无限的机会等待着大家。而且国家也深知人才对西部开发的影响,在人才这一方面的投入相当巨大,相信西部的工作环境很快就会有显著的改善。西部各省对引进人才都十分重视,纷纷制定了人才就业的多项优惠政策。大学生到西部工作起步条件比较好,人才竞争相对较弱,有尽快成才的良好条件。

本次调查还询问了大家对于影响自己做出是否投身西部建设的因素,从中可以看出社会和家庭对同学们的影响还是非常巨大的。如果可以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希望到西部去开拓一番天地的舆论潮流,相信会有更多的大学生会主动去西部发展的。

在如何投身西部大开发这个问题上,投资西部是主流意见,也许这是一种对是否去西部的回避吧,因为这个结果是和第一个问题的统计数据有些矛盾的。选择投资也就意味着认为西部更需要的是资金而非人才。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取当两年乡村教师,当然我没有办法一辈子坚持在那儿,但只要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我也就问心无愧了.据报道,大学生支援服务西部计划自2004年6月10日启动以后,各地高校反映强烈,应届生纷纷报名,校园里涌动着参加西部建设的热潮.这充分说明了,当代大学生是有理想,有激情,勇于奉献的一代,是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大有希望的一代.这一现象也反映出同学们对这个活动倡导的方向是认可的.团中央和教育部实施这一计划,招募一定数量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农村乡镇开展1-2年的志愿服务,目的就是引导青年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整体分析这个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在支援西部大开发这个问题上,我们当代大学生在很多方面都有着相同的认识,比如西部大开发最需要的是人才,还有西部前景很好.可见大家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了解还是足够的,并且都知道它需要的是什么.但在去不去支援西部这个问题上大家有着明显的分歧.很显然我们都知道西部需要我们,但很多时候我们更多会想到的是我们需不需要西部呢?或者换句话来说去了西部我们图个啥?相信很多选择不去或者说不清去不去西部的同学们都对这个问题留有疑问。西部现在的环境确实不太好,一切都有待改善.我不太清楚大家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人发育最快的时期有两个,其中之一就是婴幼儿时期。我们的西部也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什么都不是太好,但随着它的成长,一切很快就可以好起来的,而且国家是倾全国之力一定要把西部发展好,在政策和经济等方面都有扶持,这对大学生的创业都有好的影响。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体会到的感觉是后来者无法比拟的。西部大开发也才刚刚开始,无数

未知的美好都在等待着大家的到来。希望在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能够投身到西部去,那儿才是大家开创属于自己大场面的所在。

篇2:大学生支援西部计划

一般的服务期限是1—2年,而不是别人说的5年,是你报名时自己确定的,(如果是2年期的,中途可以改)。一年期的服务-其实基本就是9个月

1、应届毕业生

2、政审合格(只要你在学校没有处分就可以)

3、身体健康(去之前要进行体检)

优惠政策:

1、考研加10分

2、考公务员加5分(必须是考你服务所在省的公务员,其他没有)

3、享受医疗、人身、意外等保险

4、服务期间给你算工龄

每个月有600元的生活补助(其中西藏为800),还有一定的交通费(按距离折算,西藏和新疆另外计算,比如江苏南京的,服务地为陕西省铜川市,交通补助是每年1200)至于去的审批程序,比出国简单多了,最重要是政治优秀,另外,去西部没有什么专业对口的问题,大学生去西部主要是支教,支农、扶贫,还有一部分是在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我所学的是师范,但是却先被安排在乡政府,然后又调到了国土资源局.现在还在服务期间,我是2004年志愿者(2年期的),今年7月份底到期。

有人说“宁要北京一张床,不要西部一座房”,不无道理!越往西越苦,西部最缺人的地方就是西藏和青海,(新疆的条件其实现在可以了)特别是青海和西藏的高原气候,让很多愿意去的同志都没办法通过体检。我表哥是中部的一名在职法官,去年刚结婚,现在想去青藏工作几年,因为那边法检两院特别缺人,可是现在身体条件不行-怕顶不住高原气候,正在健身房锻炼,准备锻炼好再去~

你必须要带你的证件你的证书,还有你一定要带你的足够的活费用,而且你走之前去医院检查自己的确身体,适不适合去西部生活,比如心肺功能,体质适应能力等。你必须要准备吃苦还有走的时候,有条件就带一个氧气更好。

据了解,大学生志愿者在扶贫期间,除了享受一定的生活补贴外,期满后还可以享受考研、考公务员加分等政策支持。比如享受的生活补贴(含交通补贴和人身意外伤害、住院医疗保险);计算工龄。本人要求户口和档案保留在学校的,按规定保留两年;本人要求将户口转回入学前户籍所在地的,公安机关按规定为其办理,人事、教育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机构办理相关手续。

服务期满落实工作单位后,公安机关按规定办理户口迁移手续;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报考研究生给予加分,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报考党政机关公务员的,可适当加分,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录用。服务单位应向志愿者提供住宿等必要的生活条件;

服务期为1年、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授予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铜奖奖章。服务期为2年、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授予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银奖奖章,表现优秀的授予中国青年志愿服务

金奖奖章,表现特别优秀的推荐参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国际青少年消除贫困奖等评选。

这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愿望,是很多人心里想着而不愿参与的一件事。西部苦,要有健康的体魄.坚强的意志;西部人烟稀少,要承受住孤独寂寞;西部生活差,要学会与大自然一起生存;西部远离家乡,要独立把亲情友情爱情处理好;西部远离组织,要学会协作和 创新...处理好这些可能遇到的矛盾关系,你将成为一个对国家对人民对自己有用的人。你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将达到一个相当深得境界。

欢迎您到西部支援,也感谢你为西部做出努力与牺牲!!

篇3:大学生支援西部计划

教育部于2001年6月正式颁布《关于实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的通知》, 标志着我国东西部高校对口支援工作的正式开展。该《通知》旨在促进我国西部落后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西部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功能的提升。然而, 我国东西部高校对口支援工作只是采用政治发动的形式, 具有政治鼓励性、效果模糊性、评价随意性的色彩;主要采用计划的方式, 鼓励支援方无偿支持受援方。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逐步深化, 高校作为拥有独立民事权利的法人实体, 不可能单纯牺牲自身的利益来满足对方发展的要求, 这不符合市场经济等价交换的原则。因此, 从长远的视角考虑, 我国东西部高校对口支援工作应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运行机制。

1 现行政府计划主导运行体制的弊端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政府无疑都是大众公共利益的代理人, 自然要担负起平衡本国内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职责和义务。从这一点考虑, 我国东西部高校对口支援工作现行的政府计划主导运行机制倒是无可厚非。但是, 众所周知, 对资源的配置分为市场和计划两种形式, 计划性机制有利于政府统一发号施令, 迅速启动工作的开展, 同时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隐患。由政府强行配对的支援方和受援方无法自由地通过市场的引导, 在自身院校的发展需求和本地区经济特色的基础上自主结合, 达到互利共赢、互利互惠的效果, 从而使我国东西部高校对口支援工作丧失深入发展的可持续动力。

1.1 对口支援工作形式化, 地方部门负责人职责淡化和模糊

我国东西部高校对口支援工作主要是以政治任务的形式启动的, 旨在让优先发展起来的东部高校服从大局利益, 克服困难, 依靠自身资源条件无私支援相对落后的西部高校,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体制的特殊产物, 是以人民根本利益一致性和共同富裕理念为基础的。但在实际工作中, 支援方则倾向于把支援工作看作毫无共同利益的政治性任务去被动地完成, 许多支援工作项目和计划的落实大都走形式, 严重缺乏贯彻实施的积极性以及工作模式上的创新性。另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产生了相对的利益分化, 各级地方政府由于缺乏国家战略整体利益的考虑, 在东西部高校对口支援这一工作的落实态度上一直偏“冷”, 有些地方政府甚至尚未设立负责对口支援工作的专门部门, 已经设立的相关部门也存在着职责淡化、分工模糊的问题, 导致在实际工作中的避重就轻、敷衍等行为。

1.2 特色学科专业支援不对等, 支援工作成果效益差

对口支援工作开展初期, 我国施行东西部高校“一对一”的支援模式, 即由一所东部地区高等教育较为发达的高校对口支援西部地区特定的某一所相对落后的高校。这一模式启动初期还很富有成效, 使得东西部高校支援工作具有针对性。随着支援工作的深入发展, 这种模式逐渐显露出弊端, 一所支援高校已不能满足受援高校所有学科专业的发展, 尤其是特色学科专业的改进。例如绿洲生态农林科学专业是石河子大学的特色专业之一, 而向其提供对口支援的北京大学在发展这个专业的问题上并不占优势。在支受双方高校特色学科专业不对等的情况下, 难免会造成支援工作指挥不当, 双方盲目探索, 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浪费, 支援工作成果效益差的结果。近年来, 教育部对支援工作模式进行了适当调整, 改“一对一”为“多对一”模式, 即多所东部高校联合对口支援西部特定某一所高校, 这一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由支援方和受援方特色学科专业不对等所造成的损失, 但仍没有离开政府的强行干预, “多对一”模式也并未真正实现支受高校需求的最佳结合。

1.3 支援高校经济力大幅受损, 对口支援工作深入发展缺乏后劲

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关于实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的通知》指出:“以支援高校为主的支援与合作项目, 所需经费由支援高校从各条渠道筹集的资金中统筹安排。受援高校内部基本建设和派出教师进修、攻读学位等费用, 主要从西部重点建设高校专项基金中自行解决”。由此可见, 我国东西部高校对口支援工作的经费来源主要是支援高校和受援高校原有固定的办学经费, 尤其是来自支援高校的办学经费, 东部支援高校在没有专项资金支撑的前提下以崇高的责任感和道义感来完成国家分配的政治任务, 经济方面一直呈现负收益的状态, 经济力大幅受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经济亏损属于非理性的经济行为, 若得不到重视和改善, 支援方的积极性势必大大降低, 对口支援工作深入发展将严重缺乏后劲。

2 东西部高校对口支援工作应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运行机制

区别于政府主导的计划机制, 市场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对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具有异常灵敏的反应, 且富有鲜明的公正性和平等性, 英、美、法、日等发达国家对本国内落后地区高等教育的扶持均是通过市场统一配置资源。我国东西部高校对口支援工作应与我国整个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同步, 及时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运行机制。以下内容重点阐述了对口支援工作中市场运行机制建立的客观性及有利条件。

现今,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 高校已经不再完全依附于中央政府, 其办学自主权进一步扩大, 在一定程度上为对口支援工作从计划向市场转变提供了条件。高等教育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 其与社会其他系统的资源交换亦可以通过市场主导来进行。从表面看, 东西部高校对口支援工作只是牵涉到从东部支援方到西部受援方的单向流动, 所以西部受援高校在对口支援工作中的进步和发展就理所应当地受到瞩目和重视。然而, 既然是从一方到另一方的流动, 必然会涉及到两个主体,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 凡是与资源流动相关的主体必然都要受益, 只是受益的具体方面和程度有所区别而已。一方面, 西部受援高校和东部支援高校在教育市场中各自拥有自身的特色资源;另一方面, 二者也同时都拥有自身的发展需求。西部高校拥有自然资源优势、地缘优势、政策优势;东部高校拥有专业学科优势、师资优势、先进办学理念优势, 双方可根据自身需求和自身所持有的资源在教育市场的导向下自主结合, 实现互利互惠和双赢。

摘要:我国东西部高校对口支援工作的运行体制仍是以政府计划为主导,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 计划机制易造成:对口支援工作形式化, 地方部门负责人职责淡化和模糊;特色学科专业支援不对等, 支援工作成果效益差;支援高校经济力大幅受损, 对口支援工作深入发展缺乏后劲等主要弊端。文章阐述了及时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运行机制是东西部高校对口支援工作在新时期深入发展的主要着力点, 并重点分析了对口支援工作中市场机制建立的客观性及有利条件。

关键词:东西部高校,对口支援,市场机制

参考文献

[1]解群.支援欠发达地区高校政策的中外比较[J].学术论坛, 2013 (6) :226-227.

[2]解群, 房剑森, 石芳华.走向“合作”:东西部高校对口“支援”政策透视[J].教育发展研究, 2012 (1) :13-16.

[3]高芳, 蔡文伯.“对口支援”:支援高校与受援高校的SWOT分析[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10 (3) :48.

篇4:大学生支援西部计划

关键词:对口支援;西部高校;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2)02-0062-02

一、对口支援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对口支援工作经费匮乏,支援高校成本收益不相称

对口支援工作是在没有任何专项经费的情况下,以政治任务的形式启动的。就目前而言,对口支援工作的经费主要来自于支援高校和受援高校自身的固定办学经费。随着对口支援工作的逐步推进,各方面工作都对经费的支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支援高校和受援高校双方都普遍感到经费短缺,并已成为制约对口支援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协调发展的瓶颈和关键性问题。

对口支援工作的实施,支援高校和受援高校都付出了较高的成本,尤其是支援高校,不仅要为受援高校提供相应的科研启动资金、图书资料、教学仪器和双方交流人员的差旅费、招待费及生活补助[1],而且由于对口支援工作人员、经费的调配问题,还会给学校的正常工作带来影响和延误。而就对口支援工作可带来的学术收益(学科水平的发展和提高、人才的锻炼)、政治收益(学校知名度、美誉度的提高)和经济收益(学校资金的增加)三方面收益而言[2],目前支援高校只是在政治收益方面有所收获,学术收益则微乎其微,经济收益是入不敷出。受援高校的收益情况虽然比支援高校要好,但与其付出的成本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二)对口支援工作政治色彩较浓,高校主动性不强

由于对口支援工作是教育部以政治任务的形式启动的,导致一些高校仅仅把对口支援工作当做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在思想认识上并没有把它作为自身工作使命的一部分,从局外人的立场上开展对口支援工作,不仅不能很好地促进受援高校的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支援高校自身发展的一种负担。况且,对口支援工作实际运行经费的不足,支援学校和受援学校的资源消耗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学校支付的成本得不到有效补偿,使得双方失去了继续参与对口支援工作的热情和动力。长此以往,支援高校和受援高校的积极性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政治任务具有浓厚的政治性和一定的强制性,决定了现行对口支援工作的政府主导模式,政府不仅主导对口支援政策的制定,同时还主导对口支援资源的分配。这种模式虽然可以发挥政府集中管理的优势,以其强大的政权力量整合各种资源,瞄准主要方向进行快速直接的支援。但是,对口支援工作的实施归根结底要落实到各支援学校和受援学校,他们才是对口支援工作的主体,而现行模式并不能充分体现他们的主人翁地位,致使实践中高校主动性不强。

(三)对口支援工作实效考评指标不明确,高校责任意识模糊

对口支援工作实施以来,相关各高校都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提出的“以人才培养工作为中心,以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建设为重点,促进受援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有较大提高,为受援高校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要求[3],严格按照对口支援的有关政策和规定,通过领导和教师互访、干部挂职锻炼、科研合作、选派专家讲授课程或开展讲座、联合举办学术会议、联合培养研究生及图书、设备资源共享等多种形式,开展了一系列对口支援活动。

对于如何考评对口支援工作实际成效的标准问题,目前尚没有明确的规定。在实践中各高校通常只能以相关活动开展的次数这一量化指标来衡量对口支援工作的成效。虽然量化的数字能够形象生动地说明高校间对口支援工作的开展情况,但仅仅通过数字的简单描述,很难反映出受援高校得到了哪些实质性的发展,也不足以考证其发展的程度如何。而没有这些实质性的考评指标,必然给对口支援高校双方以可乘之机,使其滋生懈怠思想,从而模糊高校在对口支援工作中的责任意识。

二、今后开展对口支援工作的建议

(一)统筹增加专项资金投入,形成对口支援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对口支援仅靠国家部署、学校政治自觉是不科学的,资金保证是建立对口支援长效机制的基础。由于对口支援工作没有任何专项资金的支撑,而且支援高校支付的成本与其所获的收益不相称,长此以往支援高校自身发展也会面临较大的经济问题。根据经济学的理论,市场经济主体一切理性行为选择的依据和宗旨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这说明支援高校完全处于经济负收益(纯支出)状况的行为是非理性的,也是不可长久的。伴随对口支援范围的不断扩大,如果没有中央专项经费的保障,后续的对口支援工作将会遇到更大的困难。因此,无论是从对口支援的长远发展还是从扩大对口支援范围的角度看,要做到理性而长久地推动西部地区高校的全面、协调、稳定发展,必须使支援学校在与西部地区高校交往活动中获取经济方面的正收益。这就迫切要求国家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方面对对口支援工作给予积极的支持,通过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公共财政拨款或政策性金融信贷支持,设立中长期的、稳定的对口支援专项经费,加大对口支援资金的投入力度,以解决对口支援经费短缺的问题。

对口支援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因此,今后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广开渠道,鼓励企业、个人及其他更多的社会闲散资金对对口支援工作进行多元化的投入。目前,可在国家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情况下,统筹各种对口支援西部计划,把此项资金支持列入支持西部民生问题的整体计划中。不仅如此,我们还应想方设法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使有限资源发挥最大的效能,坚决杜绝对口支援工作中搞形式主义、走过场,要坚持“办实事、求实效”的原则,切实发挥种子的“植入效应”,形成对口支援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促进对口支援高校之间的良性互动,构建对口支援的双赢机制

对口支援如果仅从讲政治的高度来推动是乏力的,只有通过实现支援“双赢”,才能激发对口支援的内在动力[4]。这就要求我们以战略联盟的思想为指导,建立对口支援高校之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就支援高校而言,要切实从两校发展的实际现状和未来需求出发,积极利用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地缘优势,把握好国家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时机,紧紧围绕阻碍和制约西部地区经济建设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与受援高校通力合作,携手促进对口支援工作的不断发展。同时,支援高校应该确保对口支援工作的常规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要把该项工作纳入到本校整体发展规划中,从双方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处理和对待对口支援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将对口支援工作做到长期化、稳定化、深入化,对口支援的效果才能逐步显现出来。

受援高校应该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对待对口支援工作,要站在对口支援主体的立场上,真正发挥对口支援的主观能动性。这要求受援高校一方面要有自己的思路,有强烈的改革发展意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谋求发展,科学合理地提出自己的要求,主动利用支援高校的办学经验,建立适合西部区情和自身校情的办学理念,指导并促进受援高校的内涵式发展;另一方面要把对口支援工作与当地经济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相结合,积极寻找可与支援高校形成互动的合作领域,力争和支援高校一起主动承担服务于西部大开发的各种攻关和建设项目,着力为受援学校自身增添新的活力,增强其自我发展的能力,全面提高受援高校的自主办学能力和整体水平,力求对口支援的实效性。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健全对口支援的考评机制

对口支援考评指标的不确定,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高校淡化对口支援的责任。因而,为了积极响应教育部提出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认识,不断提高对口支援工作的质量和效益,推动对口支援工作再上新的台阶,努力实现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建立相应的考评对口支援工作实效的评价指标,逐步健全和完善对口支援工作的考评机制。

对口支援工作是全方位的,往往涉及高校办学的方方面面,从理念导入,到物质捐助;从学科提升,到管理完善;从干部交流,到学术合作[5],这就需要全面、合理、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从对口支援的实践情况来看,所有工作归根结底都是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展开的,而学科建设是贯穿其中的主线。学科建设是为人才培养服务的,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服务是学科建设的应有之义,学科建设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综合平台。因此,合理考评对口支援工作的绩效指标就是学科建设,其中又包括学科特色、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条件建设、学术交流等六大方面内容,评价支援高校在推进受援高校建设与发展方面的实际成效,必须从这六个方面着手,看这六个方面是否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就此而言,健全对口支援的考评机制,也即要求对口支援高校双方在对口支援工作实践中坚持以学科建设为切入点和抓手,严格加强对学科建设六方面内容的监管、考核与评价。

总之,对口支援工作是我国教育部门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创新和有力举措,是高等教育领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的具体体现和理性选择。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应在不断扩大对口支援范围的同时,及时建立并逐步完善与之相配套的政策制度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口支援模式的创新,力争形成对口支援长期发展的良性机制。

参考文献:

[1][2]刘晓光,董维春,唐昕.对口支援西部高校政策的问

题与建议[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

[3][4][5]闫卫华.关于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的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2008,(1).

篇5:支援西部大开发演讲稿

亲爱的朋友们,你知道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是哪儿吗?你一定早已猜到了,那就是西部。有这么一段对话,不知大家是曾听说?:一个从上海来的女学生问一个正在放羊的小男孩:“你在干什么啊?”小孩说:“放羊”那放羊来干什么啊?回答:“换钱。”那换钱用来干什么?“娘说要来娶婆姨。”那取了婆姨呢?“生娃”那生了娃呢?“放羊呀!”小男孩理所当然,不假思索的回答。此刻,女孩却无言。提起西部,我们就会想起美丽的天山,神奇的乡格里拉,辽阔的青藏高原。不错,西部曾有灿烂辉煌的历史,丝绸之路,大唐盛象,还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观写照。可是,在那美丽与神奇的背后,更现实的东西,大家又了解了多少呢?要是没有翻阅西部的资料,没有看到感动中国的大学生徐本禹的故事,大概我只会用一个字----穷来描绘那让我感觉陌生而又遥远的西部。可当我看到支教青年徐本禹日记中的话语时,我的心就不再平静与冷漠。他这样写着:这里几乎是一个封闭的信息孤岛,不通公路,不通电话,晚上只能点灯照明,寄一封信也要在周末跑上18公里崎岖的山路,层层高山,堵堵绿墙,条条江河,阻隔了村内外文明的渗透,这里匮乏人才,所以才如此贫穷,落后。徐本禹在支教半年后回到母校开讲座时,说出了心中的苦,没有电和信日子,我很孤独,很寂寞,内心十分痛苦,有几次在深夜醒来,泪水打湿了枕头,我快坚持不住了,要是当初我能逃过孩子们渴求知识,渴望上学的眼神,我现在已经在攻研了,但始终我还是逃不过。是啊,躲闪在树桩前,门槛后,照片上孩子充满欲望与追求的眼神,有一股强大的穿透力,能把你的心都看碎!最后,徐本禹在日记上写着:我愿做一滴水,我知道我很渺小,但我坚信只要有千滴万滴的水就能汇成一条爱的河流。他就是这样在一片贫瘠的土地上,勤耕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到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是啊,西部需要人才,西部也为人才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作为祖国辛苦辛苦培养的大学生,我们是否也应该奉献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西部热土上,奏出我们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个动人音符?我们虽然年轻,尚未告别稚嫩的肩膀,但我们愿意并决心负担起振兴和强盛祖国统一的历史责任。

篇6:大学生支援西部计划

[摘 要]“对口支援”是党中央为缩短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扩大内需,保持中西部地区的政治和社会的稳定,作出的两部大开发的重要决策。“对口支援”工作应与西部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对口支援工作的衔接工作应更细化,应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更为深入地开展。

[关键词]“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工作

为缩短东、西部地区的明显的经济差距,扩大内需,保持中西部地区的政治和社会的稳定,党中央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决策。为了更好地推动西部大开发的实施,积极发展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加快开发中急需人才的培养步伐,教育部也及时启动了“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的计划”。笔者作为“对口支援”工作中华南理工大学对广西大学进行对口支援的第一批学员而参与到此次活动中,深感荣幸,收获很大,以下就是本人的一些感想和体会。

一、“对口支援”工作有利于年轻教师专业知识深造和提高

作为一名基础课教师,年年月月地重复着相同的课程,同时由于是基础课,所上的班级较多,所以工作量也是不小的,还有很多的课后作业,因此我们无暇进行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和参与科研工作,日积月累,也就容易造成基础课教师知识面狭窄,教学与实践相脱节的局面,不利于教师本身的发展,同时对学生的教育也存在很大的缺陷。“对口支援”计划使年轻教师可以抽出时间来认真学习,从而达到自我提高的目的。在进修课程的同时也可以阅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本专业的科技文献及著作,听取关于学科前沿动态的学术报告等。进修的过程,不仅是重新作为一名学生,课堂中听讲,做笔记,课后认真整理,总结所学习的知识,力求更进一步理解教材的体系结构和内容组织的思路,因此在经过了教学环节的锻炼之后再有机会进修学习,真的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口支援”工作为我们基层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素质的机会。

二、“对口支援”工作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在进修的过程中,可以观摩到先进高校的资深教师的先进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能极大地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业务素质。而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要学的知识越来越多,各门课程的学时也不可能太多,所以在学习课程内容以外,还可以学习到老师讲课时对内容的编排处理,以及讲课的技巧,留意老师如何在讲授课程的同时提高学生应用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教学知识,对自身的教学水平是一个很大的提高,同时,在听课的过程中,也能体会到无论老师的讲授如何的精彩,作为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下不断接触新知识时的费解以及疲惫的感受,因而也会不断反思,学会换位思考,不应一味责备学生,而应致力于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教学水平,使自己讲授的课程更通俗易懂,以及考虑如何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改善课堂气氛。“对口支援”工作在促进对教师的教学水平的同时,为青年教师适时缓下脚步、沉淀总结提供了条件。

三、“对口支援”工作应更侧重于实践与科研

除了对青年教师的教学和进修上的“对口支援”,笔者认为对口支援工作更应侧重于实践和科研能力的提高方面。只有通过良好工程训练,使青年教师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科技高速发展的步伐,使教学更好服务于社会需要;只有真正地置身于科研工作中,才能很好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培养自我创新精神,使青年教师逐渐向了解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的宽口径复合型的高层次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靠拢,从而成为推动整个学校乃至整个西部开发的蓬勃发展的新生力量。因此,在“对口支援”对象的选择方面应更为严格,应挑选精力充沛、专业知识扎实、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强烈的科研热情的青年教师作为培养对象,鼓励和支持他们参与到实际的工程实践和科研工作中,使其有条件逐渐发展成长为本学科领域的学术骨干乃至学科带头人,从而带动被援高校自身建设的良性循环。

四、“对口支援”工作的衔接工作应更细化

在“对口支援”过程中,信息的不畅也是我们的最大感受之一。例如,支援高校最近的相关专业正在进行哪些比较靠近学科前沿的工程实践或者科研项目可以参与,参与需要哪些知识准备;支援高校在哪些领域有哪些资深专家;受援高校在相关学科中缺乏的是哪些类型的人才,希望得到哪些方面的援助;等等。没有相关信息,进修的青年教师就无法进行进修学习的前期准备。故应加强支援高校与受援高校之间的信息交流,根据需要定期更新和公布支援高校相关信息以供查询。此外,应设立相应的.职能部门为支援高校和受援高校之间提供具体的联系方式,能够为学校与学校、学院与学院、进修教师与导师之间提供沟通和交流的途径,只有建立通畅的联络渠道,互通有无,才能使项目能够顺利实施,才能更好更快捷地使受援高校的师资队伍得到提高,使支援项目收到成效。另一方面,进修教师应在进修前确立自己的方向和预期目标,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在进修期间不致于迷茫而虚耗时光。同时,半年的进修期限制有点太僵化,应视实际情况而适当增减。

五、“对口支援”工作应更深入广泛地进行

除此之外,“对口支援”应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更为深入地开展。比如,管理方面,派出人员学习支援高校的先进管理运作经验,也申请支援高校派遣优秀的管理人员到受援高校进行交流指导。实验室建设方面,可派出实验员到支援高校的学科重点实验室参观培训,学习到实验室的建设和实验创新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同时,不应只有进修访问的单调的支援方式,也可以是申请支援高校向受援高校派出优秀的经验丰富、学识广博的教师进行支教,指定青年教师跟随学习的方式,另外,还可组织学生到支援高校的对口专业学习和实验,对口教研室的教学交流、教学研讨和教学实践,观摩互访,邀请资深教授前来开设与本专业发展相一致、反映学科前沿最新动态专题讲座等等。更高层面的,如受援高校争取到与支援高校的工程实践、科研项目、实验室建设、教学资源共享等多方面的深入合作及交流,相信会对受援高校的发展和进步有更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六、“对口支援”工作应与西部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

教育应更好地服务于经济,才能适应社会发展规律,被社会所认同,从而为自己谋得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因此,“对口支援”工作的定位应该明确:应充分考虑西部高校所处地区的地方特点,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以此为立足点与支援高校就受援高校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内容设置、学科建设等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制定详细的师资队伍培养方案、援助计划及目标。同时,可结合西部高校所处地区的工农业的发展趋势、发展中存在问题、资源利用等方向来共同商讨和申报科研项目,力求使“对口支援”工作紧密围绕着西部大开发的主题,使科研活动能为地方发展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缩短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同时尽早尽快地输送出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有用人才,实现高校教育与社会需要的良好对接,从而逐渐形成两者相辅相成、共同进步的喜人局面。

篇7:大学生服务西部计划

一、什么是“西部计划”:

“西部计划”是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根据国务院有关要求共同组织实施的。计划从2003年开始,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每年招募一定数量的普通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到西部贫困县的乡镇从事为期1-3年的教育、卫生、农技、扶贫以及青年中心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志愿服务期满后,鼓励其扎根西部就业,也可以自主择业或流动就业。财政部、人事部对志愿者给予必要的政策资金支持。站在执政兴国和人才强国鼓励青年知识分子到实践中去、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去经受磨练,健康成长,是我们党和政府的一贯方针。动员大学生到西部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对于促进西部贫困地区教育、卫生、农技、扶贫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拓展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渠道,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既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又有基层工作经验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优秀青年人才,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大学生志愿者在服务期间和服务期满后,国家都给予了哪些政策支持?

党中央、国务院对“西部计划”的有关工作高度重视,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已联合下发通知,并制定了具体的政策支持。参加“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除享受国家规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优惠政策外,还可以享受以下政策:一是服务期间中央财政给予必要的生活补贴(含交通补贴和人身意外伤害、住院医疗保险)。其中生活补助每月600元/人(在西藏服务的,每月800元/人),交通补贴每年人均1000元(在西藏、新疆服务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另行确定)。二是服务期间计算工龄,党团关系转至服务单位。本人要求户口和档案保留在学校的,按规定保留,在此期间,档案管理机构对保管其档案免收服务费用;本人要求将户口转回入学前户籍所在地的,公安机关按照规定为其办理落户手续,人事、教育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机构负责办理相关手续,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免费提供人事代理服务。服务期满落实工作单位后,公安机关按有关规定办理户口迁移手续。三是服务期间可兼职或专职担任所在乡镇团委副书记、学校及其它服务单位的管理职务。四是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报考研究生给予加分,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具体规定在当年的研究生招生政策中予以明确。五是服务期满考核合格报考党政机关公务员的,可适当加分,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录用,具体规定由省级公务员考试录用主管机关在当年招考中予以明确。六是服务期满将对志愿者作出鉴定,并存入本人档案;考核合格的,颁发证书,作为志愿者服务经历和就业、创业的证明。七是服务单位应向志愿者提供住宿等必要的生活条件;在录用党政机关公务员和新增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时优先录用、招聘志愿者。八是服务期为1年、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授予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铜奖奖章。服务期为2年、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授予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银奖奖章,表现优秀的授予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奖章,表现特别优秀的推荐参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国际青少年消除贫困奖等评选。另外,鼓励各高校和社会各方面对高校毕业生的工作、生活、学习、就业和创业提供帮助和支持。

三、大学生志愿者到西部后主要从事哪方面的工作?由谁来负责对他们进行管理?

大学生志愿者到西部后首先要参加省级项目管理办公室组织的集中培训,主要是接受志愿服务理念、志愿服务管理条例和相关政策、服务专业技能以及服务地风土人情和健康保健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培训后到服务县的乡镇主要从事教育、卫生、农技、扶贫以及青年中心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其间,可兼职或专职担任所在乡镇团委副书记、学校及其他服务单位的管理职务。鼓励农业、林业、水利、医学、师范类专业的高等院校和原籍在西部的毕业生参加“西部计划”,并且原则上要求来自西部的志愿者在本省服务。

服务期间,大学生志愿者主要接受服务县项目管理办公室和服务所在单位的双重管理。服务县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协调服务单位落实志愿者服务岗位、食宿等后勤保障,解决志愿者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对志愿者的服务工作进行考核评估。同时,服务单位按照本单位有关规定对志愿者进行业务管理。服务省项目办对日常管理进行协调、督促,志愿者所在高校项目办也会及时了解志愿者有关情况并积极协助解决有关问题。

四、大学生志愿者在服务期满后怎么办?由谁继续负责他们的就业工作?

确切地说,全国西部计划项目办将积极为他们的就业提供服务和帮助。服务期满后,国家项目办鼓励志愿者们在西部就业,也可以自主择业或流动就业。如果要自主择业或继续考学,国家有关支持政策将会对他们有所帮助。另外,全国项目办也将不定期地组织一些专门的人才招聘会,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提供一些就业岗位供他们选择,努力为他们的就业提供服务和帮助。他们的个人资料将集中保存在志愿者人才库,并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任何一家用人单位都会青睐这些既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又有基层实际工作经验,更富有奉献和创新精神的年轻人,大学生志愿者的前途一定是光明和美好的。

篇8:大学生西部计划政策引导

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首次签约期为1年或3年。签约1年的志愿者在服务期满后可以于下一3月向服务县项目办提出延期服务申请。

根据《关于统筹实施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09]42号)和《关于开展从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中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参加西部计划到基层服务,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计算基层工作经验,服务满两年且考核合格的可享受参加相关公务员定向考录等相关优惠政策。各地要根据公务员考试需具备两年及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新规定,在保持“服务期1到3年”选择空间的基础上,推动更多的志愿者选择两年以上服务期。

篇9: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 活动名称: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 活动目的: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有利于开辟高校毕业生健康成长的新途径,有利于推动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总结成功经验,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机制,引导和鼓励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磨炼意志,增长才干,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启动仪式:

1启动时间:2011年春季 ○

2启动地点:北华大学北校区 ○

3参与人员:学院各级领导、各部门学生干部、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代表 ○

4启动流程:到场领导嘉宾以及各位代表在活动条幅上签名。○

领导发表启动仪式讲话

学生代表发表演讲

由领导和学生共同剪裁,宣布启动仪式开始

 学习过程:

由学院相关人员对参与志愿服务西部的大学生进行综合培训。全面介绍西部计划概况,引导志愿者进学习,包括:

西部计划概况、西部计划专项行动、灾后重建志愿服务行动、基层青年工作专项行动、新疆双语教学专项行动、支教专项行动、支医专项行动、支农专项行动、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志愿服务行动、西部基层人民法院志愿服务行动、西部基层检察院志愿服务行动、西部基层法律援助志愿服务行动、日常管理、考核评估与评选表彰、就业服务等内容的全面学习。

 校园调查:对同学进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校园调查,调查文件详见附材料。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总结:

实施西部计划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服务人才强国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到艰苦地方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有利于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

会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造就一批既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又有基层工作经验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优秀青年人才队伍。

附材料: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调查问卷

亲爱的志愿者朋友:

您好!为了客观地了解志愿服务西部志愿者真实的思想、生活和工作状况,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实际情况并评估、调整相关政策,促进该计划的顺利实施,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作用,我们特组织了此次调查。请您按照实际情况填写,我们尊重您的个人隐私,保证对您的相关严格保密。

谢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北华大学“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课题调查小组

调查时间:2011年春季

调查地点:吉林省吉林市(地区)

您的个人情况:

A.性别:(1)(1)□男(2)□女

B.政治面貌:(2)(1)□中共党员(2)□共青团员(3)□民主党派(4)□群众

C.学历:(限选一项)(2)

(1)□大专(2)□大学本科(3)□硕士研究生或以上

D.您的家庭月人均收入:(限选一项)(3)

(1)□500元以下(2)□501-1000元(3)□1001-1500元(4)□1501-2000元

(5)□2001-2500元(6)□2501-3000元(7)□3001-4000元(8)□4001元以上 E.上大学之前,您来自:(限选一项)(1)□城市(2)□农村

F.您的家乡位于:

_ _ __(省、直辖市、自治区)

G.您毕业的大学位于:

______(省、直辖市、自治区)____ _____(市、地、州)

1、在您看来,国家实施“大学生西部计划的”最主要目的是:

A.为大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B.暂缓大学生就业压力

C.让大学生扎根西部,为西部输送人才D.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参与社会实践的平台 E.促进中西部交流F.影响西部的观念,带动西部的发展 G.其它

2、您志愿去西部参加服务的最主要原因是:

A.锻炼自己、增加阅历B.响应国家扎根西部的号召

C.没找到工作,先找个地方干着D.服务期满后有一系列优惠政策 E.一时冲动F.去西部游玩

G.想为西部做点事情(如帮助西部贫困学生)H.其它

3、您认为您的服务单位实际上志愿者。

A.人才奇缺,非常需要B.可要可不要

C.人员过多,完全不需要D不了解

4、您认为您的服务单位

A.为志愿者提供了很大的锻炼空间B.会主动给志愿者一定的机会

C.对志愿者不太放心,一般不会主动让自愿者参与重要工作

D.完全不给志愿者发挥的余地,因为

5、您觉得自己服务西部的初衷:

A.完全实现了B.基本算达成愿望了C.有得有失,说不清楚

D.失去的比得到的多E.只能说浪费了一年大好青春

6、您认为您的服务能给当地产生的影响?

A.非常积极B.比较积极C.没有影响D.比较消极E.非常消极 原因是:

7、您对自己在服务西部期间的表现:

A.非常满意B.比较满意C.基本满意D.比较不满意E.很不满意

8、您觉得自己在服务西部期间:(多项选择)

A.各方面能力均得到了锻炼B.人际关系得到了锻炼C.组织协调能力有了提高

D.学会了脚踏实地E.培养了吃苦耐劳的品质F.没什么收获

G.其他

9.在服务西部期间,您经常:(情绪及心理状态)

A.工作忙,劲头十足B.事情不多,但还算充实

C.每天只例行公事而已D.没事可做,得过且过

E.十分无聊,几乎想逃跑

10.在服务西部期间,您经常感到:

A.情绪高昂B.心情不错C.感觉一般

D.比较失落E.十分孤独

11、在服务西部期间,您共获过几次奖励?

A.3次及以上B.2次C.1次D.0次E.受过批评

12、去西部服务与您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否有冲突?

A.我没有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所以说不上冲不冲突

B.服务西部是我暂缓工作(学习)压力的权宜之计,所以不冲突

C.服务西部是我人生规划里重要的一件事

D.服务西部与我原来的规划冲突比较大

13、您在西部从事的工作与您之前希望从事的工作之间:

A.跟预想的差距很大,很失望B.有点差距,不过还能接受

C.和想象中的差不多D.比原来期望的还要满意

14、您同意下列说法吗?(请在相应的空格内填上数字,如您对A题表示非常同意,就在A题相对应的方框内填上5,以此类推)

5非常同意 4比较同意 3说不清楚 2不太同意 1很不同意

A.我对不是自己想做的事总是提不起劲

B.志愿者服务西部应该从小事做起

C.同事工作不积极,自己也没必要太认真

D.领导交办的任务,必须无条件完成E.志愿者在西部打打杂,是在浪费青春

F.如果自己工作不忙,我会主动帮助同事

15、在决心来服务西部之前,您对可能遇见的困难:

A.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B.稍微准备

C.大概有点了解

D.没有概念

16、在服务西部期间,您觉得下列人员对您的态度如何?(请在相应的空格内填上数字,5表示非常欢迎,4表示比较欢迎,以此类推)

5非常欢迎 4比较欢迎 3说不清楚 2不太欢迎 1很不欢迎

A.当地政府

B.单位领导

C.单位同事

D.当地居民

17、您觉得当地人对您来支援西部的看法是:

A.找不到工作,被迫来西部B.来西部捞取政治资本

C.来帮助西部D.来西部玩

18、您家里对您支援西部的态度是:

A.一直非常支持B.一般支持C.勉强同意

D.一开始反对,后来支持E.一直反对

19、在您服务西部期间,遇到急难情况时,曾经得到的经济支持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帮助来源有:

1)无任何来源

2)下列来源(可选多项)

A、家人;B.单位领导或同事;C.原就读学校;D.服务地团委或项目办E.同学或朋友

20、您在西部的吃饭问题如何解决?C

A.全在单位吃B.自己做C.上班时间单位吃,周末没处吃

D.在同事家吃

21、您遇到烦恼时的:

A.从不向任何人倾诉B.只会和关系极为密切的1-2个人说说

C.如果朋友主动询问您会说出来D.主动说出问题,以获得支持和理解

22、您成为西部志愿者的过程:

A.相当漫长,经过学校多轮选拔面试

B.还算顺利,但也经历了学校的三四轮面试

C.相当顺利,报名后学校大致说明了下相关情况就通过了

D.非常顺利,只要报名就可以了

23.当您的利益受到损害时,团组织能否代表和维护您的利益?

A.完全能B.多数时候能C.偶尔能

D.不能E.说不清

24、您在服务期的哪个时段开始着手找工作?

A.服务期的第1-3个月B.服务期的第4-6个月

C.服务期的第7-12个月D.服务期结束后才开始找

25、服务期结束后,您首选的就业方向是:(限选一项)

A.留在西部继续发展B.考研C.考公务员

D.到东部沿海城市另寻发展E.其他女朋友所在地暂时找份工作(请注明)

26、您在服务西部期间的就业信息来源主要是:(可多选)

A.亲朋好友B.网络信息C.服务地团组织D.服务单位

E.高校项目办F.其他(请注明)

27、您觉得团组织在志愿者管理方面还有哪些不足之处?

28、作为过来人,您最想对在岗的志愿者说什么?

上一篇:工程造价纠纷鉴定下一篇:第三单元爱国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