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课程教学重点精

2024-06-17

思修课程教学重点精(通用8篇)

篇1:思修课程教学重点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教学重点:

1、认识大学生活特点,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2、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认识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教学重点:

1、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2、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3、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教学难点: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教学重点:

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2、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3、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4、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教学难点:

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

2、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教学重点: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3、促进个人与自然的和谐 教学难点:

1、人的本质;

2、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教学重点:

1、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2、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3、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4、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5、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教学难点: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体系

教学重点:

1、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2、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3、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第六章 树立法治理念 维护法律权威

教学重点: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2、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含义和特征;

3、正确理解法治思维方式;

4、维护法律权威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法治思维方式

第七章 遵守行为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

1、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2、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3、职业生活中的有关法律;

4、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4、个人品德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法律部分补充大纲

一、对第五章法律体系的内容,在教材基础上进行适当拓展。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达到分析相关简单案例的水平。

1、民法

(1)民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2)民事主体制度

(3)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4)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及有效条件(5)一般侵权民事责任和特殊侵权民事责任(6)民事诉讼时效

2、刑法

(1)刑法的概念和原则(2)犯罪概念和特征

(3)犯罪构成的概念及四个要件(4)正当防卫、紧急避险概念及条件(5)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6)主刑与附加刑(概念、每个刑罚的具体内容)。

3、民事诉讼法(1)民事诉讼的概念(2)民事诉讼管辖(3)民事诉讼当事人(4)民事诉讼程序

二、第七章中的相关法律

第七章中的劳动合同法、婚姻法、继承法,按照2013年修订版的内容讲授。

篇2:思修课程教学重点精

2、正能量随手拍,合成制作成短片,在11周的时候展播,3、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情境剧比赛。

第二周:适应大学生活,SCL-90大学生心理普查量表的测评。第三周:适应大学生活,谈谈我心中的大学生活和我眼中的大学生活 第四周:理想教育: 第五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六周:三观教育(辩论赛)

篇3:关于高职院校思修课程的教学思考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 由于思修课具有较高的政治性和较强的理论性, 加之任课教师对于该门课程的处理和教学中存在一些不恰当的教学方式, 导致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存在一些认识偏差, 对思修课程的学习提不起兴趣, 甚至很多学生认为高职院校开设的思修课与高中阶段的政治课没有多少区别。最终导致思修课程的课堂教学陷入呆板, 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笔者也在高职院校担任思修课的教学工作, 在本文中将粗浅的谈一下个人对于思修课课堂教学的一些看法和思考, 希望能引起同行的共鸣, 一起共同探讨思修课程的有效教学。

一、教学理念层面

2013修订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绪论就提出了大学生要明确大学学习生活的特点及要求, 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 转变学习思维和学习方式。那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 教师首先需要让学生们明确大学阶段的学习与高中阶段的学习有哪些区别, 帮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同时, 任课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 思修课程不仅是向学生们传授基础的思想道德知识和法律基础知识, 更重要的要围绕学生的具体知识层面和心理特征进行因材施教。

对于学生学情的正确分析, 是教师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我们要深入学生内部了解学生的具体心理活动和思维方式, 同时加强与班级辅导员的沟通, 准确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工作中, 要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客观实际情况, 联系社会现实中出现的事件与问题来辅助思修课程的基础知识的讲授。

二、教学策略层面

大学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任课教师要转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 突出学生为学习主体, 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思想。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多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让他们进行独立思考, 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解答心中的疑惑。

由于思修课程的设计是以章节的形式出现的, 所以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难免出现重复或者交叉的现象。因此, 在保证教学目标能够正常完成的情况下, 可以考虑以小专题的教学形式来讲解思修课程, 将思修课程划分为不同的专题, 安排好教学课时, 将每个专题的内容进行相应的扩展, 不仅可以囊括思修课程基础知识, 还可以让学生们了解更多的相关课外信息, 拓展学生们的知识视野和信息量。这样, 思修课程讲授起来专题较为突出, 思路比较明确, 而且有助于教师进行系统教学并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基础理论知识。

三、教学实践层面

(一) 在思修课程的思想道德教学部分

首先, 可以通过开展一些主题教育班会或者相关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学生间思维的碰撞和实践体验, 让学生们加深对思想道德素质重要性的认识。其次, 也可以让同学们列举出校园里出现的一些不文明现象或者社会中出现的一些不道德的行为, 进行思想道德层面的探讨。校园是培育人才的摇篮, 校园里的文明素养直接折射出整个社会的文明。凡天下大事, 必行于细, 要让学生们高度重视“讲文明, 有素养”, 明确校园中哪些行为是需要改进和提高的, 教导学生们从身边小事做起, 来提高学生们的整体思想道德素养。再次, 还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德育方面的知识融入到思修课程的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道德价值观念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和文明的集中体现, 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思修课程的教学, 对于大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培育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 在思修课程的法律基础知识的教学部分

教师不仅要讲解法律基础理论知识, 更多的是借助于网络教学资源, 通过分析讨论一些经典的, 具有启发性和教育性的真实法律案例, 或者观看《今日说法》、《法律讲堂》等法律教育类的视频资料, 还可以结合身边出现的有关法律方面的实际生活问题, 将法律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进行讲解。同时, 可以考虑将模拟法庭引入课堂, 让学生们亲自担任诉讼程序中的当事人, 熟悉中国的诉讼程序, 真正的体会法律的庄重与严肃。

思修课程的教学工作不同于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 因此, 教师在进行思修课程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要掌握好思修课程的基本理论观点, 特别注重引导学生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去认识和分析现实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始终沿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条主线, 灵活多样的开展课堂教学。帮助大学生树立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法律观。

参考文献

篇4:思修课程教学重点精

关键词:化学新课程;基础;前提;关键;保证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2-092-2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主体、新课程改革执行者——教师,无疑最处在浪尖上。近年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校化学组已初步形成了 “明、精、活、实”的课堂教学特色。

一、“明”是实践化学新课程教学的基础

1.明理念,做到新课程理念胸有成竹

课程改革精神贯彻、落实的程度,取决于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运用程度。教师重点要明确两个方面的新课程理念:一是新课程的教育目标观念。即新课程不仅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也特别强调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各种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态度、习惯、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形成。另一是新课程的教师角色观念。即教学的根本点在于学生的学,“自主、合作、探究”是课堂的主题,教师必须为学生学习服务,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由此,教师的角色亦被赋予新的内涵: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由居高临下转为“平等中的首席”;由被动的学习者转化为主动的研究者。

2.明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明学生,就是了解所在班级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态度等情况,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化学基础,才有利于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把握起点,突出重点,剖析难点。特别是高一新生,更应了解,因为他们来自不同的初中,各学校教学要求又不完全相同,特别是有些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拼命做题而忽略了介绍基本化学常识,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培养,甚至忽略了化学实验,更不用提如何实践化学新课程了。

因此教师在了解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及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后,要依据学生不同水平因材施教,既要提出共性要求,也要提出个性要求,提出的问题既要灵活,也要有不同层次,能充分唤起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个体潜能不断得以释放,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明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教学目标对教学方法起着支配作用,是课堂教学“双边”活动的出发点和支点。因此,每节课都要有明确的符合化学新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的目标,注重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机统一,做到有的放矢。其实化学新课程标准对高中部分化学知识点降低了难度。如化学必修(Ⅰ)主要是学习元素及化合物的有关知识。新教材对这些物质的性质用途特别是与工业生产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的多且广,但化学新课程标准对这些性质、用途等主要是了解,只有少数是运用,而且这些性质的获取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因此,教师只有明确化学新课程标准,才能真正实践化学新课程教学,才能真正做到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让学生成为主动的探究者。

4.明教材,做到驾轻就熟

明教材,对上课的内容明。教师要理解新课改教材的编排与老教材的不同点和优点。新教材特别增加了很多研究性知识、学生课外实验、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学知识,如何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以及一些工业生产等。这些都要求老师的知识要实时更新以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其中方法之一就是用好新教材。其实化学新课标下的教材,它给教师和学生留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教材只是一个案例,只是一个素材。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充分挖掘教材所提供的情境,搞清它的外延和内涵,弄清通过此素材要让学生获得什么能力,掌握什么方法,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有哪些提升。不拘泥于教材组织教学。新教材中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探究性成分比较多,而这又与以往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有明显的不同,有时一个图就是一个探究性实验活动,因此,教师课前就要作好充分的探究实验准备。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备课和授课过程中,能迅速而准确地表达出来,显得轻松自如,才思敏捷,笔下生花。明教材,还体现在教师对化学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和把握,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的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二、“精”是实践化学新课程教学的前提

“精”就是概念理解的精确,问题阐述精辟,重难点处理精当,从而达到整个课堂教学的精彩。为此,在课前教师就应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如每节课的各个教学环节如何安排,时间的合理分配等。

除了有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程序,还要有精彩的教学语言。苏霍姆林斯基在谈教师修养时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要精通教学语言,使其具有一定的规范性、科学性、教学性和艺术性。讲课时教师要使用专业化学术语,重点知识着重精讲,次要问题少讲,学生可自学的不讲,改变某些不讲不可的现象,同时要注意语言要有生动性、抑扬顿挫、盛情并茂,在教学内容结束后,教师还可以采用精练语言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或转化升华,使师生产生共鸣。

第三,作为理科中的化学,还要精选例题,精选习题,力求精练,即课上多练,课后少练,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只要学生在课上有足够的时间精练,对当堂内容当堂消化,当堂巩固,课堂教学效率也会提高。教师应抑制或消除题海战术,要根据学生实际能力和学习水平的高低,对例题、习题加以选择,精心编造。学习差的做基础题,学习中等的还可以做一些灵活题,对学习好的又可以做一些综合性的难题,使好、中、差生都能得到自己应掌握的知识,这样科学性、系统性的精选习题,不做重复题,减少同类题,少做难度大的习题,才会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才能真正做到化学新课程要求的:“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活”是实践化学新课程教学的关键

“活”就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灵活,注重启发,大胆让学生探究,让学生做学习的主导者。教得活,学得活,让学生的思维和感觉器官和谐运动,气氛活跃。针对所讲知识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不要硬灌,也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不少学生认为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要记。其实并非如此,如气态氢化物的性质递变规律,学生往往死记却经常出错,对此由实例反推性质递变规律,让学生掌握水、硫化氢、氯化氢的性质,自然对气态氢化物的性质递变规律就熟能生巧。

另外,教材总是滞后时代的发展,教师除了教给学生课本上的知识,还应讲课本以外的知识,或让学生通过网络、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等学习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学知识,让学生了解当前化学发展的前景,重大化学事件等。

当然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结合国情教育、环保教育等,有时还可以不失时机的介绍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奖情况,让学生能及时接受新鲜事物,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动力和激情,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有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增加对比实验,补充趣味实验等。还有,对于比较抽象的问题,如电子云,晶体结构、轨道杂化等,教师可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使教学内容直观、新颖、形象、生动。又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如果单凭讲理论学生会弄的不是很清楚,如果结合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从而得出结论,学生会理解透彻,印象深刻,而且通过化学实验还能激发学生兴趣。当然有些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或污染环境,会影响身心健康。因此有些学生怕实验,进而怕化学。其实只有不懂化学才不会用化学知识来保护自己。对胆小怕事,怕做实验的学生,教师还可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来演示实验,特别对一些实验现象不是很明显的实验,采用多媒体演示,也能达到同样甚至更好的效果。所以,合理安排好教学过程,教师还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各种教具,事物模型,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使课上得“活”。

四、“实”是实践化学新课程教学的保证

“实”,就是在实践新课程教学,实施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紧扣主线,教学内容落到实处,把学生的思维导向重点,使之课堂训练到位,有相当的密度、广度和深度。化学是一门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科学,在讲化学知识的同时,还应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例相结合。如在讲氯气与水反应的性质时,可告诉学生,氯气可用于自来水杀菌消毒,但自来水在加热的过程中,随温度的升高,有机氯的含量也随之增加,但加热到100℃时,有机氯就急剧下降,所以自来水烧开后再烧三分钟就可以安全饮用了。这样不失时机的渗透学生对身边感兴趣的事物、现象,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更能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理论知识,使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大增。

作为化学学科的特点,还应加强实验教学。对于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氯化钙溶液的实验现象,学生在初中一直强化训练,学生记忆深刻,但到了高中,让他们推测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通入氯化钙溶液或氯化钡溶液的现象却往往出错。该实验操作简便,可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并比较总结,学生就会深刻理解这一类问题。因为进行实验教学能加深学生理解、验证和运用新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培养学生的化学基本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严肃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高中新课改是一个非常艰巨的动态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追求教育理想的过程,化学新课程教学的实施,还需要我们广大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在切实把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大胆探究创新,不断交流总结并且及时地把成功的经验进行推广,这样教学的新理念才会深入人心,新课程改革的生命力才会逐步壮大并最终开创出一个新的局面。



篇5:思修考试重点

下一篇:<计算机考试重点...|返回日志列表

 赞(861)赞(861)赞(861)赞(861)转载(19.21万)分享(1)评论(2)复制地址 编辑

注意,划线部分有可能出填空题。

1、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2、当代大学生成才的目标:

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也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

(1)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2)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3)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4)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3、成才该具备哪些因素?

1、理想远大,热爱祖国

2、追求真理,善于创新

3、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4、视野开阔,胸怀宽广

5、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3、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社会主义荣辱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解决的是举什么旗的问题,是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居于统领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解决的是走什么道路、实现什么样目标的问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解决的是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的问题。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体系的基础,解决的是人们行为规范的问题。

6、理想的含义: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7、理想的概念: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使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8、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

9、信念的含义与特征: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知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

10、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一)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只因大学生做什么人。

(二)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三)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11、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2、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

强调个人理想要符合社会理想,并不是要排斥个人理想。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当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有矛盾冲突的时候,应该是个人理想服从于全社会的共同理想。

13、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14、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15、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4、爱自己的国家

16、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2、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3、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4、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17、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

1、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2、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3、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18伟大民族精神。

19、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团结统一。

3、爱好和平。

4、勤劳勇敢。

5、自强不息。

20、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紧密相连,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两者的有机统一,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应该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1、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系:

世界观和人生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世界观决定人生观,人生观有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22、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

23、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人生观。

24、反对不正确的人生观:

1、反对拜金主义人生观。

2、反对享乐主义人生观。

3、反对个人主义人生观。

25、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是什么?(大题)

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成为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个体提高自我价值的过程,就是通过努力自我完善以实现全面发展的过程。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构成了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26、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劳动和贡献的尺度作为社会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尺度。

27、人生价值的评价:

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4、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28、如何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2、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3、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4、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

5、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做贡献。

6、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29、如何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1、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2、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30、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有: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3、合理调控情绪。

4、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31、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基础:

1、平等原则。平等待人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前提。

2、诚信原则。诚信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保证。

3、宽容原则。宽容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必不可少的条件。

4、互助原则。互助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必然要求。

32、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和合作的关系:

1、正确认识竞争。

2、正确认识合作。

3、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

从形式上看,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的,而从本质上看,二者又是相互伴随、相互统一的。竞争离不开合作,竞争获得的胜利,通常总是某一群体内部或多个群体之间通力合作的结果。竞争促进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合作又增强竞争的实力,正是这种竞争中的合作和合作中的竞争,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

33、如何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1、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

2、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

3、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4、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

篇6:思修课重点

主要知识点: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P9

2什么是中国精神∩P40

3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P42

4爱国主义及其时代价值cP44

5经济全球化形式下弘扬爱国主义,P48

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与原则nPto9

7大学生择业与创业P125

8大学生的恋爱观与婚姻观oP132

9法律的含义及其本质挡P144

10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二P147

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与制度P153

12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P17

13坚持党的领导4人民当家做主与依法治国

相统一P173

14法治思维的含义与特征cP178

15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nP179

16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二P182

17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nP184

18.集会游行示威法原则目的内容P202

19依法履行义务产P219

;

一些基本知识:

1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核心是?以爱国主义为核/j的团结统_爱好和平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的基本内容是?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1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产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5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1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6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导向功能(7.我国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爱国

8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可健康进行网络交往i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9信念是?信念是i清感1认知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i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10社会主义道德的核i空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空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i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c

12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空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13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具体概括为?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1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

14人生观包含哪三A方面?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

15.在我国4维护我国社会主义公共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是?道德和法律

16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应该坚持的原则是?平等原则诚信原则宽容原则互助原则。

17我国社会主义法律运行的过程有?主要包括法律制定[立法]法律遵守I守法1法律执行I法1法律适用[司法]等环节

18对待中国传统道德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t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整理

蓝色为注意出选择题红色为注意出简答题紫色为注意出论述题

一、绪论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一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①、是时代发展的需要。②、是适应国际环境剧烈变化要求的需要。③、是执政党担负引领社会思潮的政治责任的需要。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二、第一章

1理想的含义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使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c。

3理想的类型①4从理想的i性质和层次上划分: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②从理想的时序上划分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③、从理想的对象上划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④气从理想的内容上划分社会政治理想社会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

4信念的含义信念是认知气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5、信仰的含义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信仰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对虚幻世界、不切实际的观念、荒谬的理论的盲目相信气狂热崇拜.另一种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以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为基础的思想见解或理论主张的坚信不疑、身体力行。Eg马克思主义

6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包括:(1)理想与信念的作用①、指引人生的目标。②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0③4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2)理想信念与大学生①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②(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③气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7如何正确立志?①、立志当高远。②4立志做大事0③(立志须躬行c

8、如何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①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②、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③气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9对于理想与现实关系的错误认识

为什么会陷入这样的误匹两种错误认识:有一种认识偏向是用理想来否定现实。还有一种认识偏向是用现实来否定理想。之所以会出现这些认识误区从思想方法上讲是由于不能辩证地看待和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3①、理想与现实存在对立的一面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冲突属应然n和it实然n的矛盾3②、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

三、第二章。

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L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2.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①4爱祖国的大好河山。②、爱自己的骨肉同胞。③、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热爱自己的国家。

3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①热爱祖国矢志不渝。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③维护统一,反对分裂。④4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4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木主②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0③气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0④4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5如何自觉维家利益?①4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承担对国家应尽的义务0②、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③4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6如何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自觉维护国家利益。②4促进民族团结。③4维护祖国统一④增强国防观念。⑤4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四、第三章

1世界观的含义: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2.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科学解释:

人的本质不是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注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身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人生目的是生观的核心

4人生观要回答的l司题①气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②4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③、人生价值判别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5人生目的的作用①、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②4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③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6人生态度与人生观的关系一是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二是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7端正人生态度①人生须认真。②4人生当务实。③4人生应乐观。④人生要进取。

8.错误的人生观①拜金主义人生观②享乐主义人生观③、个人主义人生观

9.人生价值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10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①.一方面,人生。11.人生价值的标准。@.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的最基本内容②、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③(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的贡献是社会平均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

12要掌握i恰当的评价方法要做到以下四个坚持①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②(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③、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④(坚持动机与效果统一

13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1)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①、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②、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2)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①(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出发②、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作贡献。@,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14.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①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②气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五、第四章

1道德的起源①气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c②气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c③气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的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2.道德的本质: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放映。

3道德的主要功能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①4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0②4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I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0(更重要)

4道德的功能①主要功能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育昆戗其他方面的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

5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①气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②气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③气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6.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①气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②气推崇it仁爱n原则追求人际和谐。③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o④、倡导言行一致强调i恪守诚信。⑤、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做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⑥、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i注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7.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①气爱国守法②气明礼诚信:③气团结友善④

勤俭自强⑤气敬业奉献

9大学生与诚信道德。①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②气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③气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ii通行证’

10个人品德的特点:其一实践性其二综合性。其三稳定i性。

11.个人品德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首先个人品德对社会道德的发展变革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其次A人品德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

12进行道德修养的方法①气学思并重②、省察克制3③(i填独自律④积善成德。⑤气知行统一。

第五章

1.公共生活的特征①气活动范围的广泛1注。②、活动内容的公开i性。③交往对象的复杂i性。④、活动方式的多样距生

2为什么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7

①气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c②、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③、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3道德和法律是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

4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继承基础性、广泛性和简明性。

5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①气文明礼貌②、助人为乐。③气爱护公物。④保护环境。酞遵纪守法

6网络上的道德要求①、正确使用网络工具。②、健康进行网络交往③自觉避免沉迷网络。④、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7法律规范的作用指引、预测、评价、强制和教育作用

8《治安管理处罚法》施行时l间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于2005年8月28曰通过2006年3月1日起施行c

9、《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立法原则

①气治安管理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处罚适当@,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公开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④气坚持教育和处罚相结合的原则c

10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细分为四类:①气扰乱公共秩序②、妨害公共安全③气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④妨害社会管理。

11治安管理处罚种类二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限制出境或驱逐出境(对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外国人适用)

12处罚程序①t调查程序告知权利、表明身份、回避。在调查程序中在传唤时L间上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公安机关传唤后应当及时询L司查证询l司查证时L间不得超过8小时。情况复杂依照规定可能适用行政拘留处罚的询L问查证的时L间不得超过24小时。②气决定程序:告知权利、陈述申辩、举行听证。@,执行程序

七,第六章

1.爱清的本质:所谓爱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iD形成的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清。i性爱、理想和责任是构成爱i清的三个基本要素。

2.恋爱中的道德①气尊重人格平等。②、自觉承担责任。③、文明相亲相爱。

3大学生的恋爱①气不能误把友谊当爱情②、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③、不能片面地或功利化地对待恋爱。④气不能只重过程不重结果。

4大学生在恋爱L问题上应处理好这样几种关系①、恋爱与学习的关系②、恋爱与关i心集体的关系。③气恋爱与关爱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5婚姻的法律概念婚姻是指由律所确认的男女两i性相结合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夫妻关系c

6家庭的概念家庭是指在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的基础上产生的由亲属之L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

7婚姻家庭关系的两重属i性①自然属i注是婚姻家庭赖以成立的自然因素具体表现为男女两i性的差别和人类固

8,家庭美德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9结婚结婚是男女双方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确立夫妻关系的行为。它包括三层含义①、结婚必须是男女两,性的结合;②、结婚必须符合法定条件遵守法定程序③气结婚是男女双方确立夫妻关系的法律行为。

10结婚的法定条件(1)必备条件①气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②、必须达到法定年龄。男不得早于23(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③、必须符合夫一妻制。(2)禁止条件①、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内旁系血亲结婚。②禁止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结婚

11无效婚姻的i清形①气重婚②气有禁止婚姻的亲属关系的③气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④气未到法定婚龄的。可被撤销婚姻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或者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注意区分可撤销婚姻与无效婚姻的区别)

12家庭关系夫妻关系(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和其他。。。继承等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l间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所有形式

2)父母义务抚养教育、管教和保护未成年子女是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和监护人。子女义务:赡养扶助即经济上的必要帮助和精神上的关心照顾。

13离婚是指夫妻双方依法解除婚姻关系的行为。

1)原则保障离婚自由、反对轻率离婚。2)方式:协议离婚、诉讼离婚3)离婚后父母对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4)《婚姻法》还规定了离婚过错损害赔偿制度。过错包括重婚的、有配偶与他人同居的、实施家庭暴力的虐待和遗弃家庭成员的。

第七章

法律的一般含义: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即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第八章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全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护过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其他义务。。。实体法律制度主要是规定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或职权和职责的法律制度的总称c包括民商法律制度、行政法律制度经济法律制度、刑事法律制度等

1民商法律制度

制度的总称t包括民商法律制度气行法律制度经济法律制度、刑事法律制度等

1民商法律制度

()概念民法是调整公民之l间s法人之l间、公民与法人之l间的财产关系及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1986年《民法通则》规定了民事法律的基本制度)

()民法的基本原则平等(民事主体有独立平等的法律人格)自愿(民事主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有完全的意志自由)公平(以利益均衡作为价值判断标准)诚实守信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即民事主体在行使民事权利时应当遵守自由)公平(以利益均衡作为价值判断标准)诚实守信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即民事主体在行使民事权利时应当遵守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

()民事主体制度

①民事主体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自然人依照自然规律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自然人依照自然规律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a民事权利能力指法律确认的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一律平等气由生至死b民事行为能力指民事主体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资格。C完全民事亍为育勖]人(1啡彐岁以上)可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6一18周岁)物权)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气使用气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3债权,性质上属于请求权包括给付请求权、给付受领权、保护请求权。

4知识产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商业秘密权、植物新品种权、集成电路图设计权等

5继承权法定继承权、遗嘱继承权。

篇7:思修重点

1.如何认识大学生活的特点?

① 大学是知识的海洋,大学有教书育人的良师,大学有浓厚的学习研究和成才的氛围。② 显著的变化:

A.学习要求的变化:自主性,创造性,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搜集信息的能力和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B.生活环境的变化:独立自主,适应,沟通和交流 C.社会活动的变化:积极参与,合理安排时间

2.如何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① 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 ② 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

3.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① 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树立独立生活的意识;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② 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③ 培养优良的学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4.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及重要意义的理解?

① 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② 方法:A.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解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B.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C.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D.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③相互关系:这四个方面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A.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B.树立共同理想,就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C.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D.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5.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① 理想:

A.含义: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从一定意义上讲,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B.特性: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理想是多方面和多类型的;理想不仅具有现实性,也具有预见性。

② 信念:

A.含义: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

B.特征:高于一般认识的稳定性、多样性、多层次性、系统性

6.什么是爱国主义?如何理解其科学内涵?

① 科学内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他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 基本要求: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

7.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

①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承担对国家应尽的义务;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树立民族自尊心

和自豪感

②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尊重各民族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风

俗习惯,贯彻实行《反分裂国家法》

③增强国防观念,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 ④ 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8.什么是世界观与人生观?二者的关系?

①世界观: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②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生活的态度

③二者关系:紧密联系。

A.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正确的世界观是正确的人生观的基础。

B.人生观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9.什么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观?

反对拜金主义人生观,反对享乐主义人生观,反对个人主义人生观。

10.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是什么?

①人生价值包括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两个方面。A.自我价值: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B.社会价值: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它的衡量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

C.二者关系: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②人生价值的标准:对社会所作的贡献。A.根本尺度: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B.普遍标准: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的贡献。③人生价值的评价:

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11.如何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①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向人民群众学习。②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12.什么是健康?如何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

① “身心健康”:协调身心关系以及身心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以保证人自身系统的健康和活力,是保持身心健康的关键环节。

②保持自我身心和谐的方法:A.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B.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C.合理调控情绪。

D.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13.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是什么? ①平等原则(前提):自尊,尊重他人,学会换位思考

②诚信原则(保证,基本准则):相互理解、接纳和信任,守信义 ③宽容原则(必不可少的条件):宽容,但不是一味的退让 ④互助原则(必然要求)

14.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①正确认识竞争:提升自己,避免恶性竞争 ②正确认识合作

③正确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相互伴随、相互统一

15.如何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①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关键在于把握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②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

人的个体性与社会性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只有使个体性和社会性统一起来,才能获得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基本条件。

③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

人的需要的满足,只能借助于社会,凭借一定的社会关系,通过一定的社会方式实现,受社会物质和精神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社会需要是个人需要的集中体现,是社会全体成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需要的反映。

④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社会利益是全部个人利益的有机统一,是个人利益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个人应自觉地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当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自觉服从社会利益。⑤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自由与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 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为社会做贡献

16.如何促进个人与自然的的和谐? ①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 ②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 ③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17.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①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公义胜私欲;夙夜在公;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先义后利)②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仁者爱人;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利而利人,己欲达而达人;老吾老…)③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④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⑤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⑥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18.如何理解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①提出及意义:

A.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体现了历史传统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对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内容的丰富和拓展。

B.表明党和国家在对我国社会道德建设包括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规律的把握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C.通俗易懂,有利于公民道德的具体实践,有利于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②主要内容:

A.“爱国守法”:爱国主义精神,懂法用法守法护法 B.“明礼诚信”:文明礼貌、诚实守信、诚恳待人 C.“团结友善”:和睦友好、互相帮助、与人友善 D.“勤俭自强”:努力工作、勤俭节约、积极进取 E.“敬业奉献”: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社会 ③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A.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要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为基本要求,增强全社会的诚实守信意识

B.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又是对当代中国道德建设实践的正确反映。C.能够带动和促进整个公民道德建设取得实际效果和实质进展。

19.谈谈当代大学生与诚信道德?

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20.努力锤炼个人品德 ①个人品德与道德修养:

A.个人品德(实践性、综合性、稳定性):个人品德对社会道德的发展变革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锤炼个人品德首先应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B.道德修养:学思并重,省察克治,慎独自律,积善成德,知行统一 ②加强道德修养要自觉向道德模范学习(视频实例)

21.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①文明礼貌(必然的道德要求); ②助人为乐(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

③爱护公物(社会责任和义务); ④保护环境;

⑤遵纪守法(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

22.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健康进行网络交往,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23.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①爱岗敬业: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

②诚实守信:体现从业者的道德操守和人格力量,是具体行业立足的基础 ③办事公道:实事求是,遵循道德和法律规范 ④服务群众: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 ⑤奉献社会: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目标指向。

24.家庭美德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25.上课看过的视频资料

⑴萨布利亚•坦贝肯(德国):给高原的盲童带来光明 ⑵何东旭、陈及时、方招:大学生结成人梯救落水少年 ⑶慈善家霍英东

⑷传人郭明义:家中几乎一贫如洗却资助180多名特困生 ⑸炽爱王茂华谭良才:冲入火海救出5名孩子全身烧焦

⑹沈浩:安徽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农民群众的贴心人 ⑺宋文骢:歼10之父将自己生日时间改为歼10首飞日 ⑻李桂林陆建芬:支教夫妻扎根深山18年 ⑼武文斌:抗震救灾活活累死

⑽砥柱王伟:冲入泥石流救23条生命未接妻子最后电话 ⑾仁者王万青:扎根草原42年拼桌子为牧民动手术 ⑿铁汉才哇:地震中徒手刨挖废墟救助30多名村民

⒀韩惠民:痴情男携妻照顾初恋女友34年

⒁朱邦月:承诺一生照顾残疾家人20多年的退休工人 ⒂宋心怡的母亲:汶川地震中,废墟中,母亲用身体护着她,在母亲身体下坚持40多小时,“孩子,如果你还活着,一定记着我爱你。”

⒃杨澜: 北外学习生活 ⒄罗永浩

⒅景克宁: 生命的意义文革中备受摧残,靠着对生命的敬畏,对生活的的坦然——活着 ⒆郑大世: 流血流泪感动世界 ⒇邱少云,黄继光

篇8:思修课程教学重点精

一、高职院校思修课程教学现状

思修课程承担高职大学生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教育重任,其重要性无可替代。近年来,高职院校思修课程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学改革力度大、教学内容丰富、科研成果丰硕,各方面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思修课程教学模式已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模式转变,从“重分数、轻能力”向“重素质、重能力”转变。思修课程建设不管在师资队伍、教学质量、培养模式、教学方法上,还是在教材建设、科研、社会实践等方面都有很大进步。但是,在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价值观多元化、西方反华势力等因素的影响下,高职院校思修课程教学存在许多问题,思修课程教学改革面临严峻挑战和威胁。一是部分高职院校领导对思修课程重视不够、认识不深、教学保障措施不足;二是部分教师教学作风不够严谨科学、教学热情不高、教学设计不合理、教学效果欠佳;三是课程教学目标模糊,教材质量低下、教学内容陈旧、与社会现实脱节、教学方法单一,填鸭式、放羊式、大班教学占主流;四是理论脱离实际,教材内容与社会实践结合不够紧密、针对性差;五是师资队伍力量单薄、重应试轻能力培养,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师生教学积极性较低,等等。

二、高职院校思修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思修课程教学目标模糊。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培养具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良好社会主义思修道德品质和法律修养是思修课程的教学目标。因此,思修课程教学目标是否清晰,是否与我们党的历史使命相一致,是否符合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实际状况和成长规律决定了思修课程教学改革成败与否。当前部分院校思修课程教学目标存在不清晰,面临困境和挑战较多。一方面是课程规划设计有缺陷,教学计划制订不够科学,评价机制不完善,重应试轻能力,偏离思修课程教育方向,另一方面是思修课程教学管理者和教师在实施思修课程教学目标时思维僵硬、缺乏创新、抱着应付的心态开展教学工作。

(二)缺乏良好的教学环境。

良好的环境是开展思修教学重要条件,思修课程不同于专业课程教育,是从根本上解决人的思想、观念问题,思修课程教学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学习能力差、基础差、自我管理能力差、缺乏是非判断能力,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和环境影响。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对思修课程教学工作不够重视,忽视其重要性,对影响思修教学的外部环境改造力度不够大,缺乏社会、家庭、学校齐抓共管、维护良好社会环境合力。由于思修课程教学质量评价较难量化考核,部分学校出现无人管、无人问、无人关注现象,认为现在思修课程无用论占上风,有些教师认为教好教坏一个样、学生学好学不好也能毕业,导致思修课程教学环境不佳。

(三)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缺陷。

当前高职院校思修课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教师队伍年龄比例不协调,年轻教师偏多、经验丰富的教师较少、中青年骨干教师比重小,性别比例严重失衡;二是教师队伍科研能力不强,教学创新不够,教学方式方法单一刻板;三是缺乏“又红又专”和跨学科背景“双师型”教师,既掌握马克思主义、思修道德教育知识,又对法律基础知识有深入研究;四是缺乏一支具有社会丰富工作经验的兼职教师队伍,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和规格无法融入思修课程教学改革中。

(四)教学保障措施落实不够到位。

首先,许多高职院校对思修课程教学不够重视,对保障思修课程教学运转的人、财、物保障不够充足。其次,许多师生对思修课程重要性认识不足,把思修课程与“选修课”、“大班课”混淆,走个形式就算完成教学任务;最后是对思修课程教学进度、计划、内容、实践活动等缺乏创新、严格把关,对应该投入教学的设施配套和经费落实不到位。

三、高职院校思修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一)做好高职院校思修课程教学改革顶层设计,为思修教学改革提供保障。

完善的体制和机制是思修课程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一要领导重视思修课程教学改革、提高其重要认识,把思修课程教学放在学校教学改革的首要位置;二是修订思修课程教学大纲,尊重思修课程教学规律和特点,明确教学目标、创新课程内容;三是为高职院校思修课程改革提供人、财、物保障。三是完善思修课程教学改革评价机制,提供过程监督、绩效和评价。

(二)明确思修课程教学改革目标,为思修课程教学改革营造良好环境。

目标清晰、定位准确、良好环境都是思修课程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一是要摆脱过去“重应试、轻能力”的培养模式,要把课程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职业技能结合起来,把它融入专业教学、岗位锻炼、上岗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中。二是营造良好环境,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课堂文化、社会环境,凝聚社会、学校、家庭合力,为教师教学、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提供良好沃土和环境,让思修教学改革焕然一新。

(三)打造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思修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建设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思修课程教师队伍是思修课程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教师队伍水平高低与否直接决定了教学改革的成败与否。一要提高思修课程教师队伍质量和水平,自培和引进一批“双师型”教师,夯实教学改革基础;二是建设一支老、中、青年龄比例合理,高、中、初职称比例均衡,本、硕、博学历比例合理的教师;三是有条件的院校可引进有丰富经验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为改革提供智力支持。

(四)发挥高职大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为思修课程教学改革注入生机活力。

思修课程教学改革的对象是高职大学生,只有以学生为本,发挥主人翁的精神,激发学习激情和兴趣,才能给课程改革提供动力基础。一是针对高职大学生普遍缺乏课程学习热情和耐心,要加强辅导、因材施教;二是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调动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主动参与进来,成为思修课程教学改革的主人。

(五)建设课外教学实践基地,为思修课程教学改革创造条件。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高职大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的最佳途径。一是要把思修课程建设、教学计划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建设课程校外实践基地,充分利用和挖掘社会企业资源,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锻炼场所;二是将思修课程内容融入社会实践,把企业对人才需求和标准融入思修课程教学中,把企业对人才需求和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惠互利,共创双赢的校企合作模式,让学生在岗位实践锻炼中受教育、在潜移默化环境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法律修养。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两课”教育重要课程之一,是对高职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品德和法律基础教育的公共必修课。因此,探究当前高职院校思修课程教学现状、问题,在剖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对推进思修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修课程,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上一篇:黄山的奇-优秀作文下一篇: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