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政策与社会和谐

2024-06-18

社会政策与社会和谐(共6篇)

篇1:社会政策与社会和谐

从社会和谐发展看计划生育政策

摘要:中国自1970年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人口数量得到有效的抑制,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进入90年代,中国人口总和生育率已被控制到了更替水平以下。但是,在计划生育政策带来巨大好处的同时,也造成了一系列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因素。

关键词:社会和谐发展计划生育

我国现行计划生育人口政策是在对独生子女人口生育政策进行几次大的调整和晚上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分别以1984年4月中央批转国家计划生育党组《关于计划生育工作情况的汇报》和1988年3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原则同意国家计生委《计划生育工作汇报提纲》为标志,独生子女人口生育政策逐渐被调整为现行计划生育人口政策,即: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国家干部和职工、城镇居民除特殊情况经过批准外,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农村有些夫妇确有实际困难,包括独女户,要求生二胎的,经过批准可以间隔几年以后生第二胎;不论哪种情况都不能生三胎;少数民族地区也要提倡计划生育,具体要求和做法可由有关省、自治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1991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又发出《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该决定重申了我国现行计划生育的人口政策,要求坚定不移的贯彻落实,以保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这之后,计划生育人口政策进入了稳定时期。2002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计划生育工作走上法制化的道路。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有效地一致了人口增长过快的势头,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妇女的生育水平大幅下降,总和生育率一讲到更替水平之下,进一步解放了妇女生产力;人口总数量减少,使我国13亿人口日和世界60亿人口日的到来分别推迟了4年,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同时,计划生育政策使家庭规模缩小,对于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减缓上学、看病、就业等方面的压力都一定的帮助。

但是,我们在看到计划生育政策对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功劳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实施计划生育政策过程中出现的不和谐因素,这些不和谐因素对社会的和谐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它可能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甚至是国家的长治久安。笔者认为,计划生育政策长期实施以来,造成了以下严重的后果。

1.出生性别比男女比例严重失调

衡量人口性别结构的最常用指标是人口性别比,它以女性人口为100相应的男性人口数来定义。国际上出生性别比一般稳定在103-107之间。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人口出生性别比持续偏高,而且有不断加重的趋势。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为108.5,1990年人口普查出生性别比上升到114.1;到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已攀升到近120。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处于婚龄的男性将比女性多出3000万到4000万,这意味着十几年后将有数千万男子面临着光棍的困局。究其原因,一方面,一孩政策这样一种严格减少人口数量的方式,使人们没有胎儿性别选择的空间;另一方面,中国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导致了人们对女孩的关注程度不够,女婴的死亡率偏高,女孩生存环境不好。这一问题如果长期发展下去,将对适婚人群的婚姻问题及社会的安定造成严重的影响。

2.人口老龄化问题加速

人口老龄化在人口年龄结构上的变化表现在三个方面:总人口中老年人口的比例增加;老龄人口中高龄人口的比例增加;劳动力人口中老年劳动人口的增加。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好转,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走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转变,这必然导致人口老龄化问题。按照国际通用标准,如果一国或地区的人口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的比重超过7%,0-14岁少年儿童数量比重低于30%,则认为该地区的人口已经进入了老龄化阶段。那么在这一标准下,中国从2000年左右就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2000年至今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与2007年末已经达到9.36%的水平。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虽然计划生育不是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根本原因,但它促使中国人口生育率急剧下降,也不失为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主要原因。

3.生育率水平低于更替水平

生育更替水平,即同一批妇女生育女儿的数量恰好能替代她们本身。当净人口再生产率为1.00时,恰好等于更替水平。在计划生育政策稳紮稳打实行的促使下,自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从20世纪70年代的6.0左右陡然降到了更替水平以下,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发布我国总和生育率为1.22。近10年来的全国性生育意愿调查数据和样本代表性较好的局部性生育意愿调查数据都显示,我国居民的平均意愿生育子女数低于2.1个的更替水平。这样的低生育率持续发展下去的话,在理论上可能造成我国人口的急剧减少甚至是是国家走向灭亡。

4.独生子女问题

计划生育提倡的一孩政策,达到了减少人口数量的目标,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育观念的逐渐转变,家庭规模中三口之家越来越多,社会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对于大多数独生子女家庭来说,父母都特别疼爱孩子,对孩子的期望很高,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原则,对独生子女在各方面的投入都很大,有的让父母对子女百依百顺,这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和正确生活态度的树立都是极为不利的;有些父母对子女期望过高,也会造成孩子的巨大压力,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此外,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也对其成长不利,童年时期缺少玩伴,可能会养成独生子女内向孤僻的性格,不能融入集体,长大后不能适应社会。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又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笔者认为,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的人口问题,我们应该对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进行反思。以上述思想为指导,把人口数量问题与人口结构、人口质量问题统一起来,寻求更加合理的解决方案。在现实情况下,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应该以人为本,考虑到人性的需求及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当鼓励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加强对人们生育观念的正确引导,摒弃男性偏好等传统不良观念;做好计划生育技术卫生服务工作,保障生育主体的合法权益,禁止选择性别的流产,餐区措施防止婴儿非正常死亡,保证母婴健康;同时,应该对人口问题有客观的认识,及时做好计划生育各项政策的修正修订工作,以适应当前人口转型的需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做到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汤兆云:《当代中国人口政策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2.李建新:《转型期中国人口问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3.王红晓:《构建和谐社会与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8年2月第21卷第2期。

4.马骁骁:《从人口老龄化看中国未来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老龄化原因的实证分析》,《经

济视角》,2010(10)。

5.范敏:《浅析当今计划生育政策》,《管理观察》,2010(2)。

6.陈恩:《中国居民生育意愿低于人口更替水平》,《中国社会科学报》第 141期11 版

篇2:社会政策与社会和谐

和谐创业需要社会政策的支持,完善的`社会政策不仅使市委市政府的执政能力得以充分体现,而且促进杭州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本文通过分析杭州弱势群体社会政策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杭州社会政策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并应在政策制定、政策内容、政策执行和监督方面加以改进.

作 者:王雪芳 陈宇 邵德兴 作者单位:王雪芳,邵德兴(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工商管理教研部)

陈宇(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

篇3:社会政策与社会和谐

一、坚持“三个注重”, 确保宣传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1. 注重组织领导。

成立海口中心支行利率政策宣传领导小组, 由韩芳调研员 (主持全面工作) 为组长, 邱彦华副处长为组长及利率综合科人员为成员的“利率政策宣传”活动领导小组, 指定各金融机构牵头部门和联络员, 加强各机构的协调与沟通。领导小组组长主持召开会议, 认真谋划工作思路, 制定《海口中支辖区利率政策宣传活动实施方案》 (以下简称《方案》) , 明确活动主题和口号, 提出具体的工作措施和要求。部署辖区各金融机构扎实开展活动, 提出具体活动要求, 各金融机构还组建金融志愿者服务队, 全辖参与宣传活动的金融志愿者达395人。积极向金融机构推荐宣传内容, 加强宣教人员的学习培训, 提升金融宣传人员素质。

2. 注重协调分工。

活动中海口中心支行辖区各市县支行认真贯彻落实“八项规定”, 充分利用各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金融机构原有的宣传渠道, 在不增加金融机构负担的基础上, 加强与金融办沟通配合, 合理配置全市宣传资源, 共同推进宣传活动开展。统筹安排各金融机构, 在不同的区域和内容两个层面有侧重地进行宣传。根据各金融机构的情况, 分别组织开展金融知识“七进” (进景区、进社区、进高校、进军营、进企业、进机关、进海岛) 活动。同时, 在各金融机构中就电视、报纸、短信、网站等宣传渠道进行分工宣传。宣传内容为:利率政策、不同期限利率间如何换算、中国人民银行利率工具、活期、定期和银行卡如何计息、积数计息法和逐笔计息法有何不同、房贷利率、外币存贷款利率、利率市场化及shibor利率知识等。由海口中心支行统一规范宣传的方式和引言, 并统一印制, 发送全辖各金融机构。

3. 注重监督推进。

为切实推进“利率政策知识宣传”活动, 辖区各市县支行派出人员开展工作巡查。工作人员抽取辖区38家金融机构56个网点进行巡查, 听取金融机构对“金融知识普及月”活动的部署落实情况, 实地了解活动开展情况。巡查过程中查找出《方案》落实不到位、金融宣传台设置不合理、宣传资料不丰富等问题, 提出改进强化“金融知识普及月”宣传工作的建议31条, 对8家落实宣传活动不到位的金融机构提出整改意见, 要求限期提出整改方案。及时通报发现情况, 要求金融机构对照问题进行自查, 进一步落实好方案要求, 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前提下, 积极创新方式做好“自选动作”, 齐心协力推动活动开展, 并取得实效。

二、实行“三个结合”, 全面开展宣传活动

1.“新媒体宣传”与“传统渠道宣传”相结合, 提升宣传载体的受众面。

充分利用新兴媒体, 海口中心支行统筹部署各金融机构通过辖内宣传网络以及系统官方网 (论坛) 等网站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活动, 通过论坛深入报道活动信息, 合计发布网站首页宣传信息62条, 在论坛发布金融知识宣传帖子86个, 累计点击率达2 800多次, 跟帖33条。如工商银行三亚市分行、民生银行三亚分行、国家开发银行三亚分行、三亚农商银行、交通银行三亚分行、平安银行三亚支行等6家机构开通了宣传微信和微博, 传播贴近生活的利率、银行卡、消费权益保护知识, 累计发布金融政策知识569条。人民银行三亚市中心支行、平安银行三亚支行、光大银行三亚分行以及证券、保险机构等通过微信等向市民发送宣传短信, 累计发送近6 680条。“传统渠道宣传”方面, 主要是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墙报等开展宣传。在《海南特区报》、《南国都市报》、《证券导报》、《南岛晚报》、《三亚日报》、《三亚日报》、三亚广播电台、三亚电视台做“金融知识普及月”活动系列报道, 人行、民生、中、农、工、建、邮储行、农商行、银河证券、东吴证券、天安保险、大地保险等机构分别就提高社会公众对普及利率知识, 增强群众利率风险意识, 提高社会各界对利率政策的认知度, 远离高利贷“陷阱”和非法集资, 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跨境人民币结算、征信以及相关证券、保险等知识进行宣传报道, 共制作宣传报道稿17条 (期) , 在三亚广播电台、电视台广播电台、滚动宣传播放。

2.“固定式宣传”与“流动式宣传”相结合, 健全宣传对象的覆盖面。

依托金融机构网点多的优势, 坚持“一个网点就是一个宣传阵地”的理念, 在全省175个网点设立利率政策知识宣传台, 摆放利率政策知识进农村、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知识问答、什么是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银行卡如何计息等利率政策知识宣传资料供市民取阅。各网点派金融宣传志愿者担任宣讲员, 佩带“利率政策知识宣传”授带, 开展现场咨询。通过LED显示屏滚动播放“利率政策知识普及月”活动主题及口号。通过悬挂横幅、张贴宣传图片等营造良好的利率政策知识宣传普及氛围。9月28日下午是海口市集中宣传日, 全辖38家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金融机构集中在海口市最热闹的地方———海口市明珠广场, 共设置了利率政策知识3个宣传咨询台, 通过录音广播、电子屏、标语、宣传展板、发放宣传手册、现场咨询讲解、有奖问答等方式, 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此次集中日宣传, 共有金融服务志愿者126人参加当天的宣传活动, 活动共挂宣传条幅5条, 设置服务咨询台16个, 摆设宣传展板21个, 发放各类宣传资料、折页5 000余份, 接受市民咨询1 000余人次, 活动惠及5 000多群众。流动式宣传主要是组建利率政策知识宣传队, 根据金融消费者实际需求, 走进社区、农村、机关、企业、学校、军营、海岛等, 主动为金融消费者上门普及知识, 开展“流动式”宣传。全市共组建38个金融宣传队, 利用宣传月活动开展“利率政策知识进校园”活动, 如人民银行、国开行、中行、农商行、平安保险、大地保险宣传服务队等先后走进三亚学院、琼州学院、三亚市一中、三亚市民中等开展宣传;人行、农行、阳光保险宣传队开展“金融知识进车站”活动;农商行、邮储行、村镇银行充分利用乡镇墟日多次开展“金融知识进农村”活动;工行、民生、邮储、银河证券、太平洋保险联合宣传队等利用周末休息日, 开展“金融知识进军营”活动, 把现代金融知识送给驻地部队官兵;中行、建行、光大、交行、平安银行等到三亚市区金融服务宣传队先后多次到儋州社区、商品街社区、红旗街社区、港门村社区等16个社区开展“利率政策知识进社区”活动;人行、国开行、农商行等先后深入大东海、大小洞天、西岛、天涯海角等景区开展“金融知识进景区”活动等等。一个月来, 三亚市38个宣传服务队累计开展流动式宣传53次, 发放宣传资料8 000余份, 接受群众现场咨询5 200人次。

3.“有奖问答”与“实物宣传”相结合, 提升宣传方式的有效性。

为提高金融消费者学习利率政策知识的主动性, 进一步了解金融消费者对利率政策知识的认知和需求情况, 人行三亚市中支与民生银行三亚分行、三亚农商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三亚分行等共同开展有奖问答宣传活动。统一制作有奖问答金融知识问卷, 在各金融机构网点和集中日活动时开展现场问答, 累计发放调查问卷1 300份, 对接受调查并回答问题的群众赠送小礼品, 并抽取一定的比例给予物质奖励, 提升调查的信度和效度。人民银行三亚市中心支行、中国银行三亚分行、国家开发银行三亚分行等借盛开学之机, 在三亚学院、琼州学院、三亚市一中、三亚市民中等开展有奖测试, 共收到答卷两千多份。另外, 16家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金融机构广泛开展“实物宣传”, 将金融知识印制在购物袋、太阳伞、水杯、汗等上面, 在宣传活动时进行分发, 激发群众参与兴趣, 活动期间累计发放各类宣传品8 360份, 将金融知识带入群众日常生活, 大大提升了金融宣传的有效性。

三、针对群体特征, 开展特色宣传, 提升活动层次水平

1. 针对区域特征, 开展利率政策知识宣传和金融合作。

如三亚是海南省文化城之一, 全市有三亚学院、琼州学院、三亚理工学院等近10所大中专院校, 为保障文化区域金融宣传工作, 人行三亚市中心支行会同国开行、建行、中行、农商行等联合三亚学院、琼州学院、三亚理工学院等6所院校, 共同协商在大中专院校开展“金融知识进高校”活动, 并确定6所院校为“金融知识进高校”活动示范点, 并决定从这次“金融知识普及月”活动开始。银、校合作双方共同商讨了宣传活动分工落实、组织协调会议召开、研究金融宣传等相关事宜。同时开展助学贷款业务开展、校园银行卡业务等, 共同提高高校学生的诚信意识和理财理念。

2. 针对地方特征, 因地置宜开展金融宣传工。

为增强金融宣传活动影响力, 全辖各市县支行针对本地特征, 做好各项利率政策宣传工作。如三亚市中支和三亚金融办根据城市的特色, 有针对性地开展金融宣传, 如利用风景区人流多的特点, 联合国开行、农商行、中行、光大行于9月中旬组织金融宣传服务队到大东海、天涯海角、大小洞天等景区共同开展“利率政策知识普及月”宣传活动, 金融宣传志愿者和金融机构宣传人员共180人次到现场参与活动。宣传人员统一佩带印有“利率政策知识普及月”的授带, 通过现场发放宣传资料, 接受群众咨询等形式, 开展如何安全使用银行卡、金融消费者如何维权、什么是利率市场化、个人住房贷款选择什么方式还款合适等金融知识宣传。在2个小时宣传时间内累计接受游客咨询421人次, 发放宣传页1 500多份, 金融消费者现场填写调查问卷83份, 发放购物袋、太阳伞等宣传品500多份。国开行、工行依托办公区和客户房地产企业多的优势, 组织金融宣传队36人次, 走进半山半岛、凤凰水城、华庭天下、同心家园 (5期) 等楼盘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活动, 活动历时二个半小时, 共发放宣传材料500份, 接受现场咨询124人次, 得到现场房地产商以及小区群众的一致好评。人行、工行、农商行还组织金融宣传志愿服务队开展“利率政策知识进海岛”活动, 利率政策知识宣传首进海岛, 消灭了金融服务沙漠, 建设了金融宣传绿洲, 通过送利率政策知识进园区、进景区、进企业、进海岛等, 不断扩大活动影响力。

四、实现“四个提升”, 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1. 推动利率政策知识在广大农村和海岛的深入开展, 农村金融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进一步提升。

在海口中心支行的正确指导和全辖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 辖区各市县支行分别在辖内各社区、乡镇和旅游景点开展利率政策宣传活动。如三亚市中心支行在三沙市和西岛以及明善村、落笔村和南岛农场等33个村委会、农场创建金融知识普及示范点, 消灭了金融宣传沙漠, 建设了金融宣传绿洲, 进一步扩大了农村金融服务的全覆盖, 是推动三亚普惠金融发展的有益尝试。在金融知识普及示范点创建前后, 通过大力宣传, 民众的维权意识有了明显提高, 据统计, 9月末, 三亚市中支通过12363热线和0890-88688036专线受理的投诉和咨询量, 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5%。

2. 金融消费者对“利率政策知识普及月”活动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在为期一个月的“利率政策知识普及月”活动中, 人行各市县支行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为目标, 组织协调辖区金融机构加大宣传力度, 创新宣传措施, 拓展宣传载体, 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导向, 有效推进利率政策知识的普及, 利率政策知识宣传更加深入基层、贴近群众, 让利率政策知识切实发挥出便民惠民的作用, 增强消费者与金融机构之间的理解与信任, 得到群众的好评。经调查统计, 对开展“利率政策知识普及月”活动选择“非常满意”的占73%, 较去年提高14个百分点, 选择“满意”的占26%, 较去年提高1个百分点, 选择“一般”的占1%, 较去年下降14个百分点, 没有选择“不满意”的。

3. 金融消费者金融素养进一步提升。

在“利率政策知识普及月”活动过程中, 全辖各金融机构利用电视、网络、短信等多种宣传方式, 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开展利率政策知识宣传, 使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一次丰富的“金融盛宴”。特别是开展利率政策知识“七进”“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景区、进企业、进军营、进海岛”活动, 将金融知识送到身边, 广泛普及了金融知识, 提高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 使社会公众对利率市场化、高利贷“陷阱”和非法集资等金融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 充分实现了“普及利率政策知识, 惠及百姓生活, 共建和谐社会”的主题。从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 100%的被调查者知道人民银行是中央银行;83%的金融消费者了解了利率市场化, 金融消费者金融素养有了明显提升。

4. 人民银行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人行海口中心支行统筹开展全辖“金融知识普及月”活动, 在宣传方式上进行合理分工, 创新运用各类“新媒体”, 合理配置宣传资源, 达到良好的效果。同时, 对活动进行检查督促, 并根据活动开展情况制定《关于深入开展2014年“金融知识普及月”活动的通知》, 在金融机构中充分发挥了中央银行的影响力。组织开展“七进”活动, 创建金融知识普及示范点, 通过金融宣传志愿者服务队专业化的金融知识普及与教育, 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多元化服务的同时, 也加强对人民银行自身的宣传, 让更多的群众了解人民银行职能。在活动初期, 海口中心支行通过这些示范点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收集了解群众最关心的金融问题, 为后续提高金融知识普及的针对性打牢基础, 对提升基层人民银行服务社会能力和社会影响力都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彩波.中国现阶段基准利率调整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0.

[2]陈鸣春.中国鼓励性消费政策有效性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7.

[3]张珊珊.关于中国利率政策效果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7.

[4]陈勇.中国利率政策有效性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 2009.

篇4:社会政策与社会和谐

【关键词】和谐社会;社会管理创新;政策;实践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标志着我国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正、加强社会管理、完善社会体制是新的历史阶段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社会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然要求,科学地制定社会管理政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有力保障。

社会管理工作伴随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理念不断更新,方式不断改进。在过去,“社会管理”并不多提,现在,我国经济良性发展,老百姓日子好过了,但社会管理与现实生活不相适应甚至相互掣肘的问题屡见不鲜。尤其是当前人民群众思想多元多样多变,各种利益调整分配相互交织,导致社会管理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任务愈发繁重。西安市经历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作为连接东西部的重要枢纽,社会管理呈现的各种矛盾必然具有较强的时代性、代表性、复杂性和混合性。应该说,这几年西安市在加强社会管理方面,更加重视发挥这方面政策的引领作用。总体上来看,社会管理难题增加和凸显之时,相关职能部门的认识便增加一分,聚力破解难题的合力也增强一分;社会管理形势发生变化和转折之时,相关社会管理政策便跟进一步,其所发挥的引导和调节功能也增强一步。特别是在当前城市化快速推进和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大背景下,如何更加合情、合法、合理、务实、科学地统筹和制定社会管理政策,引导社会管理健康进而促进西安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依然显得十分迫切。

从政府职能角度看,社会管理即是对人的管理,也是对人的服务,更是为群众谋利益。可以说,每一项社会管理政策的出台都会关系到民生、安全、稳定、和谐,体现着政策背后的情感和公众情绪的回应,从政策在社会中产生的短期反应和长期效应的影响来看,回顾近年来西安市在制定和运用社会管理政策方面的实践,当前在发挥社会管理政策作用方面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把握好稳定性与适变性的关系,从宏观上顺应社会管理和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

稳定性是政策的主要特性之一,也是政策得以在大面上贯彻执行的基本前提。作为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管理政策更不例外。一定意义上讲,稳定的社会管理政策,更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的理解和认同,进而也会增强贯彻执行的自觉性和广泛性,促进社会管理政策的全面落实。相反,如果一项政策朝令夕改,就会给人民群众带来负面的心理期待或利益损害,也必然会影响到政府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例如,目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但仍处于高位,面临较大的通胀风险,通胀压力有增无减,影响物价的因素仍不确定,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要坚持把控制通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坚持宏观经济政策相对稳定性,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注重多种政策工具的协调,在控通胀的同时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才能够多管齐下控制通胀,维持经济稳定发展。一旦政策松动就有反弹的可能。

西安市从树立“建经济强市、创西部最佳”,到 “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发展理念,再把“四化”理念具体为建设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的奋斗目标,到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提出,不断提升的发展思路既相互联系,又一脉相承,紧紧围绕这些发展理念出台的一系列社会管理政策的坚持,为西安市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潜在影响,使西安市城市战略地位和城市价值逐步提升,从一个西部欠发达的二线城市,通过加快西咸一体化、陕西省“一线两带”和发展关中城市群建设,发展到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城市,今年第十二次党代会又明确提出了以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指导思想,更加体现了西安市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社会管理政策的长期稳定效益,体现了政策制定的科学合理性。

在强调政策稳定性的同时,还要看到,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尤其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原来曾经起过积极影响的政策可能滞后于社会生活需要和人民群众需求,甚至会与现实生活相脱节,有的甚至会完全与现实要求拧着劲。分析其中原因,有的是漠视民众需求,职能部门不作为;有的是行业垄断,侵占民众利益;还有的是把握不好维度,政策调整被动应付,等等。可以讲,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和工资收入较大增长的情况下,社会管理政策只有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才会延续合理性,体现以人为本的制度本质。还有福利、民生保障政策,教育资源的公平合理配置等政策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与时俱进。

政策的适变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朝顺应民生的方向,老百姓就拥护,另一个是朝反向的、违背民意的方向,给社会和谐稳定带来隐患。总体上来看,政策的适变要与经济发展形势相适应,同步跟进;要与人民群众的需求相协调,同频共振;要与以往的管理政策相衔接,同脉相承。把握好政策的衔接连贯,不能前后矛盾。

就拿我国和西安市拆迁安置政策来说,1991年,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开始富裕了,就需要城市建设与改造,偿还多年城市建设改造的旧账,需要把下水道弄通,把马路弄直,搞好绿化等等。围绕《城市规划法》的实施就配套出台了《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当时一个十分重要十分明确的指导思想,是要通过旧城改造房屋拆迁,以安置为主,改善城市居民的住房条件。到1994年经过了3年的正常时期,之后就发生了重要的变化,1994年出台了《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这个法律是现代中国房地产制度的核心制度。它给拆迁制度带来了重大影响。民营资本、私人资本进入到城市建设领域,进入旧城改造的领域,进入到房地产开发的领域,虽然有利于加快住房建设的速度,但是它有2个垄断:一是所有建设必须使用国有土地,而国有土地的来源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地方政府希望土地价格越高越好,这样收的税更高,它能够财源广进。二是房屋开发垄断。房地产管理法第二条明确规定,城市当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屋建设归类于房地产开发,而房地产开发需要许可,开发企业需要资质,由此房屋建设需要房地产开发企业和开发商。所以那一年开始的房地产开发许可制度,使千千万万的老百姓都被剥夺了自己建房的权利,全国的企事业单位包括机关都不能建房,即使建了房也因为没有开发资质办不到房证。我们看到这两个垄断有了政府与商人的利益保证,没有了千千万万民众的利益保证,由此也造成了拆迁制度的倒退。众多的开发商的目标瞄准着金钱,瞄准着房地产开发中唾手可得的巨额利润。他们对原来的规定不可能满意,因为要按照老条例的规定要按居住户口解决老百姓住房的话,利润就削薄了。

nlc202309011338

在这样的背景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001年客观上推动了国务院305号令(新的拆迁条例)的指导思想的转变,也正是这两个转变导致了目前的被动局面。2002年建设部在武汉召开全国房屋拆迁工作会议提出的最大的改革是实现了按市场价货币补偿制度。也就是按照被拆迁房屋的区位.用途.建筑面积,经过资产评估确定的金额补偿。并完善了强制拆除制度。也就是说,谈不好就裁决;裁决不执行,就强制执行。而原来的条例当中主要原则是安置,这样的原则包含了解决了城市贫困人口的住房问题,包含了解决城市居民.工人阶级多少年的欠房旧帐的问题。原来的条例的指导思想是立足于做工作,现在成了强制为主。修改条例后,原来的这些好制度被改没有了,全成了市场化主导。从理论上说,新的指导思想看上去似乎也不错,是一种公平。

然而,从2001年的新条例的出台后,拆迁人并不愿意实实在在地按房屋的市场价补偿。他们在地方政府文件和评估师的帮助下,希望并实现了多数时间的低于市场价的拆迁。新的拆迁条例规定评估师评估的结果作为拆迁补偿的依据,成了政府裁决的依据,评估报告不货真价实就引起了社会矛盾的激发,发生拆迁户自焚、上访等恶性事件,破坏政府的公信度,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听取民声反应,某些政策所发挥的作用也会慢慢削减,在有些地方甚至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就需要及时松绑和废除。西安市政府每年都要废止一些地方法规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把握好政策引领性与普适性的关系,发挥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主导和服务作用

毫无疑问,政府必须充分发挥在社会管理中的主导作用,政府各部门细化执行政策要真正考虑实际情况,真正做到对症下药。政策的实施要对社会生活有巧搭框架、提纲挈领的指导。顺应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政策的引领性体现了先进性,邓小平南巡讲话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就是政策在小范围领域的试点形式。

以西安市就业创业问题为例,就业问题居于社会管理政策的首要位置,具体到个人,是人的发展问题,如果就业解决不好,社会闲散人员增多,势必影响社会安定,给社会管理带来很大问题;解决的好了,增加个人的自信心,提升人格,体现社会的进步与安定和谐。2007年,西安市成立了改善创业环境推进全民创业领导小组办公室,此外,市委、市政府也向各区县、机关制定了“全民创业”任务分解表,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为市民创业提供帮助。当时的“四区两基地”及西安市科技局优秀留学人员创业采取无偿资助、市场拓展补贴、贷款贴息、有偿投资和企业租房补贴等方式,对在西安创业的归国留学人员和高层次人才予以资助;对在西安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5年内免费求职登记、免费推荐就业、免费进入人才库;建立军转干部创业鼓励资金,对自主创业的军转干部给予扶持和奖励;西安市财政局弱势群体创业贷款额度最高为5万元等一系列政策支持创业就业。体现政策的目的是引领百姓多渠道、多领域、多方向的发挥自身特长充分就业,而不是在一条路上挤破头。

在引领的同时,还要兼顾政策的普遍适应性,发挥好服务公众的作用。一切以人为本,顺应民意民心,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实现依法管理、科学管理、人性化管理,使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切实感受到权益得到保障、秩序安全有序、心情更加舒畅,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角度入手,社会管理政策的制定要多梳理复杂利益关系,关注一些影响社会发展的难题,比如,如何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以及实现它们的创新问题;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中效率和公平的协调问题;混合所有制社会格局下政府的有效社会管理和调控问题;社会事业(文教卫生文化体育等)、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统一劳动力市场等领域的体制性障碍问题。这四个问题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会制约着我国社会发展和社会运行效率的提高,这些关键领域的社会管理首先必须从体制机制上实现新的突破,处理好管理社会发展的有关政府部门之间的利益协调问题,社会管理部门是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组成部分,任务是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制定政策和配置公共资源,而不是各自为政,为实现部门利益最大化来配置公共资源。

三、把握好政策强制性与渐进性的关系,合理控制社会管理中的各个领域

政策的强制性在一定时期符合政府的执行和效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旧的政策的局限性不能满足、甚至阻碍公众和社会生活的需求,政策就需要渐进性变迁。例如,我国的保险制度、金融制度、住房制度等的变迁就是强制性和渐进性变迁交融的结果。

以住房政策为例,住房集社会权利、生活必需品和金融投资品于一身,在我国,它所承载的政治价值和政策意义十分突出,问题也复杂难解,住房政策既可以当做经济政策,也可以作为社会政策。作为经济政策,国家可以通过干预住房市场实现宏观经济稳定和金融安全,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但作为宏观调控的手段,住房政策在调控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好强制性和渐进性的统一协调。纵观几年来的调控政策,无论是土地政策、信贷政策还是税收政策总体来讲都侧重于调节房屋供给市场,即主要围绕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设计政策,政策的渐进性方向偏离,而没有根据社会经济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情况、针对商品供给和需求的发展变化,经过缜密而科学的分析论证而修订。

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最基本、最具体的现状是经济高速发展、外资积极涌入、居民储蓄日增、国民购买力旺盛、消费潜力广阔、人民币升值压力巨大等等。由于投资渠道少,股市萧条引起巨额资金向房地产市场转移从而推动了房价的非理性上涨,“炒房团”的推波逐浪,国外资本博弈人民币升值纷纷涌入进而购买具有增值潜力的房产,助长了房价的进一步上扬,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加剧。如何发挥好住房政策的积极作用呢?政策随着时代的发展需体现它的渐变性,科学合理而有节奏。首先,需要围绕真实需求引导,为真实需求服务。其次,住房政策的归一点是人,而不是住房本身,政策取向要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更要符合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和社会福利政策互相融合,适当放宽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信贷政策及其他相关政策限制,大量增加经济适用房的市场投放量;充分利用税收的调节作用引导消费,让享受高档豪宅和拥有多套非居住性房屋的消费者承担超额税负。第三,住房政策波及规划、土地、建造、分配、融资等多方面,耗时长、资金量大、影响社会生活深而广,最终建立完整的法律体系框架才能保证政策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nlc202309011338

在社会管理的一些层面,政策有时也会渐进发展成为必须的强制性。例如,西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在2005年12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全员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的通知》,通过安全教育培训,增强了西安市建筑施工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技术和操作技能,减少了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行为,改善了安全生产状况,提高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但是,西安市有些建设施工企业中忽视安全、管理松懈,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特别是安全教育培训不落实的现象仍然存在,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新进场的农民工没有接受过任何安全教育,不懂本工种操作规程,不掌握安全技术规范,没有安全防护意识,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等情况比较普遍,因而导致西安市建筑施工伤亡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2006年7月18日城乡建设委员会再次发布了《关于对建筑施工企业一线工人实行强制性安全教育和免费培训政策的通知》,对西安市建筑施工一线工人实行强制性安全教育和免费培训政策,通过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强监督检查,切实发挥了安全教育培训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四、把握好政策普及性与凝聚力的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合力的形成

从长远意义上讲,政策的宣传和推行有时比政策本身还重要,政策对人民群众的凝聚力量比政策本身承载的具体内容更加重要。反过来讲,一项着眼长远的惠民政策有时候可能一时难以被大家所接受,此时,宣传政策、理解政策、把握政策就成为政策执行的先决条件,也是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策推行前必须要做的工作。只有这样高度重视做好政策制定后和执行前的准备工作,才能真正为社会管理政策的推行奠定基础,同时有利于激发公众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自治、自律、互律作用,形成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保障社会安定有序的合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各类社会组织将更加广泛地参与到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公共服务提供活动中来,公众主动参与进来,对于政策的出台,不是一次的反馈,而是多层次的反馈,依据民意每年进行修正,例如,拆迁条例现在已更改为搬迁条例,一字之差,体现着政府对民生的关注;西安市的就业政策中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对个人创业者提供小额无息贷款等;还有在教育、医疗、交通、环境保护、消费等方面的社会管理政策,让群众知道出台的政策都是利民的,服务于社会管理,真正是为群众着想,体现社会管理政策聚人心、暖民心,从而赢得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政策出台的后续的内容包括老百姓对政策的理解、认同、赞同、接受,需要一个改变、调整的过程,好的政策怎么落实,考虑大众的承受能力,如何加大凝聚力,从一般理解的角度出发是不够的,要正确的宣讲政策,老百姓只知开头,不知背景、后续是什么,都需要正确的引导。比如说房价调控政策一出台,卖报人就叫卖着:“大家看啊,房产政策新鲜出炉,有钱人不让买了,没钱的还是买不起啊”,虽然有些偏激,但还是体现了政策解释和宣传力度不够,在群众敏感的问题上,缺乏一定的凝聚力量。

在社会管理格局中,实现公众参与的前提是坚持政府在社会领域不与民争利,大力支持社会领域的公民事务,明确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责任,制订规则,创造环境,提供服务、福利和税收,通过创新等方式,广泛调动社会组织、企业参与社会服务,通过包括公民教育在内的方式激励公众关心社会事务,捐赠钱财、拿出时间来,让公众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从而扩大公众认同感,改变目前我国部分居民对于公共事务的冷漠。

制定社会管理政策的科学性,归根结底是以人为本,体察民情,顺应民意,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人文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西安市委书记孙清云同志在西安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指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必须提升社会管理水平。要以打造国际一流的城市环境、城市秩序为突破口,坚持用国际视野规划城市、国际标准建设城市、国际规则管理城市,不断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作者简介】

张汶,供职于西安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篇5: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

(王 婴(民政部民政干部培训中心)于-10-3 12:12:25发布)

“社会工作” 和“社会政策”都是源于西方的概念。它们就像一对兄弟,为解决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过程中的贫困问题而生。社会政策是在制度、规划的层面制定反贫困的战略和策略,并通过具体的计划和项目使之可操作化;社会工作则站在政府和公众之间,将社会政策转化为社会行动,从而贯彻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社区和个人身上。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在西方的发展都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它们走过的发展道路值得我们深思:是社会、经济大环境的变化导致的社会政策的变化,又从而使其传承机制――社会工作也随之发生变化。

本文以一般认定的社会工作的各个发展时期为线索,通过对各个时期社会、经济的大环境及社会政策的变化的描述,探讨这些变化与的社会工作发展的关系,并试图从重找出中国社会工作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位置及发展途径。

篇6:诚信与社会和谐

FIU11-07班(酒店管理)

李小岛

学号20110270

诚,即真诚、诚实;信,即守承诺、讲信用。

和谐社会:是指一种美好的社会状态和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即“形成全体人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所谓诚信,就是忠诚老实,诚恳待人,以信用取信于人,对他人给予信任,重信用,守承诺,讲信誉。诚信,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市场经济中不规范操作等诚信缺失现象,必然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设。

“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的出现,为我们再次敲响了诚信建设的警钟。我们正面临着一场严峻的挑战——诚信缺乏。社会缺乏诚信如同蛀虫正在啃噬和谐社会之根基。

前段时间,网上有段视频被疯狂点播转载,视频中显示10月下午5点半左右,在佛山黄岐的广佛五金城里,只有两岁多的小女孩悦悦,在市场玩耍,突然被一辆面包车撞到碾压过后,又遭到一辆货车的碾压,18位路人漠然走过,没有一人施救,最后还是被一位捡破烂的阿姨跑到路中心把小女孩抱起,并向四周求救,整个视频看完着实令人心寒。

“小悦悦”事件报道以后,网上对这18个路人一片谴责声,批评他们对生命冷漠,连救人的本能良知都已经缺失。透过这个事件,笔者反思为什么这18个人当时会对小悦悦被连续碾压会视而不见,不愿意采取任何施救措施,除了“旁观者”:又不是我一个人在场,别人不救我也不救在作祟外,从根源来看还是整个社会诚信缺失使然。

诚信不仅是道德的体现,更是为人之标准,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

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诚信是个人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和品格。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的品德和素质,不仅难以形成内在统一的完备的自我,而且很难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取得成功。“诚”不仅是德、善的基础和根本,也是一切事业得以成功的保证,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保障。缺失诚信,就会使自我陷入非常难堪的境地,个人也难于对自己的生命存在做出肯定性的判断和评价。个人的发展如果受限了,那和谐社会的建设便会缺少动力和基础。

诚信是道德,可以弥补能力的不足,而能力却不能弥补道德的不足。能力很重要,但是能力不足可以通过努力学习,将勤补拙。而诚信不足,必将无立足之地,再出色也于事无补。做任何事必须把诚信放在首位,只有诚信才能使人与人之间有正常的交往,才能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才能使社会和平与发展,使人类永恒的主题得以进步,才能使我们更好的建设美好的和谐社会。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立身处世的基础,是衡量一个人品行优劣的标准之一。一个诚信的人,必定不会为了个人利益而使用一些不良手段去危害他人,必定会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诚信是和谐社会的基础。

上一篇:电影《百鸟朝凤》观后感下一篇:当前工作李县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