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关于加强血站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

2024-06-19

卫生部关于加强血站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共10篇)

篇1:卫生部关于加强血站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

卫生部关于加强血站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

卫医政发„2012‟3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贯彻落实《医疗卫生服务单位信息公开管理办法(试行)》(卫生部令第75号)有关规定,进一步做好血站信息公开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做好血站信息公开工作的重要性

血站信息公开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医疗卫生服务单位信息公开管理办法(试行)》的具体措施,有利于人民群众了解采供血工作,增进社会信任;有利于血站进一步优化服务,提升社会满意度。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血站要充分认识血站信息公开的重要性,本着维护献血者合法权益、促进血站科学发展的原则,采取便利、快捷、有效的形式推进血站信息公开工作。

二、血站主动向社会公开的信息内容

(一)血站及工作人员基本信息。

1.血站依法执业登记情况。

2.固定采血点(室)和流动采血车备案信息。

3.医护人员依法执业注册情况及相关资质情况。

(二)献血服务信息。

1.献血流程。

2.献血服务热线及献血服务网点的服务时间、地址、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3.献血者本人、配偶和直系亲属临床用血费用报销政策、程序及咨询电话。

4.血液库存预警信息。

5.献血者的权利和义务。

6.献血者健康咨询的主要内容。

7.对献血者告知的主要内容。

8.献血注意事项。

9.血液检测的主要项目。

10.不合格血液的处理流程。

11.向献血者反馈所献血液检测结果和使用情况(为保护患者隐私,不提供受血者信息)。

12.无偿献血表彰的相关信息。

13.血站应当向社会公众公开的其他相关信息。

(三)财务信息。

1.经过国家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价格主管部门批准的各种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和收费依据。

2.接受社会捐赠及对捐赠财物的使用情况。

3.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其他财务信息。

(四)行业作风建设情况。

1.加强行风建设的主要规定。

2.血站工作人员执业行为规范,包括职业道德规范、行为准则。

3.血站工作人员提供服务时佩戴身份标识。

4.血站工作人员文明服务用语、服务规范、服务标准、服务承诺等。

5.本单位服务监督部门投诉电话和投诉信箱。

6.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投诉电话和投诉信箱。

三、血站信息公开的主要方式

血站应当通过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采取符合该信息特点的以下一种或几种方式进行公示:

(一)本单位网站、公共查阅室、资料索取点、信息公开栏、信息亭、宣传橱窗、电子屏幕、电子触摸屏等场所或设施。

(二)公告、公开发行的信息专刊或者编印资料。

(三)血站开放日。

(四)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

(五)短信、信息公开服务、监督热线电话。

(六)其他便于公众及时、准确获得信息的方式。

四、血站信息公开的总体要求

(一)不断完善血站信息公开管理机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作用,指导血站做好信息公开工作,逐步建立健全血站信息公开的评估评价体系。各血站要积极、主动开展信息公开工作,自觉接受属地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和监督,根据我部信息公开相关管理文件,制订本单位的信息公开目录,完善信息公开制度,积极探索血站预算决算公开工作,务必于2012年8月1日前主动向社会公示本通知要求公示的信息内容。

(二)将血站信息公开和促进无偿献血工作紧密结合。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血站要以加强信息公开工作为契机,将血站信息公开和无偿献血宣传与服务工作紧密结合,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加强对公众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增强服务意识,优化采供血服务流程,不断提高对献血者和医院的服务质量,努力推动无偿献血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血站信息公开的督导检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把信息公开列为对血站考核评优和党风廉政建设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同卫生系统开展“服务化、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活动(“三好一满意”活动)紧密结合,切实加强对辖区内血站信息公开工作的指导、监督和考核评价工作。我部在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和政务公开工作督导中,血站信息公开工作将作为重要检查内容。

二〇一二年五月二十九日

篇2:卫生部关于加强血站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

吴效办〔2010〕1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吴江经济开发区、吴江汾湖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各有关单位:

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是打造阳光政府,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一项重要举措。近期,市效能办和政务公开办联合对全市各地各部门一季度政府信息网上公开情况进行了在线检查,发现了不少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提高政府信息公开整体水平,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当前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

此次主要检查“中国吴江”政府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内10个镇(区)和44个行政事业单位一季度政府信息公开情况,重点检查了2009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发布和各单位机构设置、领导分工、政策法规、规划计划、工作总结、业务 1

文件、工作动态等版块信息的更新情况。从检查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信息公开不及时。一是报告未及时公布。被检查的54个单位中,有15个未按要求在3月31日前公布本单位2009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二是机构设置未及时调整。一些年初机构改革中涉及职能归并和领导职务变动的单位,机构名称、职能、领导分工等信息至今仍未调整。三是动态信息未及时更新。被检查的54个单位中,有21个单位至今未公布2009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计划,有15个单位今年一季度中未公开任何信息。

2、信息格式不规范。2008年,我市已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对全市政府信息公开格式进行了统一和规范,但从这次检查情况来看,仍有少数单位未按要求编写索引号、撰写内容概述。一些单位将信息公开在本部门网站上,未按“一网公开”的要求,与“中国吴江”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专栏进行互联互通、资源共享,造成部门网站与“中国吴江”门户网站“两张皮”现象,给群众查询带来不便。

3、文件报送不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向档案部门提供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为进一步健全信息送交机制,我市已于2004年在市档案局设立了“现行文件中心”,并下发专题文件对送交内容、方式、时限等提出明确要求,但从这次检查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单位落 2

实不到位,一季度54个单位中只有10个单位按时向“现行文件中心”报送了纸质文件和电子文档。

二、下一步工作要求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要把政府信息公开作为转变机关作风、服务群众企业、提高行政效能的一项重要措施,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对照检查,整改落实,推动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再上新台阶。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各单位要建立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监督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每年要制订公开工作计划,并对照落实,消除阶段性、应付性思想,切实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落到实处。

2、开展自查自纠,及时整改到位。各单位要根据本次检查情况,认真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市委市政府《2010年吴江市机关效能评估工作实施意见及考核细则》的有关要求,对本单位政府信息公开内容的及时性、格式的规范性、查看的便捷性等方面开展自查自纠,及时查漏补缺,做到应公开尽公开。

3、完善工作制度,加强长效管理。各单位要建立健全本单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监督小组要加强对本单位政府信息公开情况的监督检查。今后各单位凡通过党政信息网下发的可公开文件,自发文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必须在“中国吴江”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专栏中向社会公布,属于政策性、规范性文件的,须同时报送市现行文件中心。市政务公开办和效能办将按照市委、3

市政府《2010年吴江市效能建设工作意见》(吴发[2010]9号)中政务公开“季查季报”制的要求,定期对各单位党政信息网发文情况与“中国吴江”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情况进行对照检查,对未及时公开或逾期不公开的单位,将严格对照《2010年吴江市机关效能评估工作实施意见及考核细则》进行扣分,进一步推动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轨道。

吴江市行政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吴江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一○年六月二十一日

篇3:加强预决算信息公开工作的思考

总的来看,各级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能够按照国家的要求,按照“方向明确、过程可控、结果可查、易于监督”的原则,不断加大财政宣传力度,抓好工作落实。但由于预决算公开工作刚刚起步,各地公开工作水平参差不齐,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 在工作中还存在着公开内容不够完整、不够细化、不够及时等不足。

一、预决算公开中的不足

(一)预算部门对公开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预算部门对预决算公开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公开与否无所谓,为此主动公开意识欠缺,甚至抵触。一方面认为没必要将自己的家底、收支明细公之于众,引起其他预算部门的攀比;另一方面害怕无法回答公众的疑问,担心预决算信息公开后,来自公众的质询增多,自身难以应付,可能出现“自己说不清楚、公众听不明白”的尴尬局面。因而对预决算公开工作不积极、不主动,顾虑重重,甚至也有个别部门和单位持懈怠观望、能拖则拖的消极态度。

(二)预决算公开内容的完整和细化程度不够

由于全面开展预决算公开工作刚刚起步,还存在预决算公开表格不齐全,预决算说明细化程度不够的问题。如有的地方,政府预决算中关于举借债务说明未公开,由于政府决算中没有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按经济分类公开的表格,该项公开率较低,有的地方因没有国有资本经营收支业务,未进行预决算的零数据公开;部门预算公开的细化程度不够,有的预算部门预决算说明不完整,特别是“三公”经费支出的说明,只是对当年支出数据的罗列,没有与同期和预算的比较,更没有对其增减变化的原因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导致“三公”经费增减变化原因等说明信息公开率较低;部门决算中,有的预算部门的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表未公开,决算支出未按经济分类公开,三公”经费增减变化原因等说明信息和国内公务接待的批次人数未公开。

(三)预决算公开的易懂性不够

从目前公开的具体情形来看,各级政府和预算部门将预决算等相关数据和信息都罗列了出来,似乎一目了然,但仔细研究就不难发现,这些数据都很笼统、原则,无法让公众看清这些数据和信息的内在联系和具体构成,让公众无法知道哪些支出是必须花的,哪些支出是可以节约的,哪些属于正常开支范围,哪些又属于必须在以后的预算安排中扣减的。同时,目前预决算本身的专业性比较强,公开的表格具有一定的勾稽关系,虽然在预决算说明中对有关名词和内容进行了解释,但普通公众仍很难读懂预决算信息。这种似懂非懂的状态,使公众的参与和监督无从谈起,这样从客观效果上来说,预决算公开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四)预决算公开内容和形式的规范性不够

目前各地虽然都开展了预决算公开工作,但公开的内容、范围和口径不统一,公开的报表也不完全相同。有的参照财政部公开的内容和形式公开;有的按照省财政厅批复的预决算信息公开,有的按照自己的工作经验和理解口径公开,从而造成整个预决算公开工作自上而下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标准,比较杂乱,没有条理。

(五)部门预算与部门决算公开工作衔接不够

预算是决算的前提, 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决算则是对预算的检验和评价,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当前部门预算与部门决算公开工作相互脱节现象比较严重。一是部门预算和部门决算公开口径不统一。部门预算和部门决算公开的表格,包含的内容不完全一致,造成部门预算与部门决算不完全可比,使公众一头雾水;二是部门预算和部门决算公开网站不统一。部分预算部门没有自己的门户网站,部门预算在财政部门门户网站公开,部门决算在政府门户网站公开,不便于公众进行查阅和监督;三是部门预算和部门决算未进行对比。有的预算部门公开部门预决算信息时,注重了与上年同期的对比,忽视了决算与预算的对比。

(六)预决算公开的载体不够完善

目前预决算信息公开的主要载体是政府门户网站或部门网站,公开形式比较单一,公众的知晓率并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开效果和社会影响。此外,有部分政府和部门的门户网站由于网站功能不够完善、栏目设置不够科学等原因,造成网站打不开,公开内容显示不全,甚至公开的内容全是乱码等诸多问题。

(七)预决算公开工作机制不够健全

预决算公开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协调配合。政府预决算由财政部门负责公开,已经建立了比较规范顺畅的工作机制,而部门预决算公开的主体是预算部门,财政部门负责监督、检查和指导,具体公开工作由部门来完成。预算部门预决算公开工作机制还不够健全和完善,主要体现在:预算部门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对预决算公开的政策和要求把握不到位;预决算公开表格提取和文字说明由预算部门财务人员负责,相关信息上传工作由网站管理人员负责,两者之间存在协调配合不到位的现象。

(八)预决算公开监督检查力度不够

有的财政部门认为部门预决算公开的主体是部门,是部门自己的事,与财政的关系不大。将预决算公开工作布置后,没有动态跟踪预算单位决算公开情况,没有及时监督检查预算单位是否按照规定的时间公开、公开的内容是否齐全、数据是否准确、说明是否详细。有的财政等监管部门对预决算公开工作虽然进行了检查督促,但只是查完了事,未督促预算单位及时整改,问责力度欠缺,造成一些问题长期存在,甚至有可能“屡查屡犯。

(九)预决算公开的互动性不够

预决算公开是保障公民知情权,是社会公众积极参与预决算监督有效性的重要体现。公开应该是一个互动、连续的过程,不是政府或预算部门将预决算报表和说明挂到网上就算结束了,公开需要互动和回应。公开之后,公众可以质询、可以批评,相关部门应积极做出回应,甚至做出修改。毕竟公开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更好地实现预决算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和公众监督。目前预决算公开的互动性不强,社会公众还没有真正地参与进来。

二、加强公开工作的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败的惩戒机制,不能腐败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预决算信息公开是反腐败制度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推行预决算信息公开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内容,能有效促进财政资金规范、安全、有效运行,有利于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确保法制型、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是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树立政府公信力的有力保证。

(一)加强普及,提高预算部门的思想认识

预决算信息公开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打造阳光财政,推进依法行政、建设廉洁政府具有重要意义。财政部门要在做好政府预决算公开工作的基础上,加强对预决算信息公开工作的宣传,提高预算部门对预决算信息公开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切实统一思想,加强预决算信息公开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各部门做好公开后应对答疑准备,增强预算部门做好部门预决算公开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确保预决算信息公开工作取得预期成效;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各预算单位财务人员的会计核算水平,准确把握预决算公开的政策和要求;各预算部门要加强内部的协调和沟通,财务人员和网站管理人员相互配合,共同做好预决算公开工作。

(二)充实内容,提高公开的细化程度

一是完善预决算报表编制,增加政府预决算按照经济分类进行归纳统计的相关表格,逐步将政府预决算信息按照经济分类进行公开;二是扩大预决算公开的范围,增加预决算公开的内容,逐步公开全部报表,保证预决算信息公开内容的完整性;三是进一步细化预决算说明。收入支出不能仅列示一个大数,还应与预算和上年进行比较。收入应细分为财政拨款收入、事业收入、其他收入等,其他收入包括哪些收入;支出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项目支出包括哪些项目,项目完成情况,取得哪些效益。除对“三公”经费支出继续细化以外,还应对办公费、会议费、维修(护)费、其他等支出进行细化说明,与上年和预算进行比较,并对其增减变化的原因进行深层次的分析。

(三)细化说明,提高公开信息的易懂性

预决算公开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晒政府、晒单位的钱袋,使之公开透明,因此预决算公开信息不能避重就轻、避实就虚,应该实事求是的把钱的来龙去脉讲得一清二楚,要“素描”不要“彩绘”,不能“犹抱琵琶半遮面”。要保证公开信息的易懂程度,用通俗明了的语言、形式和直观的项目、数据,细致详实的解释说明,让公众一目了然地读懂预决算,方便公众从公开的预决算信息中了解国家政策导向、资金项目投入重点,从而更好地行使公众的参与权和监督权。

(四)加强指导,提高公开信息的规范性

建议财政部制定预决算公开指南,除对公开的主体、范围、时间等进行规定外,应详细说明具体公开的表格及表格样式,规范预决算说明的内容、范围和细化程度,明晰预决算公开主体的职责,自上而下,建立统一规范的预决算信息公开体系,同时注重加强预决算信息公开工作的布置和培训等具体配套工作。

(五)注重衔接,提高公开信息的对比性

部门预算和部门决算共同构成部门资金分配使用运行的全过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只有把二者关系理清并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保证预决算公开的效果。一是统一部门预算和部门决算公开口径。完善部门预算和部门决算编制,统一预算和预决算公开的表格,使之衔接到位,完全可比;二是统一部门预算和部门决算公开网站。将部门预算和部门决算统一在同一网站公开,可以分别设置不同的栏目,便于社会公众进行查阅,监督;三是对比部门预算和部门决算公开的信息,并详细阐述产生的差异及原因。

(六)拓宽渠道,提高信息公开的宣传力度

拓宽预决算公开渠道,在部门网站和政府门户网站公开的基础上,还要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全面及时公开预决算信息,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此外,可以考虑采取在政府和部门门户网站上同时公开的“双公开”形式。在网站醒目位置开设“预决算公开专栏”,确保了预决算公开的形式规范、版式简洁、方便查询、接受监督。

(七)注重监管,提高公开信息的质量

财政部门应将预决算信息公开工作纳入全年的工作要点之中,同时要动态跟踪预决算信息公开工作进展情况,加强对公开工作的指导。预算部门公开预决算信息之前,财政部门应对预算部门拟公开的信息进行把关,检查预算部门公开的内容是否齐全、数据是否准确、说明是否详细;预算部门上传预决算信息后,财政部门应检查预算部门上报的公开网址链接能否打开,是否按时规定的时间进行公开。并注意收集各方面的反馈意见,指导各预算部门做好应对答疑准备。同时,对公开不细致的预算部门要责令加强整改。

(八)注重实效,提高与社会公众的互动性

一是政府相关部门应严格按照《预算法》的要求,积极主动向社会公众公开预决算等相关信息,确保公开工作不跑偏、不走样;二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监督意识,建立公众参与预决算公开的渠道,通过听证会、座谈会、设立答疑专线电话等方式,切实保障公民知情权和参与权的实现;三是提高公众参与预决算公开的积极性,针对公众的质疑,相关部门做出回应,在互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进一步提高预决算公开的透明度。

篇4:卫生部关于加强血站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

阆中市卫生局

关于进一步加强卫生信息统计工作的通知

各乡镇卫生院、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直医疗卫生单位,各民营医院:

为认真贯彻落实《统计法》和《国家卫生统计调查制度(2010版)》,紧密围绕全市卫生工作重点,认真做好卫生信息统计工作,努力提高卫生信息统计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地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发展大局服务,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卫生信息统计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做好信息和统计工作的意义 卫生信息统计工作是卫生事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卫生 行政部门和卫生机构的法定职责,也是卫生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指出:要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明确把卫生统计信息和卫生信息化工作列为八大卫生改革建设项目之一。我们要立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新要求,不断深化对卫生信息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为其提供有广度、有深度且时效性强的分析数据,更好地为医改各项工作服务。

二、加强领导,实行信息和统计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卫生信息统计工作和内容,涉及的部门和人员广泛,要

求各医疗卫生单位都必须做到卫生信息统计工作要有领导抓、有部门管、有专人做。

(一)实行“一把手”责任制。各医疗卫生单位的“一把手”要对本单位的信息统计工作负责,“一把手”是数据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一把手”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并全面承担领导责任。

(二)设置管理科室及配备专职人员。我局信息和统计股为全市卫生信息和统计职能机构,配备了2名专职信息统计人员。二级医院配备2名以上专职统计人员;三级医院配备3名以上专职统计人员;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1名以上专职统计人员,乡镇卫生院及其他医疗卫生机构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统计人员。各单位必须保持信息统计人员工作岗位的相对稳定,不得擅自调岗。

(三)保障卫生统计工作的投入。各医疗卫生单位要把卫生信息和统计工作列入财务计划,要充分保障统计工作的办公、设备和运行的经费,确保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加强统计专(兼)职人员的培养。统计工作责任重大、内容繁杂,各医疗卫生机构增加或补充专职卫生统计人员原则上应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证书》才能上岗,并按时参加年审。对已经在岗的统计人员尚未领取《统计从业资格证书》者,由单位督促参加统计从业资格培训,并取得《统计从业资格证书》。各医疗卫生机构应加强对卫生统计和卫生信息化建设队伍的人才培养,大力开展卫生统计和信息化技术标准、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等方面的培训,提升队伍素质和服务能力。

三、明确职责,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各医疗卫生单位领导要带头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支持和保障统计人员独立行使统计调查权、报告权和监督权,维护统计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以及统计信息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规定,各医疗卫生单位的管理者工作者都应明确和履行卫生统计工作职责,凡是报送的各项数据都要经主要负责人签字审核确认。因管理和个人原因造成卫生统计数据缺失、迟报、漏报、不报、失真、造假等情况,将视情节严重程度,追究单位和个人的责任。凡不按规定报送报表,或报表数据质量较差的单位,将进行不定期通报。我局每年将组织一次评比活动,对成绩突出的卫生信息统计工作者给予奖励,对拒报、迟报、漏报和瞒报的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卫生信息统计工作将纳入各医疗卫生机构目标任务考核,考核工作按照《阆中市卫生局卫生信息统计工作考核细则》执行。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定期开展卫生信息统计工作的督导与检查工作。我局每年要开展一次检查督导,两年开展一次全面的统计工作评价。各医疗卫生机构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内部信息统计工作的检查督导工作。

四、及时上报,保障统计数据质量

卫生信息统计数据的核心标准是数据的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在日常数据的采集、填报、汇总、审核、订正、上报等环节中,严格执行数据信息管理程序,认真执行统计资料的审核和订正制度,严格控制数据质量。为了保证数出有据,数字准确,基层统计工作必须进一步建立与健全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及统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和各项统计工作细则。各医疗卫生机构须上报的各类卫生统

计报表及时限要求:

(一)月报

1、四川省卫生统计网络直报月报表,每月10日前须报送上月数据,包括川卫统1-9表(医院、卫生院、社区填报)、川卫统1-10表(诊所、医务室填报)、川卫统1-11表(村卫生室填报)、川卫统1-12表(急救中心、站填报)。

2、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执行进度月报表,每月21-25日前须报送上月数据,填报单位为乡镇卫生院、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其他月报表,以通知为准。

(二)季报

1、四川省卫生统计网络直报季报表—卫统4表(出院病人),季后第一个月10日前报送,填报单位为二级及以上医院。

2、服务业监测季报表,季后第一个月10日前报送,填报单位为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3、其他季度报表,以通知为准。

(三)年报

年报于次年1月5日前报送,同时报送纸质资料并加盖单位公章。填报单位:

1、川卫统1-1表(医院);

2、川卫统1-2表(卫生院/社区);

3、川卫统1-3表(诊所/医务室);

4、川卫统1-4表(村卫生室);

5、川卫统1-5表(急救中心);

6、川卫统1-6表(疾控中心);

7、川卫统1-7表(监督中心);

8、川卫统1-8表(其他机构);

9、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年报表,填报单位为全市所有医疗卫生机构;

10、服务业监测年报表,填报单位为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11、其他报表,以通知为准。

(四)实时报

1、卫统2表(人力表、诊所人力表);

2、卫统3表(医用设备);

3、川卫统2表(村卫生室人力表)。

(五)其他临时性报表 以电话或文件通知为准。

五、搭建平台,提高卫生信息化水平

加强统筹规划,实施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强对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管理与指导,以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为核心,实现与南充市、省级平台连接,初步实现新农合监管信息、医疗服务监管信息以及有关管理信息的实时汇总和分析。为促进我市卫生系统信息化进程,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建设、信息孤岛等建设弊端。各医疗卫生机构都要把本单位的卫生信息化建设纳入工作计划,要制定本单位的卫生信息化建设方案。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在全市统一协调下,有组织、有目标、有计划、分步实施全市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做好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实施,加强村卫生室信息系统的建设,做好对村卫生室人员的信息化培训工作,实现新农合即时结算以及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

务的信息共享。同时,加强我市卫生网建设管理,提升网站服务能力。各医疗卫生单位网站是对外宣传的途径,也是外界了解卫生一个很重要的窗口,各医疗卫生单位要落实专人及时更新网站内容,对外发布单位工作动态,进行防病治病知识宣传,提升本单位的形象和知名度。同时,各单位要及时向局信息和统计股报送本单位工作动态和医改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以便在全市推广交流。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七日

主题词:卫生 信息统计 通知 信息公开选项:主动公开

抄送:南充市卫生局,阆中市统计局。

阆中市卫生局 2012年4月17日印

篇5:关于加强政务村务公开工作的通知

毕节市七星关区监察局

关于加强政务村务公开工作的通知

各镇乡办事处、区直各单位:

近段时期以来,我区的政务村务公开工作,出现严重下滑情况,特别是多数镇乡办从2011年第三季度起,应在党风廉政网上公开政务、村务工作等相关内容,而从2011年12月和2012年1月查看区党风廉政网上的内容看,除海子街、三板桥、八寨等镇乡基本按要求公开了政务和村务外,市东办、大新桥、燕子口、林口等镇乡只公开了政务内容,其余镇乡办事处政务、村务内容均未在网上公开。为此,特请各镇乡办事处、区直各单位在2012年1月31日前,将2011年第四季度政务、村务公开的相关内容在固定公开栏和区党风廉政网上公开(区直机关的只在固定公开栏上公开)。各镇乡办事处、区直部门公开情况将纳入

目标考核内容。

注:如因技术上的原因不能进入网页后台的,请与新利商务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区纪委综合室咨询联系。电话:7105158,2180660,***(钟经理),8345526。特此通知

2012年1月17日

主题词:政务村务通知

篇6:卫生部关于加强血站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

关于加强全县党务公开工作联系点建设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县委各部门,县直各单位、各人民团体党组织:

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工作的要求,加快推进我县党务公开工作深入开展,县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在认真研究、精心筛选的基础上,选择16个单位(见附件)作为县党务公开工作联系点。现就加强全县党务公开工作联系点建设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建立党务公开工作联系点的重要意义 实行党务公开,是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强党内监督、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党务公开工作联系点担负着沟通信息、推进工作、研究问题、总结经验等任务。切实加强联系点建设,对于探索总结党务公开特点规律、加强联系点党组织全面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意义。各部门、各单位要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党务公开联系点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任务要求,为进一步推进党务公开积累经验、打好基础。

二、准确把握党务公开联系点建设的基本要求 党务公开联系点要确保达到以下“八有”要求:

1、要有健全的组织机构。把党务公开工作列入党组织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党组织主要领导对党务公开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

2、要有精干的工作人员。挑选认真负责、有较强工作能力的工作人员,添置必要的办公设备,成立专门办事机构挂牌办公,确保党务公开工作正常顺利开展。

3、要有完善的公开制度。按照《中共鄱阳县委关于进一步推进党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鄱发„2010‟19号)的要求,结合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建立和完善党务公开制度、例行公开制度、依申请公开制度、党务公开责任追究制度、考核评价制度等,使党务公开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4、要有规范的公开程序。制定党务公开运行流程图,明确提出、审核、公开和反馈等公开程序,确保党务公开工作有序推进。

5、要有便捷的公开载体。所有联系点都要设立党务公开栏,建立文件资料查阅室,开通公开电话,设置征求意见箱,有条件的要建立党务公开网站或专栏,设置电子显示屏、触摸屏,根据内容需要做到长期公开、定期公开、即时公开。

6、要有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各联系点都要公开聘请部分党员群众代表担任党务公开监督员,通过定期召开监督员座谈会或其它形式加强对党务公开工作的监督。同时,注重发挥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作用,强化舆论监督,努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党务公开监督体系。

7、要有详实的公开档案。各联系点要固定场所,安排专人负责党务公开档案的管理和保存。要设立《鄱阳县党务公开内容审核表》、《鄱阳县党务公开台账》、《鄱阳县党

务信息公开申请表》等工作台帐,分类归档保存本单位党务公开的有关文件材料、影像资料等。

8、要有显著的公开效果。党务公开必须以解决基层的实际问题和矛盾为目的,以广大党员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党务公开成效的根本标准。要紧紧围绕群众的来信来访、干部作风和反腐倡廉建设等方面的问题,通过采取党员群众代表列席党组织会议、询问质询和党务民主听证等党务公开手段,消除疑虑,化解矛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党组织工作的满意度。

三、其他要求

1、加强宣传教育,统一思想认识。要深入宣传党务公开的部署和要求,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充分认识推进党务公开的重要意义,使之全面掌握党务公开的精神实质、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增强推进党务公开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大胆探索实践,积累工作经验。要认真总结经验,及时研究工作中遇到的情况和问题,坚持积极稳妥、注重实效,把党务公开的原则要求逐步细化为具体的政策规定和措施办法,为全县党务公开工作积累经验。各联系点每半年至少要形成一篇有观点、有思路、有对策的调研报告,年底前报县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3、上报工作信息,承担专项任务。各联系点要及时向县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反映工作动态、工作经验以及意见建议的信息。要积极承担、认真完成上级交办的基础调研、相关制度运行试点和其他专项任务。

对各联系点的工作,县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通过信息交流、情况通报、调查研究、专项督办及召开会议等形式加强督促指导,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附:鄱阳县党务公开工作联系点名单

鄱阳县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6月10日

附件:

鄱阳县党务公开工作联系点名单

乡镇:饶埠 古县渡 团林 谢家滩

田畈街 油墩街 鄱阳镇 高家岭 县直:卫生局 建设局 财政局 民政局

水利局 教育局 农业局 交通局

主题词 : 党务公开 联系点 通知

篇7:卫生部关于加强血站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

在把握时间节点、组织活动筹划上下功夫。公开与宣传是辩证的统一, 公开政府信息本身已具有向社会宣传行政机关政务活动及政策措施的意图, 有必要通过宣传赋予新闻价值, 扩大社会影响, 达到对政策效应进行引导和放大的效果。与此同时, 公众对政府推进信息公开的知晓度、认可度有着极大的提升空间, 只有积极策应形势, 把握内在规律, 才能在稳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未雨绸缪、掌握主动。总体而言, 几个固定的时间节点, 媒体对信息公开工作的热情会高涨, 此时确需在宣传上做点实功、“摇旗呐喊”。一是在《条例》实施周年纪念日举办宣传活动。每年5月1日左右, 新闻界、学术界会以《条例》实施周年纪念日为契机, 对信息公开工作进行理论探讨, 各级行政机关如“遥相呼应”, 举办系列宣传活动, 必将有力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二是在年度报告发布时网上集中宣传。根据《条例》规定, 每年3月31日前各级行政机关要编制并发布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在这个“节骨眼”上发布上网的年度报告易引起网民的兴趣, 依托政府网站同步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宣传, 在政府网站集中展示本地、本行政机关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新闻、通讯、访谈, 不失为一着妙棋。三是在涉及信息公开重要文件出台、重点工作部署时组织专题宣传。信息公开话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关注, 近年来, 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网站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印发2012年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等文件, 以及国务院召开第200次常务会议研究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部署“三公”经费公开, 引发了社会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热议, 以贯彻落实重要文件、重点部署为契机, 适时召开新闻发布会等方式开展宣传, 为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创造良好氛围。

在聚焦不同对象、加强分类引导上下功夫。政府信息公开最终是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宣传达到公开的根本, 并在宣传过程中贴近基层工作实际、满足各类公众需求, 而不能“千篇一律”“走马观花”。各级领导同志是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指挥者, 宣传工作理应从这些对象开始, 着力宣传《条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重要会议和文件精神, 做到“三个讲清楚”, 即讲清楚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性, 讲清楚国务院领导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的决心, 讲清楚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的关键在于各级领导重视, 为依法、有序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提供坚强保障。行政机关公务员是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直接参与者, 把他们作为宣传对象能够进一步增强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宣传的着力点应在上级最新精神以及行政机关自身取得的成绩、做法等方面。我市在年度考核结束公布考核结果的同时, 通过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会议, 组织经验交流, 及时宣传先进单位创新思路、特色做法, 宣传各地政府信息公开典型案例, 把宣传与抓工作有机融合起来。基层和人民群众是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受益者, 对他们的宣传应倾注三方面精力:集中精力宣传《条例》的立法精神、主要内容与重大意义, 努力形成群众积极关心、支持信息公开工作的社会“大环境”。集中精力宣传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获取信息的方式以及便民服务举措, 部分群众不了解、不熟悉主动公开信息的要求、如何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等基本权利,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条例》实施效果, 持之以恒开展宣传, 能够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 也是为民办实事的有效举措。集中精力宣传行政机关已公开的惠民信息。应在加强政策解读宣传上做些文章, 更能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增强公开的针对性。

篇8:卫生部关于加强血站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

部内各处、室(中心):

为进一步提高互联网信息公开保密工作水平,加强我部 “昆明党的组织建设”网站平台信息发布前的审查管理,切实堵塞泄密漏洞,按照《昆明市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相关要求,决定规范各处、室(中心)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前保密审查等相关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明确各处、室(中心)负责人为信息发布保密审查责任人,所有需在“昆明党的组织建设”等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必须经由处、室(中心)负责人进行保密审查,确定不涉及国家秘密并签字确认后方可发布,对存在疑问或不明确事项的信息应提交部保密领导小组审查后按照《昆明市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相关规定执行。

二、明确各处、室(中心)具体拟稿人为信息发布主要保密责任人,所拟在互联网上发布的稿件必须不涉及国家秘密事项,送处、室(中心)负责人进行保密审查、同意后方可发布。

三、各处、室(中心)所有需在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必须填写《中共昆明市委组织部互联网信息公开保密审查表》(以下简称《保密审查表》,附后)各项内容,经处、室(中心)领导同意、签字后方可发布。所有《保密审查表》必须规范建档后由各处、室(中心)保存备查。

四、各处、室(中心)信息员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后,请将《保密审查表》复印件送干部信息处备案。需由干部信息处统一发布的信息,请将《保密审查表》复印件及拟发布信息电子版送干部信息处办理。

五、不按通知要求认真填写《保密审查表》,或私自对外公开、提供资料的处、室(中心),发生泄密事件,将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附:《中共昆明市委组织部互联网信息公开保密审查表》

中共昆明市委组织部保密领导小组

篇9:卫生部关于加强血站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

各医疗卫生单位:

今年入春以来,我县高温少雨,旱情持续发展,截至2012年3月8日,全县8件水库、37件坝塘干涸,16眼机井出水不足,3条大河已断流,全县165件库塘蓄水为4680万立方米,占蓄水计划的36.85%,同比减少7639万立方米。全县8个乡镇的80余个村寨、8.78万人、3.13万头大牲畜用水需靠拉运解决,47.65万亩小春农作物受灾,预计经济损失达2亿元左右。受灾面积之大、受旱程度之深、持续时间之长,是历史同期所未有。为认真做好我县的抗旱救灾防病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干旱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现就切实做好我县抗旱救灾卫生应急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高度认识,切实加强抗旱救灾卫生应急工作的领导。各医疗卫生单位要深刻认识做好抗旱救灾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做好抗旱救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抗旱救灾工作推进中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增强信心,以扎实的工作、有力的措施打好抗旱救灾攻坚战。要及时调整充实抗旱救灾卫生应急领导小组,明确领导责任,协调各有关部门,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齐心协力做好辖区内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要不断完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处理方案,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组织,明确职责,建立协调机制,确保组织落实,技术落实、责任落实。

二、积极做好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确保有效供给。

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及时组织好药品、免疫制品、器械、消毒杀虫、灭鼠用药等防治保障工作。对供应有困难的药品、器械及消毒、杀虫、灭鼠用物资,主动向县卫生局通报防病治病情况,及时做好有关药品、器械和消毒、杀虫、灭鼠所用物资的生产、供应工作。为了更加有效、快速地做好受灾期间和灾后疾病防治工作,要及时向乡镇党委、政府报告应急工作情况,争取财政安排一定的救灾防病经费。

三、强化措施,努力做好各项抗旱救灾卫生应急工作。

重点抓好鼠疫、霍乱、伤寒、痢疾、肝炎、流感、手足口病、出血热、乙型脑炎等传染病的防控工作,预防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有效预防各种疾病的暴发流行,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一)加强疾病监测和疫情报告,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疾控中心要坚持疫情日分析和周分析制度,实时掌握辖区内传染病疫情动态。加强疫情监测点工作,要派专业人员深入灾区基层开展疫情监测工作,尤其要加强对重灾区重点人群的监测,建立一般和重点相结合的县、乡、村级监测点,及时分析疫情发展趋势,以便适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二)强化措施,重点抓好水源保护和饮水消毒。

加强对饮用水水质监测,定期用漂白粉及漂白粉精片对饮水进行消毒。要着重做好分散式饮用水消毒,鼓励群众喝开水。在没有条件的地方,要划定临时饮水水源区域,并做好水源保护工作。

(三)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蚊蝇鼠害。

组织有关部门,动员广大群众,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除、处理垃圾、人畜粪便,做好消毒和卫生处理。重点实施对帐篷、窝棚、临时垃圾点、厕所、蚊蝇、鼠类的消毒杀灭工作和做好蚊蝇孳生地的处理。

(四)做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防止食物中毒发生。食物中毒的发生与食物的选择、加工方法、加工人员以及食品容器设备的卫生清洁有重要关系。在干旱时期极易发生细菌性、化学性、动植物性食物中毒,要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防止群众食用腐败变质的食品,误食被农药和其它化学工业品污染的食品及毒蕈。

(五)广泛宣传,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要充分利用大众媒体开展救灾防病知识的宣传,提高群众防病意识。疾控、卫监、医疗机构要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基层指导开展医疗服务和卫生防疫工作,向社会公众广泛宣传健康常识、饮水消毒知识和食品卫生知识,增强群众自我保护能力。

四、加强应急值守,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准备。

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加强应急值守,进一步强化行政值班和24小时应急值守。修改、完善应付突发事件的预防控制和医疗急救救护各种预案,充分做好组织协调、队伍配备训练、药械物资供应等准备工作,把突发疫情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五、联防联控,建立和完善抗旱防汛卫生应急工作联动机制。疾控、卫监、医疗机构要加强协作配合,认真履行好卫生系

统在抗旱防汛工作中的职责,采取有力措施全力做好灾后医疗救治、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工作。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重点加强肠道传染病防治、疫情报告的指导工作;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要加强生活饮用水和餐饮食品卫生监督;各医疗单位要加强肠道门诊管理,做好肠道传染病疫情监测,为卫生应急工作决策指挥提供技术支撑。

二○一二年三月十二日

篇10:卫生部关于加强血站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

【发布文号】卫应急发〔2006〕390号 【发布日期】2006-12-01 【生效日期】2006-12-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卫生部

卫生部关于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全面推进卫生应急工作的通知

(卫应急发〔2006〕390号)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应急管理工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全面加强和大力推进应急管理工作。近几年来,我国卫生应急工作以“一案三制”为重点,通过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新的进展。但是,卫生应急工作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面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预案》,进一步加强我国卫生应急管理工作,完善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和机制、体制、法制建设,不断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全面推进卫生应急工作,特通知如下:

一、牢固树立危机意识,深刻认识卫生应急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各种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难以完全避免。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各级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有效开展卫生应急工作是国家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牢固树立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充分认识做好卫生应急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认真组织学习《意见》,深刻领会精神实质,结合本地的实际提出贯彻《意见》的实施方案,做出具体的工作安排。

二、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卫生应急工作管理协调机构的建设

加强卫生应急管理机构建设,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和应急处置,是减少人员伤亡、减轻突发事件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国务院已将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建设作为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目标。各地卫生行政部门要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切实加强卫生应急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快省(区、市)、市(地)、县(区)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医疗卫生技术机构内的卫生应急管理机构和人员队伍的建设,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要进一步强化卫生应急管理机构的能力建设,不断提高人员队伍素质、组织协调能力、预测预警能力、事件处置能力和保障储备能力。在“十一五”期间,逐步建立健全中央、省、市(地)、县四级卫生应急工作管理体系,并建立完善卫生应急管理投入保障机制,不断改善工作条件,为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提供切实有力的保障。

三、明确应急工作目标,抓紧制定和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

“十一五”时期卫生应急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并完善卫生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卫生应急预案体系;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构建“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加强卫生应急管理机构和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系统,提高卫生应急快速有效应对能力;形成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卫生应急管理工作格局。

为实现“十一五”时期的工作目标,夯实我国卫生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保障卫生应急能力建设,卫生部将根据《“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编制并组织实施《“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指导和推进“十一五”期间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各地要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抓紧制定符合当地实际和卫生应急工作规律特点的体系建设规划,有计划地认真组织实施,重点加强监测预警系统、信息与指挥系统、卫生应急队伍、物资保障能力、运输通信联络、恢复重建能力、科学技术研究、培训演练体系、应急管理示范项目等方面的建设,全面提高卫生应急能力。

四、健全应急法制,完善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和各项工作制度

加强卫生应急法律法规建设,认真贯彻实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与预警制度、应急报告制度、信息公布制度、事件举报制度、应急处理制度、应急工作督导制度、应急工作评估制度、事件应急处理中医疗卫生人员的补助规定等卫生应急工作制度。制定《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完善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程序,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调查处理标准操作规范和技术方案,做到依法规范、科学有序、快速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及时总结《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等预案实施过程中的工作经验,根据需要不断完善各级各类卫生应急预案,加强对应急预案的动态管理,建立动态修订机制,经过演练和应急实践,检验预案编制的完备性、应用的可操作性和流程的合理性,不断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逐步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卫生应急工作预案体系。

五、完善部门协调制度,健全部门间和地区间联防联控机制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要各部门密切合作与配合,需要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共同努力。卫生部门要主动争取有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加强部门间、地区间、机构间以及内地与香港、澳门三地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沟通和联防联控机制,联合开展培训、演练和检查,共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坚持部门会商制度,认真落实卫生部门与农业部门建立的防控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人畜共患疾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与质检总局建立的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协调机制,以及卫生部与气象局应对气象条件引发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的合作机制,切实贯彻卫生部与铁道部、交通部、质检总局和民航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预防控制传染病境外传入和通过交通工具传播的通知》精神,完善卫生与教育部门防范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合协调机制,落实鼠疫联防联控等工作机制。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配合其他部门认真做好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的医学救援和卫生防病工作。

六、完善监测预警系统,推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决策系统建设

完善中央、省、市、县、乡五级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信息报告网络系统,加强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救灾防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加强以重大传染病为重点的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及时、准确地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信息。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防控工作需要,在切实保障生物安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大投入,加强实验室装备建设,建立健全中央、省(含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地)和县4级实验室网络体系,主要包括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中毒、核和辐射等突发事件,切实增强实验室应急快速检测和鉴定能力。

加快国家和省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决策平台的建设,完善卫生应急决策指挥体系,构建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决策骨干网络,并与同级政府应急平台互联互通,实现卫生应急相关信息资源的整合、传输与共享,使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全面及时地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卫生资源等有关信息,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决策指挥和快速反应能力。

七、规范事件信息报告,依法及时准确公开地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及防控工作进展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依法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工作,实施《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规范各类非官方卫生事件信息的核实机制。认真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统计信息实行月度、季度和报告制度。加强对相关信息的核实、审查和管理。

八、坚持预防为主方针,积极有序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隐患

排查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突发公共事件风险隐患排查监管工作的统一部署,抓紧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开展重大传染病传染源、疫病疫源地等公共卫生隐患的调查,建立公共卫生隐患数据库,编制主要疫病疫情的全国区域风险图,并收录入全国各级卫生应急指挥平台系统进行管理。

九、加强应急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卫生应急物资储备机制

制定并完善医疗卫生应急队伍管理规范,充分发挥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作用,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健全卫生应急专家库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应急队伍。各地区卫生行政部门要制定应急管理的培训规划和培训大纲,并加强正规化培训的资质管理。开展多种形式的医疗卫生人员的全员培训,强化卫生应急队伍培训与演练,提高队伍的卫生应急能力。各级卫生应急管理机构要加强对卫生应急管理培训工作的组织和指导。

依据现场应急处置的需求和标准,重点分级装备省级、各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地市级现场应急指挥必备装备。完善国家级和省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资储备、调运体系和相关管理制度建设,实现社会储备与专业储备的有机结合,确保卫生应急工作顺利开展。

十、保障应急能力提高,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评估机制

加快卫生应急能力评估机制的建立,制定客观、科学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评价指标,建立规范的评估体系,将卫生应急能力评价纳入政府和卫生部门工作绩效考核体系,定期进行评估,保障卫生应急能力不断提高。

借鉴2004年印度洋海啸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经验与教训,研究符合我国国情的灾区医疗卫生保障体系恢复重建模式,建立恢复重建标准,协助当地政府制定恢复重建规划,指导当地卫生部门开展医疗卫生保障能力恢复工作。

十一、做好应急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落实《全国卫生应急健康教育方案》,编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宣传教育手册,广泛开展卫生应急健康教育和科普宣传工作,提高公众的发现、报告意识,掌握就医常识,及时就诊并能主动告知有关接触史,提高人民群众避险、避灾、自救、互救等卫生应急的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积极开展基层公共卫生安全示范区创建活动,提高基层发现、报告、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大力表彰奖励卫生应急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

十二、依靠科学卫生应急,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策略和技术的研究

组织、支持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策略和技术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密切跟踪研究国际卫生应急管理发展的动态和趋势,重点抓好SARS、禽流感、鼠疫等重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规律的研究,快速准确的检测技术和监测技术的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测预警、确认和控制技术、紧急处置和应急体系建设等方面研究。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的作用。结合奥运会、世博会等大型活动的卫生保障工作,积极创新医学紧急救援机制,建立规范、科学、高效的大规模突发事件或群死群伤事件紧急救援模式,提高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十三、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共同应对各类跨国或世界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抓紧做好实施《国际卫生条例》的准备工作,提高监测预警、快速反应等实施《国际卫生条例》的核心能力;加强与有关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在卫生应急管理领域的沟通与合作,借鉴有关国家在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的有益经验,促进我国卫生应急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大力宣传我国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加强卫生应急管理方面的政策措施和成功做法,积极参与国际卫生应急救援行动,向国际社会展示我国的良好形象。

十四、突出重点落实措施,做好新发传染病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

突出重点、统筹规划卫生应急工作,在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的同时,重点抓好鼠疫、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和应对。同时,制定《新发传染病防控战略》,健全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流行的处置机制,切实提高新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等的监测和应对能力,从而有效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认真实施《全国鼠疫防治“十一五”规划》,制定本地区的防治规划和工作计划,并结合疫源地分布、疫情变化和防治工作实践,完善本地区的鼠疫防控预案。开展主动监测,做好应急准备。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北方七省(区)鼠疫联防和各类区域性鼠疫联防。认真开展青藏铁路鼠疫防控工作,有效预防控制鼠疫的发生和远距离传播。做好大型建设工程的卫生学调查评价和处理工作,防止因建设施工引起生态环境变化,造成鼠疫等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暴发流行。做到控制鼠疫动物疫情的扩散蔓延,防范鼠疫人间病例的发生和传播。

要按照提高警惕、常备不懈的原则,总结SARS防控经验,完善SARS防控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科学规范SARS监测和防控工作。在重点地区,要严格开展野生动物运输、销售、加工和食用的监管工作,从源头上消除危险因素;加强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和SARS病例的早期预警工作,及时发现可疑病例,按照程序尽快明确诊断;要指定医疗机构做好收治SARS病例的准备,防止医源性感染发生和疫情扩散,切实降低病死率。

树立长期作战思想,完善人禽流感应急预案和防治技术方案,科学规范地开展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工作,做好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各项准备。各地区应重点加强监测,提高预警能力,落实技术和物资储备,提高快速反应能力,确保禽流感防控工作顺利进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建立并长期保持与畜牧兽医部门的沟通和合作机制,及时互通禽流感疫情信息,尤其要进一步加强基层部门间信息的及时、准确报告与沟通。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认真落实《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切实开展发热病人的预检分诊、不明原因肺炎的监测和报告。卫生行政部门要组织开展对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不明原因肺炎筛查报告、禽流感防控工作的检查督导;有针对性地对其在机构设置、机制运作、全员培训以及现场防控措施的落实等方面进行指导。切实加强对农村乡镇和城市社区医疗卫生人员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知识培训,增强防治意识,真正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疑似病例,迅速有效地控制疫情。

各地要结合本地区实际,认真贯彻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和全国卫生应急工作会议精神,切实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面推进卫生应急工作的开展。

上一篇:幼儿教育学期中考试题下一篇:六年级数学暑假辅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