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妇幼卫生信息管理

2024-06-06

加强妇幼卫生信息管理(精选8篇)

篇1:加强妇幼卫生信息管理

加强信息管理 提高信息质量 促进妇幼卫生信息工作规范化 2011年我区妇幼卫生信息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妇幼信息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以贯彻“一法两纲”为核心,以面向群众、面向基层为服务导向,以妇女、儿童健康为服务宗旨,获取及时、完整、准确的妇幼卫生信息为准绳,认真开展各项工作。今年我区妇幼卫生监测工作均按要求完成信息质量并逐步提高,妇幼卫生信息工作逐步走向完善和正规化。我们具体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突显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地位

(一)领导重视 各级领导充分认识到妇幼卫生信息是妇幼卫生机构制定计划和决策的依据,加强妇幼卫生信息管理是确保妇幼卫生信息及时、完整、准确的重要保障。我区率先成立了信息管理科,配备了专职人员进行资料收集、数据统计处理和分析,每名区级专干分工协作,分别分管不同专线工作。年初成立了信息质量管理小组,由所长任组长,负责信息质量管理。制定了妇幼卫生信息工作计划工作,把它作为一项重要事情来抓,确定工作目标并提出工作要求,对于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妇幼卫生项目制定了单独的工作计划,提出了全年的主要目标和实施方案。

(二)规范管理 制定了各项工作制度、工作职责、工作规范,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制定了妇幼卫生信息专项考核

标准,并纳入绩效考核。

(三)加强交流 年初组织各社区妇幼专干、各医疗机构信息员召开会议,布置全年工作任务及要求。每季定期组织各妇幼专干及医疗机构信息员召开一次工作例会,总结前一段时间的工作成绩及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布置下一季度的工作任务,解答各专干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各妇幼专干必须参加并作好会议记录,把各专干的会议记录作为妇幼卫生工作考核的一项指标。信息科建立了芙蓉区妇幼工作及医疗机构信息QQ群,通过该群进行信息交流,及时反馈信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健全妇幼卫生信息管理网络

加强三级(区、乡、村)网络管理,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确定妇保及儿保两名专干双向管理,各医疗机构确定一名信息员负责信息收集和信息报表上报工作,确保医院妇幼卫生信息收集的及时性、准确性。

针对往年社区妇幼专干调动频繁及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机构信息人员不明确的现象,我们将提高妇幼卫生信息人员稳定性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年初计划会上,确定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保及儿保专干并将名单上报市妇幼,明确规定每个社区妇幼专干年内更换不得超过2次,如更换,必须做好交接工作,今年3月初再次明确了辖区助产医疗机构信息员名单并上报长沙市妇幼保健院。

三、强化妇幼卫生信息培训

于2011年4月和6月举办了两期芙蓉区妇幼保健信息工作业务培训班,对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保专干、儿保专干、基层保健员及各医疗机构信息员进行了相关业务培训,规范原始登记表册和各种报表的填写,进一步加强信息收集、调查和核对工作。通过培训加强了妇幼保健人员及医疗机构信息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确保信息收集来源的准确性、及时性。

四、建立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平台

我区率先使用金士达信息网络平台,要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使用金士达网络平台输入孕产妇及儿童信息,按要求录入孕产妇及儿童家庭信息及体检情况。高危孕产妇管理及叶酸的发放服用情况均进行网络录入,并把网络录入计入个人工作量。实现信息资源统一规划、归口管理和数据资源共享。通过金士达网络平台各级妇幼卫生管理部门均可在办公室及时掌握到全区妇女儿童健康状况、疾病结构、卫生需求,当前主要的卫生问题,根据信息及时分析,针对影响和危害妇女儿童健康的主要疾病和影响因素,利用卫生政策、医疗保健技术、健康教育等手段,确定经济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改善妇女儿童的健康状况,保护妇女儿童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

五、确保妇幼卫生信息质量

为确保妇幼卫生信息工作质量,我们从数据源头抓起,一是要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及医疗机构及时、规范做好基础登记,以保证信息原始资料收集的准确性、全面性、时效性。二是要求各街(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专干每季度抽一至两天时间到妇幼所与保健科人员一起进行妇幼卫生信息报表汇审,审核中发现问题及时更正,并在每次例会上针对报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学习,对易混淆的概念、各表册之间的逻辑错误进行详细的讲解,有效降低了出错率。三是要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专干每月下村、街核对信息,及时查漏补漏,每个星期到辖区内医疗机构收集高危、叶酸信息。四是要求各医疗机构信息员每季统一将报表送妇幼所,并带原始资料与妇幼所信息员一起进行审核,发现错误及时更正。

六、加强妇幼卫生信息质控

区监测专线专干定期和不定期到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相关医疗机构进行督导,对妇幼专干的妇幼信息工作进行全面的检查,核查各种原始资料的可靠性及准确性、各种表格之间的逻辑性,发现问题当场指出并加以指导,对妇幼卫生信息数据及时查漏、补漏及更正。针对每次报表审核情况及抽查情况中发现的情况,在每次例会上都集中进行学习,对易混淆的概念、各表册之间的逻辑错误进行详细的讲解。

信息质量管理小组每个季度不定期对辖区内各社区卫生

服务中心及各医疗机构进行督导,对原始资料来源的真实性及数据的准确性进行督查,对上报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核实,了解漏报与错报原因,加强信息报表质量控制。每次督导后都写出督导意见书及质控调查表,并做出质控分析报告,对问题进行追踪管理。

七、规范妇幼卫生信息资料管理

各种报表统一归口到信息科实行归口管理,确保数出一门。依据不同、不同问题分类管理,将反映同一问题的信息资料集中,反映不同问题信息区分开来,按信息资料产生的时间先后进行排序,确定保管期限并进行归档文件编号、编目、装盒。

建立信息资料交接制度,各级信息人员更换时,需提前3个月向领导报告,单位报区妇幼所备案。新上岗的信息人员要求到妇幼所接受培训后才能上岗。信息资料交接时,要求单位领导在现场时进行交接并签字,确保了信息资料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今年我区妇幼卫生信息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及困难,如:社区妇幼专干及医疗机构信息人员不够稳定,空挂户存在,部分孕产妇及儿童保健服务不能及时掌握,原始资料收集较困难等问题。明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及队伍建设和管理,加强与医疗机构的沟通、联系,加强妇幼卫生工作的督导和质控,加强信息人员

培训等各项工作,确保妇幼卫生信息工作逐步正规化。

妇幼卫生信息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在制订和调整妇幼卫生工作的目标和计划、争取妇幼卫生政策的支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妇幼卫生深入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十分宝贵的信息依据。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信息规范化管理,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为我们妇幼卫生事业提供正确的决策依据作应有的努力。

芙蓉区妇幼保健所

2011年12月22日

篇2:加强妇幼卫生信息管理

文章来源: 山东妇幼保健信息网 加入时间 2007-2-1 9:19:14 作者:山东妇幼保健信息网

【收藏本页】【字体:大 中 小】 【关闭】

关于加强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工作的通知

鲁卫基妇字〔2006〕6号

各市卫生局,省直有关医疗卫生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全省妇幼卫生信息工作,确保妇幼卫生信息报告及时、数据准确,根据卫生部妇社司关于调整全国妇幼卫生监测系统有关事宜的通知要求,特作如下通知:

一、建立健全妇幼卫生信息原始登记和统计报告制度。承担妇幼保健职责的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应当根据《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的要求,建立健全相应的妇幼卫生信息原始登记,完善医院内部妇幼卫生信息统计报告制度,按规定向所在地县(市、区)妇幼保健机构报告妇幼卫生信息资料。妇幼卫生信息原始登记包括:分娩登记簿、出生登记簿、0-4岁儿童危重症患儿放弃治疗登记簿、围产儿及0-4岁儿童死亡统计表、儿童死亡登记簿、孕产妇死亡登记簿、高危妊娠管理登记簿、孕产妇系统管理登记簿、0-6岁儿童健康检查登记簿、0-4岁危重症患儿放弃治疗报告卡、围产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及调查附卷、出生儿缺陷报告卡、孕产妇保健手册、儿童保健手册。妇幼卫生信息原始登记表卡簿册全省统一式样,由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保健机构根据需要自行印制。

二、统一规范全省妇幼卫生统计报表和报告程序。为了监测评估妇女、儿童两个发展纲要妇幼卫生指标的落实情况,我厅组织人员制定了全省妇幼卫生统计报表,包括妇幼卫生机构及人员情况年报表、围产儿情况统计表、流动人口情况调查表、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报表、产前诊断工作情况报表、妇幼卫生质量调查表。全省妇幼卫生统计报表与卫生部印发的全国妇幼卫生统计报表,一并纳入全省妇幼卫生信息报告的内容,由各级妇幼保健机构按规定程序和时限报告。妇幼卫生信息报告按属地管理的原则,由各级妇幼保健机构逐级审核上报。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大企业的妇幼卫生信息向所在地县(市、区)妇幼保健机构报告。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要将上报和接受的信息资料登记存档,登记内容包括上报或接受信息资料的时间、内容、单位和人员等。

三、调整妇幼卫生统计时限。实行自上一的10月1日至本的9月30日为一个报告。各市妇幼卫生年报表应于每年10月底前报省妇幼保健所。2006全国妇幼卫生年报表(即:7岁以下儿童保健工作调查表、孕产妇保健情况调查表、妇女病查治工作调查表、计划生育手术数量和质量情况调查表、婚前检查保健调查表)上报2006年1-3季度的报表,同时上报2005年第4季度的报表。全省妇幼卫生统计报表上报2006年1-3季度的报表。

四、调整国家级妇幼卫生监测点,规范监测内容。根据卫生部要求,我省的国家级妇幼卫生监测点,在济南市(含市中区、历下区、天桥区、槐荫区、历城区)、济南市长清区、日照市东港区、蓬莱市、蒙阴县、单县等6个国家级监测点的基础上,新增加荣成市、昌邑市、禹城市、新泰市、临沭县、邹平县为国家级监测点,开展孕产妇死亡监测、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以医院为基础的出生缺陷监测和以人群为基础的出生缺陷监测。并按以下要求开展监测工作:

㈠在全县(市、区)范围内开展孕产妇死亡监测和以人群为基础的出生缺陷监测。

㈡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范围原国家级监测点保持不变,新增国家级监测点原则上与省级监测乡镇范围一致。

㈢每个县(市、区)选择2所接生数量较大的县(市、区)级以上医院作为出生缺陷监测医院,开展以医院为基础的出生缺陷监测工作。

五、启动妇幼卫生信息网络直报系统。为了提高妇幼卫生信息报告的质量与时效,在全省妇幼保健信息网络建设的基础上,我厅组织开发了妇幼卫生信息网络管理系统软件,内容包括孕产妇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出生缺陷监测报告和妇幼卫生统计报表网络直报,定于2006年10月1日起在全省推广应用。各地要加强对该系统操作使用的培训工作,保障网络畅通,首先实现县(市、区)级以上妇幼保健机构网络直报。2006年第三季度为直报系统实施的过渡期。过渡期内,同时采用原报告系统上报和网络直报。2006年第三季度发生的孕产妇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和出生缺陷须同时通过网络直报进行补报。

六、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切实提高对做好妇幼卫生信息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把妇幼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列入各地卫生发展规划和目标管理的内容,从政策、经费、人员等各方面给予落实。县级以上妇幼保健机构要建立健全妇幼卫生信息科,信息管理人员尽可能专职并相对固定,原则上设区的市级2人,县级1—2人。配备信息报告专用计算机,做好设备安装和网络的联通,为网络的及时开通和正常运行提供必需的保证条件。

附件:

1、分娩登记簿(式样)

2、出生登记簿(式样)3、0~4岁儿童危重症患儿放弃治疗追访登记簿(式样)

4、围产儿及0~4岁儿童死亡统计表(式样)

5、儿童死亡登记簿(式样)

6、孕产妇死亡登记簿(式样)

7、高危妊娠管理登记簿(式样)

8、孕产妇系统管理登记簿(式样)

9、0-6岁儿童健康检查登记簿(式样)10、0~4岁儿童危重症患儿放弃治疗报告卡(式样)

11、山东省妇幼卫生机构及人员情况年报表

12、山东省围产儿情况统计表

13、山东省流动人口情况调查表

14、山东省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报表

15、山东省产前诊断工作情况报表

16、山东省妇幼卫生质量调查表

山东省卫生厅

篇3:加强妇幼卫生信息管理

妇幼保健机构作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国家保护和促进妇女儿童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公共卫生专业机构。建国50多年来, 我国基本形成了以妇幼保健机构为龙头、基层卫生组织为基础、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为支撑的妇幼卫生服务体系, 在全国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妇幼保健三级网络。截至2007年底, 全国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共计3051所[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我国育龄妇女和儿童的卫生服务需求快速增长, 妇幼保健机构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更加繁重和艰巨, 妇幼保健机构建设远远跟不上日益繁重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要求, 妇幼保健机构和服务体系的建设亟待加强。

1 妇幼保健机构现存的主要问题

1.1 部分妇幼保健机构价值取向偏离, 妇幼卫生服务公益性弱化

据统计, 2000~2003年全国妇幼卫生经费从11.8亿元增加到16.8亿元, 但同期妇幼卫生经费占卫生总经费的比例仅从4.3%上升到4.5%[2]。现有的投入水平不足以支持妇幼卫生基本服务。2006年全国妇幼保健机构的人员费用支出为62.7亿多元, 但财政补助、上级补助合计仅为33.2亿元, 占人员费用支出的53%, 其余部分以及开展公共服务等经费仍需自筹[3]。在政府投入较少、支持力度不足的情况下, 妇幼保健机构受市场经济的冲击, 发生价值取向和功能定位偏移, 出现了“重临床、轻保健, 重有偿服务、轻公共服务”的趋利倾向, 有的甚至同大型医院攀比, 盲目发展临床, 导致机构开展保健工作相对不足, 尤其是群体保健工作。从而削弱了妇幼卫生公共服务的力度, 扭曲了妇幼保健机构的功能定位[4]。

1.2 妇幼保健机构的稳定发展受到冲击

近两年组织的调研发现, 某些地方为解决妇幼保健机构的生存问题, 将部分机构合并到疾病预防控制或医疗机构。由此带来了许多问题:妇幼保健机构人员数量、业务用房明显减少, 业务技术骨干流失, 现有人员难以承担保健与临床相结合的常规工作, 难以对下级机构和基层进行业务指导, 总体业务萎缩。有的地方将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并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 致使基本建成的县、乡、村妇幼卫生服务网络功能失灵, 妇幼卫生指标难以落实, 甚至出现滑坡。

1.3 妇幼保健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卫生部2006年度全国妇幼保健机构资源与运营情况调查的2411个妇幼保健机构中, 有152所机构全部为租用房屋, 441个机构部分为租用房屋 (其中83.6%左右用于业务用房) , 这些都显示了妇幼保健机构、尤其是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差。此外, 医疗设备缺乏且相对落后, 导致相关保健业务无法开展, 现有的保健服务项目的服务质量也难以保证, 进一步影响到妇幼保健机构的健康持续发展。

1.4 妇幼保健机构人力资源不足

目前, 我国妇幼卫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专业人才比较匮乏, 人才的结构与分布不合理, 管理相对滞后。根据2006年度全国妇幼保健机构资源与运营情况调查, 按照《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编制标准》, 仅13.5%的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保健人员达到配置标准;与2005年度相比, 各级机构编制不足的现象加剧, 增长了20个百分点;县级机构人员以中专学历为主, 平均每所县级机构高级职称者仅2人。因为编制问题, 妇幼保健机构人才引进困难。此外, 对妇幼保健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投入也明显不足, 2006年度仅约1/4的技术人员有进修学习的机会。人才的培养严重滞后于需要, 以致提供妇幼保健服务的能力不足, 阻碍了妇幼卫生事业的发展。

此外, 妇幼保健机构尚存在机构运行机制不合理, 难以有效覆盖流动人口弱势群体等问题[4]。

2政策建议

2.1明确妇幼保健机构公共卫生属性, 强化其公共卫生职能

《母婴保健法》自1999年颁布以来得到了初步落实, 其配套法规和部门规章也逐步完善。2006年卫生部又先后下发了《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 对妇幼保健机构的性质和功能职责等做出了具体规定。建议按照公共卫生政策, 将妇幼保健机构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按照妇幼保健机构的功能特点分类确定政府投入政策[5];强化妇幼保健机构公共卫生职能, 坚持以保健为中心, 以临床为依托, 把工作重点放到社区和妇幼群体[6]。

2.2在改革中不断加强妇幼保健机构, 保证其持续健康发展

妇幼保健机构在改革中应当得到不断加强和持续发展, 而不应同疾控、医疗和计生服务等机构合并, 以免影响以保健为中心开展临床业务和基层群体保健工作;对于已合并的机构, 建议从实际出发进行调整, 保持妇幼保健机构的相对独立, 在地广人稀、经济欠发达的少数边远地区, 可考虑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行统一管理, 但仍应相对独立, 不能削弱其技术力量;明确妇幼保健机构与计生技术服务机构分别应承担的职责, 避免资源重复投入。

2.3探索新的妇幼保健机构规范化标准, 加强机构规范化管理和建设

在明确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职能与任务的基础上, 建议逐步制定新的全国妇幼保健机构规范化建设标准和行业服务标准, 并按标准规范妇幼保健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内部科室设置及服务内容、岗位设置和人员编制、组织管理等, 以保证妇幼保健机构职能和任务的履行[7]。

2.4监测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状况, 探讨适宜发展模式

为不断加强和完善妇幼保健体系建设, 2003年起, 卫生部开展了全国妇幼保健机构资源与运营情况的年度调查研究。长期动态地搜集妇幼保健机构相关信息, 及时掌握我国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发展状况和履行职能情况, 实现对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的监测和评估, 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持续信息服务。近来还开展了全国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和发展研究, 探索制定适合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的、合理的机构设置标准, 探讨不同地区、经济条件下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的适宜发展模式。建议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充分利用全国妇幼保健机构资源与运营情况的年度调查等研究结果, 积极开展不同地区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 汲取发展较好的机构的先进管理、服务和科研项目等有关经验, 探索适合本机构的发展模式[8]。

2.5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2005年起, 国家发改委/卫生部实施《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建设项目, 支持妇幼保健院业务用房建设, 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部分地区基层妇幼保健机构的落后状况, 但因国债项目支持力度较小, 建设中仍存在不同程度的资金缺口[9]。建议不断加强国债对妇幼保健院业务用房建设支持力度, 上调支持资金额度;扩大支持的覆盖面, 将中西部地区需要支持的地市级妇幼保健机构纳入支持范围。

2.6加强妇幼保健机构队伍建设, 不断提高专业人员素质

随着我国妇幼保健服务需求的不断扩大, 产前诊断等医疗保健技术的逐步推进, 对妇幼卫生人才队伍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 要不断加强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及儿童保健服务, 提高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新生儿窒息复苏、婴幼儿喂养水平, 推广妇女病普查普治, 不断规范和提高妇幼卫生医疗保健技术水平。要建立健全培训制度, 对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妇幼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采取多形式、针对性强的岗位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鼓励在职人员主动参加学历教育、进修学习、学术交流等, 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卫生部.2008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8.

[2]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妇幼卫生政策国际比较研究[G].妇幼卫生政策研究课题结果汇编, 2006.

[3]卫生部.2007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7.

[4]劳丹青.新形势下妇幼保健面临的困境和对策[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2006 (21) :1754~1755.

[5]徐长莺, 洪家铁.结合妇幼保健工作实际探讨妇幼保健机构“纯公益性”与“准公益性”的功能定位[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2007; (22) :4654~4655.

[6]余强, 何珊茹, 陈建, 张桂欣.城市新型社区妇幼保健服务模式效果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 2006; (33) :1179~1181.

[7]闫承生, 张英奎.妇幼保健机构规范化建设的必要性与重点[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2005; (20) :2143~2144.

[8]郑世存.关于妇幼保健机构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的思考[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2004; (19) :5~6.

篇4:妇幼卫生信息质量管理解析

摘 要 强化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做好妇幼卫生信息的质量监控,可以规范各级医疗机构的工作准则,指导工作重点,提高服务水平,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因此,科学、准确、完整的妇幼卫生信息逐渐被个医疗保健单位所重视,本文就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及如何进行妇幼信息合理利用提出分析和对策。

关键词 妇幼卫生 信息质量管理 合理利用

妇幼卫生信息是保证妇幼保健事业持续发展的有效资源,也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管理决策的有价依据。笔者总结了在妇幼保健信息管理方面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供同行参考。

一、做法

1.完善环节管理

为了提高全市各妇幼保健单位总体工作质量,我们在分析了历年妇幼卫生工作现状后意识到,信息数据的统计质量一定程度上影响妇幼卫生工作的发展。对此,我们自2000年开始,注重了信息数据的上报质量并定期质控。主要手段有:要求各相关单位固定专人,负责妇幼信息数据的收集与上报,所有信息员均培训后上岗;数据统计报表采取月报,各妇幼保健单位指派专人对各单位报表的及时性、数据间的逻辑性、报表填报的完整性进行统计汇总,汇总结果每月一次反馈给各上报单位;每半年一次对各单位上报数据进行核实检查,控制质量;每半年、全年对全市信息上报情况进行分析,形成文字性材料上报市卫生局主管领导和主管科室,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每年度召开一次信息反馈会,对全年数据的统计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反馈,同时提出建议和要求;将数据收集及上报质量纳入全年妇幼保健工作考核范畴。

2.注重资料的归档与保存

妇幼保健单位信息科每月對所有上报数据进行汇总后分类存档,分析资料重点保存。为了便于质量控制,要求分析性材料具有时间和内容的连续性,如半年和年度分析要求有同期数据对比;对下降或无明显变化的指标要求有原因或可能原因的分析,对不满意指标有可行性建议及改进措施等;年度分析则要求有上年度可行性建议及措施的落实情况,如此环环紧扣,延续存档,为质量控制和领导决策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信息资源。

二、信息利用与成效

在严格控制信息质量,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可靠的基础上,我们利用有价的信息数据,针对薄弱环节开展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1.孕产妇系统管理指标得以提高

根据逐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市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83.24%,距《《武汉市“十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中期(2001-2003年)评估情况,要求指标(农村地区90%)相差约7个百分点。通过分析原因,对改变全市孕产妇系统管理现状提出了可行性意见,并付诸措施。如多次召开各级医疗保健单位领导会议,分析现状、提出改进措施、划片负责等。随后,定期质控各单位措施落实情况,逐月分析指标完成情况,找出问题及时改进并解决。同时,还将孕早期检查率低作为重点环节加强管理,建立保健与临床定期联系制度,及时沟通早孕信息,保证妇女怀孕后及时检查并建立保健档案。

2.农村妇女病普查工作得以更好发展

农村妇女病防治是历年的工作难点、妇女病普查率也一直维持在50%左右,对此,我们深感农村妇女的保健与社会文明的发展不同步。于是,从宣传入手,加大对妇女病防治工作的管理,如印刷“妇幼保健报”,重点宣传农村地区妇科病预防保健知识,“保健报”通过各乡镇卫生院的保健医生发放到农村妇女手中;另一方面,在妇女病普查开始之前,召开专项工作会议,强调质量,同时要求做好宣传。

3.新生儿疾病筛查率逐年提高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对儿童先天性甲低和苯丙酮尿症的筛查,此项工作已开展多年,但报表数据显示筛查覆盖率及标本采集质量欠缺。对此,我们分析了近几年相关数据,发现有几个方面的因素影响新生儿疾病筛查指标,一是计算方法,以活产作为分母制约了筛查率;二是因病转诊未进行追踪;三是家属拒绝。以上影响因素中后两条为可控制因素,于是,我们提出“严格追踪、到位宣传”的要求并定期质控。主要做法是产科医院确定专人负责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孕妇住院后即进行新筛宣教,发放小册子,使孕妇及家属了解筛查的目的;对于因病转院的孩子给予电话随访等。

三、体会

1.信息资料的质量管理妇幼信息更具真实

妇幼保健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基础数据的收集、统计和上报是其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妇幼保健的量化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和文明程度,同时,也是地方政府制定相关政策的基础依据,所以,对信息统计工作的质量管理就显得更为重要。通过近年来对信息工作的管理,体会到具体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是妇幼保健信息质量的保证。如在采取了各种质量控制措施后,信息上报及时了、数据完整了,相关量化指标也更具有了科学性。

2.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促进妇幼保健工作质量的提高

篇5:加强妇幼卫生信息管理

一、综合管理档

计划、总结、上级文件、本级文件、工作制度、人员职责、工作规范、方案等

二、孕产妇保健管理档案

1、西安市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登记册(乡级台账)

2、西安市孕产妇健康管理免费服务卡发放登记表

3、西安市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

4、西安市高危孕产妇管理登记册

5、西安市重度高危孕产妇转诊及县级协助追访登记表

6、西安市孕产妇死亡登记册

7、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及附卷

三、妇女保健管理档

1、辖区内育龄妇女花名册(育龄妇女数)

2、妇女病普查登记表

3、计划生育避孕药具发放登记

四、儿童保健管理档案

1、西安市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登记册(乡级台账 0-36个月散居儿童用)

2、西安市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登记册(2-6岁集居儿童使用)

3、西安市0~6岁儿童健康管理免费服务卡发放登记表

4、西安市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

5、西安市高危儿体弱儿专案管理登记册

6、西安市高危儿体弱儿转诊登记册

7、西安市缺点儿矫治登记表

8、西安市围产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

9、西安市围产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册

五、例会、培训档案

上级例会及培训、本级例会及培训

六、报表档案

1、妇幼年报

2、孕产妇及0-6岁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季度统计表(乡级保存并上报)

3、孕产妇及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项目月报表

4、儿童健康检查统计分析表(乡镇级、幼儿园使用)

七、质量控制档案(漏报调查档案)

质量控制调查方案、质量控制调查结果汇总表、质量控制调查分析报告

八、督导记录档案

督导记录(检查为主)、指导记录(对一级网点业务指导为主)、上级督导反馈记录

九、项目管理档案

1、叶酸项目(方案、计划、健康教育计划、半年及年终总结、例会及培训、健康教育宣传及资料发放、叶酸月报、季报等)

2、降消项目(方案、计划、健康教育计划、半年及年终总结、例会及培训、健康教育宣传及资料发放记录等)

3、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方案、计划、健康教育计划、半年及年终总结、例会及培训、健康教育宣传及资料发放记录等)

4、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项目

5、宫颈癌检查项目

十、健康教育宣传记录档案

孕产妇、0-6岁儿童、叶酸、降消、艾滋病等妇幼项目宣传资料

户县村卫生室妇幼卫生信息档案化管理

一、孕产妇及0-6岁儿童保健管理

1、西安市待孕(含新婚)妇女花名册(村级保存)

2、西安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孕产妇健康管理登记册(村级保存)

3、西安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0~6岁儿童健康管理登记册(村级表)0-36 个月散居儿童用)

4、西安市孕产妇及儿童基本信息月报表(村级保存并上报)

5、西安市围产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册(村级保存)

6、高危儿体弱儿管理登记册

7、西安市孕产妇死亡登记册(村级保存)

二、妇女保健管理

辖区内三个育龄妇女花名册(育龄妇女数)

二、例会、培训、协助产后访视档案

参加上级例会、培训记录、协助产后访视记录

三、健康教育宣传记录

每季度一次(妇幼及项目内容都可以)

四、叶酸项目

1、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药品领取与人群发放登记表(供村、站级,助产机构、乡、中心使用)

2、自愿接受服用叶酸片预防神经管缺陷知情同意书(试用)

3、叶酸服用与随访登记表(供村、站、乡、中心使用)

篇6:加强妇幼卫生信息管理

由上海龙骑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广西妇幼卫生信息管理系统》经过多年使用对广西妇幼保健工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主要以下的问题:

一、设计观念落后,未能更好地提高应用和管理效率

《广西妇幼卫生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没有实现基于健康档案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及与其信息流程、运行模式相适应的各类业务应用系统,旨在消除“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实现不同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目标,造成妇幼保健机构临床、保健、婚前保健、出生医学证明、公共卫生、妇幼卫生项目、医保、新农合等不能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而重复建档工作效率不高现象。

二、组网方式不适合大数据量传送

《广西妇幼卫生信息管理系统》采用公网宽带传送不适合定时和适时数据传送,效率低,安全性不可靠,数据传送有数据遗失现象。

三、软件开发应用价值不高

传统的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实现对服务对象健康信息的全面掌握,在数据规划和数据管理上,要求进行完全独立的控制,建立专属于妇幼保健领域的专项健康档案和集中的业务数据中心,并直接从各相关服务承担机构采集需要的各项数据,使用该龙骑系统结果是:对服务对象而言,因为不同的健康或疾病问题,需要往

返于多个机构、建立多“卡”多“册”,信息不能共享,本属于自己的完整的健康档案信息分散在各地,并且可能重复检查甚至重复治疗,或不能得到及时的追踪随访服务;对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而言,同一服务对象的同一数据可能需要按照不同“条线管理”的要求重复采集、重复上报,且难以从其他机构获得需要的数据,工作效率低下、基层业务人员苦不堪言;对区域卫生管理部门而言,需要重复投入、建设多种类型的专项健康档案和多个领域(条线)业务数据中心,而各专项健康档案和领域数据中心可能掌握着同一服务对象的同类数据却可能不一致,“数出多门”,不能满足信息综合利用、支持科学决策的要求。

(一)系统不能随时快捷形成高危孕产妇和高危新生儿总体信息,对高危孕产妇和高危新生儿、体弱儿管理信息支持低,不能更好应用于高危孕产妇和高危新生儿、体弱儿实际管理干预。

(二)不能直接形成国家和自治区妇幼保健报表,不能很好地支持卫生管理决策和服务质量控制。

(三)不能有效支持保健和临床相结合,缺乏产儿科临床相应的医生工作站的开发窗口,不能形成产科、新生儿病历等,产儿科病历基本信息重复建档,造成临床医生不愿使用。

(四)婚前保健资料不能共享,软件虽然含接有婚前保健登记模块,孕期保健建档并不能调用婚前保健基本信息。因此孕期保健又需要重复建档。

(五)软件不具自动识别清除重复建档资料,造成数据库儿童数量大大多多于实际儿童数,导致信息可靠性降低。

四、建议

妇幼保健信息系统不是孤立的业务应用系统,而是整个区域卫生信息化业务应用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妇幼保健信息系统所管理的特定服务对象(妇女儿童)的专项健康数据,只是服务对象在整个生命进程中形成的完整健康信息的一部分。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好妇幼保健信息系统与其他业务应用系统(如医疗服务、疾病控制和社区卫生等)在数据资源建设上的相互衔接和互为补充的协作关系,在区域层面实现跨领域、跨系统的数据资源整合,是实现相关业务应用系统共同支撑全程一体化健康管理服务的重要基础。新一代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应在做好区域卫生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标准化基础上,将基于“领域业务数据中心”的传统烟囱式系统建设模式转变为基于“区域业务数据中心”的集成化开发模式,实现业务数据中心的“共建共用”,彻底取消系统问的“数据接口”,满足“统一高效、资源共享”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总体要求。

(一)市为区域单位,由市卫生局组织制定本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开发规划,按照卫生部卫生信息化建设:标准统一、保证安全、以法治业、经济实效、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重新开发新一代妇幼信息管理系统。

(二)分析总体设计思路:新一代的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应在满足妇幼保健领域自身服务与管理需求基础上,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模式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区域医疗卫生信息系统一体化设计理念。严格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集成开发、共建共用”的原则,在准确理解、把握妇幼保健信息系

统在健康档案和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中的定位、作用和相互关系基础上,做好与相关业务领域的数据资源整合和应用系统整合,并充分利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提供的各项功能,搭建高效统一的业务管理平台及区域共享的业务数据中心,实现与其他业务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和协同工作,满足区域医疗卫生服务和健康档案建设的需要。

(三)从“领域内业务管理”向“区域化服务个人”战略重点转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强调“以人为本”。要求从卫生服务理念、医疗卫生制度、卫生服务模式和服务手段等各方面充分体现以服务居民个人为中心的改革思想,以提高有限卫生资源的可及性和公平性,促进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等社会问题。以居民健康档案和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为重点的医药卫生信息化战略规划和各项任务的提出,正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改革思想的具体举措。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业务应用系统建设上,应树立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建设技术解决方案的全程服务理念,以实现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为目标,将建设的重点从传统的“面向领域、重业务管理”及时转向“面向区域、重服务个人”。站在服务全局的高度,通过开展全面、系统的区域卫生信息资源规划,优化业务流程和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满足“惠及居民、服务应用”的战略要求。

(四)与相关业务领域数据资源整合,实现业务数据中心的共建共用妇幼保健信息系统不是孤立的业务应用系统,而是整个区域卫生信息化业务应用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妇幼保健信息

系统所管理的特定服务对象(妇女儿童)的专项健康数据,只是服务对象在整个生命进程中形成的完整健康信息的一部分。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好妇幼保健信息系统与其他业务应用系统(如医疗服务、疾病控制和社区卫生等)在数据资源建设上的相互衔接和互为补充的协作关系,在区域层面实现跨领域、跨系统的数据资源整合,是实现相关业务应用系统共同支撑全程一体化健康管理服务的重要基础。新一代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应在做好区域卫生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标准化基础上,将基于“领域业务数据中心”的传统烟囱式系统建设模式转变为基于“区域业务数据中心”的集成化开发模式,实现业务数据中心的“共建共用”,彻底取消系统问的“数据接口”,满足“统一高效、资源共享”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总体要求。

(五)与相关业务应用系统整合,具备统一高效、各司其责的协作能力由于一项系统、完整的妇幼保健服务可能由多个业务活动组成,这些业务活动的具体执行和业务数据的产生源头可能涉及多个卫生服务机构。为加强信息资源高效整合和充分利用,避免相关应用系统的重复建设和数据重复采集,应首先打破领域和条块限制,通过开展区域卫生信息资源规划,对区域范围与人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相关的各业务领域进行全面的业务需求、业务流程和职能边界分析与统筹规划,按照“数据从哪来、功能就归哪”的原则,做好妇幼保健信息系统以及相关业务应用系统的功能域重组、数据流程再造以及功能模型的优化设计,避免相关系统之间功能交叉重叠,改变传统封闭式的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建设格局,回归领域信息系统的逻辑特性。使逻辑架构下的妇幼保健

信息系统各业务子系统,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基础支撑下,具备“统一高效、各司其责”的协作能力,能够共同、有机地参与到妇幼保健业务活动中来,从根本上消除“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

篇7:加强妇幼卫生信息管理

近年来,我市的妇幼卫生事业一直围绕两个“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以实施“母婴安康工程”为契机,以加强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及队伍建设为基础,从依法规范妇幼保健卫生服务工作入手,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积极开展两个系统管理,降低了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

率。

一、以实施“母婴安康工程”为契机,提高孕产妇住院分娩率

我们从年月份开始,在全××市率先推行了“母婴安康工程”,逐步推广优惠低价分娩措施,这项工程的实施重点是农村、社区低保家庭、山区及流动人口孕产妇,实施半年多来,成效显著。

(一)对山区、低保对象及流动人口孕产妇实施优惠政策。

⒈山区实行分娩全免费

×、××、××是××最贫困、交通最不便的山区,这些山区的孕产妇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想到医院分娩,但交不起住院费用,往年常有家庭分娩发生,或者经筛查属于高危产妇,待临产了、出现大出血了才去附近卫生院,又由于产妇自我保健意识差,孕期未接受保健的也不在少数。为有效管理,我们从年月日起,对山区孕产妇在当地住院分娩实行全免费,即免费用车接送、免费住院分娩,所需费用由妇幼专项经费补助给各山区卫生院,补助金额总计达万多元,这些做法完全杜绝了山区家庭分娩,社会反响很好。

⒉低保对象和外来流动人口孕产妇实行优惠低价分娩

计划外孕产妇死亡率高一直是实施《两纲》的难点,其原因一是与计划生育工作开展有盲区,对不接受避孕措施的未进行跟踪有关,二是与孕产期保健工作管理质量不到位有关。为了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高农村产妇住院分娩率,我们也从月份开始,对低保对象和外来流动人口孕产妇实行优惠低价分娩。具体措施是享受低保待遇家庭及流动人口孕产妇可以到当地妇女组织或市妇保所及中心(乡镇、街道)卫生院领取“分娩优惠卡”,凭卡享受费用优惠,顺产分娩费用除药费外控制在元内,以此来动员和吸引其住院分娩。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各医疗保健单位对低保对象和外来流动人口孕产妇施行剖宫产也有一定的费用优惠,有的对困难的则控制在元左右。截止目前,已有名产妇得到不同程度的优惠,减免费用达万多元。

(二)进一步强化了网络建设和联络机制。

⒈加强乡镇与村两级网络的建设与联动机制

我们通过加强村级公共卫生网络建设,健全了由村妇女主任(或计生专干)、乡村医生组成的网底人员,加强乡镇卫生院与基层网络人员的联系,由她们包干负责摸清新婚数、孕妇数,并建立名册,每月定期上报卫生院妇保人员,再由妇保人员追访,建立围产期保健手册,负责孕期保健知识的宣传与咨询工作,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对筛查出的高危孕妇进行专案管理,并督促高危及时转诊,发现问题及早治疗,以保证孕妇产前保健的质量。

同时,在推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联村医生责任制的基础上,规定了“八负责”制度,其中明确要求联村医生必须负责在联村范围内开展孕产妇、婴幼儿系统保健管理工作,配合网底人员做好相关工作。特别在今年大雪时分,为使山区孕产妇能安全分娩,我们强化了孕产妇产前催诊、追踪制度,由当地联村医生责任组中的妇幼人员电话催诊孕妇做好孕检,联系村级网底人员做好督促,如有高危情况在大雪封山前跟踪督促到上级医院复检,乡镇卫生院妇幼人员及时掌握复检结果,并决定住院分娩方式,必要时负责护送孕妇住院分娩,这一切确保了母婴安全。

⒉探索建立了社区三级网络网底人员的联络机制

在城区,我们主动与社区计划生育专干、妇女主任和外来人口管理办公室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或以交流会、座谈会的形式联络感情,定期互通情况,及时核对孕妇与出生情况,以切实摸清保健底数,包括外来流动人口孕产妇和婴幼儿的底数,为下步开展保健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加强了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的保健管理。又如通过建立流动人口妇女组织,在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社区及企业中建立妇女小组,纳入当地基层妇女组织的管理范畴,也纳入我们三级网络网底人员的联系范畴之中。

⒊依法规范妇幼保健卫生服务工作。

加大母婴保健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接生,取缔家庭接生,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近日,对马渚、城郊两起外来流动人员非法接生案件及时通报公安机关予以立案查处。

二、以加强产科建设为重点,努力保障母婴安全。

在加强产科建设方面,我们主要抓好了设施、队伍、质量、制度等四个环节的管理。

(一)通过实施“创建规范化孕产妇保健门诊活动”这一载体,结合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加强产科建设。各医疗保健机构按照产科技术服务标准配合了必要的产科基本设施,并投入资金进行了相应改造,改善产科工作条件,进一步完善产科服务功能,提高围产保健服务质量。

由于房屋设备等条件的改善,技术服务能力的提高,服务态度的改进,对顺产及剖宫产实施价格优惠等因素,选择辖区乡镇卫生院住院分娩的孕产妇呈上升趋势。另外,从月日起,我们调整了年接生数量在名以下的几家卫生院的产科设置,其产科业务由附近中心卫生院以上单位承接,被取消产科专业的医疗机构,重点做好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同时确保具备孕产

妇难产应急处理、高危筛查和及时转诊能力。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产科技术和服务能力。从年开始,按照规划对乡镇(街道、中心)卫生院妇产科人员在市级医院进行三个月短期轮训,学习产科新知识、新技术,特别是对产科技术人员、妇幼人员进行孕产期并发症、合并症的防治与急救技术的强化培训,通过例会、月会,以会代训,教育产科医护人员认真钻研业务技术,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要求医护人员把孕产期危象识别和处置原则、正常分娩处置规范、新生儿窒息的预防和复苏作为基本功熟练掌握,提高抢救能力。

(三)建立产科质控中心,健全产科抢救小组(即围产协作组),提高全市产科质量和抢救能力。充分发挥产科质控中心和产科抢救小组的作用,组织专家讨论分析重危孕产妇抢救病例及死亡原因,并进行有效干预,及时组织抢救工作,质控中心还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对基层产科质量进行重点监督和检查,既指导基层工作,指导各单位健全围产质控制度,建立产科质量管理组织,加强对产科质量的日常监督与管理,加强临床与保健的结合,又保障产科急救绿色通道畅通,提高急救能力,真正把母婴安全落到实处。

(四)规范管理制度。严格按照产科建设标准要求建立完善并认真执行产科各项规章制度、诊疗常规和重危病人抢救常规,认真履行产科各级各类人员职责。进一步规范了产科管理各类制度,如严格控制计划分娩及人为干预产程现象;严格控制米索使用;注意催产素的合理应用,减少产科出血的发生率等等。严格转诊制度,要求各基层单位发现高危妊娠应按《××市高危等级管理办法》及时处置或转诊,中心(乡镇、街道)卫生院一律不准截留高危孕产妇分娩。除不可避免死亡外,因管理和服务能力造成可避免和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的医疗保健单位和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三、以人为本,广泛深入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

(一)加大宣教力度。全市各医疗保健单位加大了对孕前保健知识的宣传,将国家有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方针政策、出生缺陷的严重危害和预防措施,以及安全分娩的知识,作为宣传和健康教育的重点。积极在流动人口集聚场所开展相关保健知识宣传,通过媒体、发放《告外来务工妇女的一封信》、张贴宣传图片、公布联系电话、咨询服务热线等方式,想方设法为外来流动人口孕产妇提供保健服务,提高住院分娩率。通过广泛深入开展健康教育,使广大群众逐步实现“要我保健”和“我要保健”的观念转变。主动参与和支持妇幼保健工作。

(二)建立健康教育培训基地。月份市卫生局成立了健康教育学校,确定卫校作为全市妇女健康教育培训基地,并增挂“余姚市妇女健康培训中心”牌子,由市卫校具体负责全市妇女的健康教育培训工作,市妇保所制定开展各类妇女健康教育的菜单,并落实好相关授课老师,由各社区、行政村根据参加对象实际情况选择确定,再安排授课时间,实际上这一形式也把人口学校和孕妇学校整合在一起了。据统计,教育受益数已达多人次。

(三)成立妇女健康咨询服务中心。以市妇幼保健所为主成立了妇女健康咨询服务中心,开通咨询服务电话,开设妇女健康咨询门诊,提供免费服务,并充分利用这一宣传阵地,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采用多种形式,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群众能够接受的母婴保健科普知识送到社区和农民群众中去,提高她们的保健知识水平,正确看待生育健康问题,自觉地改变一些旧观念、旧风俗、旧习惯,主动接受孕产期保健、住院分娩、产后访视等服务,保证安全分娩,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篇8:妇幼卫生专业毕业生反馈信息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2003-2007年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妇幼卫生专业且目前从事妇幼卫生相关工作的毕业生。5年间本专业共有毕业生282人, 排除考研、出国进一步深造及完全改行等情况, 其中直接从事妇幼卫生相关工作的约190人。

1.2 方法

采用信函追踪调查的方法, 根据学生毕业分配的单位地址寄发调查表, 尽管调查表反馈率较低, 但从反馈的学生及用人单位的分布情况看,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3 调查工具

自编安徽医科大学妇幼卫生专业毕业生调查表, 包括三部分:基本情况、自我评价、对教学情况和课程设置的评价。

1.4 统计处理

全部资料输入计算机, 采用EpiData数据录入与整理;利用SPSS11.5版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1.1 工作岗位分布

此次调查共收到反馈调查表42例, 工作单位性质均为事业单位, 目前的职称40人为初级, 2人为中级。24人 (57.1%) 从事保健工作, 12人 (28.6%) 从事临床, 6人 (14.3%) 从事行政。

2.1.2 工作相关因素

33.3%的毕业生的就业途径是通过个人自荐, 其次是院系或老师推荐、同学介绍, 分别占19.0%, 14.3%, 再次是亲朋介绍、学院招聘会及招聘广告, 均占9.5%。毕业生认为择业最重要的因素中单位知名度所占的比重最大, 占28.6%, 其次是专业对口度 (23.8%) 及单位发展前景 (19.0%) , 再次是个人薪酬 (9.5%) 、单位所在地 (9.5%) 、工作条件 (4.8%) 及单位效益 (4.8%) 。

38例 (90.4%) 毕业生对工作能较好适应, 57.2%的毕业生认为适应工作最主要依靠吃苦耐劳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及自学能力, 其次是过硬的专业实践能力、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分别占33.3%, 9.5%。

32例 (76.3%) 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完全或比较对口, 10例 (33.3%) 不太对口。57.2%的毕业生对现在的工作较满意。4例 (9.5%) 有一次更换工作的经历, 更换原因是为了寻求个人发展。

2.2 自我评价

毕业生在自我能力评价中对自己的心理素质、自学能力、观察与分析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实际解决问题能力、人际关系等方面评价较好 (所有的评价均在一般以上水平) ;而在临床动手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论文写作能力等方面均有4.8%~23.8%的毕业生评价较弱。见表1。

2.3 对教学情况和课程设置的评价

对本校的教学设施、教材建设、学术氛围等教学环境除2人对教材较不满意外, 其余均表示较满意或可以接受。在师资力量的评价中, 对教师的学识水平、教学质量、授课内容、教学方法、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人格魅力分别有52.4%、33.4%、23.8%、19.0%、61.9%、66.7%和47.7%的毕业生评价为满意或较满意。在对本专业课程开设情况的评价中, 对基础课及专业课课程开始情况评价为较满意或可以接受的分别达90.5%和95.2%, 对技能培训及实习情况评价为较满意或可以接受的占71.4%和66.7%, 2人对实习情况很不满意 (4.8%) 。见表2。

3 讨论

从岗位性质看, 我校毕业生可从事的岗位尚未达到多元化, 主要集中在保健, 其次是临床和行政;从单位性质看, 毕业生均在事业单位中工作。从就业途径看, 学院招聘会、广告、网络等途径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学校及院系应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培训[3], 配合招聘单位开展多种形式的招聘活动, 为毕业生提供多元化的, 并且针对性较强的就业平台。

大多数毕业生的工作专业是比较对口的, 对工作也较满意, 可见妇幼专业毕业生是有一定的社会需求的, 也反映了毕业生的专业思想较稳定[4]。调查可以看出, 毕业生工作后, 其吃苦耐劳钻研精神和自学能力成为适应工作的最主要的因素, 所以在学生在校期间注重培养其这方面的素质。

在自我评价以及教学情况评价中均发现, 我校妇幼专业教学中实践环节薄弱, 实习情况及技能培训均不能达到学生的需求, 不满意率较高, 毕业生的临床动手操作能力偏差, 但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动手操作技能要求较高[4], 从而会影响到以后的工作。可能原因是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临床实习时间较短, 临床动手操作技能没有得到足够的锻炼, 还有一部分学生抱着自己是公共卫生专业, 不从事临床的想法, 对临床实习没有足够的重视。针对这些问题, 学校应加强临床理论教学, 适当延长临床实习时间, 提高实习地的教学水平及老师的带教意识, 加强学生对临床动手操作的重视, 能够做到充分利用实习时间, 加强操作技能学习[5,6]。此外, 毕业生的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也有待加强, 在平常学习和毕业论文写作时, 指导老师要帮助学生提高科研水平, 指导学生形成新颖的科研思路, 提高创新意识;在以后的工作中, 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 科研水平也随之会有所提高[4]。

针对妇幼卫生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保健医学特点, 制定明确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促进编写全国统一教材显得尤为重要。在平常的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指导作用, 加强对学生学习的监督, 改革和完善授课内容和方式, 充分利用网络及其它教学手段, 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保健实践中更新知识结构, 提高教学质量, 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及可接受性。

随着今后医学的发展, 社会对妇幼卫生专业的人才需求会更多, 要求会更高。应针对妇幼卫生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毕业生能力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加强教学改革, 提高妇幼卫生专业毕业生的业务水平, 为我国培养合格的、实用性的妇幼卫生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建端, 杜玉开, 方为民, 等.妇幼卫生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的定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 2007, (22) :1723-1724.

[2]崔建峰, 刘艳霞, 张欣, 等.医学院校毕业生的追踪调查[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8, (11) :121-123.

[3]黄敬宝.2008年北京地区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 2009, (1) :62-65.

[4]钱序, 周丽, 梁霁.妇幼卫生本科教学效果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 1999, (14) :363-365.

[5]曹秀菁, 陶芳标, 张洪波.《妇幼保健学》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 2003, 11 (3) :222-224.

上一篇:技校生自我鉴定报告下一篇:大学计算机考试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