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培训基地工作计划

2024-06-18

小学数学教师培训基地工作计划(精选8篇)

篇1:小学数学教师培训基地工作计划

--小学数学课改基地工作总结 如东县马塘镇马北小学

去年我校有幸成为南通市小学数学课改实验基地学校之一,一年来,我校在市县教研室的指导下,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研究”课题研究计划为指南,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充分发挥基地学校的研究、示范、幅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建立组织,加强领导

我校重视课改基地工作,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科室主任和教导主任分别为副组长的基地工作领导组。同时整合教研组、备课组、骨干教师和实验老师的力量,成立了课改工作指导组,加强对实验工作的指导。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我校想方设法创设良好的课改氛围:分发《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进行宣传;在校园内显眼的地方,布置课改宣传标语;举办实验年级家长学校,教师家访双向交流,使课改精神深入人心,争取社会和家长的支持;精心布置教室,使教室成为充满童趣、温馨的学习乐园。

三、认真组织,抓实研究

1、开展培训,完善培训制度。我校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县教师进修学校的课改培训,并对培训和实践情况认真组织考核。充分发挥指导组成员、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的作用,实现“实验、培训、管理、研究”一体化,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2、学校领导做到“三个三”。

即:三个自觉,三个心中有数,三个带头

“三个自觉”就是自觉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培训,自觉参加校内的各种课改活动、自觉吸收课改信息。“三个心中有数”就是对新课程标准和新理念能做到心中有数,对学校课改的每一阶段的工作目标和要求心中有数,对实验年级的课改计划和实施状况有数。

“三个带头”就是带头学习新课程标准,带头上好课改课,带头总结课改经验。

3、实施课改实验课堂开放制度。实验班级的课堂随时向全体老师开放,全体教师关注、参与、支持课改实验,已蔚然成风。

4、扎扎实实开展校本研究。

—— 以县局规定的“周六集体备课日”为阵地,每周六上午组织“听、评、讲”活动,即:组织全体老师听一节课改实验课;全体老师一起评课;组织一场有关新课程理念方面的讲座,使教师能潜移默化地接受新课程理念,让课改横向、纵深发展。

——开展“跟班听与教”活动,把拟任下学期一年级老师分到实验班进行试教与评课,参与教学反思、案例分析、经验交流等。

——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由实验老师、指导组成员分别与非实验老师结对,进行师师互动,共同学习,共同提高,从而带动了非实验年级的老师进一步理解课改新理念,提高课堂驾驭的能力。

——开展“五课一条龙”活动,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五课一条龙”落到实处,是校本教研的有效载体,“五课一条龙”即集学课、听课、说课、评课、跟课为一体。实现了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同伴互助、师师互动的好势头,对优化教师群体结构产生了积极影响。“五课一条龙”较好地落实贯彻了“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核心要素,既立足“校本”,着眼“课堂”,正常教研,又不影响教学秩序;既满足教研需要,提高教师素质,又为教师所乐意接受,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课改开放,发挥示范作用

本学年,我校为全镇组织了两次课改研讨活动:上学期组织了“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研讨活动;下学期组织了课改基地校教学开放活动。两次活动共开设研究课14节,每次全镇都有一百五十多位小学教师参加了研讨,受到很好的效果,充分发挥了基地校的示范、幅射作用。

五、深化科研,师生硕果累累

教师提高了科研水平,切实转变了教学方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素质也得到了提高。一年来,我校教师发表论文16篇,在县级以上交流获奖论文14篇;学生有30多人次在县级以上获奖。驽马自知征途远,不需扬鞭已奋蹄。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们课改实验工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新的教育理念已被教师们接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进入了每一个实验班甚至不少非实验年级的课堂,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的教学局面已基本形成。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肩上担子的沉重,作为小学数学课改实验基地学校之一,今后的路还很长,还会遇到一个又一个意想不到的困难。但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学校领导、教师上下一致,团结一心,奋力拼搏,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众多专家的教诲和指导下,努力实践,积极探索,并在实践和探索中认真学习和借鉴各实验学校同行们的宝贵经验,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实验就一定会在本校结出丰硕的果实,马北小学这颗江海平原上的明珠定将放射出更加璀璨的课改之光。

篇2:小学数学教师培训基地工作计划

去年,我校荣幸地成为南通市小学数学实验基地的一所学校,过去一年,我校在城市教学与研究系的指导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研究项目为指导,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充分发挥基础学校的研究,示范,辐射效果,取得一定的成效。总结如下:建立组织,加强领导我们学校非常重视基地改革的工作,设立院长院长,教学部主任和教学主任,分别担任副校长基地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整合教学与研究小组,课程准备小组,教师骨干和实验教师的权力,建立课程改革指导小组,加强实验工作的指导。第二,广泛宣传创造气氛我们学校正在努力营造良好的课程改革氛围:分发一封信给学生的家长进行宣传;在校园的突出地方,布局训练口号;举行实验班的父母学校,教师家访二人的精神,为社会和家长的支持;精心安排的教室,使教室充满了俏皮,温暖的学习乐园。第三,精心组织,把握studyn1,开展培训,完善培训体系。我们学校坚持 第一次训练,归纳后;不是培训,不是岗位原则,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县教师培训学校课程改革培训,培训和实践认真组织评估。充分发挥指导小组成员,教学研究组长,骨干教师的作用,实现实验,培训,管理,研究整合,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2,学校领导做三个意识:三个意识,三个心,三个领导三意识是有意识地参与各种组织的各种训练,有意识地参与各种学校改革活动,有意识地吸收课程信息。三个思想是新的课程标准和新的思想可以意识到学校课程改革的每个阶段的工作目标和要求的实验课程的心理和实施的情况。三个带头是带头学习新的课程标准,采取带领一个好的过程,率先总结课程改革的经验.3,实施课堂改革实验教室开放系统。实验类的类在任何时候都对所有教师开放。所有的老师都关心和参与支持课程改革.4,坚实的校本研究的实施。我们把星期六集体课日设为每个星期六上午的地区办公室的位置 组织听,评,说活动,即:组织所有教师听课改革课程;所有教师的评估;组织一个关于讲课概念的新课程,使教师能够微妙地接受新的课程概念,使课程变化的深度发展。进行后续的听力和教学活动,下学期被分配到指派实验班进行教学和评价的一流教师,参与教学反思,案例分析,经验交流,进行孪生活动。由实验老师,指导小组成员与非实验教师配对,教师和教师进行互动,共同学习,共同改进,这导致非实验级教师进一步了解课程改革的新概念,改进课堂控制能力。通过活动开展五门课,发挥团队精神。五个班级一站式实施,是以学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有效载体,五级一站式,一套班,讲座,讲座,班级,以课为主。要实现老与新,对新老,同伴,教师和老师的良好互动的动力,优化教师的结构有积极的影响。五个课程一个一个的更好地实施个人反思,同伴支持,专家领导,核心要素,都是基于学校,专注于课堂,正常 教学与研究,不影响教学秩序;既满足教学和研究的需要,也提高教师的素质,同时也为教师接受和发挥应有的作用。第四,课程改革开放,发挥榜样rolen在这个学年,我们学校组织了两次培训活动镇:上个学期组织新课程,新思路,新教材讲座;下学期组织了基础教学改革开放活动。两项活动分别成立研究部14个,每个镇有150多名小学教师参加了研讨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充分发挥了基础学校示范,辐射效应.nFifth,深化科研,教师和学生教师提高科学研究水平,有效地改变教学方法,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学生的素质也得到了提高。在过去一年里,我校师生发表了16篇论文,超过14名学生在交流县级文件;学生有30多人在县级以上的奖励。nNazhi知道的旅程远,不需要鞭子已经蹄蹄。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们的实验工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新的教育思想已被教师接受,自主性,合作,探究学习方法,已进入每个实验阶段,甚至很多非实验级教室,教师和学生互动,参与 教学情况已基本形成。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他们肩上的沉重负担,作为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实验基地的学校,未来的道路还很长,而且还相继遭遇意想不到的困难。但我们坚信,只要我们的学校领导,教师从上到下团结,团结奋斗,在高层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众多专家在指导指导下,努力实践,积极探索和实践和探索认真学习和学习实验同学的实验经验,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实验肯定会在学校结果,马北小学这条河上的明珠平原会发出更明亮的光课程改革。

篇3:小学数学教师培训基地工作计划

关键词: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研究

一、引言

教师“工作满意度”是一个心理学概念, 它是教师对其工作与所从事职业, 以及工作条件与状况的一种总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感受与看法[1]。国外学者对教师工作满意度的调查研究已有相当长的历史, 成果非常丰富。新课程实施已有十年, 教师的工作满意度间接反映了新课程实施的效果。

我国已经有一些学者对教师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从已有的研究[2][3][4]看, 有对中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的, 也有对数学教师工作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的, 还有对骨干教师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的, 但是还没有对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的。考虑到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的重要性, 本文旨在探究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情况。

二、研究的设计

(一) 被试

本研究的样本是参加西南大学国家级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计划的101位小学数学骨干教师, 他们分别来自江西、云南、贵州、西藏等地。共发放问卷101份, 回收97份问卷, 回收率为96%;其中有效问卷97份, 有效率为96%。

(二) 调查的工具

本研究以北京社会心理研究所冯伯麟编制的“教师工作满意度量表”为蓝本, 结合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修订得到了“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工作满意度量表” 。该量表分为5个因子:自我实现 ( 7个题项) 、工作强度 ( 5个题项) 、工资收入 (6个题项) 、与领导关系 (5个题项) 、与同事关系 (4个题项) 。

量表采用 Likert 5 点法记分, 得分越高, 表明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对工作越满意。5级评分标准是:A等级 (1.00-1.49) 为很不满意, B等级 (1.50-2.49) 为不满意, C等级 (2.50-3.49) 为中等满意, D等级 (3.50-4.49) 为满意, E等级 (4.50-5.00) 为很满意。

(三) 数据数理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调查所得数据资料进行管理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 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工作满意度的总体情况

各分量表及总问卷的平均得分及等级 (见表1) , 反映出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对工作的满意度。

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在自我实现、与领导关系、与同事关系等三个方面处于D等级, 满意度较高;在工作强度、工资收入上是C等级, 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总的来说, 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对于工作的满意度是C等级, 处于中等水平。

为了了解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工作满意度中具体存在的问题, 我们有必要关注那些得分相对较低的题项。表2列出了平均值小于3的各个题项, 以及在该项目上作出负面回答 (分值为1-2) 的人数百分比。

从表2可以看出, 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工作满意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在工作强度和工资收入这两个维度。

(二) 不同性别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差异分析

以性别为自变量, 对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及其各因子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见表3) 。

从表3可以看出, 男、女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在工作满意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具体表现在自我实现、工作强度、工资收入、与领导关系、与同事关系等五个因子都没有显著性差异。

(三) 不同学校类型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工作满意度差异分析

以学校类型为自变量, 对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及其各因子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见表4) 。

从表4可以看出, 不同学校类型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在工作满意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具体表现在自我实现、工作强度、工资收入、与领导关系、与同事关系等五个因子都没有显著性差异。

四、讨论

(一) 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工作满意度现状分析

本研究表明, 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工作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 其中自我实现、与领导关系、与同事关系的工作满意度较高, 工作强度、工资收入的工作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因此, 工作强度、工资收入是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工作强度是教师工作满意度中比较低的维度。调查表明, 有55.7%的骨干教师认为“总有干不完的事, 节假日都难得休息”, 有57.7%的骨干教师认为“工作中经常让我感到很疲劳”, “每天都得吃粉笔末太不卫生”, 有43.3%的骨干教师认为“工作几乎要用尽我全部精力”。因此, 就教育决策部门或学校教育机构而言, 提升教师工作满意度, 可以考虑从优化教师工作环境, 减轻教师工作负担等方面入手。当然, 就教师自身而言, 这里面涉及一个有效教学、教学效率的问题, 小学数学骨干教师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制定教学规划、提升教学效率, 这是进一步要研究的问题。

工资收入是教师工作满意度中最低的维度。调查表明, 有61.8%的骨干教师认为“自己的收入不令人满意”, 83.5%的骨干教师认为“学校的福利不太高”, 只有41.2%的骨干教师认为“自己的收入与非教师相比不算低”, 只有45.4%的骨干教师认为“自己的收入与非骨干教师相比较不算低”。因此,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 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的待遇。当然,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浮躁复杂的社会, 是一个充满诱惑的社会, 是一个优胜劣汰的社会, 作为以助人、育人为职责的教育工作者, 需要调整心态, 要有平静淡定、爱生乐业之心, 要树立坚定的信念。

综上所述, 一方面, 小学数学骨干教师为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感到骄傲和自豪, 对于教师职业的工作价值持肯定态度;另一方面, 小学数学骨干教师认为自己工作强度大、工资收入低, 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工作强度大、工资收入低的矛盾是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工作满意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 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工作满意度差异分析

本研究表明, 男、女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在工作满意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具体表现在自我实现、工作强度、工资收入、与领导关系、与同事关系等五个因子都没有显著性差异, 这与王祖莉的研究结果一致。同时, 不同学校类型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在工作满意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具体表现在自我实现、工作强度、工资收入、与领导关系、与同事关系等五个因子都没有显著性差异。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 在本研究中只有97名有效样本, 而且有效样本中只有25名男教师, 研究结果可能会受到研究样本的影响, 仍需进一步证实。

五、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工作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 其中自我实现、与领导关系、与同事关系的工作满意度较高, 工作强度、工资收入的工作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 工作强度、工资收入是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因素;男、女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工作满意度没有显著性差异;农村学校、城市学校的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工作满意度没有显著性差异。鉴于此, 我们提出以下建议:政府要提高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的工资收入;学校要减轻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的工作强度;小学数学骨干教师要树立坚定的信念。

参考文献

[1]陈云英, 孙绍邦.教师工作满意度的测量研究[J].心理科学, 1994, (3) :146-149.

[2]冯伯麟.教师工作满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教育研究, 1996, (2) :42-49.

[3]张忠山.上海市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 2000, (3) :39-42.

篇4:慧雅文化小学数学课程基地的创建

一、 营造侧重“数学体验”的慧雅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感受中学习数学

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机地融入“数学元素”,追求“书香数韵”的文化意蕴。建成的“一室一角一中心”,即每年级一个以数学实验为主的数学专用教室,一个以数学游艺为主的数学广角,一组以数感、长度、方位、面积等直观体验为主的数学体验中心;我们更重视数学环境课程的创建,把富含“数学元素”的校园文化场景建设作为主要内容进行开发,营造生动有趣的数学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数学文化的熏陶中体验数学的魅力。

1.注重数学直观体验,打造适时体验的班级数学文化特色

在每个教室里设立“数学园地”和“思维演练场”,在教室的外墙壁上开辟“数学文化墙”和“学习成果展”,拓宽学生数学学习空间,营造“爱数学,乐实践”的浓郁学习氛围。

2.挖掘数学文化内涵,营造富含数学元素的校园文化场景

开发建设长度体验路面,高度体验墙壁,方位体验路牌,以“神秘的数、神奇的式、多才的符号、美丽的图形、严谨的数量和智慧的名题”为内容的6个数学文化体验主题园,引领学生畅游数学王国,体验数学的奇妙和神秘。

3.加强数学应用性实践,建设数学文化长廊

我们在教学楼前建了两个60米的数学文化长廊,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能随时徜徉在数学的海洋里,体验数学探索的乐趣,品味数学应用与价值,享受数学实践与问题解决的成功。

二、 开发侧重“数学发现”的慧雅课程资源,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数学

在数学课程的开发方面,学校注重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以教育教学目的为导向,整合、优化各种数学教育资源。在保证课程的基础性和统一性的前提下,开发适应数学学习的校本课程,形成实践数学的校园文化特色。让数学学习凸显“探索发现”,开发“生本”“师本”和“校本”数学课程,让学生在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思想方法的获得、问题解决模型的建立、思维能力的提升以及数学实践中经历数学发现。

1.“师本”课程让数学教学具有个性与特色,打造慧雅的数学师资团队,开发“教师”的数学课程资源

以连云港市“数学名师工作室”和县“小学数学领航团队”为载体,组建数学教师成长共同体,开展小学数学教材教法研究,构建“实验思维”数学课堂教学,探究国家数学课程的有效实施途径。开展小学数学课程拓展研究,构建“体验应用”数学课程基地,探索校本数学课程的开发策略。开展小学数学课程评价研究,构建“多元唤醒”数学评价体系,创新过程性、激励性数学评价方式。

2.“生本”课程让数学学习充满生成与创新,实践慧雅教学范式,开发课堂的数学课程资源

构建自然本真的课堂教学方式,探索适合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三自”教学范式——课前自由预习、课内自主探究、课后自觉练习。实现数学知识的探索、核心内容的建模与数学思想的形成都在学生体验操作、研究探索中完成,从而领悟数学知识的真谛。

3.“校本”课程让数学学习开放而丰富,优化整合教材内容,开发拓展的数学课程资源

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设计安排不同层次的课程内容。一是开发了数学类校本课程。低年级注重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开发编写《一个都不能少》《神秘的数字》等启蒙数学课程,激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中年级注重学生实践体验与文化熏陶,开发编写《趣谈数学》《数学其实很好玩》等娱乐数学课程,让学生在快乐游戏中领略数学的魅力;高年级注重探究与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开发编写《数学教材学法导引》《走进数学家的世界》等探究数学课程,让学生在体验实践中提升探究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二是开发社区数学课程资源。与社区的菜场、商店、银行、财会等单位与场所密切配合,挖掘它们的数学元素,组织学生开展数学生活应用与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升华数学学习,提升应用能力。

三、 建设侧重“数学应用”的慧雅学习场所,形成多样化的数学学习路径

“做思共生”,把数学与生活、数学与活动、数学与娱乐结合起来,搭建开放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在枯燥的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将数学用于生活与娱乐,在实践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提升数学思维。

1.建“一馆一室”

以发现、思维、运用为主要内容建“一馆一室”,服务学生数学学习,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快乐、充满体验。数学实验馆:建设一个“做数学”的数学实验馆,丰富学生对课本知识理解的宽度与深度。呈现数学史上众多数学发现的探究过程,再现数学实验场景,让学生亲身经历、动手操作教材中的数学实验,全程经历数学发现之旅。数学展示室:建设一个展示数学成就、分享学生数学才能的数学展示室,分为“用数学”的数学生活馆、“玩数学”的数学游艺宫。定期呈现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笔记与手抄报、数学实验过程记录、数学制作、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等学习成果,搭建学生实践创新的有效载体,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养。

2.建网络平台

开展“E”学习方式的实践,建一个专门用于数学学习的电子教室,在已建成的“我爱数学”专题网站上开辟数学指南、在线测试、小小数学迷栏目;各年级创建数学QQ群;利用“我酷”视频上传数学学习微视频等,实现人机互动的数学学习,拓展学生数学体验与实践学习的时空。

四、 开展侧重“数学创新”的慧雅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习数学

“学创”共融,数学学习是一个探索发现、构建创新的过程。慧雅文化数学课程注重学生日常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能力培养,注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注重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学生数学学习的内驱力。

1.组建数学学习团体

分三个层面组建班级的数学学习共同体、年级的数学兴趣小组、校级的数学文化社团。分别成立数学实践学习小组、数学体验学习小组、数学研究学习小组等,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搜集常用数据,了解数学知识在实践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利用生活、生产中的数学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成立少儿数学院

依据数学的核心内容,围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成立“尺规画图”体验分院、“数学学具”制作分院、“数学模型”创作分院、“奥数起航”分院、珠心算分院等,开设趣味性、知识性、逻辑性和思维性相结合的实践活动,开展专题性学习活动,挖掘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动手实践能力。

3.开展智慧型数学活动

定期开展数学日记、数学手抄报、数学故事、数学名家鉴赏、数学小论文等展评活动,引领学生掌握数学课本知识;利用每日的数学快餐、每周的数学超市、每月的数学达人秀,开展数学思维闯关系列活动,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每年开展两次“数学文化节”,创造更多的数学应用与思维展示的机会,激发数学探究的热情。

4.创新“闯关升级”评价机制

学校构建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发展”的评价体系,以“智慧闯关、考核升级”的方法,根据学生数学能力水平,按年级评选六级“数学智慧星”“数学小博士”“数学小院士”,让学生在快乐体验中提高数学素养。

慧雅文化数学课程基地,以优化数学课堂学习,整合数学教材资源,拓展数学学习形式,丰富数学学习活动,强化数学学习体验,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创造数学应用机会,建设体验数学、实践数学的乐园为主要项目内容;以激发兴趣,提高思维,培养能力,提升素养为价值追求,为不同潜质与个性的学生发展奠定基础,让校园文化富含“数学体验、数学思维、数学发现、数学应用、数学创新”等数学元素与文化特色因子,从而进一步丰富与积淀学校“慧雅”特色文化内涵。

篇5:小学数学教师培训基地工作计划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随笔一:

现行的数学教学大纲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这两条走向成功的“腿”都已经提高了相当重要的程度。笔者几年的教学实践也证明,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动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培养好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能使数学教学得心应手。就此,本人想谈一点浅见,以待指教。

一、注重实践教学,创造成功条件,激发学生兴趣

刚拿到数学新书时,总爱不释手地翻来覆去浏览,积极的兴趣的倾向是朦胧兴趣的开始,那完全如何把握契机,把这种积极的心理倾向设法转化为一种积极的真正兴趣,无疑这当中上开始的课尤为重要。

二、设计育人情境,内化学生情感,使生亲师信道

积极的情感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动能量,从而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学生听课也伴随一定的情感,而学生的情感往往同他对教材的领会程度,对教师教学的兴趣密切相关。

三、教学内容的最佳呈现,需要教师读活教材

多年来,我总是努力使每一个40分钟的教学,成为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认知过程;努力把教师的外部指导内化为学生的能动活动;总是在怎样才能唤起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和如何才能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新知识上下功夫,适时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努力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能力也得到训陈和培养。而且从小就能受到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这对提高学生的素质无疑帮助很大。要做好以上这些,我认为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准确地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否则,都是空话。这是因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科书不同于一般参考材料或其他一些课外读物,它是按照学科系统性结合儿童认知规律,以简练的语言呈现数学知识的。知识结构虽存在,但思维过程被压缩。学生看到的往往都是思维的结果,看不到思维活动的过程,思想、方法更是难以体现。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呈现进行精心设计和加工,通过教学实践,体现数学本身那种令人倾倒的丰满的内容,体现思维过程和思想方法。为此,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书本上看得见的思维结果,更要让他们参与那些课本上看不见的思维活动过程。因此,我的体会是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教材。通过教材,使自己先受到启发,把教材的思想内化为自己实实在在的思想,把教材读活。让自己从书本中精练的定义、公式以及叙述等的背后,看到数学本身本来丰满的面容,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弄清它的形成过程。这样,我们才能使学生不仅获得真理的条文,而且更能使我们的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人与人、前辈与后代、数学家与学生之间的活生生的思想与情感的交流。否则,教师自己头脑里没有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没有思维过程,把课本当成一本死书,照本宣科,那么就不可能把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不可能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很好地展现开来,那学生也只能是死记硬背、机械模仿。这样的教学也一定是既没有生机,也没有深度。不可能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网络,更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建构了。因此,教师熟练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读活,是使数学教学成为思维活动教学的前提,也是提高我们教学水平的前提。

教师理解了教材,了解了教材的思想,有了一个完整的认知结构(暂时),并不等于学生也理解了、了解和有了。学生不是靠我们头脑里的数学思想方法就可以掌握新知识的,而是靠我们教师把自己的思想变为行为。学生是通过我们的语言、我们设计的教学过程、创设的思维空间到达知识彼岸的。同时,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能否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完全依靠教师的主导。

不论我们教师对教材挖掘得多深,理解得多么透彻,把教材读活到什么程度,但如果不能对教材进行很好地加工、处理,不能把理解的落实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很好的设计,那么,对学生学习来说,都等于零。教师也只能是哑巴吃汤圆——自己心中有数。因此,我认为:教师还必须遵循教学规律,紧密结合实际,选取恰当教法和教学手段,把教师的思维内容转化为学生的思维内容。教师先受到启发后,再通过老师去启发学生。如果教师只停留在自己理解,而不善于教学,那教学效果一定不好。因此,我非常重视在提高自己驾驭教材能力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设计能力,努力使自己的思想方法很好地体现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课本与学生之间的活生生的中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老师的课堂教学,掌握该掌握的知识,具备该具备的各种能力,提高应有的素质。因此,我认为教师熟练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读活,设计出合理的教案,并在实际教学中灵活地加以运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根本保证。

总之,教师读活教材,熟练地掌握教材,是我们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有了这个前提和保证,我们才能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弄清楚,讲清楚,才能给学生设计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为他们主动构建认知结构奠定基础。有了这个前提和保证,我们才能了解知识形成过程中所运用的思想方法,才能有机地渗透给学生,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全面完成小学数学教育任务。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随笔二:

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往往由于过于注重教学逻辑和知识的传授,而导致课堂气氛压抑,学生乏味无趣,教学效果低下。但是一定要切实上好一节好的数学课,让学生听得有趣、学得轻松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教师在课堂的开头导入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课堂的开头导入好了,就能高度激发学生的求知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使整个课堂非常的活跃。那么怎样导入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

我认为数学课的导入最好是走近小学生的生活,从他们身边的一些事例出发,或者设置一些题型、或引用一些数字、或改编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然后进行教学,学生易于接受、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能使整个课堂教学效果特别好。我校开展数学公开课,我们有幸听了两位数学老师的两节数学课,这两位数学教师对数学课的导入对学生很受启发。先谈谈陈老师的一节课的导入,陈老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课本上设计的导入是通过复习以前学过的一般小数的加减法进而直接开始探讨新授内容,陈老师却是从课本出发,但又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她从去年我校测量过的学生的体质健康数据出发,通过设疑解决谁比谁高、谁比谁重的生活化问题来引导学生探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整节课学生自始至终情绪高涨,解决问题有针对性,解决了问题又有成就感,教学效果相当好,同时也使整个课堂非常活跃,教学效果也很好;再谈谈鹿老师的一节二年级的数学课,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混合运算》,课本上的设计是通过男女学生的过河乘船来导入进行教学的。事实上我们有好多二年级的学生根本没有乘船的经历,并且不懂“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的含义,因此如果老师直接引用课本上的例题进行教学,或许好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会很高,想当然效果不会太好。幸好我们鹿老师在备课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她把学生的“过河乘船”改成“咱班学生坐汽车参观动物园”,这样一来,有好多学生因为有亲身体验,所以学习兴趣极高,课堂气氛宽松,不知不觉一节课下了,教学任务圆满完成了,学生学习热情也很高。

我们的数学源于生活用于丰富多彩的生活,或许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数学导入方法,有善于设疑者、有喜于归纳者、有惯于直奔主题者……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学数学最终还要回归到生活中去,用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越接近我们的实际生活,学生就越容易接受和理解,当然我们的教学效果就越好,学生也能够对数学产生更大的乐趣。解决实际问题不再是教师主宰、学生跟着教师走,而应是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语,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这样,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随时调整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设计和组织后续的教学活动,有效地促进数学问题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小学生问题解决的质量,使其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随笔三:

数学作为开发人脑资源,培养创造力的主力学科,对课堂氛围,学生集中精力,进入角色的速度要求尤其高,数学课的导入能以最少的话语,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进入数学王国,并且能承上启下,温故知新,激起学习欲望,又能联系以前知识,为进入学习高潮作准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好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下是我的两点总结:

一、用悬念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为学生提供学习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直观的、具体的、形象的方式更能吸引他们,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自始至终创设各种方式的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例如:在讲授一节新知时,我这样设计新课导入,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先写出一个数“321”,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老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能否被3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接着,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

二、培养师生情感,使其亲师信道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要使学生亲师信道,必须改变过去“一言堂”的课堂环境,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使学生不再受束缚,使教学向民主化、人性化方面发展,允许学生有想法,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上,要把问题交还给学生,激励学生在互动中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能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归纳的知识内容,教师绝对不说;能让学生做的教师绝对不包办;能让学生自己发现找出答案的教师绝不再作指导。只有在不规范不准确的地方教师才可以作补充说明,绝不允许教师将自己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这样师生间的距离近了,感情增加了。而积极的情感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动能量,从而提高思维和学习潜能。学生听课也伴随一定的情感,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当然,新课的讲授方式还有很多,但最终目的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篇6:小学数学教师工作计划

篇一:小学数学教师工作计划

岁月匆匆,一年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也要对自己新的一年做个计划了,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对于新学年的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我要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为导向,以教师成长促进学校发展为目标,以校本教研为突破口,以课堂教学“五还”为研究的抓手,学校要打造一支个性鲜明、团结协作、充满智慧的研究型教师团队,构建一个动态生成、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

二、主要工作

(一)常规工作“日常化”

1、健全集体备课制度,以备课组为单位,关注日常教学,重视课后聊天式的学习研讨,重点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及时反思实践过程中的得与失。每周举行一次集体备课,做到“四定”:定专题、定中心发言人、定时间、定地点。根据行事历的时间安排进行有专题的集体备课(学习“新基础教育”理论;根据教材内容结合“新基础教育”的基本理念研究一些基本课型。)

2、推行随堂听课制度,发扬门户敞开,随堂听课的优良传统,积极开展备课组内的相互听课、备课组与备课组之间的交叉听课、以教研组为单位的中心组的听课等活动,共同研究真实的数学课堂,课后进行自评与他评,在互动的过程中提升教师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逐步改变教师内在的一些观念。

3、建立学习制度,认真读好“新基础教育”的三本书,定期举行读书活动,交流读书心得,初步了解相关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教师逐步用“新基础教育”理论来指导实践;提供对话交流的平台,针对“新基础教育”的学习进行各种形式的专题研讨,充分利用华师大专家组理论引领和共同体的信息交流,及时了解新基础教育的研究动态,确定数学专题研究的方向。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基地学校的系列活动和各级各类的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4、加强常规管理制度,每月25日左右进行常规检查(包括教师的备课、反思、学生的作业)主要由学科主任、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负责。每个学期举行期中、期末的质量检测,对考后情况进行质量分析,以便能更好地指导下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根据教材内容的变化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基础达标体系,每个年级每学期确定一项单项小型竞赛。

5、改革考核评价制度,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考核评价上作进一步的调整,评价目标更加多元化,综合运用笔试与面试等方式,口算、笔算、操作等考核方式,在平时的教学中逐步渗透,以减轻期末考试时学生的压力。

(二)研讨活动“专题化”

研究过程不走过场,不搞形式主义,活动的设计与推进考虑可行性与实效性。研讨活动以“新基础教育”的理论为依据,以课堂教学“五还”为研究为抓手,以全体教师的积极主动参与为准则,实实在在地在课堂实践中感悟“新基础教育”的基本理念。

(三)教师发展“自主化”

1、自主选择——小课题的研究

老师们可以选择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感兴趣地问题,或教学中遇到的困难,自主选择,确定小课题,进行课堂教学研究。具体操作如下:个人自主申报,自由组合,认真作好过程记录,学期末进行课题展示与交流。各小课题的研究做到“四重”要求:重研究、重过程、重实效、重积累。

2、自主发展——业务素养的提升

(1)积极参加常州市组织的青年教师素质比赛活动

(2)在反思中成长

30周岁以下的教师每周有一篇至少有质量的教学反思;35周岁以下的教师每月至少有一篇有质量的教学反思;40岁以下的教师每学期至少有一篇有质量的教学反思。

(3)及时总结,撰写论文

在学习理论、开展教改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4)同伴互动,取长补短

各备课组成员互相听课,每人每学期至少听课20节。每人每学期至少上研究课1节(包括备课组内研究课)。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希望自己在新的一年里不断的提升自己,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育好培养好学生。

篇二:小学数学教师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新的一年已经来了,也要做好学期的工作计划了。本学期,我校数学组将认真贯彻县教研室和学校的工作要点,在县教研室、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的指导下,围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办学理念,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育人为归宿,以提高师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进一步转变自己的教研理念,改进教研方法,积极探索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新体系。也要继续推进数学新课程改革的进程,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努力让本组数学教师成为有经验、有追求、有能力、有思想、有智慧、有作为的新型教师,使教研组的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二、目标任务

1、努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使各年级数学成绩达到学校规定的有关标准。

2、在数学学科教研教改中注重素质教育,让本组教师成为一支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过硬的数学教师队伍。

3、狠抓创新教育,加强数学课堂改革力度,积极开展各项教研活动,提高现代教学水平,切实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积极开展业务学习活动,在全组形成教研之风、互学之风、创新教育之风,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5、协助教导处抓好各年级教学研究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6、加强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由备课组长带领同级组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法,落实新课标的要求。

三、具体措施

1、把握教材关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阅读、钻研教材,把握各单元、各节的教学要求和重难点,熟悉教材的特点和编者的意图,订好所教学科的教学计划。计划要体现每单元重难点以及采取的措施,研究解决难点的方法。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练习策略。对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记录,及时进行反思,认真反思个人的教育教学心得。

2、规范日常工作

严格规范数学教学常规。开学初每位教师要认真制定各年级教学计划,认真备课、上课、布置和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组织数学学科的质量调查。配合教导处对教师业务常规情况以检查与考核。其中特别在本学期要规范备课组集体备课的落实;学生作业的规范性要求,包括学生书写作业的规范和教师批阅作业的规范。还要突出教学管理中的“三抓”:

(一)、抓集体备课,注重活动过程的实效性。尽量做到每个单元都能进行集体备课,对于重点内容要进行研究、讨论,制订出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以及基本的教学环节。对于上课及学生作业反馈的问题,要及时讨论,商量改进的方法,并认真写好教学反思,每位教师每学期写好不少于8篇质量较高的教学反思,要求在质量上要有新的突破。

(二)、抓课堂教学。本学期继续深入课堂听课,通过“一人同课多轮”、“同上一节课”等形式,检测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果。

(三)、抓作业辅导。要求作业布置适时适量,作业批改及时、认真、细致、规范、适时地采取补救措施。

3、开展课题研究

积极认真开展课题实验,搜集、整理实验成果,课题的研究要做到“重研究、重过程、重实验、重积累。”本学期我们中年级组继续开展《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这一课题的研究。切实做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于成果突出的案例,在全校推广。

4、切实做好培优辅差工作

数学是思维训练的体操,每节数学课都少不了思维训练,因此辅优工作随时都在进行,但这还不够,课堂上可以让优等生当小老师,帮助差生,一举两得。

后进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一定要找出他们困在哪里,然后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5、在学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1)、到期末科组可以开展以班为单位的学生数学作业评比活动,每个班评出前五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书写习惯和作业的质量。

(2)、本学期各个年级都主要开展“数学综合能力竞赛”活动,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3)、下午的第三节活动课,下班的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教给学生一些有趣的数学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三:小学数学教师工作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所任教的四年级三班,共有学生40人。在经过了三年半的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活动。特别是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还比较好。对本班的学生,我认为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地保持,并逐步引导到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培养本班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是本学期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二、教材情况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主要特点:

总体上看,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教材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既注意体现新理念,又注意继承传统数学教育的内涵,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1。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精心设计练习,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建构立互动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成“要我学”为“我要学”。

3、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开他们心中的结,让他们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4、赏识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鼓励他们,多表扬和肯定、批评、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5、利用各种形式帮助中下生赶队,狠抓双基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6、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教好每一个学生。

篇7:小学数学教师工作计划

一、教学理念:

兴趣是动机系统的重要因素,对人的行为具有巨大的拉动和推动作用;兴趣可使人积极主动地从事各种喜爱的创造性的活动,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满意的效果;兴趣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推动学生满腔热情地从事学习和探索,对于智力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让学生喜学、乐学。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构建“光彩课堂”。

二、学情分析:

一班现有40名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大部分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进取的态度,有上好课的欲望。形成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20以内口算能力比较强,最好的学生一分钟能达到15题以上,大部分孩子都能达到一分钟10题以上。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极大部分学生能达到教学目标,对数学有了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多数同学能理解所学内容,并进行一些简单的变式练习。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个别小朋友上课不太用心。接受力比较差,学习起来也比较困难。学生做题时也比较粗心。在上次期末考试中,很多错误都是由于粗心造成的。有好大一部分同学遇到较灵活的思考题,有畏缩情绪。

三、教学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领域

1、从生活实例中感受认识更多数的必要性,能读写100以内的数,理解数的组成,能说出100以内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含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掌握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2、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十进制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应用。

3、会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用坚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能解释估算的结果。

4、认识钟面、时针和分针,掌握整时、几时半和大约几时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认、读这些时间,了解生活中时间的作用。

5、能认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并用这些方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会认从正面、上面、侧面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

6、能辨认长、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会用这些图形拼图;能认识生活中的这些简单图形,并从初步感受几何图形美。

7、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在比较、排列、分类活动中,体会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学习寻找简单平面图形的共性。

8、能根据统计图的数据提出并回答数学问题,会进行生活中的一些最简单的统计活动,完成简单的统计图表。

(二)数学思考领域

1、能应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在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加减法的学习探索过程中,初步学会简单的归纳、类比和有条理地思考。

3、在统计过程中,学会提取需要的数据并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解释,逐步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4、在认识图形以及辩认方向和位置的过程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解决问题领域

1、能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经验。

2、在老师指导下,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与同伴解决问题的合作体验,有初步的合作意识。

4、能在算法多样化的探讨过程中,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5、能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领域

1、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解决所学问题,能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从中获得成功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认识生活中的数,认识生活中的图形,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等数学活动。

3、能用100以内的数、位置和方向、平面图形、统计等知识描述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4、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思维过程的合理性。

5、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教材编写特点:

重视学生经验,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的学习内容。

提供探索的空间,重视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过程。

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学习内容。

重视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操作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用数学文化拓展学习内容,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从不同方位感受物体的相对位置,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六、教学措施及方法: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仔细专研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认真备课,备好切实可行的教案。

5、课后认识批改学生的作业,并作好记载,根据地学生情况及时订证,对掌握不好的学生个别指导,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小结。

6、加强直观教学,增强操作、观察、时间等教学手段的应用。

7、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8:小学数学教师培训基地工作计划

吴正宪老师这样对团员说:“我们是学习的团队、研究的团队、服务的团队,每个人都要做团队的建设者,我们要有观点的碰撞、意见的争论、思想的交锋,要共同成长。”几年来,我们把团队成长的着力点定位在学习和研究上,把学习作为基础,把研究作为路径,把成长作为目标,建设成一支快乐的研究的团队、学习的团队。

一、以名师为资源——从成功经验中汲取专业养料

张铁道博士曾经这样告诫团员们:“吴正宪老师是一线老师的榜样和重要资源,也是团队的领军人物。我们研究吴老师,就是要学习她的课堂教学实践所体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研究她的专业成长过程、她自身的专业素养以及她自身行为所体现的教学价值观。我们不是简单地模仿吴老师,而是以吴老师作为‘好吃有营养’的专业食粮,使团队每个人都能够茁壮成长。”

团队以吴老师数十年的教学实践探索为资源,研究吴老师的儿童观、儿童数学教育价值观、课堂教学观,研究吴老师的课堂教学实践。在认真阅读、总结、研究吴正宪老师已经出版的著作、论文和相关文章的基础上,总结出能代表吴正宪老师的系统的教育思想框架,建构起“吴正宪儿童数学教育思想体系”,传播、延续吴老师的资源,推广吴老师的思想、策略、方法,进一步发挥名师资源、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促进一线教师的专业发展。在研究中我们确立了如下的研究专题(如图)。围绕着这些专题,团员们制订研究计划,建立研究共同体,查阅文献、互动访谈。研究的过程是分享智慧的过程,大家通过交流,既为群体提供自己的意见与见解,又分享他人的观点和认识,真正实现了“从独白的数学走向对话的数学”,达到了一种个人与客体、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己的三位一体的数学对话的良好状态。在2010年6月18日工作站结业的那天,我们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吴正宪的儿童数学教育》在专家的指导下正式出版了,受到专家们的认可和肯定。

团队不仅以吴老师作为榜样,而且在吴老师身后还有一支教育专家的队伍,每月一次的名师大讲堂是学员开阔视野、提升专业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两年的时间里,工作站举办了13期名师大课堂,先后请来了王尚志、孙晓天等多位专家。结合专家的思考与实践,从教育价值、教育的课程观、教学观等多方面为队员们作了高端的引领,真可谓数学教师的“百家讲坛”。每一次大课堂结束后,团员们都带回沉甸甸的收获,这些源源不断的新信息,越发地促进教师学习、思考、实践、再学习的良性循环,激发了队员们要做实践的思考者和思考的实践者的决心。

除此之外,读书也是我们走近专家的另一种方式。吴老师经常跟团员们说:“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教育人生,一位好教师要想飞得高,走得远,唯有静下心来读书,要把读书作为一种习惯培养起来!”团队定期向队员们推荐优秀书目,并将推荐书的内容通过网站介绍给大家,可以根据个人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阅读,为后续的发展积蓄释放的能源。

学习、研究、交流成为团员成长的重要途径,在专业营养的浸润中团员们享受着自身成长的快乐。

二、以课例研修为路径——立足于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

我们常常思考这样的问题:一个教师什么时候进步得快?(主动反思)一个教师什么时候能自觉主动地反思?(受到刺激)当一位教师受到“外部刺激”的时候才能引发主动反思,有了自我反思才能知道自己的专业需求,有了专业需求会想办法获得进步。这个“获得的过程”就是团员进行研究的过程,这些“需求”就是我们研修的内容。我们尝试改变了以往教师的教研活动方式,变“被他人设计、被他人培训”为“我设计我研修”的互动研修活动,在生动的课例比较研究中,获得深刻的专业体验。

课后访谈:每次工作站的课堂展示结束时,吴老师和队员们就会走进课堂,和学生们开始对话……通过对学生进行课后访谈,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了解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通过学生的视角,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学;通过学生的视角,教师可以更深刻地了解学生,可以摒弃自己的许多“霸权假定”。课后访谈让我们真正地读懂学生,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才让我们的团员“心里忽悠的一下”,我们才“知道了学生的知道”。读懂学生就从这里开始,学生会告诉我们怎样做教师!

同课异构: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上课方式,从不同侧面突出了不同教师、不同教学方式在同一教学内容教学实践上的效果。通过同课异构,观察教学环节,分析教学现象,领悟教学本质。老师们通过同课异构的活动,从一课一例的模仿状态中走出来,明白了要放眼未来,“回眸自己的教育故事”,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从新的视角学到新的思维方式,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双师同堂:团员和吴老师一起执教,吴老师在学生的生成之处、在执教教师不知所措之时、在学生的精彩表现之处……恰当地进行点拨,不仅使上课教师也使听课教师豁然开朗。2007年12月,年轻的王翠菊老师与吴老师双师同堂,共同讲授《角的度量》。当面对吴老师轻轻抱起学生的那一刻,当吴老师追问到底是120度还是60度的那一刻,当吴老师对传统量角器稍作改造,让学生理解量角的方法的时候,小王老师发出感叹:我怎么没想到?在这次研修中,团队经历了“原汁原味的课堂—集体会诊,共同备课—同伴互动,专家点拨—干预后的双师同堂—案例的比较性研讨”的研修活动,使每位教师目睹了对于一节课的反馈矫正、反思跟进的全过程。

在课例比较研究中,团员们深刻体会到读懂学生、读懂课堂的重要性。正是这一次次比较中的刺激和震动,才使团员们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和成长的动力。

三、以服务基层为重点——在成就他人的同时成长自我

工作站的工作宗旨是在提供高质量的教研服务中培育优秀教师。主要目的是探索为基层教师特别是农村和偏远山区教师提供高质量的教研服务。在服务中让教师获得有指导的、连续不断的专业体验,这种体验在互动分享中又生成了新的资源,产生出具有几何级数特征的聚集效应、辐射效应。

工作站团员们在自我成长的同时,也把服务基层作为历练自己的机会和责任。我们的足迹东到平谷的金海湖、密云的不老屯,西到门头沟的斋堂,南到大兴的安定和礼贤中心小学,北至怀柔的喇叭沟门,踏遍了北京的各个区县。记不清有多少次,在夜色朦胧中启程,记不清多少个酷暑严寒,车窗外漆黑的夜幕还没有褪去,大家早已在蜿蜒的盘山公路上前行。在车上,吴老师和大家在忙碌工作;在车上,老师们只是简单地充饥;在车上,主题活动设计的再研讨拉开了帷幕。

工作站带领骨干教师精心设计不同类型的研究课、专题报告、教材分析等多种项目,分类列出菜单,为基层学校提供“菜单式服务”。几年来,工作站的骨干教师走进众多偏远山区小学,进行菜单式服务、主题式服务、连续式服务,开展系列研修活动。2009年以“在常态教学中研究真问题”为主题,团队一次次走进延庆教师的课堂,跟踪教师的教学实践,从“问题解决”主题研修—双师同堂、体验建构—诊断跟进、设计发展规划—连续干预、在改变自我中前行—在常态教学中研究真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尊重个体实践—分享同伴经验—共同学习成长—提升专业水平”,这样的连续干预,确保了研修活动的成效。

几年来,工作站以“团队研修方式”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实效的数学教师研修活动,不仅带动了5个远郊区县工作分站,还对众多基层教师产生了积极影响,把最专业的服务送给最需要的人,促进北京教育均衡化的发展。

四、以资源积累为目标——在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中历练团队

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团队一直致力于建构高质量的共同学习体验过程,创设共同成长的绿色生态研修环境。工作站建立了一种开放的对话机制,为团员搭建适合自己成长的脚手架。在群体研修的激发下团员努力进行自主的攀爬,形成群体相互激发的共生共长的研修氛围。在群体交流中,每个人都实现着自我的成长突破:有的团员设计着富有特色的研修活动,有的团员自信地和专家交流,有的团员拿起笔总结吴老师的教育教学思想,有的团员到外省市传经送宝……2008年11月20日,中国教育报社组织了“吴正宪和她的数学团队——一个名师团队的展示及其成长范式解读专题教研活动”。来自全国的近500名教师,倾听了吴老师和团队教师的报告,亲自参与、体验了互动研修的过程。《中国教育报》对此进行了报导。这些都是我们成长的标志,我们也逐渐具备了承担挑战性任务的勇气。

几年来,团队在吴老师的带领下,在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中得到历练,使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团队不仅活跃在北京市,也活跃在全国的小学数学教学领域。在吴老师的带领下主持完成了教育部的多个全国培训项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义务教育新课程远程研修项目”、教育部面向农村教师的远程培训项目、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骨干教师数学学科国家级远程培训项目、教育部西北地区教学资源的建设项目等。团员们在吴老师的带领下学习,研讨、交流,在明确每项任务目的和内容的同时,集团队力量和集体的智慧,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受到了专家和一线教师的认可和肯定。

上一篇:《应收款管理办法》主要业绩说明下一篇:学生会培训部素质拓展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