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和激发农村小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2024-06-18

浅谈如何培养和激发农村小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精选11篇)

篇1:浅谈如何培养和激发农村小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和激发农村小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内容摘要:教师要以新课标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回归主体,发展主体,抓好问题的尝试活动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空间、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和求知欲,使学生更生动、活动、主动地学习,成为自主学习创新的学生。

关键词:激发兴趣、授之以渔、激励自主、“学困生”、学习评价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正如著名哲学家黄可剑先生所言:“自主学习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对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他们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而《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小学语文正是为学生语文素养以及终身发展夯实基础的重要阶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动地去学习总比被动地去学效果来得更好。那么,如何培养和激发农村小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呢?下面就我工作十多年来得出的经验谈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识字兴趣,使学生爱识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激发兴趣,使学生愿意识字”,是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的必要条件。

1、把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和教师富有启发、激励性的语言贯穿于识字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

2、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尽量避免用大量的时间进行单纯的识字活动,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把读书和识字紧密结合起来。如我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首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然后指名读,师生听后进行评价并订正字音。这些活动可调动学生多种感观参与学习,在语言环境中轻轻松松地认识了生字。然后,抽出词语,再抽出生字,进行形式多样地

反复练读,以加强识字的效果。这样,把读书和识字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并且提高了识字效率。

3、把识字和课外阅读有机结合。低年级学生富于想象,他们喜欢阅读一些浅近的儿歌、童话故事。可以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利用自习课开展读书活动,欢迎学生把喜欢的课外读物带到课堂上自由阅读,鼓励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解决,或问老师、问同学。实践证明,一段时间后,学生的识字和阅读兴趣越来越浓,课外也能主动识字、主动阅读,识字量不断增加,从而不仅完成了课内规定的识字量,而且向课外延伸,从而做到了“下保底而上不封顶”。

二、授之以渔,注重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主要是自己学习,而自己学就应有一定科学合理的方法。有了一定科学合理的方法,就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收获成功的喜悦,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从而乐于独立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比如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教师可先教读,学生仿读,注意纠正学生字音、停顿及朗读情感、语气,做到字正腔圆,轻重缓急得当。如遇生字词则引导学生应用工具书查阅字音、字义、词义,引导学生在逐字、逐句朗读中边读边思考,读懂课文,让学生养成边朗读边思考习惯。当学生掌握一定朗读方法后,教师由教读变为引读,着力于引导,设置一定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方法自己朗读与阅读分析。这样不仅可以让学习在关键、重点地方多分析、多思考,在朗读中把握课文内容,而且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与方法,为以后的自主学习奠定良好条件。会学比学会重要,会学从而乐于去学,自主去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思维常常与感性经验相联系,而且思维敏捷性也有一定局限,他们的感知也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时,应进行适时、适当的指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章可循”。直至最后让学生放手一“学”。

三、创设良好氛围,激励自主学习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学习者通过自己练习、探索、发现,所获得的知识才真正有效”。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给读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创设自主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强烈的学习责任感,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首先,应创设自学氛围,教给学生自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在学生自学前,教师应教绐自学的程序与方法,采用一读(将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脉络,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二思(看一看“预习提示”,读一读课后思考题,明确新课要学什么),三写(即认真读课文,深入思考,在文中圈圈画画,记下疑难,写下感受),四用(即使用工具书,迁移旧知识,初步解决一些自己能解决的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自学时有法可循,明白如何入手,懂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由教到学有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缺少的,老师要充分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但不要扮演包办代替的角色。

其次,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让学生乐学。动机是内驱力,自主学习需要一种内在激励的力量。如果学生对自己从事的探索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这种内驱力就能把学生内部的精神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有效持久地投入探索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烈的特点,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产生对新知识的需要和渴求,并在兴趣的激励下形成探索动机。

第三、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愿学。教师要转变角色,努力营造出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生说生评,生说师评、师说生评等形式,让学生自己获得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走向成功,体验到成就感;适当组织学习竞赛,开展合作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使学生愿学、乐学。教学民主氛围的营造,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1、主动汇报,交流学习。在学生自学后,教师要创设让学生交流学习所得的机会,培养学生主动汇报学习情况的习惯。我们通常是让学生站起来就说话,避免举手指名等烦琐形式,学生说话不拘束,课堂呈现气氛热烈,思维活跃,情绪高昂的场面,讨论、争论中不时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2、互相讨论,及时评价。可通过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师生讨论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营造民主评议的氛围。学生的发言有优有劣,这对帮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借鉴意义。学生通过互评、互议,相互启发,互教互学,在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下,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从而也提高了学生评判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大胆发问,鼓励创新。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对不明白的问题大胆发问,提倡学生给老师提意见、找岔子、挑毛病,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发表独立见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当学生想法与老师不一致时,教师切勿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应耐心倾听,多问学生是怎么想的,对思考不够深入的问题要鼓励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探究,将学生思维活动引向深入。更重要的是,要激励学生敢提问,爱提问,乐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

四、抓好“学困生”是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重中之重

“学困生”的教育本是现代农村教育教学最棘手的问题之以,更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差的一部分。因此,要培养小学生整体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必须抓好“学困生”这块重中之重,难中之难的教学问题。自己觉得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1、注重情感教育,不放弃他们。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困生,他们的情感都较丰富,他们需要教师对他们多关心、多爱护、多表扬与鼓励,只要他们接受老师,那就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2、对“学困生”进行第二课堂教育。对他们展开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开设学习兴趣小组。激发他们的兴趣,鼓励他们努力进取,积极向上,并且在本班发动“爱心帮扶对象”小组,让全班孩子也一起来关注、帮助他们,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欲望。

五、客观新颖的学习评价是激发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俗话说:“小学生地心灵好比露珠,晶莹而透明。”在天真活泼的小学生眼里,老师的一句好的评语可能激励他们一生。可见评价对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也许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动作,一句激励的语言都可能鼓励孩子们学习的动力。新课程理念下地评语强调形势多元化,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仅是关注他们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尤其是针对我们农村的孩子相对知识面窄,不能更多地把数学知识生活化。因此,老师既要关注他们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及时评价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培养自信,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训练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有效地激发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为创新学习,扩展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这方面自己在带上四年级这班学生时无意中发现杨文龙同学在体育中奔跑积极、情绪高涨,但在自己的数学课中内涵、性格内向,通过自己对该同学的了解,在今年五年级时我主动要求该同学进入体育队,在训练中鼓励评价他,进而潜移默化在自己的数学课中鼓励评价,现在的他在数学课中表现积极,乐于回答问题。

在一个自己觉得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还需从小事做起。自己在教学中给学生也说过:“自己如果要真正长大,必须要学会自立,自己来思考,自己来做事”。例如:我叫本班的张涛同学去拿自己的练习册布置作业,这位同学知道自己没拿,却还跑到教室再回来给我说:“他没拿”这样的同学永远长不大。而可以这样做:知道自己没拿到教室可以借其他同学的,或可以告诉老师诚实的回答:“我有其他办法。”然后再回教室借来。

六、鼓励“人自为学”,培养自主精神

学习者不会思考,不掌握学习的方法,单靠死记硬背来获得知识,必然失去求知的兴趣。因此,教师教学过程中“引”要得当,“放”要得法,给足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人自为学”。放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敢问、善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辩驳别人,发表相反意见。在课堂互动中交换思考所得,从而不断修正自己的答案,真正体验探究的乐趣。另外,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尽量多地动手操作。俗话说:“眼过千道,不如手做一遍”。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也就是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放”得彻底,还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区分好“乱”与“气氛活跃”的关系。

有的老师怕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把课堂搞乱,影响课堂纪律。我认为只要学生围绕“学”而乱就不要怕,教师导之有法,这种由激烈的讨论辩驳引发的“乱”只会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因为他们无暇开小差。当然,对学习纪律作出要求也是十分必要的,我就明确告诉学生——下课你可以在教室里自由活动,上课必须学习。

2、要给学生留足充裕的思考和活动时间,切忌走形式,武断地打断学生思维,挫伤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只有在每个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讨论和

争辩才会有最佳的效果。

3、尽量多地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能让学生说的,老师不说;能让学生想的,教师决不禁锢学生思维;能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老师绝不越俎代庖。这样,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巧妙引导,善于指导,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让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迅速提高。这样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近的过程,需要合理的引导,需要教师的耐心与爱心。

篇2:浅谈如何培养和激发农村小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南关学校王琴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依靠在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正如著名哲学家黄可剑先生所言:“自主学习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对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他们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伏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就需要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应不断地启发、引导、培养并激发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下面就是自己在教学中觉得重要的两点:

一、抓好“学困生”是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重中之重

“学困生”的教育本是现代农村教育教学最棘手的问题之以,更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差的一部分。因此,要培养小学生整体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必须抓好“学困生”这块重中之重,难中之难的教学问题。自己觉得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1、注重情感教育,不放弃他们。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困生,他们的情感都较丰富,他们需要教师对他们多关心、多爱护、多表扬与鼓励,只要他们接受老师,那就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2、对“学困生”进行第二课堂教育。对他们展开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开设学习兴趣小组。激发他们的兴趣,鼓励他们努力进取,积极向上,并且在本班发动“爱心帮扶对象”小组,让全班孩子也一起来关注、帮助他们,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欲望。

二、客观新颖的学习评价是激发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俗话说:“小学生地心灵好比露珠,晶莹而透明。”在天真活泼的小学生眼里,老师的一句好的评语可能激励他们一生。可见评价对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也许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动作,一句激励的语言都可能鼓励孩子们学习的动力。新课程理念下地评语强调形势多元化,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及时评价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培养自信,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训练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有效地激发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为创新学习,扩展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篇3:浅谈如何培养和激发农村小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一、教师要树立良好形象,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喜欢某位教师,就会对这位教师所教授的课程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不喜欢这位教师,就会不喜欢学习这位教师所教授的课程。所以,教师的个人魅力在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起着最基础的作用,在师生关系的建设中也起着积极的作用。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学的关键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关键。

首先,针对新课改,作为英语老师我们应该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文化修养,不断地进行反思,使自己的教育理念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做一名勇于创新的新型教师。我们在课堂中,应多鼓励,少批评,不断挖掘学生的亮点,增加个人魅力,努力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次,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个性差异,要经常与学生交流,发现学生的长处与爱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怀、温暖、诚意和平等待人。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引导他们逐步明确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二、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

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及时对学生的进步作出肯定与表扬,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在课堂上要常用激励的语言鼓励学生,发现学生身上哪怕是微小的闪光点,积极评价学生的成绩,少批评学生的错误,多鼓励学生的进步,让学生有成就感。学生只有受到了老师的关注和不断的肯定,他们才会有成功感。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对你任教的学科感兴趣,才有可能提高学习成绩。曾有位学生由于英语成绩不好,几乎放弃了英语学习,上课的时候不发言,自己看其他的书籍或玩游戏,但我发现这个学生语音较好,每次需要朗读都会给他机会表现,慢慢地他变得积极起来。他对我说:老师,以前我不喜欢英语,现在我上课时总想说英语,课后也想说英语,我现在每天都坚持读15分钟的英语。由此可见,他对英语已经有一股学习热情。学生有这样的变化,我想,这一切都应归功于对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的“尊重”,从而使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三、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

很多老师认为农村中学的学生基础不好,口语能力差,没有办法采取任务型和合作性学习等体现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方式,其实不然。虽然学生能力差些,难度较大的任务课堂上是很难操作,但是如果因为这个原因而采用原先“满堂灌”的方式,就会使学生显得更加无趣和无奈,这与新课标的素质教育也不相符。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较简单的、学生能接受的任务让他们来自主合作完成,这样学生也会觉得更加有兴趣,能获得一种成就感,更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必修(1)Unit5 Nelson Mandela—a mod ern hero谈论伟人品质,其中Warming Up的话题What are the qualities you should find in a great person?Who do you think is a great person?这一话题可以用简单的词汇来完成,不需要太复杂的句子,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就不会太难,而且也很有趣。同时还可以把Workbook后面的Talking部分整合到一起,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来完成。这样即活跃了课堂,使学生不怕犯错误,敢于说英语,又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四、开辟第二课堂

篇4:浅谈如何培养和激发农村小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那么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想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以飨读者。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现代中学生爱说爱动。求新求异的愿望迫切,自尊心特别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关注全体同学。尊重每一位同学,对每一位学生都要充满信心。课堂语言风趣幽默,语调抑扬顿挫。用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感染学生:用满腔热情和浓浓的爱意去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和理解学生;用自己多才多艺吸引学生;用真诚聆听打动学生。把学生置于平等、友爱、和谐的氛围中,他们就会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快乐地学习。教师应做到微笑进课堂,热情洒课堂,关爱留课堂,和谐生课堂。这样,课堂就自然而然为激发和培养兴趣营造了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二、挖掘教材。增加趣味性

在研究教材和备课时,我充分考虑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这样,课堂就会活跃起来。如在上七年级unit2 Topie1时,我打乱了教材原有编排程序,对教材重新整合,先教人体部位单词,然后再讲have与has的用法,由陈述句到疑问句,再到否定句,最后上对话。学习中,学生们一直处于亢奋之中,学得津津有味。

三、优化课堂,创设学习情境

由于条件限制,农村中学生很难处在一个真实的英语语境中,我们教师就应尽最大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去看、去听、去说、去想、去用,从而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如在教九年级Pollution isharmful to our health时,我把学生带到污水排污口和淮河边,去目睹水污染,到建筑工地感受噪音污染。到垃圾场实地体验污染。这些情景直观、真实又富有教育意义,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增强了记忆效果,实现了教学目标。

四、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从心理学角度讲,喜新厌旧乃人之本性:从生理学角度看,中学生好奇心强。我们要抓住中学生心理,尽量让自己课堂形式多样,有新意,从而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如在教七年级的人体部位时,我运用肢体动作、粘贴画、儿歌、竞猜等多种形式,孩子们全身心投入,教学效果特佳;在教学方位词in,on,under,behind,on the left,on the right等时,我设计了多种形式游戏,如捉迷藏、抛彩球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就熟练地掌握了这些介词的用法。再如教学水果名词时,我把实物带进课堂,学生们一下子兴奋起来了,我趁热打铁地说:“今天谁表现的好,这些水果就奖励给他。”课堂上学生表现积极,思维活跃,踊跃发言,最后,这些水果都“名花有主”了。此外,我还借助多媒体,丰富自己教学形式,开阔学生视野。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学生们学习兴趣被大大地激发出来,学生们在轻松愉快中就完成了学习任务。

五、学会在教学中赏识、激励学生

英语教学中,随着内容的增多,难度加大,兴趣却会与日俱减。为了保持他们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依据中学生心理特点。我采取了“进步”赏识教学法。只要学生这节课比上节课有进步,今天比昨天进步,哪怕只是一小点,我就送他一朵小红花。一周得到三朵,我就给他家长发喜报或打电话。我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针对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他们每一节课都会有新的收获。这种成功感,会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篇5:浅谈如何培养和激发农村小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者竜乡峨毛完小 喻红兰

新课改要求教学要创设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在宽松舒畅的环境中自觉主动地探索知识,形成技能,提高创新意识。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使这一理念得到实现?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创设良好氛围,激励自主学习;提供自主形式,关注自主过程;鼓励自主学习,培养自主精神。

一、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1、要转变教师角色。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共同的学习者和研究者。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中心,而是学生学习的资源。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学会尊重与赞赏,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尊重发育迟缓的学生;尊重学业不良的学生;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尊重有缺点和缺陷的学生;尊重意见不一的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赞扬他们独特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赞赏每一位学生哪怕微不足道的成绩和进步。

2、学生角色的转变。要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学习的主宰,课堂的主人,让他们从传统的被动接受的角色转变为自主的、开放的主人地位。通过师生对学生主体性的彻底认同,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积极主动地去 1

尝试、学习和探索,去谋求个体潜能的充分发挥。只有当学生对自己的主体角色有了高度的认同感,才会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真正展示自主、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学生学习中,等、靠和无所谓的现象才能得到根本转变。当然,学生角色的转变首先是以教师角色转变为前提的,没有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角色的转变便没有机会和可能。

二、创设良好氛围,激励自主学习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学习者通过自己练习、探索、发现,所获得的知识才真正有效”。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给读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创设自主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强烈的学习责任感,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首先,应创设自学氛围,教给学生自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在学生自学前,教师应教绐自学的程序与方法,采用一读(将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脉络,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二思(看一看“预习提示”,读一读课后思考题,明确新课要学什么),三写(即认真读课文,深入思考,在文中圈圈画画,记下疑难,写下感受),四用(即使用工具书,迁移旧知识,初步解决一些自己能解决的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自学时有法可循,明白如何入手,懂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由教到学有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缺少的,老师要充分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但不要扮演包办代替的角色。

其次,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让学生乐学。自主学习需要一种内在激励的力量。如果学生对自己从事的探索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这种内驱力就能把学生内部的精神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有效持久地投入探索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烈的特点,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产生对新知识的需要和渴求,并在兴趣的激励下形成探索动机。

第三、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愿学。教师要转变角色,努力营造出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生说生评,生说师评、师说生评等形式,让学生自己获得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走向成功,体验到成就感;适当组织学习竞赛,开展合作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使学生愿学、乐学。

三、提供自主形式,关注自主过程

学习不是结果而是一种过程。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是提供自主学习的最佳形式。学生只有直接参与探索新知识的全过程,才能领悟知识的奥秘,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优化教学过程的根本要素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参与的内涵十分丰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放手,更多地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充分发挥学

生各种感官功能,让他们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参与思考、讨论。让学生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要做到六个“让”:即课文让学生自学,字词让学生自己掌握,问题让学生发现,方法让学生寻找,重点让学生思索,难点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突破,真正让学生参与每节课的全过程。参与要多样化,如质疑问难是一种创新精神的反映,是学生思维参与的标志。学生能提出问题,那怕千奇百怪、荒诞离奇,只要学生积极参与了思维活动,教师就要悉心引导,让学生思维的火花最终成为知识学习和创新的火种。

关注自主学习的过程,其最佳手段是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与评价。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体现在课堂提问的梳理精当,而且体现在处理反馈信息的应变能力上。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反馈的重要途径,它的作用并不仅限于让学生了解自己与目标要求的距离,还应通过评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坚定学习的自信心,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当学生答错问题时怎么处理?是鼓励引导、点拨开窍,还是训斥挖苦,简单的否定,甚至罚站?前者能使学生感到老师态度诚恳,评价中肯,自尊心受到了保护,进而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求知冲动,以良好的心态进入学习探索中;后者则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挫伤学习积极性。因此,反馈和评价,不仅是学生认知过程的需要,更是开放式教学和融洽师生情感的需要。

四、鼓励自主学习,培养自主精神

学习者不会思考,不掌握学习的方法,单靠死记硬背来获得知识,必然失去求知的兴趣。因此,教师教学过程中“引”要得当,“放”要得法,给足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人自为学”。放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敢问、善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辩驳别人,发表相反意见。在课堂互动中交换思考所得,从而不断修正自己的答案,真正体验探究的乐趣。另外,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尽量多地动手操作。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也就是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的过程。

此外,要给学生留足充裕的思考和活动时间,切忌走形式,武断地打断学生思维,挫伤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只有在每个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讨论和争辩才会有最佳的效果。尽量多地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能让学生说的,老师不说;能让学生想的,教师决不禁锢学生思维;能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老师绝不越俎代庖。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真正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参考资料: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性的策略和方法》http://blog.tom.com/xpj2 《浅谈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素质的培养》

篇6:浅谈如何培养和激发农村小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在这种欲望驱使下 ,能够轻松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然地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甚至把艰苦的学习看成快乐的享受。因此,语文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学生对语文这一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要了解学生实际,了解他们学习语文的目的、态度、习惯、方法、兴趣、爱好、情感、意志以及生理、心理特征。生活在改革开放时代的初中生,自主意识增强,他们自尊、自信,需要尊重,情绪复杂、情感丰富、对未来充满幻想、求知欲旺盛、记忆力好、渴望通过学习获取知识。但意志脆弱、缺乏刻苦精神、学习习惯不稳定、会产生逆反心理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在教材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首先,教师要充分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多鼓励他们,赋予他们真挚、纯真的爱。理解和热爱学生,对教师来说,大而言之是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小而言之则是教师的修养,是师德。教师要创造条件,如组织学生办手抄报、讲故事、成语接龙、答记者问、辩论会等,使每个学生都有发挥的机会,从而激发对语文的兴趣。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位学生的特长和优势。有的学生字写得好,有的学生普通话讲得标准、流利,要让他们尽情发挥这些特长。教师还要及时发现学生细微的进步,及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鼓励,并与其他同学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

其次,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对于那些讨厌语文学科,学习有些掉队,存在着不同程度自卑心理的学生,应实施“倾斜政策”。当然分寸要得当,要使全班同学理解教师的用意和诚心。如果在尊重这部分掉队学生自尊心方面处理得慎重、科学,不但能激发他们迎头赶上的信心,而且能自然地融洽师生之间、差生与其他同学之间的感情,使他们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当然,决不能因此而对他们有所迁就和放松,相反的更应该从严从实要求。教师所做的一切应植根于教师对学生纯真的爱和高度的责任心之中,使学生也能理解和接受,达到动之以情的效果。

再次,以语文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激起学生的共鸣,进而感染学生,逐步形成学语文的兴趣。如教师和蔼可亲的教态,主动创造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使学生有美感享受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注意,在其乐融融的气氛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要充分发挥教材本身的情感和美感作用,并辅之以教师得当的教材处理和动情的朗读、恰当而富于启发性的提问、独具匠心的板书等等。同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消除语文难学的偏见,尽快摆脱学习语文束手无策的困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欢迎你上语文课,喜爱语文课,学语文的兴趣也将会日益形成和加深。

篇7:浅谈如何培养和激发农村小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夹河镇陡岭小学——王顺田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依靠在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正如著名哲学家黄可剑先生所言:“自主学习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对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他们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伏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然而在我们这所农村完全学校。“留守儿童”较多,隔代教育严重造成弊端,加之社会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小学生自幼学习习惯较差,“学困生”是每个班最庞大的队伍,相对学习气氛特别差。这是当今农村教育真实的教学现状。以新课标教育大纲下所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势在必行。因此,学生的学习方式已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凸现出来,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依此展开,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上做出有益的探索。下面就是自己在教学中觉得重要的两点体会:

一、抓好“学困生”是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重中之重

“学困生”的教育,本是现代农村教育教学最棘手的问题之以,更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差的一部分。因此,要培养小学生整体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必须抓好“学困生”这个重中之重,难中之难的教学问题。自己觉得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1、注重情感教育,不放弃他们。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困生”他们的情感都较丰富,他们需要教师对他们多关心、多爱护、多表扬与鼓励,只要他们接受老师,那就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2、对“学困生”进行第二课堂教育。对他们展开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开设学习兴趣小组。激发他们的兴趣,鼓励他们努力进取,积极向上,并且在本班发动“爱心帮扶对象”小组,让全班孩子也一起来关注、帮助他们,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欲望。

二、客观新颖的学习评价是激发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俗话说:“小学生地心灵好比露珠,晶莹而透明。”在天真活泼的 小学生眼里,老师的一句好的评语可能激励他们一生。可见评价对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也许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动作,一句激励的语言都可能鼓励孩子们学习的动力。新课程理念下地评语强调形势多元化,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对语文学习的评价不仅仅是关注他们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尤其是针对我们农村的孩子相对知识面窄,不能更多地把语文知识生活化。因此,老师既要关注他们语文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学生在语文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及时评价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培养自信,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训练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有效地激发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为创新学习,扩展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这方面自己在带上五年级这班学生时无意中发现王娟同学在文艺中态度积极、情绪高涨,但在自己的语文课中内涵、性格内向,通过自己对该同学的了解,今年我主动要求该同学进入班级艺术组,在训练中鼓励评价她,进而潜移默化在自己的语文课中鼓励评价,现在的他在语文课中表现积极,乐于回答问题。在一个自己觉得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还需从小事做起。自己在教学中给学生也说过:“自己如果要真正长大,必须要学会自立,自己来思考,自己来做事”。例如:我叫本班的陈桂桢同学去拿自己的练习册布置作业,这位同学知道自己没拿,却还跑回教室来给我说:“他没拿”这样的同学永远长不大。而可以这样做:知道自己没拿到教室可以借其他同学的,或可以告诉老师诚实的回答:“我有其他办法。”然后再回教室来借。

篇8:浅谈如何培养和激发农村小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一、明确学习目的, 激活学习动力

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必须使学生明白学习语文的重要性。现在读职高的学生, 一般都是文化基础较差, 对文化学习早已失去兴趣, 而且错误地认为读职高就是学好专业课就行了.何必还要学语文?因此, 教师应及时纠正这种错误认识, 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因为学习语文是未来发展的需要。职高毕业就要就业, 就业需要写自荐信, 要靠口才来推销自己。现在是信息时代, 知识老化的周期越来越短, 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 就必须不断学习, 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而学习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要会读书, 就必须要有良好的语文素质。再说, 语文的基本属性是工具性, 是理解的工具、思维的工具和应用的工具。如果不学好语文, 怎么能学好专业技能课呢?今后又怎么能在社会立足呢?只有学生认识到了这些, 才会产生学习语文的需要, 进而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拓宽语文课程资源

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提出不能把学生限制在课堂内、课本中, 因为学生终究是要与社会接触、融合的, 闭门造车式的学习不利于开阔学生的思维。而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在内的社会生活如果作为语文资源, 那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传统的中职语文教学资源仅限于教材、教师、粉笔等, 所利用的资源有限, 这样不但影响了教学效果也难以跟上社会的变化。中职语文应该可以有更广阔的天地, 如学生的学习场所可以不仅限于教室, 可以是学校的花园、操场, 也可以是校外的实习基地。学生的信息来源可以不仅局限于教师, 也可以去图书馆自己查找资料, 还可以利用信息化资源, 如因特网等。

三、拓展课外活动内容

中职学生相对普高学生而言有着较充足的课余活动时间, 安排有益的课余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有趣的课外活动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把课堂内学习的知识, 在课外进行实践, “课内打基础, 课外求发展, 课内得方法, 课外得益处”。

可以鼓励学生深入到生活和实践中去, 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语文能力。如:中职学生利用假期打工或实习的很多, 可以要求他们把实习中的感受、心得记录下来;还可以引导他们利用课外或假期调查生产、生活中的语文应用问题, 并把调查后的结果写成小论文,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语文应用意识及研究问题的能力。

四、改革教学方法, 体现职业特色

中职语文教师在不同的专业班授课, 教学方法要根据专业的不同灵活变化。比如, 教学内容同样是《雨中登泰山》, 对旅游专业的学生就可以采取“模拟导游”的形式带领学生学习课文;而对美术专业的学生就可以采取“景物素描”的形式展开教学。另如学习《项链》一课时, 面对幼师、文秘、商贸英语等专业的学生就可以采取“情境模拟法”, 让学生表演课文中的角色, 模拟人物身份口吻, 配以神情动作, 再现故事情节, 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美术、服装设计、室内装潢等专业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绘制舞台背景, 设计人物服装、道具, 设计剧本的广告宣传画等, 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中职语文教学方法要多而活, 学生才不会感到厌倦, 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改变教学方式, 实行自主合作

课堂上教师要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课上得生动、活泼、充满情趣。让学生轻松地投身其中, 沉浸其中, 得到精神上的陶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教师适度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得到美的享受, 在争辩中明白事理, 在练习中得到提高。在学习中享受快乐, 在快乐中学得知识, 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要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热情, 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哪怕是只有一丁点进步, 教师也要及时给予鼓励、表扬, 让他们品尝成功的滋味, 从而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六、关心中职学生, 用爱感染学生

中职学生比其他学生群体更需要教师的关心, 特别是对于初中时文化成绩不算优秀的他们, 进入中职学校后更害怕文化课教师的“歧视”, 这时中职语文教师应该更关心他们, 让他们消除文化学习的畏惧心理。同时, 语文课本就肩负着传递人文精神、传递爱心的使命。心中有爱是为人师表的第一前提。作为一名教师, 应把一颗挚爱之心, 倾注给自己的学生, 细心地教导他们怎样去学习、去生活、去做人, 帮助他们解开学习中的疑难, 摆脱思想上的困惑,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种爱心, 定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产生巨大的震撼, 使他们亲身体会到温暖与厚爱, 感受到教师职业的神圣。

结语

篇9:浅谈如何培养和激发农村小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一、需要激趣法

让学生理解国家为什么要把英语学科作为三大主科之一的原因,明确英语的重要性和学好英语的必要性。教师可用数字来说明英语使用的广泛性,也可结合时事宣传英语的重要性。

二、内容激趣法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诱发好奇心和内驱力,激起求知、探究、操作等学习愿望。因此,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1.结合教材及教学需要,选择图文并茂、能反映时代生活、内容新颖有趣的其他教学素材。2.内容的深浅要适度,内容过深或过浅都会使学生丧失兴趣,要不同学生都能摘到相应的果子。3.通过引人入胜的导入,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4.将幽默故事、个人经历、趣闻轶事融入课题中。5.设计一些发散性的问题。6.经常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7.对有些枯燥的内容,也要通过采取适当的教具或體态语,或者编写顺口溜等将其趣味化。

三、媒体激趣法

媒体指直观教具和电教设备。直观教具包括实物、图画、地图、图表、卡片、模型、简笔画、教师、学生以及师生的体态语言等。媒体可为教学提供各种教学情境和真实的交际场面,有助于创造英语环境,使学生直接用英语思维,并增加学生使用英语的机会,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各个感觉器官的共同参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活动激趣法

活动就是为学生提供运用英语的机会所开展的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组织或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能激发兴趣。因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兴趣,把握中学生好新、好奇、好动、好玩、好胜、好表现的特点,设计出各种各样的课堂活动和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吸引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在运用中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常见的课堂活动有:值日报告、问答、对话、朗读、复述、角色扮演、情景对话、专题采访、辩论、讲故事、猜谜、游戏等。如教学Book 4 Lesson 25和Lesson 30课时,结合课文我与学生共同做了大气压强和燃烧两个实验,把化学实验在英语课堂上做,学生兴趣倍增。另外我还组织学生观看李阳老师在丹凤中学的疯狂英语讲座,讲座之后同学们记住了李阳老师的“吃苦就是吃补药”等励志性语言、“三最肌肉训练法”等英语发音的方法等等,学习英语的劲头确实疯狂了一阵;还有举办英语背诵赛后我感触颇深。当然,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要有新颖性,无论哪一种活动都离不开长期进行简单机械的重复,要以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前提。

五、兴趣迁移法

兴趣迁移法,就是以学生直接感兴趣的某项活动为基础,有意识地用“迂回包抄”的方法,使学生对英语产生间接兴趣。我针对学生英语单词难记设计了“英语单词接龙游戏”,第一个同学说出一个单词,另外一个同学以单词的后一字母说出一个单词,以此类推,说错表演节目,学生兴趣盎然;还设计了“英语单词连连看游戏”,学生以前记单词的中文意思觉得枯燥乏味,将英语单词和中文翻译放在电脑上做连连看游戏,规定时间并且评奖,设立奖项,学生记单词的兴趣大增,尤其是一些男生,平时懒得记,此时也饶有兴趣。

总之,初中英语教学是一门需要不断研究和打磨的艺术,我愿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努力尝试,不断探索英语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篇10:浅谈如何培养和激发农村小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应该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为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既是一个机遇,又是一个挑战。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如果教师再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只会扼杀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善于思考 主动探究

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才能对学习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一、教师要转变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指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

语文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授给学生知识,更是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并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只是课堂中的听众,不会对所学知识进行研究和探索,教师也只是机械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与学生之间并没有太多的互动。因此,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去发现和探究知识,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进而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积极性,主要取决于他们对这门学科是否感兴趣。所以,教师要采用丰富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

学生的自身素质和性格多不相同,所擅长的方面也不相同。语文教师要善于发掘学生的特长和优点,并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信心。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能够将课文中枯燥的文字以图片和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使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制作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动画,讲完课后,播放动画,使学生融入到教师所设置的情景当中,这有助于开阔他们的视野,引发他们的想象。

(三)教师要善于利用鼓励性的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之间普遍存在的差异,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问题。对于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要提出思考性的问题,让他们对问题进行自主的探究;对于语文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符合他们学习水平的问题,当他们回答正确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当他们回答错误时,教师也不能一味地批评,而要对他们进行鼓励,帮助树立他们学习语文的信心。

三、创设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和良好的教学氛围

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要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教师先让学生进行自学,之后让学生汇报自学情况,培养学生主动汇报学习情况的习惯,加强与同学之间的交流,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三)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互相评价

教师可以经常组织一些同桌讨论、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回答,再让其他学生做出评价,评价的时候首先要肯定答案中好的方面,再针对欠缺的地方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这样的形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质疑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负责传授知识,学生负责接受知识,而且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讲,不能随意接话。在课堂提问过程中,教师也不能够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通常都是教师提问以后,找一个学生回答,之后便给出正确答案。这种模式中,学生对问题缺乏思考,久而久之,他们就会产生惰性,也就不再愿意思考了。这种教学方式使语文课堂气氛变得沉闷,而且束缚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我们语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在课堂上遇到不懂的问题随时进行提问,可以先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解答,如果学生答不出来教师再进行解答。

(五)在课堂中引入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要充分利用图片和音乐等形式,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一个想象的空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给予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时间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提出都是由教师进行的,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的地位,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也因此受到了束缚。所以,语文教师的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说出来。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给他们一定的思考时间,进而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的过程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能力水平

学生的认知过程是遵循由简到难的规律的,所以,教师的教学也要遵循这一规律,根据学生的实际,为他们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目标,使学习知识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难度。此外,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别的,教师不能对所有学生都提出同样的要求,否则不仅达不到教学的效果,还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任务,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篇11:浅谈如何培养和激发农村小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主要内容] 以教材为依据,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阵地,把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料与教材相结合,建立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真正地行动起来。笔者主要从以教材为依据,在实践中激发自主探究和以活动为平台,在实践中促进自主探究两方面阐述,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的目标。

[关键字]实践活动 自主探究

语文实践活动是将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应用,又在应用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的过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语文学习的直接经验与感受而开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是相对于“接受性学习”而言的。探究性学习注重对生活的感受与体验,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发现和探究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了让学生乐于学语文,学好语文,提高语文实践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我们广辟渠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笔者作了如下的尝试:

一、以教材为依据,在实践中激发自主探究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教科书是语文堂教学资源之一,学生在校期间,主要进行的是课堂学习。因此,我们以教材为依据,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阵地,把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料与教材相结合,建立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地行动起来。

1、利用生活中的资源,探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语文教材上的许多文章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当学生在阅读中 1

提出问题时,怎么办?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或请学生帮助解答,忽略了引导学生自己从生活中,从大自然中去观察、体验,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做,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今,我们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如上口语交际《对乡村生活和田园景物的了解和感受》,由于课前让同学准备。在课堂上,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图片,向大家介绍图片描绘的内容,有的说风俗人情。他们所了解到的,多数是从电视中看的,或者询问家长,或者在书上看到的,或者是亲身体验的。这些活动,使语文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培养了他们了解课外知识的兴趣。事实证明,将语文课堂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2、利用书籍、网络等渠道搜集信息,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信息社会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他们了解的信息比老师的还要多。在一些语文课上,老师在介绍文章时代背景等有关资料时,有的学生莫不关心,或者根本就不听,因为他早就知道,或者不想知道。当我们让学生想办法解决一些靠课文不能解决的疑问时,他们很有兴趣,一定想办法解决。汇报交流时积极主动。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我鼓励学生通过网络等渠道搜集资料,知道祖国有那些名胜古迹,驰名中外的物产,通过自己的努力了解祖国。每位学生都行动起来,对祖国的名胜和物产了解比教师了解的要多得多。

3、开展小组学习,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学习、表达,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在课堂上分小组进行学习,是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有效形式。如教学《尊严》一课时,我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开展小组讨论,选择喜欢的段落,选择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的学习。汇报交流时,各组推选一个同学先介绍学习情况,然后组织大家汇报。这样的学习活动,改变了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

问,学生答、学生读的形式,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体现了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

二、以活动为平台,在实践中促进自主探究

语文的课外学习资源非常丰富。“课标”指出:“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都是语文课程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这丰富的资源,为我们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提供了无数的契机,为学生增加了许多学语文、用语文的机会,有利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了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调查和各种形式的表达为主,我们要让学生密切关注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让语文学习走进生活,实现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沟通和联系,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1、由语文课延伸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

学习了《纪昌学射》这篇课文,学生读了许多类似这样的寓言故事:《掩耳盗铃》《自相矛盾》„„他们还挑选自己喜欢的寓言,制作道具,进行表演,在汇报展示活动中,他们有的解说,有的表演,有的做动作,这些课本剧演的活灵活现,如果学了一篇课文,让同学拓展阅读类似的文章,或给予机会演一演,就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2、同社会生活、自然现象相联系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生活即语文。从社会生活、自然现象中去发现问题,展开语文实践,进行探究性学习,实现了语文教学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学语文的实践机会。

(1)、来自国内外世人关注的新闻的活动。如《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学生通过电视、报纸、网络,搜集了许多资料,在口语交际的演讲课上,他们各抒己见 :有的谴责美国的霸权主义,有的同情伊拉克的人们,有的讨厌战争带来的灾难„„言由心声,学生通过资料搜集,感受了那激动人心的时刻,才说出了这样的见解。

(2)来自生活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采访„„》、《赞老师》和辩论《过生日该不该请同学》等,都是来源于生活实际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3)来源于自然界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如组织学生开展的《走近榜样》活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搜集采访。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其方法与途径很多,确实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积极性,能较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但是,并不是给一点事让学生做,教师袖手旁观就行了,它必须是一种精心编排的教学活动,这个教学活动具有连续性,必须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活动时间、汇报评价时间,教师要加强学习过程的管理,不然,探究性学习就只是一个提法而已,起不到真正的作用。经过探索研究,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提出要求、准备、实施、汇报展示。这是活动开展一定时间后,对活动的总结、评价,是让学生品味探究的乐趣,激发学生更强的探究欲望的环节,通过汇报展示,学生互相分享探究活动带来的快乐,并学习评价活动的得失,为下一次的探究活动作准备,在汇报展示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和谐、宽松、具有情调的氛围中互相交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交流,如:《我喜爱的名言》,我精心设计了汇报展示环节,课堂上同学们个个出口成章,名言多种多样,学生愉快地汇报交流,《赞老师》的学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学生跟着录音机学唱,把对老师的赞美之情融于歌声之中„„,在展示活动中,学生互评,师生共评,如《我心中的童话》,学生读了自己的童话故事后,大家评一评:像童话故事吗?为什么?提高了学生对童

话的认识,有助于学生童话作品质量的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探究类语文学习活动的开展正是为了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实践活动的开展促使我们努力探索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求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创新潜能的教学模式,力求实现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欢乐还给学生。

相信随着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的习惯的养成,随着学生自主探究经验的不断积累,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与鉴赏水平会不断得到提高,他们能够自主探究出的东西也会越来越多,学生们的阅读会逐渐走向深刻与成熟。而这正是学生最大的收获,也是语文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上一篇:细节的演讲稿下一篇:农民工工资管理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