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激发中职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开题总结

2024-06-21

浅谈如何激发中职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开题总结(精选10篇)

篇1:浅谈如何激发中职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开题总结

浅谈如何激发中职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开题报告总结

教育的目的在于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发展人的智力。尤其是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人不但具备完整的知识结构,而且要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准。而职业学校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的同时,却忽视了对体育教学情感教育的融入。因此,我们中职体育教育工作者要有效的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的培养,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的情感素养的要求。

兴趣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在中等职业体育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情感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锻炼更加积极,兴趣更加浓厚,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兴趣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和健全的人格。体育教学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以情激趣,从而促使学生乐学、愿学、爱学。而通过恰当的兴趣教育,有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能激发学生学习各种知识和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和健康人格,使之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树立快乐体育的思想观念

在体育课教学中,学生对即将进行的学习有无参与的欲望和兴趣,对练习的效果会产生直接影响有些教学内容学生容易产生直接兴趣,而有些内容因机械重复、枯燥乏味,会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厌倦情绪,如中长跑等项目。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正确引导,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快乐体育教学是把运动中内在的乐趣作为目的和内容来学习的一种体育教学形式。它强调要以快乐的学习情绪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以达到让学生热爱体育,发展个性,形成积极乐观态度的多重目的。快乐体育尊重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并认为体育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有吸引力的事情,体育课应该把学习兴趣作为教学出发点,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在快乐中体验。

二、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体育课产生的不感兴趣的原因

在中职体育课教学中,有部分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有时还产生了厌学情绪,这也是在中职教育中常见的现象。主要原因有:(1)身体条件不好,怕苦、怕累,这正符合体育兴趣的年龄特点,女生在体育课中性情更加明显,怕晒、怕累、怕出汗。这些90后出生的学生,现其运动不如坐在地上玩手机、谈笑风生,与体育活动缺乏愉快的情感体验,没有培养起体育的兴趣与特长,加上家长对学生的万般呵护等原因,进一步滋长了学生怕苦、怕累的思想。(2)师生关系的淡漠化。有些教师认为学生越怕,教师的威信就越高,因而在体育教学中,严肃有余,使学生产生恐惧感,造成学生精神紧张,情绪低落,表面服从。这种课堂教学下,造成师生关系冷漠,紧张,对立的根本,当然学生也不喜欢。(3)教学内容陈旧,枯燥、单调。大多数学生认为体育教材乏味,缺乏新鲜感,干干巴巴的讲解、示范、练习;单调的教材教学法,跑跑步、跳跳绳、做一些素质练习,加上打打篮球,一复一日,年复一日,因而导致部分学生不愿意上体育课。相反,学生希望每一节课有新内容、有新活动,新收获。

三、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以快乐体育思想为指导,提升认识,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兴趣,教师要通过通俗易懂的道理,使学生明确上体育课的重要性。只有形

成浓厚的运动兴趣,才能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拥有强健的体魄,才能精力充沛地投入繁重的学习,才能够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运动愿望,认真上好体育课,形成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另外根据教学内容和任务,有目的的向学生介绍本课内容的健身价值,针对学生模仿力强、爱好广泛、精力旺盛、学习任务重等特点采用快乐体育教学,使学生在心境自然开朗的环境下,提高他们对体育的正确认识。

2.创设情景,以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体育有无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诱导和培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这一阶段的学生好胜心强,参与愿望强,将教学内容融入到竞赛活动中,学生主动的进行竞赛活动,情绪特别高涨,竞赛特别激烈,对生理机能有良好的提高作用,使活动结束后学生还意犹未尽,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体育的快乐。如此教学不仅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和享受运动的乐趣,也让教师从教学实践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干,获得教学成功的喜悦。

3.选用和搭配新颖、实用有挑战性的教材,使快乐进入课堂,提高兴趣教材的枯燥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主要原因。每节课周而复始的重复练习,学生产生了厌倦,上体育课的兴趣逐渐消失。“人类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做自己喜欢的事。”游戏是人类追求乐趣的一种活动形式,这种活动是自发的,不是在别人强制下进行的,而且游戏的结果是事先不知道的,所以游戏具有很大的魅力。学生们厌倦了常规的跑步练习,死板的篮球运球,他们需要新颖、实用、有挑战性的内容。教师可设计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情景摸拟训练,如:跳远教学中摸拟“青蛙跳远”、武术教学中的勾手摸拟“少林鹰爪”、队列队形练习摸拟阅兵仪式等,将枯燥、单调的练习融入知识性、趣味性,这样教材的新颖性就得到了具体体现。另外,体育尖子生一般在教材

学习初期显得兴趣浓、投入大,但他们很快掌握技术动作后,便厌倦了,区别对待选用适合他们的有挑战性的教材尤为重要,如:篮球基本技术练习,安排“三人”篮球赛,使他们得到满足,达到人人快乐的要求。但是,强调快乐体育教学,不是以游戏作为教学目的,也不是要使教学走向随意,而是要使师生关系真实、自然的参与和表达出来,使师生都能从中得到乐趣。

4.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兴趣。(1)可以克服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教师边示范、边讲解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的不足之处,也可以大大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知识,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2)体育是一门融知识传授、技能培养、身体锻炼于一体的学科,可利用计算机的存储、调用、剪贴等功能,帮助学生及时突破学习的难点、快捷地掌握教学的重点,可以科学地对体育内容进行整合与创新等,可以促使学生逐步实现由无趣向有趣、有趣向乐趣、乐趣向志趣的方向转化。

5.因人而异,维护兴趣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体质及运动能力等差异,区别对待,“一刀切”的要求不能适应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求偏高,会让水平低的学生感到力不从心,难以达到,容易挫伤练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已获得的练习兴趣丧失;而要求偏低,又使能力强、水平高的学生觉得无须努力,同样不感兴趣。因此,要维护不同学生的练习兴趣,所提出的要求因人而异,区别对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须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目标。

总之,中职教育是一个很复杂的工程,而中职体育学生的兴趣培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关系到我们中职教育教学的成败,只有把兴趣培养贯穿于中职教育的始终,再加上操作技能的培养,中职教育才是完美的,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劳动人才。

篇2:浅谈如何激发中职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开题总结

浅谈中职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兴趣往往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对某种事物感兴趣,就会更加关注,并投入更多的精力.正因为如此,本文从日常教学中总结了几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手段,如,教师自身的魅力;课堂教学联系实际;创设情境;加强直观引导,动手操作;练习多样;重视实践活动等,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作 者:刘清 作者单位:大连市金州工业职业高级中学,辽宁・大连,116031刊 名:科教文汇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 & CULTURE MAGAZINE年,卷(期):2009“”(23)分类号:G633.6关键词:数学 兴趣 培养

篇3:浅谈如何激发中职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开题总结

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探索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具有强烈的积极情绪色彩, 是从事活动的重要动力。兴趣, 也可以说是天然的启蒙者, 既可以引导, 又可以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如何, 直接关系体育课的教学效果。所以通过体育教学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乃至爱好, 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参加体育运动的乐趣, 是奠定学生终身参加体育的前提。但是, 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体验什么样的乐趣, 却是悬而未决的问题。

一、分析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体育本是一个来自于游戏, 发展于游戏的学科, 体育课受到学生的喜爱本是一个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 令人遗憾的是, 有许多学生在接触了一段体育课后, 就显示出对体育的“厌学”现象, 而且这种现象越是在高年级就越明显。到底是什么原因, 使他们不喜欢体育课呢?我认为,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想象与现实。体育教学同其他学科不太一样的是, 当小学生初次上体育课时, 他们对体育其实并不生疏。因为他们已有在幼儿园做游戏的体验和对周围人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的印象, 因此他们很容易把未来的体育课自然地理解成一种快乐的“玩”, 这是他们头脑中的“想象”。而现实中的体育课却是教育, 会有一些比较“规范”的内容, 如队列和一些较正规的技术学习, 这与学生头脑中的“想象”有差别。如果此时教学再生硬勉强, 就会使这个落差陡然加大, 使学生一开始就会对体育感到生疏与失望, 从而播上“厌学”的种子。此后,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 他们对体育还会不断产生各种“想象”。这些“想象”, 来自于五彩缤纷的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而当他们总要面对体育教学内容相对单一、时间短难以尽兴等体育教学的“现实”时, 这种“期望”和“回答”的落差会始终存在, 这样就会影响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2) 教不会与学不悦。由于现行教育体制、教学条件所限, 我们国家中小学授课班级还是大班制, 基本上五十多人一个教学班, 个别地区可能达到八十多人一个教学班。这对体育教学来说, 要想上好、教会、教懂、教悦, 是很难做到的。因为在学生上体育课时, 由于人多, 器材少, 场地小, 练的机会又少, 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充分尝试和体验, 所以普遍没有学会, 没有深刻的体验。学生没有兴趣, 学不会, 必然也学不悦。如果多次体育课上多个项目内容都学不会, 都无兴趣, 最终必然“厌倦”体育课, 学生无快乐兴奋可言。从运动的认识规律上讲, 只有在先玩、先游戏中产生兴趣, 引发快乐, 才能进一步学会。但首先我们没有充分时间和场地让学生去学、去玩, 没有机会让学生充分体验运动的欢乐、成功、努力与失改, 这只能带来不悦, 学生不愿上体育课, 师生甚至产生对立情绪。

(3) 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目前, 在相当多的学校体育课上, 体育教师表现出教学方法的单一性、简单性、形式化、成人化, 大多是因教学内容多、学生人数多、教学时间少、场地器材不足、指导思想陈旧所造成的。但是有些因素我们很难改变, 有些因素是值得研究的。如有些教师在教法选用上有忽视甚至是无视学生的问题。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 个别教师把教法变成惩罚学生的手段, 由于教学方法的偏颇和生硬, 使学生体会不到他们应该体会到的乐趣, 相反尝尽失败的苦涩, 必然导致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结果。由于教学条件所限和某些传统教学理论的偏差, 体育教学中的确存在着教学内容在低水平上重复的现象, 这和其他学科形成比较明显的反差, 也和学生不断提高技能的要求不相吻合。因此, 在客观上显得体育教学内容更加枯燥无味。体育教学内容的“低水平重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各年级所教内容重复太多, 水平相似;注重单个技术, 缺乏实战性;注重技术, 不注重教给学生相关的理论。

二、体育锻炼与体育兴趣的培养

体育需要强调人们亲自参加体育锻炼, 并成为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内容。培养人们对体育的兴趣、爱好, 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忽视培养学生对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和养成锻炼的习惯, 就不可能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故而学校体育改革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三基”, 培养学生体育能力, 而且应把课内体育和课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 强调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 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兴趣、爱好是心理学范畴的课题, 在诸多心理学专著与教材中均有论述, 人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 无疑也应是体育、运动心理学的研究课题。兴趣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 是指一个人认识与掌握某种现象、事物或参与某项活动具有积极情绪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 是人对外界环境一定的现象与事物, 在认识或实践中产生的心理倾向。体育教学, 是为了锻炼学生身体和改善学生健康状况, 促进学生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使他们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 学会体育运动的手段、方法, 丰富学生体育文化知识。这不仅是锻炼身体的需要, 也是激发学生体育乐趣, 培养终身参加体育锻炼习惯的需要, 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育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勇敢顽强的精神, 发展学生个性, 陶冶学生美的情操, 培养文明行为。学校体育教学应重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 但一味强调体育教学培养能力、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 而忽视培养学生对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和养成锻炼的习惯, 这样, 不可能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能力同兴趣、爱好和习惯一样, 总是和人的某种活动相联系, 并表现在活动中的, 能力同兴趣、爱好、习惯虽有上述的共同点, 但仍有严格的区别, 而不能相互代替。人的本性是爱动的, 一般来说自幼就爱“玩”。那么, 从小培养青少年学生爱“玩”、会“玩”的习惯, 加以正确引导、鞭策与鼓励, 其成效也就比较明显。

小结:培养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与习惯, 不仅是一般的体育过程, 而且更要强调这是一个养成教育的过程。因此, 不仅要求在体育课中进行教育, 而且应课内外结合、校内校外配合, 共同实现之。忽视了这一点, 就难于奏效。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采用综合“治理”的办法, 首先应树立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爱好、要求和促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观念,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爱好、兴趣和习惯。

参考文献

[1]甄德山.教学模式及其管理浅谈[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1984 (5) .

篇4:浅谈如何激发中职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开题总结

【关键词】兴趣、爱好、教学效果

陶行知老先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我们在以往的教学中,常常把传授知识、技能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更多的忽略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使体育课乏味,从而导至学生对体育课缺乏激情,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对体育课及体育锻炼失去情趣感。

我作为一名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在教育战线上工作了近30个春秋,回想起自己走过的路有失败也有成功,下面我就针对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得与失。如何科学合理的安排教材,有效的激发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兴趣,浅谈一下如何激发小学生体育课兴趣的培养:

一、科学性

即在教材安排上做到先后得当。例如学生在课初思想和注意力比较集中,对学习新技术比较有利,因此必须把新授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为了使运动负荷的变化符合人体活动的规律,应将运动负荷较小的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为了持续学生对课的兴趣,应该将游戏和比赛安排在课的后半部分。为了不致于使学生疲劳而影响学习,一般应该把灵敏、柔韧和协调性的练习,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而把力量性、耐力 性的教材安排在课的后半部分。

二、趣味性

即对现行的那些单调、枯燥、重复的教材进行适当改编,使之体现游戏性、竞争性和适当的惊险性。又由于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上进心和好胜心强的特点,如果在教学中采用游戏、测验、比赛 等多种多样的竞技形式,不仅可以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可以发展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动 作技术,陶冶情操。

三、艰难性

教材有适当难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智力发展。在教材的处理上,使每堂课内容都具有一定的难度,譬如在低年级学生初步掌握前滚翻的动作之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和巩固动作技术 ,在复习课中可采用以下几种练习方法:一种是限制性练习,如在颔下和两膝之间夹小手帕进行练习,以强化 低头和并腿的动作。还可在两条直线中间练习前、后滚翻,连续前滚翻以强制左、右手脚用力平衡。

四、实用性

教学内容的安排应有利于促进学生运动技能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同时也应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适当安排一些诸如“躲闪比赛”、“跨越比赛”、“平衡比赛 ”、“攀爬比赛”和“负重比赛”等有趣味的练习和游戏。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五、教法激发

1.阶段激发。教师应根据整节课教学进程的不同阶段,采用形式多样、生动的教法,唤起学生注意和兴趣 。课的开始,可采用“看谁记得牢”、“快快集合”、“一切行动听指挥”等有趣的游戏,把学生的注意与兴趣移到体育课上来。

课的准备部分,提倡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准 备活动。除采用常用的口令法外,还可以采用击掌法、音伴法、模仿法、持物法、游戏法等。这些方法可因课而定,有机结合。

课的基本部分,最关键的是如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必须进行生动、有趣的启发性讲解。还可根据不同课时目标,在教学中实施灵活的组合,以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如采用友伴分组、能力分组、兴趣 分组以及目标分组等多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

课的结束部分,学生较为疲劳,精神也较为涣散,教师应选择一些调节情绪和恢复体力的放松性练习,如轻松愉快的游戏和舞蹈动作等。课的小结与结束不要千篇一律,有时可以采用表扬式,即对学生在课堂上良好及突出的表现予以肯定;有时可以采用游戏式,即让学生在欢快兴奋的气氛中结束一堂课的学习;有时可以采用议论法,即通过师生或学生之间互相启发,议论收获;有时可以采用点睛式,即通过概括性的语言点出这节 课的学习内容,以强化所学的知识。

2.语言激发。(1)采用引导性语言。在教学中,教师应联系实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去引导学生学习。例如在学习长跑项目时,不但要先讲清长跑对人体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的生理价值,还要讲解它对培养人的顽强意志和艰苦 奋斗优良品质的意义,这样引导性的理性教育,能促使学生大脑积极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采用表扬性语言。表扬为主,正面教育,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好方法。如“这一组集合最迅速!” “这一组排得最整齐!”“这位同学回答得很正确!”“这位同学真勇敢!”等等。这些简短的表扬性语言,肯定和鼓励了受表扬的同学,同时也给其他同学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激发了他们的上进心。 (3)采用勉励性语言。以勉励的口气布置任务,可以利用人的自尊心和荣誉感,使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 的发挥,如对不敢进行“山羊”分腿腾越练习的同学,教师用勉励的语气说:“只要你们大胆跳,保证会完成 。(4)采用幽默性的语言。体育教师的幽默语言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协调师生关系,改正学习错误,减轻学生心理压力,调整情绪,消除疲劳以及提高学生对课的兴趣,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3.行为激发。(1)表率行为。教师的表率行为是自己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教师的良好表率,会使学生在榜样力量的鼓舞下,奋发进取,积极学习。譬如上课开始,教师穿着整齐的运动服装,精神焕发地来到学生的队伍前面,不仅会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而且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又如教师的课堂上准确优美的动作示范,会给学生以美的感受,进而产生跃跃欲试的愿望。 (2)激励行为。课堂上教师如能恰如其分地运用面部表情,身体姿势,把良好的情绪直接传递给学生,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起着积极的作用。向学生微笑点头,以示赞同;当学生学习成绩有提高,技术有进步,表现出勇敢、顽强的精神时,教师竖起大拇指或带头鼓掌,以示表扬等。

篇5:浅谈如何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

【摘要】当前中学生缺乏户外活动,比较懒惰,很多人对体育课不感兴趣,严重影响了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体育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交融的过程,体育教师应该根据中学生的身体生长、心理特征以及体育课自身特点,采用适当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十几年来的中学体育教学实践,从四种不同的角度,分析探讨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激发 中学生 方法 兴趣

目前,不少学生认为只要文化成绩好,体育达标就行,从而使得许多学生对体育缺乏正确地认识,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成了不爱活动的比较懒散的一族,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使学生的身体发育受到了影响,不利于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重视转变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培养和调动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有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上体育课,按照教师的要求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作者根据自己十几年来的中学体育教学实践,从四种不同的角度,分析探讨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

一、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素质

体育教师素质的高低对学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也应严格要求自己,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强烈的事业心;同时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体育教师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做任何动作必须以身示范,动作要规范、到位、准确、熟练、轻松、优美,这样可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精湛的业务能力及优秀的心理品质,是提高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有助于提高中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如果教学方法呆板、机械,学生就会产生倦怠厌学行为;相反如果在教学中,言语风趣,形象生动,精练而带有鼓励性,课堂气氛就会活跃,学生激情就会很高。另外根据中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在课堂上开展具有竞赛性的游戏,如“迎面接力赛跑”“黄河长江”,课堂就会出现你追我赶争上游的活跃气氛。

二、激发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注意的心理过程,是对事物的感觉、思维的反映。例如:在队列队形的练习过程中学生注意教师发出的各种口令,而做出不同动作,就是学生对刺激物的反映。注意是认识事物的起点,在体育活动中,如果心不在焉或注意力不集中,便不能掌握所学的内容,就会出现动作错误,有时可能出现损伤事故。注意分被动与主动两种,被动注意是属于本能的,没有自觉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去努力,它由条件刺激或个人爱好所产生。例如:上体育课时,新奇的道具,显目的标志,宏亮的口令,都能引起学生们的被动注意,而主动注意则由意志去指挥,带有强制的意思,往往学生对某些事物并不感兴趣,只是由于某种需要才去注意。

三、挖掘教材中让学生感兴趣的东西

一般的说,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力所能及与趣味性强的运动项目。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大众体育的蓬勃发展,新兴的项目不断涌现,中学生喜欢时尚,当然也喜欢追求新兴的运动。因此,在设计课时教师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多观察、了解。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合理的搭配,把握时机,在学生兴趣高的时候学习技术。例如:为了提高学生的手臂力量,我采用游戏“打保龄球”的方法进行锻炼,学生互相合作,讨论打的技巧,积极地参与练习,既锻炼了力量,又培养了团结合作能力,效果很好。跑是最常见的身体活动方法,它对发展技能有较大的作用,对提高心肺耐力好处最大,如在教学中,采用游戏“闯迷宫”的方法,在操作上划一个迷宫,让学生进行闯迷宫练习,以此来调动学生跑的积极性,激发其运动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四、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

营造良好、融洽的运动环境和气氛,有利于运动兴趣的培养。优美的场地器材的布置、恰当的音乐的选择、教师优美的动作示范,给学生美的享受,在这种环境中进行学习、运动,学生会有一种激昂愉悦、跃跃欲试的情绪体验,从而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教学效果。从目前的教学形式看,学生对课内教学相对较重视,而对课外活动重视不够,缺乏必要的引导和组织,形式单调划一。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中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而且还使一些学生把体育当成了累赘,因此改革体育教学形式,丰富课外活动是引导学生投身体育、培养兴趣的重要方面,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教育实践工作中灵活运用技巧性的表扬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激励作用,适时的表扬将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是激发学生自觉行为的关键环节,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与快乐的情绪状态。如:某位学生身体素质一般,学习积极性也一般,平时很不起眼,在一次有氧操的教学中,她做的动作很舒展,比较漂亮,我及时给予表扬,并请她给全班表演,表演后,大家报以掌声。后来,她上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并对有氧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篇6:浅谈如何激发中职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开题总结

北戴河实验小学陈菲

一、课题的提出及重要意义。

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教师教学难,学生作文难的这一“老大难”问题的困扰,作文教学效率始终不高,学生作文质量始终不太理想。但是,只要冷静思索一下,我们就不难发现,这一切皆缘于我们对学生习作要求过高、过严、过死,各种条条框框和习惯势力将学生的手脚和自由想象的空间紧紧束缚,学生没有写作的自由和自主权,多数作文由老师指定“写什么”、“怎样写”,甚至一些老师为了应考,让学生背各种类型的作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在当前的小学作文实践中,普遍存在着“重指导轻练笔,重形式轻内容,重课内轻课内外结合,重共性轻个性”的现象,这些现象抑制学生的个性,影响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针对这些现象,我们确立了《培养学生情趣作文激发写作兴趣的探索与研究》这一科研课题。“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师应在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上下些功夫,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须着力启发学生“好之”“乐之”,可以在作文之先为学生创设欢乐、愉悦的作文情境,然后指导学生写作。这样做,使学生初则萌发好奇探索之情,继则写作的欲望在胸中激荡,终则“我手写我心”一吐为快。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依据。

本课题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为指导,借鉴国内外关于作文教学研究的新成果,立足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构建高效的实施习作教学的实践流程,最终培养学生情趣作文能力。

本课题的主要依据: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纲要》中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以往的教学的不足指出了明确的改进方向。

(二)、《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写作教学也确立了明确的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并要求我们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三、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1、作文教学的模式研究。

具体的作文教学模式雏形为:积累素材――模仿习作――放胆作文.2、作文教学与实施途径整体化的研究。

依据趣味作文目的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实施途径可分为五方面:

(1)观察与表达结合。(2)积累语言,陶冶情趣。

(3)读与写结合。(4)即兴口头作文。(5)课内外结合。

四、研究的过程

(1)准备阶段(2008年9月至2008年12月)准备阶段:组建课题组,调查分析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起草并拟订课题研究方案,进行课题申报。

(2)实验阶段(2009年1月至2009年5月)实施阶段:边实验、边总结、边学习、辩论证,扎实开展实验,做好过程性材料积累。

(3)结题阶段(2009年6月至2009年9月)总结阶段:整理资料,撰写报告和论文,提供优秀案例,编辑学生优秀论文集。请有关部门鉴定结题。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趣味作文将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和有关作文教学的理论为支撑,启动,实施,总结作文教学研究的全过程。

2、实验研究法:开展趣味作文教学研究活动,本身蕴含并昭示探索性,实验性,研究性。实验将贯穿作文教学研究的全过程,注意课内外结合,不断从生活中汲取素材,及时调查,不断完善新一轮的实验过程,以求改进式发展。

3、调查研究法:此研究法将跟踪趣味作文教学的全过程,包括对学生的作文兴趣值,积累语言的数量、质量,学生作文的速与质都要进行调查研究,力求以清楚的数据,科学的论证,提供事实性材料,评定前阶段工作,启动下阶段工作。

4、经验总结法:通过阶段总结,全面回顾和评定前阶段的各方面得失,为求得活动的整体效益和拟订活动的推广延续提供科学的依据。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总结性研究报告。

2、课题经验论文集。

3、优秀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分析等。

篇7:浅谈如何激发中职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开题总结

云南通海里山小学

朱成明

652705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在立足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从而形成学生终身参加体育实践的志向和习惯。虽然体育运动本身是快乐的,但这种快乐是靠老师与学生共同发掘的,如果只是枯燥单调的教材,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那么何来兴趣?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健康伴随着学生呢?回顾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材的选用与搭配要新颖,实现游戏化、故事化

教材的枯燥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主因。每节课周而复始的重复练习,学生极易产生厌倦,喜爱上体育课的乐趣会慢慢的消失。如果把大纲规定的教材内容进行加工再创造,根据学生的年龄与生心理特征,把枯燥乏味的教材内容游戏化、故事化,引入童话世界,让儿童扮演各种角色,使其沉浸在角色的欢乐之中,这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就是意味着教学成功了一半。如选用与动物动作相联系的:青蛙跳、袋鼠跳、鳄鱼爬、企鹅走等练习穿插一些儿歌、游戏、趣味活动,在故事与童话中,边做边说边唱来完成。又如:“大鱼网”游戏,儿童初做会觉得有意思,再做学生就会开始觉得单调乏味,不再吸引他们。为此我把游戏改成“聪明的小鱼”再精心设计场地,在规定区域内比作“大海”,区域以外比作“岸”,并创编了“大海的景象”,矿泉水

瓶作为“礁石”、呼啦圈内作小鱼的家,还有水草、鱼网,老师是渔夫,学生是大海里自由自在的小鱼,并在游戏中启发儿童通过大家的智慧如何不被渔夫抓住,如何去救被抓住的小鱼,再加上老师的表情动作,给儿童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情境,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练”,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不断变化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让学生有新鲜感。

好奇好胜是学生的天性,新异的刺激能引起他们的定向探究活动。一个老师的教学如果形式程式化,老是一成不变的模式,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反之,如果能不断更新和变化,就可有效地激发学生求知欲。因此,我总是要求自己不断“求新”、“求异”,争取每节课都能给学生新的刺激,使学生能体验到运动、学习、挑战、交流和创造的多种乐趣。多采用游戏法、挑战性法、集体性比赛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例如中年级的通过障碍物赛跑教学,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小组长轮流当,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组织者,成为学习的小主人。一开始,我没有着急地教授,而是让学生相互讨论自定比赛的策略与方法,互帮互助,自我完善。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又如在跨越式跳高教学中,由于学生先天遗传、能力等因素,身体素质参差不齐。让学生自由选择目标,并向各自的目标挑战,跳得动作好的或高度高的就可以获得老师的赞许。这样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验运动学习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快感。从而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同时得到大家的肯定。在枯燥无味、抽象性较强 的理论教学中,要会经常变换花样,采用图片、录音、录像、等手段来辅助教学。

三、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

人类从事体育运动的本质动机是追求蕴藏在体育运动中的无穷乐趣。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易集中,常被外部环境因素干扰而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语言风趣而含蓄,形象而生动,精练而带有鼓励性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感染力与新鲜感,从而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记忆,这就为学生掌握动作要领提供了方便。特别是语言的生动形象性,它可发展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力,使学生的思维很快进入一个快乐、美妙遐想境界,而这种快乐的境界对提高学生的兴奋及动力定型的形成产生不可估量的效果。如正确的身体姿势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前滚翻的团身像一个“圆球”;立定跳远像“青蛙”的跳;“篮球”单手肩上投篮的手臂动作就像“鸭子伸脖子”等。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准确、熟练、轻松、优美的动作示范,可引起学生对动作的直接兴趣,使之产生跃跃欲试之感。

四、场地、器材安排得当,有吸引力

备好场地、器材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前奏,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前提,易受干扰是小学生心理特征中影响课堂教学秩序和效果的主要因素,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心理特征,充分利用场地、器材,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产生参与练习的需要和兴趣。例:春播秋收的游戏教学,设计大小相同颜色各异的八亩田地,五颜六色毽子作秧苗,藤圈作秧苗的家(泥田)。这样的

场地、器材设计从开始排队的那一刻起,学生就已经忍不住内心的喜悦,开始想象课的内容,迫切想尝试练习了。学生自然会心情愉悦、思维活跃、乐于参与,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得以充分的发挥。又如持轻物投掷教学,由于现成的器材:沙包、垒球等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我就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一起动手自制各式各样的纸飞机、矿泉水瓶等,并根据自己的喜好将其打扮得五彩缤纷。由于学生的需要和良好情绪体验,是要以兴趣为前提的。场地、器材安排得科学、合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新颖别致的教具以及有选择地变换运动场地,都能调动学生的练习兴趣,同时环境具有调节情绪的功能。当学生处于一个整洁优美,生机盎然的环境中时,能产生轻松、愉悦、安宁等积极的情绪,极易形成活泼开朗、自信大方、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五、发现、保护、培养学生的表现欲

自我表现欲,是人类的基本欲望之一。是个人实现和展示自身价值的积极意念。小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有别于成年人,其特点为幼稚、盲目、冲动和外露。学生的表现欲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参与意识。一个教师不能对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反映出来的表现欲望给予正确对待和引导,甚至有意无意地加以扼杀,那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丧失学生的自信心,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学生个性有利发展。

教师除了要发现那些外露、活跃学生的表现欲外,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及时发现那些内隐、含蓄、带有某种自我抑制的学生的表现欲。当学生有了积极旺盛的表现欲,教师的责任就是要珍惜保护。因为保

护学生的表现欲,就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决不能对学生所表现的行为置之不理、视而不见,甚至用简单的一两句“你不行”,“就你的对”之类的话语给学生泼冷水。相反,教学中我常以“我希望你„„”、“我相信你一定能„„”的语气表露对学生的期望,使其受到鼓舞。多表扬,少批评,尤其是对于那些不引人注意的“丑小鸭”,哪怕是一点点闪光点也加以呵护。体育课堂是学生展示个性和潜能的舞台,因此精心培养学生的表现欲尤为重要。例如平时,要求学生在课余创编一套徒手操,并配好音乐,然后让他们在课的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中轮流带做。另外,教师还指导学生创编体育游戏,并在课上安排时间,让他们领着大家做。我们要求对学生“不求完美,但求参与”。这样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自由、充分地展示自身才华。

体育教学要始终贯彻一个主题——健康第一、快乐活动、愉快学习、以学生为主,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往,传统的体育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主导作用,认为学生只是教育的客体,只能被动地接受教育培养,这样就导致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自觉性、积极性的泯灭。失去兴趣的学习,不能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的动机,不能体验到满足需要的乐趣,学生也不会进行有效的学习。

相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会得到体现,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给学生思考问题和独立创造留有余地。快乐体育在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展个性的同时,也要求运动技能在积极参与下的提高,培养终身体育的能

篇8:浅谈如何激发中职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开题总结

体育学习兴趣是小学生对体育学习活动产生爱好和追求的心理倾向;是学习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要想使学生主动积极地获得知识, 就必须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 把教育提出的具体要求转化为小学生内在的需要, 将小学生的潜在积极性激发出来。

体育教学主要是在操场上, 在动态中进行的。除了存在学生年龄、性别、体质与活动能力的差异外, 还要考虑器材、场地、安全和周围环境的作用。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自己的特性, 而这种特性给小学体育老师带来了许多教学上的困难。所以, 为了取得尽可能好的体育教学效果, 小学体育老师一定要与小学生构建出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 使课堂氛围轻松而愉快。良好的课堂氛围和师生关系能够使小学生的体育课兴趣得到激发, 小学生也会主动学习、自觉参与以及积极锻炼。

二、对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进行分析认识

兴趣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或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 也是动机产生的主要因素。人的兴趣不是一生下来就有的, 它是在需要的基础上, 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小学生的学习态度, 往往与他们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有关。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目的在于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心理学研究证明, 兴趣和动机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兴趣在学习动机中是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学习兴趣使学生具有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的意向。所以, 在许多心理学、教育学及教学论等著作中都谈到兴趣的问题。

三、小学生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在前不久的一份对小学生“你希望小学体育教学从哪些方面改进更能提高你的学习兴趣”的调查中我们发现, 小学生希望体育课要结合学生特点, 多安排游戏和比赛的占47.2%;希望教师组织教学、处理问题时间不要过长, 应该让小学生有更多的活动时间的占32.5%;希望教师不要有偏爱和偏见的占29.1%;希望增加活动器材, 增多每节课教学内容的占26.6%;希望教师不要管得过多、统得过死, 要给小学生主动权的占22.7%;教师不要教训学生和挖苦学生的占16.6%。以上虽然只是学生的期望, 却恰恰反映出目前体育教学的现状。对学生的这些建议和意见, 我们认真进行分析研究, 努力改进体育教学现状, 以便能尽快与新课程接轨。

2.学生喜欢与不喜欢体育课的具体原因分析

小学体育教学本应结合学生和教材的特点, 把课上得生动活泼, 以引起小学生的兴趣, 满足学生的需要, 使更多的学生喜欢体育课。但事实并非如此, 目前学生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 兴趣不高的状况依然存在。在上述调查中, 了解到学生上体育课能进行各种活动和比赛并感到有趣味的占67.3%;认为有利于个人身体的全面发展占65%;教师的教学水平高、艺术性强, 能吸引学生参加的占75.8%;认识到从小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将来终身受益的占51.8%;教师能严格要求自己又能严格要求学生的占68.5%。由此可见, 学生除重视个人身体的全面发展外, 也希望教师能严格要求并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及组织管理能力。

对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原因调查分析中了解到, 认为体育课上得枯燥乏味教法陈旧占55%;教师态度不好, 训人占37%, 学生不会做动作, 看不到自己进步占47.5%;教师管得太多学生没有主动权占43%。可见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观念和言行态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应引起广大体育教师的高度重视。

3.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因分析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本来喜欢体育, 愿意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 对体育课产生厌烦情绪、兴趣消退的呢?如果从教学过程来分析就不难看出, 每一种原因都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联系着, 而且教师的“教”影响着学生的“学”。特别是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生理和个性特征及现代教育理念缺乏了解, 造成教学中“学生为本、学为主体”的根本宗旨不能落实, 是影响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这是当前课程改革中应该尽快解决的突出问题。否则体育教学不是束缚、压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是不负责任的放任自流, 这势必给新课程的推进带来不良影响。长此下去, 不仅会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有损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四、小学体育课中怎样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调动小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生年龄小, 理解能力有限, 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不可能, 也不会对所学内容的意义、作用、价值有完全正确的认识, 达到有目的学习。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特点, 努力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 精心导入激发思维。从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出发, 激励他们潜在的创造智能, 才会引发出他们的深刻领悟, 才会有创造。要充分发挥体育学科优势, 在学习活动中让小学生内心深处的那种强烈的表现欲得到激发。

2.处理好与小学生的关系

在体育教学中小学体育老师要密切注意师生的感情互动, 尽量多的与小学生进行心与心的直接交流, 让小学生把老师作为知心的朋友。实践证明, 在专断的师生关系中, 教学氛围沉闷, 学生精神抑郁, 学习很被动。而在民主的师生关系中, 教学氛围活跃, 学生精神振奋, 心情愉快, 学习积极主动,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在体育教学中, 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与体育教师教学的生动性和启发性密切联系。在教学过程中, 还必须来一些游戏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如果只采用单一的教法, 学生的注意力不仅容易分散, 而且会降低学生对学习体育的兴趣, 从而导致整堂课的教学任务不能按计划完成。

4.培养小学生自我锻炼能力

在教学中, 教师要不厌其烦地向学生灌输体育对学生成才具有重要作用的思想, 让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目的, 从而把枯燥单调的练习和训练变成为小学生乐意去做的行为。体育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技术教学, 更要注意培养小学生的认识能力, 让小学生真正明白体育锻炼的作用、意义以及体育知识的重要性, 使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得到充分的激励, 让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加强, 提升小学生的运动爱好, 增强小学生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五、结论

综上所述, 只有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得到激发和培养, 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 并通过公开课的展示交流, 才能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摘要:本文通过对小学生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从对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性分析、影响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原因、体育课存在的问题以及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体育教学,兴趣培养,存在问题

参考文献

[1]关颖.我国大城市少年儿童体育活动状况及影响因素探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5, (3) .

[2]陈佑清.教育活动论[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6.

[3]冯建军.当代主体教育论[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7.

篇9:浅谈如何激发中职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开题总结

关键词:中职学生;体育教学;兴趣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2003年颁布新制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施办法》。把知识的学习、技术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意志的培养、心理需求的满足、情感的体验、体育能力和锻炼习惯的养成以及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的提高,社会人文素质的培养,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师应该深刻的领悟其内涵,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运用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特别是部分不喜欢体育运动的学生,才是当前体育教学的当务之急。通过体育课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教学评价效果的灵活性,发挥学生在体育课中的自主性,让学生体会到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进而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本人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几年的体育教学方面有一些感触,希望与各位同仁探讨和共勉。

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而体育兴趣是指对体育运动有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态度和情绪。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兴趣象柴,即可点燃,也可捣毁。”

一、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的原因分析

中职学校学生在中学阶段已学习过田径、投掷、球类等项目的学习,对中职学校现行教学大纲开设的体育项目没有太大的兴趣,再加上进入青春期,在生理方面,表现为发展的不平衡和不稳定,骨骼肌肉发育快,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都有较大发展,神经兴奋过程占优势,反应快、易激动,易出现疲劳,动作协调能力暂时下降、动作迟缓等。在心理方面,则表现为:(1)由于新陈代谢旺盛、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充满朝气,喜欢通过体育运动竞赛来表现自己。(2)由于身体发育不均衡,加之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较差,所以导致动作不协调、不灵活,而且出现畏难;懒动、怕别人嘲笑、对疲劳的耐受力差,锻炼积极性不高。难以完成简单的内容,长此以往,逐渐失去对上体育课以及体育运动的兴趣。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众多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体育教学的方法呆板、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无味;教学设备差,人多场地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不够等,众多因素造成了学生厌学的情绪,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是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培养而形成的。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文明的仪表,生动、形象、幽默的语言,简明扼要、条理清晰的讲解,准确、优美的示范,严谨、合理的教学手段等,都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教学过程是对学生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教育的过程。教材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能力等特点。教师要认真备好每次课,合理掌握学习进度、难度,并适当控制好练习的密度和强度,依据教学规律和运动技能形成规律,运用一定的教法手段组织教学,诱导学生逐步找到良好的“感觉”,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很多家长不了解体育运动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的益处和影响到底有多大。体育意识淡薄,一般来说,父母在体育这方面比较爱好的,孩子也比较喜欢体育,反之亦然。所以我觉得,家长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很大,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社会学认为,少年儿童的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人生目标、价值观念乃至人格本质等,都可以在家庭环境中得以形成。多数不喜欢体育活动的学生家长参与体育活动的频率不高,不擅长体育,以往没有运动经历,对于子女是否参与体育活动不够关心。家长的这一现状会对子女的体育活动参与产生消极的影响。

二、改善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的对策

1.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体育课上,学生直接接触的对象是教师,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教师的言行举止时时刻刻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在体育课上学习的内容有着直接的影响。学一个新的内容,老师先要吃透教材,学会动作要领,要学生掌握的动作,老师首先要会做,老师做好了,讲对了,学生才会有兴趣跟你学。如果你自己都不会,怎么教学生,怎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要以自己的模范作用、表率作用和文明形象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另外,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讲解以及准确、轻松、熟练、优美的动作示范,引起学生对动作的直接兴趣,使之产生跃跃欲试之感。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逐步形成的,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也是慢慢被激发起来的。因此要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进一步明确上体育课目的,端正上体育课的态度。

2.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性

体育课教学是生动活泼、愉快身心的教育活动,在新课程中要求教师要使学生“学中有乐,乐中有学”,遵循这一理念,应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集体教学、分级教学、循环教学、分组教学等,以及在体育课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模仿性学习等,培养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及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另外,可根据学生争胜心强的特点,采取比赛性、游戏性的教学手段。如在短跑练习时,多采用分小组进行比赛的迎面接力跑,少采用直线跑,纠正动作跑等。在起跑姿势练习时,采用不同形式的起跑预备姿势的追逐游戏(站立式、半踞式、蹲踞式等),如在投掷和跳跃练习时,结合学生自身安排一些情景式教学以及劳动生产与环境的启发式教学,又如在球类练习时,可采取变换场地规格和改变裁判规则,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通过努力完成了以前可望而不可即的内容。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反应能力,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大大提高同学们的积极性。

3.体育教学评价制度的灵活性

尤其是体育课的考试,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仍是采用应试教育,还有应用考试。其实,巧妙地运用考试,也会对技术的掌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学习球类项目时,很多学生都以不会投、不会垫、不会踢等等为借口,从而没有心思和兴趣去主动的学习练习,积极性自然就下降。这时我要求进行考试,考试要求不高,只要大多数学生稍加练习就能达到,这样学生在考试的压力下刻苦地进行练习,考试时很多同学都感到意外“我也能得个满分”,积极性一下子又被激发出来。

体育教学评价是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评价应从“结果”走向“过程”,从“身体”走向“心灵”。(1)体育的成绩由于受很多因素影响,身体素质与教学成果之间有时联系不大,用身体素质评价会使学生在某些时间丧失努力的程度。(2)体育成绩由于包含了许多方面的因素,因此不宜进行特别精确性的评价,体育仍应采用比较概括、模糊性的评价方式。(3)体育评价着眼于能让学生参与,以热爱体育为目的,以鼓励式的体育评价为主。(4)与“玩”有密切关系的体育课有些时候是不需评价来诱发动机的,这与(下转第92版)(上接第91版)其他学科有很大区别。以往的体育课学习评价内容突出表现为过分注重体能和运动技能的评价,而改革后的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学习态度、情绪表现与合作精神和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

综上所述,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否,只有当学生对其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才会乐意去学,才会去积极思维,才会受教育于轻松愉快之中,这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及提高教学质量,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都是行之有效的。要培养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及兴趣,促使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就要积极调动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协调好客体对主体有利方面的影响,使之向好的方面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杨忠.体育与健康[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2]张力为.运动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张宝春.体育与健康.课程在教学评价问题上的目标导向[J].中国学校体育.

[4]张贵平.中学体育教学现状评价及对策问题研究.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

[5]蔡建波.对体育课兴趣培养的认识与思考.

篇10:浅谈如何激发中职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开题总结

《浅谈中职体育教学如何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的研究》

结 题 报 告

位:灵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主

持:巩永辉

参与者:李小军

李永亮

姚文平

引 言

《中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体育兴趣的研究》于2012年9月开题,经两年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体育课题组在教务处郭炳蔚主任的指导下,在课题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由巩永辉老师主持,经全体体育教师的积极参与现已按照预期目标,完成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按研究过程安排和研究方法设计,进行了中期调整、阶段性研究报告。从多角度收们集数据与资料,借助网络资料、学生调查问卷、数据统计与分析,对课题进行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研究。

兴趣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在中等职业体育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情感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锻炼更加积极,兴趣更加浓厚,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兴趣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和健全的人格。体育教学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以情激趣,从而促使学生乐学、愿学、爱学。而通过恰当的兴趣教育,有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能激发学生学习各种知识和锻炼身体的 —

积极性,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和健康人格,使之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有如下七点体会:

一、讲课伊始,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二、让兴趣伴随学生,让学生感受成功

三、采取灵活方式提高学习兴趣

四、巧引·开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激发兴趣—创新中培养体育能力

六、激发兴趣-教师仪表,至关重要

七、进一步拓宽学生的体育兴趣

第一部分 主要成果

课题实验两年来,我们体育课题组全体成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开拓进取,精心钻研,认真实践,勇于探索。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文章4篇,获奖论文1篇。其中巩永辉老师的《中职学生体育兴趣刍议》发表在《体育教学》刊物上,现初审阶段;李小军老师的《浅谈中职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发表在中国教科所刊物上,并获得一等奖。

第二部分 心得与体会

一、讲课伊始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教师如果能通过巧妙的导入设计,调动学生,创造出学习、竞赛、思考、优美等等各种于课堂教学目标相

对应的情景,那就为一堂好课奠定了坚实的基调。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常有这样的体会,当一节课的开始学生们活动积极,那被调动不仅是学生,甚至还包括我们自己。可以说,好的导入,是打开学生兴趣之门的钥匙。可是万事开头难,以下是我们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几点体会。

1、问题导入

只要有问题就是好事,最怕的是学生默默无语。学习源自于疑问。结合课堂内容,在导入中提出疑问,激发悬念,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心存疑问,渴望答案的求知情景中学习。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常在课前给学生来一个“小甜点”,给他们一些体育的趣味问题,从而激发他们讨论和思考的兴趣,培养他们动脑的习惯,更为一堂课创造了探索的气氛。

2、故事导入

在中职体育教学中,故事总是吸引着“大龄孩子”。他们爱听各种和体育有关奇闻逸事,往往会始学生兴致勃勃的进入课的学习。这其中常见的就是体育名人的小故事,尤其是篮球明星,其影响常不限于课内,有时还会激起学生课外的练习兴趣,自己去寻找锻炼的方法。

3、实验导入

实验最大的好处是直观性,理科的教学现在正向提倡多动手做实验的方向发展。同样,在体育的教学何尝不可以吸取其他科目的经验呢?如在上《弯道跑》一课时教师先做一个圆周运动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

4、诗词导入

中国传统的诗词讲究意境,意境本身就是一种高度浓缩的情景。运用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诗词做铺垫,可以创设一种优美的情景,最快的激发学生的心理感受。比如在《耐久跑》这一课中,利用毛泽东的《长征》就可以起到鼓舞学生信心和勇气的作用。

5、生活导入

学生都喜欢和自己生活有关的东西。创设生活情景导入课堂,能够消除学生对课堂的畏惧情绪,使他们带着一种放松和快乐的心情去学习。比如在《前滚翻》这一课时先由一个生活的实际故事:小军放学路上骑车回家,忽然撞到了一块大石头上,人从车子的前面翻了过去,就在小军落地的一刹那他做了一个动作化险为夷。这个动作是什么?它真的那么神奇吗?从而一下子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让兴趣伴随学生,让学生感受成功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的动力,所以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保持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很大关系,我们三年的课程改革和两年的课题实践体会如下:

(一)鼓励成功,保持兴趣

学生在求知欲的基础上努力参与并取得技能进步时,他对成功的表现会产生积极体验并对此项体育活动更加关心。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持久的学习兴趣”,因此,要想

使学生保持持久的体育兴趣,就必须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

怎样才能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呢?由于班级中学生素质良莠不齐,因此,要使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必须有一个弹性的标准和要求。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认为:体育课中运用分层的教学有很好的效果:即利用学生的不同素质,客观地分成多个层次组,它是一个动态的分层,每个人都有一个基础层次,同时亦可上升下降,从而起到尝试多个层次,体验多个成功,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最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二)倡导愉快,保持兴趣

学生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能体验到快乐,满足其趋乐避苦的欲望,由此来保持体育兴趣。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有如下体会: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宽松的学习环境的前提。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在于师生相互尊重,在宽松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愉快,积极的情绪,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主动地投入到体育课中来。另外,由于师生的和谐,更能使学生从老师的热情,自信中克服怕苦、怕累的心理,增强勇气。

2、运用多种手段实施愉快教学,保持体育兴趣

要使学生能愉快的学习必须使课堂中教与学的过程是一个愉快过程,因此,就必须在这个过程中挖掘其快乐的潜力。以前在体育教学中的准备部分不外乎慢跑、徒手操,久而久之,学生感到厌烦。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不

但可以在音乐下来完成动作,而且还运用组织得法的游戏,让学生在快乐中练习,以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

(三)满足需要,保持兴趣满足需要,正确对待学生的表现欲

1、善于及时发现学生的表现欲

教师除了要能够发现那些外露、活跃学生的表现欲外,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及时发现那些内隐的、含蓄的、带有某种自我抑制的学生的表现欲。这时因势利导地培养学生兴趣,发展个性是有重要意义的。

2、用爱心去保护学生的表现欲

学生对体育教学有了积极旺盛的表现欲,教师的责任就是要珍惜保护。保护学生的表现欲,就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所以,学生的表现欲以某种方式反映出来时,教师要给予理解、关怀和适当的鼓励,既使不能让学生的表现欲付诸行动,也要用爱心对学生的表现欲表示称赞,支持然后给以解释。绝不能对学生的表现欲置之不理,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或者用一两句“你不行”,“就你显能耐”之类的话语给学生泼冷水,打消学生的积极性。

3、精心培养学生的表现欲

培养学生的表现欲,由于学生对某项体育运动有一定的认识和兴趣,在不用教师启发和诱导的情况下,能自觉地产生主动参与意识。并反映出“表现欲”的情感冲动而付诸行动,此时,我们善于由此及彼地把学生的这一表现巧妙地引导过渡到与此相关联相类似的体育课堂之中。如:我国的一些民

间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其次创造学生有“用武之地”的外部条件,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多样的体育活动,组织各种小型多样的比赛,以便适应不同类型学生的爱好与兴趣,使教学与教育目标紧密结合,活泼校园体育文化,发展不同类型学生的体育特长,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使之终身受益。

另外,鉴于初中生的特点,学生已有一定的专项意识和喜好,因此,满足学生的专项兴趣将带动其它体育教学内容的开展,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一定的练习压缩,定期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发挥专长,教师加以必要的指导。这样学生由于教师满足了其的需求,在练习中不论基础的还是其它的都兴趣大增,精神振作,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四)倡导竞争,保持兴趣

学生的特点是争强求胜,渴求表现自己。在教学中创设竞争情境,提供竞争机会,让他们在竞争中展示自己,从而进一步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在组织竞赛合理、正确地运用竞赛规则,竞赛的教育目的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竞赛的内容多样化,如:个人与个人,小组与小组的比高、比远、比快、比反应、比质量、比作风等,竞赛结束时,教师进行小结和讲评,表扬优胜者,以示鼓励,满足青少年的好胜心理;对于失败的同学要鼓励他们振作精神。我们的一位老师在上快速跑课时,当比赛完备后,学生还在争论谁是第一时,他说了这样一席话:“同学们,你们都是第一,能力强的组先跑完了,你们是第一,能力稍差的组你们虽然比第一个跑完的组慢,但是你们全组成员同

心协力,共同完成任务,你们是团结协作的第一,能力差的组你们虽然跑的最慢,但是你们同样也是全组的每个人都在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跑,你们是在用坚强毅力去跑、去拼,最后你们同样也圆满的完成了比赛,你们是信心、是坚强毅力的第一。”这样一来他不但调节了课堂的节奏而且鼓励了先进,振作了精神。

(五)课内外结合,保持兴趣

虽然体育教学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但是,由于体育课有其特殊的一面,有许多练习需要延续到课外来提高质量。如果在教学中只注重课堂教学而忽视课外的作用,那么会使学生失去对体育兴趣的进一步提高,同时阻碍体育的自学性和终身教育。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进行练习,通过练习,把体育课中的练习质量进一步提高,从而增进体育的兴趣。另外,还利用学生的各自爱好,组织各种兴趣训练组,提高专项成绩,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体育的主动性和独创性。

三、采取灵活方式提高学习兴趣

(一)变惩为奖

有奖惩的游戏或教学比赛能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符合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所以在教学比赛中,我没有对输队进行惩罚性素质练习,而是对胜队给予奖励。如发一面小红旗(可以是流动性的)或口头授予某种称号(“优胜队“、“冠军队”等等),并且在课后小结时说明胜利在集体中的力量,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保持已获得的荣誉,—

更深一层地引申到将来:或许某位同学会站在奥运会领奖台上,为祖国争光添彩。同时对输队同学加以鼓励,希望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也会像获奖同学那样得到荣誉或奖励。这样既鼓励了输队同学,也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下一节课的学习也有了一种期盼。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又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一举两得。

(二)不同起点

所谓不同起点,就是使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在比赛初就比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占有一定优势,让距离上的优势来弥补两者在体能上的差距。

如在快速跑的教学比赛中,我们按学生身体素质的好坏将学生分为两组,将身体素质好的学生的起点,设置在身体素质差的学生的起点之后若干米处,但终点不变。在比赛中要求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尽力保持这段差距,同时要求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尽力缩短这段差距,使双方学生都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取得胜利,从而达到教师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还解决了一部分学生吃不饱,而另一部分学生又消化不了的状况。在其它内容的教学中也采用此法。如在跳高、跳远课中采用不同高度、远度等,球类课中的让分及支撑跳跃中的降低高度等方法。

(三)比喻联想,激发情感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比喻联想,是丰富学生感情的一个重要方法有些动作可通过教师生动活泼的语言,用类似的事物来比喻强调说明动作规格和注意事项,能使学生产生一对新鲜好奇之感,在领会动作重点之下愉快的进行尝

试练习。如:将体操的团身前滚翻整体动作比作一个“球”滚动,抱膝,缩头紧团身、翻滚就是球滚动,用以强调动作的流畅性。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克服了动作的重点,带动了难点的克服。

(四)运用电教,丰富情感

通过一堂体育课的练习,学生付出了较大的体力,在课的结束部分安排一、二个韵律舞蹈,尽可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感中消除疲劳,恢复心率,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为下次练习奠定了基础,形成了愿学乐学的气氛。

四、巧引·开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在教学过程中搭设创新的支点——巧引

当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点燃创新的火花——兴趣时,当学生有了强烈的创新意识,并具备足够的信念储存时,就该运用这些相关信息,借助于想象与联想、发散与收敛、直觉与灵感等基本思维方式,加以重新组合从而搭好创新的支撑点;使创新活动有可能变为现实。

1、鼓励质疑、萌发创新

质疑是一种求知欲,包含着智慧的火花,也是一种探索的精神,孕育着创造。“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学贵有疑,有疑才求变通,有变通才有创造。”学生能够质疑;是主动的一种表现。更是学习创新不可缺少的品质。因此,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大胆猜想,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使学生疑中生奇、奇中生趣,不被表象迷惑,不被一般束缚,从而萌发创新的愿望。

如:我们在教学“前滚翻”时,就有学生提出疑问:“能不能向侧翻滚。”经过尝试,他的想法是可行的。当一个人向远处翻滚时,最佳的方法是侧面的肩膀先着地,这就比较安全。这样,把学生引人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创新做好准备。

2、大胆尝试、激发创新

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探索问题。“有尝试,才有发现,有发现,才有创新。”,“任何发明创造都是从尝试开始的。”因此,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特地为学生安排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以尝试、创新的自由度,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3、主动探究、引发创新

创新,意味着不走老路。鲁迅先生说过,“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波利亚也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应让他自己去发现。”苏格拉底特别注重“思想应该在学生头脑中产生出来,而教师仅仅只是一个助产婆的作用。”作为教师应让学生以“小科学家”的身份,沿着“再发现”的道路去探索和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部联系,把好“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关,敢于实践、勇于实践,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教学“后滚翻”时,我先让学生复习前滚翻,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前滚翻的动作要领尝试后滚翻。学生争先恐后,有的在原地打转,有的偏离“航道”,但也有的虽然没按照动作要领却也滚动自如,然后让学生相互交流心得体会,说说成功和不成功的原因,教师适时、适当地加以指导,再让

学生去实践,结果绝大多数的学生能高质量的完成,这就是尝试、实践、主动探究的结果。

(二)体会创新的趣点——开拓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心底深处,有一种被承认、被肯定的心理需求,他们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探索者,这种需求一旦被满足,便会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当学生体会到因为创新而带来的成功和乐趣后,将促使学生追求无休止的成功,“推动继续学习”,达到“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人人成功。”由于体育实践机会的增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具备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从多角度进行创新性思维,提出独特的见解。因此,学生更爱上体育课。

五、激发兴趣 —创新中培养体育能力

(一)了解结构、开发环境

卢梭曾经说过,每个人的心灵都有他自己的形式,必须按照他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这种形式而不是其他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花费的苦心取得成就。通过两年来在课题实践证明,只有当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求知欲望强时他们才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展开想象,挖掘潜能,创设多种快速学好动作技术的方法。

1、转换方式,创造外环境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兴趣及创新能力需要激发和培养,体育教师应具备这种能力。

(1)利用信息差,培养习惯

信息差是指人们掌握信息的差距。学生是抱着学习新知识技能的目的来上体育课的,师生之间的信息差越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越大。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差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留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时空,让学生充分体会独立完成技术动作的满足感。通过自主学习,创造出适合自身学习的方式,提高运动技能。并通过长期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习惯。

(2)寓教于乐,创设氛围

体育教学是一个需要付出艰苦努力的劳动过程。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艰苦的、反复的练习过程中,享受到体育的乐趣呢?最重要的是要加强激励性的教学评价及千方百计地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应注意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并在多项教学内容的实施中和教学环节的转换中,给学生一些新异的刺激、自主的空间,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引导,创造学生敢于大胆设想新的学习方式的外部环境。

2、积极参与,提高内驱力

学生只要对练习感兴趣,就能愉快轻松地、富有创造意识地解决问题,尤其当练习的水平处于转折点时或练习产生疲劳时,适当改变练习方式可以摆脱这种状况。就模仿练习而言也可通过动作原理介绍,激发学生学习灵感,改变模仿内容、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兴趣的动力功能。教

师适时加以引导,开展自主学习,使学生有创意的完成学习任务,逐步提高学习的能力。

(二)发展个性、培养能力

体育教学中个性结合创新就是在教学中创造出某种新颖、奇特与具有一定体育实习价值的思想与物品活动(智力的、实际的)方式。

1、激发兴趣,体现个性

学生都存在着个性差异,教师要能通过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兴趣的带动,促进能力的提高。练习中教师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学法和教法,突出个性的发展。例如:对有胆量敢作敢为的学生,肯定其积极的一面,让其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扬长避短。学生在学习中进行自我磨练,自觉增强自身生活的压力,增强对学习知识、新鲜事物的热情,扩大知识面,就会使个性得到发展。

2、利用问题,养成习惯

我们在两年的课题研究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学习的时间、空间自主权,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和完成学习任务,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的创新力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表现的,教师指导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思考从全面出发,提出多种思想,当某一问题受阻时,善于引导学生转移注意力,从不同

的途径去解决问题。教师尽可能巧妙地利用周围条件和现有的器材,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们积极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尝试中去。

3、善用成功,培养意识

每个人都具有创新能力,但往往因缺乏学习动机而疏于开发自己的潜能。培养创新就是根据学生个性特点,激发学生创新动机,树立成功意识。在两年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观察到每当教师在示范一个新的动作时,有的学生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去做动作;有的学生心里想去练,但不外露;也有少数学因怕完不成动作或事实上也确实完不成动作而不愿意练,表现得很是被动。我们的教师清醒地认识到即使是后一种学生,其内心深处也有一种想去完成动作的愿望,因此,我们充分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有层次地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情趣协调、升华认识

兴趣的提高、创新意识的培养,是要在师生相互了解的情况下,教师能创新性地去教学生,同时学生能有新意地学习。因此,我们教师在平日教学中加强学习,提高理论修养、心理品质修养,内化自身环境,充分与外部环境相协调,提高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和威信,建立长期有效的创新式的教与学,真正完成教育的任务。

六、激发兴趣-教师仪表,至关重要

医学界早就发现,胜利者的伤口比失败者的伤口愈合的好,愈合得快。这就证明了人的情绪 好坏直接影响别人的身心健康。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情绪也不可忽视,它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一)教师的仪表

教师的仪表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且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习积极性。它是无声的教育,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和教学效果。

(二)教师的表情

体育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师生默契配合,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的教学呢?我们认为,首先要消除学生对老师的戒备心理和拘束感。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教态和表情的感染力。比如:老师在开始上课的时候,以亲切自然的表情、认真而谦逊的态度、体态端正、落落大方地在学生面前,用热情洋溢的音调向学生们问好,你别看这平常的动作、简单的话语可是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很大的。却能消除了拘谨抑郁的心理。学生从老师亲切的目光中获得了大胆地扩展思维的能力,积极学习的动力。看到老师亲切而热情的表情,他们心情是欢快而兴奋的。根据心理学观点,轻松快乐的心理,不仅使人产生超人的记忆力,而且能够活跃创造思维,充分发挥心理潜力,这些都完成教学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三)教师的语言

语言中蕴涵着艺术的魅力。它既能使学生兴奋激动,甚至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也能使学生消沉、厌烦、以至暴跳如雷。人们常说:“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都说明了正确运用语言的重要性。善于运用语言是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所运用的语言和其它学科有相同之处,但也有其自己的专业特点,经两年的课题实验我们概括为以下四点:

1、体育教学中的语言要具有准确、精炼、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幽默等特长。

体育教学是以各种身体练习,活动的形式为主。这是由于体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所决定的。为了让学生有较多时间活动,教师讲解动作技术要领时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用行动的比喻启发学生分析等方法如:讲解“鱼跃前滚翻”技术要领时,可以用口诀语言来讲:“摆臂蹬地如鱼跃,摆臀合胸紧固腰,撑垫低头做退让,团身似球要记牢。”这样的语言和讲解又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既简明扼要,又生动形象,富有风趣和幽默感。这样也有便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

2、体育教学的语言要有音调、语气、节律的变化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能总用一个音调,一个节律讲课,因为这样容易引起学生感受性降低、精神不振、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的内容、性质、教学环境和学生的情绪等不同情况,要灵活多变,比如:学生做快速有力的动作时音调应短促有力,当学生在做柔软性、协调性较强的动作,音

调要平和,富有节奏感,对本课教材重点、难点、要提高音调,引起学的注意力和重视。讲话的节律,也应结合教材和教学的实际情况,要有抑、扬、顿、挫的变化,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兴趣,活跃情绪,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讲话的语气,对学生的情绪也很有影响,因为语气能给学生以直接的感情和感染力。能唤起学生的联想,学生喜欢听关切的、赞许的、鼓舞、肯定之类的语气;而不愿意听责备的、命令的、批评的语气。学生最反感的是讽刺的、挖苦的、鄙视的语气,所以教师的语气一定要引起重视,否则会影响教学效果的。

3、体育教师的口令,提示语言的运用也要有音调的高低、节律快慢等变化

口令是体育教师的必备的基本功。口令要求:吐字清楚,声音宏亮拖腔圆润适当,语气肯定,有征如力,除此以外,还有短促、悠长、温柔、激扬等音调高低的变化。以显示出韵律和情感。使动作和口令和谐统一,优美动听。

提示语言的在体育教学中是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正确运用提示语言的能强化动作概念有助于改正习惯、错误的动作。有利于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在运用提示语言时要注意以下三点。1)语言要精炼,抓住关键。2)把握住提示的时机,及时提示。3)语言要果断,语气要肯定。

4、多用积极性的语言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正面教育为主,多用积极性语言教育学生。这样做既能促进学生的情绪,向积极方面转化,也能防止消极情绪的产生。因此,我们体育教师必需也应该在这方面引起重视。如我们为保证此方面做的共好,在全镇开展体育教师教学激励用语大比赛,汇总出60句教学激励用语。

(四)教师的手势动作

1、手势动作

教师的手势动作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是手势动作要具有新颖、别致和独待性。这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有助于增强教学效果。其次,手势动作要具备明显的表意性。能把一些抽象的技术要领及其思想情感,通过手势动作的媒介,能微妙的传达给学生能心领神会,起到焕发精神提高学习情绪的作用。再次,体育课常用手势动作要做得规范化,并能和口令同时运用,做到动作、语言和口令的统一。如:成二列横队集合的手势动作,左臂侧屈 肘成九十度,手握拳成上举,肩肘成一直线。右臂侧手平举掌心向下,这一动作就和口令手势、语言相统一进行。

2、示范动作

形象化教学是运动表象形成的最佳手段。学生头脑中运动表象的正确与否,是体育教师用具体动作的范例使学生了解学习动作的形象结构和完成的顺序,示范是生动的直观方法,它能使学生通过视觉形象,感知动作的真实外貌。给学生以深刻形象和美的感受,在教学中与语言相伴随,互相补充,—

有助于学生鼓舞与培养学生练习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诚然,示范的效果不仅体现在动作的正确优美而且还体现在示范的时机、位置、角度、方向、速度等方面,只有正确合理运用示范动作,才能起着直观的作用,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正确动作,才能达到预期教学目的体育教师必须提高示范质量这样才能起到优良教学的效果。

七、进一步拓宽学生的体育兴趣

许多人主张学校体育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学生兴趣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学校体育与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但我们在立项课题《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对体育兴趣的探究》探讨中还发现:既要重视学生的体育兴趣,又不能把学生的体育兴趣推向极至。学生的体育兴趣只是学校体育改革的依据之一,而不是唯一的依据。而且学生的体育兴趣是可以培养。可以拓宽和可以改变的。我们从体育教学的“全面性”为出发点,在学生对体育兴趣的培养上加以了拓宽。

我们知道体育教学的“全面性”是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得到应该得到的全面发展。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学生在兴趣感召下,更多获得的是“技能”和“体力”,而明显缺少的是对原理的理解和情感上的获得的“成功感”,也就是说在“懂、会、乐”这三个体育效应中,“懂”和“乐”是个薄弱环节。因此,我们要使体育教学更加具有全面性,就必须在“懂”和“乐”上下功夫。事实证明,“懂”与“乐”能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如教学耐久跑时,由于项目又累又枯燥,很多学生不愿意

上,课上很难激起学生学习练习兴趣。但耐力素质作为人体最重要的身体素质,标志人体心肺功能水平,并且是毅力的集中反映,对于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的中学生是极为重要的。

(二)活跃气氛,以乐创境

1、教师要善于创造乐学情景,即在单元学习中采用辅助练习时合理地安排练习的次数、数量、强度如利用游戏形式做一些高抬腿跑、原地跑、仰卧起坐(单位时间内比次数)及立定跳远、多级跳(冠军的脚印比赛形式)等辅以“乐”中练习,练中提高身体素质。

2、以乐引趣。把教学内容故事情节化如在教学1500米跑(男)、800米跑(女)时,将学生分为6组,先以《长征组歌》为铺垫,以出示挂图、长征诗为引发,将跑的内容为《长征路上》:爬雪山(借助于搭垫子的主席台)、过草地(借助于草坪踏草墩)、过大渡桥(单脚跳过10米30厘米宽的窄道)、渡金沙江(蛙跳10米合理分配在跑段中,胜利会师(据体力冲刺到达终点,规则为允许本组有先后到达终点,但本组全部到达为取胜),这样一来争先恐后,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等生动场面而尽情展现在课堂上,学生劳而不累,乐而不疲,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益。

实践证明,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正如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应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参与学习,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光彩,课堂教学的立足点应是人而不是“物化”的知识,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提供发挥他

们潜能的空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参与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总之,中职教育是一个很复杂的工程,而中职体育学生的兴趣培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关系到我们中职教育教学的成败,只有把兴趣培养贯穿于中职教育的始终,再加上操作技能的培养,中职教育才是完美的,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劳动人才。

上一篇:高三励志文章:战胜自己才更有力量下一篇:2022年中考政治一轮复习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