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体会

2024-06-16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体会(精选9篇)

篇1: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体会

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体会

——-—以导学案为载体的课堂改革

导学案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的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预习对新知识自主分清“会——疑惑——不会”三个等次标准,教师在课堂上以学案上的探究性问题为教学核心,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实验等方式解决相关问题,得出有关结论,掌握相关知识。讲学稿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有很大的好处,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成绩有很大帮助,可大大增强学习动机,优化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采用导学案是我们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切入点,是我们正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表现形式。使用和推广导学案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解放老师,解放学生,是我追求的改革目标。

一.以导学案为导学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教学的有效载体——导学案。导学案是集教案、学案、笔记、作业、测试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是“教学合一”的载体。

教学的最佳形式——小组合作教学。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有效地运用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的成果进行课堂中的合作、探究活动,才能实现“导学案”三维一体的设计目标。这样的课堂,学生无疑成了主体,而老师是组织者、导演;这样的课堂不再把掌握解题方法当作唯一的目标,它更看重的是学生自己探究学习的过程。这里的评价用到了自我评价、组内评价、组间评价以及老师评价。这也是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终结性评价和过程评价并重的有力体现。

初中生物导学案的使用可概括为四步教学法:前置学习、小组汇报(展示、交流、探究、讨论等)、激励评价、拓展活动。

(一)前置学习(课前预习)

上课前一天提前发,预习要求:主动、独立、尽所能地完成导学案。

(二)小组汇报(展示、交流、探究、讨论等)

课堂交流:根据预习的情况,进行小组内交流和学生教学生,尔后请小组代 表展示本组预习交流后的成果,并接受别人的质疑,针对学生没有发现的问题,教师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小组把问题进行点拨。尽量让学生自己发现一些更深的问题从而进行探究,从而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形式是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是积极参与,遵守纪律。

(三)激励评价

临下课前10分钟左右,做课堂评价练习,当堂测试,下课时立即收起。课后批阅:教师及时批改。

练习点评:第二节课首先由小组代表对前一节课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让其他小组对其点评,说出自己的一些看法,通过这个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评价能力、倾听习惯、尊重习惯。对教师批改的[课堂评价练习]中共同的问题,根据时间条件,教师可进行问题点拨,诱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所在,个别问题,空出时间让其自己说出看法。课后拓展活动中的几个问题(一般不超过5个问题),由不同的组交流后谈谈自己的看法进行交流和辨析,从而让学生说服学生。

(四)拓展活动

练习中有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主要让学生通过一定的训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理解课堂所学知识及知识的重、难点,巩固拓展是将课堂内容延伸到课外,借以解释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的一些生物现象和实际问题。同时,也能更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积极性。

二.教学过程中师生如何使用导学案。

1、教师如何使用导学案,教师使用导学案上课前,要进行二次备课,上课前一天任课教师将导学案发给学生,作为预习作业,第二天上课时任课教师根据抽查学生导学案预习的情况,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教师可以结合本班的学生实际,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在教学中力求百花齐放,各显己长。课后,教师及时写好“教学反思”,做到随教随研讨随更新,避免同一个错误重复出现。

2、学生如何使用导学案,学生在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要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预习,要求所有学生本着自主、独立的原则,自行解决导学案中的基础题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做提高拓展题,碰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做好标记,第二天在课堂上与同学合作解决或向老师质疑。完成课堂学习内容:课堂上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完成导学案上的相关内容。如课内时间不够,可作为当日作业完成。总结学习心得:学生课后应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整理导学案:学生对老师批阅过的导学案要及时认真地进行纠错,每单元学习结束,学生将导学案进行整理,装订成册,以备复习之用。

三.在使用导学案教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1、观念转变不到位,导学案设计形式单一,缺少创新。导学案的编写质量有待提高。所以,在导学案撰写时一定要在个人主备的基础上备课组内还要进行充分的讨论,反复推敲和修改,最后再定稿,这样的导学案凝聚了集体的智慧,质量就有了保障。

2、学生自学、合作学习的习惯没有养成。因此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有效地学完该学的内容。在合作探讨环节,学生大多不善于与同学合作,往往仍然是各行其是。

3、时间冲突。到了重点章节,感觉时间安排还可以,总感觉时间不够用,不是这没说到,就是那没处理。课堂上匆匆忙忙,完全没有刚开始时的那种游刃有余。认真反思一下认为:这种局面的出现,说明从思想上,我们还是放不开,关键的问题还在于我们在“精”字上下的功夫还不够。老师讲的不够精,练习题选的不够精,这样,老师讲的多了,学生练的多了,课堂时间当然不够用。问题的解决也并不难,只要我们能放开手脚,多在一个“精”字上下功夫,精讲知识,精选习题,精确引导,就能解决好这一冲突。

4、课堂囿于导学案,太程式化,显得没有生气。当然,刚开始使用必然要先套用一定的模式,等熟练运用后,就可以达到有模式而不唯模式的境地。

5、学生对导学案不重视,尤其是导学案上的习题。表现在不注意保存导学稿,不注意补充完善导学稿,不善于反思总结。部分学生不做习题,错题不纠正等。这些问题需要老师对学生提出要求,督促检查,逐步使之养成良好的习惯。

五、今后的设想

在今后的导学案使用过程中,一方面要针对前一段时间出现的各种问题逐步解决,另一方面,要尝试其它课型,如复习课、讲评课等,使这一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完善,更加适应我们自己的课堂。教师的观念转变和更新一方面需要自己不断的学习,同时也需要学校创造一个教师业务学习机会和平台,如开展外出学习、专家讲座和研讨交流会等。

总之,导学案教学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使用过程中一开始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但只要我们有勇气正视问题并不断的学习、摸索,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积极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坚持导学稿的使用,我们目前所遇的困难一定会迎刃而解,导学案的优点也一定会最大化的得以发挥。米卢说:“态度决定一切”,党中央说:“要与时俱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得很快,教师也要主动学习,大胆实践才是。我相信只要我们善于学习,大胆实践,勇于反思,坚定信念,把握新课改的态势、了解新理念的内涵、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不断厚实自己的从教底蕴,我们一定会走出一条新课改的特色之路。

篇2: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体会

现行的生物新课程为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探究,在探究性学习中提高创新的实践能力,从而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在教材中设置了许多不同类型的科学探究,以七年级上期教材为例:在七年级上学期教材中有9个“观察与思考”,6个“探究实验”,8个“一般性学习实验”,4个“模拟制作”,还有一些“课外实践”和进一步“探究”,这些内容让学生的思维更活跃,增加动手机会,通过多种方式探究解决问题,让学生明白真理来源于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根据新课改的精神,我认真阅读了有关探究性方法的大量资料,用于教学中,边教边思考边总结,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在生物学科教学中,我是这样来进行探究性教学的。

一、组织学生做好探究课前的准备工作

初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转折时期,初步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有一定的自控能力,但学生在多数情况下,对新的学习任务、新的知识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对新知识间的关系辨别不清,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提出新旧知识的异同,探究性学习准备过程是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性,培养创新思维、动手能力的重要过程与环节。

1、课前组织学生进行预习和质疑。在探究学习中,组织课前预习质疑,应当从个人到小组再到组间,这样既可以体现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又使每位学生上课都有备而来,对焦点性问题展开学习,学生不仅是问题的提出者,而且也可能成为问题的解决者。如在“青春期”一节的探究性学习教学中,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质疑,提出几十个相关问题,主要集中在形态、生理、心理3个方面。这几个问题中,有的是谈自身的改变的问题,例如“妈妈说我小时候长得挺快的,可是近两年来,我的个子好象根本没长高,跟原来一样?”“我脸上以前没有小痘痘,可现在脸上总会长出小痘痘”?“有的学生对自己的所见所闻产生疑惑,“听大人说,身体发育迟对智力有影响,是吗”?通过学生自己的课前预习和讨论质疑,加之教师于其中穿插点评和讲解,许多焦点性问题一下子迎刃而解,学生沉浸在对自身生理变化的科学探究了解中,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知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气氛,还融洽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2、针对学生 疑问设计探究性实验方案,在进行探究性学习课前,教师可针对学生疑问、围绕探究性学习的主题,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小组讨论,然后学生再设计探究性实验方案,准备好探究性实验的仪器和材料,学生小组方案制定完成后,交给教师审阅,教师可向学生提供适当的建议和仪器。另外,一部分实验

材料也可由学生自备,这样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如:对“种子萌发条件”的探究,①准备,按教材对探究计划制定步骤,一组设置了4个瓶子,我校七年级七个班需要准备许多瓶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和另一位生物教师就发动学生从家里带盛豆腐乳、果酱等的瓶子。实验前的1周左右,教师分发给学生40粒种子,按教材的设计分别放入1到4号罐头瓶,引导学生自己探究。②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按教材的设置要学生探究水分、空气和温度3个变量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但往往有很多学生会认为种子的萌发还需要阳光。因此,教师要适时地鼓励学生做出另外的假设,例如有的学生做出了光和空气也能影响种子萌发的假设,此时教师要抓住这个契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独立探究,方法是将做出以上假设的这些学生的2号瓶,除了按照教材上的步骤进行探究以外还要将此瓶用黑布包裹作为探究“光”因素的对照组,1周后学生发现2号瓶无论是否用黑布遮盖,瓶里的种子都会萌发。所以,就否认了光是种子萌发的环境因素的假设,最后得出结论: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才是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进行这个探究过程的同时,学生还会发现用黑布包裹的种子萌发后颜色发黄,没有黑布包裹的种子萌发后的颜色是绿的,对此现象的解释可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课下通过查资料等方法寻找答案。因此,又可验证: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

二、组织学生进行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分析

教师要组织学生重视对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规范操作,充分发挥学生合作创新精神。

1、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在小组实验中,学生人人动手,相互指导,相互评价,共同发展,共同提高,加强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如:称量仪器天平的使用,用滴管滴加液体的方法。

2、在实验中要精心设计步骤,如在观察心脏的结构时,可分四步进行。①观察心脏有几个腔,这几腔上下是否相通?左右是否相通?②观察心脏相连的血管分别是什么血管,各有几条?③观察心脏的哪些部位有瓣膜,用水从与心脏相连的血管中灌进去,看看水从哪里流出来,想一想这些瓣膜有什么作用?④用手捏捏心脏四个腔的壁,看看哪些壁厚?哪些壁薄?想一想为什么?

3、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应当注重让学生通过测量来获取数据,培养设计表格、记录和整理数据的技能,让学生了解科学实验中的数值往往可能存在误差,需要设置重复组,也就是同一个实验在相同的条件下,要重复做几次,如果重复组的实验数据十分相近,则说明这个实验的结果排除了偶然因素。因此,进科学实验,设置重复组是非常必要的。科学实验的结果应当取各重复组数据的平均值。

三、组织学生完善探究方案,撰写探究活动的得失体会

教师应当注重通过探究活动的反思教育,通过组织学生完善探究方案,撰写探究活动的得失体会,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科学性,教师也可以从这个侧面了解学生对科学实践或探究性学习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方面的取向,有助于学生对以后的探究性学习提供有益的实践经验。

在教学中,我也感到有些困难

1、教材中各种实验增多,组织学生探究各个问题,课前备课量在。

2、探究多,观念变化累,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更多地选用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将促使学生从被动性的学习转化成探究性学习。我已从事二十多年的教学工作,受定势思维的影响,更多是考虑把问题讲明白,较少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就生物实验教学而言,过去教师极少做探究实验,旧教材的实验更多是验证性,教师只要保证将实验顺利验证正确就行,而现在不仅要在实验中贯彻探究精神,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实验,还需要教师自己要有设计实验的能力,以利于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学习,它不仅仅体现在实验中,更体现在平进的教学中,因而探究性的教学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一切都要摸着石头过河。

3、活动多,课堂组织累。目前,我任课的班级有8个班,其中七年级四个班,九年级四个班,每个班的学生都在50人左右,探究实验课上,放手让学生实践时,教室内的气氛与菜市场(热闹)没两样,学生忘我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连时间都会忘记,遇到不理解课改的同行还以为教师是在“放羊”,让我有些担惊受怕。

4、课时紧,赶课累。目前七年级生物学科教学时数每周二课时,与教材要求的3个课时相关较远,教材的编写是经过专家按《标准》精心安排的。所以教师真不敢轻易砍去教材中的内容,赶课就成了自己教学的习惯。

篇3:初中生物教学的点滴体会

一、通过运用多媒体以及相关的资料开展教学

生物学科从直观上来看, 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教学质量的提高。生物课堂上, 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接触生物资料, 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有很大的提高, 学生的视野也会得到拓展。在利用多媒体学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时, 其重点之一就是生物的多样性所面对的威胁,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 并探索新的知识, 可以从网上收集诸如扬子鳄、藏羚羊等很多稀有动植物的图片、与之有关的电影资料和小故事等, 呈现于学生的眼前。通过生动的画面, 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还能够使学生掌握更多新的知识。比如《丹顶鹤的故事》, 不仅可以感化学生, 更能使情感得到升华。这样既使学生间接地了解了教学的内容, 又使教学的目的得以实现, 而且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再者, 进行“生物的进化历程”讲解时, 由于化石的含义比较抽象, 也不好掌握其种类, 可以先从网上收集如三叶虫、牛等动物遗体化石的图片, 也可演示、播放恐龙蛋的化石、动物脚印的化石及其有关种类的视频。与此同时, 在这种轻松、自由的氛围中, 学生不仅可以概述化石的含义, 印象深刻, 而且课堂效果也将非常显著。

二、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

首先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 且在自学前指导学生怎样自学, 让学生掌握一些自学的方法, 使学生能快速地走上自学的道路。在这期间, 对那些能进行创新性学习的学生, 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赞扬, 并促使他们高效地完成自学任务。要及时指导易走弯路的那些学生, 但不要过多地讲解, 避免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教师可以采用板演提问、讨论等方式进行调查, 使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充分暴露出来, 无论是什么样的问题, 旧知识也好, 新知识也罢, 都要给予分析, 然后进行总结整理。

在初中生物课程教学中, 常用的学生自主学习形式主要有小组讨论、自主摸索、参与评价、整理归纳等。其中在自主摸索中, 主要是学生的独立活动, 可以采用查资料、看书分析问题等的方式来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 且也要努力寻求问题解决的办法。比如, 在课前学习“细胞的癌变”时, 可以分成小组并从“致癌因素、细胞发生癌变的主要原因、癌细胞具有的特征、预防癌症的方法、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这五个方面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 自主摸索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使学生不仅能够将图形所呈现出来的特征和生物知识有效联系在一起, 还能快速地对其做出推论。

三、充分运用教学器材及试验教学开展探究式教学

在初中生物课程教学过程中, 老师不能仅仅围绕书本开展, 而且还要在课堂上进行多次实验, 展示课本上繁杂的内容转变成具有真实性、生动性、形象性以及直观性等特点的实验。这样做不仅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还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兴趣以及思考生物问题的能力。例如, 讲解初中生物课本中的“生物进化论”知识时, 可采用生活中常见到动物在某种环境中的生存或死亡现象, 讲解达尔文所说的“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的原理。还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试题对学生进行提问, 比如:1.原始大气层和现有大气层的成分具有明显特征的是没有 () ;2.最原始的生命分别形成了原始的藻类与单细胞动物等, 这主要是由于其 () 的不同的原因等等类似的问题。这样做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达到高效复习的目的。通过运用实验开展复习, 还能够使学生学到更多新的知识, 从而提高复习的质量。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 只有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生物问题, 才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除此之外, 必须设法加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鼓励他们进行自主学习, 把身边的人和事作为出发点, 积极地去探索和发现那些潜藏在生活中的生物知识, 对其进行实验和分析, 从而使得生活中的生物问题得到解决。这样, 做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生物的能力, 还能够为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摘要:生物课程是基础教育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的课程, 其不仅具有很强的实验性, 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 教师必须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达到教学目标, 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体会

参考文献

[1]王叶萍.新课改下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探析[J].文理导航 (上旬) .2010 (11) .78-79

[2]梁桂瑶、高峰.“项目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0 (S1) .46-49

[3]张以宝.素质教育下英语教学的情感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0 (08) .56-58

篇4:初中生物课堂优化教学体会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优化;师生互动;实验教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149-01

教材的几经变更,要求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跟随着改进。现行的新课程标准,可谓是要求更高,标准甚严。历经生物教学十五载,饱尝生物教学的酸甜苦辣,也从中学到了甚多,确实有些浅陋的见解和体会,还望各位同仁来帮助探讨和提升。

一、注重师生互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随着课改实验的不断深入,“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师生互动的根本目的是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因此师生互动是否成功,就要看学生是否在进行积极思维。例如,在学习“伸肘和屈肘”时,可事先激发学生进行科技制作“肘关节模型”。课堂上,教师不急于讲解,而是先展示挂图和模型,同时演示自己的上肢,让学生一边实验一边分析,尔后产生共鸣。教师可以综合运用情境激发,师生互动,直观演示,将模型、挂图及自己的上肢对照起来,逐一指出肘关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尺骨、桡骨等各结构的位置及名称,再演示部分结构的作用,让学生仔细观察和探讨,从而得知伸肘和屈肘动作就是这样完成的结论。这种开放性的课堂,学生兴趣高涨,师生互动促使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完成认识上的飞跃。

二、重视实验教学,做好演示实验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通过创设多种情境,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并养成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例如七年级学生的第一个实验《观察植物细胞》,本实验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但是,对于如何观察却感到非常迷茫,所以教师要创设恰当的情境来引导学生,明确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而要想在显微镜下观察得到细胞,材料必须薄而透明,要达到薄而透明,又需要对观察的材料进行处理,制成玻片标本才能观察。与此同时,临时装片的制作又是本课的重点,因此,我们老师可以将书本上洋葱磷片叶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学生能够理解,我们可以将整个制作过程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这样,学生面对实验台上的各种用具就不会感到无从下手。同时,教师要进行恰当的引导,并鼓励学生大胆而又细心的进行实验尝试操作,对于不规范的操作,教师要进行耐心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本实验是学生第一次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使用显微镜学生非常积极,在此,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到细胞之后,教师就要及时引导学生分析细胞的外形特点,在此,细胞的结构又是本实验的另一重点,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多种细胞结构,通过比较和分析,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按从外到内的顺序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并指导学生正确绘图,培养学生的绘图技能。最后,总结自己在实验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培养学生归纳整合的能力以达到做实验的目的。

三、关注情感态度,提高认知水平

情感往往直接影响认知水平。一个人在愉快时,就容易通过感知觉接受外界信息,一个人在忧郁、苦闷时,往往不能接受外界信息,出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情形。教师要根据情绪对学生认知活动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正面情绪来促进学生的认知过程,提高教与学的效益。例如,在学习“遗传与变异”时,关于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知识,学生觉得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如果教师在讲此知识之前,先讲个故事或谚语,比如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克隆”技术、“一母生九子,母子十个样”等,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处于愉快、兴奋的正面情绪状态下,再画出若干个从属关系的包涵图表来解释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学生就会容易理解及掌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应用情感调节,对提高教学质量是有很大帮助的。

四、自主选择练习,培养实际能力

在课堂基本知识全面掌握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多布置几类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练习,一来可以使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顺利完成自己所能完成难度的学习,二来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得自主提高、发展的机会,进一步发展自己的特长。如:A类作业——不限方式、内容,可以通过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找出问题,按自己想法做答。B类作业——选做类作业,指那些具有一定探索性或研究性的作业。C类作业——有指定性的常规书面作业,但要“少而精”。比如在学完“根的吸收作用”一节后,我布置以下几类作业:A类作业:阅读学校阅览室现有的《花卉栽培》《会跳舞的草》等等,找出问题自己作答。B类作业:动手栽培萝卜、菠菜等易成活植物,观察研究“植物的根如何吸收、运输水份的”以及“二者吸收无机盐的成份有何不同?”。C类作业:根吸收水份和无机盐的原理、过程分别是什么?有何联系?这样一来,不仅激励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其动手能力,更大地调动其积极性,得到多方面的自主性发展。

五、紧跟三维目标,注重激励评价

我们对课堂的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问题的分析及整合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要使大部分学生都能与同学合作探讨、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不同的观点勇于质疑。

例如在《开花和结果》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开花”的录像片段和图片,欣赏描写花的诗句,观察“花的结构等活动,不仅训练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表达交流的能力,还拓展学生的思维、技能,培养其爱护花草,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重视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评价,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5:初中生物教学心得体会

那文云

在这十几年的教学中,我发现——初中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新精神,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这是实践生物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在生物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动用探究模式组织教学活动,能较大程度地激起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生物教学是一门艺术,如何把看似没有趣味的课程讲得生动,让学生爱学,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达到的。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的时候乐在其中,就能够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呢?教学多年,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结合多年的教学体会,做出了以下几点努力。

篇6:初中生物教学体会浅谈

中 生 腾 冲教 物 教 学 体 会县 小 西 中 学丽 华 浅 初师:韩

浅 谈 初 中 生 物 教 学 体 会

关键词:

学习兴趣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课程资源

摘 要:

虽从事初中生物教学不多几年,但也经历过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满堂灌教学,现在正积极地投身于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新课改的重要性,以及给广大师生带来的惊喜和收获。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点点经验,下面就其中感受较深的几点谈谈个人体会。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年来由于种种的原因生物学科在初中各门课程中处于劣势,俗称“副科”,但是去年开始生物成绩计入中考成绩,一下子让老师们觉得束手无策。因此,要教好生物学科,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对于每个生物教师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怎么操作呢?在上生物课前,要让学生产生向往上课的情感,并且在学习课文知识前就体验到生物课的新鲜、独特,做好上课的心理准备。

二、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教学方法要为教学提供理论指导。不同的教学理念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不同的。在传统的满堂灌课堂上通常是以教师的讲述为主,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学生进行的是被动式的学习,教学方法通常比较单一,这样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而新课改理念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营造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因此,就要求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进行有机的结合。例如:

(1)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进入新课堂前,用新颖别致的引言创设恰当的情境,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进而引起他们的兴趣。

(2)步步设问,引流而上,体验思考的乐趣。通过设置疑问和设定目标可使学生产生新奇的情绪状态,诱发学习的需要并指向学习任务,引导他们进行探索,通过探究解决疑问使学生产生适度的兴趣,进行积极的认知和探索活动,获得新知识并进行创新。

(3)激发和鼓励学生的表现欲,一定的表现欲往往可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坚持完成某一项任务或工作。对一些性格比较外向,思维活跃,知识面比较广的学生,可故意给他们创造时机表现自己。

(4)引入竞争,满足学生好胜心。学生对一些复杂结构的学习,容易厌倦,且很难完成记忆。在此类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引入竞争,使其变被动为主动,兴趣盎然地去学习和记忆。对一些生理活动过程的记忆也采用此法。

三、合理运用各种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实施课程所需要的资源,就本学科而言,它包括教材、实验室及相应设备仪器、本学科的杂志等书籍、教具、校园及社区内的生物、动植物园、博物馆、网络和电视等。在备课、授课中我注意做到合理地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1)充分挖掘教材;(2)因地制宜,开展教学活动;(3)准确地使用课程资源;(4)广泛利用媒体资源,增加学生知识储备。

四、改进评价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模式不同对被评价者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传统的评价只注重结果,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同样评价模式也要改变,否则课改只能停留在表面。

五、认真及时地作好教学反思

教学中要进行检验并及时记录,便于课后修改。教学中为了使抽象的思维具体化就要通过举例来说明,所举的例子是否恰当而且不失科学性就显得很重要,这一点教师也要思考。教学活动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备课时要准备一定的相关资料,辅助教学并应对学生的提问,备课资料准备的量和有效性同样要受到教学实践的检验,也是教师所要进行的必要的反思。

总之,反思是为了提高教学能力,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资料:

1、《我国活动教育的回顾与前瞻(代序)》全国活动课程与活动教学专业委员会主任

委员吴惠青

2、《愉快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通识培训书系。

3、《生物新课程标准解读》

篇7:初中生物教学心得体会

1.关于定位

复习课每轮的目标有所不同,如果定位不准,就会不伦不类,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因为一轮复习已经对知识进行了拉网式的全方位复习,较好的夯实了基础,二轮复习就不应该再是一轮复习的重复。二轮要着眼于知识间的综合、联系,突出重难点,关注易错点。

2.关于模式

复习课是有一定模式的,但不是千篇 一律的,考点扫描、知识梳理、典型例题,达标检测复习课上都有,但不同的轮次用起来就应该有所区别,班级学情不同,个人教学方式不同,模式用的也应该不同。不分时间段,不根据具体情况,一味套模式,固然不会出大错,但也不会有特别的效果。

3.关于教学具体过程

首先,二轮已经没必要进行填空式的知识梳理了,就是一轮我也不用填空的方式梳理,第一,耗时太多,不课前预习,就上课做有的20多分钟填不完。更重要的是我觉得填空把好好的思维给零散了,不能系统的来回顾问题。二轮我还是比较偏向与直接用概念图,能自主构建自主构建,不能自主构建的辅助构建(已经构建上部分,学生自己构建部分,核心的、重点的要让生自己构建)。

考点扫描其实在一轮已经扫过一回,这里扫不扫都可,点击中考在这里其实也是个导向作用,把历年的本部分的考题出示一遍,就能把握住突出问题,重点内容一目了然,考法一目了然,相对于做,分析中考题的考点考法是不能忽视的。根据这些东西我们可以自己出变式的题目,去年、前年考过的不可能原封不动再拿来考,知识在发展、社会在发展,背景就不同,不如根据课标,根据分析出点变式题,甚至可以让学生根据分析自己出题。

在经过对重难点突出问题的解决后,我们还是要通过练习看看学生到底掌握的怎么样,题目可以比较全面,但讲解一定不能再面面俱到,否则难点永远得不到解决,一轮复习已经解决了很多基础的问题,留下来的集中出现的问题必须一鼓作气把水烧开。那么我们就必须深入进去找到问题,我常用的方式是即时批改和学生自己展示问题。学生做的有快有慢,快的做完了,不能让他们干瞪眼,你改完了,他自己就会反思,就会和周围的快的交流,强强联手解决问题,改的差不多了,其他慢的也做的差不多了,再让小组交流,快的已经把自己的问题解决了(他们往往错的很少),接下来慢的向快的汇报自己不会的,不要以为他们没老师讲的好,从学生的视角讲题,学生更容易会,最后各组汇报自己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往往在你改的过程中你已经知道了学生思维的障碍在哪,可以非常有针对性的精讲点拨,把遗留的难点问题解决掉。学生讨论的时候你的变式补偿题都可以出来了。

二、关于概念教学

关于概念教学,我想概念教学不仅仅是概念图的问题,更包括这个概念的生成,核心概念如何生成的?子概念是如何分出的,之间有何联系?日后如何强化?最终在整套教材体系的地位怎样?概念教学是以日常教学为基础的。概念图是概念教学的一个表象呈现形式,这个事要逐步训练。如果咱没训练过,看人家吆喝这个,到八年级了直接让学生做,是没有用的。在咱们的教材的练习中已经有了一些简单的概念图,不是让学生自己自主构建的,而是完善型的,利用这种让学生构建核心部分,包括描述,然后分析概念之间的联系,也能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系统的概念图。我们要在具体教学中实践,你到底能把学生训练到哪个程度,学生能做到哪个程度,不能为了迎合而去表现。但毫无疑问的事概念教学时必须进行的,很多重要概念是贯穿于整个初中生物学教学的,需要不断的强化,只有穿成绳,练成网,才能牵一发动全身,成为经久难忘的自己的东西。

三、关于实验教学

在研讨会上我做了一个所谓实验教学的“报告”,一开始我就说过,之所以叫实验“报告”因为我和我身边的老师并没有把这件事情做的多好,只是一个探索阶段,跟学生做实验写实验报告一样需要与大家交流,以便进一步完善这项工作。我并没有把每个实验都进行多好的创新,大多数实验只要按教材要求去做就可以了,有难度的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想想办法,我们的办法也不见得比别人好。可以说我们做的实在是一件本来就应该这么做,而且我们还没有做多好的工作。我震惊的是老师们为什么会这么震惊。

篇8:初中生物教学的六点体会

1. 深入研究教材

教材是必须要了解掌握的, 但是, 教材对于老师来说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 而不是教学的依赖。教师不仅要研究所教年级的教材, 还要对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加以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个初中阶段, 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 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 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 哪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 等等。在教学中, 我通常都是先把教材中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个个专题, 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穿插很多的活动, 例如一些课堂小游戏、调查、竞赛等, 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

2. 向教材以外拓宽

现代教学论认为, 课堂教学不能局限于教材, 应当有开放的教学内容, 以适应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 教学内容突破教材的限制向教材以外的方面适当拓展是十分必要的。教学内容向教材以外拓展的方面主要有:

2.1 知识点的拓宽。

教师要根据教学上的一些知识点, 适当补充一些生物资料, 以丰富课堂教学。比如说教参上的, 课外读物上的, 生物杂志上的, 等等。

2.2 最新生物科技的拓宽。

生物科技是新世纪最活跃最有发展前途的前沿科学。教师在日常的开放性教学中要不断适时引入充分体现本学科时代性的最新生物科学发展成就, 如我国科学家绘制完成的水稻基因组图谱, 克隆羊克隆牛等生物克隆技术, 转基因工程, 网上治病, 等等, 教师应当向学生介绍生物科技的最新发展动向。

3.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但常常不好操作, 流于形式, 缺乏在个体独立思考基础上的真正合作, 在课堂中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参与, 其他同学仍是被动, 没有表现的机会。有的学生合作学习时, 不会倾听, 不会合作。在课堂活动前, 先明确分工, 然后合作。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特长;也可以先独立思考, 然后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 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在合作学习的内容中, 要考虑学生之间不同的认识, 不同的发现, 这些内容往往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 是学生靠个体自主学习很难解决的, 把学生的个体差异变成一种教学资源, 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教师要对合作学习进行指导, 不能袖手旁观, 要真正关注学生, 深入到合作学习中去, 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

4.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生物教学上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许多优点, 如能创造逼真的教学情景、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运用图、文、声、像、影并茂的特点, 极大地拓展了教学空间, 丰富了教学内容, 能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 只靠挂图或黑板作图又难讲解清楚的知识, 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 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极大地增强了教学效果。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激发求知欲望,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例如:在教学《环境保护》时,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现出一幅幅被破坏的人为环境灾害 (白色污染、赤潮、酸雨、长江洪水、荒漠化等) 的图片, 以及一段段真实的录像片断, 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感到“环境危机就在眼前”, 然后老师提出问题, 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 课堂气氛活跃了, 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并促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培养了探索和创新精神, 提高了教学效率。

5. 把微笑与幽默带进课堂

利用合适的办法吸引学生注意力, 适时的玩笑更可提神。对于可能出现的不利于课堂教学的现象, 开学第一课就严格要求。但偶尔有打盹、说话、私聊、精力不集中的现象, 此时走到开小差的同学跟前, 不经意地点醒, 或者突然停顿, 或者干脆停止1分钟讲课, 条件是一分钟后不再有走神的, 顺便也让刚才溜号的学生看看黑板上的板书, 待其理清思路后, 上课的效果就会好很多。同时设定小组答题竞赛, 看看哪一组最后优胜, 以此来刺激学生, 激励学生。同时我会精炼课堂语言, 穿插些与生物知识相关联的成语、谚语、歇后语展示给学生, 如“大树底下好乘凉”、“笋有多大, 竹有多粗”、“树不怕空心, 就怕剥皮”、“山上多植树, 胜似修水库, 有雨它能吞, 无雨它能吐”, 这些不仅使学生一下胃口大开, 气氛异常活跃, 课后学生还会反复思考。

6. 教学扎实严谨, 联系实际

生物课堂教学中, 要切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 在具体教学中, 要搞清生物要领的形成过程, 讲清生物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 有时要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生物要领的理解。对生物规律的讲解中, 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 同时要讲清生物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生物规律中各生物量之间的关系, 必要时对其相关的概念规律要加以比较区别, 消除学生对生物概念规律的模糊感。

篇9: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体会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尝试与体会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193-01

生物学是一门集实验性、实践性及科学性于一体的自然学科,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它越来越显示出独特的魄力。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帮助学生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飞跃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当引起广大生物教师的高度重视。下面就如何开展生物实验教学问题谈几点肤浅的看法,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提高对生物实验教学的认识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各学校应根据实验条件,尽可能的开足、开好实验课。在实验中可让学生独立完成,既培养了兴趣,又掌握了知识。比如,在实验课上可组织学生观察动植物、制作卡片,还可以教学生发豆芽、制作标本;请学生组织评比自己的“杰作”,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而在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下,部分生物教师依然穿新鞋走老路,还在采用照本宣科、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虽然在时间加汗水的强大阵容下,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绩,但是却抑制了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久而久之使学生的兴趣消失殆尽,泯灭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样的教育其实是一种失败的教育。

二、指导学生正确观察实验过程

观察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正确的观察程序和方法,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对培养学生观察力是很有必要的。从整体到局部是最常用的观察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全面进行观察,抓住事物的各个方面及其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样才能达到认识事物的目的。例如: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先用肉眼观察认识根的形态,掌握直根系、须根系、主根和侧根的形态特征,进而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根毛的位置,根尖的结构,认识和掌握根冠、生长点、伸长区及根毛区的细胞结构特点。局部观察即细微观察,要求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抓住事物最本质的属性,捕捉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异,从而发现事物各个侧面的特点。例如在组织学生观察花的形态和解剖花的结构实验中,首先观察水稻花与桃花的形态。我们向学生提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桃花盛开的时候会招引许多蜜蜂前来传粉?为什么水稻花盛开的时候却很少见到蜜蜂及其它昆虫前来传粉?从而使学生认识和掌握风媒花与虫媒花形态特征上的区别。紧接着老师指导学生进行两种类型花的解剖,仔细观察桃花子房基部的突起结构、桃花的蜜腺,弄清花蜜产生的原因。而观察水稻花结构时却没有这种蜜腺结构,使学生弄清虫媒花与风媒花的结构差异。通过解剖观察使学生认识到两种不同类型的花在本质属性方面的区别。

三、课堂演示实验力求浅显易懂

在初中阶段涉及到的演示实验一般都比较简单,可塑性较强。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堂演示实验内容的不同,教学方式可做相应的改变:1、验证式实验,先授课后实验。例如,讲授“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时,教师可先列举一些生活实例,启发学生思考、讨论食物中可能具有的某些成分。在学生思考、讨论并获得一定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再通过演示实验来加以验证。实验中,学生们发现加热干燥的小麦种子在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挤压花生的一片子叶会在白纸上留下油渍,等等。通过这些现象,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2、同步式实验,边授课边实验。在“显微镜构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显微镜实物,按照一定的顺序(从上至下或分光学系统和机械系统),对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和其功能进行讲解。这样,可使学生直观、形象地掌握显微镜各部分结构名称和作用。3、探索式实验,先实验后讲授。例如,在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时,先让学生观察活鲫鱼在水中的运动状态,然后分别剪掉它们的胸鳍、背鳍和尾鳍,再让学生观察其运动状态的变化。学生们看到剪掉背鳍的鱼会失去平衡而侧翻,剪掉胸鳍的鱼只能向前游动而不会转弯,剪掉尾鳍的鱼游动速度明显减慢、身体摇摆不定。通过这些直观现象使学生极为容易地掌握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教师再加以讲解,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四、科学处理好实验与讲授的关系

以探究式进行实验有先实验后讲授和边实验边讲授两种形式。采用哪种方式必须参照每个实验的具体情况和学生掌握实验技能的程度确定。对于刚进校的初一学生和联系概念比较多的探究性实验,尽量边实验边讲授,因为初一新生到中学后要有一段时间才能适应中学的学习,基本的操作技能尚未形成,需要教师较多地指导。联系概念比较多的实验,在出现与课文相关的现象时,如能趁热打铁地将现象和本质形成理论,与书本上的内容相对应,既能将多个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又直观生动,符合认识规律,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避免了死记硬背。例如:在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时,学生先分别观察四个部分的外形及细胞特点,教师将课文讲授穿插于其中。当学生将实践上升到理论后,教师再次要求进一步观察,以发现四部分之间的动态联系:生长点既受根冠保护,又为伸长区和根冠源源不断地提供新细胞;伸长区的下部逐渐混同于生长点,其上部则趋向于根毛区。

实验教学需要注意的方面很多,以上几点仅是一些肤浅的认识与尝试。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认知特点,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自身修养和综合素质,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在乐学的过程中掌握实验知识。教师只有不断探索,以创新的思路,新的教学实践,才能使这一研究继续深化拓展。

上一篇:小升初语文考点扩充句子变换句式下一篇:打造企业和谐美的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