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规范使用vi的通知

2024-06-11

关于规范使用vi的通知(精选6篇)

篇1:关于规范使用vi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严格公车使用的通知

XXXXXXX:

为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加强公车管理,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驾驶公车必须做到遵守交通法规,安全文明驾驶。严禁酒后驾驶,野蛮驾驶。

二、严禁使用公车参与婚丧嫁娶、钓鱼扫墓、旅游、接送学生、乘用公车到娱乐场所、消费场所等一切与公务无关的活动。

三、各单位要切实履行非工作时间定点停放制度,不得停放在宾馆、酒店、景区、学校以及经营性娱乐场所门口。

四、周末及节假日等非工作日,因工作需接待领导及客人的,由对口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安排用车。

五、若违反上述规定,被总行相关部门发现或被媒体曝光的,解除车辆驾驶员的劳动合同,并对单位负责人进行通报批评;情节特别严重的,免去单位负责人一切职务。

XXXXXXXXXX

2013-5-21

篇2:关于规范使用vi的通知

各项目部:

为了进一步规范项目部公车使用的管理,杜绝公车私用现象。特作以下规定:

一、各项目部所有公车统一办理油卡,从2016年10月1日起,不得报销油费。一车一卡,每月加油记录统一存档。

二、各项目部于2016年9月27日前上报需公司统一办理油卡的车牌,并将行驶证统一交办公室办理。

三、请各项目部妥善保存油卡,一车一卡,不得将油卡挪作他用。

篇3:关于规范土地空间使用权的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土地资源的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科学、合理、高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 而相关科技的发展也使分层利用土地尤其是针对地下空间的利用成为可能。一种颠覆传统平面式土地利用的新土地利用方式呼之欲出。为了建立与规范地下空间利用, 北京、上海、深圳等经济发达城市已相继出台了关于地下空间利用的规章制度。我国《物权法》第136条也确认了土地分层地上权, 将空间利用问题纳入到传统地上权制度中进行调整, 但由于条款又过于简单, 缺乏可操作性, 现实的发展迫切需要更具操作性的相关规范。

对于土地的空间利用管理的讨论, 必将围绕“名”与“实”两个方面展开, 所谓“名”就是要将土地的空间利用作为一种权利, 纳入到正规的土地相关权利体系中去规范, 必须将该权利在名义上进行明确地界定;所谓“实”即是解决了名之后的规范管理的措施与方式。下面的探讨也主要围绕这两方面展开。

二、关于“名”———土地空间使用权的设定

针对空间使用权的设定, 当前理论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被称为“空间使用权独立的否定说”, 另一种则是与之向对应的“空间使用权独立的肯定说”。空间使用权独立的否定说参照大陆法系的作法, 认为空间权不是一项新的用益物权种类, 空间所有权不能独立存在, 因而应将其完全纳入土地所有权之列, 只以扩大“地上权”范畴的立法方式, 达到在法律上承认对特定空间能够独立利用之。持此说的学者以梁慧星教授为代表。而以王利明教授为代表“空间使用权”独立的“肯定说”认为“空间使用权可以基于土地所有权人、使用人的意志而在特殊情况下与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发生分离, 且可以通过登记予以公示, 因而空间使用权可以成为一项独立的物权。”

上述争议与其说是物权种类设立的问题, 不如说是客体的确定问题。当前需要解决的是天然构成一体的空间和土地纵向分层使用问题, 对于是否建立独立的空间使用权这一问题并不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在分层使用下, 土地和空间既相互依存又相对独立, 人为地割裂两种客体, 或人为地予以混同都有失偏颇。从这一点来看, 我国《物权法》并没有分别规定土地使用权和空间使用权, 而仍将空间利用问题纳入到传统地上权制度中进行调整。因为较好地处理了土地和空间在物理事实上的延续性, 且在纵向上又强调各个层面的可分割性。相比较而言, 倒显得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物权法》第136条规定:“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在土地的地表、地上或者地下分别设立。新设立的建设用地使用权, 不得损害已设立的用益物权人的权利。”将空间权包含在建设用地使用权中的设置, 既方便了行政管理部门对地上、地下空间的管理, 又可以在遵循现有立法的前提下进行规范, 从而节约了立法成本。为了便于讨论, 在这里将土地的地表、地上、地下分层建立的使用权统称为分层使用权。

物权法虽然对土地的地上以及地下使用权的建立问题给予了简单的明确, 但笔者认为, 当前, 以现有的传统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为基础, 要对土地的地上、地表以及地下的建设用地使用权进行规范的系统管理, 以下内容仍需在相关法律中予以专门明确。

第一, 传统土地所有权的客体应包括土地本身和其上下空间, 此为土地分层利用的基础。

第二, 土地的地表建设用地使用权、地上建设用地使用权与地下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一般三维界限需要在技术上予以明确。

第三, 对于在《物权法》颁行之前已通过出让和转让所获得的土地使用权, 该土地使用权的客体范围是否与所有权的客体范围一致, 需要予以界定。

第四, 《物权法》颁布之后通过土地出让取得的土地使用权, 则已经确定该土地的上下使用范围。对于该范围之外的地下或空间权利仍由国家继续享有, 可以参照传统地表建设用地使用权方式出让或者转让。

三、关于“实”———土地空间使用权的登记管理

土地的空间使用权即土地分层使用权的设定将要求对当前传统的土地地表使用权登记管理制度进行必要的革新。针对土地分层使用权特别是地下空间使用权的登记与传统的地表使用权的登记内容基本相同,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下空间的自然状态, 二是地下空间的权利状态。而对于技术要求则具有较大区别。

(一) 土地空间的自然状态

与传统的地表使用权建立的二维地籍不同, 土地空间使用权的设定必然要求地籍管理部门建立三维的地籍登记体系。传统二维平面地籍, 不能全面反映土地利用在空间上的分布状况, 使得它在保障土地使用者权益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提供基础数据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针对土地分层使用权建立, 地籍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对地下空间利用三维空间信息进行记载, 并准确完整地反应土地利用在空间上的分布状况。因此, 地籍测量坐标系统在现有平面控制测量坐标系统基础上, 应当增加高程要素。这就需要对坐标体系以及高程体系予以明确, 同时对于宗地草图, 可以考虑增加三维立体空间图。其中水平垂直投影最大面积平面图标明土地面积、形状, 三维立体空间图标明周边相邻关系、空间位置、起止深度等要素。

(二) 土地空间的权利状态

针对地下空间建设用地的权利状态, 与传统的地表建设用地权利状态没有较大区别, 需要对其权利的主体、客体、权源、权利的取得方式、使用年限、使用限制等情况进行核实与登记, 登记方式可以完全参照传统的地表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登记规则进行。地下空间使用权人必须严格按照规划的内容合理的利用地下空间, 同时权利人在相关约定允许的条件下进行转让、出租、抵押等活动。

目前, 我国的少数大中城市对土地的空间利用尤其是地下空间的利用已经初具规模, 根据深圳《深圳市地下空间资源规划》显示, 截至2020年, 实现规划新建项目地下化的比例为10%-15%。上海中心城区内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各类建筑物建筑面积总量已超过1000万平方米;南京市的地下空间建筑面积也达到约200万平方米。土地的纵向空间性利用对于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度, 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无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规范管理是土地空间利用的前提与先导, 且由于土地的纵向空间利用尤其是地下空间利用的技术性要求较高, 并且由于受技术条件、土地本身的地址条件以及施工空间的限制, 利用后的恢复难度较之传统的地表利用要大,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空间利用详细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四、“名”与“实”结合

综上所述, 规范土地的空间利用, 真正需要解决的是天然构成一体的空间和土地纵向分层使用问题, 对于是否建立独立的空间利用权这一问题并不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对于“名”即土地的空间利用权的设定, 《物权法》第136条规定:“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在土地的地表、地上或者地下分别设立”, 这一规定对该问题已经很好的解决, 同时也为我们解决土地空间利用的实际管理问题即“实”的问题指明了方向。

对于“实”即土地空间使用权的登记管理, 根据物权法对土地空间使用权的设定, 确定土地空间使用权的的管理部门为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由各地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参照地表土地使用权的管理方式对地下空间以及地上空间的使用权进行登记, 参照地表使用权的登记方式对地上及地下空间自然状态与权利状态建立三维地籍进行登记发证管理。权利的获取与权利人对所获权利的处置则完全可以参考地表使用权的各项管理规定进行管理。

摘要:随着土地资源供应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之间矛盾的逐步加剧, 以及人们对土地纵向空间利用水平的提高, 土地纵向利用管理问题受到理论界以及相关政府部门的普遍关注。文章从土地空间使用权名与实即权利的设定与权利的登记管理两个角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土地空间利用,土地空间使用权

参考文献

[1]、梁慧星.中国物权法研究[M].法律出版社, 1998.

[2]、王利明.物权法论[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8.

[3]、梅夏英.土地分层地上权的解析[J].政治与法律, 2008 (10) .

[4]、张健邱, 晓燕.拓展地下空间资源创新规划管理制度[A].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大连出版社, 2008.

篇4:关于规范使用vi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牧)、农垦厅(局、委、办),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公安厅(局),监察厅(局),交通运输厅(局),工商行政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供销合作社,邮政管理局:

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关系到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采取了有力措施,坚决打击制售假劣农药违法犯罪行为,教育农民科学安全使用农药,农药监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一些地区农药市场秩序混乱和非法制售禁限用高毒农药的问题仍未彻底解决,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严重隐患。各地区各部门要立即行动,切实加强农药监管,整顿和规范农药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违法制售禁限用高毒农药行为。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着力强化农药安全使用指导

各地农业部门要重点加强对蔬菜、水果等鲜食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技术指导,特别是进一步督促其健全和完善农产品生产记录,对生产的农产品进行自检或委托检验,防止不合格农产品上市。要充分利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和科技入户工程,大力宣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禁限用农药危害,加大对农民合理使用农药的培训力度,根据农业生产的季节特点,指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药。要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态控制和化学防治等防控措施,大力推广绿色防控和高效、安全施药技术,推进农药“统购、统供、统配和统施”服务,防止滥用、乱用、误用农药,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制度。

二、严格规范农药经营流通行为

各地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农药经营流通行为的监管。加强对农药经营单位所销售产品的生产许可(生产批准证书)和登记真实性、标签合法性的核查;蔬菜、水果等鲜食农产品主产区要特别重视禁限用高毒农药的监管。要加强对农药运输的监管,对国家明令禁止生产、使用的高毒农药不得运输,对合法生产、使用的高毒农药要按照危险货物运输的有关规定执行。邮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寄递服务企业的监管,督促企业严格执行《禁寄物品指导目录及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不得违规收寄农药产品。供销合作社农资企业和邮政企业要严格落实农药经营管理规定,把好农药进货关,推进农药连锁经营和统一采购。工商部门要加强农药经营索证索票制度监督力度。农业、工商部门要加强对农药广告的审查和监管,依法查处虚假违法农药广告。

三、组织开展高毒农药生产企业清理工作

各地工信部门要会同农业等部门对高毒农药生产企业进行清查,重点核查各企业是否具备农药生产定点资质和农药生产条件,所生产的产品是否取得农药登记证、生产许可证或农药生产批准文件,农药产品是否含有禁用成分。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立即责令停止生产,并报请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撤销相应农药生产定点资质、生产许可证、生产批准文件、农药登记证等许可证。生产高毒农药的企业要建立健全高毒农药原料采购以及生产销售台账,掌握高毒农药生产数量和销售流向。

四、切实加强农药产品质量监管

各地有关部门要按照2010年农资打假方案的要求,加强对农药产品质量的监管。要加强对农药生产环节产品质量的监督抽查,重点抽查高毒农药生产企业,强化生产企业质量安全意识,对产品质量不符合要求、多次检查不合格的,列为重点监控对象,实施动态跟踪。要严厉查处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假冒知名农药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使用与之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的行为,及时受理消费者的申诉举报。要加大农药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力度,加强农药标签检查。对被抽查产品,要重点检测其中是否含有禁用或限用高毒农药成分。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产品,要依照有关规定收缴和销毁,对违规生产经营单位要严肃处理。

五、严厉打击违法生产经营行为

各地要集中力量查处制售假劣农药的重大恶性案件,特别要加大对农药生产“黑窝点”的打击力度,及时曝光查处的典型案例,涉嫌犯罪的要依法及时移交司法机关,坚决杜绝“以罚代刑”。行政执法机关在案件查处过程中,要主动向公安、检察机关通报情况,在移送涉嫌犯罪案件时,要接受监察、检察机关的监督。对于线索明显、事实清楚的重大案件,公安机关要提前介入。检察机关、法院要加大对制售假劣和禁用农药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特别是对重大恶性案件,要依法从严处理。各级司法机关要注重针对此类犯罪现象的调研,加强法律适用问题的研究,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打击犯罪。要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监管不力的地方,要追究失职渎职的单位和个人的责任,对涉嫌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国务院有关部门将组成联合督导检查组,选择重点地区进行督导检查。

各地方各部门要加强工作的协调与配合,及时沟通相关信息,形成工作合力,提升整体监管效能。对跨地区、跨部门的重大案件,要联合行动,重拳出击,确保案件查办到位。要落实农药监管所需工作经费,整合各种项目资源,加强农药产品质量和农药残留检验检测能力建设。要进一步加大对高毒农药禁限用管理规定的宣传力度,增强农药生产、经营、使用者自觉守法意识,及时宣传整治工作成效,为整治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附件:

1.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农药名单。

2.在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材等作物上限制使用的农药名单。

农业部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工业和信息化部

公安部监察部 交通运输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附件1: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农药名单(23种)

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二溴氯丙烷,杀虫脒,二溴乙烷,除草醚,艾氏剂,狄氏剂,汞制剂,砷类,铅类,敌枯双,氟乙酰胺,甘氟,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

附件2:在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材等作物上限制使用的农药名单(19种)

禁止甲拌磷,甲基异柳磷,特丁硫磷,甲基硫环磷,治螟磷,内吸磷,克百威,涕灭威,灭线磷,硫环磷,蝇毒磷,地虫硫磷,氯唑磷,苯线磷在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材上使用。禁止氧乐果在甘蓝上使用。禁止三氯杀螨醇和氰戊菊酯在茶树上使用。禁止丁酰肼(比久)在花生上使用。禁止特丁硫磷在甘蔗上使用。除卫生用、玉米等部分旱田种子包衣剂外,禁止氟虫腈在其他方面的使用。

篇5:关于规范使用局域网的通知

为规范公司计算机的网络管理,整顿信息发布以及安全使用活动媒介,保障公司网络通道的顺畅与安全,根据公司已颁布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管理办法》有关条例,现重申以下规定:

一、为保证信息的严肃性、真实性和有效性,未经有关部门的核准,不得随意在公司局域网上发布公告、会议、寻人等信使服务内容。

二、如确需要通过局域网发布信息,由综合办指定人员或中心信息管理员核实后发布,发布相同信息出现次数不超过两次。信息发布必须遵循严肃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原则,会议召集要注明会议的时间、会议的地点,会议的主题内容,召集对象范围等。

三、违反以上原则,将对违纪部门按扣分处理,每次扣2分。

四、未经允许,禁止在电脑上安装除服务器共享软件以外的其它

软件,如确因工作需要,可通过申请,由中心信息管理员安装外带软件。如发现有未经允许,私自安装软件的,将按违纪处理,发现一次扣部门2分。

五、为保证网络的安全,防止外来病毒通过活动媒介侵入公司计

篇6:关于进一步规范公章使用的通知

各部门、各全资、控股子公司及参股公司:

为进一步规范公司公章使用管理, 提高公章用印质量,维护公司利益,根据公司《印章使用管理制度》,对公章使用做如下补充规定:

一、公司公章用印必须严格执行用印审批和登记手续,由经办部门填写《印章使用申请表》或《合同签订审批单》。经办人持审批过的《印章使用申请表》及相关文件由印章保管人(监印人)用印,并将用印材料复印件一并留存备查。二、一般业务材料用印,须由经办部门负责人签字、公司主管领导审批;以公司名义签署的合同、章程、协议、决议、意向书、担保函等重要法律文书、涉及费用、计量支付、工期、质量等的工程项目资料及其他重要业务事项用印,须由部门负责人签字、公司主管领导审核把关、总经理、董事长审批后方可使用公司印章,否则公章保管人有权拒绝用印,产生的后果由用印申请单位自负。

三、公司办理业务需要外带公章时,须至少提前一个工作日向公司综合部提交经公司主管领导或总经理、董事长审批的《印章外借申请单》,并由公章保管人随同监印。

四、用印文书的名称、内容应与《印章使用申请单》内容相符。对于经过改动的用印文书,公章保管人有权要求经办人重新制作文书或在改动处由主管领导签字,否则不予用印,产生的后果由用印申请单位自负。

五、各参股公司办理相关业务需加盖公司公章时,须首先对接公司业务对口部门,由业务对接部门填写《印章使用申请表》或《合同签订审批单》,办理用印手续,否则不予用印。

六、严格平日归档制度,以公司名义签署的合同、章程、协议、决议、意向书、担保函等重要法律文书及其他重大事项用印完毕后,由业务承办部门或业务对接部门负责及时收集、整理、归档相关材料,并及时转交公司档案室存档,综合部公章保管人负责此项工作的追踪督导。

特此通知。

上一篇:开学的第一个班会作文下一篇:大城市打拼励志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