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管理的实践

2024-06-14

课堂管理的实践(共9篇)

篇1:课堂管理的实践

课堂管理之我见

关于“什么是课堂管理”,中外许多研究者对此都做过定义。总起来说,课堂管理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协调课堂内各种人际关系,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环境达到最优化的状态,从而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协调与控制的过程。课堂管理具有组织、促进、协调、维持和教育等方面的作用。

作为一个刚接触课堂的新教师来说,对于整个课堂如何进行很好的管理,使课堂环境达到最优化的状态,我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刚来这个学校学校就给我安排了班主任,这对我来说是很好的磨练机会,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我采取了一些措施,以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多多提意见。

1、班级布置

在布置班级时,有一个照片墙,我把学生的点滴用照片记录下来,再把学生集体活动的照片张贴在墙上,促进学生的团结力,让学生有家的感觉。

2、注重学生集体意识的培养

在学生出现问题,要做到亲历亲为,用行动感化学生,而不能用过激语言去训斥学生。如有一次宿管阿姨反映我们班男生宿舍卫生差,我就亲自把学生宿舍打扫了,并给学生说以后如果他们没时间打扫宿舍,天天我负责给他们打扫卫生。从此以后,每次学生都认真打扫,并受到宿管阿姨的表扬。

3、活跃的课堂氛围与严厉管理相结合在讲课时,我讲课语言诙谐,与学生关系较近,课堂气氛较活跃,学生都积极参加讨论,一堂课下来,学生既轻松又学到知识。而下了课以后,在给学生通知事时较严厉。所以,我在管理班级时宽严相济,班级现在管理的还算井井有条。不过,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有经验的老师多多指教。

篇2:课堂管理的实践

摘 要: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管理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人本化管理、规范化管理和特色化管理,将会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管理;人本;规范;特色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管理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管理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有其区别于其他管理的特点,这种特点可以说是凝聚了一种学校文化。要实现课堂教学管理效能,保证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课堂教学管理须做到人本化、规范化和特色化。

一、实施人本化管理,激发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观能动性

课堂教学管理的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等。课堂教学管理是学校对每个教师课堂教学的管理,而最终落实则必须依靠每个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课堂管理;课堂教学的个体性待点,使课堂教学管理呈现这样一种局面:教师本身既是管理的实施者,又是管理的监督者,因此,要保证教学管理效能,就必须?⒄庖还芾淼幕?础建立在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教师精神的前提下。

1.注重人文关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课堂教学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学校管理层面,必须注重给教师人文关怀,要努力营造一个理解人、尊重人、信任人、爱护人的环境,突出教师在管理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为教师的发展创造条件。让教师体会到学校的信任、关心和温暖,让教师体会到教育的成功、快乐和幸福。只有教师体会到了工作的快乐,才能把这种快乐传递给每一位学生,才会在工作学习中投入更多的热情,付出更多的努力。如果教师能热爱自己的工作,发自内心的幸福感又会给他们的工作带来更多的动力与热情。教师可以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更多注重的是精神上的需求。要注重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学校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感情融洽,相互信任,心情舒畅,相互间发生积极的影响,形成良好的风气,让教学在安静、和谐、有秩序的情境下有效开展。

2.关注教师思想,建立强烈的责任意识

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教师的责任心最重要。一位老校长说过一句这样的话:对待学生,就像端着一碗热油一样。从校长层面,他最大的担心是学校、学生的安全。但是,让人感触最深的还是透过这句话背后的强烈的责任心。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在回答一些青年教师“怎样才能当一名深受学生喜欢的语文老师?”这一问题时说:“要深受学生喜爱,敬业爱岗是前提。当一名语文教师首先对所从事的语文教育事业要满腔热情满腔爱。”其实,只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就一定会是一个好教师。有了责任心,就会去关心班上的学生,就会对学生的情况有所了解,就会知道班上哪个学生有了什么问题,哪方面还不懂;有了责任心,就会对需要帮助的学生去实施个别辅导,对症下药;有了责任心,就会去琢磨怎样使课上得让孩子们爱听,就会认真地去钻研教材,认真地备课,而不是为了应付检查……一句话,有了责任心,就会用心地去工作。用心地去工作,课堂教学常规这些最基础的东西,一定会做得很好。有了基础性的能力,才能求得更大的发展。当然,能够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节课,让自己的学生都喜欢你,都喜欢你教的这门学科,对你教的学科有兴趣,这也是发展。所以我们要用我们的责任心、我们的敬业精神和工作态度使执行常规教学成为平时工作中的自主行为,形成一种习惯。

二、实施规范化管理,建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制度

“管”,从它的象形意义来说,是一个当官的举着竹子做的鞭子进行鞭策。的确,“管”有其严厉的一面,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师在教学中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新精神的发挥,需要良好稳定的教学秩序和教学制度。管理必须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从而加强管理的有效性。因此,应不断加强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建设,逐步完善相应的制度和要求。

1.立足课堂,加强基于课堂常规的教学管理

打造有效课堂,常规是基础。建立健全教学常规监控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教学常规的过程管理,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常规的执行力。

课堂教学常规应从两个层面来理解:第一个层面是《中小学教学常规要求》里面所要求做到的,概括起来就是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核的教学“五认真”。分析有些课堂教学低效的因素,主要是教师教材解读不深刻、学生把握不到位、目标定位不准确等,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究其原因,最重要的是备课准备不充分。我们容易出的问题是对备课中的重要环节,如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法、分析重点难点、根据学情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等研究不够,对教学目标的理解缺乏深层思考,对重难点缺乏分析和有效的达成策略,有照搬教案的现象,教案有前详后略或者备课简单的现象,说明有些教师在工作一多、事情一忙的情况下,没有做到教学常规中所要求的“教师要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掌握学生学习现状的基础上,认真备课。”这种现象反映在课堂上,就表现为对教学重难点把握不住,对教材内容把握不准,教学时间的分配不合理,制约了教学的有效性。青年教师在这一方面尤其要提高常态下的备课能力。提高备课能力,我们可以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广泛阅读参考资料,学习名家的备课;第二步,独立备课后再参考名家的设计;第三步,无任何资料进行独立备课。

另一个层面是各学科的教学规范。如语文学科,低、中、高段的特点不一样,单就朗读来说,就需要了解各学段对朗读的要求,教学中才不会把对低、中年级朗读的要求拔高到高年级,才能做到符合教学的规范;了解了语文学科的特点,才不会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等等。各学科都有各自的教学规范,丝毫也不能马虎,作为教师,必须高度重视教学的规范性要求,做到自觉深读课标、研读教材、了解体系。

2.突出重点,开展以解决教学问题为主的教学管理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教学研究不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还是教师享受教学之乐的必由之路。有效管理的重点需要落实在课堂研究上。我们看到,课堂教学低效运作的关键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情感起点和知识起点了解不够,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关注,特别是对中下水平学生的关注不够,教学中教师不能在预设和生成之间求得平衡,等等。针对教学问题的解决,开展经常性的教研活动,是对常规教学的重要补充。围绕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细节开展教学研究,钻研教材备好课,讲究教法上好课,把握细节求效果,通过研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训练的精简和教学手段的预设等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重视集体备课的实效性,做到每个成员熟悉教材,共同分析教材,把握教学重点、难点,交流突破重点、解决难点的思路与方法,用集体的智慧,提高教师把握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同年级、同学科形成互相听课、听“常态课”的学习风气,特别是青年教师,经常性地听同年级、同学科的课,在听课中交流、对照、学习和提高。

三、实施特色化管理,形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独特风格

1.提供发展平台,运用提高式管理

转变观念,形成侧重于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教学管理。以往的教学管理侧重于对教师教学计划制订、备课、作业批改的检查和课堂的评价,是一种对教师工作数和量的考核式的管理,从一定意义上说更多的是一种形式和任务。学校要注重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的有效教学活动,搭建能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和个人发展的平台和机制;针对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等不同层次和水平的教师,完善建立导师制度,启动名师工程,加强个性化指导,以提高促管理,让老师们在成长与发展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2.提供展示平台,运用展评式管理

展示评比激励,促进教师常规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学校可开展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与展示、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展示、教学设计评比等,在展示评比中,使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无为而治,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

有效教学是教学永恒的主题,教学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有效教学。可以说,能促进有效教学的教学管理才是有效的教学管理,才是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管理,才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篇3:课堂管理的实践

创新和实践

筅陕西西安体育学院姜霞

体育课堂组织学习和管理是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 是体育课堂最基本、最重要的保障, 是传授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品质的主渠道, 是教学目标、任务、内容和方法具体实现的关键环节, 其中渗透着多维相关知识和组织管理艺术。教学改革, 如火如荼, 体育课堂组织教学与管理, 应结合现代教育理念不断进行创新和实践。

一、贯穿始终———正确教育理念

作为体育课堂管理者———教师,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始终要贯穿正确的教育理念, 并做到教书和育人并重, 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规范、正确的行为准则、正确的是非标准、正确的知识概念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改背景下教师的角色由“知识传授者”向“教学组织者”、“学生发展塑造者”转变, 其在课堂教学中充当的角色和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正确的体育教育理念应有与时俱进的现代精神, 并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遵循青少年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 强化体育意识, 树立终身体育观念, 在快乐创新体验中发展。只有建立这样的体育教学理念, 才能使体育课堂组织教学和管理逐步深入。

二、与时俱进———课前设计创新

体育教师课前设计———教案, 是保证体育课堂组织教学和管理的基础。教改背景下的教师应打破原来单纯的文书教案, 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 设计精致的电子教案或丰富多彩的PPT教案, 针对授课对象, 注重强调教学内容的可接受性、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实用性, 注重组织教学, 体现教学任务贯彻, 课堂管理宗旨突出教学目标完成。教师课前设计可单独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备课, 进行说课或者演示;还可进行教学小组研讨、论证, 群策群力、集思广益, 找出不足和教学亮点, 对教学进行充足的课前准备, 教学内容分配合理, 组织教学思路清晰, 管理方式方法得当, 对课堂进行预先的组织和管理, 确保体育课堂井然有序和高质量。

三、建立制度———课堂保障创新

组织教学是为保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 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行为方式。体育课堂的组织教学与管理关系到教学效果优劣和安全事故防范, 是理顺、协调各环节、各层次关系的桥梁, 是课堂教学的保障。创造性地建立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常规要求和规章制度, 如武术教学课堂常规中的抱拳礼, 再如评价制度、考勤制度、监督制度、反馈制度、见习生制度、甚至课堂中“出工不出力”现象如何处置等, 使师生双方在教学中有章可循, 明确教学规范, 督促学生自觉养成遵守纪律、刻苦练习、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切实保障体育课堂组织教学与管理实施。

四、独特视角———课堂实施创新

根据教学内容和授课对象, 体育课堂组织教学与管理实施在具体的一节课中, 必须以独特的视角思考课堂组织教学与管理, 应突出教学效果的实用性和监督性, 体现出教师善于把握时机的独特敏锐性, 是教师积极改变自己、改变学生并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是课堂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具体实现的关键环节。大致体现在:队列队形组织与管理, 班干部管理以及优差生组织与管理, 课堂质量监督与管理, 教学效果监督与管理, 考勤管理, 体育器材管理, 伤害事故预防等一系列细节问题。细节决定成败, 一节高质量的体育课堂教学, 其组织教学和管理应该是环环紧扣, 步骤衔接流畅, 课堂管理层次清晰, 人员配置合理, 教师实施得心应手。

五、点面结合———教学方法创新

体育教师课堂组织与管理体现出一名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现代的学生思维活跃, 个性突出, 自我意识强烈, 随着教学改革的高标准、高要求, 体育教师教学中仅仅依靠高压政策的教学已无生命力可言, 但课堂中如果管理不妥, 组织措施不当, 也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 混乱无章, 甚至造成伤害事故的发生。因此, 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张弛有度, 既要体现出学生张扬个性、培养和施展能力, 又要管理有序、组织得当, 应充分发挥班级骨干学生的积极作用。首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由骨干学生分小组进行组织和管理, 注重教学中的传、帮、带, 以点带面, 发散教学;其次由班干部分组管理;再次教师对班干部管理。层次清晰, 管理责任落实到人, 紧紧围绕体育课堂组织教学与管理,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六、细分层次———教学实践创新

教学过程中, 学生在体育技术、技能、体质、体能、理解等方面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其基础不同, 兴趣爱好不同, 接受能力也不尽相同, 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大胆进行创新实践—————分层次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重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 以优带差, 以勤补差, 由差转良, 由良转优, 形成课堂教学良性循环, 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的精神, 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能够学有所获, 学有所成, 学有所长。教学中更应重视开发智力和发展能力, 体脑并用, 使学生不仅掌握体育项目技术动作, 增强体质, 而且使其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 将知识逐步转化成为自身的综合能力, 从而达到体育自立, 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七、突出特点———教学口令创新

教学过程中, 应注重体育课堂教学所独有的———口令的创新。教改背景下, 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 更新观念, 深层次钻研教材。针对不同教学内容、教学项目, 应对所授教材有深刻理解, 梳理清楚教学内容、教学项目的内在结构、脉络和相互之间联系, 依据项目特征, 创造出特点突出的教学口令。创新口令必须准确、果断、宏亮、节奏感强, 口令目的明确, 才能使学生精神振奋, 动作协调整齐, 学习技术层次分明, 掌握内容迅速清晰。如武术教学中的动作名称口令、动作提示口令、快慢口令、节拍口令及“单字口令”, 会使学生在不同口令下对技术动作的熟练程度及用脑程度有所不同。反之软绵绵, 有气无力, 随意、无声调变化的口令, 会把一个队伍喊垮。因此, 口令振奋、语言生动是学生队伍整齐和活跃体育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而教学口令创新是一种再造、是一种提炼和浓缩, 更是对体育教学体验的一种创新, 其在体育课堂组织教学与管理过程中起到画龙点睛效果。

八、灵活运用———教学意识创新

教学过程中, 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 教学内容以及各个教学环节的需要, 强调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灵活运用, 创造性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教材、教法, 组织形式新颖和兴趣很强的活动, 培养学生参与意识, 在实践中创新教学意识。例如, 交替使用观察法、对比法、纠错法、提问法、观摩法、测试法, 通过学生讲解、示范、录像分析、音乐引导、分组练习、集体练习、个人练习、循环练习等方式, 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多样化;还可采用情境教学法, 利用情境体验、探寻尝试、分工协作、练习提高等学习环境要素,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激发学生思维,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最终使学生有效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欲望, 唤醒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刻体验和理解, 把握学生学习最佳状态, 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九、以情融入———创设人文环境

教改背景下高质量的体育课堂教学, 要组织和管理好学生, 就特别需要教师以情融入、创设人文环境, 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 要求学生不仅掌握一项技术, 更能品味一种文化。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 用关爱之心善待学生, 培养双方浓厚的情感。教学过程中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总是相伴相生, 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有认知便有感情, 情感能促进认识。作为教师要善于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能够捕捉到每位学生课堂中对教学的回馈, 使他们切身感受到自己在课堂的重要性, 及时进行鼓励, 特别对差生要有耐心、不离不弃, 引导学生学习上自主、人格上自尊, 促进学生情感渗透、升华, 努力与教师合作, 控制和调节自己行为, 从而达到师生间教与学统一、教与学双向互动, 使学生接受管理, 自觉自愿地执行课堂组织教学要求和规章制度。

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 要有自己独特的教学视角, 在课堂实施过程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作为课堂保障;在教学实践中更要有针对性极强的组织管理措施, 积极创设人文环境, 融入具有时代特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内容, 不断进行体育课堂组织教学与管理的创新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黄珊.以管理创新促进高效教学.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9 (2) .

[2]高青松.浅谈大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组织技巧.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 2009 (3) .

[3]孙依菲.如何加强高职院校课堂管理.辽宁经济, 2009 (3) .

[4]徐林.如何在统计学课堂教学中创新.现代技能开发, 2008 (11) .

篇4:课堂情绪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课堂教学;情绪管理;公共教育学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2)10-0078-02

课堂中任何一种管理方式,只有与师生情绪情感联系起来,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在课堂实践中探索情绪管理的有效策略,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课堂情绪管理的内涵与目标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曾提出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那时孔子已经认识到积极情绪体验的重要性。“情绪管理”有着悠远的历史,但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70—80年代才提出的。

(一)课堂情绪管理的内涵

1979年,美国社会学家霍克斯柴尔德(Arlie Russell Hochschild)提出“情绪劳动”概念,并认为情绪可以根据环境的要求来进行管理,情绪管理是“试图改变情绪或感觉之程度或质量所采取的行动”[1]。该观点一提出就引起公众和学术界广泛的关注,后来的研究者多是在她的工作基础上展开的。我国心理学专家孟昭兰、郭德俊、卢家楣等也对情绪情感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郭德俊认为,“情绪管理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2]。课堂情绪管理是将情绪管理的有效策略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它不仅要求教师掌握情绪管理的有效方法,具有情绪的自我管理能力,并且要求教师要将情绪管理的方法与技巧合理地运用于学生情绪的调控上。

(二)课堂情绪管理的目标

课堂情绪管理作为课堂管理的一个方面,需要完成以下目标:一是认知目标,要求围绕课堂教学的具体目标,运用有效的情绪管理策略、方式方法去调动师生的情绪情感来完成每节课的知识教学任务;二是育人目标,课堂中情绪不仅是达成认知目标的手段,而且情绪作为人的基本生存状态的功能,对情绪的管理不能失去对学生作为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要充分发挥情绪在学生的生命、生活、生长中的特殊作用。因此,课堂情绪管理要将教学目标与育人目标结合起来,既要保证教学认知目标的实现,又要满足学生情绪情感等方面的发展需要。

二、课堂情绪管理的实践策略

课堂教学中存在四种基本情绪:好奇、兴趣、焦虑和愉快,这四种基本情绪构成的情绪层面是课堂教学的枢纽和动力[3]。因此,在公共教育学的课堂中,我们围绕四种基本情绪,采用不同的情绪管理策略。

(一)激发好奇的情绪酝酿策略

情绪酝酿主要是为进入正式的课堂學习所做的前期准备。心理学家赫布曾说:“当情绪唤醒达到最佳水平时,操作效率也最好;在唤醒水平较低时,主体或大脑得不到足够的能量去从事应当进行的活动时,操作效率最低。”在课的开始运用提问、幽默、情境创设、实验、故事、对比等手段能有效地激起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和探究的冲动。笔者在组织“教师”一节的内容时,在课前做问卷调查,统计好后在课上以一个个的问题呈现出来:“为什么我们班里有45.17%的同学不愿意做教师?对教师职业有何看法?”、“32.38%希望做教师的同学,你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是什么?”、“你是否适合做教师?”、“教师究竟需要哪些能力素质?”平日里学生之间甚少讨论这样的话题,课上一看到这些问题都感到十分有趣,不仅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其他人的想法也满怀好奇。公共教育学课程目标和内容具有学科的独特性,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之心,需要仔细研究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大胆尝试。

(二)培养兴趣的情绪激发策略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而这种认识倾向会使人带着情绪色彩和向往的心情对有趣味的事物产生积极的探究冲动。许多参加公共教育学课程学习的学生起初对该课程并不了解,往往更容易对该课程的学习产生误解,先入为主地认为教育学课理论性太强,课堂枯燥、单调。使学生对该课程学习产生兴趣,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方法和手段来吸引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关注,增进对课程性质和价值的认识。笔者在组织“教育的构成”一章的教学时,运用绘画法让学生把自己“理想的学校或者想象的课堂”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下来,学生对这一做法感到非常新颖、有趣,纷纷用纸笔把自己的想象画在纸上。笔者将学生图画分类后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在课堂上进行投影展示,与全体学生共同分享“教育学视角图画的奥妙”,学生听得有滋有味,表现得兴趣盎然。实际上,一成不变的课堂是很难吸引学生的关注,更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公共教育学课堂上,教师努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组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来逐步培养其对课程学习的兴趣。

(三)维持适度焦虑的情绪控制策略

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焦虑是学生面对新知识的刺激,重新构建他的认知结构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总是伴随着情绪上的一定紧张、烦恼和冲突,并不总是表现为愉快[4]。维持适度焦虑,一方面,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水平,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和活动。倘若课程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活动安排过难,学生就容易畏惧;而过于容易,体验唤醒又不足,容易让学生厌烦,所以要把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活动设计在学生认知“最近发展区”内。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控制课堂的情绪节奏。课堂教学过于紧张容易让人产生疲惫,而过于松弛又使人提不起精神。因此,教师要注意课堂语言的准确性与形象性,讲究抑扬顿挫;教师还要注意各种教学活动或任务之间安排的合理性,张弛有度才能有利于保持学生旺盛的学习精力。

总之,上述各策略之间相互支撑、密切关联,共同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而这样的氛围中才容易让学生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三、课堂情绪管理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教师要主动做好自身的情绪管理,避免不良情绪的污染

教师在生活中会遭遇各类事件,也会有情绪的起伏变化。课堂教学是一个特殊的场景,教师不应将自己消极的情绪带进课堂。如果教师陷入到某种消极情绪之中,要主动设法进行化解,避免教师的不良情绪可能对课堂学习氛围造成直接或者间接的“污染”。

(二)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避免淡漠和虚假繁荣

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不仅有助于调动教师发挥讲课的激情,也有助于唤起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一些课堂上我们不难发现这种现象:教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教师在台上频频发问,学生却把头深深埋藏;教师慷慨激昂,学生却无动于衷。还有一类课堂看起来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看似繁荣的课堂形式,但忽略了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偏离主题或目标游离造成虚假繁荣,这也是不可取的。真正和谐的气氛是让学生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敢于发表意见、敢于与同学交流、争辩而不担心被嘲笑,也只有在这样的气氛中,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消除教师情绪霸权,避免隐性伤害

课堂是属于师生双方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精神生活与交流的场所。在师生情绪互动中,教师凭借其权威地位,控制着课堂师生互动的形式,往往将自己的教学情绪不容置疑地强加给学生,这就是情绪霸权的表现。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根据教学内容调动和调整自己的情绪,还要考虑不同性别、不同社会阶层的学生对教学内容可能产生的情绪体验。如某些问题可能容易刺痛一些来自单亲离异家庭的学生,某些案例可能会让来自农村的学生感到受歧视和排斥。而课堂上教师情绪表达的不公平现象是情绪霸权的另一种表现:教师对学习成绩好、外形讨喜、头脑灵活的学生表现更多的喜爱,有意或无意地通过肢体、眼神、语言、动作等表达出来,而对成绩较差、外形欠佳、反应较迟缓的学生表现出不耐烦,有意或无意地采取忽视或放任的态度。无论是情绪的强加还是情绪表达的不公都容易造成学生心理上的隐性伤害,是教师应尽力避免的。

(四)重视群体情绪与个人情绪,避免个人情绪被边缘化

有人认为只要课堂上大部分学生情绪饱满、注意力集中就可以,个别或者小部分学生情绪低落、神离于课堂,只要不影响其他学生就行。这是课堂情绪管理中比较容易出现的错误认识。课堂中群体情绪的产生是个体情绪出现的集中反映,是以个体情绪为基础的;个体的情绪会受到群体情绪的影响和制约,反过来也会影响群体情绪。教师在课堂中不可忽略个别学生的特殊情绪体验,要及时关心和寻找恰当的时机和方法了解学生出现特殊情绪体验的原因。倘若是由于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内容组织或方法使用不当引起的,则需要及时处理;倘若是其他方面的原因也要给予关心,并设法积极引导。

总之,课堂情绪管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将其置于教学组织管理的重要位置,为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提供了情绪情感方面的心理保障。

参考文獻:

[1]Hochschild Arlie Russell.Emotion Work,Feeling Rules,and Social Structure[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79,(3).

[2]郭德俊.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动机设计与情绪调节[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66.

篇5:课堂管理的实践

大班英语个性化教学的课堂管理研究及其实践

个性化教学使教育内容整体化和个别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它促使课堂管理顺应时代的要求,最大优化英语大班的.课堂管理,为学生营造出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大学英语素质教育的目标.

作 者:田金美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刊 名:科教文汇 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 & CULTURE MAGAZINE 年,卷(期): “”(23) 分类号:G642 关键词:个性化教学   个性化课堂管理   学生发展  

篇6:课堂管理的实践

基金项目:惠州学院教研教改项目(JG2010012);广东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育项目(WYM10073)

作者简介:柳春慈(1979-),女,土家族,湖北巴东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地方政府治理、公共物品供给等研究。

柳春慈

(惠州学院 政法系,广东 惠州 516007)

篇7:课堂管理的实践

(一)加强案例教学创新

案例教学通过在课堂上运用典型案例,将真实生活引入课堂学习中,帮助学生像实际从业人员一样思考和行动,促使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案例教学以来,其已经成为管理类专业教学不可缺少的教学方法,但整体来看,我国高校的案例教学发展还不是很成熟,相对较为薄弱。新建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案例教学,更是如此。加强案例教学创新,是必然趋势。首先,要认真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克里斯坦森(C.R.Christensen)认为,“案例就是一个执行官或其他管理人士曾面临的情景的一个部分的、历史的、临床的研究。它运用叙述式的表达方式,来鼓励学生的参与,并为可替代许多方案的构建和为认识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和模糊性提供资料――实证的和过程的材料――这是对于一个特殊情境的分析所必需的”。[2]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选取典型案例实施案例教学。这些被选取的案例一定既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较强的实用性,也要突出明显的地方性和区域性,而且能够明确启迪学生心智。另外,要精心组织课堂案例讨论。课堂案例讨论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实际应用能力能够真正得到锻炼和提高。精心组织课堂案例讨论要求老师发挥出良好的指导作用。一方面,老师要合理选择引入案例的契机。老师可以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的任何一个环节引入案例进行课堂讨论。课前引入案例,有利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促使学生带着现实问题来进行理论学习;课中引入案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创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课后引入案例,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老师还要有效指导整个案例讨论的`过程。在案例讨论中,老师的指导既要能让学生充分发表各自不同意见,进行针锋相对的讨论,又要能够随机应变处理案例讨论中可能出现的跑题、冷场和意见过于偏激等各种问题。

(二)进行情景模拟教学

情景模拟教学是实践教学中的一种形式,是一种经济实用的实践教学方法。所谓情景模拟教学,就是指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与现实工作情况相似的情景,并让学生扮演情景角色,要求学生在模拟的、逼真的工作环境中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促使学生在高度仿真的情景中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教学过程[3]。该教学方法通过场景模拟和角色扮演,把大学课堂和行政工作联系起来,将就业后可能面临的工作情景提前到大学学习期间进行训练,使得行政管理专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更加灵活自如地处理碰到的各种问题。进行情景模拟教学,需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必须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包括设置合理的情景、角色扮演及必要道具准备等。老师应该对所有课程内容进行筛选,确定适合情景模拟教学的章节,而且所设置的情景需要综合考虑新建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学生实际情况和学校现有资源等因素。比如,结合人事行政、行政决策和政府公共关系等内容的教学,可以考虑设置公务员录用考试面试、政府决策听证会和政府新闻发布会等情景。同时,角色扮演及必要道具准备也是提高情景模拟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一般不可能同时容纳很多人。因此,在学生人数较多的情况下,应该根据需要将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并分别确定各组负责人。要求各组组员在负责人的带领下,分析情景,做好角色扮演准备。角色扮演必备的道具,也是情景模拟教学准备阶段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第二,.需要有效实施情景模拟教学过程。学生凭借已经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进入所设置的教学情境,履行角色赋予的职责,完成实际操作任务。学生通过这种亲身的经历和体验,完成对理论知识和社会实际的认知。在实际演练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承担其中某一角色,也可完全以旁观者的身份参与。但是,无论老师以何种身份参与实际演练,情景模拟教学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老师要尽可能地不去干扰学生。同时,老师和学生对情景模拟教学的总结评价,也非常重要。因此,老师应该仔细观察情景模拟教学的每个环节及每个学生的表现,以正确评价教学效果,帮助老师发现本次教学设计存在的不足,为以后积累经验。学生相互间应该仔细观察,认真总结,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总结能力,也可以找出自身实际与岗位要求之间的差距,促使学生实践能力不断提高。

(三)重视开展研讨式教学

研讨式教学类似于欧美的Seminar教学。Seminar通常被翻译为讨论会、讲习会,是指为了研究某一特定问题,学生与老师、相关专家一起共同讨论的一种交互式教学模式。研究与讨论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研究创新能力等等,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新建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理应重视开展研讨式教学。首先,要做好研讨式教学的相关准备工作,包括确定合适的研讨题目和掌握有关的基本内容。研讨题目可以是教学内容中某章节的重点或者难点,也可以是理论学术界有争议的问题,还可以是社会实际生活中热点问题等等。因此,教师必须完全把握本学科课程的逻辑体系和本学科理论研究的前沿动态,以使所选择确定的研讨题目难易程度适宜、学生感兴趣且具有研讨价值的。同时,学生充分掌握与研讨题目有关的基本内容,也是开展研讨式教学不容忽视的准备工作。为此,研讨式教学之前,老师必须对研讨题目涉及的基本内容进行有效讲解,并指导学生查找并阅读相关资料,以使学生准确掌握研讨题目相关的基本资料。另外,要有效引导整个课堂教学的研讨过程。一般由老师先宣布本次研讨的题目,并简要概述所涉及主题的基本内容,但不宜事先给出任何评价与结论。学生在老师设计思路的指引下,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相互之间可以是提出批评意见,也可以是补充解释。即,学生之间有时观点针锋相对、激烈争辩,有时可能思维发散、互为补充。但是,通过这一阶段的研讨,学生可以从多维度多层次地对研讨主题进行剖析,深化和完善了对某一特定问题的理解,也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学术积累和思辨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还应该注意处理一些特殊情况,如偏离主题观点的引导、无谓争论的疏导、学生之间发言的相互平衡等等。

参考文献:

[1] Louis C. Gawthrop,Dwight Waldo.Civis,Civitas,and Civilitas: A New Focus for the Year [J].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1984,44.

[2] 小劳伦斯?E.列恩.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指南[M].郗少剑,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篇8:课堂管理的实践

对“反思”的内涵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是把“反思”理解为内省, 是一种元认知过程。在我国, 孔子提倡“仁”的观念, 强调人的内省能力。在西方, 对自己认知过程和思维状态的思考则可以追溯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时代。第二种理解是把“反思”看做是一种高级认知活动, 是一种特殊的问题解决。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杜威, 在其著作《我们怎样思维 (How We Thinking) 》中, 对反思做了界定:反思是“思维的一种形式, 是个体在头脑中对问题进行反复、严肃、执着的沉思”。

二、培育与生成教师课堂管理反思性实践能力的意义

唐纳德舍恩指出, 当从业者依靠行动来获得知识, 自发地开展工作并产生意外的结果和惊喜时, 反思就开始了。这种惊喜可以导致两种反思之一:依靠行动进行反思。它发生在行动之中, 并对如何重新进行活动进行思考。舍恩还认为, 反思性实践需要在把知识运用到实践的过程中认真思考自己的实践。教师必须通过对课堂现象以及自己的课堂管理行为的自觉反思, 才可能发现课堂管理中的问题, 才可能对自己的课堂管理生活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可见, 培育和生成教师的课堂管理反思性实践能力, 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也是课堂管理自身发展以及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

其一:要实现课堂管理目标从“保证预定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转向“促进课堂的生长和学生的发展”, 需要教师在课堂管理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情境对课堂管理行为进行必要的调整, 教师的课堂管理反思性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生成, 能够使教师对课堂管理现状的反思意识和能力获得发展, 进而改进教师课堂管理的效果。

其二:在新课程改革的历程中, 要让课堂管理成为激励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有必要对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发现存在的问题, 思考问题的根源, 提出改进性建议。教师专业发展是一种自我反思过程,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反思, 不仅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而且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现代教师反思能力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关联性具体表现在两方面:第一, 现代教师反思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备条件;第二, 反思能力使现代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可持续性。可见, 教师课堂管理反思性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生成, 既有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 也有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三、教师课堂管理反思性实践能力的现状

当前在传统的课堂管理中, 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更多地着眼于如何使课堂教学能够按照预先规定好的“过程”进行, 而这样的“过程”缺乏创造与生成, 这样的课堂管理也就使教学“过程”变成了教学“流程”。调查发现, 相当一部分教师的课堂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个人的、经验性的、无意识的活动, 大多数教师认为应通过“自身经验的积累和对优秀课堂管理者的行为模仿”提高自己的课堂管理能力, 还有少数教师把提高自身课堂管理能力的希望寄托在教育专家、学者的指导上。从主观上来说, 部分教师缺乏积极主动的探究精神, 没有把反思性实践变为他们日常课堂管理中的自觉行为。

四、培养与生成教师课堂管理

经常性的教师课堂管理反思性实践可以使教师从经验型的课堂管理者成为一个研究型的课堂管理者。教师课堂管理反思性实践能力的培养与生成, 可以根据教师自己的课堂管理水平和风格, 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

1. 专题论文或相关论著的编撰。

根据课堂管理反思的结果, 教师可以写随笔, 也可以写其他课堂管理方面的专题论文或与课堂管理有关的论著。当然, 这需要教师不仅具有丰富的课堂管理经验, 深厚的课堂管理反思, 还要具有一定的理论与文字功底。

2. 基于反思的新的课堂管理实践活动。

堂管理反思的意义不仅在于使教师对已经发生的课堂管理事件进行反思, 做一个“事后诸葛亮”, 其实, 教师对课堂管理的反思是建立在教师对过去课堂管理实践的总结与提炼的基础上的, 进而对即将进行的课堂管理活动进行精心而科学的设计和规划。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师在课堂管理中的分析能力和预测能力。

教师顺应新课程实施的需要, 通过课堂管理反思性实践, 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课堂管理行为, 提升自己的课堂管理水平, 实现教师专业的持续发展与成长, 更好地为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服务, 这是一个漫长的、逐渐累积的、艰辛的历程, 是一个持续的、思想与实践交互进行的过程。

摘要: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 影响课堂教学变革能否实现预期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 及在此基础上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不断变化。新的理念, 是社会变革的产物。它的真正来源不是“文本”, 而是教师实践经验的升华, 是教师课堂生活的新感悟, 是教师教学反思后的新变化。如果教师对自己的生存与工作状况、职业生涯、经历不加批判地认可, 或者缺乏一种“实践—反思—再实践”的意识与活动, 就可能使之理想化或盲目化。课堂管理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所进行的管理, 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遵循一定的规则, 有效地处理课堂中影响教学的诸因素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提高教学效益, 促进学生发展, 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

关键词:反思,反思性实践,课堂管理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美]John Dewey.How We Think[M].D.C.Heath and Company.1933.

篇9:课堂管理的实践

体育课堂组织学习和管理是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体育课堂最基本、最重要的保障,是传授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品质的主渠道,是教学目标、任务、内容和方法具体实现的关键环节,其中渗透着多维相关知识和组织管理艺术。教学改革,如火如荼,体育课堂组织教学与管理,应结合现代教育理念不断进行创新和实践。

一、贯穿始终——正确教育理念

作为体育课堂管理者——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要贯穿正确的教育理念,并做到教书和育人并重,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规范、正确的行为准则、正确的是非标准、正确的知识概念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改背景下教师的角色由“知识传授者”向“教学组织者”、“学生发展塑造者”转变,其在课堂教学中充当的角色和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正确的体育教育理念应有与时俱进的现代精神,并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遵循青少年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强化体育意识,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在快乐创新体验中发展。只有建立这样的体育教学理念,才能使体育课堂组织教学和管理逐步深入。

二、与时俱进——课前设计创新

体育教师课前设计——教案,是保证体育课堂组织教学和管理的基础。教改背景下的教师应打破原来单纯的文书教案,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设计精致的电子教案或丰富多彩的PPT教案,针对授课对象,注重强调教学内容的可接受性、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实用性,注重组织教学,体现教学任务贯彻,课堂管理宗旨突出教学目标完成。教师课前设计可单独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备课,进行说课或者演示;还可进行教学小组研讨、论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找出不足和教学亮点,对教学进行充足的课前准备,教学内容分配合理,组织教学思路清晰,管理方式方法得当,对课堂进行预先的组织和管理,确保体育课堂井然有序和高质量。

三、建立制度——课堂保障创新

组织教学是为保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行为方式。体育课堂的组织教学与管理关系到教学效果优劣和安全事故防范,是理顺、协调各环节、各层次关系的桥梁,是课堂教学的保障。创造性地建立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常规要求和规章制度,如武术教学课堂常规中的抱拳礼,再如评价制度、考勤制度、监督制度、反馈制度、见习生制度、甚至课堂中“出工不出力”现象如何处置等,使师生双方在教学中有章可循,明确教学规范,督促学生自觉养成遵守纪律、刻苦练习、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切实保障体育课堂组织教学与管理实施。

四、独特视角——课堂实施创新

根据教学内容和授课对象,体育课堂组织教学与管理实施在具体的一节课中,必须以独特的视角思考课堂组织教学与管理,应突出教学效果的实用性和监督性,体现出教师善于把握时机的独特敏锐性,是教师积极改变自己、改变学生并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是课堂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具体实现的关键环节。大致体现在:队列队形组织与管理,班干部管理以及优差生组织与管理,课堂质量监督与管理,教学效果监督与管理,考勤管理,体育器材管理,伤害事故预防等一系列细节问题。细节决定成败,一节高质量的体育课堂教学,其组织教学和管理应该是环环紧扣,步骤衔接流畅,课堂管理层次清晰,人员配置合理,教师实施得心应手。

五、点面结合——教学方法创新

体育教师课堂组织与管理体现出一名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现代的学生思维活跃,个性突出,自我意识强烈,随着教学改革的高标准、高要求,体育教师教学中仅仅依靠高压政策的教学已无生命力可言,但课堂中如果管理不妥,组织措施不当,也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混乱无章,甚至造成伤害事故的发生。因此,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张弛有度,既要体现出学生张扬个性、培养和施展能力,又要管理有序、组织得当,应充分发挥班级骨干学生的积极作用。首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骨干学生分小组进行组织和管理,注重教学中的传、帮、带,以点带面,发散教学;其次由班干部分组管理;再次教师对班干部管理。层次清晰,管理责任落实到人,紧紧围绕体育课堂组织教学与管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六、细分层次——教学实践创新

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体育技术、技能、体质、体能、理解等方面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基础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接受能力也不尽相同,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大胆进行创新实践———分层次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重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以优带差,以勤补差,由差转良,由良转优,形成课堂教学良性循环,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的精神,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能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学有所长。教学中更应重视开发智力和发展能力,体脑并用,使学生不仅掌握体育项目技术动作,增强体质,而且使其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将知识逐步转化成为自身的综合能力,从而达到体育自立,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七、突出特点——教学口令创新

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体育课堂教学所独有的——口令的创新。教改背景下,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深层次钻研教材。针对不同教学内容、教学项目,应对所授教材有深刻理解,梳理清楚教学内容、教学项目的内在结构、脉络和相互之间联系,依据项目特征,创造出特点突出的教学口令。创新口令必须准确、果断、宏亮、节奏感强,口令目的明确,才能使学生精神振奋,动作协调整齐,学习技术层次分明,掌握内容迅速清晰。如武术教学中的动作名称口令、动作提示口令、快慢口令、节拍口令及“单字口令”,会使学生在不同口令下对技术动作的熟练程度及用脑程度有所不同。反之软绵绵,有气无力,随意、无声调变化的口令,会把一个队伍喊垮。因此,口令振奋、语言生动是学生队伍整齐和活跃体育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教学口令创新是一种再造、是一种提炼和浓缩,更是对体育教学体验的一种创新,其在体育课堂组织教学与管理过程中起到画龙点睛效果。

八、灵活运用——教学意识创新

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教学内容以及各个教学环节的需要,强调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创造性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教材、教法,组织形式新颖和兴趣很强的活动,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在实践中创新教学意识。例如,交替使用观察法、对比法、纠错法、提问法、观摩法、测试法,通过学生讲解、示范、录像分析、音乐引导、分组练习、集体练习、个人练习、循环练习等方式,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多样化;还可采用情境教学法,利用情境体验、探寻尝试、分工协作、练习提高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最终使学生有效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欲望,唤醒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刻体验和理解,把握学生学习最佳状态,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九、以情融入——创设人文环境

教改背景下高质量的体育课堂教学,要组织和管理好学生,就特别需要教师以情融入、创设人文环境,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要求学生不仅掌握一项技术,更能品味一种文化。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用关爱之心善待学生,培养双方浓厚的情感。教学过程中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总是相伴相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有认知便有感情,情感能促进认识。作为教师要善于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能够捕捉到每位学生课堂中对教学的回馈,使他们切身感受到自己在课堂的重要性,及时进行鼓励,特别对差生要有耐心、不离不弃,引导学生学习上自主、人格上自尊,促进学生情感渗透、升华,努力与教师合作,控制和调节自己行为,从而达到师生间教与学统一、教与学双向互动,使学生接受管理,自觉自愿地执行课堂组织教学要求和规章制度。

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有自己独特的教学视角,在课堂实施过程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作为课堂保障;在教学实践中更要有针对性极强的组织管理措施,积极创设人文环境,融入具有时代特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内容,不断进行体育课堂组织教学与管理的创新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黄珊.以管理创新促进高效教学.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9(2).

[2] 高青松.浅谈大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组织技巧.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09(3).

[3] 孙依菲.如何加强高职院校课堂管理.辽宁经济,2009(3).

[4] 徐林.如何在统计学课堂教学中创新.现代技能开发,2008(11).

[5] 秦良忠.精心搞好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

上一篇:天津工程公司新员工入职培训顺利结束下一篇:各地区报送专项资金申请报告和申报项目资料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