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雇用和解雇的词汇

2024-06-19

关于雇用和解雇的词汇(共2篇)

篇1:关于雇用和解雇的词汇

雇用和解雇的词汇:

Hiring

Process by which a company assesses qualified individuals to fill openings in the company.

雇用

公司评估并选出符合条件的应聘者来公司任职。

Medical test

Standard test to determine whether a potential employee is fit for duty.

体检

确定一名未来雇员的健康状况是否足以胜任其工作的例行检查。

Drug test

Standard test to ensure that a potential is not taking illegal drugs or

abusing prescribed drugs.

药检

确认一名未来雇员未服用毒品或滥用限制药物的例行检查。

Contract/forms

Papers that must be signed by a new employee before employment begins. Can include employee contracts, medical forms, insurance forms, tax deduction forms, etc.

合同/表格

雇佣关系开始前新雇员必须签署的文件。包括雇用合同、医疗表格、保险表格、扣税表格等。

Orientation

Process to walk-through and acquaint new employees with policies,procedures, peers, subordinates, and other office staff.

熟悉环境

使新雇员熟悉公司规章、办事程序、公司同僚、下属以及其他办公室人员的过程。

ER/HR meeting

Meeting with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Employee Relations / Human Relations department for contract/form signing, orientation,discussion of general issues regarding employment.

与雇员关系部/人事部会面

与一名雇员关系部门/人事部门的代表会面以签署合同/填写表格,熟悉公司环境,以及商谈有关雇用的大致事宜。

Lay-off

Process by which a company notifies an employee that their job has eliminated or combined with existing functions due to the company facing adverse financial circumstances. A lay-off can be temporary or permanent.

裁员/下岗

雇员被公司告知由于公司的金融状况不好,他们的职位已被裁撤或被现有的其他功能单位合并。裁员有可能是暂时的,也有可能是永久性的。

Downsizing

Process whereby a company reduces its’ staff and/or operations through various actions such as early retirement, compensation packages, lay-offs, attrition, and firing. Can be short-term or long-term.

缩减规模

公司通过各种方式缩减员工和/或公司业务的行为。比如说,让员工提早退休,给予补偿金,下岗分流,自动离职或是解雇。此行为可能是短期的,也有可能是长期的。

Firing

Process by which an employee is dismissed for various reasons, such as below-standard work quality, not following the company rules and regulations, theft, etc.

解雇

雇员因为各式各样的原因被开除。如工作质量不达标,违反公司规章,有偷窃行为等。

Quitting

Process by which an employee terminates employment voluntarily.

辞职

雇员主动终止雇佣关系。

Putting in notice

Action by which an employee voluntarily notifies the appropriate company representative that he/she is leaving / quitting.

请辞

雇员主动告知相关的公司代表他/她将离开/辞职。

篇2:关于雇用和解雇的词汇

关键词:雇用许可制,韩国语培训,赴韩劳务人员

根据中韩两国签订的谅解协议书, 中国赴韩劳务人员要参加韩国语能力考试 (TOPIC) , 考试成绩将同经历一起被视为选拔的客观指标。这一简称“雇用许可制”的政策出台后, 以出国劳务为最终目的的成人韩国语学习者大增, 开始形成了特殊的“考试族”。

笔者曾多次参与赴韩劳务人员的韩国语培训活动, 发现大多培训机构在培训过程中没有做到因材施教, 只是按照普通外语初学者一般要求提供培训。事实上, 虽说同为“零基础”学习者, 但是与其他外语初学者 (如以留学为目标的在校学生) 相比, 赴韩劳务人员在领会能力、母语运用能力、第一外语基础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教学过程中如果不了解劳务人员身份的制约局限, 无视与其他学员的差异, 就会导致学习者产生负面情绪, 进而造成学习者学习倦怠, 也给教学人员带来不必要的挫败感。从赴韩劳务人员身份特征分析入手, 了解其学习心理, 并以此来规划培训课程, 有针对性地解决培训中出现的问题, 正是笔者所要探讨的问题。

学习者身份特征在学习中的常见表现

明显的交际畏惧和考试焦虑焦虑是外语初学者的常见心理, 同时也是影响外语学习的重要心理变量之一。一般地讲, 适当的焦虑可以激发学习动机, 增强思考能力, 提高学习效率;而持续过度的焦虑则会造成不安的情绪, 容易导致记忆障碍和语言障碍, 不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在出国韩国语的培训中, 劳务人员表现出了明显的交际畏惧和考试焦虑。交际畏惧主要表现在朗读、会话等口语方面。比如, 对自己的发音不够自信, 说话声音小, 语音变调, 面部僵硬, 身体颤抖;朗读时无法连读句子, 只能逐字读, 时而认错字, 有时重复某个单词;说不出完整的句子, 开头后不知怎么接续, 用无助的眼神看教师;有的学员甚至沉默不语, 装出粗心的样子, 避免与教师目光接触;回答问题时掺杂母语。在语言运用能力方面, 很多学员学了一定量词汇后, 不擅长套用、再组合, 常问教师的一句话是“用韩国语怎么说?”当教师所给任务难度超出了学员的语言运用能力所能承受的范围就不知所措, 感到焦虑, 甚至放弃思考。考试焦虑的表现主要为:在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到学习内容上, 反复询问有关考试的信息, 离考试还有一段时间就开始担心过不了考试。

急功近利的学习心态成人在学习中表现出的一个明显心理特点就是需要的现实性和动机的强烈性, 出国劳务人员具有成人学习者的一般心理。就学习动机而论, 与众多青少年多多少少受到“韩流”的影响而对韩国语学习表现出的浓厚兴趣不同, 赴韩劳务人员表现出的强烈学习动机, 更多是职业需要, 因为只有获得语言能力证书才能出国工作。问题在于, 随着学习深入, 一开始的积极心态往往无法持续, 到最后很可能是被动地参加学习, 想尽量减少上课时间, 渴盼尽快拿到证书, 但内心又担心过不了考试。结果, 心理负担加重, 感到紧张和不安, 进而影响学习效果。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成人教育理论认为, 个人的知识基础、职业需求、文化素养等会影响到学习效果, 且成人对自己的评价不管正确与否都会影响到学习效果。绝大部分赴韩劳务人员从事体力劳动, 文化程度不高, 知识基础薄弱, 过去失败的教育经历容易影响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主观评价。加上年龄偏大, 记忆力减退, 工作和家庭负担较重, 没有足够时间专心致志地学习, 这些情况对学习者的心理形成压力, 以至产生自卑。心理自卑的学员往往缺乏自信, 这样的学员一遇到学习上的困难, 就开始怀疑自己的认知能力, 认为自己无能。在这种情况下, 学员往往感到理想与现实矛盾, 产生不良情绪。

基于身份特征的教学建议

当前, 出国韩国语培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教学策略:

结合课程自身因素, 慎重选择教学材料汉语和韩国语属于不同语系, 在发音和语法上存在很大的不同。对已经形成母语习惯的成人学习者而言, 短时间内进入语言习惯截然不同的外语语境是不太现实的。因此, 在教材选择上应慎重考虑。选择教材的标准是看难易度是否适当、课文内容是否实用, 教材难度过大或内容过多都会使学员产生恐惧, 也不便于学员自学。目前, 市面上流行的教材很多, 各有千秋。笔者认为, 相对于注重语法、词汇量大、以校园生活为主题的教材, 出国劳务人员更适合选用简单易懂、注重会话、以外国人在韩国工作为主题的教材。此外, 还必须有几套难度接近正式考试的模拟试题, 这样的教学材料可使培训事半而功倍。

使学员熟悉考试模式, 鼓励他们安心学习出国劳务人员参加韩国语培训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考试, 考试是所有学员最为关心的事情。正因为韩国语能力考试对个人有如此重要的影响, 所以, 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 学员和教师都不可能不考虑考试问题, 都会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应对。在课堂上适当进行对考试的客观分析, 讲解出题标准、难易程度等, 对学员从容应对考试尤为必要。笔者认为, 对考试的分析应贯穿整个培训过程。例如, 培训初期应告知学员考试其实并不难, 考试设计目的是测试应试者的语言适应能力, 并不是故意为难应试者。培训期间不断强调考试注重应试者的听力和阅读能力, 例如, 问路、买东西等, 对于说话、写作的要求并不高, 尤其是对大家都担心的发音, 几乎没有什么要求。与此同时, 每次学习新内容后, 找类似的模拟考题, 一起分析考点, 久而久之, 学员就会觉得所谓考题其实并不难, 完全可以胜任。

让需要变成兴趣 兴趣是认识和从事某活动的巨大动力, 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和从事活动的心理因素。在学习活动中, 兴趣使学生精力集中, 产生愉快、兴奋的心理状态, 能够促进学生努力学习。因此, 在培训过程中, 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 还要注重培养学员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员主动性, 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 尽量让学员处于直观、生动的语言环境和文化氛围中, 使“必须学”变为“愿意学”。由于成人在学习中对不直接相关的问题常常兴趣不浓, 应该把理论联系实际作为基本原则。比如, 学习会话时, 采用情景法教学, 通过角色扮演, 鼓励学员把书本内容应用到真实的语境中去。有时学员遇到比较难掌握的问题就会出现倦怠情绪, 比如, 学习数字的读法, 反复多次还是记不住。这时可以进行“3, 6, 9”这样的语言游戏, 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用几次, 难学的数字读法基本就掌握了。这样, 既满足了学员的求知欲, 又给他们带来了学习乐趣。有了兴趣, 才能建立起对目的语言的认同感。

增强学员的自信心 鼓励学员正确认识自己, 相信自己的学习能力, 努力使学员明白, 只要克服各种困难, 勤奋学习, 肯定会学好。比如, 学员遇到有些单词今天记、明天忘, 一些语法总与母语习惯相混淆, 就开始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此时, 教师应告知学员遗忘现象不是个别现象, 是正常的。同时, 教师要使学员明白母语即汉语的基础势必影响外语学习, 但影响不一定都是不好的。事实上, 在学习韩国语方面, 中国的学习者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原因是韩国语词汇中一半以上是汉字词, 有汉语基础的人学起来非常容易。只有消除学员对自己学习能力的疑虑, 教学双方才能较好地完成各自的任务。

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出国劳务人员的韩国语教学应适当放慢速度, 分清重点、难点。在学习语音时, 在讲授正确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的基础上, 把类似的音、难发的音分开来讲, 可以适当利用汉语中相似发音和对比发音来作比较。可以用一些大家熟悉的韩剧的名字或剧中人物名、地名、主人公的口头禅作为练习材料。如有充裕的时间, 学习大家喜欢的影视主题曲也是不错的选择。在词汇教学中, 应鼓励学生学习文章的重点词汇, 着重学习生活中、考试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 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讲解汉字词和外来词时, 要说清来源, 这不仅方便记忆, 还可以使学员掌握其中的规律, 举一反三。在语法方面, 尽量避免生硬、理论化的讲解方式, 重点放在句子上, 学习如何套用句式, 而不是死记硬背语法规则。

成人学习外国语的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且艰难的过程。目前, 劳务人员的身份特征在韩国语培训中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有待于一线教师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消除学员对学习和考试的不良情绪, 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 更需要教师总结经验、找出规律, 使培训工作更加科学和有效。

参考文献

[1]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1.

[2]马尔科姆.诺尔斯.现代成人教育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

[3]张艳丽.成人外语学习中焦虑的成因及调控[J].中国成人教育, 2006, (9) .

上一篇:培训 银行 帆宇达 《零售银行活动营销策划与实施》——吴哲下一篇:作风整顿个人整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