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诵读提示

2024-06-10

虞美人诵读提示(通用2篇)

篇1:虞美人诵读提示

《虞美人》诵读教案

班级:六(3)

教学设计:刘银粉

时间:2012、10、10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平长仄短、轻重缓急、停连等诵读技巧。能运用这些技巧进行诵读。

2、把握词的内容,感悟作者的情感,读出词中情境,读出词中情感。

二、教学过程: 一听、会神

1、同学们这节课我推荐给大家诵读的是一首宋词,齐读板书:虞美人 播放《几多愁》

2、同学们,刚才看你们听得很入神,我想知道你从这首歌中听出了什么感受?(忧伤、凄凉、哀愁、伤心、悲伤、看到一个愁容满面的人等等)

用心在倾听,只有用 心(板书)倾听,才能对词中的 情感(板书)和 意境(板书)心领神会。

二读、初品

1、一首歌动听,不仅缘于歌唱家唱功好,更在于歌词写得好。来,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好词。出示:《虞美人》咱们先读为快。

2、生齐读。

三读、悟情

1、要读好一首词,我们认为要做到两点:读出情感、产生共鸣

读出意境、身临其境

2、你们读一读这首词,看看词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3、生交流。小结:千言万语都凝成了词中的一个字。板书:【在心上加一个秋】“愁”

4、出示:诵读知识小测试:

5、让我们用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试着读出词中的愁。

6、你们的声音似乎传达出了丝丝的愁,但这愁太淡了,看看作者的愁:(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愁怎么样?(多、无穷无尽、深)

7、何来如此多的愁呢?让我们走近作者,去领会作者愁之深远。【出示】李煜简介

生自读

现在你知道李煜为何而愁了吗?

交流:好日子不在了

帝王之位没有了

没有本领光复祖国

不能回

到家乡

华美的宫殿不属于自己

江山被夺走

自己被囚禁

失去了自由

8、这么多的愁,道不尽,说不清,那真是,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9、现在我们对李煜的愁情有了更多的理解,让我们把这许多愁融入到我们的声音里,齐读。

四读、入境

1、这许多愁从何而来,是什么触动了作者的愁绪呢?

2、出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借助注释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到这句话里找找是什么触动了作者的愁绪?

交流: 春花

秋月

往事

师引导

指名读,咱们标一下停顿和平仄符号【板书:停顿平仄】再来读一读。

指导读、分组读

3、出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这一句话里是什么触动了作者的愁? 交流:小楼

东风

故国

月 师引导

自己标号停顿和平仄试读。指导读

4、出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这句词里又是什么触动了作者的愁绪呢?

交流:雕栏玉砌

朱颜 师引导

用刚才的方法画出停顿和平仄,再自己试着读读这句话。

指名读。

【出示:标好停顿和平仄的《虞美人》】让我们把这浓愁融入我们的声音,再读,齐。

五读、成诵

【出示:朱熹说:“读书须成诵,方精熟”】

这么美好的词,可谓千古之绝唱,我们应当记于心间,自由背诵。【歌曲与吟诵:在歌曲的间隙吟诵《虞美人》】

六读、拓展

推荐诵读:《乌夜啼》《相见欢》

篇2:虞美人诵读提示

教案设计及反思

虞美人

李煜 三维目标

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四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

2、了解作者的生平简介及创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教学重点

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教学难点

了解词的韵律和章法,理解词意,背诵这首词。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情景导入

大家在历史课的学习、平时的课外阅读以及观看影视剧的过程中,有没有想象过,中国古代的封建帝王生活大概会是怎样的呢?(学生作答)我年幼的时候也曾经作过和大家一样的想象,帝王之家的生活应该是锦衣玉食,无忧无虑,惟我独尊的,中国古代有不少诗词都描述了皇家生活的华贵气象。比如这样几句:“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大家可以想象,在富丽堂皇的宫殿里,时辰已是正午,宫女往精致的香炉里添着香料,宝座上的皇帝正观赏着盛装的宫女们翩翩的舞姿。我们知道,皇帝号称“天子”,拥有这样一种生活,有没有人会说皇帝“可怜”“薄命”啊?但是有人曾为这几句词的作者——南唐后主李煜写过这样两句诗:“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体会一下,看看能不能在李煜的《虞美人》这首词中找到答案。(板书标题)

二、作家作品及相关背景

1、作者:李煜,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相对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相 1 武汉盘龙城王芷兰老师

教案设计及反思

传李煜在七夕之夜(也是他的四十二岁生日)命歌妓唱此词,宋太宗闻之大怒,赐给他牵机药将他毒死,所以这首词可说是他的绝命词。

2、介绍词的一般知识: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本课的七首词都分两片。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为了说明方便,可将词在唐宋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时期:

时期 主要风格 代表作家

唐、五代、北宋初年 婉约艳丽 温庭筠、李煜、晏殊 北宋中叶到南渡 婉约、豪放并举 苏轼、柳永、秦观、李清照 南宋前期 壮怀高唱 辛弃疾、陆游 南宋后期 哀感低吟 姜夔、张炎

三、课文讲读

请学生朗读,教师指导后范读,然后理解词意。

①“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明确: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绝望,所以见了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而觉得厌烦。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

(引导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感情的外化的道理。)②“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明确:学生讨论的直接结果可能是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等,更可引导他们从精神层面上思考,诸如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③“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④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2 武汉盘龙城王芷兰老师

教案设计及反思

例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我寄愁心与明月”等名句,只要诗句能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主题即可。

(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古诗词中意象相对固定的特征,其他诸“梅”“莲”“柳”“雁”“长亭”等。)⑤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眼”?

明确:“只是朱颜改”的“改”字,改变的不仅仅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由国之君沦为阶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

⑥全词的整体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明确:前六句的章法是三组对比,隔句相承,反复对比宇宙之永恒不变与人生短暂无常,富于哲理意味,感慨深沉。

⑦这六句中哪些是写“宇宙的永恒不变”?哪些是写“人生之短暂无常”? 明确:在这六句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⑧“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词有何妙处?

明确: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九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并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这两句充满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王国维说得好:“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法国作家缪塞也曾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诗人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让他为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这样的不朽篇章。

诗词中用比喻,是常见的现象,然而要用得新颖却非常不易。我们可以联系以前学过以及课外读到的用“水”以及用与“水”相关的意象表达愁怨情绪的诗词以及文章,作一个初步的比较鉴赏。(提问学生,请学生举例分析)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横塘路》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 武汉盘龙城王芷兰老师

教案设计及反思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千秋岁》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西厢记》 李煜将愁变成水,贺铸、秦观将愁变成随水而流的东西,李清照则进一步把愁搬上了船,到了王实甫更把愁从船上卸下来装在车上。都是将精神化为物质,将抽象感情化为具体形象,饶有新意,各具特色。

四、小结

李煜的悲剧遭遇与其说是由于他的昏庸,毋宁说是产生于一种封建的伦理政教责任所导致的人生错位,李煜是个艺术上的全才,却是个政治上的庸才,他在位期间“好声色,不恤政事”,这种人生错位终至产生了他国破家亡的悲剧。因此确实是“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李煜后期的词发自内心,写的是从未有人写过的作为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而词中流露的,又主要是追惜年华、感慨人事变迁无情、哀叹命运等容易引起普通人共鸣的情绪,因此艺术感染力大大加强;更由于他采用了唐五代词人少用的白描手法,以清新的语言写情,因而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使他成为我国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板书设计

虞美人 李煜

上一篇:同课异构观摩心得下一篇:两个世界的我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