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虞美人张元干,虞美人的意思,虞美人赏析

2024-06-15

虞美人,虞美人张元干,虞美人的意思,虞美人赏析(共18篇)

篇1:虞美人,虞美人张元干,虞美人的意思,虞美人赏析

虞美人,虞美人张元干,虞美人的意思,虞美人赏析 -诗词大全

虞美人

作者:张元干朝代:宋体裁:词 广寒蟾影开云路。目断愁来处。菊花轻泛玉杯空。醉後不知星斗、乱西东。今宵入梦阳台雨。谁忍先归去。酒醒长是五更钟。休念旧游吹帽、几秋风。

篇2:虞美人,虞美人张元干,虞美人的意思,虞美人赏析

虞美人

作者:向 朝代:宋 体裁:词 酒阑枕新凉夜。断尽人肠也。西风吹起许多愁。不道沈腰潘鬓、不禁秋。如今病也无人管。真个难消遣。东邻一笑直千金。争奈茂陵情分、在文君。

篇3:冷风中的虞美人

啊,虞姬虞姬,冷风中的虞美人!

壹·如果

历史从不会有如果,就如与他相争的那人一般,不会手软,亦不会心软。虞姬站在冷风中,任薄衣被风肆意扬起,任娇躯被冷风席卷。她这样想着,她终是明白了,心冷了。军心已散,现在真心对他甘愿为他效忠的又有几人?那个与他相争的人真是无情,用楚歌来动摇他的军心,用楚歌夺取他的天下。昔日军中几十万人,如今仅剩几百人,怕真懂他的就只有她了吧,只有她明白他的心中不是天下而是江东。

她想,她为何不是个男子,这样也能为他、为他的江东出份力。可她终究是个女子,虽然她会舞剑,也只是个女子罢了。只要伴他,就好。

冷风中的月下,她叹口气,耳边又传来了那悲凉的楚歌,又听到了将士的纷纭。她想了很多如果,如果他不是霸王,如果他不与那人争锋,如果他……可她从不后悔爱着他,无可救药地爱着他。

可是没有如果,不是吗?既然不能,那便以血践行,以命壮行吧!这是她唯一能为他做的了。

贰·离别

掀帘入帐,他正在大杯饮酒,帐中也是如此凄冷。她苦笑,这就是借酒消愁吧!她走到他身边,此时的她特地点了朱唇,贴了花黄。他将案上的宝剑拿起给她——舞剑给他,是他每次喝酒最喜欢的事。

她接过剑,那剑上仍有斑斑血迹,那是一个个生命消失的印记。

她开始起舞,她相信这是她舞得最美的一次,一个人若在跳舞时想着一个人,那舞便是最美的。连他也不禁低唱:“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灯光剑影中他浅浅吟唱。既然进帐前已想好,便也无可留恋了。她嫣然一笑,毫不犹豫将利剑抹过了玉颈,香消玉殒。

恍惚中,她看他从座上惊起,这样就让他无牵挂了吧,她想。

叁·追忆

可惜她错了,他终究还是败了。他站在冷风萧瑟的乌江边,看着手中的利剑,那上面有她的印记。那晚原以为只有她了,可如今她也没了,他也无牵挂了,将剑划过脖颈,他好像看见了她,他知道她在前面等他,等他与她再相逢……

咖啡的雾气使玻璃有些模糊,恍惚中又看见他与她的爱情故事。

虞美人,虞美人,冷风中的虞美人……

【简评】

篇4:李煜《虞美人》赏析

李煜不是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而是一个颇有天赋的词人,他工书善画、通晓音律、能诗能文。他一生经历了由皇帝而囚徒的生活,这种特殊的经历使得他的词作内容也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作多写宫廷享乐生活,格调不高,故当时另一词人潘佑就曾当面指责他“桃李不须夸烂漫,已失了东风一半”。(据《鹤林玉露》)后期一降为囚徒,经历了一般帝王所无法体验到的痛苦生活,词风大变,把强烈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浓缩在凝炼的词章中,使他的词作以一种深沉的悲剧性感慨,放射出时代的折光。他的《虞美人》一词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对于这个亡国之君来说,最痛苦的莫过于回忆过去那“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忆江南·怀旧》)的生活。而花、月、春风这些美好的景致也就最易触动他那敏感的神经,可说是一触即发,往往只凭一点稍纵即逝的感觉,就能敲开他记忆的窗扉。同时,这种旧国之思一经撩拨,又是奔流直下,不可扼制的。这首词就是他在一个幽静的夜里,忽然感受到春风的暗度,而脱口吟出的怨泣之音,它以浓挚的感情与圆熟的技巧打动了读者的心。

“春花秋月何时了?”起笔从虚空处劈头一句发问,突兀不凡,“妙在笔末到而气己吞”。(刘熙载《艺概·词曲概》)灿漫的春花、皎洁的秋月,什么时候完结呢?显得十分突然而怪异!春去秋来,本是自然法则,哪有完结之时,似乎无理,春花秋月又是大自然呈现出的良辰美景,一般人流连于花前月下唯恐不及。如宋人陈去非《虞美人》云:“吟诗同门待春风,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李煜却很不耐烦地责问它“何时了”,问得似乎又十分无趣。其实正暗示着一段极其伤心惨目、令人肝肠寸断的痛史。果然接下一句就是“往事知多少”。这句承接上句,使无理无趣的发问有了着落。“往事”既包括了“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的宫廷生活,又包括了“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挥泪对宫娥”的亡国惨象。这一桩桩、一幕幕的往事,如今回忆起来,实在是太多了。

为什么词人突发感慨,是什么拨动了他心琴上这根思旧的弦索呢?原来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用的颠倒因果句法;“小楼昨夜又东风“是因,“往事知多少”是果。词人把结果提前,强调了这种哀婉愤切的感情,为全词创造出怨愁的氛围。

尽管词人讨厌、害怕春风,春风还是在昨夜悄悄闯进了他所栖身的小楼。这依然温馨袭人的春风,以不可抗拒的力量,迫使词人想起过去那些“花月正春风”的生活。“又东风”的“又”字浸透了词人历经沧桑、不忍回忆又不能不回忆的心绪,使我们仿佛听到了词人那哀肠几绝的哽咽之声。过去那以“香醪秀床”为中心的生活与眼前这萧条冷落的小楼庭院显得太不协调,令人满目伤情。这儿,“故国不堪回首”是一层意思,“又东风”进了一层,“明月中”又进一层。追思故国往事已是不堪忍受,何况又是在东风拂面,月华如水的春夜呢?情与景胶着在一起,真切动人。同样是花月春风,却物是人非,这种深刻的对比,使得词人那凄绝的情思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所以他毫不停顿地一气吐出“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这九个字。一般来说,这九个字在第二字上有一顿;在这儿笔者认为应一气吐出,方能表达词人那奔涌难息的愁绪。

下阙承“往事”、“故国”展开今昔对比:“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这句写实,以故国宫殿的依旧与自己的红颜顿失做比,表达江山易主、自伤自怨的情怀,有追叹、也有悔恨。“朱颜改”不过是“江山改”的委婉说法,李煜后期是知道自己亡国的责任的,他曾吁叹:“当时悔杀了潘佑、李平”。(王经《默记》)但事已至此,怨恨又有何用呢?

强烈的对比使过去与现在的生活紧紧纠缠在一起,如一段胡乱剪接在一起的影片。色彩斑澜的过去与灰暗单调的今日交替奔现眼前,使人眼花缭乱,而又心绪烦乱,真是“剪不断、理还乱”,(《乌夜啼》)胁迫万斛愁怨的词人痛心疾首地大声问自己:“问君能有几多愁?”

几多愁呢?愁多愁少,本来是十分抽象,难于描状的。但词人自有妙法,能用生动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多少愁?一江春水那样多,那样长的愁;春水东流那样绵绵无尽的愁。说愁有长度,大概从李白诗“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生发而来;说愁如流水般无穷无尽,又许是从唐代女诗人鱼玄机诗“忆君心似西江水,门夜东流无歇时”脱化而出,但两位唐代诗人只是写一般的离愁没有更为深刻的内涵,李煜倾吐的却是家国倾覆的深愁幽恨,愁思的深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后来词人也学他以具体比喻状摹愁思,秦观有“飞红万点愁如海”,贺铸有“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崎每子,黄时雨”。其虽百般精巧,却只是一种士大夫个人闲愁的抒发,不可能如这句具有震慑人心的力量。

《虞美人》这首词以清丽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抒发故国之思,哀婉凄绝,如泣如诉,在当时引起了很大反响。据《乐府纪闻》载:“旧臣闻之,有泣下者”。更有甚者,导致了李煜自己的被害。王至《默记》云:“后主在赐第,因七夕,命故妓作乐,声闻于外。太宗闻之,大怒。又传 ‘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祸”。

作为一个亡国之君,使得他的词作超出了个人感怀的范围,具有了深刻的历史时代认识价值。同时,由于他那样凄楚动人地表达出了自己回肠百结的愁思,使这首词达到了五代词的艺术顶峰,具有不可否认的美学价值。历史上,许多失意落魄的知识分子常常从这首词中取得某些感情上的共鸣,就是在于“后主之词,其所谓以血书者也”。(王国维《人间词话》)1947年上映的一部反映抗战时期民生愁苦的影片,片名就叫《一江春水向东流》,今天我们看了这部影片,仍会扼腕叹息,愁绪难平。影片的本身价值当然是最重要的,但也要看到,以“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意境表达战争带给中国人的愁苦与悲情所具有的巨大的艺术概括力。

作者单位:贵州省习水县第二中学(564602)

篇5:虞美人,虞美人张元干,虞美人的意思,虞美人赏析

虞美人

作者:苏轼  朝代:  体裁:词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

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尊前醉倒且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

篇6:虞美人,虞美人张元干,虞美人的意思,虞美人赏析

虞美人

 

作者:李  朝代:唐  体裁:词   金笼莺报天将曙,惊起分飞处。夜来潜与玉郎期,

多情不觉酒醒迟,失归期。

映花避月遥相送,腻髻偏垂凤。却回娇步入香闺,

篇7:虞美人,虞美人张元干,虞美人的意思,虞美人赏析

虞美人

作者:葛长庚  朝代:宋  体裁:词   苹花零乱秋亭暮。篱落江村路。棹歌摇曳钓船归。搅碎清风千顷、碧琉璃。山衔初月明疏柳。平野垂星斗。莫辞沈醉伴孤吟。他日江南江北、两关心。

★ 虞美人赏析

★ 虞美人秦观

★ 《虞美人》 李煜

★ 虞美人-读后感

★ 虞美人,虞美人吕胜己,虞美人的意思,虞美人赏析

篇8:虞美人,虞美人张元干,虞美人的意思,虞美人赏析

2009年7月1日, 大型音舞诗句《虞美人》在南京举行了首次试演。由著名青年舞蹈家山闇担纲主演, 在剧中出演虞姬, 折服了在场千余名观众。该剧以出生在宿迁的虞姬和项羽的爱情故事为主线, 以被誉为中国民族舞蹈新学派的“昆舞”为语汇, 通过《花开》《恋别》《婚别》《死别》《花谢》五章, 再现了壮美的、千古传诵的、感人至今的爱情故事。该剧之所以叫《虞美人》, 一是指虞姬其人, 二是虞美人也是宿迁之乡特有的一种花, 三是虞美人也是一种古代词牌名, 人花词三位一体的结合可以说是匠心别具, 独具魅力。

二、《虞美人》赏析

1、古代文化的映射——古典意蕴的体现

对于一个古典舞的作品而言, 意蕴的体现, 都应该是具有中国古典美学的审美特征。而这些“古典美”的集中体现, 古典舞基础的基础, 正是由一些无声的元素展现出来的。这些“元素”不仅是指从身韵动作中概括出来的基本技法, 也是一种特殊语言。中国古典舞既然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 同样是精神生产, 其舞蹈语言作为一种文化表现形态, 是对历史文化的映射。中国古典舞的舞姿舞容在某种意义上是对历史和文化的“映射”, 通过舞蹈这种独具特色的表现形式来感受这个年代的文化底蕴和时代风貌。在这样的“映射”前提下, 舞蹈的语言元素也需要在这种特定历史和文化条件下加以印证。

中国古典舞的舞姿动态虽然没有代代的流传下去, 但我们依旧可以从古代遗留的壁画等重体会它独有的韵味。“如果古典舞的形式不是取之于古, 不是历史形态, 古典精神就装不进去”。中国古典舞舞剧应具有中国的古典精神, 这在中国古典艺术的各门类中都有充分的印证, 不管是从艺术著作还是美学理论上的认识都有丰厚的历史遗存, 中国古典舞应该以此为基础继承和发展。所以研究中国古典舞的同时就要认识到我国古代关于中国文化人特有的审美方式, 在古代历史映射中, 展现“古典”

1.1形态

音舞诗剧《虞美人》中所建立的形象, 首先是通过舞蹈形态传达出来的, 剧中的人物是以虞姬为中心, 通过音乐以及人物对白等衬托出不同阶段对虞姬栩栩如生的形态刻画。第一幕情系古槐中, 通过借用苏北民歌《四季歌》为引子, 以苏北民歌《拔根芦柴花》为主旋律新编二胡曲, 恣意渲染烂漫情调, 抒发少年虞姬敢于幻想、敢爱敢恨的浪漫少女情怀生动再现出少年虞姬艳若桃花, 身轻如燕的舞蹈形态。第二幕琴心剑胆, 梦幻般的音乐, 抒情写意的灯光, 一群美丽的姑娘河边洗衣, 追逐嬉戏, 青年虞姬亭亭玉立, 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 对水梳妆, 舞蹈以浪漫主义的手法, 表现青年虞姬的活力与激情, 对生命自然的热爱, 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第三幕随征, 虞美人带领一队女兵出列舞剑, 英姿飒爽的随征夫人, 只见她手中剑, 点拨撩穿, 脚下跳跃腾挪, 动作刚柔并济如蛟龙出水, 舞姿轻灵飘逸如仙鹤展翅。突出展现了那个时期女子舞蹈腰部的动态、美感, “亢袖起舞、奋袖低昂、顿足起舞、连臂踏地”, 重现中国古代楚地特有的舞蹈形态与风味。所以这些特殊的形态, 都是与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文化气氛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

1.2神韵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是宋代诗人李清照的《绝句》中的诗句, 诗人以一个女中豪杰的口吻赞扬了项羽最后的选择。项羽出身贵族, 有着刚愎自用和凶残成性的缺点, 但是他对自己的士兵坦率, 富有人情味, 曾亲自给士兵送药并尝药, 因而士兵能够跟他拼命作战;当项羽突围到吴江的时, 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 回到江东, 重整旗鼓, 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 便回身苦战, 杀死敌兵数百, 然后自刎。他的这种宁死不屈, 正义凌然的精神, 在舞剧《虞美人》中得到充分再现, 运用舞台灯光的变幻莫测和群舞队形等凸显气势的变化, 转身投足中展现出项羽的勇敢气势和爱国精神, 再现了舞剧神韵, 对整台舞剧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1.3动态

舞剧《虞美人》中通过曲折的故事情节再现了不同的时期的虞姬, 流露出她古典“美”的动态。例如虞姬和项羽双人舞的主题动作之一——手部五指张开, 呈莲花式状, 这是一种表现爱的方式, 体现了青年的虞姬的含羞带怯, 闭月羞花的阴柔之“美”, 而后又因战争屡屡分别, 舞步飘逸柔美, 体现出他的深明大义;在舞段《虞姬亮剑》中, 只有虞美人拿起剑大胆沉着的与强盗格斗。还有在群舞《剑鼎舞》中, 虞美人带领一队女兵出列舞剑, 英姿飒爽, 不愧是随军夫人, 脚下跳跃腾挪, 如男儿一般彪悍威猛。这些动态地展现了无不体现出虞美人轻盈、刚烈有风情万种的性情。

2、代发展的产物——时尚创新的盛宴

在不断发展的当今世界, 时代的大环境决定了文化艺术的价值, 它作为一种软实力, 正在受到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广泛重视。通过文化艺术增强国民的创造力, 提升国家和城市形象, 在国际社会获得更多影响力和话语权, 已成为当今各国重要的文化政策和战略目标。站在这样宏阔的视野上, 思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任重道远, 发展具有新时代烙印的舞蹈作品, 不仅需要丰富的历史情结作铺垫, 而且也要显现出舞蹈在新时代出新, 使舞蹈创作成为一种“时尚”。

舞剧《虞美人》能把这种时尚搬上舞台, 能把这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演绎的那么传神, 它跳出艺术作品中常见的描写顺序, 采用倒叙的结构方法, 从虞姬和项羽的情感故事入手, 为观众呈现出了不一样的舞台艺术效果, 使剧作充满了诗情画意, 展现了浪漫和唯美的时尚色彩。

2.1民俗适度

剧中民俗性舞段和民间音乐的插入比较适度。民间俗乐舞早在我国古代就自娱性的发起, 指民间自发流传的乐舞, 到汉秦时已经初具规模, 成为了宫廷娱乐的主要内容, 到汉代取代了合法地位, 从根本上解决了宫廷乐舞不断更新的问题, 大大推动了舞蹈的发展, 由于受秦汉时期表演艺术强烈的综合性制约, 而后这些舞蹈通常融入了百戏中, 它的舞蹈特征在整个舞剧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如第一幕的蛇舞和鹰舞, 在汉代百戏中称为舞像, 就是戴假面具, 著假形而舞再现了热闹非凡的市井生活, 美丽的宿迁, 项王的故里, 美人的故乡, 宁静和谐, 花香四溢。第二幕的号角舞、鼓舞、举鼎舞, 是舞者手执乐器, 武器或物品而舞的舞蹈, 突显了霸王以昂扬桀骜的天子骄子的姿态出现战场, 与众武士同舞, 彪悍威猛的气势。这些舞段的添入, 既丰富了剧作的色彩和文化内涵, 又没有喧宾夺主, 演绎的十分恰当。

2.2华丽舞美

整台舞剧的舞美都洋溢着时尚迷人的风格, 随着悠远的钟声在每个人的心头回荡, 序幕徐徐开启, 背景音乐雄洪悲壮, 如泣如诉, 仿佛在诉说悲壮的往事, 与现实场面浑然一体。皮影戏的表演与现实场面的对照, 拟人化的虚实结合, 大幅幻灯万马奔腾的场面, 战马嘶鸣, 以烘托气氛, 营造全新的视觉效果。项羽举起巨鼎虞姬端坐在里面, 楚楚动人, 预示着神女虞姬像虞姬花一样的美丽, 展示了项羽对虞姬感人至深得爱情画面。在两人洞房花烛夜时, 虞美人变成红新娘, 项羽变成了俊新郎, 舞台上一片红色主基调, 在一个似灯笼形状的纱墓中, 那缠绵的身姿在那虞姬花下显得格外炫美, 使舞蹈与幻术效应充分融合。

2.3剧作新颖

从舞剧的剧作形式上我们可以深省, 中国古典舞的未来创作要有自己的风格。舞剧的发展也要遵循一定的“封闭性”与“排他性”, 什么都吸收, 最终结果将失去中国古典舞的舞种特色。在编导和教师的理念里要有三个字:“精”、“创”、“新”。音舞诗剧《虞美人》新颖的剧作形式, 涵盖了中国古典舞当前创作的三种思潮:“文化内涵型”“戏剧感情型”“肢体表现型”。“文化内涵型”是舞剧的背景, 贯穿整台的舞剧的主线;“戏剧感情型”则是它富有弹性的纤维组织, 剧烈的冲突在爱情与死别中不断相撞, 给剧中情节带来了高潮;“肢体表现型”则是这棵大树的繁盛的枝叶, 虞姬笑着的嘴角留下了一丝悲情的眼泪, 眼泪是为项羽流的, 可是笑容却征服了所有人, 该剧在倡导人文关怀, 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表现了虞姬的善良、美丽、忠贞, 舞剧完美体现了人性的东西, 成为感染观众的最亮点。

三、结论

在音舞诗剧《虞美人》的创作中, 不仅体现了中国古典舞中的“古典美”也体现了这个时代赋予舞蹈的浪漫唯美的时尚气息。它的“古典美”使人们认识到, 任何种类的舞蹈都有其自身的文化属性, 都是在文化母体中繁衍出的艺术形式, 一个好的中国古典舞舞剧应该具有古典舞基本的形态、神韵和动态, 展示出它特有的古典意蕴以及对古代文化的映衬。而在不失传统的继承下, 也要不断地创新, 只有这样才能把我国传统文化发展下去, 使舞蹈作品打造成为新时代的经典, 该舞剧成功地运用的多种创新元素, 将民俗性的舞段和音乐插入其中, 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再加上华丽舞美的衬托, 剧作的新颖等有效利用, 使舞台形象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值得一提是编导以过人的艺术敏感发现了昆舞中舞蹈艺术遗产的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 并把它投入到课堂教学, 使学生学习并掌握昆舞的精髓, 以实现昆舞遗产的有效传承, 进一步转化为舞蹈艺术的生产力, 探索出了独具时代精神的音舞诗剧。

摘要:本文是我对中国古典舞剧《虞美人》作品的浅析。首先从形态, 神韵和动态上探究出舞剧传统的古典意韵;其次, 在不失传统的继承下, 也要不断地创新, 民俗性舞段, 华丽舞美, 再加上剧作的新颖等有效利用, 尽显舞剧时尚色彩;最后, 昆舞的融入成为发展传统文化的新契机, 由此激起我们深思当代中国古典舞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古典舞,古典美,古典意蕴,时尚创新,昆舞,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中国古典舞评说集。[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6.孙颖。

[2]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唐满成。

[3]舞蹈大词典。[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1994.吕艺生。

篇9:虞美人,虞美人张元干,虞美人的意思,虞美人赏析

先看词上片。辛弃疾回忆自己少年时代,风华正茂,“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水调歌头》),虽生长在山东沦陷区,亲见了金人的凶残,亲历了沦陷区人民的苦难。但祖父仕在金朝,心系宋室,不忘家国,常带着他登高望远,指画山河,让他“谛观形式”,寻找机会“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这于少年辛弃疾的心中种下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加之沦陷区人民抗金斗争精神的鼓舞,更有孔孟之乡所受到的儒家“修齐治平”思想的深刻影响,文武双全的他坚信自己有抗金复国的胆识和才略,坚信中原是可以收复的,坚信金人是可以被赶出去的。因此,他不知“愁”为何物,“不识愁滋味”。但为了学着前代诗家抒一点愁情,他只好“上层楼”找“愁”。大概是找一些生命的闲愁和爱情的相思之愁吧。值得关注的是此处连用两次“爱上层楼”,从诗歌的章法上讲起到了“起”和“承”的效果。前一个“爱上层楼”是因为“少年不识愁滋味”,因为无愁,所以“爱上层楼”寻“愁”;后一个“爱上层楼”是因为“上”了“层楼”为了学一点所谓的名士风流而“为赋新词强说愁”。正是风华少年时的无病呻吟,故作愁容的造作和憨稚。

再看词的下片。这里笔锋一转,写出了自己“识尽愁滋味”之后的感情变化。多么浓重的“识尽愁滋味”,它几乎囊括了诗人大半生的岁月,21岁时聚集起义军抗金,率众投奔南宋王朝,带领50骑兵北上济南敌营,生擒义军叛将张安国并押送至建康,从此宦游江南,不顾官职低微,一再奏表进言,力主北伐。在湖南创建“飞虎军”,在福建改革理财办法,积极打造铠甲,招募新军;镇江知府任上,又积极备战,遣谍侦查,拟建立江上万人劲旅,真真一个“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满江红》)的热血男儿。

但是南宋朝廷内部主战、主和两种力量争权夺势,此消彼长,主和派忌讳谈兵,主战派不备而战,而辛弃疾作为仕金官员的后代,作为曾经的农民起义军将领的身份深深触犯了当权者的忌讳,所以,朝廷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而只是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被用来解决一些民政问题。政治夹缝中的辛弃疾不断遭受政敌的排挤和打压,在其23岁到68岁的40多年间,他多次被言官弹劾,三度罢职,闲居长达20年之久,如其在《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中自嘲的一般,“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正如清朝赵翼所云,“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满怀报国之志却又报国无门的辛弃疾,看到南宋当局“忍耻事仇”的投降政策下,国土沦丧,生灵涂炭的惨痛现实,满腔悲愤,无处发泄,只好寄托在词作上。这样,就产生了辛弃疾反映广阔社会内容表达深沉爱国情感的大量优秀词作。

如《清平乐》中简单而朴素的村居生活,“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如《青玉案》中深情而执着的牵挂,“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如《鹧鸪天》中春入平原带来的盎然生机,“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也有如《鹧鸪天》中对现实生活的貌似超脱,“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如《瑞鹧鸪》中以道佛思想来对自己的安慰,“随缘道理应须会,过分功名莫强求”。

更多的辛词是悲壮,是豪壮,“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如《摸鱼儿》中对朝廷当权小人的警告,“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如《满庭芳》中对故作清高,如群蛙鼓噪般的主和派的讽刺,“袖手高山流水,听群蛙,鼓吹荒池”;如《水调歌头》中对耀武扬威的敌人的蔑视,“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如《水龙吟》中以动态的人物动作写出词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激愤,“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如《永遇乐》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胸怀,“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更有“男儿到死心如铁”(《贺新郎》)的坚贞赤诚;“梦回吹角连营”(《破阵子》)的战斗渴望。

而这首构思精巧,手法洗练,篇幅短小而耐人寻味的小令《丑奴儿》就是他被弹劾罢官,闲居带湖时所作。

与上片相同的是,下片也采用叠句形式,在结构用法上与上片互为呼应,同时从诗歌的章法上讲明显由“起”而“承”进入“转”而“合”。矛盾往往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情感也常常相反相生。人常说“乐极生悲”“兴尽悲来”,同样的道理,极度的悲伤之后也常常是归于平淡,最大的悲哀,是没有什么话可以讲的,即愁到极点时的无话可说。因此,词人在“识尽愁滋味”后便“欲说还休”, 已经不想再说了。在饱受风雨、历经人世沧桑之后,尝够了愁的滋味,反而不再言愁了,他根本不想讲话了。但其实“休”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不能说。投降派把持朝政,朝廷昏庸黑暗,自己已多次上表请战,知难有作为,再多说也无益,反“恐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论盗贼札子》),既然不想说也不能说,只好转言天气,“天凉好个秋”。好个“天凉好个秋”!闲淡的表面下,掩盖着多么深沉博大的悲愤啊。读到这里,我们才似乎真正理解了上片“不识愁滋味”的真正涵义。

一百年后的宋元易代之际,诗人蒋捷写了一首与辛弃疾的《丑奴儿》内容风格相近的词作《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与辛弃疾的“少年”“而今”两个人生阶段的对照相似,蒋捷也将“少年”“壮年”“而今”三个不同的人生阶段通过“听雨”这一生活细节贯穿起来,将人生几十年的时间和空间整合,集中而洗练地再现出最深刻的人生体验,以小见大,以少总多,可见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少年歌楼听雨,红烛罗帐,浪漫放纵,陶醉于情爱,无须辨昏晓。这是为下文做铺垫。壮年客舟听雨,江阔云低,断雁西风,孑孑于行役,感悟于人生。而今僧庐听雨,感慨万千,一生之悲欢离合,尽在雨声里消磨。好诗总是涵画,三节词句如同三个画面,虽极为简单,却包含了丰富的意蕴。其中心理,看似超脱,其实是最深的痛苦,是饱经折磨身乏神疲后的一种无奈,一种“死灰吹不起”(苏轼《寒食帖》)的麻木。

与辛弃疾相似,蒋捷也身逢乱世,历经磨难,饱经沧桑。他是南宋咸淳十年的进士,尚未一展宏图,南宋王朝这座大厦便已轰然倒塌。性格孤傲的蒋捷一心盼望宋王朝重整山河,宋亡之后他隐居太湖竹山,倾慕竹的气节,自号竹山,元多次征召,终不出仕,抱节而终。他一生漂泊,逢改朝换代,尝尽人生况味。《听雨》便是诗人一生的写照:少年的浪漫富贵,中年的孤独飘零,老年的悲苦凄凉,对比中颤动着读者的心灵。与辛弃疾的《丑奴儿》可谓各出机杼异曲同工。两首词均手法洗练,以简驭繁,尺幅千里,明白晓畅,无一丝难理解的字面障碍,一似脱口而出,浑然天成,却又韵味无穷,婉转不尽,均可谓小令中的大手笔。

辛弃疾与蒋捷均处于汉民族生存与发展遭到极大危机的时代,一个是“南共北,正分裂”(辛弃疾《贺新郎》),在金的逼迫下南宋集团偏安一隅;一个是“二十年来,无家种竹”(蒋捷《少年游》)身逢朝代更替,宋室彻底被元取代。他们都有着强烈的民族意识,都有着细腻的诗人情怀,两首词所要表达的是人生情感和认识,均已超越了个人体验之藩篱,而至于人类普遍之共识,所以能使不同时代的“后之览者”共同发出会心会意的感叹。

如果只看到二词的相似之处,那么,还不足以理解词人情感的细微之处。比较起辛弃疾来,蒋捷是一个比较平和的诗人,在内心悲凉到极点后便归于近乎麻木,归于“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的淡然,归于老来终于对人生的大彻大悟。他的词主要是抒发个人的辛苦际遇,在吟花赏月中表示对朝代更替前往昔岁月的眷念。或者说,他是用一种冷漠,麻木,用一种“放浪于形骸之外”的颓唐来表示对黑暗现实的蔑视,“只把平生,闲吟闲咏,谱作棹歌声”(《少年游》)。因此,他的词格调低沉哀婉。

辛弃疾则不同,他的政治抱负和期望值很高,有着极强的“济苍生”“安社稷”的儒家用世思想,他耻于言弃,他是撞了南山也不回头的永不言败者,他还“欲说”。所以,他的词忧愤而不失豪壮之气,体现了爱国词人的特点。

参考资料:

[1]《蒋勋说宋词》蒋勋著。

[2]《辛弃疾词赏读》 王明辉 王铭丽 著。

[3]《辛弃疾词新释辑评》 叶嘉莹 主编。

[4]《辛弃疾资料汇编》 中华书局。

篇10:虞美人,虞美人张元干,虞美人的意思,虞美人赏析

虞美人,虞美人王灼,虞美人的意思,虞美人赏析 -诗词大全

虞美人

作者:王灼  朝代:宋  体裁:词   别来杨柳团轻絮。摆撼春风去。小园桃李却依依。犹自留花不发、待郎归。枝头便觉层层好。信是花相恼。觥船一棹百分空。拚了如今醉倒、闹香中。

篇11:虞美人,虞美人张元干,虞美人的意思,虞美人赏析

虞美人,虞美人周邦彦,虞美人的意思,虞美人赏析 -诗词大全

虞美人

作者:周邦彦朝代:宋体裁:词 疏篱曲径田家小。云树开清晓。天寒山色有无中。野外一声钟起、送孤蓬。添衣策马寻亭堠。愁抱惟宜酒。菰蒲睡鸭占陂塘。纵被行人惊散、又成双。

篇12:虞美人,虞美人张元干,虞美人的意思,虞美人赏析

虞美人,虞美人顾卞,虞美人的意思,虞美人赏析 -诗词大全

虞美人

作者:顾卞朝代:宋体裁:词 帐前草草军情变。月下旗旌乱。褫衣推枕惜离情。远风吹下楚歌声。正三更。抚鞍欲上重相顾。艳态花无主。手中莲萼凛秋霜。九泉归路是仙乡。恨茫茫。

篇13:虞美人,虞美人张元干,虞美人的意思,虞美人赏析

关键词:认知,转喻,虞美人,理想认知模式

李煜, 南唐第三任国君, 史称李后主。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 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 尤以词的成就最高。《虞美人》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 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 表达了对往事的无限留恋, 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 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 因此此词成了李煜的绝笔。本词虽短小, 共四句, 但却有八处运用了转喻, 它们是本词中情感表达和审美的基石。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观点出发, 结合转喻的认知模式, 探讨这首《虞美人》中的转喻类型及意义。

一、转喻的定义

“转喻 (metonymy) ”源于拉丁文denominatio, 在希腊语中意思是“改变名称” (a change ofname) , 即用一物来代替另一物 (one entityis beingused torefer toanother) 。[1]转喻研究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代, 在其论著《诗学》里, 转喻是一种修辞格, 用以描述难以命名的事物时借用与之相近、相邻的事物来表达。以Lakoff&Johnson为代表的认知语言学家则认为转喻是人类认识世界, 对各种现象进行感知、思考和推理的过程。转喻是一种认知方式和现象。[2]转喻的研究由修辞拓展到语言本体论的层面。Panther&Radden在转喻的定义中提到了理想化认知模型 (ICM) , 认为转喻是一个概念现象, 是某一概念实体提供达到另一概念实体的操作途径。[3]

二、理想认知模式框架下的转喻分类

理想认知模式 (ICM) 在转喻的理解和生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交际双方只有拥有相同或相似的ICM, 交际才能顺利进行。理想认知模式是对人类生活的经历和行为方式高度概括, 为人类认知世界提供了一个简约的、理想化的认知框架。也就是说, 它能为我们的言语活动和行为提供一个参照。[4]Radden, G和Z.Kovec-以理想化认知模型为框架, 将转喻大致可分为以下七种类型:1.事物—部分ICM转喻;2.范围ICM (scale ICM) ;3.构成转喻ICM;4.事件ICM转喻;5.范畴—成员ICM转喻;6.范畴—特性ICM转喻等;7.缩减ICM。[5]本文即采用这种分类方式对李煜《虞美人》中的转喻进行归纳与分析。

三、《虞美人》中的转喻推理

本词中整个框架和其部分之间的转喻映现主要分为四种类型, 它们是事物与部分之间的转喻, 范畴和其特征之间的转喻, 构成转喻, 范畴和成员之间的转喻。

(一) 事物与部分之间的转喻

事物—部分ICM转喻又分为两种形式的次转喻:整体代部分和部分代整体。词中有两次运用了“部分代替整体”的转喻模式, 第一次出现在“春花秋月何时了”中。一年之中最美的季节是春秋两季, 而春天最具代表性的是鲜花, 秋天最能引人们共鸣的是秋月, 所以作者运用了“春花秋月”代指世间美好的事物。“问君能有几多愁”, 面对春花秋月, 李煜应该是苦辣酸甜都有, 更多的悔恨吧, 可是面对“人为刀俎, 我为鱼肉”的现状, 只有忍辱偷生, 不敢直言, 所以用“愁”字来表达自己旦夕祸福无法掌控的悲伤。词中还有整体代部分的转喻, 如“往事知多少”, “往事”的内容很丰富, 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时的后宫佳丽的簇拥、高坐庙堂、万首称臣的尊严以及为所欲为的自由等, 也有“仓皇辞庙日, 垂泪对宫娥”的惨状, 但这里倾向于那些美好欢愉的场景。

(二) 范畴与特征之间的转喻

范畴—特性ICM转喻由范畴代特性转喻和特性代范畴转喻构成。用jierk表示stupidity使用整体范畴表示其主要特征, 而用black专指black people则是主要特征替代整个范畴。

词中出现了三处由特性来替代整个范畴的地方, 如“东风”,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 经常用东风指代春风, 如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这是由于, 一般春天时, 中国多吹东南季风。“故国”指代南唐, “故”有失去、旧的意思, 因为国已破, 恢复无望, 南唐已成为历史。“只是朱颜改”, “朱”在古代多指红色, 古代女子喜欢用胭脂水粉, 脸色红润为美, “冲冠一怒为红颜”, 所以, 此句中的“朱颜”本指代健康的脸庞, 这里则指代养尊处优的生活。

(三) 构成转喻

事物是由材料、物质构成的整体。这种转喻类型中, 事物可代表它所含的物质和材料, 材料、物质也可以表示其构成的事物整体。“雕栏玉砌应犹在”, 古代皇宫多用汉白玉为建筑材料, 诗人用“雕栏玉砌”指代南唐都城的皇宫。

(四) 范畴—成员之间的转喻

范畴—成员ICM转喻包括两种即范畴代成员和成员代范畴。例如, 英语国家通常用“aspirin”转指[止痛片]整个范畴, 用pill转指该范畴内成员“避孕药”。词中“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中的“江”, 就是范畴代成员。“江”泛指大河, 而这里指的是长江。因为南唐建都金陵, 金陵即是今天的南京, 作者当时所描述的是故国的景物, 所以此处应指长江。

四、转喻与本词的情感表达

转喻是用突显、易感知、易记忆、易辨认的部分代替整体或其他部分, 或用具有完型感知的整体代替部分的认知过程。[6]既然转喻能够以事物最显著最容易让人记忆的特点来指代该事物, 那么使用转喻的语言很自然地具有言简意赅的特点。[7]中国古典诗词特点就是要求用最少的文字勾勒出无限的想象空间, 用最简洁的语言传达出深沉的情感。诗人在词中运用春花、秋月、往事、东风、故国、雕栏、朱颜、江水等事物和我们生活密不可分的, 既给人视觉又有触觉的感受, 故而其篇幅虽然短小, 但意境深远, 感情真挚, 让人读后心有戚戚, 缠绵反侧, 深深体会到诗人的亡国之痛和前途未卜之悲。因此, 可以说本词是转喻和中国古典诗词结合的典范。

五、结束语

本文在Radden和Kovecses提出的转喻认知模式基础上对李煜的《虞美人》进行了探讨, 说明诗词中的转喻不仅是纯粹的修辞方式, 更是诗人传情达意的重要途径, 是认识和思考事物时的一种认知方式。从认知角度分析转喻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和阐释力, 旨在说明认知理论有助于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解读。[8]

参考文献

[1]Lakoff&Johnson.Metaphorswe live by[M].Chicago:ChicagoUniversity press, 1980:36.

[2]Lakoff&Johnson.Metaphorswe live by[M].Chicago:ChicagoUniversity press, 1980:37-40.

[3]Panther, K.&Radden, G.Metonymy in Language andThought[C].Amsterdam:John BenjaminsPublishing Company, 1999:17-23.

[4]张冰.从认知的角度来看《琵琶行》中的转喻[J].华章, 2009 (02) .

[5]李福印.认知语言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12.

[6]沈志和.《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认知分析[J].大家, 2011 (04) .

[7]张久全.转喻的认知阐释[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 2011 (01) .

篇14:虞美人,虞美人张元干,虞美人的意思,虞美人赏析

虞美人,虞美人王安中,虞美人的意思,虞美人赏析 -诗词大全

虞美人

作者:王安中朝代:宋体裁:词 千山青比妆眉浅。却奈眉峰远。玉人元自不禁秋。更算恼伊深处、月当楼。分携不见凭阑际。只料无红泪。万千应在锦回纹。嘱付断鸿西去、问行云。

篇15:虞美人,虞美人张元干,虞美人的意思,虞美人赏析

虞美人,虞美人赵彦端,虞美人的意思,虞美人赏析 -诗词大全

虞美人

作者:赵彦端朝代:宋体裁:词 兰畦梅迳香云绕。长恨相从少。相从虽少却情亲。不道相从频後、是行人。行人未去犹清瘦。想见相分後。书来梅子定尝新。记取江东日暮、雨还云。

篇16:虞美人,虞美人张元干,虞美人的意思,虞美人赏析

虞美人,虞美人管鉴,虞美人的意思,虞美人赏析 -诗词大全

虞美人

作者:管鉴  朝代:宋  体裁:词   海棠花下春风里。曾拼千场醉。如今老去谩情多。步绕芳丛无力、奈春何。蜀乡不远长安远。相向空肠断。不如携客过西楼。却是江山如画、可消忧。

篇17:虞美人,虞美人张元干,虞美人的意思,虞美人赏析

关键词:睡美人,贝洛童话,格林童话

一、夏尔·贝洛与格林兄弟简介

夏尔·贝洛虽然不如格林兄弟名气大, 但是在童话史上的地位却十分重要, 其1697年出版的童话集《鹅妈妈的故事》是欧洲最早出现并被广为传播的童话集, 被视为幼儿文学的里程碑, 标志着西方儿童文学向自觉形态发展。

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两兄弟对儿童文学影响极大, 他们积极的搜集民间童话故事并对其进行整理和加工, 用了数十年的时间终于出版了《儿童与家庭童话集》, 中间经过了数次修订, 到1857年的第七版时已经收录了210篇作品, 形成后世所说的《格林童话》, 它是对世界影响最大的巨型民间童话集, 一经出版就受到了儿童的欢迎, 后被译为各种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国。

二、《贝洛童话》与《格林童话》

《贝洛童话》中收集的11篇童话是《灰姑娘》《小红帽》《林中睡美人》《小拇指》《穿靴子的猫》《小凤头里凯》《蓝胡子》《仙女》《格里赛利迪》《驴皮记》《可笑的希望》, 而其中前三篇在《格林童话》中也出现了, 并且被认为是其名篇, 下面我们就以两部童话中都出现了的名篇《睡美人》为例进行一下简单的比较。

三、《林中睡美人》与《玫瑰小姐》

贝洛童话中的《林中睡美人》也就是我们熟悉的那个睡美人, 在格林童话中同样的故事称呼却略有不同, 其中人民书籍出版社出版的《格林童话》中, 相应的篇目叫做《玫瑰公主》 (杨武能翻译) ;而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格林童话全集》中则叫做《玫瑰小姐》 (魏以新翻译) 。不管是格林童话还是贝洛童话, 内容都是一位公主因为受到了诅咒, 在15岁的时候陷入了漫长的沉睡, 直到100年后才苏醒并和来到了她身边的王子成婚的故事。下面来具体说说两篇作品中的不同之处。

1.细节描写。《林中睡美人》和《玫瑰小姐》中的开头都描述了国王和王后获得女儿极度喜悦, 并决定举办盛大的宴会来庆祝。在细节上《林中睡美人》中国王和王后邀请了七位仙女来担任小公主的教母, 在洗礼结束后设宴款待仙女们, 仙女们的餐具是国王专门为其定制的, 文中对餐具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纯金铸成并且镶嵌了昂贵的宝石, 从侧面凸显了国王和王后对仙女们的重视。而《玫瑰小姐》中只是大致交待了事情经过即金盘子只有12个。同样在后面的祝福描写中, 《林中睡美人》挨个描写了七位仙女的祝词, 而《玫瑰小姐》则比较简略。不过从幼儿童话角度来说, 前者的描写为后文做了铺垫, 后者简略的开头更符合好动的幼儿的欣赏特点。

2.谋篇布局。睡美人如何被诅咒, 被纺锤刺伤和诅咒解除是全文中的重点部分, 其中《林中睡美人》讲的是国王和王后共邀请了七位仙女并用精致的餐具和盛大的宴席来款待他们, 结果宴会快开始时来了一位没有被邀请的老仙女, 因为很多年来都没人见过她。因为临时加上的餐具无法和其他七位仙女相同, 老仙女怀恨在心, 诅咒公主会被纱锭刺破手指并且死亡, 其他仙女赶紧补救成了公主只会因为被刺破手指而沉睡一百年, 最后由一位王子唤醒她。于是国王下令国内禁止使用纱锭。公主健康的成长到了15、6岁, 在某天国王和王后不在的时候跑去了瞭望塔顶的某个房间, 其中有个老人正在用纱锭纺线, 公主好奇上前结果因为被刺中手指而陷入了昏迷。

3.语言的精炼性。虽然《玫瑰小姐》比起《林中睡美人》来说细节描写略显不足, 同时谋篇布局不够合理, 但是语言的精炼性更胜一筹, 全文字数比起《林中睡美人》要少很多。在描写公主被纺锤此中沉睡后, 只用了寥寥几句话就描述出了整个皇宫被睡眠传染, 整体陷入了沉睡的情形, 言简意赅立意巧妙。而《林中睡美人》则用了五段去描写后续故事的发展, 到底是怎么样才让整个国家其他的人和动物睡去的, 非常冗长并且给读者的感受也不够简明。对于幼儿来说, 他们听故事更注重的是情节在易理解基础上的曲折、人物在粗线条下的鲜明特征, 精炼的语言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4.从结局上。在《玫瑰小姐》中公主醒来之后, 就和王子举行了盛大的结婚典礼, 两人开心幸福的生活了下去, 并没有后续的描写。《林中睡美人》在公主和王子婚后还描述了很多情节, 其中包括王后其实是个妖精, 并且还想吃掉自己的孙子最后惨死木桶中, 但是却给人以画蛇添足之感, 一方面, 幼儿童话篇幅不宜过长;另一方面, 幼儿童话要带给孩子们的是纯真积极的引导、真善美的熏陶, 以美好的大团圆作为结局其实是最好的, 而那些较为残忍和阴暗的情节描写其实是不适合幼儿阅读的。

四、结语

综上比较分析两篇作品可以说是各有千秋, 在相似的基础上存在差别, 有可能是分别从民间故事中收集的, 也有可能是格林兄弟在贝洛收集的故事基础上进行了删减, 以达到他们所认为的童话要求, 却绝不能单纯的认为是格林兄弟抄袭了贝洛。

不管是《格林童话》还是《贝洛童话》, 都是优秀的童话作品集, 为各国儿童的成长增添了许多欢乐, 带来了深厚的影响, 其中的名篇直到现在为止都是耳熟能详, 作为童话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产物, 虽然都存在一定不足, 但是都不失为优秀的作品。

参考文献

[1]戚晓磊.《睡美人》和她的“说书人”[D].上海师范大学, 2010.

篇18:虞美人,虞美人张元干,虞美人的意思,虞美人赏析

虞美人,虞美人洪适,虞美人的意思,虞美人赏析 -诗词大全

虞美人

作者:洪适  朝代:宋  体裁:词   芭蕉滴滴窗前雨。望断江南路。乱云重叠几多山。不似倦飞鸥鹭、便知还。角声更听谯门弄。夜夜思归梦。鄱江楼下水含漪。孤负钓滩烟艇、绿蓑衣。

上一篇:第一学期九年级物理教学反思下一篇:在梦中的雪钢琴曲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