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有机化学习题集

2024-06-19

高中有机化学习题集(通用6篇)

篇1:高中有机化学习题集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的速率习题及答案

 

 

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速率是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B.单位时间内某物质的浓度变化大,则该物质反应速率就快

C.化学反应速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生成某物质的质量多少来表示

D.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有molL-1s-1或molL-1min-1

2.下列措施一定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的是( )

A.增大反应物的量 B.增大压强

C.升高温度 D.使用催化剂

3.甲、乙两容器内都在进行A→B的反应,甲中每分钟减少4 mol A,乙中每分钟减少2 mol A,则两容器中的反应速率( )

A.甲快 B.乙快 C.相等 D.无法确定

4.把下列四种X溶液,分别加入盛有10 mL 2 molL-1盐酸的烧杯中,均加水稀释到50mL,此时X和盐酸缓慢地进行反应。其中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

A.20 mL 3 molL-1的X溶液

B.20 mL 2 molL-1的X溶液

C.10 mL 4 molL-1的X溶液

D.10 mL 2 molL-1的X溶液

5.100 mL 6 molL-1的H2SO4跟过量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要想减缓反应进行的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的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 )

A.硫酸钠固体 B.稀盐酸

C.硫酸钾溶液 D.硝酸钾溶液

6.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效果,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图甲所示实验可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来比较反应速率的大小

B.若图甲所示实验中反应速率为①>②,则一定说明Fe3+比Cu2+对H2O2分解催化效果好

C.用图乙所示装置测定反应速率,可测定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及反应时间

D.为检查图乙所示装置的气密性,可关闭A处活塞,将注射器活塞拉出一定距离,一

段时间后松开活塞,观察活塞是否回到原位

练方法技巧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技巧

7.向4.0 L容器中充入0.70 mol SO2和0.40 mol O2,4 s末测得剩余SO2 0.30 mol,则v(O2)为( )

A.0.10 molL-1s-1

B.0.025 molL-1s-1

C.0.50 molL-1s-1

D.0.012 5 molL-1s-1

8.将5.6 g铁粉投入盛有100 mL 2 molL-1 稀硫酸的烧杯中,2 min 时铁粉刚好溶解完全。如果反应前后溶液的体积不变,则该反应的平均速率可表示为( )

A.v(Fe)=0.5 molL-1min-1

B.v(H2SO4)=1 molL-1min-1

C.v(H2)=1 molL-1min-1

D.v(FeSO4)=0.5 molL-1min-1

9.化合物Bilirubin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下发生分解反应,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计算反应4~8 min间的平均反应速率和推测反应16 min时反应物的浓度,结果应是( )

A.2.5 μmolL-1min-1和2.0 μmolL-1

B.2.5 μmolL-1min-1和2.5 μmolL-1

C.3.0 μmolL-1min-1和3.0 μmolL-1

D.5.0 μmolL-1min-1和3.0 μmolL-1

10.某同学在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硫酸铜溶液可以加快氢气生成速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中现有Na2SO4、MgSO4、Ag2SO4、K2SO4等4种溶液,可与上述实验中CuSO4

溶液起相似作用的是________;

(4)要加快上述实验中气体产生的速率,还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答两种);

(5)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的实

验。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6个盛有过量Zn粒的反应瓶中,收集产生的气

体,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

实验

混合溶液 A B C D E F

4 molL-1 H2SO4/mL 30 V1 V2 V3 V4 V5

饱和CuSO4溶液/mL 0 0.5 2.5 5 V6 20

H2O/mL V7 V8 V9 V10 10 0

①请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V1=__________,V6=__________,V9=________。

②该同学最后得出的结论为:当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生成氢气的速率会大大提高,

但当加入的CuSO4溶液超过一定量时,生成氢气的速率反而会下降。请分析氢气生成速

率下降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C [外界条件(反应物用量、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与物质的聚集状态有关,分析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时,既要考虑条件的变化,还要考虑物质的聚集状态。反应物为固态或纯液态时,增加反应物的量,不影响反应速率的改变;若反应物为固态或纯液态,增大压强也不能增大反应速率。温度和催化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状态无关,其中升高温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但有少数催化剂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3.D [由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可知,甲、乙两容器的体积未知,则无法知道其浓度的变化量,不能确定两容器中A的化学反应速率。]

4.A [化学反应速率随浓度的增大而加快,随浓度的降低而减慢。分析本题,要比较反应速率的大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实际上是比较反应物浓度的大小,此时的浓度必须是溶液混合后的浓度。由于混合后各烧杯中盐酸的浓度相等,所以只要求出X的浓度最大的即可。因为混合后溶液的体积均为50 mL,所以X的物质的量最大者即为浓度最大者。通过计算可知A选项中X的浓度最大。]

5.C [锌与6 molL-1的H2SO4反应,其实质为Zn+2H+===Zn2++H2↑,若减小生成H2的速率而不改变其产量,即需只降低溶液中H+的浓度,而不改变H+的物质的量。A项中Na2SO4溶于水电离出的Na+和SO2-4对H+浓度无影响,不影响反应速率,A项不正确;B项引入H+会影响H2的生成量;C项相当于加入水,可使H+浓度减小,化学反应速率减小,但H+的物质的量未改变,生成H2的量不变,C正确;D项KNO3溶液中的NO-3在酸性条件下可与Zn反应生成NO,消耗H+,减少了H2的生成量。]

6.B [图甲所示实验中没有说明两反应液的温度是否相同,而且没有实验Cl-和SO2-4对应的影响,故该实验不能确定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

7.D [Δn (SO2)=0.7 mol-0.3 mol=0.4 mol则v(SO2)=ΔnΔtV=0.4 mol4 s×4.0 L=0.025 molL-1s-1故v(O2)=12v(SO2)=0.012 5 molL-1s-1。 ]

8.D

9.B [据图可知,4 min时化合物Bilirubin的浓度为20 μmolL-1,8 min时其浓度为10 μmolL-1,因此4~8 min间的平均反应速率为20 μmolL-1-10 μmolL-14 min=2.5 μmolL-1min-1。进一步分析图像可知0~4 min间的平均分解速率为40 μmolL-1-20 μmolL-14 min=5.0 μmolL-1min-1,由以上分析数据大致可确定平均分解速率基本呈等比递减变化,因此可估算8~12 min间平均分解速率为1.25 μmolL-1min-1,12~16 min间平均分解速率为0.625 μmolL-1min-1,因此16 min时反应物的浓度大致应为10 μmolL-1-1.25 μmolL-1min-1×4 min-0.625 μmolL-1min-1×4 min=2.5 μmolL-1,故B项正确。]

10.

(1)CuSO4+Zn===ZnSO4+Cu,Zn+H2SO4===ZnSO4+H2↑

(2)CuSO4与Zn反应产生的Cu与Zn形成Cu-Zn微电池,加快了氢气产生的速率

(3)Ag2SO4

(4)升高反应温度、适当增大硫酸的浓度、增加锌的比表面积等(答两种即可) (5)①30 10 17.5 ②当加入一定量的CuSO4后,生成的单质Cu会沉积在Zn的表面,降低了Zn与H2SO4溶液的接触面积

解析

(1)在稀硫酸中加入硫酸铜后发生了两个反应:CuSO4+Zn===ZnSO4+Cu、Zn+H2SO4===ZnSO4+H2↑。

(2)由于Zn与反应生成的Cu及硫酸铜溶液组成了Cu-Zn微电池,大大加快了生成氢气的反应速率。

(3)只要是比锌的金属性差的金属都可以与锌组成原电池,都可以加快生成氢气的反应速率,故在所给的物质中只有Ag2SO4符合题意。

(4)要加快生成氢气的反应速率,还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升高温度、适当增大硫酸的浓度、增加锌粒的比表面积等。

(5)因为要研究硫酸铜的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应保持硫酸的浓度在各组实验中相同,则硫酸溶液的体积均取30 mL,根据F中增加的水与硫酸铜溶液的体积之和为20 mL,可以求得V6=10 mL,V8=19.5 mL,V9=17.5 mL,V10=15 mL。由于析出的铜的量较多,会覆盖在锌的表面,使得锌与稀硫酸接触面积大大减小,故反应速率反而减慢了。

篇2:高中有机化学习题集

第一单元有机化学的发展与应用

一有机化学的发展

1.18世纪初期,瑞典化学家贝采乌利斯提出有机化学概念,有机化学成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2.19世纪中叶,德国化学家维勒,第一次由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尿素,推翻“生命力论”

3.1965年我国首次在人类历史上合成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

4.目前人工合成有机物超过3000万中。

二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及分类

1有机物——含碳化合物,除CO2和碳酸盐外。

2有机物的分类

【练习】

1.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 )

A.NH4HCO3 B.NH4NO3 C.NH4CNO D.CH3COONH4

2.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使用一种无机盐直接转变为有机物尿素,这一成果成为有机化学的里程碑。维勒使用的无机盐是 ( )

A.(NH4)2CO3 B.NH4NO3 C.NH4CNO D.CH3COONH4

3.在人类已知的化合物中,种类最多的是 ( )

A.过渡元素的化合物 B.第四主族的化合物

C.第六主族的化合物 D.第七主族的化合物

4.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烃类的是 ( )

A.C6H6 B.C2H4 C.CH3COOH D.CH3Cl

5.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由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

A.该有机物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2:3

B.该有机物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2

C.该有机物中肯定含氧

D.无法判断该有机物中是否含氧

6.烃是 ( )

A.含有碳、氢元素的有机物

B.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

C.仅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

D.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合物

7.下面列举了一些化合物的组成或性质,以此能够说明该化合物肯定属于有机物的是

A.仅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B.仅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在氧气中能燃烧,且只生成二氧化碳 D.熔点低,且不溶于水

8.从19世纪代开始,人们用从非生物体内取得的物质合成了许多有机物。下列属于最早合成的这一类物质是 ( )

A.酒精 B.尿素 C.淀粉 D.蛋白质

9.下列属于有机物的是 ( )

A.CaC2 B.NaHCO3 C.KCN D.CO(NH2)2

10.大多数有机物分子里的碳原子与碳原子或碳原子与其它原子相结合的化学键是 ( )

A.只有极性键 B.只有非极性键

C.有极性键或非极性键 D.有离子键

11.某含氧有机物0.5mol与1.75mol氧气混合后,可恰好完全燃烧,生成33.6LCO2(标准状况)和27g水,求该有机物的分子式。

参考答案;1.D2.C3.B4.CD5.BD6.C7.A8.B9.D10.C

11.解: , ,

设该含氧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xHyOz,

则:n(CxHyOz):n(O2):n(CO2):n(H2O)=0.5mol:1.75mol:1.5mol:1.5mol=2:7:6:6

有:2CxHyOz+7O2→6CO2+6H2O,根据质量守恒: 得

篇3:如何上好高中化学习题课

1.习题课中注重三维目标的渗透

1.1“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渗透。“知识与技能”是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是为学生终身学习和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所必需的, 是其他目标得以顺利、有效实现的重要载体。在习题课中, 我们要注重知识的横向归纳与纵向衍生, 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

1.2“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渗透。“过程与方法”就是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 强调在亲自“做科学”的过程中不断掌握并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习题课上, 有的时候学生容易犯困, 因为感觉比较单调无趣, 如果注意灵活渗透“过程与方法”目标, 就可以让习题课更生动有趣, 让学生不但掌握知识, 学到方法, 而且提高学习兴趣, 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渗透。 新课程标准中, 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要求是:

1.3.1提高化学学习兴趣, 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 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1.3.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 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判断。

1.3.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1.3.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形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 崇尚科学, 反对迷信。

1.3.5热爱家乡 , 热爱祖国 , 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 、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引导学生整理和分析习题

习题处理, 是学生得到信息反馈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且要在上课之前和课堂教学中加强师生互动。

2.1了 解 学 生 哪 些 知识 掌握 得 较 好 , 哪 些 知识 掌握 得 不好。 对学生普遍出现的疑难问题或典型错误要重点指导纠正, 要舍得花时间和学生一起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对掌握较好的知识, 课堂上不讲或略讲。这样不会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劳, 处理重点的、普遍性错误时, 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2.2了解学生思维的着眼点。适当点拨, 设置思维梯度, 使问题不断得到分解或转化, 做到有的放矢, 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积极回答问题,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以学生为主体,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3让一些具 有独特解 法的学生向全班 同学介绍自己 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由于学生经常能找到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好方法, 因此这样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 而且有利于让全体学生充分体会到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 就会有所收获、取得成功。

2.4把习题归类, 同类型的题目一起处理。学生通过习题实践, 学会运用归纳、演绎等方法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 学会交流与合作等, 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3.注重习题的创新性, 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新课标和新教材与原教材和教学大纲相比较, 淡化了概念, 降低了难度, 但相应强化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分析近年高考试题不难发现, 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化学现象, 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化学与健康, 生产安全与食品安全等成了考试热点。高考试题的导向性是明确的, 老师在选择习题时要符合这种变化趋势, 平时多收集一些这方面的素材, 设计一些新颖的习题, 有意识地加强练习。

4.精选习题, 提高化学习题教学的有效性

传统教学思想有一个重大的特点就是题海战术。教师、家长普遍认为通过大量习题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反复刺激、强化, 就能巩固知识, 提高学习成绩。我们不否认通过大量练习能强化记忆, 提高解题速度, 但是, 这种对知识点的简单记忆、重复考察, 教学效果其实不佳。因此, 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化学教师无奈地说:“这道题目我们已经在课堂上讲了很多次了, 可怎么学生还是做错了。”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建构性, 认为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 知识是需要学习者不断重组构建和完善的, 需要在具体情境中迁移运用。习题的选择应该注重知识的整体性、问题情境的真实性和设问表征的科学性, 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选择少而精的练习, 节约教和学的时间, 提高教和学的效率, 事半功倍, 何乐而不为呢?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 朝着与客观主义对立的方向发展的一种学习理论, 它区别了人的高级学习和动物的低级学习, 有别于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的观点。因此, 在习题教学中要注意习题的选择, 精简习题数量, 提高习题质量。

5.集思广益, 激发学生积极的参与意识

选择习题不应由教师独断, 可以考虑从学生中来, 到学生中去, 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例如, 每周我让学生将自己认为有针对性的、容易发生错误的、有趣的习题“投稿”给我, 每次单元练习和单元测试试题, 我都从学生的“投稿”中选择约70%的题量。这样既减轻老师的工作负担, 又使学生得到很好的锻炼, 既拓宽出题视野, 又提高习题质量。实践表明这种形式深受学生喜爱, 效果特别好。

学生的实际情况存在很大差异,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 教无定法, 必须有法, 多从学生角度出发, 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一定会达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6.有效讲解习题

篇4:管窥高中化学习题课

关键词:高中化学;习题课;现状;设计原则;实施方法

一、现阶段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的现状

1.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就是学习的方向和目的,当前的习题课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化学知识间的联系比较紧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只注重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其他目标的实现。

2.选择习题盲目随意

选择题目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质与量的关系、难与易的关系、考点与重点的关系等等。而有教师只关注题量,大搞题海战术,浪费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增加负担,适得其反。

3.教学过程忽视学生主体性

有的教师上课就是为了完成自己的任务或提高效率,一讲到底,累得气喘吁吁,学生却收获甚微。这种教学方法严重违背了新课改精神。

4.缺乏规范性指导

很多教师关注学法指导,这是没错的,但忽视了答题规范性 的指导。

5.缺乏变式训练和创新思维

高中的教学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高考做准备,高考正常情况不会考原题,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很有必要。

二、高中化学习题课设计原则

1.探究性原则

探究就是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探讨研究主动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思想碰撞,擦出智慧火花。这种学习的过程比教师直接讲授传递的方法要深刻,而且教师可以抓住生成性资源浅入深出,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2.开放性原则

这包括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价都要坚持开放的原则,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唱独角戏,而是教师主导学生主动参与共同学习的过程。教学评价开放是指教师对学生的点评不能只看成绩或回答是否正确作为标准,应该多元参考,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等综合素质。教学评价的结果应达到教学目的或者说是积极的评价,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3.阶梯性原则

化学学科本身是一门思维缜密的学科,知识点零碎且多,解题方法灵活多样。学好这门科目需要具备较高的素质。因此,教师在选择习题时要坚持阶梯性原则,难易相成,习题的设置要有技巧,让学生的思维一张一弛,学而不厌。

4.创新性原则

回顾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创新题屡见不鲜,这些题目设计巧妙,看似简单,却暗藏玄机。

三、高中化学习题课实施方法

1.精选练习,保质保量

练习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要选择难易适中,力求新颖,能够符合教学目标的习题,避免偏题怪题。

2.注重思路启迪、学法指导

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的解题思路,发现症结并及时分析矫正。逐步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如突破点的寻找,隐含条件的挖掘,前后知识点的联系,有效信息的提取等,通过展示交流使学生明白答题思路。

3.变式探究,培养创造性思维

通过改变习题的已知条件、结论和问题开展探究活动,该环节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教师要适时引导,指引学生正确探究方向;学生要独立思考,必要时小组相互讨论协作。

4.科学规范答题

书写规范,化学分子式,化学方程式书写工整,还有一些条件符号不能丢。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检验鉴别叙述要全面、科学,符合逻辑。计算题要有“解”有“设”有单位。

篇5:离子反应高中化学练习题答案

第3讲 离子反应

一、选择题

1.(锦州模拟)在给定的溶液中,加入对应的一组离子,则该组离子能在原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滴加甲基橙显红色的溶液:I-、NH4+、Cl-、NO3-

B.含有大量AlO2-的溶液:Na+、K+、NO3-、CO32-

C.常温下由水电离出来的c(H+)=10-13 mol/L的溶液:K+、HCO3-、Br-、Ba2+

D.含有溶质为NaHSO4的溶液:K+、SiO32-、NO3-、Al3+

答案:B

2.(2011湖北八校第二次联考)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A.向偏铝酸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碳酸氢钠溶液:AlO2-+4H+===Al3++2H2O

B.用NaOH溶液吸收过量的硫化氢气体:2OH-+H2S===S2-+2H2O

C.氯化银溶于浓氨水:AgCl+2NH3H2O===[Ag(NH3)2]++Cl-+2H2O

D.向沸水中滴加饱和的氯化铁溶液:Fe3++3H2O===Fe(OH)3↓+3H+

答案:C

点拨:A项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AlO2-+HCO3-+H2O===Al(OH)3↓+CO32-;B项硫化氢气体过量,应生成HS-;D项向沸水中滴加饱和的氯化铁溶液生成Fe(OH)3胶体。

3.(2011湖北八市联考)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向NaHCO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OH)2溶液:

2HCO3-+Ba2++2OH-===BaCO3↓+2H2O+CO32-

B.向亚硫酸钠溶液中滴入少量新制的氯水

3SO32-+Cl2+H2O===SO42-+2Cl-+2HSO3-

C.电解KBr溶液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H2O-4e-===O2↑+4H+

D.将Fe2O3固体投入到少量HI溶液中:

Fe2O3+6H++6I-===2Fe2++3I2+3H2O

答案:B

点拨:A项,应以量少的NaHCO3为标准书写,正确形式为HCO3-+Ba2++OH-===BaCO3↓+H2O;C项,阴极应是溶液中的阳离子放电,电极反应式为:2H++2e-===H2↑;D项,电荷不守恒。

4.(福建三明高三联考)在下列各溶液中,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中:Fe2+、Na+、SO42-、NO3-

B.c(H+)∶c(OH-)=1∶2的水溶液中,Na+、K+、NO3-、ClO-

C.水电离出的c(H+)=10-12molL-1的溶液中:Na+、Ba2+、Cl-、S2-

D.加入Al能放出氢气的溶液中:NH4+、SO42-、Cl-、HCO3-

答案:B

点拨:酚酞呈红色的溶液中含有OH-,Fe2++2OH-===Fe(OH)2↓,A错误;水电离出的c(H+)=10-12 molL-1的溶液中存在大量H+或OH-,若存在大量H+时,S2-与之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加入Al能放出H2的溶液中存在大量H+或OH-,HCO3-在两种环境中均不能大量共存。

5.(2011四川理综)甲、乙、丙、丁四种易溶于水的物质分别有NH4+、Ba2+、Mg2+、H+、OH-、Cl-、HCO3-、SO42-中的不同阳离子和阴离子各一种组成。已知:①将甲溶液分别与其他三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均有白色沉淀生成;②0.1mol/L乙溶液中c(H+)>0.1mol/L;③向丙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有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生成,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甲溶液含有Ba2+ B.乙溶液含有SO42-

C.丙溶液含有Cl- D.丁溶液含有Mg2+

答案:D

点拨:由②知乙溶液一定为强酸溶液,且0.1 molL-1乙电离出的[H+]>0.1 molL-1,可得乙为H2SO4;由③知丙溶液中一定存在Cl-,则丁溶液中的阴离子为HCO3-,因为甲能与乙、丙、丁均生成沉淀,则甲为Ba(OH)2,丙为MgCl2,丁为NH4HCO3,可得A、B、C正确。

6.(2011试题调研)常温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使甲基橙呈红色的溶液中:I-、Cl-、NO3-、Na+

B.0.5 molL-1的NaAlO2溶液中:K+、Na+、SO42-、Fe3+

C.KwcH+=0.1 molL-1的溶液中:Na+、K+、HCO3-、NO3-

D.澄清透明溶液中:K+、Cu2+、Na+、Cl-

答案:D

点拨:选项A中,附加条件说明溶液呈酸性,而在酸性溶液中I-和NO3-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选项B中,Fe3+和AlO2-发生双水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选项C中附加条件说明溶液呈强碱性,HCO3-不能大量存在。选项D中附加条件是“澄清透明溶液”,“澄清透明”是溶液的特征,不能把“澄清透明溶液”误认为是“无色溶液”。

7.(2011试题调研)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

A.滴入KSCN溶液显血红色的溶液中:K+、Fe2+、SO42-、Cl-

B.1 molL-1的烧碱溶液中:S2-、SO32-、SO42-、K+

C.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溶液中:Cs+、Ba2+、S2-、Cl-

D.含有大量HCO3-的澄清透明溶液中:K+、NH4+、Cl-、Na+

答案:C

点拨:选项A中,附加条件说明溶液中存在Fe3+,而其不影响该组中其他离子共存;选项B中,S2-、SO32-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共存,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能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说明该溶液具有很强的氧化性,由于S2-的还原性强于I-,故在此溶液中S2-一定不能大量存在;选项D中,附加条件中的大量HCO3-不影响其他离子共存。

8.(2011试题调研)下列有关物质检验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B 向某溶液中加入2滴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再向溶液中加入几滴新制的氯水,溶液变为红色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C 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 该气体一定是SO2

D 将少量某物质的溶液滴加到新制的银氨溶液中,水浴加热后有银镜生成 该物质一定属于醛类

答案:B

点拨:A项可能受到Ag+影响生成AgCl沉淀;C项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不一定就是SO2,还可能是其他气体比如氯气;D项能发生银镜反应的官能团为醛基,而醛基还可能存在于甲酸或甲酸某酯、甲酸盐中。

9.(2011试题调研)对于反应①KHCO3溶液与石灰水反应 ②Na2SO3溶液与稀盐酸反应 ③Si与烧碱溶液反应 ④Fe与稀硝酸反应,改变反应物用量,不能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点拨:①中若KHCO3过量:Ca2++2OH-+2HCO3-===CaCO3↓+CO32-+2H2O

若KHCO3不足:Ca2++OH-+HCO3-===CaCO3↓+H2O

②中若HCl不足量:SO32-+H+===HSO3-;若过量:SO32-+2H+===H2O+SO2↑

④中若Fe不足量:4H++NO3-+Fe===Fe3++NO↑+2H2O

若Fe过量:8H++2NO3-+3Fe===3Fe2++NO↑+4H2O

10.(2011试题调研)在由水电离产生的H+的浓度为1×10-13molL-1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①K+、Cl-、NO3-、S2- ②K+、Fe2+、I-、SO42- ③Na+、Cl-、NO3-、SO42- ④Na+、Ca2+、Cl-、HCO3- ⑤K+、Ba2+、Cl-、NO3-

A.①③ B.③⑤

C.③④ D.②⑤

答案:B

点拨:由水电离出的H+的浓度为1×10-13molL-1,可能是pH=1的酸,也可能是pH=13的碱,故①②④中这些离子不一定能大量共存,只有③⑤中离子可大量共存。

11.(2011试题调研)表中评价合理的是( )

选项 化学反应及离子方程式 评价

A 锌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Zn+Ag+===Zn2++Ag 正确

B 将碳酸氢钙溶液加入醋酸中:

Ca(HCO3)2+2CH3COOH―→Ca2++2CH3COO-+2CO2↑+2H2O 错误,碳酸氢钙应写成离子形式

C 向硫酸铵溶液中加氢氧化钡溶液:

Ba2++SO42-===BaSO4↓ 正确

D FeBr2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Cl2反应:

2Fe2++2Br-+2Cl2===2Fe3++4Cl-+Br2 错误,Fe2+与Br-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为1∶2

答案:B

点拨:A中电荷不守恒,正确的离子方程式:Zn+2Ag+===Zn2++2Ag,评价错误;B中Ca(HCO3)2为可溶性强电解质,应拆成离子形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HCO3-+CH3COOH―→CH3COO-+CO2↑+H2O,评价正确;C中应同时生成一水合氨,评价错误;D中氯气先氧化Fe2+,然后再氧化Br-,离子方程式正确,评价错误。

12.(2011试题调研)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NH4+、Cl-、Mg2+、Ba2+、CO32-、SO42-,现取三份100 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1)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

(2)第二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0.04 mol

(3)第三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 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 g。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A.K+一定存在 B.100 mL溶液中含0.01 molCO32-

C.Cl-可能存在 D.Ba2+一定不存在,Mg2+可能存在

答案:AC

点拨:在解答本题时要充分利用题目所给信息,将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1)Cl-、CO32-、SO42-均可与AgNO3溶液反应产生沉淀;(2)说明溶液中含有NH4+;(3)说明溶液中含有CO32-和SO42-,从而确定原溶液中一定没有Mg2+和Ba2+。利用所给数据可知每份溶液中n(NH4+)=0.04 mol,n(CO32-)=0.02 mol,n(SO42-)=0.01 mol,根据溶液中电荷守恒关系,可知K+必然存在。

二、非选择题

13.为了确认电解质溶液中部分离子相互间能否发生反应,做如下三组实验:

编号 Ⅰ Ⅱ Ⅲ

实验

(1)实验Ⅰ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Ⅱ证明了________离子和________离子发生了化学反应,根据什么现象证明溶液中的另两种离子没有发生化学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Ⅲ中的反应现象_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证明溶液中的Na+和SO42-、Cl-和Cu2+相互间不发生反应。

(2)Ba2+和SO42-反应后的液体过滤后得到溶液呈蓝色(前两空顺序可以换)

(3)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呈蓝色,Ag++Cl-===AgCl↓

点拨:实验Ⅰ是实验Ⅱ和实验Ⅲ的对照实验,虽然实验Ⅰ中没有任何实验现象,其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但有了这一实验可以帮助判断实验Ⅱ、Ⅲ中分别是哪几组离子发生了化学反应。设计实验Ⅰ目的是证明溶液中Na+、SO42-、Cl-、Cu2+四种离子间不能发生反应。

实验Ⅰ和实验Ⅱ联系起来就可以判断,实验Ⅱ中是Ba2+和SO42-之间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因为实验Ⅰ中证明Cl-、Cu2+间不发生反应,而且反应后溶液仍显蓝色,说明Cu2+仍存在于反应后的溶液中。所以,实验Ⅱ后,剩下的滤液中含有Cu2+、Cl-,往其中滴入硝酸银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仍显蓝色,说明实验Ⅲ中是Cl-、Ag+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

14.(2011广东中山高三联考)某溶液中可能含有SO32-、SO42-、HCO3-三种离子中的两种或三种。为探究组成,小明取出两份相同的样品溶液于试管中,向一份中加入过量的盐酸,产生无色气泡;向另一份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请设计合理实验,做进一步的探究,对小明的实验给出结论。仅限选择的仪器、用品和试剂:烧杯、试管、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集气瓶、铁架台、漏斗、滤纸、酒精灯、带单孔胶塞的导管;1 molL-1硫酸;2 molL-1盐酸;

2 molL-1硝酸;1 molL-1氯化钡、澄清石灰水、品红溶液、蒸馏水。

完成下列探究过程:

(1)提出假设:

假设1:溶液中存在SO32-、SO42-;

假设2: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3: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4:溶液中存在SO32-、SO42-、HCO3-。

(2)基于假设4,设计出实验方案,将实验操作、预期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填在下表中。

[提示]Ⅰ.按照下表的方式作答,注意前后内容的对应。

Ⅱ.注意文字简洁。

Ⅲ.可不填满,也可增加步骤。

步骤编号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结论

…… …… ……

答案:(1)假设2:溶液中存在SO32-和HCO3-

假设3:溶液中存在HCO3-和SO42-(2和3顺序不限)

(2)

步骤编号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结论

① 用胶头滴管取少量溶液加入试管A中,再用滴管取过量的1 molL-1氯化钡溶液并滴入其中,充分反应后,静置,然后过滤,将沉淀和滤液分别装入另外的两个试管B、C中 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有SO42-或SO32-或两者都有

② 往装有沉淀的试管B中加入过量的2 molL-1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 沉淀部分溶解,并产生气体,品红褪色,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和SO32-

③ 往装有滤液的试管C中加入2 molL-1盐酸;或加入澄清石灰水 出现无色气泡或澄清溶液变浑浊,说明原溶液中含有HCO3-

其他方案合理即可

点拨:(1)根据题给信息,溶液中的离子为SO32-、SO42-、HCO3-三种离子的任意两种,即SO32-、SO42-;SO32-、HCO3-;HCO3-、SO42-,也可三种同时存在,由此作答;(2)SO32-、SO42-、HCO3-三种离子共存时,需检验离子存在,要考虑离子检验时的干扰因素。根据题给试剂,若先加入酸,产生CO2、SO2气体后,则需先验证SO2存在(品红溶液),把SO2吸收后(碱液或KMnO4酸性溶液),再验证CO2存在(澄清石灰水),最后检验SO42-,即用BaCl2溶液,也可以先加BaCl2溶液产生BaSO3、BaSO4沉淀(HCO3-不反应),过滤后,滤渣中加酸验证BaSO3产生的SO2(品红溶液),剩余BaSO4不溶于酸,滤液中加入酸,产生CO2(澄清石灰水)。因此该题答案任写一种即可。

15.现有A、B、C、D、E、F六种化合物,已知它们的阳离子有K+、Ag+、Ca2+、Ba2+、Fe2+、Al3+,阴离子有Cl-、OH-、CH3COO-、NO3-、SO42-、CO32-,现将它们分别配成0.1molL-1的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测得溶液A、C、E呈碱性,且碱性为A>E>C;

②向B溶液中滴加稀氨水,先出现沉淀,继续滴加氨水,沉淀消失;

③向D溶液中滴加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

④向F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白色絮状沉淀,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E溶液是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式:A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

答案:(1)AgNO3+NH3H2O===AgOH↓+NH4NO3

AgOH+2NH3H2O===[Ag(NH3)2]OH+2H2O

(2)碳酸钾 由①中碱性强弱的顺序可知E是碳酸盐。六种阳离子中可以与碳酸根形成可溶性盐的只有钾离子,所以E是碳酸钾

(3)Ba(OH)2 (CH3COO)2Ca AlCl3 FeSO4

点拨:由①中碱性强弱顺序可知A是碱,E是碳酸盐,C是醋酸盐;而所给六种阳离子可以与CO32-形成可溶性盐的只有K+,所以E是K2CO3。由②中现象可知B中有Ag+,则应是AgNO3。由③中现象知D中无CO32-和SO42-。由④中现象可知F中有Fe2+。由题意知六种化合物均是可溶性的化合物,A是碱,则应是Ba(OH)2。C是强碱弱酸盐,则为(CH3COO)2Ca。D中无CO32-和SO42-,则F中有SO42-,F为FeSO4,D是AlCl3。

16.(2011试题调研)在调水工程中,沿途工业污水的任意排放是造成水质恶化的最大隐患。检测某工厂废液中,含有大量Mg2+、Al3+、Cu2+、Ag+。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废液中可能大量存在的一种阴离子是________(填序号):

A.SO42- B.NO3-

C.Cl- D.CO32-

(2)为检测废液中铝元素的含量,需将其从废水样品中分离出来,所用的试剂是________;铝元素发生变化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回收废液中的金属银,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方案:

若依该方案获得108 g Ag,为保证不污染环境和Cl2的循环利用,理论上应提供标准状况下H2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 (2)NaOH溶液,Al3++4OH-===AlO2-+2H2O (3)11.2 L

点拨:(1)本题实质上是离子共存问题。SO42-与Ag+,Cl-与Ag+,CO32-与上述所有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所以阴离子应是NO3-。

(2)铝元素的分离,要利用Al(OH)3的两性,即加入过量的强碱,Mg2+、Cu2+、Ag+转化为沉淀过滤除去,而Al3+则转化为AlO2-。

篇6:高中化学《质子和中子》的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每小题3分,共20小题,合计60分)

1、元素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关系是 ( )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能确定

2、某粒子含有6个质子,7个中子,电荷为0,则它的化学符号是 ( )

A、13Al B、13 Al C、13 C D、13 C

3、20、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 )

A、核外电子数 B、最外层电子数

C、核内质子数 D、核内中子数

4、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递增,量变引起质变

B、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C、元素的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5、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下列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 )

A、氧 B、氟 C、碳 D、氮

6、下列各组粒子中属于同位素的是 ( )

A、16O和18O B、H2O和D2O

C、H2和D2 D、24Mg和24Na

7、已知元素X、Y的核电荷数分别是a和b,它们的离子X m+ 和Y n- 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

A、a = b + m + n B、a = b – m + n

C、a = b + m - n D、a = b – m - n

8、下列递变情况中,正确的是 ( )

A、Na、Mg、Al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减少

B、Si、P、S元素的最高正价依次降低

C、C、N、O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D、Li、Na、K的失电子能力依次减弱

9、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原子半径:Cl>S>O B、还原性:Na>Mg>Al

C、稳定性:HF>HCl>HBr D、酸性:HClO4>H2SO4>H3PO4

10、A、B为同主族的两元素,A在B的上一周期,若A的原子序数为n,则B的原子序数不可能为 ( )

A、n+8 B、n+18 C、n+20 D、n+32

11、在周期表中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能找到 ( )

A、制农药的元素 B、制催化剂的元素

C、做半导体的元素 D、制耐高温合金材料的元素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离子化合物中只能含有离子键

B、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有离子键

C、化学键存在于分子之间

D、化学反应的过程,本质上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13、砹是原子序数最大的.卤族元素,推测砹和砹的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A、砹是有色固体 B、砹易溶于有机溶剂

C、砹化氢很稳定 D、砹化银不溶于水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收能量的反应

C、释放能量的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D、是吸收能量的反应还是释放能量的反应,必须看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15、下列物质的变化过程中存在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 )

A、I2升华 B、NaCl被融化成液态

C、水被蒸发 D、HCl溶于水

16、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 )

A、反应物的浓度 B、反应是否为可逆反应

C、反应是否使用催化剂 D、反应物的性质

17、当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是( )

A、不用稀硫酸,改用98%的浓硫酸 B、加热

C、增大稀硫酸的浓度 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18、关于如图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铜是负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B、铜片质量逐渐减少

C、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D、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

19、可逆反应: M + N Q达到化学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N、Q三种物质的浓度一定相等

B、M、N全部转变成Q

C、反应混合物中各成分的含量不再变化

D、反应已经停止

20、有A、B、C、D四块金属片进行如下实验:①A、B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A极为负极;②C、D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电流由D→导线→C;③A、C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C极产生大量气泡;④B、D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D极发生氧化反应。据此,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

A、A>B>C>D B、A>C>D>B C、C>A>B>D D、B>D>C>A

二、填空题(共40分)

21、(7分)在第3周期中,置换酸中氢的能力最强的元素的元素符号为 ,化学性质最稳定的元素符号是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最强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碱性最强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显两性的氢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原子半径最大的金属元素的名称是 ,原子半径最小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

22、(7分)有X、Y、Z三种元素,其中X、Y属于同一主族,加热时,其单质都能与氢气形成气态氢化物H2X,H2Y。常温下,X单质为气态,X与Y可形成两种化合物YX2和YX3,Y、Z均在X的下一周期,而Z可与X生成化合物Z2X和Z2X2。

试写出:(1)元素名称X 、Y 、Z ;

(2)X、Y、Z的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 ;

(3)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 ,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 。

23、(4分)对于可逆反应2SO2+O2 2SO3,在混合气体中充入一定量的18O2,足够长的时间后,18O原子存在于 中,达到化学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逆反应不再继续进行

B.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相等

C.反应混合物中各成分的含量不再变化

D.单位时间内消耗和生成SO3的物质的量相同

24、(8分)如图所示,烧瓶A、B中装有相同浓度的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间用止水夹K夹紧,烧杯甲中盛放100 mL 6 mol/L的HCl溶液,烧杯乙中盛放100 mL冷水。现向烧杯甲的溶液中放入25 g NaOH固体,同时向烧杯乙中放入25 g NH4CL和Ba(OH)2的固体混合物,搅拌使之反应。

(1)A瓶中气体颜色 ,理由是 。

(2)B瓶中气体颜色 ,理由是 。

25、(14分)下图为实验室制取氯气的装置图,请根据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A 、B ;反应前在A、B中放入的物质分别是 、。二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甲装置中盛放的物质是 ,其作用是 。

(3)乙装置中盛放的物质是 ,其作用是 。

上一篇:《醉翁亭记》中考试题选编下一篇:直销各务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