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结业论文题目及格式

2024-06-11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结业论文题目及格式(精选9篇)

篇1: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结业论文题目及格式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结业论文题目

1.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

2.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现实意义

3.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4.从细节处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5.再论高校教师的教学道德修养

6.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在教学活动中的践行

7.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再认识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结业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作者

【摘要】

【正文】

【参考文献】

参考论文格式:姓名,篇名[J].文献来源名称,年(卷)期,页码

1.李红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临床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途径调查与分析

[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8):125、141

参考书籍格式:姓名,书名[M],页码,出版社,出版日期

1.孙绍邦等,医患沟通概论[M],P9.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11月

篇2: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结业论文题目及格式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学校: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姓名:程彦民

准考证号:培训地点:地质大学八角楼

论文评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 阅 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北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

浅议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摘要: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教育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劳动的质量,肩负提高民族素质使命的高校教师,应该培养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关键词: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

引言

高校教师承担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肩负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这就需要高校教师转变观念,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更需要教师加强自身修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从目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总体情况来看,应该说,大多数教师都能够恪守教师职业道德,兢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向前发展。但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拜金主义、重利轻义、极端利己主义„„这些观念也不同程度影响了学校这片“净土”,有的教师按酬付劳“钱多多干、钱少少干、无钱不干”缺少奉献精神;有的教师对本职工作敷衍了事,热衷于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二职业上,主次颠倒;有的教师过分强调个人本位,为个人私利不择手段,失去了在学生中应有的表率作用。还有的教师认为自己的任务是“教书”,只要完成教学任务,就是尽职尽责,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教师课余时间与学生接触少,不愿去从事学生思想工作,使学生的一些不良的思想,行为得不到及时的纠正,„„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高校教育的发展,影响着教师队伍的稳定。那么,作为高校教师,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呢?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 周年大会上指出:“希望我们的教师志存高远,爱国敬业,希望我们的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希望我们的教师严谨笃学,与时俱进。”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热爱教育事业,发扬敬业精神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自己从事的职业。

敬业就是以恭敬、严肃、负责的态度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专心

致志。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热爱教育,一定要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虽然辛苦,但是如果没有教师的辛勤付出,就没有人才的茁壮成长,就不能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把教师从事的艰苦劳动和这种艰苦劳动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意义联系起来,就能感受到教师为此付出的劳动是值得的,就会感到当一名教师的光荣与自豪。从而就会热爱本职工作。刻苦钻研,提高自身素质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教育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劳动的质量,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刻苦钻研业务,提高自身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一直是师德的根本标志,也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部分,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首先要用自己的品德,修养、情操、仪表、对国家、对人民和社会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起到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社会主义理想和集体主义的价值观,不断完善自我人格,树立良好的师德榜样。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刻苦钻研,注重自身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调整。第一、教师获得新知识最重要的途径是通过主动的不断的自学。自学能力越强,越有利于知识结构的优化和更新。第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教师必须注重深入实践,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出教育的规律和方法,以利于指导不断变化的教学。第三、提高自身的组织能力,有利于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改进。第四、创新能力,自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有了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创造型、开拓型的人才,造就一流的国民素质。因此,教师应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勇于探索创新,提高教学质量。此外、还应注意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科研能力等。3 热爱学生、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事业,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热爱学生是良好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应具备的道德行为。高校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具有鲜明个性特点,有丰富的感情生活,甚至有些叛逆性格的青年学生,热爱学生应该做到:①了解信任学生。作为教师,要了解学生,信任学生,只有了解学生的优点和缺点、苦恼和忧愁,才能根据学生特点“对症下药”进行教育,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促进学生个性发展。②平等的对待和尊重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有思想、有感情,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人格、关注其个性发展,而不要“目中无人”一切以教师为中心,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此外,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应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有亲有疏,否则就会伤害学生自尊心,有损学生人格也有损教师的光荣形象。③要严格要求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要与严结合在一起,也就说,当学生出现缺点和错误时,我们不迁就学生,不放任学生,也不溺爱学生。当然“严”也要真正做到严而有理、严而有方、严而有度、严而有恒,这样才能用智慧和道理去说服学生,修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和品行、让学生心服口服。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活动中最宝贵的一种情感,教师应当把这种爱无私地奉献给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从教师这里得到一份爱,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当然,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除了教师的自我朔造外,也需要优化外部环境:如在教师待遇,职称晋升方面给予足够的支持。

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环境等。总之,高尚的师德对学生的教育力量是巨大而深远的,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让自己成为一个具有高尚道德的人,才能不愧于“人民教师”这一光荣称号。

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

姓名:程彦民

篇3: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结业论文题目及格式

职业道德是构成社会道德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之一。社会分工逐渐精细化, 人们在生产劳动过程中扮演着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 在各自的行业活动中形成了各种复杂的生产关系, 即职业关系, 而在不同的规范和要求下形成了各自的行业准则, 即职业道德, 不同的行业要求有着各自不同的职业道德。

教育系统是国家机器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 教师不仅要遵守国家法规, 同时也要遵循社会道德。游泳教师是体育教师中一个小群体, 他们在从事游泳教学活动过程中也同样遵循着教师职业道德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都能够调节教师与学生、学校以及社会之间各种职业关系。游泳教师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一种表现形式, 同时还包括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思想觉悟、道德观念、行为准则等。游泳教师职业道德的提升与教师一般道德的水平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一般道德可以提升和强化游泳行业职业道德的基础, 同时提高游泳教师对其职业道德的认识水平, 并且在游泳教学活动中更加自觉地践行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

游泳教师职业道德是由体育道德规范、体育道德活动素养和体育意识形态三个方面的内容构成。游泳教师职业道德原则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准则, 以公平、公正为基准的道德原则;遵循学校各项体育活动中的规范, 关心、关怀和关爱学生;努力拓展体育道德感知水平、体育道德逻辑判断能力;有坚信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正确对待胜负得失, 克服非道德行为和自我中心行为, 通过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进行自我道德评价行为。思想道德素质是高校游泳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 游泳教师应具有科学的世界观、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2 贯彻落实高校游泳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2.1 体育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客观需要

我国高等院校体育教师制度已经历经了50年, 其从实施以来角色已经演变为了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指导者, 高等院校体育教师的工作就是身心辅导、思想教育、专业训练等。随着党和国家日益重视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更是2004年中央16号文件的颁布, 明确提出了体育教师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引导员。体育教师应借助自身的理论知识、人生经历、文化涵养、正确的价值取向、真实的个人情感,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当代丰富的信息资源中提取先进的体育文化信息, 在传承优良的传统体育理念的同时, 合理地将中西方的一些先进体育理念和体育文化贯穿于体育教学中, 掌控最新资讯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这就要求高校游泳教师有更高的能力和素质。

2.2 满足当代大学生特点的现实需要

当前, 尽管高校游泳课在广泛推广, 但是在校大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却普遍下滑, 很多大学生的身体状况都处在亚健康状态;高校游泳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普遍都是“一声哨响集合整队, 再声哨响学生撤退”的放羊模式, 高校的游泳教学模式与学生的现实需求差距甚大, 容易导致学生对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的不满;当今各个高校都在大张旗鼓地扩招, 加上学生学习压力的增大、就业的双向选择也增大了学生的就业压力, 学费过重、家庭经济拮据、学习方法不当, 给学生心理不断施压影响其身心健康;大学阶段是人生身心得到有效发展的最佳时期, 需要人性化的管理和全方位的服务, 更需要游泳教师科学而又细致的体育健身指导, 以及行之有效的运动处方;体育运动方法手段能使学生就业压力、学习压力得到明显地降低, 适应社会能力普遍得到提高。因此, 更应该提高高校游泳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2.3 游泳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

高校游泳教师要严格执行游泳馆各项规章制度, 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有强烈的安全意识与责任心, 接受专业技术培训, 获得相关资格, 熟练掌握游泳技术、救生技能和急救方法;负责游泳馆的安全救生工作保证游泳场所秩序开展, 学生违反游泳场所管理规定的应妥善处理, 对初次违反者应采用劝说或说服进行教育, 且注意言行举止;对态度恶劣的或者重犯者可以将其请出场外;要关心爱护学生, 耐心进行帮助指导, 做到循序渐进, 因人而异;要合理安排课时计划, 合理组织教学, 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游泳教师必须熟悉和了解游泳场所的岗位职责和安全职责, 提前对特殊情况或遇突发事件做好相对应的应急预案措施, 防患于未然;处理应急事件时, 应及时上报、灵活处理, 不要慌忙, 保持思路清晰;必要时第一时间拨通医院急救电话送往救治;游泳教师不仅要维护游泳场地内秩序, 还要确保舒适的游泳教学环境以及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高校游泳教师是学生从事体育运动活动的引导者、教练员, 本身要求专业技术过硬, 具有良好的师风师德, 要想为人师表得到社会认可和崇敬, 就应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就应该把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进一步地提高。

3 加强高校游泳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路径

3.1 寻找不足点自我提升

游泳教师要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评价和定位, 发现自己的不足, 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人格素养, 要对自己的缺点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 深入学习, 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与时俱进。稳抓业务培训, 完善游泳教师培养制度, 着重实践锻炼能力。不断学习科学发展观, 拓展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确立坚定的教学理念, 完成自己的使命和任务。游泳教师是体育教师的一小部分, 本身不仅是教育者也是学生的管理者, 还是学生的服务者;既是大学生知心知底的良师益友, 同时也肩负着引导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健康规律的运动生活的重任。因此, 高校游泳教师就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转变观点, 更新自己的理念应从管理模式转变为引导型服务, 坚持与时俱进、科学发展、以生为本的时代方针, 对大学生进行课外指导训练, 促进学生间交往沟通与交流, 培养其积极奋勇拼搏精神。构建科学、融洽、友爱、互助、公平、公正的体育氛围与运动建设模式, 在管理上充分体现人性化, 让程序化、制度化和标准化融为一体, 寓情于教游泳教学当中, 游泳教师应把学生德育工作放在首位, 在教学中才能更好地驾驭学生。

3.2 优化游泳师资队伍

各个高校应根据相关政策要求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尤其是游泳教师岗位建设的意见, 建立层次分明、形式多样的体育教师培训体系。学校还应该每年派人去参加全国或者省级的专职教师培训, 通过各种渠道, 着力打造专业科研型游泳教师团队。游泳究研室还可以依照学校和二级学院的实际情况, 开展游泳教师救生防护技能大赛, 如, 在7月份, 在湖北民族学院召开的游泳教师、救生员、专题研讨会, 经过此次为期7 d的交流与培训, 增强了游泳教师、救生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同时, 想方设法为游泳教师提供考察学习和社会实践的机会。如, 笔者学院选派多名优秀游泳教师分别到台湾、香港、澳门和全省l 3个市下高校、中小学进行考察、调研, 深入考察湖北省学校供求以及当地就业现况, 增强了游泳教师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 丰富了学生德育工作的经验。此外, 笔者学校还积极组织游泳教师参加了全国《学生水域安全能力等级标准》的课题活动。

3.3 完善机制体制人性化管理

人性化管理是当代综合性大学以及专业体育院校游泳教师队伍, 提高体育教师素质和能力的制度保障。各个高等院校都应该健全规范化的管理制度, 以制度建设和创新为根本。高校游泳教师岗位责任的落实是以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情况而定, 而游泳教学责任制的落实则以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工作量的完成程度而定, 在游泳课堂常规任务目标中分别由各个任教教师主管和负责。年终考核结果与课时津贴挂钩, 业务能力、业务培训和业务成绩与岗位职称挂钩, 逐步完善奖惩考评机制。

3.4 大力提高物质保障调动工作热情

提高游泳教师的物质生活条件, 是保障游泳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各高校应制定各项配套设施, 大力改善游泳教师的物质生活条件, 充分调动游泳教师的工作热情。例如, 明确游泳教师体制改革, 解决游泳教师职务以及职称问题;在职称评定和职务竞聘方面为游泳教师提供相关政策保障;为保障游泳教师的工资达到教师的相应水准, 需提高游泳教师的工资待遇;领导应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关心、帮助游泳教师。学院应多开展游泳教师的体育竞赛活动, 为其交流搭建平台, 从而调动游泳教师工作的热情。

参考文献

[1]吴友华, 熊林江.中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文献综述[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 2010 (4) :93-94.

[2]华锐.当代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与基本功[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 2008 (4) :120.

[3]吴云志, 曲建武.高校体育教师素质与能力建设对策研究[J].高校理论战线, 2008 (1) .

[4]马远, 凌文辁, 刘耀中.“职业高原”现象研究进展[J].心理科学, 2003 (3) :531-532.

[5]明晓辉.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师职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7.

篇4: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结业论文题目及格式

摘 要: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育好人是教师的天职。所谓育人,就是把学生培养教育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育人包括德育、智育和体育诸方面。教书育人,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它统帅、制约着师德的一切行为。广大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才能适应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 高校教师 职业道德 提升方法

教师是人类走向文明的重要桥梁,教师对自己的职业道德认识如何,对教师职业关系把握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和育人效果的好坏。合格的教师首先必须明确职业关系中的基本道德要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水平,取决于教师劳动质量;要创造一流的教育,就需要有一流的教师,但是仅仅具备高超的教学水平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兼备优秀的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所从事的工作,既需要有渊博的知识,又需要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既要付出艰辛的脑力工作,又必须付出体力的消耗。把教师从事的艰苦劳动和这种艰苦劳动对于祖国美好未来的意义联系起来,就能感到当一名人民教师的光荣和自豪,从而培养热爱本职工作的感情。因此,热爱教育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真正要在教育事业上有所作为,真正当好乃至出色的教师,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热爱教师职业,热爱自己的工作,在工作实践中培养对本职工作的深厚感情。试想,一个不热爱本职工作的教师,怎么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钻研提升?一个不喜欢教师行业的人,怎么能处理好自己与学生的关系?一个不想当老师的人,怎么能在教育事业中甘为人梯,终生不渝地献身?

从古至今,社会赋予教师的最基本的职责,就是传授知识。但比知识更重要的,却是做人的道理。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就说明“身正”比“学高”更重要。一个人拥有渊博的知识也许可以成为某一行业的专家,但是只有拥有崇高的品德,他才能成为他人的典范。正如人们所说“一个人能力低点是残品,没有能力是废品,思想坏了就是危险品”,教育学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但是,必须想到,“想立人,先立己”。自身不立,何以立人?教师只有自身思想素质过硬了,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觉悟的学生。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设计者;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表现了不同文化中的人们对教师的尊敬与尊重。因为教师不仅要传递知识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成为学生的典范,世人学习的楷模。这就对教师个人的职业修养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教育是培养人的工作,这种工作尤其需要高度的负责精神。教育上的失误往往给教育对象以长久的影响,有时甚至会在其一生中留下印记。

要想做好育人工作,首先,要有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学生观。邓小平提出的培养“四有”新人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对育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据此树立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人才是多层次的,普通教育主要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人才观。教师好做,但教学却不好做,要想真正胜任教师这一职业并不容易,非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所谓教书育人,是指教师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把教学和教育结合起来,尽职尽责,既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对于所有学校来说,教学都是中心工作,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塑造人,改造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书育人就是调整教师与教育目的的关系的道德要求。此时,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成了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是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根本,也是教师有所创造和革新的催化剂。教师要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21世纪是个充满竞争的时代。这种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与人才的竞争。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很重要的一点是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因此,提高师德修养是我国在新世纪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1.不断学习。这里的学习包括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的学习,还包括对教育对象也就是学生的学习。加强职业道德理论和规范的学习,可以帮助高校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以使教师认识到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为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2.在教育实践中检验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教师在学习中学到的各种职业道德,只有运用到教育实践中,才能逐渐成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育实践是检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唯一标准。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检验、不断完善的结果。只有通过实践的反复磨炼,教师才能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成为学生的榜样。

3.加强自我反省。自我反省,是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教师要以师德规范为标准,随时反省自己的言行,对不符合要求的思想和行为及时纠正,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总之,道德信念是教师对道德理想、道德人格、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的坚定不移的信仰,是由一个人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所铸成的比较稳固的“合金”,是人们的道德认识转变为道德行为的媒介和内驱力,它使道德行为表现出明确性和一贯性。可以说,道德信念是道德品质构成的核心要素,是人们的道德行为最深层的根据和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李翠泉.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08).

篇5: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结业论文题目及格式

摘要:高校教师承担着人才培养、知识创新教育以及科研创新的多重作用,其地位与作用极为重要。因此,全面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业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大现实课题。本文在分析当代高校教师职业特点及道德修养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新形势教师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设;职业特点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身上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崇高使命。而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这就需要高校教师转变以往观念,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更需要教师加强自身修养,提升职业道德。从目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总体情况来看,应该说,大多数教师都能够恪守教师职业道德,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向前发展。但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拜金主义、重利轻义、极端利己主义等观念也不同程度影响了学校这片“净土”,有的教师按酬付劳“钱多多干、钱少少干、无钱不干”缺少奉献精神;有的教师对本职工作敷衍了事,热衷于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二职业上,本末倒置;有的教师过分强调个人本位,为个人私利不择手段,失去了在学生中应有的表率作用。还有的教师认为自己的任务是“教书”,只要完成教学任务,就是尽职尽责,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教师课余时间与学生接触少,不愿去从事学生思想工作,使学生的一些不良的思想,行为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前述种种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高校教育的发展,影响着教师队伍的稳定[1,2]。如何全面提升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进一步推进教育事业进步是全社会面临且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1 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 1.1 高校教师职业的高层次性

高校教师作为高等专业技术人员,其需要与动机具有高层次性。这种高层次性,决定了其在社会中产生的较大影响。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尊师重道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在当今社会,这样的认同有所降低,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主流的意识还是非常认可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知识的教授者持有尊重的态度。这样的社会环境,也说明高校教师所具有的社会地位相对较高。那么,对于高校教师本身来说,培养自身高层次的需要与动机也应该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要求[3,4]。1.2 高校教师职业的多重角色性

高校教师具有多重角色,主要包括:(1)教学者,教师的首要工作要务是教学,上课、教课是一名教师的天职。作为教师,首要的角色就是一名教育者。(2)科研者,常常听人说,要给别人舀出一瓢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学者如果没有自身的知识储备,就会在讲课时捉襟见肘。所以,高校教师要丰富知识储备,在专业之内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必须要积极进行科研工作。因此,教师的第二角色是科研者。(3)管理者,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班级的学生,不论是课中还是课后,都需要进行一定的管理,否则,教学过程中一盘散沙的话,教育的引导作用难以实现。鉴于此,高校教师也扮演着管理者的角色[5]。1.3 高校教师职业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知识作为传达思想的载体,根据各种层次的不同,有着不同的特征。基础知识,例如:简单运算、基础识字等,就有着普及性的特点。社会上绝大多数人都能够拥有资源和掌握运用的能力。比基础知识层次高一些的就是义务教育的大体内容,可以被称作常备知识,这种知识对于工作和进一步学习有着最基础的支撑作用。再往上的层次就是高等教育知识,这一部分知识具有一定的专业倾向,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围绕某一专业进行。高等教育知识之后,就是科研知识。科学研究是根据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所进行的活动。由于从事的人数相对较少,需要的知识储备相对较多,从事的内容非常专业,科研知识不可避免带有或多或少的个人倾向。高校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属于高等教育知识,在辅助教学的科研过程中,也需要具备相当的科研知识。因此,高校教师的教学内容和自身提高的学习内容,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个人特色,具有独立性的特点。在独立性的特点基础之上,科学研究本身就是一项以创新为目的的活动,那么,高校教师的工作也一定是具有创新特点的工作。因此,高校教师的职业具有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具体特征[6]。2 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涵及主要内容 2.1 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涵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亦称高校教师的师德.是指高校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校以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7]。2.2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 2.2.1 热爱教育事业

高校教师应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高等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教师职业的光荣,衷心地热爱人民教育事业。高校教师应该忠诚于神圣的教育事业。2.2.2 热爱和尊重学生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事业,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教育的工作要以学生为本,高校教师必须热爱和尊霞学生。高校教师要把教学工作搞好.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人才.教师必须首先热爱学生。这就要正确处理师生关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2.2.3 积极提高自身素质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教育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劳动的质量,因此,高校教师要为人师表,以德立身,以身立教。在治学方面,要具有治学严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教育影响学生。

2.2.4 勇于探索创新

高校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充实最新知识.推出最新的科研成果。在教学中,高校教师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针对学生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开展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8]。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高校教育的发展。影响着教师队伍的稳定。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厌教,即不愿意当教师,人才外流时有发生:有些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由于收入低,有些教师感到教师地位低,在青年教师中比较明显,从而出现了心理不平衡,影响了教学热情;不少教师投入了大量精力另行创收或在社会上兼职,使其教学质最无法保证[9]。4 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

加强高等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建设可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生活及学习环境。为人师者,应以身作则,树立良好学风,以高尚品德、人格魅力及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引领社会风尚,为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软环境”,是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无形价值。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而高等学校正是基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高等学校教师必须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修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此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从而推进和谐建设的进程。新形势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途径 5.1 强化教师道德理论及职业精神

高校教师应该努力学习职业道德理论,切实注意学习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今后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打好哲学理论基础;要向周围的优秀教师和先进个人学习,通过对比,找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要做到善于总结,不断学习和汲取有益的经验,提高对生活的热爱。要热爱高等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作为教师,一定要率先垂范,为人师表,以自己的良好品行去教育和感化学生。高校教师有着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但是还需躬身力行,善于学习业务,勤于工作研究,以学习推动工作,以工作深化学习。要集成、凝练、整合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发展合力,才能够形成创新的气候效应。

5.2 从人格教育角度提升教师道德修养

提升高校教师道德修养素质有必要把外部灌输和开发人的自觉性结合起来进行人格教育。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外部灌输就是社会教化的过程。人的自觉性过程是个体内化的过程。只有外部灌输,而不注重于社会个体内在化了多少人格要素和思想观念.人格培养就是一句空话。因此高校教师道德修养建设需采取诱导式教育方法,避免强制式教育产生的逆反效果。并适时采取启发式教育方法,使得教育者在自我思索的状态下建立良性的人格。通常无形教育的方式也是可取的,可把教育者的日常言行作为受教育者的样板和标准树立起来,使教育者不知不觉地受到人格和思想品德的影响和感染,进而建立与教育者一致的人格和思想品德。5.3 甄别、善用网络时代信息

当今社会网络已经深深地嵌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触着网络所带来的海量信息。海量的信息带来的必然是鱼龙混杂的信息,稍有不慎就会误入歧途[10]。教师如何才能做到自己不被网上的消极因素和不良信息所影响,首先,就需要教师增强自身的甄别能力,能有效判断互联网上哪些信息是有误的或者是消极的,做到自身不受这些因素影响,这样才能做学生的表率,不传播负能量。其次,作为新时代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做到能够及时纠正学生所受到的互联网负面因素所带来的错误思想的影响,并且要耐心细致地开导和梳理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从而摒除互联网给学生带来的弊端,达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目的,让互联网真正地为教育教学所用,成为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工具。最后,教师应该更多地从大型门户网站、有很强社会公信力的媒体网站、权威的国家机关网站和学校的官方公共网站上获取信息,这样才能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

篇6: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结业论文题目及格式

目前, 我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909所, 各类学历教育在校学生达2583.50万人, 全国各类高校教师120万人。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23%。我国高等教育不仅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 而且高等教育规模已居世界首位。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青年教师在高校教师队伍中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他们学历较高、知识面广、业务性强、思想活跃, 正逐渐成为高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但是, 由于受社会环境、自身素养和学校管理等因素的影响,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状况不容乐观, 出现了一些令人堪忧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重业务, 轻思想, 敬业精神不足。②重物质, 轻道德, 精力投入不够。③重教书, 轻育人, 育人意识淡化。

因此, 加强高校教师 (尤其是青年教师) 的职业道德修养, 已经成为关系到我国高校教育质量乃至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一个重要问题。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是高校教师教书育人、学术研究、服务社会三大职能的规范要求的总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属性和特点主要包括:①特殊性;②先进性;③示范性;④教育性;⑤继承性和时代性;⑥奉献性。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作用及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对高素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具有支撑功能;②对高校教师做好本职工作具有统领作用;③对高校教师个人获得幸福人生具有心灵平衡的价值。高校教师应该遵守的基本职业道德原则包括师德公益性、公正性、人道主义及主体性原则。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有着丰富的内涵, 它的核心是高校教师的道德人格。横向上, 它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指向外部的, 指向教师的工作、教育的对象——学生;另一个方面指向教师的内心世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人格的形成一般要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①职业境界:视教师工作为职业与谋生的手段, 对工作尽职尽责, 获得教师职业的稳定感、安全感;②事业境界:视教师工作为事业与自我发展的手段, 全身心投入、潜心钻研, 获得教师职业的满足感、成功感;③志业境界:视教师工作为志业, 为人生的目的而非手段, 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获得教师职业的神圣感、幸福感。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人格从职业境界到事业境界再到职业境界的过程, 是一个从自发到自觉再到自由的过程。

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缺乏职业道德的教师, 就是不具备正确灵魂的教师;而缺乏正确灵魂的教师, 其职业道德和能力则无从谈起。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仅是理论问题, 而且也是实践的问题。要使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成为教师行为的准则, 必须依靠长期不懈的努力, 自觉进行修养和锻炼。高尚的思想道德不是天生就有的, 而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是思想道德修养的基础。因此, 应坚持在教育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师德。作为一名高校教师, 不仅要懂得哪些是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思想及为什么应当具有这种思想道德, 而且更主要的是把这些认识用于指导行动, 按照师德的要求从事教育实践, 并以此为准则, 对照、检查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培养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是高校教师步入高等教育职业殿堂必须要遵守的行为规范, 是衡量高校教师履行职业义务、职业责任水准的重要尺度, 自觉遵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是高校教师实现职业价值、职业理想的重要保证。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 在这样的时代里, 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而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很重要的一点是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因此, 加强师德修养是我国在新世纪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

那么, 应该如何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呢?

本文认为, 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可以通过如下途径与方法。

首先, 高校教师要培养良好的敬业精神。敬业精神是一切职业道德的第二条原则。对于教师来说, 由于工作时间的灵活性、工作内容的自主性, 敬业精神的有无和高低对工作效果的影响尤其显著。敬业精神要求教师在工作日原则上不能从事其他有报酬的工作, 并且绝对不能经商。所以除了挣稿费、校外讲课和转让自己的科研成果及获奖外, 教师只能从事具有教学实践性质的工作。敬业精神当然不能仅仅停留于保证本职工作时间上。一个富有敬业精神的教师, 应当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时刻不忘传道、授业、解惑及其准备, 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 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一个富有敬业精神的教师应当有一种强烈的上进心, 把工作时间中的闲暇甚至非工作时间都尽量用于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准和业务能力。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靠一天八小时的上班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这也是教师行业应当实行高薪制和依靠教师自我管理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 高校教师要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来支撑和引领自身职业道德的培养与成长。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成长和成熟的过程, 也就是高校教师职业成长和成熟的过程, 这一过程既需要实践的体验, 也需要经验的积累, 更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支撑和引领。用科学发展观这一独特视角来反思教师职业的生涯发展和教师职业道德的成长和进步, 对于克服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和教师职业道德发展中的功利性色彩和技术化倾向, 避免认识上的盲目、急躁、偏见和漂浮, 营造良好的有利于教师职业生涯和职业道德科学发展的文化心理环境,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对此,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以人为本, 注重教师职业道德人格的培养;②确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③构建和谐教师文化, 促进教师生涯发展。

第三, 高校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高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包括:①坚定的政治方向;②高尚的道德情操;③合理的知识结构;④优秀的教学能力;⑤出色的科研能力。因此, 高校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自身的修养:①加强理论学习, 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②修身养性, 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③勤奋钻研, 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教学的质量好与坏来自教师的刻苦努力和理论修养的提高。一方面, 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稳固的知识体系, 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 还要积极涉猎相关学科的知识, 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面, 同时提高教学的艺术性。另一方面, 要具有良好的教学理论修养, 使自己的教学过程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的教学中提高效率, 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第四, 磨炼教师职业道德意志同坚定教师职业道德信念, 是教师履行职业道德行为的有力保证。教师坚强的意志品质, 是顺利而有效地进行教育工作的保证, 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道德意志在道德素质的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良好的师德人格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需要经历不同的阶段, 并追求和达到不同的境界。因此, 每一个立志于高等教育事业的高校教师, 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 必须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理想, 抵制各种外来诱惑, 潜心钻研教育教学规律, 逐步养成高尚的职业道德人格, 升华自己的职业道德境界。道德意志在道德素质的形成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 没有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就没有道德行为。此外, 道德信念是教师对道德的理想、人格、原则及规范的坚定不移的信仰, 是由一个人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所铸成的比较稳固的“合金”, 是人们的道德认识转变为道德行为的媒介和内驱力, 它使道德行为表现出明确性和一贯性。可以说, 道德信念是道德品质构成的核心要素, 是人们的道德行为最深层的根据和重要保证。

第五, 高校教师要培养对教育事业的热烈情感。教师情感不仅能推动教师积极地工作, 而且能直接感染学生, 影响教育过程。教师热烈情感表现在: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对学生的热爱, 对所教学科的热爱以及高尚的情操。一个具有深刻的道德感、强烈的理智感和正确的审美感的教师, 就会在任何场所下, 诱发出学生相应的情感。爱因斯坦曾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教育也必须从爱出发, 热爱教育这一职业, 热爱所教授的专业, 热爱学生。只有热爱学生的老师才能赢得学生的热爱, 并带动学生之间的互爱互助。只有在这种互爱的气氛中, 孤独的孩子才能得到温暖, 冥顽的孩子才能被感化, 有心理障碍的孩子才能逐步消除心理障碍。否则的话, 讨厌或是厌烦都会令你疏远学生, 对所教专业与内容放弃钻研, 当然也就不会享受到幸福, 最重要的是浪费了一大批学生的美好时光。

第六, 参加社会实践, 在实践中进行教师道德修养, 是加强高校教师修养的有效办法。致知与践履相结合是师德修养的根本途径。美德修养离不开道德认识与实践, 前者称之“致知”, 后者谓之“践履”。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中, 所谓“致知”, 主要是指教师掌握科学理论、知识和职业道德规范、原则、要求而获得对伦理道德的体认, 即道德认知。而所谓“践履”则主要是指教师对伦理道德的力行, 即道德实践。高校教师要达到崇高的职业道德境界, 仅凭一般道德理论知识的习得无法实现, 它依赖于道德实践的转化。在教师道德修养的过程中, 从教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到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习惯, 自始至终都是在社会实践、教育和教学中完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和教学实践中, 在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中, 才能认识行为是与非, 才能辨别善与恶, 才能培养良好的教师道德品质。如果只是“闭门思过”、“坐而论道”, 脱离实践去修养, 那么教师道德修养就要成为一句空话。参加社会实践, 投身于教育和教学工作中,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现已成为教师道德修养的有效途径。

最后, 高校教师在加强个人自我修养时, 一定坚持运用将“内省”与“慎独”相结合的方法。内省和慎独被视为我国传统道德修养中的精髓, 是个体自我修养的两个彼此联系、相互作用、不可偏废的方法。所谓内省是指道德主体对自身言行举止进行立时回忆, 检查是否合乎道德并及时给予改正。个体经常内省能及时清洁自身的思想灵魂, 修正自我行为, 从而不断得到提升。古今往来, 内省都是思想家们极力推崇的修身方法。个体道德观的差异性和人之为师的实践智慧要求教师应“日三省其身”, 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原则来反省其思想与行为。而慎独的含义主要是指, 最隐蔽、显微的事情最能显现一个人的本质和灵魂, 真正道德高尚的人在独处、无人监督时, 也小心谨慎, 不做不道德的事。对于教师来说, 慎独意味着教师不受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始终能够自觉地秉持职业道德规范和原则行事。高校教师要做到慎独, 必须从微、隐、恒三个方面下工夫。

高校教师不仅要承担起为国家建设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 还要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乃至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产生重要影响。高校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积极传播者, 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贡献巨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 是使大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道德观的过程。在这个有机整体中, 高校教师不仅要向大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长识, 而且要自觉担负起育人的任务。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是一项期的任务, 必须持之以恒, 常抓不懈。高校教师是高等学校的主导力量。师德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和核心, 高校教师队伍的师德如何, 将直接关系到全体学生的素质乃至整个民族的素质。在新时期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探索行之有效的师德建设的新思路, 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邢永富, 吕秋芳.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248.

[2]赵士奎.加强高校教师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0, 2 (2) :91-93.

[3]石子球.论当代高等学校的师德建设.湖南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14 (4) :87-91.

[4]朱文彬, 赵淑文.高等教育心理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266.

篇7: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浅析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道德修养;培养路径

一、前言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就是教师个人在道德品质方面进行的一种自我教育、自我锻炼的活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提高师德品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高校教师师德品质的关键。“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弘扬道义崇尚道德是我国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应当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当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因为教师的思想和品德、情感和意志,以及人生观和世界观都会对学生产生重大的作用。新时期,高校教师道德面貌直接关系到能否为人做到 为人师表,能否将国家“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教育方针”贯彻得下去,能否真正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具体体现

1、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是教师行业入职之基。师德高尚的教师不仅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而且会关爱学生,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热爱学生是教师教学工作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之一。教师热爱自己的职业,才能满腔热情地教育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从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造就社会主义一代新人。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把他们看成是祖国的希望与未来。

2、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从业之本。首先,高校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是人格影响人格的过程,教师应拥有美好的心灵、高尚的人格修养。教师作为教育活动中的主导者,要增强其教育说服力,自己就必须在各个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活的教科书,在不经意中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可能会成为学生的榜样。其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辨别社会是与非。教师在工作上为人师表,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就是要做到举止端庄,落落大方,语言文明,明辨是非。教师的气质、性格、爱好、服饰、发型等都可能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生活中都必须注意个人言行,展示自己坚定政治信仰、进步的思想、正派的作风,切实发挥好高校教师的表率作用,引领校园新风尚,净化校园不良风气。

3、教学相长、终身学习是教师发展之翼。“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高校教师必须强化继续学习的意识。信息社会知识更新加快,在意识形态方面理论方针的更新可以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来描述。只有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道德情操的实践,才能够更清楚认识到自己不足,才能担负起国家负于我们的神圣使命。高尚的道德、丰富的知识、完善的人格,都离不开不断学习的支撑。

三、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升路径

影响学生道德修养的因素涉及方面同,如社会风气、个人品德、家庭环境、同伴群体,但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与人才培养质量的联系更加密切,因此探索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对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价值。

1、社会实践是增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关键。

在教师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从教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到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习惯,自始至终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和教育教学实践中完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中,才能认识自己行为的是与非,才能辨别善与恶,才能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实践是人们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础。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正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反映了客观的教育活动对教师行为提出的要求,并通过社会舆论和自我修养,支持和制约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行为。事实表明,只有活生生的教育实践活动,才能促使教师把理论认识转化为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并形成具有稳定倾向的行为习惯。高校教师要有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正视困难,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认识自身的不足,在实践中提高自身修养。积累情感体现教师的道德水平,主要看他能否将师德要求运用到工作生活之中,做到言行一致,身体力行,为人师表。师德境界的客观效果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体现,只有在实践中,师德修养才能得到检验,经过检验才能进一步得到提高。

2、理论学习是形成高校教师职业师德修养的基础。

优良师德品质的培养和形成,离不开系统深入的理论学习。只有认真学习知识,从书本中汲取知识的精华,提升个人的品德修养。相反,台能不进行理论学习,就不能系统、全面、深入地掌握相关方面知识。因此,教师应坚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信念,掌握师德修养的根本,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升指导实践的能力。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突飞猛进的背景下,在社会道德问题突显时期,进一步增强对师德修养的认识,提高明辨是非和进行师德评价的能力,进一步明确师德修养的目的和方向,把好教师这一关,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关键。此外,教师应向社会优秀道德模范学习。率先学习社会优秀事迹,以直观形式启发教育和感染其他师生,影响周边师生的思想和行为。要以先进典型为楷模,鼓励自己,鞭策自己,常以他们崇高的道德品质作为自己行为的目标,才能成为有较高教师道德修养的人民教师,才能更好为社会培育思想过硬、能力过强、素质突出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3、教学反思是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

教学反思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问题的解决、态度的转变、能力的提升都离不开教学反思。首先,高校教师作为高等人才的培育者必须不断反思自己的言行,对于工作中不符合教师形象的话语,有损教师形象的行为要用时改变。其次,反思是高校教师是站在生命整体发展的角度看待学生的,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给予学生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解放他们的个性。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体验,给予学生充分的理解和关怀,在平时多与学生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学生的模仿性、可塑性强,以及强烈的向师性。学生在与教师的接触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接受教师的思想品质、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熏陶,所以教师应该把最好的精神面貌展现给学生,给予学生积极的影响。而这一切都需要通过不断反思个人工作方式方法,不断提升个人思想道德修养,不断提高个人教育能力,增强个人育人水平。

“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己且为人轻侮,更和足以感人”,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作为较为活跃的因素,必须要不断参加社会实践,理论学习,自我反思,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增强个人职业道德观念,增强教书育人能力,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率先垂范,为人师表,让明天走出校门的毕业生不仅学得知识,拥有谋生的一技之长,更能够为今天道德社会的构建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教育部人事司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刘亚芝,师德修养必备“五心”[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7.

[4]吴辰.让每一位教师的心灵更为舒展[J].学校管理,2002(11).

[5]康萍.关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问题的探讨[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1(4).

[6]刘树攀.现代社会职业教师在不同环境中的职能[J].甘肃农业,2006.

[7]陈喜玲.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

篇8: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与道德修养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特点,职业道德修养

0 引言

教育是一种社会行动 (1) 。行动是人类对自然事物和社会事件进行有意的干预或者不干预。它的特征在于对于行动者具有一种含义、一种意义或者一个目标。但这种意义绝非只是可以直接观察到的, 而需要通过对行动者方式以及现有其他数据和材料进行分析才能发现。因此, 教育必须是一种社会行动。这种社会行动会对被教育者产生极大的影响, 所以, 其道德体系, 应该也有一种较为普及的, 被社会所认可的遵循方式。社会是朝着前进的方向发展, 那么这种道德体系的建立, 也必须随着社会的前进而前进。而对于教育者来说, 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就必须是一项长期关注的要务。

1 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

1.1 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具有高层次性高校教师作为高等专业技术人员, 其需要与动机具有高层次性。

这种高层次性, 决定了其在社会中产生的较大影响。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尊师重道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 在当今社会, 这样的认同有所降低,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 主流的意识还是非常认可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知识的教授者持有尊重的态度。这样的社会环境, 也说明高校教师所具有的社会地位相对较高。那么, 对于高校教师本身来说, 培养自身高层次的需要与动机也应该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要求。

1.1.1 悠久历史与长期发展决定了教师职业的高层次性。

教师是人类社会最为古老的职业之一, 早在人类社会初期, 教育活动便已经产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逐渐分离, 教育开始成为一种独立的活动, 并在奴隶社会初期, 成立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工业革命兴起之后, 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伴随普及义务教育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实施, 基础教育师资出现极大缺口, 社会需要大量同时具备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教育工作技能的教师。到18世纪末, 师范教育在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普遍发展起来。进入20世纪,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基础教育普及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中国教育的历史由来已久, 长期的封建社会统治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育体制。近现代以来, 教育的普及工作更是快速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 我们已经形成了“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学习的能力以及科举考试的选拔, 使得较为优秀的人才从考试中脱颖而出。即使到近现代, 高考等各项全国性的考试, 也一直是甄选人才的标准。许多人是经过高考的选拔, 才具有高校的入学资格。因此, 长期的教育发展, 决定了教师职业的高层次性。

1.1.2 社会影响范围广泛决定了高校教师职业的高层次性。

教师在各项职业中, 基本上属于社会影响较为广泛的一项职业。以前聚焦的许多社会焦点, 往往是大学教授的头衔吸引人的眼球。这说明高校教师这项职业, 在人们心目中属于道德标杆的职业。一旦有不符合人们心目中道德标准的事情在这一职业中发生, 社会就容易掀起轩然大波。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证明了高校教师属于一个高层次的职业。

1.1.3 高层次的受教育者与教育者决定了职业的高层次性。

能够接受高校教育的受教育者, 都是经过层层选拔的人才。与之相适应, 高校教师的从业人员, 也是各门类的优秀毕业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担当相对应的两种角色。这两种对应角色担当者的高层次, 也决定了高校教师职业的高层次性。

1.2 高校教师职业特点具有多重角色性

(1) 角色一:教学者。教师的首要工作要务是教学, 上课、教课是一名教师的天职。作为教师, 首要的角色就是一名教育者。 (2) 角色二:科研者。常常听人说, 要给别人舀出一瓢水, 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学者如果没有自身的知识储备, 就会在讲课时捉襟见肘。所以, 高校教师要丰富知识储备, 在专业之内有自己独到的看法, 必须要积极进行科研工作。因此, 教师的第二角色是科研者。 (3) 角色三:管理者。在教学过程中, 对于班级的学生, 不论是课中还是课后, 都需要进行一定的管理, 否则, 教学过程中一盘散沙的话, 教育的引导作用难以实现。鉴于此, 高校教师的第三角色是一名管理者。

1.3 高校教师职业特点具有独立性和创造性

知识作为传达思想的载体, 根据各种层次的不同, 有着不同的特征。基础知识, 例如:简单运算、基础识字等, 就有着普及性的特点。社会上绝大多数人都能够拥有资源和掌握运用的能力。比基础知识层次高一些的就是义务教育的大体内容, 可以被称作常备知识, 这种知识对于工作和进一步学习有着最基础的支撑作用。再往上的层次就是高等教育知识, 这一部分知识具有一定的专业倾向, 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围绕某一专业进行。高等教育知识之后, 就是科研知识。科学研究是根据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所进行的活动。由于从事的人数相对较少, 需要的知识储备相对较多, 从事的内容非常专业, 科研知识不可避免带有或多或少的个人倾向。高校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属于高等教育知识, 在辅助教学的科研过程中, 也需要具备相当的科研知识。因此, 高校教师的教学内容和自身提高的学习内容, 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个人特色, 具有独立性的特点。在独立性的特点基础之上, 科学研究本身就是一项以创新为目的的活动, 那么, 高校教师的工作也一定是具有创新特点的工作。因此, 高校教师的职业具有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具体特征。

2 高校教师三重职业角色的相互关系

高校教师的三重职业角色, 是融为一体, 不可分割的。作为一名教育者, 同时也是一名研究者, 要把握好教学与科研的平衡。同时, 不论是教学还是科研, 管理始终贯穿其中。教学管理和科研管理都需要一定的技巧。每个人的管理方法各不相同, 但是管理的目的, 还是以服务教学, 服务科研为中心。只有搞好教学, 科研才有意义;只有搞好科研, 教学才有内容;只有搞好管理, 教学和科研才能够顺利进行。

3 高校教师职业角色特点与高校教师教育道德

3.1 教学道德修养。

教学道德贯穿于学校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具有几个显著的特点:第一, 教学道德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行为规范。只有遵守了这些行为规范, 才能保证教学道德的推行和教学效果的提高。第二, 教学道德是一种场合道德。这是指在学校这个特定的场所, 特定空间中形成的道德, 是教师为了履行自己教书育人责任而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体系, 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第三, 教学道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教好书是高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衡量一个教师的得失也应该主要体现在他的教学质量上。尽管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包含多个方面的内容, 但教学道德必然是其核心内容。

3.2 科研道德修养。

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来说, 科学研究的后果具有正负两方面的效应, 它既可以造福人类, 也可以祸害人类。科学研究本质上具有伦理道德的属性。国内外现代化进程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 科学的发展一旦丧失了伦理的规范和伦理价值的导引, 就会偏离人们的主观愿望, 进而最终损害人类的根本利益。无论是从研究手段还是从研究目的来看, 科学家的行为都和其他人的行为一样, 时刻处在社会各阶层的关注之下, 受制于社会的普遍伦理道德规范和标准。

3.3 管理道德修养。

高校教师管理是指高等学校对教师的任用、培养、考评、待遇、晋升、奖惩等工作进行管理的过程。它既是高等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高校教师成长发展的重要条件。高校教师管理道德主要蕴含这样几项内容:第一, 高校教师管理道德是调节高等学校教师管理活动中伦理道德关系的行为规范。第二, 高校教师管理道德是高校教师管理关系在人们观念中的道德化反映。第三, 高校教师管理道德是高校教师管理主体把握高校教师管理活动的一种实践精神。第四, 高校教师管理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高校教师管理活动中的特殊反映。

4 高校教师教育道德修养方法

4.1 认识人性, 以人为本, 提高个人修养。

修养从本质上来说, 属于人的精神层次提升的问题, 认识人性是从精神上进行修养的活动, 认识人性可以帮助修养者思考人生, 以确立人生目的, 端正人生态度, 增强道德修养的勇气。

4.2 参与社会, 奉献大众, 服务人民利益。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不是在冥思苦想中进行的, 而是在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不是单纯的, 也不是脱离生活、脱离实际的, 更不是空洞乏味的说教。高尚的教师直射道德修养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锤炼而成的, 只有经过较长的教育实践, 教师本人在自身的教育实践中亲身体会到了教师工作的酸甜苦辣, 认识了教师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才使自己的理念、境界逐渐得以升华。用以服务社会, 奉献大众。

4.3 批判现实, 道德反思, 指导创新未来。

批判是对于是非的判断, 也是对被认为是错误的思想或言行批驳与否定。它是一个多向度的观察评价。面对当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严重失范的现象, 理应将关注焦点集中到对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具有直接冲击性的因素上, 运用批判性思维, 针对性地认识和完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问题。

5 服务学生、服务大众、服务社会

讲师德, 说修养, 既要对整体进行规范, 又都离不开个人这个实体。可以说, 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 是师德修养的第一个基本点。人之所以成为“人”, 其本质在于他的社会性, 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及由交往所形成的关系。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基本原则就是承认群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承认群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 就是从自身出发, 在工作中贯穿服务的理念。高校教师面对学生、面对大众、面对社会, 如果有一种服务精神, 享受服务的乐趣, 那么就能够解决工作中的许多问题。

6 结论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作为高校教师, 应该以高标准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作为服务社会的公民, 应当提高道德修养, 努力提升个人境界。作为修养道德的修养人, 也应该顺应自然, 顺应社会的发展。提高道德修养的目的不是单纯空洞的说教, 而是切实融入集体和社会, 其最终目的还是以人为本, 服务大众。

参考文献

[1]崔冰.浅谈教师的职业特点[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 1999 (04) .

[2]李希民.教师职业特点及道德建设[J].高等建筑教育, 2001 (04) .

篇9:论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关键词:高校教师 职业道德 必要性 途径和方法

1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指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教师职业道德关系学校生活的很多环节,对学生学习、生活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高校教师的思想观念、尤其是职业道德意识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高校教师的责任重大,要求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应远远高于其他职业。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迫在眉睫,亦是时代的要求,社会的需要。

2 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一起起校园事件的发生让我们对高校教师的道德水准下滑感到担忧,究竟在现阶段教师的道德水准情况如何建设是值得教育界深思的问题。良好的师德,高尚的情操在我们这个时代是弥足珍贵的,这不仅是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盼,党和政府也对教师的道德十分关心。2013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教师致慰问信,其中提出:“希望全国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可见,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方向盘和指南针,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之重任并同时负有塑造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正确价值体系的重任。因此,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尤为重要。

3 提高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3.1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引我们做事的道德准则,高校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践行正确的价值观。在社会价值观日益多变的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外界事物的评判标准,价值观可以说因人而异,但高校教师扮演的角色是社会知识的传播者,他们自身的价值观念对学生,对社会均有比较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作为高校教师要树立“义-利辩证统一”价值观。在利益面前要有自己的分辨能力,能够识别并且拒绝不良诱惑。坚守道德底线,守护良心正义。为社会,为企业培养有责任心、敢于担当而又正直诚信的优秀毕业生。高校时代教师自身的价值观念对学生有着很重要的表率作用,因此,高校教师价值观念的树立,并不仅仅是自身的需要,也是有其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所决定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好知识道德的模范带头人,这应当是对高校教师最起码的要求。

3.2 实践出真知

职业道德修养源于实际工作实践,而又可以更好的指导实践。在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过程中,必须要与相应的实践相结合。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的成长,发挥教育对社会的促进作用。社会实践、教育实践、教学实践是教师职业道德检验和深化的舞台,在平时的社会交往活动,与学生互动沟通过程中,教师的职业道德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和谐友爱,独立诚信的职业道德规范可以让老师深刻的领悟自身所处的精神高度,以长者、师者的身份对待和教育影响周围的人。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文化修养,掌握好新型的职业伦理操守,在扎实的社会实践中深化自己的道德认知。在现阶段,高校的教育模式在不断创新改革,互联网信息教学发展越来越迅速,这些新型的教育实践模式需要有正确的道德观念准则作为补充,教育模式可能会越来越多,但教育精神要符合职业道德标准。

3.3 学无止境

在教师的职业道德领域,是没有最高止境的。良好的职业道德需要长时间坚持不断地学习,努力汲取优秀模范人物的良好道德品质,教师自身也要率先垂范,发挥为人师表的带头作用。在精神道德品质方面,注意加强学习,通过学校开展一系列风尚道德活动,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其中。职业道德不仅是教师的自身遵循的基本准则,也是规范和提高校园文明的有效手段。在学习的过程中,知识的熏陶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教师的修为。高素质的高校教师不仅需要有丰富渊博的专业知识,也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在如今高校道德水准滑坡的情况下,积极加强职业道德的宣传教育,不断地学习时代先进的道德理念,用实实在在的务实精神,为学生开辟新的精神风貌,从整体上提高校园的文化氛围。在学习中发现新的道德内涵,在实践中深化对职业道德的认识,二者结合,相得益彰。

4 结束语

教师是社会文化的重要传播者,在历史前进的过程中对人类知识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延续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也是对我国深厚的儒家文化精神的传承的发扬。新的历史时期,教师应该敢于担负起历史的责任,恪守教师职业操守,做时代合格的智力传播者,努力践行时代精神,用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去感染学生,为社会培育德艺双馨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永宽.建设高素质高校管理干部队伍的对策[J].科技资讯,2008.

[2]石子球.论当代高等学校的师德建设[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3]杨林国.论教师道德:由“底线的道德”走向“提倡的道德” [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12).

[4]彭承铸.提升教师道德素质的思考[N].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上一篇:摄影师拍摄流程下一篇:2017鸡姑学校-十要十不准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