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

2024-06-15

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通用8篇)

篇1: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

政府采购信息公告范围与内容 公开招标公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

(二)招标项目的名称、用途、数量、简要技术要求或者招标项目的性质;

(三)供应商资格要求;

(四)获取招标文件的时间、地点、方式及招标文件售价;

(五)投标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及地点;

(六)采购项目联系人姓名和电话。

邀请招标资格预审公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

(二)招标项目的名称、用途、数量、简要技术要求或招标项目的性质;

(三)供应商资格要求;

(四)提交资格申请及证明材料的截止时间及资格审查日期;

(五)采购项目联系人姓名和电话。

中标公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

(二)采购项目名称、用途、数量、简要技术要求及合同履行日期;

(三)定标日期(注明招标文件编号);

(四)本项目招标公告日期;

(五)中标供应商名称、地址和中标金额;

(六)评标委员会成员名单;

(七)采购项目联系人姓名和电话。

采购信息更正公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

(二)原公告的采购项目名称及首次公告日期;

(三)更正事项、内容及日期;

(四)采购项目联系人和电话。

招标 公开招标公告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招标采购单位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法;

(二)招标项目的名称、数量或者招标项目的性质;

(三)投标人的资格要求;

(四)获取招标文件的时间、地点、方式及招标文件售价;

(五)投标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及地点。

招标文件包括以下内容:

(一)投标邀请;

(二)投标人须知(包括密封、签署、盖章要求等);

(三)投标人应当提交的资格、资信证明文件;

(四)投标报价要求、投标文件编制要求和投标保证金交纳方式;

(五)招标项目的技术规格、要求和数量,包括附件、图纸等;

(六)合同主要条款及合同签订方式;

(七)交货和提供服务的时间;

(八)评标方法、评标标准和废标条款;

(九)投标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及地点;

(十)省级以上财政部门规定的其他事项。

招标人应当在招标文件中规定并标明实质性要求和条件。

(五)编写评标报告。评标报告是评标委员会根据全体评标成员签字的原始评标记录和评标结果编写的报告,其主要内容包括:

1.招标公告刊登的媒体名称、开标日期和地点;

2.购买招标文件的投标人名单和评标委员会成员名单;

3.评标方法和标准;

4.开标记录和评标情况及说明,包括投标无效投标人名单及原因;

5.评标结果和中标候选供应商排序表;

6.评标委员会的授标建议。

投诉书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投诉人和被投诉人的名称、地址、电话等;

(二)具体的投诉事项及事实依据;

(三)质疑和质疑答复情况及相关证明材料;

(四)提起投诉的日期。

投诉书应当署名。

复验

《从业资格证》复验由省财政厅负责。

《从业资格证》有效期为3年;有效期届满60日前,应到省财政厅进行复验,逾期未复验的,视同放弃从业资格。复验之前,政府采购从业人员应至少参加一次山东省财政厅组织的政府采购培训。

省财政厅一般在每年4月份和9月份举办两次政府采购培训,对完成培训课时人员颁发《山东省政府采购代理机构从业人员培训证书》。

复验时,政府采购代理机构应统一组织填报《山东省政府采购代理机构从业资格证复验表》(附件2),并提供1寸彩色照片2张、《从业资格证》和《山东省政府采购代理机构从业人员培训证书》原件。

复验合格的,由省财政厅颁发新《从业资格证》。复验期间(有效期届满前60日内),政府采购从业人员进入政府采购现场组织开展政府采购有关活动,应持有《从业资格证》复印件和本人身份证。

篇2: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

一、政务公开当前存在的问题

虽然《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经开始实施,但纵观当前各级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现状,在充分肯定取得进展的同时,也必须正视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

1.政府信息公开的思想观念障碍大。官本位思想、官僚主义和文牍主义遗毒未清,部分公务员热衷于“暗箱操作”,不愿意主动公开政府信息。

2.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有限,流于形式。表现在形式上公开多,实质上公开少;结果公开多,过程公开少;原则方面公开多,具体内容公开少;公众被动接受的多,主动参与的少。

二、政务公开难原因

1.部分单位和领导对信息公开重视不够。

2.特权思想严重,不愿公开。

3.存在腐败行为,不能公开。

4.信息公开监督缺乏力度。

5.政府信息公开法律体系不完善。

三、完善政务公开的对策建议

1.确立政府信息公开原则,促进政府观念的转变。

要敢于公开,及时公开,全面公开,真实公开。坚决摒弃封建官本位意识,克服封建思想,杜绝“暗箱操作”,树立服务理念。保证媒体及时准确获得信息。坚决杜绝以往政府官员因害怕而隐瞒事件真相的做法,客观真实地公开相关事件真相。

2.扩大政府信息公开范围,促进政府与社会公众的信息互动。

打破过去的时间和空间界限,打破过去政府信息公开的自上而下的逐级下传模式,实现政府信息公开的网络化模式,提高政府内外沟通的效率。行政机关行政行为全过程信息,特别是行政决策信息需要及时予以公开,同时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的系统性、针对性。

3.拓宽政府信息公开渠道,更多地赋予民众政府信息请求权。

拓宽政府信息公开渠道,更多地赋予民众政府信息请求权。积极建设电子政府,加快政府网站建设,建立政府与公众有关政府信息的互动回应机制,提高政府的反应能力和社会回应能力。

德的缺失,恰恰相反,它体现了公民的责任和对参与权利的维护。

4.建立完整的社会监督机制。

建立完整的社会监督机制将是加速政府信息公开、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强大力量支持。首先要赋予第三方机构更大的权力,加强第三方机构对政府信息处理的监督力度。其次要鼓励政府在处理政府信息时采取听证、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等增加政府信息透明度。

5.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提供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保障。

政府带头践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公民、社会舆论要提高自身的法制意识,依法行使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的监督权和参与权。此外,应通过有关监督法律规范的制定,提高新闻监督的法律效力,保证新闻媒介对政府信息的报道权以及公众对政府公开信息的评论权。

6.加强政府公务人员的道德素质培养,转变政府职能。

公务人员的素质、政府部门的形象也直接决定着政府公信力的强弱。为此,首先要转变执政理念,树立正确的政府信息公开观念,实现由“官本位”思想、“权本位”思想向“民本位”思想转变。其次要推行电子政务,加强政府公务人员民主施政、阳光行政的执政理念。

四、经典论述

“以人为本”是服务型政府构建的核心理念。

建设服务型政府,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关键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重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

要加强对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深入分析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总结实践经验,认真借鉴国外有益做法,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2012申论考试热点范文:政务公开

发表日期:2011-08-03 15:23 实施政务公开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同时也是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接受群众监督、规范干部行为的一项有效措施。近年来,阿克苏地区地方税务局在自治区地税局和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税收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狠抓了政务公开工作。并始终坚持把深化政务公开作为依法行政,打造透明机关,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促进行业作风转变的主抓手,不断创新政务公开的载体,丰富政务公开的内容,抓好内外公开,主动接受监督,为税收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但是,就政务公开工作的力度对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所产生的作用还是远远不够的。当前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公开的深度不够。有的单位只公开一些不痛不痒的问题,对于群众关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却遮遮掩掩,不按规定进行全面公开。二是公开的广度不够。有的单位只对外公开有关本单位业务范围内的政策法规,而对本单位的行政事务内容公开不全面。三是没有形成制度化。凡上级部门要求公开的内容就公开,没有要求公开的内容就不公开,缺乏监督渠道,没有起到公开的效果。

要使政务公开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应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解决好观念问题

要充分认识政务公开的重要性、必要性,特别是“一把手”要绷紧政务公开这根弦。由于实行政务公开排除了“暗箱操作”的可能性,必然侵犯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特别是领导阶层的利益,从地税系统内发生的一些违法违纪案件可以看出,有的单位“一把手”在实际工作中经常是个人说了算,害怕受到监督,不愿、不想、也不敢公开,因此在推行政务公开过程中,不过是应付了事、做做形式而已。这是政务公开工作长期得不到落实的根本原因。要搞好政务公开,首先要解决观念问题,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转变思想观念,牢牢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观念,树立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将政务公开作为主线贯穿于队伍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的始终,才能促进政务公开工作的真正落实。

二、把握好公开的内容和范围

哪些内容应当公开,哪些内容不必要公开,把握好这个尺度,是搞好政务公开的基础。该公开的不公开,不必要公开的公开,眉毛胡子一把抓,必然收不到实效,达不到预期目的。把握好政务公开的内容,一是要把握重点。推行政务公开,要抓住重点,紧紧围绕重点部门、关键环节、热点问题来展开。二是要创新载体。政务公开要结合业务实际,突出部门特点,不断充实政务公开的内容,创新公开的形式,着眼于增强透明度,使政务公开围绕公示、承诺、监督、追究,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一般来说,在行政管理权方面公开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重大决策要公开,如涉及编制调整、重大人事变动、重大开支、基建工程,以及与部门内部干部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二是人事管理公开,包括干部职工调动、任免,晋级提职,评先评优等重要事项;三是财务收支和管理使用情况公开;四是物品管理公开,包括固定资产配置管理,大宗物品采购、基建工程招(投)标,以及各种重要物品的管理使用情况等;五是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执行党风廉政责任制情况等进行公开。

在行政执法权方面公开的内容应是本单位职能范围内相关的国家政策、法规、制度、工作规程,评定税、减免税、稽查案件处罚、违章违法处罚标准、受理投诉部门和举报电话、执法人员违规责任追究等。在把握好公开内容的基础上,还应把握好公开的范围。一般来说,除规定的保密事项外,行政管理权方面的内容应向本单位干部职工公开,执法权方面的内容应向管理和服务对象或社会公开。

三、建立健全政务公开的运行机制

解决好机制问题是搞好政务公开的治本措施,机制建好了,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没有健全的机制,政务公开就不能得到真正落实。所以,抓好政务公开,建立健全机制是关键。要建立健全政务公开的运行机制,应重点抓好四个环节:

一是领导环节。政务公开是一项涉及到全单位的重要工作,必须纳入本单位重要的议事日程。任何部门、单位要切实搞好政务公开工作,必须加强领导,成立领导小组和具体办事机关,明确责任,抓好落实。“一把手”要对本单位的政务公开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建立和落实政务公开责任制。在此基础上,各职能部门要积极配合,及时主动提供有关政务公开的资料,并按公开的内容、时限落实公开事项。

二是制约环节。要制订必要的制度来规范政务公开的运行,统一公开的内容、形式和程序,并逐步完善相关保障制度,使政务公开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三是监督环节。纪检监察部门作为监督政务公开制度落实的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对本单位和下级单位落实政务公开的情况进行监督,尤其对应公开而未公开的重大事项或突出问题,要进行重点监督。广大干部职工要发挥监督主体作用,提出监督建议。除了强化内部监督外,重点是发挥社会监督作用,通过设置举报箱、举报电话等,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广泛从社会各界聘请社会监督员,开展行风评议活动,把公开的事项置于社会监督之下。

四是检查环节。检查是发现问题、矫正过失的必要手段。检查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本单位组织的自查,二是上级单位对下级单位的检查,三是群众的检查。要使检查工作产生威慑效果,关键是严格落实奖惩的方法和整改的力度,对检查出政务公开工作领导不力、内容不全面、或政务公开制度不落实的单位,要按照有关规定,追究单位领导的责任。从而不断完善政务公开的运行机制,使政务公开成为部门的自觉行为。

篇3:论政府信息免予公开的范围界定

一、一般原则的规定

在政府信息公开方面, 世界通行的一般原则是“以公开为原则, 以不公开为例外”, 也称为“推定公开”原则。如美国的《信息自由法》规定, 除了九项法定免予公开的内容, 联邦记录一律向任何人公开[1]。中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并未规定“推定公开”的原则, 条例总则部分第1条规定了“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 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促进依法行政, 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 制定本条例”。这可以理解为此条例的立法宗旨是发挥信息公开的积极作用, 而不是限制政府信息公开。总则部分还从正反两方面规定了政府信息公开的原则。条例第5条规定“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 应当遵循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则”, 条例第6条强调了“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府信息”。另外, 条例第8条规定:“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 不得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有人称之为“三安全一稳定”条款[2]。这一条款是对政府信息公开范围的限制, 但条例并未详细列明哪些事项属于此类被限制的范畴, 由于缺乏明确的判断标准, 赋予了行政机关极大的自由裁量权。在执法实践中应该避免行政机关滥用自由裁量权, 行政机关要正确界定相关信息是否属于“三安全一稳定”的范畴, 不得违反条例第5条、第6条的公正、公平、便民、及时、准确原则, 不得擅自扩大不予公开的政府信息的范围。司法机关在信息争议案件的审理中, 对行政机关以“三安全一稳定”为由拒绝公开相关信息的, 应当要求被告行政机关对拒绝公开信息的根据举证。

二、法定不公开的政府信息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14条明确规定了三种类别的信息免予公开:“行政机关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但是, 经权利人同意公开或者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 可以予以公开。”以下对法定不予公开的信息内容作简要分析。

(一) 涉及国家秘密的政府信息

国家秘密可以称为绝对不公开的政府信息, 即此类信息除非已经解密, 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公开。确定某项政府信息是否是国家秘密, 在中国目前要依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保守国家秘密法》及国家保密局制定的《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办法》。《保守国家秘密法》第2条规定:“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依照法定程序确定, 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具体来讲, 要严格依照法定程序确定是否是国家秘密以及国家秘密的等级及保密期限, 而确定国家秘密的标准就是相关信息的内容“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 对是否涉及“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政府的判断要接受法院的司法审查。关于对国家秘密的司法审查, 国际惯例是法院一般只作程序审查, 对于是否应当定密的问题, 除非有证据证明行政机关有欺诈行为, 法院基本上都尊重行政机关的决定[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征求意见稿, 以下简称《规定》) 第7条规定:“被告能够证明政府信息已经依照法定程序确定为国家秘密, 或者能够提供有关主管部门、同级保密工作部门出具的属于国家秘密的审查、确认结论, 请求在诉讼中不提交该政府信息的, 人民法院可以准许。”最高院的这一规定考虑了国家秘密的特殊性质, 要保证涉及国家重大利益的秘密不在诉讼过程中泄漏, 就要特殊的举证规则。当然, 如果法院认为相关证据材料不充分, 可以要求被告补充材料。

除了法律规定涉及国家秘密的政府信息以外, 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规定了国家秘密的具体范围, 是对《保守国家秘密法》等上位法的具体化, 这类规范性文件应以不违反上位法为基本原则, 不能任意扩大上位法确定的国家秘密的范围。行政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的行为是一种抽象行政行为, 除了行政机关的自我监督以外, 法院对此类行为的监督权有限, 行政诉讼法规定了抽象行政行为不在受案范围之内, 法院能作的只是不适用其认为违法或不适当的规章或其他规范性文件, 无权撤销或宣布其无效。目前, 行政机关应积极履行其监督职责, 及时审查并清理那些不适当的规范性文件, 随着行政诉讼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应赋予法院审理并撤销违法或不当的保密性规范性文件的权力。

国家秘密有一定的保密期限, 2010年10月1日施行了修订后的《保守国家秘密法》, 修订后的保密法明确了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 除另有规定外, 绝密级不超过三十年, 机密级不超过二十年, 秘密级不超过十年, 保密期限届满的, 应当自行解密。除自动解密制度外, 该法还规定了主动审查解密制度, 要求政府机关、单位“定期审核”所确定的国家秘密, 不需要继续保密的, 应当及时解密, 这一规定与公民申请政府信息公开密切相关。另外,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要求, 对主要内容需要公众广泛知晓或参与的政府信息, 应经法定程序解密并删除涉密内容后, 予以公开。

(二) 涉及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

相对于绝对不能公开的国家秘密, 涉及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可以看作是相对不公开的政府信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了行政机关不得公开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 “但是, 经权利人同意公开或者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 可以予以公开。”也就是说, 政府可以有条件地公开与政府信息相关的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 下文分别进行分析。

1. 涉及商业秘密的政府信息。

根据1993年颁布的《反不正当竞争法》,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 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保护涉及商业秘密的政府信息是对拥有商业秘密的个人权益的维护, 因为相关信息的秘密性与实用性, 一旦泄漏会对权利人带来巨大风险与损失, 掌握了商业秘密的行政机关有义务对这部分信息加以保护。而商业秘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行政机关判断相关政府信息是否涉及商业秘密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在实践中既要保护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也要防止对商业秘密作扩大解释, 或以商业秘密为借口拒绝公开应该公开的政府信息。法院在审理此类争议时, 应当由被告举证证明拒绝提供相关信息的理由。另外, 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 即使政府信息涉及了商业秘密, 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 也可以予以公开。这就要求行政机关适度裁量, 因为公共利益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 行政机关享有的自由裁量权较大, 其需要平衡各方利益。最高院的《规定》第6条第3款指出:“原告以政府信息涉及其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为由起诉的, 被告应当对是否涉及原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是否书面征得其同意举证;因公共利益决定公开的, 被告应当对认定公共利益以及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根据举证。”这一规定也表明行政机关要有充分的理由才能确定是否公开涉及商业秘密的政府信息。由于商业秘密的判断有很强的专业性, 有学者建议设立具有专业性、独立性的“商业秘密专家审查委员会”, 作为判断商业秘密的权威机构[4], 笔者同意这一观点。

2. 涉及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

个人隐私是公民个人不对外界公开的一系列资讯, 中国目前的法律体系中还没有明确的个人隐私及隐私权的法律概念, 但在各类诉讼法中都确定了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的原则。《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也明确规定了涉及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不予公开, 除非经权利人同意公开或者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公民获知政府信息属于知情权, 当其与公民的隐私权相冲突时, 立法的基本原则是不予公开, 正如有学者指出:“作为公民参政权的知情权, 应当服从作为公民基本权利的隐私权。”[5]这种不公开不是绝对的, 例外情况就是不公开政府信息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 而予以公开的涉及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和涉及商业秘密的政府信息一样, 政府在决定信息是否公开时有裁量权, 既要不损害公共利益, 又要保护正当的个人权益, 一旦涉及了信息公开方面的诉讼, 行政机关有义务举证证明其不公开或公开相关信息的理由。

关于个人隐私, 有一个问题值得关注, 即政府官员的财产申报资料是否属于个人隐私, 如果给予肯定的回答, 则政府官员的财产状况就不属于政府信息公开范围, 显而易见, 这样将不利于公众行使对国家公职人员的监督权。世界上有不少国家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政府官员财产申报制度, 这一制度也被称为“阳光法案”,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要实现对掌握国家权力的人员的有效监督, 就应当将其财产收入状况加以公开, 允许广大公众监督。而如果将其作为官员的“个人隐私”不予公开, 社会各界无法通过这一途径对公权力进行监督, 这与规范公权力, 保护公民权利,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背道而驰。

三、免予公开政府信息的特殊情况

除了上文讨论过的几类免予公开的政府信息以外, 在特殊情况下, 政府信息也不宜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13条规定, 除了行政机关应当主动公开的信息外,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还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 向国务院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部门申请获取相关政府信息。”这一规定是否为政府信息公开的申请人设定了严格的条件, 即“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 这种“特殊需要”的标准如何判定, 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后理论界与实务界都比较关注的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4条规定, “行政机关对申请人申请公开与本人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无关的政府信息, 可以不予提供。”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第8条指出:“申请获取相关政府信息是否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 由原告履行证明义务。”实践中有些法院以申请事项不属于申请人生产、生活、科研的特殊需要为由驳回了申请人的诉讼请求, 可见, 已经有法官把这种“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纳入到了司法审查的范围, 作为确定政府信息公开范围的一个条件。国务院办公厅的《施行意见》似乎也表明了行政机关的立场, 将申请公开的信息是否属于申请人的特殊需要作为审查的内容, 这无疑扩大了不予公开的政府信息的范围。有学者指出:“世界范围内没有任何一个实施政府信息公开的国家和地区对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人的申请资格和申请理由加以限制。特别是, 如果加以限制, 则政府信息公开法与传统上的行政程序法就毫无区别, 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的意义也就荡然无存了, 因为, 只有传统的行政程序法才要求申请公开信息的当事人必须与相关信息存在利害关系, 而政府信息公开法的出现正是要取消这种在利害关系上的资格限制。”[6]这种观点有一定代表性, 也和国外立法对申请人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时不做资格上的限制相一致。

笔者认为,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并没有明确要求申请人在申请政府信息公开时, 要同时提供证据表明其申请行为是“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 (见条例第20条) , 但条例第13条的规定的确是对信息公开申请人的一定限制, 如何理解这一限制应该考虑《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立法目的, 行政机关判断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是否“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 宜做广义解释, 应主要审查被申请公开的信息是否属于秘密或隐私, 而不要以此为由来扩大不予公开信息的范围, 将大量的信息公开申请人拒之门外。另外, 法院对此类信息公开争议案件进行审查时, 应要求行政机关举证证明申请人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与申请人的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无关, 如果行政机关不能提供证据证明其主张则承担败诉后果。随着中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应当在立法中规定允许任何人要求行政机关公开未被法律明确免予公开的政府信息。

四、结语

明确界定政府信息免予公开的范围对建立科学、完善的政府信息公开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在行政机关的执法实践中, 要严格依法界定不予公开的政府信息, 不能滥用自由裁量权, 任意扩大不公开政府信息的范围。中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刚刚起步, 也像其他国家一样, 要经历一个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 随着这一制度的不断完善, 免予公开的政府信息范围会逐步缩小, 这一制度会朝着规范行政权力, 保障公民权利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名扬.美国行政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5:962.

[2]贺诗礼.关于政府信息免予公开典型条款的几点思考[J].政治与法律, 2009, (3) .

[3]江必新, 李广宇.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若干问题探讨[J].政治与法律, 2009, (3) .

[4]章剑生.阳光下的“阴影”———《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不公开事项”之法理分析[J].政法论丛, 2009, (6) .

[5]刘飞宇.行政信息公开与个人资料保护的衔接———以中国行政公开第一案为视角[J].法学, 2005, (4) .

篇4:政府信息公开系统的开发

引言

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在我国政府法制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在当今世界的政府信息公开法制建设历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和重大影响。《条例》第15条规定了政府信息公开的方式,包括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推进,政府网站逐步成为重要的政府信息公开方式。特别是web2.0技术的广泛运用,将现有政府网站整合为更具互动性和便利性的行政服务平台,政府网站的功用和影响将发生更为深广的变化。因此,政府网站建设必然也必须成为各级政府完善其信息公开渠道的核心。是否认识并确信这一点,将直接决定一级政府在政府信息公开法制建设中的成败。

系统开发技术

(一) asp.net的使用

ASP.NET是一个用于 Web开发的全新框架,其中包含了许多新的特性。ASP.NET提供了更易于编写、结构更清晰的代码,这些代码很容易进行再利用和共享;ASP.NET中包括有页面事件、Web控件、缓冲技术以及服务器控件和对数据捆绑的改进,供 ASP.NET使用的库以及在Microsoft.NET Framework中允许通过Web 使用客户商用函数,为程序员提供了更多新的开发机会。

(二)SQL Server2008的使用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是一个重大的产品版本,它推出了许多新的特性和关键的改进,使得它成为至今为止的最强大和最全面的Microsoft SQL Server版本。SQL Server包含了许多可以显著提高开发人员生产效率的新技术。从对.NET Framework 的支持到与Visual Studio的紧密集成,这些功能使开发人员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更轻松地创建安全、高效、强大的数据库应用程序。微软的这个数据平台满足这些数据爆炸和下一代数据驱动应用程序的需求,支持数据平台愿景:关键任务企业数据平台、动态开发、关系数据和商业智能。

系统分析及功能设计

(一)系统功能分析

根据系统使用对象,本系统分为三种角色,即:编辑员、部门管理员,超级管理员。编辑员仅具有常规的操作权限,如发布、修改、删除信息,搜索信息等。部门管理员除具有编辑员的权限外,还具有本部门内设机构管理,用户管理,操作日志管理。超级管理员则具有最高权限,可以操作系统包含的所有功能。编辑员权限如图2-1,部门管理员权限如图2-2,超级管理员权限如图2-3。

根据角色使用权限将政府信息公开系统分为登录系统、公开信息管理系统、前台信息展示系统、信息公开目录管理系统、部门管理系统、用户管理系统、日志管理系统、绩效考评系统和依申请公开信息管理系统九个子系统。

1、登录系统

已授权用户通过用户名、密码进行登录,用户名和密码输入正确则登录成功,根据用户权限生成可操作页面。如果输入错误给出相应提示。为防止非法入侵,在登录页面加入验证码和连续三次登录失败则锁定策略。

2、公开信息管理系统

用户在该子系统内对所属部门的公开信息进行管理,包括发布、修改、删除、移动、复制信息。发布的信息自动生成索引号,索引号一条信息的唯一标识符,采用“前段码/后段码”的格式。前段码是发布机构的组织机构代码;后段码为“8位年月日数字-流水号”,流水号为5位数字。

文档的编辑采用可视化文档编辑器FckEditor,它可帮助政府门户网站群各部门的内容编辑人员提高信息采编效率。编辑器支持的文档分为四种类型:HTML、纯文本、链接和文件。当编辑人员创建一篇HTML文档时,可以任意对录入的文档进行排版,指定文档内容和标题的字体、字号、字体颜色、背景颜色、段落对齐方式、项目符号、段落缩进、行间距、分页支持等。编辑器支持表格、图片、符号、HTML标记、模板、音频、视频、FLASH动画、插入广告等多种元素。

3、前台信息展示系统

该子系统对发布的公开信息进行快速、全方面的展示,力求简洁、明晰。每条信息以静态页面展示,让用户表现简单化。与动态页面相比,静态页面满足大用户量、高并发情况下的访问。

4、信息公开目录管理系统

维护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可对目录进行添加、修改、删除。支持批量数据导入,免去逐条人工输入的麻烦。根据部门的不同性质配置相应的公开目录。

5、部门管理系统

维护要进行信息公开的政府部门,对每个政府部门按性质进行分类,如市政府工作部门、市直属事业单位、县政府工作部门、县直属事业单位等。每个部门设置组织机构代码用于生成索引号。

6、用户管理系统

包括组织管理和角色管理,管理员可以新建、删除、修改用户基本信息,通过创建组织快速地给用户设置权限,同一组织内的用户具有相同的权限。也可以通过角色管理给用户分配角色。当用户忘记密码时,管理员可以在该子系统内重新设置用户密码。

7、日志管理系统

记录用户在系统内的所有操作,如添加、删除、修改信息,登录和退出时间,所属IP,当网站信息出现问题时,便于管理员查找责任人和原因。

8、 绩效考评系统

对信息公开目录中的业务数据进行汇总、分类和统计。包括:统计不同分类体系与不同组织机构的信息数据、依申请公开的处理结果、各个用户的信息发布量。以便管理者能够从全局上充分了解政府信息公开的落实情况,并为奖惩各部门提供依据,提高政府信息公开的质量。

9、依申请公开信息管理系统

依申请公开的录入和处理流程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搭建,公民填写信息公开申请表后,系统自动给出查询码。相关办理人员登录后获知有申请需要处理,进入处理页面进行办理即可。处理完成后一方面公民通过查询码在网页中查询申请的处理状况,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邮件配置,将答复情况以邮件的形式推送至申请人的邮箱。

(三)部分核心代码

1、根据用户权限及所属部门性质,生成相应信息公开树形目录。

使用FlyTreeView控件实现动态加载。首先,载入一级目录,当用户点击包含子节点的节点时,动态载入其子节点。这样生成的树形目录结构的节点最少,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也最大程度降低了服务器和客户端的负担。

NineRays.WebControls.FlyTreeNode node = new NineRays.WebControls.FlyTreeNode(row[“Name”].ToString());

DataTable tabChild = (new BusinessRules.ManageService()).GetChild(row[“Bm”].ToString(),0, Session[“depID”].ToString(),Session[“depClass”].ToString());

if (tabChild.Rows.Count > 0)

{

node.PopulateNodesOnDemand = true; //这个属性是用来显示结点前面是否有+号

篇5: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申请

尊敬的安康市政府法制办领导:

您好,我是***,家住汉滨区五里镇龙潭村11组,身份证号:***********,这次被陕西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因征地阻止施工被告上法庭特申请安康市政府公开关于《陕西省政府批复修建安康富强机场快速干道工程征地四界范围,征地面积,征收补偿标准及征地方案》。

望领导给予支持和帮助。

申请人:***

篇6: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

一、工作概述

(一)加强领导。我乡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调整充实了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严格执行专人负责制,进一步完善了政务公开相关制度,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持续良好开展。

(二)抓实工作。我乡通过政府信息公开管理系统填报本乡信息公开内容,充分运用宣传栏、led显示屏、微信公众平台等方式进行公示公开,并及时对公开内容进行更新、充实,做到、全面真实、及时准确、重点突出。

(三)加强宣传。把宣传教育工作作为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重要抓手,教育引导各单位公开工作人员、群众深刻领会信息公开的重大意义和目的,为树立政府新形象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主动公开信息情况

(一)利用“中国·万源”政务公开栏平台公开公示我乡政务信息。2018年,我乡政府信息公开严格按照公开要求和公开内容,累计主动公开政府信息43条。其中,应急动态及预案2条,年度总结及计划3条;乡镇动态26条;乡镇文件5条;财政(预)决算及三公金费6条;乡镇信息公开年报1条。

(二)通过电话、短信交流、入户走访、召开村(居)民夜校、座谈会、张贴宣传资料等形式公开公示了我乡宣传贯彻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省第十一届三次全会、达州市四届六次全会以及万源市六届八次全会精神信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会制度化以及“民情大走访、民诉大化解、民生大改善”相关信息共计220余次。廉政建设文化宣传共计15余次;社区党务、居务、财务公示公开信息420条;政策性保险共计15次;孕检通知、动物免疫通知、鼠药、蟑螂药免费发放通知、消防安全知识宣传等等若干次。

三、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情况

2018年,我乡没有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办理事项。

四、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2018年,我乡没有收取政府信息公开方面的费用。

五、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2018年,我乡严格按照《条例》和上级部门有关规定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没有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和申诉的情况发生。

六、贯彻落实《四川省2018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川办发〔2018〕41号)文件情况

(一)扎实推进扶贫脱贫和社会救助信息公开。扶贫脱贫方面:完善脱贫攻坚专栏,公开全镇脱贫攻坚规划和工作动态;在新庙子、水窝子等贫困村制作脱贫攻坚专题片、展板,及时播放脱贫政策、脱贫成效、脱贫项目实施等。印发政策清单1000余册,进一步宣传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精准退出等政策。编印脱贫攻坚简报24期,努力营造脱贫攻坚浓厚氛围。社会救助方面:严格按照程序上报审批大病医疗救助、低保等工作,积极做好孤儿、孤寡老人、残疾人及留守儿童的关心、保障工作,加强精神病人的救助监管工作。在重大节日救助慰问辖区困难群众,并及时通过公开栏、政务信息公开平台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全年为困难群众发放各村冬令资金67900元。发放重度残疾护理补贴46080元;大病救助补助26人,资金78071元;全乡2018年前三季度发放低保金额820720元;全年高龄补助发放34380元;全年优抚资金发428991元;孤儿补助全年发放32400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102720元。

(二)围绕防范重大舆情及突发事件影响社会稳定推进公开情况。继续坚持“一把手”带头,切实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要问题亲自过问、重大事件亲自处置。进一步建立完善政务舆情收集、研判、处置和回应常态化工作机制,成功打造廉洁社区及廉洁村庄,加大“四公开”公开力度,按时按要求完成了目标任务,进一步打造政府新形象。

(三)进一步完善“五公开”工作机制。完成梨树乡便民服务中心改建项目,统一制作工作制度和服务流程。乡便民服务中心设置窗口9个、工作人员11人。

(四)进一步加强解读回应工作。严格落实政策解读回应相关要求,充分利用入户、会议、宣传车、微信微视频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解读国家脱贫攻坚、低保等惠民政策,同时通过政务信息公开平台及时回应了网友咨询诉求5件,全年乡班子成员下基层宣讲重大政策20余次,开展主要领导讲党课微视频3次,利用宣传车巡回宣传30次,发放宣传单3000余份,形成了良好的政策宣传氛围。

(五)进一步扩大公众参与。一方面拓宽公众参与渠道,通过村(居)民说事会、村民大会等提高群众参与度。另一方面完善乡、村微信公众平台,增强群众对政策、政务信息的知晓率,增进政府与公众的互动交流。

万源市梨树乡人民政府

篇7:谈乡镇政府信息公开的纵深推进

[论文内容提要]纵深推进乡镇政府信息公开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生成适应乡镇政府信息公开的制度环境及完善的机制保障,同时还要乡镇政府执政理念的转型、乡镇政府公务人员观念更新、农民法律意识的增强等主观条件的满足。

构建和谐行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确立以和谐为特征的政府执法新理念,创建以和谐为特征的执法新模式,需要建立和强化以和谐为特征的执法新机制。其中政府信息公开,特别是与广大农民最密切联系的乡镇政府实现信息公开,是实践和谐行政价值目标的重要方面。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关于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精神,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的监督,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2000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国乡镇政权机关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制度的通知》。民政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也下发文件,对本系统特别是基层站所的政务公开工作作出了明确规定。随着村务公开的深入发展,广大群众越来越关注乡镇政务问题,迫切要求乡镇机关实行政务公开,以保证和巩固村务公开的成果,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在以上文件的促进下与广大群众要求下,我国乡镇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乡镇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与和谐行政价值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首先表现为信息公开的实用主义、形式主义盛行,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上的公开。例如,有些地方布置安排信息公开工作一阵急风暴雨,但忽视监督检查,时间一长,慢慢就变味走样,成了形式主义的东西,最终搁浅。其次表现为被动公开多,主动公开少。如某些乡镇政府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和运动式的信息公开要求,检查一走,运动一过,马上关闭公开渠道;或迫于民意呼声、舆论压力而被动地公开某些行政事项。同时,为规避主动公开,过多地强调行政相对人必须遵守的义务程序,而弱化行政主体必须遵守的义务程序,任意设置程序壁垒。例如虽然某些地方乡镇政府在互联网上开通了“政务公开”栏目,但规定点击该栏目必须首先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

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和谐行政价值目标的必然要求。2007年1月17日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该条例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这对推进我国乡镇政府信息公开起了重要的法律保障作用。推进乡镇政府信息公开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生成适应乡镇政府信息公开的制度环境及完善的机制保障,同时还要乡镇政府执政理念的转型、乡镇政府公务人员观念更新、农民法律意识的增强等主观条件的满足。

一、乡镇政府信息公开的运行保障机制

要使乡镇政府信息公开真正实现,必须设置相应规定,保证其运行的畅通,即要完善乡镇政府信息公开的运行机制。笔者认为,良好的乡镇政府信息公开运行机制应包括两方面的制度构架,其一是乡镇政府信息公开程序、形式规范化;其二是对乡镇政府信息公开的监督制约机制法制化。

(一)规范乡镇政府信息公开的程序

政府信息公开的程序应该分为两大类:一是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政府根据职权和规定主动给予公开。公开的程序具体表现为行政行为的程序,是其行政行为中的一个环节。二是依行政相对人申请向其或社会公开相关信息情报的程序。如保障某些利害关系人获得一些具有一定保密性质的信息而设置的依据申请而公开的程序。因为从法理上来分析,政府信息公开是政府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所以应以政府主动公开程序为原则,为主要方面。对依申请公开的程序,政府对是否公开享有自由裁量权,法律应严格规定申请、审查、批准的程序,以防止行政机关滥用自由裁量权,损害相对人的知情权。同时要规范行政事项的具体公开程序。即政府信息公开的步骤、方式、方法与时限规定。特别是对时限规定要严格化,以防止政府拖延而不利其信息公开的实现。

(二)规范乡镇政府信息公开的形式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不能搞形式主义,但必须要有一定的形式(载体),而且公开载体要不断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确定乡镇政府信息公开形式的总体要求是:群众看得见、看得懂;方便

群众办事,便于服务对象监督;能办事,办事快,好办事。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要求行政机关根据实际,采用多种方式公开政府信息。一是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府信息,发现影响或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扰乱社会管理秩序的虚假或不完整信息的,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发布准确的政府信息予以澄清;二是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发布协调机制,发布政府信息涉及其他行政机关的,应当与有关行政机关进行沟通、确认,保证行政机关发布的政府信息准确一致;三是行政机关应当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政府信息;四是各级政府应当在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查阅、获取政府信息提供方便;五是行政机关可以根据需要设立公共查阅室、资料索取点、信息公告栏、电子信息屏等场所、设施,公开政府信息;六是行政机关应当编制、公布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并及时更新。

(三)强化乡镇政府信息公开的监督制约机制

第一,建立首长负责制。各乡镇政府要建立政府信息公开的组织领导机构,同时其主要负责人应是政府信息公开的第一责任人,由其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做好各方面的指导协调工作和总监工作,如果出现重大问题应及时正确地解决,否则将承担主要领导责任。第二,建立目标考核制。把政府信息公开及其效果纳入乡镇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的政绩和业务能力考核的重要内容。将其日常工作、年终考核、选拔任用及奖励惩处等都与政府信息公开的执行情况、成败大小和结果优劣相结合进行综合性考核。第三,强化对乡镇政府信息公开的监督检查。一是加强组织监督,在考核的基础上,结合推行岗位目标末位淘汰制,对政府信息公开方面成效不明显,群众意见大的按有关规定实行末位淘汰。并加强日常的监督,以督促行政工作人员及时公开相关事项。二是加强舆论监督。对政府信息不公开,公开不落实或者弄虚作假的,由新闻舆论部门进行公开曝光。三是加强群众监督。除了保障知情权、参与权有利于行政相对人的监督外,还可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风监督员、行风评议员等中聘请政府信息公开监督员,定期开展政府信息公开督查和评议活动。并可对重点部门和单位信息公开工作进行民主评议,民主评议结果列为年终考核评比的重要依据。四是加强检查督促。乡镇政

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部门应定期不定期组织重点督查和暗访检查。以督促相关工作部门信息公开工作的有效落实。

第四,建立相应责任追究制。主要是应明确信息公开的义务和职责,并层层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门、岗位和工作人员;将信息公开要求、标准和程序具体化,明确考核标准和奖惩方法;建立信息公开过错追究制,使信息不公开行为及时承担相应的责任;建立信息公开投诉机制,通过开辟对信息不公开的举报投诉途径,改善信息公开执行状况。

(四)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救济程序

按照有权利就有救济的法律原理,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应该有救济程序的保障。在现代国家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中,普遍建立了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救济原则。申请救济的人一般有两种,要求公开的人和反对公开的利害关系人。根据申请人获取救济原则,当申请人的请求权遭到了国家机关的不当否决时,或者是利害关系人认为申请人的请求构成了对自己的损害,有权获得救济,可以向行政机关或者法院提起政府信息公开的诉讼。按照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可以向上级行政机关、监察机关或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举报,收到举报的机关应予调查处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二、满足乡镇政府信息公开的观念等主观条件

政府信息公开从本质上说是对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即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分配的一种体现和认知。对行政主体来说,信息公开是其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和职责;对于行政相对人及公民来说,则体现为一种法定权利或是其维护合法权益的一种保障渠道和途径。义务的是否履行,权利的是否实现与法律关系主体的主观意志状态如何有很大联系,因此,乡镇政府信息公开的实现还要依赖于两类主体的意识、观念等主观条件的是否满足。

(一)提高乡镇政府公务人员的思想素质

首先,乡镇政府公务人员应当适应入世的需要,树立正确的行政管理思维方式,转变“官本位”思想,树立服务理念、权利理念、竞争意识、人权观念、平等观念、法制观念等。树立服务行

篇8: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

我国的信息公开立法起步较晚,不过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2007年1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4月24日,《条例》经温家宝总理签署,以国务院第492号令公布。《条例》共五章、38条,分总则、公开的范围、公开的方式和程序、监督和保障、附则。制定这一条例旨在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这一《条例》将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美国1966年制定,此后又经过几次修改的《信息自由法》是世界信息公开法史上的里程碑之作,该法既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信息公开的系统立法,也是迄今影响最大的信息公开法。该法以及与其相关配套的法律所共同形成的信息公开法律体系基本上囊括了现代各国政府信息公开的主流方式。

政府信息公开是我国新时期建设的新问题,有关概念、理论和制度等方面有待认真研究。美国是世界上较早实行政府信息公开的国家,他们的很多做法都对我国富有很深的启示意义,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借鉴。本文通过对中、美两国信息公开适用范围和公开内容的详细比较,分析其异同之处,希望对促进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有所裨益。

一、政府信息公开制度适用范围比较

1.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适用范围不明确。

《条例》所适用的范围也包括行政机关,《条例》第二条规定“本条例所称政府信息,是指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但这里的行政机关未进行定义,根据我们平时的理解,这里的行政机关应该指的是各级人民政府,即各级行政机关、公共事业单位和法律、法规授权的一些具有管理职能的单位。那么政府所下属的各单位和公司呢?他们的信息公开义务又如何规定?这里政府信息的定义规定得很明确,但行政机关没有任何定义。哪些单位才能称之为行政机关?我们无从查起。

2. 美国政府信息公开适用范围广泛。

美国《信息自由法》所规定的义务主体用语是行政机构,美国《信息自由法》对行政机构的含义是这样阐述的:“所界定行政机构一词,应包括行政部门、军事部门、政府公司、政府控制公司、或其他隶属行政部门之机构(包括美国总统所直接主管之机构在内),以及独立性质之管制机构在内。”其行政机构所涉及的公开义务主体的范围十分广泛。美国《信息自由法》还规定,该法不适用于联邦政府选举产生的官员,包括总统、副总统、参议员、众议员,不适用于司法机关,不适用于私营企业、联邦政府的合同方或受资助方、私人组织,州政府或地方政府,也不适用于候任总统的过渡班子。哪些机关、哪些部门适用于《信息自由法》,哪些组织团体不适用于此法,规定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3. 现实反思。

从上可以看出,在我国《条例》没有对“行政机关”统一定义,行政机关的定义不明确,如果行政机关的范围不确定,那么政府信息的范围又该怎样确定?到头来还是什么也不明确,该公开的信息不公开,公开的又不是老百姓所需的信息。美国的《信息自由法》,对于政府信息公开的适用范围规定得非常详细,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还有待于进一步规范。

二、政府信息公开内容比较

关于信息公开范围,我国与美国的立法模式差别较大。

1. 我国—一对公开事项的列举式规定。

《条例》对政府信息公开内容的规定分三个层次,首先是政府原则上公开政府信息的规定;然后是应公开事项的列举式规定;最后又对不予公开的事项进行原则性而非列举式的规定,如“行政机关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从《条例》内容可以看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制定也从两个方面体现了“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一方面规定了主动公开的基本要求和公开的内容,确定了各级政府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重点,明确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依法申请公开的信息。另一方面,也规定了在政府信息公开中凡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均不能公开,除此之外,都可以公开。但是,这种就应予公开的事项进行列举式规定,对公开事项、而不是不公开事项进行列举是否就意味着未列举的事项可以不公开?一方面提倡政府信息公开,一方面又使某些不想对外公开信息的行政机关有机可乘。《条例》中这种矛盾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受《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下简称《保密法》)等上位法的影响,无法对公开的“除外”事项作出明确列举式的规定,不得不作出这样前后矛盾的规定。

2. 美国——“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原则的典范。

从国外政府信息公开的立法来看,一般都没有规定主动公开的范围,而只是规定了不公开的内容。除了不公开之外的政府信息,其他政府信息都应该公开。这就是所谓的“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美国也是如此,美国的信息公开的立法模式是原则上公开,然后对不予公开的事项进行列举式的规定,只要信息不属于“除外”规定的情形就应当一律公开。美国的《信息自由法》对于九类例外公开进行了列举,除了这九类信息可以不公开之外,其他必须公开。关于这九类信息,政府机关可以拒绝公开政府文件。当然,如果公开政府文件并不会对国家利益或社会造成损害,政府机关也可以公开例外范围内的某些材料,但不能是国家秘密或商业秘密。

3. 现实反思。

美国的《信息自由法》是一部法律,具有很强的法律效力,而我国的《条例》只是一个规定。“行政机关在公开政府信息前,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审查。”当公开条例与《保密法》发生冲突的时候应以《保密法》为准,不得公开。《保密法》与《条例》的矛盾势必会影响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顺利进行,那么由国家最高立法机构修改《保密法》》则势在必行。在对应当保密的事项有了明确的规定后,信息公开的内容就会对“除外”事项进行详细列举,而对应当公开的事项则只采用原则公开的规定即可,不必一一列举。此外,如何处理政府信息与档案的关系,也会直接影响政府信息公开的水平。目前《档案法》的一些规定实际上限制了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要实行政府信息公开,就必须把《条例》与《保密法》和《档案法》的修改联系在一起,以保持法律上的一致。

《条例》的出台,无疑会给我国人民对政府信息公开的需求带了很多的变化,如公开范围的扩大、建立健全了保密审查机制等。《条例》作为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可以说是目前公开领域效力层级最高的法律依据,体现了国家意志和法律的权威性。虽然《条例》的出台给我国公民的信息需求带来了很多便利之处,但是,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条例》还存在着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公开范围狭窄、公开内容保守就是其中一大特点。在此希望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会日趋成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越做越好。

摘要:本文对中美两国政府信息公开的适用范围和内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两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并对信息公开的适用范围和内容进行了比较。

上一篇:《写出人物精神》教学设计下一篇:语文组学科实践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