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医保整合方案

2024-06-16

城乡医保整合方案(精选6篇)

篇1:城乡医保整合方案

整合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 构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 当前存在的弊端,如何做,做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要建立“城乡全覆盖、缴费可选择、待遇较均衡、政策可衔接”的城乡统一的居民医保政策体系

一、当前模式弊端多,整合迫在眉睫

1.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二元制度设计,难以彰显社会保障的公正公平。

2.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在管理上分属不同部门,彼此相互分割,难以形成合力。

3.存在机构职能重叠交叉和资源浪费现象。

4.存在重复参保现象

5.新农合医疗管理与医疗服务合一由卫生部门主管,卫生部门即有经办职能又有监管职能,不利于规范管理。

6.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分开运行,政策无法充分衔接,影响居民和农民的参保积极性。参保范围难界定;没有建立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不利于推动城市化进程。

二、如何进行整合一体化

(一)领导重视,整合经办机构

(二)协调两种政策,统一部署参保参合工作

(三)逐步完善制度,统一办事流程包括部门管理、政策规定、认定范围等

(四)统一窗口办理,提高办事效率

(五)统一基金收支管理,确保基金安全运行

建立基金收、管、存、支分离的封闭式管理体制;严格内部监控;强化部门监督;落实市、镇、村三级公示制度;不定期检查。

(六)其他方面的整合要使用统一的信息平台,即一个医保网络一个药品目录,方便管理

三、存在问题和对策

(一)主管部门不同,整合优势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应该把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合为一体,建立筹资标准、政府补助、待遇水平相对一致的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障制度

(二)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政策设计不平衡

统筹缴费标准差别大:补偿标准不一样;医疗保障政策制度设计不一

(三)经办机构管理服务能力压力增强

医疗保障工作管理任务繁重,人员紧缺,人员专业素质和工作效率都要提高,医保信息系统管理工作量迅速扩大

(四)基层医保机构设置与职能不协调

由于目前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没有人员编制及单独经费预算

篇2:城乡医保整合方案

2016年各级财政对居民医保的补助标准在2015年的基础上提高40元,达到每人每年420元,医保待遇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5月6日电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近日就做好2016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发布通知,通知显示,2016年各级财政对居民医保的补助标准在2015年的基础上提高40元,达到每人每年420元。

通知指出,2016年各级财政对居民医保的补助标准在2015年的基础上提高40元,达到每人每年420元。其中,中央财政对120元基数部分按原有比例补助,对增加的300元按照西部地区80%、中部地区60%的比例补助,对东部地区各省份分别按一定比例补助。居民个人缴费在2015年人均不低于120元的基础上提高30元,达到人均不低于150元。

各地要按照基金收支平衡的原则,科学确定当地居民医保实际筹资标准,合理确定财政补助与个人缴费分担比例。要结合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工作推进,实行城乡统一的.筹资政策,并逐步均衡城乡居民筹资负担。结合巩固完善大病保险,合理确定大病保险筹资标准,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鼓励有条件地区探索建立个人缴费标准与居民收入相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逐步提高个人缴费在筹资中的比重。

通知强调,各地要按规定及时拨付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省级财政要加大对困难地区的倾斜力度,完善地方各级财政分担办法,确保各级财政补助资金在今年9月底前全部到位,

统筹地区经办机构要加强个人缴费责任的宣传落实,做好居民医保基金征缴和大病保险资金划转工作,并与财政部门建立对账制度,及时上报各级财政补助资金到位情况。

医保待遇方面,通知提到,要稳定居民医保住院保障水平,将住院费用政策范围内支付比例保持在75%左右。同时,结合分级诊疗的施行,完善门诊保障机制,合理确定门诊保障水平。

进一步巩固完善大病保险,重点是通过完善居民医保基金预算管理,平衡基本医保与大病保险支出需要,探索实施更加精准的待遇支付政策。各地要针对困难人员采取降低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取消封顶线等政策措施,加大倾斜力度。加强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等制度的衔接,发挥保障合力,有效防止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同时,规范委托商保机构承办大病保险业务,加强监督管理,督促商保机构加强费用控制,保证基金合理使用。

篇3:依法推进城乡居民医保整合

长期以来,在我国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方面,分别建立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并分别由人社部门和卫生部门管理。由于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制度分设以及管理分割,导致两者之间在筹资标准、待遇政策以及经办管理等方面产生差异,不利于社会公平,不利于人员流动,并出现重复参保、重复补贴等问题,增加政府的管理成本和不合理负担。因此,推进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势在必行。

实际上,早在2013年3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审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中,就明确提出整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职责等,由一个部门承担。在新一届政府成立之后,就曾立即开始研究制订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的方案,并由中央编制办公室牵头研究相关管理机构以及职能的整合方案,并计划在当年内组织实施。但是,由于相关部门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分歧,并且一直没有达成共识,以致有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相关管理机构,以及职能整合的方案也未能确定下来,悬而未决,拖延至今。

在有关城乡居民医保整合方面存在争议的核心问题是:究竟将整合之后的城乡医保划归哪个部门统一管理?有的部门和少数学者认为,卫生部门可以“一手托两家”,主张由卫生部门同时管理医疗服务机构和医疗保险,并声称这种管理体制符合国际惯例。

但是,基本医疗保险是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代表参保人购买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而并非对医疗机构的补偿。因此,在管理体制上,应当将医疗服务支付方与医疗服务提供方分开。从国外医保管理体制来看,根据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收集整理170个国家和地区的相关资料,剔除其中资料不全或无相关制度的国家之后,对115个具有可比性的国家和地区的医疗保障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在实行社会医疗保险的74个国家中,由社会保障部门主管医疗保险的有39个国家(占52.7%);而由卫生部门主管医疗保险的国家仅有18个(占24.3%);由卫生与社会保障部门主管的有7个国家(占9.5%);另有4个国家(包括中国)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由社会保障部门和卫生部门共管或分管(占5.4%)。由此可见,在实行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国家中,超过半数以上的国家都是由社会保障部门主管社会医疗保险。与此相比,完全由卫生部门主管医疗保险的国家仅占不到1/4,而这些国家的卫生部门一般都不负责直接管理医院。这表明,由社会保障部门主管社会医疗保险是国际医疗保障领域的主流。

不仅如此,在医疗保障经办管理体制方面,在上述国家中有78.3%的国家由人力资源(劳动)、社会保障(社会保护、福利)部门及各类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基金负责经办管理,只有15.7%的国家由卫生部门负责经办管理;其余少数国家由其他独立机构或组织来承办。由此可见,大多数国家都是由人社部门负责医疗保障经办管理业务。

根据我国2010年10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并颁布的《社会保险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属于基本医疗保险范畴。按照国务院各部门的职能划分,基本医疗保险由人社部门主管。因此,在整合城乡医保经办管理体制方面,应当依法将整合后的城乡居民医保归并到主管医疗保险的人社部门统一管理,促进城乡医保一体化。这是符合相关法律规定以及政府部门职能分工的,具有法定的依据。

近年来,全国已有天津、上海、浙江、山东、重庆、青海、宁夏、广东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9个省级地区(或管辖区域)先后全面实现城乡医保整合,并且全部归口人社部门统一管理,其中上海、浙江、山东等省市是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实现整合的;还有其他省份的39个地市已全面实行城乡医保整合,其中超过90%以上的地市划归人社部门统一管理,只有一个市划归卫生部门统一管理,其余个别地市暂由其他部门管理或尚未明确归口管理部门;此外,还有42个地市的91个县(区)也实行城乡医保整合,其中58%划归人社部门统一管理,划归卫生部门统一管理的县(区)只占34%,其余不足8%的县(区)暂时由政府托管或未明确管理部门。上述实现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地区覆盖参保人数已经达到3.17亿人。这些实现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并划归人社部门统一管理的地区,都是地方党委、政府根据《社会保险法》的有关规定、国务院关于整合城乡医保的精神以及当地的实际情况,依法作出的决策,并且在已经实现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地区中成为主流,充分反映了绝大多数地方党委和政府在整合城乡医保并且划归人社部门统一管理方面已经达成广泛的共识。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制社会一体建设,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保证党确定依法治国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工作机制和程序,加强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因此,在推进城乡居民医保整合方面,应当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依法决策和依法整合,在我国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整合并由人社部门统一管理,不仅符合有关法律规定、政府管理体制和现实国情,也符合国际医疗保障管理体制发展的主流趋势。各地区应当根据最近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文件精神,在推进城乡居民医保整合方面依法作出正确的决策,并将整合之后的城乡居民医保划归人社部门统一管理。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克服部门利益和本位主义,依法解决相关部门之间在医保管理方面的职能划分问题,从根本上改变医保领域的城乡制度分设和部门割据的状况,消除相关部门之间的摩擦和内耗,在全国范围内依法全面实行城乡居民医保制度以及管理体制的统一。

篇4:整合城乡医保于谁有利?

首先,从开源的角度来看,《意见》提到,“逐步建立个人缴费标准与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衔接的机制。合理划分政府与个人的筹资责任,在提高政府补助标准的同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比重。”医保基金在近几年来一直处于较为紧张的状态,这主要受制于老龄化之后的参与缴费的年轻人占比下降以及医保基金管理长期处于粗放的状态。因此,在加强控费的同时,医保基金提高个人缴费标准就成为政策不得不考虑并推进的。但是,虽然与精细化管理相比,提高缴费标准是较为容易执行的,但考虑到当前经济处于下行周期,政策推进的阻力并不小,如何落实到具体措施并平衡各方利益就显得非常关键。

其次,《意见》提到,“统一农民工和灵活就业人员依法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有困难的可按照当地规定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统一筹资政策。”农民工参加职工基本医保或城乡居民医保都将增加缴费,对于大量雇佣农民工的行业如建筑、制造企业来说,未来用人的成本将会大幅增加。尽快实现全面的医保全国统筹可以缓解中西部省份的危机,但无法改变这些省份自身造血能力不足的现实,更合适的方法还是需要进一步落实国企划拨充实社保。

再次,统一保障待遇可能增加对医疗机构的服务需求。

在更好的医疗保障下,通常会让参保者的就诊意愿加强,短期来看可能增加就诊量和医疗费用,但是,好的保障可能促使参保者早就医,早治疗,避免疾病严重化导致的大笔医疗开支,因此从长期来看反而可能降低大病导致的高额医疗费用。

随着保障待遇的提高,对二三线城市和县级医院的服务需求也会相应增加,这将促使服务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在城郊、县级、基层都可能出现医疗机构的投资机会。

最后,统一城乡居民医保药品目录和医疗服务项目目录提示会有更多的药品进入报销范围,扩大新农合参保者的药品覆盖面。对于药企来说,在城乡并轨带来服务量增加的医疗机构进行渠道布局将有助于增加销售。

由此看来,统一保障将会增加对医疗服务及产品的需求,与之相对应的是支付方必须通过精细化管理医疗服务和用药,完善支付方式,来避免服务需求提升造成的医疗开支上的浪费。这将包括几个方面。一是反欺诈,中国的医保欺诈仍然严重,要避免一张医保卡多人使用、用医保卡套现等问题就必须设置严格的反欺诈控制。二是合理用药。统一药品目录之后可能出现新的药品滥用问题,尤其在一些数据系统还不够完善的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范围加大可能导致浪费。因此,支付方必须相应地增加合理用药的管理力度。

整合城乡医保是在医保全面吃紧的背景下出台的,通过六个统一(统一覆盖范围、统一筹资政策、统一保障待遇、统一医保目录、统一定点管理、统一基金管理)来开源节流,逐步展开医保改·革的步伐。医保改革将关乎医改的全局,是整个医改中尤为重要的一部分,未来的走向值得市场重点关注。

【结语】城乡居民医保归谁管 数据说人社部门胜算大

日前,国务院正式下发《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却绕开了城乡居民医保管理权归属于人社部门还是卫生部门的争议。

据悉,部分媒体通过对已经实现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地区管理权归属情况进行梳理发现,许多地区选择了交由人社部门主管。

篇5:城乡医保整合方案

成效情况报告

一、两保并轨工作进展情况

为了积极响应中央、省关于加速毕节试验区建设步伐的决定,进一步协调城乡统筹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节省开支,方便管理。大方县结合工作实际,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在2010年将除城区(大方镇)以外的各乡镇城镇居民纳入新农合管理,分步对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并轨统筹管理模式进行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群众较为满意,2011年度全县试行城乡居民统一纳入新农合管理,有效缓解城乡居民疾病经济负担,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一举措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认可,总结大方经验,并于2012年在全市推行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并轨统筹管理(统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通过近五年并轨运行,特别是2016年实行市级统筹后,城乡居民医保资金抗风险能力得到有效增强,参保居民受益面不断扩大。2017年1-11月,参保城乡居民医药总费用44441.49万元(其中县外住院17881.35万元,县内住院20579.55万元,门诊5980.59万元),有1566686人次受益(其中门诊1469460人次,住院97226人次),共支付城乡居民医保资金30318.23万元(其中门诊4684.81万元,一般诊疗费941.23万元,县外住院9609.68万元,县内住院15082.51万元),其中贫困人口10584人次受益,住院总费用是4156.16万元(合规费用是3842.42万元),报销医保资金3104.29万,覆盖贫困人口10584户35184人,补偿比为74.69%(合规费用补偿比例为80.79%);大病保险累计赔付9493人次,赔付大病医保资金1723.81万元(其中精准扶贫户有2792人次受益,医药总费用为2217.24万元,报销大病医保资金344.28万元,报销比例为8.28%),医保资金使用率为75.12%,目前资金运行平稳。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需求不断增长,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参保外出务工、经商、就读、旅游等人员队伍不断壮大,且人员分布不均,流动无序,以至于异地就医医疗费用报销资金不断增长,就医真实性无法核实。

(二)监管力量薄弱,对意外伤害责任认定难度大,且不够专业。

三、建议及对策

(一)建立全国城乡居民医保案件异地协查机制,搭建全国网上城乡居民医保办案信息平台,或以国家卫生计生委新农合异地就医结算管理中心为主导,通过现行的跨省异地就医信息系统,建立异地城乡居民医保案件协查信息交换通道,实现全国城乡居民医保案件异地协查,提高办事效率,节约人力、财力、物力,同时能确保资金支付的合规性,确保参保居民报销的合法性。

篇6:城乡医疗保险,整合移交方案

移交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确保我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整合工作的顺利推进,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积极稳妥、密切配合、平稳交接、有序进行”的工作要求,实现管理职能、机构人员、基金、资产、债权债务、信息等工作的平稳划转和整体移交,确保移交期间工作不断、队伍不乱。

二、移交步骤

(一)经办机构和人员移交。将区卫计局管理的新农合经办机构及在编在职工作人员整体划转至由区人社局管理的医保局,保证队伍的整体性和工作的连续性。

(二)职能和业务移交。将新农合的经办和管理职能移交至区医保局。

(三)资产移交。对所移交的办公设备等各类资产,新农合要进行整理、列出清单、登记造册,向区医保局完整移交。

(四)文书档案、业务档案、财务账目、信息资料等移交。对历年所形成的各类文档资料、统计报表、数据信息等,新农合要进行整理归档、列出清单、登记造册,向区医保局进移交。

三、组织领导

为顺利完成移交工作,区人社局和区卫计局分别指定移交工作负责人和联络人。

四、部门职责

(一)区监察局负责对移交工作全过程进行监督。

(二)区卫计局负责指导新农合做好基金、资产、账目,档案等移交内容的清理工作,确保各项移交内容真实、准确、完整。

(三)区人社局负责人事关系转移等工作并指导区医保局做好各项移交内容的接收工作,确保接收后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管理、报销、基金征收等各项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四)区编办负责编制的划转、经办职能的调整并尽快落实服务中心的机构设臵。

(五)区财政局负责移交工作中基金财政专户的管理转换工作,同时做好移交后办公经费和人员经费的核拨等工作。

五、进度安排

(一)2015年12月15日开始,区医保局和区新农合采取点对点的方式进行具体工作的全面移交。

(二)2015年12月19日前,区医保局和新农合完成机 构人员、职能业务、资产、档案、财务账目、信息资料等相关工作的移交。

(三)2015年12月19日起,区医保局全面履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经办管理职能。

六、移交期间工作要求

(一)严明纪律。移交期间,要严明组织人事纪律,冻结人事调动,要严肃财经纪律,除正常的工作开支外,严防突击花钱、乱花钱或趁移交之机私分、变相发放和转移财物,严禁瞒报和转移财产或虚报债权债务。对违反组织人事纪律、财经纪律的,由相关部门追究其责任。

(二)移交期间,新农合暂停支付各种费用,锁定债权债务,待移交完成后由区医保局按规定支付。

(三)统筹协作。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经办管理体制的整合是一项重要工作,涉及的具体事项较多,相关部门一定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加强协调、紧密配合,确保整合工作如期完成。

上一篇:美丽的海洋馆小学生作文300字下一篇: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快乐蛋宝宝》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