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必修二导学案

2024-06-19

高二化学必修二导学案(共8篇)

篇1:高二化学必修二导学案

《边城》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学习目标1、了解沈从文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2、感受沈从文小说的语言特色。

3、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会人性之美。

重点、难点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和细致含蓄的心理刻画。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积累基础知识。

一、知识链接

作者沈从文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苗族。我国现代作家、文物研究家。

他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主要著作有《湘西散记》《边城》《长河》等。他的《边城》被誉为“田园诗的杰作”,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沈从文的主要文学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

二、《边城》的情节故事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三、初读课文,了解本文主要内容。

这篇小说具有“平中见奇、静中见情、疏密相间”的特点。

第三章写端午节的风俗活动,为翠翠回忆两年前的端午节埋下伏笔;

第四章则具体追述了两年前的端午节,翠翠在河边看龙舟,巧遇二老傩送时的情形;

第五章则照应第四章,补叙上一年端午节翠翠和祖父看竞渡时巧遇大老天保的情景,进一步交代了二老的情况;

第六章回到现在,写祖父和翠翠的对话,则照应了第四、五章。时间的回环往复衔接得天衣无缝,情节铺设更是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小说写端午节热闹的龙舟比赛、捉鸭游戏和人们争相观看的盛大场面,印证了这里的民风淳朴,而正是在这热闹的游戏中,作者让小说的主要人物翠翠、老船夫、顺顺、天保、傩送等人相继出场,并在端午节的活动中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与情感爱好。为下文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作好了铺垫。此外,端午节的热闹又极具地域色彩,给读者展示了一种美不胜收的风土人情,这也是《边城》的一大特色。

《边城》里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作为线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湘西地方的风景美和人性美。

翠翠和祖父的祖孙情:这是作品中最主要的两个人物。相隔着中间一代人,祖孙俩组成的家庭是残破的,所以在悠长的岁月中,祖孙二人不仅生活上相依为命,也在感情上相濡以沫。

翠翠和天保兄弟的爱情:爱情的美好很重要的原因是它对物欲的排斥,爱情愈纯洁,其中包含的物欲成分就愈少。课文节选的三章没有直接写到几个青年男女相爱的动机,但却写到了他们表达爱情的方式,最动人的当然是傩送的歌声和翠翠梦里的虎尾草。傩送用整夜的歌声表达对心上人的爱慕,让人不由想起《诗经》《乐府》里咏叹爱情的美丽诗章,这是湘西古风犹存的明证,更是这里的人把爱情视作圣洁感情的表现。同样,翠翠在睡梦中受到歌声召唤,她摘取了一捧虎尾草,准备送给意中人,一个少女纤尘未染的心豁然眼前,让人感动。

可作补充的是翠翠父母的爱情,他们在对歌中相爱,在绝望中殉情。爷爷对翠翠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种歌唱出了你”,原来,翠翠就是纯洁爱情的结晶。

天保和傩送的手足情:天保和傩送突然发现两人爱上的竟是同一个姑娘,眼看兄弟要变成情敌,他们没有反目成仇,也没有像流行小说写的那样,其中一个慷慨“出让”,他们懂得,姑娘不是财产,感情没有价格,你必须接受姑娘的选择,而不能代替姑娘做出选择。于是他们公平地、正大光明地做了竞争,哥哥走了车路占了先,就一定让弟弟走马路先开口,结果一唱定乾坤,这里没有裁判,没有评委,没有公证人,只有良心和道德,再加上血浓于水的手足深情。为了成全弟弟,哥哥带着失恋的忧伤远走他乡……

四、夯实基础,阅读文章完成下列练习。

(1)给加点字注音

安辑保守蓬蓬铛铛老鹳河傩送牛犊蘸酒

茶峒绊倒泅水汆着小Q鼓踹水

悖时碧溪埋怨镇m八百槌睨着

拮据怏怏强横俨然唢呐糍粑

莞尔商榷碾坊胡诌甬道茨滩

竹篁黑黝黝喁喁渎职角隅

(2)给下列词的多音字注音

1、溜溜边水溜2、帖服帖请帖碑帖

3、翘翘首以待翘尾巴4、委委曲求全虚与委蛇

5、扛扛枪力能扛鼎6、解解决姓解押解

(3)辨形组词

1、缆揽2、壤攘3、绊拌4、泻泄

5、掂惦踮6、涎蜒诞

(4)根据拼音写汉字

Jing()争安ji()保守干zao()shu()军长官景zhi()

平淡无qi()tiao()望朦朦longlong()过du()欺wu()

放si()笑xixi()

(5)识记词义

(1)平淡无奇:比喻平平常常,没有什么出色的地方。

(2)插科打诨:指戏曲演员在演出中穿插些滑稽的谈话和动作来引人发笑。也指现实生活中引人发笑的一些戏谑的`动作和语言。

(3)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4)张冠李戴: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

(5)信口开河:随口乱说一气。(6)礼轻仁义重:礼物虽然轻微,但其中的情义却很深重。

第二课时

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完成练习。

一、再读文章,了解本文的主人公形象。

关于翠翠人物形象

翠翠天真善良,温柔清纯。她和外公相依为命,对外公关心备至。因为外公不理解她的心事,她就幻想出逃外公去寻她,可是想到外公找不到她时的无奈,又为外公担心起来,为自己的想法的后果害怕自责。她情窦初开,爱上了傩送,感情纯洁真挚。而节选部分以后傩送远去,她又矢志不渝地箸着心上人的归来,表现她爱的执著。

二、边城的“人生形式”的表现形式

沈从文在谈及《边城》时曾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文中,作者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表现边城的“人生形式”的。

1、风景美:河中水皆泛着豆绿色,天气又那么明朗;落日向上游翠翠家中那一方落去,黄昏把河面装饰了一层银色薄雾。

2、风俗美:端午节:龙舟赛,捉鸭子比赛。中秋、过年:月下对歌,舞龙耍狮子,放炮仗烟火。边城祥和安定,人民和睦安乐。

3、人性美:翠翠与傩送之间纯洁的爱情、翠翠与爷爷之间纯真的亲情、爷爷与乡邻之间淳朴的友情……这里的人善良、勤劳、质朴、真实、自然,毫不矫揉造作,体现了人性中最美的一面。如龙头大哥顺顺,“凡帮助人远离患难,便是入火,人到八十岁,也还是成为这个人一种不可逃避的责任!”二老傩送热心助人,即使被翠翠误会,也托人送翠翠回家;祖父身上更是体现传统美德,坚持不收过渡商人多给的钱,而商人也是一样的朴实,非坚持给钱不可,最后祖父只收下一个铜子,却搭了一把烟叶给商人。

三、课后巩固练习题

1、下列加横线的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A、挪用挪移挪动腾挪跳跃B、薄弱薄云薄冰日薄西山

C、埋藏埋没埋伏埋头埋怨D、蒿艾艾青方兴未艾自怨自艾

2、下列词语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

A、垂涎涎皮诞生荒诞B、胡诌陷害皱纹陷阱

C、甬道涌现捅刀蝉蛹D、焖菜黝黑喁喁蚩之以鼻

3、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各放散出一种热气。

B、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C、祖父夜来兴致很好,为翠翠把故事说下去,就提到了本城二十年前唱歌的风气,如何弛名于川、黔边地。

D、一个在半山上竹篁里砍竹子,一个在溪面渡船上拉船,这些事也说到了。

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矫揉造作白璧无瑕目不暇接全神贯注

B、好高鹜远声名狼籍恼羞成怒明珠暗投

C、虚无缥渺不容置辩风烛残年仓皇失错

D、扑朔迷离淋漓尽制不绝如缕谈笑风声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个比喻___________三层意思,需要深入挖掘,才能真正体会到它的妙处。

②近年来,内地作家___________沿海地区,写出了不少关于市场经济题材的好作品。

③无权无职的平民百姓,虽然人微言轻,但他们送给为官者的外号,褒贬清楚,爱憎分明,很能_____民意。

④这又让我们见识到怀疑的残酷。它只需要一点借口,就可能将一个_________的生命顷刻间置于死地。

A、包涵作客阐明灵活B、包含做客阐明鲜活

C、包含作客说明鲜活D、包涵做客说明灵活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爸爸不会做家务事,烧出来的菜更是索然寡味。

B、他自懂事以来一直处心积虑追求的东西,原来不过是肥皂泡似的幻想。

C、牛顿第一定律是物理学家们约定俗成了的,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经常要使用的。

D、世纪之交,青年一代肩头的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志存高远,向着更高更强迸发!

7、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苍翠的林海与山巅紫红色的页岩相互映衬的蓝色的天幕下,变成了一幅十分鲜明而又十分和谐的大自然图画。

B、新居民家庭人均收入虽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生活质量较低,其社会保障和子女教育情况与全国城镇居民总体水平相比,差距较大。

C、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的政府并不只热心于通衢大道与高楼大厦,而是首先顾及到偏远贫穷地区人民的温饱问题。

D、前一段时间,舆论界对中学语文老师和语文教学不负责任的批评和指责,屡屡见诸于报端。

1234567

ADCACDB

王小有

篇2:高二化学必修二导学案

班级:组号:姓名:学生评价:教师评价:

4.必须坚持一切人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构建第一课知识体系:

【预习案】

5.张家界天门中学高二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导学案 编号: 06总课时:课型:预习+展示上课时间:2013.10主备人:伍芳莉审查人:廉基军审核人:

班级:组号:姓名:学生评价:教师评价:

【探究案】

探究一:自主探究问题。

探究二:

世界奢侈品消费的平均水平是拿出个人财富的4%左右去消费,而有调查显示,我国的一些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为了“面子”,花在奢侈品上的财富早已超过了40%。我国奢侈品消费者的年龄大多在20岁到40岁,而欧美国家奢侈品消费者的年龄大多在40岁至70岁。其实,真正买得起奢侈品的年轻人只是少部分。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分析我国一些年轻人在奢侈品消费方面存在认识误区的原因。

【课后拓展】

1.马克思说:“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对马克思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有人存在就一定会有意识

B.意识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 C.脱离了社会也可以形成意识

D.意识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科学知识在不断增加

2.思想是人类特有的精神花朵,在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中,只有人类具有思想的能力。从哲学上看()

A.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B.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C.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D.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在扩展、加深

3.(2013·济南外国语入学考试)2012年是中国的龙年,也是一个闰年。龙是中华民族进入农业社会后创造的一种虚拟动物,属于水物,它的产生与农业对水的需求有关。这说明()A.龙的形象没有客观基础 B.龙的形象源于客观存在 C.错误的认识来源于想象 D.需求是产生意识的源泉

4.(2013·济南外国语入学考试)目前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必须进一步加大支农力度,完善农业投入长效机制。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农业的冲击和通货膨胀的压力再次提醒我们,粮食安全始终是头等大事,不断加强农业基础,始终应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这主要表明()A.人类社会的现象是多种多样的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C.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D.人类的活动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5.(2013·洛阳期末)2012年5月11日,国家发改委等6部门联合发布了《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案》。国家将根据猪粮比价的变动情况,分别或同时启动发布预警信息。说明意识活动具有()

A.目的性B.计划性C.自觉选择性D.主动创造性

6.2012年5月17日,中华全国总工会组织的全国劳模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合肥举行。此次活动旨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激励广大劳动群众以劳动模范为榜样,积极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强调弘扬劳模精神,是因为()A.意识可以直接改造客观事物

B.意识的能动性使事物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C.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D.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篇3:高二化学必修二导学案

一、“实验探究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一) “实验探究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界定

“实验探究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学案为载体, 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为主要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主要目的,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在深入研究学情、教材以及教学大纲的基础上, 以知识和能力为两条主线编制出学案, 以学案为载体, 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新课内容, 并在过程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亲自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实现全体学生主动发展并全面发展。

(二) “实验探究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构建

1.“学案”的构建

学案, 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 知识经验, 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 沟通学与教的桥梁, 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在编制“学案”时, 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理清知识主线和能力主线, 并以知识为载体, 能力培养为侧重点来进行, 其设计环节简示如下:

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与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目标变得具体化、问题化、系统化。其次, 进行学法指导, 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让学生学会学习,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然后, 根据学案上的内容, 自学研讨、合作交流, 发现问题, 并共同探讨研究, 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最后达标测评、反思总结, 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 精编当堂达标检测题, 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并引导学生回顾整堂课, 找出知识间存在的内在联系, 使之形成网络, 同时反思本节课中自己的表现和得失。

2.“实验探究学案导学”课堂教学基本环节

根据学科的教学特点, 结合“实验探究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所构建的课堂流程图如图2所示。

二、“实验探究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前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 部分教师不能正确认识主导和主体的关系, 比如对于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用途”这类较为简单的描述性知识时, 也是由教师详细的讲解;对于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也是由教师代替学生解决,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不重视用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本文以高中化学·必修1“铝的重要化合物———Al (OH) 3”为例, 谈谈“实验探究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以上运用“实验探究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氢氧化铝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入课题, 让学生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发现问题, 再通过小组实验探究、合作交流最终得出制备氢氧化铝的最佳方案, 并进一步自主探究氢氧化铝的两性以及不稳定性, 最终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归纳总结氢氧化铝的性质和用途, 并补充完善学案, 完成当堂测评题。在课堂上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学生营造了主动学习的氛围, 创设了更多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机会, 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 提高了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科学的思维品质。

三、教学反思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能动的活动, 决不是教师片面灌输的被动活动”, 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在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教学思维, 注重引导,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学会学习, 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课程改革主张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文试图通过“目标导学———合作探究———归纳整理———达标检测”的教学过程, 逐步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达成,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 真正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同时, 加深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 提高教师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教而有法, 但无定法;学而有法, 贵在得法。“实验探究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提出的四个教学环节不一定要机械地应用于每门课程和每一节课, 应当根据各自实际情况灵活变通, 才能更好地应用于实际教育教学中。

摘要:2010年青海省进入新课程改革, 各种教学模式也应运而生。本文结合当地高中化学课改的具体教学案例, 阐明了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念、具体流程以及应用案例, 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学案为载体, 师生合作为基础, 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实验探究以及合作交流等学习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实验探究,学案导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刘虎平.高中化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初探[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 2013 (27) :56-58.

[2]尹红藻, 毕华林.学习能力培养的探索[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2.

[3]黄宇志.浅谈初中化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J].教改探讨, 2010 (116) :6-7.

[4]卢艳.高中生化学学习能力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11.

篇4:高二化学必修二导学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信息的表格化,掌握表格处理

2、掌握求和函数、平均函数、最大值函数等常用函数的应用,能灵活运用自编公式进行数据计算、会进行数据的排序和筛选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综合实践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应用科学的意识。

学习重点、难点:

求和函数、平均函数、最大值函数等常用函数的应用,自编公式进行数据计算、数据的排序和筛选。

知识链接:

1、阅读excel表格中SUM、AVERAGE、MAX、MIN这几种函数的帮助。

2、数学学科中及格率的算法。

3、excel表格中“数据”菜单下的排序和筛选。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演示教学法、实践教学法。

自主学习:

思考:1. 如何计算出每个同学的总分,平均分

2. 如何筛选出语文成绩大于75分的所有同学

3. 怎样才能找到总分最高的同学

自我评价:我得了 颗★ 小组长评价:你得了 颗★

合作探究:

1、如何筛选语文成绩大于或等于70分且小于或等于100分的所有同学。

2、如何计算各科的及格。

形成结论:由于数据里只有20条记录,所以形成了以下几个结论。

1、人工数出及格人数和总人数,再用传统算法算出及格率,再将结果填入相应的单元格。

2、通过排序找出及格人数,再自编公式计算及格率。

3、通过函数“COUNT”和“COUNTIF”嵌套求出及格率。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各小组推荐一位同学回答老师的问题。

达标检测:

每小组将完成的作业保存在教师指定的位置,教师通过阅读各小组作业给出评价。

教学评价:

教学目标:三维目标整体设计合理,知识目标明确具体,能力目标操作有据,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渗透全方位。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学习建立了联系

导学过程:由于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学习建立了联系导致学生在课堂上能积极参与、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分析归纳、合作交流,将以前的被动、个体、接受的学习方式变为现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围绕教学目标设立了3个自学习的问题就和1个合作探究的问题,合作探究的问题是教学目标的再次提,内容具有发散性、迁移性,可激励学生发现新的有价值的问题,对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教學效果:从12个小组上交的作业中可以看出,每个小组都能熟练地运用“SUM”、 “AVERAGE”、“MAX”这几个函,但在计算各科成绩的及格率上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由于数据里只有20条记录, 有人工数出及格人数和总人数,再用传统算法算出及格率,再将结果填入相应的单元格。也有通过排序找出及格人数,再自编公式计算及格率。还是有通过函数“COUNT” 和“COUNTIF”嵌套求出及格率。

教学反思:

学生第一次接触函数和公式,对本节内容普遍存在困难,因此教学中采用教师引导学生操作,有助于学生掌握数据处理过程。同时结合教师的分析和归纳,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数据处理,同学们能较好地掌握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

备注:

课堂设计理念说明:

一、学生基本情况:多数学生来自于农村,信息素养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在上高中之前还没接触过电脑。

教材:教学内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4.2.1表格数据的处理。

三、课时安排: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学科地位,本小节安排了两个课时,第1课时对EXCEL界面作了介绍,并对函数及公式的应用作了简单的演示。

四、素材的选定:选择比较贴近学生学习成绩表作为素材,学生探究起来比来有兴趣。

五、合作探究问题设立的出发点:

合作探究共设立了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都不是课本里的内容,第一个问题主要是想结合数学逻辑关联词提高数据筛选的多元化。第二个问题的设立主要是想在函数的使用上能做到举一反三,为终身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课堂实施的难易预测

1、由于第一课时作了一些演示,对于自主学习的那三个问题多数小组能合作完成。

2、对于探究的那两个问题,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作适当的引导,不然学生找不着方向。

七、课堂小结:

篇5:高二化学必修二导学案

一:文学常识:

1、屈原,名    ,字    。战国时期    国伟大的爱国诗人,代表作有《离骚》、        、        、等。其中,《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          。

2、楚辞是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在民间歌谣的基础上创制的一种新的诗体。因其有浓厚的楚地色彩,后世因将之称为“        ”。又因以《离骚》一篇最为有名,故又称“        ”。

3、在中国文学史上,常常以“    ”、“骚”并称,前者指        ,后者指        。鲁迅先生认为,后者对后代文学的影响,“乃甚或在三百篇上”。

二:知识点梳理:

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

好修( )(  )   Z羁(    ) 謇(   ) 谇(   )  蕙  (   )    揽(   )    谣诼(    )  粒   )   鳎   )   髻眩     ) 溘死(   ) 鸷鸟(   ) 方圜(   ) 攘诟( )(    ) 延伫(   )兰皋(   )芰荷(   )  岌岌(    )  杂糅(   )   可惩(   )

阅读第一节:

1.解释划线字:余虽好修以Z羁兮            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v兮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句式特点:

既替余以蕙v兮,又申之以揽

謇朝谇而夕替

3翻译之前解释划横线的字: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3.梳理本段的思路:

第二节:

怨灵修之浩荡兮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凉婢囟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翻译:1.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2 固时俗之工巧兮,凉婢囟改错

梳理本段的思路:

第三节: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解释并翻译)

固前圣之所厚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               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解释并翻译)

梳理本段思路:

第四节: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翻译: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句式特点及翻译)

梳理本段思路:

第五节: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句式特点及翻译)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句式特点及翻译)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解释并翻译)

梳理本段思路:

第六节:忽反顾以游目兮      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翻译: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句式特点及翻译)

梳理本段思路

三.文中花鸟虫鱼各有用意,找出文中的象征义。

四 。离骚(节选)》中,有12个“以”字,用法灵活、多变。而教学用书上又语焉不详,所以有必要关注这些“以”的用法和意义。

1、①、长太息以掩涕

②、余虽好修以Z羁兮

③、伏清白以死直兮

④、宁溘死以流亡兮

⑤、回朕车以复路兮

⑥、进不入以离尤兮

2、

⑦、既替余以蕙v兮

⑧、又申之以揽

(2)、

⑨、众女嫉余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3)

⑩、竞周容以为度

⑾、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⑿、余独好修以为常

篇6:高二化学必修二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再、曩、辱、物”等词的意义和用法。

2. 梳理本文的层次结构,学习本文层层深入、曲婉有致的、迂回曲折的行文艺术。

3. 背诵有关语段和名句。

方法与过程:自主学习---小组学习----交流展示---点评---反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隐忍苟活、忧愁、幽思、激愤慷慨的情感,学会面对人生重大

挫折进行思考,养成对人生负责任的态度。

学习重点:目标1、3

学习难点:目标2

学法指导:诵读法、讨论法、练习法

知识链接:

1、关于《史记》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东汉末始称《史记》。它是古代第一部由个人独力完成的具有完整体系的著作。总共一百三十卷,五十二万余字,又是到那时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部著作。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初年三千年的历史。分10表、8书、12本纪,30世家,72列传,共130篇。本纪、世家、列传用于记述人物事迹,书用于说明各种制度的发展变化,表用于显示史事的脉络,奠定了后世写史的体例。

《史记》有很高史学价值。班固称赞这部书说:“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质,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意思是它高度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

《史记》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书中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作者简介

司马迁(前145-前90?),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市)人,生活在西汉武帝时代,前后曾为郎中、太史令、中书令等职。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

3、写作背景

本篇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处以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实则近于宦官,为士大夫所轻贱。任安此时曾写信给他,希望他能“推贤进士”。司马迁由于自己的遭遇和处境,感到很为难,所以一直未能复信。后来,任安以重罪入狱,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他抱憾终生,同时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积愤,于是写下了这篇《报任安书》。

司马迁在此信中以无比激愤的心情,向朋友、也是向世人诉说了自己因李陵之祸所受的奇耻大辱,倾吐了内心郁积已久的痛苦与愤懑,大胆揭露了朝廷大臣的自私,甚至还不加掩饰地流露了对汉武帝是非不辨、刻薄寡恩的不满。

信中还委婉述说了他受刑后“隐忍苟活”的一片苦衷。为了完成《史记》的著述,司马迁所忍受的屈辱和耻笑,绝非常人所能想象。但他有一条非常坚定的信念,死要死得有价值,要“重于泰山”,所以,不完成《史记》的写作,绝不能轻易去死,即使一时被人误解也在所不惜。就是这样的信念支持他在“肠一日而九回”的痛苦挣扎中顽强地活了下来,忍辱负重,坚忍不拔,终于实现了他的夙愿,完成了他的大业。

4、关于文体

“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

语言知识点:

1、诵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

曩者()诎体()髡刑()强颜()放失()

头枪地()楚()圜墙()占卜()囹圄()

槛阱()缧绁()愠色()没世()倜傥()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其本字。

1.或重于太山

2.其次诎体受辱

3.其次剔毛发

4.其次关木索,被楚受辱

5.见狱吏则头枪地

6.及以至是

7.及罪至罔加

8.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9.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10.思垂空文以自见

11.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12.则仆偿前世之责

13.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

3、解释加点字的的词语。

1.若望仆不相师

2.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

3.用之所趋异也

4.积威约之渐

5.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6.下至于兹

7.若有所亡

8.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9.亦以究天人之际

10.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11.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12.恨私心有所不尽

4、说出下列加点的词的活用现象,并作解释。

1.太上不辱先

2.衣赭衣

3.通其狂惑

4.倡优畜之

5.流俗之所轻也

6.曷足贵乎?

5、指出下列句式属古汉语哪一种特殊句式

1.西伯,伯也。

2.由此言之,勇怯,势也。

3.西伯,伯也,拘于h里。

4.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5.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6.终不可用。

7.下流多谤议。

8.不信,适足取辱耳。

9.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10.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

6、翻译语句

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假令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

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凌迟,至于鞭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计,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7、名句默写

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人皆意有所郁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来者。

3.亦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一家之言。

4.《诗》三百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网罗天下放失旧闻,____________,综其终始,___________________.

6.盖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仲尼厄而作〈〈春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题。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戮笑,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合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湛,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无乃与仆之私指谬乎。今虽欲自雕,曼辞以自解,无益,于俗不信,只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尽意,故略陈固陋。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

B.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称:称道

C.仲尼厄而作《春秋》厄:困穷

D.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失:失去

(2).下列各组虚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然后是非乃定B.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今少卿乃教之以推贤进士会遭此祸,惜其不成

C.盖文王拘而演《周易》D.虽累百世,垢弥甚耳

是以肠一日而九回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3).下列句子中,“会”的用法与“会遭此祸”的“会”相同的一组是()

①迁客骚人,多会于此②会天大雨

③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④会征促织

⑤会不相从许⑥俱会大道口⑦会其怒

A.①④⑥B.②⑤⑥⑦C.①③⑤D.②④⑦

(4).句式与“文王拘而演《周易》”相同的一项是()

A.石之铿然有声者B.洎牧以谗诛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D.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5).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中谈到孔子等人郁郁不得志,而发愤著述的事例,意在自况。

B.作者身受“腐刑”却不以为辱,反而把它作为著书立说的动力。

C.在作者看来富贵顺达者难成大事,唯有历经磨难、卓越非常之人才能发愤而有所成就。

D.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在于研究历史,借鉴前人,而不拘泥于前人,力求有自己的见解。

(6).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句中“此”指代的内容。

研读课文

速读课文,整体把握,口头概述大致内容。

1、第二段,任安在来信中提出了怎样的要求?作者的态度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2、本段核心句是哪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1、概括第一二段内容。

2、如果说第一段作者的感情是谦卑的,第二段的感情是致歉,那么第三段的感情是怎样的?请用一个词概括。

3、本段(第三段)陈说自己受辱而不自杀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4、作者运用比喻、对比是为了渲染和说明什么?引证古人受辱的事例又是为了阐述什么?

5、作者的生死观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请写出别的能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和影响的有关生死的名句。

6、概括本段内容。

7、第四段,哪句话直接表明自己隐忍苟活的原因?

10、概括本段内容

11、第五段列举古代被人称颂的“非常倜傥之人”受辱后“退论书策以舒其愤”的例子,目的是什么?

12、请回顾你所了解的古代圣贤如何克服困难著书立说的故事。(口头表达)

13、概括本段内容

14、第六段,作者说明忍辱写书的原委是什么?宗旨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15、本段为什么要详细介绍《史记》的有关情况?这和上文有何联系?

16、概括第六段内容

17、第七段,哪些句子表述了作者受辱之后深不可灭的羞辱感?(找出原文中的句子)

18、司马迁为什么要再次向任安表述深不可灭的羞辱感?第七段和第三段有何关系?

19、概括本段内容

篇7:高二化学必修二导学案

1.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通全文,增加文言积累,训练理清思路、把握文旨的能力。

2.理解本文的主旨,文章为了强调“无所待”的观点,从反面提出问题,紧紧扣住“有所待”论证,最后给以否定,提出正面主张。

二、学习重点:

1.对比手法的运用。

三、学习过程:

1、解析第二段加点的重点字词。

第二段: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yàn)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大小之辩也。

2、文中的“大小之辩”具体指的是什么?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

3、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

4、解析第三段加点的重点字词。

第三段: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5、概括第三段的主要内容。

6、巩固练习:阅读下文,完成1、2题。(6分)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解释下列文句,选出正确选项( )(3分)

①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②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A.①世人都非议他而不因此沮丧。

②(列子乘风)虽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所依靠。

B.①世人都反对他但并不增加沮丧。

②(列子乘风)既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所期待。

C.①世人都非议他而不因此沮丧。

②(列子乘风)既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所期待。

D.①世人都反对他但并不增加沮丧。

②(列子乘风)虽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所依靠。

2.对本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善行能联合一乡之人,宋荣子嗤笑他们,而没有向他们学习,这是不对的。

B.世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并不因此奋勉,这表明他成功后的懈怠。

C.宋荣子对世俗的荣誉并没有汲汲去追求,他超然脱俗,树立至德。

D.只有无所待的人才能达到至人境界。

肖子罡

篇8:高二化学必修二导学案

教材分析:映射是数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其思想渗透于整个中学数学教材中。实际上, 在高中让学生学习映射的概念, 并不只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更重要的是揭示不同概念的内在联系, 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例如, 点与其坐标、平面内的封闭图形与其面积、某种随机事件的集合与其发生的概率等实际上都是映射关系。

教学目标:

1.了解映射的概念, 结合简单的对应图形理解一一对应的概念。

2.能比较函数与映射的异同, 会利用映射的概念来判断“对应关系”是否是映射、一一映射。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索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 引发学生思考

展示问题:

A.设A={1, 2, 3, 4}, B={3, 5, 6, 7, 9}, 集合A中的元素按照对应关系“乘2加1”。

B.设A={x x是三角形}, B={y y (29) 0}, 集合A中的元素按照对应关系“计算面积”和集合B中的元素对应。

C.设A=R, B={直线上的点}, 按照建立数轴的方法, 使A中的数与B中的点p对应。

D.A={x|-2≤x≤2}, B={y|0≤y≤1}, 对应法则是“平方除以4”。

E.A={平面内的圆}, B={平面内的矩形}, 对应法则是“作圆的内接矩形”。

问题1:上述对应中哪些是函数?

预设回答:AD。

教师活动:利用电子白板展示上述对应, 引发学生回忆函数的概念, 并请学生阅读课本。

学生活动:回忆并查找课本上的函数定义, 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数学实例引入, 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回顾旧知识, 为其后面的比读作铺垫。

二、学生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探究

探究一:映射的基本概念

问题2:上述对应中哪些是映射?你能举一些其他映射的例子吗?

预设回答:ABCD。

教师活动:教师放手让学生看课本, 不以教师的讲解替代学生思考, 然后通过学案引导学生理清本节知识线索, 通过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学生活动:快速阅读教材, 在教材中直接找到上述问题的答案, 并通过映射的定义来回答问题。

此环节设计意图是借助前例减少学生重复思维量, 提高课堂效率, 提出的问题很容易解决, 在课堂中多数数学生能独立解决问题。这一环节让学生体验到自己解决问题的乐趣, 也有利于学生对映射概念本身的把握。

探究二:我们发现在上述两个问题中, 有的既是函数也是映射, 那么究竟哪个更为准确呢?

问题3:函数与映射有何异同点?

问题4:映射中的像的集合与B的关系?

教师活动:鼓励学生根据教材将函数与映射两个知识点进行比读, 自主概括出函数与映射的异同点。关注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严谨度, 并肯定学生的看书成果, 适当将成果在白板上展示。

学生活动:仔细阅读教材, 并进行小组讨论, 通过问题总结概括。

问题5:上述对应中哪些是一一映射?

预设回答:C。

注意:

1. 此时可能有学生会选择A, 可通过此问归纳出一一映射需满足的条件。

2. 可总结出判断一一映射的方法:若是有限集合, 可先看个数是否相同, 若为无限集合, 再进行判断。

问题6:映射、一一映射、函数相对于一般的对应有何特点?

教师活动:通过学生的回答, 教师归纳出对应有哪几种情况, 其与映射、一一映射、函数是怎样的关系, 并在白板上写出主要知识点。

此环节设计意图是从具体问题出发, 让学生将旧知识 (函数) 与新知识 (映射) 进行对比阅读, 让学生在分析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揭示不同概念的内在联系, 加深对概念的认识, 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热情, 使其体会到研究数学的成就感。

三、课堂练习

完成学案题目。

四、拓展提升

问题7:通过映射反思函数, 把定义域、值域看作A, B, 会是一种怎样的对应关系?

注意:

1. 以A为例回答问题7。

2. 观察这5个对应, 理解映射揭示的不同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 将生活中的对应关系与函数结合起来。

设计意图:最后又回到引入的5个对应中,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学习映射, 使整堂课前呼后应, 突出主线。

五、课堂小结

1. 映射与函数。

2. 对应→映射→函数, 一一映射。

教师活动:教师切换到白板的板书, 只“引”不“讲”, 让学生分组讨论, 自己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要肯定学生整堂课的表现。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白板的板书, 回顾课堂内容的主线, 师生共同完成本节课的小结,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六、课后作业

1. P33练习1、2。

2. P34A组3。

七、课外思考

1. 请举出生活中映射的例子。

2. A={1, 2, 3}, B={4, 5}, 从A到B的映射有多少个?

3. 课例点评:本节课是概念课, 如何设计课堂教学, 进行生动而有效的教学是难点。本节课特别重视师生共同探究、思考、归纳,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标准理念。

(1) 本节课采取问题式教学方式, 问题提出与回答是相互影响和促进的, 每一个问题都能让学生有新的收获, 不断巩固、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2) 本节课在一些特殊函数的基础上抽象出映射的概念, 可以让学生在更高层次看函数的概念, 对学生理解掌握函数的概念起到了重要作用。

(3) 本节课通过大量的问题, 进行概念的比读教学, 采用学案导学方法及现代教学手段, 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值得数学教师尝试。

摘要:本文以《映射》 (必修一) 为例, 主要介绍了现代教学手段之学案导学的教学方法。本堂课的设计以学案为载体, 借助电子白板这样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让学生主动学习, 在数学问题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数学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上一篇:暑期实习实践心得体会报告下一篇:居民监督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