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复习导学案

2024-05-31

高中化学复习导学案(精选9篇)

篇1:高中化学复习导学案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学案导学模式的讨论

一、问题的提出

高考是注重考查学科能力与能力品质、旨在选拔人才的考试。高考总复习的目的除了使学生做到普通的知识规律化、零碎的知识系统化外,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也就是要巩固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以适应高考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本文就高三化学专题复习中学案导学模式的运用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传统的高三复习教学中,往往是教师讲评、罗列、总结知识,学生听、练、记知识的复习模式。这种模式(讲―练―讲)没有了学生对“方法”的思考和学生思维被揭示的过程,即检索、选择、判断的过程,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1、教与学脱节:只有教师的“教案”,无学生的“学案”;只写教师要讲的,少有学生须思的,上课抄题、讲题、做题,一是浪费学生的时间,二是不利于学生的课后复习。

2、教学活动:教师不是当好“导演”而是充当“演员”,学生则当“听众”,只能被动地听教师讲,无独立思考活动,没有生动的竞争学习和快乐的协作学习。

3、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一味地讲,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至于学生掌握如何,心中无数,更谈不上对学生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的培养;教学手段单一 (粉笔+黑板),未能充分发挥实验、投影、电脑和直观教具的教学功能,课堂容量小,教学节奏慢,效率低下。

4、题海战术:所选习题量大、难度高,课上教师只讲题,课后学生再做题,未能充分发

挥例题的总结知识,形成解题技能,开发学生能力的功能。

二、专题复习学案的设计与实施

1.专题的划分

化学总复习的知识点多且分散,如按课本顺序复习,学生做题往往是“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因此,教师在研究教材整体结构的基础上,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在知识、技能和能力上存在的问题,重新认识和精心组织教材,并把课堂上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成具体的导学方案,作为组织教学过程的中心。导学方案通过专题形式从纵横两方面对知识进行归类、联系,以求复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导学方案要既能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理解和巩固知识,又能促使学生再发现新问题中的某些信息。在复习中对知识进行专题划分时一般应体现以下两条原则:

①知识梳理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②突出重点知识复习与关键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2.学案设计原则

学案是教师为指导学生编写的讲义,而不是教师教案的浓缩,为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其编写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1)课时化原则

分课时处理复习内容,防止几个小专题的内容只写成一个学案,一般一个小专题为1-2课时。这样便于控制本课时内容的知识量,加强授课的针对性、计划性,较好的实现课时目标,

[1] [2] [3] [4]

篇2:高中化学复习导学案

托克托县民族中学

李成栋

二〇〇七年五月二十八日

-0-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学案浅议

李成栋托克托县民族中学托克托县010200

摘要高考化学专题复习中,学生学案设计与实施,主要从专题的划分,学案设计原则,学案内容,学案实施等几个方面着力,调整原有的知识结构,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

关键词专题复习知识结构学案设计学案实施

高考是注重考查学科能力与能力品质、旨在选拔人才的考试。高考总复习的目的除了使学生做到普通的知识规律化、零碎的知识系统化外,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也就是要巩固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以适应高考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

传统的高三复习教学中,往往是教师讲评、罗列、总结知识,学生听、练、记知识的复习模式。这种模式(讲—练—讲)没有了学生对“方法”的思考和学生思维被揭示的过程,即检索、选择、判断的过程,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提升能力就成为一句口号。现在的高三复习教学中既有教师的“教案”,也有学生的“学案”;学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调整知识结构,发现存在的问题。既有教师要讲的,也有学生要思的,不但节省学生的学习时间,还有利于学生的课后复习。教学活动中,教师只需当好“导演”,学生则当“演员”,有充足的独立思考活动,及时融入生动的竞争学习和快乐的协作学习中。课堂容量大,教学节奏好,效率高。课堂上形成解题技能,极具开发学生能力的功能。

这样的复习教学,学案的质量尤为重要,下面就高三化学专题复习中学案导学模式的运用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专题复习学案主要包括设计与实施。

一学案设计

1.专题的划分

化学总复习的知识点多且分散,如按课本顺序复习,学生做题往往是“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因此,教师在研究教材整体结构的基础上,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在知识、技能和能力上存在的问题,重新认识和精心组织教材,并把课堂上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成具体的导学方案,作为组织教学过程的中心。导学方案通过专题形式从纵横两方面对知识进行归类、联系,以求复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导学方案要既能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理解和巩固知识,又能促使学生再发现新问题中的某些信息。在复习中对知识进行专题划分时一般应体现以下两条原则:

①知识梳理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②突出重点知识复习与关键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2.学案设计原则

学案是教师为指导学生编写的讲义,而不是教师教案的浓缩,为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其编写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1)课时化原则

分课时处理复习内容,防止几个小专题的内容只写成一个学案,一般一个小专题为1-2课时。这样便于控制本课时内容的知识量,加强授课的针对性、计划性,较好的实现课时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问题化原则

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以问题形式设计成题组)、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

(3)参与化原则

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会学习。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在学案设计中应考虑让学生进行参与性学习。在课堂上通过学案,增加人人参与的机会,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内化人人参与的意识,激励人人参与的成功,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

(4)方法化原则

强化学法指导。通过学案导学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同时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与发展性。在引导学生形成基础性学习方法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让学生能够用已学方法,去解决新情况、新问题。

(5)层次化原则

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认知水平的高低层次,在编写学案时应该将难易不

一、杂乱无序的复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每阶层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从而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3.学案内容

每个学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高考复习要求;(2)基础知识回顾;(3)知识要点;(4)样板题;(5)知识能力训练;(6)跟踪训练。学案中六点要有机结合,各有侧重,具体如下:

(1)高考复习要求

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制定便于操作的具体要求,目的是使学生明确本专题复习的重点和方向,在知识目标复习要求的描述中可用“识记“、“理解”、“会用”、“综合”等行为动词。

(2)基础知识回顾

一是将每个专题所涉及到的基础知识设计成填空、图解式、图表式、问题式方案,帮助学生回顾和梳理知识,在知识问题设计时要做到基础、全面、系统;二是将这些知识点设计成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辩析等方式,找准重点、突破难点、消除疑点、拓展生长点。目的是启迪思维,培养能力。

(3)知识要点

提炼归纳考点知识网络,提示本专题知识点,重点难点的内在联系,帮助考生理清知识脉络,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点框架,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4)样板题

精选或设计有代表性的例题(精选近两年全国、上海、广东高考题,及省市模拟题),目的是通过课堂解题指导使学生学会审题,形成解题思路,总结规律和技巧,培养解题的规范性,重在培养方法。

(5)知识能力训练

编写知能训练题时,为保证教学质量,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以涉及本专题知识为主,并重视知识的综合应用。既要有利于知识巩固和技巧、方法的运用,又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②提倡多种题型合理搭配,题目编排由易到难;③控制习题数量,以课堂完成80%左右为宜;④避免教师占用过多讲解时间,在练习中可适当给出提示或答案。

(6)跟踪训练

跟踪训练的设置要体现“步步为营,步步为梯,步步提高”的原则,避免在同一知识、同一层次上的机械重复,摒弃过难、过大、过深的问题(这不是能力,而是能力的异化)。做到试题设计规范,题型新颖,材料新鲜;编写时力求增加与生产、生活、新科技等有关的新情景题,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训练情趣,使考生变苦练为乐练;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如复习氯气净水时,设计了以下四个梯度问题:

1、氯气净水的原理是什么?(旧知识回顾)

2、漂白粉能否代替氯气净水?若可以,其不良后果是什么?(相关知识迁移)

3、NH2Cl是一种新型净水剂。试利用水解实质回答NH2Cl净水的原因?(实际知识具体迁移)

4、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净水剂。已知铁酸钠的氧化性比KMnO4氧化性还要强,其还原产物是Fe3+,试回答铁酸钠能净水的原因。(实际知识运用能力迁移)

以上四个问题的设计以净水为出发点,问题的难度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知识的应用从记忆到迁移,从迁移到类比呈现了梯度的变化。学生回答问题的角度自然从问题的表象理解,层层递进,到问题实质的理解,对知识的认识从低级向高级飞跃。

习题的设计应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按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为3:5:2的比例来编写,同时兼顾程度较高的学生,可适当编拟一些选做题,使他们吃得饱,同时可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提高学习水平。

二学案实施

1课前准备

学案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复习目标,做好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如基础知识部分可在课前完成,通过课前预习,对基础知识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易混淆的概念等做好标记,对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做到心中有数,以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听课,提高复习质量。

2课堂学习

①知识结构的落实——讨论:课堂上对于基础知识部分的教学可通过提问、学生主动发问等方式进行。对于重点的知识一般宜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研究模式进行,让各层次的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探索、汇报学案中设计问题的解决策略,促成各点的教学目标的落实,同时对学生确实无法解决的问题可在教师点拨下以悟为果。每堂课的开始5mim,让学生上讲台讲解和复习基本知识点。上台学生讲的不当之处,其余学生提出疑问或修改补充。然后教师点出本节课所需复习的基本知识点。让学生明确疏漏之处和不足之处,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网络。这样,一方面学生可以巩固所学基本知识,另一方面又可提高学生的演说能力,增强课堂的活跃气氛,促进师生共鸣。随着这一活动的举行。学生上台讲解的系统性越来越强,甚至到后来学生不仅能够较系统地复述基本知识,而且还能做些归纳,增强记忆的效果,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②认知方法的传授——精讲:对于学案中的例题,可让学生先尝试解题(可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解题汇报中应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解题见解,集思广益,形成多途径、多思路解题(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对学生解题中出现或教师预先备好的典型错例,放手让学生寻找错误所在,分析错误的原因,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经教师对解析思维、方法、技巧的归纳总结,形成规律性东西。真正达到把例题搞懂。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对某些例题展开,指导学生一题多变,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

③技能训练的实施——精练:练习是促进知识迁移,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能力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方法。课堂上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此间教师应做好个别辅导工作。

3课堂小结

在课结束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巧。

4课后反馈

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一是要求学生在课后对学案进行消化、整理、补充、归纳,同时对课堂上未完成的部分也在课后完成,二是完成跟踪练习并于当天上交。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学案进行认真、细致审阅,对其中存在的个别问题则由个别辅导解决。对共性的问题则下一课集体讲解,真正做到教学

一步一个脚印,收到实效。

在高三化学专题复习中运用学案导学模式,学生可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如实验、观察、练习、评析问题等),调整原有的知识结构,使知识链中薄弱环节得到加强,错误理解的概念得到纠正,分散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同时,通过知识的实际应用,促进智能的转化,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3:高中化学复习导学案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对高中数学复习课的意义

高中数学复习的基本点是在对基础知识和能力巩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对高中阶段总体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的认识,经过细化、分类、整理、再分类、构架,从而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系统的知识系统.在这一系统中,数字知识不再是初学阶段按课时进行的排列,而且系统化、条理化、多层次相连的知识体系,这一体系对于高考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这就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现知识网络的有效构建、能力的适当提高、思想方法的合理应用.而传统的复习方式是教师对知识点一一进行总结,然后让学生进行复习,这样,学生在被动的状态下接受知识,效率得不到提高.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作为近年来教育教学方法的一种新型方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教育界人士认可.这一模式通过设计合理的课前导学、课堂探究、课后练习的设计,为解决高中数学复习所面临的一系列现状提供了可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可以通过更加灵活的方法,更加深入的参与度,在复习课教学中引导学生理清知识间的逻辑性,主动构架数字知识的有机结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更能让各层次、各水平的学生得到共同的提高.

二、导学案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地位与教师的作用

1.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在复习课中学生是接收、辨析、加工信息的主体,也是不断完善并获得发展的主体.外界可以为其观察、体验、探究等学习活动创造合适的土壤,却不能取而代之.因此导学案的设计主要在于在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等环节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问题情境主要有“生活相关型、悬念型、开放型、游戏型、小组合作型”等,不同的复习课题可以选用一种或几种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如在设计立体几何线面关系复习导学案时,提出以下问题: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m、n是α、β外的两条不同直线,给出四个论断:(1)m⊥n;(2)α⊥β;(3)n⊥β;(4)m⊥α.以其中三个论断为条件,余下一个论断为结论,可形成多少个真命题?

上述问题中,可利用笔、书本分别表示直线与平面,在摆放纸笔的空间位置的过程中,学生经历尝试、观察、讨论,主动地参与了知识系统的建构过程.

2.及时、正确地发挥教师的指导性作用

教师是复习课导学案的设计者和执行者.作为设计者,在设计复习课导学案的过程中,从课前预习环节到课堂教学环节都要充分考虑学生知识体系的缺陷;作为执行者,在课堂教学中要进行及时的点拨、引导、总结.

例如,在课堂中经常出现下面的情景:教师提问,学生A不能回答,继而马上提问学生B,再到学生C……这样的处理对没有答上来的学生的能力提高没有帮助,而会回答的学生本身已经掌握知识了,问题的提出也就失去了意义.教师此时如果能在最近发展区适时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其自信心.

三、复习课导学案的设计要点

1.设置符合复习课要求的复习目标

复习目标的设定要有明确的方向和可检测性,不要用“了解、理解”之类含糊其辞的词语,要用“会表述、能记住、解决”等明确的词语.复习课是知识系统化、能力深入化的良好时机,因此除传统的三维目标外,还要从深化理解、方法思想提炼、易错点防范等角度进行设定.

例如,在集合的概念和运算的章节复习导学案设计中,除传统的三维目标外,我还提出了如下的几点:一个性质:A⊆B、A∩B=A、A∪B=B、这五个关系式的等价性.两种方法:数轴、韦恩图示法是研究集合关系、进行集合运算的常用有效方法.三个防范:(1)空集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在解题时的特殊地位,解题时关注空集的讨论,以防漏解.(2)认清集合元素的属性(是点集、数集或其他情形).(3)解决含参的集合问题时,要检验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防止增解.

2.设置紧凑高效的问题

数学复习课要在较少的课时完成对多个课时内容的复习,没有高效的问题串联预习、课堂环节将不能形成有效的知识、能力系统.因此设置高效的问题,通过此问题起到“以点串线”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此时问题的设计就要体现知识的交叉点和方法的汇合点.

例如,在学习完函数的性质之后的一节复习课中,我设置了如下问题:试画出函数的图像(要求能大体体现此函数的性质),并解不等式f(x2+2x+2)+f(-x2-x-5)<0.这个问题与平时的研究次序不同,平时都是根据图像研究性质,而这个问题实际上是要求学生先研究清楚此函数的性质,根据性质画图像.通过让学生分组合作研究,教师启发、归纳,发现此问题的解决需要先弄清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最值、奇偶性与单调性的关系等.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对旧知识复习、串点成线的过程,问题的解决还带来学生在数学思想方法方面的提高,这样的问题显然比单纯逐一复习函数性质来得高效.

3.设置层次鲜明的问题

这里的层次有两重含义,一是从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看,学习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过程;二是从不同学生的认知能力来看,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因此设计的问题也要由易到难让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发展.如在函数奇偶性的高考一轮复习课中,让学生判断(讨论)下列函数的奇偶性:(1)f(x)=|x|;(2)g(x)=|x+a|;(3)h(x)=|x+a|+|x-2|.再追加如下的问题:(4)h(x)=|x+a|+|x-2|的图像与偶函数的图像有何联系?(5)若函数H(x)=(x+a)(|x-a|+|x-2|)的图像成中心对称,求实数a的值.

上述问题的设置既能照顾各层次的学生,又为学生思维层次的提高提供了途径.

四、学案的初期编写与落实

作为高中的数学教学,不论是日常教学或者是复习教学,任何一个过程都并非是割裂的,而是具有共通性的.学案编写的工作,因其总量较大,内容较复杂,应该是由整个教学组或备课组分工协作完成,小组应该学期前进行讨论,将教学内容进行细化,详细研究学习、复习和预习的目标,拟定初稿.最终,经过讨论和集体修改,作为数学学习的整体学案进行落实.

学案的落实分三个阶段.课前,教师应该与学生详细交流学案相关大纲和要求,让学生明确学案的各个要求和目标,了解相关要点,对知识点有系统性的掌握.在课堂上,教学中要注重对知识点和相关知识体系构成的说明.对于必须掌握的知识,可以通过问答或实际题例进行快速掌握.而对于重要的知识点,可以在班级中以学生3到5人学习小组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仅担任引导的角色,让各知识层面的学生都能够发言、谈论学案中提出的问题,研究解决方案,最终保证学案目标的落实.在课后,为保证知识系统的构架,要注重教学效果的反馈,学案的课后要求应注重学生对知识体系的自我消化、整合、联系和分类.教师要在对每个学生学案完成情况深入了解的前提下,对个别问题进行单独辅导,对于发现的共通性问题,则安排下节课的讲解或集体讨论,以确保整体效果.

篇4: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学案导学模式

关键词:化学 高考 学案

一、问题的提出

化学高考是注重考查学科能力与能力品质、旨在选拔人才的考试。化学高考总复习的目的除了使学生做到:普通的知识规律化、零碎的知识系统化外,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以适应高考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传统的高三复习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总结出一种方法后,学生随着套用,教师再讲,这种模式(讲—练—讲)使学生省略了“方法”的思考和被揭示的过程,即检索选择判断的过程,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在练习中,采用的是“题海战术”,训练的目的是应付考试。其存在的问题是:

1.教与学相脱节:只有教师的“教案”,无学生的“学案”;只写教师要讲的,少写学生要练的,上课抄题或投影,一是浪费学生的时间,二是不利于学生的课后复习。

2.题海战术:所选习题量大、难度高,课上教师只讲题,课后学生再做题,未能充分发挥例题的总结知识,形成解题技能,开发学生能力的功能。

3.教学活动:教师不是当好“导演”而是充当“演员”,学生则当“听长”,只能被动地听教师讲,无思独立考活动,没有生动的竞争学习和快乐的协作学习。

4.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一味地讲,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至于学生掌握如何心中无数,更谈不上对学生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的培养;教学手段单一 ——粉笔+黑板,未能充分发挥化学实验、投影、电脑和直观教具的教学功能,课堂容量小,教学节奏慢,效率低下。

二、专题复习学案的设计与实施

1.专题的划分

化学总复习的知识点多且分散,如按课本顺序复习,学生做题往往是“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因此,我们根据二纲要求和化学知识的系统性,对复习内容作了重组,通过专题形式在复习中具体对知识进行专题划分时一般应体现以下两条原则:

①知识梳理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这一原则可将高中化学知识分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及化合物、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五大专题,同时每个专题又可划为若干个小专题,一般一个小专题用1至2个课时进行复习。

②突出重点知识复习与关键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选择提高学生素质的重点、难点、疑点、常考点和生长点的知识进行专题编排和设计。

2.学案设计原则

学案是教师为指导学生编写的讲义,不是教师教案的浓缩,为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其编写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1)课时化原则

分课时处理复习内容,防止几个小专题的内容只写成一个学案,一般一个小专题为1-2课时。这样用于控制本课时内容的知识量,加强授课的针对性、计划性,较好的实现课时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问题化原则

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以问题形式设计成题组)、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

(3)参与化原则

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会学习。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在学案设计中应考虑让学生进行参与性学习。在课堂上通过学案激发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能力,提高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成功,内化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还课堂给学生。

(4)方法化原则

强化学法指导。通过学案导学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同时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与发展性。在引导学生形成基础性学习方法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让学生能够用已学方法,去解决新情况、新问题。

3.学案内容

每个学案包括以下内容:(1)高考复习要求;(2)基础知识回顾;(3)知识要点;(4)样板题。

4.学案实施

(1)课前准备

学案课前发给学生,让在课前明确复习目标,了解复习要做好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如基础知识部分可在课前完成,通过课前预习,对基础知识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易混淆的概念等做好标记,对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做到心中有数,以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听课,提高复习质量。

(2)课堂小结

在课结束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巧。

(3)课后反馈

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一是要求学生练习在课后对学案进行消化、整理、补充、归纳,同时对课堂上未完成的部分也在课后完成,二是完成跟踪练习并于当天上交。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学案进行认真、细致审阅,对其中存在的个别问题则由个别辅导解决。对共性的问题则下一课集体讲解,真正做到教学一步一个脚印,收到实效。

三、教学感悟

“专题复习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负担,但由于教师知识面不宽,最新科技成果了解甚少,故在开发问题的应用性、开放性方面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深深感到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在新的历史时期下的适应力。

篇5:高中化学复习导学案

(2010-10)下列ETH天文研究所报告,组成太阳的气体中存在20Ne和22Ne,下列关于20Ne

和22Ne的说法正确的是

A.20Ne和22Ne互为同位素B.20Ne和22Ne互为同分异构体

C.20Ne和22Ne的质量数相同D.20Ne和22Ne的中子数相同

(2011-6)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A.O2和O3B.

C.12C和13CD.CH3和CH3CH3

下列各组中属于同位素的是

A.40K与40CaB.T2O和H2OC.40K与39KD.金刚石与石墨

14C是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在高层大气中由宇宙射线产生的中子或核爆炸产生的中子轰击14N

可使它转变为14C。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4C和14N互为同位素B.14C和60C是同素异形体

C.14C核素中的中子数为8D.14CO2的摩尔质量为46

(2011南京模拟)据ETH天文研究所报告,组成太阳的气体中存在20Ne和22Ne,下列关于

20Ne和22Ne的说法正确的是

A.20Ne和22Ne互为同位素B.20Ne和22Ne互为同分异构体

C.20Ne和22Ne的质量数相同D.20Ne和22Ne的中子数相同

()11。异戊烷和新戊烷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依据是

A.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B.具有相似的物理性质

篇6:六下古诗复习导学案

---------------漫 步 古 诗 园

复习目标

1.利用图片回忆、联系相关古诗的方法,帮助学生整合归类古诗。

2.学会灵活积累、运用古诗,养成自觉阅读与积累古诗的良好习惯,并学以致用。3.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的古诗文化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古诗历来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千百年来传诵不衰,深受人们喜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漫步古诗园,领略古诗的魅力。(板书课题:漫步古诗园)

一、欣赏图画,感受诗篇

1、看到此图,你想起了哪首诗?(1)、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这首诗描绘了秀丽的山乡春景,在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诗词中你还知道哪些写四季的诗词?小组合作完成

描写春:

描写夏: 描写秋:

描写冬:

2、、出示图,看到景,你想起了——

送别诗:

3、看到此图,你仿佛想起了—— A、从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了什么?

B、看到祖国统一竟喜极而涕,这是多么浓郁的爱国热情啊!真不愧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啊!像杜甫这样爱国的诗人数不胜数,他们也写下许多杰出的爱国诗篇,你还知道哪些? 爱国诗篇

陆游不仅是一位爱国诗人还是一位负责的父亲,还记得他教育小儿子读书的诗篇吗?关于读书的诗篇还有很多,如—— 《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

4、《石灰吟》插图,看到此图,你想起了——

托物言志的诗: 还有哲理诗

哲理诗:

自主发现:

二、阅读诗歌,感悟诗情(了解作者,读懂题意;借助注释,读通诗句;充分想象,领悟诗情;)

雪 梅(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平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注释】 ①降(xiáng),服输。②“骚人”,即诗人;阁,同“搁”,放下。③“平章”,评论。

(1)了解作者,读懂题意

卢梅坡:属于花鸟诗人,擅长写植物,喜欢咏花,极其喜欢梅花,其诗中从不感慨国家大事与黎民疾苦,以揭示事理为主。读读诗题,你觉得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2)借助注释,读通诗句。(3)充分想象,领悟诗情。

2、小结:刚才我们从了解作者,读懂题意;借助注释,读通诗句;充分想象,领悟诗情这3方面来阅读古诗,准确地感受古诗《雪梅》所表达的情感,领悟诗的意境。

我们还以托物言志的诗为例(出示):《墨梅》、《石灰吟》《竹石》、3、练习比较诗的异同:

(1)从作者来看,《墨梅》的作者是____代______;《竹石》的作者是____代______;《石灰吟》的作者是____代______;三首诗都是采用了_______的手法。

(2)从内容上看,《墨梅》、《竹石》、《石灰吟》分别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事物,分别写了它们的__ _、_______、_______特点。

(3)从表达的志向来看:《墨梅》表达了_________;《竹石》表现了__________;《石灰吟》表现了____________。

(4)从修辞手法来看:不同的是_______和______运用了__拟人___修辞手法,_______和______运用了___双关____的手法。

三、学以致用:

(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用 “ ” 祝你来年学习进步。

(2)、小明是个爱读书的孩子,他认为书读的越多越好,正如杜甫所言。”但我认为,还要照朱熹说的做“。”才能感受到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写“。”两句诗的意思。

篇7:曲线运动复习导学案

文登新一中高一年级物理组导学案

时间: 3月 5日 星期: 四 编写人: 由慧娟 审定人: 课题:曲线运动复习课型:复习课

教学目标:1、本章的知识结构,让学生理解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知道物体做曲线

运动的条件;

2、知道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都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3、掌握典型

第一文库网

的曲线运动DD平抛运动和圆周运动运动 4、掌握解决平抛运动及圆周运动的物理方法

考纲要求: 运动合成与分解(II)平抛运动(II)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线速度、向心加速度(I)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II)离心运动(I) 考点: (1)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平抛运动(2)圆周运动(3)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物体运动的`规律 重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平抛运动及匀速圆周运动的运动规律

篇8:高中化学复习导学案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等各个领域的发展, 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 社会要求人才必须是终生学习型的, 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 人类的发展才不会因为知识的滞后而带来阻碍。因此, 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改变, 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新的教学思想要求, 教师是学习的主导, 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这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这才是人才、知识永葆青春的法宝。为了响应新课程改革的号召, 各种教育机构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有的取得了宝贵的经验, 但是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首先, 学生的自主学习存在着盲目性, 不知道学习的目标和任务;其次, 学生的自觉性差、行为散漫;再次, 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任务, 学习效率低下。

二、导学案的定义及优势

导学案是一个集预习、质疑、探究、笔记、训练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多功能学习文本, 也是师生之间开展“导”和“学”活动的最重要的纽带。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以学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参与互动, 积极主动地学习。这种师生的双边活动, 教师起着主导作用, 学生起着主学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仅仅是一种手段, 是为学生主学服务的。学生的主学是在教师主导下进行的, 离开了教师的主导就无所谓学生的主学, 即它的学习就是纯粹意义上的自学了。

学案导学是路径、是手段, 育人是目的、是宗旨。学案导学是教学的主要构成要素, 变教为导其目的在于更有效、更高质量地育人。育人是育全面发展之人, 重点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 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主动发展。

三、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初探及实践过程

本案例以笔者参加学校近日举行的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比赛的课堂教学实践为例来探究学案导学的操作模式和实践过程。因为比赛日期正是教学计划中《集合》复习阶段, 所以选择了《集合》这个课题来设计导学案。现把学案导学模式及教学过程作一总结:

1. 学案导学模式的内涵

(1) 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出发点, 是教学过程的路标, 是教学检测的标准。教师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依据, 教师设计的问题应该使学生感到就是学生本人的问题, 在上《集合》这一堂复习课时, 教师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师生共同探讨, 熟练掌握集合的概念, 巩固集合的交、并、补的运算;经过学生自主训练, 强化分类讨论的思想, 来提升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那学生的学习目标就确定为: (1) 理解集合的各种表示方法, 明确代表元素的意义。 (2) 熟练掌握集合的各种运算, 能准确求集合的交、并、补集。 (3) 能综合运用集合的运算性质解决问题;掌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学习重点:集合的交、并、补的运算,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的运用;学习难点:用数轴等图形解决交、并、补的运算方法和分类讨论思想。

(2) 科学设置导学题目编写导学案

心理学强调“问题即思维”,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 因此我们努力把数学教学变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改变以往教师直接把真理、结论告诉学生的做法, 努力做到质疑而导其思。所以在设置导学案的题目时, 应该从设置问题开始, 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和掌握知识。

(3) 导学与自学的引导

导学案编好后应该在上课前一天发给学生, 要求学生根据导学案的要求初步阅读教材并对学生作相应的指导。一是要求学生在阅读教材时, 准确地找出知识点, 并在书上勾画出来, 并填写在导学案上;二是边阅读边思考找出疑点, 做好记录或记号。学生在初步感知教材的基础上对形成性练习做初步的尝试。教师对课前预习的情况进行检查并作适当的激励。同时通过检查, 教师还对学生的模糊知识点有所了解, 上课时可以进行针对性讲解, 提高学习效率。

2. 导学案的课堂实践过程

(1) 课前准备

课前发学案让学生自己初步完成, 内容为:

◆集合的基础知识

(1) 集合的含义及表示, 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 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 集合的子集, 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 两个集合间的交集、并集、补集。

◆课前练习题

(1) 已知全集U=R, 集合M={y|y=2x+1}, N={x|y=lg (3-x) }, 则

(2) 已知函数y=f (x) , x∈[a, b], 那么集合{ (x, y) |y=f (x) , x∈[a, b]}∩{ (x, y) |x=2}中元素的个数为 ( )

C.1或0 D.1或2

(3) 已知集合P={-1, 2}, Q={x∈R|kx+1=0}, 若P∪Q=P, 则实数k的值构成的集合是______。

(4) 设集合则集合M与N的关系为.

(2) 课堂交流

导学案的设计理念是以学生的学习需要和个性发展为本, 关注学习的全过程, 关注学生的互动性, 关注学习的有效性;导学案的操作理念是以学生的课堂学习进程和即时表现为依据, 以学生的学习效率与个性发展为目标, 以自主探究、参与互动、发现巩固为学习的主要方式。

根据这一理念, 我将课堂交给学生, 我只作适当的引导。

学生1勇敢地站起来 (听课老师12位) 点评了第 (1) 题:集合M是求值域的数集, 且范围为 (1, +∞) , 集合N是求定义域的数集, 且范围为 (-∞, 3) , 那么M补集与集合N的交集为 (-∞, 1) 。回答得很好!

为了加强对集合的各种表示方法的理解, 明确代表元素的意义, 我运用了题组训练模式。

题组如下:

(1) 已知A={ (x, y) }y=x2}, B={ (x, y) |y=2x+3}, 则A∩B=_____。

(2) 已知A={y|y=x2}, B={x|y=2x+3}, 则A∩B=_________。

(4) 已知集合M={x|x=a2+2a+4, a∈R}, N={y|y=b2-4b+6, b∈R}, 则M, N之间的关系是 ( )

C.M=N D.M, N无任何关系

其中 (3) (4) 题是新授课时错的比较多的两道题目。请了四位学生在黑板上展示其解答过程, 余下学生在座位上练习, 我巡视。5分钟后, 大部分学生做完了!大家一起来点评黑板上的过程。学习方法, 核对自己的答案。

黑板板演过程如下: (略)

第 (3) 题板演的学生运用的是平常教学中一直被认可的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答的。可是此题讲评结束后, 学生2提供了自己不同的解法。她利用极限的思想将集合A、B中x分别取0和无穷大很快地得到了集合A、B的范围, 这一方法的给出得到了全体同学倾慕的目光。我看得出这目光学生2很受用, 她快乐地坐下来了, 脸上灿若夏花!

受此影响, 学生3很积极地站起来, 快乐地表达了课前练习题第 (2) 题是直线x=2与函数的交点问题, 此题的本质是映射的概念问题, 得到了大家的首肯!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

点评到第 (3) 题时, 学生4勇敢地将自己的做错过程利用摄像头投影给大家, 并让大家指出是哪里错了。学生很快地指出是集合Q为空集没有考虑!在此, 我适时地点拨说: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对生成子集的几个结论进行了归纳, 并要求同学们自己编一道类似的题目。

同学们思考3分钟后, 便展示自己的题目。我将一位同学的题目用投影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让他们马上做出来。学生5在黑板上的板演的题目如下:

已知A={x|x2-3x-10≤0}, B={x|m+1≤x≤2m-1}, B⊆A, 求m的取值范围。

(注:这道题是涉及用数轴求解范围的问题。这也是本节课教学目标所要求的, 所以选择了这位同学的题目。同学们出的题目要求课后同桌间互换并审题做题, 做好后上交检查。)

(3) 初步效果

整堂课下来, 教师讲评占用的时间不足10分钟, 教学的重心是学生将自己做的导学案的内容、心得在课堂上交流, 在交流的过程中去伪存真, 完善自我, 开拓思维。学生深深地感受到:在学习中能体现自己学习思考的过程, 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思辨能力, 提高了解题速度, 加强了书写规范意识和学习的自觉性, 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收获了成长的勇气和信心。

公开课后, 评委们也给了中肯的评价!如, 评委老师1说:利用导学案有目标、有针对地进行教学, 学生学得开心, 老师教得轻松, 就是对老师的素质要求高起来了!评委老师2这样评道:你们班学生思维很活跃也很自信啊!评委老师3:对题目的设置有难有易, 老师引导得很好。总的来说评委们对笔者的这堂数学的学案导学课给予了肯定, 一致认为数学学科的导学案要用这种模式。本届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比赛奖项设置是一、二等奖各2名, 据悉笔者的这堂课获得了校二等奖。

四、导学案学习和运用三点启示

本学期, 笔者所在的学校高一年段学习导学案模式, 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 笔者边学习、边实践、边思考, 深刻反思这半年来学习并运用导学案的教学模式, 有几点重要的启示, 请同行们一起探究。

启示1:导学案给出了一个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预习反馈→自主探究→互动研讨→课堂训练→梳理提升

在这5个环节中, 预习反馈是实现导学案与新课堂衔接的首要环节, 具有导入学习、引发思考、牵引互动、激发热情等预热功能;自主探究可以是预习反馈的深度反思和典型性问题的思考;互动探讨是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的有力保障, 也是新课堂需要大力探索、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经验的重要课题;课堂训练针对课前、课中学习的目标达成情况为强化学生的内容理解和能力提高而做的选择性的课堂训练题;梳理提升一般在自主探究与互动研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梳理。

启示2:让出讲堂,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认为:直接从教师或书本那被动地、不假思索地接收过来的知识, 可能很快忘掉, 难以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 创设交流、探讨的平台, 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不再是听众, 而是数学活动的主角, 就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 毫无顾忌地将自己的能力展示给大家。在交流切磋中可以集思广益, 在交流中相互启迪, 使数学不再枯燥茫然。这种交流带给学生动力, 甚至产生思考的冲动与欲望, 在这种交流中认识自我, 改变自我, 超越自我。

启示3:创设交流、探究平台, 符合认知规律

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数学教材, 是经验的积累, 是完美的化身, 诸如例题书写的规范性、逻辑推理的严密性等, 都是无懈可击的。可是, 人类最初认识、解决数学问题却经历了一个猜测—证明—失败—联想—再证明, 直至成功的过程。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发掘知识的原始来历, 让他们去体会知识的认知过程, 允许学生失败、徘徊、走弯路, 可以在教学中故意留一些美丽的错误, 露一些马脚, 留一些辫子, 以引导学生“查漏补缺抓小辫”, 要培养他们敢于猜想和联想的良好品质, 在探索求知中去体会、去发掘数学知识的真谛, 探求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篇9:高中化学复习导学案

[关键词]高三化学 问题导学 问题设计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60087

“问题导学案”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问题导学,一方面可以提升自我分析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问题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师授课的统一性、垄断性,学生可以借助“问题导学案”的助学、自学模式,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

一、“问题导学案”设计的误区

1.问题设计缺乏梯度和深度,起不到导学的作用

高三化学复习一是对基础知识的回顾展望,二是对重点内容的拓展提高,三是对学生素养的强化提升。如果复习过程中对旧知的回顾无效,急于进行知识的拓展和能力的提升,是起不到复习效果的。教师在问题导学案中如果一开始就设置难度较大的问题,长此以往,学生就无法理清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体会不到能力的提高,从而对复习缺乏信心。问题设计的深度,不是指问题的深奥程度,而是指设计的问题使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达到一定的深度,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能够掌握知识的核心。我们在问题设计时既要考虑激发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又要使学生的思维不存在依赖性,不挫伤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

2.问题设计缺乏问题情境的创设,单调粗糙

问题设计是个新课题。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往往把学生当做知识的被动接受体。问题的设计不是对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有效重复;也不是简单的填空,而是要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创设有思索性的问题,设计有探究性的问题是师生思维相互交流、相互碰撞的基础。

3.问题设计在教学中没有落实到位,使用对象不明确

要提高复习的效率,问题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真正在课堂上落实到位。教师进行问题设计时要明确使用对象是学生,思考、分析、设计的问题应该针对学生,不能为问题设计而设计。

二、提高“问题导学案”效率的策略方法

一份高质量的“问题导学案”的出炉一定是经过精雕细琢的,如何使“问题导学案”的使用效率最大化,通常有如下策略。

1.把握高考方向,大胆取舍

近几年的高考题型和内容稳定,考试说明中的样题是最好的参照对象,考试说明也清晰地指出了考与不考的内容。我们在问题设计的过程中,对于每一模块知识点的复习应该充分参照高考试题、考试说明,把握考试重点,过滤复习难点,大胆取舍,把有限的时间花在刀刃上,争取最大的效益。

2.明确学情,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

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每个学校、学生的状况千差万别,要依据实际情形制订因地、因人制宜的方针。基础比较弱的,多对基础知识进行细化;基础比较好化的,多在知识拓展、能力提升方面进行强化。

教师在“问题导学案”的编写时内容不要过于详尽、面面俱到,要抓重点、显难点、破疑点,以学生基础知识作为支撑点提高学生能力,以学生突破自我的兴奋点激发学生主体意识。教师必须确保每份“问题导学案”的编制都是优质的,当然这也离不开教研小组同组成员的群策群力和集体智慧。

3.加强问题设计的技术性

我们都希望在复习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提高复习效果,但往往又感到力不从心,确实问题设计不易,设计一个好的问题更难。我们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挖掘学生的疑惑点,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真知。复习时要解决学生在新授知识时产生的困惑或思维障碍,进一步消除学生的困惑,为问题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三、“问题导学案”使用的注意事项

1.教师方面,要不断进行指导,不能一发了之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目标、挖重点、啃难点;其次,教师要给予方法指导,了解学生在理解、掌握、应用等方面的指标要求;最后,教师不能做“传声筒”,只是把答案报给学生。

2.学生方面,要独立解决,持之以恒

首先,千万不要抄袭他人,弄虚作假;其次,渐渐形成自我学习的习惯,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最后,适时整理已有的“问题导学案”,进行二次加工,对知识点、学习方法、解题规律不断积累,寻找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总之,要提高课堂上“问题导学案”的使用效率,需要教师的预先工作、学生的现场发挥,两者在时间、空间上的默契配合。相信,在高三化学复习过程中对“问题导学案”的合理设计、有效使用,定能大大提高高三化学复习效率。

[ 参 考 文 献 ]

[1]章延玲.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化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21

[2]刘淑芳.浅谈教师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金色年华:下,2011,11.

上一篇:关于家教家风的文章下一篇:一束花作文